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2dc7b5dec1c708a1284a44ae.png)
浅析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
![浅析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https://img.taocdn.com/s3/m/b06ff5355727a5e9856a612b.png)
浅析职业教育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改革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指教师的讲解和学生的练习在同一地点交替进行来完成“训练项目”,突出特征是以学生为中心,以完成训练任务为目标。
实现教学体系从“知识中心”向“任务中心”的转变,从而落实“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的办学方向。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教学模式以“服务为宗旨,以就业为导向”已经成为全社会对高职教育的共识,如何建立适应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高职教育模式成为当前高职院校的重大课题。
高职教育应该而且完全能够创新出一种适应我国经济社会建设需要的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
而“一体化”教学就是指以“能力本位”为指导,通过校企合作、工学结合等开放式办学思路,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由一位专业教师担任该学科的理论知识、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的教学,从而使理论教学、技能训练和生产实习融于一体,形成连贯、系统、全面和完整的教学体系,保证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的衔接,从而有效增强理论教学的时效性和实习教学的针对性,有效地避免旧教学模式带来的理论、实习脱节。
“一体化”教学通过对教学内容的有机组合和统筹安排,使内容编排更合理,从而减少复重内容和环节缩短教学时间,提高教学效率和质量,达到学以致用、立竿见影的效果。
一、“一体化”教学在教学内容上的改革在“一体化”教学过程中,教学内容意义的构建显得非常重要。
同时,需要职业教育课程体系作重大改革,主要是整合课程体系,摒弃传统的以传授为主的课程体系,增加以体验式教学为主的新知识和技能,以便适应就业岗位技能不断发展变化的要求。
这样将有利于学生个性的发展,学生可以自己选择自己所走的道路,选择所学的知识和技能。
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的课程改革近年来,我国职教界在这一领域做了大量的研究与实践,比较有代表性的有项目课程、任务引领型课程、工作过程系统化(亦称基于工作过程)课程和学习领域课程等。
1.项目课程。
项目教学,是师生通过共同实施一个完整的“项目”工作而进行的教学活动,它既是一种课程模式,又是一种教学方法。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94cd07e30b765ce0508763231126edb6f1a7635.png)
OCCUPATION1402010 7职业技术教育事业的蓬勃发展,规模上的扩大,对教研教改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面对当前中职教育生源质量逐年下滑的现实以及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新的要求,职业学校要想求得生存和发展,就必须从教研教改入手,转变教育理念,改革教学模式,大胆进行专业建设和课程整合,以提高教学质量。
一体化教学就是根据这一宗旨整合教学资源,把理论教学和实习教学融为一体。
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当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教学方法,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教学,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开展教学活动。
师生双方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最终完成某—教学任务。
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方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的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对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学习理论兴趣,促进他们对理论的理解,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二、培养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实施理论和实践一体化的课程,需要建立一支能适应一体化教学的师资队伍。
1.教师应保持先进的思想理念培养师资首先要激活教师对新技术、新方法的认识,发挥教师的主观能动性,将教学改革落到实处。
改变教师观念的着力点不是学而是实践。
课程改革没有现成的东西可以借鉴,必须在实践中探索符合国情和校情的教学规律与方法,在实践中提高自我,将观念转变为动力和行动。
2.培养复合型的专业教师职业教育曾提出职业学校教师要实现“双师型”。
“双师型”教师是指在某一专业领域具有理论和技能双项能力的教师。
教师不能将理论和实践简单地分层叠加,而必须了解职业的工作过程、工作情境和行为方式。
将理论和实践教学的全部课程,按照工作过程在教学中一体化地展开。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8bd484007cd184254b3535d7.png)
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分析——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的思考与探索【摘要】近十年,我国中等职业教育研究与实践取得了丰硕的成果,但一些基本问题仍未完全解决,其中最根本的问题之一是人才培养的实际效果与市场需求之间的偏差。
中等职业学校的毕业生不能适应具体的岗位要求,造成中等职业学校毕业生就业率偏低,就业问题突出。
之所以会出现这样的问题,最直接的原因是中等职业教育没有体现职业特色,课程无法满足社会的需求。
因此,推进职业教育教学模式的改革仍然是各中等职业学校的工作重点和难点,也是今后我国中等职业教育面临的核心任务。
【关键词】中等职业教育;教学模式;改革职业教育,特别是各种层次各种形式的中等职业教育,以及大量从业人员岗位培训,这是本世纪相当长时期我国人力结构和教育结构调整时必须考虑的关键环节,它的发展关系到行业和企业的生存、发展以及社会主义建设的全局。
现阶段我国经济、科技和社会的高速发展,必将对我国人力结构和教育结构体系产生重大影响,这种影响的表现之一,就是对提高劳动者素质和初中级人才培养的数量和质量提出了迫切的要求。
中等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技能的技能型人才。
