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合集下载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闻 【

官 学

军 文

收 年

河 下

】南 杜 河甫 北
课题解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读完课题你有哪些理解和体会 ?
闻:听说 收:收复
听说官军把河南河北都收复了
作者简介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出生于河南巩县,原籍湖北襄 阳。 为了与另两位诗人李商隐与杜牧即“小 李杜”区别,杜甫与李白又合称“大李杜”, 杜甫也常被称为“老杜”。 [1] 大历五年(770年)冬,杜甫病逝,时年五十 九岁。杜甫在中国古典诗歌中的影响非常深 远,被后人称为“诗圣”,他的诗被称为 “诗史”。后世称其杜拾遗、杜工部,也称 他杜少陵、杜草堂。
围绕一个喜字而言,欣喜的,愉悦的
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达诗人情感?
喜欲狂:高兴得简直要发狂
奇思妙想
诗人喜欲狂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一向爱书如命的诗人却也胡乱地卷 起诗书,急忙的与家人分享好消息 和快乐。
奇思妙想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从“放”和“纵”可以看出诗人欣喜欲狂, 放歌和纵酒都是愉悦的表现。当诗人想到 能够回到家乡,心底的喜悦必须放纵出来。
诗人听到收复失地的消息心情 如何?又有哪些表现?
诗歌大意
剑外忽然传来收蓟北的消息,刚刚听到时涕泪满衣 裳。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还有一点的忧伤,胡乱地 卷起诗书欣喜若狂。 日头照耀放声高歌痛饮美酒,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 一同返回家乡。心想着就从巴峡穿过巫峡,经过了
襄阳后又直奔洛阳。
想一想
整首诗感情基调是怎样的?
是否准确,诗句是否通顺,不正确的相互 教一教。 三、同桌之间相互讨论试着划分节奏。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目录
• 诗人简介 • 古诗背景 • 古诗解析 • 古诗鉴赏 • 古诗影响与评价 • 古诗应用与拓展
01
诗人简介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自号少陵 野老,唐代伟大的现实主义诗人,与李白合 称“李杜”。
杜甫出生于河南巩县的士族家庭,自幼聪颖 好学,少年时便以诗才闻名。
艺术手法
手法一:对比
详细描述:诗中通过对比“却看妻子愁何在”与“漫卷 诗书喜欲狂”,将家人的忧愁转变为欢喜,形成强烈的 情感反差,使喜悦之情更加突出。 总结词:直接抒发内心情感,不事雕琢。
总结词:通过对比表达强烈的情感反差。
手法二:直抒胸臆
详细描述:整首诗以直抒胸臆的方式表达了诗人听到官 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和激动,语言质朴自然,不 事雕琢,情感真挚动人。
感谢您的观看
THANKS
06
古诗应用与拓展
古诗在现代的应用
文化传承
古诗作为中华文化的瑰宝,具有极高的艺术价值和历史意义,通 过学习和欣赏古诗,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
文学教育
在中小学教育中,古诗是重要的文学教育内容之一,通过学习古诗 ,可以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旅游文化
古诗中有很多描写自然风光和人文景观的内容,通过欣赏古诗,可 以激发人们对自然和文化遗产的热爱和保护意识。
语言特色
平实自然
整首诗语言质朴,不事雕琢,情感真 挚,读来朗朗上口。
节奏明快
诗句之间的节奏感强烈,给人以欢快 的感觉,与诗人的喜悦情感相得益彰 。
用典精妙
如“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 阳”,巧妙地运用了四个地名,既描 绘了诗人归乡的路线,又体现了诗人 的喜悦之情。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请同学综合运 用以上方法,默读 弄清诗意,不理解 的可以打上“?”。
21
相互合作,说说自己对诗意的理解。
22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chánɡ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xiān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一首好诗,是一段历史,一个故事,也总是蕴含着一种心 情!你们认为诗中哪个词语最能表示诗人当时的心情?
泪满衣襟,欣喜若狂,不足以表达诗人心中的喜悦, 他还要做什么?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放歌:放声高歌 须:应当 纵酒:开怀痛饮
青春:指春天
诗人像小孩一样欢乐得手舞 足蹈还不尽兴,还需要“放歌纵 酒”才能把喜情抒尽。“白日放 歌”纵酒,不是借酒消愁,而是 以酒助兴;今日之高歌,不是长 歌当哭,而是快乐地歌唱。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19朗读 (幻灯片下播源自)闻官军收河南河北点击下一页
交流方法
结合注释 反复读中理解 联系插图 发挥想象 串联词义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 天启程返乡。
40
这是诗人喜悦情感的第三次爆发。不仅如此, 诗人恨不得立即归去,甚至已经想象到了返乡的路 上是怎样的一番情景。
41
想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写出了时间之迅疾 正是诗人归心似箭的真实写照。
42
这是一条怎样的归乡之路呢?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9张PPT)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9张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课后作业: 请同学们,背诵诗圣杜甫的诗。
感谢观看
四个地名间漫长的距离瞬间即至,瞬间即过, 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心境
尾联:写诗人扇动想像的翅膀迅捷如飞,回到了自己的故乡.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ch裳án。g
首联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喜从天降,喜极而泣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川 剑外
巴峡
巫峡 长
河 蓟北 北 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南 洛阳 家乡

