数理报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是物体发生形变和改变物体的运动状态〔即产生加速度〕的原因. 力是矢量。
2.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对物体的吸引而产生的.[注意]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产生,但不能说重力就是地球的吸引力,重力是万有引力的一个分力.但在地球外表附近,可以认为重力近似等于万有引力〔2〕重力的大小:地球外表G=mg,离地面高h处G/=mg/,其中g/=2g〔3〕重力的方向:竖直向下〔不一定指向地心〕。
〔4〕重心:物体的各局部所受重力合力的作用点,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物体上.3.弹力〔1〕产生原因:由于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有恢复形变的趋势而产生的.〔2〕产生条件:①直接接触;②有弹性形变.〔3〕弹力的方向:与物体形变的方向相反,弹力的受力物体是引起形变的物体,施力物体是发生形变的物体.在点面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面;在两个曲面接触〔相当于点接触〕的情况下,垂直于过接触点的公切面. ①绳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且指向绳收缩的方向,且一根轻绳上的张力大小处处相等.②轻杆既可产生压力,又可产生拉力,且方向不一定沿杆.〔4〕弹力的大小:一般情况下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弹簧弹力可由胡克定律来求解.胡克定律: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的大小和弹簧的形变量成正比,即F=kx.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它只与弹簧本身因素有关,单位是N/m.4.摩擦力〔1〕产生的条件:①相互接触的物体间存在压力;③接触面不光滑;③接触的物体之间有相对运动〔滑动摩擦力〕或相对运动的趋势〔静摩擦力〕,这三点缺一不可.〔2〕摩擦力的方向:沿接触面切线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与物体运动的方向可以相同也可以相反.〔3〕判断静摩擦力方向的方法:①假设法:首先假设两物体接触面光滑,这时假设两物体不发生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没有相对运动趋势,也没有静摩擦力;假设两物体发生相对运动,那么说明它们原来有相对运动趋势,并且原来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跟假设接触面光滑时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同.然后根据静摩擦力的方向跟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确定静摩擦力方向.②平衡法:根据二力平衡条件可以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4〕大小:先判明是何种摩擦力,然后再根据各自的规律去分析求解.①滑动摩擦力大小:利用公式f=μF N进行计算,其中F N是物体的正压力,不一定等于物体的重力,甚至可能和重力无关.或者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利用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 ②静摩擦力大小:静摩擦力大小可在0与f max 之间变化,一般应根据物体的运动状态由平衡条件或牛顿定律来求解.5.物体的受力分析〔1〕确定所研究的物体,分析周围物体对它产生的作用,不要分析该物体施于其他物体上的力,也不要把作用在其他物体上的力错误地认为通过“力的传递〞作用在研究对象上. 〔2〕按“性质力〞的顺序分析.即按重力、弹力、摩擦力、其他力顺序分析,不要把“效果力〞与“性质力〞混淆重复分析.〔3〕如果有一个力的方向难以确定,可用假设法分析.先假设此力不存在,想像所研究的物体会发生怎样的运动,然后审查这个力应在什么方向,对象才能满足给定的运动状态.6.力的合成与分解〔1〕合力与分力:如果一个力作用在物体上,它产生的效果跟几个力共同作用产生的效果相同,这个力就叫做那几个力的合力,而那几个力就叫做这个力的分力.〔2〕力合成与分解的根本方法:平行四边形定那么.〔3〕力的合成: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做力的合成.共点的两个力〔F 1 和F 2 〕合力大小F的取值范围为:|F 1 -F 2|≤F≤F 1 +F 2 . 〔4〕力的分解: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做力的分解〔力的分解与力的合成互为逆运算〕.在实际问题中,通常将力按力产生的实际作用效果分解;为方便某些问题的研究,在很多问题中都采用正交分解法.7.共点力的平衡〔1〕共点力:作用在物体的同一点,或作用线相交于一点的几个力.