牙龈出血中西医来拯救---星问答——上海研发公共服务平台

合集下载

中医如何调理牙龈出血的症状

中医如何调理牙龈出血的症状

中医如何调理牙龈出血的症状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很多人在刷牙、咀嚼食物甚至无缘无故时就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

从中医的角度来看,牙龈出血并非孤立的症状,而是身体内部失衡的外在表现。

通过中医的调理方法,可以有效地改善这一状况。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主要与以下几个方面的因素有关。

首先是胃火上炎。

平素喜欢吃辛辣、油腻、烧烤等食物,容易导致胃火炽盛。

胃火循经上炎,灼伤牙龈脉络,就会引起牙龈出血。

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口臭、口渴、便秘、牙龈红肿疼痛等症状。

其次是阴虚火旺。

如果长期熬夜、劳累过度或者久病伤阴,导致体内阴液亏虚,虚火内生。

虚火上炎,也会引起牙龈出血。

其特点是牙龈出血时多时少,颜色较淡,同时伴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五心烦热、口干咽燥等症状。

再者是气血亏虚。

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气血生化不足;或者久病失血过多,都可能导致气血亏虚。

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牙龈,牙龈失于固摄,就容易出血。

这类患者的牙龈颜色淡白,出血时量少但持续时间长,还常伴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等表现。

那么,中医是如何调理牙龈出血的症状呢?对于胃火上炎引起的牙龈出血,中医常用的调理方法是清胃泻火。

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清热泻火作用的中药,如黄连、生石膏、知母、栀子等。

在方剂方面,清胃散就是一个常用的代表方。

同时,患者要注意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一些清淡、易消化的食物,如蔬菜、水果等。

阴虚火旺型的牙龈出血,调理的重点在于滋阴降火。

常用的中药有熟地、山茱萸、知母、黄柏、麦冬等。

知柏地黄丸就是一个针对阴虚火旺的有效方剂。

此外,患者要养成良好的生活习惯,避免熬夜,保证充足的睡眠,适当进行一些温和的运动,如太极拳、瑜伽等。

气血亏虚导致的牙龈出血,调理则以益气养血为主。

常用的中药有人参、黄芪、当归、熟地、白术等。

归脾汤是治疗气血亏虚的经典方剂。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休息,避免过度劳累,加强营养,多吃一些具有补益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瘦肉、蛋类等。

中医医案——牙龈出血(二)

中医医案——牙龈出血(二)

此医案仅证明中医可以治疗此类疾病,但医案仅供参考,切勿个人盲目用药,建议到正规中医治疗机构详细辩证论治。

养营清热法治愈龈血病案:张某,女,40岁。

主诉及病史:牙龈出血经久不止,状似水注,掌心烘热,面目少华且浮肿,耳鸣头昏,腰酸,溲混浊。

诊查:舌苔淡白,质微红,脉象濡弦。

辨证:良由肝肾虚亏,防血失虚脱。

治法:治宜养营清热,宁神止血。

处方:炙鳖甲12g(先煎)生牡蛎30g(先煎)茯苓12g炒山栀6g 钩藤12g(后入)生首乌15g 侧柏叶12g 茜草根12g炒白芍5g 淮小麦30g 远志6g 粉丹皮9g另用珠黄散1支外涂出血处。

按语失血之因,有火有气之分,火盛则迫血妄行,气伤则无以摄血,此为虚实之辨别。

治血之要,宜行血,不宜止血;宜补肝,不宜伐肝;宜降气,不宜降火。

本医案摘自《中国现代名中医医案精粹》第1集,P465,严二陵医案。

严二陵(1901-1981)。

江苏省吴县人。

主任中医师。

1916年从林衡甫先生学习中医。

1921年在上海南市王家码头开业,精于岐黄之术,熟悉各家学说,在学术上自成一派,前来求诊者常门庭若市。

1923年上海温病盛行,严氏用轻可去实之法,救治了很多危难重症病人,从此名声大振,与当时名医石筱1山,顾小岩齐名,同为上海南市“三鼎”。

严氏出身贫寒,同情贫病,凡贫者求治,常不取分文,或赠钱配药。

这种高尚的医德,深受病家颂扬,至今仍在上海人民中传为佳话。

1959年被选为上海市新成区人民代表,1960年又被选为上海市静安区政协委员。

1962年任上海市中医妇科学会理事。

临床擅长治疗温病,用药主张轻可去实,喜柔济刚,多用甘温、甘凉、甘平之剂,最总攻伐,重视养阴,屡获功效。

2。

中医在治疗牙龈出血问题上有何独特之处

中医在治疗牙龈出血问题上有何独特之处

中医在治疗牙龈出血问题上有何独特之处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龈炎、牙周炎、维生素缺乏、全身性疾病等。

在治疗牙龈出血方面,中医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展现出与众不同的优势。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与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从中医的观点来看,牙龈与脏腑经络有着紧密的联系。

其中,脾胃被认为是气血生化之源,若脾胃虚弱,气血不足,牙龈就可能失去滋养,容易出现出血的情况。

此外,胃火亢盛也是导致牙龈出血的常见原因之一。

胃火上炎,灼伤牙龈脉络,就会引起出血。

同时,肾主骨,齿为骨之余,肾气亏虚也可能影响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导致出血。

在诊断方面,中医注重通过望、闻、问、切来综合判断患者的病情。

望诊时,医生会观察患者的牙龈颜色、形态、肿胀程度等。

比如,牙龈红肿、疼痛,多为胃火炽盛;牙龈淡白、萎缩,可能是气血不足。

闻诊主要是听患者的声音、口气等,口臭较重可能提示胃火旺盛。

问诊则包括了解患者的饮食、睡眠、大小便、既往病史等情况。

切诊包括切脉和触摸牙龈等,通过脉象的变化和牙龈的触感来判断病情。

治疗方法上,中医有着丰富多样的手段。

首先是中药治疗。

根据不同的病因病机,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胃火炽盛型的牙龈出血,常用清胃散来清泻胃火;对于气血不足型,可用归脾汤来益气补血。

