混凝土配合比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https://img.taocdn.com/s3/m/af460df9ce2f0066f5332260.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包括: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混凝土配合比的调整与确定、特殊要求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1、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以及其拌合物性能 (稠度、容重)试验。
2、执行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 《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GB/T50080—20023、混凝土配合比设计3.1配合比计算步骤3.1.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 ,0; 3.1.2按f cu ,0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3.1.3选取每立方体混凝土的用水量,并计算出混凝土的单位水泥用量; 3.1.4选取合理的砂率值;3.1.5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提供出试配用的混凝土配合比。
3.2混凝土试配强度3.2.1混凝土配制强度按下式计算:0.cu f ≥k cu f .+1.645σ式中:0.cu f ——混凝土配制强度(MPa );k cu f .——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差(MPa )。
3.2.2混凝土强度标准差的确定(1)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采用公式进行计算,确定该值的强度试件组数不应少于30组。
(2)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 时,标准差应取用3.0MPa ,当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其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低于4.0MPa 时,标准差应取用4.0MPa 。
3 当无统计资料和经验时,可参考下表取值。
表3.2.2 标准差取值表3.3 计算水胶比按下列公式计算要求的水胶比值:W/B =bcu bf ab f af 0.式中 W/B ——混凝土所要求的水灰比值;a 、b ——回归系数;当不具备试验资料时,对碎石混凝土可取a =0.53,b =0.20; 对卵石混凝土可取a =0.49,b =0.13。
b f —胶凝材料28d 天胶砂抗压强度(MPa ),可实测,也可根据下式计算: b f =ce s f f r r式中f r 、s r ——粉煤灰和矿渣粉的影响系数ce f ——水泥28天胶砂抗压强度,可实测,也可根据下表取值计算 粉煤灰和矿渣粉的影响系数按下表取值:3.4 用水量选定3.4.1水灰比在0.4~0.8范围内,按骨料品种、规格及施工要求的塌落度值选择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m ω0)按表3.4.1选用。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ffce013deefdc8d376ee32f6.png)
混凝土配合比管理作业指导书1 目的通过对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的使用、更改、保存的管理,以确保预拌混凝土的质量。
2 范围适用于本公司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3 术语3.1 重要工程预拌混凝土指满足以下任意一个或其组合条件的预拌混凝土:a)强度等级大于等于C60;b)一次性连续浇捣1000m3以上;c)顾客有特殊要求。
如:轻质、耐热、耐酸、纤维及不发火等混凝土。
3.2 普通预拌混凝土除重要工程预拌混凝土以外的预拌混凝土。
4 职责4.1 质管部负责重要工程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4.2 公司试验室主任负责普通预拌混凝土配合比的管理。
5 工作程序5.1 配合比的使用5.1.1 编号在用的预拌混凝土配合比应以强度等级为特征进行编号。
5.1.2 登记在用的预拌混凝土配合比应以强度等级为顺序,按《混凝土配合比级配台帐》登记成册,形成台帐。
5.1.3 选用试验室值班人员在接到预拌混凝土生产任务单后,应详细了解该任务的各项要求,如:强度等级、抗渗标号、抗折强度、坍落度范围、对收缩的限制、石子最大粒径、外加剂和掺合料的使用等,并结合现有的原材料情况,在混凝土配合比级配台帐中选择最适合的配合比,并将此配合比编号及级配填入QR8.2.4-08《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
5.1.4 调整当原材料某些参数,如砂的细度模数、含水率,碎石的级配、含水率等发生变化,并对混凝土级配有一定影响时,应及时对所选用的配合比进行适当调整,调整配合比仍在《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上进行记录。
5.1.5 确认选用配合比及调整配合比填写的《混凝土配合比通知单》必须经试验室负责人签字才可生效。
5.2 验证5.2.1 常用混凝土配合比半年至少验证一次。
5.2.2 非常用混凝土配合比应在使用前验证一次。
5.2.3 每年质管部应向试验室下达混凝土配合比验证计划,以便试验室安排验证工作。
5.3 更改5.3.1 根据混凝土实际强度及其标准偏差的变化,为使配合比更合理,对原混凝土配合比进行重新计算、试配验证,修改原混凝土配合比时,即发生配合比的更改。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e556025f08583d049649b6648d7c1c708a10bc7.png)
本工艺合用于库阿高速桥梁、涵洞及构造物的混凝土施工。
《公路桥涵施工技术规范》 JTJ 041-2000《公路工程质量检验评定标准》 JTG F80/1-2004《公路工程施工安全技术规程》 JTJ 076-95熟悉和分析施工现场地形、地貌及水文资料和道路、场地等情况。
根据设计、施工要求选定混凝土配合比,配制的混凝土拌和物应满足和易性、凝结速度、坍落度损失、可泵性等施工技术条件,制成的混凝土应符合强度、耐久性(抗冻、抗渗、抗侵蚀)等质量要求。
确定设计配合比后,填写报告单,提交施工监理批准。
混凝土生产前,对场内材料进行试验,确定施工配合比。
计量器具必须经过有效检定。
经大修、中修或者迁移至新的地点后,应重新进行检定。
施工前,将暂时平台、通道、混凝土的拌和、运输、入模方法及顺序、养护的方法和标准要求,有现场主管技术员对施工人员进行全面的技术、操作、安全交底。