湖北 襄阳


湖南
衣,所以蔽体者也。 上曰衣,下曰裳cháng。
——《说文解字》
(可以买这本书看看)
(小蓟) (蓟北)
(襄阳)
读出节奏,
读准字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杜甫


多年流亡的艰辛满布于妻子 儿女们脸上的愁云一扫而去
他们高兴得好像有些癫狂了,生 动得表现了诗人一家在突然到 来的喜讯面前情感的巨大变化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做伴好还乡.
白日
青春
阳光灿烂
美好的春天
颔联 颈联:写全家人欣喜若狂,准备还乡的情景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妻子和子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本课件将带您了解《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一书,涵盖了该书的主题、设计风 格、目标受众和内容概述。
背景介绍
时间背景
描述书中事件发生的历史时期,以及相关社会 背景。
政治背景
概述与书中相关的政治事件和影响。
地理背景
介绍书中事件发生的地理环境,地域特点等。
军事背景
解释与书中相关的军事事件和背景。
故事梗概
1 梗概1
简要描述《闻官军收河南 河北》的故事情节和主要 人物。
2 梗概2
深入探讨故事中的关键事 件和转折点。
3 梗概3
强调故事中的核心主题和 价值观。
相关事件
1
事件1
详细描述书中相关的第一个重要事件。
事件2
2
解释书中的另一个关键事件以及其影响。
3
事件3
探讨与书中相关的最后一个重要事件, 并分析其结果。
总结
主要观点
结论
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
总结书中表达的核心思想和观点。 得出与书中主题相关的结论。
提问和讨论
引导观众思考,并促进互动交流。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人教版六年级下册《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对诗
两个黄鹂鸣翠柳, 一行白鹭上青天。 窗含西岭千秋雪, 门泊东吴万里船。 迟日江山丽, 春风花草香。
对诗
泥融飞燕子,
沙暖睡鸳鸯。
黄师塔前江水东, 春光懒困倚微风。
桃花一簇开无主, 可爱深红爱浅红?
走近诗人
杜甫, 字子美, 世称杜少陵、杜工部、 杜拾遗等, 自号少陵野老。杜甫被奉为 “诗圣”, 其诗北
四 川 剑外
河 北
蓟北
河南
欣喜若狂
喜不自胜
喜欲狂
喜出望外
喜上眉梢
欢天喜地
这是诗人与亲人别离的泪水
天边老人归未得, 日暮东临大江哭。
这是诗人面临国破家亡的泪水
感时花溅泪, 恨别鸟惊心。
这是诗人渴望官兵收复失地的泪水
都人回面向北啼, 日夜更望官军至。
却看妻子愁何在
诗人为衣食而愁, 为居无定所而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听说
收复
[唐] 杜甫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河南道和河北道
河 蓟北


