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案二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观察、思考和动手操作的能力,提高他们对地理学科的兴趣。
3. 引导学生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如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培养学生运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的能力。
二、教学内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和图片,了解地球的椭圆形形状,认识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特征。
2. 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学生学习地球仪的概念,了解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3. 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学生学会识别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要素,掌握如何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1. 教学重点:让学生掌握地球的形状和结构,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
2. 教学难点: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提高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四、教学方法:1.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利用多媒体教学,展示地球仪的实物和图片,帮助学生形象地理解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3. 采用分组讨论法,让学生合作探究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提高他们的团队协作能力。
4. 实践操作法,让学生动手操作地球仪,培养他们的实践操作能力。
五、教学步骤:1. 导入新课:通过展示地球仪的实物和图片,引导学生关注地球仪,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
2. 讲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教师讲解地球的椭圆形形状,介绍地球的五大洲、四大洋等地理特征。
3. 介绍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教师讲解地球仪的概念,阐述地球仪在地理学习和导航等方面的应用。
4. 认识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纬线、国家和地区等要素。
5.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合作,使用地球仪进行地理探究,教师巡回指导。
6. 总结与反思:学生分享自己的学习心得,教师对学生的表现进行评价和总结。
附:教学反思本节课结束后,我对教学进行了反思,认为学生在学习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方面掌握较好,但在识别地球仪上的重要要素方面仍需加强。
湘教版(2024)初中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二章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含三课时)
第二章认识地球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一地球在宇宙中地球的形状与大小地球仪【教学目标】1.运用图片、影视资料,以及数字技术等手段,描述地球的宇宙环境、地球在太阳系中的位置,认识地球是人类唯一的家园。
2.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
3.会用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培养描述地理事物的能力。
(重点)4.通过制作地球仪,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
5.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使学生受到科学史的教育,激发探究性学习的兴趣,领悟追求真理的科学精神,促进科学态度的形成。
(难点)【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谈话法,小组合作法。
【教具准备】地球仪、教学课件。
【教学过程】教学环节学生活动设计意图步骤结论【情境导入】导入一联系生活经验导入:盛夏的夜晚,当我们在院子里或者广场上纳凉的时候,仰望星空,我们都会看到些什么呢?教师:那么大家知道它们都由什么组成?具有什么特点吗?学生:月球、流星、恒星、星云等等(教师在黑板激发兴趣和探索欲望,明确学习内容。
通过观看视频,为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提供感性素材。
上板书这些学生看到的天体)导入二地球是什么形状的,它到底有多大?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经历了漫长的过程。
播放《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视频,学生观看并思考。
导入三教师展示儿歌:“太阳大,地球小,地球绕着太阳跑。
地球大,月球小,月球绕着地球跑。
”教师:还记得这首儿歌吗?他告诉我们什么道理呢?教师:至少我们可以知道两点,一是天体之间不是孤立的,有相互绕转关系;二是在宇宙中,质量决定谁是中心。
师生交流地球在宇宙中多媒体展示星云、恒星、行星、卫星等图片,介绍这些天体的相关知识。
展示:天体系统图(教师引导学生读图2-2、图2-3)请学生阅读教材第19页“地心说”与“日心说”。
运动着的天体相互吸引,相互绕转,形成天体系统。
天体系统是有层次和结构的,最低级别的是地月系,最高级别的是总星系,同时人们认识宇宙是先小后大,先近后远的。
通过探讨,训练学生质疑精神和表达能力,并感受古人对大自然探索的细心和执着。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优秀5篇)
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优秀5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认识到建立事物的模型是解决问题的一种方法。