混凝土拌和设备:混凝土拌和站、装载机。
混凝土运输设备:混凝土罐车。
配套设备:混凝土输送泵、吊斗、吊车等。
浇筑机具:导管、串筒、流槽、插入式振动器、表面振动器、附着式振动器、铁锹等。
安全设备:安全帽、安全护拦等。
通讯设备:手机、对讲机。
原材料:拌制混凝土所使用的各项材料及拌和物的质量应经过检验,试验方法应符合现行《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 (JTG E30)的有关规定。
水泥和外加剂应符合现行国家标准,并附有创造厂的品质试验报告等合格证明文件。
袋装水泥在运输和储存时应防止受潮。
不同强度等级、品种和出厂日期的水泥应分别堆放。
散装水泥的储存,采用水泥罐或者散装水泥仓库。
水泥如受潮或者存放时间超过 3 个月,应重新取样检验,并按其复验结果使用。
骨料应按品种规格分别堆放,不得混杂。
在装卸及存储时,应采取措施,使骨料颗粒级配均匀,并保持洁净。
混凝土的坍落度应满足施工要求,普通水下灌注桩混凝土坍落度位180~220mm,基础、箱梁、墩台盖梁、护栏等位70~90mm。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等浆体体积法)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等浆体体积法)](https://img.taocdn.com/s3/m/4d74841c52d380eb62946d28.png)
中铁*局集团第*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试验中心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等浆体体积法)二0一一年六月二十三日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中铁*局集团*公司试验中心***在《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中,对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提出了新的要求,对不同强度等级的混凝土浆体体积做了限制要求。
我们习惯使用的假定容重法已经不再适用,怎样才能准确控制浆体体积呢,下面通过例题向大家介绍等浆体体积法计算混凝土配合比的方法,供参考使用。
一、编制依据(1)《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质量验收标准》TB10424-2010(2)《铁路混凝土工程施工技术指南》铁建设〔2010〕241号(3)《关于混凝土配合比选择方法的讨论》作者:廉慧珍李玉林二、不同材料混凝土浆体体积限值注:浆体体积即单位体积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和空气所占的体积。
三、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实例某斜拉式特大桥,主塔塔高103.5米,设计强度等级为C50,设计使用年限100年,碳化环境T1。
(1)、原材料选择水泥:贵港华润P•O42.5,粉煤灰掺量8%,密度3.0g/cm3;粉煤灰:田东电厂Ⅰ级粉煤灰,烧失量3.2%,细度8%,需水量比97%,密度2.3 g/cm3;细骨料:梧州中砂,细度模数2.6,表观密度2.63 g/cm3;粗骨料:蒙圩碎石5~10mm和10~20mm,掺兑比例35:65,表观密度2.70 g/cm3,堆积密度1620 kg/m3,孔隙率40%;减水剂:西卡牌聚羧酸盐高效减水剂,掺量1.05%,含固量20%。
(2)参数选择水胶比:选用W/B=0.32;砂率:根据紧密堆积原则,以及石子孔隙率和砂子细度模数,选取砂率为39%,则砂石比为39:61;浆体体积:按铁建设〔2010〕241号(表6.5.2-6)选用浆体体积V P=0.35;粉煤灰掺量:依据铁建设〔2010〕241号(表6.5.2-1)破坏冻融环境和预应力张拉早期强度要求,选择粉煤灰掺量为20%,鉴于P•O42.5水泥已掺入粉煤灰8%,现选择掺入粉煤灰12%;含气量:按铁建设〔2010〕241号(表6.5.2-5),T1环境入模含气量不小于2%,考虑运输过程中的气损,控制配合比含气量在3%以上,含气量占浆体的体积按0.035考虑。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cafa2254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74.png)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编制目的为规范混凝土工程施工操作,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特制定本作业指导书。
二、适用范围本作业指导书适用于各类建筑工程中的混凝土工程施工。
三、施工准备1. 技术准备- 熟悉施工图纸和设计要求,明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抗渗等级、坍落度等技术指标。
- 编制混凝土施工方案,确定浇筑顺序、振捣方法、养护措施等。
- 对施工人员进行技术交底,使其了解施工工艺和质量要求。
2. 材料准备- 水泥:选用符合设计要求和国家标准的水泥,应有出厂合格证和检验报告。
- 砂:选用中砂或粗砂,含泥量不大于3%。
- 石:选用粒径5 - 25mm 的碎石或卵石,含泥量不大于1%。
- 水:采用饮用水。
- 外加剂:根据混凝土性能要求选用合适的外加剂,应有产品说明书和检验报告。
- 配合比:根据设计要求和原材料性能,由试验室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3. 主要机具准备- 混凝土搅拌机、混凝土输送泵、振捣器(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抹光机等。
- 运输工具(如手推车、吊斗、料斗等)。
- 测量工具(如水准仪、钢尺、靠尺等)。
4. 作业条件准备- 模板、钢筋已安装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
- 预留孔洞、预埋件已安装完毕,并经检查验收合格。
- 混凝土浇筑前,应将模板内的杂物清理干净,浇水湿润模板,但模板内不得有积水。
- 施工道路畅通,施工照明充足。
四、混凝土搅拌1. 搅拌站应具备相应的资质和生产能力,搅拌设备应性能良好,计量准确。
2. 严格按照配合比通知单进行配料,原材料的计量误差应符合规定要求。
3. 搅拌时间应根据搅拌机类型、混凝土坍落度等因素确定,确保混凝土搅拌均匀。
五、混凝土运输1. 混凝土运输应根据施工距离、运输时间、气温等因素选择合适的运输工具,如混凝土搅拌运输车、手推车等。
2. 运输过程中应保持混凝土的均匀性,避免产生离析、泌水等现象。
3. 混凝土从搅拌机卸出到浇筑完毕的时间应符合规定要求,超过初凝时间的混凝土不得使用。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748c9edf70fe910ef12d2af90242a8956aecaa13.png)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关键信息项:1、混凝土的类型和规格2、施工环境和条件3、搅拌设备和运输方式4、浇筑方法和顺序5、振捣要求和时间6、养护方式和时间7、质量检验标准和频率11 混凝土类型和规格111 明确本次作业所使用混凝土的类型,如普通混凝土、高强混凝土、自密实混凝土等。
