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_第一章 生活中的水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学案
科学初二上浙教版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学案§1-1生活中的水1、水以各种形式分布在、、和内。
其中____是地球水的最要紧部分,覆盖约71%的地球表面。
_________是为我们提供了几乎全部的生活和生产用水。
在陆地淡水中,_____所占的比例最大。
水生生物的含水量一般_____(高于、低于〕其它生物。
2、地球上的水大部分以态存在。
3、形成水循环的外在动力是和。
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____〔物理性质、化学性质〕,即水的三态变化。
4、植物体内的水作为____作用的原料,溶解并运输有用元素给植物利用,通过叶表皮的____,调节叶面温度.5.海洋水在太阳辐射作用下,大量的海水(A)______形成水汽,(B)________到陆地上空,在适当的条件下凝聚形成(C)_____,降落到地面的水,通过(F)__________和(D)_________又返回海洋,这种水循环补充了陆地淡水。
称为_________6.P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T所代表的水循环叫____________,水循环量最_____7、假如某地区的水循环特别活跃,那么该地区水体平均更新周期是较______(填“长”依旧“短”〕8、目前人类对_________那个环节能够施加一定妨碍。
§1-2水的组成1.水电解实验说明了水是由和组成的。
电解水是个_____变化过程。
〔化学或物理〕2.水电解实验中,体积少的气体是,检验方法是:能使带火星的木条_____,这种气体具有助燃性,产生在____极;体积多的气体是,检验方法是:点燃,这种气体能,火焰呈______色,有轻微的爆鸣声,这种气体具有可燃性,产生在___极。
氧气与氢气的体积比是______(经历法:1氧正,2氢负)。
如图,A接___极。
水电解的化学表达式是:_______________.3、水的重要性质有:在标准大气压下水的沸点是,凝固点是;4.水在0℃-4℃是热缩冷胀的。
浙教版科学八年级上册经典教案《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
第1章水和水溶液第7节水资源的利用、开发和保护一、知识与技能1.了解合理开发和利用水资源的措施。
2.了解世界和我国水资源的分布,增强节约用水的意识。
3.了解水污染产生的主要原因,增强防止水污染的责任感。
二、过程与方法感知科学探究是一个多角度、多方面收集证据的过程。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 通过参与探究活动,体验科学探究并不是只限于科学家的行为,感受科学并不神秘;2. 通过阅读科学家琴纳的故事,感受科学家的魅力;3. 通过STSE教育,体验科学探究对社会和人类生活的影响,培养学生爱科学的情感;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树立保护水资源人人有责的思想。
多媒体PPT等1.首先请同学们欣赏一段关于水的广告片,并谈谈感受。
2.我们说过地球是一个蔚蓝色的水球。
从理论上看水资源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但事实上呢?生:不是这样的……(课前布置,让学生学会调查和收集资料,在课上可进行交流,互相补充。
)今年夏天是我县60年来最热的一个夏天。
在如此炎热干旱的两个多月中,除了高温难耐,人们的生活、生产中随之又产生了一个难题,水资源的紧张。
请你谈谈今年干旱给人们生活、生产带来的问题或困难。
讨论:日常生活、生产中,哪些活动需要水?一、水是人类生存必不可少的物质之一,说出水与人类生活、生产有什么密切联系。
(饮用、灌溉、洗涤、工业用水等)讨论:你家里的日常用水主要来自哪种水体?这种水体在地球水体中所占的比例如何?(P40阅读材料)我国水资源总量比较丰富,为什么我国仍是个缺水的国家呢?(人均水资源少等)我国的水资源分布又有何特点呢?请看我国降水量分布图及人均水资源情况图,通过观察谈谈我国水资源情况。
(空间分布、时间分布特征)面对缺水问题,我们又是如何避免的?(节约用水、南水北调等。
)欣赏漫画图片,他们在干什么?(过度)二、水资源的保护1.针对目前的情况,结合水资源匮乏的原因,我们应该怎样避免水资源的浪费?请同学们展开讨论,提出尽可能多的办法来保护我国仅有的水资源。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1.1水在哪里教案3
水在哪里一、教材依据义务教育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科学》(八年级上)第1章第1节《水在哪里》,浙江教育出版社,朱清时主编。
二、设计思想1.教学理念自主、合作、探究教学真正走进初中科学课堂教学中,是新一轮课程改革的积极导向,是课堂教学走向开放进程的重要一步,对于深化初中科学课堂教学具有不可忽视的积极意义。
在新课程教学理念指导下,我始终认为我们的教学应充分体现以学生为本,教师为主导,在课堂教学中积极开展自主、合作、探究教学,使教师转变为学生学习的参与者、促进者、合作者、管理者等多种角色,使学生逐步成为学习的真正的主人。
只有让学生真正用心去体验,才能让科学态度、科学精神、科学思维润物细无声地在他们心中慢慢沉淀。
本着这样的教学理念,我在教学设计过程中始终坚持能让学生探究的尽量让学生探究,能让学生讨论的、合作学习的尽量让学生讨论、合作学习,尽可能把时间与空间还给学生。
2.教材分析《水在哪里》选自初中科学8年级上册第1章第一节内容,本节知识从学生熟悉的“水的存在”着手展开,逐步深化到生物体内的水,引申到水循环,着重突出水循环的过程与特点。
本节课中新的知识点不多,难度也不大,课堂教学主要体现在培养学生对水的兴趣以及关注水资源和自然环境的教育,意在培养学生获取信息能力和正确的水观念。
在教学上尽量在学生原有的知识水平的基础上,让学生结合自己的生活经验,再通过探究、讨论、讲解、分析等,提升获取认识。
但本节课的容量相对来说是比较大的,在教学时间上还要注意把握,又要突出学生的自主、合作、探究学习的学习方式。