而面对当前中等职业教育生源数量逐渐较少,质量逐年下滑的现实,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合格的技能人才,中等职业教育学校应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板书十讲解”的教学模式,开始试行理论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并深入调研所开设专业对口的企业和就业市场需求的用人标准,对学生辅以相关的就业指导,以适应市场经济和用人单位的要求,顺利的完成学以致用,将专业知识融人职业技能的职业教育目标。
具体地说,理论实践一体化教学是将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场所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技能考核一体化训练。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加大实践的力度,讲解理论的时候多和实际相联系,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实践操作水平。
关于一体化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思考
![关于一体化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adcf78d2370cba1aa8114431b90d6c85ec3a8894.png)
教学探索eXpLoration编辑 张 磊文 / 曹淑联 贾 峰关于一体化课堂教学的问题与思考摘 要: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广和实施,极大地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质量。
但是在一体化课堂教学的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比如课堂教学有形无实,小组合作学习流于形式,功效不能发挥,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角色定位转变不到位,课堂评价起不到激励和引领学生学习的作用等。
针对这些问题,作者给出了自己的思考和建议。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问题 建议一体化教学的最基本特征是: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学习是通过工作来实现的。
它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创造一个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的工作环境,让学生在做中学,实现学习过程和工作过程的统一。
工学结合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实施是传统学科职业教育模式的改革。
一、一体化课堂教学的特点一是教学过程以行动为导向,采用项目教学法。
教学过程由7步构成,即明确任务、获取信息、制订计划、做出决策、实施计划、检查控制、评价反馈。
项目教学法,体现了以学促用、学以致用的思想,整个教学过程突出了学生的主体地位和应用操作性,使学生学得有兴趣,且手脑并用,更符合科学用脑。
二是课堂搬到了一体化工作站,不再是传统意义上的教室。
在工作站里可以根据学习任务的需要集中学习,也可以分组或者个人单独学习。
学生不一定做同样的工作,可以根据进度做不同的工作。
同时,在教学过程中学生也不必像传统教学一样在座位上一动不动。
他们可以跟教师一样在教室活动,拓展了活动空间。
教师的作用也发生了很大变化。
他们在工作过程中组织、引导、指导学生,与学生多方位地沟通,形成了亦师亦友的新型师生关系,大大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
三是学生学习过程和方法的转变。
学习的内容是工作,通过工作实现学习。
学生在具体工作情境中学习如何工作,学习的内容更加贴近工作或与工作密切相关,积极性更高。
二、一体化课堂教学实施中的问题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推广与实施,显著提高了职业教育的教学效果,但由于主客观方面的原因,在教学实践中也出现了一些问题,这些问题归纳起来有以下几种类型。
中职教师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探索
![中职教师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cf3697d16aec0975f46527d3240c844769eaa0e8.png)
中职教师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探索中职教育作为我国教育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一直以来受到社会各界的关注和重视。
传统的中职教育模式存在着片面追求就业率、教材教法脱节等问题。
为了培养更加适应社会需求的中职毕业生,不断探索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已成为当务之急。
一、中职教育现状1. 教材教法脱节问题当前中职教育的一个显著问题就是教材教法脱节。
教材的内容和教学方法与实际需求脱节,导致学生学习的理论知识和技能无法与实际工作生活结合,影响了学生的就业和职业发展。
2. 就业观念单一中职教育一直以来注重培养学生的就业能力,但就业观念单一,一味追求高薪职位,缺乏对自我职业规划和就业前景的深入了解,导致毕业生就业压力大,就业率低。
3. 学校教学资源紧缺中职学校的教学资源相对紧缺,师资力量不足,教学设施落后,实践教学条件不足,限制了教学质量和教学效果。
二、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的必要性1. 适应产业发展需求随着社会和经济的快速发展,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对中职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可以更好地适应产业发展的需求,提高学生的就业竞争力。
2. 强化学生实践能力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可以更好地结合学生的实际能力培养需求,注重学生的实践能力培养,使学生学到的知识更能够真正应用于工作中。
3. 推动中职教育改革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是推动中职教育改革的重要举措,可以为学校提供更广阔的发展空间,为学生提供更好的成长平台。
1. 教材更新改革教材更新是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的基础。
学校要结合产业发展需求,更新教材内容,使之更加贴近实际工作需求和市场需求,提高教材的实用性和针对性。
教法创新是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的核心。
学校要注重教师的教学方法创新,引入多种教学手段和教学技术,注重实践教学和项目式教学,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综合素质。
3. 课程设计改革课程设计是教材教法一体化改革的重要环节。