这些中药方剂通过调理人体的脏腑功能,达到止血和恢复牙龈健康的目的。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外治法。

例如,用中药漱口。

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黄柏、生地等,煎水漱口。

这种方法能够直接作用于牙龈局部,起到消肿止痛、止血的效果。

针灸也是中医治疗牙龈出血的常用方法之一。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合谷、内庭、足三里等,来调节经络气血的运行,从而改善牙龈出血的症状。

中医还强调饮食调理在治疗牙龈出血中的作用。

对于胃火炽盛的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如辣椒、油炸食品等,以免加重胃火。

而气血不足的患者,则应多吃一些具有益气补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如何运用针灸治疗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龈炎、牙周炎、全身性疾病等。

在中医理论中,牙龈出血被认为与气血失调、脏腑功能失衡等有关。

针灸作为中医传统疗法的重要组成部分,在治疗牙龈出血方面具有独特的优势。

中医认为,牙龈与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足阳明胃经循行于牙龈,若胃火亢盛,循经上炎,可导致牙龈红肿、出血;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若肾阴亏虚,虚火上炎,也可引起牙龈出血。

此外,气血不足、脾不统血等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针灸治疗牙龈出血,首先需要进行准确的辨证论治。

根据患者的症状、脉象、舌象等,判断其病因病机,然后选择相应的穴位和针刺手法。

对于胃火亢盛所致的牙龈出血,常选取内庭、合谷、颊车等穴位。

内庭是足阳明胃经的荥穴,具有清泻胃火的作用;合谷为大肠经原穴,能疏风解表、清泄阳明;颊车可疏通局部气血。

针刺时,一般采用泻法,以清泻胃火,消肿止痛,减少出血。

肾阴亏虚引起的牙龈出血,可选取太溪、照海、涌泉等穴位。

太溪是肾经原穴,能滋补肾阴;照海通于阴跷脉,可滋阴降火;涌泉为肾经井穴,有引火归元之效。

针刺手法以补法为主,以滋阴降火,固齿止血。

气血不足导致的牙龈出血,常选用足三里、脾俞、气海等穴位。

足三里为胃经合穴,可健脾和胃、益气养血;脾俞能健脾统血;气海能补气固摄。

针刺用补法,以益气补血,摄血止血。

在进行针灸治疗时,还需注意针刺的深度、角度和留针时间。

一般来说,面部穴位针刺宜浅,四肢穴位可适当深刺。

留针时间通常为 15 30 分钟。

除了针刺,艾灸也可用于治疗牙龈出血。

对于虚寒型的牙龈出血,可选用足三里、关元、肾俞等穴位进行艾灸,以温阳补虚、止血固摄。

此外,针灸治疗牙龈出血往往需要配合中药调理。

如胃火亢盛者,可用清胃散加减;肾阴亏虚者,可用知柏地黄丸加减;气血不足者,可用归脾汤加减。

在日常生活中,患者还应注意保持口腔卫生,正确刷牙,使用牙线,定期洗牙。

饮食上,应避免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多吃新鲜蔬菜水果,保持大便通畅。

中医如何改善口腔出血的症状

中医如何改善口腔出血的症状

中医如何改善口腔出血的症状口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全身性疾病等。

中医在改善口腔出血症状方面有着独特的理论和方法。

中医认为,口腔出血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密切相关。

从气血方面来看,气血不足或气血运行不畅都可能导致口腔出血。

而在脏腑方面,主要与心、肝、脾、胃等脏腑有关。

心主血脉,如果心火亢盛,就可能迫血妄行,导致口腔出血。

这种情况下,患者往往还伴有心烦、失眠、口舌生疮等症状。

肝主疏泄,藏血。

若肝气郁结,郁而化火,或者肝阳上亢,都可能灼伤脉络,引起出血。

同时,可能会伴有急躁易怒、头晕目眩、耳鸣等表现。

脾主统血,如果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就容易出现血液外溢的情况,表现为口腔出血。

此外,还可能伴有食欲不振、腹胀、便溏等脾胃虚弱的症状。

胃为多气多血之腑,胃火炽盛时,灼伤胃络,也会导致口腔出血,常伴有口臭、口渴、胃脘灼痛等症状。

那么,中医是如何改善口腔出血症状的呢?首先是中药调理。

根据不同的病因和症状,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胃火炽盛引起的口腔出血,可以使用清胃散,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

而对于脾气虚弱导致的出血,可用归脾汤来益气健脾、统血止血。

除了内服中药,中医还有一些外用的方法。

比如,可以用漱口方来改善口腔出血。

常见的漱口方有用淡盐水漱口,有一定的清洁和杀菌作用。

还可以用中药煎汤漱口,如用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等清热解毒的中药煎水漱口,有助于减轻炎症,缓解出血。

针灸也是中医改善口腔出血的一种有效手段。

通过针刺相关穴位,如足三里、内庭、合谷等,可以调节气血、疏通经络,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在饮食方面,中医强调要根据个人体质和病情进行调理。

对于口腔出血的患者,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助火生热,加重出血。

可以多吃一些具有清热凉血、滋阴润燥作用的食物,如莲藕、雪梨、百合、绿豆等。

在生活习惯上,要保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因为熬夜容易损伤人体的阴液,导致虚火上炎。

中医中药敷贴能否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中药敷贴能否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中药敷贴能否治疗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很多人在刷牙、咀嚼食物或甚至在不经意间都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

对于这种问题,人们通常会寻求各种治疗方法。

近年来,中医中药敷贴作为一种传统中医疗法,引起了不少人的关注。

那么,中医中药敷贴究竟能否治疗牙龈出血呢?要回答这个问题,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一下牙龈出血的原因。