四 巴峡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剑外


剑外:剑门关以南。
蓟北:安史叛军的 根据地。
洛阳:华夏文明发祥 地之一。
襄阳:兵家必争之地。


上横短, 竖居中, 左人低, 右人高, 下横长。
初读古诗
要求: 1、读准字音,读通句子,难读之 处多读几遍。 2.读出节奏、押韵。
床头屋漏无干处, 雨脚如麻未断绝。
诗人为生离死别而发愁
九度附书向洛阳, 十年骨肉无消息。
诗人为报国无门而发愁
天地日流血, 朝廷谁请缨?
白日放歌须纵酒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歌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9 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23张PPT)

阁夜 岁暮阴阳催短景,天涯霜雪霁寒宵。 五更鼓角声悲壮,三峡星河影动摇。 野哭几家闻战伐,夷歌数处起渔樵。 卧龙跃马终黄土,人事音书漫寂寥。
1. 四人小组讨论交流:这四首诗分别表达 了杜甫怎样的思想感情?
2. 全班交流汇报:杜甫为什么被称为苦难 诗人,人民的诗人?
忧国忧民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喜极而泣 [唐]杜甫 悲喜交加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设身处地想一想:诗人的亲人们都不再
愁眉苦脸,原来,他们都愁些什么呢?
闭上眼睛想象诗人的苦难的八年生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字词学习

蓟北
shang
衣裳


涕泪
xiāng
襄阳
初读古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时代背景
安史之乱
新课导入
关于杜甫你了解多少?
字子美,自号少陵野老,盛唐大诗人,号称“诗 圣”。因其诗风沉郁顿挫,忧国忧民,杜甫的诗被 称为“诗史”。杜甫一生写诗一千五百多首,其中 很多是传颂千古的名篇,比如“三吏”和“三别” ,并有《杜工部集》传世;其中“三吏”为《石壕 吏》、《新安吏》和《潼关吏》,“三别”为《新 婚别》、《无家别》和《垂老别》。
轻舟已过万重山”,感受诗人愉快的 心情。
用轻快、愉悦的心情齐读尾联两句。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

2 2. 文化交流
官军收河南河北启示我们要积极推动不同文 化之间的交流和融合。
结论和总结
官军收河南河北是中国历史上一段重要的历史事件,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 的影响。它标志着清朝在中国的统一进程中取得了重要的胜利。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课件
本课件将介绍官军收河南河北的背景、原因、过程、影响、意义、启示以及 总结。让我们一起来了解这段历史事件。
背景
官军收河南河北发生在17世纪末清朝初期。当时,清朝正处于扩张期,目标是统一整个中原地区。
原因
官军收河南河北的主要原因是为了巩固统治,确立清朝的权威。同时,这也是为了对抗其他势力,保持国家安 定。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程
1
1. 准备
官军集结兵力,武装粮食准备好。
2
2. 开始进攻
官军发动进攻,占领了河南地区,逐渐向河北地区推进。
3
3. 统一中原
官军最终收复了河南和河北地区,并统一了中原。
影响
1 1. 统一中原
官军收河南河北为清朝确立了统治地位,也为后续统一全国奠定了基础。
2 2. 民族融合
官军收河南河北有助于不同民族之间的融合和交流,促进了文化的交流。
意义
1. 历史意义
官军收河南河北对中国历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标志着清朝统一中国的历史进程。
2. 政治意义
官军收河南河北巩固了清朝的统治地位,为清朝的发展打下了坚实的基础。
3. 经济意义
官军收河南河北促进了河南和河北地区的经济发展,使这两个地区成为中国的重要经济中心。
启示
1 1. 和平统一
官军收河南河北告诉我们,和平统一是国家 稳定发展的基础。

第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第9课《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译文】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 趁春天启程返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译文】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再顺流 而下到襄阳,去往洛阳方向。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看图背诗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主要叙写了诗人 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十分 喜悦 , 收拾行装立即 还乡 的事。表现了诗人真挚的
爱国 情怀。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剧本

)_____________________
…… 杜甫眼含热泪,激动万分,准备启程回家。
拓展延伸
春望
杜甫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听说唐朝军 队收复了河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唐代玄宗末年,爆发了“安史之乱”,蓟北 是安史叛军的根据地。叛军一路南下,攻陷了洛 阳,无数受苦受难的百姓背井离乡,杜甫随着逃 难的人群离开了故乡,一路历经千辛万苦,来到 四川。八年后,叛军投降,朝廷军队收复失地, “安史之乱”宣告结束。杜甫听闻这个大快人心 的消息后,欣喜若狂,遂写下这首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杜甫)ppt

