最新高考小说考试题型
新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题型及答题模板
![新高考语文小说叙事特点题型及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4f65000417fc700abb68a98271fe910ef12dae37.png)
【设问方式】小说在叙事谋篇方面很有特点,请简要说明。
作品是怎样叙述……故事的?小说在叙述方而有什么特点?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答题角度】一、叙述方式:顺序、倒叙、插叙、补叙、平叙二、叙述人称及视角:第一人称:给人真实感,令人信服,便于直抒胸臆第二人称:便于交流感情,给人以亲切感,便于强烈呼告。
第三人称:视野开阔,不受时空限制,灵活自由,便于客观描述。
视角:1、全知全能视角(也叫“上帝视角”、“0视角”)。
2、有限视角(也叫“凡人视角”、“内视角”)。
3、儿童视角,如《吉祥如意》。
4、动物视角,如《我是猫》)。
三、情节安排(构思+)技巧:线索、悬念、伏笔、照应、铺垫、抑扬、对比、衬托、突转、以……话题引入等等。
四、叙述安排上的技巧:1.对话、2.心理、3.回忆、叙述与写景结合、4.回忆与现实交织、5.时空集中。
【具体作用清单】【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
【倒叙】(需具体阐释)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插叙】(需具体阐释)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
【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摇摆】通常所说的“一波三折”.大多数小说情节运行并不呈现一条直线,作家不会让人物选择捷径一口气跑到底,总会在某处放慢速度其至停下来做点什么然后再回到轨道。
【意料之外,情理之中】(“欧·亨利式结尾”):结尾出其不意地揭示真相,而这个真相通常都出乎人的意料,却不能不承认又在情理之中。
【突转】情节演进的突然转折,事件的结局、人物的命运往往由此而改变。
在短篇小说中,大多由突转引发推动,所谓“柳暗花明”“风波骤起”的情节效果正是形成与既在情理之中又在意料之外的突转。
【悬念】悬念是一个不断造成读者疑惑、猜想、思索与期待的问号,它无疑是为情节高潮铺垫道路、蓄积动能的有效手段,最终结局的岀现、事实真相的揭示往往给人以强烈的心灵震撼,并引起读者持久的回味,深入的反思。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经典题型专题
![2025届高考语文专题复习:小说阅读经典题型专题](https://img.taocdn.com/s3/m/d05c11a359f5f61fb7360b4c2e3f5727a4e9244a.png)
感伤 造人物性格;③这种结局令人感动,令人回味,引人思考
①从表达效果上看,小说的喜剧结局能够给读者留下广阔的想象空间,耐
令人 人寻味;②从阅读者的情感体验上看,符合人们阅读的心理预期,容易引
欢喜 起读者的共鸣,给人以欣慰、愉悦之感;③从主题上看,这样的结局凸显
出美好人性,符合大众对审美的追求
留下 空白
王超杰来到保定的消息很快传开。这一天,名琴师张小武请王超杰和杨成岳吃酒。吃 过几杯酒,话便多了起来。杨成岳道:“王先生,当年听您一出戏可真是不易,一张票要 卖到十五块大洋。”王超杰摆手笑道:“好汉不提当年啊。”张小武笑道:“今日何不乘 兴唱上几段,一饱我二人的耳福呢。”王超杰笑道:“二位想听,那我就干唱几句吧。” 张小武忙摆手:“不行不行。取我的胡琴来。”
说笑了几句,王超杰笑道:“超杰此次来保定不是卖马,而是卖瓷器。只是杨老板不 肯成交啊。”杨成岳沉吟了一下:“王先生一定要卖,就请说一句落底的话吧。”王超杰 笑道:“这几只雍正官窑粉彩过枝碧桃大盘,我当年得来也的确不易。一只盘子五百块大 洋总是值的吧。”杨成岳想了想,笑道:“那好,明天你到我店里去,我们当面钱货两 讫。”
tip:明暗交织的双线必须是由一个共同点来连接的。
小说明线所叙述的人物故事容易集中、突出,而暗线则能够在更广更深的层面上揭示出当 时社会的各种矛盾和斗争的焦点。使故事情节的安排更加巧妙,使小说矛盾和主题更加突出。
题型一:线索题
TIXINGYI:XIANSUOTI
三、多线型结构
多线型结构是三条以上线索互相交叉、盘根错节构成的一种结构。其 特点是作品中需独自表现的相对并列的人物众多,或是各自代表着一种势 力,但又不可或缺。如《水浒传》中的108将,每个人都有自己的故事, 只是有的人物是随故事情节的发展交织出现的,而省略了部分章节。这种 结构一般比较适用于篇幅较长的小说。不过,虽然几条线索看似无缘,但 最终都会因围绕主题思想的要求而走到一起,或是集中于矛盾冲突的爆发, 最终的结局往往都会联系在一起。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1)情节结构题
