祛痰药的临床医学医学应用.ppt

合集下载

化痰药PPT课件

化痰药PPT课件

配伍方法: 应用时除分清不同痰证而选用不同的化痰药外,应据成痰之因, 审因论治。常与健脾燥湿药、理气药配伍同用原因,以加强化痰之功。
使用注意: 温燥之性的温化寒痰药,不宜用于热痰、燥痰之证;药性寒凉的清 化热痰药、润燥化痰药,则寒痰与湿痰证不宜用。
半夏
白前 川贝母
天南星
桔梗 浙贝母
白芥子
*皂荚 前胡
化痰止咳平喘药
含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
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功效:化痰止咳平喘。
分类:化痰药主治痰证,而痰又有寒痰、热痰、燥痰、湿痰之分,化痰药也相 应因药性有温燥与凉润之别而分为温化寒痰药与清化热痰药二类。
适应范围: 1.痰者,既是病理产物,又是致病因子,它“随气升降。无处不到”, 所以痰的病证甚多,皆可用化痰药治之。 2.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各种咳嗽和喘息。 配伍方法: 应用本章药物,除应根据病证不同,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化痰药 及止咳、平喘药外;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 者常配伍同用。再则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 标本兼顾 使用注意 1.某些温燥之性强烈的刺激性化痰药,凡痰中带血等有出血倾向者,宜慎 用。 2.麻疹初起有表邪之咳嗽,不宜单投止咳药,当以疏解清宣为主,以免恋 邪而致久喘不已及影响麻疹之透 生姜、半夏、细辛 桔梗、桑白皮、大黄 人参、代赭石 寒痰咳喘 痰热咳喘的实证 脾胃气虚、痰湿上逆所致呕吐、嗳气、心下 痞满 . 方剂
桔梗与旋覆花相鉴别: 桔梗与旋覆花均为常用的化痰药,皆能祛痰,都可用治咳嗽痰多的病证。但 二者一宣一降,作用有别: 桔 梗 ── 辛散苦泄性平,善于宣肺祛痰,对于咳嗽痰多,无论风寒、风热、 肺寒、肺热,皆可配伍使用。同时,桔梗又善于开宣肺气而利咽、排脓、利水、 载药上行,又常用 于咽喉肿痛、声音嘶哑;气滞痰阻,胸闷不舒;肺痈胸痛, 咳吐脓血,痰黄腥臭;风水水肿;作为引经药,引它药药力上行治胸膈以上病证。 旋覆花 ── 辛散苦降,咸可软坚消痰,温能宣通壅滞,善于下气消痰行水, 主治痰涎壅肺,咳喘痰多,以及痰饮蓄积,胸膈痞闷。同时,旋覆花又善于降逆 止呕止噫,又常用治痰浊中阻,胃气上逆所致的呕吐、呃逆、噫气等证。

化痰药课件PPT课件

化痰药课件PPT课件
治疗重症妊娠恶阻:半夏30g,山药30g,先用文火煎半夏约45分钟,然后去渣调入山药 末,再煎三、四沸后调入适量白糖,每日1剂。(《江苏中医杂志》1987;(3):16)
治疗食管、贲门癌性梗阻:鲜半夏剥去外皮,捣成糊状制成丸,每日2g,分3~4次, 置于舌根部咽下,一般不超过30日。(《新中医》1988;(1):34) 3.
化痰止咳平喘药
含义:凡能祛痰或消痰,治疗“痰证”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为化痰药;以制止或减
轻咳嗽和喘息为主要作用的药物,称止咳平喘药。
功效:化痰止咳平喘。
分类:化痰药主治痰证,而痰又有寒痰、热痰、燥痰、湿痰之分,化痰药也相 应因药性有温燥与凉润之别而分为温化寒痰药与清化热痰药二类。
适气升降。无处不到”, 所以痰的病证甚多,皆可用化痰药治之。
天南星 ── 辛散温燥之性胜于半夏,毒性也较半夏为强,多用治 顽痰咳嗽,胸膈胀闷。同时,本品长于祛经络中的风痰,又能祛风止 痉,常用于风痰眩晕,中风痰壅,口眼 斜,癫痫以及破伤风等证。
白芥子 Bai Jie Zi 温
药性说明 功效 应用
用法用量 使用注意 *实验研究
*临床报道
本品温燥化痰,辛散利气,善除皮里膜外及滞于胸胁的寒饮 痰湿之邪,适于饮盛支满及阴疽、流注等证。
治疗毛囊炎:生南星1枚,米醋适量,先将米醋放入瓷碗底(底面粗糙者佳,光滑无 用),然后用食指、拇指捏住一颗南星,在碗底中反复旋转磨汁成糊状,不拘时用棉签蘸 擦患处。(《中医杂志》1983;(1):54)
治疗麦粒肿:天南星、生地各等份,共研细末,蜜调,外敷同侧太阳穴。(《江西 中医药》1985;(1):11)
2.止咳平喘药,用于外感、内伤所致各种咳嗽和喘息。
配伍方法: 应用本章药物,除应根据病证不同,针对性地选择不同的化痰药 及止咳、平喘药外;因咳喘每多夹痰,痰多易发咳嗽,故化痰、止咳、平喘三 者常配伍同用。再则应根据痰、咳、喘的不同病因病机而配伍,以治病求本, 标本兼顾

