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合集下载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及产品分类

旅游目的地的构成及产品分类

一、理论基础最简单的定义就是能够满足旅游者终极目的的地点或主要活动地点。

从效用的角度看,消费者觉得从特定目的地进行闲暇消费能够得到比常住地以及其他备选目的地更多更优效用,从这个意义上也可以说旅游目的地是能够使旅游者产生动机,并追求动机实现的各类空间要素的总和,主要包括三个层次的要素:旅游吸引物、服务要素和环境要素[1]。

1.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是指旅游经济客体在空间中相互作用所形成的空间聚集程度及聚集状态,它体现了旅游活动的空间属性和相互关系,是旅游活动在地理空间上的投影,是区域旅游发展状态的重要“指示器”[2]。

其中,旅游活动开展的主要地域,即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是旅游空间结构中重要的研究对象。

1.1.3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体系是从系统论的观点出发,全面系统研究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特征和格局的分类体系。

由于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要素的复杂性和多样性,可以从地理特征、关联性、经济实力、旅游规划等不同的角度来划分,本文力求从对旅游目的地多因素的综合考虑,来构建旅游目的地的空间结构体系。

1.2 旅游目的地空间结构的要素空间结构组成要素的划分方法有很多,有些学者划分为点线面(点轴圈)三要素;空间结构的生态学派划分为基质(Matrix)、斑块(Patch)和廊道(Corridor)三要素等,吴必虎教授在旅游吸引物空间结构的分析中借用了该模型[3],他认为城市和旅游区(点)可以抽象为点状要素,它们之间的交通要素可以抽象为线,城市与4A级旅游区(点)之间的交通就是“斑块”与“基质”之间的“通道”。

二、旅游目的地的构成要素:坎恩五要素1.拥有一定距离范围的客源市场2.具有发展的潜力和条件3.对潜在市场具有合理的可进入性4.其社会经济基础具备能够支持旅游业务的最低限度水平5.有一定规模包含多个社区库泊的4A观点1.吸引物:2.康乐设施:住宅设施、餐饮业、娱乐设施、其他服务设施3.进入设施:交通网络、基础设施4.附属设施:地方旅游组织魏小安和历建新的三要素说1.吸引要素:各类旅游吸引物,第一产品概念2.服务要素:各类旅游服务的综合3.环境要素:构成了吸引要素的组成部分三、旅游目的地构成要素的核心内容1.有独特的旅游吸引物2.有足够的市场空间和市场规模支持3.能提供系统、完备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4.要有目的的当地居民的认同、参与并提供各类支持保障5.旅游目的地须具有一定的可管理性四、主要旅游产品谱系:观光产品:★彩球冠★全天候生态空间(室内)★戴村DNA馆★生态节能普及中心★活水园★微缩节能展示园★古色茶街★三清殿★求索台(三清神像★八卦广场★三清故居★雕塑长廊石牛望江台★神牛问道★天下第一牛★牛文化长廊★牛气冲天★群牛雕像馆文化产品:★三清茶研究中心★茶文化中心★道学院★国学馆★幽谷琴室★养生书吧★棋院★画苑★品茗阁★放商务产品:酒店★避暑天堂★国际山地生态论坛会议中心★三清茶研究中心★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度假区★军体健康、★森林阳光浴★太极拳馆★幽谷琴室★高温瑜伽★围牛比赛★人牛共舞业务产品:享受产品★高尔夫★度假区★天伦乐园★网球场★娱乐中心刺激产品:★山地户外运动服务中心★丛林滑翔★滑草场★帐篷度假区★丛林狩猎场★拓展中心★云霄飞轮★天旋地★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魔力水屋★登峰造极★山地自行车★升空电梯★垂钓木屋★水枪战船★凌波微步★水上荡桥★魔力水屋★★空中飞人(缆车)替代产品:★茶园★杨梅林★★三清梨园★茶道馆★活水园★石牛望江台★无为顶★三清茶体验基地2)旅游开发方向定位1.观光旅游2.修学、考察游3.生态旅游4、会议旅游5、疗养、康复旅游6、探险旅游7、度假旅游8、其他专项旅游二、空间布局把冯友兰的人生四境界放在旅游规划中,形成旅游的四个境界:休闲境界,自我境界,道德境界,天地境界(1)休闲境界区:生活着的众人,真我状态,看山是山、水是水。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旅游线路
行为
目的
内容
尺度
地域
旅游地
逗 留
周 游
度 假 路
度游 假憩 性路
区 线
专旅 线路
游 旅 旅 旅 旅 营 中单 线 游 游 游 行 区 途目
地 区 点 链 基 旅的
径游径
线线线
地 游地

线 线旅

路 路游

线

图5-19 旅游线路结构模型(引自全华,有改动)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3.3旅游线路设计原则 3.3.1 突出特色原则 3.3.2 讲究韵律原则 3.3.3 兼顾“冷热”原则 3.3.4 发展创新原则 3.3.5 市场导向原则 3.3.6 游程多样原则 3.3.7 合理搭配原则 3.3.8 机动灵活原则
相对于旅游成本增加的体验水平最低增长 速度。