112 规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如 C20、C30 等。
113 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砂、石、水和外加剂的比例。
12 施工环境和条件121 对施工时的气温、湿度进行记录和评估,确保其在适宜的范围内进行混凝土作业。
122 检查施工现场的地基承载力,保证施工场地平整、坚实,能承受施工设备和混凝土的重量。
123 确定施工期间的风速和风向,采取相应的防风措施,以避免对混凝土浇筑和养护产生不利影响。
13 搅拌设备和运输方式131 选择合适的搅拌设备,如强制式搅拌机或自落式搅拌机,并确保其性能良好,能均匀搅拌混凝土。
132 规定搅拌的时间和转速,以保证混凝土的搅拌质量。
133 确定混凝土的运输方式,如搅拌车运输、泵送等,并合理规划运输路线,减少运输时间和途中颠簸。
14 浇筑方法和顺序141 根据施工部位和结构特点,选择合适的浇筑方法,如分层浇筑、分段浇筑或整体浇筑。
142 明确浇筑的顺序,从低处向高处进行,避免出现施工冷缝。
143 控制浇筑的速度和高度,防止混凝土离析。
15 振捣要求和时间151 选择合适的振捣设备,如插入式振捣器、平板振捣器等。
152 规定振捣的间距和深度,确保混凝土振捣密实,无气泡和蜂窝麻面。
153 控制振捣的时间,避免过振或欠振,一般以混凝土表面不再显著下沉、不再出现气泡、表面泛浆为准。
16 养护方式和时间161 确定养护的方式,如自然养护、覆盖养护、洒水养护或蒸汽养护等。
162 规定养护的时间,根据混凝土的类型和环境条件,一般不少于7 天。
163 在养护期间,定期检查混凝土的湿度和温度,及时补充水分和采取保温或降温措施。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00eda6e9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db.png)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标题:混凝土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混凝土是建筑工程中常用的材料,其施工过程需要严格遵循操作规范,以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本文将介绍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的内容和要点,帮助施工人员正确操作,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一、混凝土搅拌操作1.1 搅拌设备选择:选择适合工程需求的搅拌设备,确保搅拌效果和效率。
1.2 材料比例准备:准确按照设计要求配比水泥、砂、石料等原材料,保证混凝土质量。
1.3 搅拌时间控制:控制搅拌时间,避免混凝土过度或不足搅拌,影响强度和耐久性。
二、混凝土浇筑操作2.1 浇筑前准备:清理施工现场,确保平整干净,设置模板和支撑,做好防水措施。
2.2 浇筑过程控制:控制浇筑速度和均匀性,避免混凝土流动不畅或出现空鼓现象。
2.3 浇筑后处理:及时修整混凝土表面,保持养护湿润,防止开裂和渗水。
三、混凝土养护操作3.1 养护时间:根据混凝土强度等级和气温湿度等因素确定养护时间,确保混凝土强度发挥。
3.2 养护方式:采用湿润养护或覆盖保温养护方式,防止混凝土过早干燥和裂缝产生。
3.3 养护质量:定期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及时补充水分和修复破损,确保养护效果。
四、混凝土强度检测4.1 取样方法:按照规范要求采取混凝土取样,避免取样不准确影响检测结果。
4.2 试块制作:制作混凝土试块,标明取样位置和养护条件,确保试块质量。
4.3 试块检测:按照标准方法进行试块检测,获取混凝土强度数据,评估混凝土质量。
五、混凝土施工安全5.1 安全防护:施工现场设置警示标识,配备必要的安全防护设备,确保施工人员安全。
5.2 施工操作规范:严格按照作业指导书要求操作,避免操作失误导致事故发生。
5.3 紧急应急措施:制定应急预案,培训施工人员应急处置能力,保障施工安全。
结语: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指导混凝土施工操作的重要文件,施工人员应严格按照指导书要求进行作业,确保施工质量和安全。
通过本文介绍的内容,希望能帮助施工人员更好地理解和遵守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提高施工效率和质量。
混凝土配制工序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制工序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608ab614650e52ea551898d1.png)
混凝土配制工序作业指导书1 混凝土配制准备工作1.1 水泥、减水剂、砂、石、粉煤灰、水等主要原材料是否经检验合格,符合使用要求,否则禁止使用。
数量是否能满足生产要求。
1.2 拌和设备是否运转正常,计量器具是否经检验合格,并在有效期内。
1.3 拌和站严格按照试验室当日开具的配合比料单(施工配合比)进行配比。
2 混凝土拌和2.1 拌和基本要求2.1.1 每立方混凝土水泥用量不宜小于400kg,且混凝土胶凝材料总量不应超过500kg,水胶比不应大于0.35,粉煤灰的最大掺量不应超过水泥质量的25%。
混凝土的总碱含量不得超过3kg/m3,如发现不符时,须由试验人员查明原因后予以调整。
2.1.2在配制拌和物时,水泥、水、减水剂及粉煤灰的称量偏差不应大于±1%,粗、细骨料的称量偏差不应大于±2%(均以质量计)。
在拌和过程中,要对拌和机的计量准确度进行抽查,每一工作班不少于3次。
2.1.3 混凝土按理论配合比根据实测定的砂、石的含水率换算成施工配合比时,由试验室出具配合比料单,确定出各种材料的实际用量,进行投料拌和。
2.1.4 在正常情况下,混凝土配料的计量系统,应每年检定一次。
在特殊情况下,若发现用水量或混凝土坍落度严重反常,混凝土颜色、离析现象突变,或有其它怀疑情况等,均应及时校正。
遇有故障及时检修排除后,都必须经过校正检定后,才允许使用。
2.2 混凝土拌和2.2.1 采用全自动强制式搅拌站拌和混凝土。
开拌前,检查拌和设备是否完好,应具有两台混凝土拌和站,以便使用、维修,平行作业两不误, 开工前由试验人员测骨料含水率,根据理论配合比出具当天施工配合比通知单。
施工人员确认本次灌注的骨料、水泥、外加剂、粉煤灰等质量合格,数量满足需要, 试验人员在开盘时、搅拌过程中须值班,随时掌握和控制混凝土搅拌质量,计量采用自动传感器计量,每年校验一次,如在施工中发现有异常必须及时校验。
2.2.2 首次使用配合比时,不宜一下把水加完,应根据实际情况,直接观察混凝土稀、稠后,逐渐添加,然后再结合实测坍落度进行调整。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作业指导书.doc
