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合集下载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译文注释及考点分析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宋代)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注释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晚日:夕阳。

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情知:深知;明知。

阑干:栏杆。

阑。

同“栏”。

创作背景公元1181年(宋孝宗淳熙八年)冬,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这首词就是作者被弹劾解官后,在带湖闲居时所作。

赏析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

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

“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

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

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 代人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注释、译文及赏析【原文】《鹧鸪天代人赋》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①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②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③【注释】①“平冈”二句: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②“青旗”句:白居易《杭州春望》诗:“青旗沽酒趁梨花。

”③荠(ji计)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译文】田间小路上的桑树冒出了嫩芽,东邻家的蚕种已经生出一些啦!小黄牛在平坦的小山坡上哞哞叫,边吃嫩草边把欢撒。

斜阳映照着春寒未退的树林,枝桠上翻飞着几只寻巢的晚鸦。

远山连接着近处的群山,原野上的道路纵横交叉。

春风吹动着青布的幌子,那儿是村里的卖酒人家。

城中的桃李害怕风吹雨打,溪边的荠菜花却春意勃发!【集评】明·卓人月、徐士俊:“春在梨花,春在荠花,仁见谓仁,智见谓智。

”(《古今词统》卷七)清·陈廷焯:“‘斜日’七字,一幅图画,以诗为词,词愈出色。

”(《云韶集》卷五)又:“‘城中’二语,有多少感慨!信笔写去,格调自苍劲,意味自深厚,有不可强而致者,放翁、改之、竹山学之,已成效颦,何论余子!”(《词则》) 现代·刘永济:“词中鲜明画出一幅农村生活图象,而末尾二句,可见作者之人生观。

盖以‘城中桃李’与‘溪头荠菜’对比,觉‘桃李’方‘愁风雨’摧残之时,而‘荠菜’则得春而荣茂,是桃李不如荠菜,亦即城市生活不如田野生活也。

此词与东坡《望江南》后半阕‘微雨过,何处不催耕?百舌无言桃李尽,柘林深处鹁鸪鸣,春色属芜菁,”用意相同,皆以城市繁华难久,不如田野之常得安适。

再推言之,则热心功利之辈,常因失意而愁苦,不如无营、无欲者之常乐。

此种思想与道家乐恬退、安淡泊之理相合。

盖稼轩出仕之时,历尽尘世忧患,退居以来,始知田野之可乐,故见溪头荠菜而悟及此理也。

”(《唐五代两宋词简析》)【赏析】题为“代人赋”,实则完全是表达自己的思想感情。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篇一:《辛弃疾字幼安》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题3分,共9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弃疾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弃疾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占卜。

②蓍(shī):一种草。

古人用来占卜。

③坎、离:均为卦名。

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鉴赏及译文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鉴赏及译文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鉴赏及译文赏析《鹧鸪天·代人赋》宋代: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代人赋》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鹧鸪天·代人赋》注释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晚日:夕阳。

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情知:深知;明知。

阑干:栏杆。

阑。

同“栏”。

《鹧鸪天·代人赋》赏析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

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

“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

按照一般的构思,接下去仍然要写愁写恨,但作者却并没有这样做,而是跳出窠臼,不再写哀景,而是用清新愉悦的笔触,勾画出一幅乐景:“柳塘新绿却温柔。

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

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鹧鸪天·代人赋》作者为唐朝文学家辛弃疾。

其古诗词全文如下: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前言】《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时期词作家辛弃疾创作的组词类作品。

共两首词,分为《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和《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本诗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际上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

它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注释】晚日:夕阳。

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深知;明知。

阑干:栏杆。

阑。

同“栏”。

【翻译】晚日寒鸦,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境。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一夜白头的事。

离肠寸断,泪流难止。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频频凝望。

【鉴赏】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细细揣摩词意,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这首词,是写别愁离恨的。

“愁”与“恨”,乃是全篇的基调。

辛弃疾《鹧鸪天》阅读题答案

辛弃疾《鹧鸪天》阅读题答案

辛弃疾《鹧鸪天》阅读题答案辛弃疾《鹧鸪天》阅读题答案《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这是代替一位内心充满离愁别绪的女子所作的词。

