山东土壤类型分析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总况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土壤总面积为121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03%。
棕壤,面积170.6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09%。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
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缓坡处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褐土,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面积177.5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4.66%。
这类土地地势低缓,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壤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历来为粮食、棉花、烤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地。
潮土,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466.58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53%。
潮土质地适中,潜水埋藏浅,呈中性或微碱性,生产性能良好,适宜性强。
黄泛平原地表坦荡,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丰富,因而省内潮土类土地增产潜力很大。
砂姜黑土,约有53.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
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
盐碱土,约47.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低洼地带和滨海平原。
土壤含盐量多在0.4%以上,最高可达1.5%,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但内陆黄泛平原的盐碱地,只是表层含盐量较高,经过治理,可以改造为良田。
水稻土,面积很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约17.27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洼地、临郯苍湖沼平原和沿黄涝洼地带。
多系解放后改种水稻而形成的新水稻土。
济南市济南市市中区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深厚的洪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积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
土壤可利用面积占70.72%,其中褐土性土分布在七贤镇太平、土屋、九曲、文庄、双龙、七贤村、杨家庄等山丘陵坡上部,土层浅,结构性差,易受干旱威胁,宜发展林业。
山东主要土壤类型分析
(二)成土条件:
1、气候:处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山丘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风化及成土作用多发生在夏季,降雨量500~700mm。
2、植被:自然植被,夏绿阔叶林,伴生旱生森林及灌木,但多数已被垦
殖,现在为次生林,侧柏石质山地无植被。 3、地形:低山丘岭,山麓平原,河谷阶地。 4、母质:碳酸盐类母质,黄土及黄土性沉积物上。
(三)主导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行,有一深厚的粘 化层。 2、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土壤正处于脱钙 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体,砂姜。
3、生物积累聚积过程:比棕壤弱,因褐土必须脱钙至一定程
度时植物才能生长 (四)土壤属性: 1、剖面形态:
A B Bca C D
⑴前震旦纪的黑云母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片岩、石英岩, 面积最大;
⑵中生代的花岗岩常穿插侵入在变质岩区,构成较大山体的山岭
和顶峰(如崂山); ⑶另外也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粉砂岩; ⑷玄武岩在蓬莱一带有出露。
这些母岩的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是山丘土壤的主要母质,
另外第四纪松散积物很多,有黄土及黄土状堆积物,沿海一 带有宽窄不一的海洋沉积物。 3、气候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多在750— 850mm,干燥度1.1—1.2,年均温在11.0—12.0℃,温暖湿润 的气候,造成成土过程中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烈,土壤 微酸性,沉积粘化明显。
二成土条件地形起决定作用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各种湿生和水生型草本植物曾茂盛生长为黑土层中腐殖质的形成积累提供了条件且为湖积母质含较多游离碳酸钙是地下水碳酸氢钙的富集区三成土过程1草甸潜育化过程草甸景观生物积累强烈积累腐殖质并使土壤浸染为暗黑色的黑土层
第六章 主要土壤类型各论
日照土壤类型
日照土壤类型日照市位于山东省的东南部,其土壤类型因地形、气候、水文和人为活动等多种因素而异。
总体来说,日照的土壤类型主要包括棕壤、砂姜黑土、潮土和盐土等。
以下是对这几种土壤类型的详细描述:1、棕壤:棕壤是日照市面积最大、分布最广的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山地丘陵地区。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亚热带气候条件下生物积累和脱钙化过程有关。
棕壤的pH值通常在6.5到7.0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由于母质多样,棕壤的物理和化学性质变化较大。
尽管日照市山地棕壤的养分含量不高,但它们富含有机质,具有良好的土壤结构和通气性,适合于发展林业和果业。
2、砂姜黑土:砂姜黑土主要分布在东港区和岚山区的一些低洼地区,是典型的半水成土壤。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黄河、淮河带来的沉积物密切相关。
砂姜黑土的表层质地相对较轻,砂姜层则相对较重。
由于母质中含有的矿物元素不同,砂姜黑土的养分含量和理化性质也有所差异。
这类土壤的pH值通常在6.0到7.0之间,呈微酸性至中性反应。
在改良利用方面,砂姜黑土需要进一步完善水利设施,加强水土保持,同时采取深耕晒垡、掺砂等方法改良土壤质地。