K b
X(成本)
图5-20 旅游线路操作性检验模型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4 旅游线路组织 旅游线路组织基本思路:与交通建设相配套,“线随路走,
路为景开”。 (1)首先要考虑已有的交通条件和近期交通建设规划,优 先安排交通干线附近的旅游地、旅游区。 (2)有些资源稀有性、独特性明显,品位高,需求大,开 发前景广阔的地区,虽然目前可进入性较差,也可以规划建 设交通线路,然后将该地列入旅游线路,这就是“路为景 开”。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图5-13 综合式山岳景区布局模式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2.10 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3 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3.1什么是旅游线路(内涵)
简单地说,旅游线路是指旅游者从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地所进行游览活动的 轨迹。具体而言,旅游线路是旅游部门凭借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针对目标 市场,为方便旅游者进行旅游活动而设计,用交通线合理连接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 旅游区和旅游点的线性连续空间。 3.2 旅游线路的基本类型 两种主要类型: (1)景区内联系各个景点的小尺度游览线路; (2)联系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的景区外大尺度旅游路径。

旅游规划-功能分区.pptx

旅游规划-功能分区.pptx
旅游规划
功能分区
旅游空间结构的演变
空间结构演变的动力机制
• 旅游区内部发展的推动力——旅游景区的开 发建设;
• 外部影响因素对空间结构的影响力——空间 结构的竞争与合作。
影响功能分区的因素
• 地形地势因素 • 对外交通联系因素 • 资源空间分布因素 • 主题形象定位因素 • 景观布局与建筑风格 • ……
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 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 局模式可进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 布局重点是娱乐,其次是住宿
环旅馆布局
• 缺乏明显的核心自然景点的旅游区,通过 此布局模式使豪华(或特色)旅馆成为核心, 布局的重点是旅馆的建筑风格和综合服务 设施体系
野营地式布局
• 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宜建大型 旅馆的旅游区,这种模式是以对整个旅游 区恰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亚区之间 的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服务设 施进行布局
双核布局(Twinning Principle)
• 该布局模式由特拉维斯 (Travis)1974年提出, 该布局方法为游客需求 与自然保护区之间提供 了一种商业纽带,通过 精心的设计,将服务功 能集中在一个辅助型社 区内旅游功能分区与项目设计(包括旅 游功能分区图与旅游项目设计图)
功能分区与项目设置的关系
• 通常是先功能分区,然后是具体项目的设 置;
• 一般每个分区确定之前,已经有相应的主 题形象定位(分区定位),据此进行项目 设置。
典型的空间布局模式
• 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 环旅馆布局; • 野营地式布局; • 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 ; • 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 双核布局; • 组团式; • 多组团式。
社区-旅游吸引物综合体

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 旅游景区的功能布局

第三章第二节 第二节 旅游景区的功能布局

(3)集中布局 在风景区中或城市边缘,集中开辟旅游接待区。 (4)单一布局 即在条件允许的情况下,选择适当地区新建一
个单一性质的旅游接待小城镇,把各种旅游接待服务设施组织
在一起。如秦皇岛的北戴河(图3-13)。
3、休疗养区 许多风景区设置了休疗养区,并成为风景区中一个较为重要 的组成部分。如庐山风景区中的莲花谷,杭州西湖风景区中的九 溪休疗小区,都是专用的休疗养区。以旅游为主的风景区中的休 疗养区,是专用地段,应与一般游人有所隔离,避免相互干扰,
1、链式模式 链式布局模式适应于旅游资源和服务设施主要沿着交 通线分布的情况,交通线可以是公路,也可以是水路,有 时交通线本身也是构成游览的主要内容(图3-1)。
图3-1 链式布局示意图
2、核式布局模式 采用这种布局模式的主要以下面两种情况:一个是资源的 集聚度,如在许多景区内,存在着旅游资源分布不均的现象, 其中有一个核心景区,集聚了大量高品位的旅游资源,而为此 服务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也主要在这里进行布置,周边的旅 游资源构成为辅助性的吸引物。第二个是服务的集聚度,基础
何为旅游空间布局?
1
一、功能布局的原则
科学性原则
A
保护性原则
E
B
相关性原则
开发原则
C
弹性原则
D
整体性原则
2
二、功能布局的结构模式
景区内各种功能区的布局,总的来说应与景区的主题相符合,适应景
区的景观特色,当然也受当地的地形和原有基础设施条件的限制。例如
,旅游村的设置,就往往要依托原已形成一定规模的城镇,依靠其已形 成体系的基础设施和服务设施,来支持旅游业的发展。综观景区的功能 布局设置,一般有以下六种模式:
但也要有相应的商业文娱设施。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引言旅游业是各国经济中重要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促进地区发展和人口流动的重要推动力。

在旅游地的规划和管理过程中,功能分区和空间布局的合理安排是确保旅游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环节。