本文就来分享一篇辛弃疾《鹧鸪天》阅读题答案,欢迎大家阅读!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勾起我一片思愁。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遭遇离愁别恨的折磨,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乱山无数,遮断了远方的天空,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注释⑴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⑵晚日:夕阳。

唐刘长卿《行营酬吕侍御》诗:“晚日归千骑,秋风合五兵。

”⑶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唐白居易《长安早春旅怀》诗:“风吹新绿草牙拆,雨洒轻黄柳条湿。

”⑷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五代齐己《寄双泉大师兄》诗:“清泉流眼底,白道倚岩棱。

”⑸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战国策·韩策三》:“中国白头游敖之士,皆积智欲离秦韩之交。

”⑹深知;明知。

唐骆宾王《艳情代郭氏答卢照邻》诗:“情知唾井终无理,情知覆水也难收,不复下山能借问,更向卢家字莫愁。

”⑺阑干:栏杆。

阑。

同“栏”。

赏析“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柳塘”之后缀以“新绿”,便立刻为我们唤来了春天:塘周柳丝摇金,塘中春波涨绿,已够赏心悦目了;那料到在此基础上,又加上“温柔”一词。

《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

《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

《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阅读理解做题要牢牢地记住:“答案不在你的脑子里,答案只在原文中。

”无论在任何情况下作答,既要体现个性和独特见解,又要较好地忠实于作者的主张。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14、辛弃疾的字是。

代人赋是这首词的。

(2分)15、下列对这首词的分析不恰当的一项是( )(2分)A、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是借助自然物象和农事,表现初春的农村一片生机盎然,并用一个破字非常传神的写出了桑叶逐渐萌发、膨胀的过程。

B、斜日、寒林、暮鸦构成一片空旷的背景,点字则为这种空旷背景增添了一丝悲凉,为整首词定下基调。

C、山远近,路横斜为承上启下之句,由上片之陌上平岗,逐渐转入下片之农家生活,视角由物象转向了人事。

D、青旗沽酒有人家一句反映了农家生活的知足,有字则体现了作者的情趣。

16、结合划线句,分析这首词所表现的思想情感。

(4分)参考答案14.(2分)幼安;题目15.(2分) B16.(4分)城中桃李,虽然绮丽耀眼,招人艳羡,但经不起风雨,而溪头荠菜虽然平平常常,毫不起眼,但能将春天留下,通过城中桃李和溪头荠菜花的对比,表达了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农村生活的欣赏流连,对朝廷荣华富贵的鄙弃。

(能结合注释回答1分,指出对比1分,写出对农家生活态度1分,写出对城市、朝廷或官场态度1分) 阅读练习二8.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季节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9.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6分)参考答案8.(5分)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2分)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注释及译文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注释及译文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注释及译文
【原文】
《鹧鸪天-代人赋》
宋·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释】
鹧鸪(zhègū)天:词牌名。

代人赋:代别人而作的词。

陌:田间小路。

柔桑:嫩桑叶。

破:长出。

生:孵(fū)化。

些(xiē):少量。

平冈:山中平坦的地方。

黄犊(dú):小黄牛。

斜日:傍晚将要落下的太阳。

寒林:寒冷的树林。

点:指乌鸦点点飞过。

暮鸦:傍晚归巢的乌鸦。

横斜:纵横交错。

青旗:酒旗,酒店门外悬挂着的用青布做的旗子。

沽(gū):卖。

桃李:指桃花和李花。

愁:忧愁,担忧。

溪头:溪边。

荠(jì)菜:一种野菜。

【大意】
小路边的桑叶冒出了嫩芽,东边邻居家的蚕卵也少量孵化出来了。

平坡上长满了碧绿的小草,小黄牛见了高兴得直叫。

夕阳映照着寒冷的树林,归巢的乌鸦飞过树梢。

远近各处都是高高低低的山,小路纵横交错。

路边有挂着青旗卖酒的人家。

城中的桃花和李花正为风吹雨打而忧愁,而野外溪边的荠菜花却不畏风雨,正迎春盛开。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鹧鸪天·代人赋》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以下是小编J分享的《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欢迎大家阅读。