![混凝土配合比试验作业指导书.doc](https://img.taocdn.com/s3/m/0d5978249ec3d5bbfc0a743a.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目的按照国家标准和行业标准的要求,确保所设计的混凝土配合比满足工程要求。
2.适用范围适用于本屮心及派出试验室所有混凝土配合比的设计试验。
3.职责3.1试验室负责人负责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环境条件控制,负责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各项检验过程、质量记录和检验结果的检查、监督。
3.2试验室质量负责人负责混凝土配合比试验的检验工作,负责检验数据的校核和编写检验报告。
3.3试验室检验人员负责对检验样品进行检验、试验操作、填写原始记录、计算检验结果和整理检验成果,进行自检和互检并负责样品的留样和封存。
4.作业程序4.1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试验的各项检验过程、质量记录和检验结果的检查、监督。
4丄1设计对混凝土的要求,包括混凝土设计标号,强度保证率、抗冻标号、抗渗标号等。
4.1.2混凝土施工要求和控制水平,包括石子最大粒径、塌落度、含气量及离差系数。
4.1.3原材料特性包括水泥品种、标号和比重、石了种类、级配和比重、砂种类级配、细度摸数和比重及混合材、外加剂及有关数据。
4.1.4所有原材料基本资料可以从甲方和设计部门提供,由试验参加人员对原材料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及有关试验规程进行性能检测,检测结果须经质量负责人校核后才能使用。
4.2配合比设计计算在取的棊本资料后,水工混凝土按《水工混凝土试验规程》SD105-82附录一的规定和《水工碾压混凝土试验规程》DL/T5112-2000的规定,公路混凝土按《公路工程水泥混凝土试验规程》JTTJ053-94的规定。
建筑混凝土按《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DJ/T55-96的规定进行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计算。
具体步骤如下:4.2.1选择水灰比4.2.1.1按混凝土设计标号及给定的强度保证率和离差系数计算保证强度。
4.2.1.2根据计算强度,按鲍罗米公式计算水灰比。
4.2.1.3根据混凝土耐久性要求的限量最大允许水灰比或设计要求的最人允许,水灰比选择满足保证强度和耐久性要求的水灰比。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3017e355fd4ffe4733687e21af45b307e871f997.png)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引言概述:混凝土作为建筑材料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建筑工程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制定一份详细的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必不可少的。
本文将从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养护措施以及质量检验等五个方面,分别介绍混凝土作业指导书的内容。
一、混凝土配合比1.1 确定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用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选择合适的配合比。
1.2 根据混凝土配合比计算出所需水泥、砂、骨料等材料的比例,并进行详细记录。
1.3 混凝土配合比应符合国家相关标准,确保混凝土的强度、耐久性和施工性能等满足设计要求。
二、施工前准备2.1 确定施工现场,并进行必要的准备工作,包括清理施工区域、搭建脚手架等。
2.2 检查混凝土模板和支撑结构的稳定性和完整性,确保施工过程中的安全性。
2.3 准备好所需的施工设备和工具,包括搅拌机、输送泵、振捣棒等,并进行检查和试运行。
三、施工过程3.1 按照混凝土配合比准确称量所需的水泥、砂、骨料等材料,并进行搅拌。
3.2 在搅拌过程中逐渐加入适量的水,控制混凝土的流动性和塑性。
3.3 将搅拌好的混凝土倒入模板中,使用振捣棒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四、养护措施4.1 在混凝土浇筑完成后,及时进行养护,包括覆盖保湿、避免阳光直射等。
4.2 根据混凝土的强度等级和环境条件,确定养护时间,并进行详细记录。
4.3 在养护期间,定期检查混凝土的表面情况,及时修补损坏或开裂的部分。
五、质量检验5.1 对混凝土进行抗压强度、抗渗性、凝结时间等方面的质量检验。
5.2 根据国家相关标准,对混凝土的质量进行评估和验收,确保施工质量符合要求。
5.3 对施工过程中的关键环节进行监控和记录,以便后续的质量评估和问题追溯。
结论:混凝土作业指导书是混凝土施工过程中的重要参考文件,它涵盖了混凝土配合比、施工前准备、施工过程、养护措施以及质量检验等方面的内容。
通过遵循指导书的要求,可以确保混凝土施工的质量和安全,为建筑工程的顺利进行提供保障。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2e0fcc0a76e58fafab003f3.png)
目录一、目的二、范围三、职责分配四、作业程序1、施工准备2、混凝土拌制3、混凝土运输4、混凝土灌注5、混凝土水下灌注6、混凝土振捣7、混凝土养护8、混凝土结构拆模五、质量记录六、相关文件一、目的指导混凝土施工队进行混凝土施工操作,使其明了和清楚规范要求,并熟练掌握及应用,保证混凝土施工质量。
二、范围适用于水界公路A12标段所有的混凝土圬工施工。
三、职责技术负责人:根据设计图纸要求进行交底并监督检查混凝土施工质量。
施工队长:按照施工规范,技术标准进行施工安排和控制施工。
试验员:对施工现场的混凝土质量进行检查控制、现场试验调整和施工过程检查监督。
四、作业程序4.1施工准备4.1.1工程所用原材料经试验合格后,选定配合比,方可进行施工。
4.1.2原材料如水泥、外加剂、砂子、碎石、水等准备齐备。
4.1.3拌和机、计量工具安装、调整就绪,输送车准备就绪。
4.1.4砂子、碎石含水量现场测定完成后,方可进行施工。
4.1.5模板、钢筋检查合格后,方可进行施工。
4.2混凝土拌制4.2.1搅拌混凝土前,应先加水空转数分钟,然后将积水倒净,使拌筒润湿。
搅拌第一盘时,石子用量应按配合比规定数减半。
4.2.2搅拌好的混凝土要做到基本卸尽,在全部混凝土卸出之前不得再投入拌合料,更不得采取边出料边进料的方法。
4.2.3混凝土配料应采用质量比,并将配合比换算成每盘材料用量并在搅拌机旁挂牌明示,便于检查。
砂石应经常测定含水率,并随时由试验员调整配合比的用水量和砂石用量。
混凝土配料称量应准确,材料按质量计的允许偏差不得超过下列规定:4.2.4投料顺序主要采用一次投料法和两次投料法。