3、潮土:潮土是日照市仅次于棕壤的第二大土壤类型,主要分布在河流两岸、沿海一带的平原地区。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河流冲积物和海相沉积物密切相关。
潮土的质地多为砂质或砂黏相间的亚类,通透性好,适合于种植多种作物。
同时,潮土的pH值一般在7.0以上,呈碱性反应,这与其成土母质中碳酸钙的积累有关。
针对潮土的改良利用,需要合理施肥,调节土壤酸碱度,同时加强水利建设,防止水土流失。
4、盐土:盐土主要分布在日照市沿海一带,是典型的滨海盐碱土。
该土壤类型的形成与海水浸渍和地下水影响密切相关。
盐土的pH值一般在8.0以上,呈碱性反应。
由于盐分高、养分低、通透性差,作物在这样的土壤上生长受限。
为了改良盐土,需要采取一系列措施,如洗盐、排水、种植耐盐作物等。
除了上述四种主要土壤类型外,日照市还分布有部分其他类型的土壤,如黄棕壤、紫色土等。
山东省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调查分析
资源与环境科学现代农业科技2016年第1期山东省农业历史悠久,属全国耕地率最高省份,是中国的农业大省,农业增加值长期稳居中国各省第一位。
农业是国民经济的基础,耕地是农业生产的基础。
山东省的粮食产量较高,同时山东地区耕地质量逐年下降的问题日渐凸显。
1979—1985年开展的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工作结束距今已有30年,在这期间,土壤养分含量变化较大,已有的土壤调查数据不足以反映目前全国土壤养分状况。
山东宝源生物有限公司自2006年成为山东省首家有机-无机测土配方定点生产企业,已累计测土4000余份。
本研究调查分析山东省主要耕地土壤速效养分及酸碱度状况,能够了解目前山东省土壤质量状况,为土壤精准施肥提供依据,同时在改善土壤肥力、提高土壤质量、改善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作物增产及农民增收等方面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1材料与方法1.1供试材料供试土壤取自山东省不同地市的主要农用耕地,土壤类型为代表性的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相关种植作物为山东省主要种植作物(小麦、玉米、棉花、花生、苹果、葡萄、桃子、土豆、大蒜、樱桃、西红柿等)。
在作物不同生长期,取耕层0~20cm 土壤,风干、磨细、过筛、装袋、测定相关指标。
1.2测试方法取供试土壤测定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pH 值等指标,各养分含量及pH 值分级标准[1-3]见表1。
具体测定方法:有机质测定采用恒温水浴水合热法;碱解氮测定采用碱解扩散法,有效磷测定采用NaHCO 3浸提-钼锑抗比色法,速效钾测定采用NH 4OAc 浸提-火焰光度计法,pH 值摘要通过对山东省主要耕地1143个土壤样品测定,调查分析不同农作物种植耕地土壤养分及酸碱状况。
结果表明:山东省耕地土壤酸碱分布规律为东部酸、西部碱、中部酸碱相间,部分地区土壤酸化现象不容忽视;土壤有机质、碱解氮、有效磷、速效钾平均含量分别为1.17%、104.60mg/kg 、84.98mg/kg 、113.18mg/kg ;根据山东省主要农作物种植耕地生产实际发现,粮食作物、经济作物、蔬菜作物种植耕地中土壤有机质含量普遍处于低水平,耕地土壤中可被农作物直接吸收利用的速效养分中碱解氮、速效钾含量处于中等水平,有效磷含量处于高水平。
最新山东省土壤分类系统ppt课件
(二)盐碱土分布 全世界150亿亩,我国约4亿亩,我省主要分 布在鲁西、鲁北黄河冲积平原约707万余亩,另有盐化、碱化潮 土1502万余亩。 (三)盐碱土的危害: 1、提高土壤渗透压,造成作物生理干旱。 2、影响作物吸收养分。 3、影响作物的光合作用及代谢。 4、盐分的直接毒害作用。 5、抑制土壤微生物活动。 6、恶化土壤的物理性质。
• 农谚说:“碱大吃苗,肥大吃碱。”这 里所说的肥即指有机肥料,给盐碱地增施 有机肥料,能增加土壤中有机质含量,使 农作物在整个生育过程中得到全面营养, 而且提高土壤保肥能力和对酸碱及有害离 子的缓冲能力,降低土壤中盐分与PH值, 减轻盐碱对农作物的为害,促进土壤熟化。 一般来说,每亩盐碱地应施有机肥3~4立 方米,并要坚持每年秸秆还田。在当前有 机肥料不足的情况下,种植绿肥是解决脱 盐问题的重要途径。
3.97万公顷,占64%;粘质土1.41万公顷,占22.8%。阳谷县 共有潮
土、盐土、风沙土3个土类,潮土面积10.35万公顷,占全县土地总面积的 98.5%。盐土面积1331公顷,风沙土面积473公顷,共占总面积的1.5%。
莘县 成土母质为黄河冲积物,土层深厚,质地较好。表土质地可分壤质、
砂质和粘质3种类型,总面积138774公顷。其中壤质土114269公顷,占总面 积的81.8%;砂质土24230公顷, 占17.53%;粘质土168.4公顷,占0.12 %。主要土壤为潮土类,分潮土、 褐土化潮土、盐化潮土和碱化潮土4个亚 类,占总面积的91.5%。土壤有机质含量在0.5~1.1%,全氮含量0.04~ 0.08%,碱解氮在20~70PPM之间,速效磷在4-25PPM之间, 速效钾在60190PPM之间。总的看,普遍缺氮,严重缺磷,高产地块缺钾,部分地块缺
公顷,耕层含盐量较高;盐土土类,土壤含有大量可溶性盐类 结皮, 含量在1%左右,面积1726公顷;风沙土类2333公顷, 土壤漏水漏肥,适宜种植薯类、花生、地瓜等作物。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
根据海岸地质基础、岩性、河流入海泥沙对海岸发育的影 响、海岸形态与成因的差异,山东海岸在不同区域分布着 粉砂淤泥质海岸、砂质海岸与基岩港湾海岸3类。
山东除黄河三角洲与莱州湾沿岸外,滨海地貌都是以断裂 上升和海积作用为主的海岸,从成山角至岚山头,主要是 曲折的岩石海岸。成山角至蓬莱角是岩、沙质海岸相间分 布,以沙质海岸为主,滨海平原宽3至5km,有陆连岛、连 岛沙坝、沙嘴等海积地貌。蓬莱角至大河口为河、海堆积 海岸,海滩广阔,潮间带宽5~10km。
山东是中国重要的农产区,素有"粮棉油之库,水果水产之 乡"之称。小麦、棉花、花生、烤烟、麻类等在全国占有重 要地位。山东还是水果、蔬菜、海产品及蚕茧、药材的主要 产区之一,烟台苹果、莱阳梨、肥城桃、乐陵金丝小枣等都 是久负盛名的特产。
山东植被属森林分布区,由于长期受人类活动影响, 区内原始森林早已荡然无存,现状植被多具次生性质, 或为人工栽培。
降水集中、雨热同季,春秋短暂、冬夏较长。
气温: 全省各地平均气温介于11.0~14.2℃;
分布特点:南部高于北部,西部高于东部,内 陆高于沿海,平原高于山区。 全省有两个高 温区和两个低温区。
降水: 省内各地年平均降水量多介于550~920mm之 间,全省年平均约710mm,与同纬度内陆省份相比为 降水较丰富的省份。
山东 中华农耕文化的发祥地之一
3.山东省成土条件区域分异状况
山东省地处黄河、海河、淮河等河流下游,东部为 胶东半岛,系大陆东缘向渤海与黄海的延伸部分, 中部和南部群山崛起,地势最高,西部和北部地处 黄河下游,为泛滥冲积平原。这种面海背陆,中南 崛起的形势,使山东自然地理的东西差异远比南北 差异明显,使形成土壤的自然条件发生明显的差异。 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自然区:
邹城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济宁市分为5个土类。
在土壤总面积70.38万公顷中,棕壤14.41万公顷,占20.47%;褐土23.24万公顷,占33.01%;砂姜黑土3.66万公顷,占5.20%;潮土14.2 6万公顷,占29.63%;水稻土8.22万公顷,占11.69%。