【原文】鹧鸪天①其一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②。

平冈③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④。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⑤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⑥花。

【注释】①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②些(sā):句末语助词。

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④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⑤青旗:卖酒的招牌。

⑥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作品介绍】《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辛弃疾创作的组词类作品。

共两首词,分为《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和《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该诗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际上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

它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白话译文】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创作背景】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这二首词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第一首《鹧鸪天》(《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古诗文阅读】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练习及答案
阅读
下面一首宋词,提问问题。

鹧鸪天代人赋①
辛弃疾
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备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到罢免便宜行事杨开第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短衣搞的幌子。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用了哪种文学创作手法?抒发了什么样的感情?词为题“代人诗赋”,作者为什么必须以此为题?恳请详细表明。

(6分后)
参考答案
1.词的上阕描写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生出来新芽,东邻家蚕卵已长成幼蚕;陡峭的山坡上生着红润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叫声;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堆放在那儿潮间带。

2.(6分)
运用了对照(或对照)的文学创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对外开放的荠菜花掉相对照,借景抒情,抒发了他便宜行事归居后深信不疑城市官场,爱好田园生活的感情,为题“代人诗赋”,实则为己诗赋,使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掉自况,效果独有。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

以下是小编整理的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原文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一起来看看吧。

鹧鸪天代人赋①辛弃疾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

平冈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②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花。

【注】①这首词作于作者遭弹劾解官归居时。

②青旗:酒旗,酒店门外用青布做的幌子。

些:语气词。

青旗沽酒有人家:指山村酒家。

青旗,酒家招牌。

沽,卖。

1.词的上阙描绘了什么样的景象?请简要叙述。

(5分)答:词的上阕描绘了初春时乡村一派春意盎然的景象。

田间桑树萌发出新芽,东邻家蚕卵已孵出幼蚕;平缓的山坡上长着细嫩青草,黄色的牛犊在那儿鸣叫;夕阳斜照着初春傍晚的树林,晚归的乌鸦散落在那儿栖息。

2.词的最后两句作者运用了哪种写作手法?表达了什么样的感情?词题为“代人赋”,作者为什么要以此为题?请简要说明。

(6分)答:运用了对照(或对比)的写作手法。

作者将城里愁风畏雨的桃李,与乡间溪头迎春开放的荠菜花相对照,借景抒情,表达了他解官归居后鄙弃城市官场,热爱田园生活的感情。

题为“代人赋”,实则为己赋,采用代人填词的形式,以荠菜花自况,效果独特。

3.词的上阕“破”和”鸣”字非常传神,请简要分析。

(4分)答:“破”写桑叶逐渐萌发、膨胀,不仅有动态,而且能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速度和力量。

(2分)“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高兴、得意的神态。

(2分)4.此词为辛弃疾罢官闲居期间所作,你认为这首词表达了作者怎样的心境?(4分)答:词中用景物点染出生机勃勃的早春农村风光,组成的是一幅富有生命力的画面,(1分)透露出作者对乡村生活的留恋和欣赏。

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辛弃疾

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辛弃疾(最新版)编制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核人:__________________审批人:__________________编制单位:__________________编制时间:____年____月____日序言下载提示:该文档是本店铺精心编制而成的,希望大家下载后,能够帮助大家解决实际问题。

文档下载后可定制修改,请根据实际需要进行调整和使用,谢谢!并且,本店铺为大家提供各种类型的经典范文,如唐诗宋词、古文名句、古诗试题、古人列传、作文大全、小说阅读、散文阅读、励志名言、好词好句、其他范文等等,想了解不同范文格式和写法,敬请关注!Download tips: This document is carefully compiled by this editor.I hope that after you download it, it can help you solve practical problems. The document can be customized and modified after downloading, please adjust and use it according to actual needs, thank you!In addition, this shop provides you with various types of classic sample essays, such as Tang poems and Song poems, ancient famous sentences, ancient poetry test questions, ancient biographies, composition books, novel reading, prose reading, inspirational quotes, good words and good sentences, other sample essays, etc. Learn about the different formats and writing styles of sample essays, so stay tuned!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词人辛弃疾创作的一首词。