学校要结合教材更新和教法创新,重新设计课程体系和课程内容,强化理论与实践相结合,培养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实践能力。
对一体化教学的思考
![对一体化教学的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d230a74de55c3b3567ec102de2bd960590c6d937.png)
主题论坛F ORUM25OCCUPATION2015 01对一体化教学的思考文/黄 磊摘 要:随着我国经济建设的发展, 企业对技工人才的要求越来越高。
技工院校以前的一些教学方法和手段越来越显现出其不足,很难适应新型工业化对技能人才的要求。
优化技工院校教学方法,转变技能型人才培养模式势在必行。
这些年来,我国职业教育一直在探索新的教学手段、方法和模式,其中一体化教学是一种比较好的教学方法。
本文对一体化教学活动策划进行了分析与探究。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 教学活动策划 学习任务改革开放30多年来,我国建立起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框架,取得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技工院校作为培养技能人才的主阵地,为我国经济建设和生产服务一线培养了数千万技艺精湛、素质优良的技能劳动者。
但是随着经济全球化和区域经济一体化深入发展,社会及企业对技能型人才的知识与技能结构提出了更新、更高的要求,迫切需要技工院校提供多层次的人力资源服务。
因此,为适应社会和企业用人的需求,一体化教学模式将成为深化技工院校教学改革,加快技能型人才培养,推动技工教育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手段和教学方法。
一、一体化教学的概念一体化教学是职业教育的一种方法,旨在提高被教育者的综合素质。
它将专业课的理论与实践教学有机地结合起来,往往由一位教师或一组教师在共同制定教学内容、教学方法与进度内容的情况下实施教学,使受教育者能将所学的理论知识及时消化吸收。
一体化教学打破了传统的学科体系和教学模式,根据职业教育培养目标的要求来重新整合教学资源,从而逐步实现了以下几个转变:教师从“知识的传输者”向“组织者、引导者、点评者”转变;学生由“被动接受的模仿型”向“主动实践、手脑并用的创新型”转变;教学组织形式由“固定教室、集体授课”向“室内外专业教室、实习车间”转变;教学手段由“口授、黑板”向“多媒体、网络化、现代化教育技术”转变。
一体化教学模式增强了教学直观性,使教学内容更具有针对性,充分体现学生主体参与作用,使学生真正做到知行合一。
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浅析“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关于职业教育教学改革模式的探讨——浅析“教学与实践一体化”的教学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1d8890db26fff705cc170ab1.png)
二 、教 学 手 段 的 更 新一 一 采 用
职业教育的实施过程不限制个性 发展 而应该有益干个性发展 ,因此他不排 斥精 英培养, 但不强调人才的选拔和淘汰 , 而致 力 于 人人 “ 会 ” 学 ,人 人 成 功 。所 以 ,职业 教育的教学原 则是崇 尚实用。著名教育家 黄 炎 培先 生 曾直言 :“ 职业 教 育 犹是 实用 盖 教育也”( :黄炎培 实用主义产生之第 注 三年 《 炎培教育文集 第一卷 , ,黄 中国文 史 出版 社 ,19 年 ,第 3 1 ) 94 2页 。 就职业教 育 自身发展而言 ,最大 的困 难在于如何贯彻实用的教学原则 。我们的 教学研究正是基于实用教学的原则展开的。 我们提出了一种 “ 教学与实践一体化” 的教 学模式 , 通过对 “ 综合电器” 课程 的教学改 革, 贯彻这种实用的教学方法 , 摸索 出一条 基于实践教学的思路和方法 ,从而促进机 电学科职业教育教学的改革。 本次教学研究我们贯彻 了实用教学的 教育理念 、 完成 了教学计划的修订、 更新了
一
文 章 通 过 对 “ 合 电 器 ” 课 程 的 教 学改 革 , 综
阐述 彳一 种适 合 目前 中等职 业技 术教 育 的教 学模 式—— “ 学 与实践一体化 ” 的教 学模 教
式 全 文 贯 彻 了实 用 教 学 的 理 念 ,重 , 投介 绍
、
教 学 内容 的 更新 一 一 把 握
露豢 霪
磐
一 ∥ 一
。√ g一 #
教学 改革模 式的探 讨
~ 黪
浅 析 “ 学 与 实 践 一 体 化 ” 的 教 学 模 式 教
熊卫东 黄丽君 武汉市 第一轻工业学校 405 50 1
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思考论文
![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与思考论文](https://img.taocdn.com/s3/m/b25d43ee524de518964b7d96.png)
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并且结合自己在教学过程中采用的“理实一体化”教学方法,提出应用这种教学方法的价值所在。
关键词:职业院校;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图分类号:g712.3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6-3315(2013)03-136-001一、什么是理实一体化教学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
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习理论的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同时还可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实一体化”教学创新对理实一体教学模式的研究有很多,结合我校的实际情况,并且根据我们现有的实验实训条件和师资队伍,以建筑专业的《建筑工程预算》这门课程为例,从课程的教学情况及学生的学习情况两方面入手,探索出几种教学方法供大家参考。
1.精讲多练、理实一体“教学做评”一体化,以学生为主体,教师为主导,以典型任务为载体,教师理论精讲,思路点拨,操作示范,巡回指导,有效激励。
教师在课前布置任务,对将要完成的任务涉及到的知识难点进行精讲,对学生合理分组,学生在课外查阅资料,收集信息,制定完成的计划,在一体化教室进行任务实施,小组和教师对完成任务进行检查,最后师生共评。
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99d94447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28.png)
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1. 引言1.1 背景介绍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引言随着全球经济的一体化和数字化时代的到来,产业结构和职业需求正在发生深刻变革。
传统的教育模式已经不能适应当今快速发展的产业要求,越来越多的企业和行业开始呼吁教育体系必须与市场需求相结合,培养更符合现代产业发展需要的人才。
在这样的背景下,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成为了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话题。
