区域经济学(第一章)

合集下载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第一章:导论第一节: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一,区域作为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区域是指拥有多种类型的资源,可以进行多种生产性和非生产性社会经济活动的一片相对较大的空间范围。

这样的区域最小是县,乡,村,大到省和国家,以及由若干国家共同开发的某些跨国界的区域,比如亚太地区,南极,太平洋等一般而言,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区域主要包括三大类:全国国土,一国范围内特定的区域, 以及跨国界的特定区域。

二,区域经济学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具有很强的综合性,它不同于其他以单一经济现象为研究对象的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相互作用下,区域经济这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三,区域开发区域开发是人类开发利用各种资源,谋求区域经济增长和区域经济发展的过程。

区域开发是一个主观的过程,是人们作用于区域经济发展过程的主观行为。

该主观行为如果是科学合理的,就会促进区域经济的发展,如果是不科学的,不合理的,就会限制区域经济的发展。

区域开发与区域经济发展的不同点是:第一,区域开发有明确的开发主体,该主体始终控制着开发过程,一旦开发主体不存在了,该开发活动也就不能够继续,或者只能由另一个主体来执行。

区域经济发展是一个有很多主体共同参与的,持续不断的客观过程,市场经济条件下,每一个主体都难以完全主宰发展的过程。

第二,区域开发是对未被利用的,或未被充分有效利用的资源进行开发利用,或者进行更为充分有效的开发利用。

而区域经济发展可以是在原有基础上进行量的扩张和质的提高。

第三,区域开发具有时效性,任何区域经济开发活动都在特定的时间和特1。

第一章 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第一章  区位论  (《区域经济学》PPT课件)

三、区位论的精粹
在经济活动中寻求: ● 1、最低运输费用和最低生产成本。 ● 2、最低的购买价格。 ● 3、最大市场区位和最大利润。 ● 4、最优地利用社会经济基础,以求获得最佳的生产、生活条件和适宜环境。
四、区位论对于实践的指导意义
1、农业生产布局
● 集约化经营和农业产业化问题。必须重新思考,以使我国农业经济的发展更符合国情,更符合中 国绝大部分农村的实际状况。
● (2)工厂规定价格,运费则由消费者负担。只要这些居民的需求是有 价格弹性的,那么有两种情况并存:距离中心点越远的居民需求越少; 以工业所在地为中心的半径越大,到中心点购买工业品的消费者就越多。
● (3)假定没有新的企业加入到这个地区,那么工业区位主要由对它的 产品的需求量来决定。
● (4)工业如果设在它能够吸引足够数量的消费者的地点,它就能获得 利润,否则,它就不能获利,而不能获利的地点,它就不适宜成为工业 所在地。
● (2)屠能从区位地租出发,得出农产品种类围绕市场呈环带状分布理论化模式。 ● (3)假定:“孤立国”。与外界完全隔绝的社会经济单位。
3、屠能圈理论的含义
● (1)农地利用类型和农地经营集约化程度,不仅取决于天然特性, 更重要的是其经济状况,特别是到农产品消费地(市场)的距离。
● (2)在什么地方种植何种作物最为有利,完全取决于利润,
最小费用点的三个指向, 即决定工厂最佳位置的因子主要有:
●运输成本 ●劳力成本 ●集聚
3、工业寻求最优区位3阶段
●(1)第一阶段,暂定劳动费与聚集效益因子都不起作用,孤立 地研究在只有运费因子单独起作用的情况下,工业最合理的布局 模式;
●(2)第二阶段,研究在加进了劳动费因子的作用时,上述工业 布局模式将发生何种变形;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

区域经济学课后练习题答案第一章1.区域经济学的基本任务是什么?区域经济学有广义和狭义之分。

狭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和区际关系的科学。

它要回答一个区域是如何实现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的,各个地区以及主要城市在全国劳动地域分工中具有什么样的优势,应该处于什么样的地位,承担什么样的功能;应该与其他地区建立什么样的技术经济联系,如何建立这样的联系。

这是区域经济学必须回答的问题,是研究任何区域经济发展起码要解决的问题,也是别的学科不能替代的研究领域。

广义的区域经济学是研究区域经济发展一般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以特定的空间为研究对象的,而所有的经济现象都会在这一空间发挥作用,区域经济学必须研究在各种经济现象的交互作用下,区域经济作为一个相对独立整体的一般发展规律。

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需要熟悉其他相关的经济学知识,研究它们在区域经济发展不同阶段的作用方式和作用特征。

同时,区域经济学是以一定的地理空间为研究对象的,因此,研究区域经济学必须要熟悉地理学。

实际上,区域经济学是地理学与经济学相结合的产物它是研究各种经济现象在地理空间上发展变化规律的科学。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应用性很强的边缘科学。

2.中国作为发展中的大国,区域经济学的特殊作用是如何体现的?根据中国经济发展的特点,深入研究适合中国国情的区域经济学是中国经济发展的迫切需要,在中国跨世纪的发展中,中国区域经济学担负着特殊的历史使命。

第一,是中国在新世纪发展中面临的国际国内形势的需要。

伴随着进入2l世纪的钟声,人类社会已进入一个全新的时代,发达国家及相当一部分发展中国家都由工业社会进入信息社会,技术进步日新月异,信息高速公路缩短了空间距离,把世界密切地联为一体。

这无疑使经济实力强大的发达国家在全球范围内寻求新的经济发展空间、扩张其经济统治变得更为容易,借助于知识经济的东风,发达国家迎来了一个新的发展时代。

世界经济的发展给中国提出了极其严峻的挑战。

中国在新世纪的发展中,既要完成传统的工业化过程,又要追赶世界知识经济发展的步伐。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导论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导论