这是一首歌咏江南农村美好景色的词,上阕写近景,下阕写远景,借景抒情,流露出作者厌弃城市繁华,热爱乡野生活的情趣。

鹧鸪天·代人赋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1.词题“代人赋”,所代之人不详,但从词中推测,词中主人公是怎样的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2.试对这首词的主要艺术手法作简要分析。

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阅读答案1.是一位思妇,即一位内心充满“离恨”与“相思”的女性。

她“眼底”充满了“离恨”,明知视线已被青山遮断,心上人是看不到的,但仍要情不由己地,一次又一次地倚靠着楼上的阑干远望,足见其情之痴绝。

2.以乐景写哀情,这“温柔”的“柳塘新绿”之景起反衬作用,使“一片愁”加重加浓。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这正说明“眼底”是充满“离恨”的,实质是在叹自己“白了少年头”,而这“白头”又正是“一片愁”的恶果。

若直言之,就是“思君令人老”。

这是用婉曲的方式来强调“离恨”之人。

赏析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上阕头二句在描写桑树抽芽、蚕卵开始孵化时,用了一个“破”字非常传神地写出了桑叶在春风的催动下,逐渐萌发、膨胀,终于撑破了原来包在桑芽上的透明薄膜。

“破”字不仅有动态,让人感到桑芽萌发的力量和速度。

第三句“平岗细草鸣黄犊”“平岗细草”和“黄犊”是相互关联的.,黄犊在牛栏里关了一冬,当放牧在平坡上时被乍见春草,欢快无比。

“鸣”虽写声音,但可以让人想见黄犊吃草时的悠闲,神态。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

⾟弃疾《鹧鸪天·代⼈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弃疾《鹧鸪天·代⼈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篇⼀:《⾟弃疾字幼安》阅读答案及翻译阅读下⾯的⽂⾔⽂,完成10-12题(每题3分,共9分)⾟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党。

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弃疾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弃疾说下之,使⾪京。

义端⼀⼣窃印以逃,京⼤怒,欲杀弃疾,弃疾⽈:丐我三⽇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帅,急追获之。

义端⽈: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能杀⼈,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弃疾还⾄海州,与众谋⽈: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马全福等径趋⾦营,安国⽅与⾦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将追之不及。

献俘⾏在⑥,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论》献于朝,⾔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定,议不⾏。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衡⼊相,⼒荐弃疾慷慨有⼤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占⼘。

②蓍(shī):⼀种草。

古⼈⽤来占⼘。

③坎、离:均为卦名。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诗词鉴赏及译文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诗词鉴赏及译文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诗词鉴赏及译文《鹧鸪天·代人赋》是由辛弃疾所创作的,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下面就是小编给大家带来的《鹧鸪天·代人赋》的译文及鉴赏,希望能帮助到大家!《鹧鸪天·代人赋》宋代:辛弃疾晚日寒鸦一片愁。

柳塘新绿却温柔。

若教眼底无离恨,不信人间有白头。

肠已断,泪难收。

相思重上小红楼。

情知已被山遮断,频倚阑干不自由。

《鹧鸪天·代人赋》译文落日里寒鸦归巢,一片伤心景色。

只有池塘柳树发出嫩绿的新芽显出温柔情景。

如果不是眼下亲自感受这离愁别恨的苦楚,根本不会相信这世上真会有人伤心白头。

离肠寸断,泪流难收。

怀着相思之情,又一次登上了小红楼。

明明知道你我已被山峦所阻隔,可还是不由自主地靠在栏杆上,一直凝望而不能罢休。

《鹧鸪天·代人赋》注释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五十五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晚日:夕阳。

