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确认识自我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思想品德七年级上册第五课《正确的认识自我》一课的教学设计思路

第一部分教学设计的特点分析

一、立足于教学背景分析,确立教学目标的基点。

1、开展调查,分析学生学习需要。课前开展两项调查,一是以“我是一个…的人”为题,要求每个学生写出10条评价自己性格、才能、形象、品质的话。二是描述一件进入初中以后让自己感到烦恼的事。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通过第一项调查分析,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描述是模糊的(比如:外向、一般、没什么特点),甚至写不到10条;大部分学生能客观的从多个角度描述自己(比如:聪明、时尚、幽默、有丰富的想象力、爱运动、爱音乐、爱帮助人、有同情心、能坚持、热情、关心家人、能宽容人等;反应慢、贪玩、不爱运动、做事急躁、爱哭、缺乏自制力、丢三落四、有时不敢承认错误、情绪易波动)。通过第二项调查分析,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大部分学生开始强烈的关心和关注自己,想知道自己在集体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他人心中是什么形象,可是,又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自己,常常感到烦恼;少部分学生还有很大程度的儿童心理,不会想去认真的“研读”自己;还有少部分学生适应力较强,虽然对现实没有什么困惑,但对于如何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没有较强的意识。

基于调研分析,我认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明确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应该从哪些角度上认识自己,可以认识到怎样的程度?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促进自己的发展。学会当自己遇到成长困惑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如何以优补缺;学会客观、全面的评价他人,能悦纳尊重他人,改善人际交往。学生需要更高层次的引领,因此,本着使用教材和适用学生的原则,我确立的教学课题为:成功人生从正确认识自己开始

2、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确定本课时教学的着力点。“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主要涉及三个维度:一是“评价”,即对于有关自我价值、效能及其与外界的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二是“潜能”,即对有关自我发展潜力和努力方向的认识(本课第二框和第三框的内容);三是“能动性”,即对有关自我适应活动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认识(本科最后材料感悟使这一点得到延伸,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其中,评价维度更为重要,它决定人的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直接影响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周围的人和如何和他们相处。因此,在正确认识自我这个问题上,我设计了主要围绕“自我评价”这个维度展开详细的探讨、分析。

二、立足于坚持和贯彻理论联系实际的教学原则。

1、教案设计的导入和结尾均以格言为切入点,首尾呼应,并且结尾处的格言内容是对导入格言内容的具体化和深入化,是学生通过本节课学习顺理得到的学习经验。

2、以教学结尾处的格言为题目,引导学生撰写小论文。目的是使学生将课堂学习的内容延伸到课外,并通过自主学习扩展和深化课堂的学习内容,做到理论联系实际。

3、围绕教学课题,筛选教学资源,确定了学生同龄事例两则,榜样人物两例,配上一个轻松的小故事理解,构成了整个课时的教学资源

三、立足于促进学生主动学习,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创新能力。

1、学习策略上的创新:创设问题情境、引导思路、展示思维过程;合理设问,启发学生自己思考,得出自己的结论;充分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意见,引导学生自己发现自己认识上的错误或者偏颇,将自我纠正的机会留给学生;对有独立见解的学生及时表扬、鼓励。

2、保证学生在课堂上有比较充分的自主学习的时间:学生独立思考的时间,小组自由讨论的时间,学生展示时间都尽量做到充分。因此,需要在设问上反复推敲,在不影响学生活跃思维的状态下限定设问的思考范围。

第二部分教学设计、实施与评价

一、教学指导思想和理论依据

指导思想:促进初中学生道德品质、健康心理和公民意识的进一步发展,形成乐观向上的生活态度,逐步树立正确的世界观、人生观、价值观。

理论依据:

1、奥苏伯尔有意义学习理论:所谓有意义学习,就是新知识与原有知识之间建立起非人为的,实质性的联系。有意义学习是通过新信息与学生认知结构中已有观念的相互作用才得以发生。

2、建构主义学习理论:学习是学习者主动建构内部心理结构的过程。建构的两个含义:一是对新信息意义的理解,另一方面是对原有经验的改组和重建。

3、课程标准:“认识自我”1.7了解自我评价的重要性,能够客观地认识自我,积极接纳自我,形成客观、完整的自我概念。

二、教学背景分析

1、课前开展两项调查,分析学生学习需要。一是以“我是一个…的人”为题,要求每个学生写出10条评价自己性格、才能、形象、品质的话。二是描述一件进入初中以后让自己感到烦恼的事。调查采取不记名形式。通过第一项调查分析,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只有少部分学生对自己的描述是模糊的(比如:外向、一般、没什么特点),甚至写不到10条;大部分学生能客观的从多个角度描述自己(比如:聪明、时尚、幽默、有丰富的想象力、爱运动、爱音乐、爱帮助人、有同情心、能坚持、热情、关心家人、能宽容人等;反应慢、贪玩、不爱运动、做事急躁、爱哭、缺乏自制力、丢三落四、有时不敢承认错误、、情绪易波动)。通过第二项调查分析,我得出这样的结论:大部分学生开始强烈的关心和关注自己,想知道自己在集体处于什么样的地位、在他人心中是什么形象,可是,又不知道该怎样评价自己,常常感到烦恼;少部分学生还有很大程度的儿童心理,不会想去认真的“研读”自己;还有少部分学生适应力较强,虽然对现实没有什么困惑,但对于如何完善自己、发展自己没有较强的意识。

2、基于调研分析,我认为学生的学习需求是:明确为什么要正确认识自己?应该从哪些角度上认识自己,可以认识到怎样的程度?知道可以通过哪些途径促进自己的发展。更重要的是学会当自己遇到成长困惑时如何保持积极的心态、良好的情绪、如何以优补缺;学会客观、全面的评价他人,能悦纳尊重他人,改善人际交往。学生需要更高层次的引领,因此,本着使用教材和适用学生的原则,将教学重点放在提高学生对优秀个性品质的认识上。

3、根据解决问题的方法论,确定本课时教学的着力点。“我是谁?我有什么特点?我是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将成为一个什么样的人,我希望做什么,我能够做什么?”等等,对这些问题的回答主要涉及三个维度:一是“评价”,即对于有关自我价值、效能及其与外界的关系的肯定或否定的判断;二是“潜能”,即对有关自我发展潜力和努力方向的认识(本课第二框和第三框的内容);三是“能动性”,即对有关自我适应活动的主动性和被动性的认识(本科最后材料感悟使这一点得到延伸,为后续教学做铺垫)。其中,评价维度更为重要,它决定人的自尊或自卑的自我体验,直接影响人如何看待自己和将成为什么样的人,以及如何看待自己周围的人和如何和他们相处。因此,在正确认识自我这个问题上,我设计了主要围绕“自我评价”这个维度展开详细的探讨、分析。

三、教学目标设计

知识目标:懂得正确认识自己的重要性以及如何做到全面认识自己。

能力目标:学会用恰当的方法对自己进行认识和评价,认清自己的优点和局限;初步学会使用哲学的认识论和解决问题的方法论,学会全面、辩证的评价自己,懂得优缺点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学会用发展的眼光看待自己、看待别人。

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悦纳自己,树立自尊自信;善待他人,培养助人之心;树立不断努力完善自己的信心。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