《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合集下载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基因遗传学的重要内容,对于深入理解和解释生物体的遗传变异以及进化过程具有重要意义。

在教学过程中,我发现学生对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理解存在一些困惑和误解,为此,在本文中,我将对教学反思进行相关参考内容的撰写,以便提高教学质量。

一、基因突变部分1. 引入突变的概念:可以从突变的定义、起源以及分类等方面进行介绍,突变的引入需要紧密联系生物进化和遗传变异的概念,以突出其在遗传学中的重要性。

2. 细化突变的分类:突变分为点突变和染色体突变,可以进一步在点突变中介绍错义突变、无义突变和无移码突变等,以及染色体突变中的染色体数目和结构变化等。

3. 突变的起源和原因:突变可以由多种原因引起,包括自然突变、诱变剂引起的突变以及特殊环境条件下的突变等,这些原因的引入可以帮助学生理解为什么基因会发生突变。

二、基因重组部分1. 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分类:首先介绍基因重组的含义,即DNA分子内或者DNA分子之间的基因片段重新组合的过程。

然后可以将基因重组分为同源重组和非同源重组等,以及在体和外源DNA的基因重组等。

2. 同源重组的发生机制:可以通过讲解同源染色体的配对和互换进行解释,重点介绍交换互换、交叉互换和非交换互换等三种形式,让学生了解重组是如何发生的。

3. 外源DNA的整合:介绍转座子或嵌入的概念,以及转座子在细菌和真核生物中的存在形式。

通过举例,比如bacteriophage的整合过程,让学生理解外源DNA是如何整合到宿主细胞的染色体上的。

教学中还可以加入一些案例分析和实例讲解,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应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

例如,可以讲解有关基因突变导致的遗传病例子,比如囊状纤维化、无色盲症等,以及基因重组在进化中的作用,比如毛细血管减少综合症等。

此外,教学还可以引导学生进行一些实验操作,如通过引入诱变剂来观察突变的效果,或者通过基因重组实验来观察转座子的整合等,以提高学生的动手实践能力和思维能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学的基础,对于理解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疾病非常重要。

在教学过程中,学生需要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特征、原因和影响,以及其在生物进化和遗传学中的应用。

以下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的建议:1. 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基因突变是生物体发生变化的主要原因之一。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基因突变的特征,如频率、不可预测性和不可逆性等,以及基因突变的原因,如 DNA 复制错误、外来因素 (如紫外线、化学物质等) 和基因重组等。

2. 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基因重组是指在生物体之间或生物体内部的 DNA 分子之间的交换和组合。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基因重组的概念和意义,如增加生物多样性、促进进化和育种等。

3. 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工具:基因工程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一种应用形式。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基因工程的概念和工具,如 PCR、DNA 测序和基因编辑等。

4.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影响: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可以对生物的遗传特征和表现产生影响。

在教学中,应该让学生了解这些影响,如可能导致遗传疾病、增加生物多样性和促进进化等。

5. 教学方法:在教学中,可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如演示、讨论、小组活动和实验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特征、原因和影响。

6. 教材和教具:教材和教具对于帮助学生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可以使用教材和教具,如 DNA 模型、基因模型和基因工程工具等,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实际应用。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学的基础,对于学生理解生物的性状和遗传疾病非常重要。

在教学中,应该采用多种教学方法和教材教具,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这些概念和实际应用。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5.1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教学设计(一) 情境导入,引出标题播放电影《蜘蛛侠》的片段,吸引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提问学生影片男主角为什么会变成一个蜘蛛侠,从而引出本章章题:变异,并展示变异的概念。

(二) 合作探究,精讲点拨探究1:基因突变的实例讲述: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

那什么情况下的变异不遗传,什么情况下的变异可遗传?我们知道生物的表现型与基因型和外界环境条件有关。

像玉米这样,子粒饱满是由于水、肥和光充足引起,也就是外界环境条件引起的,这种变异是不遗传的。

而太空椒邀游过太空,宇宙辐射改变了它的遗传物质,因此这个变异性状就是可遗传的。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

