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化学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碳和他的氧化物复习课
《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鸡泽县毛遂中学逄贵敏一、教学目标1、掌握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2、掌握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分析;3、了解二氧化碳的用途,了解并关注温室效应,会运用已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4、掌握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学会知识迁移与整合二、教学重点1、掌握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性质及用途2、熟练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3、理解碳与碳的化合物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三、教学难点1、熟练准确地书写化学方程式2、理解碳与碳的化合物间的相互联系及转化途径四、教法与学法启发引导、设疑激趣、自主参与、积极思考五、教学过程1、讲故事,导入复习内容。
以故事引入课题。
故事内容:“物质世界里有一位父亲姓碳,人们称他为碳父。
他有两个伟大的理想:一是为人类燃烧,供给人间光与热;二是为人类冶炼金属。
他有两个宝贝女儿,由于小女儿出生时氧气不足,天生营养不良,从小体弱多病,并且有剧毒。
碳父后悔不该在氧气不充足时生下这个孩子。
父亲为了弥补自己的过失,于是他把自己一身的绝技可燃性、还原性教给了小女儿,而大女儿认为父亲不公平,便恼羞成怒,她不但不能燃烧,而且也不支持碳父的燃烧,还给人类带来了严重的“温室效应”,修建了有名的“死狗洞”。
父亲为了让人类永远充满温暖、和平,于是忍痛割爱,在煤炉中夺走了大女儿的一个氧原子,将大女儿也变成了小女儿。
此后父女三人一道造福于人类。
”2、学生读完故事后,出示问题①故事中的“大女儿”“小女儿”个指什么物质?②快速说出故事中隐藏的六个化学反应3、猜谜语,延伸复习内容谜语:小精灵遇险小精灵很寂寞,少年宫里去玩乐。
一头扎进紫水中,紫水变得红彤彤。
忽然感到浑身热,来到空中急匆匆。
4、学生读完谜语后,思考并回答问题①“小精灵”扎入石灰水中,命将如何?②什么物质可以将小精灵从石灰水中救出来?请说出这两个问题中的化学反应。
③如果小精灵的小妹一氧化碳,扎入紫水中,紫水能变红吗?扎入石灰水中石灰水能变浑浊吗?5、学生总结C 、CO 、CO 2的化学性质6、学生根据碳与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转换关系比赛写出相关的化学方程式:7、出示几套制取气体的发生装置,学生抢答说出装置的优点♥ 装置简单的是____装置;♥ 可随时添加液体反应物的是____装置;♥ 可随时添加液体反应物,随时控制液体滴入速率的是____装置;♥ 可随时控制反应的进行与停止的是____。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重难点
1.知识点方面: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和用途是本节课的重点,尤其是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等。这些知识点是学生容易混淆的部分,需要教师着重讲解和引导。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是难点。这需要教师通过实验、案例等教学手段,帮助学生克服困难,提高实践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让学生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和用途,加深对碳元素在化学反应中作用的理解。
2.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现象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如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等。
3.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探究,掌握碳及其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关系,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
5.重视实验环节:加强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和分析,培养学生严谨、客观的科学态度,提高实验操作技能。
具体教学设想如下:
1.导入新课:展示碳循环的动画,让学生了解碳在自然界中的重要作用,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基础知识讲解:通过对比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让学生明确它们之间的联系与区别,强化记忆。
3.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探究,观察碳及其氧化物之间的相互转化现象,引导学生总结规律。
总之,本节课的教学内容与过程将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培养他们的思维能力、合作能力和实践能力,使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的相关知识。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掌握,培养他们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我将在课后布置以下作业:
1.选择题与填空题:设计10道选择题和5道填空题,涵盖本节课的重点知识点,如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和相互转化关系等。通过这些题目,让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巩固和复习。
人教版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
(1)掌握碳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
(2)学会实验室制备二氧化碳装置的选择,并会比较各装置的优点
2、过程与方法:
(1)通过微课视频的学习,对本单元重难点知识进行突破
(2)通过实验检查装置的气密性和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锻炼学生动手操作能力
【提出问题】二氧化碳能不能用排水法收集?
实验一:在通常状况下分别测定排空气法和排水法收集的气体中氧气的体积分数,从而得到二氧化碳的体积分数。
(3)用氧气测量仪测得收集的气体中氧气体积分数随时间的变化关系如图(起始时氧气的体积分数都以21%计),则最终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较大的是(填“排空气”或“排水”)法,两种方法收集的气体中二氧化碳体积分数的差值是。
1.(2010•十堰)
(2)装置A、B均可用来制取CO2气体,比较两个装置,指出A装置一个突出有点______.