牙龈出血的原因多种多样,常见的有以下几种:一是口腔卫生不良。

如果平时不注意刷牙,牙菌斑、牙结石等在牙龈边缘堆积,就会刺激牙龈,导致牙龈发炎、出血。

二是全身性疾病。

某些全身性疾病如白血病、血小板减少性紫癜、维生素 C 缺乏症等,也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三是激素变化。

女性在怀孕期间、生理期或口服避孕药时,体内激素水平发生变化,可能会加重牙龈的炎症反应,引起出血。

四是刷牙方式不正确。

过于用力或使用刷毛过硬的牙刷,可能会损伤牙龈,导致出血。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例如,胃火炽盛、肾阴亏虚、气血不足等都可能导致牙龈出血。

中医治疗讲究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通过调理身体的内部环境来达到治疗疾病的目的。

那么,中医中药敷贴在这个过程中是如何发挥作用的呢?中药敷贴是将具有止血、清热、解毒等功效的中药制成敷贴,贴敷在特定的穴位或牙龈部位。

通过皮肤的渗透作用,使药物直接作用于病变部位,从而达到治疗的效果。

一些常用的中药敷贴成分包括仙鹤草、白茅根、黄柏、黄连等。

仙鹤草具有收敛止血的作用;白茅根能够清热凉血止血;黄柏和黄连则有清热燥湿、泻火解毒的功效。

这些中药成分相互配合,能够有效地缓解牙龈出血的症状。

从理论上来说,中医中药敷贴对于牙龈出血的治疗是有一定作用的。

首先,敷贴中的药物可以直接作用于牙龈局部,发挥止血、抗炎的作用。

其次,通过刺激穴位,能够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和脏腑功能,从根本上改善牙龈出血的问题。

然而,在实际应用中,中医中药敷贴治疗牙龈出血也存在一些局限性。

一方面,中药敷贴的治疗效果可能因人而异。

中医如何利用中药熏洗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如何利用中药熏洗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如何利用中药熏洗治疗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它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周炎、牙龈炎、牙结石、维生素缺乏等。

在中医理论中,牙龈出血通常与胃火上炎、肾阴亏虚、气血不足等有关。

中药熏洗作为一种中医疗法,具有独特的优势,对于治疗牙龈出血有一定的效果。

中药熏洗治疗牙龈出血的原理主要在于通过中药的温热刺激和药效渗透,改善局部血液循环,清热解毒,消肿止痛,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在选择中药时,医生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病情和体质进行辨证论治。

对于胃火上炎导致的牙龈出血,常用的中药有黄连、黄芩、石膏、知母等。

黄连和黄芩具有清热泻火、解毒燥湿的作用;石膏能清热泻火、除烦止渴;知母则可滋阴润燥、清热泻火。

将这些中药煎汤熏洗牙龈,可以有效清除胃火,缓解牙龈出血和肿痛。

肾阴亏虚引起的牙龈出血,多会选用熟地、山药、山茱萸、泽泻等中药。

熟地具有滋阴补血、益精填髓的功效;山药能健脾益胃、滋肾益精;山茱萸可补益肝肾、涩精固脱;泽泻能利水渗湿、泄热通淋。

这些中药配合使用,能够滋补肾阴,从根本上改善牙龈出血的症状。

气血不足所致的牙龈出血,常用的中药包括黄芪、当归、白术、党参等。

黄芪能补气固表、托疮生肌;当归可补血活血、调经止痛;白术健脾益气、燥湿利水;党参补中益气、健脾益肺。

通过熏洗,这些中药可以补充气血,增强牙龈的营养供应,减少出血的发生。

在进行中药熏洗治疗时,首先要将所选的中药加水煎煮,然后趁热将药液倒入容器中,患者张口对着药液蒸汽进行熏蒸。

待药液温度适宜后,再用纱布或棉签蘸取药液轻轻擦拭或冲洗牙龈。

熏洗的时间一般为 15 20 分钟,每天 1 2 次。

需要注意的是,中药熏洗治疗牙龈出血虽然有一定的效果,但也不能替代其他治疗方法。

如果牙龈出血的症状较为严重,或者持续时间较长,应及时就医,进行全面的口腔检查和治疗。

同时,在日常生活中,也要注意保持口腔卫生,养成良好的刷牙习惯,使用牙线、漱口水等辅助清洁工具,定期洗牙,去除牙结石和牙菌斑。

中医中药灌洗如何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中药灌洗如何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中药灌洗如何治疗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给人们的日常生活带来了不少困扰。

在中医理论中,牙龈出血有着独特的认识和治疗方法,其中中药灌洗就是一种有效的手段。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的原因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一是胃火上炎。

平素饮食不节,过食辛辣、油腻、甘甜之物,导致胃火内生。

胃火循经上炎至牙龈,灼伤脉络,就会引起出血。

二是肾阴亏虚。

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

肾阴不足,虚火上炎,也会导致牙龈出血。

三是气血不足。

脾胃虚弱,气血生化无源,或久病耗伤气血,牙龈失于濡养,脉络不充,容易破裂出血。

针对这些病因,中医中药灌洗治疗有着独特的优势。

中药灌洗是将具有清热泻火、滋阴降火、益气养血等功效的中药制成药液,通过冲洗、灌注等方式作用于牙龈局部,以达到治疗的目的。

在进行中药灌洗治疗时,首先需要根据患者的具体情况进行辨证论治,选择合适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胃火上炎所致的牙龈出血,常用的方剂有清胃散加减。

