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被退化植被退化监测与评价A3

合集下载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水土保持是指保持水土资源的数量和质量,防止水土流失,维护生态平衡,保障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的可持续发展。

水土保持监测报告是对水土保持工作进行定期监测和评估的重要文件,通过对水土流失、土壤侵蚀、植被覆盖等指标的监测,为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

本报告对某地区水土保持工作进行了全面监测和评估,以下是监测结果和分析:一、水土流失监测。

通过对该地区水土流失情况进行监测,发现水土流失主要集中在山地和坡地区域,其中以农田水土流失为主。

在降雨较大的情况下,山坡地区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水土流失现象,造成了土壤资源的大量流失,对农业生产和生态环境造成了严重影响。

二、土壤侵蚀监测。

针对土壤侵蚀情况的监测显示,该地区存在着不同程度的土壤侵蚀问题,主要表现为水蚀和风蚀。

水蚀主要发生在坡地和山地区域,而风蚀则主要出现在平原和草原地区。

土壤侵蚀的加剧,导致了土地肥力的下降和植被的破坏,给生态环境带来了严重的负面影响。

三、植被覆盖监测。

植被覆盖是水土保持工作中的重要指标之一,通过对该地区植被覆盖情况的监测发现,部分地区存在着植被退化和破坏的现象。

主要原因是人为砍伐和放牧过度,导致了植被的减少和破坏,加剧了水土流失和土壤侵蚀问题。

综上所述,针对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需要采取以下措施:1. 加强农田水土保持工作,采取合理的防治措施,减少水土流失的发生。

2. 实施植被恢复工程,加强对植被的保护和管理,提高植被覆盖率,减少土壤侵蚀。

3. 加强对土地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管理,限制过度放牧和砍伐,保护生态环境,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

4. 完善水土保持监测体系,加强对水土保持工作的监测和评估,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有效措施加以解决。

通过本次水土保持监测报告的编制,可以为该地区的水土保持工作提供科学依据和决策支持,促进水土资源的合理利用和生态环境的改善,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希望相关部门和社会各界能够重视水土保持工作,共同努力,为建设美丽家园贡献力量。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评估与修复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评估与修复

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评估与修复生态系统是我们赖以生存的基础,它为我们提供了清洁的空气、干净的水、丰富的食物以及舒适的居住环境。

然而,由于人类活动的不断加剧和自然因素的影响,生态系统的功能正在逐渐退化。

这不仅对生物多样性造成了威胁,也影响着人类的福祉和可持续发展。

因此,对生态系统功能退化进行评估和修复至关重要。

一、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表现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表现多种多样,以下是一些常见的方面:1、生物多样性减少生物多样性是生态系统的重要特征之一。

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时,许多物种可能面临灭绝的危险,物种的数量和种类会逐渐减少。

这会破坏生态系统的平衡和稳定,降低其抵御外界干扰的能力。

2、土壤质量下降过度开垦、不合理的施肥和使用农药等人类活动会导致土壤结构破坏、肥力下降、水土流失等问题。

土壤质量的下降会影响植物的生长和发育,进而影响整个生态系统的生产力。

3、水资源短缺和污染工业废水、农业面源污染和生活污水的排放,使得水资源受到污染,水质恶化。

同时,不合理的水资源开发利用导致水资源短缺,河流断流、湖泊干涸等现象时有发生。

4、气候变化生态系统功能退化会影响碳循环、水循环等过程,从而对气候变化产生影响。

例如,森林的减少会导致二氧化碳吸收量减少,加剧温室效应。

5、生态服务功能降低生态系统为人类提供了许多重要的服务功能,如调节气候、净化空气和水、防风固沙等。

当生态系统功能退化时,这些服务功能也会随之减弱,给人类带来诸多不利影响。

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评估方法为了有效地进行生态系统功能退化的修复,首先需要对其进行准确的评估。

以下是一些常用的评估方法:1、指标体系法通过建立一系列反映生态系统结构、功能和过程的指标,如物种丰富度、植被覆盖率、土壤有机质含量、水质指标等,来综合评估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和功能退化程度。

2、模型模拟法利用生态模型,如生态系统过程模型、生物地球化学循环模型等,模拟生态系统的动态变化,预测生态系统功能的发展趋势,从而评估其退化程度。

植被监测评估报告

植被监测评估报告

植被监测评估报告
植被监测评估报告是对特定区域的植被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报告。

通过植被监测评估,可以了解植被的类型、密度、分布和状态,揭示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为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植被监测评估报告通常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
1. 植被类型:报告会对调查区域内的植被进行分类和归纳,记录不同植物种类的分布情况。

通过植被类型的分析,可以了解植被的多样性和生态环境的多样性,为植物保护和生物多样性保护提供参考。

2. 植被密度和覆盖度:通过采用遥感技术或野外调查,对植被的密度和覆盖度进行测量和评估。

植被密度是指单位面积内植被的株数,植被覆盖度是指单位面积内地面被植物所覆盖的比例。

这两个指标可以反映植被的繁茂程度和生长状况,从而评估植物生态系统的健康状况。

3. 植被变化:植被监测评估报告还会对植被变化趋势进行分析。

通过对多时期的遥感影像进行对比,可以了解植被变化的情况,如植被覆盖的增加或减少、植被类型的变化等。

这些变化可以反映生态环境的演变和人类活动的影响,为生态修复和环境规划提供依据。

4. 植被与环境关系:植被监测评估报告还会探讨植被与环境之间的相互关系。

植被是地球表面最重要的生物因子之一,对气候、水文循环、土壤保护等方面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植被监测评估,可以了解植被与土壤、气候、水资源等环境要素的相互作用,为生态保护和环境管理提供科学依据。

总之,植被监测评估报告是对特定区域植被状况进行全面分析和评估的报告,通过对植被类型、密度、覆盖度、变化趋势以及植被与环境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为生态保护和可持续发展提供科学依据和参考。

退化林本底评估成果报告

退化林本底评估成果报告

退化林本底评估成果报告摘要:一、引言退化林是指由于自然因素和人为活动等原因导致植被减少、土壤质量下降、生态功能退化的林地。

退化林的存在严重影响了生态环境的稳定和人类的可持续发展。

为了全面了解退化林的状况,并制定相应的保护和恢复措施,我们进行了退化林本底评估。

二、植被状况评估通过对退化林区的植被进行调查和测量,我们得出了如下结论:1. 植被覆盖率普遍较低,大部分地区覆盖率不足30%;2. 植被种类单一,植物结构简单,缺乏多样性;3. 存在大量的退化植物群落,如杂草、藤蔓等;4. 植被恢复能力较差,林地面积不断缩小。