新绿:初春草木显现的嫩绿色。

教:使,令。

眼底:眼中,眼睛跟前。

白头:犹白发。

形容年老。

情知:深知;明知。

阑干:栏杆。

阑。

同“栏”。

《鹧鸪天·代人赋》赏析一这首《鹧鸪天》,题下注明“代人赋”,说明词中抒情主人公并非作者自己。

这首词是作者代一位妇女而赋的,那位妇女的意中人刚离开她走了,她正处于无限思念、无限悲伤的境地。

“晚日寒鸦”,这是送人归来后的眼中景。

“晚日”的余辉染红天际,也染红长亭古道和目之所极的一切,这是空间。

夕阳愈来愈淡,夜幕即将降落,这是时间。

而她送走的那位意中人,就在这空间、这时间中愈走愈远了。

“寒鸦”当“晚日”之时,自然应该寻找栖息之处,大约在绕树啼叫吧。

可是那位行人,他此刻孤孤零零地走向何处,又向谁家投宿呢?正因为这样,那本来没有感情的“晚日”和“寒鸦”,在那位女主人公的眼中,就变成“一片愁”了。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鹧鸪天·代人赋》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以下是小编J.L分享的《鹧鸪天·代人赋》翻译及赏析,更多宋代诗人诗词鉴赏请关注。

【原文】其一鹧鸪天①陌上柔桑破嫩芽,东邻蚕种已生些②。

平冈③细草鸣黄犊,斜日寒林点暮鸦④。

山远近,路横斜,青旗⑤沽酒有人家。

城中桃李愁风雨,春在溪头荠菜⑥花。

【注释】①鹧鸪天:小令词调,双片55字,上片四句三平韵,下片五句三平韵。

唐人郑嵎诗“春游鸡鹿塞,家在鹧鸪天”,调名取于此。

又名《思佳客》、《思越人》、《剪朝霞》、《骊歌一叠》。

②些(sā):句末语助词。

③平冈:平坦的小山坡。

④暮鸦:见王安石《题舫子》诗:“爱此江边好,留连至日斜。

眠分黄犊草,坐占白鸥沙。

”这里隐括其句。

⑤青旗:卖酒的招牌。

⑥荠菜:二年生草本植物,花白色,茎叶嫩时可以吃。

【作品介绍】《鹧鸪天·代人赋》是南宋辛弃疾创作的组词类作品。

共两首词,分为《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和《鹧鸪天·晚日寒鸦一片愁》。

该诗表面是在写美人相思的苦闷,实际上寄托的是词人辛弃疾无法实现的政治理想。

它在风格上也比较特别,是豪放派词人辛弃疾的优美婉约的词。

【白话译文】村头小路边桑树柔软的枝条,刚刚绽放嫩芽。

东面邻居家养的蚕种已经有一些蜕变成了蚕儿。

一脉平缓山岗上,细草间小黄牛犊儿在鸣叫,落日斜照枯寒的树林,树枝间休息着一只只乌鸦。

山有的远些有的近些,路有的横向有的斜向,青布酒旗那边有家小酒铺,可以打一些酒来。

城里的桃花李花把风雨当做折磨,一派愁苦,最明媚的春色,正在溪头一片荠菜花中盛开。

【创作背景】南宋淳熙八年(公元1181)年冬,41岁的辛弃疾遭遇弹劾,隐居上饶。

这二首词是他在带湖闲居时的作品。

第一首《鹧鸪天》(《鹧鸪天·陌上柔桑破嫩芽》),作者在罢官乡居期间对乡村生活欣赏流连对上层社会鄙弃故作此词。

【赏析】全词从不同视角描绘乡村春意盎然的景象,看上去好象是随意下笔,但细细体会,情味盎然,意蕴深厚。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辛弃疾《鹧鸪天·代人赋》阅读答案及翻译解析阅读下面的文言文,完成10-12题(每题3分,共9分)辛弃疾字幼安,齐之历城人。