2、了解地球仪的一些主要标识,知道地轴、两极、赤道、经线、纬线;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纬线、赤道、两极、南北半球、东西半球和本初子午线;知道利用经纬网能够确定地球上任何地点的位置。
能力目标:1、学会观察地球仪,认识经线纬线及其特点,能快速找到特殊经线和纬线。
2、根据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能读某一地点经纬度和根据经纬度寻找某地。
3、学会制作简易地球仪,在制作过程中,培养动手能力。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1、在使用地球仪的过程中,体会模型带来的方便。
2、通过对地球仪的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想象力、空间思维能力、团结协作精神。
教学重难点对地球仪经纬网的认识。
教学准备1、教师演示用大地球仪一个,学生每小组观察用小地球仪一个。
2、关于地球仪的多媒体课件:创设情景的图片和欣赏介绍地球仪种类的图片。
3、制作地球仪的材料:乒乓球、彩笔、细铁丝、钻孔用的铁锥等。
4、演示用的篮球一个。
课时安排1课时。
教学过程一、创设情景,引入新课。
课件展示讲述:狂风暴雨的夜晚,波涛汹涌的海面被阵阵闪电撕碎。
在狂风巨浪中喘息的豪华巨轮被翻天巨浪吞噬。
倾斜不定的船舱内一片狼籍。
船长拼命地呼救:“帝国号遇险,我是帝国号,请求支援,我们的位置是〞。
国际救援总部内—片忙碌的身影,墙上喇叭里传来船长嘶哑的声音:“东经102°,南纬38°,请求支援,请求支援〞。
救援工作人员迅速围在一个大型地球仪前,通过一番熟练地描点画线后果断地说:“它们位于南半球A国附近的海域,立即命令A国救援部队马上行动!〞〔上述故事情节也可以由教师口述,学生倾听。
〕教师提问:救援部队怎样迅速地判断出“帝国号〞的位置?学生自由答复。
教师适时地揭示课题,并板书课题:地球仪。
二、介绍模型,了解功用。
1、了解地球仪的概念和作用。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精选14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今日将正式进入地理学问的学习——从熟悉地球开头。
由于我没有学过地理,也没有教过地理,压力也很大。
没有太多现成的材料,只有重新开头。
对于备课,预备到什么样的程度为好呢?可以说人者见仁,智者见智。
有人认为上了这么多年的课,而且教材的内容始终没变,还不手到擒来,小菜一碟,走进教室就能侃起来。
还有的老师资源共享后便完整无缺的把现成课件带到课堂进行教学,即使有自己的思想,由于要跟着课件走,所以一堂课下来,被别人牵着鼻子走,也难有自己的特色,更不要说形成自己的风格了。
要把一节课应付下来,每个老师都不难做到,难的是如何不重复自己昨天走过的路,对每个人来说是个挑战。
看了许多老师的备课案例、无疑对自己就是一个最好的培训。
备课、教案、学习、反思,我打算从自己入手,一步一个脚印,踏踏实实走下去第三节课,可电脑不能用,连地球仪也没找到。
熟悉地球的过程是个简单的熟悉过程,因此我找了一些资料,从地方——地圆——地球,从古代传奇——张衡的推想——麦哲伦环球航行——加加林第一次上太空,将地理与历史紧密的结合起来,带同学跨越了人类历史的时空。
这节课的难点在下面的其次课时,关于经纬网的问题。
由于本节课的课件是两课时的内容,因此,下节课重点思索让同学怎么能坚固把握这个经纬网这个难点,这是学习地理必备的工具与武器。
面对新的教学对象,新的教学模式,从岸边戏水到水中畅游,然而只有当我们潜在水下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了解水下的景色和埋伏的危机。
老师只有在二次备课中,才能将课堂上的`圆满、缺漏、灵感做个梳理,只有这样,才能改进提高。
教案不是剧本,我很观赏这句话。
在教学设计中,有些老师认为教案要越具体越好,甚至连同学的每一句话都写在上面(除非是课堂实录,不然实现你怎么知道同学是如何回答呢?)假如课堂上我们一成不变的让教案牵着自己的鼻子走,那么剧中的主角永久不行能是我们的同学。
虽然课后的反思或许不肯定能弥补过去的一堂课的圆满,但能让下一次走进课堂的你多了一份从容,多了一份自信。
地球与地球仪2(原创完整教学案附答案)
第一节地球与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经纬网的特点及应用,半球的划分。
2.过程与方法:通过学习经纬线,逐步建立地球空间观念。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培养对真理勇于探索、执著追求的精神。
教学思路:初一学生对地球知识感性和理性认识都很少。
本节内容抽象,同时又是学好地理的基础,故可以在活动中学习知识、培养技能。
本节课采用分组观察、讨论、得出结论的方法,让学生在实践观察、合作互助中学习。
教学过程:一、让学生感受到要在地球上确定位置,需要借助经纬线。
二、认识经线、纬线。
2、各小组讨论,分工记录各部分内容。
教师指导,帮助解答问题。
3、15~20分钟后,各小组汇报结果。
4、指导学生认识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
三、巩固知识点问题设计:1、纬线是什么形状的。
2、纬线的长度变化有什么规律?3、经线是什么形状的?4、经线的长度有什么规律?5、南北半球是怎么划分的?6、东西半球是怎么划分的?7、找出位于南、北半球的大洲?8、找出位于东西半球的大洲?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给予鼓励性评价。
四、强化训练师生共评总结:根据各小组的学习效果和学习态度给予鼓励性评价。
课堂达标一、选择题1.关于经纬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经线总共有360条B.纬线总共有180条C.经线和纬线都有无数条D.经线和纬线都是斜交的2.关于经线的说法,正确的是()A.相邻的经线都是相互平行的B.本初子午线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的旧址C.从某地出发,沿着同一条经线朝前走,最后能回到出发的地点D.每条经线的长度都相等,任何一条经线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3.关于纬线的说法,错误的是()A.纬度越高,纬线越短B.纬线指示东西方向C.纬线是与经线垂直相交的整圆D.任何一条纬线圈,都能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4.下列关于赤道的叙述,正确的是()A.①②B.③④C.①④D.②③①赤道是划分纬度的起点线,是90°纬线②赤道是划分经度的起点线,是0°经线③赤道是南半球和北半球的分界线④赤道是南、北纬度的分界线5.关于经纬度的变化规律正确说法是()A.以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西、向东愈来愈大B.