区域经济的地位和作用
第一章 第一节
国民经济发展是通过各区域的经济发展及区际相互合作来 实现的,区域经济发展就构成了国民经济发展的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体现了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横向联系,而产业经济 则代表国民经济系统中的纵向联系。区域经济发展与产业 经济发展就集中反映了国民经济系统中的横向联系和纵向 联系的变化,构成国民经济发展中的所谓“条块”矛盾。 国民经济系统的运行表现为宏观经济(国民经济总体)、中 观经济(区域和产业经济)、微观经济(企业和个体经济)三个 层次。
经济区域的概念理解
第一章 第一节
经济区域是人类活动所造就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 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 会综合体(白雪梅,1998)。 经济区域是人类的物质生产活动市场化发展到一定阶段 的产物,是特定地域范围内资源要素和产品、产业相对密 集分布和联系的空间性经济活动总体(陈鸿宇,1998) 经济区域是人类活动、社会化大生产在市场力量作用下 的产物,是在考虑了行政区划因素的基础上形成的、经济 上具有密切相关性、同类性和联系性并且不能无限细分的 某一空间范围或地域经济综合体,它必须具备市场主体、 经济核心区、非核心区和要素流通网络四个最基本单元以 及具有协调和组织内部经济活动和外部经济联系的能力。
资金流
信息流 技术流
区 域 联 系
非 实 物 流
空 间 联 系
城市与区域
城市与城市
图1-1 区域联系框架
我国区域联系的特征
第一章 第一节
区域联系表现为相互依赖基础上的竞争关系。在市场经济 条件下,区域利益的导向性和生产要素供给的有限性,导致 区域间的经济竞争。任何区域的发展都不能脱离其它区域而 获得长久的发展,因此每个区域的经济竞争是在区域间相互 依赖基础上进行的。 区域联系表现为互利互惠前提下的合作关系。相关区域在 自愿的基础上平等参与,依投入大小分享利益,分担风险。

区域经济学

区域经济学

二、辐射理论的适用性
(1)梯度推进理论只是辐射理论的一个方面 。 (2)根据反映经济发达程度的综合指标把国内各 个地区划分为四类地区,这样一种发展思路 简单地用梯度推进理论是无法解释的。 (3)在制定发展战略方面,经济发展程度采取相 应的分析方法。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2. 线辐射 :
一般以铁路干线、公路 干线、大江大河以及大湖 沿边航道和濒临沿海的陆 地带为辐射的带状源,向 两翼地区或上下游地区推 开。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3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2.线辐射
(1)辐射干线上: 交通方便,辐射效率高; 运输成本上,铁路、公路差异不大,但大江大河上游有 优势。 (2)特点: 不仅包括辐射干线向两翼的辐射,而且包括辐射干线上 下游之间的辐射。 (3)濒临沿海陆地带的线辐射: 只能向一翼辐射,即向内陆地区辐射。
跳跃式 辐射
特点:这种辐射从空间 上来看是跳跃式的,先 进地区、 落后地区之间 出现一个盲区。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6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摊饼式辐射具有更大的现实性
②居民之间的思 ①摊饼式辐射 想观念、思维方 的辐射距离比 3、 式和生活习惯差 跳跃式辐射短, 比 异较小,在推进 辐射效率更高。 较 过程中,摊饼式 辐射遇到的阻力 也较小。
第七章 区域经济发展辐射理论 15
2018年11月22日星期四
第一节 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研究
3.面辐射:摊饼式辐射 、跳跃式辐射
各经济发展水平和现代化程度相对较高的地区 跨过一些地区直接与落后地区进行资本、技术、 人才、市场信息、自然资源和思想观念、思维 方式以及生活方式的流动和传播,使后者的发 展速度进一步加快。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一章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区域: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系统结构: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系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系统结构的数量特征。

区域系统结构:区域系统内部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

(空间结构、中心地结构、资源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积累结构、进出口结构、市场结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整个生活消费的比例。

区位商:Q=(N1/A1)/(N/A) 含义:Q越大,该地区的这个部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区位商大于1,表明本区域的部门相对高于背景区域,因而可能是专业化部门或优势部门。

基尼系数:再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地区域(经济)系统,目的是促进区域的发展,任务是揭示区域经济运动规律,寻求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二章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区域发展的形式:量的扩张(描述区域经济规模的指标包括产值、产量和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质的改善(包括资本的积累、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要素的节约、产出的质量的提高,以及与周边地区关系、与环境关系的改善等)。

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消费积累结构)。

生产函数:假定在一个区域内,科技进步过程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不发生变化,则这个区域的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为Y i=A i*Kαi*L iβi为第i个区域;k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固定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

A i越大,i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越高。

α+β=1,规模报酬不变;α+β<1,规模报酬递减;α+β>1,规模报酬递增。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题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出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
功能和区域职能,多为区域的工业中心、商业中心、金融中心、科教文化 中心、信息中心和区域的交通枢纽。
4.2.经济腹地
◆经济腹地是经济区域的基础要素。
◆从经济学的角度而言,腹地是经济运动地域格局的一 种依托(“底盘”),其基本态势是经济运动的空间 聚集共同指向于同一经济中心(城市)。
◆所谓经济腹地,即指经济中心影响和辐射所及的地域 范围。它既是经济中心的辐射范围,也是经济区域的 空间范围。
4.3.经济网络