![2024届高考专题复习:小说阅读专题(1)情节结构题](https://img.taocdn.com/s3/m/3ce308a2112de2bd960590c69ec3d5bbfc0ada75.png)
情节 手法类
①本文在叙述手法(人称
运用)上有什么特点?有
何效果
题干中有“叙
②本文的故事情节是怎样 展开的
述”“展开”
③本文在构思上别具特 “构思”“人
晚上,你到田间小路上走走。你边走边读“稻花香里说丰年,听取蛙声一片”, 感受会深深的。风吹来暖暖的热气,稻穗在风中作响。一路上,有萤火虫为你照着 。
假如你有胆量,就到村东头的大坟茔去。多半会碰上“鬼火”,也就是磷火。你 别跑,你坐在坟堆上,体会一下死的庄重和沉默。地下的那些人也曾生活在这块土 地上,劳动,繁殖。他们也曾埋葬过他们的祖先。①你会捉摸到一点历史感的,这 比任何教科书都有效。
③从篇幅上看,插叙的文字一般较多,有较完整的故事情节;补叙的文字 一般较少,多则一段,少则一句话,只要完成对人物或事件的某些补充说明的 任务就可以了。
④从效果上看,插叙是作者为人物经历和事件发展提供背景材料,能使文 章的内容更丰富,结构更紧密,人物性格更鲜明;补叙是将事件的开头、发展、 高潮和结尾的某个片段“藏”于文后,有意造成悬念,让读者产生错觉,到一 定的时候“亮”出来,这样通过“藏”和“亮”,使文章跌宕多姿,波澜起伏, 增强艺术感染力。
文本知识图解
真题示例
【2023年高考语文全国新课标Ⅰ卷】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6~9题。 给儿子 陈村
你总会长大的,儿子,你总会进入大学,把童年撇得远远的。你会和时髦 青年一样,热衷于旅游。等到暑假,你的第一个暑假,儿子,你就去买票。
火车430公里,一直坐到芜湖。你背着包爬上江堤,看看长江。再没有比 长江更亲切的河了。它宽,它长,它黄得恰如其分,不失尊严地走向东海。
那一层层茅草铺就的屋顶,那一条条小河分割的田野,那土黄色的土墙,那牛, 那狗。那威力无比的太阳。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类型及答题方略
![2022届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类型及答题方略](https://img.taocdn.com/s3/m/05b1459801f69e31423294a5.png)
高考小说阅读常见考试题型及答题方略(最全)一、关于环境自然环境:自然界的景物,如季节变化、风霜雨雪、山川湖海、森林原野等,自然环境描写又称为景物描写。
社会环境:狭义社会环境是指能反映社会、时代特征的建筑、场所、陈设等景物以及民俗民风等;广义社会环境是指一定的历史时期的社会生活、人际关系的总和。
【环境类题目常考题型】【环境+情节+人物+主题+读者】1.小说第一段【开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背景,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情节上:引起下文,为下文…人物的出场或……情节的发展作铺垫(埋伏笔)。
(3)人物上:(4)主题上:与下文……相照应,揭示了小说的主题。
(5)读者上:吸引了读者的阅读兴趣。
2.小说某段【中间】的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暗示人物的情趣、心境,表现人物的心理、心情。
烘托人物的性格或品质。
暗示了人物……命运。
(3)主题上:揭示了小说……主题(4)情节上:承上启下,承接上文……情节,引起下文……,(为下文……情节作铺垫)推动了情节发展。
3.小说结尾环境描写有什么作用?请结合作品简要分析。
(1)环境上:描写了……景象,渲染……气氛。
(2)人物上:丰富了人物……形象特点。
(3)主题上:深化了小说……主题。
(4)情节上:总结全文,与开头……相照应,使文章的结构更严谨。
(5)读者上:以景结情,言有尽而意无穷,给读者留下想象和思考的空间。
4.赏析文中画线的句子(分析文中画线句子景物描写的手法)【答题思路】指出手法+简析运用+分析作用【作用口诀】环境描写有妙用,营造氛围见背景。
人物性格它表现,后面行文作铺垫。
主题思想来深化,小说(散文)阅读不用怕。
【描写手法知识点】(1)感官:视觉,听觉,味觉,嗅觉、触觉等(形,声,色)。
绘形、绘声、绘色、视听结合、声色结合;(2)手法:修辞(比喻、拟人、夸张、对比、衬托等)、动静结合(以动衬静、以静衬动)、白描、细描点面结合、对比映衬、简笔勾勒、精笔细描(3)视角:定点观察,移步换景,俯视仰视、由远及近(或由近及远),由高到低(或由低到高)等。
高考小说考试题型
![高考小说考试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a76d85c0a8956bec0875e312.png)
一.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最新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