14祛痰剂PPT课件

14祛痰剂PPT课件


清气化痰丸
热痰
小陷胸汤
结于胸脘
滚痰丸
实热顽痰
贝母瓜蒌散
燥痰
苓甘五味姜辛汤 寒痰
三子养亲汤
食痰
半夏白术天麻汤 肝风挟痰
止嗽散
-外风致痰
提要
通治痰病 名实有异
辛开苦降 逐痰峻剂
小青龙之半
天、夏为君 表证渐罢,咽痒2咳9 嗽
功用 泻火逐痰
-
24
配伍特点
祛痰药配伍泻下药,体现攻下逐痰之法; 诸药重坠沉降,使顽痰浊垢从大便而下。
特点 降、逐、峻
-
27
三子养亲汤(自学)
本方要点
1.用于老人痰食壅阻之咳喘; 2.重在降逆化痰消食; 3.使用指征:咳喘痰多食少。
-
28
分类
燥湿化痰
清热化痰 润燥化痰 温化寒痰 治风化痰
方名
主治证
-
8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
9
制方原理 主治 湿痰证
病机简析
湿痰犯肺——咳嗽痰多色白易咯 湿阻气机——胸膈痞闷 脾胃失和——恶心呕吐,肢体倦怠 湿阻清阳——头眩心悸 湿痰内阻——苔白腻,脉滑
治 法 燥湿化痰,理气,健脾和胃
-
10
配伍意义
(君) 半夏 (臣) 橘红 (佐) 茯苓 (使) 甘草
-
1
第十节 化痰止咳平喘方
一、概念:1.以祛痰药为主组成
2.具有祛除痰饮作用
3.治疗各种痰病的方剂 二、适应范围: 有形:以咳嗽为主证,病在肺
痰饮为病 无形:病在胸膈、胃肠、四肢等处
三、分类:1.燥湿化痰
2.清热化痰
3.温化寒痰
4.润燥化痰
-