2.(2013.安徽.12题)
3.(2015.安徽. 14题)
(3)如图乙,实验前检查该装置气密性的方法是__________
4.(2015.成都)某小组在学习“二氧化碳制取的研究”课题时,探究了二氧化碳气体的收集方法。
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
通过排水法收集二氧化碳、培养学生大胆质疑的精神。在实验中用到压强传感器,让学生深刻了解现代化科学技术手段在化学实验中的应用。
二、教学重点、难点:
1、教学重点:
(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的优缺点及如何检查装置的气密性?
(3)、碳及其化合物之间的转化关系以及相关的化学方程式。
微课学习后,学生完成任务。以二氧化碳为中心,梳理知识网络图。小组评出最好的,课堂上展示。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等。
-熟悉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性质(如不助燃、与水反应生成碳酸)以及环境中的重要作用。
-了解一氧化碳的生成、性质(如可燃性、毒性)、应用及防范措施。
2.技能层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通过实验操作提高观察、分析、推理的能力,以及设计与实施实验方案的能力。
-能够运用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设计简单的实验,进行观察和分析。
-能够运用所学的知识解释和解决生活中与碳及其氧化物相关的实际问题。
(二)过程与方法
1.过程层面:通过小组合作、讨论交流、实验探究等多样化的学习过程,使学生在复习中主动构建知识网络,形成系统化的认知结构。
-通过小组合作,共同完成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和应用的梳理。
2.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科学知识对社会发展的重要作用,认识到化学在生活中的价值,形成正确的价值观。
-认识到化学知识在解决环境问题、促进社会进步中的重要性。
-理解科技发展对生活质量的改善,形成积极向上的科学价值观。
二、学情分析
在进入九年级上册化学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之前,学生已经完成了对碳及其氧化物的基础学习。他们对碳的单质形态、化学性质以及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相关知识有了一定的了解。然而,由于概念抽象、知识点繁杂,学生在理解和应用上可能还存在一些困难。此外,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科学探究能力有待提高,对化学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意识尚需加强。
(五)总结归纳,500字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等知识点。
2.教学活动:教师引导学生通过思维导图、概括性描述等方式,对本节课内容进行总结。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教学设计海口市龙泉中学王忠透一、教材分析在引导学生走进化学世界,从化学角度认识了身边的物质,初步了解了物质构成的奥秘,学习了一些基本的化学概念和化学技能之后,本单元深入、细致地学习碳和碳的氧化物,其包括碳及碳的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和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从整体看本单元知识点众多且前后联系紧密,注重情景创设和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突出体验和探究式学习,紧密联系社会和高科技是教材的特点。
该单元又是在较系统的学习了化学用语之后开始的首个单元,运用和巩固化学用语也是重要任务,是对前面知识的深入,又对以后的学习起着承上启下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1、巩固金刚石、石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主要性质和用途。
2、能正确书写有关碳和碳的氧化物重要的化学方程式。
3、利用碳及其氧化物的基本知识解决一些简单实际问题。
4、由对温室效应及CO毒性等知识的进一步认识,培养环保意识及健康安全的意识。
5、通过理顺碳和碳的氧化物之间的联系的活动,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三、教学重点:1、掌握C、CO 、CO2化学性质2、利用碳及其氧化物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四、教学难点:1、本单元化学方程式的书写2、利用本单元知识解决实际问题五、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上复习课时,学生往往感到枯燥乏味,有时课堂上死气沉沉的。
在复习《碳和碳的氧化物》时,为了吸引学生的注意力,拨动学生思维之弦、激起积极思维,激发学生学习兴趣,更好地使学生掌握C、CO和CO2的化学性质,我运用拟人手法,通过讲述“一家三父子”故事导入新课。
(二)、巩固金刚石、石墨物理性质和用途。
师:碳父有一个兄弟与他是孪生兄弟(即金刚石和石墨),虽然他们是“孪生兄弟”,但是其物理性质和用途大有不同,金刚石和石墨物理性质和用途有何不同?学生:回忆、思考并回答。
(三)、碳单质的化学性质师:碳父兄弟(碳单质)虽然物理性质大有不同,但是毕竟还是兄弟,其化学性质是相似的。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公开课公开课获奖课件百校联赛一等奖课件
冶炼 金属
考点3 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旳性质
颜色 状态 物 理 密度 性 质 溶解 性
❖ 搜集措 施
CO2
无色无味气体, 固体为干冰
CO
无色无味气体
比空气大
比空气略小
能溶于水
难溶于水
只能用向上排 空气法搜集
只能用排水法搜集
物质
一氧化碳
二氧化碳
可燃性
点燃
既不能燃烧也
2CO+O2 ===2CO2 不能支持燃烧
。
(4)空气中含量最多旳气体: N2
。
(5)能使澄清石灰水变浑浊旳气体: CO2 。
(6)密度最小旳是 H2
。
(7)既有可燃性又有还原性旳气体化合物
是 CO 。
(8)只能用向上排空气法搜集旳是 CO2
。
O2和CO2试验室制法旳比较
物质
反应原理 ❖ 试验装置 ❖ 检验
措施
❖ 验满措 施
排水法
氧
气
排空气法
二氧化碳
将反应原理方程式写在当堂检测本上
O2和CO2试验室制法旳比较
物
反应原理
质
MnO2
2 H2O2 == 2 H2O + O2 ↑
氧
△
2KMnO4 == K2MnO4 +MnO2 + O2 ↑ 气
❖ 试验 ❖ 检验措施 装置
固液不 ❖ 用带火星旳
加热型 木条伸入集
固、固加 热型
气瓶中,带 火星旳木条 复燃。
► 类型二 制取二氧化碳旳试验探究
固体和液体反应,不需要加热(或反应物状态和反应条件与用过氧化氢 制取氧气相同)
是否熄灭
将燃着旳木条放在集气瓶口,观察火焰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在学生解答问题的过程中,给予适当的引导和提示,帮助他们理解和掌握知识。