本文将探讨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概念、意义以及实际操作过程。

功能分区的概念与意义功能分区是根据旅游地的不同功能需求和特点,将旅游地划分为不同的区域,每个区域拥有着独特的功能和定位。

旅游地的功能分区可以有效地整合旅游资源,提高旅游体验和管理效果。

常见的功能分区包括景点区、住宿区、商业区、休闲区等。

功能分区的意义在于:1.优化旅游资源利用:通过功能分区,可以更好地规划旅游资源的利用,使各个区域的资源得到充分发挥,实现资源集约化利用。

2.提升旅游体验:不同的功能区域可以为游客提供多样化的旅游体验,满足不同游客的需求,提高旅游地的吸引力和竞争力。

3.引导游客流动:通过合理的功能分区,可以引导游客在旅游地内有序流动,减少拥挤和交通压力,提升游客的流畅度和满意度。

4.促进旅游产业发展:通过功能分区,可以为旅游产业的发展提供有力支持,促进旅游产业的多元化和协调发展。

空间布局的概念与要素考虑空间布局是在功能分区的基础上,对不同区域的空间结构和布局进行合理的安排。

合理布局可以优化旅游地的空间效益,提升旅游地的形象和品质。

在空间布局过程中,以下要素需要被考虑:1.地理环境:考虑旅游地的地理特点,包括地形、水文、气候等,以确定最佳的空间布局方案。

2.交通便利性:旅游地的交通便利性对游客的流动和体验有着直接影响。

合理布局应考虑到交通节点的分布和交通网络的连通性。

3.旅游资源的分布:旅游资源的分布是空间布局的重要依据之一,区域应根据资源的类型和特点进行划分和安排。

4.环境保护:在空间布局中要考虑到环境保护的要求,尽可能避免对自然环境的破坏和污染。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的实践操作实际操作中,旅游地的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是一个系统工程,需要多方面的调研和协调。

旅游景区的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

旅游景区的区位选择与布局分区

河南白云山景区布局图
2.3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
2.3.1旅游景区功能分区原则:
旅游景区的功能分区是为了找到该景区的资源优势, 确定其市场定位与发展战略,利于景区内部的经营,也 利于景区的管理。 在景区发展中,对景区进行必要的功能分区时,主 要遵循的分区原则有地貌景观与文化景观连续性原则; 行政区划原则,内部功能的一致性原则。除此之外,通 常还考虑交通便捷性原则,管理方便性原则等。 旅游景区功能分区的多少和每个区域面积的大小往 往依据旅游景区的具体情况而定,理想的分区应以总体 规划规定的功能作为依据。通常情况,大的规划区域一 般按照景观的类似性与地域的连续性进行分区,小的规 划区域一般按照景区功能要求的不同进行分区。
2.3.4
风景名胜区分区
我国各风景名胜区由于级别、大小、特点等的差别, 在组成部分上有所不同,但在功能分区上一般可以分为: 旅游接待区 游览观光区 休闲疗养区 商务服务区 行政管理区 加工工业区 龙门石窟
云南路南石林 黄果树瀑布
本章小结:
旅游景区进行正确的区位选择时需要依据一 定的方法理论,并且要考虑到资源条件、社会 经济、交通格局、社会要素、城镇依托关系等 因素的影响,在景区进行区位选择过程中,由 于景区类型、国情的差异,实践的方法有所不 同。 旅游景区布局和功能分区遵循各自不同的 原则,一线式布局、环核式布局、组合式布局 是景区布局最具代表性的布局模式。旅游景区 功能分区最常见的类型是对旅游度假区、国家 公园、风景名胜区等进行相应的功能分区。

2.2.3 几种典型的布局实践
对于一个完整的旅游景区,其布局模式虽 然多种多样,但其基本要素相似 。 一线式布局
2.2.3.1 一线式布局
2.2.3.2 环核式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集团文件版本号:(M928-T898-M248-WU2669-I2896-DQ586-M1988)Chapter 4 旅游空间布局【学习目标】通过本章的学习,要求学生掌握:1.了解旅游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2.掌握旅游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4.1旅游地空间布局的内涵1.定义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分,各区背景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空间布局包括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游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空间布局分成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4.2旅游空间布局的相关理论4.2.1 发展理论1.增长极理论(1)增长极理论的内涵增长极又称发展极或增长中心,最先是指围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具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

增长极理论认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长不是均匀发生的,而是以不同强度呈现点状分布,增长中心通过各种渠道引起周围地区经济增长。

增长中心不仅本身迅速发展,而且通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他经济部门的增长。

该理论最先用于解释工业部门的发展,后来逐渐用于区域研究和区域规划。

(2)在旅游规划中的应用在对区域旅游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游资源价值大、区域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游地或旅游城镇作为旅游增长极来培育,集中人力、物力、财力,重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他旅游地、旅游点的发展。

简言之,就是在区域旅游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游发展的增长极,借此带动整个区域旅游的发展。