化痰止咳药PPT课件

化痰止咳药PPT课件
痰多色白、苔白腻等;湿痰阻于经络 所致的肢体麻木、阴疽、流注、瘰疬; 以及湿痰上冒之眩晕,湿痰犯胃之呕 恶等。
.
6
二、分类
2. 清化热痰药。主要适用于热痰、燥 痰所致的咳嗽气喘,痰黄质稠难咯, 舌红苔黄腻,脉滑数。亦可用于因热 痰、风痰所致的瘿瘤、瘰疬、癫痫、 中风、惊厥等证。
3. 止咳平喘药。治疗咳嗽、哮喘等。
.
14
半夏之配伍应用
《本草逢原》 同苍术、茯苓治湿痰; 同瓜蒌、黄芩治热痰; 同南星、前胡治风痰; 同芥子、姜汁治寒痰; 唯燥痰宜瓜蒌、贝母,非半夏所能治也。
.
15
半夏之使用注意
炮制品-半夏生用有毒,生姜、明矾能制其毒,所以
用制半夏,多以生姜、明矾制。
1. 法半夏长于化湿和胃, 2. 清半夏长于燥湿化痰, 3. 姜半夏长于和胃降逆, 4. 半夏曲长于和胃消食; 反乌头类药; 阴虚者慎用,孕妇忌用。
特点:清热止呕,为治胃热呕吐之要药。 应用:①胆火夹痰,犯肺扰心之胸闷痰多、心悸
.
19
胆南星
制法:天南星与牛胆汁或猪、羊胆汁的加工 品。
性味:苦、微辛,凉。 功能:清化热痰,息风定惊。 主治:热痰所致的惊风抽搐、中风、眩晕、癫
狂、咳喘诸证。
.
20
半夏与天南星的功效主治异同
相同点:均辛温有毒,孕妇慎服,为燥湿 化痰之要药,功能燥湿化痰、解毒散结, 善治湿痰、寒痰以及疮痈肿毒等。
【药用】本品为百合科植物川贝母、暗紫贝母、梭砂贝母的鳞茎。
.
46
川贝母
功效
清热化痰 润肺止咳
散结消肿
主治
特点:清泄肺热化痰,兼能润肺。 应用:①痰热咳嗽;
②肺虚久咳,痰少咽燥
特点:化郁热、散痰结。 应用:①痰火郁结之瘰疬;

ICU临床常用药物PPT课件

ICU临床常用药物PPT课件
1. 不应与碳酸 氢钠混合使用。 2. 小剂量复苏 效果不佳者,客 家大至5-10mg.
增加心肌收缩,并有 明显扩张血管作用, 选择性抑制磷酸二酯 酶,不兴奋β受体,β受 体阻滞明显时仍有效。
心源性休克,心 衰。
.
0.5-1.0mg/kg iv 5-10ug/kg/min iv gtt
1. 快速注射和 剂 量 过 大 使 BP 下降 2.可使血小板轻 度减少。
心率、抑制传导 用于:心衰、室上性心动过速
房纤、房扑
.
10
药动:静推时5-15min起效, 1-2h达最大效应
用法:0.9%NS 20ml 西地兰 0.2-0.4mg iv 极量<1.2mg/d
Attention:低血钾,高血钙,甲状腺功能 低下者慎用。
.
11
地高辛
中效强心苷;
机理:增加心肌收缩力、减慢
心动过缓,传导 阻滞,哮喘,肺 高压。
心源性休克,心 室颤动,心搏骤 停,过敏性休克。
5~10ug iv
0.5~1.0mg/
5%G.S500ml.iv.
gtt
1ml=1-2ug
复苏0.5-2mg 休克1-
1 0 ug/min 0.5-
4mg/
5%
G.S500ml iv gtt
1ml=1-2ug
1. HR≤60bp m宜用,>120 bpm停用。 2. 心肌梗死 不宜用。
ICU临床常用药物
.
1
呼吸系统常用药物 循环系统常用药物 镇静、镇痛常用药物 其他常用药物
.
2
呼吸系统常用药物
平喘药 祛痰药 镇咳药
.
3
平喘药
氨茶碱 属于茶碱类药物 1.松弛气道平滑肌 2.呼吸兴奋 3.强心作用 药动:2小时候血液浓度达高峰。