〔2〕平衡状态:物体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叫平衡状态,是加速度等于零的状态. 〔3〕共点力作用下的物体的平衡条件:物体所受的合外力为零,即∑F=0,假设采用正交分解法求解平衡问题,那么平衡条件应为:∑F x =0,∑F y =0.〔4〕解决平衡问题的常用方法:隔离法、整体法、图解法、三角形相似法、正交分解法等等.。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一、知识点回顾1.力和力的图示2. 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改变运动状态、发生形变3.力的三要素:大小,方向,作用点4.重力:由于地球吸引而受的力G=mg 竖直向下重心5.四种基本作用:万有引力、电磁相互作用、强、弱相互作用6.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复原来的形状7.弹力产生条件:挤压、发生弹性形变8.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9.摩擦力产生条件:接触、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势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势方向相反静摩擦力大小:0≤f≤Fmax滑动摩擦力大小:f=μN 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10.力的合成与分解:平行四边形定则11.合力与分力的关系:最大值F=F1+F2 最小值F=|F1-F2|12.受力分析二、习题 选择题1.如图所示,物块在力F 作用下向右沿水平方向匀速运动,则物块受到的摩擦力F f 与拉力F 的合力方向应该是( ) A .水平向右 B .竖直向上 C .向右偏上 D .向左偏上2.物体受到两个方向相反的力的作用,F1=4N ,F2=8N ,保持F1不变,将F2由8N 逐渐减小到零的过程中,它们的合力大小变化是( ) A .逐渐减小 B .逐渐变大 C .先变小后变大 D .先变大后变小3.如图所示,在水平力F 作用下,A 、B 保持静止.若A 与B 的接触面是水平的,且F ≠0.则关于B 的受力个数可能为( )A .3个B .4个C .5个D .6个4.质量为m 的物体放在水平面上,在大小相等,互相垂直的水平力F1和F2的作用下,从静止开始沿水平面运动.如图所示,若物体与水平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则物体( )A .在F1的反方向上受到Ff1=μmg 的摩擦力B .在F2的反方向上受到Ff2=μmg 的摩擦力C .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f 合=2μmgD .在F1、F2合力的反方向上受到的摩擦力为Ff =μmg5.如图所示,在一粗糙水平面上有两个质量分别为m1和m2的木块1和2,中间用一原长为L 、劲度系数为k 的轻弹簧连接起来,木块与地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用一水平力向右拉木块2,当两木块一起匀速运动时两木块之间的距离是( )A .L +μk m1gB .L +μk (m1+m2)gC .L +μkm2gD .L +μ(m1m2g)k(m1+m2)6.如图所示,质量为m1的木块在质量为m2的长木板上滑行,长木板与地面间动摩擦因数为μ1,木块与长木板间动摩擦因数为μ2,若长木板仍处于静止状态,则长木板受地面摩擦力大小一定为( )A .μ1(m1+m2)gB .μ2m1gC .μ1m1gD .μ1m1g +μ2m2g7.完全相同的直角三角形滑块A 、B ,按如图所示叠放,设A 、B 接触的斜面光滑,A 与桌面间的动摩擦因数为μ.现在B 上作用一水平推力F ,恰好使A 、B 一起在桌面上匀速运动,且A 、B 保持相对静止,则动摩擦因数μ跟斜面倾角θ的关系为( )A .μ=tan θB .μ=12tan θC .μ=2tan θD .μ与θ无关8.如图所示,质量为m 的两个球A 、B 固定在杆的两端,将其放入光滑的半圆形碗中,杆的长度等于碗的半径,当杆与碗的竖直半径垂直时,两球刚好能平衡,则杆对小球的作用力为( )A.33mgB.233mg C.32mgD .2mg9.如图所示,一条细绳跨过定滑轮连接物体A 、B ,A 悬挂起来,B 穿在一根竖直杆上,两物体均保持静止,不计绳与滑轮、B 与竖直杆间的摩擦,已知绳与竖直杆间的夹角θ,则物体A 、B 的质量之比mA:mB 等于( )A .cos θ:1B .1:cos θC .tan θ:1D .1:sin θ10.如图所示,晾晒衣服的绳子轻且光滑,悬挂衣服的衣架的挂钩也是光滑的,轻绳两端分别固定在两根竖直杆上的A 、B 两点,衣服处于静止状态.如果保持绳子A 端位置不变,将B 端分别移动到不同的位置,下列判断正确的是( ) A .B 端移到B1位置时,绳子张力不变B .B 端移到B2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C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动,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大D .B 端在杆上位置不变,将杆移动到虚线位置时,绳子张力变小11.如图,重力大小为G 的木块静止在水平地面上,对它施加一竖直向上且逐渐增大的力F ,若F 总小于G ,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A.木块对地面的压力随F增大而减小B.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就是木块的重力C.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的重力大小D.地面对木块的支持力的大小等于木块对地面的压力大小12.如图,a 、b 为两根相连的轻质弹簧,它们的劲度系数分别为100N/m ,200N/m 。