棕壤集中分布在邹城市、泗水县、曲阜市的低山丘陵区及山前冲积平原,其中处于山前平原的一种潮棕壤多垦为中高产田。
褐土广泛分布于邹城市、曲阜市、泗水县的低山丘陵区和兖州市、汶上县、微山县、任城区东北部的平原地带,其中分布于中部山前冲积平原的潮褐土,是主要粮棉高产区。
砂姜黑土主要分布于任城区、兖州市、微山县、汶上县、邹城市的浅平洼地和沿湖洼地,是有待继续改良的低产土壤。
潮土主要分布于西部黄泛平原的嘉祥、金乡、鱼台县和任城区、汶上县西部,其中脱潮土是脱离了涝、碱威胁高度熟化的一种潮土,京省驰名的“金谷”就产于金乡县马庙乡的脱潮土。
水稻土主要分布于南四湖两岸的洼地,淹育水稻土适种水稻、小麦、莲藕、蔬菜等多种水、旱生作物,潴育水稻土熟化程度很高,享有盛誉的曲阜香稻就出自这种土壤。
济宁市市中区境内土壤母质多为古河流冲积物,主要分为两大类:褐土,为境内土壤的主体,主要分布在北部的岗地和部分背河洼地,占耕地面积的82%,土地肥沃,宜种各类蔬菜和粮食作物。
砂礓墨土,分布在东郊、南郊浅平洼地上,占耕地面积的18%,宜种小麦、大豆,改良后亦可种植季节性蔬菜等。
任城区分为褐土、潮土、水稻土和砂姜黑土4大类,10个亚类,20个土属,133个土种。
褐土,13112公顷,占耕地面积的24.96%,主要分布在东部、北部山麓倾斜平原,适种小麦、玉米、大豆、棉花、瓜菜等。
潮土,9850公顷,占18.75%,分布在西部黄泛平原,适种小麦、水稻等。
水稻土,18334公顷,占34.90%,主要分布于南部沿湖地带,适种小麦、水稻等。
砂姜黑土,11237公顷,占21.39%,主要分布在中部和北部碟形洼地,适种棉花、花生、小麦等。
山东土壤类型
山东土壤类型山东省土地广袤,总面积15.67万平方公里。
2000年底有耕地660.74万公顷。
土地的类型及分布。
山东土壤大体可分为棕壤、褐土、潮土、砂姜黑土、盐碱土、水稻土等六大类型。
(一)棕壤又称棕色森林土。
全省约有27715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18.1%。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及鲁东南丘陵地区,泰山等山体也有存在。
除部分山地外,棕壤大部分已开垦耕种。
根据其成土过程和发育阶段,可分为棕壤性土、棕壤、白浆化棕壤和潮棕壤四大亚类。
其中:潮棕亚类广泛分布于丘陵坡麓边缘的山前平原上,地势平坦,土层深厚,水分较充足,保肥蓄水能力较强,土壤多呈中性反应,适于栽培多种粮食作物和经济作物,是山东省主要的高产稳产农田。
(二)褐土全省约有3607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23.5%,集中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及胶济、津浦铁路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褐土与棕壤土过渡地区的蓬莱、龙口、莱州也有分布。
(三)潮土潮土是全省分布最广、面积最大的一种土壤,约68189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44.1%。
集中分布在鲁西北和鲁西南黄泛平原,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海洼地也有分布。
这类土壤质地适中,多含钙、磷、钾等矿质养分,是省内粮、棉重要生产区。
(四)砂姜黑土砂姜黑土全省9970平方公里,占总面积的6.5%。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平原,临、郯、苍洼地。
(五)盐渍土盐土、碱土以及各种盐化、碱化土壤统称盐渍土或盐碱土。
全省共4760平方公里,占土地总面积的3.1%。
主要要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地势低平地段、河间洼地和滨海地带。
(六)水稻土水稻土主要分布在鱼台、金乡、济南市郊区、临沂、章丘、历城等地。
济南市土壤类型及分布土壤类型依地形、水文、气候、植被、母岩、母质等自然条件的差异及人为生产活动的影响,在全市范围内由南到北、从高到底,依次分布着显域性土壤棕壤、褐土,隐域性土壤潮土、砂姜黑土、水稻土、风砂土6个土类,13个亚类,27个土属,72个土种。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
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变化趋势分析菏泽市地处山东省南部,是山东省的一个经济大市。
近年来,由于城市化进程的加速和农业机械化的推进,导致了菏泽市的耕地质量发生了一些变化。
本文将从耕地土壤质地、有效氮、磷、钾等营养元素含量、重金属含量以及微生物群落等方面进行一定程度的分析。
耕地土壤质量方面,菏泽市的土壤类型以黄棕壤和黄绵土为主。
这两种土壤类型在耕种条件下,由于肥料残留以及人工改性,普遍出现了肥力改善的趋势。
数据显示,菏泽市耕地的pH值普遍在6.5-7.0之间,处于适中的水平。
同时,耕地土壤的有机质和全氮等营养元素含量也有所上升。
菏泽市耕地中有效氮、磷和钾的含量近年来有所提升。
数据显示,菏泽市耕地的有效氮含量从2010年的85.6mg/kg提高到了2019年的105.8mg/kg,有效磷含量从2010年的22.8mg/kg提高到了2019年的34.7mg/kg,有效钾含量从2010年的160.7mg/kg提高到了2019年的199.2mg/kg。
这说明,耕地的氮、磷、钾养分供应状况得到了较好的改善。
在重金属含量方面,近年来菏泽市耕地的重金属如Cd、Pb、As、Hg、Cr等金属元素的含量普遍处于安全范围内。
其中,Cd的含量在0.1mg/kg以下,Pb的含量在40mg/kg以下,As的含量在10mg/kg以下,Hg和Cr的含量也在相应的安全范围内。
微生物群落也是探究耕地质量变化的一个重要指标。
数据显示,菏泽市耕地微生物群落的数量和多样性近年来有所增加。
其中,土壤中有益菌的数量明显上升,同时抑制植物生长的有害微生物数量有所下降。
总体来讲,菏泽市近年来耕地质量的变化趋势是向好的。
尤其是在土壤肥力、养分供应和重金属含量方面,都出现了一定程度的改善。
这主要得益于政府对耕地较好的保护和管理,以及农民自身的环保意识逐渐增强,更加注重科学施肥和合理耕作。
山东省的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
山东省各地土壤类型及其分布总况据山东省第二次土壤普查资料统计,全省土壤总面积为121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77.03%。
棕壤,面积170.62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4.09%。
主要分布在胶东半岛和沭河以东丘陵地区。
陡坡多是林、牧用地,缓坡处适宜种植花生、地瓜等作物。
褐土,主要分布于鲁中南低山丘陵、山麓平原、山间盆地和河谷平原。
面积177.51万公顷,占全省土地总面积14.66%。
这类土地地势低缓,呈中性或微碱性,保水保肥,土壤生产性能较好,适应性宽,是全省最好的一种土壤类型,也是旱、涝保收的高产区,历来为粮食、棉花、烤烟、蔬菜等作物的重要产地。
潮土,集中分布在鲁西北黄泛平原区,在山丘地区的河谷平原、滨湖洼地也有零星分布。
面积466.58万公顷,约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38.53%。
潮土质地适中,潜水埋藏浅,呈中性或微碱性,生产性能良好,适宜性强。
黄泛平原地表坦荡,土层深厚,光、热、水资源丰富,因而省内潮土类土地增产潜力很大。
砂姜黑土,约有53.66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4.4%。
主要分布在胶莱平原、滨湖和鲁南低洼地带,是洼地长期积水干涸后形成的土壤,表层有机质含量丰富,适宜种植小麦、大豆、高粱等作物。