三、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和分布:了解水的重要性;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发现问、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本节的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四、教学重点:水的重要性和水循环的过程五、教学难点:水循环的成因六、教学准备1、各种水体的图片;2、学生分组实验(苹果、黄瓜、田螺、桃子、盐、烧杯、培养皿、纸巾、小刀);3、学习任务单;4、多媒体课件。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范例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选自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详细内容主要包括: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以及浮力的计算。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浮力的概念,了解阿基米德原理,能够运用浮沉条件解释生活中的现象。
2. 学会运用浮力知识进行简单的计算。
3. 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实践能力,激发学生对科学知识的探索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的概念,阿基米德原理,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
难点:浮力的计算,以及浮力与物体密度、液体密度的关系。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浮力演示器,浮力计算模型,实验器材(如物体、液体、测量工具等)。
学具:练习本,笔,计算器。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浮力演示器展示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现象,引导学生思考浮力产生的原因。
2. 知识讲解:(1)浮力的概念:物体在液体或气体中受到的向上的力。
(2)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等于物体排开液体的重力。
(3)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上浮、悬浮、下沉。
3. 例题讲解:运用浮力知识解答实际问题,如物体浮在液体表面的原因等。
4. 随堂练习:让学生根据所学知识,解释生活中的浮力现象,如船为什么能浮在水面上等。
5. 实践活动:分组进行实验,测量物体在液体中的浮力,计算物体的密度。
六、板书设计1. 浮力的概念2. 阿基米德原理3. 物体在液体中的浮沉条件4. 浮力的计算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为什么铁块在水中会下沉,而在盐水中会上浮。
(2)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的浮力,已知物体的体积和水的密度。
2. 答案:(1)铁块在水中下沉是因为铁的密度大于水的密度,而在盐水中上浮是因为盐水的密度大于铁的密度。
(2)浮力=物体排开液体的体积×液体密度×重力加速度。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学生对浮力的概念和计算掌握情况,对实践活动的组织和实施效果进行反思。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精品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浮力精品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在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中深入探讨水浮力。
详细内容涉及教材中关于浮力原理介绍,包括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以及物体沉浮条件等。
我们还将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直观地理解浮力在实际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理解并掌握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计算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2. 掌握物体沉浮条件,解影响浮力大小因素。
3. 培养学生实验操作能力,提高他们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教学难点:浮力计算公式运用,物体沉浮条件判断。
教学重点:基米德原理理解,实验操作和数据分析。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器、物体(如石头、木块等)、弹簧测力计、量筒、浮力计算公式卡片等。
2. 学具:学习笔记、教材、计算器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一个简单浮力实验(如木块浮在水面上),引发学生对浮力好奇心,进而导入新课。
2. 知识讲解:a. 讲解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理解浮力来源。
b. 探讨影响浮力大小因素,引导学生得出浮力计算公式。
3. 例题讲解:结合教材例题,讲解浮力计算公式运用,解答学生疑问。
4.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计算练习题,让学生独立完成,并及时给予反馈。
5. 实验操作:a. 分组进行浮力实验,让学生亲身体验浮力存在。
b. 引导学生通过实验数据,分析物体沉浮条件。
六、板书设计1. 基米德原理2. 浮力计算公式:F浮= ρ液gV排3. 物体沉浮条件4. 例题及解答过程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a. 计算一个物体在水中受到浮力。
b. 判断一个物体在水中是沉还是浮,并说明原因。