经济网络表示经济发展的地域联系以及这种联系的各种依托。
◆节点区域——由在功能上彼此紧密联系的异质单元所组成 的区域。其内部具有功能相互联系、等级分明、核心突出 等特点。研究节点区域很少考虑区域内部的一致性。
◆规划区域——为了以最经济的方式实现一定目标而设定的 延续空间。规划区域的设定与行政调控或政治因素有关, 其主要目的是便于为解决特定空间范围的问题而实施一系 列特殊的政策与规划。
位”)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组织”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简称“区域空间结构”) ◆“空间聚集与扩散” ◆“区域优势”
◆“区际经济差异”
◆“区际经济传递” ◆“区际经济分工” ◆“区际要素流动” ◆“区际产业转移” ◆“区际经济合作” ◆“区际经济冲突” ◆“区际经济竞争” ◆“区域竞争力” ◆“经济区划”、“功能区划” ◆“区域经济规划” ◆“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管理” ◆“区域治理”
◆区域经济中心的四大特征:
① 等级结构的多层次性。在不同地域范围内,城市的聚集能力
不同,城市的经济吸引或辐射力也不同,从而形成多等级、多层次的经济
中心。
② 城市选择性。区域的经济中心是城市,但并非所有的城市都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区域经济学》(绪论,第1、2章)马工程

第二节 主要内容
3.区域决策 区域决策主要涉及两个问题:一是如何组织区域经济活动,也就是 选择何种增长模式的问题;二是所选择模式的支持系统,也就是如何支 持所选增长模式正常运行的问题。区域经济支持系统,包括三个方面的 内容:一是为保障区内经济正常运行所必要的政策支撑,二是为鼓励区 内外厂商向某种产业部门或区内某些地区投资而采取的激励政策和措施 ,三是为纠正市场失灵而提供的政策支持。
4.经济活动空间聚集机制 新古典经济学理论的规模收益不变和完全竞争假说,无法解释经济 活动空间聚集现象。为此,克鲁格曼等学者以迪克西特和和斯蒂格利 茨的理论为基础,建立了新经济地理学理论,为解释经济活动空间聚 集做出了贡献。随着这些基本理论的突 破,区域经济学进一步趋向于 成熟,形成了较为完整的区域经济学理论框架。
市或城市体系。
第一节 主要内容
2、西方区域经济学的产生与发展
1.古典区位理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厂商区位是生产和分配过程中所需运输里程最短 和运输货物重量最少的地点。 主要研究厂商选择何种地点才能最大限度地降低运输成本问题。
2.新古典区位论 核心观点:理想的生产区 位是最大限度地降低厂商或生产部门的生 产成本,能够实现利润最大化的地点。 主要研究以市场规模为中心的利润最大化问题。
第一节 主要内容
3. 20世纪90年代到十八大之前:区域经济学理论和 实践活动获得蓬勃发展阶段
随着改革开放的进一步深入,我国区域经济学研究得到了空前的发展。 首先,提出了区域经济非均衡协调发展理论。其次,研究和布局了西部大开 发、振兴东北等老工业基地、中部崛起等区域发展战略。再次,区域经济研 究重点转移到区域协调发展。
4.中共十八大以来:实施新时期区域协调发展战略阶段 在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 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为解决区域发展不平衡问题,十九大提 出了新时期实施区域协调发展战略:加大力度支持革命老区、民族地区、边 疆地区、贫困地区加快发展;推进“四大板块”战略和“三个支撑带”战略 ;以城市群为主体构建大中小城市和小城 镇协调发展的城镇格局,加快农业 转移人口市民化;大力实施乡村振兴战略;扎实推进脱贫攻坚各项工作。

《区域经济学》各章节概要

《区域经济学》各章节概要

《区域经济学》各章节概要(第一章导论)■ P14-18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主要内容?1、研究对象(1)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特定地理范围的经济学,它与一般经济学并没有什么差别,只是其研究的地理范围一个是国内区域,另一个是国家。

(习惯于将研究另一国的理论和方法照搬来研究国内某一地区,忽视区域特点)(2)根据区域经济学研究的主要问题来进行界定。

(随着科学研究的不断深入,区域经济学研究的问题将逐步增加,由此所列出的问题清单也将会越来越长)(3)从人类经济活动的地理分布和空间组织来界定区域经济学。

(其意图是弥补以往经济学研究忽视空间维的缺陷,不过由于定义过于宽泛,以至于囊括了许多以地理空间为对象的学科)(4)把区域经济看成是研究某些特殊领域的经济学。

咩有很好把握区域经济学的科学性质(5)把区域经济研究分为区内和区际两个层次。

(6)作为一门独立的学科,区域经济学必然有其特有的排他性的研究对象和领域,应当有一个比较同意而准确地规范。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内涵,应当是适应社会实践的需要,能够反映本学科研究的最本质的问题。

区域经济学研究对象的表达,应当有本学科使用的专门概念和术语,并用简洁的语言做出高度概括。

据此,我们认为,区域经济学是运用经济学的观点,研究国内不同区域经济的发展变化,空间组织及其相互关系的综合性应用学科。

它具有区域性,综合性和应用性三个最基本的特征。

2、主要内容(1)经济活动区位。

所谓经济活动区位,是指人类各种经济活动在地域上的分布和组织。

它一直是区域经济学所探讨的核心内容之一。

区域经济学所探讨的各种区位问题,既包括微观层次的企业区位决策和空间组织,又包括中观层次的城镇和区域产业区位的选择及其结构优化,还包括宏观层次的全国产业区位优化和区位政策问题。