以180°经线为界,东经和西经的度数分别向东、向西愈来愈大C.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180 D.以赤道为界,北纬和南纬的度数分别向北南愈来愈大,到北极点和南极点时,纬度90 6.经线指示南北方向,这样在南北极点各有()A.一个方向B.两个方向C.三个方向D.四个方向7.表示东经的代号是()A.E B.W C.N D.S8.习惯上划分东西半球的分界线是()A.0°经线和180°经线B.20°E,160°WC.0°经线和0°纬线D.20°W,160°E9.中纬度是指()A.0°~30°B.23.5°~66.5°C.30°~60°D.60°~90°10.如果不考虑其他因素的影响,某人从赤道以北40千米处出发,依次向正南、正东、正北、正西各走100千米,最后他位于()A.出发点B.出发点以北C.出发点以西D出发点以东二、读图题11.读下图,回答下列问题。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一、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 理解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掌握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使用方法;3. 能够运用地球仪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
过程与方法:1. 通过观察和实验,探究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亲手制作地球仪,加深对地球表面的认识;3. 利用地球仪进行地理现象的观察和分析。
情感态度价值观:1. 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和动手能力;2. 培养学生对地球科学的兴趣和热爱;3. 培养学生珍惜地球资源,保护地球环境的意识。
二、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1.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2. 地球仪的制作和使用方法;3. 地球仪在地理观察和分析中的应用。
难点:1. 地球仪的制作技巧;2. 地球仪在不同地理位置的观察和分析。
三、教学准备:教师准备:1. 地球仪样品;2. 地球仪制作材料;3. 地球表面地图;4. 相关视频和图片资料。
学生准备:1. 笔记本和文具;2. 好奇心和学习热情。
四、教学过程:1. 导入:利用多媒体展示地球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地球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 探究地球的形状和结构:学生分组讨论,汇报探究结果,教师点评并总结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3. 制作地球仪:教师讲解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和步骤,学生动手制作地球仪,教师巡回指导。
4.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学生分组实验,学会使用地球仪观察地球表面地图,教师点评并总结。
5. 地球仪在地理观察和分析中的应用:学生利用地球仪观察和分析地球表面的地理特征,教师点评并总结。
五、教学反思:1. 引导学生积极参与,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2. 注重学生分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精神;3. 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4. 融入环保教育,培养学生的地球意识。
在今后的教学中,我将不断总结经验,改进教学方法,努力提高教学质量,为学生的全面发展奠定基础。
六、教学扩展:1. 地球仪的历史和发展: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发展过程以及现代地球仪的特点。
2. 地球仪的应用领域:介绍地球仪在地理、天文、军事、航海等领域的应用。
《掌握地球的知识——地球和地球仪教案》
一、《地球的认识》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
b. 使学生掌握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c. 培养学生的空间想象能力和观察能力。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的形状和结构b. 地球的自转和公转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形状和结构。
b. 讲解:讲解地球的基本形状(椭球体)、地壳、地幔、地核等结构。
c. 互动:让学生分享自己对地球形状和结构的认识。
d.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的自转和公转,讲解其特点和意义。
e. 讨论:引导学生探讨地球自转和公转对我们的生活产生的影响。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自转和公转的重要性。
二、《地球仪的使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学会使用地球仪。
b. 使学生掌握地球仪的基本操作和读图技巧。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仪的基本操作b. 地球仪的读图技巧3. 教学方法采用实践教学法、演示法、指导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图、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介绍地球仪的起源和发展历程。
b. 讲解:讲解地球仪的基本构造和功能。
c. 演示:通过PPT展示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d. 实践:让学生亲自动手操作地球仪,熟悉其基本操作。
e. 指导:引导学生学会阅读地球仪上的地图,掌握读图技巧。
f. 总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地球仪在地理学习中的重要性。
三、《地球的运动》1. 教学目标a.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自转和公转。
b. 使学生掌握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