少师蔡伯坚,与党怀英同学,号辛、党。

始筮仕①,决以蓍②,怀英遇坎③,因留事金,弃疾得离,遂决意南归。

金主亮死,中原豪杰并起。

耿京聚兵山东,称天平节度使,节制山东、河北忠义军马,弃疾为掌书记④,即劝京决策南向。

僧义端者,喜谈兵,弃疾间与之游。

及弃疾在京军中,义端亦聚众千余,弃疾说下之,使隶京。

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京大怒,欲杀弃疾,弃疾曰:丐我三日期,不获,就死未晚。

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义端曰:我识君真相,乃青兕也⑤,力能杀人,幸勿杀我。

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

绍兴三十二年,京令弃疾奉表归宋,高宗劳师建康,召见,嘉纳之,授承务郎、天平节度掌书记,并以节使印告召京。

会张安国、邵进已杀京降金,弃疾还至海州,与众谋曰: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乃约统制王世隆及忠义人马全福等径趋金营,安国方与金将酣饮,即众中缚之以归,金将追之不及。

献俘行在⑥,斩安国于市。

仍授前官,改差江阴佥判。

弃疾时年二十三。

乾道四年,通判建康府。

六年,孝宗召对延和殿。

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作《九议》并《应问》三篇、《美芹十论》献于朝,言逆顺之理,消长之势,技之长短,地之要害,甚备,以讲和方定,议不行。

迁司农寺主簿,出知滁州。

州罹兵烬,井邑凋残,弃疾宽征薄赋,招流散,教民兵,议屯田,乃创奠枕楼、繁雄馆。

辟江东安抚司参议官,留守叶衡雅重之。

衡入相,力荐弃疾慷慨有大略。

召见,迁仓部郎官,提点江西刑狱。

平剧盗赖文政有功,加秘阁修撰。

调京西转运判官,差知江陵府,兼湖北安抚。

[注释]①筮(sh):占卜。

②蓍(shī):一种草。

古人用来占卜。

③坎、离:均为卦名。

坎在八卦中的方位为北方,离为南方。

④掌书记:节度使的属官,掌管文书笺奏,亦可参议军务。

⑤青兕(s):传说为太上老君的坐骑。

兕:雌性的犀牛。

⑥行在:皇帝所在的地方。

10.对下列句中加点的词语解释,不正确的一项是()A.说下之,使隶京下:使成为下属。

B.辛弃疾斩其首归报,京益壮之壮:以为壮士。

C.辟江东安抚司参议辟:征召。

D.留守叶衡雅重之雅:高雅,文雅。

11.下列各组句子中,加点词的意义与用法相同的一组是()A.义端一夕窃印以逃以其无礼于晋B.献俘行在,斩安国于市师不必贤于弟子C.即劝京决策南向匪来贸丝,来即我谋D.不为迎合吾令人望其气,皆为龙虎,成五彩12.对辛弃疾早年追随耿京起义,后来率义军南归的主要原因叙述正确的一项是()A.他与党怀英同学时曾经占卜自己的仕途,自己得离卦因此南归。

B.他介绍的僧人义端窃得耿京的大印奔金,耿京大怒要杀他,因此南归。

C.在耿京的授意下,他奉表归宋,受到高宗召见,高宗以节度使印告召耿京。

D.因义军内部叛徒张安国杀耿京降金,辛弃疾得知,活捉张安国率残部南归。

13.把文言文阅读材料中划横线的句子翻译成现代汉语。

(12分)(1)揣僧必以虚实奔告金帅,急追获之。

(3分)(2)我缘主帅来归朝,不期事变,何以复命?(4分)(3)时虞允文当国,帝锐意恢复,弃疾因论南北形势及三国、晋、汉人才,持论劲直,不为迎合。

(5分)古代诗词阅读(8分)阅读下面这首宋词,完成8、9题。

鹧鸪天·送人辛弃疾唱彻《阳关》泪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

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

今古恨,几千般,只应离合是悲欢?江头未是风波恶,别有人间行路难。

8.“浮天水送无穷树,带雨云埋一半山”描绘了一幅什么样的画面?有什么作用?(4分)9.整首词最主要的情感基调是什么?词中哪几句表明了这种情感?请列举出来。

(4分)参考答案:8.描绘一幅水天空阔,烟笼雾锁的色彩黯淡的画面;寓情于景,烘托词人和朋友分别之际的黯然与惆怅;为下文“江头未是风波恶”做铺垫。

9.壮志难酬的愤激。

“功名馀事且加餐”“只应离合是悲欢?”“别有人间行路难”。

xx年普通高等学校全国统一招生考试新课标Ⅲ卷语文试题一、现代文阅读(9分,每小题3分)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1~3题。