国际化产教融合强调将学校教育与工作实践结合起来,使学生在学习的同时能够获得实际的工作经验,增强就业竞争力。
而国际化的发展路径探索,则是为了更好地适应全球化经济格局,培养具备国际视野和跨文化能力的人才。
在本文中,将探讨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关系,探索职业教育国际化发展的路径,创新产教融合模式,讨论合作机制,以及如何建设师资队伍,从而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
1.2 问题意义随着全球化的深入发展和经济全球化进程的加速推进,职业教育国际化已经成为当前教育领域的重要课题。
当前我国职业教育国际化程度仍然相对较低,存在着诸多问题和挑战。
产教融合不足、师资队伍不够强大、国际化路径不够清晰等问题尤为突出。
在这样的背景下,对于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探索与思考具有重要的意义。
促进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的有效对接,有助于提升职业教育的实用性和针对性,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就业前景和职业发展机会。
探索国际化发展路径,有助于吸收国外先进经验和理念,提升我国职业教育的国际竞争力。
创新产教融合模式、探讨合作机制、加强师资队伍建设,能够进一步推动职业教育国际化进程,为我国职业教育发展注入新的活力。
深入探讨职业教育国际化产教融合发展的相关问题意义重大,将有助于引领我国职业教育朝着更加国际化、现代化、高质量的方向发展。
2. 正文2.1 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产业需求与职业教育在现代社会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随着经济全球化和科技发展的加快,产业结构和需求不断变化,这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新的挑战和要求。
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
![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https://img.taocdn.com/s3/m/79ef7363ae45b307e87101f69e3143323968f598.png)
职业教育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讨摘要:职业教育作为国民教育体系中非常重要的一个分支,与社会经济联系最为密切,国家经济发展方式的转变、产业结构的调整、技术革新步伐的加快,无疑都对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职业教育只有创新人才培养模式、改革课程结构体系,才能适合社会对具有较高综合职业能力的现代技能人才的需求。
本文主要阐述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所具有的特点,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的基本条件;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的校企合作形式、教学实施手段与教材开发的基本思路。
关键词: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实施条件;教材开发;校企合作前言:近年来,国家对职业教育的重视是前所未有的,除政策和资金上的大力支持外,在办学模式上也不断进行改革和创新。
早在2009年,人社部就决定在全国25所技工学校、五个专业中开展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
我校也在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中实行了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同时申请了河南省教育厅2018年河南省职业教育教学改革研究项目,以进一步探讨职业院校一体化教学的特点与实施方法,研究一体化教学对教师的能力要求。
1、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的特点2009年人社部在工学一体化教学改革试点工作启动时,就下发了《关于印发技工院校一体化课程教学改革试点工作方案的通知》,通知明确指出了工学一体化的开展要“以国家职业标准为依据,以综合职业能力培养为目标,以典型工作任务为载体,以学生为中心,根据典型工作任务和工作过程设计课程体系和内容,按照工作过程的顺序和学生自主学习的要求进行教学设计并安排教学活动”。
所以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是对传统教学模式的一个重大改革,是将工作过程与学习过程结合在一起的新型教学模式,即学习的内容是工作,在工作中完成学习。
通过近年来的探索和一线教学实施,笔者认为工学一体化教学模式具有以下基本特点:一是实现培养目标的转变,由过去专注培养学生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转变为专注培养学生的综合职业能力,即学生要具有专业能力、社会能力、个人能力和方法能力;二是实现学习过程和学习方法的转变,通过小组讨论等教学形式,改变传统的教师主体的教学模式,变成以教师为主导、学生为主体的教学模式,突出学生自主学习,实现在工作过程中学习、在职业标准中学习,在行为导向中学习,边做边学,边学边教,做中学,学中做;三是推动校企合作办学的进一步深化,使实训教室与生产车间合一、教学行为与生产行为合一、学生与工人合一、教师与师傅合一、作业与产品合一;四是实现教学内容和教材的转变,教师所用的教材和学生学习的学材发生了颠覆性的变化,传统的学科性的教材变成了学习领域、学习情境、任务书、工作页等形式的教材,更容易引导学生自主学习;五是促进实训管理方法的转变,在实训管理中融入企业的7S管理理念和方法,使实训现场与企业生产现场的氛围融合;六是课程体系发生了巨大变化,一个专业不再由文化基础课、专业理论课、实习课等若干门课程构成,而是打乱原有的课程体系,变成若干个模块若干个典型工作任务等。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b19e2a3fcc7931b764ce1510.png)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改革与实践职业教育的宗旨是培养具有基本专业理论知识和熟练操作能力的技能型人才。
面对当前职业教育生源数量逐渐减少,质量逐年下滑的现状,为了提高学校的竞争力,培养合格的技能型人才,笔者所在学院从2005年起就改变了过去传统的“板书―讲解”的教学模式,开始试行“理论―实践―创作”的“一体化教学”模式。
2009年又参加了人力资源和社会保障部组织的“一体化课程改革”项目的研发工作,目前已经初现成果。
一、“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形成与发展职业教育课程改革,必须把转变教学理念贯穿于整个进程之中,只有转变教学理念,才能推动课程改革。
职业学校要根据行业需求进行大胆改革,摒弃过去以学科为导向的旧理念,树立以市场为导向,以素质为本位,以学生为主体,以探究与实践为主要课程形式,以终身学习为目标的职业教育课程改革的新理念。
“能力本位”的职业教育决定了专业课教学必须强调能力的培养,新课程理念下的能力不仅指具体的专业知识和专业技能,而且包含了学习、思考、交往、合作、知识使用等技能。