![最新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现代文阅读专项练习](https://img.taocdn.com/s3/m/58569e8e770bf78a652954ed.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技巧(整理版)一、看背景思人物。
小说是最能表现人的艺术,分析人物形象独特、鲜明的个性,需要把人物放在一定的社会历史背景(典型环境)下去理解,也要结合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历、教养、气质等因素去分析人物。
林森两次看病,而魏力的态度和表现前后却截然不同,前一次原来是“白大褂在市报和电视上见过林森,知道他是市里的主要领导”,后一次则是因为以步行代车终招来“撤职”或“停职审查”的流言所致,由此可看出魏力趋炎附势、见风使舵的个性特征。
而正是魏力前后截然不同的态度又激怒了林森,使他产生了恨恨不平的心理,于是官权意识被重新唤醒。
二、观描写重细节。
描写是小说区别于其他文学样式的最大特点。
不管是白描还是工笔,都是使小说展现的场面、人物显得栩栩如生的基础。
分析小说的描写,主要是通过人物的外貌、神情、语言、行动、心理描写尤其是细节的描写,来揭示人物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
小说抓住魏力前后两次不同的表情、动作、语言等方面的细节进行描写,以前恭后倨的强烈对比,突现了人物的性格。
三、读情节理构思。
情节是小说故事推进的过程,是人物性格的发展史,在小说中起着展示人物性格、表现作品主题等作用。
小说中间写了“林森女儿找工作一事”,这似乎与主要情节“看病”关系不大,但却揭示了当今社会趋炎附势的普遍现象,这样构思就深化了主题,使魏力的前恭后倨变得更为自然,同时也为下文写林森心理的变化作了铺垫。
四、获主旨多思考。
小说的主题不是象贴标签一样明显地张榜在作品的前头,而是蕴藏于作品的所有艺术形象中,它有待于读者去寻找、去挖掘、去发现、去获得。
读者对小说作品主题的理解有一个由潜渐明的过程,还有一个由浅入深、由薄到厚的过程。
2小说阅读具体方法和技巧:1.概念:小说是以刻画人物形象为中心,通过完整的故事情节和具体的环境描写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文学样式。
2.故事情节、环境描写、人物形象是小说的三要素。
3.人物塑造方面:辨析人物描写的方法,除了外貌(肖像、神态、服饰)描写,动作细节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等直接描写外,还要注意其它人或景的烘托。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73f9860fabea998fcc22bcd126fff705cc175c03.png)
(完整)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高考小说阅读常见题型及答题技巧睢海英一.“人物形象”常见题型(1)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
(2)×××是一个怎样的人物?(3)×××有哪些优秀的品质?(4)分析小说对人物举行描写的详细办法及其作用。
【解题思路】通过人物的描写(语言、行动、心理、肖像等)分析人物的性格特征,然后按照题目要求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是一个……的人物形象。
作为……人,他……,表现了他……的性格(思想品质)。
对这种题型,普通可从四个方面揣摩:⑴从故事情节的进展变化中掌握人物性格;⑵从人物之间的冲突矛盾中熟悉人物性格;⑶从描写手法中熟悉人物性格。
作品对人物的肖像描写、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等,都是表现人物的思想感情和性格特征的;⑷从社会环境、活动场景及人物关系中熟悉人物的典型意义;⑸借助对人物的介绍和评价掌握人物基本特征。
包括小说中人物的身份、地位、经受、教养、气质等,它们直接打算着人物的言行,影响着人物的性格。
【人物形象分析题表述要点】是一个怎样的人+ 性格、品质特征+ 形象的意义二.“故事情节”常见题型(1)文中写的×××情景在小说中起到什么作用?(2)×××事物、×××人物在小说中有什么作用?解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服务的宗旨,结合情节的普通作用(一是制造悬念,引人入胜;二是前后照应;三是侧面映衬,埋下伏笔;四是总结上文,点明题意;五是起线索作用),然后按照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语言表达的普通格式:×××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1)全文情节一波三折。