在第一篇中,我们将从经济学角度,并借鉴经济地理学的一些重要思想,探讨经济活动区位的四个最重要的方面,即运输成本和聚集经济,区位决策与企业迁移,产业区位理论,国际投资区位。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施玉
吴殿廷,男,辽宁大连人,教授,博 士生导师,工作于北京师范大学地理学与 遥感科学学院。专业方向:区域规划,旅 游规划,城镇规划。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施玉
第一节
区域
区域的概念
区域是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
区域的类型
地 区 红河州 个旧市 开远市 蒙自县 屏边县 建水县 石屏县
人均GDP 8325 14746 14379 7795 4443 6510 5502
麒麟区
马龙县
25402
6099
陆良县
师宗县
7843
7240
罗平县
富源县
8538
8357
弥勒县
泸西县 元阳县 红河县
16885
4858 2830 2656
会泽县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施玉
区域系统结构分析方法
①城市化率
城市化率(也叫城镇化率)是城市化的度量指标,一般采用人口统
计学指标,即城镇人口占总人口(包括农业与非农业)的比重。 ②工业化率 工业化率是指工业增加值占全部生产总值的比重。 ③恩格尔系数 恩格尔系数(Engel's Coefficient)是食品支出总额占个人消费支出总额 的比重。
系统与环境是相互依存的,系统必然要与外部环境产生物质的、能
量的和信息的交换。 3、结构和功能
系统的结构是系统保持整体性及具有一定功能的内在依据,功能是
系统内部固有能力的外部表现。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施玉
区域系统的组成
生物资源与环境科学学院 施玉
区域系统的特征
1、综合性与整体性 2、动态性与开放性

区域经济学第一篇

区域经济学第一篇

2024/6/23
3
• 韦伯以后的区位论学者:克里斯·泰勒、廖什
生产成本最低点不一定意味着利润最大,并不是厂商最 优区位的选择点;而市场对生产活动起越来越大的作用, 提出了以市场为中心的、以取得最大限度利润为目的的 区位理论。
(2)二战后区位论的发展
• 特点:
①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 模型的研究;
②强调区域经济发展的路径问题 特点 ③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
④强调了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
二、主要研究内容
1.区域结构
区域结构由中心城市、中心城镇、广 大乡村以及各种网络所组成,正因为 这种核心、节点、网络的有机组成, 区域内经济活动能够把其影响波及区 域的任何部分,并产生乘数效应,带
动整个区域经济活动的进一步高涨。
2024/6/23
13
二、拓展区域经济学的研究领域,建立新区域经济观
1.新区域经济观,即“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 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 强调了区域各组成部分之间在经济上相互依赖而形成 的一种结构;
• 强调了如何组织区域内经济活动的问题;
• 研究区域经济的自组织问题和如何组织区域经济联系 • 强调该学科的政策性特征。
②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构造接近区域 实际的、具有应用性的区域模型;
③区位决策客体除工业、农业、市场外,又加进了包括 运输、商业、服务业、银行、保险、旅游等第三产业;
④区位决策不仅考虑节约生产成本、实现利润最大化, 同时考虑人们居住、出行等行为的效用最大化目标。
2024/6/23
4
• 做出贡献学者:
多样化经济活动和区域 经济增长重要地域,城
市文明的传播者。

区域经济学重点笔记

区域经济学重点笔记

第一章导论1 区分经济区域和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学初步形成的标志:1956年胡弗《区域经济学导论》(1)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空间:经济区域。

(强调空间)①客观存在的经济区域,多为具有相对完善的点、线、面结构的功能区。

如:地域生产综合体、行政—经济区、核心—边缘区,通常为异质区。

②人们出于研究的目的划分的经济区域,通常属于同质区。

(2)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内容:区域经济。

(强调经济活动)①区域经济指的是特定的经济区域及其相互之间经济活动。

②区域经济是国民经济或国际经济的组成部分。

¥③在通常情况下,区域经济并不具有宏观经济的基本属性。

④国家尺度以下的地方经济,以及城市经济都可以被看作是区域经济。

⑤在中国,区域经济往往还特指行政区经济。

2 经济区域的特点。

(1)、有限的空间。

(2)、往往包括在一个国家的疆域内。

(3)、经济上完整。

(4)、在经济系统中具备专业化分工的职能。

3 古典区位论的缺陷。

(1)假设前提是完全竞争(2)部门最优与整体最优往往不一致¥(3)自由竞争下的自由放任往往导致区际间不平衡(4)研究方法局部均衡,静态(5)单纯考虑纯粹的经济因素,忽略了创新环境、制度变迁、不确定的政治因素、社会文化背景等对经济活动的影响。

区域早期区位论:重商主义贸易观古典贸易与分工理论:绝对优势理论(斯密) 比较优势理论(李嘉图)古典的区域经济学时期——古典的区位论:农业区位论工业区位论市场区位论中心地理论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论的发展:1)从单个厂商的区位决策发展到地区总体经济结构及其模型的研究…2)从抽象的纯理论模型的推导,变为力求作出接近区域实际的、可具有应用型的区域模型第二章区域经济学的基本概念1 区位与区位决策的含义。