2. 答案:见教材课后习题解答。
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掌握浮力相关知识。
但在实验操作过程中,要注意引导学生正确使用仪器,确保实验结果准确性。
2. 拓展延伸:鼓励学生思考浮力在生活中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激发他们学习兴趣。
浙教版八年级上第1章生活中的水教材分析[上学期]
本章重视探究式的学习,结合知识
呈现的过程,安排了多个探究活动,其中 “浮力与物体排开水的关系”,“影响固 体溶解度大小的因素”及“怎样精制粗盐” 是三个较完整的探究,其他还有探究的若 干实验环节,通过这些活动使同学们较好 地体验科学家们的探究过程,培养科学的 探究能力。
六、本章学习要点
了解我国和本地区水资源的情况和水污染的主要原 因,知道水的组成和主要性质,了解水及其他常见溶剂。 能区分悬浊液、乳浊液和溶液,会计算溶液中溶质的质 量分数,会配制一定溶质质量分数的溶液。 知道晶体 与非晶体的主要区分,能区分纯净物和混合物,学会混 合物的分离技能。理解密度概念,会用密度公式解决简 单的问题。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 度。理解压强概念,会用压强公式进行简单计算,能分 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了解液体压强的特点,会用 液体压强的特点解释一些现象。知道浮力大小的决定因 素,会用阿基米德原理进行有关计算,能用测力计测量 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了解物体在液体中 浮沉的条件。
8.将混合物分离可以根据物质的性质采用 沉淀法、过滤法及蒸馏法。
学习方法指点
本章学习内容比较丰富,要通过学习水的 组成、水的密度、水的压强和水的浮力等概念, 了解水的重要性质及认识到水对人类发展的重 要性,从而提高自己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 力;本章涉及到较多计算公式,如:压强的计 算公式,溶解度及溶液中溶质质量分数的计算 公式等,学习时,要在理解概念的基础上灵活 使用公式,提高自己的计算技能;本章重视探 究式的学习过程,安排了多个探究活动,因此, 学习时要较好地体验科学家的探究思路,多思, 多想,多动手,培养自己科学的探究能力。
四 水的利用和保护 第9节
4
合计
21
五、本章知识特点
1.1地球上的水教学设计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
浙教版八上科学§1.1地球上的水(1)教学设计课题 1.1地球上的水(1)单元一学科科学年级八上教材分析本节课选自《科学》八年级上册第一章第1节,介绍的是学生最熟悉的物质——水。
教材通过分析地球上水的存在,围绕水为中心,介绍了地球上的水以不同形式分布于不同的空间位置,水的互相转化和循环,以及揭示了水对生命的重要性。
从而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意识。
本节内容拟用2课时完成,第1课时介绍水的分布和水循环;第2课时介绍水资源的分布、水与生命等内容。
学习目标科学观念: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分布和名称,并能描述水体间联系的途径;概述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认识到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科学思维:学会利用图表来获得信息的科学方法;通过对水体的分类,认识到分类是进行科学研究的基本方法;探究实践:通过读图等方式获得地球上水循环的途径和方式,并理解植物对水循环的作用;态度责任:通过学习水与生命的关系,树立保护水资源的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培养节约用水的意识和习惯。
重点淡水的重要性;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水循环的意义教学环节教师活动设计意图导入新课浩瀚无际的大海、奔腾不息的江河、缓缓流淌的小溪、晶莹剔透的冰川……我们的周围充满了水。
导入新课讲授新活动:你能根据下列标准,将地球上的水进行分类吗?一、地球上的水1、地球是个大水球:(1)地球表面大部分面积被水覆盖。
除了地球,太阳系中再没有其他星球表面有如此丰富的水资源。
(2)地球因水而充满生机。
正因为地球拥有大量的水,它才会如此丰富多彩,充满生机。
2、水的状态:水一般以三态存在于地球上:液态水、固态水、气态水。
地球上大部分的水是以液态的形式存在的。
在寒冷的极地和高山上,水常常以固态形式存在。
在空气中,水则主要以气态的形式存在。
地球是个大水球,水多得是课3、水的分类与分布:(1)按水的空间存在分类:(2)按水中所含成分不同分类:4、地球上水的储量:地球上的水的总储量约为1.386×1018米3,它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海洋、陆地、大气和生物体中。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的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
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浮力优质教案浙教版一、教学内容本节课我们将学习八年级科学上册第1章第3节《水浮力》。
教材详细内容主要围绕浮力概念、基米德原理以及浮力计算等方面展开。
通过实验和例题,让学生深入解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理解浮力概念,掌握基米德原理,能运用浮力知识解决实际问题。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动手实验、观察现象、分析解决问题能力。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现象好奇心,增强对科学学习兴趣。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浮力概念、基米德原理、浮力计算。
难点:基米德原理理解及浮力计算公式运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浮力演示装置、浮力计算公式卡片、例题解析PPT等。