三、土壤质量评估退化林的土壤质量是恢复和保护林地的关键因素之一。

我们对退化林区的土壤进行了采样和分析,得出了以下结论:1. 土壤质地较差,贫瘠度高;2. 土壤结构松散,容易发生水土流失;3. 土壤养分含量低,缺乏有机质;4. 土壤酸碱度不均衡,影响植物的生长发育。

四、生态功能评估退化林的生态功能是维持生态平衡和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保障。

我们对退化林的生态功能进行了评估,得出了以下结论:1. 生物多样性降低,物种数量减少,濒危物种增加;2. 水源涵养能力下降,水土流失加剧;3. 空气净化能力减弱,对大气中的污染物吸附能力下降;4. 碳汇能力降低,对缓解气候变化的作用减弱。

五、结论与建议综合以上评估结果,我们得出了对退化林的整体状况和发展趋势的结论,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1. 加强植被恢复和保护工作,增加植被覆盖率,提高植物多样性;2. 改善土壤质量,加强土壤保育,增加有机质含量;3. 制定退化林的保护政策和措施,加大资金投入;4. 加强对退化林的监测和管理,及时发现问题,采取相应的措施进行修复和恢复。

六、结语通过本次退化林本底评估,我们深入了解了退化林的状况和问题,并提出了相应的管理建议。

希望能够引起社会各界的重视,加强对退化林的保护和恢复工作,为保护生态环境和实现可持续发展做出贡献。

退化林判别指标及修复措施对应表、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表样式

退化林判别指标及修复措施对应表、退化林修复作业设计表样式

附录A(规范性)退化林判别指标及修复措施对应表退化林判别指标及修复措施对应表见表 A.1。

表 A.1退化林判别指标及修复措施对应表退化林类型编号退化林判别指标退化等级与划分依据a修复措施b说明退化乔木林(通用指标)1遭受严重自然灾害,导致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比例大于20%,或发生松材线虫等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灾短期内难以恢复健康一般20%<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比例<40%,无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灾害采伐修复等采伐后视情况补植补播重度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比例≥40%,或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灾害采伐修复等采伐后视情况补植补播,皆伐更新仅适用于退化的人工用材林2郁闭度小于等于0.4(半干旱区、干旱区和极干旱区地区郁闭度小于等于0.3),且依靠自然力难以恢复一般0.3<郁闭度≤0.4补植补播等—重度郁闭度≤0.3退化天然乔木林3多代萌生林,或萌生起源的林木株数比例大于80%且缺乏高质量实生林木个体重度—采伐修复、补植补播等采伐后及时补植补播4过伐等原因造成树种组成、林层等森林结构逆向演替,且目的树种(组)的株数、胸高断面积或蓄积比例低于40%,森林主导功能持续性下降一般上层林木较稀疏,有少量演替后期树种及天然更新,且20%≤目的树种比例<40%采伐修复、补植补播等非目的树种过密时,先开展采伐修复,再补植补播,调整树种结构;具备天然更新条件时,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重度单层林,以先锋树种为主,缺乏演替后期树种,且目的树种比例<20%采伐修复、补植补播等退化林类型编号退化林判别指标退化等级与划分依据a修复措施b说明5具有自然繁育能力的优良林木个体数量小于30株/hm2,或天然更新等级不良一般—补植补播等具备天然更新条件时,同时开展人工促进天然更新7表 A.1退化林判别指标及修复措施对应表(续)退化林类型编号退化林判别指标退化等级与划分依据a修复措施b说明退化人工乔木林6未做到适地适树或在不适宜生长乔木的地块造林,造成林分严重衰退重度—更替修复等不适宜种植乔木的地块,修复为灌木林、灌草植被或稀树草原7用材林多代连作导致林木生长严重退化重度—更替修复等采伐后及时更新8用材林林内Ⅰ级、Ⅱ级木小于30株/hm2,或Ⅳ级、Ⅴ级木株数比例大于50%一般15株/hm2≤I级、II级木株数<30株/hm2,或50%<IV级、V级木株数比例≤80%采伐修复等采伐后及时更新或补植;以培育珍贵材或大径材为目标的退化林,采取修枝措施重度林内I级、II级木株数<15株/hm2,或IV级、V级木株数比例>80%更替修复等9防护林密度过高,林层单一,林木生长受限导致衰退,或处于过熟林阶段,林木生长衰退,防护功能显著下降重度—采伐修复等因密度过大导致的退化林,采伐后可以不进行补植;过熟林可采取更替修复10防护林带出现多株、带(条)状死亡,导致疏透度0.6以上,或者连续断带长度大于林带平均树高2倍且缺带总长度占比大于20%一般0.6<疏透度<0.8,或连续断带长度大于林带平均树高2倍,且20%<缺带总长度占比≤50%更替修复、补植补播等采取渐进更新的更替修复方式重度疏透度≥0.8,或连续断带长度大于林带平均树高2倍且缺带总长度占比>50%更替修复、补植补播等采取渐进更新的更替修复方式退化灌木林11遭受严重自然灾害,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比例大于20%,或发生林业检疫性有害生物灾害,难以恢复健康的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一般20%<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比例≤40%,无检疫性灾害平茬复壮等—重度死亡木和濒死木株数比例>40%,或发生检疫性灾害12未及时平茬,或过度放牧、啃食等因素,造成生长势衰弱、生态功能持续性下降的国家特别规定的灌木林重度—平茬复壮、补植补播等过度放牧、啃食等因素导致的退化灌木林,应采取封育管护8表 A.1退化林判别指标及修复措施对应表(续)退化等级中,一般退化对应恢复生态学中退化的(degraded)生态系统,重度退化对应恢复生态学中损伤的(damaged)、破坏的(destroyed)生态系统。

草地退化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

草地退化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

草地退化生态修复方案设计及实施效果评估草地退化是指土地上原有的草本植物逐渐减少,植被覆盖度下降,土壤质量恶化的一种生态现象。

草地退化不仅直接影响着生态环境的稳定性和土地可持续利用能力,也对畜牧业和农田生产造成了严重的威胁。

因此,为了恢复和改善草地退化情况,制定科学合理的草地修复方案至关重要。

一、草地退化生态修复方案设计针对草地退化现象,我们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考虑并制定相应的修复方案。