盐碱土,约47.60万公顷,占土地总面积的3.1%,主要分布在鲁西北平原低洼地带和滨海平原。
土壤含盐量多在0.4%以上,最高可达1.5%,严重影响作物生长发育。
但内陆黄泛平原的盐碱地,只是表层含盐量较高,经过治理,可以改造为良田。
水稻土,面积很小,仅占全省土地总面积的1.1%,约17.27万公顷。
主要分布在南四湖洼地、临郯苍湖沼平原和沿黄涝洼地带。
多系解放后改种水稻而形成的新水稻土。
济南市济南市市中区主体为褐土类,土龄长、层段明显、土层深厚、有覆盖深厚的洪积物,土壤中微生物活动旺盛,易保肥积水,熟化程度高,适宜耕种。
土壤可利用面积占70.72%,其中褐土性土分布在七贤镇太平、土屋、九曲、文庄、双龙、七贤村、杨家庄等山丘陵坡上部,土层浅,结构性差,易受干旱威胁,宜发展林业。
山东主要土壤类型分析
2、由于淋溶强烈,盐基饱和度只有60—70%,全剖面没
有石灰性反应。
3、pH为中性至微酸性(6)左右,而且下层酸于表层。
4、阳离子代换量为20—30me/100g±,代换性盐基以Ca、 Mg为主。 5、通体以棕色、棕褐色为主,具有明显的鲜棕色或棕 褐色的粘化层。
(五) 棕壤的亚类 (1)棕壤(普通棕壤)分布在缓坡丘陵中、下部,山麓、 地形平缓处。 (2)白浆化棕壤 分布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地,剥蚀残丘。次 要的成土过程为白浆化过程。 (3)酸性棕壤 分布在森林覆盖度大酸性岩的山地中上部, 淋溶作用强,生物积累十分明显,PH值5.0左右,B层不发 育 (4)潮棕壤(草甸棕壤)分布在山前平原,地形平坦,地 下水位高3~4米;附加成土过程为潮化过程; (5)棕壤性土 分布在低山丘岭的中上部、山脊处,母质为 残积坡积物;成土时间短,粗骨。
2、土壤理化特性
1、以轻质土分布面积最大,粗粉砂粒(0.01—0.05mm)占优
势。 2、全剖面有石灰反应,CaCO3多。
3、一般pH7.2—8.5,
4、有机质积累较少,N、P少,K相对较丰富。 5、盐基饱和,阳离子代换量10—30cmol/1000g土。 (五)潮土亚类 1、潮土 2、脱潮土 3、湿潮土 4、盐化潮土 5、碱化潮土
(二)形成条件:
1、气候: 处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大陆气候,降雨量700— 900mm,多的可在1000mm,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干寒。
2、植被:原为夏绿阔叶林,原生林、赤松、油松,但已多被垦殖, 现在多为次生树,人工林。 3、地形:丘陵、低岗高平地,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 4、母质、母岩:多为酸性岩、花岗岩、片麻岩(也有发育于各种
(六)棕壤的改良利用:
普通棕壤、潮棕壤土层厚,水分条件好,宜农 白浆化棕壤,土层较薄,宜林, 粗骨性棕壤土层薄宜林、宜草, 改良:保持水土、培肥。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
② 地形地貌 黄河历年决口改道,形成沉积物交错分布, 地形起伏变化很大(大平小不平),河床处为岗, 岗下微科平原称坡,然后为洼地。 ③ 母质 黄土母质有成层性,粗粘相间很不一致,黄 土状母质的特点:几乎没有大于0.25mm颗粒,多 数是直径为0.05~0.01mm的粗粉砂粒,毛管作用 强,给水盐运动创造了条件。
年均温12~13℃,冬季温和较湿润,夏季炎热多雨,化学风化 及淋溶作用也较强烈。
⑤
植被 由于土壤气候的差异,植被类型及种属差异较大,
有松栎,侧柏等。
(3)鲁西北平原区 ① 地理位置 包括:聊城、德州惠民、菏泽、东营地区及潍坊北部一部分, 济宁西部,系黄河北部冲积平原,占全省面积的41.8%。 黄河发源于青藏高原,流经黄土高原时挟带大量泥沙,黄河 水含泥沙平均40kg.m-3,最大达490kg.m-3,88年达700多kg.m-3,黄 河自河南孟津流向平原,流速顿减,泥沙淤淀河床,天长日久便 形成地上悬河,一但决口便将泥沙倾泻沉积在所流经地方,形成 黄河冲积平原。
②岩石 主要是: ★ 前震旦纪的黑云母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 片岩、石英岩,面积最大; ★ 中生代的花岗岩常穿插侵入在变质岩区,构 成较大山体的山岭和顶峰(如崂山); ★ 也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粉砂岩; ★ 玄武岩在蓬莱一带有出露。
③ 母质
这些母岩的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是山 丘土壤的主要母质; 另外第四纪松散积物很多,有黄土及黄土 状堆积物; 沿海一带有宽窄不一的海洋沉积物。
(1) 鲁东丘陵区
(2) 鲁中丘陵区
(3) 鲁西北平原区
(1)鲁东丘陵区
①
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胶莱河、沭河以东地区占全省面积的25%,
上海市和山东省盐碱土比较与改良措施分析
上海市和山东省盐碱土比较与改良措施分析盐碱地是指土壤中含有过多的盐和碱性物质,导致土壤质量下降,土地减产或荒漠化的一种土地类型。
在我国,地表盐碱化土地总面积达到3.85亿亩,占耕地总面积的13.3%。
其中,上海市和山东省是我国盐碱化土地最为严重的地区之一。
本文将对上海市和山东省的盐碱土进行比较分析,并提出相应的改良措施。
一、上海市的盐碱土上海市的盐碱土主要集中在崇明区和南汇区,其中以南汇区的盐碱化面积最广。
尤其在南汇区辖区内的华新镇和柘林镇,盐碱化问题尤为严重。
1. 盐碱化原因上海市盐碱土的主要原因有两个:一是地下水位下降,湿地退化,土地沙化,土壤质量下降;二是当地的自然条件和农业生产方式导致不良的土地利用实践和土壤管理。
盐碱土的盐分和碱性物质过多,导致土壤凝聚性下降,通气性差,渗透性降低,矿质贫困,这些都直接影响了植物生长的速度和质量。
在南汇区的华新镇,盐碱化土地的农业生产能力大打折扣,常见的就是绿化难,水稻倒、玉米枯等问题。
3. 盐碱土的改良措施上海市政府通过一系列的措施来应对盐碱化问题,主要包括:水资源补给、调节土壤pH值、盐分、有机质含量等治理措施。
为改良盐碱土,上海市政府在崇明岛及南汇区开展了立住秧、灭渍降盐等技术措施。
同时,还注重通过优化土地利用,发展经济林木(如桑树、油茶、荔枝等)以增加土地生产力。
这些措施得到充分的应用,取得了一定的效果。
二、山东省的盐碱土山东省的盐碱土主要分布在半干旱地区和黄河下游地区,其中黄河下游的盐碱化土地占据绝大部分面积。
山东省盐碱化问题的主要原因是干旱多风、气候干燥、沙漠化空气、沙土严重等自然因素,该省山地盐碱化问题也较严重。
盐碱化会影响土地的生产力,导致土地利用价值降低,农民苦不堪言。
在山东的许多盐碱化地区,由于土地生产能力不足,人们的生活和经济被影响。
山东省盐碱土的改良方式主要采用化学方法、物理方法和生物方法等多种途径,使得土壤条件得到明显的改善。
其中,物理方法比较简单、易行、经济,如翻压、深松等。
山东省主要土壤类型
山东以其优越的地理位置、交通方便和完善的基础 设施而著称。
高速公路、二级以上公路里程,居全国第一位。中 国的两大铁路干线京沪铁路和京九铁路均纵贯山东 境内。
山东沿海现有港口26处,港口密度居全国之首, 同100多个国家的300多个港口通航。青岛港是中 国最好的天然深水港,是中国沿海五大港口之一, 也是世界上重要的贸易港口之一。
--
③ 母质 山东省山地丘陵面积共约5.8km2,占全省面积
的37.45%。 山地丘陵是以断块山、断裂谷、断陷盆地为基
础,切割较为强烈 。中生代形成以后,长期受 流水侵蚀切割作用,呈高度破碎状态,表现出 脉络不明显,孤山孤丘较多,坡度平缓,相对 高度较小,沟谷数量多,外形宽浅。 残积物、坡积物分布比较多,零星广布; 成土母质粗大、浅薄。星散分布!