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那么什么是基因突变?基因突变是怎么产生的?又怎么导致生物变异呢?下面的图片是关于正常红细胞基因突变形成镰刀型红细胞的内容,我们先来看一下。

(学生阅读教材第80~81页后讨论并回答镰刀型细胞贫血症是怎样引起的一种遗传病。

)问:从图片中我们看到正常红细胞是什么形状?有什么功能?(答:圆饼形状,具有运输氧气的功能。

)问: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的红细胞呈镰刀状,对功能的完成有没有影响?(答:有,运输氧气的能力降低,易破裂溶血造成贫血,严重时会导致死亡。

)讲述:那么是什么原因使正常红细胞变成镰刀型红细胞的化呢?分子生物学研究表明是基因突变的结果。

让我们来看镰刀型细胞贫血症病因的图解,大家知道,性状是由蛋白质来体现的,我们先来看正常血红蛋白与镰刀型血红蛋白的氨基酸组成。

(学生看教材第81页的思考与讨论,思考并回答问题。

)问:两者有什么区别?(答:正常的是谷氨酸,异常的是缬氨酸。

)问:氨基酸是由什么决定的?(答:由信使RNA上的密码子决定的。

)问:构成信使RNA上的密码子的那些碱基又是由什么决定的呢?(答:由DNA上的碱基决定的。

)问:大家来比较一下正常与异常的DNA,它们的区别在哪里?(答:一个碱基对的改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四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四篇)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本节课是关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内容。

从知识结构上讲,如果对于蛋白质的组成多样性的三点:1、氨基酸的种类多样;2、氨基酸的数量多样;3、氨基酸的排列顺序多样。

还有关于基因指导蛋白质的合成的,转录、翻译的知识都要有联系的话。

本节课很容易突破。

上课的教学流程设计如下:一、学生阅读课本,理解镰刀型贫血症产生的原因,由于基因碱基发生了替换。

二、回顾以前关于氨基酸和基因指导蛋白质的过程。

探究问题1、基因的本质是什么2、在什么情况下,基因的突变不改变什么的形状。

预测此问题应该很好解决。

但是实际教学中,学生对以前知识学习不牢固。

导致教学过程十分的困难。

下来后,认真反思一下几点:1、对导学案再次进行修改把知识联系都写到学案上2、再简单一点,问题探究就要求学生理解概念,不要求学生应用概念解决问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目标为:1.举例说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简述基因重组的概念含义和意义;3.简述基因工程的概念含义和最基本工具;4.举例说出生物变异在育种上的应用。

其中,前三点内容是B级要求,而最后一点内容是C级要求。

在教学过程中,借助表格形式,将三种可遗传变异的概念、类型、特点、意义等进行了比较复习,既区分清楚了三种可遗传变异,也节约了复习时间。

在复习基因突变时,向学生补充了真核生物基因结构、原核生物基因结构以及真核生物和原核生物转录翻译过程的区别,这些知识的补充有利于帮助学生全面理解“基因发生突变后,生物的性状不一定改变”的原因。

从学生反馈来看,补充知识所起的作用是很明显的。

由于基因工程内容在选修3教材中是重点知识,所以在本节课中只是简单复习了基因工程的原理、操作工具和四步操作流程,主要是要让学生理解,基因工程实质上也是一种基因重组形式。

同样借助表格形式,将杂交育种、诱变育种、单倍体育种、多倍体育种、基因工程育种和细胞工程育种等方法的原理、方法、优点、缺点进行了比较复习,并结合典型实例的分析帮助学生深入理解这些育种方法。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在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中,我认为有以下几点需要进行反思和改进。

首先,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的重要内容,对于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科学思维具有重要作用。

然而,在课堂教学中,往往存在一些问题,需要我们引起重视并采取相应措施。

首先,教学内容的设计需要更加贴近学生的实际生活,增强学生的兴趣和参与度。

在教学中可以引入一些有趣的生活案例,比如讲述一些与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相关的现实问题,如疾病的治疗和基因检测等。

通过引入实际案例,可以让学生从实际生活中感受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重要性,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其次,教师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验是培养学生实践能力的重要途径。