“一体化教学”是集“教、学、做”于一体的教学模式,强调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的有机结合,重视学生的全程参与,实施“做中学、做中教”,进行专业知识、专业技能和职业素养三位一体的学习与训练。
“一体化教学”是“动脑”与“动手”相结合的教学模式。
劳动使人聪明。
我国伟大的教育家孔子曾说过“讲给我听,我会忘记;指给我看,我会记住;让我去做,我会理解”这样意思的话。
给学生更多自己做的机会,学生才能更好地消化理解。
让学生切实动起来是实现学生由“要我学”到“我要学”这一转变的关键。
“一体化教学”以学生为主体,改变了原来的学生在下面昏昏欲睡或各自精彩的“填鸭式”课堂模式,改变了学生被动听讲的局面,让学生“动”了起来。
在具体的教学过程中,教师加大实践的力度,讲解理论时多和实际相联系,深入浅出,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实践操作水平,从而逐渐改变了过去的传统教育模式,使学生在技能训练中掌握理论,在理论学习中提升操作技能。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化教学
![浅谈职业教育中的一体化教学](https://img.taocdn.com/s3/m/22def31e4b7302768e9951e79b89680203d86b6d.png)
251 一体化教学的含义一体化教学,通俗来讲就是理论教学和实践教学紧密的联系,不分割成两个独立的版块,边学边做,理论和实践融为一体的教学模式。
在具体教学中,实现理论教学与实践教学内容的一体化,在教学模式上不仅强调理论知识的必需性、重要性,更强调技能训练的规范性、实用性及创新性。
让学生通过技能技巧的形成,掌握认知规律,实现理论与实践的有机结合,真正成为具有一定理论知识和较强动手能力,又能满足岗位需求的实用型技能人才。
2 一体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一体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硬件环境,要有理实一体化的实验实训基地,把理论教学放在实训基地完成,在实训基地内设置理论教室。
在理论教室完成本次上课内容,在实训教室完成与理论课内容一致的实操教学。
例如在讲授自动变速器中的液力变矩器、油泵、行星齿轮的内容时,要求学生在实操教室了解各部件的结构、工作原理,了解它们之间的连接关系,为后续的动力传动打下基础。
在组织与实施的过程中,为了让学生都有机会动手,根据学生的人数分成6人~8人一组,根据小组的数量,设置相应的工位,每个小组在一个工位上进行拆装训练,让学生在进行拆装的同时,又能了解零部件的结构与工作原理。
同时在进行实操教学时,应配备至少两名以上的实训教师,配合主讲教师完成本次教学内容,课时数根据内容每次应在2学时~4学时,为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性,提高动手能力,理论课时与实操课时为1∶1或1∶3。
课程考核方式为理论考试占40%,实操考试占50%,学习态度、纪律、出勤、安全文明操作、团队协作占10%,得出本门课程的总成绩。
3 一体化教学的场地与设备一体化教学的组织与实施必须要有与之相匹配的硬件环境,即对场地与设备的要求。
例如汽车运用与维修专业,在场地与设备上,应根据专业特点结合维修企业的厂区布局,分类设置整车实训区、钣金喷涂实训区、发动机实训区、底盘实训区、汽车电器实训区、新能源汽车实训区、后勤保障部门等。
每个实训区根据实际情况设置不同的实训教室,实训车型应紧密与市场主流车型相结合,即有欧美车系,也有亚洲车型,实训维修检测设备应与维修企业保持同步,让学生到企业后,很快就能上手操作。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思考
![“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f26ad7573b3567ec102d8a2e.png)
浅谈“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在中职教学中的探索与思考【摘要】职业教育人才培养模式的改革是一项系统工程。
对于中职教育来说,进行教育教学模式改革和对“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并与工学结合、校企合作相结合,不但是促进中职教育教学质量不断提高的重要措施,并且是实现中职培养目标的一种十分有效的教学方法。
【关键词】“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中职教育;探索与思考随着国家经济的不断发展,人们生活水平的提高,各行业与企业规模不断的扩大,对于从事各行业高素质技能型人才的需求量大大增加,这也促使了职业教育院校办学规模的扩大,同时对职业院校的职业教育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为了培养出素质高、技能过硬、更适应企业岗位需要的第一线高端技能型人才,满足企业的需求与适应企业的发展,2006年,教育部16号文件提出了“教、学、做”一体化的教学模式、实施工学结合、校企合作、改革人才培养模式,不断更新和完善职业院校的培养模式和教学模式。
本文仅就“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作一些粗浅的探索与思考。
一、实施“教学做”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必要性1、传统的职业教育教学模式与普通高等学校的教育教学模式相比,虽然在理论教学的同时增加了实训实践教学的环节与力度,但仍然以理论教学为主,所开设的实验实训课程的学时与科目有限,实训课程只是作为理论教学的辅助手段,甚至理论与实训相脱节不能及时有效的相结合,这就导致学生到企业实习时,动手能力差,所学知识不能灵活运用,对于企业标准和要求的了解具有局限性、生产安全意识不高、出现上岗后不能顶岗生产的尴尬局面。
2、教学内容中理论知识过深,缺乏一些技能训练的内容,与企业的岗位要求与企业的生产实践不能有效的对接;理论教师较多,实验实训教师较少,特别是既懂理论又懂实训实践的“双师型”教师较少;从企业中聘任的兼职教师数量不足,同时教师深入到企业进行顶岗实习的机会较少,不能及时更新与调整教学内容与知识要点,从而不能实现与企业的零距离对接。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https://img.taocdn.com/s3/m/aee01bd6710abb68a98271fe910ef12d2bf9a95c.png)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探索近几年来,国家重视职业教育,加强职业教育改革,不断深化职业教育发展。
为了更好的发挥职业教育的优势,有必要将职业教育与一体化教学结合起来,探索职业教育的发展模式的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
一体化教学是将职业教育与技术教育有机结合,以企业实践和校企合作为指导,以企业实践为依托,以技能实践教学为核心,以学生学习和创新能力培养为目标,以教职工及企业实践能力提升为标准的教学方式。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通过实施学生早期的实践教育,使学生在实践中得到及时的反馈,在深刻体会中学习,并在团队实践中体现技能,加深对课程学习者理解,掌握技能,培养创新能力。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主要包括以下三个方面:首先,增强学校与企业沟通交流。
学校和企业之间建立长期合作关系,加强双方之间的协商沟通,及时反映企业实践过程中的职业教育及教学内容和要求的变化,让学校教育持续与企业实践保持一致,使学习的内容与实践的目标保持一致。