2. 学具:实验器材(如物体、弹簧测力计、水等)、笔记本、文具等。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演示浮力实验(如木块、铝块在水中浮沉),引导学生观察现象,提出问题,引发思考。
2. 知识讲解:(1)讲解浮力概念,让学生理解浮力是液体对物体向上托力。
(2)阐述基米德原理,引导学生掌握浮力大小与物体排开液体体积关系。
(3)介绍浮力计算公式,通过例题讲解,让学生学会运用公式解决实际问题。
3. 随堂练习:布置一些有关浮力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4. 学生实验:分组进行实验,测量不同物体浮力,并计算其大小。
六、板书设计1. 浮力概念2. 基米德原理3. 浮力计算公式4. 例题解析5. 实验注意事项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解释浮力概念,并举例说明。
(2)简述基米德原理,并解释其意义。
①一个质量为200g物体在水中浮力;②一个体积为500cm³木块在水中浮力。
2. 答案:八、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1. 反思:本节课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浮力有更深入认识。
但在实验过程中,部分学生对基米德原理理解不够透彻,需要在今后教学中加强指导。
2. 拓展延伸:引导学生探讨浮力在日常生活中应用,如船舶、救生圈等,增强学生实践应用能力。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
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了解水的性质、用途及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第一节:水的性质与用途第二节:水资源与水污染2. 第二章《空气与呼吸》:研究空气的成分、作用以及呼吸系统的构成与功能。
第一节:空气的成分与作用第二节: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3. 第三章《力与机械》:探讨力的概念、作用以及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
第一节:力的概念与作用第二节:简单机械的原理与应用二、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水、空气、力的基本概念和性质,了解它们在生活中的应用。
2. 培养学生保护水资源、关注呼吸健康、运用力的意识,提高科学素养。
3. 通过实践与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思考、分析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污染的原因与防治、呼吸系统的结构与功能、力的作用与简单机械的原理。
2. 教学重点:水的性质与保护、空气的成分与作用、力的概念与简单机械的应用。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多媒体设备、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管、天平等)、模型(呼吸系统模型、简单机械模型)。
2. 学具:课本、笔记本、实验报告册、学习资料。
五、教学过程1. 引入:通过实际生活中的现象,引出教学内容,激发学生的兴趣。
例如:讨论为什么我们要喝水、空气质量对健康的影响、力的作用等。
2. 知识讲解:详细讲解教材内容,结合实际例子,使学生更好地理解。
水的性质与用途:通过实验演示水的溶解、导电等性质,讨论水的用途和保护水资源的重要性。
空气的成分与作用:分析空气中的氧气、二氧化碳等成分,讲解它们在呼吸和燃烧中的作用。
力的概念与简单机械:通过实际操作,让学生感受力的作用,介绍简单机械的原理和应用。
3.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难点,选择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巩固知识。
4. 随堂练习:布置与教学内容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及时巩固所学知识。
5. 实践活动:组织学生进行实验或实地考察,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
六、板书设计1. 采用图表、关键词、箭头等形式,将教学内容直观地展示在黑板上。
初中科学浙教版八年级上册 第一章 水的浮力 教案
物块排开的水受到的重力G排水
师:你测得的浮力有多大?物体所排开液体重力有多大?从你的数据中,你发现了什么?
【得出结论】F浮=G排水
师:如果把水换成其它液体这个结论成不成立呢? F浮=G排液
师:两千多年前,阿基米德就发现浸在液体里的物体,受到向上的浮力,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这就是著名的阿基米德定理。
如果把水换成其它的液体,如海水、酒精、水银等,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浮力吗?
师:所有的液体都会对浸入其内的物体产生一个向上的力,即浮力.
师:液体会产生浮力,气体也会产生浮力吗?
师:你能举例说明气体浮力的存在吗?
师:前面关于浮力我们讲了很多,那么,你知道什么是浮力吗?
一、浮力
1.定义:浸在液体(或气体)中的物体,受到液体(或气体)向上托的力叫做浮力。
师:我们今天就来讲水的浮力
【实验】师:同学们,看到桌上的仪器了吗,你能用桌上的仪器感受到浮力吗?
感受浮力一、取一个空矿泉水瓶,将瓶盖旋紧,然后把空矿泉水瓶压入水中,感受空矿泉水瓶对手的作用力.
师:你的手感觉到什么?说明了什么?
师:乒乓球、饮料瓶在水中都是上浮的物体,它们浸在水中受到了水的浮力,那么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师:要研究这个问题,我们要选择怎样的物体?
演示实验:拿一个物体放入水中下沉。
师:这个物体符合要求吗?
师:下面同学们通过实验来感受一下,会下沉的物体会受到水的浮力吗
感受浮力二、
师:第二步实验中,弹簧秤读数有什么变化?
师:为什么读数会变小?