1. 植物选择与引种通过在草地退化区域引种一些耐旱、耐寒、耐贫瘠土壤的植物,既可以增加草地覆盖度,又可以改善土壤质量。

例如,引入一些适应性广泛、生长迅速的固氮植物,可以促进土壤固氮作用,提高土壤肥力。

同时,选择与当地环境适应性较好的植物,有助于降低管理成本。

2. 水资源合理配置合理配置水资源,对于草地的修复至关重要。

可以通过划分灌溉区域,根据草地种植的需水量,减少水资源的浪费。

在干旱地区,可以利用雨水集中、分区灌溉的方式,提高水资源的利用效率,并考虑利用节水灌溉技术,如滴灌、喷灌等。

3. 土壤改良与保护草地退化区域的土壤质量通常较差,需要通过土壤改良措施来提高土壤肥力和保水保肥能力。

可以投入有机肥料和微生物肥料等,促进土壤有机质的积累和养分的循环利用。

此外,水土保持措施也是不可或缺的,如修建护坡、护岸、设置雨水集中系统等,减少水土流失,保护土壤资源。

4. 生物控制与生态恢复在草地退化修复中,合理利用生物控制手段有助于生态恢复。

例如,可以引入适量的草食性动物,通过其活动的选择性影响,优化植物的组成和分布。

同时,加强对病虫害的监测与防治,防止其对修复区域的破坏。

二、草地退化生态修复方案实施效果评估1. 植被恢复评估通过对修复区域植被指标的调查和测量,评估草地修复的效果。

主要可以考察草地覆盖度、种植物的物种丰富度、植物的生物量等指标。

此外,还可以采用遥感技术进行草地退化及修复区域的监测和评估。

2. 土壤质量评估修复方案实施后,可以通过对土壤质量的监测与评估来了解修复效果。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温带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温带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暖温带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自然保护区是保护珍贵自然资源、维护生态平衡的重要载体,而植被资源是自然保护区中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之一。

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地处暖温带,拥有丰富的植被资源,为了更好地保护和利用这些资源,进行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显得十分必要。

本文将围绕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暖温带植被资源,就其调查与评价进行探讨。

一、植被资源调查植被资源调查是了解自然保护区植被类型、分布以及数量等情况的重要手段。

针对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调查可以采取以下方法:1. 野外调查:利用人工取样和记录的方式,对自然保护区内的不同地形、高程、坡度等进行细致观察与测量,同时记录下植被类型、物种组成、植被覆盖度等数据。

2. 遥感技术应用:借助遥感影像,结合GIS技术,对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植被景观进行遥感解译,通过图像分类和图斑划分,实现对植被类型、密度等信息的提取与分析。

二、植被资源评价植被资源评价是对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质量与价值进行科学评判的过程。

对于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暖温带植被资源评价,可以从以下几个方面进行:1. 物种多样性评价:调查与统计各类植被的物种数量、物种分类以及物种丰富度等指标,以评价保护区内植被物种多样性的程度。

2. 生态服务功能评价:考察植被资源对土壤保持、水源涵养、气候调节等方面的影响,评估其对环境和人类社会的重要作用。

3. 植被景观评价:通过对保护区内不同植被景观的观察与分析,评价其生态美学价值以及对地域文化的影响。

三、植被资源保护建议植被资源保护是自然保护区管理的核心任务之一。

结合历山国家级自然保护区的实际情况,提出以下建议:1. 完善管理机制:建立科学的管理机构和管理制度,加强对自然保护区植被资源的保护与监管工作。

2. 强化宣传教育:加强对自然保护区的宣传力度,提高公众的环保意识,形成社会共识,共同参与植被资源保护。

3. 加强科学研究:开展植被资源调查与评价的科学研究,不断提高植被资源保护的科学性和有效性。

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植被监测与评估

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植被监测与评估

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植被监测与评估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稳定性的基础之一。

因此,对植被覆盖、类型和变化进行准确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

遥感与测绘技术提供了一种高效且准确的方法,能够帮助我们实现这一目标。

本文将探讨如何利用遥感与测绘技术进行植被监测与评估。

首先,遥感技术是通过卫星、飞机和地面传感器等手段,收集并分析地球上的遥感数据。

这些数据包括红外、近红外、可见光等不同波段的光谱信息,以及雷达和激光等其他传感数据。

借助遥感技术,我们能够获取广泛且详细的地表信息,包括植被覆盖、植被类型、植被生物量等。

利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监测与评估,首先需要进行植被分类。

通过提取遥感图像中的光谱信息,并结合植被指数等方法,可以将遥感图像中的像元划分为不同的植被类型。

植被分类的准确性对于后续的植被监测和评估至关重要。

植被监测是指对植被覆盖、植被变化以及植被生长情况的定期监测。

遥感技术可以提供长时间序列的植被监测数据,基于这些数据,我们可以分析和研究不同地区的植被变化趋势。

例如,可以观察到城市化和农田扩张对植被覆盖的影响,或者通过对干旱和湿地等特定地区的植被监测,提前预警植被退化和生态环境恶化的风险。

植被评估是对植被状况和生态系统功能进行定量评估。

测绘技术可以提供高分辨率的地面数据,用于植被生物量估算和碳储量测算。

通过采集地面样点数据,并结合遥感数据,可以建立植被生物量反演模型。

这些模型可以根据遥感图像中的植被光谱和冠层结构信息,估算出地表植被生物量的分布情况。

同时,植被评估还可以通过测算植被的净初级生产力、光合作用效率等指标,来评估生态系统的功能和健康状态。

遥感与测绘技术在植被监测与评估中还可以与地理信息系统(GIS)相结合,以实现更全面和深入的分析。

GIS能够整合不同来源的数据,并进行空间分析和模型建立。

例如,可以基于遥感数据构建植被变化模型,通过将模型与其他环境和社会经济因素叠加分析,评估植被变化对生态系统和人类社会的影响。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指南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指南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指南
草原健康是指草原生态系统在物质循环、能量流动和物种多样性等方面保持一定的稳定性和可持续性的状态。

草原退化则是指草原生态系统的功能、结构和生态过程发生了变化,使得草原生态系统的可持续性和稳定性受到了影响。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指南是为了评估和监测草原健康和退化程度而制定的指南。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
1. 草原盖度测量:草原盖度是指覆盖在土地表面的植被的总面积比例。