然而,在现实教学中,很多学校或教育机构条件有限,无法给予学生进行实验的机会。

因此,我们可以通过引入虚拟实验软件或者模拟实验器材,让学生在模拟实验中掌握实验的基本原理和操作技巧。

这样不仅可以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还可以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并且培养他们的科学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再次,课堂教学要深入浅出,因材施教。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作为较为复杂的遗传学内容,对于学生来说往往具有一定的难度。

因此,在教学中,我们可以采取多样化的教学方法,如通过图文结合、概念图、实物模型等来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重要概念和原理。

此外,我们应该注意区分不同层次学生的差异,因材施教,注重培养学生的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最后,对于教师而言,掌握扎实的专业知识是必不可少的。

只有教师具备深厚的专业知识,才能够有力地传授给学生。

因此,我们应该注重教师的专业发展,不断学习和更新自己的知识。

同时,教师还应积极参与学术交流活动,与同行教师进行经验交流与思想碰撞,不断提高自己的教学水平。

综上所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教学需要我们从教学内容的设计、实践能力的培养、教学方法的选择以及教师自身的专业素养等方面进行反思和改进。

只有通过改进和创新的教学方式,才能够更好地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科学素养,为培养优秀的科学人才做出积极的贡献。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前面章节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性状的改变与遗传物质有关,也和环境有关。

在此基础上,教师应引导学生在分子水平上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掌握实质,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这些变异的特点和对生物个体和进化的意义。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是遗传学中重要的概念,是学生学习生物的遗传、变异和进化的基础,其中的基因突变是生物变异这部分教学内容中的一个重点知识。

由于该部分的知识比较抽象,需要学生具备相当强的抽象、空间思维能力和丰富的想象力,但要达到从分子水平上理解和掌握,仍需要教师通过采取适当的教学策略,引导学生在不断地探究、思考、分析和讨论的过程中实现教学目标。

学生经过近一学年的学习,已经初步掌握了科学探究的一般方法,具备了一定通过资料获取信息的能力,因此本节可完全可以通过问题引领学生自主学习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特点,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意义。

学生对与生活联系密切的实际问题有着浓厚兴趣,本节课可以通过对生活实际中问题分析,进一步激发学生学习生物的兴趣。

效果分析根据这节课的课标要求及教学重难点,对本节课的教、学进行以下分析:一、“教”的效果分析1、在本节课的教学过程中,紧密结合教学目标的要求,从生活中的常见现象入手,使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突变的概念;从具体事例引入,使学生理解基因突变的概念。

培养学生自主总结归纳的能力。

2、通过小组互动、总结、交流,共同探讨基因突变形成的原因。

通过资料分析,让学生主动地去思考分析。

培养学生思考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学”的效果分析1、学生通过本节课的学习,真正了解变异,认识到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类型、原因、特点和意义。

认同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进化的促进作用。

2、学生对于开放性问题的思路还有欠缺,需要教师点拨以后才能领悟,回答问题时对语言的组织还需要提高。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教学反思
在新课程改革背景下,在教学中需要教师引导学生形成概念,帮助他们构建关于基因突变概念的本质和外延的关系,通过对问题的探究和思维过程来发展学生的能力,形成科学的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在基因突变的其他内容(原因、特点、意义等)教学上要达到目标的有效性,在质疑、讨论、交流中培养学生形成良好的思维方式,也进一步提高学生自己的学习能力。

引导他们画关系图、概念图,使我看到了学生在画概念图中表达了对基因突变概念正确或错误的理解,学生洞悉概念要素之间的内在联系使他们整合起来后,课堂教学效率得到明显地提升。

从在本节课结束后,学生又给我提出了许多值得讨论探究的新问题,如基因突变为什么只变成它的等位基因而不是其他的非等位基因?为什么在生物进化中只有基因突变才能提供最初的原材料等等。

课上完后,使我对了人本主义强调学生为“中心”的教育理念有了更深入的理解。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第5章 第1节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观点和机制。