师:是手对物体施加了一个向上的托力。
师:第三步实验中,弹簧秤读数又有什么变化?为什么读数会变小?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章 水和水的溶液 第1节 地球上的水
A、河流水
B、地下水
C、大气水
D、海洋水
5、地球上淡水很少,可利用的淡水只是地球上
全部淡水资源的 0.3%,它主要包括 ( C )
A、江河水、淡水湖泊水、冰川; B、湖泊水、江河水、冰川; C、江河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 D、江河水、深层地下水、陆地水
6、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是水的物理属性,即
跟进训练
1、大气中的水蒸气主要来自于 ( B )
A、湖泊水的蒸发 B、海洋水的蒸发
C、江河水的蒸发 D、植物的蒸腾作用
2、淡水资源中数量最多的是 ( D )
A、河流水
B、地下淡水
C、湖泊水
D、冰川水
3、下列生物中,含水量最高的是 ( D)
A、人体 B、黄瓜
C、水稻 D、水母
4、下列水体平均更新时间最短的是( C )
B.溶解土壤中的有用元素,使之能被植 物根系吸收,并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
C.通过叶表面的蒸腾,调节叶表面的温 度,避免叶面被太阳光灼伤。
适 应
针状叶、肉 质茎、根系 发达
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了适 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 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水资源丰富的热带地区,茂密的雨林中生长着千 姿百态的植物
•世界水日:3月22日
四、 水与生命
想一想:
1、夏天吃西瓜时,有很多西瓜汁,说明什么? 2、把黄西瓜瓜切内开含,撒有少大量量盐的,过水一。会儿有很多 水流出来,这说明了什么?
黄瓜内含有大量的水。 请同学们看课本第6页至第8页,思考水与生 命有什么关系?
四、水与生命
一个健康的成年人每天平均约需2.5升水。
环节:蒸发、蒸腾、水汽输送、降水、下渗、 地表径流、地下径流等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电子教案
浙教版八年级上科学所有知识点浙教版科学八上八年级上《科学》第一章生活中的水复习提纲第一节水在哪里1.海洋水:海水约占地球水总量的96.53%2.陆地淡水:地球上最大的淡水主体是冰川水,目前,人类利用的淡水资源主要是河流水、淡水湖泊水、浅层地下水,仅占地球上淡水总量的0.3%3.水有固、液、气三种状态,水的三态变化属于物理变化4.水与生命:一个健康成年人,平均每天需2.5升水,人体重量的2/3以上是水分水银的密度为13.6×10³千克/m³,它所表示的意义是1m³的水银的质量是13.6×10³千克。
3.密度的单位:(1)密度的单位:kg/m³或 g/cm³,(2)两者的关系:1g/cm³=1000kg/m³ 1kg/m³=1×103-g/cm³(3)水的密度:1×10³kg/m³或1g/cm³(4)单位转化1毫升 = 1cm³ = 1×106- m³ 1吨=1000千克=1×106克:1毫升 = 1×103-升 1升=103- m³4.密度的测量(1)测量原理:ρ=m/v(2)测量步骤:①用天平称量物体的质量;②用量筒或量杯测量物体的体积;③计算5.密度知识的应用:(1)在密度公式中,知道其中任意两个量,即可求得第三个量。
(2)可用于鉴别物质的种类。
第四节水的压强1.压力的定义:是垂直作用物体表面的力。
2.压力的方向:总是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3.压力的大小:不一定等于重力4.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一般在科学上用压强来表示;5.压强的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做压强.6.压强的计算公式:P=F/S (P表示压强,F表示压力,S表示受力面积) 7.压强的单位:帕(1帕=1牛/米²,常用的压强单位有百帕,千帕,兆帕)(对折的报纸对桌面的压强为1帕)8.增大和减少压强的方法:(1)增大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减小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增大压力(2)减小压强的方法:A.压力不变时,增大受力面积B.受力面积不变时,减少压力9.液体内部压强的特点:(1)液体内部都存在压强;(2)液体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大而增大;(3)同一深度,各个方向上的压强大小相等;(4)不同液体深度相同处,密度越大,压强越大 (液体内部压强的计算式:P=ρ液g h )第五节 水的浮力1.液体(气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向上的浮力,2.方向:竖直向上3.阿基米德原理:浮力的大小等于物体排开的液体受到的重力。
八年级科学上册 第1讲 水的存在与组成教案 浙教版-浙教版初中八年级上册自然科学教案