(三)小组合作
1.将学生分成小组,鼓励他们共同讨论和探究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2.设计小组合作实验,如比较金刚石和石墨的硬度,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合作和交流。
5.作业小结:布置相关的作业,让学生在课后巩固所学知识,发现自己的不足,进行自我调整和提高,同时提醒学生积极参与复习和预习,为下一节课做好充分准备。
这些亮点体现了本节课的教学目标、教学策略和教学内容与过程的有机结合,注重了学生的兴趣培养、问题解决、团队合作、知识整理和课后巩固,旨在提高学生的学习效果和培养学生的综合素质。
3.组织小组讨论,让学生分享彼此的发现和观点,培养他们的团队合作能力和批判性思维。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的收获,反思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不足,提高自我认知和自我调整能力。
2.组织学生进行同伴评价,鼓励他们相互鼓励和反馈,培养良好的人际关系和学习氛围。
3.通过课堂提问、练习巩固等环节,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给予积极的评价和反馈,激发学生的学习动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科学探究的热情,使他们感受到化学的乐趣和实际意义。
2.培养学生的自信心和自主学习能力,鼓励他们积极参与课堂活动,勇于表达自己的观点。
3.培养学生对科学的尊重和好奇心,使他们意识到科学对于解决现实问题的重要性。
4.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社会责任感,通过小组讨论和合作实验,学会与他人合作、分享和交流。
4.能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进行整理和分析。
(二)过程与方法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三)学生小组讨论,500字
在学生小组讨论环节,教师组织学生针对以下问题进行讨论: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2.二氧化碳与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的异同;
3.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和环保意义。
教师引导学生积极参与讨论,鼓励他们表达自己的观点,学会倾听、交流、合作。在此过程中,教师关注学生的讨论进展,适时给予指导和帮助。
1.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教师详细介绍碳、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性质,通过图示、实例等形式,让学生更好地理解。
2.化学方程式:讲解碳及其氧化物与其他物质反应的化学方程式,强调书写规范,让学生学会如何正确表达化学反应。
3.实际应用:分析碳及其氧化物在工业、生活中的应用,如二氧化碳在饮料制造、一氧化碳在钢铁生产等,使学生对所学知识产生直观感受。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以学生为主体,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使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充分展示自己的才能,提高学习效果。以下为具体的教学设计:
1.导入新课: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2.知识梳理:按照教材内容,带领学生梳理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检验方法等,形成知识网络。
4.组织课堂讨论,培养学生合作学习、交流分享的学习习惯。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热爱科学、追求真理的精神,激发他们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他们认识到碳及其氧化物在环境保护中的重要性;
3.引导学生关注生活中的化学现象,学会用所学知识为生活服务;
4.培养学生严谨、务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结合生活实际,设计实验和案例,让学生在实践中掌握知识;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6.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的培养:在教学过程中,注重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认识到化学在环境保护中的责任和作用,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7.教学评价多元化:采用课堂提问、作业、实验报告、小组讨论等多种评价方式,全面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为教学提供反馈。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掌握碳、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基本概念、化学式及性质。
2.了解碳及其氧化物的用途,如碳在冶金、燃料、电池等方面的应用,一氧化碳在工业上的重要用途,二氧化碳在生活中的应用等。
3.掌握碳及其氧化物反应的基本类型,如燃烧反应、还原反应、酸碱反应等。
(四)课堂练习
1.设计具有针对性的练习题,涵盖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反应类型等知识点。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针对学生的错误进行纠正和讲解。
3.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评价,提高学生的解题能力和自信心。
(五)总结归纳
1.师生共同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反应类型等知识点。
8.课后拓展,提高自主学习能力:鼓励学生在课后查阅资料、进行实验探究,培养自主学习的习惯和能力。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生活中常见的含碳物质,如煤炭、铅笔、饮料等,引导学生思考这些物质中的碳有什么作用。
2.提问:“为什么煤炭可以燃烧产生能量?饮料中为什么会有气泡?”通过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为新课的学习营造氛围。
2.强调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重要作用,以及环保意识的重要性。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案
小组讨论完成,增强合作意识。
训练学生综合思考能
【拓展提高】
分析上述制取二氧化碳装置的有哪些不足?如何改进?