2. 掌握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影响。

3. 能够识别并分析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条件。

4. 培养观察、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观点、特点和影响,基因重组的类型和条件。

2. 教学难点:理解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正确区分可遗传变异和不可遗传变异。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教学视频、图片和案例。

2. 准备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验器械和试剂。

3. 设计教室互动环节,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

4. 准备课后作业和练习题,帮助学生稳固所学知识。

在课程设计中,注重学生的参与和互动,通过案例分析和实验操作,帮助学生深入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观点和机制,培养他们的问题解决能力。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回顾旧知识:请学生列举自然界中基因突变的实例。

2. 引出新观点: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观点。

3. 强调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重要性:它们是生物进化和遗传多样性的重要来源。

(二)基因突变1. 观点讲解:请学生回顾基因突变的观点,并诠释什么是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

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基因突变的实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诠释突变后的性状。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哪些环境因素可能诱发基因突变?这些突变对生物体有何影响?4. 提问:提问学生如何区分可遗传的突变和不可遗传的突变?引导学生了解可遗传突变的观点。

5. 视频观看:观看一段有关基因突变的视频,了解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

6.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基因突变的特点,强调突变的随机性、不定向性和有害性。

(三)基因重组1. 观点讲解:请学生回顾基因重组的观点,并诠释什么是同源染色体之间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自由组合。

2. 实例分析:展示一些基因重组的实例图片,让学生观察并诠释重组的类型和过程。

3. 讨论:让学生分组讨论哪些生物过程可能导致基因重组?这些重组对生物体有何影响?4. 提问:请学生思考自然选择对基因重组的影响,并讨论哪些重组类型有利于生物适应环境?5. 归纳总结:引导学生总结基因重组的类型和过程,强调重组对生物进化的重要性。

文秘写作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文秘写作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反思方案一:小学体育活动策划方案六一是每个儿童最期盼的日子,是个充满童趣的节日,为了让孩子们能更好的在欢快中学习,不断地推进素质教育发展,特拟定方案如下:一、活动目标通过开展庆祝"六一"系列活动,积极创设更多的机会,让每个孩子都能找到自己的亮点,以点带面,使每个孩子的个性得到飞扬,潜能得到充分的发挥,让孩子在快乐中获得更多的精神,从而对如何教育孩子有所启发;通过"六一"活动,进一步塑造校园的良好形象;增强教师、家长、对孩子的各种素质的重视。

二、组织领导组长:解汝江副组长:陈崇贵田茂江石超成员:杨正华曹国兴潘顺才刘大明解胜连刘德华胡永荣熊琴李仕海刘先礼侯周敏李兴郭华张桥林吴登奎黄泽忠杨昌圣三、系列活动的内容准备及要求1、书写、张贴宣传标语"追求童年、追求快乐、追求智慧、推进素质!"。

2、以组为单位作好参加活动节目的准备(2)舞蹈一个(服装学生自己准备);(指导教师:侯周敏)(3)合唱一个队(服装:校服);(指导教师:刘大明)(4)六年级诗朗诵,内容(颂母校),(服装:校服);(指导教师:田茂江)(5)大课间活动队表演(100人)(校服);(指导教师:刘先礼)(6)书法现场演练(3至5名);(指导教师:曹国兴)(7)学生独唱(3至5名);(8)绘画作品展示:水墨画和卡通画(5至8幅);(指导教师:胡永荣、李兴)(9)教师独唱音乐教师:胡永荣、李兴、刘大明、侯周敏每人一首。

(10)篮球比赛:五年级对六年级男生篮球各队10人(组织教师:刘先礼)。

(12)拔河比赛:一年级20人二年级16人六年级(20)教师(15)3、做好主持工作准备。

(学生主持)石超、田茂江4、所选定歌曲必须健康。

四、活动时间及场地2、活动地点:学校操场。

五、活动要求及人员安排1、凡是少先队员必须人人都佩戴好红领巾,各组队也如此。

2、各组队的指导教师负责各组相应的工作。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人教版必修二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教学小结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都属于可遗传变异,会导致生物性状的改变。