水的存在与组成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①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练习:根据图1—1,写出图示有关过程的名称。
①______;③_____;④___。
②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资料:90年代以来,世界淡水资源日渐短缺,至1994年3月,大约有10亿人得不到充足的洁净饮用水供应。
在全世界X围内,每天有6000到万名儿童因缺乏饮用水或因缺水造成的后果而死亡。
讨论:地球表面分布了那么多水,为什么还会出现水危机现象?出现水危机的可能原因:1.淡水资源有限。
地球上虽然有丰富的水,但96.53%是不能饮用的海水,淡水资源仅占全球总储水量的2.53% ,而绝大部分淡水是目前无法利用的冰川和深层地下水。
当今人们比较容易利用的淡水是河流水、湖泊淡水及浅层地下水,其储量约仅占全球淡水总储量的0.3%。
3.人类的生产发展过快,消耗大量水四、水资源的分布可利用的水相当于该区域在一段时间内降水的总量和同期蒸发损失的水量之差,即可提供地表和地下径流的水。
与该地区的水循环活跃程度密切相关。
1、时空分布不均衡。
赤道附近,沿海地区水资源比较丰富,而热带沙漠地区、中纬内陆地区的水资源比较贫乏。
全球200多个国家和地区中,水资源最丰富的是南美的巴西,其次是俄罗斯、加拿大、美国、印尼和中国。
2、人均拥有量差异大。
我国人均水资源是世界水平的1/4。
是世界的缺水国家之一。
五、我国的水资源【讨论】谈谈你对我国水资源情况的了解(夏秋季丰富,冬春季短缺,且降水年际变化很大。
东南部多,西北部少。
)【讨论】我们家乡水资源丰富吗?为什么?六、水与生命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实验:黄瓜放糖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2024年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
2024年2020年浙教版八年级上册科学全册教案一、教学内容1. 第一章《生活中的水》:第1节水的特性;第2节水的存在形式;第3节水的循环。
2. 第二章《生物的多样性》:第1节生物的分类;第2节植物的结构与功能;第3节动物的行为。
3. 第三章《力的作用》:第1节力的概念;第2节力的作用效果;第3节简单机械。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水的基本特性、存在形式、循环过程;了解生物的分类、植物结构与功能、动物行为;理解力的概念、作用效果和简单机械原理。
2. 过程与方法:培养学生通过观察、实验、分析等方法,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科学的热爱,提高环保意识和生态保护观念。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1. 教学难点:水的循环过程、生物分类、力的作用效果。
2. 教学重点:水的特性、植物结构与功能、简单机械原理。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1. 教具:实物模型、实验器材、挂图、多媒体课件。
2. 学具:实验器材、学习手册、绘图工具。
五、教学过程1. 实践情景引入:通过展示与教学内容相关的实物、图片或视频,激发学生的兴趣,引导学生提出问题,为新课学习做好铺垫。
例如:在讲解水的特性时,展示冰、水、水蒸气三态实物,引导学生思考它们之间的关系。
2. 例题讲解:针对教学重点和难点,设计典型例题进行讲解,帮助学生理解和掌握知识。
例如:在讲解力的作用效果时,通过分析斜面提升物体的实例,使学生理解力的作用效果。
3. 随堂练习:设计具有代表性的练习题,让学生在课堂上独立完成,巩固所学知识。
例如:在讲解生物分类后,让学生根据提供的生物特征,进行分类练习。
4. 小组讨论:针对某一问题,组织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培养学生的合作精神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例如:在讲解水的循环过程中,让学生分组讨论水循环的意义和影响。
六、板书设计板书设计要简洁明了,突出教学重点和难点,体现知识结构。
七、作业设计1. 作业题目:(1)简述水的三态变化及其特点。
浙教版八年级科学上册教案 第1章
1.1水在哪里课题 1.1 水在哪里课题 1.2 水的组成课题 1.3 水的密度课题 1.4 水的压强课题 1.5 水的浮力课题 1.6物质在水中的分散状况课题第7节物质在水中的溶解课题 1.8 物质在水中的结晶课题 1.9 水的利用和保护1.1水在哪里课题 1.1 水在哪里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学预设调控对策一、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 96.53%冰川冰 68.69%1、水陆地淡水 2.53% 其他水体………… P2地下淡水 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三、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举例:气根、叶刺、骆驼)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课题 1.1 水在哪里教学目标 1、知道地球上主要水体的名称河分布,并能描述水体之间联系的途径。