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加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2)小说情节首尾呼应。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化小说题型总结 课件
![2024届高考语文复习 散文化小说题型总结 课件](https://img.taocdn.com/s3/m/6890cf88cf2f0066f5335a8102d276a2002960b3.png)
3.营造意境。
散文化小说一大特点,即追求意境之美。沈从文 是描写自然景物的高手,读他的作品就会使人感 到强烈的意境之美。如《边城》中的自然景物描 写用笔很浅很淡,但就是这种自然状态的描写, 才会形成翠翠自然的形象。 又如2010年阿城的《溜索》这篇小说,用大量篇 幅描写峡谷险峻气势,2011年《这是你的战争》 则侧重自然景物的描写。 而这个特点也分别体现在试题的命制上: 1.文中画线部分描写了峡谷险峻气势,请分析其 表现特色。(《溜索》) 2.请探究文中自然景物叙写的深刻寓意,以及对 表现人物的作用。(《这是你的战争》)
2.虚化人物。 传统小说理论强调塑造“典型环境”中的“典 型人物”。而散文诗化小说却反其道而行之, 故意淡化人物的脸谱化,呈现人物本真的原貌, 其小说中的人物常常无主次之分。 也正有此特点,2008年考汪曾祺的《侯银匠》 这篇文章时第15题是这样命制的:小说题为 “侯银匠”,但写侯菊的文字多,请结合全文 探究作者这样安排的理由。
一、散文化小说的文体特征
1.淡化情节。
在“散文化”小说的展开中,少有冲突,缺少悬念。 这些小说不以扣人心弦的情节取胜,甚至没有一个 完整的故事情节。情节又与结构不可分割,散文化 微型小说,不仅少有冲突,缺少悬念,而且找不到 “开端一发展一高潮—结局”式的结构模式。自然 也编织不出引人入胜的故事。 体现在试卷的命制上,命题者会独辟蹊径,从淡化 情节特征上来命题。如:作品叙述缓慢,没有太强 的故事性,这样写对小说的内容有什么作用?少有 甚至没有概括情节结构类型的题目。
教考衔接
课本散文化小说 《边城》
• 思考《边城》散文化特点? “散文化小说”是一种独特的小说 形式,请简要概括《边城》的散文 化特点。
①淡化情节和结构,致力于表达一种优美、健康、自然而又 不悖乎人性的人生形式,表现出浓郁的 “形散而神不散” 的乡土情结。 ②强化环境,营造意境。《边城》对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如 “吊脚楼、竹篁、端午节”等景致精心建构,以一种浓烈的 “散文化”意境倾诉作者的生命体验,建构出一个真、善、 美和谐统一的“田园牧歌式”湘西风情画卷。 ③蕴含音乐美和意象美的散文化语言。如 “翠翠同黄狗躺 在门前大岩石上荫处看天上的白云。白日渐长,不知什么时 节,守在船头的祖父睡着了,躺在岸上的翠翠同黄狗也睡着 了”,将动态意象与生命情感体验“情景交融”,朴实本色 一如湘西生活本身,营造出了典雅、清新的诗意美。 ④虚化人物。《边城》的人物在散文化小说中被 弱化,不再刻意追求人物形象的典型。
(最新整理)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模板
![(最新整理)高考小说阅读题型及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5384da17aef8941ea66e0575.png)
2021/7/26
21
解题步骤:
理解小说标题的内涵及作用题目要注意从以下几
个方面解题:
(1)思维模式:
①标题是否交代时间、地点、环境;
②标题是否设置悬念,吸引读者。
③标题是否是小说的线索;
④标题是否为塑造和突出人物形象服务;
⑤标题是否推动了情节的发展或推动了故事情节的
转折;
⑥标题是否一语双关,是否对主题的表现起画龙点
第二人称:呼告式抒情更强烈,更感人,便于对话或感情交流; 抒情自由灵活,亲切自然;其实是“我”在向“×××(有时是作 品中的某个人物形象,有时则是读者)”的叙述与倾谈。这种人称 的作用有三:①拉近与读者或作品中形象的距离,便于作者与之直 接对话和沟通交流;②便于作者的感情抒发;③在所写对象为物时, 起到拟人化的修辞效果。一般书信、诗歌和赞颂、悼念的文章的使 用。
(5)暗示社会环境,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或展 示世态风情。
(6)深化作品主题。
2021/7/26
34
解 答 环境 环 境 描 情节 写 作 用 人物 题 的 思路 主 题 2021/7/26
描写了……景,渲染了……气氛 (环境本身) 推动情节发展,为……做铺垫 (指向情节) 烘托感情,表现性格; (指向人物) 突出……主题 (指向主题) 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作用:①突出人物形象; ②展开故事情节; ③紧扣中心,突出主题。
2021/7/26
16
2.以物象为题,比如:《古渡头》《尺子》 《鞋》《亲爱的土地》……
作用: ① 表层含义,深层含义(象征,寄 托某种情感;) ②线索,贯穿全文; ③悬念,引发联想,吸引读者; ④中心,突出文章主题。
2021/7/26