(1)区位:指可以供(经济)活动选择的位置或者是(经济)活动位置的确定过程。

区位通常指经济活动出现的最有利的有限空间范围。

(特定空间,寻找最优空间过程)(2)区位决策:人类在自己的社会生活中,不得不为自身或所代表的机构(企业、社团、政府等)做出各种各样的选择。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的主要理论
1
聚集效应
2
指同类企业在空间上,会具有集合(聚
集)的趋势,从而形成某一行业的产业
集群。
3
新经济地理学
4
从微观层面分析地区内公司的行为和地 缘因素的影响。
跨越式发展
指地区内经济快速发展,领跑其他地区。
增长极论
认为经济增长会在一种聚焦于特定产业 的经济发展区域内集中。
区域经济学的局限性和挑战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相对独立的特定地区内的经济现象和问题,关注地区之间, 以及地区内的经济联系和互动。
区域经济学的定义
研究范围
区域经济学是研究某一特定地理范围内的经济现象 和问题,包括国际,国家,区域和城市的范围。
研究内容
区域经济学研究与地方相关的问题,包括城市化、 交通、生态、科技创新、企业发展等领域。
协助企业实现产品定位、市场策略、行业战略 经济等epi,以 支持创新。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方法
数量分析
使用统计、计量等方法对于各种经济现象的发展情 况进行分析。
案例研究
通过案例研究发掘地方经济发展规律及产业特性, 从而支持理论建立。
质性研究
通过实地访谈等方式,深入了解和分析当地的特定 经济问题。
1 信息来源
地方数据的获取及其真实性是很多研究的局限所在。
2 理论适用性
理论的适用性和普适性在某些地方和问题上可能存在局限性。
3 缺乏综合性
区域经济学作为一个新学科,缺乏系统综合的理论体系。
结论和展望
结论
区域经济学是一个发展迅速的学科,将为当地经济 发展政策及商业决策提供重要参考。
展望
随着全球化以及新一代科技的应用,区域经济学将 进一步拓展其研究视野与理论深度。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

区域经济学各章习题及答案标准化管理部编码-[99968T-6889628-J68568-1689N]《区域经济学》习题集第一章绪论一、名词解释1、区域2、经济区域3、区位4、经济区位 5、集聚经济1、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备特定功能的地域空间。

2、是人的经济活动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

3、人类活动(人类行为)所占有的场所。

4、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

它强调由地理坐标(空间位置)所标识的经济利益差别。

5、若干个企业集中于一个地点,能为各个企业带来成本节约等经济利益。

(各种经济活动在地理上相对集中所产生的相对节约)二、简答题1.区域的特征2.区域经济学存在和发展的客观基础3.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4.区域经济学的酝酿、兴起与发展过程5.自然禀赋的差异性包括哪些因素1.地域性、开放性、独立性。

2.自然禀赋的差异性,经济活动的极化性,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

3.是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际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4.酝酿于上世纪20年代至50年代。

凯恩斯主义所倡导的国家干预使一些学者比较系统地提供了区域开发的理论方法。

兴起于上世纪六七十年代。

区域经济学研究通过参加区域开发与规划实践比较系统地建立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基础。

上世纪80年代以后,区域经济学有了很大发展,主要表现在新理论的创建与实践、区域经济发展与协调、运用最新科技手段上。

5.包括自然条件的不同性、资源的稀缺性,生产要素分布的不均衡性和不完全流动性。

三、对错题(判断对错,并改错)1.市场力的作用倾向于缩小地区间的差别。

()2.区域经济学是“区域”与“经济”的简单叠加。

()3.从布局层次上看,区位论属于宏观范围,区域经济学则属于微观范围。

()4.强调经济活动区位以及空间组织是区域经济研究对象之一。

()5.自然禀赋的差异和空间距离的不可灭性是区域差异的基础。

区域经济学重点

区域经济学重点

高婷婷区域经济学重点第一章:1、区位论的概念、发展:1)以单个厂商区选择为主要研究对象的区位理论2)研究①古典区位论:德国经济学家杜能、韦伯、克里斯、廖什区位:厂商生产活动的位置;如何确定最佳位置就是区位理论的核心问题②第二次世界大战后区位理论的发展:单个厂商发展为地区总体经济结构;理论推导转向区域模型;从第一、二产业扩展到第三产业;不仅考虑生产成本最低、利润最大化到人们更高层次的需求。

2、区域经济学的发展:以人地关系的区域差异作为研究对象的地理科学;从古典的单个厂商生产组织研究扩展到产业区位分析的空间经济学;城市和区域经济配置。

3、区域经济学研究内容:1)区域结构2)区域经济活动组织3)区域地域结构及其组成单元4)区际分工与联系5)区域经济政策4、新区域经济观的基本内涵:1)突破了传统区域经济学的概念;2)新的区域经济学不仅扩大了研究范围和层次,丰富和修正了区域经济学的理论和方法;3)科技工业园区是人类进入21世纪之后选择最佳区域经济模式,提供了最好的区域经济环境;4)改革开放以来,国民经济迅速发展,很大程度上得益于经济特区的设立。

