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京理工大学“劳作教育”作为必修课要落到实处

合集下载

“劳动教育”巧妙融入电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劳动教育”巧妙融入电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

“劳动教育”巧妙融入电类课程的探索与实践发布时间:2022-11-07T01:48:39.499Z 来源:《中国教师》2022年13期7月作者:崔隽[导读] 新时代技工教育必须将劳动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崔隽南京技师学院【摘要】新时代技工教育必须将劳动教育作为专业教育的重要内容,在专业课教学中,紧紧围绕劳动铸魂育人这一中心,实现“专业课程讲授”和“劳动价值引领”全过程、全方位融合。

本文以《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为例,对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教学内容进行了探索,以适当的教学设计与教学方法作为实现手段,探索将劳动教育融入电类课程的完整教学过程实践途径。

【关键词】劳动教育电类课程巧妙融入专业教育 2020年7月,教育部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课程指导纲要(试行)》,明确规定在大中小学独立开设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在学科专业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当前,技工院校开展劳动教育光靠开设一门专门的劳动教育课程并不能满足劳动教育的要求,学校应该拓宽劳动教育的实施路径,在专业课程教学过程中有机渗透劳动教育。

那么,对于主要要求学生掌握技术方法、操作流程,并注重综合职业能力培养的电类专业课程,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进来呢?本文以应用电子技术专业的核心课程《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为例,探讨专业课程中的劳动教育。

一、有机融入劳动教育,确定课程总体框架《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课程主要培养学生掌握电子产品生产工艺,电子产品生产过程质量检测及调试等方面的知识,在企业生产过程中,涉及岗位工序、技能点、知识点最多,技术难度大,应用面宽,因此需要通过适当的教学设计和教学引导将劳动教育有机融入教学过程中来。

通过对本课程的学习,从情感上激发学生的劳动认同感,引导学生思考和探究,依托电子产品组装与调试一体化教学,参与真实的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培养学生的劳动能力,增强职业认同感和劳动自豪感,逐步实现专业技能培养与劳动意识、劳动能力、劳动感悟的同步、同向,总体框架如图1 所示。

南京理工大学章程(2021最新版)

南京理工大学章程(2021最新版)

南京理工大学章程(2021最新版)序言南京理工大学由创建于1953年的中国人民解放军军事工程学院分建而成,经历了炮兵工程学院、华东工程学院、华东工学院等发展阶段,1993年更名为南京理工大学。

学校坚持“以人为本,厚德博学”的办学理念,秉持“进德修业,志道鼎新”的校训,弘扬“团结、献身、求是、创新”的校风,以服务国家战略需求、推动社会进步为使命,致力于建设国内一流、国际知名的特色高水平研究型大学。

第一章总则第一条为促进依法自主办学,建立现代大学制度,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法》《中华人民共和国高等教育法》等法律法规,制定本章程。

第二条南京理工大学,简称为南理工,英文全称为Nanjing University of Science and Technology,英文缩写为NJUST。

第三条学校法定住所为江苏省南京市玄武区孝陵卫街道孝陵卫街200号。

第四条学校是非营利性事业组织,具有独立法人资格,依法享有和履行相应权利义务,独立承担法律责任。

第五条学校全面贯彻党和国家的教育方针,坚持社会主义办学方向,遵循高等教育发展规律,坚持特色发展,不断加强内涵建设,着力提升办学水平和能力,实现学校可持续发展。

第六条学校坚持人才培养的中心地位,立足精英教育,培养基础宽厚,知识、能力、素质协调发展的高级专门人才和工程精英,造就求真务实、开拓创新、引领发展、具有国际视野的社会中坚。

第七条学校坚持学术自由,追求真理,组织和鼓励师生开展科学研究,不断提升学校保存知识、传授知识和创造知识的能力。

第八条学校坚持服务社会发展,利用自身人才和科技优势,努力增强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服务的能力。

第九条学校坚持文化传承创新,发挥大学对社会的精神引领作用,积极促进文化事业的繁荣和进步。

第十条学校主要教育形式为全日制学历教育,适当开展适应社会需要的其他类型教育。

学校全日制学历教育以本科生和研究生教育为主,积极发展留学生教育。

学校根据社会需要和国家政策依法确定和调整学历教育修业年限。

知行课堂:“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五位一体”强化立德树人

知行课堂:“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五位一体”强化立德树人

知行课堂:“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五位一体”强化立德树人作者:张海峰来源:《中国共青团》 2020年第1期文|张海峰宁波财经学院团委书记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要培养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如何将“劳动教育”融入人才培养体系,常态化地开展劳动教育?这是当前很多高校在探索解决的问题。

部分高校阶段性地开展以卫生打扫、实验田耕种等形式完成“劳动教育”,缺乏育人实效。

宁波财经学院团委依托应用型建设试点示范学校平台,坚持社会实践工作的重点落到“知行合一”上,将大学生社会实践作为劳动教育融入高校人才培养体系的最佳途径。

学校全面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把劳动教育融入实践育人之中,以“五位一体”打造社会实践模式,提升社会实践专业化水平,进而实现学生全面而有个性的发展,让教育回归本质,助力学生成长成才。

知行课堂把握社会实践第二课堂主阵地作为第二课堂主阵地的社会实践,从课程培训到实践应用形成较为完整的“知行课堂”。

这一课堂设计的全过程须涵盖通识教育、专业教育、专项培训、项目演练、工作实践、成果分享等环节的模块组合式培训体系。

统筹安排专业课实践教学、社会实践活动、创新创业教育、志愿服务、军事训练等载体,促进有机融合、同向同行,形成实践育人统筹推进工作格局。

培训内容融入了社会实践经验与社会实践案例分享,针对专业技能、摄影和新闻采编、社会调研方法、社会统计、调研报告撰写等方面展开课程培训。

基于课程培训,知行课堂在《宁波财经学院第二课堂成绩单制度实施办法》下,着力探索社会实践路径,努力将劳动教育与大学生社会实践、志愿服务活动相融合,建构“全员化参与→课程化改革→项目化管理→社会化运作→精品化推进”全链条式“五位一体”大学生社会实践育人模式。

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

收稿日期:2021-12-10作者简介:陆鹏(1977),男,天津市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流通经济。

此文为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教改项目“线上课程思政教学模式探索”(ZDJY2020-51)和天津市科技计划项目“常态化疫情防控背景下天津市科技型企业生存与发展路径研究”(21ZLZKZF00270)的研究成果。

劳动教育融入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的理论与实践陆鹏(天津中德应用技术大学,天津300350)摘要:基于系统科学哲学理论进行理据分析,以先行理念、关键步骤、有效保障、最终目标为主线,从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贯通和衔接、劳动教育在课程思政一体化内涵建设中的定位,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建设的育人合力、劳动教育与课程思政内涵建设的育人目标和规律等四方面进行理论建构,探索职业院校劳动教育融入课程思政的理论范式与实践模型,提升教育的实效性。