高一物理《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一物理《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一、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弹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范性形变(撤去使物体发生形变的外力后不能恢复原来形状的物体的形变) 3、弹性限度:若物体形变过大,超过一定限度,撤去外力后,无法恢复原来的形状,这个限度叫弹性限度。
二、探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上相当于另一个物体滑动的时候,要受到另一个物体阻碍它相对滑动的力,这种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说明:①摩擦力的产生是由于物体表面不光滑造成的。
三、力的合成与分解(1)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仅受两个力作用,这两个力一定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即二力平衡(2)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三个力作用,则这三个力中的任意两个力的合力一定与另一个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作用在一条直线上(3)若处于平衡状态的物体受到三个或三个以上的力的作用,则宜用正交分解法处理,此时的平衡方程可写成①确定研究对象;②分析受力情况;③建立适当坐标;④列出平衡方程四、共点力的平衡条件1.共点力:物体受到的各力的作用线或作用线的延长线能相交于一点的.力2.平衡状态:在共点力的作用下,物体保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的状态.说明:这里的静止需要二个条件,一是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为零,二是物体的速度为零,仅速度为零时物体不一定处于静止状态,如物体做竖直上抛运动达到最高点时刻,物体速度为零,但物体不是处于静止状态,因为物体受到的合外力不为零.3.共点力作用下物体的平衡条件:合力为零,即0说明;①三力汇交原理:当物体受到三个非平行的共点力作用而平衡时,这三个力必交于一点;②物体受到N个共点力作用而处于平衡状态时,取出其中的一个力,则这个力必与剩下的(N-1)个力的合力等大反向。
③若采用正交分解法求平衡问题,则其平衡条件为:FX合=0,F 合=0;④有固定转动轴的物体的平衡条件五、作用力与反作用力学过物理学的人都会知道牛顿第三定律,此定律主要说明了作用力和反作用的关系。
数理报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精选教育文档
数理报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第二节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μN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重要知识点小结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相互接触并产生相互影响的力。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中,我们学习了许多与相互作用相关的重要知识点。
以下是对这些知识点的小结。
1.基本力与相互作用定律首先,我们学习了物理中的基本力,包括重力、弹力、摩擦力和浮力。
根据相互作用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例如,地球对物体的重力和物体对地球的引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牛顿三定律牛顿三定律是描述相互作用的基本规律。
第一定律,也称为惯性定律,指出物体有惯性,保持匀速直线运动或静止状态,直到受到外力的作用。
第二定律说明了力的概念,即物体的加速度与作用力成正比,与物体的质量成反比。
第三定律指出,任何作用力都有相等大小、相反方向的反作用力。
3.重力重力是地球对物体的引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重力是人们日常生活中最常接触到的力之一,它决定了物体在地面上的重量。