草原盖度测量通常使用样点法或线切法。

2. 土壤水分测量:草原健康程度与土壤的水分含量有关。

因此,使用土壤水分测量仪器对草原水分及健康状态进行评估十分重要。

3. 植物群落分析:植物群落分析是指对草原植物群落的组成、结构、功能和演替特征进行分析。

进行定量化分析,可获得有关植物物种的多样性、丰富度、均匀度和优势度等指标。

4. 草原地下生物量测量:草原地下生物量是指土壤中生长的根、微生物、蚯蚓和其它生物的总量。

地下生物量的测量通常使用酸洗法或甲烷蒸汽式方法。

5. 草原土壤质地分析:草原土壤质地对植物根系的发育和土壤水分含量的调节都有很大影响。

使用泥沙含量分析仪等设备分
析样本中的土壤质地,可以了解土壤的物理性质。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指南对于制定合理的草原管理策略,保护草原生态系统具有非常重要的作用。

如何进行植被变化遥感监测和评价

如何进行植被变化遥感监测和评价

如何进行植被变化遥感监测和评价近年来,植被变化对于生态环境和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影响。

植被是地球上生物多样性和生态系统健康的关键组成部分。

随着技术的进步和遥感技术的广泛应用,通过遥感监测和评价植被变化成为可能。

本文将探讨如何进行植被变化遥感监测和评价的方法和技术,并讨论其在生态保护和资源管理中的应用。

一、植被遥感监测技术的原理植被遥感监测技术是利用卫星或航空器搭载的传感器获取植被相关数据,并通过分析这些数据来监测和评价植被变化的过程。

遥感监测植被变化的原理基于植物和其他植被形成可见光、红外辐射和微波辐射的反射、辐射和传输特性。

这些辐射特性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获取,并用于分析植被的生物物理参数和类型。

常用的遥感数据包括光学遥感数据和雷达遥感数据。

光学遥感数据主要利用自然光或主动辐射源的能量进行拍摄,包括可见光、红外光和热红外光等。

它具有高分辨率、丰富的信息和多波段的优势,可以提供详细的植被植物类型和植被指数。

例如,彩色合成图像可以提供植被的空间分布和类型,而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可以反映植被的繁茂程度和生长状况。

雷达遥感数据则利用雷达波的特性,通过发射和接收雷达信号来获取植被信息。

相较于光学遥感,雷达遥感在遥感图像的获取过程中不受时间、天气和云雾的限制,并具有较高的穿透能力。

雷达遥感数据可以被用来分析植被的结构、湿度和生理特性。

二、植被变化遥感监测的方法植被变化遥感监测的方法主要包括变化检测、分类和模型建立。

变化检测是指利用遥感数据比较和分析植被覆盖的差异,以找出植被变化的空间和时间模式。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多时相遥感影像的比较来检测植被变化,例如,利用NDVI值的变化来反映植被覆盖的改变。

植被分类是指将遥感图像中的植被区域划分为不同的类别,例如森林、草地、农田等。

这种方法可以通过监督或无监督分类技术来实现。

监督分类需要预先定义训练样本来训练分类算法,而无监督分类则通过聚类分析来自动划分植被类别。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方案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方案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方案草原是生态系统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人类和动植物的健康和生存具有重要意义。

然而,由于人类的活动和自然因素,草原的退化问题日益严重,严重影响了草原的健康状况。

因此,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方案的研究与实施至关重要。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方案是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的各种指标和参数进行定量和定性分析,评估草原的健康状况和退化程度的一种综合性方法。

通过该方案,可以全面了解草原的生态状况,为采取相应的保护措施和恢复措施提供科学依据。

该方案主要包括以下几个方面的内容:1. 草原植被指标评估:包括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植被生长状况等指标。

通过对植被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草原植被的生长状况和种类组成,评估草原的植被健康水平。

2. 土壤指标评估:包括土壤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养分含量等指标。

土壤是草原生态系统的基础,土壤的健康状况直接影响草原植被的生长和发展。

通过对土壤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草原土壤的质量和养分水平,评估草原的土壤健康状况。

3. 水源指标评估:包括水体质量、水源利用率、水资源量等指标。

水是草原生态系统的重要组成部分,对于草原植被的生长和动物的饮水十分重要。

通过对水源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草原水资源的状况,评估草原的水源健康状况。

4. 动物指标评估:包括动物种类、数量、生态位等指标。

草原是许多动物的栖息地和食物来源,动物的存在和数量对于草原的生态平衡具有重要影响。

通过对动物指标的观察和统计,可以了解草原动物的种类和数量,评估草原的动物健康状况。

5. 气候指标评估:包括气温、降水量、风速等指标。

草原的气候状况直接影响草原植被的生长和动物的生存状况。

通过对气候指标的测量和分析,可以了解草原的气候条件,评估草原的气候健康状况。

草原健康和退化评估技术方案是一种综合性的方法,通过对草原生态系统各个方面的指标评估,可以全面了解草原的健康状况和退化程度。

这对于制定科学合理的保护和恢复措施具有重要意义,帮助实现草原的可持续发展和健康生态。

综合治理下的草地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治理下的草地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综合治理下的草地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治理下的草地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综合治理是指利用多种措施对草地进行综合性的治理,以达到恢复草地植被的目标。

草地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是评价综合治理效果的重要工作之一,合理的指标体系可以客观地反映草地恢复的情况,为综合治理提供科学参考依据。

本文将从监测指标、质量指标和可持续指标三个方面阐述综合治理下的草地植被恢复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一、监测指标1. 植被覆盖度指标:植被覆盖度是衡量草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可以通过遥感技术进行监测。

植被覆盖度越高,说明草地植被恢复越好。

2. 种植物群落结构指标:种植物群落结构指标可以通过调查样方内的不同种类和比例来评价草地植被恢复的情况。

种植物群落结构越复杂,说明草地植被恢复越好。

3. 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标:植物物种多样性是评价草地植被恢复的重要指标之一。

可以通过调查样方内植物的种类和数量来计算植物物种多样性指数。

4. 土壤水分含量指标:土壤水分含量可以反映草地植被的水分状况,可以通过土壤水分仪进行监测。

土壤水分含量越高,说明草地植被恢复越好。

5. 土壤养分指标:土壤养分是影响草地植被生长的重要因素之一。

可以通过土壤样品的化验结果来评价土壤养分的状况。

二、质量指标1. 覆被草的比例指标:覆被草的比例是评价草地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

覆被草的比例越高,说明草地质量越好。

2. 草地的强度指标:草地的强度可以通过草地载草力和载畜力来评价。

草地的载草力越高,说明草地质量越好。

3. 草地的风蚀指数:草地的风蚀指数可以通过草地表面的风蚀痕迹来评价。

风蚀指数越低,说明草地质量越好。

4. 草地的体积密度指标:草地的体积密度可以通过测量草地表面积和草地的厚度来评价。

体积密度越大,说明草地质量越好。

5. 草地的退化程度指标:草地的退化程度可以通过测量草地植被覆盖度和草地的地表高度来评价。

退化程度越低,说明草地质量越好。

三、可持续指标1. 草地的水资源利用指标:草地的水资源利用可以通过草地的蒸散量和降水量来评价。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