探究二:分析下图中的五种物质,将能转化的用→连接起来,并用化学方程式表示出转化关系。
合物之间的关系,综合思考。
力、逻辑思维能力。
引导学生总结收获与自我反思
一引导学生反思目标要求的达成度、知识点、技能点掌握情况;
【拓展升华】
为了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现有如下实验装置。(已知浓硫酸可以吸收水蒸气,氢氧化钠溶液可以吸收二氧化碳,浓盐酸有挥发性)
①a、b两种仪器的名称是___________、__________;
②实验室制取CO2的化学方程式为。
③制取并收集干燥的CO2气体,采用的装置组合是(填字母)。
④若在上述实验中CO2气体无法收集满,则可能的原因是。
1.是否建立以二氧化碳为中心的化学知识网。
2.是否联系到生活中有关碳和碳的两种氧化物的具体应用,充分了解两种性质与生活用途的决定关系?
二反思学习方法、学习态度、学习过程是否到位;反思还有哪些知识的模糊点、错误点、丢失点、混淆点、盲点。
给学生总结反思和消化的时间,让学生在反思中成长,进步。
课堂检测
1、进行课堂检测并展示答案
【合作探究,难点突破】
探究一;根据提供的仪器分别组装实验室制取氧气(用KMnO4制取)和二氧化碳的装置,结合装置特点,回答以下问题:
1、制备气体的装置一般包括哪几部分?它们的确定与哪些因素有关?
2、制备气体的步骤有哪些?
3、实验室制取气体的一般思路和方法是什么?
1.先独立思考!
2.小组讨论!并请小组代表进行讲评。老师做好总结。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六: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2.实践作业:
(1)分组进行家庭小实验,如二氧化碳的制备、碳的还原性实验等,观察实验现象,并记录实验结果。
(2)调查生活中碳的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如汽车尾气、工厂废气等,了解防治措施,形成调查报告。
1.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其乐于探索碳和碳的氧化物领域的知识。
2.增强学生的环保意识,使其认识到碳的氧化物在环境、生活等方面的影响,培养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3.通过化学实验,培养学生严谨、求实的科学态度,提高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充分调动学生的学习积极性,使其在掌握知识的同时,形成良好的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作业布置要求:
1.学生要认真完成作业,保证作业质量。
2.鼓励学生相互讨论、交流,共同提高。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指导学生改进学习方法。
4.作业完成后,学生要进行自我反思,总结学习过程中的收获与不足。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专题六: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碳的化学性质,如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并能运用这些性质解释日常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2.掌握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制备和应用,如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等,了解它们在环境、生产等方面的作用和影响。
3.学会使用化学实验仪器进行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联系生活实际:以碳元素在生活中的应用为切入点,如金刚石、石墨、燃料等,引导学生思考碳元素的重要性和多样性。
人教版化学九年级上册6《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3.探究题:
-探究二氧化碳在温室效应中的作用,以及人类如何通过减少二氧化碳排放来应对气候变化。
4.思考题:
-思考碳及其氧化物对环境的影响,从环保角度出发,提出一项减少碳氧化物排放的措施。
作业要求:
1.学生应在作业中体现对碳及其氧化物性质、应用的理解,以及运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
2.实验设计应注重安全性和可行性,避免盲目操作。
3.查阅资料和思考题要注重实证和逻辑性,表达清晰,观点明确。
作业批改与反馈:
1.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详细批改,及时给予反馈,鼓励学生发挥优点,指出不足。
2.对作业中的共性问题进行讲解,提高学生的理解和应用能力。
3.鼓励学生在作业中展现个性和创新精神,对有创意的答案给予表扬。
-对于理解能力较强的学生,提供更高难度的思考题,促进他们的深度学习。
-对于基础薄弱的学生,通过一对一辅导,帮助他们弥补知识漏洞。
6.反馈评价,促进成长:及时给予学生反馈,鼓励他们自我评价,促进学习成长。
-通过课堂提问、作业批改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进度,提供有针对性的建议。
-组织学生进行自评和互评,培养他们的批判性思维和自我反思能力。
2.碳的化学性质:讲解碳的可燃性、还原性、稳定性等,结合实验现象和实际应用,加深学生的理解。
3.碳的氧化物:介绍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应用及对环境的影响。通过对比分析,让学生明白两者之间的异同。
(三)学生小组讨论
在小组讨论环节,我将安排以下任务:
1.分组讨论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让学生从实际生活出发,认识到化学知识的重要性。