一次投料法是在上料斗中先装石子、再加水泥和砂,然后一次投入搅拌机中。
二次投料法一种是将全部砂子、水泥及1/3的水投入搅拌20~30s 后再投入石子和剩余的2/3水进行搅拌;另一种是将水泥和部分水进行净浆搅拌,然后再投入全部砂石和剩余的水进行搅拌。
4.2.5混凝土搅拌必须保证一定的搅拌时间,以达到混合均匀,颜色一致。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6945a279a6648d7c1c708a1284ac850ad0204d6.png)
混凝土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混凝土作为建造材料的重要组成部份,在建造施工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为了确保混凝土施工质量,提高工作效率,特编写本指导书,以便指导施工人员正确进行混凝土作业。
二、施工准备1. 确定混凝土配合比:根据工程要求和设计要求,确定混凝土的配合比,包括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的比例。
2. 准备施工材料和设备:准备好所需的水泥、砂、骨料、掺合料等材料,并检查混凝土搅拌设备的工作状态,确保设备正常运转。
3. 搭建施工场地:清理施工场地,搭建混凝土搅拌站和混凝土浇筑区域,确保施工场地整洁有序。
三、混凝土配制1. 材料的准备:按照配合比,准备好所需的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并对材料进行检验,确保质量合格。
2. 搅拌混凝土:将预先准备好的水泥、砂、骨料和掺合料放入混凝土搅拌设备中,按照设备操作规程进行搅拌,直到混凝土均匀一致。
3. 检查混凝土质量:对搅拌好的混凝土进行质量检查,包括坍落度、抗压强度等指标的测定,确保混凝土质量符合要求。
四、混凝土浇筑1. 浇筑前的准备:在混凝土浇筑前,需要对浇筑区域进行清理,确保无杂物和积水。
同时,对浇筑模板进行检查,确保其完好无损。
2. 控制浇筑速度:在浇筑过程中,需要控制浇筑速度,避免混凝土流动过快或者过慢,以免影响浇筑质量。
3. 振捣混凝土:在浇筑过程中,使用振捣器对混凝土进行振捣,确保混凝土的密实性和均匀性。
4. 平整混凝土表面:在混凝土初凝后,使用抹光工具对混凝土表面进行平整处理,确保表面平整光滑。
5. 养护混凝土:在混凝土浇筑后,需要进行适当的养护,包括覆盖保湿、遮阳等措施,以保证混凝土的充分硬化和强度发展。
五、施工安全1. 人员安全:施工人员应穿戴好安全防护装备,包括安全帽、安全鞋等,严禁在施工区域内吸烟或者使用明火。
2. 设备安全:混凝土搅拌设备应经过定期检查和维护,确保设备运行安全可靠。
3. 施工现场安全:施工现场应设置明显的安全警示标志,保持施工区域的通风良好,避免发生事故。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2cbd97dcb14e852458fb577d.png)
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1.0一般规定和质量要求:1.1设计原则:1.1.1应满足砼结构设计要求的强度等级。
1.1.2应满足施工要求的和易性。
1.1.3应满足耐久性的要求.。
1.1.4尽可能做到就地取材、降低成本达到节约的目的。
1.2配制砼所用的水泥应符合GB175-92要求的硅酸盐水泥、普通硅酸盐水泥以及符合GB1344-92要求的矿渣硅酸盐水泥进行砼配合比设计。
1.3粗、细骨料应符合JGJ52-92《普通砼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及JGJ53-92《普通砼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拌合用水等其它有关事项应遵守GB50204-92《砼结构工程施工及验收规范》的相关规定。
1.4进行配合比设计时应首先按原材料性能及对砼的技术要求进行计算,并经试验室试配及调整,然后定出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并比较经济合理的砼配合比。
2.0配合比计算:2.1本作业指导书提供的砼配合比计算公式和表格,均以干燥状态骨料为基准。
2.2砼配合比计算的步骤:1)计算出要求的试配强度f cu.o;2)按Rh计算出所要求的水灰比值;3)先取每立方米砼的用水量,并由此计算出砼的单位水泥用量;4)选取合理的砂率值;5)计算出粗、细骨料的用量,定出供试配用的配合比。
2.3计算砼试配强度f cu.o:f cμ.o = f cu.μ+1.645δ式中: f cμ.o——砼试配强度(MPa)f cμ.μ——设计砼强度等级(MPa)δ———砼强度标准差(MPa)2.4根据试配强度f cμ.o,按下式计算所要求的水灰比值:W/C=Af ce /(f cμ.o+ABf ce)式中:W/C——砼所需水灰比A、B——回归系数f ce———水泥实际强度(MPa)2.5按骨料品种、规格及施工要求的塌落度值选择每立方米砼的用水量(MW0),用水量一般根据本单位所用材料按经验选用。
2.6每立方砼用水量(M Wo)选定后,即可根据2.4条得出的c/w 值计算水泥用量(M Go),即M WoMc0=———W/C式中:M Go——每立方米砼水泥用量(kg)M Wo——每立方米砼用水量(kg)2.7砼砂率(βS)一般可根据本单位对所用材料的使用经验,选用合理的数值。
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1643c89d0129bd64783e0912a216147917117e81.png)
混凝土试验作业指导书1.1材料拌制混凝土所用的材料,应符合技术要求,并与施工实际用料相符,材料拌和前的湿度应与室温相同。
材料取样具有代表性凡由搅拌机、料斗、运输小车,以浇制的构件中,采取新拌混凝土代表性样品时,均须从三处以上的不同部位,抽取大致相同份量代表性品,集中用铁铲翻拌均匀,而立即进行拌和物的试验,试样数量在20L以上或较试验所需的数量多5L以上,用拌和机拌和时,拌和量须为拌和机公称量1/2以上。
1.2试件制备混凝土应根据强度等级、耐久性等要求和原材料品质以及施工工艺等进行配合比设计。
依据《普通混凝土拌和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0-2002和《普通混凝土力学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50081-2002,进行配合比设计、混凝土的和易性、凝结时间测定、砼抗压强度等试验。
试生产前,进行混凝土配合比选定试验,制作抗冻性、抗渗性、康氯离子渗透性等耐久性试件个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批量生产中,预制梁每20000m3混凝土抽取抗冻融循环、抗渗性、坑氯离子渗透性等耐久性试件各一组,进行耐久性试验。
现场砼取样时随机从箱梁底板、腹板及顶板处分别取样制作混凝土强度且根据施工需要顶板处取样150X50X150mm型试件10组,分别用于脱模(1组,备用1组),初张(1组,备用1组)、终张拉(1组,备用1组,28天标养5组),底板处取150X50X150mm型试件7组(初张1组终张拉1组,5组标养),腹板处取150X50X150mm型试件7组(初张1组终张拉1组,5组标养)。