清胃散由生地黄、当归、牡丹皮、黄连、升麻组成,具有清胃凉血的功效。

将这些中药煎煮后取药液,冷却至适宜温度,进行灌洗。

在灌洗过程中,要注意动作轻柔,避免损伤牙龈组织。

如果是肾阴亏虚引起的牙龈出血,则可选用知柏地黄丸加减。

知柏地黄丸由知母、黄柏、熟地黄、山茱萸、山药、牡丹皮、茯苓、泽泻组成,具有滋阴降火的作用。

将其制成药液进行灌洗,能够滋养肾阴,清虚火,从而缓解牙龈出血的症状。

对于气血不足型的牙龈出血,可用归脾汤加减。

归脾汤由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组成,有益气补血、健脾养心的功效。

通过中药灌洗,可以补充气血,滋养牙龈,改善出血情况。

除了选择合适的方剂,中药灌洗的操作方法也很重要。

在灌洗前,要先清洁口腔,去除牙菌斑、牙结石等刺激因素。

然后,使用专门的灌洗器具,如注射器、冲洗器等,将药液缓慢注入牙龈与牙齿之间的缝隙,让药液充分接触牙龈组织,停留片刻后再吸出。

灌洗的频率一般为每天 1 2 次,每次 10 15 分钟。

中医如何防治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

中医如何防治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

中医如何防治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在日常生活中,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是较为常见的口腔问题,给人们带来不少困扰。

中医在防治这两种病症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的发生往往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有关。

从气血方面来看,如果体内气血不足,不能濡养牙龈,就容易导致牙龈脆弱,出现出血的情况。

而气血运行不畅,瘀滞在局部,也可能引发此类问题。

在脏腑方面,脾胃是后天之本。

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上输于口,就可能导致口腔黏膜失养,容易发生口腔溃疡和牙龈出血。

另外,心火旺、肾阴虚等也可能与这两种病症的发生有关。

对于牙龈出血,中医的防治方法首先注重日常的口腔护理。

可以使用中药漱口方,比如用淡盐水漱口,有杀菌消炎的作用;或者用金银花、薄荷等煮水漱口,能清热解毒、消肿止痛。

饮食调理也是关键。

要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导致胃火上升,加重牙龈出血。

多吃一些健脾益气、养血的食物,如红枣、山药、桂圆等。

中医还强调情志的调节。

长期的精神紧张、焦虑、压力大等不良情绪,可能会导致肝气郁结,郁而化火,上攻于口,引起牙龈出血。

因此,保持心情舒畅,避免情绪过度波动,对预防牙龈出血非常重要。

中药调理也是常用的方法。

如果是因为胃火亢盛导致的牙龈出血,可以服用清胃散,以清泻胃火;如果是气血亏虚引起的,则可以服用归脾汤,来益气养血。

再来说说口腔溃疡。

中医在防治口腔溃疡时,同样注重整体的调理。

首先是起居有常。

要保证充足的睡眠,避免熬夜。

夜间是人体修复的重要时段,睡眠不足容易导致阴虚火旺,引发口腔溃疡。

饮食上,要多吃新鲜的蔬菜水果,补充维生素和矿物质。

对于容易反复发作口腔溃疡的人,要少吃温热性的食物,如羊肉、荔枝等。

针对不同的病因,中医会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如果是心脾积热型的口腔溃疡,表现为溃疡红肿疼痛、口干口臭等,可以服用导赤散合泻黄散来清心泻脾、导热下行。

如果是阴虚火旺型的,溃疡反复发作、疼痛较轻、伴有口干咽燥等症状,可以服用知柏地黄丸,以滋阴降火。

(完整版)中医对于牙龈出血的辨证论治

(完整版)中医对于牙龈出血的辨证论治

中医对于牙龈出血的辨证论治中医谓龈为肉之余,为阳明所主。

上龈属足阳明胃,下龈属手阳明大肠,下龈出血者跟大肠有关系也。

中医角度来说,牙龈出血,多由胃热或阴虚引起。

由胃热引起者,轻症无明显不适,牙龈轻度红肿,仅在刷牙时容易出血,色鲜红,量不多,宜煎服生地黄、连翘各15克,鲜茅根、鲜芦根、鲜荷叶各30克.胃热较重者,牙龈渗血量多,牙龈红肿疼痛,伴有口苦而渴、大便结、小便黄等,可煎服生石膏、生地黄、连翘各15克,黄连、升麻、当归各6克,仙鹤草、鲜茅根各30克。

在服用上述清胃凉血药物同时,经常吃点鲜枣,喝些绿豆汤,在暑天用西瓜皮煎汤代茶饮,都有助于减轻出血。

由阴虚引起者,牙龈渗血时发时止,牙龈微微红肿,伴有心烦、手足心热、咽干舌燥、腰酸胀等,宜用滋阴泻火的方药;①知柏地黄丸;②二至丸;③知母、黄柏、丹皮、山药、茯苓、山茱萸、泽泻各10克,熟地黄、旱连草、女贞子、仙鹤草各15克验方一组成黄连6克连翘24克地榆15克玄参15克鱼腥草30克甘草6克功用清火凉血,清肿散毒。

主治齿衄,实火证,症见齿龈红肿疼痛,齿缝出血,血色鲜红,甚或腐烂溢脓,口干口臭,或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滑数.加减齿衄为甚者,加炒蒲黄;齿龈溃腐化脓者,加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热,取效更捷。

验方二组成生地15克茅根24克赤芍9克山栀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荷叶9克藕节9克菊花9克佩兰9克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齿龈出血偏血热者。

症见齿龈部往外渗血,口腔有味.脉数,苔薄黄。

验方三组成党参20克黄芪30克附子20克干姜15克肉桂10克黄连(酒炒)10克连翘50克生地30克茅根20克羌活10克防风20克制用法上述诸药以清水15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文火煎煮,剩药液100毫升为宜。

二煎时仍加水1500毫升,煎剩药液100毫升,将两煎药液混合。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口服。

主治顽固性口疮(口腔溃疡)。

中医在治疗牙龈出血问题上有何独特之处

中医在治疗牙龈出血问题上有何独特之处

中医在治疗牙龈出血问题上有何独特之处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很多人在日常生活中都可能遇到。

当我们刷牙时,或者在咬硬物时,发现牙龈有出血现象,往往会感到担忧。

在现代医学中,对于牙龈出血的治疗通常会从局部炎症、口腔卫生等方面入手。

而中医对于牙龈出血的认识和治疗,则有着独特的视角和方法。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与人体的整体健康状况密切相关。