关键词:劳动教育;职业院校;课程思政;理论与实践中图分类号:G711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2096-3769(2022)03-068-05劳动教育是高等职业教育课程思政的新热点。

劳动的观点是马克思主义的基本观点之一。

劳动是人类生存,发展的基本前提,是全部社会关系形成的基础,是推动人类社会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劳动不但创造了人的物质生活,也丰富着人的精神生活,使自身得以成长。

如何把劳动教育融入专业课,建好课程思政,发挥其与思政课同向同行的作用?这个问题一直困扰着一线专任教师。

在理论上,他们受自身政治理论基础薄弱的局限,缺乏学理性探究,找不到课程思政的理论支撑;在实践上,专业课思政元素的挖掘方法单一,挖掘度浅,各类课程思政同质化趋势明显,没有与各自的课程专业特色结合,教育效果大打则扣。

一、研究现状职业教育是技术技能人才培养的重要教育类型,是推动区域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保障,在教育体系中发挥着关键作用。

同时,劳动教育之于职业教育又是不可或缺的重要一环。

知网搜索以“劳动教育”为主题的理论文章从2010年的379篇上升到2021年的4370篇。

大学生劳动教育章节测试第一--十章题库

大学生劳动教育章节测试第一--十章题库

大学生劳动教育概论章节测验第一章1.[单选题]【单选题】2014年4月,教育部印发《关于全面深化课程改革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意见》,提出“___________”。

A.研制教育发展核心素养体系B.研制学生发展基本素养体系C.研制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体系D.研制教育发展基本素养体系我的答案:C2.[单选题]【单选题】我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以培养“全面发展的人”为核心,综合表现为人文底蕴、科学精神、学会学习、健康生活、责任担当、_________等六大素养。

A.创新发展B.实践创新C.深入实践D.学会审美我的答案:B3.[单选题]【单选题】______对一个人的劳动态度影响最大A.家庭B.学校C.社会D.政府我的答案:A4.[单选题]______是人类有目的的活动,是物质财富和精神财富的创造过程,是人类适应自然的活动和改造自然的独特方式。

A.创造B.工作C.学习D.劳动我的答案:D5.[多选题]【多选题】一段时间以来,由于劳动教育的缺位,一些青少年中出现了_______、_______、_______或不_______等不良现象,劳动的独特育人价值在一定程度上被忽视。

A.不想劳动B.不会劳动C.不尊重劳动D.不珍惜劳动成果、看不起普通劳动者我的答案:ABCD6.[多选题]【多选题】“学生发展核心素养”是指学生应当具备的、能够适应自己终身发展和社会发展需要的________和________。

A.必备品格B.关键能力C.基本能力D.必要品格我的答案:AB7.[填空题]【填空题】“____相结合”一直是我国坚持并强调的基本教育方针。

我的答案:(1) 教育与生产劳动8.[填空题]【填空题】劳动意识是当代中国学生发展核心素养之“____”的基本点和重要表现我的答案:(1) 实践创新9.[判断题]【判断题】在大中小学设立劳动教育必修课程和劳动周,并将劳动素养纳入学生综合素质评价体系,把劳动素养评价结果作为衡量学生全面发展情况的重要内容,作为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和毕业依据,作为高一级学校录取的重要参考或依据。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以吉林大学“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为分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以吉林大学“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为分

