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
地质科普旅游前景
地质科普旅游前景地质科普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和地质科普教育的新兴形式,正逐渐受到人们的关注和喜爱。
通过地质科普旅游,人们可以不仅仅享受旅行带来的愉悦,还可以学习到丰富的地质知识,了解大自然的奥秘。
未来,地质科普旅游有着广阔的前景和发展空间。
一、地质科普旅游的意义地质科普旅游不仅可以满足人们对旅游的需求,还能够提供全新的学习体验。
通过参观地质遗迹、参与地质实地考察等活动,人们可以直观地感受到地质变迁的壮丽景象,增长地质知识,提高对大自然的认识和理解。
地质科普旅游还有助于推动地质保护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对地质资源的科学解读和传播,可以引导人们正确对待地质环境,保护地球的自然资源,减少人类活动对地质环境的破坏。
二、地质科普旅游的发展趋势随着人们对环境保护和科学知识的关注日益增加,地质科普旅游将会迎来更好的发展。
未来,地质科普旅游的发展趋势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1.地质科普旅游产品的丰富多样化。
地质科普旅游产品将不再局限于传统的地质公园、地质博物馆等,还会涵盖更多的地质遗迹和地质现象,如火山景观、地震遗迹等。
同时,随着科技的发展,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将会被应用于地质科普旅游中,为游客提供更加丰富和互动的体验。
2.地质科普旅游与其他旅游形式的融合。
地质科普旅游将与文化旅游、生态旅游等形式相结合,形成多元化的旅游产品。
例如,可以将地质科普与古镇旅游相结合,通过探索古镇的地质背景,让游客既能欣赏古镇的风貌,又能学习到相关的地质知识。
3.地质科普旅游与教育的深度融合。
地质科普旅游将与学校教育、科普教育等相结合,形成一种以旅游为载体的教育模式。
学生们可以通过地质科普旅游活动,亲身感受地质现象,增强对地质知识的理解和记忆。
三、地质科普旅游的市场前景地质科普旅游作为一种结合了旅游和教育的旅游形式,具有广阔的市场前景。
目前,国内外已经涌现了一批地质科普旅游景区和旅行社,吸引了大量游客前来参观学习。
在中国,地质资源丰富,地质科普旅游市场潜力巨大。
科普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
科普旅游发展存在的问题及对策探讨摘要:目前利用科普旅游已经成为科学技术普及的一种必不可少的手段和方式。
本文主要总结出我国科普旅游业存在的问题,并提出促进科普旅游发展的对策。
关键词:科普旅游;发展状况;问题;对策科普旅游就是在充分利用现有科技资源的基础上,通过以旅游内涵为主题的规划、设计,把科技建设、科学实验、科普知识讲座与旅游者的广泛参与融为一体,使旅游者充分领略现代科技的神奇魅力,并从中提高自身科学知识和文化素养的一种新型旅游形式。
在科技发达的国家和地区,科普旅游成为他们旅游业的主要内容之一。
而在我国越来越多的人们开始希望在观光休闲的同时提高自己的见识,达到寓教于乐的新境界,科普旅游因此受到游客的青睐。
目前,世界科普旅游的发展,主要是在科普主题园、科普展馆以及高新技术产业领域。
我国的科普旅游已经起步并且发展形势良好。
目前,北京已经初步形成了以中关村为中心,包括北大、清华、航天中心等其他30多个景点在内的科普旅游网络。
在上海,目前已经建成了一批科普旅游基地,如上海科技馆、上海天文台、上海地震台、上海动物园、上海植物园以及一些科研机构的研究室、实验室、陈列室等,形成了许多实力雄厚的集科普、科研、旅游于一体的场馆或单位,如上海地震博物馆、上海超级计算机中心、上海浦东气象场馆等。
另外,我国其他地区也相继认识到科普旅游的重要性,并且开始开展科普旅游,如武汉推出“光谷科普游”,中科院水生所、中国地质大学博物馆、武汉大学生物馆等也向游人开放。
四川绵阳拥有的“两弹”研制基地――中国工程物理研究院、亚洲最大的空气动力研究中心和国家级的高新技术产业开发区等科技旅游资源,自对游人开放后,已接待了几十万游客。
一、科普旅游发展中存在的问题由于我们对科普旅游缺乏整体认识,在政策及管理措施上不到位,致使科普旅游还存在以下问题:1、缺乏开发科普旅游资源的整体观念和市场意识。
2、政府缺少科普资源旅游的长期发展规划及开发管理措施,政策支持和资金扶持力度不够。
科普基地发展状况及几点启示——以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认定工作为例
Science &Technology Vision科技视界为进一步提高公民科学文化素质,发挥科普工作在建设创新型城市、文明城市的促进作用,打造品质春城,营造良好科技人文环境,提升城市综合竞争力,助推昆明市跨越式发展。
2010年昆明市科技局制定了《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实施方案》,正式启动了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的认定工作,实施认定以来,昆明市科技局不断加强基地建设的政策引导、规范管理与条件保障,加大经费支持力度,加强科普精品基地载体单位建立健全各项规章制度,加强基地科普团队建设,改善科普设施条件。
1科普精品基地绩效突显截止到2014年底,共认定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18家,其中5家为全国科普教育基地;8家为云南省科普教育基地。