使用遥感技术进行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遥感技术是一种应用于地球科学研究中的重要工具,通过获取地球表面特征的信息,可以对植被覆盖度进行监测与评估。

植被覆盖度是指地表被植被覆盖的程度,对于生态环境的保护和土地利用规划具有重要意义。

一、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中的应用遥感技术通过获取地表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对植被覆盖度进行监测与评估。

利用红外波段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获取植被的反射率,进而推断植被的覆盖度。

此外,通过多时相的遥感影像数据,可以观察到植被覆盖度的变化趋势,为生态环境的管理和资源保护提供科学依据。

二、遥感技术在监测植被覆盖度中的挑战虽然遥感技术在监测植被覆盖度方面具有很大优势,但也面临一些挑战。

首先,遥感影像数据的分辨率对于植被覆盖度的监测有一定的限制,特别是对于小范围的植被覆盖度的评估。

其次,不同植被类型的反射特征差异较大,需要针对不同植被类型进行定量的监测与评估。

此外,较复杂地形和大气条件也会对遥感技术的应用造成一定的影响。

三、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中的实践案例目前,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方面已经取得了一些重要的成果。

以常用的归一化植被指数(NDVI)为例,它基于红外波段和可见光波段的反射率差异进行计算,能够较为准确地反映植被的覆盖度。

通过对多时相的NDVI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可以了解植被的生长状态和演变趋势,为精准的生态环境管理提供支持。

四、未来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中的发展趋势随着遥感技术的不断发展,未来在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方面还有许多发展趋势。

首先,高分辨率遥感影像数据的获取将成为可能,这将有助于更准确地评估小尺度的植被覆盖度。

其次,多源遥感数据的融合应用将进一步提高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的精度与可靠性。

此外,机器学习和人工智能等技术的引入,也有望为植被覆盖度监测带来更多创新。

综上所述,遥感技术在植被覆盖度监测与评估中发挥着重要作用。

尽管面临一些挑战,但通过持续的研究和创新,将有望进一步提高植被覆盖度的监测与评估精度。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内容与监测指标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监测评价报告格式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内容与监测指标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监测评价报告格式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内容与监测指标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监测评价报告格式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是指针对矿山开发过程中受损的土地进行的监测和评价工作。

通过监测指标的收集和分析以及评价报告的撰写,可以及时掌握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工作中的进展情况,为矿山开发管理者提供科学的决策依据。

1.土壤质量监测:监测土壤pH值、有机质含量、全氮、全磷、全钾等指标,了解土壤肥力的恢复情况。

2.植被恢复监测:监测植被覆盖率、植被物种组成、植被生物量等指标,评估植被恢复情况和植物群落结构。

3.水质监测:监测地表水和地下水的pH值、溶解氧含量、化学需氧量、总氮、总磷等指标,了解水环境的恢复情况。

4.生物多样性监测:通过样方调查、物种清查等方法,监测动植物的数量、种类和鸟类、昆虫等特定物种的分布情况,评估生物多样性恢复状况。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指标主要包括土壤、植被、水质和生物多样性等指标。

其中,土壤指标包括土壤质地、含水量、有机质含量、氮、磷和钾等。

植被指标包括植被覆盖率、植被物种组成、植被生物量等。

水质指标包括水体pH值、溶解氧含量、化学需氧量、氮、磷等。

生物多样性指标包括物种多样性、优势度、丰富度等指标。

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监测评价主要是对监测结果进行综合分析、归纳总结,评价复垦与修复工程的效果。

评价内容主要包括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成果、存在的问题及改进措施等。

评价指标主要包括土地质量、植被恢复程度、水质状况、生物多样性等方面的指标。

1.标题:简明扼要地反映报告的主题内容。

2.摘要:对报告的内容进行概括,主要包括研究目的、方法、结果和结论。

3.引言:介绍研究背景和目的,阐述矿山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的重要性。

4.监测方法:详细描述监测采样方法、实验步骤和数据处理方法。

5.结果与分析:对监测数据进行统计和分析,得出结论,并以图表形式展示结果。

6.存在问题及改进措施:分析土地复垦与生态修复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改进措施。

退化草地评价报告模板

退化草地评价报告模板

退化草地评价报告模板此报告模板适用于对退化草地进行评价的情况。

在评价过程中,以下方面应被考虑:•植被覆盖率•土壤性质•生物多样性•水循环与侵蚀问题植被覆盖率退化草地的植被覆盖率是影响草地生态系统的最重要因素之一。

在这里,我们使用南非草地植被覆盖率计算公式进行了草地植被覆盖率的评价。

公式如下:Vegetation cover (%) = (Total plant cover / Total quadrat area) × 10其中,植被覆盖率按百分比计算,是由每个象限中植被覆盖的百分比算出的,总植物盖度是指一个象限中通用植物的经验盖度。