第39卷㊀第2期2023年4月思想政治教育研究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ResearchVol.39㊀No.2Apr.2023㊀㊀基金项目:吉林大学基本科研业务费项目 学习贯彻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吉大实践 哲学社会科学研究专项(2023JDSJ01)㊀㊀作者简介:代㊀磊(1982 ),吉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部长,副研究员;纪㊀明(1981 ),吉林大学劳动教育中心教授,博士生导师㊂Җ思想政治工作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以吉林大学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为分析视角代㊀磊1,㊀纪㊀明2(1.吉林大学党委学生工作部,吉林长春130012;2.吉林大学劳动教育中心,吉林长春130012)摘㊀要:全国劳动模范是工人阶级的先进典型和代表㊂高校聘请全国劳动模范担任特聘教授,开展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有助于大力弘扬 劳模精神 劳动精神 工匠精神 ,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㊁形式创新㊁内容创新,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㊁推进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实现㊁形塑社会劳动新风尚㊂推动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成为高校劳动育人普遍化的有效教育模式,需要统筹推进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制度化㊁规范化㊁常态化,将劳模育人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㊂关键词:劳动教育;劳动模范;课程体系;课堂教学DOI :10.15938/ki.iper.2023.02.021中图分类号:G641㊀㊀㊀㊀文献标识码:A㊀㊀㊀㊀文章编号:1672-9749(2023)02-0118-05㊀㊀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劳动精神面貌㊁劳动价值取向和劳动技能水平㊂ [1]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指出, 劳动模范是民族的精英㊁人民的楷模,是共和国的功臣㊂ [2]将全国劳模崇高的理想信念㊁卓越的劳动技能㊁伟大的精神力量贯穿高校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创新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培养热爱劳动㊁勤于劳动㊁善于劳动的高素质社会主义建设者,既是以劳模精神塑造优秀人才,以优秀人才弘扬劳模精神的双向践履过程,又是承接时代重任,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应然举措㊂㊀㊀一㊁以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创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打造高校劳动教育的新型模式㊀㊀打造体现新时代内涵和特征的劳动教育课,推动课程体系创新,是高校实现劳动育人功能的必然选择㊂吉林大学以劳动关系研究中心为基地,以常态化㊁规范化的长效工作机制为保障,聘请全国劳模为劳动教育课特聘教授,以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为主要模式,以宣传全国劳模感人事迹㊁弘扬劳模精神为主旨,培养具有正确劳动观㊁良好劳动精神㊁卓越劳动技能的高素质劳动者,打造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制度创新㊁形式创新㊁内容创新的新型模式㊂1.建立健全全国劳模进课堂工作机制,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制度创新全国劳模是最美的劳动者,是人民的楷模, 爱岗敬业㊁争创一流㊁艰苦奋斗㊁勇于创新㊁淡泊名利㊁甘于奉献 的劳模精神是激励人民开拓进取㊁持续奋斗的不竭动力㊂讲好劳模故事㊁传承劳模精神,用劳动模范的伟大精神和高尚品格激发学生劳动热情㊁培养创新创造能力,充分发挥劳动 树德㊁增智㊁强体㊁育美的综合育人价值 [3],是高校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有效途径㊂建立健全劳动教育第2期代㊀磊等: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教学活动的制度保障机制,完善劳动教育理论教学课程的顶层设计,联合社会组织力量㊁多渠道建立协同实施机制,强化师资队伍建设,是落实教育部关于‘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相关要求的切实举措,是有组织㊁有目标㊁有计划地将劳动教育纳入人才培养全过程的必要前提,是完善劳动教育体系建设的有力保障㊂吉林大学立足学校劳动教育实际情况,发挥历史上东北地区雷锋㊁孟泰㊁王崇伦㊁尉凤英㊁罗阳㊁郭明义等全国知名劳模辈出的传统优势,结合近年来各省市㊁行业全国劳模不断涌现的社会风尚,构建劳模进课堂工作机制,以教育责任的主体性㊁教学形式的规范性㊁实践平台的融合性推动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㊂首先,吉林大学天和劳动关系研究院2021年聘请30位全国劳模为特聘教授,并逐年有计划地吸纳各行各业的全国劳模,创建了规模化特色教师队伍㊂在劳动教育课堂上,全国劳模不再仅仅是起辅助作用的兼职导师,而是负教育主体责任的劳动育人特聘教授,为学生讲授劳动教育必修课㊂这样就从人才制度体系层面解决了全国劳模在教育学生过程中的教师定位问题,有力加强了劳动教育教师队伍建设㊂其次,贯彻党中央㊁国务院相关要求,把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纳入大学生劳动教育的必修学分,将劳模授课融入人才培养全过程,打造特色化的必修课程教学体系,实现劳动教育课程建设的探索创新㊂最后,以 劳模工作室 为载体搭建劳动教育实践平台,融合社会力量共建共享劳动教育实践教学基地㊂学校广泛联系社会优秀企事业单位,衔接校内外教育资源,合力共建教育教学实践基地㊂例如:学校与一汽集团共建红旗学院,与吉林省住房和城乡建设厅㊁吉林省农业农村厅㊁中国银行吉林省分行等企事业单位共建实习实践基地,签订校地㊁校企合作框架协议,将学生到合作企事业单位劳模工作室实地学习作为共建协议重要内容㊂2.融合劳模精神思想引领机制和实践育人机制,推动劳动教育课程的形式创新劳模精神作为无形的精神花朵,绽放在社会主义革命㊁建设㊁改革的伟大事业中,是鼓舞中国人民前赴后继㊁不懈奋斗的强大的㊁永恒的精神动力㊂劳动教育课程是以课堂或课外活动等形式阐述劳动的理论与实践,以有形的实践育人载体塑造大学生的劳动精神面貌㊁劳动价值观和劳动技能,培养新时代的建设者和接班人㊂把劳模精神的思想引领与实践育人相结合,发挥全国劳模在理论与实践上的双重育人功效,创新劳动教育的模式和方法,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高校劳动精神养成体系,是立足新发展阶段㊁贯彻新发展理念㊁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时代要求,是培育时代新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有效举措㊂吉林大学打造以 劳模大讲堂 为特色的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将价值引领与实践育人深度融合,综合了无限发展的劳模精神与有形有限的课堂教育形式在人才培养中的价值与作用,以体验式教育为导向,积极探索高校劳动教育课程形式的创新㊂首先,以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为劳动教育教学新模式,提升劳动育人的实效性㊂ 我们的根扎在劳动人民之中 [4],社会主义事业是人民奋斗出来的㊂通过全国劳模现身说法讲述劳动人民在社会主义建设㊁改革中的艰辛历程和伟大事迹,以全国劳模为第一人称视角连接历史和现在,提升学生感知历史㊁强化记忆㊁升华情感㊁落实行动的能力,激发学生的民族精神㊁时代精神㊂同时,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依托真实的劳动经历,具有细节性强㊁不怕追问㊁可以为学生即时答疑解惑等特点,以教育主体的直观性和直接性促进教育客体的能动性,打造集榜样示范㊁交流反思于一体的课堂,达到劳动教育课效果好㊁效应强㊁效益高等实效性目的㊂其次,以讲好劳模故事作为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主要授课形式㊂全国劳模 以实际行动诠释了中国人民具有的伟大创造精神㊁伟大奋斗精神㊁伟大团结精神㊁伟大梦想精神 [5],讲好劳模故事是宣传劳模事迹㊁传承劳模精神的重要途径,亦是教育引导青少年树立正确劳动观的有效方式㊂根据新时代劳动育人要求,邀请全国劳动模范讲述劳模故事,打破传统授课形式概念化㊁机械化的固定模式,有意识㊁有针对性地选取相关主题,通过真实的㊁生动的故事分享形式,创设教学情景,将劳动模范在工作㊁生活中的事迹以及时代历史以易于理解㊁易于共情的方式娓娓道来,有利于激发师生的情感共鸣,使静态的思想㊁知识在学生的内心中鲜活㊁生动起来,激发学生自觉将劳模精神内化为自我行动的指南,增强教学效果㊂以吉林大学首场劳动教育课为例,该堂课邀请了全国劳模㊁首都航天机械有限公司高凤林班组组长㊁曾经为我国90多发火箭焊接过发动机的高凤林同志,为学生们分享了自己勇91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于创新㊁爱岗敬业的故事,在极具渲染力的故事情景中,培养了青年学子热爱劳动的情感和创新创业的激情,发挥了以全国劳模讲劳模故事为主要授课形式的新模式在教学中的显著作用㊂3.聚焦时代特质㊁优化内容设置,推动高校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创新劳模精神 作为一种理论探索,是对时代难题的回应 [6],并伴随着时代变迁,被持续赋予新的特征㊂不同的历史时期,劳模精神呈现出来的主要特征亦有所区别㊂在过渡时期和全面建设社会主义时期,面对百废待兴的新中国,各行各业迅速恢复生产㊁为建设社会主义事业打好物质基础和制度基础是彼时彼刻中国人民面临的主要任务㊂因此,这一时期的劳模精神主要体现 建设性 特征㊂改革开放时期,面对 什么是社会主义,怎样建设社会主义 的世纪难题,邓小平同志指出: 在社会主义国家,一个真正的马克思主义政党执政以后,一定要致力于发展生产力,并在这个基础上逐步提高人民的生活水平 [7],这为国家㊁为人民指明了前进的方向,这一时期的劳动模范集体彰显出以改革发展为主要特征的劳模精神㊂进入新时代以来,科学技术的突飞猛进推动智能时代的到来㊂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 建设知识型㊁技能型㊁创新型劳动者大军,弘扬劳模精神和工匠精神,营造劳动光荣的社会风尚和精益求精的敬业风气 ,把劳动者的创新素质放到与知识㊁技能同等重要的地位,大力弘扬劳模的创新精神㊂面对新一轮科技革命和产业变革的机遇,以及我国在新发展阶段复合人才短缺㊁创新技术 卡脖子 的现状,在劳动教育内容上,亦应契合时代需要,着力培养具有开拓创新等时代精神的高素质劳动者㊂吉林大学聚焦时代特征,以强化劳模育人属性为主旨,优化课程内容设置,将时代精神有机融入劳模授课,以课堂讲授的时代化推进劳动教育课程的内容创新㊂首先,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全国劳模的精神特质为内核,用劳模精神㊁劳动精神㊁工匠精神指导学生在精彩的课堂上形成尊重劳模㊁热爱劳动的正确思想,在实际生活中自觉践行劳模精神㊂其次,以处于持续发展中的劳模精神不断更新劳动教育内容,将全国劳模的个人经历与时代变迁结合起来,以全国劳模在历史发展中不断学习㊁充实人生㊁奉献社会的劳动事迹为教育媒介,以当下我国面临的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为切入点,引导学生树立创新思维,用自主创新㊁科技兴国的理念武装青年学子的头脑,增强学生创新创业能力,以发展的劳模精神应对发展的外部环境,培育知行合一的时代新人㊂再次,挖掘劳模精神与其他中国精神的内在联系,锤炼当代大学生的精神品格㊂如吉林大学将劳模精神与抗疫精神的内在一致性作为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内容之一,以在抗疫斗争中舍生忘死㊁勇当先锋的全国劳模为榜样,以在抗击疫情中优秀的医学团队㊁专业教师㊁工作人员为示范,培养学生应急处突的能力素质和人民至上的奉献精神㊂㊀㊀二㊁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时代价值㊀㊀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以劳模精神为引领㊁以全国劳模为示范,丰富了劳动教育课程的理论内涵,推动劳动教育目标的全面实现,并在实现劳动育人目标的基础上,助推社会形成崇尚劳模㊁热爱劳动以共建共享为内容的新的劳动风尚,具有理论与实践并重的时代价值㊂1.