3.小组合作:分组讨论,共同完成碳及其氧化物性质、用途的总结,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
碳教学设计(共8篇)
碳教学设计(共8篇)第1篇: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碳和碳的氧化物》教学设计一、教学课题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第一课时)二、教案背景本单元知识往往被学生看成是零碎、易懂、难记的内容,而且这部分内容比较多。
复习的过程中希望通过一些趣味性的实验提高他们的学习兴趣。
本单元用两课时进行复习。
第一课时进行物质性质的复习,第二课时进行实验室制取氧气和二氧化碳的对比学习方法复习。
三、教材分析:“碳和碳的氧化物”是初中阶段一个全面研究元素及化合物知识的单元,涉及知识内容较广,化学反应方程式繁多,物质之间的联系较为复杂。
根据这部分知识内容的特点,本课力求让学生对知识间的相互联系形成整体的感知,帮助学生建立起有序的知识结构,了解C→CO→CO2→H2CO3→CaCO3之间的转换关系。
其中运用的化学知识链的学习模式,其中,对今后的“酸、碱、盐”学习,有着方法指导意义。
三、教学策略:1、依据《面对面》内容,对复习内容进行合理的重组,通过知识的整理突出知识的内在联系,形成知识结构;2、进行必要的例题讲评和训练;3、在重点内容上设置情境,调动兴趣,发展能力。
四、教学方法:思考、讨论、实验探究、讲解、归纳、练习五、教学流程:先设置情境,调动兴趣,从框架图入手,引出CO、CO2和C,再引导学生写出其它碳和碳的化合物的化学式,并找出它们之间的联系,形成知识网络;又联系实际生活,设计实验解答课本上的一些习题,同时想借助趣味性的实验调动学生学习的积极性;再者就是设计了部分练习对有关知识进行巩固。
六、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通过交叉图近一步认识C、CO、CO2、H2CO3、CaCO3等物质的性质和相互之间的联系。
(2)能正确书写有关的化学方程式。
(3)能正确描述本单元有关实验的现象,并通过网络搜索使语言表述更规范。
(4)能运用所学的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5)培养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和发散思维能力。
2、过程与方法:(1)通过理顺碳和碳的化合物之间的联系的活动,使学生学会把所学的知识系统化、网络化。
第六单元 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教学内容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湖北省谷城县五山镇第二初级中学杨泽军【内容来源】人教版九年级化学上册【主题】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课时】一课时一、教材分析:本单元包括三个课题和实验活动2.课题1主要介绍碳的几种单质。
课题2是引导学生探究实验室中制取二氧化碳的装置。
课题3在课题2的基础上,通过实验探究碳的氧化物的性质。
实验活动2是讲解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取与性质。
碳和碳的氧化物是重点学习的内容之一,是对非金属元素知识的拓展和深化,在初中化学中起到承上启下的作用,也是中考的重中支重的单元。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全面复习碳和碳的化合物的相关知识,并通过归纳,总结形成知识网络。
即①掌握碳、CO、CO性质和用途,会对实验现象进行观察与分析。
2所用的药品、反应原理、发生装置、收集装置②掌握实验室制取CO2的选择, 检验和验满的方法,并初步说明所用的试剂、装置、收集方法的原因。
③建立以CO为中心的化学反应网。
2④CO2、CO的检验。
2.过程与方法通过归纳,总结构建知识网络,并通过示例讲解,练习反馈让学生再次感受、体验碳和碳的化合物在生活中的广泛应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探究本单元一些规律性知识,让学生感受到学习化学是有规可循。
三、教学重、难点①重点: ⑴建立以CO2为中心的化学反应网。
⑵实验室制取CO的有关知识。
2②难点: ⑴如何让全体学生积极、主动地参与复习课的讨论、练习等活动。
⑵探究实验室制取CO.装置的选择与连接。
2四、策略与方法学会通过对比、归纳、总结、建立以CO2为中心的化学反应网,掌握化学方程式书写、现象描述、仪器选择、实际应用,掌握C、CO、CO2的性质与用途,CO2的检验及CO2的实验室制法的有关知识。
五、教学准备:复习学案复习课件自我评价六、教学过程设计学生展示,学生点评。
方法培养学生良好的学习习惯和观察能力.考点4二氧化碳和一氧化碳的性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性质差异原因物理性质无色气体、密度比空气大、能溶于水。
化学九年级人教版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优秀教学案例
3.组织小组分享和汇报,鼓励学生表达自己的观点和思考,培养学生的表达和沟通能力。
(四)总结归纳
1.引导学生总结本节课所学的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
2.强调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现实生活中的重要性,提醒学生关注环保问题。
2.讲解碳的氧化物——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性质,介绍它们的制备方法和化学反应。
3.讲解二氧化碳的密度、溶解性等物理性质,以及它与氢氧化钙反应生成碳酸钙的化学性质。
4.结合实际例子,讲解碳和碳的氧化物在现实生活中的应用,如二氧化碳的用途、碳素墨水的原理等。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将学生分成小组,每个小组选择一个碳和碳的氧化物相关的问题进行研究和讨论。