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人兴奋地胡乱收拾起书卷,高 兴得快要发狂了。
主题思想
01
表达了诗人听到叛乱平定、祖国统一消息后的极度喜悦之情。
02
表现了诗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对家人的思念之情。
展现了诗人对国家大事的关心和热爱。
03
艺术手法
01
直抒胸臆
诗人直接表达了自己听到消息后的激动和喜悦之情,没有过多的修饰和
节奏明快
诗歌的节奏明快,语言流畅,读来朗朗上口,使读者能够更好地感 受到诗人内心的喜悦和兴奋。
形象生动
诗人通过运用形象生动的语言,描绘了自己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 后的喜悦心情和归乡之愿,使诗歌更加具有感染力和表现力。
意境营造
欢快氛围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的喜悦心情, 营造出一种欢快、热烈的氛围,使读者能够感受到诗人内 心的激动和喜悦。
03
诗歌内容解析
诗文解释
剑外忽传收蓟北
诗人听到唐军在剑门关外打败了 叛军,收复了河北的消息。
初闻涕泪满衣裳
诗人听到消息后,激动得泪流满 面。
却看妻子愁何在
诗人回过头看自己的妻子,发现 她也不再愁眉苦脸了。
青春作伴好还乡
诗人想要趁着大好春光,和妻子 一同回乡。
白日放歌须纵酒
诗人想要放声高歌,开怀畅饮。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目录
• 诗人简介 • 诗歌背景 • 诗歌内容解析 • 诗歌鉴赏 • 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
01
诗人简介
杜甫的生平
杜甫(712年-770年),字子美,号少陵野老,是唐代著名的诗人,与李白并称为 “李杜”。
杜甫出生于一个官僚家庭,自幼聪慧好学,早年在洛阳、长安等地游历,结交了许 多文人墨客。

语文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6张PPT)

语文 古诗三首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课件(共26张PPT)
提示:这两句诗应该用激动的语气来读,酣畅淋 漓地读出诗人恨不得马上回到家乡的急切心情。
尾联
体会:归心似箭。
重庆以南的地区
即从巴峡穿巫峡,长因江穿三过峡巫之山一而, 便下襄阳向洛阳。得名。
今湖北襄阳 今河南洛阳
想着可以从巴峡穿过巫峡,顺流而下到襄阳, 再奔往洛阳。
感情朗读 读出轻快、迅即,表达诗人的迫切心情。
感情朗读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尝试背诵
剑外忽传收蓟北, 却看妻子愁何在, 初闻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即从巴峡穿巫峡, 青春作伴好还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眼泪
泪……)
身处剑外,忽然听闻蓟北收复的消息,我不禁泪洒 衣衫。
颔联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喜欲欲狂狂。
胡乱地卷起(激动)
回头看到妻子儿女一扫愁容,我随手卷起 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感情朗读
读诗的前四句,读出诗人初闻喜讯 的惊喜。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理解诗意有方法:
1.结合注释,串词意、成句意,串句 意解诗意。
2.联系背景,查阅资料。 3.诵读品味。
讲讲故事
剑南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初 听到时我悲喜交集,涕泪沾满了衣裳。 回头再看看妻子儿女,他们的忧愁也不 知去向,我胡乱收卷起诗书,高兴得快 要发狂了!白天我要开怀痛饮,放声纵 情歌唱:明媚的春光和我作伴,我好启 程还乡啊。即刻就乘船从巴峡穿过巫峡, 顺流而下转过襄阳就到洛阳了。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文
简直要插不上头簪。
河 蓟北