以劳模精神为指引,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劳模精神㊁劳动精神㊁工匠精神是以爱国主义为核心的民族精神和以改革创新为核心的时代精神的生动体现,是鼓舞全党全国各族人民风雨无阻㊁勇敢前进的强大精神动力㊂ [8]劳模精神㊁劳动精神㊁工匠精神也是中国共产党人的精神谱系中重要一环㊂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以劳模精神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对于承继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㊁拓宽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丰富发展劳动教育的理论内涵具有重要意义㊂首先,以劳模精神指引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培育青年学子热爱祖国㊁热爱人民㊁热爱劳动的精神品质,将民族伟大复兴㊁社会发展进步与个人成长发展紧密结合,积极践行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㊂其次,劳模精神引领下的劳动教育,是对中国优秀传统文化中勤于劳动㊁善于创造精神的承继㊂ 中华民族是勤于劳动㊁善于创造的民族㊂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历史的辉煌;也正是因为劳动创造,我们拥有了今天的成就㊂ [9]全国劳模是广大劳动人民的杰出代表,是中国优秀传统文化的承继者,是建设社会主义事业的忠实实践者,以全国劳模的勤劳㊁创造㊁奋斗精神引领高校劳动育人实践活动,以021第2期代㊀磊等: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引领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的创新全国劳模的实际行动释义 功崇惟志,业广惟勤 ,教育引导青年学子不忘民族勤劳之根㊁奋斗之本㊁创造之魂㊂再次,以劳模精神指引高校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建设,有利于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相关内涵拓展㊂劳模精神不仅重申了劳动是人的类本质的基本观点,而且以新时代的劳模精神㊁劳动精神㊁工匠精神拓展了马克思主义劳动观的内涵和外延㊂在内涵上,为马克思主义劳动观增加了爱国主义㊁改革创新㊁精益求精等内容;在外延上,则扩充了新的劳动形态,增加了新时代智能劳动㊁服务劳动等新兴劳动形态㊂通过赋予马克思主义劳动观以新的时代特质,有利于更好地鼓舞一代代社会主义建设者庚续接力,为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而奋力拼搏㊂2.以全国劳模为榜样,助力实现劳动教育总体目标劳动模范是劳动群众的杰出代表,是最美的劳动者㊂ [10]劳动教育的总体目标是使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㊁具有必备的劳动能力㊁培育积极的劳动精神㊁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和品质㊂[11]学习全国劳模高尚的劳动观,颂扬全国劳模在平凡岗位上不凡的创造精神,在普通工作中的伟大梦想,在囿于困境时愈挫愈勇的奋斗精神,在持之以恒的劳作中终达目标㊁收获荣誉的坚持精神,有利于使青年学子真切领悟劳动创造价值㊁创造财富㊁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激励学生尊重劳动者,树立劳动光荣㊁崇高㊁伟大及美丽的观念㊂学习全国劳模追求卓越的匠心,领略全国劳模在自身行业中精湛的技术能力㊁高超的业务水平,有利于引导学生立足本专业,勤学苦练知识与技能㊂高等教育是直接面向职业的教育,全国劳模是行业中的佼佼者,以代表先进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全国劳模引领社会主义事业未来的建设者,对于培养青年学子学习必备的劳动能力㊁传承大国工匠精益求精的劳动态度具有重要的指引意义㊂学习全国劳模的劳动精神,有利于学习全国劳模在工作㊁学习㊁生活中展现出来的奉献㊁奋斗㊁创新㊁勤俭的宝贵品质,发挥全国劳模在塑造劳动精神中的重要影响,感召青年学子养成积极的劳动精神㊂学习全国劳模的劳动习惯,用自觉自愿㊁珍惜成果㊁终身学习的劳动习惯,引领青年学子养成优秀劳动者的属性,将学生在知识学习的第一课堂和实践能力养成的第二课堂中收获的劳动知识与技能,通过良好的劳动习惯固化,并最终达到物质成果和精神成果的最大化,从根本上引导青年学子树立以劳动建设祖国㊁成就人生的奋斗目标㊂3.以劳动育人为旨归,形塑社会劳动新风尚坚持以人民为中心,是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理论出发点,是推动全社会形成共建共享劳动新风尚的实践落脚点㊂全国劳模是人民群众的杰出代表,是创造历史㊁推动社会进步的重要力量㊂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要加大对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的宣传力度,尊重劳模㊁提升劳模地位㊂[12]以全国劳模为特聘教授讲述劳动教育课,不仅广泛宣传了劳动模范的优秀事迹,也提高了全国劳模在育人中的社会地位,将其在社会活动中创造的实践价值以教育的形式回归到社会中去,在增加劳动教育课的实践性的同时实现个体劳动的社会化,扩大个人价值的社会影响㊂这也是全国劳模以实际行动贯彻尊重劳动㊁尊重人才的方针,创造崇尚劳模风气的新形式㊂学习劳模,就要学习全国劳模自觉将个人发展融入建设祖国伟业中去的大局意识,正确处理好个人成功与集体荣誉㊁当前利益与长远利益,局部发展与整体协调的内在统一关系㊂见贤思齐,以全国劳模的劳动精神和崇高品质塑造青年学子形成良好的劳动素养,推动以共建共享劳动社会的新风尚来破解当前我国社会发展面临的不充分㊁不协调难题,以崇尚劳模㊁学习劳模为基调的社会劳动新风尚来推进全体人民的共同富裕㊂㊀㊀三㊁推进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制度化㊁规范化㊁常态化的实践理路㊀㊀ 我们要在全社会大力宣传劳动模范的先进事迹,号召全社会向他们学习㊁向他们致敬㊂要为劳动模范更好施展才华㊁展现精神品格提供全方位支持,使他们的劳动技能㊁创新方法㊁管理经验能广泛传播,充分发挥示范带动作用㊂ [13]推动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成为高校劳动育人普遍化的有效教育模式,就要统筹推进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制度化㊁规范化㊁常态化,因地制宜,将顶层设计与具体实施相结合㊁理论知识与实践活动相结合㊁内容与形式相结合㊁学校与社会相结合,将劳模育人贯穿学生培养的全过程㊂1.推进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制度化建设,筑牢高校劳动教育的发展根基从国家层面讲,相关部门于2020年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和‘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等文件,以121思想政治教育研究2023年文件规范的形式进一步明确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与德育㊁智育㊁体育㊁美育并重的独立学科体系和大中小学的必修课程㊂我们要高度重视构建劳动教育体系,将整体规划与具体实施相结合,把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作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教育教学体系的重要形式㊂高校要根据国家关于劳动教育的相关要求,健全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总体实施方案,明确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作为高校必修课的政治定位,阐释全国劳模在劳动教育课中的深远立意和重要作用,为推进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做好整体规划㊂同时,要细化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在常规教学活动中的教学目标㊁课时安排㊁教学形式与内容,以及监督评估㊁奖励激励等方面的具体要求,结合全国劳模的职业特色和人格魅力,发挥高等院校在地域㊁学科㊁师资㊁专业等方面的优势,切实制定理论与实践并重㊁学习与生活相连㊁梦想与现实相系的教育实施方案㊂这样,就能够从国家层面到学校层面,实现整体规划与具体实施一体贯通,环环相扣,巩固劳动教育的制度根基㊂2.推进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规范化建设,做实做细高校劳动教育的核心内容推进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规范化,主要是指推动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内容规范和过程规范,具象劳动教育的育人属性㊂就课程内容规范而言,要以弘扬劳模精神为主旨,以全国劳模在生活㊁工作㊁服务社会等劳动过程中创造价值㊁实现人生目标的责任感㊁使命感㊁荣誉感为内容,强化劳动知识学习和劳动实践能力培养,提升学生劳动素养㊂而就过程规范来说,则包含了劳动教育课的途径规范㊁环节规范㊁评价规范㊂首先,要规范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实现路径㊂根据教育部相关要求,高校本科生劳动教育必修课不少于32学时㊂全国劳模汇聚了工人㊁农民㊁知识分子等各行各业的优秀劳动者,他们既是勤劳奉献的人民群众,又是精益求精的大国工匠,拥有丰富的理论知识和实践能力㊂这就需要整体规划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把各专业与劳动教育相关的内容以及校园文化活动有机结合起来,增强校园的劳动文化氛围㊂其次,要规范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关键环节㊂把握课堂教学环节,优化教学方案,从阐明劳动创造价值回答( 为什么 )的问题,到学习全国劳模行为世范( 学什么 )的问题,再到要自觉以全国劳模为榜样,把劳模精神入心化行( 如何学 )的问题,最后到与全国劳模互动交流解决困惑问题,层层递进,打通教学环节,增强育人成效㊂最后,要规范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评价体系㊂这就要以平时考核㊁过程监测㊁综合评估为基本形式,从学生自觉学习时长㊁学习成果转化㊁服务性劳动参与时长等方面入手,构建可量化的指标体系,开展学生劳动素养评估,激励学生向全国劳模学习㊂3.推进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常态化建设,强化高校劳动育人的机制保障从学校内部来看,要高度重视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体系的构建,成立常态化的工作部门,明确责任主体,统筹 全国劳模讲劳动教育课 的规划㊁实施㊁考核,设立专门的经费㊁场地,推动劳模育人相关项目的研究,开发反映全国劳模事迹和精神的课程资源等㊂除此之外,学校也要做好安全管理工作,在参观全国劳模工作场所㊁动手实操劳动工具等实践活动时,强化安全劳动的风险意识,确保劳动活动安全有序展开㊂另外,要发挥高校学科专业与所在区域优势,与全国劳模所在的企事业单位建立长期的教学㊁实践关系,以全国劳模的职业技能为依托,以企业需求侧的人才导向引导学校人才培养的供给侧改革,推动构建创新实践能力强㊁综合素质好的人才培养改革机制㊂参考文献[1][3]㊀中共中央国务院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N].人民日报,2020-03-27(1).[2][5][8][12]㊀习近平.在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表彰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20-11-25(2). [4][9][13]㊀习近平.在庆祝 五一 国际劳动节暨表彰全国劳动模范和先进工作者大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5-04-29(2).[6]㊀田鹏颖,王圆圆.论劳模精神的科学性及其当代价值[J].东北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8(5):520-526. [7]㊀邓小平文选(第三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5:28. [10]㊀习近平.在知识分子㊁劳动模范㊁青年代表座谈会上的讲话[N].人民日报,2016-04-30(2).[11]㊀教育部关于印发‘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的通知[EB/OL].(2020-07-09)./src-site/A26/jcj_kcjcgh/202007/t20200715_472808.html.[责任编辑:张学玲]221。