五、案例亮点
1.实践性:本节课以实验为主,学生通过亲自动手进行实验操作,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实践能力。实验的实践性使得学生能够更加深入地理解和记忆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和反应。
2.启发性:本节课通过问题的引导和讨论的方式,激发学生的思考和探索欲望,培养学生的思维能力和解决问题的能力。教师通过提问和引导学生提出问题,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提高学生的学习主动性。
3.鼓励学生提出自己的问题,引导学生主动思考和质疑,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五)作业小结
1.布置相关的作业,巩固学生对碳和碳的氧化物的性质、制备方法和应用的理解和记忆。
2.要求学生撰写实验报告,培养学生的实验报告撰写能力和总结归纳能力。
3.鼓励学生在课后进行自主学习,深入研究碳和碳的氧化物的相关知识,提高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
在整个教学过程中,我注重启发学生思考,引导学生通过实验、讨论等方式主动参与学习,从而提高学生的学科素养和综合运用能力。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课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识方面:通过本章复习课的学习,使学生能够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变化规律和用途。具体包括:碳的单质——金刚石、石墨和C60的结构和性质;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及其对环境的影响;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技能方面:培养学生运用化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提高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和观察能力。通过实验现象的观察,使学生能够运用化学方程式表达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反应过程,并能够进行简单的计算。
1.教学内容:
(1)碳单质的性质、用途和结构;
(2)二氧化碳、一氧化碳的化学性质、用途和对环境的影响;
(3)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教学方法:教师运用多媒体课件、实物展示、讲解等方式,生动形象地呈现碳及其氧化物的相关知识。
3.教学目的:使学生掌握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和相互转化关系,为课堂讨论和练习打下基础。
(四)课堂练习
1.教学内容:设计以下练习题,巩固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的认识:
(1)书写碳及其氧化物的化学方程式;
(2)计算碳及其氧化物相关反应的化学计量数;
(3)分析碳在自然界中的循环过程。
2.教学方法:教师指导,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
3.教学目的:检验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提高学生的计算能力和分析问题的能力。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和课后作业,评估学生对知识点的掌握程度;
(3)反馈性评价:及时了解学生的学习需求,调整教学策略,提高教学效果。
4.教学关注点:
(1)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因材施教,提高教学质量;
(2)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能力和观察能力;
(3)引导学生关注环保问题,提高学生的社会责任感;
人教版九年级上册第六单元碳与碳的氧化物复习课的说课稿
1.碳的单质性质、用途及相互转化;
2.一氧化碳、二氧化碳的化学性质、制备方法及其对环境的影响;
3.碳及其氧化物在生活中的应用。
(二)教学目标
1.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碳的单质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用途和反应;
(2)能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碳及其氧化物相关问题;
(3)提高学生对碳及其氧化物知识的综合运用能力。
(二)学习障碍
学生在学习本节课之前,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碳及其氧化物知识,如碳的单质、一氧化碳和二氧化碳的基本性质。然而,可能存在以下学习障碍:
1.对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理解不够深入,容易混淆;
2.化学方程式的书写和计算能力较弱;
3.难以将理论知识与实际应用相结合,解决实际问题;
4.部分学生对化学学习缺乏兴趣,导致学习积极性不高。
(三)学习动机
为了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动机,我将采取以下策略或活动:
1.设计有趣的化学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提高学习兴趣;
2.创设生活情境,引导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增强学习的实用性和趣味性;