2、通过对一些自然现象的观察,认识水体运动的基本特点。
3、通过学习,认识水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重要性,使学生树立保护水源,节约用水的观念。
重点:水的重要性及水循环的过程及特点难点:地球上水循环产生的原因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学预设调控对策一、引入:地球是一颗“水”的行星,水以各种不同的形式分布在大气、岩石和生物等圈层中。
在地球引力和太阳辐射能的作用下,各种水体相互联系,相互转换,组成了地球上连续但不规则的水圈。
让学生谈谈对水的认识。
二、地球上水的组成及分布:海洋水 96.53%冰川冰 68.69%1、水陆地淡水 2.53% 其他水体………… P2地下淡水 30.06%湖泊咸水和地下咸水 0.94%2、多水体是相互联系的——水有三态,随温度变化而变化三、水的重要性:1、水是生命有机体的重要组成部分见P4表实验:黄瓜放糖2、水参与地球生命体的活动过程举例:绿色植物A.光合作用B.承担输送养分的任务C.蒸腾调温3、长期生存在不同水分条件下的生命体为适应当地水分供给特点,往往会形成特定的行为特点和生理结构特点。
(举例:气根、叶刺、骆驼)四、水的循环——水体运动的重要形式1、水循环的过程特点:蒸发,蒸腾,凝结,降水,径流形成水循环的内因:水的物理属性,即水随着温度的不同,会以固态、液态和气态三种形态出现。
导致水循环的外因:太阳辐射和地心引力。
水循环:(1)小循环1陆上内循环:陆地-大气2海上内循环:海洋-大气(2)大循环:海陆间水循环:海洋-陆地-大气2、水循环的重要性:水循环是地球上各水体间相互联系的纽带,使水圈成为一个动态的系统。
通过水循环,使海洋源源不断地向陆地供应淡水,滋润着土地,哺育着生命。
五、小结:【讨论】如何节水?即水是“取之不尽,用之不竭”的吗?课题 1.2 水的组成教学目标 1、通过观察电解水的实验现象,确认其产物,知道水的组成。
2、能结合生活实际,运用现有知识归纳水的重要性质,并解释自然界的一些现象。
重点:水的电解产物分析及结论,水的重要性质难点:电解水实验的分析及解释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复习】水循环过程中,水的形态发生了变化,怎样的变化?有没有变成其他物质?属于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引入】若把水通直流电,又有什么现象产生?一、水的电解:1、介绍实验装置及电路连接。
2、观察内容及步骤:A.电极上产生的现象:B.两支玻璃管内液面出现的变化:C.产生的两种气体的体积比:D.验证让两种气体所采用的不同的方法:E.出现的不同的现象:3、实验结论【补充】电解水是物理变化还是化学变化?二、水的重要性质:颜色沸点气味凝固点状态水的异常现象【讨论】冰山的形成过程及泰坦尼克号船的沉没的原因。
课题 1.3 水的密度教学目标1、通过对水的密度的认识,确认单位体积的某种物质的质量叫该物质的密度。
2、知道不同物质具有不同的密度——密度是物质的一种特性。
3、写出密度的定义式,能解决简单的问题,说出密度的单位及换算。
4、能说出密度的含义,从密度表中掌握有关信息。
5、通过习题教学,初步掌握有关密度的简单计算。
6、会用量筒,天平等器材测量固体和液体的密度。
重点:水的密度(概念,单位和测定)难点:密度单位及计算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引入】从家庭生活用水这个生活中常见的问题入手。
怎么样将水的体积转化为水的质量?(回家观察水表,询问父母一月一般的用水量)【实验】密度概念的建立复习:用量筒测液体体积,用天平测质量(液体质量)的方法及操作重点。
实验结论:(1)水的质量跟它的体积成正比(2)水的质量与体积的比值式一个恒量。
即质量/体积=1克/厘米3含义:体积为1CM3的水的质量为1g【演示】测量一定体积的酒精,铁的质量,写成0.8g/cm3 7.9g/cm3结论:不同物质,单位体积的质量是不同的。
一、密度:1、定义:单位体积某种物质的质量。
2、公式:密度=质量/体积ρ=m/v3、单位:克/厘米3 或者千克/米3换算关系:1克/厘米3=1000千克/米3二、公式教学要点:1、ρ=m/v中ρ、m、v都是对同一物体而言。
2、对于同一物质,ρ一定,反应物质的一种特性,与物体的m、v大小无关,v增大,m也增大,ρ不变,即m/v不变【判断】某物质的密度跟质量成正比,跟体积成正比。
( ×)3、对于不同物质,V相同,则m大的ρ也大,m小的ρ也小。
【判断】“铁比棉花重”的说法4、运用公式进行计算时,单位要统一。
5、应用:由讨论题引出——知道其中任意2个量,即可求出第三个量。
1判断何种物质;(打假)例:有一块金黄金属,质量为2225千克,体积是250分米3,问这块金属是什么?2测大型物体的质量;(矿山的质量)例:有一用纯铜做成的纪念碑,体积为15m3,问质量是多少?3测难以测量体积的物体体积计算。
(小石块或大理石碑)三、密度表的教学:1、说出密度表中物质密度的意义:ρ铁=7.9×103千克/米3表示,or2、据表得出:不同的物质有不同的密度,故密度是物质的特征之一。
问:物质的特性学过的有哪些?(晶体熔点,液体的沸点等)3、固体、液体、气体的密度的差别:一般的说,固体和液体的密度大小相差不大,气体比它们约小1000倍。
推出:固、液——》》气,气体体积增大1000倍左右通常状况下,气体分子间的间距约为分子直径的倍。
(要求学生推理,即气体分子间的空隙比固体和液体间的大得多。