其次,发展实践性教学。
实践性教学应该是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重点,它主要是通过学生参与企业活动,实现职业教育之间的有效结合,使企业实践对学生具有直接影响,让他们能够更加实际的体验和理解企业职业教育的实践,也能够大大提高学生的技能水平和创新能力。
第三,发展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职业教育的一体化需要职业教育得到学校的积极支持,为学生提供合乎实际的加强专业技能培养。
可以利用学校的实践设施,进一步加强对学生实践教学的指导和训练,使学生能够快速掌握各种技能,能够使学生在今后的实践中发挥出较强的技能能力,有利于他们在今后的就业和创新岗位的竞争优势。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的实施,必须把职业教育与课堂教学有机结合起来,准确对接企业实践,为学生提供有效的专业技术培养,利用实践教学加深学生对知识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学习能力和创新能力,使职业教育得到更好的发挥作用,促进学生在今后的工作生涯中取得更好的成就。
职业教育教学探索与思考
![职业教育教学探索与思考](https://img.taocdn.com/s3/m/e4760255804d2b160b4ec06c.png)
质 有 机 结合 起 来 , 为现 代 化 企 业 中 高 技 能 性 人才 打 下 良好 的
基础 。企业要为培养 高技能人才作出贡献。工学结合可 以使 学 生在 生产 和学习过程中更快熟悉生产情况,掌握生产工艺 技 能,获得适应生产环境、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从而提 高
教 育质 量 ; 从 而 我 们 必 须 大 力 实 行 校 企 合 作 , 制 订 工 学 一 体 化 的人 才 培 养方 案 , 建 立 和 完 善 相 关 制 度 。 校 企 合 作 是 工 学
推 广 高 新 技 术 以服 务 于 未 来 的发 展 , 因而 科 研 工 作 也 相 当关 键 。如 果 高 职 教 育 只 具 有 传 播 的职 能 ,则 将 永 远 处 于 社 会 边
业访谈会 ”确定职业的典型工作任务 ,按照能力发展和职 业成长规律确定典型工作任务 的难度等级和顺序 ,并对其
学 习领域课程计划 ,完成学 习领域设计 。第三步 ,开发编
制 学 习领 域 课 程 教 学 大 纲 。对 整 个 专业 每 个 学 习课 程 进 行
缘 ,只有教学与科研相结合 ,才 能使高职 院校办成名符其实
的 高 新 技 术 承 接 、研 发 和 推 广 应 用 的基 地 。高 职 院校 科 研 起
概 念 , 如 我们 常 说 的 团 队 精 神 、 质 量 意 识 、 交 流 与 合 作 能 力 等 , 而 是 指 一 个 系 统 可 以操 作 、 学 习 和 传 授 的 具 体 工 作
面 :校 内实训向企业化管理方向发展 ,加强校 内实习基地建 设,创 造实境教学环境,不断改善实习条件,努力开发实习
个重要课题 。通过对 几所院校企业的参观与学习与交流, 得到了许 多有益的启示如下。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https://img.taocdn.com/s3/m/ec1e4b94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39.png)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探索与实践【摘要】本文探讨了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以及评价与展望。
通过对相关理论和实践进行研究和总结,提出了一些启示和未来发展方向。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当前教育领域的热点问题,对于提高中高职教育质量和培养适应社会需求的人才具有重要意义。
本文的研究可以为相关教育工作者提供一定的参考和借鉴,帮助他们更好地推进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工作。
通过本文的探讨,希望可以为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提供一定的理论和实践依据,促进我国中高职教育事业的发展和进步。
【关键词】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理论基础、实践路径、关键要素、案例分析、评价与展望、启示、未来发展方向、总结。
1. 引言1.1 背景介绍随着社会经济的快速发展和产业结构的不断调整,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的衔接问题日益凸显。
过去的课程设置和教学模式已经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传统的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之间存在诸多矛盾和障碍。
在这样的背景下,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成为当前教育领域亟待解决的问题。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重要性不言而喻。
通过整合中等职业教育和高等职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实现教育阶段之间的平滑过渡和无缝衔接,有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职业技能。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也有助于促进教育资源的共享和协同发展,为学生提供更加多样化和灵活化的学习路径,提升教育质量和效益。
为了推动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深入发展,有必要对其进行深入探讨和研究,挖掘其内在的理论基础和实践路径,探讨其关键要素和案例分析,以期为教育改革和发展提供借鉴和启示。
1.2 研究意义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的研究具有重要的意义。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是我国教育体制改革的一项重要举措,深化教育教学改革,促进职业教育与普通教育的融合发展。
中高职一体化课程体系建设有助于提高学生的综合素质和就业竞争力,培养适应社会发展需求的高素质人才。
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感悟
![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感悟](https://img.taocdn.com/s3/m/ac03e8668e9951e79b892784.png)
一体化教学的探索与感悟作者:卢樱桃来源:《职业·中旬》2013年第11期摘要:随着职业教育的发展,中等职业院校的培养目标由学历型向操作型转化。
旨在培养学生的理论、实践能力,动手、动脑、动口能力及处理问题的能力。
本文探讨的一体化教学就是为达到这一目标而对教学进行的一次突破性的改革。
关键词:一体化教学理论知识实践操作所谓一体化教学,就是将理论与实习教学内容一体化设置;讲授与操作一体化实施;教室、实验室和实习工厂车间一体化配置;专业知识、操作技能与职业要求一体化训练;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的一体化评价。