4.弹力弹力是由于弹性物体的形变而产生的力。
当物体被压缩或拉伸时,弹簧或弹性体会产生弹力,使物体恢复到原始形状。
根据胡克定律,弹力与弹簧伸缩的长度成正比。
5.摩擦力摩擦力是两个物体间相对运动或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阻碍力。
摩擦力可以分为静摩擦力和动摩擦力。
静摩擦力是物体准备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动摩擦力是物体相对运动时产生的力。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之间的粗糙程度、受力面积以及相对运动速度有关。
6.浮力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上升的力。
它是由于物体排开液体或气体而产生的。
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根据阿基米德定律,浮力与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排开的体积成正比。
7.牛顿万有引力定律牛顿万有引力定律描述的是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
它指出,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大小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的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万有引力定律可以解释行星运动、地球上物体的自由落体运动等现象。
8.载物斜面的力学分析载物斜面是一种应用力学分析的常见情况。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相互作用是物理学的基本概念之一,涵盖了多个学科领域,包括力学、电磁学、热学等。
在高中物理必修一的第三章中,我们学习了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及其相关概念和定律。
下面对这些知识点进行总结。
1. 相互作用的概念:物体之间会相互产生作用力,称为相互作用。
相互作用的基本特点是:有力的物体不断改变其位置和形状,轻盈的物体则很难改变其位置和形状。
2. 弹性力:当物体发生弹性变形时,物体内部会产生恢复变形的力,称为弹性力。
弹性力的大小是与变形量成正比的,并且方向与变形方向相反。
胡克定律描述了弹性力的关系:F = kx,其中F为弹性力,k为弹簧的劲度系数,x为变形量。
3. 弹簧的形变:弹簧的形变有两种情况,分别是拉伸形变和压缩形变。
拉伸形变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增加,压缩形变是指弹簧在外力作用下在长度方向上缩短。
4. 弹簧系数:弹簧系数是一个描述弹簧性质的物理量,可以通过实验测得。
弹簧系数越大,弹簧的劲度越大,反之弹簧的劲度越小。
5. 重力:地球对物体的吸引力称为重力。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与物体距离平方成反比。
重力的计算公式为:F = mg,其中F为重力,m为物体的质量,g为重力加速度。
6. 物体的重心:物体的重心是指物体在自由悬空状态下所处的平衡位置。
对称物体的重心通常位于物体对称轴上,不规则物体的重心通常位于物体形状对称的位置。
7. 压强:物体受到的力对单位面积的作用力称为压强。
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F/A,其中P为压强,F为受力大小,A为受力作用面积。
8. 压强的应用:应用压强的原理,我们可以解释一些现象和应用,如大海能够支撑船只、用小钉子穿墙等。
9. 连续介质的流动:流体力学是研究流体行为的学科,其中连续介质流动是其中的重要内容。
连续介质流动有两种基本形式,分别为层流和湍流。
10. 流体的压强:流体受到的压强是由其自身重力和外部施加的压力造成的。
流体的压强还与流体密度和流体的高度有关,按照势能变化原理,压强的计算公式为:P = ρgh,其中P为压强,ρ为流体密度,g为重力加速度,h为流体所处高度。
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知识要点】一、力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二、重力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⑵重力的方向总是竖直向下的.2.重心:物体的各个部分都受重力的作用,但从效果上看,我们可以认为各部分所受重力的作用都集中于一点,这个点就是物体所受重力的作用点,叫做物体的重心.① 质量均匀分布的有规则形状的均匀物体,它的重心在几何中心上.② 一般物体的重心不一定在几何中心上,可以在物体内,也可以在物体外.一般采用悬挂法.3.重力的大小:G=mg三、弹力1.弹力⑴发生弹性形变的物体,会对跟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叫做弹力.⑵产生弹力必须具备两个条件:①两物体直接接触;②两物体的接触处发生弹性形变.2.弹力的方向:物体之间的正压力一定垂直于它们的接触面.绳对物体的拉力方向总是沿着绳而指向绳收缩的方向,在分析拉力方向时应先确定受力物体.3.弹力的大小弹力的大小与弹性形变的大小有关,弹性形变越大,弹力越大.弹簧弹力:F = Kx (x为伸长量或压缩量,K为劲度系数)4.相互接触的物体是否存在弹力的判断方法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四、摩擦力(1 ) 滑动摩擦力:说明: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高一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