科学开展劳动教育,有效推动实践育人——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科学开展劳动教育,有效推动实践育人——以南京科技职业学院为例

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组成部分,是贯彻“教育与劳动相结合”基本教育方针的现实要求,也是新时代高校教育教学改革和提高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内容。

南京科技职业学院结合专业特点,有效探索搭建“我的区域我负责”实践育人的载体,构建“三段式”育人体系,将实践引导贯穿大学教育全过程,使之成为大学生思想政治教育和职前教育的有效形式。

关键词高职;劳动教育;实践;育人Carrying out Labor Education Scientifically and Promot⁃ing Practical Education Effectively:Taking 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as an Example //ZHANG JiajuAbstract Labor education is an important part of the socialist education system with Chinese characteristics.It is the realistic requirement of implementing the basic education policy of “combining education with labor”.It is also an important con‐tent of the reform of college education and teaching in the new era and improving the quality of talent bining the specialty characteristics,Nanjing Polytechnic Institute has effectively explored and constructed the practical education carrier of“my area that I am responsible for”,and built a “three-stage”education system,guiding practice through the whole process of college education,making it an effective form of ideological and political education and pre-service education for college students.Key words higher vocational education;labor education;prac‐tice;education1高职院校开展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1.1落实新时代育人新要求2018年9月,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指出:“要在学生中弘扬劳动精神,教育引导学生崇尚劳动、尊重劳动,懂得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道理,长大后能够辛勤劳动、诚实劳动、创造性劳动。

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  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

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加强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近年来,随着社会的进步与发展,新时代高校劳动教育的重要性日益凸显。

劳动教育作为高校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不仅有助于学生全面发展,更重要的是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和职业道德,落实“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首先,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正确的价值观。

劳动是社会生活的基本组成部分,通过劳动可以让学生明确自己的身份和责任。

高校学生们经历过初中和高中的学习阶段,大部分时间都是在课堂里度过的,缺乏实际操作和劳动的经验。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们可以亲自动手,体验到劳动的辛苦和成果,从而增强对劳动的尊重和理解,明确劳动对自己和他人的价值。