2. 教学重点与难点a. 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b. 地球运动产生的地理现象3.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演示法、讨论法等。
4. 教学准备地球仪、地球模型、PPT等。
5. 教学过程a. 导入:通过地球仪和地球模型的展示,引导学生观察地球的运动。
b. 讲解:讲解地球自转和公转的特点,如方向、周期等。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
人教版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地理》七年级上册第一章地球和地图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案【设计思路】本课的设计将学生的主体地位突显出来,教师只是在帮助他们完成一个又一个的小活动,而学生则紧紧围绕自制小地球仪在课堂上通过:成果分享—发现问题—自学自画—互助合作—探究学习—列表总结六个环节,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完成学习任务,并从中体验探究的乐趣。
【教学目标】知识目标1.认识地球仪.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它们。
2。
明确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划分。
能力目标掌握经线、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培养分析思维能力。
【教学重点】1.了解赤道、纬线、经线的定义,能够在地图、地球仪上准确地找出。
2.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难点】掌握经线和纬线的特点、分布、变化规律,能够进行对比分析。
【教学方法】合作探究法、列表比较法【教学用具】自制地球仪、地球仪、多媒体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导入新课:教师讲述:通过地球仪我们可以了解地球的全貌,研究地球表面地理事物的位置及分布状况。
上节课请大家回家制作一个简易的地球仪,请大家拿出来,并在小组中交流展示。
传授新课学生活动:在小组中展示自制的地球仪。
教师活动:选出两到三个制作较好的地球仪并向全班展示,随后进行鼓励性评价,并拿出教具──地球仪。
教师提问:大家看看你们做的地球仪与老师的地球仪除了大小外还有什么相同和不同呢?相同之处:地轴、南极、北极.不同之处:大家有没有发现老师的地球仪上面有很多点和线?这些线就是纬线和经线,今天,我们一起学习地球仪上的一个重要的图示──纬线和经线.板书:一、纬线和经线教师活动:(展示经纬仪)在经纬仪上指示纬线但不说出定义,请同学们概括什么是纬线.学生概括,教师补充说明:与地轴垂直并环绕地球一周的圆圈叫做纬线.活动:1.分别请几位同学上台用准备好的细绳在地球仪上标示出几条纬线;2.请同学们在自己制作的小地球仪上,用彩色水笔画出两到三条纬线。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一、教案主题:《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2. 培养学生使用地球仪的能力,提高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
3. 通过地球仪的使用,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解和记忆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地形等知识。
三、教学重点与难点:重点: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地球仪的使用方法。
难点: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国家和地区名称的识别。
四、教学准备:1. 地球仪模型2. 教学PPT3. 地图4. 彩笔、直尺等绘图工具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教师出示地球仪模型,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的形状和结构,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提问:“同学们,你们知道这是什么吗?它有什么作用呢?”2. 自主学习学生通过阅读教材,了解地球的基本形状和结构,知道地球仪的定义和作用。
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的疑问。
3. 课堂讲解教师结合PPT,详细讲解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如如何识别经纬线、如何查找国家和地区名称等。
引导学生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位置和地形。
4. 实践操作学生分组进行地球仪操作实践,尝试识别经纬线、国家和地区名称。
教师巡回指导,及时纠正学生的错误。
5. 课堂小结6. 作业布置学生完成PPT上的练习题,进一步巩固所学知识。
7. 教学反思教师在课后对自己的教学进行反思,分析教学过程中的优点和不足,为下一节课的教学做好准备。
六、教学拓展:为了让学生更深入地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可以组织一次户外活动,如校园地形调查或地球仪制作比赛。
通过实践活动,学生可以更好地掌握地球仪的使用方法,并提高地理实践能力。
七、教学评价:本节课的评价主要分为过程性评价和终结性评价两部分。
过程性评价主要关注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动手操作能力和合作意识。
终结性评价则通过课后作业和课堂练习来评估学生对地球仪知识掌握的程度。
八、教学建议: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基础,教师在教学过程中应适当调整教学策略,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可以适当降低学习难度,给予更多的时间和帮助;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可以适当增加拓展内容,提高他们的地理素养。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优秀4篇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篇一一、说教材课标七年级《历史与社会》上册教材内容,主要以地理知识为主。
学生从社区、城市和村落开始了解,再到对地图的认识,然后是对世界大洲大洋和地形地貌的分布、各类型气候的特点及人口、语言、宗教的分布和各国特点的熟悉,学生在完成了这些基础性知识认识之后,接着要学习地理的一个非常重要的工具——地球仪。