高一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高一必修一相互作用知识点相互作用是物质世界中普遍存在的现象,它涉及到物体之间的力的作用和相互影响。
在高一必修一的学习中,我们接触到了许多与相互作用相关的知识点,下面将对其中几个重要的知识点进行讨论。
一、万有引力在物理学中,万有引力是物体之间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根据牛顿的万有引力定律,两个物体之间的引力与它们的质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这个定律被广泛应用于天体运动、行星轨道等现象的解释和研究中。
在地球上,我们可以通过引力来解释物体下落的原因。
当我们把一颗球从高处扔下时,地球的引力会使得球受到向下的加速度,从而产生下落的运动。
此外,万有引力还是地球绕太阳公转的原因之一,同时也决定了行星之间的运动状态。
二、电磁力电磁力是一种通过电荷间相互作用而产生的力。
它包括两个部分:电力和磁力。
根据库仑定律,两个电荷之间的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当两个电荷同性时,它们之间的电力为斥力;异性时,电力为吸力。
与电力相伴的是磁力,根据洛伦兹力定律,一个带电粒子在磁场中受到的磁力与粒子电荷、速度以及磁场的方向和强度都有关系。
电磁力的存在对电路和电磁感应等现象的解释起着重要作用。
三、静电力静电力是由于物体带电而产生的一种力。
当物体带有正电荷或负电荷时,它们之间就会发生静电相互作用。
根据库仑定律,带电物体之间的电力与它们的电荷量成正比,与它们之间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静电力在日常生活中有着广泛的应用,例如摩擦产生的静电引起的电击现象,物体受到静电吸引或排斥的现象等等。
四、核力核力是原子核内部的一种相互作用力。
原子核由质子和中子组成,而核力是质子与质子、质子与中子、中子与中子之间的作用力。
核力的存在使得原子核能够稳定存在,并且保持着核内粒子的凝聚力。
核力的强度很大,远远超过了万有引力和电磁力。
它是核反应、核聚变、核裂变等重要的物理和化学现象的基础。
总结:以上介绍了高一必修一中与相互作用相关的几个重要知识点,包括万有引力、电磁力、静电力和核力。
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本文档总结了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点。
一、重力和万有引力
- 重力是物体间的相互作用,是指物体之间由于相互吸引而产
生的力。
- 重力的大小与物体的质量有关,与物体的质量成正比。
- 重力的方向始终指向物体的中心。
- 万有引力是质点间由于质量而产生的吸引力,是一种长程相
互作用力。
-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质点的质量有关,与质点的质量成正比。
- 万有引力的大小与质点间的距离有关,与距离的平方成反比。
- 万有引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两个物体的连线上。
二、弹力
- 弹力是弹簧等弹性物体产生的力,是物体形变时产生的相互
作用力。
- 弹力的大小与物体形变的程度有关,与形变程度成正比。
- 弹力的方向始终指向物体恢复形变的方向。
三、摩擦力
- 摩擦力是物体间由于相对运动而产生的相互作用力。
- 摩擦力的大小与物体间的接触形状和表面粗糙程度有关。
- 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间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
四、浮力
- 浮力是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上升力,是一种浮力相互作用。
- 浮力的大小等于被排开液体或气体的重量。
- 浮力的方向始终指向上方。
五、牛顿第三定律
- 牛顿第三定律指出,物体间相互作用的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且作用在彼此不同的物体上。
- 牛顿第三定律保证了物体间力的平衡。
以上是必修一第三章物体的相互作用的知识点总结。
希望对您有帮助!。
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点总
结
考试是检测学生学习效果的重要手段和方法,考前需要做好各方面的知识储备。
下面是查字典物理网小编为大家整理的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点,希望能帮助到大家!