本节作为第5章第一节课的复习课,对前四章的内容是一个提升和应用,又是学习第六章和第七章的基础。

在本节中,怎样安排教学使得学习变得容易些、愉快些、有效些就成为教学设计的关键,所以在课堂上,特意设置了相应的探究活动,引导学生在活跃的气氛中参与讨论,主动构建地获得知识,在整个认知过程中,注意引入赏识性评价,展示性评价,促进每一位学生的发展。

学情分析高中学生具备了一定的认知能力,思维的目的性、连续性和逻辑性也基本建立;从知识储备上看,学生之前学习的蛋白质的合成,孟德尔的自由组合定律等内容,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首先,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学生已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与遗传物质有关,而且与环境有关。

其次,高中学生已逐步建立了遗传信息、性状表现等一些基本概念;有关变异等知识已学习过,这些都是理解本节内容的基础。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内容比较抽象,在呈现方式上与原有知识认知上略有变化。

效果分析引入新课,出示目标。

然后以问题讨论为主线,引导学生利用已有知识,自主获取新知识;通过生生交流、合作学习初步理解基因突变的特点原因及相关问题,然后师生互动,教师运用能量流动的多媒体课件,形象地演示基因突变与性状变化关系,进行点拨释疑,使学生直观形象地理解蛋白质合成过程,然后利用多媒体展示转录翻译的相关资料,引导学生利用表格进行分析,探讨基因与性状,并体会变异的根本来源,让学生构建数学模型与物理模型。

利用典型的习题加强了对知识的理解,并投影出整节课的知识要点体系,以便帮助形成系统的认识。

在教学中要联系实际,重视“分析和处理数据”技能的训练,让学生体验整理数据、处理数据、分析数据,并最终用数据说明了生物学现象和规律,从而突破教学的难点基因突变的特点和基因重组的类型,给学生更加清晰的知识框架。

教材分析教材内容定位:本节课是人教版必修2第五章的核心内容,在教学中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该部分内容与基因的表达、生物的可遗传变异等知识联系密切,又直接关系到本章后面内容的学习。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第一课时)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课题:第五章第一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 (第1课时)课型:新授课授课时间:,星期二,第 7 节课一、教学目标1、阐明基因突变的特征和原因;2、阐述某些基因突变能导致细胞分裂失控,甚至发生癌变;3、说出基因突变的意义。

二、重难点学习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及特点。

学习难点:基因突变的意义。

三、教学过程:环节一:创设情境导入新课教师利用多媒体展示图片:班级中亓萌同学母亲18岁时的照片提问:请同学们进行刑侦观察,然后推测是谁的母亲?学生回答:亓萌同学,因为长得太像了。

教师总结:生物通过生殖、发育和遗传实现生命的延续和种族的繁衍,其中,减数分裂和受精作用在其中发挥至关重要的作用。

但龙生九子各有不同,即使亓萌有兄弟姐妹,也不会跟她完全相同。

所以在亲代与子代及子代与子代之间存在的性状上的差异就是变异。

多媒体展示图片:南瓜在不同条件下种植后性状的改变。

讲解:由环境变化而引起的变异是不可遗传的。

但由环境剧变而引起遗传物质发生改变后致使性状的改变是会遗传给后代的,即可遗传变异。

讲述:可见生物的变异有两种类型。

可遗传的变异是生物变异的主要类型。

它的来源主要有三方面:基因突变、基因重组和染色体变异。

本节课,我们就来学习超级大南瓜的形成原因-----基因突变。

设计意图:创设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的兴趣和求知欲环节二:展示学习目标,让学生知道学习要求。

环节三:通过探究构建基因突变的概念。

教师:请分析以下DNA序列,以②链为模板,完成基因表达的过程。

①……ATGGCCACGCCCCTT……②……TACCGGTGCGGGGAA……学生活动,并书写编码的氨基酸序列。

探究一:DNA中碱基序列发生改变,又会对编码的氨基酸序列产生什么影响?(1)学生相互分工,书写替换、增添、缺失后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