这是在学习探究一《地图上获取信息》的基础上,把平面的地理知识放在一个立体的空间加以深化,并为学习以后的地理知识建立一个直观的地球空间,因此,本课内容在整个七上的教学体系中有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本课教材的设计在内容结构上显示了新教材鲜明的特色,那就是趣味、活泼,从具体到抽象,最终再回到具体,完全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特点。
全课内容分观察地球仪与使用地球仪两部分,先引导学生观察地球仪,引起学生丰富的想象,然后深入到抽象的经纬线知识,最终回到对具体的中国地理进行分析。
与本课内容对应的课标是:1-4-1认识地图三要素,知道地图的基本种类,运用地图获取所需要的地理信息;(认识地球仪)1-4-2运用各种不同的地图和图表,描述区域的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的特点;(从地图中获取信息)二、说学情目标因为七年级学生的立体空间感不强,而本课内容则是从空间上去把握经度、纬度、经线、纬线,并在观察的基础上使用地球仪,即利用经纬网定位,这是学习地理的基础,但对七年级学生来说有一定的难度。
解决这个难题最好的方法就是准备一个实物地球仪,让学生去感受地球仪,认识地球仪,最终在自己的脑海中形成一个地球仪。
本课的教学目标:(1)能通过观察地球仪了解其基本构造,掌握经纬线、经纬度的特点。
(2)学会利用经纬网确定某一地点的地理位置。
(3)知道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纬度带的划分。
根据学情,分析教学目标,我认为本课教学重点和难点是:重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根据经纬网确定某一点的位置。
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特点。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二课时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第二课时)题课型新授第_二课时备课补充材料教学目标:1、公转的旋转中心、方向和周期。
2利用地图和自己的亲身体验,比较分析二分二至日,太阳照射情况的差异,说明四季的变化。
3培养学生的观察力,给学生装上地理的头脑。
4使学生初步树立科学的宇宙观。
学会辩证的思考问题。
重点:地球的公转、五带的划分难点:四季的形成教学方法:六助教学法(备助、自助、求助、互助、补助、读助)教学过程:导课:(实用、新颖、简洁)创设情境,同学们回想早晨和中午什么时候影子长什么时候影子短?一年四季什么时候影子长什么时候影子短?讲授:一、出示教学目标或问题(自助20分钟左右)1、地球的公转教师与学生同时演示。
2学生思考公转的方向、周期、旋转中心、转动特点。
3公转产生了那些自然现象?二、研讨、交流(求助、互助5分钟左右)地球公转的转动特点?这样的特点产生了什么后果?三、教师重点讲、讲重点,提问设疑(补助15分钟左右)1、五带的划分2、四季正午太阳高度的变化;影子的长短;白天和黑夜长短的变化。
—节气日期太阳直射点的位置北半球昼夜长短北半球季节南半球季节月份春分3.21赤道昼夜等长春季秋季夏至6.22北回归线昼长夜短夏季冬季秋分9.23赤道昼夜等长秋季春季9.10冬至12.22南回归线昼短夜长冬季夏季12.1.2四、当堂检测(续助5分钟左右)地球运动公转产生的自然现象方向周期旋转中心转动特点产生的自然现象作业(2)学生思考假若地轴不是倾斜的,地球上的季节会有哪些变化?(3)如果地球停止公转了,会出现那些奇异现象?板书设计:演示地球的公转思考总结填表四季的形成五带的划分教后札记:。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5篇)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5篇)地球和地球仪教案篇1教学目的:1.使同学学会观看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示意图;知道地球的样子、地球的极半径和赤道半径,记住地球的平均半径和赤道周长。
2.使同学知道地球仪是地球的模型,知道地轴、两极、纬线和赤道的意义,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纬线、两极和赤道。
3.使同学知道纬度确实定方法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记住南北半球的划分,初步学会在地球仪上识别南北半球。
4.通过讲解人类对地球样子的熟悉过程,说明自然界物质运动与改变的规律是可以被人们熟悉和把握的。
教学重点:1.地球的样子和大小。
2.纬度和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南、北半球的划分。
教学难点:纬度的划分。
教具:地球仪、投影仪、自制投影片、经纬仪教学方法:读图分析和谈话法、电化教学法。
教学过程:〔引言〕同学们,假如有人问你,人类共同生活的星球叫什么?大家都会毫不迟疑地说:“是地球”。
但是,作为地球上的公民,唯恐你对地球还知之甚少。
为了让同学们了解地球的“庐山真面目”,今日,我们就先来熟识一下地球的一些状况,首先学习“地球和地球仪”。
〔板书〕第一章地球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看图〕看地球卫星照片〔课本封底彩页〕指出地球样子是球体。
〔出示投影片:人类对地球样子的熟悉过程〕〔讲解并描述〕众所周知,地球是个球体,但是古代人却认为整个大地是平的,天空是倒扣在大地上的一口大锅,有“天圆地方”的说法。
后来人们渐渐发觉,有许多自然现象说明了地球外表是圆的,特殊是麦哲伦环球航行的胜利,有力地证明白地球的球形样子。
如今,人造卫星从宇宙空间拍摄到的球状的地球照片,更是一目了然。
〔想一想〕有哪些现象证明地球是圆的?〔出示投影片:人们从海边观看船从远处驶来或船离岸远去的现象〕〔板书〕一、地球的样子和大小1.地球是个球体〔提问〕地球是个球体,但它是不是肯定圆的圆球体呢?〔看图〕看《地球的半径和赤道周长示意图》〔谈话〕地球半径是否等长?〔结论:不等长,赤道半径比极半径长〕所以,地球不是肯定圆的圆球体。
1.2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第二节地球与地球仪教学设计(3课时)一、课程标准1.结合科学故事、史实材料等,说出人类对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使用数据、类比等方式描述地球的大小。
2.观察地球仪,学会如何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
3.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
4.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