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1)梯度理论的内涵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分布在一定方向上呈现有规律的递增或递减现象。

梯度理论认为,极化效应,促使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升,辐射效应在一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遏制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旅游规划-旅游功能分区与旅游线路

旅游规划-旅游功能分区与旅游线路

缺乏明显的核心自然景点的旅游区,通 过此布局模式使豪华(或特色)旅馆成为核心, 布局的重点是旅馆的建筑风格和综合服务 设施体系。
(六)野营地式布局
适用于景点分散、当地条件又不宜建大 型旅馆的旅游区,这种模式是以对整个旅 游区恰当的亚区划分为基础,兼顾亚区之 间的功能互补性,重点对亚区的旅游服务 设施进行布局。
提出:Gunn于1965年提出。 在旅游区中心布局一个社区服务中心, 外围分散形成一批旅游吸引物综合体,在 服务中心和吸引物综合体之间由交通联系。
环核式布局
餐饮
住宿
购物
娱乐
环核式布局模式(Around-core Zoning) 是指旅游地空间布局以重要景观或项目为 核心,相关的旅游接待、服务设施以及娱 乐项目等全部环绕该核心景观和项目进行 布局的模式。 一般包括: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和 环旅馆布局两种。
旅游线路组织的五种手法: (1)曲径通幽。游览线路组织时,根据景区特点,有意使游览 线路迂回曲折,视阈狭小,光线阴暗,声响寂静。或上下 盘绕,或穿林越涧,或临池俯瞰,或入谷探幽。 (2)步移景异。将不同的景物布置在游览线上,使之疏密相间、 错落有致、步步有景、段段不同,游览线就像一条彩线, 将粒粒风景的珍珠串联起来,使游客感到,一步一个景, 十步一层天。 (3)豁然开朗。在线路设计中,采取“欲露先藏”、“欲扬先 抑”的手法,使游览空间由狭小、阴暗突然变得畅阳。 (4)渐入佳境。合理安排游览线上的景物,沿着游览线的时空 顺序,一个比一个好,使游客情趣不断提高,逐渐达到高 潮,然后结束。 (5)跌宕起伏。游览线串联的景物,按一定节奏,将不同层次、 等级的景点有机组合,形成一定的韵律和节奏,使游客产 生跌宕起伏的视觉快感。
2、连接最具风景特征的空间形象 景区内各景点的风格不尽一致,游览线路的 组织,就应该连接最具风景特征的空间形象,使 游客空间观赏信息感受量最强、最大,构成系列, 烘托旅游线路的总体特色。 3、主题鲜明,既有统一感,又有层次感和变化感。 游览线路上,反映主题的景物,要安排多处 观景点,从不同角度、不同高度、不同层次重复 加强,突出主题。同时,对于具有个性的景点, 也要有机组合,体现游览线路的变化和层次。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空间布局

Chapter 4旅行空间布局【学习目标】经过本章的学习,要修业生掌握:1.认识旅行规划空间布局有关理论;2.掌握旅行规划空间布局的原则、方法和主要模式。

旅行地空间布局的内涵旅行地空间布局的内涵(书P41)1.定义是经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行资源、旅行设备分区区分,各区背景剖析,确立次一级旅行地区的名称、发展主题、形象定位、旅行功能、打破方向、规划设计以及项目选址,进而将旅行六因素的将来不一样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适合的地区,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2.旅行地空间布局的两个环节空间布局包含两大环节:功能分区和项目选址。

3.旅行地空间布局三个层次空间布局分红三个层次:宏观层次、中观层次和微观层次。

旅行空间布局的有关理论发展理论1.增加极理论( 1)增加极理论的内涵增加极又称发展极或增加中心,最初是指环绕主导工业部门而组织的一组拥有活力的高度联合的工业。

增加极理论以为,在地理空间上经济增加不是平均发生的,而是以不一样强度体现点状散布,增加中心经过各样渠道惹起四周地区经济增加。

增加中心不单自己快速发展,并且经过乘数效应带动其余经济部门的增加。

该理论最初用于解说工业部门的发展,以后渐渐用于地区研究和地区规划。

( 2)在旅行规划中的应用在对地区旅行进行发展布局时,将那些旅行资源价值大、地区条件好、社会化经济发展水平高的旅行地或旅行城镇作为旅行增加极来培养,集中人力、物力、财力,要点开发,并以此来带动其余旅行地、旅行点的发展。