祛痰药与镇咳药PPT课件

祛痰药与镇咳药PPT课件
• 复方愈创木酚磺酸钾口服溶液 (非那根糖浆)
• 每10ml中含异丙嗪10mg,愈创木酚磺酸钾250mg,氯化 铵100mg
• 适应症 用于感冒及过敏性支气管炎引起的咳嗽多痰 • 用法用量 口服,5~10ml/次,3~4次/日
2、黏痰溶解药
• 氨溴索 使痰液中的酸性粘蛋白纤维断裂,促
进黏痰溶解,较强的黏痰溶解作用,不良反应少, 毒性小,耐受性好
• 用法 口服:30mg, 3/日;
注射:15mg,2/日 • 高剂量(250 ~ 500mg/次,2/日),可促进尿酸
排泄,治疗痛风
• 氨溴索口服液 最近2-3天 5ml/次,3次/日
• 药物相互作用 增加阿莫西林、头孢呋辛、 红霉素、多西环素在肺内的分部浓度,增 加其抗菌疗效
•静脉给药 用于接受异环磷酰胺或环磷酰胺治疗的患者,作为泌尿系统保护剂,预防出血性膀胱炎等为主的泌尿道毒性。
•用法用量 口服,5~10ml/次,3~4次/日
•0mg,盐酸苯丙烯啶0.
镇咳药
• 咳嗽 呼吸系统受到刺激时所产生的一种
防御性的反射活动
感受器(化学、牵张) 受刺激
外周性镇咳药
效应器(咳嗽)
传入神经 (迷走神经)
传出神经 (迷走神经和运动神经)
咳嗽中枢
咳嗽发生机制及镇咳药作用环节示意图
分类:
• 按作用部位分为: • 1、中枢性镇咳药 直接抑制延髓咳嗽中枢
• 用法 口服 15~30mg/次,30~90mg/日 • 复方磷酸可待因溶液(澳亭)
• 每瓶含马来酸溴苯那敏48mg,磷酸可待因108mg,盐酸 麻黄碱120mg,愈创木酚甘油醚2400mg
• 用法:10ml/次,3次/日,睡前20ml
• 喷托维林 (咳必清) 镇咳作用是可待因

最新方剂学课件-17祛痰剂

最新方剂学课件-17祛痰剂
茯苓(6g) 炙甘草(3g) 生姜(三至七片)
功用:燥湿化痰,养血滋阴。 主治:肺肾阴虚,水泛为痰,兼阴血不足证。咳嗽呕恶,
喘逆多痰,痰带咸味,或口干舌燥,自觉口咸,舌 质红,苔水滑或薄白而腻,脉沉滑或沉缓。
二陈汤—燥湿化痰 理气和中
导痰汤—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鉴
涤痰汤—涤痰开窍 别
小半夏汤—化痰散饮,和胃降逆
一、适应证
适用于湿痰病证。临床症见咳嗽痰多,色白易咳, 胸脘痞闷,恶心呕吐、肢体困重、或头眩心悸,舌苔白 滑或腻,脉缓或弦滑等。
二、组方用药特点
常用燥湿化痰药如半夏、陈皮、茯苓、白芥子、 南星、白前等为主组成,根据湿痰的特点及其兼挟配伍 组方。
(二陈汤、温胆汤)
二陈汤
《太平惠民和剂局方 》(A类)
赤茯苓(3g) 生姜(十片)
功用:燥湿祛痰,行气开郁。 主治:痰厥证。头目眩晕,或痰饮壅盛,胸膈痞塞。
胁肋胀满,头痛呕逆,喘急痰嗽,涕唾黏稠, 舌苔厚腻,脉滑。
附方:涤痰汤(《奇效良方》) 组成:南星 半夏(各6.5g) 枳实(6g) 茯苓(6g)
橘红(4.5g) 石菖蒲 人参(各3g)竹茹(2g) 甘草(1.5g) 生姜(五片)
5、现代研究:
本方具有镇静,镇痛,抗惊厥,改善睡眠,抗抑郁,抗衰老, 调脂、抗炎、调节免疫平衡,扩张冠脉,改善循环,调节胃肠平 滑肌等作用。
名医方论
“气郁生涎,涎痰内沃,而心胆不宁,故怔忡惊悸不已 焉。半夏化涎涤饮,橘红利气除涎,茯神安神渗湿,竹茹清热 解郁,枳实破泄气以降下,生草缓中州以和胃,生姜散郁豁涎 也。水煎温服,使郁气行,则涎饮自化,而心胆得宁,惊悸怔 忡无不平矣。此解郁化涎之剂,为气郁涎饮、惊悸怔忡之方。”
配伍特点:
化痰与理气并用, 气顺则痰消; 清胆与和胃兼顾, 热清而胃不伤。