高一物理必修一相互作用与运动规律知识点总结
【知识要点】
一、力
1.力是物体对物体的作用.
⑴力不能脱离物体而独立存在.⑵物体间的作用是相互的.
2.力的三要素:力的大小、方向、作用点.
3.力作用于物体产生的两个作用效果.
⑴使受力物体发生形变或使受力物体的运动状态发生改变.
4.力的分类⑴按照力的性质命名:重力、弹力、摩擦力等.
⑵按照力的作用效果命名:拉力、推力、压力、支持力、动力、阻力、浮力、向心力等.
二、重力
1.重力是由于地球的吸引而使物体受到的力
⑴地球上的物体受到重力,施力物体是地球.
如果物体间存在微小形变,不易觉察,这时可用假设法进行判定.
四、摩擦力
(1 ) 滑动摩擦力:
说明:
a、FN为接触面间的弹力,可以大于G;也可以等于G;也可以小于G
b、为滑动摩擦系数,只与接触面材料和粗糙程度有关,与接触面积大小、接触面相对运动快慢以及正压力FN无关.
(2 ) 静摩擦力:由物体的平衡条件或牛顿第二定律求解,与正压力无关.。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
第三章力物体的平衡本章内容是力学的基础,也是贯穿于整个物理学的核心内容。
本章从力的基本定义出发,通过研究重力、弹力、摩擦力,逐步认识力的物质性、力的矢量性、力的相互性,并通过受力分析,分析物体所处的状态或从物体所处的平衡状态,分析物体的受力情况。
物体的受力分析法是物理学重要的分析方法。
由于它的基础性和重要性,决定了这部分知识在高考中的重要地位。
本章知识的考查重点是:①三种常见力,为每年高考必考内容,明年乃至许多年后,仍将是频繁出现的热点。
②力的合成与分解、共点力的平衡等在高考中或单独出现或与动力学、电磁学等相结合,或选择或计算论述,或易或难,都要出现。
核心知识课标解读1理解力是物体之间的相互作用,能找出施力物体和受力物体.2知道力的作用效果.力的概念3知道力有大小和方向,会画出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4知道力的分类.重力的确概念5知道重力是地面附近的物体由于受到地球的吸引而产生的.6知道重力的大小和方向,会用公式G = mg计算重力.7知道重心的概念以及均匀物体重心的位置.弹力的概念8知道什么是弹力以及弹力产生的条件.9能在力的图示(或力的示意图)中正确画出弹力的方向.10知道如何显示微小形变.胡克定律11知道在各种形变中,形变越大,弹力越大.12知道胡克定律的内容和适用条件.13对一根弹黄,会用公式f = kx进仃计算.摩擦力的概念14知道滑动摩擦力产生的条件,会判断滑动摩擦力的方向.15会利用公式f=^N进行计算,知道动摩擦因数跟什么有关16知道静摩擦产生的条件,会判断静摩擦力的方向.17知道最大静摩擦力跟两物间的压力成正比二力平衡18知道什么是力的平衡.19知道二力平衡的条件.20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21理解力的合成和合力的概念.力的合成和分解22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会用作图法、公式法求合力的大小和方向23熟悉力的三角形法.24掌握平行四边形定则.25理解力的分解和分力的概念.理解力的分解是力的合成逆运算,26会用作图法求分力,会用直角三角形的知识计算分力矢量和标量及运算27知道什么是矢量,什么是标量.28知道平行四边形定则是矢量加法运算的普遍定则.受力分析2初步熟悉物体的受力分析.专题一.力的概念、重力和弹力◎知识梳理要对力有深刻的理解,应从以下几个方面领会力的概念。
数理报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
数理报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第二节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μN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
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导语】高考竞争异常剧烈,千军万马争过独木桥,秋天到了,而你正以凌厉的步伐迈进这段特别的岁月中。
这是一段青涩而又平淡的日子,每个人都隐身于高考,而平淡之中的张力却只有真正的勇士才可以破译。