从中医的理论来看,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经络之间相互联系、相互影响。

牙龈出血可能是身体内部某些失衡的外在表现。

首先,从中医的脏腑理论来说,牙龈出血与脾、胃、肾等脏腑关系密切。

脾主统血,如果脾气虚弱,就无法统摄血液,导致血液溢出脉外,从而出现牙龈出血。

脾胃互为表里,胃火旺盛时,也会灼伤脉络,引起牙龈出血。

同时,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肾阴不足或肾阳亏虚,都可能影响到牙齿和牙龈的健康,导致出血。

在中医的辨证论治中,会根据患者的具体症状和体征来判断病因病机。

如果牙龈出血伴有面色苍白、气短乏力、食欲不振等症状,可能是脾气虚弱所致。

治疗上会采用健脾益气、摄血止血的方法,常用的方剂如归脾汤。

若牙龈出血同时伴有口臭、口渴、便秘等症状,则可能是胃火炽盛。

此时的治疗会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为主,比如使用玉女煎加减。

对于肾阴不足导致的牙龈出血,患者可能会有头晕耳鸣、腰膝酸软等表现,治疗宜滋阴补肾、凉血止血,可选用六味地黄丸合茜根散。

除了内服中药进行调理,中医还有一些外治法来治疗牙龈出血。

比如,用中药漱口。

可以选用一些具有清热解毒、凉血止血作用的中药,如金银花、连翘、蒲公英、生地、丹皮等,煎水漱口,能直接作用于患处,起到止血、消炎的效果。

另外,中医的针灸疗法在治疗牙龈出血方面也有一定的作用。

通过针刺相关的穴位,如足三里、血海、内庭等,可以调节人体的气血运行,改善脏腑功能,从而达到止血的目的。

在饮食调理方面,中医也有独到的见解。

对于牙龈出血的患者,中医会建议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助火生热,加重胃火。

牙龈出血怎么办 中医有效治疗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怎么办 中医有效治疗牙龈出血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牙龈出血怎么办中医有效治疗牙龈出血导语:牙龈出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平时稍不注意的一些细节就会导致牙龈出血。

但是经常性牙龈出血就是不正常的了。

那么牙龈出血是什么原牙龈出血是我们生活中常见的一种问题,平时稍不注意的一些细节就会导致牙龈出血。

但是经常性牙龈出血就是不正常的了。

那么牙龈出血是什么原因,牙龈出血怎么办,孕妇牙龈出血怎么办,今天小编就给大家介绍一下。

中医治疗牙龈出血1、牙龈出血。

用苦参一两、枯矾一钱,共研为末。

一天擦齿三次,有效。

又方:用蚯蚓末、枯矾各一钱,麝香少许,研匀,搽患处。

2、牙龈出血的治疗偏方。

用麦门冬煎汤漱口。

3、治牙龈出血,有洞。

用凝水石粉三两、丹砂二钱,甘草、脑子各少许,共研为末,干敷。

4、齿缝出血。

用百草霜末涂搽,有效。

又方:用粉锡半两、麝香半钱,卧时擦牙。

5、齿龈出血不止。

用白矾一两,加在水三升中煮成一升,含漱。

6、牙齿出血。

用淡竹叶煎浓汁含漱。

7、齿痛出血。

每夜用盐末厚封齿根肉上。

等液汁流尽后才睡觉。

流汁时,不断敲叩牙齿。

如此十夜,齿痛止,血亦停。

忌食劳腥。

8、走马牙疳,臭烂出血。

用豆大的雄黄七粒,每粒包入一个去了核了的淮枣中,再用铁丝把枣子穿成一串,烧化为末。

每次取少量搽患处,让涎流出。

搽药至病愈为止。

9、虚气攻牙,齿痛血出。

用骨碎补二两,锉细,慢火炒黑,研为末,常以擦齿,有口津,吐出或咽下均可。

生活常识分享。

牙龈出血中医治疗

牙龈出血中医治疗

龙源期刊网
牙龈出血中医治疗
作者:曹淑芬
来源:《家庭医学》2014年第11期
牙龈出血可能因牙龈炎、牙周病等口腔疾病造成,多起因于不良的口腔卫生习惯,戴了不适合的牙套,或者使用不适当的牙刷,等。

中医认为,牙龈跟体内大肠、胃这两个经络有关联。

体内内分泌的变化会使得牙龈容易发炎,或是由于免疫的问题导致牙龈发炎。

其他不良的饮食、生活习惯,如吸烟或是吃烤、炸、辣、上火的食物,也可能导致牙龈的出血、肿胀。

中医认为,牙齿为“骨之余”,属于肾;大肠经络于下牙床,胃经络于上牙床。

因此,牙龈
跟大肠、胃这两个经络相关。

身体里头的脏腑,如胃火、脾胃的火、阴虚火旺、肝火等,都有可能会造成牙龈出血。

牙龈出血可配合中医调理,中医辨证主要可分为包括脾胃火旺、胃阴不足、肝热太盛及肠火太大等类型。

除用药外,也可配合茶饮方减缓牙龈出血、肿胀的问题。

脾胃火旺者,可见牙龈出血、红肿、疼痛、口臭、便秘,治疗可用清泻脾胃之热的药方,如清胃散,加连翘、紫花地丁。

胃阴不足者,可见此类型牙龈的出血,伴发隐隐作痛、口干、舌燥,可用滋养胃阴的药方来改善,如甘露饮加上天花粉。

肝热太盛者,可见牙龈出血、口干、口苦、睡眠不佳,通常由于熬夜、心情、情绪等问题所引起。

可用泻肝热的药方,如柴胡清肝汤来疏肝、解郁、清肝热。

若伴有便秘现象,则是体内的肠火太大,可用清肠火的药方,如防风通圣散,帮助、改善通便。

茶饮方保健可用黄芩9克,麦门冬9克,知母2克,怀牛膝2克。

以800毫升水泡制代茶饮,可清肝热、滋胃阴,引热下行,减缓牙龈出血、肿胀。

中医如何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如何治疗牙龈出血

中医如何治疗牙龈出血牙龈出血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问题,很多人在刷牙、咀嚼食物甚至无故时都会出现牙龈出血的情况。