简言之,就是在地区旅行发展过程中,努力培养旅行发展的增加极,借此带动整个地区旅行的发展。

也称为据点式开发。

2.梯度理论( 1)梯度理论的内涵梯度是指事物的空间散布在必定方向上体现有规律的递加或递减现象。

梯度理论以为,极化效应,促进城市带的发展梯度上涨,辐射效应在必定程度上促进低梯度地区的发展,回程效应截止低梯度地区的发展。

举例:北京,极化效应大于辐射效应;上海,辐射效应大于极化效应。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服务区
娱乐区
自然保护区
图9.7 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11
旅游资源开发与规划
7
区域旅游布局在中、微观上主要是旅游功能区科学安 排,内容有二:第一,为各功能区选定空间区位,第 二,对各功能区开展空间优化组合,形成系统的相互 促进的整体空间结构。此方面形成了一些布局模式:
⒈环自然风景点或娱乐中心布局
在自然风景魅力突出的旅游区,通过此布局模式能进 一步提高自然风景点的吸引力、布局重点 是娱乐,其 次是住宿。
4
三、区域旅游空间功能布局
㈠功能分区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功能分区是旅游目的地规划管理的一项 重要技术方法,也是一项重要的规划内 容。功能分区是根据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景观质量等级和集聚状况、自然环境的 保护等级、游客利用的重要性与方式等 指标,对旅游目的地土地划分出各有侧 重的类型空间。一般认为功能分区模式 是美国景观建筑师Richard Forster于1973 年最早提出,他将国家公园以同心园模 式从里到外划分为核心保护区、游憩缓 图9.3 国家公园旅游模型,据甘恩1988 冲区和密集游憩区。加拿大国家公园较 广泛地采用了甘恩于1988年提出的五圈 层模式:重点资源保护区、荒野低利用 区、分散游憩区、密集游憩区和服务社 区(见图9.3)。
2
一、旅游开发的区位选择
区位选择与区域经济发展是西方区域经济理论的两大 主题,微观经济活动主体理性的区位选择,导致经济 活动在某一优势区位的聚集和扩散,在中观和宏观上 表现为区域经济增长。现代区位论的区位决策目标不 仅包括生产者利润最大化,而且包括消费者的效用最 大化,同时区位论从微观的企业区位论发展到宏观区 位论——空间经济结构分析。旅游各要素及其集聚的 景观集合体在空间上分布是不平衡的,而旅游活动的 重要空间运动规律是旅游者受旅游吸引物的吸引产生 空间位移,形成旅游流。所以,旅游开发中针对目标 市场选择旅游开发区是一项重要工作。

第1章 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原则、内容与模式

第1章 旅游空间布局的概念、原则、内容与模式
2 代表性理论
杜能的农业区位论 韦伯的工业区位论 克里斯塔勒的中心地理论 威尔逊的空间相互作用理论
三、理论基础
3.1 区位理论
3 区位理论的应用
应用于指导选择有利的开发建设中心,以构建优化的区域 空间布局结构。 应用于合理确定旅游中心地规模;既注重旅游地在一定程 度上集聚,充分享有规模效益,又要防止超过限度的过分集 聚,避免破坏生态环境。 应用于对经济、社会发展、空间利用等多因子相互作用机 制的研究,揭示旅游业空间布局结构变迁的动因机制,为 区域旅游布局的集中与分散、旅游增长与区域平衡发展等 问题的合理解决提供决策依据。
三、影响旅游区空间布局的主要 因素
• (一)旅游资源分布 • (二)景区交通条件 • (三)游览线路设计 • (四)活动项目安排 • (五)配套设施建设 • (六)长远发展战略
三、理论基础
3.1 区位理论
1 核心思想
指因为地理上的靠近性而拥有的某些方面优势,这种 地理上的靠近性可以指交通便利、接近客源市场或其他方 面。
பைடு நூலகம்旅游基础设施的空间 布局与管理
旅 游 规 划 空间布局
第一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第 一章 旅游空间布局规划
学习目标
通过本章学习,理解旅游地域结构和旅游 空间布局的内涵,掌握旅游空间布局的理论基 础和现实依据,掌握区域空间布局的原则和空 间布局的模式。
本章重点
➢ 旅游空间布局的内涵和理论基础 ➢ 旅游空间布局的现实依据 ➢ 区域旅游空间布局的原则和主要模式
资料来源:吴人韦.旅游规划原理[M].北京: 旅游教育出版社,1999.147.
聚类区划法
聚类区划法,又 称综合法或上升 区划法,是从小 的地域系统(旅 游点或村镇)入 手,逐渐合并为 数量较少的大区 域的方法。

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

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与功能分区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图5-13 综合式山岳景区布局模式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2.10 海滨旅游空间布局模式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3 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3.1什么是旅游线路(内涵)
简单地说,旅游线路是指旅游者从居住地到目的地,再回到居住 地所进行游览活动的轨迹。具体而言,旅游线路是旅游部门凭借 旅游资源、旅游设施和旅游服务,针对目标市场,为方便旅游者 进行旅游活动而设计,用交通线合理连接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 旅游区和旅游点的线性连续空间。 3.2 旅游线路的基本类型 两种主要类型: (1)景区内联系各个景点的小尺度游览线路; (2)联系客源地和一系列旅游地的景区外大尺度旅游路径。
1995 民俗风情游;“中国─56个民族的家”;“众多的民族 各异的风情”;“探访 中
1996
华民族风情 难忘神奇经历”
1996 休闲度假游;“96中国─崭新的度假天地”
1997 中国旅游年;“十二亿人喜迎‘97中国旅游年”;“游中国─全新的感受”
1998 华夏城乡游;“中国 改革开放二十年 现代城乡 多彩生活”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学者Matley(1976)的三分法,即进入路径、返回路径和游憩路 径
客源地
进入路径
旅游
游憩
目的地
路径
游憩路径
返回路径
图5-15 旅游线路的 Matlev模型
第三节 区域旅游功能分区
楚义芳分类法
表5-4 旅游线路类型结构的楚义芳模式
周游型
逗留型
成本最小化
1
2
满足最大化
第一节: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
2 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层次
第一节:旅游规划的主题定位