它打破了中等职业学校传统的学科教学体系,以训练和提高学生的技能为基点,以实现主要能力目标为主线,以市场为人才的需求为导向,在教学内容上,按照知识的关联性和层递性对教学内容进行等闲建构、合理整合成新的知识领域;在教学方式上,以课题为教学单元,理论与实践紧密有机结合的一种教学模式。
一、一体化教学的背景现在的技校学生,大多是没有考上高中、大学的学生,在短短的人生旅途中,就已经遭受了他们这个年龄段中最大的挫折(中、高考的失败),使他们在人生中蒙受了阴影,自卑感强。
同时由于长期散漫的学习态度、家庭环境、生活习惯等原因导致技校生对求知欲望淡薄,人生目标不明确,安于现状的懒惰思想,挥之不去。
迟到、旷课、逃课、上课注意力不集中、玩手机、听歌、睡觉等现象在技校课堂上司空见惯。
在以往的传统教学中我们的上课过程是“教师讲解学生倾听,教师演示学生观察,教师指导学生模仿,教师评价学生练习”。
这样导致部分学生听课时非常明白,听完课却不能完成练习任务。
学生上课的参与度较差,这就导致学生上课中出现注意力不集中的问题。
二、一体化教学模式的优越性一是打破了传统的教学及评价模式,解决了分段教学模式中所存在的理论知识与实际操作技能在知识上不连贯、不衔接等问题。
特别是通过现代教育手段和方法,既调动了学生的主观能动性,激发了学生的学习热情和学习兴趣,又培养了学生分析解决问题的综合能力,活跃了课堂气氛;既充分地利用了教学场地,又有效地利用有限的教学时间,保证了学生能在学中求乐、在乐中求学。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尝试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尝试](https://img.taocdn.com/s3/m/11b2bdd77f1922791688e8bd.png)
理实一体化教学在职业教育中的探索与尝试摘要:本文通过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中针对理实一体化教学的师资培养,进行了一些探讨。
与大家共同分享职业技术教育理实一体化教学的经验与收获。
关键词:理实一体化教学师资培养从理论课教学—实习操作训练,到模块式教学,我国的职业技术教育走过的道路充满了坎坷。
如今,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一般而言,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就是培养具有一定的理论知识,和熟练的实际操作技能的有素质、有技能的技术工人。
但在以前传统的职业学校教学大纲中,理论课和实训课是被割裂开来的,放在不同的学期,不同的教学环境下,分别完成,造成二者的脱节。
学生的学习热情就在这种脱节中被一点点地消磨掉了。
针对这一种现象,就产生了模块式教学方法。
即将实训课中的工艺课和实操合为一体,使得二者有机地接合起来,这就使得实训环节成为一个整体,有效地解决了工艺课和实操课被割裂开的问题。
但是,理论课、实训课仍然是按照原有体系安排的,二者还是两张皮,处于分割状态。
如今,一种新的教学模式——理实一体化教学走入了人们的视野。
理实一体化教学是指用一部教学大纲,一套教材,将学生在校学习期间的大部分学习内容整合在一起,在理实一体的教学环境中,以一位教师为主,自始至终进行授课,其中的内容既有理论知识,又有实训内容,还有工艺内容,这就是理实一体化教学。
这种理实一体的教学模式更符合目前学生的学习特点、更容易达到职业技术教育培养学生的目标、更能顺应时代对建设者的要求。
因此,“实用、够用,以培养动手能力为主”应当是职业学校培养学生的主线。
按照这一主线,确定相应的人才培养方式,培养理实一体化教师,制定新课程标准和教学大纲,编写一体化实用教材,重新确立考核标准及考核评价方法等一系列改革。
目前,各个学校都在努力探索与尝试理实一体化的教学模式。
1 制定人才培养方案以市场需求为培养标准,制定以就业为导向;突出职业素养和职业能力;理论与实践结合、工学结合、校企结合的人才培养方案。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探索与思考汽车专业部吴幽【摘要】本文通过对职业教育一体化教学模式的详细论述,阐明了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特征、实现的途径、意义,并对此进行了深入思考,指明了当前职业学校实行一体化教学的必要性和迫切性。
【关键词】职业教育一体化双师型教师教学模式随着社会工业化信息化的迅猛发展及知识经济时代的来临,社会对劳动者知识水平、认知能力、实践能力及创新精神的要求越来越高,中等职业教育相应地也要适应现代社会对高素质劳动者和技能型人才的迫切要求,坚持以就业为导向,以服务为宗旨,推行全面素质教育,培养具有综合职业能力的高素质劳动者和中初级专门人才。
职业教育的宗旨明确了中职毕业生在校学习的目的和任务是为就业上岗做好知识和技能储备,这决定了职业教育必须从实际出发,在加强文化课和专业理论课同时,加强实践技能教学。
如何提高教学质量,培养动手能力强,训练有素,技术过硬,有创新能力的毕业生,是当前职业教育的最主要的任务。
目前中职学校中,传统教学模式是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分别进行,各自为政,互不干涉。
理论教师注重理论知识讲解,实习教师注重实际操作,再加上课程进度不一,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严重脱节,不但给学生的学习造成很大困难,也造成了重复教学和资源浪费,更影响了教学质量的提高和应用性、技能型人才的培养。
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现有三段式(文化基础课---专业基础课、专业课----实训)技能培训教学模式已经越来越不适应现代社会对职业教育的要求。
为适应市场需求,现代职业教育呼唤新的教学模式,“专业基础理论与技能实践一体化”这种新的教学模式正在实践与探索中。
这种教学模式,是将理论学习和技能训练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以突出培养学生的操作技能为重点,能较好地解决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的脱节问题,减少理论课之间及理论课与实习课之间知识的重复,增强教学的直观性,充分体现学生的主体参与作用,有助于教学质量的提高和高素质人才的培养,更适合机电一体化工程技术专业领域科学技术的发展和社会用人单位的需要。
现就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模式阐述如下:一、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定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法是顺应目前职业技术教育发展而产生的一种新型的教学方法,它是职业学校专业教学中探索创新的一种教学方法,由一位专业课教师同时担任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的教学,将有关专业设备和教学设备同置一室,将专业理论课与生产实习、实践性教学环节重新分解、整合,安排在专业教室中进行教学。
师生双方共同在专业教室里边教、边学、边做来完成某—教学任务。
这种融理论教学、实践教学为一体的教学方法,改变了传统的理论和实践相分离的教学形式,解决了专业理论与专业技能重复教学问题,将应知的专业理论和应会的操作技能紧密结合在一起,以技能训练为主线,强化专业理论的指导作用,突出学生实际操作能力的培养,增强了学习理论兴趣,促进了对理论的理解,提高了学生的实训兴趣,为学生走向实际工作岗位增强了适应能力。
同时还可丰富课堂教学和实践教学环节,提高教学质量。