在中医理论中,牙龈出血的原因较为复杂,治疗方法也多种多样。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与人体的脏腑功能失调、气血运行不畅等密切相关。

其中,胃火炽盛、阴虚火旺、气血不足是较为常见的几种病因。

胃火炽盛型的牙龈出血,多是由于患者平素饮食不节,喜欢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导致胃火内生。

胃火上炎,灼伤牙龈脉络,从而引起出血。

这类患者往往还伴有口臭、口渴、便秘、牙龈红肿疼痛等症状。

治疗时应以清胃泻火、凉血止血为主。

常用的方剂有清胃散,其中包含黄连、升麻、生地、丹皮等药材。

黄连苦寒,能清胃泻火;升麻清热解毒,可引药上行;生地清热凉血,滋阴生津;丹皮清热凉血,活血散瘀。

同时,患者还需调整饮食,避免食用辛辣、油腻之物,保持清淡饮食。

阴虚火旺型的牙龈出血,通常是由于患者久病伤阴,或肾阴不足,虚火上炎,灼伤牙龈所致。

此类患者的牙龈出血多为少量渗血,常伴有牙齿松动、腰膝酸软、头晕耳鸣、手足心热等症状。

治疗应以滋阴降火、凉血止血为原则。

常用的方剂有知柏地黄丸,其由知母、黄柏、熟地、山茱萸、山药、茯苓、泽泻、丹皮组成。

熟地滋补肾阴;山茱萸、山药滋补肝肾;知母、黄柏清虚热;茯苓、泽泻利水渗湿;丹皮清热凉血。

此外,患者应注意休息,避免劳累,节制房事,以养护肾阴。

气血不足型的牙龈出血,往往是由于患者久病体虚,或劳倦过度,损伤气血,导致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牙龈,从而出现出血症状。

这类患者的牙龈出血颜色较淡,常伴有面色苍白、神疲乏力、气短懒言、头晕目眩等表现。

治疗上应以益气养血、止血为主。

归脾汤是常用的方剂,包含白术、茯神、黄芪、龙眼肉、酸枣仁、人参、木香、甘草、当归、远志等。

黄芪、人参、白术、甘草益气健脾;当归、龙眼肉补血养心;茯神、酸枣仁、远志宁心安神;木香理气醒脾。

患者在日常生活中要注意饮食营养,适当多吃一些具有补气血作用的食物,如红枣、桂圆、黑芝麻等。

中医如何防治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

中医如何防治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

中医如何防治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在日常生活中,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是比较常见的口腔问题,它们不仅会给我们带来疼痛和不适,还可能影响我们的饮食和心情。

中医在防治这两种问题方面有着独特的见解和方法,下面我们就来详细了解一下。

中医认为,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的发生与人体内部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

从气血方面来看,若气血亏虚,不能濡养牙龈和口腔黏膜,就容易导致出血和溃疡;若气血运行不畅,瘀滞于局部,也会引发这些问题。

而在脏腑方面,脾胃、心、肝、肾等脏腑的功能失常都可能是诱因。

脾胃是后天之本,气血生化之源。

如果脾胃虚弱,运化失常,水谷精微不能化生为气血,口腔就得不到充足的滋养,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

同时,脾胃积热,上攻于口,也会导致这些症状。

心主血脉,若心火亢盛,血热妄行,就可能引起牙龈出血。

而且,心开窍于舌,心火上炎还容易引发口腔溃疡,往往伴有心烦、失眠等症状。

肝主疏泄,调畅气机。

如果肝气郁结,气郁化火,或者肝阳上亢,火气上冲,也会波及口腔,导致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的发生。

肾主骨生髓,齿为骨之余。

若肾阴亏虚,虚火上炎,就会灼伤牙龈和口腔黏膜,引发出血和溃疡;若肾阳不足,不能温煦口腔,也会使口腔抵抗力下降,容易出现这些问题。

那么,中医是如何防治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的呢?首先是饮食调理。

中医强调饮食的均衡和适宜。

对于容易出现牙龈出血和口腔溃疡的人来说,要少吃辛辣、油腻、煎炸等刺激性食物,避免助火生热。

多吃一些清淡、富含维生素和矿物质的食物,如新鲜的蔬菜和水果。

像绿豆、苦瓜、莲子等具有清热降火作用的食物也可以适当多吃。

此外,还可以根据个人体质,选择一些具有调理脾胃、滋阴降火等作用的食疗方,比如山药粥可以健脾益胃,枸杞菊花茶能滋阴降火。

其次是中药治疗。

中医会根据具体的病因和症状,辨证论治,开具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脾胃虚弱导致的,可以服用补中益气汤、归脾汤等;对于胃火炽盛的,常用清胃散;心火亢盛的可用导赤散;肝郁化火的则用丹栀逍遥散;肾阴亏虚的可服用知柏地黄丸;肾阳不足的则用金匮肾气丸等。