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

旅游规划的空间布局

东部滨海旅游圈的发展目标是建设成以旅游 产业为主体的具有国际水准的生态型滨海综 合旅游度假胜地;
其理论基础是地理空间的理论和经济区位论,基本依 据是旅游规划区背景分析结论、市场分析成果和旅游 资源评价结果。
认知绘图法
弗里更(1983)提出,主要是通过综合旅游者对旅游地域形象的 认知,计算旅游位置分数,以此为空间布局的依据。
步骤:
1、选择抽样调查方法,以确保获得具有代表性的随机样本。
4、汇总TSL分数,并标注在地图上,积分最高处,即为旅游区的 位置中心,然后沿低谷处画线,可得出各区之间的界限。
降解区划法
史密斯(L.J.Smith,1986)提出,是一种 大尺度地域范围区划定位方法。
该方法从较大区域范围入手,逐渐按两分法 分解成越来越小的区域。
最初地域单位
第二层次区域单位 第二层次区域单位
第6章 旅游空间布局
第一节 旅游空间布局的界定及影响因素
词义 旅游空间布局,在国家建设部、国家计委有
关风景名胜区规划内容要求中,相当于景区 划分。 有些教材或文章中又以“旅游区划”出现。 国家旅游局“旅游发展管理办法”中用词 “空间布局”。
一、概念及作用
(一)定义
旅游空间布局是通过对土地及其负载的旅游 资源、旅游设施分区划片,对各区进行背景 分析,确定次一级旅游区域的名称、发展主 题、形象定位、旅游功能、突破方向、规划 设计、项目选址,从而将旅游六要素的未来 不同规划时段的状态,落实到合适的区域, 并将空间部署形态进行可视化表达。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

旅游规划的功能分区与区域布局旅游规划是一个综合性的过程,其中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是至关重要的环节。

合理的功能分区和区域布局能够充分发挥旅游资源的优势,提高游客的体验满意度,促进旅游目的地的可持续发展。

一、功能分区的意义与原则功能分区是将旅游区域按照不同的功能和特点进行划分,以便更好地组织旅游活动和管理旅游资源。

其主要意义在于:1、提高旅游体验质量通过将相似功能的区域集中在一起,游客能够更方便地找到自己感兴趣的活动和设施,减少不必要的时间浪费和空间混乱,从而提高旅游体验的满意度。