文学中有历史。

当今历史学家大都认为,没有什么文献资料不是史料,不但文学作品,即如佛经、道藏、信札、家谱、账本、碑铭等也无一不是,而且随着史学研究领域的拓展,史料范围还在不断扩大。

从“三言二拍”里可以看到晚明市井生活的真实面貌,这对于研究社会史的人几乎是一个常识。

陈寅恪以诗证史,也为大家所熟悉。

但在“五四”以前,史料范围并非如此宽泛,文学作品在大多数史学家眼里也并非史料,有些文献到底属于文学还是史学,一两千年来都没有一致的看法。

神话传说就是如此,其中相当突出的例子是《山海经》。

神话传说是文学,史前时代,无文字可征,只有传说,暂当历史。

三皇五帝至今未曾坐实,但“炎皇子孙”已经成为口头语,甚至成为历史共识。

新的传说还会不断产生,能否成史颇为可疑,但以神话传说研究历史,却是一种重要的方法。

在历史上,《山海经》究竟应归于文学还是史学,曾是死结。

王国维《古史新证》说“而疑古之过,乃并尧、舜、禹之人物而变疑之,其于怀疑之态度及批评之精神不无可取,然惜于在于史材料未尝为充分之处理也。

”这些古史材料就包括《山海经》《穆天子传》等文献。

在《汉书·艺文志》里,《山海经》列于数术类。

此后该书在目录学里的角色转换过几次,《隋书·经籍志》将《山海经》列于史部地理类,也就是将它看成史书了。

历史是讲真实的,《山海经》一般被视为荒诞不经,连司马迁写《史记》都不敢采用。

虽然《山海经》里平实的山川地理内容应归于史部,但其中大量的神话故事却显然有悖信史,所以清人编《四库全书》,言其“侈谈神怪,百无一真,是直小说之祖耳”,将其改列于子部小说家类。

这个死结直到“五四”以后才大致解开。

解开的途径有二:一是将《山海经》分而治之,不把它看作一部成于一人一时之书,神话归神话,历史归历史;二是神话中也有 __成分在,仍可以之证史或补史。

分而治之者,以为《山海经》中的《五藏山经》是比较雅正的部分,谭其骧就写了《的地域范围》一文,分析《山经》写作时的地理知识水平。

将历史成分发掘出来的,自然以王国维用《山海经》来印证甲骨文中殷商先王亥为最明显的例子。

上面说的是介于文学与史学之间的文献,至于纯粹的文艺作品,当然也能从中发掘史料。

但发掘史料是一回事,把整个作品当成真史就很可虑了。

《红楼梦》反映了清代前期的历史现实没有错,可是如果过分坐实到具体历史人物身上,就未免失之穿凿了。

戏说之类当然是文学,但读者观众往往误以为是历史。

如中俄签订《尼布楚条约》,张诚、徐日昇当时担任与俄国谈判的翻译,工作是以拉丁语作为中介的,而电视剧《康熙王朝》中他们说的却是俄语,观众看到这个情节时被误导也就难以避免了。

(摘编自周振鹤《历史中的文学与文学中的历史》)1.下列关于原文内容的表述,不正确的一项是A.在当今历史学界,历史学家的研究领域不断地扩展,各种体裁的文学作品都有可能成为他们研究 __资料。