草地植被覆盖率常常仅用来代表草地生态系统的物质生产力。

植被覆盖率越高,草地的物质生产力也就越高。

因此,合理管理和保护草地,提高草地植被覆盖率对于促进草地生态系统的发展意义重大。

土壤性质土壤是生态系统的基础。

草地土壤中有机质含量是土壤肥力的重要指标之一。

在退化草地的评价中,通常应测定土壤有机质含量,并进行分析。

另一个重要指标是土壤质地。

土壤质地包括三种颗粒大小:砂、粉、粘土。

这三种不同颗粒大小的比例构成了土壤的质地。

通常,草地土壤主要由粘性土壤和砂土构成。

粘土土壤的优点是其孔隙度大、保水能力和肥料定位良好,且具有优良的机械强度。

此外,退化草地中草地土壤的pH值目前也被认为是草地评价中的重要指标之一,其中草地土壤pH值的变化是草地植物生长调节的关键之一。

生物多样性草地中的生物多样性是草地健康状况评价中的重要因素之一。

生物多样性包括物种多样性、生境多样性和遗传多样性。

草地生境的各种类型是生物多样性的一种重要表现形式。

草地中的绿色植物一般是天然的重要形成,在生物多样性保护中起到了重要的作用。

草地生态系统中,高比例的本地物种比例化能够保护生物多样性。

针对草地环境中的生物多样性保护,应该以适宜的保护措施大力神崇保护。

同时本地植物的生物学成分对于草地生物多样性在地理和生态上的分布,实在非常重要的。

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

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

d g a a in a d q a tt t e mo io i g a d e a u t n me h d f d g a a i n d g e , e p o e n ic s e e r d to n u n i i n t rn n v l a i t o s o e r d t e r e av o o x lrd a d ds u s d
r m anig r bl m s o eg t to gr da i e i n p o e f v e a in de a ton,an l ke he nt o c i n w m e ho hih s c pa e f d oo d t i r du ton of e t ds w c i a bl o c m pr he i e,s t o e nsv ysematc,quc nd sm pl o t i g a v ua i e ad ton d gr e. i ik a i e m niorn nd e al ton ofd gr a i e e Ke y wor s:de r d to fve t to d g a a in o ge a i n;r s a c s o y;d gr da i g e e e r h hit r e a ton de r e;qu ntt tv a ia i e;m on t i iorng;e a ua in v l to
Ev l a i n i g a to f Ve e a i n a u to n De r da i n o g t to
An Ya ,S n g a ein iXip n n h a g u nTila g ,L n ig ,W uXij a uu n
Ab t a t s r c :V e e a in st g t to i he hub ofm a e ilc r ulto n ne gy fo i c ys e . De a ton o e t ton i t ra ic a i n a d e r l w n e os t m gr da i fv ge a i s a e r gr de u c s in r t o a s c e so pr e s nd e ul of c y t m und r he nfu nc o a er e oc s a r s t e os s e e t i l e e f dv s na ur l a t r a d t a f c o s n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

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

附件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评估技术标准与管理规范1 范围本标准规定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监测站建设技术、监测指标、监测方法、组织运行,并提出了退耕还林工程生态效益评估指标和计算方法。

本标准适合于经国家批准实施的退耕还林工程,包括退耕地造林、荒山荒地造林、封山育林。

2 规范性引用文件下列文件对于本文件的应用是必不可少的。

凡是注日期的引用文件,仅注日期的版本适用于本文件。

凡是不注日期的引用文件,其最新版本(包括所有的修改单)适用于本文件。

LY/T 1626-2005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研究站建设技术要求LY/T 1606-2003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89-2007 暖温带森林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698-2007 荒漠生态系统定位观测指标体系LY/T 1952-2011 森林生态系统长期定位观测方法LY/T 1721-2008 森林生态系统服务功能评估规范GB/T 23233-2009 退耕还林工程建设效益监测评价LY/T 1872-2010 森林生态系统定位站数据管理规范3 术语和定义以下术语和定义适用于本标准。

3.1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评估observation and evaluation of ecological effects of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通过定位监测、野外试验等手段,运用森林生态效益评价的原理和方法,通过退耕后林地的生态环境与退耕前农耕地、坡耕地的生态环境发生的变化作对比,对退耕还林的净化大气、涵养水源、保育土壤、积累营养物质、固碳释氧、防风固沙、生物多样性等生态效益进行评估。

3.2 退耕还林生态效益专项监测站special o bservation station of ecological effects of conversion of cropland to forest是指承担退耕还林生态效益监测任务的各类野外观测台站。

煤矿开采区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

煤矿开采区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

硕士学位论文煤矿开采区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以山西太原官地煤矿开采区为例作者姓名安雁指导教师上官铁梁教授学科专业生态学研究方向数量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培养单位黄土高原研究所学习年限2008年9月-2011年6月二〇一一年六月煤矿开采区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以山西太原官地煤矿开采区为例作者姓名安雁指导教师上官铁梁教授学科专业生态学研究方向数量生态学与生物多样性培养单位黄土高原研究所学习年限2008年9月-2011年6月二〇一一年六月Thesis for Master’ s Degree, Shanxi University, 2011Quantitativ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the Vegetation Degradation of Coal Mining Area——A Case Study of Guandi Coal Mining Area, Taiyuan, ShanxiStudent Name An YanSupervisor Professor Shangguan Tie-liangProfessor Li Xin-pingMajor EcologySpecialty Quantitative Ecology and BiodiversityDepartment Institute of Loess PlateauResearch Duration 2008.09-2011.06June, 2011目录中文摘要 (I)ABSTRCT ............................................................................................................................ I I 第一章引言. (1)1.1研究目的和意义 (1)1.2研究进展 (1)1.2.1 多因子评价研究进展 (2)1.2.2 单因子评价研究进展 (2)1.3研究区域概况及样地设置 (4)1.3.1 研究区域概况 (4)1.3.2样地设置 (5)第二章基于LFA的采矿区地表土壤评价 (6)2.1研究方法 (6)2.1.1 样线调查 (6)2.1.2 数据处理 (9)2.2研究结果与分析 (10)第三章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群落的分类与排序 (12)3.1研究方法 (12)3.1.1 样方调查 (12)3.1.2数据处理 (12)3.2研究结果与分析 (13)3.2.1油松林分特征 (13)3.2.2 灌草群丛的类型及特征 (13)3.2.3 CCA排序分析 (15)3.3结论 (20)第四章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植物物种多样性研究 (22)4.1研究方法 (22)4.1.1取样方法 (22)4.1.2 数据处理 (22)4.2研究结果与分析 (23)4.2.1 群落物种多样性的变化特征 (23)4.2.2 灌木层与草本层物种多样性的比较 (25)4.2.3 干扰强度对灌草植物物种多样性变化的影响 (27)4.3结论 (29)第五章不同强度干扰区灌草植物生态位研究 (30)5.1研究方法 (30)5.1.1取样方法 (30)5.1.2 数据处理 (30)5.2研究结果与分析 (31)5.2.1 优势种群生态位的变化特征 (31)5.2.2 干扰强度对优势种群生态位宽度变化的影响 (38)5.3结论 (40)附录 (41)参考文献 (42)攻读硕士期间取得的研究成果 (48)致谢.................................................................................................... 错误!未定义书签。

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模板

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模板

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模板摘要:一、引言二、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模板的概述1.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的作用2.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的内容三、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的具体内容1.项目基本信息2.植被类型及分布3.植被恢复目标4.恢复措施及技术路线5.实施进度安排6.预期成果与效益7.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8.监测评估指标和方法9.项目预算与资金筹措四、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的使用建议1.提高评估的科学性和准确性2.确保评估过程的严谨性和规范性五、结论正文:一、引言随着我国生态建设的不断推进,植被恢复方案的制定与评估成为了一项重要任务。

为了更好地指导实践,提高植被恢复方案的科学性和有效性,本文将介绍一种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模板,供相关人员参考使用。