2、优化资源配置根据不同区域的资源特点和开发潜力,合理分配人力、物力和财力资源,实现资源的最大化利用和最优化配置。

3、保护环境与文化遗产将生态敏感区、文化遗产保护区等与游客活动区进行有效隔离,减少旅游活动对环境和文化遗产的破坏。

4、促进区域协调发展通过功能分区,实现旅游区域内不同地区的协同发展,避免过度竞争和发展不平衡的问题。

在进行功能分区时,应遵循以下原则:1、因地制宜原则充分考虑旅游区域的自然地理条件、人文历史背景和旅游资源特点,制定符合实际情况的分区方案。

2、主题突出原则每个功能分区应具有明确的主题和特色,避免功能模糊和主题不突出的问题。

3、动静分离原则将活动强度较大、噪音较高的区域(如游乐设施区)与安静休闲的区域(如疗养度假区)分开,以保证游客在不同区域都能获得相应的氛围和体验。

4、游客需求导向原则以游客的需求和行为习惯为出发点,合理安排功能分区,方便游客的游览、休息和消费。

二、常见的功能分区类型1、核心景区这是旅游目的地最具吸引力和标志性的区域,通常拥有独特的自然景观、历史遗迹或文化景观。

例如黄山的莲花峰、张家界的天门山等。

核心景区应重点保护,限制游客数量,以确保其生态和文化价值的可持续性。

2、休闲度假区为游客提供放松身心、休闲娱乐的场所,通常包括温泉浴场、海滨沙滩、森林木屋等设施。

这些区域环境优美,氛围宁静,能够让游客摆脱日常的压力和疲惫。

旅游规划 旅游功能分区及布局

旅游规划 旅游功能分区及布局

国家公园分区
公区制是国家公园管理的主要手段,用以保证 公园内的土地及自然资源保持在野生状态,把 人为设施限制在最小范围内。 国家公园规划的核心是把公园作为科研与教育 中心,作为人与环境关系的课堂,对公园进行 保护性低密度的利用。 一般将国家公园分为3-5个不同的功能区,如生 态保护区、特殊景观区、历史文化区、中心区 和一般控制区。
Lue,Crompton,Fresenmaie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提出的几个
旅游布局模式
2沿途
2
3基地
4
3
4区域周游
1
旅游中心
1单一旅游地
5
5短途环游
双核布局模式
1974年Travis提出 “双核原则”。这种 方法为游客需求与自 然保护区之间提供了 一种商业纽带,通过 精心设计,服务集中 在一个辅助型社区内, 处于保护区的边缘
旅游发展的梯度
旅游发展的梯度是指旅游经济发展水平在 空间上呈递增或递减现象,其表现往往是 由旅游中心城市或重点向周围呈递减分布。 在旅游规划过程中应充分考虑这种梯度进 行适度的布局。
增长极理论
所谓增长极,是指在不发达区域布若干个点,资 源、人口 向点上集聚,迅速形成体制、科技、人 力资本和其他资源的优势,使之成为不发达区域 的 “领头”和支柱。这样,既有发达地区梯度推 进的“线”的延伸,又有不发达地区培育增 长极 的“点”的支撑,以点线结合的双向互动,牵引 不发达地区的加快发展,进而缩小区 际差距。
第四讲 旅游功能分区及 布局
旅游空间结构与布局
区域旅游规划进行空间结构的组织过程中, 涉及到规划区域本身的空间组织与其上一级 空间组织的关系分析以及其下的次级活动空 间的组织和设计。 区域旅游空间结构研究是加强区域旅游系统 形成的地理工程之一,有利于进行全局与局 部、局部与局部之间关系的协调,并为构建 高效的空间组织系统提供科学依据。

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规划

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规划

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规划旅游度假区的用地类型虽然很多,但是在规划时,可以将它们按功能进行组团分区,每一个组团分区(地块)常被称为功能区。

正如动植物是由细胞组成一样,一个大的旅游度假区也是由若干功能地块和许多度假单元组成的。

世界上那些知名的旅游度假区,从开始建设到初具规模再到形成气候,一般都经历了10-20年的时间,有的甚至长达40、50年的形成时间。

一、核心理念:“服务社区——吸引物集聚体”美国冈恩提出了“旅游地功能分区”理论,核心概念是“服务社区——吸引物集聚体”。

他认为旅游度假区就是由两类功能组团(功能分区)和线状连接通道构成的,一类组团是服务社区,一类组团是吸引物集聚体,二者之间通过道路连接系统贯穿起来,整个旅游度假区与外界的连通是通过服务社区作为枢纽实现的。

服务社区一般规划在旅游度假区对外交通最便捷的地方,通常在旅游度假区的入口处。

对于吸引物集聚体的规划设计,冈恩提出了“3段论”概念,主张规划设计旅游景点时,应将该景点及其周围环境分成核心圈、中间地带以及外围地带来规划。

●核心圈是该旅游吸引物所在的地方。

●在核心圈的外围,必须设立不受破坏的中间地带,以便保护核心圈;中间地带可宽可窄,根据核心圈的规模大小而定,以符合保护缓冲地带的功能。

中间地带的设计与维护也会影响到旅游吸引物的吸引力,其设计以能衬托旅游吸引物为主,而不能喧宾夺主。

●外围地带是具有围墙功能的地带,是外界接近旅游吸引物的通道,对旅游者的接待服务以及当地居民的社区都坐落在外围地带内。

可以说支持该旅游吸引物的所有人事财务都集中于此。

用“3段论”概念来看旅游度假区的开发要比一提到开发就想到要设停车场、游乐区或是旅游地点更清楚。

二、具体分区要素我国学者对旅游度假区功能分区进行了一定的总结,按功能将旅游度假区分为入口区、度假中心区、康体健身区、户外活动区、文娱活动区、度假别墅区、维修区,每个区赋予了不同的功能定位,如下:1、入口区:接待、管理、停车、行李搬运、安全检查;2、度假中心区:信息中心、会议中心、商店、快餐厅、餐厅;3、康体健身区:运动场、游泳池、海滩、户外体育比赛场;4、户外活动区:通常是具有风景优美的环境、视点和游览步道;5、文娱活动区:厅、夜总会、酒吧、剧院和晚间娱乐场所;6、度假别墅区:安静区,不受噪声的影响,在视野开阔的风景优美区;7、维修区:储藏、机械、设备设施、工作人员住房。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2020/10/31
整理课件
1
第七章 旅游地功能分区与空间布局
学习目标:
1.了解旅游地功能分区在不同类型旅游规 划中的区别
2.熟悉旅游地空间结构及其演化形态
3.掌握旅游地空间布局的主要模式
2020/10/31
整理课件
2
学习内容:
第一节 旅游地功能分区 第二节 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变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布局
2020/10/31
整理课件
28
(二)旅游线路的类型
1.空间跨度
大中尺度旅游线路 小尺度旅游线路
2.属性组合
满足最大化
逗 豪华度假型 留 经济度假型
豪华观光型 周 经济观光型 游
成本最小化
2020/10/31
整理课件
29
(三)旅游线路的设计
1.旅游线路设计的原则 市场导向原则 突出主题原则 游程多样原则 合理搭配原则 机动灵活原则
2020/10/31
整理课件
7
(二)功能分区原则
1.集中性原则 旅游设施,采取相对集中的布局。
– 在开发方面,降低成本,提高效益; – 在经济方面,吸引游客滞留更长时间; – 在社会方面,有利于游客与居民的交流与沟通; – 在环境方面,有利于环境保护与控制。
2020/10/31
整理课件
9
2.协调性原则 主要表现在处理旅游功能区之间、功能区内部
新型旅游景区开发,旅游活 动空间范围得到拓展; 次旅游圈建立,缓解区域竞 争,形成更大的区域吸引力。
2020/10/31
整理课件
14
第三节 旅游地空间布局
(一)三区结构布局模式
密集游憩区