)4、记住:铁、水、酒精、水银的密度值。
四、习题教学:1、体育课上用的铅球,质量是4000克,体积约为570cm3。
这种铅球是纯铅做的吗?2、一根能承受最大拉力为1800牛的缆绳,能提起体积是0.5米3的钢梁吗?3、某工地需要用密度为1.4×103千克/米3的沙子50米3。
若用一辆载重5吨的汽车运载,至少需运载几趟?四、学生实验课题 1.4 水的压强教学目标1、能举例说明压力的特点和压力的作用效果。
2、确认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用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可以很好地反映压力的作用效果。
3、写出压强的公式、单位;能由公式出发得出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能分析增大和减小压强的实例。
压力概念与重力的区别;压强概念的建立压强公式的教学课程资源的准备与开发教、学预设调控对策【引入】创设情境:约翰.墨里的实验一、压力和压强:1、压力:力作用在受力物体的表面上,力的方向与受力物体的表面垂直,并指向受力物体。
成因:物体间由于相互挤压而产生的。
分析:1手指按瓶子:手与瓶子相互挤压,手的压力作用在瓶的表面上,并与接触面相互垂直。
2压路机压地面,滚筒与地面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地面上,并与地面垂直。
3钳子夹核桃,钳子与核桃之间相互挤压,压力作用在核桃壳上,并与核桃壳表面垂直。
2、压力的作用效果:会使物体的表面产生凹陷的效果。
【实验】研究压力的作用效果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说明:控制变量法;控制实验条件得出结论:压力的作用效果跟压力的大小和受力面积的大小有关,压力越大,作用效果越明显;受力面积越小,压力的作用效果越明显。
3、压强:定量描述压力的作用效果。
定义:单位面积上受到的压力叫压强。
公式:压强=压力/受力面积注意:1F是压力而不是重力,水平支持面上静止时 F=G2S是受力面积而不是物体的表面积或面积。
3单位统一 N/m2单位:1帕=1牛/米2,了解帕的大小例题教学:P154、增大和减小压强的方法:1增大:增大压力,减小受力面积2减小:减小压力,增大受力面积二、水的压强1、实验:水对容器底部和侧壁的压强实验过程中让学生逐步体验两点:1水对容器底部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越大2水对容器侧壁也有压强,深度越大,压强也越大【演示实验】看哪个孔的水射的远……(无实验器具用自制的矿泉水瓶代替,课件不得已的时候用)学生观察并得出结论(也是水压强作用效果的另一种表现)推出不光是水,其他液体也有这个性质(水银也有)2、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回想前面讲过的约翰.墨累的实验已经自己在游泳时胸闷等感受,得出水的内部也存在压强。
那么水内部的压强有什么特的呢?我们如何通过实验让水内部压强的效果表现出来呢?3、探究:研究水内部压强的特点。
1提出问题:水的压强跟哪些因素有关?(水的压强可能跟哪些因素有关?)2建立假设:水的压强可能跟水的深度有关,即可能会随着水的深度的增大而增大;也可能跟方向有关,水向下的压强可能大于向上的压强和向侧向的压强。
(提示前面的实验特点)3设计实验:怎么样比较水的压强大小呢?——压强计1、观察压强计:自己研究,发现压橡皮膜越重,U形管左右两液面的高度差越大——>>>>压强越大,高度差越大;压强计可以转动,可以比较水内不同深度,不同方向的压强大小。
2、制订实验方案:不同高度,相同的方向;不同方向,相同的高度进行比较。
(设计表格)橡皮膜朝向金属盒所在深度/cm 压强计U形管两液面的高度差/cm朝上朝上朝上朝下朝侧面4交流实验方案并做及时的记录。
5得出结论:水的内部存在着压强,水的压强随深度的增加而增大;在同一深度,水向各个方向的压强大小相等。
6推广:一般液体的压强和水的压强特点一样。
7深化:液体压强除了和高度,方向有关,还和液体本身的什么有关呢?【实验】同一高度,同一方向,水和浓盐水压强大小的比较,水和浓盐水的密度不同——>>>>>在不同的液体的同一深度,密度大的液体,压强较大。
4、压力和压强小结:5、课堂练习(书后面的课后练习,进行巩固)课题 1.5 水的浮力教学目标1、确认水及其他的液体对浸入其内的物体都会产生浮力的作用,确认空气也有浮力。
2、能通过实验方法,探究浮力大小跟哪些因素有关,并概括出阿基米德原理。
3、能用测力计测量浮力,能用阿基米德原理计算浮力。
4、能用力和运动的关系推导出物体在液体中浮沉的条件,并会用物体的浮沉条件解释有关现象和解决简单的实际问题。
重点难点分析物理知识得出的公式比较多,一多学生就感觉摸不到头脑,所以,在教学过程中对公式代表的字母含义要一直强调,先中文再字母的方式。
在得出阿基米德定理的时候,按照科学探究的步骤进行渗透。
对于物体在水中的状态,漂浮,悬浮,下沉等字的规范表达要强调。
实验比较多,引导学生进行实验思考非常重要,如实验的目的,为什么要这样做等等。
密度计的原理应该让学生自己摸索出来,这样对前面的知识也是种巩固。
资源收集这一节的教学思路基本上按照教参上的来,对于实验可以尽量的用更贴近生活的材料来做,比如用矿泉水瓶钻三个洞代替那个实验室里的仪器。
另外用课件动态的来分析物体的沉浮也不错。
一、浮力的存在和测量1、液体的浮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