二、教材分析地球与地球仪这节课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的模型——地球仪、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利用经纬网定位这四部分进行学习。
通过介绍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再学习地球仪上的经纬线和经纬度,更加有利于学生理解如何利用经纬网进行定位。
三、学情分析七年级学生对地球和地球仪的了解较少,在学习经纬线和经纬度的内容时会比较抽象,学生也许不太能靠空间想象去理解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规律,因此通过经纬网定位这一部分内容会有点偏难,需要通过要求学生画出经纬网来认识经纬线和经纬度的一般规律,培养学生的画图和析图能力,学会通过读图学习地理知识。
四、教学目标1.区域认知:通过阅读图片、资料,让学生认识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描述地球形状的认识过程;通过展示地球模型——地球仪的制作过程,让学生直观地感受地球的形状,并认识地球仪上的点和线。
2.综合思维:通过展示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图片,让学生描述经线和经度、纬线和纬度的一般规律;通过生活中的举例,让学生说出经纬网的定位方法。
3.人地协调观: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对地球的形状有更深入的认识,了解我们生活在地球中,培养学生的空间感;为了更方便的研究地球和生活,人类制作了地球仪并利用经纬网定位,让学生意识到人类如何与地球和谐相处。
五、教学重难点1.重点:地球形状及其认识过程;地球的大小;经纬线和经纬度的规律;利用经纬网定位。
2.难点:经纬线和经纬度的一般规律;南北半球和东西半球的划分依据;经纬度位置的判断。
【教案】第一章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人教版七年级地理上册
第一章地球第二节地球和地球仪一、课标要求1、观察地球仪,并用简易材料制作地球仪模型;2、在地球仪上识别经线和纬线,说出经度和纬度的分布规律;用经纬度描述某一地理事物或现象所在地的位置;3、在地球仪上识别两极、赤道、南北回归线、南北极圈、本初子午线等,说出划分南北半球、东西半球的依据;二、教材分析本节课是初中地理的第一章第二节,地球的形状和大小以及经纬网定位的学习是地理学的基础,也是地球和空间科学的基础,历来是初中地理教学的重点。
本节课的学习,除了通过“让学生感知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大致过程,感受前人勇于探索的精神,受到有关科学史的教育”外,一个重要的任务就是让学生通过对地球仪反复观察运用及经纬网的学习,树立地球上空间概念的‘骨架”,可以说本节课不仅是初中地理学习和高中地理学习的基础,而且是终身学习地理的基础。
三、教学目标1、通过相关资料认识地球的形状,并会用平均半径、赤道周长和表面积等相关数据,描述地球的大小;2、学会运用地球仪,并能够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并利用地球仪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3、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四、教学重难点重点:使用地球仪比较和归纳经线和纬线、经度和纬度的划分和特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难点:说出东西、南北半球的划分;能够在地球仪上利用经纬网确定某地点的经纬度。
五、教学过程(一)课堂导入展示地球的卫星影像及名称,让学生看图描述地球的形状。
人类认识地球的形状经历了一个非常漫长的过程。
设计意图:通过图片及名称,让学生对地球的形状有初步的认识,减轻学生的记忆负担。
(二)新课讲授活动1——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出示由远古时期到21世纪的四组材料:1、结合材料,归纳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四个过程并完成填空;2、还有哪些证据可以证明地球是一个球体?补充月食、海岸观船、登高望远三个例子,并完成一组选择题。
2.1地球和地球仪(第2课时)(教学设计)2024-2025学年七年级地理上册(中图版2024)
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教学设计【适用教材】中图版地理七年级上册【内容分析】在学习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内容时,教材通过介绍地球的基本形状和地理坐标系统,帮助学生建立空间概念和地理方位感。
这一内容不仅有助于学生掌握地理基础知识,而且能够培养他们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蕴含着正确的自然观和科学价值观。
【学情分析】学生在进入这一学习内容之前,可能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地理知识储备,如地图的使用、地球的形状等。
他们在生活中也可能有关于方向、位置的实际经验。
但学生的学科能力水平参差不齐,对抽象概念的理解可能存在困难。
此外,学生对地理学科的兴趣和发展需求也会影响学习效果。
因此,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以下几点:1. 学生对地理知识的兴趣和好奇心。
2. 学生对抽象概念的理解能力。
3. 学生在地图上的方位感和空间想象力。
【教学目标】1. 让学生理解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概念,掌握地球坐标系统的基本知识。
2. 培养学生运用经纬度定位地球上任意地点的能力。
3. 通过实例分析,使学生能够运用经纬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提高学生的地理实践能力。
4. 培养学生的空间思维能力和科学素养。
【教学重点难点】1. 教学重点:(1)纬线和纬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2)经线和经度的概念及其表示方法。
(3)经纬度在地理坐标系统中的作用。
2. 教学难点:(1)纬度和经度的划分原理及计算方法。
(2)在地图上准确标注和识别经纬度。
(3)运用经纬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如定位、导航等。