3.组织小组讨论和分享,鼓励学生积极参与,提高课堂氛围;
4.表扬和鼓励学生在课上的积极表现,增强学生的学习信心;
2.结合学生反馈,调整教学方法和策略。
3.反思课堂表现,提高自身教学水平,确保教学质量。
3.小组合作法:鼓励学生之间的交流与合作,提高学生的团队意识和沟通能力。
4.情境教学法:将理论知识融入生活情境,让学生在实际情境中感受化学知识,提高学习的实用性。
(二)媒体资源
我将使用以下教具、多媒体资源和技术工具来辅助教学:
1.实验器材:进行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验,让学生直观地观察化学现象。
人教版初中化学复习课:《碳和碳的氧化物》单元复习优秀教学案例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利用多媒体展示碳及其氧化物的实际应用场景,如炭笔、煤气、二氧化碳的用途等,让学生了解化学知识在生活中的重要性。
2.创设实验情境,如碳的燃烧、二氧化碳的制取等,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教师提出与生活密切相关的问题,如“炭笔是如何制作的?”“煤气的主要成分是什么?”等,引导学生思考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和作用。
2.学生通过总结,巩固所学知识,形成完整的知识体系。
3.教师强调碳及其氧化物在生产、生活中的重要性,激发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敬畏之心。
(五)作业小结
1.教师布置作业,要求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如煤炭的燃烧、可乐中的二氧化碳等。
2.学生完成作业,培养他们的实际应用能力和创新能力。
3.教师对学生的作业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2.能够运用对比法分析碳及其氧化物的性质,掌握氧化还原反应的基本概念。
3.通过对本单元知识的学习,能够运用化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一些现象,提高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4.培养学生的实验操作技能,提高他们观察、分析问题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
1.采用对比法、案例分析法、小组合作探究等多种教学方法,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课堂讨论,提高他们的思考能力和团队合作意识。
3.小组合作:教师组织了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了他们的团队合作意识。在讨论中,学生能够发表自己的观点,形成共识,提高了他们的分析问题能力。
4.反思与评价:教师引导学生对自己的学习过程进行反思,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同时,教师对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评价,关注他们的学习进步,提高了他们的自信心。
5.教学内容与过程:教师运用对比法、案例分析法等多种教学方法,让学生在复习过程中形成了完整的知识体系。同时,教师注重知识的系统性、逻辑性,使学生能够更好地理他们对科学知识的敬畏之心。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单元碳和碳的氧化物复习学案
学习目标:
(1)、碳单质的性质和用途;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反应原理、装置、收集方法和检验方法;
(3)、CO2、CO的性质、用途以及对生活和环境的影响;
学习重点难点:
(1)、碳单质、CO2、CO的化学性质。
(2)、实验室制取二氧化碳的方法。
教学过程:
一、知识点整理
1.碳的单质
(1)金刚石(C)是自然界中最硬的物质;石墨(C)是最软的矿物之一。
金刚石和石墨的物理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2)无定形碳:主要有:焦炭,木炭,活性炭,炭黑等。
活性炭、木炭具有强烈
的。
(3)新的碳的单质:C60等。
2.单质碳的化学性质
(1)常温下的稳定性
(2)可燃性:(氧气充足) ;(氧气不充足) 。
(3)还原性:,,。
3.二氧化碳的制法
(1)发生装置:由决定:
(2)收集方法:气体的密度及溶解性等性质决定:
用排水法收集;用向上排空气法;用向下排空气法
(3)二氧化碳的实验室制法
1)原理:用石灰石和稀盐酸反应:。
2) 选用发生装置
3)气体收集法:。
4)验证方法:将制得的气体通入,如则是二氧化碳,
c
验满方法: ,证明已集满二氧化碳气体。
4.二氧化碳的性质
(1)物理性质: 。
(2)化学性质:
1)一般情况下不能燃烧,也不支持燃烧,不能供给呼吸
2)与水反应生成碳酸: 生成的碳酸能使紫色的石蕊试液变 , 加热后颜色变化 , ,说明碳酸不稳定,易分解
3)能使澄清的石灰水变浑浊: 用于检验二氧化碳。
4)与灼热的碳反应: 。
(3)用途:灭火(灭火器原理:Na 2CO 3+2HCl==2NaCl+H 2O+CO 2↑)既利用其物理性质,又利用其化学性质;干冰用于人工降雨、制冷剂、温室肥料
(4)二氧化碳过多排放引起温室效应。
5.一氧化碳
(1)物理性质:无色,无味的气体,密度比空气略小,难溶于水
(2)有毒:吸进肺里与血液中的血红蛋白结合,使人体缺少氧气而中毒。
(3)化学性质: (H 2、CO 、C 具有相似的化学性质:①可燃性 ②还原性)
1)可燃性: (可燃性气体点燃前一定要检验纯度)
2)还原性: 现象:黑色的氧化铜变成光亮红色,石灰水变浑浊。
(现象:红棕色粉末逐渐变成黑色,石灰水变浑浊。
)
CO 和CO 2的化学性质有很大差异的原因是: 。
二、经典例题
1.现有两瓶无色气体,一瓶为CO 、一瓶为CO 2、你有几种方法鉴别?