中医如何改善口腔出血的根源

中医如何改善口腔出血的根源

中医如何改善口腔出血的根源口腔出血是一种常见的症状,可能由多种原因引起,如牙龈炎、牙周炎、口腔溃疡、血液系统疾病等。

在中医理论中,口腔出血的根源与人体的气血、脏腑功能失调等密切相关。

通过中医的整体观念和辨证论治,可以找到问题的根源并进行有效的改善。

中医认为,人体是一个有机的整体,各个脏腑之间相互关联、相互影响。

口腔出血的发生往往不是孤立的局部问题,而是全身气血、阴阳平衡失调的外在表现。

从气血方面来看,气血亏虚或气血运行不畅都可能导致口腔出血。

气血亏虚时,身体的滋养和固摄能力下降,口腔黏膜失去营养,容易破损出血。

而气血运行不畅,如气滞血瘀,会使局部血液循环受阻,血液瘀积,在压力作用下容易冲破血管壁而出血。

在脏腑功能方面,心主血脉,脾统血,肝藏血。

如果心的功能失常,如心火亢盛,就会导致血热妄行,引起口腔出血。

脾主运化,如果脾气虚弱,不能统摄血液,也会导致血液溢出脉外,出现口腔出血。

肝主疏泄,如果肝气郁结或肝火上炎,会影响血液的正常运行和藏泄,从而引发口腔出血。

此外,外界的邪气侵袭,如热毒、燥邪等,也可能损伤口腔黏膜和脉络,导致出血。

针对口腔出血的根源,中医有多种改善方法。

中药调理是常用的方法之一。

根据辨证的结果,选用相应的中药方剂。

比如,对于气血亏虚者,可以使用归脾汤加减,以益气补血、健脾养心。

对于心火亢盛者,可用导赤散加减,以清心泻火、导热下行。

对于肝气郁结者,可选用逍遥散加减,以疏肝解郁、养血健脾。

对于热毒炽盛者,可用黄连解毒汤加减,以清热解毒。

针灸治疗也能发挥一定的作用。

通过针刺特定的穴位,如足三里、血海、三阴交等,来调节气血运行,增强脏腑功能。

例如,针刺足三里可以健脾和胃、补中益气;针刺血海能活血化瘀、调经统血;针刺三阴交可滋阴清热、健脾养血。

饮食调理在改善口腔出血方面也不可忽视。

应避免食用辛辣、油腻、刺激性食物,这些食物容易助火生热,加重出血症状。

相反,多吃一些具有滋阴清热、凉血止血作用的食物,如莲藕、梨、百合、绿豆等,有助于改善病情。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牙龈出血中西医来拯救
牙龈出血是口腔疾病的常见症状之一,在夏天更为常见。

一般分为局部性和全身性两种:局部原因引起的牙龈出血,常见的是患牙龈炎和牙周炎病人。

这些病人由于不经常刷牙,或由于刷牙的方法不正确,在牙龈边缘的地方产生牙石。

牙石是一种坚硬的石灰样物质,对牙龈有刺激作用,能引起牙龈发炎、肿胀、充血, 轻者在刷牙、吮吸、咬硬物或剔牙时出血,重者在轻微刺激或没刺激时也会出血。

、牙龈出血的易感人群
牙龈出血是牙周疾病的最常见症状之一。

而牙龈出血的易感人群主要有:
1. 混合牙列时段的儿童,常因乳恒牙替换,牙列出现暂时性排列不齐,易导致牙床发炎,如不注意口腔卫生,易引起萌出性龈炎导致牙龈出血。

易感人群
2. 青春期少年,因易患青春期龈炎,牙龈出血也常见。

主要原因是卫生习惯不良,再加之青春期内分泌(性激素)的变化较明显,使牙龈组织对微量局部刺激物,易产生明显的炎症反应,出现牙龈出血。

3. 妊娠期的女性,如果妊娠前就已患有慢性龈炎,在妊娠期间孕激素水平升高后,常造成牙龈的自发性出血,妊娠时牙龈乳头可出现瘤样增生称“妊娠性龈瘤”,极易出血,一般在经期和分娩后,龈瘤和出血症状可消失或部分消失。

4. 患某些系统性疾病(糖尿病、心血管疾病等)的中老年人,糖尿病患者由于牙床毛细血管缺氧,抵抗细菌能力下降,易造成牙床感染出血;另外有些高血压、冠心病的中老年患者,因警惕心梗血栓等,长期口服阿司匹林,如有牙龈炎症更易出血,长期服用者应警惕。

5. 长期卧床不起,生活不能自理的患者,口腔护理不佳者也是牙龈出血的易感人群。

、西医对牙龈出血的一般治疗方法
对于牙龈出血,应针对不同的原因加以防治如牙龈炎、牙周病等的牙龈出血,只要注意口腔卫生,勤于刷牙漱口,除去牙结石和不良假牙嵌补物的刺激,消除菌斑和修缮或重新调整不适合的假牙,固定松动的牙齿,调整各个牙齿的咬合关系,就可治愈。

•方法
⑴补充营养:出血的原因很多,因此必须找出病因,才能进行有效牙龈出血治疗地
防治。

如果是缺乏维生素C,除了在医生的指导下服用维生素C片剂,饮食上也要多注意补充富含维生素C的食物,多吃水果蔬菜。

如果是牙周炎,要在医生指导下服用消炎药,并遵医嘱复诊,不能自己随便停药。

但事实上成年以后牙龈是不从人体系统再得到营养的了,所以才会出现比较多的问题。

补充营养其实不能解决出血问题,这应该是目前的一个误区,不信你也可以先试一下补充一下VG
(2) 洗牙:超声波洗牙大家都比较熟悉了,是针对清除牙齿结石部份。

因为牙结石更容易造成牙菌班的堆积,造成牙龈炎、牙龈出血,牙周病。

所以去除牙结石是医疗行为。

当然在治疗的同时,齿颈部,邻接面的结石去除掉了,牙齿也会有美白的表现。

洗牙的弊端在于比较痛,会出比较多的血,还有洗后牙齿表面比较粗糙,牙渍牙石的再次出现更加来得快。

最后就是有可能感染疾病。

(3) 应针对不同的原因加以防治如牙龈炎、牙周病等的牙龈出血,只要注意
口腔卫生,勤于刷牙漱口,除去牙结石和不良假牙嵌补物的刺激,消除菌斑和修
缮或重新调整不适合的假牙,固定松动的牙齿,调整各个牙齿的咬合关系,就可治愈。