其次,高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职业道德。

劳动是一种责任和奉献的体现,通过参与劳动,学生们可以学会互助合作、团队协作、责任担当等职业道德的重要价值。

实际的劳动过程中,学生们不仅能够锻炼自己的动手能力和实际操作技能,更重要的是能够体验到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的快乐和成就感。

这些经历将成为他们未来职业生涯中的宝贵财富,使他们成为有担当、有责任感的合格职业人才。

再次,加强高校劳动教育有助于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重复性的动作和简单的体力劳动,更包括创造性和思维性的工作。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可以面对各种问题和挑战,需要通过思考和创新解决问题,从而培养了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实践能力。

对于理工科的学生来说,劳动教育也是理论与实践的结合,可以加深对理论知识的理解和应用。

然而,目前高校劳动教育仍然存在一些问题。

首先是劳动教育的时间安排不合理。

由于学校教学任务的繁重,劳动教育常常被边缘化,变成了一种形式主义的教育。

学校需要重视劳动教育的地位,增加劳动教育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时间。

另外,一些高校劳动教育缺乏针对性和实践性,缺乏与专业知识的结合,导致学生很难将劳动经历与专业知识进行有效联系。

因此,高校需要加强与企业和社会的合作,提供更多实践机会,使劳动教育更贴近实际,更有针对性。

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处理好几对关系

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处理好几对关系

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处理好几对关系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处理好几对关系新时代,劳动教育对于高校的重要性愈发凸显。

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学生劳动技能,更是帮助他们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增强社会责任感。

然而,要想在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中取得良好效果,需要处理好几对关系。

首先,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处理好学科与跨学科的关系。

传统的劳动教育往往局限于特定的学科,忽视了不同学科之间的交叉与融合。

在新时代,劳动教育应该从多学科的视角出发,促进学科之间的交流与合作,形成全面的劳动教育体系。

例如,工科学生可以与文科学生合作,探索科技劳动和文化劳动的融合,推动技术创新与人文关怀的结合,培养具有全面素质的劳动者。

其次,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处理好理论与实践的关系。

传统的劳动教育往往偏重于理论知识的传授,忽视了实践的重要性。

在新时代,高校应该将理论与实践结合起来,通过实际的劳动活动来增加学生的实践经验。

学生不仅应该了解劳动的理论知识,更应该亲身参与劳动实践,体验劳动的实际过程和价值。

只有通过实践,学生才能真正理解劳动的重要性,树立正确的劳动观念。

第三,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处理好集体与个体的关系。

劳动教育不仅仅是培养个体能力,更是培养集体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在新时代,高校应该注重培养学生的集体主义精神,让他们体会到在集体中为他人做出贡献的快乐和成就感。

通过团队合作的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学会相互协作、相互帮助,培养团队合作的能力,增强集体意识和责任感。

第四,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处理好劳动和学业的关系。

劳动教育应该与学业相结合,相互促进。

在新时代,学生的学业压力较大,如何合理安排劳动时间成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

高校应该制定合理的学生劳动计划,确保学生既能够完成学业,又能够参与劳动实践。

劳动教育不应成为学生学业的负担,而应该成为学生全面发展的一个重要组成部分。

总之,高校加强新时代劳动教育需要处理好学科与跨学科的关系、理论与实践的关系、集体与个体的关系,以及劳动和学业的关系。

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

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

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加强劳动教育一定要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引言劳动教育是指通过劳动活动来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创造力和社会责任感的教育形式。

随着社会的发展和变革,劳动教育也要与时俱进,不断适应社会需求和学生发展需要。

本文将探讨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以及如何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

一、加强劳动教育的重要性1. 培养实践能力和技能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亲自动手去实践和操作,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和实践能力。

通过参与各类劳动活动,学生可以学习到实际运用知识和技能的方法,掌握各种技能,为将来的工作和生活打下坚实的基础。

2. 培养创造力和创新精神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接触到实际问题和挑战,激发他们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在劳动过程中,学生需要思考解决问题的方法和途径,培养他们的创造性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培养出创新的意识和能力,为未来的社会发展做出贡献。

3. 培养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劳动教育能够让学生了解社会生活和工作中的各种角色和责任,培养他们的社会责任感和团队合作精神。

在劳动活动中,学生需要与他人合作完成任务,培养他们的协作能力和团队精神。

通过劳动教育,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自己在社会中的角色和责任,提高他们的社会适应能力。

二、贯彻与时俱进的原则1. 关注社会发展需求劳动教育应当与社会发展需求相结合,关注社会对人才的需求和未来职业的发展方向。

学校可以与企业合作,组织学生参与实际的生产和服务活动,让学生接触到真实的工作环境和岗位要求。

同时,学校还可以根据社会需求,设置相关的课程和实践项目,提供与产业发展相适应的实践机会。

2. 推动教育创新劳动教育需要不断创新,将新的教育理念和方法引入其中。

学校可以探索多元化的教育模式,引入项目制学习、问题解决等教学方法,培养学生的创造力和创新精神。

同时,学校还可以利用信息技术等工具,开展网络劳动教育,为学生提供更广阔的劳动学习空间。

3. 强调综合素养培养劳动教育应当注重培养学生的综合素养,不仅仅是技术能力的培养。

应切实加强劳动(劳技)学科建设

应切实加强劳动(劳技)学科建设

应切实加强劳动(劳技)学科建设: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助力民族复兴在新时代的征程中,劳动(劳技)学科建设犹如一艘巨轮,承载着培养新时代劳动精神的重任。

它以其独特的魅力和深刻的内涵,为我国劳动教育的现代化和民族复兴的梦想注入了新的活力。

本文将深入探讨加强劳动(劳技)学科建设的重要性,分析其面临的挑战,并提出相应的解决策略。

一、加强劳动(劳技)学科建设的重要性1.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加强劳动(劳技)学科建设,如同为新时代劳动精神培育一片沃土。

它不仅能够传承和弘扬我国劳动人民的优秀传统,还能激发广大青年学生的劳动热情,培养他们成为新时代的劳动模范。

2.助力民族复兴劳动(劳技)学科建设,如同为民族复兴插上翅膀。

它能够提升我国劳动教育的整体水平,培养出更多高素质的劳动者,为国家的繁荣和发展提供有力支撑。

二、劳动(劳技)学科建设面临的挑战1.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不足在劳动(劳技)学科建设过程中,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不足成为一大挑战。

一些学校劳动教育课程设置不合理,教学内容陈旧,难以满足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需求。

2.师资力量的薄弱劳动(劳技)学科建设需要强大的师资力量支持。

然而,目前我国劳动教育师资队伍相对薄弱,部分教师缺乏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影响了劳动教育的质量。

三、加强劳动(劳技)学科建设的解决策略1.优化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为解决课程设置与教学内容的不足,我们需要优化劳动教育课程设置,更新教学内容。