【教学评活动设计】2.1 地球和地球仪(第二课时)1、纬线和纬度(1)纬线的特征①形状:圆圈①长度:不等长①方向:东西(2)纬度的划分①度数:0°90°①南北半球划分赤道2、经线和经度(1)经线的特征①形状:半圆①长度:等长①方向:南北(2)经度的划分①度数:0°180°①东西半球划分20°W160°E【作业与拓展设计】1. 针对性作业:设计一系列关于纬线和纬度、经线和经度的填空题、选择题和绘图题,以帮助学生巩固课堂所学知识。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
《地球和地球仪》教案附反思1.1 设计意图:通过引入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发他们对地球和地球仪的思考。
1.1.1 利用图片展示地球和地球仪的图像,让学生初步了解地球和地球仪的外观。
1.1.2 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地球和地球仪的关系,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1.1.3 简介地球和地球仪的概念,为学生学习地球和地球仪的知识打下基础。
二、知识点讲解2.1 地球仪的构造和制作原理2.1.1 地球仪的构造:地球仪由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组成。
2.1.2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地球仪是根据地球的形状制作的,通过缩小地球的尺寸,将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呈现在地球仪上。
2.1.3 地球仪的分类:地球仪可以根据制作材料、尺寸、用途等不同特点进行分类。
2.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2.2.1 放置地球仪:将地球仪放置在平稳的桌面上,调整支架和底座,使地球仪保持平衡。
2.2.2 观察地球仪:从不同的角度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如山脉、河流、国家等。
2.2.3 查找地理位置:使用地球仪上的经纬度网格和地图索引,查找地球上的具体地理位置。
2.3 地球仪的应用领域2.3.1 教育领域:地球仪是地理教学中常用的教具,可以帮助学生了解地球的形状和地理特征。
2.3.2 科研领域:地球仪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如气候研究、地质研究等。
2.3.3 日常生活:地球仪也可以作为家居装饰品,增加居室的文化氛围。
三、教学内容3.1 地球仪的构造和制作原理3.1.1 地球仪的构造:介绍地球仪的各个组成部分,如地球模型、支架、底座等。
3.1.2 地球仪的制作原理:讲解地球仪的制作过程,以及如何将地球上的地理特征呈现在地球仪上。
3.1.3 地球仪的分类:介绍不同类型的地球仪,以及它们的特点和用途。
3.2 地球仪的使用方法3.2.1 放置地球仪:讲解如何正确放置地球仪,以保持其平衡。
3.2.2 观察地球仪:引导学生从不同角度观察地球仪,了解地球上的地理特征。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教案「篇一」重点:地球的形状和大小、地球仪、地球上的经线和纬线难点:经线和纬线的特征教学手段:地球仪模型,经线和纬线、地球大小和形状、人类认识地球形状的过程等动画媒体、世界两半球挂图教学过程:[引入] 我们都知道人类生活在地球上。
但是地球到底是什么样子、有多大?可能没有几个人能够准确地说出来。
这就是我们今天要学习的内容。
[板书] 第一节地球和地球仪一、地球的形状和大小[教师引导] 阅读课本“读一读”,了解人类认识地球的阶段,并举出生活中的实例来说明地球的形状。
(学生看书、思考、回答)[教师讲解]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人类对地球的认识不断深入。
通过地球卫星的精确计算,发现地球是一个两极稍扁、赤道略鼓的不规则球体。
请观察地球赤道半径与极半径图,计算极半径比赤道半径差值、赤道长度(学生计算、回答)[承转] 地球很大,怎样才能更好的研究它?人们制作了它的模型----地球仪。
地球仪为什么做成正圆呢?(学生回答)[板书] 二、地球仪---地球的模型[提问] 地球仪由哪几部分组成?地球仪上有哪些地理事物?地球仪如何转动的?南北极点是如何确定的?(学生观察、思考、讨论、回答)[演示讲解] 地球仪由底座、固定架、球、地轴组成的;地球仪上有各种符号、文字、颜色用来表示陆地、河湖、海洋、山脉、城市等。
还有经线、纬线、南北极;地球仪是绕地轴转动的,它指向北极星附近,是一个假想的轴,与球面的交点为北极点和南极点[承转] 想一想为什么要在地球仪上画许多的线呢?(学生回答)是为了确定地球上任何一点的位置和方向。
所以下面我们重点研究这些线------经线和纬线。
同学4人一组,观察地球仪分析回答下列问题:什么样的线是经线?什么样的线是纬线?经线和纬线,哪个是半圆,哪个是整圆?所有的经线和所有的纬线是否相等?经线和纬线各指示什么方向?在地球仪上你能画出几条经线和纬线?(学生代表发言,教师归纳总结,带领学生填表对比二者的区别,加深印象)[板书] 三、经线和纬线经线纬线概念地球仪上连接南北两极并同纬线垂直相交的线地球仪上顺东西方向环绕地球仪一周的圆圈圆弧状况半圆,两条正相对的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圆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地球和地球仪教学案(二)学习目标1、运用地球仪或经纬线图,说明经纬线的概念、特点。
2、学会阅读经纬线图,理解经纬度的划分、表示、写法、变化规律及低、中、高纬度的划分。
3、能说明东西和南北半球的划分界线,并进行判断。
学习重点1、描述经纬线的特点。
2、运用经纬线图判断经纬度及书写。
3、能判断东西和南北半球。
学习过程创设情境,导入新课:利用多媒体展示材料“2008年5月12日,我国汶川大地震,震中位置31°N,°E……”,师设计问题:材料中“31°N,°E”是什么意思呢?生自由回答:……(应该是答不上来,如有个别同学回答正确,则极力表扬),师:这一节课就让我们一起来认识它的重要用途,通过生动事例增加学习兴趣,引入新课学习。
学习活动一:认识地球仪上的经纬线(请注意从课本中划出和写下你的分析结论——轻松学习从这里开始)请同学们读课本第5页“纬线和经线”图文部分(注意不要放过任何一个字哟!)教师提出要求:学生注意圈划知识点步骤①生通读课本第5页内容②探究思考问题(圈划)③生交流,在图中地球仪中辨认明确④反馈:提问“学困生”,表扬鼓励,明确要点,生完成要点圈划⑤生读3遍熟悉要点⑥合作学习,互查互问⑦师展示经纬仪,提问反馈明确,学生获得直观形象的概念,多媒体“转动的地球(突出经纬网的主体)”,定格进行抽象化,师指图再提问明确所探究的知识点。
探究思考:1、地轴是指。
实际上它是(存在、不存在)的。
2、北极是指,南极是指。
3、纬线指:;是最大的纬线圈。
4、经线指:。
5、地球表面有真的经线和纬线吗?巩固训练:要求:学生在短时间内完成步骤:生读图思考——判断——同桌或前后位之间交流——明确师在学生积极举手的情况下,选“学困生”答此题,并及时给予表扬讲解图2是在观察图1中间赤道附近的纬线得到的形状,图4是在观察图3中间赤道附近的经线得到的形状,有利于学生理解。