为了助你一臂之力,xx 高三频道为你精心准备了《高三物理必修一知识点: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助你金榜题名!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第二节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μN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docx
最新整理高一物理教案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第三章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认识形变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3.弹力有无的判断:(1)定义法(产生条件)(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第二节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μN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相互作用知识点总结
高中物理必修一第三章互相作用知识点总结一、重力,基真互相作用1、力和力的图示2、力能改变物体运动状态3、力能力物体发生形变4、力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互相作用(1)、施力物体(2)受力物体(3)力产生一对力5、力的三因素:大小,方向,作用点6、重力:因为地球吸引而受的力大小 G=mg方向 : 竖直向下重心:重力的作用点平均散布、形状规则物体:几何对称中心质量散布不平均,由质量散布决定重心质量分部平均,由形状决定重心7、四种基本作用(1)万有引力( 2)电磁互相作用( 3)强互相作用(4)弱互相作用二、弹力1、性质:接触力2、弹性形变:当外力撤去后物体恢还本来的形状3、弹力产生条件(1)挤压(2)发生弹性形变4、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5、常有弹力(1)压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压物体(2)支持力垂直于接触面,指向被支持物体(3)拉力:沿绳索缩短方向(4)弹簧弹力方向:可短可长沿弹簧方向与形变方向相反6、弹力大小计算(胡克定律)F=kxk 劲度系数 N/mx伸长量三、摩擦力产生条件:1、两个物体接触且粗拙2、有相对运动或相对运动趋向静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拙2、相对运动趋向静摩擦力方向:沿着接触面与运动趋向方向相反大小: 0≤f ≤Fmax滑动摩擦力产生条件:1、接触面粗拙2、有相对滑动大小: f =μ NN互相接触时产生的弹力N可能等于 Gμ动摩擦因系数没有单位四、力的合成与分解方法:等效代替力的合成:求与两个力或多个力成效同样的一个力求协力方法:平行四边形定章(协力是以两分力为邻边的平行四边形对角线,对角线长度即协力的大小,方向即协力的方向)协力与分力的关系1、协力能够比分力大,也能够比分力小2、夹角θ必定,θ为锐角,两分力增大,协力就增大3、当两个分力大小必定,夹角增大,协力就增大,夹角增大,协力就减小( 0<θ<π)4、协力最大值 F=F1+F2最小值F=|F1-F2|力的分解:已知协力,求代替 F 的两个力原则:分力与协力按照平行四边形定章实质:力的合成的逆运算找分力的方法:1、确立协力的作用成效2、形变成效3、由分力,协力用平行四边形定章连结4、作图或计算(计算方法:余弦定理)五、受力剖析步骤和方法1.步骤(1)研究对象:受力物体(2)隔走开受力物体(3)次序:①场力(重力,电磁力 ...... )②弹力:绳索拉力沿绳索方向轻弹簧压缩或伸长与形变方向相反轻杆可能沿杆,也可能不沿杆面与面接触优先垂直于面的③摩擦力静摩擦力方向 1. 求 2. 假定滑动摩擦力方向与相对滑动方向相反或与相对速度相反④其余力(题中已知力)(4)查验能否有施力物体六、摩擦力剖析静摩擦力剖析1、条件①接触且粗拙②相对运动趋向2、大小 0 ≤f ≤Fmax3、方法:①假定法②均衡法滑动摩擦力剖析1、接触时粗拙2、相对滑动七、增补结论1.斜面倾角θ动摩擦因系数μ =tan θ物体在斜面上匀速下滑μ> tan θ物体保持静止μ< tan θ物体在斜面上加快下滑2.三力协力最小值若组成一个三角形则协力为 0若不可以则 F=Fmax-(F1+F2)三力最大值三个力相加。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数理报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