二、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模板的概述(一)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的作用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是评估植被恢复方案的重要工具,可以帮助相关人员全面了解项目情况,及时发现问题,为决策提供依据。

(二)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的内容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主要包括项目基本信息、植被类型及分布、植被恢复目标、恢复措施及技术路线、实施进度安排、预期成果与效益、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监测评估指标和方法、项目预算与资金筹措等内容。

三、植被恢复方案评估表的具体内容(一)项目基本信息包括项目名称、项目地点、项目类型、项目周期等基本信息。

(二)植被类型及分布描述项目区域的植被类型、分布情况以及现状,为制定恢复方案提供基础数据。

(三)植被恢复目标明确植被恢复的目标,如提高森林覆盖率、改善生态环境、保护生物多样性等。

(四)恢复措施及技术路线阐述采用的恢复措施和技术路线,如人工造林、封禁保护、水土保持等。

(五)实施进度安排详细安排项目实施的时间节点和任务分工,确保项目按计划推进。

(六)预期成果与效益描述项目实施后的预期成果和效益,如提高生态系统服务功能、促进区域经济发展等。

(七)风险评估与应对措施分析项目实施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风险,并提出相应的应对措施。

退化林本底评估实施方案

退化林本底评估实施方案

退化林本底评估实施方案一、引言退化林是全球面临的一个严重问题,其对生态环境和人类生活产生了负面影响。

评估退化林的本底情况,可以为制定相关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因此,开展退化林本底评估具有重要意义。

二、评估指标的确定在退化林本底评估中,需要确定一些关键指标来评估林地的退化程度。

这些指标可以包括植被覆盖率、物种多样性、土壤质量、土地利用变化等。

通过对这些指标的综合评估,可以客观地了解退化林的本底情况。

三、数据采集与处理为了评估退化林的本底情况,需要采集大量的实地数据。

可以利用遥感技术获取植被覆盖和土地利用变化的信息,同时也需要进行实地调查,采集物种多样性和土壤质量等参数。

采集到的数据需要进行处理和分析,以得出相应的评估结果。

四、评估方法的选择针对不同的评估指标,可以选择不同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

比如,可以利用遥感图像进行植被覆盖率的计算,采用样地调查和物种面积曲线法评估物种多样性,利用土壤采样和实验室分析来评估土壤质量。

根据不同的指标和实际情况,选择合适的评估方法进行分析。

五、评估结果的解读通过对采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和处理,可以得出退化林的本底评估结果。

这些结果可以用来描述退化林的现状和退化程度,并为制定相应的管理措施提供参考。

同时,评估结果还可以用来与其他区域进行比较,以了解退化林在不同地区的差异性。

六、评估结果的应用退化林本底评估的结果可以应用于多个领域。

首先,可以为制定退化林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指导相关政策的制定和实施。

其次,评估结果还可以用于监测退化林的变化趋势,及时发现问题并采取相应的措施。

此外,评估结果还可以用于科学研究和教育宣传,提高公众对退化林问题的认识和关注。

七、结论退化林本底评估是一项复杂而又重要的工作,需要综合运用多种方法和技术。

通过评估退化林的本底情况,可以更好地了解其现状和退化程度,为制定相关保护和恢复策略提供科学依据。

同时,评估结果的应用也能够推动退化林保护工作的开展,促进生态环境的改善和可持续发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退化定量监测与评价研究进展安雁(山西大学黄土高原研究所,山西太原030006)摘要:植被是生态系统中物质循环与能量流动的中枢。

植被退化是在不利自然因素及人类不合理的活动影响下生态系统逆行演替的一种过程与结果,是土地荒漠化的主要诱因。

本文在回顾国内外植被退化研究进展的基础上,总结了植被退化的研究历程和退化程度的定量监测评价方法,探讨了植被退化研究方法尚存在的问题,展望了能够全面系统、快速简单监测评价植被退化程度的新方法的引入。

关键词:植被退化;研究历程;退化程度;定量;监测;评价Research progress of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in degradationof vegetationAn Y an(Shanxi University, 030006 Taiyuan, China)Abstract: V egetation is the hub of material circulation and energy flow in ecosystem. Degradation of vegetation is a retrograde succession process and result of ecosystem under the influence of adverse natural factors and unreasonable human activities, the primary cause of desertification. This paper, based on the review of research progress in degradation of vegetation at home and abroad, summarized the research history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methods of degradation degree, explored and discussed remaining problems of vegetation degradation, and look the introduction of new methods which is capable of comprehensive, systematic, quick and simple monitoring and evaluation of degradation degree.Key words: degradation of vegetation; research history; degradation degree; quantitative; monitoring; evaluation 近60年来,由于人类不合理活动及不利自然因素的影响,导致一系列的环境失调问题,特别是陆地植被的大规模破坏已经极大的威胁到人类自身生存和发展[1,2]。

从上世纪60年代学术界就开始关注植被退化问题,在植被退化程度、退化的驱动力与退化防治对策等方面都进行过较为系统的研究[3,4]。

本文重点对植被退化的研究历程和退化程度的定量监测评价方法加以回顾与总结,旨在为相关领域的深入研究提供理论参考。

1 研究历程植被退化的研究始于上世纪60年代,最初关注的是放牧条件下草地植被退化和森林植被皆伐后的灌丛演替,在研究方法上沿用了数量生态学方法。

经过30多年的研究基本形成了较成熟的理论体系,植被退化的评价方法也日趋完善。

1989年我国特大洪水发生后,植被退化对森林水文的影响造成的全国性灾害损失是建国后少有的,这就使得植被退化研究的焦点成为学术界关注的热点,其中森林植被退化的成因和森林植被保护及恢复研究成为植被退化研究领域的主流,研究空间展开到全国不同地域。

本世纪以来,应用3s技术对大空间尺度的植被退化研究成果颇多[5-9]。

这些研究成果把人类认识植被退化的视角从局部的近距离直接介入性的研究推向区域性整体的定量模拟研究。

广泛的定量化分析手段的应用,极大地提高了植被退化理论研究的深度和可预见性。

植被退化的研究对象涵盖了森林、草地和灌丛等多样性植被类型,研究内容包括植被退化的成因、退化过程和机理、退化植被生态特征等,研究理论更加系统,研究方法日臻完善。

从而为植被退化的研究提供了全面系统的理论基础[10-13]。

2研究方法植被退化的分异性通常是采用梯度观测或干扰强度测定实现的,如过度放牧区可通过考察放牧强度变化,进而分析放牧区植被退化的空间格局随放牧强度的梯度变化[14]。