2.除杂:CO[CO 2]
CO 2[CO]
3. 结合下列实验常用装置,回答有关问题。
A B C D E
(1)写出图中标有字母的仪器名称:a__________。
(2)若用高锰酸钾制取氧气,应选用的发生装置是__________(填“A ”、“B ”或“C ”),在加入药品前,应首先 ,反应的化学方程式是 。
(3)若要制取二氧化碳,在B 装置中装有石灰石,那么a 中应加入___________。
若要获得干燥的二氧化碳,除发生装置外,还应选用D 装置,并在该装置中盛放
( 填写试剂名称) 。
如果用E 装置收集该气体,则气体从_________端进入(填“b ”或“c ”)。
(4)实验室如用块状固体和液体无需加热制取气体,可将B 装置改进为C 装置(多孔隔板用来放块状固体),其优点是 。
【课堂反馈训练】
1.吸烟有害健康,其原因是吸烟时会产生多种有害物质,污染环境,害人害己。
香烟燃烧产生的烟气中,最容易与人体血红蛋白结合的物质是 ( )
A .一氧化碳
B .尼古丁
C .二氧化硫
D .二氧化碳
2. 在日常生活和农业生产中,下列物质用途是由化学性质决定的是: ( )
A .用活性炭除去冰箱内的异味
B .用木炭作燃料
C .用石墨制作电极
D .用金刚石刻划玻璃
3. 下列物质中,不能用来鉴别CO 和CO 2的是 ( )
A .澄清石灰水
B .蒸馏水
C .灼热的氧化铜
D .紫色的石蕊试剂
4.碳和部分碳的化合物间转化关系如图5所示。
⑴ 物质X 的化学式为 。
⑵ 在物质的分类中,CO 属于 。
(填标号)
A .单质
B .化合物
C .混合物
D .氧化物
⑶ 从图中任选一种物质,它的一种用途 。
⑷ 写出图中转化关系中属于化合反应的一个化学方程式 。
5.家庭使用的煤气(主要成分是CO )本身没有气味,如果它逸散出来人就会不知不觉的中毒,为了防止煤气逸散使人中毒,人们在生产煤气时常往煤气中加入少量的有特殊气味(臭味)的乙硫醇。
根据以上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⑴ 乙硫醇除了具有特殊气味外,还表现出许多与CO 不同的化学性质,你觉得它们化学性质不同的根本原因是 ;
⑵
乙硫醇在空气中充分燃烧后,生成二氧化碳、二氧化硫和水,由此可推断乙硫醇的图5
组成中一定含有的元素是 ;
⑶ 当发现家中的煤气泄漏时,应采取的有效措施是 。
【课后提升】
1.一氧化碳是一种无色、无味的有毒气体。
下列关于它的说法正确的是 ( )
A .在炭火炉上放置一壶水就能防止一氧化碳中毒
B .煤燃烧一定会发生一氧化碳中毒
C .燃气热水器装在浴室内使用不会产生一氧化碳,很安全
D .液化石油气不完全燃烧会产生一氧化碳,容易引起中毒
2.利用下图装置可进行气体性质的探究实验。
甲的玻璃管中盛放黑色粉末(CuO 或C ),乙的洗气瓶中盛放的无色溶液为澄清石灰水。
甲 乙
⑴写出仪器的名称:a ________________,b ________________
⑵根据要求填表:
⑶上述两实验中,在导管c 的尖嘴处都用火柴点燃,其目的是否完全相同?简述理由: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3..某化学兴趣小组的同学为了体验“工业冶炼金属”的过程。
在实验室做了CO 还原CuO 的实验,他们称得装有CuO 粉末的试管重42g ,反应完全后,恢复到室温称量,试管和固体残留物共重40.4g ,并收集到CO 2
4.4g ,请你和他们一起计算:
(1)42g – 40.4g = 1.6g ,1.6g 表示 的质量。
(2)该反应制得铜的质量为多少克?
4.一双善于发现问题的眼睛能够给我们带来许多意想不到的知识。
【发现问题】在一次探究活动中,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后又变澄清,他感到很意外。
于是小强又将纯净的CO 2通入新制的澄清石灰水中,观察到的现象与上次相同。
气体
⑴小强用塑料吸管向澄清石灰水中吹气,发现石灰水先出现浑浊的原因(用化学方程式
表示)。
⑵小强做第二次实验的目的是。
⑶小强查阅资料得知:CO2能与CaCO3和H2O继续反应生成
Ca(HCO3)2。
由此,小强总结出Ca(HCO3)2的一条物理性质
是。
小强想了解Ca(HCO3)2的化学性质。
【提出猜想】Ca(HCO3)2受热能分解。
【查阅资料】Ca(HCO3)2受热分解生成CaCO3、H2O和CO2。
【设计实验】选用右图所示装置,加热时如果有水生成就可证明
Ca(HCO3)2受热分解。
【实验过程】小强按右图所示装置进行实验,加热时观察到试管口附近有小液滴产生。
【实验结论】Ca(HCO3)2受热分解。
【反思与评价】
⑴小松认为小强的实验结论不严密,理由是
⑵小松认为加热过程中如果产生CO2也可证明Ca(HCO3)2受热分解,请你帮助小松设计
实验方案,验证加热过程中有无CO2产生。
(不允许使用碱溶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