--
--
滨海沉积物沿海岸分布。 山东的海岸线全长3024.4km,居全国第二
位。 沿海岸线有天然港湾20余处;有近陆岛屿
296个,其中庙岛群岛由18个岛屿组成,面 积52.5km2,为山东沿海最大的岛屿群;沿 海滩涂面积约3000km2,15米等深线以内水 域面积1.3万km2多,近海海域17万km2多。
--
根据海岸地质基础、岩性、河流入海泥沙对海岸发育的影响、 海岸形态与成因的差异,山东海岸在不同区域分布着粉砂淤 泥质海岸、砂质海岸与基岩港湾海岸3类。
--
山东省平原面积(含湖泊 与沿海滩涂)约为9.8万 km2,约占全省面积的 62.55%。
山东省平原划分为冲积平 原、河湖积平原、海积平 原以及剥蚀平原4类。
除分布于断块抬升丘陵边 缘的剥蚀平原外,其他各 类平原均形成于断陷构造 基础上。面积最大的黄河 冲积平原属华北断坳的一 部分,其余均处于鲁西断 隆与胶辽台隆中的次级断 陷部位。
山东省青州市土壤类型介绍
山东省青州市土壤类型及分析摘要:本文介绍了山东省青州市的主要土壤类型、各种类型的形成条件、土壤类型次级分类、理化性状以及剖面形态和在不同类型土壤上的特产。
在充分了解各种土壤类型相应的特征之后,对其存在的问题及如何改良利用提出了有效的解决措施,本文对进一步了解该地土壤特质起到有力的作用,同时便于区分不同土壤培育不同类型的品种,为高产、有产作保障。
关键词:土壤类型、分析、改良、解决措施1 山东省青州市主要土壤类型青州市主要土壤类型为:为棕壤、褐土、潮土和砂姜黑土四大土类。
2 土壤类型的定义土壤类型就是根据土壤的属性、成土过程和成土因素之间相关性的特点系统划分的土壤的种类。
3 棕壤3.1 形成条件3.1.1 气候:处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大陆气候,降雨量700—900mm,多的可在1000mm,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干寒。
3.1.2 植被:原为夏绿阔叶林,原生林、赤松、油松,但已多被垦殖,现在多为次生树,人工林。
3.1.3 地形:丘陵、低岗高平地,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
3.1.4 母质、母岩:多为酸性岩、花岗岩、片麻岩(也有发育于各种岩性)3.2 土壤类型次级分类——棕壤的亚类。
3.2.1 棕壤(普通棕壤)分布在缓坡丘陵中、下部,山麓、地形平缓处。
3.2.2 白浆化棕壤分布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地,剥蚀残丘。
次要的成土过程为白浆化过程。
3.2.3 酸性棕壤分布在森林覆盖度大酸性岩的山地中上部,淋溶作用强,生物积累十分明显,PH值5.0左右,B层不发育3.2.4 潮棕壤(草甸棕壤)分布在山前平原,地形平坦,地下水位高3~4米;附加成土过程为潮化过程;3.2.5 棕壤性土分布在低山丘岭的中上部、山脊处,母质为残积坡积物;成土时间短,粗骨。
3.3 理化性状3.3.1 典型棕壤表层有机质2以上,但耕作后一般下降至1%左右。
3.3.2 由于淋溶强烈,盐基饱和度只有60—70%,全剖面没有石灰性反应。
3.3.3 pH为中性至微酸性(6)左右,而且下层酸于表层。
山东省土壤酸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研分析
山东省土壤酸化特征及其影响因素调研分析土壤酸碱性是土壤诸多理化性质的综合反映,是土壤退化的主要特征之一。
土壤酸化不仅本身是限制植物生长的因素之一,而且对土壤中有害元素的活化、养分循环等具有强烈的影响。
摸清土壤酸化特征与状况,是土壤资源持续利用的客观需求。
土壤酸化近年来引起越来越多的关注,但总体看,目前山东省土壤酸化的相关调查及研究主要针对个别区域或针对特定的土地利用类型,缺少对山东省整体的土壤酸化状况的全面系统研究。
因此,开展山东省土壤酸化状况的调研分析,摸清全省土壤酸化状况,对合理调节土壤酸碱度、科学利用土壤资源提供决策依据。
一、调研数据与方法数据主要来源于山东省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的部分数据和山东省测土配方施肥项目数据,包含空间数据和属性数据两部分,共采集土壤样点43616个,采样时间为2005~2011年,采样深度0~20厘米。
根据全国第二次土壤普查统一分级标准,对pH由大到小分为碱性(pH>8.5)、弱碱性(7.5<pH≤8.5)、中性(6.5<pH≤7.5)、弱酸性(5.5<pH≤6.5)、酸性(4.5<pH≤5.5)和强酸性(pH≤4.5)6个等级。
其中pH≤5.5的土壤归为酸化土壤,又分为强酸性土壤(pH≤4.5)和酸性土壤(4.5<pH≤5.5)。
采用统计分析方法统计土壤样点各等级pH的数量与比例,分析山东省土壤酸化总体状况以及不同土地利用方式、不同土壤类型的土壤酸化状况;利用ArcGIS软件空间分析模块进行插值处理,获得土壤pH空间分布图,统计pH各等级的酸化面积及比例,并与第二次全国土壤普查时期的数据作对比,分析土壤酸化的动态变化。
二、山东土壤酸化概况1.土壤酸化的统计特征。
根据样点统计,山东省土壤pH平均值为7.1,弱碱性、中性和弱酸性的比例分别为40.61%、29.05%和18.33%,三者占总点位个数的87.99%;强酸性和酸性的土样占总点位的10.59%,碱性土样占1.42%。
寿光市土壤