巴峡
四 川
剑外 长
河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东 江海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拓展延伸: 1、你还知道哪些爱国诗歌?
古诗《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课件_图文_图 文.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检查预习情况:
1、说说诗人创作这首诗歌的背 景,杜甫是在什么情况下写这首 诗的?
学习古诗方法 一、知诗人,解诗题。 二、抓字眼,明诗意。 三、想意境,悟诗情。 四、诵诗句,品诗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公元763年正月,唐代安史之乱的
叛军头子史朝义(史思明的儿子)兵 败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安史之 乱,诗人携妻带子,当时诗人随逃亡 的队伍流落到四川梓州(现在的四川 省三台县),曾被叛军所俘虏,历尽 艰难与生离死别,八年后,在四川剑 外听到收复失地的的喜讯后,写了《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这首诗,是杜甫“ 生平第一首快诗”,也就是最兴奋的时 候写下的诗。
爱国诗歌搜集
• 《出 塞 》 唐·王昌龄 • 《从 军 行》 唐·王昌龄 • 《示 儿 》 宋· 陆 游 • 《夏日绝句》 宋·李清照 • 《过零丁洋》 宋 文天祥 • 《满江红》 宋 岳飞 • 《题临安邸》 宋 林升 • 《州桥》 宋 范成大……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PPT课件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PPTPPT课件
官军决定采取怎样的行动策 略来收复河南和河北地区, 引人瞩目。
河南河北战局
河南和河北的战局,让人们 惊讶地意识到局势的严重性。
军队实力对比
敌我双方军队实力的对比, 让人们认识到挑战的巨大性。
战事展开
1
战役起因
这场战役的起因是什么?为什么官军决定采取行动?
2
军事布防
双方军队的军事布防如何?如何应对敌军的威胁?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PPTPPT课件
在宋朝时期,战争在河南和河北不断蔓延。敌我双方军队实力对比悬殊,官 军收复这一地区的行动策略备受关注。
故事背景
1 宋朝时期
这段故事发生在宋朝时期,时代背景复杂且关键。
2 战争蔓延
战争的阴云笼罩了整个河南和河北地区,带来了巨大的不安和动荡。
军情介绍
官军行动策略
3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战斗过程
在漫长的战斗过程中,官军如何应对各种挑战和变化?
战果评估
官军胜利原因
官军最终获得胜利的原因是什么?他们采取了何种策略和战术?
敌军失败原因
敌军失败的原因是什么?他们的战略有何不足之处?
对地区局势的影响
官军的胜利对河南和河北地区的局势产生了怎样的影响?
历史意义
1 破坏敌军计划
官军的胜利破坏了敌军计 划,改变了战局的发展趋 势。
2 巩固边疆地区
官军的胜利巩固了边疆地 区的防线,保护了国家的 安全。
3 形成敌我对比
这场战斗形成了敌我双方 实力对比,为未来的冲突 奠定了基础。
总结和讨论
通过这个故事,我们可以总结出什么样的经验和教训?如何将之应用于现代?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ppt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ppt

安史之乱及平叛过程
01
安史之乱是唐朝历史上一次重要 的历史事件,导致了唐朝的衰落 。
02
安史之乱的平叛过程对于唐朝历 史的发展具,他的诗 歌以深刻的思想和真挚的情感而著名 。
杜甫的生平和诗歌风格对于理解他的 作品具有重要的意义。
02
杜甫的诗歌创作
杜甫诗歌的影响
杜甫的诗歌对后世产生了广泛的影响,不仅影响了唐诗的发展, 而且对宋、元、明、清等各个时期的诗人也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他的诗歌成为了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被广泛传颂和学习。
杜甫诗歌对后世的启示
对现实主义的追求
杜甫的诗歌强调现实主义,关注社会 现实和人民疾苦。这启示后世诗人要 关注现实,深入反映社会现象,为人 民发声。
传承优秀文化
杜甫的诗歌作为中国文化的代表之一,传承了中华优秀传统 文化。通过学习和欣赏杜甫的诗歌,我们可以更好地了解和 传承中华文化,增强文化自信。
THANK YOU
感谢聆听
诗人的理想和追求
诗人通过描绘自己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激动得纵情歌唱、纵情痛饮的场景, 表达出对和平生活的向往和追求。
诗人用“即从”、“便下”等词语,描绘出自己想要回到家乡、过上安定生活的愿 望。
诗人通过“青春作伴好还乡”等诗句,表达出自己对未来的美好憧憬,以及对自由 、平等、公正等价值观的追求。
04
杜甫的其他诗歌作品
《春望》
总结词
描绘战争对国家造成的破坏
详细描述
这首诗通过描绘长安城破败的景象,表达了杜甫对战争的痛恨和对国家未来的 忧虑。诗中描绘了国破山河在的悲凉景象,以及战火纷飞中百姓的苦难生活。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总结词
表达对贫苦百姓的同情和对和平生活的渴望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9张PPT).ppt