结合新时代劳动教育的需求,加强实践教学,培养学生的实际操作能力。

2.加强师资队伍建设为解决师资力量的薄弱问题,我们需要加强劳动教育师资队伍建设。

通过培训、引进等方式,提升教师的专业素养和实践经验,为劳动教育提供有力支持。

四、结论应切实加强劳动(劳技)学科建设,培育新时代劳动精神,助力民族复兴。

我们必须正视面临的挑战,积极探索解决之道。

只有这样,我们才能让劳动(劳技)学科建设真正成为新时代劳动教育的强大动力,为民族复兴的梦想注入新的活力。

思政课理应成为高校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

思政课理应成为高校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

思政课理应成为高校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思政课理应成为高校劳动教育主要依托课程随着社会的不断发展和教育改革的推进,高校教育的内容和方法也在不断更新。

作为高等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思想政治理论课(以下简称“思政课”)的地位和作用日益凸显。

而劳动教育,作为培养学生综合能力的重要环节,也应该成为思政课的主要依托课程。

本文将从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发展的意义、思政课劳动教育的优势以及如何将其作为主要依托课程进行探讨。

首先,劳动教育对大学生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劳动是人类的根本活动,通过参与劳动活动,学生能够增强劳动意识、劳动道德和劳动能力,培养实践能力、创新精神和团队合作意识。

而大学生正处于学习和成长的阶段,他们应该积极参与实际工作,通过劳动锻炼提高自己的综合素质,为将来融入社会做好充分准备。

其次,思政课具有劳动教育的天然优势。

思政课是学校培养学生思想和人文素养的重要渠道,通过思政课具体的教学内容和方式,可以将劳动教育有机地融入其中。

例如,在思政课的教学中,可以引入劳动教育案例,让学生参与到实际的劳动活动中去,并通过案例分析和思辨讨论,引导学生深入思考劳动的意义和价值。

此外,思政课还可以组织学生参与社会实践活动,让他们亲身感受社会的现实和发展,培养对劳动的尊重和热爱。

然后,如何将劳动教育作为思政课的主要依托课程?首先,应该加强教师队伍建设。

教师是教育的主体和灵魂,只有具备扎实的劳动教育理论知识和教学能力的教师,才能够有效地引导学生参与劳动活动。

因此,学校应该加大对教师的培训和支持力度,提供更多的培养和研讨机会,不断提升教师的专业水平和教学能力。

其次,要构建适应劳动教育的课程体系。

高校思政课的内容应该以劳动教育为核心,结合国家和社会的实际需求,设计出贴近学生需求和社会发展的课程内容。

同时,通过多样化的教学手段和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参与热情,提高教学效果。

最后,要加强校企合作,开展校外实践和劳动实习。

大学生劳动教育不能仅仅停留在课堂上,还需要通过参与社会实践和劳动实习,才能够真正体验到劳动的实际情况和工作环境。

构建“三位一体”学生劳动教育体系的路径初探

构建“三位一体”学生劳动教育体系的路径初探

构建“三位一体”学生劳动教育体系的路径初探摘要:《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为进一步拓宽劳动教育途径、促进学生全面健康成长、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提供了制度遵循和根本方向,对于如何推动学校、家庭和社会深度合作,不断丰富劳动教育课程体系具有重要意义,也是一个崭新挑战。

关键词:劳动教育;家庭教育;学校教育;社会教育作者简介:朱力影,南京理工大学知识产权学院教务办公室主任,助理研究员,硕士,主要从事教育管理研究。

一、深化家校合作加强学生劳动教育的现实意义党和国家一直高度重视劳动教育。

十八大以来,习总书记多次对劳动和劳动教育作出重要论述,全国上下重视劳动教育的氛围日益浓厚。

2018年,习总书记在全国教育大会上强调把劳动教育纳入培养社会主义建设者和接班人的总体要求之中,明确提出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培养的教育体系。

2020年3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对新时代劳动教育作出顶层设计和全面部署,意义重大,影响深远。

开展劳动教育、促进学生成长成才,必须进一步增强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抓好新时代劳动教育的紧迫感、责任感。

加强劳动教育,旨在帮助学生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正确价值观,对于学生的个人成长大有裨益。

一直以来,学生的主要精力用于学习和生活,而学校、家庭、社会作为他们开展学习、培养心智、接触生活的重要场所,在开展劳动教育方面发挥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因此,促进家庭、学校和社会三者合作,加快构建“三位一体”的劳动教育体系,对于学生在不同环境下开展劳动体验、接受劳动教育、提升劳动技能,有着十分重要的现实意义。

二、影响学生劳动教育成效的因素“重教轻劳”、“万般皆下品、唯有读书高”、“学而优则仕”…… 笔者调研时发现,如今这些封建社会的糟粕思想在公众中还不同程度存在,劳动教育在学校中被弱化、在家庭中被软化、在社会中被淡化的现象还未从根本上扭转,主要体现在以下三个方面:(一)学校的作用发挥不够。

加强劳动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加强劳动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加强劳动实践提升创新能力
韩先煌;马骏
【期刊名称】《安徽教育科研》
【年(卷),期】2022()18
【摘要】劳动是人的基本实践活动,是创新的基础,创新需要正确的劳动观念。

社会生产力的发展等诸多因素造成学生劳动实践的减少,严重影响学生科技创新能力的培养。

如何加强劳动实践,提升学生创新能力?一方面,学校要开展好劳动实践课,把劳动实践与其他学科以及中学生在校生活结合起来;另一方面,家庭、社会要与学校积极配合,多给孩子们提供劳动实践条件和机会,让他们产生创新需要,具有创新头脑,进行必要的创新尝试,激发其创新潜能,让科技创新之花不断绽放。

【总页数】2页(P56-57)
【作者】韩先煌;马骏
【作者单位】广德中学;广德市柏垫初级中学
【正文语种】中文
【中图分类】G63
【相关文献】
1.加强制度和实践创新平台建设提升学生实践创新能力
2.加强实践教学,提升大学生的创新创造能力--记重庆邮电大学移通学院大学生社会实践
3.加强校外实践基地建设提升全日制工程硕士实践创新能力
4.高校劳动教育提升学生创新创业创造能力的实践路径探究
5.构建提升高中生创新实践能力的高阶劳动教育课程
因版权原因,仅展示原文概要,查看原文内容请购买。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路径的高校劳动教育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路径的高校劳动教育

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路径的高校劳动教育发布时间:2021-07-13T12:14:08.633Z 来源:《文化时代》2021年第1期作者:冯迪[导读]冯迪天津农学院人文学院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明确要求广泛开展大中小学各个层次的劳动教育。

在此背景下,高校应把握新时期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高等教育的发展方向,利用学科优势,不断创新劳动教育新模式。

社会实践活动是学校开展劳动教育的主要载体,以社会实践活动为路径,探索劳动教育新模式能够让学生在实践中受教育、长才干,促进自身综合素质的发展。

一、在社会实践活动中落实劳动教育的重要意义(一)普及劳动教育理念,促进全面发展。

党的十八大以来,党和政府十分重视劳动教育的开展,支持并倡导学校开展劳动教育,培养新时代德才兼备、身心健康的优秀青年。

2020年3月20日,中共中央、国务院发布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进一步明确要求广泛开展大中小学各个层次的劳动教育。