•方法二
(1) 每天3餐后立即用软毛牙刷刷牙,做到两个“ 3”,即每日3次,每次刷分钟并要求竖刷,或饭后用牙龈出血温淡盐开水漱口。

(2) 牙龈局部可用3液氧水或0.1%高锰酸钾溶液冲洗,擦干后,再涂以碘甘油。

(3) 生西瓜籽50-100克,水煎服,能治牙及牙龈出血。

(4) 生石灰、白糖等份,混合研匀,取少许敷患处,可治牙缝出血及牙衄。

(5) 毛姜、熟地、生地各15克,鸡蛋1个水煎服,吃蛋喝汤,可治牙周炎牙龈出血。

•方法三
(1) 本病有一定的传染性,病人的牙刷、筷子、口杯等应单独作用,并定期煮沸消毒。

(2) 用棉球浸1:5000高锰酸钾溶液或3%双氧水擦洗口腔及牙龈,如此重复数次,再涂上1%龙胆紫,每日2-3次。

酌情服用维生素C及复合维生素B。

(3) 偏方疗法:卤水煅干研面,先用糖搽患处,继用卤水煅干粉搽,也可用
卤水蘸洗牙龈部;取霜降前老黄色芋艿叶煅焦,研细末酌加冰片末和匀,搽患处;橄榄(或盐橄榄)3个,火煅存性研末,加冰片2.5克搽患处;马齿苋2.5-5公斤,洗净,切碎,用干净纱布包着压出原汁,1次饮1小杯,1日饮2-3次。

以上各方均有治走马牙疳作用,可酌情选用。

治疗牙龈出血
⑷验方疗法:苦参100克,僵参40克,共研细末,吹入患处及齿缝,每日3次;姜
黄5克,蒜1瓣,共捣烂和匀,敷双足心涌泉穴;黄连3克,生蜜4克,黄连蜜炙7-8次,研末,搽患处;金银花20克水煎,含口内洗漱;鲜冬青树叶适量,切碎捣烂,用棉棒涂患处,也可将叶晒干焙末,每10克干粉加1克冰片涂
患处,也可将叶晒干焙末,每10克干粉加1克冰片涂患处可止血消炎。

以上各方均有治走马牙疳作用,可酌情选用。

三、中医对于牙龈出血的辨证论治
中医谓龈为肉之余,为阳明所主•上龈属足阳明胃,下龈属手阳明大肠,下龈出血者跟大肠有关系也。

中医角度来说,牙龈出血,多由胃热或阴虚引起。

由胃热引起者,轻症无明显不适,牙龈轻度红肿,仅在刷牙时容易出血,色鲜红,量不多,宜煎服生地黄、连翘各15克,鲜茅根、鲜芦根、鲜荷叶各30 克。

胃热较重者,牙龈渗血量多,牙龈红肿疼痛,伴有口苦而渴、大便结、小便黄等,可煎服生石膏、生地黄、连翘各15克,黄连、升麻、当归各6克,仙鹤草、鲜茅根各30克。

在服用上述清胃凉血药物同时,经常吃点鲜枣,喝些绿豆汤,在暑天用西瓜皮煎汤代茶饮,都有助于减轻出血。

由阴虚引起者,牙龈渗血时发时止,牙龈微微红肿,伴有心烦、手足心热、咽干舌燥、腰酸胀等,宜用滋阴泻火的方药;①知柏地黄丸;②二至丸;③知母、黄柏、丹皮、山药、茯苓、山茱萸、泽泻各10克,熟地黄、旱连草、女贞子、仙鹤草各15克
验方一
组成黄连6克连翘24克地榆15克玄参15克鱼腥草30克甘草6克
功用清火凉血,清肿散毒。

主治齿衄,实火证,症见齿龈红肿疼痛,齿缝出血,血色鲜红,甚或腐烂溢脓,口干口臭,或大便秘结,舌苔黄厚,脉象滑数。

加减齿衄为甚者,加炒蒲黄;齿龈溃腐化脓者,加蒲公英;大便秘结者,加生大黄,以通腑泻热,取效更捷。

验方二
组成生地15克茅根24克赤芍9克山栀12克金银花15克连翘15克蒲公英15克板蓝根15克荷叶9克藕节9克菊花9克佩兰9克
功用清热解毒,凉血止血。

主治齿龈出血偏血热者。

症见齿龈部往外渗血,口腔有味。

脉数,苔薄黄。

验方三
组成党参20克黄芪30克附子20克干姜15克肉桂10克黄连(酒炒)10 克连翘50克生地30克茅根20克羌活10克防风20克
制用法上述诸药以清水1500毫升,浸泡30分钟,武火煮沸,文火煎煮,剩药液100毫升为宜。

二煎时仍加水1500毫升,煎剩药液100毫升,将两煎药液混合。

每日1剂,分早、中、晚3次口服。

主治顽固性口疮(口腔溃疡)。

验方四
组成茜草根、茜草炭各12克,丹皮炭9克,炙龟版15克
制用法先将龟版煎煮半小时,再加余药和清水适量,同煎15分钟,取汁代茶频服。

主治清热养阴、活血止血。

脾胄虚寒、食欲减退、大便不实者忌用。

四、牙龈出血预防保健注意以下几点
⑴如果是由于口腔卫生不良,有大量牙垢、牙石导致的刺激出血(这种情况最常见),可到口腔科请医生清洁牙齿,去除牙垢、牙石(俗称洗牙,医学上称洁治、刮治),并口服抗生素1周,牙龈炎症会很快消除,出血也就随之停止。

一般来讲,就是不发生牙龈出血,也应半年到一年洗牙1次。

⑵如果是由于残根、残冠引起的牙龈出血,应拔除残冠、残根,以后镶假牙;如果是制作不良的牙套或不良修复体导致的牙龈出血,应重新制作牙套或重补牙。

⑶女性月经期、妊娠期要有注意保持口腔卫生,通常在经期及妊娠期过后,牙龈出血就可明显减轻。

⑷选用新型保健牙刷,避免用力横刷牙齿,采用竖刷法,以防刺激牙龈造成出血。

⑸遇有原因不明的大范围自发性牙龈出血时,应及早到医院检查,以便确定其是否存在血液系统疾病。

尤其是隐蔽的血液病。

要高度注意,多方面查找原因并及时处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