从底腹顶板处分别取2组150X150X300mm 型试弹性模量试件。
初张、终张试件随梁养护。
标养试件拆模后送入标养室养护28天。
试样从抽取至试验完毕过程中,不要风日晒,必要时应采取措施。
浇制力学性试件的混凝土,也应经过人工再次翻拌均匀,而后装模成型。
拌制混凝土的材料一质量计,称量的精确度:集料为±1%,水、水泥及砂、石拌和物为±0.5%。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
![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e8aff30b90d6c85ec3ac698.png)
中铁三局集团第五工程有限公司工程试验中心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二O一O年八月二九日目录1、编制依据....................................................................................................................- 1 -2、原材料选择与质量要求............................................................................................- 1 -2.1水泥.. (1)2.2粗骨料 (2)2.3细骨料 (2)2.4减水剂 (2)2.5速凝剂 (2)2.6水 (3)3、混合料配合比技术要求............................................................................................- 3 -4、配合比的初步拟定....................................................................................................- 3 -4.1速凝剂有效掺量的确定.. (3)4.2确定配制强度 (3)4.3确定砂率 (4)4.4确定水灰比 (4)4.5确定用水量 (4)4.6确定砂石用量 (4)4.7试拌和调整配合比参数 (5)5、试喷调整配合比参数................................................................................................- 5 -5.1单位用水量的调整、选定. (5)5.2砂率的调整与确定 (6)6、确定最佳配合比........................................................................................................- 6 -附录:..............................................................................................................................- 6 -1、喷大板成型方法 (6)2、回弹率测定方法 (6)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作业指导书(编辑:罗新民)喷射混凝土配合比设计包括常规配合比设计和试喷、调整两个部分,前一部分是依据喷射混凝土的要求,按照常规配合比设计思路,提出基准配合比,后一部分是以基准配合比为前提,在现场调整、验证、确定其配合比,两个步骤互为补充,缺一不可。
混凝土配合比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配合比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d15a24016c85ec3a87c2c57d.png)
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55-2011)总则1.0.1 为规范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方法,满足设计和施工要求,保证混凝土工程质量并且达到经济合理,制定本规程。
1.0.2 本规程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及一般构筑物所采用的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
•除一些专业工程以及特殊构筑物的混凝土1.0.3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除应符合本规程的规定外,尚应符合国家现行有关标准的规定。
术语、符号2.1 术语2.1.1普通混凝土:干表观密度为 2000kg/m3~2800kg/m3的混凝土。
(在建工行业,普通混凝土简称混凝土,是指水泥混凝土)2.1.2干硬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小于10mm且须用维勃稠度(s)表示其稠度的混凝土。
2.1.3塑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mm~90mm的混凝土。
2.1.4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为100mm~150mm的混凝土。
2.1.5大流动性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不低于160mm的混凝土。
2.1.6 抗渗混凝土:抗渗等级不低于P6的混凝土。
2.1.7 抗冻混凝土:抗冻等级不低于F50的混凝土。
(均指设计提出要求的抗渗或抗冻混凝土)2.1.9 泵送混凝土:可在施工现场通过压力泵及输送管道进行浇筑的混凝土。
(包括流动性混凝土和大流动性混凝土,泵送时坍落度不小于100mm。
)2.1.10大体积混凝土:体积较大的、可能由胶凝材料水化热引起的温度应力导致有害裂缝的结构混凝土。
•(大体积混凝土也可以定义为,混凝土结构物实体最小几何尺寸不小于1m的大体量混凝土,或预计会因混凝土中胶凝材料水化引起的温度变化和收缩而导致有害裂缝产生的混凝土。
)2.1.11 胶凝材料:混凝土中水泥和矿物掺合料的总称。
2.1.12 胶凝材料用量:混凝土中水泥用量和矿物掺合料用量之和。
(胶凝材料和胶凝材料用量的术语和定义在混凝土工程技术领域已被广泛接受)2.1.13 水胶比:混凝土中用水量与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比。
(代替水灰比)2.1.14 矿物掺合料掺量:矿物掺合料用量占胶凝材料用量的质量百分比。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https://img.taocdn.com/s3/m/93cdeb496d85ec3a87c24028915f804d2a168710.png)