一、地理位置与行政区划寿光市位于山东省北部、莱州湾西南岸,介于东径118°32′~119°10′,北纬36°41′~37°19′之间,东邻潍坊市寒亭区,西界广饶县,南接青州市和昌乐县,北濒渤海,海岸线西起淄脉河,东至白浪河口,岸线长达55.9km,海岸滩涂属粉砂、淤泥底质。
寿光市处于海陆交界、淡咸水交汇地带,浅海滩涂面积宽阔,境内拥有小清河、弥河等多条河流。
寿光是中国五千年文明史的发祥地之一,是中国古代农业文化圣地。
夏朝,属斟灌国。
西周,属纪国。
春秋战国时期,属齐国。
秦朝,置郡县,寿光地为剧县、益县,属齐郡。
西汉,公元前148年(景帝中元二年),置寿光县,属青州刺史部北海郡管辖,据考古发现,寿光有北辛文化遗址一处,大汶口文化遗址15处,龙山文化遗址68处,由此证明寿光是一个具有七千年文明的风水宝地。
据传汉字鼻祖仓颉在此始创了象形文字,秦始皇在此筑台观海,汉武帝曾躬耕于巨淀湖畔。
寿光人贾思勰,总结了中国古代农业文明,写出了世界农业名著《齐民要术》。
《齐民要术》是中国农业的根,它的农业思想、管理和技术方略,不仅影响了中国农业的延续和发展,而且也传播到了世界,受到了众多科学家的尊崇。
寿光,社会和谐,经济腾飞,连续九届进入全国农村经济综合实力百强县,2006年跃居第41位,县域经济基本竞争力居29位。
先后荣获“国家级生态示范区”、“全国文明城市”、“中国优秀旅游城市”、“国家园林城市”、“国家卫生城市”、“国家环保模范城市”、“国家水利风景区(弥河)”、“全国科普示范市”、“全国科技进步先进县(市)”、“创建全国文明村镇工作先进市”、“中国蔬菜之乡”、“全国蔬菜市场十强(寿光蔬菜批发市场)”、“全国无公害农产品(种植业)生产示范基地县达标单位”等荣誉称号。
寿光的腾飞,引起了全国的注目,特别是受到了中央和国家领导的关怀和支持。
如上一届领导江泽民、李鹏、朱镕基、李瑞环、尉健行、李岚清、宋平、田纪云、陈俊生、宋健、姜春云等,新一届领导胡锦涛、吴邦国、温家宝、贾庆林、曾庆红、黄菊、吴官正、李长春、吴仪、周永康、刘延东、董建华等,都先后亲临寿光视察。
青岛土壤信息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总人口 715.65 万人(2002 年),位于35°35′ ~ 37°09′N,119°30′ ~ 121°00′E 之间,土地总面积 11091 km2。
断块构造支配着全市地貌发育,形成具有山地、丘陵、平原和滨海低地完整的地貌形态,呈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的地貌特征;其中,山地占总面积的 9.34 %,丘陵占 41.04 %,平原、滨海低地占49.62 %。
青岛属温带季风气候,雨量充沛,温度适中,四季分明,年平均降水量为 775 mm,降雨集中在 6 ~ 9月。
青岛市不仅是全国重点沿海旅游城市,也是重要的工业生产基地,以燃煤为主要能源结构的工矿企业每年向大气中排放大量的二氧化硫和氮氧化物等致酸物质。
青岛市地处山东半岛东南部,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间低陷,海洋性湿润气候提供了产生酸雨的温床。
当地偏酸性的土壤也对大气颗粒物酸缓冲能力产生一定影响。
青岛市于“六五”期间开始酸雨监测,“八五”期间被作为典型酸雨区进行研究,“九五”期间青岛市市区及胶州市、胶南市、莱西市被列为二氧化硫污染控制区。
根据“山东省环境质量状况公报”数据,2005—2012 年,除2011 年青岛无酸雨样品检出外,其他年份均有酸雨样品检出。
因此,选取青岛市开展土壤生态系统酸沉降承载力实证研究,研究时段为2005—2010 年。
青岛地处山东半岛南部,为海滨丘陵城市.地势东高西低,南北两侧隆起.中I、口J低lIIJ,其中山地约占全市总面积的15.5%、丘陵占25.1%、平原占37.7%、洼地占21.7%。
青岛所处大地构造位置为新华夏隆起带次级构造单元——胶『幸『隆起区东北缘和胶莱凹陷区中南部。
区内缺失整个古生界及部分中生界地层.但白垩系青山组火山岩层发育充分.在本市m露十分广泛。
岩浆岩以元^‘宙胶南期月季山式片麻状花岗岩及中生代燕山晚期的艾山式花岗闪长岩和崂山式花岗岩为主。
家乡土壤类型及利用特征
家乡土壤类型及利用特征(烟台)我的家乡位于烟台昆嵛山附近,道教名山昆嵛山位于胶东半岛东端,横亘牟平、文登、乳山三区(市),地理位置优越。
昆嵛山峰峦叠翠,古木参天,风光秀丽,环境幽静,自然景观和人文景观丰富多彩,是一处美丽的风景名胜区。
昆嵛山由于特殊的地形地势形成了许多天象奇景,著名的有“泰礴日出”、“山市蜃楼”、“古洞烟霞”、“昆嵛叠翠”等。
昆嵛山有众多的古迹遗址、名人史料、碑碣石刻等人文景观,如道教的全真教发祥地烟霞洞,胶东第一古刹无染寺,名扬全国的岳姑殿、九龙池、龙王庙、齐王坟及无盐王后墓葬,王母娘娘洗脚盆,抗日英雄于水洞。
昆嵛山土壤类型昆嵛山的土壤以棕壤为主,pH值6.5左右,山麓及山顶平坦的局部地段常有小山地灌丛草甸土或沼泽化草甸土,土壤水较多,有机质丰富,pH值5.8以下。
在山地上随着生物气候条件的变化,土壤类型及其组合表现出一定的分异现象,自下而上依次可见潮棕壤,普通棕壤,白浆化棕壤、酸性棕壤、山地暗棕壤、山地灌丛草甸土。
主要土壤类型有:(1)潮棕壤:地下水位高,土体下部受潜水影响,常在粘化层之下可见有锈纹、锈斑层。
由于土层深厚,地势低平,且有灌溉水源作保证,是高产稳产田,宜种植小麦、玉米等粮食作物。