二、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特征:一体化教学,通俗的理解是为了使理论与实践更好的衔接,将理论教学与实习教学融为一体。
首先,要实现教师一体化,教材一体化,教室一体化。
其次,实践性很强,一体化教学由于把理论课堂搬至实习场地,在讲解理论的同时可以进行实际操作训练,在训练实操的同时又可以巩固理论知识,故一体化教学在巩固理论知识和提高动手能力方面均有较高的实践性。
再次,综合性强,由于将课堂搬至实训场所,教学条件丰富了,各知识点由书本上枯燥无味的东西变成了实实在在的实物,把理论和实操结合一起,通过实际训练来掌握理论上的各知识要点,要达到这一点,光靠一种教学法不够,必需是多种教学法的有效结合才能完成教学任务。
三、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方法:理实一体化教学是复合型的教学型式,教师引导学生掌握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教学中除了运用讲授法外,还应结合运用其他教学方法,如演示法,参观法,练习法(巡回指导),提问法及多媒体电化教学法,以加强学生对讲授内容的掌握和理解。
“理实一体化教学”的教学方案,一般包括教学计划与大纲,教学组织与机构、教学设施与设备、教学评价等。
四、实现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途径为了适应市场需求,随着教学改革的进一步深入,我校应积极采用“理实一体化”教学模式。
根据对一体化教学模式的分析可知,要成功地实施一体化教学模式,学校必须有过硬的师资队伍和与专业规模相吻合的教学设施,也要对原来的专业课进行课程整合。
建设一支既能胜任理论教学有能指导实习操作的“双师型”教师队伍是实施一体化教学的关键。
因此,学校下大气力进行“双师型”教师的培养。
1、多途径培养,造就双师型教师理实一体化教学要有过硬的师资队伍。
要实施理实一体化教学,不仅要求教师具有较扎实的专业理论功底,也要具有较熟练的实践技能,更要具有理实结合的教材分析及过程组合的能力,教师不仅是传统意义上的双师型人才,更要具有创新综合能力。
提高实践教学质量的关键在于有一支技高一等、艺高一筹的专业教师队伍,学校应采取多种途径加强专业教师培养。
(1)以老带新,以传、帮、带方式带领年轻教师实施一体化教学。
明确带教目标,落实带教措施,定期检查带教结果,传、帮、带是人们熟知的对快速培养年轻教师的一条最有效的传统的方法。
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也要切实地执行这个传统的方法。
现在刚从事中等职业教育工作的年轻教师,都有着这样的一个特点:理论知识较强,但实际应用较少,动手实践能力较弱,经验较少。
就算是已经有一定从教年限的专业理论课或实习指导教师,由于理论与实践相脱节,学校在实施一体化教学时,如果由上述的教师马上独立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是难以取得好的教学效果的,同时也无助于他们发展成为“双师型”教师的。
学校必须根据实际情况,首先认真选择好专业理论和实践经验都较丰富的教师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让年轻教师或只有单方面教学经验的教师以学徒的形式跟着学习,拜师学艺,时间(一般为1-2学期),掌握一体化教学的方法、要求和步骤,为以后的独立教学工作打下基础,积累教学经验,实现教师的理实一体。
在经过老教师的传、帮、带和培训学习后,年青教师对专业的理论与实践的结合有了一定的掌握,对一体化教学也有了一定的认识。
学校要大胆地磨练、任用年青教师,让这些教师担任专业课程的一体化教学工作。
当然,在具体的教学安排过程中,为了确保教学的顺利开展,在教学过程中可安排一名有丰富教学经验的老师作为指导教师,协助、辅导第一次担任一体化教学工作的教师上好这一门课程,这样既确保了教学的效果,也锻炼了任课老师,使任课老师能真正地将理论与实践有机地结合起来,使任课老师逐步趋向成熟,逐步地向“双师型”教师发展。
(2)加强校外培训,组织专业教师到职业师资培训机构、学校进行学习和实际训练,强化实践性学习,使他们能更好更系统地将理论与实践相结合起来。
强化培养职教教师的实践性包括两个方面:一是加强专业实践。
职教教师“双师型”专业发展目标,需要改变学术型人才的培养方式,加强专业实践教学,要让学校教师中的专业教师多到职业培训机构、企业,多接触生产实际,培养他们的动手能力,培养他们的专业实践能力,他们才能有效指导学生的实训。
二是加强教育实践。
教师的教育教学能力需要通过具体的教育活动习得,教师在实际教育教学过程中遇到的实际问题,通过教师的自我探究与反思,寻求解决方案的方法,唤醒职教教师专业发展的自觉意识,缩短理论与实践的距离,强化研究结果对教育教学实践的指导,提高教师专业发展的能力,它可以成为教师专业化发展的重要内容与途径。
(3)多组织年青专业理论课教师利用课余时间,节假日进入工厂的生产一线单位,进行专业实践的锻炼学习,使理论与实践能够有机结合深入到行业生产第一线,参加具体岗位技能培训,以弥补其操作技能的不足,到企业参加专业实践的教师带着教学中的一些课题,到企业去向有丰富实践经验的工程技术人员请教,在他们的实践角度来提升教师对专业理论的认识。
重点了解新技术应用以及进行产学研实践探索。
学校还要求专业理论教师在一定期限内,都必须取得中级以上的技能等级证书。
增强教师的“双师”能力。
(4)从职业技术师范学院和企业技术人员中引进相关师资等形式。
大力引进“能工巧匠”和各类专家,建立专兼职相结合的“双师型”教师队伍。
一是引进具有“双师”素质的专业技术人员和管理人员;二是聘请企业和社会上的行业专家,积极引进从企业退休的工程技术人员、特殊技能人才到学校做实习指导教师,同时积极与企业建立联系,请企业专家来学校实训中心指导一体化教师,协助理实一体化老师开展相关工种的技能辅导。
他们到学校任教,把自己多年的实践经验、操作技能和新技术带入学校,传授给学生,也与本校教师相互促进,形成互补,促进了教学和实践的结合。
通过以上的方式方法去培养教师,能帮助教师较快地培养成为一名既熟悉专业理论知识,同时实践操作也过硬的“双师型”教师,并通过教学的创新进一步提高教学的质量,使中等职业学校的迅速发展得到了有力的师资力量保证。
2、要合理地整改课程的内容,配备足够的教学设施(1)一体化教学模式要求事先把专业课程的理论内容、实习教学内容进行相应的、有机的组合和统筹安排,统一制定模块教学计划,合理安排进度,编制相应的教学讲义。
以学生够用、适用、会用为原则对两方面的内容进行一定删改、编排,充分体现在教学过程中理论与实践相结合的教学目标。
(2)同时,为了更好地实施一体化教学,要求学校的教学实习岗位尽可能做到一人一岗,配备必须的教学及实习硬件设施、实现理论教学、多媒体教学、演示教学、练习法,提问法教学的有机统一,以确保教学的质量。
五、实施理论与实践一体化教学的效果和意义:1、目前学生的素质现状,适合一体化教学,来提升教学质量。
目前职业学校学生基础差,用传统的教学方式讲授抽象的专业理论课,学生感觉较难入门,导致学习兴趣不高,容易产生厌学情绪。
一堂课下来,真正系统理解掌握课程的学生不多。
而专业技能课,由于受到理论学习程度的限制,无法深入,其教学效果可想而知。
理实一体化教学,可克服单门专业课教学弊端。
由于它是在一体化的教学实习场地以一体化的师资对学生进行一体化的教学安排,因此能使每一课题都能讲授、示范、训练同步进行,突出了现场示范,增强了直观性,使学生能够用理论指导实践、在实践中消化理论,让他们对知识产生亲切感,对设备产生熟悉感,从而提高了学生的学习兴趣,调动了学生学习的主动性和积极性,增强了学生学习的灵活性和创造性,使教学收到事半功倍的良好效果。
2、通过“一体化”教学,提高了教师的业务能力和教学水平。
一体化教学对教师提出了新的更高的要求,一体化教学要求教师不仅有丰富的专业知识讲授专业理论课,而且有熟练的操作技能指导生产实习,成为能“文”能“武”的“双师型”教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