经验治疗祛痰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经验治疗祛痰药在中医临床中的应用研究
经验治疗祛痰药在中医临 床中的推广与应用前景
推广经验治疗祛痰药在中医临床中的意义
1 2 3
弘扬中医药文化
推广经验治疗祛痰药有助于传承和弘扬中医药文 化,提高中医药的社会认知度和接受度。
拓展治疗手段
经验治疗祛痰药为临床医生提供了更多的治疗选 择,尤其是针对那些对西药治疗不敏感或产生耐 药性的患者。
降低医疗成本
相比一些昂贵的西药,经验治疗祛痰药通常价格 更为亲民,有助于降低患者的医疗负担。
加强经验治疗祛痰药的研究与开发
深入挖掘经典方剂
对历代中医经典方剂进行挖掘和整理,筛选出具有祛痰功效的方 剂进行深入研究。
开展临床试验研究
严格按照现代医学标准,对经验治疗祛痰药进行临床试验研究, 验证其疗效和安全性。
创新药物剂型
禁忌症
对于药物过敏者、孕妇及哺乳期妇女、严重肝肾功能不全患者等人群应禁用或慎 用经验治疗祛痰药。此外,对于不同类型的咳嗽、咳痰症状,也应根据具体情况 选用合适的药物进行治疗,避免滥用药物导致不良反应的发生。
03
中医临床对祛痰药的认识 与应用
中医对祛痰药的理论基础
痰湿理论
中医认为痰湿是体内水液代谢障碍所 形成的病理产物,祛痰药主要针对痰 湿进行治疗。
热痰、燥痰证。
润肺化痰药
如枇杷叶、款冬花等,具有润 肺化痰、止咳平喘的功效,适 用于燥痰、肺虚久咳等证。
祛风化痰药
如天南星、白附子等,具有祛 风化痰、通络止痛的作用,适
用于风痰阻络证。
中医祛痰药在临床应用中的优势与不足
优势
中医祛痰药具有多靶点、多途径的作用特点,能够全面改善 患者的症状;同时,中药副作用相对较小,患者耐受性较好 。
05
经验治疗祛痰药在中医临 床中的疗效评价

化痰止咳平喘药课堂PPT

化痰止咳平喘药课堂PPT

【功效与适应证】
清热化痰---------痰热、肺热咳嗽,痰热心烦不寐 温胆汤
除烦止呕---------胃热呕吐、妊娠恶阻 汤
橘皮竹茹
【用法用量】煎服,6~10g。生用清化痰热,姜汁炙用止呕。 【现代研究】
19
竹沥
❖ 来源同竹茹。 【性能】甘,寒。归心、肺、肝经。
【功效与适应证】 清热豁痰----------痰热咳喘 定惊利窍----------中风痰迷,惊痫癫狂
【用法用量】内服 30~50g,冲服。本品不能久藏,但可熬 膏瓶贮,称竹沥膏;近年用安瓿瓶密封装置,可以久藏。
【使用注意】本品性寒滑,对寒痰及便溏者忌用。 【现代研究】
20
天竺黄
❖ 为禾本科植物青皮竹或华思劳竹等杆内分泌液干 燥后的块状物。
【性能】甘,寒。归心、肝经。
【功效与适应证】 清热化痰----------痰热咳喘 清心定惊----------小儿惊风,中风癫痫,热病神昏
【功效与适应证】 润肺下气,止咳化痰---------咳嗽气喘
【用法用量】煎服,5~10g。外感暴咳宜生用,内 伤久咳宜炙用。
【现代研究】
38
紫菀
润肺化痰止咳
偏于化痰
治新久寒热虚实咳
款冬花
及兼咯血者均宜
偏于止咳, 又下气
39
马兜铃
❖ 为马兜铃科植物北马兜铃或马兜铃的成熟果实。 【性能】苦、微辛,寒。归肺、大肠经。 【功效与适应证】 清肺化痰,止咳平喘-----------肺热咳喘 清肠消痔-----------痔疮肿痛或出血 【用法用量】煎服,3~10g;外用适量,煎汤薰洗。一般生
宜蜜炙用。 【现代研究】
36
紫菀
❖ 为菊科植物紫菀的根及根茎。