等。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语言类题型+课件20张
![2023届高考语文复习:小说语言类题型+课件20张](https://img.taocdn.com/s3/m/b5ae7da6690203d8ce2f0066f5335a8102d26628.png)
小说的语言具有“诗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题型二:品味语言艺术练习
小说的语言具有“诗化”的特点,请结合文本简要分析。
句
含
言外之意
如反语、双关、婉曲等
义
题型一: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答题步骤:
审题干,确定答题方向。——即根据题干要求与文本内容,分清 考查的是作品中人物语言的含义,还是作者的叙述语言。 抓角度。——除了阐明文本语句的表层含义外,要着重挖掘深层 含义。 作概括,规范答题。——最佳模式为:手法+内容——效果。
答:(1)外貌描写。军用雨披、竹编油帽、空鸟笼等传统的装饰,体现出了李 金光的传统与古板(答“守旧”或“节俭”也可以)。 (2)心理描写。李金光在得知儿子的火锅成功后依然有很多的疑问,体现了他 封闭落后(答“安于现状”或“小富即安”也可以),传统思想根深蒂固。
题型二:品味语言艺术两大题型
品
如平实、朴素、华丽、
题型一:理解重要语句的含义
他一时禁不住诱惑,干脆和老伴坐下来,点了一大碗羊瘪汤,外加一份炒羊肉,两个人当 成早饭吃了起来。
吃过饭,眼看来参加美食节的人越来越多,李金光和老伴决定不再寻找元生的铺面,赶早 回家去了。
第三天晚上,一脸疲惫的李元生被一帮朋友簇拥回到家里。阿牛还把一尊用红布包扎的东 西搁在神龛前八仙桌上。众人兴高采烈地鼓噪,试图让李金光去亲手揭开红布,却被他拒绝了。 母亲禁不住大家的鼓动,也是出于好奇,壮起胆子过去揭了,原来是一个金光闪闪的奖杯,照 得她眼睛都模糊了好一会儿。
味
赏析作者的语言风格 冷峻、热烈、简洁、
new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详细)(精品文档)
![new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详细)(精品文档)](https://img.taocdn.com/s3/m/287e89b3d0d233d4b04e6920.png)
高考语文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一、小说阅读“四步法”:第一步:切分层次,厘清情节;第二步:关注描写,认识人物;第三步:分析环境,思考作用(意义);第四步:多方联系,获取主旨二、小说阅读常考题型及答题模式:小说情节类(一)概括情节脉络和情节线索1.梳理、概括情节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用简明的语言概括小说的故事情节;②用简洁的文字梳理小说的主要情节(情感脉络);③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
(2)答题模式:按照“何时+何地+何人+做何事”的格式加以概括,应有的要素不能缺失,尤其是“何人”“做何事”更不能少。
“何事”一环中有时要包括“原因、经过、结果”。
2.分析概括线索题(1)常见提问方式:①小说的线索是什么?请结合情节简要分析。
②小说的明暗线索分别是什么?这样处理有什么好处?请简要分析。
③小说的另一条线索是什么?请简要概括。
(2)答题方法:①如何找出线索:可以作为小说线索的事物很多,如时间线索、空间线索、物象线索、人物线索、感情线索、事件线索等,有时线索不止一条,还有双线(明暗两条)。
一般而言,反复出现的词语(人、物)就是线索,有的标题就是线索,有时线索在开头或结尾交代出来。
②线索有哪些作用:a.从情节的角度回答,使情节更加集中紧凑。
b.从人物形象的角度回答,使人物性格更加突出,形象更加丰满。
c.从主题的角度回答,使主题更加丰富。
3.分析概括情节结构特点(1)常见提问方式:①小说的构思有什么特点?请简要分析。
②小说在情节设计上有何特点?请简要分析。
③请分析小说的结构特点。
(2)答题的四个角度:①线索。
这是小说情节整体分析首要的思考角度。
要看它的线索是什么,有什么好处。
特别要注意小说的双线特点,如有的使用明暗双线;有的使用多重线索,如时空线、感情线等。
②叙述视角和方式。
叙述视角有两种,一种是有限视角,指用第一人称叙述;一种是无限视角,指用第三人称叙述。
分析叙述视角,一般先指出小说是采用了“我”的视角,还是“我”“他”不同视角的交叉,然后再分析。
小说新题型之双文本阅读(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
![小说新题型之双文本阅读(课件)-2024年高考语文一轮复习之小说阅读](https://img.taocdn.com/s3/m/cbd223a7534de518964bcf84b9d528ea81c72f1c.png)