区域经济学(新区域经济观):研究区域经济活动的自组织和区域经济联系,以及与此相关的区域决策的科学。

5、区域经济(名词):在一定区域内经济发展的内部因素与外部条件相互作用而产生的生产综合体。

第二章1、基本概念:区位:某一主体或事物所占据的场所,具体可标志为一定的空间坐标;经济区位:某一经济体为其社会经济活动所占有的场所;区位决策:决策主体的区位决策过程经济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围绕经济中心而客观存在的、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并且不可无限分割的经济社会综合体2、区域经济学相关理论:绝对优势理论;1)地域分工理论(区域结构变动的理论):相对优势理论;要素禀赋理论;2)区域经济非均衡增长理论(大国经济的区域发展规律):①无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二元经济结构理论;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增长极理论②有时间变量的区域非均衡增长理论:3)经济增长理论4)现代区域经济理论①国际区域经济一体化理论体系:关税同盟理论自由贸易区理论共同市场理论协议性国际分工原理综合发展战略理论②总部经济的理论体系③区域经济发展梯度理论④区域经济发展的辐射理论与增长极理论⑤可持续发展理论与循环经济第三章:1、区域经济一体化概念:地理上邻近的国家或地区,为了维护共同的经济利益和加强经济联系合作,相互通过契约和协定,在区域内部逐步消除成员国间的贸易与非贸易壁垒,进而协调成员国间的社会经济政策,形成一个跨越国界的商品、资本人员和劳务等自由流通的统一的经济区域的过程。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第一章
化配置,促进区域经济发展、增进社会福 利的经济科学。
2010年3月
2、区域经济学产生的历史背景
• (1)经济背景,表现在两个方面:一是地域分工不断深 化,地区间经济发展不平衡加剧
• (2)政治背景,在西方资本主义发展到了国家垄断资本 主义阶段,政府的经济职能加强,政府有能力干预区域经 济发展;在东方,社会主义制度诞生,政府是配置资源的 主体,政府可以在区域之间配置资源。
2010年3月
3、设立区域经济学专业硕士点
• 全国共106所高校社会里区域经济学专业硕 士点
• 21所A类高校,其中5所A+类 • 25所B+类高校, 28所B类高校, • 21所C类高校, • 11所自主划线高校
2010年3月
第一章 区域经济学基本概念和理论
• 第一节 区位 • 第二节 区域与经济区域 • 第三节 区域经济 • 第四节 区域经济学基本理论
• 区域经济学强调资源在空间上的最优配置。
2010年3月
(3)部门经济学
• 部门经济学强调某一部门的资源在时间和 空间上的配制问题,不同资源特征不同, 配置规律不同。(可再生、不可再生)
• 区域经济学需要对区域被所有各类资源空 间最优配置进行探讨。
2010年3月
(4)发展经济学
• 发展经济学是探讨发展中国家经济增长以 及社会经济发展的学科。
– 具有主观性,区位因子只因经济活动主体而不同,不 会因空间地域上发生的经济建设而变化
• 区别于区位条件
– 经济活动场所所具有的不同的属性和条件,具有客观 性。
• 区位条件是可以改变的,比如交通道路建设,劳动力流动。 • 不同的经济活动,对区位条件的要求不同。
2010年3月
三、区位决策及其影响义素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1章-导论

区域经济学课件 第1章-导论
41
2. 现代区位理论
中心地理论 德国经济学家克里斯塔勒
市场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廖什
区位论对市场因素的研究,标志着古典区位论向市场区 位论的转化。
42
1)市场区位论
该学派的主要观点 充分考虑市场因素,尽量将企业布局在利润最大的区 位。随着商品销售问题日益突出,在考虑生产成本与 运费的同时,还需考虑市场划分与市场网络结构的合 理安排。
21
二. 区位理论(区域经济学的第二来源)
区位论研究什么? 正确的区位选择
廖什:“对我们来说,事物存在的时间是一定的,但我们却 可能动地选择它所在的地点……” 最优空间结构
一定区域范围内各有关要素的最佳区位所构成的关系
22
1. 古典区位理论
农业区位论 德国农业经济学家杜能
工业区位论 德国经济学家,社会学家韦伯
地方纯原料 (原料重量全部转至成品)
地方失重原料 (原料重量部分转至成品)
35
如何布局?
原料指数(MI)=生产中耗用的地方原料重量/制成品重量 MI>1,工业为原料地指向,(水泥、造纸、面粉、葡萄酒) MI<1,消费地(市场)指向,(啤酒、酱油) MI=1,可灵活布局,(石油精制、医疗器械)
3
其他学科如何定义区域?
自然地理学: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按其地表单元的 自然地理特征,可分为沙漠地带,冰原地带等。
政治学:国家管理的行政单位。按行政权力的覆盖面 来划分,其边界与国界或一国内的省,市,县界重合。
社会学:把区域看作相同语言,相同信仰和民族特征 的人类社会聚落,可以超越国界和行政边界。
运输区位论 美国空间经济学家胡佛
特点: 从单一的企业出发,研究成本和运费的最低化。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

区域经济学课件第一章区域、区域系统与区域经济学区域:地球表面上被某种特征(特别是具有社会经济学意义的特征)所固定的空间系统。

系统结构:系统内部各组成部分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方式;通过系统内部各种比例关系的研究,可以揭示系统结构的数量特征。

区域系统结构:区域系统内部各子区域、各部门、各要素、各方面及其相互之间的关系和有机联系。

(空间结构、中心地结构、资源结构、社会结构、产业结构、所有制结构、技术结构、固定资产投资结构、消费结构、交通结构、能源结构、消费积累结构、进出口结构、市场结构)恩格尔系数:食品消费占整个生活消费的比例。

区位商:Q=(N/A)/(N/A) 含义:Q越大,该地区的这个部门所占的比例相对较高。

区位商11大于1,表明本区域的部门相对高于背景区域,因而可能是专业化部门或优势部门。

基尼系数:再全部居民收入中,用于进行不平等分配的那部分收入占总收入的百分比。

区域经济学:研究的对象地区域(经济)系统,目的是促进区域的发展,任务是揭示区域经济运动规律,寻求促进区域发展、协调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的途径、第二章区域发展与科学发展区域发展的形式:量的扩张(描述区域经济规模的指标包括产值、产量和增加值;国内生产总值,国民生产总值)。