B.古代的史学家选取史料的范围比较狭窄,他们并未广泛采用“以诗证史”或将小说用于社会 __之类的方法。

C.王国维在《古今新证》中认为,有些历史学家如果能充分利用史料,就不会“疑古”,怀疑尧、舜、禹等人物的真实性。

D.历史学者对《山海经》有不同认知,《隋书·经籍志》把它列入史部,视为史书,王国维则把它作为古史材料看待。

2.下列理解和分析,不符合原文意思的一项是A.很多人认为《山海经》的记载荒唐夸张,与真实的历史差别较大,司马迁也持这种观点,因此《史记》并不采用《山海经》。

B.《四库全书》的编者认为,《山海经》所记的神话传说并无真实可言,不宜归入史部,而应列入子部小说家类。

C.谭其骧和王国维利用《山海经》研究 __方法不同,前者是将神话和历史分而治之,后者则从神话中发掘史料。

D.电视剧《康熙王朝》对历史事件和历史人物进行了虚构,其中部分情节与历史事实有出入,不能从这类作品中发掘史料。

3.根据原文内容,下列说法不正确的一项是A.即使在科学技术如此发达的今天,也会产生新的传说,这些传说将来会不会成为研究这个时代的史料也未可知。

B.“五四”之前,很多涉及 __神话传说之所以没有成为广泛使用的史料,是因为这些作品在史学和文学归类问题上存在争议。

C.在 __中,当代学者会把文学作品作为史料看待,在他们看来,《三国演义》和《水浒传》的艺术手法差异并不重要。

D.文学作品能否成为史料,取决于历史学家的眼光,而历史学家对文学与史学关系的认识在一定程度上受制于当时的学术背景。

二、古诗文阅读(36分)(一)文言文阅读(19分)阅读下列文言文,完成4~7题。

傅珪,字邦瑞,清苑人。

成化二十三年进士。

改庶吉士。

弘治中,授编修,寻兼司经局校书。

与修《大明会典》成,迁左中允。

武宗立,以东宫恩,进左谕德,充讲官,纂修《孝宗实录》。

时词臣不附刘瑾,瑾恶之。

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

正德六年,代费宏为礼部尚书。

礼部事视他部为简,自珪数有执争,章奏遂多。

帝好佛,自称“大庆法王”。

番僧乞田百顷为法王下院,中旨下部,称大庆法王与圣旨并。

珪佯不知,执奏:“孰为大庆法王?敢与至尊并书,大不敬。

”诏勿问,田亦竟止。

珪居闲类木讷者。

及当大事,毅然执持,人不能夺,卒以此忤权幸去。

教坊司臧贤请易牙牌,制如朝士,又请改铸方印。

珪格不行。

贤日夜腾谤于诸阉间,冀...去珪。

流寇扰河南,太监陆訚谋督师,下廷议,莫敢先发。

珪厉声曰:“师老民疲,贼日炽,以冒功者多,偾事者漏罚,失将士心。

先所遣已无功,可复遣耶?今贼横行郊圻肘腋间,民嚣然思乱,祸旦夕及宗社。

吾侪死不偿责,诸公安得首鼠两端。

”由是议罢。

疏上,竟遣訚,而中官皆憾珪。

御史张羽奏云南灾。

珪因极言四方灾变可畏。

八年五月,复奏四月灾,因言:“春秋二百四十二年,灾变六十九事。

今自去秋来,地震天鸣,雹降星殒,龙虎出见,地裂山崩,凡四十有二,而水旱不与焉,灾未有若是甚者。

”极陈时弊十事,语多斥权幸,权幸益深嫉之。

会户部尚书孙交亦以守正见忤,遂矫旨令二人致仕。

两京言官交章请留,不....听。

珪归三年,御史卢雍称珪在位有古大臣风,家无储蓄,日给为累,乞颁月廪、岁隶,以示优礼。

又谓珪刚直忠谠,当起用。

吏部请如雍言,不报。

而珪适卒,年五十七。

遣命毋请恤典。

抚、按以为言,诏廕其子中书舍人。

嘉靖元年录先朝守正大臣,追赠太子少保,谥文毅。

(节选自《明史·傅珪传》)4.下列对文中画波浪线部分的断句,正确的一项是(3分)A.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B.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C.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D.谓《会典》成于刘健等/多所糜费/镌与修者/官降珪修撰/俄以《实录》成进/左中允再迁翰林学士/历吏部左/右侍郎/5.下列对文中加点词语的相关内容的解说,不正确的一项是(3分)A.礼部为六部之一,掌管礼仪、祭祀、土地、户挤等职事,部长官称为礼部尚书。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