(2)普通棕壤:主要分布于山麓地带,剖面发育完整,土体构型为Ah一Bt一C 型,母质为坡积一洪积物,土壤颜色为棕色,质地为砂壤土至重壤土,土壤反应呈微酸性至酸性,盐基饱和度较高。
大部分现已开垦为耕地,种植小麦、玉米乙花生(3)白浆化棕壤:此处白浆层颜色深,颗粒性质:上层为轻壤,下层为重壤,PH≈5。
属雏形土,按系统发生分类为漂白酸性湿润雏形土。
(4)酸性棕壤:分布于昆嵛山西侧,海拔300一800m的乔木林下,面积666亩。
地面坡度大,一般15——20度以上,森林郁闭度和草被覆盖度都大,成土母质为花岗岩和片麻岩的残积——坡积物。
自然植被多为赤松一胡枝子一羊胡子草或落叶松一南蛇藤一小叶黄蘖等群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主导成土过程: 1、粘化过程:残积粘化及淋溶粘化同时进行,有一深厚的粘 化层。 2、钙化过程:CaCO3的淋溶,淀积明显,土壤正处于脱钙 阶段,沉积层中有菌丝体,砂姜。 3、生物积累聚积过程:比棕壤弱,因褐土必须脱钙至一定程 度时植物才能生长 (四)土壤属性: 1、剖面形态:
腐殖质层:水稳性团粒结构、暗褐色、有淋
(六)褐土的利用和改良 潮褐土为农业利用土壤,褐土、石灰性褐土和淋溶褐土以农 用为主,兼营林、果,褐土性土是农林兼用土壤。注意培肥 土壤和水土保持。
石 灰 岩 风 化 物 发 育 的 褐 土 剖 面
石灰性褐土上的肥城桃
★ 4、砂姜黑土
(一)分布 主要分布在莱西、即墨盆地、胶莱河谷、临沂、郯 城、苍山汶泗河平原洼地及南四湖周围的交接洼地。
2、旱耕熟化过程 开垦耕作熟化的过程。 (四)潮土土壤属性
1、剖面特征
耕作层 犁底层 心土层
15—30cm,浅灰棕色,疏松多孔。 3—10cm,鳞片状,紧实。 深厚,保持沉积特征,层理明显,色泽浅。
潮化层 母质层
出现深度在60—150cm,厚30-60cm有锈纹锈斑。 保持河流沉积物原始沉积状态,具潜育特征。
4、气候 除鲁南大部属润湿半湿润气候区外,本区主要属暖 温带半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雨量800—900毫米,干燥度 1.1—1.5,年均温12—13℃,冬季温和较湿润,夏季炎热多雨, 化学风化及淋溶作用也较 由于土壤气候的差异,植被类型及种属差异较大, 有松栎,侧柏等。
第六章 主要土壤类型各论
第一节山东省的主要土壤类型
★1、山东省自然地理地貌概况 山东省位于东径114°36′至122°43′,北纬34°22′ 至 38°33′ 之 间 , 土 地 总 面 积 15.3 万 平 方 公 里 ( 折 合 2.3亿亩),我省地域辽阔,所处地理位置较好,故土 壤资源丰实,类型众多,为发展农林牧副多种经营提供 了有利条件。 山东省东部为胶东半岛,系大陆东缘向渤海与黄海的 延伸部分,中部和南部群山崛起,地势最高,西部和北 部地处黄河下游,为泛滥冲积平原。这种面海背陆,中 南崛起的形势,使形成土壤的自然条件发生明显的差异。
A
溶作用。
B
粘化层:分残积粘化层和淀积粘化层,深厚,
结构体为核状、棱柱状,褐色,结构体表面
Bca 有粘粒胶膜。 钙积层:有假菌丝体,砂姜出现。
C
母质
D
基岩
2、理化性质 ①盐基饱和100%,全剖面有石灰反应。 ②PH为中性至微碱性。 ③阳离子代换量45—58cmol/1000g土 ④通体以褐色为主
(五)褐土的亚类 1、普通褐土 分布在泰沂山地山前平原、山间盆地等鲁东蓬莱龙口莱州也 有零星分布。 2、石灰性褐土 钙化与粘化作用较弱通体富含碳酸盐的一个亚类。 3、淋溶褐土 淋溶作用较强的一个亚类,脱钙明显、粘化作用明显。 4、潮褐土 农民称金黄土,受地下水影响且耕作熟化程度较 高。 5、褐土性土 石灰岩、砂页岩坡积物上发育较弱的褐土亚类
大致可划分为以下三个自然区:
一、鲁东丘陵区二、鲁中丘陵区三、鲁西北平原区
一、鲁东丘陵区 1、地理位置、地形地貌 胶莱河、沭河以东地区占全省面积的 25%,地区起伏和缓,除昆仑山(文登)、牙山(栖霞)、大泽山 (平度)、艾山(胶县)、崂山(青岛)、等海拔在700米以上处, 绝大多数是300米以下的广谷浅丘; 2、岩石 主要是: ⑴前震旦纪的黑云母片麻岩、变粒岩、角闪岩、片岩、石英岩, 面积最大; ⑵中生代的花岗岩常穿插侵入在变质岩区,构成较大山体的山岭 和顶峰(如崂山); ⑶另外也有沉积岩:砂岩、页岩、砾岩、粉砂岩; ⑷玄武岩在蓬莱一带有出露。
2、土壤理化特性 1、以轻质土分布面积最大,粗粉砂粒(0.01—0.05mm)占优 势。 2、全剖面有石灰反应,CaCO3多。 3、一般pH7.2—8.5, 4、有机质积累较少,N、P少,K相对较丰富。 5、盐基饱和,阳离子代换量10—30cmol/1000g土。 (五)潮土亚类
1、潮土
2、脱潮土
(二)成土条件 地形起决定作用,平坦低洼,地下水排泄不畅, 各种湿生和水生型草本植物曾茂盛生长,为黑土层中腐殖质的形 成积累提供了条件,且为湖积母质含较多游离碳酸钙,是地下水 碳酸氢钙的富集区
(三)成土过程
1、草甸潜育化过程 草甸景观生物积累强烈,积累腐殖质,并使 土壤浸染为暗黑色的黑土层。
2、钙化形成结核过程 地下水蒸发浓缩或上层土壤淋洗形成碳酸 钙结核。
3、脱潜育和自身变性作用过程 气候演变脱潜育,干湿交替形成 楔状自然结构体
4、旱耕熟化过程 排水、耕作、施肥、种植。
(四)土壤属性
1、土壤剖面
耕作层 梨底层
黑土层分化而来
黑土层
质地粘,腐殖质不新鲜,不能改善土壤结构, 中性至微碱性。
砂姜层
砂姜出现,还可见到脱潜育特征:锈纹锈斑, 铁锰结核。