10.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 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 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6分)
第一步: 审清题干,明确答题任务
即用文本一的内容,解读文本二“能懂得小 孩子的欢喜”观点。
而一看他们是花脸,这其间便无可奈何似的,我们只有退避三 舍了,我们简直已经不认得他们。何况他们这时手上已经拿着 叉,拿着叉郎当郎当的响,真是天兵天将的模样了。说到叉, 是我小时最喜欢的武器,叉上串有几个铁轮,拿着把柄一上一 下郎当着,那个声音把小孩子的什么话都说出了,便是小孩子 的欢喜,我最不会做手工,我记得我曾做过叉,以吃饭的筷子 做把柄,其不讲究可知,然而是我的创作了。我的叉的铁轮是 在城一个高坡上(我家住在城里)拾得的洋铁屑片剪成的。在 练猖一幕之后,才是名副其实放猖,即由一个凡人拿了一面大 锣敲着,在前面率领着,拼命地跑着,五猖在后面跟着拼命地 跑着,沿家逐户地跑着,每家都得升堂入室,被爆竹欢迎着, 跑进去,又跑来,不大的工夫在乡一村在城一门家家跑遍了。
我则跟在后面喝彩。放猖的时间总在午后,到了夜间则是“游
猖”,这时不是跑,是抬出神来,由五猖护着,沿村或沿街巡
视一遍,灯烛辉煌,打锣打鼓还要吹喇叭,我的心里却寂寞之
至,正如过年到了元夜的寂寞,因为游猖接着就是“收猖”了,
今年的已经完了。
3、热闹后的寂寞
到了第二天,遇见昨日的猖兵时,我每每把他从头至脚打 量一番,仿佛一朵花已经谢了,他的奇迹都到哪里去了呢?尤 其是看着他说话,他说话的语言太是贫穷了,还不如不说话。
根据我个人多年的玩味和体会,我发现,中国 古代优秀的散文家,没有哪一个是“散”的,是“ 随”的,正相反,他们大都是在“意匠惨淡经营中 ”,简练描摹,煞费苦心,在文章的结构和语言的 选用上,狠下功夫。文章写成后,读起来虽然如行 云流水,自然天成,实际上其背后实蕴藏着作者的 一片匠心。空口无凭,有文为证。欧阳修的《醉翁 亭记》,通篇用“也”字句,其苦心经营之迹,昭 然可见。
高考语文试卷小说题型
![高考语文试卷小说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5d231f496d175f0e7cd184254b35eefdc9d31556.png)
一、阅读下面的文字,完成下面小题。
夜幕降临,古卷轩内灯火通明。
在这间位于古老学府的密室中,一群身着古装的学者正围坐在一张古色古香的桌前,桌上摆放着一部尘封多年的古籍——《秘境古卷》。
这部古卷据传是古代一位神秘学者所著,其中记载了许多失传已久的秘境探险故事。
然而,这部古卷却一直未能解密,成为了一个千古之谜。
“大家静一静!”一位须发皆白的学者站起身来,目光如炬,“今日,我们齐聚一堂,就是为了解开这部古卷之谜。
下面,请大家各抒己见,共同探讨。
”一位青年学者首先发言:“据我所知,《秘境古卷》共有七卷,每一卷都记载着一个探险故事。
但遗憾的是,这些故事之间似乎并无关联,我们该如何找到线索呢?”另一位中年学者接过话茬:“或许,我们可以从古卷的封面入手。
大家看,封面上有一幅神秘的图案,中间是一个宝箱,周围环绕着七个卦象。
这七个卦象或许与七卷故事有关。
”“没错!”一位年长的学者赞同道,“而且,宝箱上的图案在古代传说中象征着神秘的力量。
或许,这股力量就是解开古卷之谜的关键。
”就在众人纷纷发表意见之际,一位身穿青衣的女子走了进来。
她手持一把古剑,剑身上刻着一行小字:“宝剑锋从磨砺出,梅花香自苦寒来。
”女子走到桌前,轻轻放下古剑,说道:“各位前辈,晚辈有一事相求。
我家族世代守护着这部古卷,然而,近年来家族遭遇变故,古卷被盗。
晚辈不才,希望各位前辈能助我一臂之力,找回古卷,揭开其中秘密。
”众学者闻言,纷纷起身,向女子表示敬意。
须发皆白的学者沉声道:“既然如此,那我们就共同解开古卷之谜,帮你找回家族传承。
”经过一番讨论,众人决定按照以下步骤行动:1. 解读封面图案,寻找与七卷故事相关的线索。
2. 按照卦象顺序,逐一破解七卷故事,寻找古卷之谜的线索。
3. 调查古卷被盗的原因,找出幕后黑手。
4. 收集家族传承,恢复古卷原貌。
在接下来的日子里,众学者夜以继日地研究古卷,破解了一个又一个谜题。
终于,在众人不懈的努力下,古卷之谜逐渐浮出水面。
最新高考小说考试题型
![最新高考小说考试题型](https://img.taocdn.com/s3/m/058e166e9b89680203d825a5.png)
最新高考小说考试题型一.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考纲解读(一)考纲要求文学类文本阅读。
阅读鉴赏中外文学作品。
了解小说、散文、诗歌、戏剧等文学体裁的基本特征及主要表现手法。
文学作品阅读鉴赏,注重审美体验。
感受形象,品味语言,领悟内涵,分析艺术表现力;理解作品反映的社会生活和情感世界,探索作品蕴含的民族心理和人文精神。
命题材料以散文、小说为主,也可以选择合适的诗歌和戏剧作品。
(二)小说的考点高考中小说的命题指向四个关键词:环境、情节、人物、主题。
具体来说可以分为以下几方面:1.把握故事情节;2.揣摩人物形象;3.注意环境描写;4.概括主题内容;5.品味语言特色;6.分析写作技巧。