得出三者的不同。

碱基替换对生物性状影响较小,只改变一个氨基酸的种类,而增添和缺失可能会影响突变位置以后的所有氨基酸的种类和个数。

探究二:增添或者缺失的碱基对数目对氨基酸序列的影响范围是否相同?(以同一位点的增添为例,增添一个至六个的情况。

《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第5章第1节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教学反思-2023-2024学年高中生物人教版必修2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方案(第一课时)一、教学目标1. 理解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概念和过程。

2. 掌握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影响及其在生物进化中的意义。

3. 理解并能够分析具体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例。

二、教学重难点1. 教学重点: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和实例,基因重组的类型和过程。

2. 教学难点: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非同源染色体上非等位基因的自由组合导致基因重组。

3. 强调实验观察和理论分析相结合,以帮助学生理解这些复杂的概念。

三、教学准备1. 准备相关的图片、动画和视频,以帮助学生直观理解。

2. 准备一些典型的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实例,供课堂讨论。

3. 准备一些引发学生兴趣的问题,以激发他们对这一主题的思考。

4. 确保实验室设备和器材齐全,可以进行相关实验操作。

四、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1. 展示一些关于基因突变的图片或视频,引发学生兴趣。

2. 引导学生思考:基因突变的原因是什么?基因突变有哪些类型?基因突变对生物体有什么影响?(二)新课教学1. 基因突变的概念和类型(1)概念:DNA分子中发生碱基对的替换、增添和缺失,而引起基因结构的改变。

(2)类型:自发突变和人工诱变。

(3)自发突变的频率:很低。

2. 基因突变的特点(1)普遍性(不论生物的种类、基因的性质,都可能发生基因突变。

)(2)随机性(基因可能随机地插入或缺失碱基对,或者颠倒,造成原来基因的丢失或基因产物(蛋白质)的改变。

)(3)不定向性(DNA分子上发生的碱基对的增添、缺失和替换,不改变DNA分子原有的长度和原有基因的数量,但改变了基因的原有结构,产生了等位基因。

这些等位基因可能异位于一条染色体上。

)3. 基因突变对生物体的影响(1)有利突变:提高生物适应环境的能力。

(2)有害突变:影响生物的表型,导致遗传疾病等。

4. 基因重组的类型及实质类型:自由组合型和交叉互换型。

实质:在减数分裂形成配子的过程中,同源染色体上的非姐妹染色单体的交叉互换和非同源染色体上的非等位基因自由组合。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高中生物_《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教学设计学情分析教材分析课后反思

教学设计学情分析生物的变异现象对于学生而言并不陌生。

通过初中生物课的学习,学生已经初步认识到生物的变异首先与遗传物质有关,其次与环境有关。

《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引导学生学习遗传物质究竟是如何引起生物的变异的。

通过对前4章的学习,学生对“基因是什么”、“基因在哪里”和“基因是如何起作用”等问题,已经有了基本的认识,在必修1《分子与细胞》中,学生已经学习了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这就为学习“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打下了基础。

考虑到本节容量大,知识抽象,有些学生在学习时可能会感到有难度。

因此,我让学生在本节课前复习了细胞癌变的相关知识,并预习了本节内容。

效果分析课堂教学效果能真正的反映和评价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的情况。

为了实现最优的课堂效果,我在教学设计和学情分析上付出了很多的时间和精力。

从学生的掌握情况来看,本节课的学习收到了较好的效果。

1.知识方面。

从学生的参与度、展示情况来看,学生对本节的知识理解到位。

课后我对学生的练习进行了批阅统计,90分以上的同学占46.5%,80分以上的同学占90.7%,这个数据说明不同层次的学生均有收获,教学目标的达成度较高。

2.能力方面。

学生在制作模型、讨论、角色扮演时的表现,反映出学生的思维积极活跃,合作探究的氛围非常浓厚,学生们很有团队合作的精神。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方面。

通过学生听课的认真程度、表情、观点等,可以了解到学生的状态是积极向上的,本节课较好地实现了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教学。