6、图1中画出的线AB、C是经线还是纬线?图2中画出的线是经线还是纬线?M图1 图27、图3中画出的线AB是经线还是纬线?图4中画出的线是经线还是纬线?图3 图4(过渡)经纬线有三大特点,我们看谁能最快得出正确结论,请同学们完成第8小题步骤:①生独立观察思考②交流讨论探究结果,师加入讨论以指导学生③提问明确,此题有难度,可安排中等生回答,优秀生补充或订正让其体验自豪感,8、请同学们观察地球仪探究:经纬线的三个特点所有纬线的形状都是(圆或半圆);纬线圈的长度(相等或不相等),最长,向两极逐渐变,最后变成一点;纬线都指示方向。
所有经线的形状都是(圆或半圆);经线的长度(相等或不相等)经线都指示方向。
(温馨提示:利用概念分析特点,把结论记在课本上,学习起来最方便!)(过渡)知识的巩固非常重要,请同学们完成第9、10小题要求:教师提问,指生回答形状、长度时要求全体学生看老师手中的经纬仪,师同步比画经线或把用铁丝做的经线拿下来生观察,以便学生获取更直观的形象;提问经纬线指示方向时,师用手指经纬仪帮助学生理解。
9、读一读,合作互查10、判断:上面第6小题图1中A在B的方向上,图2中A在B的方向上。
第7小题图3中A在B的方向上,图4中A在B的方向上。
(过渡)在地球仪上能画出多少条纬线呢?请同学们完成第11小题11、读课本第5页探究,在地球仪上能画出条经线和纬线。
为了区别出各条经线和纬线,人们给它们标定了不同的,分别叫做。
(过渡)经纬度又是如何划分的呢?请同学们继续探究。
学习活动二:经纬度的划分(一)纬度的划分请同学们读课本第6页图“地球仪上的纬线”思考:步骤: ①独立思考②交流讨论合作学习③反馈:自由发言,师生补充明确,在解释南纬、北纬各90°时运用经纬仪帮助学生理解。
④生读一读1、赤道是地球仪上的度纬线。
赤道以北的纬度叫,用“N”作代号;赤道以南的纬度叫,用“”作代号,北纬、南纬各°,北极点的纬度为,南极点的纬度为。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纬度的简单写法:步骤:①师示范一个写法及读法,②生独立思考完成③交流讨论④反馈明确:投影学生作品2、北纬30°用代号表示:,读作:;南纬90°用代号表示:,读作:;赤道的纬度写作,读作:。
(过渡)赤道是地球上一条非常重要的纬线,让我们一起来探究它的特点:方法:师生一起回顾明确,师讲解:南北半球的划分3、赤道是地球上最的纬线,长约。
赤道与两极的距离(相等或不相等),赤道把地球分为两个半球。
赤道以北是半球,赤道以南是半球。
4、探究发现规律:纬度数由赤道向北逐渐变大到90°,向北增大的纬度为(南纬或北纬),纬度数由赤道向南逐渐增大到90°,向南增大的纬度为。
北纬都在半球上,南纬都在半B 球上。
(步骤:观察——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反馈明确——课本笔记)5、知识补充:低纬度、中纬度、高纬度的划分:低纬度的纬度范围0°——30°之间;中纬度的纬度范围30°——60°之间;高纬度的纬度范围60°——90°之间。
(师讲生听做笔记;师指导理解:纬度范围是0到90度,三等分也就是90÷3,低纬度范围和考试成绩中的低分数一样是0—30°,高纬度范围和考试成绩中的高分数一样是60°到90°之间;师说一个纬度数生抢答加深理解。
)巩固训练:6、请同学们把通过学习探究“学习活动二”得到的知识(从课本中划下来的和笔记的内容)读一读7、请同学们完成下列选择题①地球上最长的纬线是( )A. 赤道B.北极C. °SD. °N②下列关于纬线说法不正确的是( )A 长度不相等B 指示南北方向C 除南北两极外形状都是圆③纬度划分的起始线是( )A 赤道B 南极C 北极 °S④南极点的纬度是( )A. 90°NB. 0°C. 90°SD. 90°⑤下列纬线位于北半球上的是( )A. 0°纬线B. 40°NC. 20°SD. °S8、读右上图回答:A 点的纬度是 ,C 点的纬度是 。
B 点在A 点的 方向上。
9、读右图回答:A 点的纬度 。
C 点的纬度 。
A 点在B 点的 方向上。
A 点在 半球上,在 (低中高)纬度。
10、选做题读右图回答:A 点的纬度 。
A 点在 半球上,在 (低中高)纬度。
学法指导:6小题可以自我巩固;也可以互相提问发现疏漏错处,落实重点突破。
做7、8、9小题要求: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反馈明确;反馈过程中:生抢答,生解释选择的理由。
不会的师解释。
再巩固:生把不会内容 读、思、议。
(过渡)经度又是如何划分的呢?请同学们探究第1、2小题(二)经度的划分请同学们读课本第6页“阅读材料”本初子午线的地面标志和图“格林尼治0°经线”回答: 步骤: ①独立思考 ②交流讨论合作学习③反馈:自由发言,师生补充明确,在解释东经、西经各180°时运用经纬仪帮助学生理解。
④生读一读小制作:⑤师指导学生用一张横格纸,横向使用,利用其己有的横线做经线,选中间一条竖线为0°经线,然后间隔20°标记一条,向东标记到180°,再向西标记到180°,最后把纸卷起要求180°经线重合在一起。
1、我们把通过英国格林尼治天文台旧址的那条经线叫做 。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6页图“地球仪上的经线”探究思考:2、0°经线又叫 ,它是经度划分的起始线, 0°经线以 为东经,用“ ”表示,0°经线以西为 ,用“ ”表示。
0°经线向东、向西各 °。
(过渡)接下来让我们一起来学习纬度的简单写法与读法:步骤:①师示范一个写法及读法,②生独立思考完成3小题③交流讨论④反馈明确:投影学生作品3、“西经20度”用符号表示为,读作“西经20度”。
“东经160度”用符号表示为,读作“东经160度”。
“0度”用符号表示为,读作“零度”。
“180度”用符号表示为,读作“180度”。
(过渡)让我们一起来探究还有那些的特点规律,请同学们完成4小题:观察图找特点和规律,完成4小题(方法:观察——思考——交流—明确笔记)4、除0°、180°经线各有一条外,其他数字相同的经线都有条。
度数向东增大的为,度数向西增大的为西经。
巩固练习学法指导:5小题可以自我巩固,也可以同桌、前后位同学间互相提问。
做6、7、8小题要求:独立思考、交流讨论、反馈明确;反馈过程中:生抢答,生解释选择的理由,不会的师解释。
再巩固:生把不会内容读、思、议。
5、把圈划和笔记的重要内容读一读6、图3中A点的经度为 C点的经度为。
图3 图4 图57、图4中,A点的经度是,C点的经度是。
8、图5中A点的经度为,C点的经度为。
请同学们读课本第7页图完成下题9、从向东到属于东半球。
(过渡)经度又是怎样划分半球的呢?请同学们读课本第7页图完成下面探究活动。
步骤:读——思——议——反馈明确——巩固说明:巩固包括:读、互想提问、一生说经度一生判断半球练习、小制作中标出东半球的范围方法:师用自制经线(两个半圆状铁丝)演示,生观察得出结论读一读、练一练经线圈:两条经线可以组成一个大圆圈叫做经线圈(计算方法:两条经线的经度之和等于°,一个是东经,另一个是;0°与180°组成一个经线圈)巩固训练:10、右图中A点的经度。
A点在东、西两半球中的半球上,与A点所在经线可以组成一个经线圈的另外一条经线的度数是。
课堂总结(生说)这节课我学到了什么?板书设计 B经纬线经纬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