2、理化性状 ①pH值为6.0—8.2 ②阳离子交换量20—30cmol/kg土 ③质地多为重壤土或粘土,结构性差,黑土层僵硬裂隙多。
松,植物根系多,pH中性,至微酸性。 A2 A2淋溶层,腐殖质含量明显少于A1层,色灰棕,pH
低于A1及D。
B
B淀积层,为鲜红色粘化层,有铁锰胶膜,铁子铁
C 盘出现,粗重,坚实,核状,棱块状结构。 C母质层,残坡积物,洪积。
D
D母岩、酸性岩、花岗、片麻为主,普通砂岩、页
岩、片岩、正长岩。
⑵、理化性状 1、典型棕壤表层有机质2以上,但耕作后一般下降至 1%左右。 2、由于淋溶强烈,盐基饱和度只有60—70%,全剖面没 有石灰性反应。 3、pH为中性至微酸性(6)左右,而且下层酸于表层。 4、阳离子代换量为20—30me/100g±,代换性盐基以Ca、 Mg为主。 5、通体以棕色、棕褐色为主,具有明显的鲜棕色或棕 褐色的粘化层。
(三)棕壤形成过程: (1)淋溶作用; (2)淀积粘化作用;淋溶溶积为主,粘粒由上向下移动,有 一鲜红色的粘化层,因为本区降雨较多,排水条件好,土壤 中易溶性盐及碳酸盐均已淋失,而粘粒、铁锰下移出现铁锰 结核。 (3)生物积累作用。 (四)土壤属性
⑴、剖面形态:
A0 A0枯枝落叶层,有的有,有的无,有厚有薄。 A1 A1腐殖质层,色暗棕,屑粒状结构,粒状结构,疏
山东省土壤分类系统 十五个土类: 棕壤、褐土、砂姜黑土、潮土、盐土、滨海盐 土、碱土、红粘土、风沙土、火山灰土、粗骨 土、石质土、山地草甸土、水稻土、沉积土。
★ 2、棕壤 (一)分布:胶东半岛、沭东丘陵和鲁中南地区丘陵地区,在垂 直带上位于褐土之上。 (二)形成条件: 1、气候: 处于暖温带、湿润半湿润季风大陆气候,降雨量700— 900mm,多的可在1000mm,夏季暖热多雨,冬季干寒。 2、植被:原为夏绿阔叶林,原生林、赤松、油松,但已多被垦殖, 现在多为次生树,人工林。 3、地形:丘陵、低岗高平地,地下水位低,排水良好。 4、母质、母岩:多为酸性岩、花岗岩、片麻岩(也有发育于各种 岩性)
这些母岩的风化的残积物、坡积物是山丘土壤的主要母质, 另外第四纪松散积物很多,有黄土及黄土状堆积物,沿海一 带有宽窄不一的海洋沉积物。 3、气候 属暖温带湿润季风气候区,年降水量多在750— 850mm,干燥度1.1—1.2,年均温在11.0—12.0℃,温暖湿润 的气候,造成成土过程中化学风化和淋溶作用较强烈,土壤 微酸性,沉积粘化明显。 4、地带性土壤为棕壤 另外在黄土母质上有少量褐土。 5、植被茂密,种属丰富。1800余种,主要是赤松林及刺槐林。
2、母质 黄土母质有成层性,粗粘相间很不一致,黄土状母质的 特点:几乎没有大于0.25毫米颗粒,多数是直径为0.05—0.01mm 的粗粉砂粒,毛管作用强,给水盐运动创造了条件。 3、地下水情况 水平方向出流不畅,垂直运动旺盛,蒸发量大, 水平排泄约为蒸发排泄量的1%~3%。 4、气候 本区属暖温带半干旱季风气候区,干燥度1.3—1.7,年 均气温12—14℃,平均降雨量600mm,主要分布在6、7、8三个 月,蒸发量为1800—2000mm。 5、自然植被很少,主要为农田。 6、土壤为潮土、盐土、碱土、滨海盐土。
(五) 棕壤的亚类 (1)棕壤(普通棕壤)分布在缓坡丘陵中、下部,山麓、 地形平缓处。 (2)白浆化棕壤 分布在坡度较大的山坡地,剥蚀残丘。次 要的成土过程为白浆化过程。 (3)酸性棕壤 分布在森林覆盖度大酸性岩的山地中上部, 淋溶作用强,生物积累十分明显,PH值5.0左右,B层不发 育 (4)潮棕壤(草甸棕壤)分布在山前平原,地形平坦,地 下水位高3~4米;附加成土过程为潮化过程; (5)棕壤性土 分布在低山丘岭的中上部、山脊处,母质为 残积坡积物;成土时间短,粗骨。
(六)棕壤的改良利用: 普通棕壤、潮棕壤土层厚,水分条件好,宜农 白浆化棕壤,土层较薄,宜林, 粗骨性棕壤土层薄宜林、宜草, 改良:保持水土、培肥。
(花 栖岗 霞岩 亭风 口化 )物
发 育 的 棕 壤 剖 面
棕壤上的苹果
棕 壤 上 的
板 栗
★ 3、褐土 (一)褐土分布:鲁中南低山丘陵,胶济、津浦两线的山麓平原地带垂 直带,谱中位于棕壤之下,蓬莱、黄县、摧县有部分为褐土存在。 (二)成土条件: 1、气候:处于暖温带半湿润的山丘地区,受季风影响,夏季高温多雨, 风化及成土作用多发生在夏季,降雨量500~700mm。 2、植被:自然植被,夏绿阔叶林,伴生旱生森林及灌木,但多数已被垦 殖,现在为次生林,侧柏石质山地无植被。 3、地形:低山丘岭,山麓平原,河谷阶地。 4、母质:碳酸盐类母质,黄土及黄土性沉积物上。
(五)砂姜黑土亚类 1、砂姜黑土 2、石灰性砂姜黑土 (六)利用和改良 主要为农业利用; 问题:旱、涝、瘠、僵。
砂 姜 黑 土 剖 面 ( 平 度 )
石灰性砂姜黑土上的大蒜
★ 5、潮土(浅色草甸土、冲积土)
(一)分布:鲁西北黄河冲积平原,鲁东鲁中南山地丘岭区各大小河 流下游冲积平原、河谷平原。山东省主要旱作土壤。 (二)成土条件: 本省潮土是在暖温带半干旱半湿润生物气候条件下受区域水文地质、 成土母质、人类旱耕熟化等诸多因素长期综合作用下形成的。 (三)主导成土过程 1、潮化过程(潴育化过程)全年季节性降雨不均匀,地下水常年上 下变动,土体出现氧化还原交替,Fe、Mn物质还原时溶解迁移,氧 化时淀积,在剖面中形成锈纹锈斑和细小的铁锰结核,碳酸钙也因溶 解沉淀形成石灰结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