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一、引言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指导书旨在为混凝土工程施工人员提供具体的操作指导和注意事项,确保施工过程安全、高效、质量可控。
本指导书适合于各类混凝土工程施工作业,包括但不限于建造物基础、地下结构、道路、桥梁等。
二、施工前准备1. 施工前需进行现场勘察,了解地质情况、环境条件、工程要求等,制定施工方案。
2. 确保施工现场安全,设置警示标志,清理杂物,确保施工区域整洁。
3. 检查施工设备和工具,确保其正常运行和安全可靠。
4. 准备好所需材料,包括水泥、砂、石、混凝土添加剂等,确保其质量符合要求。
三、混凝土配制1. 按照设计要求,制定混凝土配合比,包括水灰比、砂石比等。
2. 选择合适的混凝土搅拌设备,确保搅拌均匀、充分,避免浮现团聚现象。
3. 在混凝土中添加适量的混凝土添加剂,如减水剂、增强剂等,以提高混凝土的工作性能和强度。
4. 控制混凝土的水泥用量,避免过量使用导致混凝土收缩、开裂等问题。
四、混凝土浇筑1. 在混凝土浇筑前,进行模板的检查和处理,确保其平整、坚固。
2. 在浇筑混凝土前,进行预浇水处理,以避免模板吸水过快。
3. 控制混凝土浇筑速度,避免过快或者过慢导致混凝土质量不稳定。
4. 在浇筑过程中,采取振捣措施,以排除混凝土中的气泡,提高混凝土的密实性。
5. 对于大体积混凝土浇筑,应采取分段浇筑,避免温度差引起的开裂。
五、混凝土养护1. 在混凝土浇筑后,及时进行养护,以保持混凝土的湿润状态,避免过早干燥。
2. 使用覆盖物覆盖混凝土表面,防止日晒和风化。
3. 根据施工环境温度和湿度,制定合理的养护方案,包括喷水、铺设湿布等。
4. 定期检查混凝土养护情况,如发现开裂、渗水等问题,及时采取措施修复。
六、安全注意事项1. 施工人员需佩戴符合标准的安全帽、安全鞋等个人防护装备。
2. 严禁在混凝土浇筑过程中站立在模板上,以免发生坍塌事故。
3. 在混凝土搅拌过程中,禁止将手或者其他物体伸入搅拌机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检验项目名称:普通砼配合比设计,包括:抗渗砼,高强砼,泵送砼,大体积砼。
2.适应范围:本试验细则适用于工业与民用建筑和一般构筑物中所使用普通砼的配合比设计。
3. 引用标准:《普通混凝土配合比设计规程》(JGJ 55-2011)。
4. 混凝土配制强度的确定4.1 混凝土配制强度应按下列规定确定式:a 当混凝土的设计强度等级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o≥f cu,k+1.645σ式中f cu,o——混凝土配制强度(MPa);f cu,k——混凝土立方体抗压强度标准值(MPa);σ——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差(MPa)。
b 当设计强度等级不小于C60时,配制强度应按下式确定:f cu,o≥1.15f cu,k4.2 混凝土强度标准差应按下列规定确定:a 当具有近1个月~3个月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的强度资料,且试件组数不小于30时,其混凝土强度标准差σ应按下式进行计算。
式中: σ——混凝土强度标准值差(MPa)。
f cu,i——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第i组试件的强度值,MPa;mf cu——统计周期内同一品种混凝土n组试件的强度平均值,MPa;n ——统计周期内同品种混凝土试件的总组数。
对于强度等级不大于C3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3.0MPa时,应按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3.0MPa时,应取3.0MPa。
对于强度等级大于C30且小于C60的混凝土,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不小于4.0MPa 时,应按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公式计算结果取值;当混凝土强度标准差计算值小于4.0MPa 时,应取4.0MPa。
b当没有近期的同一品种、同一强度等级混凝土强度资料时,其强度标准差σ可按表1取值。
5. 水胶比5.1 当混凝土强度等级小于C60时,混凝土水胶比应按下式计算:式中:W/B——混凝土水胶比;αa、αb——回归系数,回归系数可由表2采用;f b——胶凝材料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且试验方法应按现行国家标准《水泥胶砂强度检验方法(ISO法)》GB/T 17671执行;也可按本指导书5.3条确定。
5.2 回归系数(αa、αb)宜按下列规定确定:a 根据工程所使用的原材料,通过试验建立的水胶比与混凝土强度关系式来确定;b 当不具备上述试验统计资料时,可按表2选用。
5.3当胶凝材料28d抗压强度(f b)无实测值时,其值可按下式确定:f b=γf·γs·f ce式中:γf、γs——粉煤灰影响系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按表3选用;fce ——水泥28d胶砂抗压强度(MPa),可实测,也可按本作业指导书第5.4条确定。
表3 粉煤灰影响系数(γ)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γs)注: 1.采用Ⅰ级、Ⅱ级粉煤灰宜取上限值;2.采用S7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下限值,采用S9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采用S105级粒化高炉矿渣粉宜取上限值加0.05;3.当超出表中的掺量时,粉煤灰和粒化高炉矿渣粉影响系数应经试验测定。
ce ce28d抗压强度实测值时,其值可按下式确定:f ce=γc·f ce,g式中γc——水泥强度等级值的富余系数(可按实际统计资料确定);当缺乏实际统计资料时,可按表4选用;f ce,g——水泥强度等级值,MPa。
)6 用水量和外加剂用量6.1 干硬性和塑性混凝土用水量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 水胶比在0.40~0.80范围内时,根据粗集料的品种、粒径及施工要求的混凝土拌合物稠度,其用水量可按表5、表6选取。
b 混凝土水胶比小于0.40时,可通过试验确定。
表5 干硬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3)表6 塑性混凝土的用水量(kg/ m3)5~10kg;采用粗砂时,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可减少5~10kg;2、掺用各种外加剂或掺合料时,用水量应相应调整。
6.2 掺外加剂时,每立方米流动性或大流动性混凝土用水量(m w0)可按下式计算:m w0=m’w0(1-β)式中: m w0——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m’w0——未掺外加剂时推定的满足实际塌落度要求的每立方米混凝土用水量(kg/m3),以本作业指导书表6中90mm塌落度的用水量为基础,按每增大20mm塌落度相应增加5 kg/m3用水量来计算,当塌落度增大到180mm以上时,随塌落度相应增加的用水量可减少。