祛痰剂一PPT课件

祛痰剂一PPT课件
➢ 若痰热内扰而见癫痫者,加胆南星、郁
金、石菖蒲以涤痰开窍。
.
27
3、现代运用:精神病、植物神经功能紊乱、 颅脑损伤后遗症、神经官能症、胆汁返 流性胃炎、慢性胆囊炎、冠心病、心肌 缺血、室性早搏、心脏低电压、心脏神 经综合征、病毒性心肌炎、慢性肾功能 衰竭、肺炎、小儿哮喘、糖尿病、有机 磷中毒后遗症、多发性硬化、颈椎病等 属于胆胃不和,痰热内扰者。
.
3
(2)常见的痰证
一般之痰证
痰证
流注于脏腑、 经络之痰证
寒痰证 热痰证 湿痰证 风痰证 燥痰证
中风、癫痫 痰核、瘰疬、 肿瘤、眩晕
.
4
二、分类、适应证及代表方。 1.燥湿化痰—湿痰证—二陈汤 2.清热化痰—热痰证—清气化痰丸 3.温化寒痰—寒痰证—苓甘五味姜辛汤 4.润燥化痰—燥痰证—贝母瓜蒌散
*君臣相配为“二陈”,旨在燥湿化痰,理气和 中。
佐:茯苓—健脾渗湿,使湿去痰无以生(杜
绝生痰之源)。
生姜—合半夏即小半夏汤。 ①助二陈降 逆和胃化痰;②制半夏之毒。
乌梅—敛肺止咳,与半夏相配散收并用, 祛痰而不伤正。
使:炙甘草—调和诸药。
.
12
*配伍要点:
1、半夏+橘红
方论
2、燥湿化痰配行气化滞药。
3、注意治痰之本—健脾去湿,体现“治
痰必先健脾”。
“茯苓一味,为治痰主药,痰之本,水也,茯苓可以利 水,痰之动,湿也,茯苓又可行湿”《世补斋医》
.
13
【临床应用】
1、辨证要点:咳嗽痰多,色白易咯,苔白 润,脉滑。
2、临证加减:
• 若寒痰而见咳吐痰稀、胸膈满闷者, 加 干姜、细辛以温肺祛痰;
• 若热痰而见痰黄而稠,舌苔黄腻者,加 栝楼、黄芩、浙贝母以清热化痰;

13、-化痰药(1)PPT课件

13、-化痰药(1)PPT课件

【性 能】苦、甘,微寒。归肺、心经。
【功效应用】
1、清热化痰:热痰、燥痰——知母——二母散
2、润肺止咳:虚劳咳嗽——沙参、麦冬
3、散结消痈:瘰疬、乳痈、肺痈
瘰疬——玄参、牡蛎——消瘰丸
乳痈、肺痈——蒲公英、鱼腥草
【用法用量】煎服,3-10克。
【使用注意】反乌头。脾虚、痰湿者不宜。
19
-】
浙 贝 母 《轩歧救正论》
半夏 天南星
善祛脏腑之湿痰;兼 燥湿化痰:寒痰、湿痰 降逆止呕、消痞散结
消肿止痛:痈疮、蛇伤 祛痰力强,善祛经络 之风痰、顽痰;兼祛 风止痉
9
-】
禹 白 附 《中药志》+
天南星科植物独角莲的块茎。炮制后用 【图】 【性 能】辛、甘,温。有毒。归胃、肝经。 【功效应用】
1、祛风痰,止痉:风痰、破伤风 口眼歪斜——全蝎、僵蚕 头痛、眩晕——半夏、天南星 善治头面风痰 偏头痛——白芷 破伤风——防风、天麻、天南星 惊风、癫痫——半夏、天南星
2、止咳平喘药:多辛苦甘,有润燥、寒温,宣降、敛泻 等的不同
2
-】
配伍: 1.化痰、止咳平喘药常互相配伍。 2.解表、清热、温里、补虚、平肝、开窍、安神药。
使用注意: 1.温燥化痰药,痰中出血者慎用。 2.有表邪的咳嗽,不宜单止咳,宜疏解清宣为主。
药理:祛痰、镇咳、平喘、抑菌、抗病毒、消炎、利尿 等作用。
10
-】
2、解毒散结:瘰疬、痰核、蛇伤 【用法用量】煎服,3-5克;研末服0.5-1克;炮制
后用;外用适量。 【使用注意】阴虚风动、热盛动风、孕妇不宜。
关白附 毛茛科植物黄花乌头的块根。 祛风痰,解痉,解毒散结:中风痰壅,痰厥头痛,瘰疬
痰核,毒蛇咬伤。毒性大,现少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