憩 缓
核心保护区

美国景观设计师理查 德·福斯特(Richard Forster),
1973年在对国家公园深 入调查后提出。
相互关系等方面。
– 功能区之间,需要特殊保护的;可受外界干扰的; – 功能区内部,设施、活动安排间的协调。
2020/10/31
整理课件
10
2020/10/31

整理课件
11
3.整体性原则
– 保持旅游资源的完整性; – 考虑行政范围的完整性。
2020/10/31
整理课件
12
第二节 旅游地空间结构演变
2020/10/31
整理课件
30
2.旅游线路设计的程序
(1)确定目标市场成本因素 (2)确定线路主要旅游景点 (3)设计若干备选线路方案 (4)选择最优旅游线路方案
2020/10/31
整理课件
31
此课件下载可自行编辑修改,此课件供参考! 部分内容来源于网络,如有侵权请与我联系删除!感谢你的观看!
引 物
旅 游 吸
旅游吸引物 线 路 服务中心
旅游吸引物
引 物
旅 游 吸
甘恩(Gunn)于 1965年提出;
布局方式:
旅游区中心,社 区服务中心;
外围,旅游吸引 物综合体;
之间交通连接。
2020/10/31
整理课件
22
2020/10/31
九寨沟游客中心位置示意图
整理课件
23
1心1核1带2片区(1112)
旅游景点数量少,开发处于 独立阶段,域外联系松散; 区内路径系统薄弱,旅游流 向呈单向性。
旅游景区数量增加,仍处于分 散状态; 旅游景区可达性加强,但各旅 游景区间的互通性仍然较弱,旅 游流向仍呈单向性。
2020/10/31
整理课件
13
旅游资源整合,旅游景区联系 加深; 旅游景区之间的通道进一步完 善,旅游圈形成。
2020/10/31
整理课件
3
第一节 旅游地功能分区
(一)旅游地功能分区的概念
依据旅游地的资源分布、土地利用、项目设计等 状况对区域空间的系统划分。
– 旅游区域:旅游资源分布、交通网络、城镇体系等 – 旅游区:用地安排,游览区、接待区、商业服务区等
2020/10/31
整理课件
4
2020/10/31
整理课件
18
2020/10/31
长 白 山 景 区 空 间 结 构
整理课件
19
(三)环核式布局模式
餐饮
住宿
旅游核 心景区
购物
娱乐
环核式布局模式
旅游接待、服务 设施以及娱乐项目 等环绕核心景观和 项目布局;
核通常为一个自 然景观。
2020/10/31
整理课件
20
(四)社区—吸引物综合体布局模式
七星四廊一片区(741)
海上蓝色廊道、滨海金色廊道 山上绿色廊道、都市彩色廊道
2020/10/31
整理课件
26
三、旅游线路的优化设计
(一)旅游线路的界定
通俗层次 旅游区内游人参观游览的路线,等同于游览线路。 专业层次 旅游经营者或旅游管理机构向社会提供的产品。
2020/10/31
整理课件
27
处理好游赏空间和过渡空间的关系 给游客带来最大信息量 景物欣赏应有层次感和变化感 富有节奏和韵律,动静皆宜 减弱游线对环境的干扰
整理课件
5
2020/10/31
整理课件
能江 分西 区萍 图乡
安 源 镇 景 区 规 划 之 功
6
森林公园的功能分区: 游览区:游览观光、服务设施 游乐区:游乐项目 狩猎区:狩猎场建设用地 野营区:野营、露宿、野炊 休、疗养区:休憩疗养 接待服务区:服务与配套设施 生态保护区:涵养水源、保持水土、维护公园生态 环境
核心保护区、游憩缓 冲区、密集游憩区
2020/10/31
整理课件
15
自然保护地分区的三种基本模式
2020/10/31
整理课件
自 然 保 护 区 的 空 间 布 局
17
(二)双核布局模式
连接线
镇度 假 城
特拉维斯(Travis)于 1974年提出;
服务集中在辅助型 社区内
娱乐设施 自然保护区
2020/10/31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