质的改善(包括资本的积累、生产条件的改善、投入要素的节约、产出的质量的提高,以及与周边地区关系、与环境关系的改善等)。

结构的优化(技术结构、所有制结构、消费积累结构)。

生产函数:假定在一个区域内,科技进步过程中生产要素的边际替代率不发生变化,则这个αβ 区域的产出增长型生产函数为Y=A*K*Liiiii为第i个区域;k为资金投入量;L为劳动力投入量;K=固定资金+定额流动资金年平均余额。

A越大,i地区的技术管理水平越高。

α+β=1,规模报酬不变;α+β<1,规模报i酬递减;α+β>1,规模报酬递增。

科学发展观的具体内容包括:1:坚持以人为本的发展。

始终把实现好、维护好、发展好最广大人民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尊重人民主题地位,发挥人民首创精神,保障人民各项权益,走出共同富裕的道路,促进人的全面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杜肯堂、戴 经济区域是一国之内具有特定地域构成要素和自主权益,在专业化分工中 士根(2004) 担负一定职能、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 魏后凯 (2006) 区域是指根据一定的目的和原则而划定的地球表面的一定范围的空间,是 因自然、经济和社会等方面的内聚力而历史奠定,并具有相对完整的结构, 能够独立发挥功能的有机整体。区域的内聚力、结构、功能、规模和边界 是构成一个区域的五个基本要素。
阿姆斯特朗和泰勒( 阿姆斯特朗和泰勒 Harvey Armstrong & Jim Taylor,2000) 也强调:数据的可用性经常迫使研究者采取一种不那么严密的定义而采取一 种非常务实的方法,“区域”术语“被用于指代像国家或省份那么大的行政 区域或政治管辖区,并且也用于表示像地方行政区域那样小的地区”,通常 被模糊而又简单对待的“区域”实为国民经济的一个次级地理单元,“区域” 与“国家”之间存有明显差别(HARVEY ARMSTRONG ,JIM TAYLOR. Regional Economics
1.1 中外学者关于“经济区域”(“区域”)概念的界定 1922年前苏联全俄中央执行委员会直属经济区划问题委 员会所作的定义。即: “所谓区域应该是国家的一个特殊的经济上尽可能完 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 整的地区。这种地区由于自然特点、以往的文化积累和 居民及其生产活动能力的结合而成为国民经济总链条中 的一个环节 该定义强调“区域”是一国范围内的“一个特殊的 经济上尽可能完整的地区”,其经济活动是“国民经济 总链条中的一个环节”。
国内区域经济学学者关于“经济区域” 区域” 表1.1 国内区域经济学学者关于“经济区域”(“区域”)概念定义的代表性观 点
学者(年份) 程必定 1989) (1989 张敦富 (1999) 基本观点 区域是人的经济活动所造成的、具有特定的地域构成要素的不可无限分割 的经济社会综合体。在国家没有消亡的时代,经济学所研究的区域一般是 指一国范围的经济区域。 区域是指经济活动相对独立、内部联系紧密而较为完整、具有特定功能的 地域空间。
区域经济学目前仍是一门正在成长中的新兴 经济学科。
国内外区域经济学研究队伍大致可分为“经 济学派”和“经济地理学派”两大流派。
教材按“经济活动区位”、“区域经济发 展”、“区际经济传递”和“区域经济运行 调控”四大板块结构构建区域经济学理论内 容体系。 力求体现三大特点: (1)经典性。 (2)前沿性。 (3)研究性。
美国区域经济学家胡佛(E·M·Hoover)在 《区域经济学导论》(1971,1975,1984)一 书中从应用和管理的角度指出: 1. “区域即是区域经济学家获准研究的地 区域即是区域经济学家获准研究的地 区”; 区域是“ 2.区域是“基于描述、分析、管理、计划或 区域是 基于描述、分析、管理、 制定政策等目的而作为一个应用性整体加以 考察的一片地区。 考察的一片地区。它可以按照内部的同质性 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该定义强调“区域” 或功能一体化原则划分该定义强调“区域” 是按同质性标准或功能一体化标准划分出的 一片地区” “一片地区”。
【背景知识 胡佛是美国著名区域经济学家,曾执 背景知识】 背景知识 教于美国密执安大学、哈佛大学和匹兹堡大学,担 任过美国总统经济顾问委员会成员、国际区域科学 协会主席、《国际区域科学评论》及《区域科学杂 志》编委。代表作有:《区位理论以及靴鞋和皮鞋 业》(1937)、《经济活动区位》(1948)、《都 市区域剖析》(1959)、《区域经济学导论》 (New Rork: Alfred A.knopf Inc,1971;second edition, 1975;third edition, 1984)等。胡佛的《区 域经济学导论》是国外最有影响的区域经济学教科 书之一,商务印书馆1990年引进出版了该书1975年 英文第二版中文本,上海远东出版社1992年引进出 版了该书1984年英文第三版中文本。
区域经济学的基本范畴
◆“经济区域”(简称“区域”) 经济区域” 简称“区域” 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 区域经济利益” ◆“区域经济利益” 区域经济主体” ◆“区域经济主体” 经济活动区位” 简称“ ◆“经济活动区位”( 简称“区 位”)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增长”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经济发展”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结构” 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布局” 区域产业组织” ◆“区域产业组织”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区域经济空间结构” 简称“区域空间结构” (简称“区域空间结构”) 空间聚集与扩散” ◆“空间聚集与扩散” 区域优势” ◆“区域优势” ◆“区际经济差异” 