(三)小说考题主要命题方向(1)“理情节”题型:①用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
②这一情节在文中起什么什么作用。
(2)“析人物”题型:①指出小说对人物进行描写的具体方法,并说明好处或者作用;②简要概括人物的性格特征;③对文中人物进行客观公平的评价。
(3)“看环境”题型:①在文中景物描写有什么特点,起什么作用;②就指定的环境描写分析其对人物或表达主题的作用。
(4)“谈构思”题型:①说说作品在材料安排有何特点,分析其好处;②这句(段)话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③联系全文,指出某某物在文中结构上起什么作用。
(5)“讲方法”题型:①文中运用了什么表现方法以及用它塑造形象时所起的作用;②文中特有的表达方式是如何为作者表情达意服务的;③在语言运用上有何特点;④从语言运用角度,鉴赏文中画线句子。
⑤本文人物语言有哪些特点?请分别举例说明。
(6)“明主题”题型:①用自己的话概括作者的写作意图,作品的主题;②这篇文章的主旨是什么,为什么?③前后说法,是否有矛盾,为什么?④阐释小说社会意义。
二.探究思考(一)环境描写环境描写是小说艺术的一个重要内容,分析环境描写是全面理解小说的重要环节。
环境是形成人物性格、促使人物行动的指定场所和范围。
小说中的环境描写,有时是为了表现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和社会条件,用于烘托人物活动的时代意义;有时是为了渲染气氛,从侧面表现人物的性格,它是整个作品中不可分割的构成部分,对于增强故事的真实性是至关重要的。
因此在分析人物形象的时候也要分析环境,要连带写景的部分一起分析。
⒈环境分类及作用环境是人物活动的舞台,包括自然环境和社会环境。
小说的环境描写跟人物的塑造与表现主旨有极其重要的关系。
阅读中始终把环境、情节和人物联系起来,才能把握小说创作的真谛。
⑴社会环境——故事发生的时代背景。
作用:①交待人物活动及其成长的时代背景,揭示了各种复杂的社会关系;②交代人物身份,表现人物性格;或影响或决定人物性格;③揭示社会本质特征,揭示主题。
⑵自然环境——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景,如时间、地点、气候、景色、场面等。
作用:①自身的、独立的审美价值:表现地域风光,提示时间、季节和环境特点;②渲染气氛,为后边刻画人物作铺垫;③烘托人物性格,或某种心理;④展开、推动情节发展;⑤深化主旨;⑥象征和暗示。
2.命题指向⑴在文中准确地找出描写环境的句子;⑵就指定的环境描写说出其作用;⑶找出文中描写环境的句子,分析环境描写对塑造人物或表现主题所起到的作用;⑷依据文章内容发挥想像续写一段环境描写。
4.答题指要⑴解题思路明确环境描写必须为主题服务的宗旨,结合环境描写的作用:①交代故事发生的时间地点;②暗示社会环境(背景、习俗、思想观念以及人与人之间的关系等);③揭示人物心境,表现人物身份、地位、性格;④渲染气氛、奠定基调;⑤推动情节的发展或作为情节线索;⑥揭示或深化主旨;⑦象征暗示,对比烘托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⑵答题规范环境+人物+情节+主题⑶环境类试题的答题思路:①环境本身(交代……时间,交代……背景,营造……氛围,渲染……气氛)-→②情节(推动,暗示,铺垫)-→③人物(烘托,映衬)-→④主题(表达,寄托,暗示,揭示)。
根据要求还可以这样来组织语言表达:XX具体描写了……景色,营造(创设)了一种……气氛;渲染(定下)了……的抒情基调;烘托了人物的思想感情;为下文……情节展开作了铺垫,推动……的情节发展。
(二)故事情节情节是由人物之间的关系、矛盾和性格冲突所产生的一系列生活事件。
情节一般是通过描写人物思想性格和情感欲望的冲突以及由此引起的人物关系、人物命运的变化来展开的。
在情节的展开中,通过人物的外貌、行为和心理状态,再现活生生的鲜明个性。
因此,欣赏人物形象,应从情节入手,据情论人。
把握好故事情节,是读懂小说的关键,是欣赏小说艺术特点的基础,也是整体感知文章的起点。
命题者在为小说命题时,也必定以此为出发点,先从整体上设置理解文章内容的试题。
分析小说的故事情节,可以从以下几方面入手:①抓住场面;②寻找线索;③理清小说的结构。
分析小说故事情节时要注意两点:①情节的发展变化是矛盾冲突发展的体现,分析小说的情节时必须抓住主要的矛盾冲突;②分析情节不是鉴赏小说的目的,而是手段,是为理解人物性格、把握小说主题服务的。
所以,在分析情节的过程中,要随时注意体会它对人物性格的形成及对揭示小说主题的作用。
⒈情节的作用⑴交代人物活动的环境;⑵设置悬念,引起读者阅读的兴趣。
⑶侧面烘托,为后面的情节发展作铺垫或埋下伏笔。
⑷照应前文。
⑸线索或推动情节发展。
⑹刻画人物性格。
⑺表现主旨或深化主题。
2.情节的特点⑴情节安排评价①就全文来说有一波三折式。
作用是引人入胜,扣人心弦,增强故事的戏剧性、可读性。
②就开头结尾来说有首尾呼应式。
作用是使结构紧密、完整。
③就开头来说有倒叙式(把结局放到开头来写),如《祝福》,先写祥林嫂的死,然后再写祥林嫂是怎样一步步被封建礼教逼向死亡之地的。
起到制造悬念的作用。