β——外加剂的减水率,应经混凝土的试验确定,%6.3 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m a0)应按下式计算:m a0=m b0β a式中: m a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外加剂用量(kg/m3);m 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计算应符合本作业指导书中第7.1条规定;βa——外加剂掺量(%),应经过混凝土试验确定。
7 胶凝材料、矿物参合料和水泥用量7.1 每立方米混凝土胶凝材料用量(m b0)的确定。
根据已选定的混凝土用水量m w0和水胶比(W/B)可求出胶凝材料用量:式中: m b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胶凝材料用量(kg/m3);m w0——掺外加剂混凝土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m3);W/B——混凝土水胶比。
7.2 每立方米混凝土矿物掺合料用量(mfo)的确定:m f0=m b0·βf式中: m f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矿物掺合料用量(kg/m3);βf——矿物掺合料掺量(%)。
7.3 每立方米混凝土水泥用量(m c0)的确定:m c0=m b0-m f0式中: m c0——计算配合比每立方米混凝土中水泥用量(kg/m3)。
8 砂率8.1 砂率(βs)应根据骨料的技术指标、混凝土拌合物性能和施工要求,参考既有历史资料确定。
8.2 当无历史资料可参考时,混凝土砂率的确定应符合下列规定:a坍落度小于10mm的混凝土,其砂率主要经试验确定。
b坍落度为10—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根据粗骨料品种、粒径及水灰比按表7选取。
c坍落度大于60mm的混凝土砂率,可经试验确定,也可在表7的基础上,按坍落度每增大1%的幅度以予调整。
表7 混凝土的砂率(%)注:①本表数值系中砂的选用砂率,对细砂或粗砂,可相应减少或增大砂率;②采用人工砂配制混凝土时,砂率可适当增大;③只用一个单位级配粗骨料配制混凝土进,砂率应适当增大。
9 粗、细骨料用量9.1 当采用重量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 co + m go+ m so +m wo = m cpβs = (m so)/( m go+ m so)*100%式中:m c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水泥用量(kg)m g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粗骨料用量(kg)m s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细粗骨料用量(kg)m wo—每立方米混凝土的用水量(kg)βs—砂率(%)m cp—每立方米混凝土拌合物的假定重量(kg),其值可取2350~2450 kg。
9.2 当采用体积法时,应按下列公式计算:(m co /ρc) + (m go /ρs) + (m so /ρs) +(m wo /ρw) +0.01α=1 (6.8-3)βs = (m so)/( m go+ m so)*100% (6.8-4)式中:ρc—水泥密度(kg/ m3),可取2900--3100 kg/ m3;ρg—粗骨料的表现密度(kg/ m3);ρs—细骨料的表现密度(kg/ m3)ρw—水的密度(kg/ m3),可取1000 kg/ m3α—混凝土的含气量百分数(%),在不使用引气型外加剂时α值可取为1。
粗骨料和细骨料的表观密度(ρg、ρs)应按现行业标准《普通混凝土用碎石或卵石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和《普通混凝土用砂质量标准及检验方法》(GB14684)规定的方法测定。
10 混凝土配合比的试配、调整与确定10.1 试配10.1.1 混凝土试配应采用强制搅拌机进行搅拌,并应符合现行行业标准《混凝土试验用搅拌机》JG 244的规定,搅拌方法宜与施工采用方法相同。
10.1.2 试验室成型条件符合现行国家标准《普通混凝土拌合物性能试验方法标准》GB/T 50080的规定。
10.1.3 每盘混凝土试配的最小搅拌量应符合表8的规定,并不应小于搅拌机公称容量的1/4且不应大于搅拌机公称容量。
10.1.4 按计算的配合比进行试配时,首先应进行试拌,以检查拌合物的性能。
当试样拌出的配合物坍落度或维勃稠度不能满足要求,或粘聚性和保水性不好时,应在保证水灰比不变的条件下相应调整用水量和砂率,直到符合要求为止。
然后提出供混凝土强度试验用的基准配合比。
10.1.5 混凝土强度试验时至少应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
当采用三个不同的配合比时,其中一个应为规程第7.3条所确定的基准配合比,另外两个配合比的水灰比细砂,宜较基准配合比分别增加和减少0.05;用水量应与基准配合比相同,砂率可分别增加和减少1%。
当不同水灰比的混凝土拌合物坍落度与要求值的差超过允许偏差时,可通过增、减用水量进行调整。
10.1.6 制作混凝土强度试验试件时,应检验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或维勃稠度、粘聚性、保水性及拌合物的表观密度,并以此结果作为代表相应配合比混凝土拌合物的性能。
稠度试验(坍落度法)湿润坍落度筒及其他用具,并把筒放在刚性不吸水的平面上,然后用脚踩住两个踏脚板,使坍落度筒在装料时保持位置固定。
把搅拌好的混凝土用小铲分三层均匀地装入筒内,每层高度在捣实后大致应为筒高的1/3。
每层用捣棒插捣25次,插捣应呈螺旋形由外向中心进行,每次插捣均应在截面上均匀分布。
插捣筒边混凝土时,捣棒可以稍稍倾斜,插捣底层时,捣棒应贯穿整个深度。
插捣第二层和顶层时,捣棒应插透本层,并使之刚刚插入下面一层。
浇灌顶层时,混凝土应灌满到高出筒口,插捣过程中如混凝土沉落到低于筒口,应随时添加,以使混凝土始终能保持高出筒口。
顶层插捣完后,刮去多余混凝土,用抹刀抹平。
清除筒边底板上的混凝土,垂直平稳地提起坍落度筒,坍落度筒的提离过程应在5~10秒内完成。
从开始装料到提起坍落度筒的整个过程应不间断地进行,并应在150秒内完成。
提起坍落度筒后,立即量测筒高与坍落后的混凝土试体最高点之间的高度差,此即为该混凝土拌合物的坍落度值。
以毫米为单位,精确至5毫米。
坍落度筒提离后,如混凝土发生崩坍或一边剪坏现象,则应重新取样另行测定。
第二次试验仍出现上述现象,则表示该混凝土和易性不好。
观察坍落度后的混凝土试体的粘聚性及保水性。
粘聚性的检查方法是用捣棒在已坍落后混凝土锥体侧面轻轻敲打,此时如果锥体逐渐下沉,则表示粘聚性良好。
如果锥体倒塌、部分崩裂或出现离析现象,则表示粘聚性不好。
保水性以混凝土拌合物中稀浆析出的程度来评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