9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共19张PPT).ppt

创意写作坊
1.“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这两句诗中出现 四个地名,请试着画一画杜甫返乡的线路图。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 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经典诵读台
习作公告栏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 • 杜甫


cháng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juǎn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无边落木萧萧下,不尽长江滚滚来。 ——《登高》
古诗新译栈
剑外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息, 刚听到这个消息,喜极而泣,眼泪沾 湿了衣服。回头看妻子和孩子,哪里 还有一点忧愁?迫不及待地整理诗书, 高兴得几乎要发狂。阳光灿烂,喝酒 唱歌,趁着明媚春光,与妻儿一同返 乡。从巴峡出发,穿过巫峡,再经过 襄阳,直奔洛阳。
惨淡的一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读书和漫游习时作期公告栏
——《望岳》
十载长安困守时期
朱门酒肉臭,路有冻死骨。 ——《自京木深,国破山河在。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春望》
漂泊西南时期
诗 圣
安得广厦千万间,大庇天下寒士俱欢颜。 ——《茅屋为秋风所破歌》
指今河北东北部,当时为安史叛军的根据地。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指四川剑阁以南地区,当时作者正在此地。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悲喜
回头看
妻子和孩子
交加
古:指下身穿的衣服,类似现在的裙子, 男女都可以穿。古人一般上衣下裳。
唐朝的书,一般都是这样的卷轴状,看完 后要用丝带缠好,才利于保存。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统编版语文五年级下册第9课古诗三首《闻官军收河南河北》课件

字词识记

蓟北
chánɡ


涕泪
xiānɡ
襄阳


左右结构 框架结构


组词:鼻涕 痛哭流涕
造句:想起自己的错误,他痛哭流涕,追悔莫及。


组词:巫婆 巫师
造句:西门豹把装神弄鬼的巫婆投到了漳河里。
多音字
chánɡ
衣裳
古人穿衣一般 上衣下裳。
shɑnɡ
衣裳 在现代汉语中 泛指衣服。
字词解释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诗意:回头看到妻儿也一扫愁容,随 手卷起书本,内心欣喜若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⑤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⑤[青春]指春天。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在白天便高歌痛饮,想着正好趁春天启 程返乡。
如何理解这两句诗?
这是对“喜欲狂”的进一步抒 写,“放歌”“纵酒”是“喜欲狂 ”的具体表现。
➢有感情朗读全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杜 甫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主题思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诗人听到 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后欣喜若狂的心情,反 映了诗人渴望安定生活的愿望,表达了诗人 强烈的爱国之情。
A.篱门 B.遗民 C.洛阳
磨天 纵酒 涕泪
剑外 雪山 五千刃 黄沙 摩天 巫峡
二、给下面的加点字选择正确的解释。
1.不破楼兰终不还( B )
A. 破坏
B.打败 C.破旧
2.便下襄阳向洛阳( A )
A. 就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杜甫
生平第一快诗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说说诗题的意思。
听说 唐王 收复 朝的 军队