区际经济差异” ◆“区际经济传递 区际经济传递” ◆“区际经济传递” ◆“区际经济分工 区际经济分工” ◆“区际经济分工” ◆“区际要素流动 区际要素流动” ◆“区际要素流动” ◆“区际产业转移 区际产业转移” ◆“区际产业转移” ◆“区际经济合作 区际经济合作” ◆“区际经济合作” ◆“区际经济冲突 区际经济冲突” ◆“区际经济冲突” ◆“区际经济竞争 区际经济竞争” ◆“区际经济竞争” ◆“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 ◆“区域竞争力” ◆“经济区划 经济区划” 功能区划” ◆“经济区划”、“功能区划” ◆“区域经济规划 区域经济规划” ◆“区域经济规划” ◆“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政策” ◆“区域经济管理 区域经济管理” ◆“区域经济管理” ◆“区域治理 区域治理” ◆“区域治理”
2.“经济区域”的基本内涵 (1)经济区域是在一个主权国家范围内基于分 研究、规划、 析、研究、规划、管理的需要而划分的经济 空间。 空间。
经济学视域中的“经济区域”一般可分为三个层面: ◆一国范围内的经济区域 一国范围内的经济区域。如中国的东部、中部、西部及东北地区 一国范围内的经济区域 四大板块、珠三角地区、长三角地区、环渤海湾地区等。 ◆跨越国家边界、由若干国家疆土或部分疆土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 跨越国家边界、由若干国家疆土或部分疆土构成的世界经济区域 跨越国家边界 如欧盟经济区、东盟自由贸易区、北美自由贸易区等。 ◆由若干国家部分疆土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 由若干国家部分疆土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如湄公河流域经济区 由若干国家部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疆土共同构成的经济区域 等。
3. 经济区域的类型 3.1.经济区域的划分标准 (1)差异性标准或同质性标准
“差异性标准”又称“同质性标准”。对区际间而言,不同区域具有 一定差异;对区域内而言,区域组成部分在某些方面是同质的。
(2)内聚性标准或集聚性标准
“内聚性标准”(又称“集聚性标准”)强调每个区域均由核心区及 对其有同心倾向的边缘区所组成。
区域经济学
Regional Economics
武汉大学区域经济研究中心
吴传清
电邮:WCQ501@;wuchuanqin@
前 言
区域经济学是一门基于空间维 空间维视角、运用 空间维 经济学理论研究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 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经济活动的 经济学理论 一国范围内不同区域 空间分布、区域经济发展变化、区际经济关系、 区域经济运行调控等一般性规律的经济科学。 西方区域经济学滥觞于1826年-1940年代的 经济区位理论;正式形成于1950年代;1950年代1980年代为第一次发展高峰期;1990年代以来为 第二次蓬勃发展期。 中国区域经济学滥觞于1949-1979年间的产业 布局(生产力布局)理论;正式形成于1980年代 末期; 1990年代以来至今为其迅猛发展期。
“精确地定义‘区域’是如此可怕的一个梦魇,以至于大多数区 域经济学家宁可回避这项工作
◆地理学 地理学把“区域”理解为地球表面的地域单元。 地理学 ◆政治学 政治学把“区域”理解为国家实施行政管理的行政 政治学 单元。 ◆社会学 社会学把“区域”理解为具有共同语言、共同信仰 社会学 和民族特征的人类社会聚落。 ◆经济学 经济学则把“区域”理解为经济上相对完整的经济 经济学 单元。 广义的“区域 区域”一般可分为“自然区域 自然区域”、“行政 行政 区域 自然区域 区域”和“经济区域 经济区域”三大基本类型。 区域 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学所研究的“区域”为狭义的“区域”概 念,专指“经济区域 “经济区域”(Economy Region)。
(2)经济区域是由在经济上具有同质性、内 经济区域是由在经济上具有同质性、 聚性的地域单元所构成的经济空间。 聚性的地域单元所构成的经济空间。
在某一或某些重要因素特征上具有一致性或相似性特点的多个不同 空间经济单元所组成的经济区域为“均质区域”(Homogeneous Region)。
由若干异质空间经济单元所组成的在功能上联系紧密的经济区域为 “极化区域”(Polarizable Region,又称“集聚区域”、“功能区 域”、“节结区域”)。
接,不能出现飞地。
(3)毗邻性标准 “毗邻性标准”强调构成一个区域的若干地区在地理上必须相互连
(4)兼顾行政区划标准
胡佛指出:运用同质性标准、内聚性标准可将区域划分为均质区域和 胡佛 结节区域两类;基于管理以及制定、实施各种规划和国家政策的需要,“最 有用的区域分类,也就是那些遵循行政管理范围的边界划分而成的区域” (胡佛,1975), “最实用的区域划分应当符合行政区划的疆界”(胡佛, 1984)。
第一章 导论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中的“经济区域” 和“区域经济”范畴分析 第二节 区域经济学的研究对象和内容 第三节 区域经济学学科发展概况
区域经济学中的“经济区域” 第一节 区域经济学中的“经济区域” 区域经济” 和“区域经济”范畴分析
经济学是从时间、空间和部门(产业) 时间、空间和部门(产业) 时间 三维视角探讨人类经济活动一般规律的科学。 三维视角 把经济活动置于空间维的视角 空间维的视角考察是区 空间维的视角 域经济学区别于其他经济学科的根本所在。 每一门学科都有一系列具有自身学科特 一系列具有自身学科特 色的基本范畴,这是演绎本学科理论和方法 色的基本范畴 的基础。
(3)经济区域是由在经济上具有共同利益、在地缘 经济区域是由在经济上具有共同利益、 上彼此邻接的地域单元所构成的经济空间。 上彼此邻接的地域单元所构成的经济空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