借助排序法确定区域植被退化梯度被认为是有效的方法,排序能够反映出植被群落随主要环境因子的变化情况,进而确定出不同退化程度植被群落的分布格局[15]。

据此可依据植被退化的不同梯度定量评价退化程度。

植被退化的评价包括单因子与综合因子的评价,单因子评价是采用植被层的指示种、标志种、生物量之一对植被退化程度进行监测评价。

综合因子评价是采用植被层的多个数量指标或植被-土壤理化性质、植被-土壤微生物、植被-土壤种子库对植被退化程度进行监测评价。

在对植被退化程度采用植被-土壤系统评价时,通常对土壤因子与植被层的部分数量指标建立回归等统计模型,进而确定植被退化的程度。

2.1单因子的植被退化评价2.1.1指示种或标志种评价种类组成变化是植被演替的结果,能够反映植被退化的性质和趋势。

在数量生态学方法调查的基础上,采用统计学方法筛选出能反映出不同退化程度的指示种或标志种,运用这些物种的数量特征可对植被退化梯度的植物群落类型做出定量评价。

樊胜岳等通过指示种狼毒的盖度将植被群落划分为不同程度的退化等级,并判定天然草原植被群落优势种逐渐由狼毒替代[16]。

Lakhdar和Daniel对美国怀俄明州Thunder盆地国家草原采用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能反映不同退化程度的主要植物,通过对主要植物指数判别分析建立了不同退化系列的动态监测模型,提出最大监测值所对应的退化指数就是该植被当前所处的退化阶段的观点[17]。

我国内蒙古锡林郭勒草地退化程度的等级由主成分分析和聚类分析筛选出的主要植物物种反映,判别分析建立的不同退化程度的动态监测模型表明最小监测值所对应的退化程度可代表该区域草地当前所处退化阶段的观点[18]。

2.1.2 生物量评价植物群落的生物量生产力是研究森林物质生产和群落养分动态的基础[19],然而传统研究只是采用样方收获法或回归模型测定生物量,进而对不同退化系列的植被群落进行定量评价[14],魏兴虎等通过方差分析对那曲高寒草甸围栏禁牧区和不同程度放牧区地上现存总生物量及建群种生物量两两之间进行比较,进而客观实际地定量评价出该放牧区植被退化的相异程度。

近年来运用地统计学理论对生物量空间分布异质性的研究也受到关注。

Huenneke对美国新墨西哥州Chihuanhuan沙漠植被研究后,指出半干旱草地退化到荒漠灌丛,灌丛植被生产力的空间分布异质性增强[20]。

安树青和刘世荣采用地统计学软件对鄂尔多斯草地荒漠化过程中不同植物群落个体生物量建立最优模型后,定量评价出不同退化程度植物群落的空间分布异质性[21]。

2.2 综合因子的植被退化评价2.2.1植被层的多个数量指标评价利用单一指标作为植被退化的分类依据往往会出现一定偏差,采用多指标综合判断植被退化程度能够更客观准确地反映退化现状[14]。

因此采用多指标综合评价植被退化的研究相对较多,刘东霞等通过对呼伦贝尔退化草地的高度、盖度、密度、地上生物量、物种多样性[22,23]、质量指数[24]及群落结构组成定量分析后,评价出该草地不同退化程度的状况[25]。

李裕元等对黄土高原紫花苜蓿草地不同退化阶段群落结构组成,种群密度、重要值及总生产力定量分析评价出各阶段的退化特征[26]。

樊胜岳等在甘肃省祁连山区对退化草地群落优势种的地上生物量、密度、盖度、重要值及物种多样性进行定量分析后,评价出该地区草地所处的不同退化程度[27]。

马世震等在黄河源头比较了退化区与未退化区的植被盖度、物种多样性及群落结构组成,进而定量分析出该地区高寒草原退化的特征[28]。

全晓毅等在青海省共和盆地也是通过比较了退化区与未退化区的群落结构组成、植被盖度及物种多样性,从而定量评价了该地区温性草原退化的特征[29]。

2.2.2 基于土壤理化性质的评价上世纪90年代初,张为政采用回归分析方法对松嫩平原不同退化程度羊草相对盖度和重要值分别与土壤电导率和碱化度之间的关系进行研究,对羊草相对地上生物量与土壤电导率和碱化度进行研究,并得到合理的结果[30-32]。

近年来,曲国辉等在松嫩平原通过对不同退化阶段群落生物量与土壤pH值、含盐量、碱化度及土壤腐殖质和全氮进行一元回归分析,得到群落的生物量与土壤pH值、含盐量、碱化度呈负相关,与土壤腐殖质和全氮含量呈正相关的结论[33]。

文海燕,赵哈林在内蒙古科尔沁退化沙质草地采用Spearman’s秩相关分析和回归分析描述各退化阶段草本植被与土壤理化性质的关系,并得出退化过程中草本植被各数量特征与土壤有机质、全氮、全磷及有效氮含量呈极显著正相关水平[34]。

也有一些学者未采用任何统计学方法,但也得出较为合理的结论,周华坤等与张劲峰等分别对青藏高原高寒草甸和云南西北亚高山林地退化植被-土壤系统进行了评价,在划分好的各个退化程度不同的草地和林地上,分别采用植被数量指标和土壤理化指标对其进行评价,最后得到了较为客观合理的结论[35,36]。

曹广民等在中国科学院海北生态定位站研究高寒草甸-土壤系统时,采用土壤-牧草氮素供需的情况来评价处于不同退化阶段的草甸类型,得出前三个退化程度依次加重的草甸类型的需氮总量依次增多,并且都远远超出其土壤氮素供求,只有退化程度最严重的杂类草草甸需氮总量才低与其土壤氮素的供给[37]。

研究植被类型与土壤理化性质关系时,由于植被类型是以群落优势种为指标,所以只需对不同退化程度的草地类型或林地类型的土壤理化因子定量分析即可达到监测评价的目的。

李贵才等在云南哀牢山中山湿性常绿阔叶林地区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和Duncan多重比较检验分析了不同退化程度林地类型的土壤无机氮库的差异,作为有效氮主要形式的铵态氮呈极显著正相关水平,硝态氮差异也呈极显著水平,但硝态氮的含量远低于铵态氮[38-40]。

2.2.3 基于土壤微生物的评价土壤微生物在土壤中的数量和分布既反映了土壤各因子对微生物的影响,也反映了微生物对植物的生长发育、土壤肥力的影响和作用[41,42]。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