用知识点
高中物理必修1研究物体间的相互作用知识点第一节探究形变与弹力的关系
认识形变
1.物体形状回体积发生变化简称形变。
2.分类:按形式分:压缩形变、拉伸形变、弯曲形变、扭曲形变。
按效果分:弹性形变、塑性形变
3.弹力有无的判断:
(1)定义法(产生条件)
(2)搬移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不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3)假设法:假设其中某一个弹力存在,然后分析其状态是否有变化。
弹性与弹性限度
1.物体具有恢复原状的性质称为弹性。
2.撤去外力后,物体能完全恢复原状的形变,称为弹性形变。
3.如果外力过大,撤去外力后,物体的形状不能完全恢复,这种现象为超过了物体的弹性限度,发生了塑性形变。
探究弹力
1.产生形变的物体由于要恢复原状,会对与它接触的物体产生力的作用,这种力称为弹力。
2.弹力方向垂直于两物体的接触面,与引起形变的外力方向相反,与恢复方向相同。
绳子弹力沿绳的收缩方向;铰链弹力沿杆方向;硬杆弹力可不沿杆方向。
弹力的作用线总是通过两物体的接触点并沿其接触点公共切面的垂直方向。
3.在弹性限度内,弹簧弹力F的大小与弹簧的伸长或缩短量x成正比,即胡克定律。
F=kx
4.上式的k称为弹簧的劲度系数(倔强系数),反映了弹簧发生形变的难易程度。
5.弹簧的串、并联:串联:1/k=1/k1+1/k2并联:k=k1+k2
第二节研究摩擦力滑动摩擦力
1.两个相互接触的物体有相对滑动时,物体之间存在的摩擦叫做滑动摩擦。
2.在滑动摩擦中,物体间产生的阻碍物体相对滑动的作用力,叫做滑动摩擦力。
3.滑动摩擦力f的大小跟正压力N(≠G)成正比。
即:f=μN
4.μ称为动摩擦因数,与相接触的物体材料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0<μ<1。
5.滑动摩擦力的方向总是与物体相对滑动的方向相反,与其接触面相切。
6.条件:直接接触、相互挤压(弹力),相对运动/趋势。
7.摩擦力的大小与接触面积无关,与相对运动速度无关。
8.摩擦力可以是阻力,也可以是动力。
9.计算:公式法/二力平衡法。
研究静摩擦力
1.当物体具有相对滑动趋势时,物体间产生的摩擦叫做静摩擦,这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2.物体所受到的静摩擦力有一个最大限度,这个最大值叫最大静摩擦力。
3.静摩擦力的方向总与接触面相切,与物体相对运动趋势的方向相反。
4.静摩擦力的大小由物体的运动状态以及外部受力情况决定,与正压力无关,平衡时总与切面外力平衡。
0&le;
F=f0&le;fm
5.最大静摩擦力的大小与正压力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fm=μ0?N(μ&le;μ0)
6.静摩擦有无的判断:概念法(相对运动趋势);二力平衡法;牛顿运动定律法;假设法(假设没有静摩擦)。
第三节力的等效和替代力的图示
1.力的图示是用一根带箭头的线段(定量)表示力的三要
素的方法。
2.图示画法:选定标度(同一物体上标度应当统一),沿力的方向从力的作用点开始按比例画一线段,在线段末端标上箭头。
3.力的示意图:突出方向,不定量。
力的等效/替代
1.如果一个力的作用效果与另外几个力的共同效果作用相同,那么这个力与另外几个力可以相互替代,这个力称为另外几个力的合力,另外几个力称为这个力的分力。
2.根据具体情况进行力的替代,称为力的合成与分解。
求几个力的合力叫力的合成,求一个力的分力叫力的分解。
合力和分力具有等效替代的关系。
3.实验:平行四边形定则:P58
第四节力的合成与分解
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
1.力的平行四边形定则:如果用表示两个共点力的线段为邻边作一个平行四边形,则这两个邻边的对角线表示合力的大小和方向。
2.一切矢量的运算都遵循平行四边形定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