④就结尾来说有戛然而止,留下空白式。
此外,有出人意料式、悲剧、喜剧式等。
⑤贯穿情节的线索,可作线索的有:事、物、人、情、时间、空间,如《药》中的“人血馒头”、《故乡》中的“我”等。
⑵情节安排基本技巧①顺叙:按时间(空间)顺序来写,情节发展脉络分明,层次清晰。
②倒叙:不按时间先后顺序,而是把某些发生在后的情节或结局先行提出,然后再按顺序叙述下去的一种方法。
造成悬念,引人入胜。
③插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
④补叙:在叙述主要事件的过程中,插入另一与之有关的事件,然后再接上原来的事件写。
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照应上下文。
⑤平叙:(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
4.答题指要⑴命题指向:①用一句话或简明的语句概括故事情节,或文中共写了哪几件事,请依次加以概括,或用填空的形式概括小说的部分内容(包括指出开端、发展、高潮和结局四部分中的某一方面);②某一情节的特点和作用分析;③情节的高潮或结尾作用的理解;④小说的叙述故事情节过程中顺叙、倒叙、插叙等方法的使用;⑤哪一个情节最吸引你;⑥情节的合理性探究等。
⑵解题技巧①找出情节线索,理清情节的来龙去脉。
②由事及人,看情节发展如何为塑造人物服务。
③见微知著,从场面和细节描写中分析情节对表现主题的意义。
④赏析技巧,注意发现作者组织情节的艺术匠心。
⑶答题思路明确情节构思为表现人物的宗旨,结合情节的一般作用,然后根据题目要求,结合文章作答。
①情节(使情节波澜再起,引出另一个情节,制造悬念,情节更突出,照应前文情节)→②人物(丰富人物,表现人物性格,)→③主题(深化某种主题,突显某种主题)。
当然,这个三级概念中,本级和上一级为最基本。
按照顺序,与之相近的是答案的重点。
根据要求组织语言表达:XX情节(事物)在文中有……作用,突出了……,表现了……(三)揣摩人物形象文学即人学,以叙事为主的小说更是以写人为中心。
因而在阅读小说时,命题者自然会从分析人物形象这一角度设置试题。
1.表现人物的手法:⑴正面描写——直接描写描写人物的语言、行动、肖像、心理表现人物性格特征,如概括介绍、肖像描写、语言描写、行动描写、细节描写、心理描写等。
⑵侧面描写——间接描写侧面描写,概括地说就是通过其他人物的言行,间接写主人公。
如用有关人物的对话,心理活动,事件叙述等烘托所要描写的主要人物的性格特征;在情节发展中展现人物性格特征;环境描写衬托或烘托。
2.形象刻画基本技巧——各种描写手法的运用与作用⑴肖像、神态、动作描写: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及性格特征。
⑵语言描写:言为心声,人物的语言也体现着人物的思想性格。
①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
②描摹人物的语态,使形象刻画栩栩如生、跃然纸上。
⑶心理描写:直接表现人物思想和内在情感(矛盾/焦虑/担心/喜悦/兴奋等),表现人物思想品质,刻画人物性格,推动情节发展。
分析人物的心理描写,能很好的揭示人物的内心世界。
心理描写是对人物在一定环境中的思想活动描写,它往往和外貌、语言、行动交叉在一起。
⑷细节描写:更细腻地展示人物某一特征。
细节是文学作品中细腻描绘的最小环节。
作品中的人物性格、故事情节、社会环境和自然景物,是由许多细节组成的,如场景细节描写、服饰细节描写、动作细节描写、心理细节描写、语言细节描写等,成功的细节可以增强艺术感染力,是文学创作和记叙文不可忽视的技巧。
细节描写的作用如下:①典型的细节可以刻画人物性格追求爱好。
如鲁迅《孔乙己》中,孔乙己会“回”字的四种写法,典型地表现了这个人物的迂腐和呆气。
吴敬梓的《儒林外史》第六回,严监生临终前望着灯盏里点了两茎灯芯而不②肯断气,入木三分地表现了这一人物的吝啬和刻薄。
②典型的细节可以深化主题。
如鲁迅《药》中的“人血馒头”这一“物”的细节,形象而深刻地表现了辛亥革命脱离人民群众的根本弱点。
③典型的细节可以推动情节的发展营造一种氛围。
如《林教头风雪山神庙》中,“那雪下得正紧”这一自然景物的细节描写,致使林冲到山神庙躲避风雪,才有杀死仇敌的故事,这样细节描写就推动了情节的发展。
《水浒传》“回头看那日色时,渐渐的坠了下去”。
营造渲染了一种紧张而恐怖的气氛,为老虎的出现作铺垫。
④典型细节可以渲染时代气氛地方特色。
如鲁迅《风波》中钉了十六个铜钉的瓷碗和七斤一家晚餐吃的蒸干菜和松花黄的米饭,就渲染了当时的时代气氛和地方特色。
⑤营造典型的环境,渲染人物心情心理活动。
《卓越的科学家竺可桢》一文,作者在写竺可桢到毛主席住处时,有一处细小的景物描写:雪后初晴,玉树琼枝,掩映如画。
寥寥几字就烘托出当时的气氛虽是冬日,却温暖如春。
烘托出会见时的融洽气氛,衬托人物的愉快心情。
⑥典型的细节可以暗示影射。
如鲁迅《药》中描写丁字街头破匾上的“古口亭口”四个字,其实是影射秋瑾就义地点——“古轩亭口”,暗示小说中的夏瑜影射了秋瑾。
⑵常见题型①结合全文,简要分析人物形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