整节课流畅、连贯,师生交流对话充分,民主和谐、合作探究的课堂气氛贯穿始终。

在教师的引导帮助下,学生得到了不同程度的锻炼,全体学生都有所收获。

总之,整节课学生学的愉悦而充实,课堂教学收到了理想的效果。

教材分析《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选自于普通高中课程标准试验教科书的生物必修2《遗传与进化》,本节是第5章《基因突变及其他变异》的第1节。

在第3章《基因的本质》和第4章《基因的表达》的基础上,本节从遗传物质发生变化的角度出发,分析了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对生物体的影响,以及在生物进化过程中所具有的重要意义。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反思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反思

《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课后反思参赛单位:青海省民和高级中学参赛人:魏向阳昨天讲授的《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基因突变,基本上向学生讲明了基因突变中的一些基本概念、基本知识点,但在教学过程中仍有很多问题,现将自己的教学反思总结如下:1、在课标的要求和现实中的差距有点让自己迷茫,比如本节课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两点内容要求是一个课时,但在现实讲解中要将基因突变讲解清楚就得一个课时的时间,这些问题在新课改中比较突出比如我们本模块中的“DNA是主要的遗传物质”一节像我自己教授的话就得2个课时但课标要求是1课时。

2、设计和课本的排列有较大差别,这就要求学生要在课前做好充分的准备,但这节课之前对学生的课前指导性教学是空白,这就导致课堂中有一部分学生在这节课后收获甚微。

3、在教学细节上也存在某些问题,比如在探究问题时给学生的思考时间少、侯答时间短、急于获得想要的结果而对存在的其他解答没有重视和解决;提示性过强的、没有意义的问题还是会在课堂上出现。

4、对于课堂中时间的分配上还是存在问题,对重点内容的探讨时间明显压缩。

这样教学质量也受到了影响。

5、对于全体学生的关注度还不够,可能不了解的原因在课堂中其实并没有对学生实现分层教学。

以上我从教学当中的大的方面进行了反思,接下来对教学环节进行详细的分析。

1、在新课引入的时候,由于时间限制的问题,没有深入分析本章节的知识构架(如可遗传变异与不可遗传变异的引出),可能会对学生知识体系的构建产生问题。

2、在引出基因突变原因时候,还是没有向学生明确提出的意图,虽然在课堂中强调了“细胞癌变”是基因突变的一种类型,但没有将意图很明确起来,可能使有些学生生成这样的知识点“基因突变后细胞就会癌变”。

3、在以往的教学中发现学生在对生物突变不定向性的理解中存在很大的问题,所以想通过学生的自主活动来加深理解和印象。

但在实践中还是有些匆促,没有从显性基因和隐性基因的碱基对排列顺序中去本质分析,这是比较遗憾的一点。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的教学反思生物必修二《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一节重点是基因突变的概念、特点以及基因突变的原因。

难点是基因突变和基因重组的意义。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概念枯燥,学生参与的时间少,如何化繁为简用具体的、形象的实例去剖析概念,就成为突破本节难点的关键。

对基因突变概念的理解和把握,我采用分析联系遗传学上的典型病例——镰刀形细胞贫血症进行突破,然后让学生总结,概括出基因突变的定义。

采用资料分析的方法突破“基因突变的特点”,学生通过具体的资料,直观的得出结论,归纳出特点。

关于基因突变的意义,通过简单的数学计算,分析基因突变为生物进化提供了原始材料。

利用图示引导学生回忆减数第一次分裂过程中,基因重组是在什么时期发生的,如何发生的,有什么样的意义。

最后针对本节课进行课堂小结,比较基因突变与基因重组,加深学生的印象。

本节课的不足之处在于分析基因突变特点过程中,没有用实例将基因突变的不定向性与随机性进行分析比较,学生理解起来困难。

在讲解基因突变的类型时,由于很多同学前面的减数分裂知识的遗忘,导致对减数分裂过程中染色体行为的不理解,进而对基因重组发生的时间和类型的不理解。

在以后的教学过程中,可增设几个互动环节调动学生积极参与课堂的热情,让他们能够通过分析得出结论,教师再予以肯定或纠正,教学效果可能会更好一些。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