蓟北

巫峡

涕泪
xiānɡ
襄阳
luò
洛阳
我会读
tì wū luò
涕巫 洛
涕泪 巫峡 洛阳
提示:读准 字音、注意 停顿,读通 诗句,读出 韵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唐代 杜甫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唐.杜甫
唐代著名现实主义诗人。字子美。自称少陵
野老,世称“杜工部”,后人誉为“诗圣”,他 写的诗的被称为“诗史”。
写作背景
• “安史之乱”始于公元755年,安禄[lù]山趁 唐朝政治腐败,在范阳发动叛乱。叛军南 下攻占洛阳、长安。唐朝大将郭子仪等率 军平叛。后来,安禄山的部将史思明又起 兵反唐。直到763年,唐朝的军队才打败叛 军,“安史之乱”的叛军头子史朝义兵败 自杀,河南河北相继收复。当时杜甫在四 川,听到胜利的消息后写了这首充满欢乐 之情的七言律诗,抒发了诗人因多年战乱 平息,国家重新统一而无比欢快的心情。
诗人连回家的路都想好了。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 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 奔洛阳。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即:立即。
巫峡:长江三峡之一,在今四川湖北交界处。
我们要立即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 顺流直下到达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 奔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 忽传 收蓟北, 初闻 涕泪 满衣裳。 却看 妻子 愁何在,
漫卷 诗书 喜欲狂。
白日 放歌 须纵酒, 青春 作伴 好还乡。 即从 巴峡 穿巫峡, 便下 襄阳 向洛阳。
喜欲狂 ?
高兴得要发狂。
剑外忽传收蓟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 河 蓟北

河 南
四 川 剑外
剑外忽传收蓟北,
初闻涕泪满衣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 剑外忽传收蓟北,初闻涕泪满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漫卷诗书喜欲狂。 白日放歌须纵酒,青春作伴好还乡。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表现出诗人喜欲狂的词语有哪些?
涕泪满衣裳。 漫卷诗书。 放歌、纵酒
一个年过半百的老人怎么会如此得 喜欲狂?这“喜极而泣”的“涕泪”里 到底包含着什么?。
诗人这样欣喜若狂其中也包含着浓 浓的爱国之情呀!
• 《闻官军收河南河北》写出了
诗人听到官军收复失地的消息 后欣喜若狂的心情,表达了诗 人强烈的爱国之情。
作业
作为爱国诗人,杜甫还写下了许 许多多的壮丽诗篇。就请同学们课外 再积累一些杜甫的名作,相信你们会 有更多的收获。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想象பைடு நூலகம்
诗人想象自己回到家乡,一幅疾速飞驰的画 面闪现在我们面前。
即从巴峡穿巫峡,便下襄阳向洛阳。
四个动词表达了诗人迫不及待,归心似箭的 心境。
即从巴峡穿巫峡, 便下襄阳向洛阳。
河 蓟北


巴峡 巫峡 南 洛阳


襄阳


剑外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
却看:回过头来看。 妻子:妻子和儿女。 漫卷:随意把书卷起来。
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和儿子,平日的忧愁已不 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 几乎要发狂。
白 日 放 歌 须 纵酒,
青 春 作 伴 好 还 乡。
写准备还乡的情景。
纵酒:尽情地喝酒。 青春:春天的景物
作伴:指春天可以陪伴我。
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美 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
眼泪 “泪”既有面对胜利的喜悦; 又有对自己长期颠沛流离生活的感慨。 也包含着浓浓的爱国之情。
剑外:剑门关以外,这里指四川。当时杜甫流落在 四川。
蓟北:今河北北部一带,是叛军的老巢。
剑门关以南的四川,忽然传来收复蓟北的消 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 了衣裳。
却看妻子愁何在, 漫卷诗书喜欲狂。
消息,初听到这个消息惊喜得涕泪交流,沾湿 了衣裳。回过头来再看妻子,平日的忧愁已不 知跑到何处去了;我胡乱地卷起诗书高兴得几 乎要发狂。白日里我要放声歌唱,纵情畅饮; 美好的春景正好伴着我返回故乡。我们要立即 动身,从巴峡乘船,穿过巫峡,顺流直下到达 湖北襄阳,再从襄阳北上,直奔洛阳。
通过同学们刚才的体会,诗人的喜 悦之情跃然纸上,同学们试着读出这种 感情。

春望 杜甫

• 国破山河在,城春草木深。
• 感时花溅泪,恨别鸟惊心。
• 烽火连三月,家书抵万金。
• 白头搔更短,浑欲不胜簪。
《望岳》 (唐)杜甫 岱(dài)宗夫(fú)如何?齐鲁青未了。 造化钟神秀,阴阳割昏晓。 荡胸生层云,决眦(zì)入归鸟。 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谢谢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