随《意见》的下发,新课程体系改革的深入,“新劳动教育”概念逐渐深入人心,只注重考试成绩的教育方式显然已不再符合新时代人才培养的基本要求。

(二)引导学生融入生活,培养自立能力。

社会实践活动课程注重学生的全面发展,将常规教育活动和课外劳动两项活动有机结合起来,促进全面育人教学目标的实现。

高校学生通过劳动体验能收获社会实践能力,并积累社会经验,为学生的学习经历添上浓墨重彩的一笔,对劳动能力的培养也起到了积极作用。

生活中的方方面面都可以作为社会实践活动让学生了解和实践,为学生的人格培养起到引导作用。

(三)树立正确劳动观念,提高做人格局。

开展劳动教育,培养大学生良好的劳动意识,让学生明白学习源于生活的道理,建立终身学习的概念。

同时,培养大学生发现问题的能力,注重学生养成同一知识、多种途径获得的能力。

在合理设计劳动教育教学内容过程中,教学设计要注重对社会实践活动课程目标的实现起到了促进作用,具有一定的现实意义,并可以提高学生人生格局。

强化劳动实践助力高校劳动教育汤炜炜

强化劳动实践助力高校劳动教育汤炜炜

强化劳动实践助力高校劳动教育汤炜炜发布时间:2023-06-01T03:46:27.728Z 来源:《时代教育》2023年6期作者:汤炜炜[导读] 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各地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对劳动实践的弱化、淡化和缺失则是问题的集中体现。

因此,强化劳动实践则是高校劳动教育中亟待重视和改进的关键一环。

天津理工大学天津市 300384摘要: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是构建新时代“五育并举”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

近年来,各地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在取得一定成绩的同时也暴露了一些问题,其中对劳动实践的弱化、淡化和缺失则是问题的集中体现。

因此,强化劳动实践则是高校劳动教育中亟待重视和改进的关键一环。

关键词:五育并举;劳动教育;劳动实践劳动教育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教育制度的重要内容,直接决定了新时代青年人的劳动价值取向、劳动精神面貌和劳动技能水平。

2018年9月10日,全国教育大会在北京召开。

习近平总书记出席会议并发表重要讲话。

旗帜鲜明地指出,要“努力构建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的教育体系”。

劳动教育被纳入人才培养体系的重要一环。

高校作为传播马克思主义和社会主义,培育时代新人的主战场,引导大学生树立正确的劳动思想,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掌握一定的劳动技能尤为重要和迫切。

近年来,各地高校纷纷开展大学生劳动教育理论和实践探索,不少高校在这方面也积累了一些好的经验,取得了一定的成效。

但不可否认,在某些方面还存在需要改进的地方。

如只重视劳动形式而忽视劳动意义、只重视个体劳动而忽视集体劳动、只重视埋头苦干而忽视整体规划、只重视盲目跟风而忽视实际特色。

其中对大学生劳动成效产生直接影响的就是只重视脑力劳动而忽视体力劳动。

马克思曾说过,“人的身体即活的人体中存在的、每当人生产某种使用价值时,就运用的体力和智力的总和”。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劳作教育”作为必修课要落到实处
劳动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和品质素养,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予以重视。

■姜朝晖
据报道,南京理工大学教育实验学院今年面向2014级本科生推出名为“益心益意”的劳作教育课,且在课程实施方案中明确规定——该课作为大学生必修课程,分为校园服务的基本劳作课和社会实践的拓展性劳作课两大部分,每学期修满20课时,就可得到这门课的1个学分,表现优秀的学生,在各项评优中会享受一定的“福利”,但考核未通过必须重修。

众所周知,类似“劳作教育课”这样的课程在我国中小学里长期存在,诸如“劳动课”、“劳动技能课”等,有条件的学校还组织学生参加实践基地劳作,旨在培养学生的劳动技能和吃苦耐劳的品质。

但是到了大学之后,这门课程基本就舍弃了,取而代之的是大学毕业前的社会实践或实习课程,一般规定拿到1-2学分的实践学分才能毕业,主要参与和专业知识或未来就业相关的工作,目的是为就业作好准备。

那么,现在大学设置“劳作教育课”,是否有此必要呢?
笔者以为,劳动作为一项基本技能和品质素养,无论何时何地,都需要予以重视,作为大学必修课程也没有问题。

教育规划纲要明确提出:加强劳动教育,培养学生热爱劳动、热爱劳动人民的情感。

但是需要注意的是,“劳作教育课”不能停留在表面上,在课程设置时,需要思考的是培养学生怎样的基本素养,渗透怎样的价值观,对学生究竟产生怎样的影响,这才是根本。

之所以强调“劳作教育课”要落到实处,是因为从一些中小学甚至大学各种不同形式的劳动课,有些主要是在做表面文章。

一些中小学的劳动技术课,理论课大多沦为纸上谈兵,实践课的劳动安排也少有督促,甚至干脆以劳动来惩罚一些违纪的学生,劳动教育应有的价值名存实亡。

到了大学,社会实践课则很少有相应的课程实施方案,不少大学生在毕业前夕随便找一家单位写个鉴定盖个章,实践学分就轻易到手了。

至于是不是真的培养了劳动技能,养成了好的劳动品质,反倒是其次的了。

而高校管理者更是很少去追究真伪。

对劳动教育的忽视,不可避免地带来了许多问题。

一是直接反映在大学生个人、教室、宿舍的清洁卫生上,不少学生无法维持整洁的生活环境,不仅影响个人的身体健康,也还影响学习环境。

二是间接对大学生的行为习惯和意志品质造成了长远影响。

没有吃苦耐劳的精神,在未来的工作上,也难以有更好的发展。

从这两个方面来看,劳动教育不可谓不重要。

长期以来,在人才培养规格上,我们提倡“五育并举”,即德、智、体、美、劳全面发展,这也直接体现在学校的课程设置上,甚至在特殊时期把劳动教育放到了极其重要的地位。

但是,随着经济社会的发展,我们在培养人的规格上,目前谈得更多的是德、智、体、美等“四育”,劳动教育很少提及,在高校人才培养上,取而代之是培养实践性、创新型人才。

而劳动教育恰恰是实践性、创新型人才培养的实现途径之一。

总之,劳动教育很重要,但关键是如何开展“劳作教育课”。

笔者以为,应该有三个方面的基本认识:首先,我们不能把大学劳作教育课简单等同于中小学劳动课的延伸,而是必须落到实处,发挥其应有的育人价值。

其次,劳作教育课也不能以仅以出勤作为考核标准,应该注重劳动过程以及劳动的成效。

最后,劳动教育不能只是简单通过一门课程完成,而是应该作为一种思想或理念,融入到各门课程的培养目标中去。

(作者系中国教育科学研究院高等教育研究中心博士)。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