经过5年多的发展,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建设取得显着成效,基础设施条件不断完善,专业科普人员队伍逐步壮大,基地开展的活动内容、形式丰富多彩,已经成为昆明市科普工作的一支中坚力量。
充分调动了企事业单位等社会力量参与科普精品基地建设的积极性,推动了昆明市科普工作健康持续的发展。
1.1突出了优势和特色为推动科普精品基地的建设和发展,近年来,昆明市积极发挥科普精品基地载体单位的科研资源及人才优势,充分利用昆明市高原特色产业的优势,将特色产业成果转化为科普特色,打造成优势特色科普精品基地,形成领域布局合理、整合资源配置,发挥市场引导的局面。
昆明市科普精品基地实施5年以来,从领域分布来看涉及动物、植物、天文、太阳能、地质、园林、航空、电信、文化、旅游等领域,具体可为科研单位、特色企业、专业场馆、生态园区及旅游景区等5大类。
其中:科研单位6家、占33.33%;特色企业5家、占27.78%;专业场馆4家、占22.22%;生态园区1家、占5.56%;旅游景区2家,占11.11%。
1.2完善了设施和条件为开展科普教育提供重要保障基础设施和科普人员队伍,是科普基地提升全民科学素质功能的重要保障。
昆明市认定的科普精品基地都较重视基础设施和人才队伍建设,通过制度的建立、完善和落实,从投入、组织等方面给予保障,使得科普精品基地基础设施不断完善,活动场所逐渐健全,专兼职科普人员队伍不断壮大。
中小学科普教育的市场分析
中小学科普教育的市场分析
1. 市场需求:科学知识是中小学教育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家长和学生对科普教育非常关注。
随着社会对科学素养的重视度提升,科普教育的市场需求呈现增长趋势。
2. 竞争态势:科普教育市场存在着多种竞争形式,包括线下培训机构、在线教育平台、科普图书、科技博物馆等。
竞争主体众多,品牌知名度、教学质量、课程设置、师资力量等方面都是吸引学生和家长的关键因素。
3. 政策支持:科普教育是国家重要的发展方向之一,各级教育部门都非常重视科普教育的推动和发展。
政府的政策支持和经费投入为科普教育市场提供了良好的环境和机会。
4. 教育普及程度:随着中国教育水平的提高,家长对孩子的科学素养要求越来越高。
科普教育可以满足家长对于提高孩子综合素质的期望,因此市场前景较为广阔。
5. 教育模式创新: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线上科普教育平台越来越受到关注。
通过在线视频课程、互动交流等方式,科普教育的教学模式不断创新,满足学生和家长的个性化需求。
2023年少儿图书出版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2023年少儿图书出版行业市场发展现状随着社会的发展和人民生活水平的提高,人们对文化娱乐的需求日益增加,少儿图书越来越受到瞩目。
少儿图书不仅可以满足儿童学习和娱乐的需求,还有利于培养儿童的阅读习惯和兴趣爱好,促进儿童全面发展。
下面我们就来谈一谈少儿图书出版行业市场发展现状。
1.市场概况(1)细分市场少儿图书市场可以细分为儿童文学、科普图书、教育教材、漫画、童话、绘本等多个子类市场。
其中儿童文学和科普图书市场是最主要的少儿图书市场。
(2)市场规模根据资料显示,2019年中国少儿出版市场规模达到155.8亿元,同比增长14.6%。
预计到2022年,中国少儿图书市场规模将达到270亿元。
市场规模的快速扩张可以看出,少儿图书市场前景广阔,是一个非常值得关注的市场。
2.市场现状(1)市场竞争激烈当前,国内少儿出版市场竞争激烈,行业内竞争主要来自于传统出版渠道和新兴数字化出版平台。
传统出版机构在图书质量、资源积累和品牌口碑等方面具有优势,而新兴数字化出版平台具有消费者方便、灵活性、实时性等特点。
(2)内容呈现多样化随着市场需求的变化,少儿图书的内容呈现多样化趋势。
除儿童文学、科普图书、教育教材等传统领域外,漫画、童话、绘本等新兴领域逐渐占据市场份额。
这种多样性的内容呈现,可以满足不同年龄段、不同需求的读者群体需求,提高了市场覆盖面。
3.市场趋势(1)数字出版的发展随着数字技术的不断发展和消费者的需求改变,数字出版模式逐渐成为少儿图书出版的主流之一。
数字出版具有便利性、实时性和更好的互动性,能够更好地服务于青少年读者群体。
未来,数字出版将会趋于成熟,优秀的数字化图书将占据市场份额,并优化少儿图书市场的内容和形式。
(2)跨界合作的加强随着文化、科技和教育等领域的发展,少儿图书市场将会出现更多跨界合作。
传统出版机构将运用新技术和新模式,与科技公司、动漫公司等进行合作,在创新内容、提高图书品质、提供更多元化的产品方面具有潜在的优势和发展空间。
2016-2022年中国科普教育基地行业市场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
2016-2022年中国科普教育基地⾏业市场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2016-2022年中国科普教育基地⾏业市场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中国产业研究报告⽹什么是⾏业研究报告⾏业研究是通过深⼊研究某⼀⾏业发展动态、规模结构、竞争格局以及综合经济信息等,为企业⾃⾝发展或⾏业投资者等相关客户提供重要的参考依据。
企业通常通过⾃⾝的营销⽹络了解到所在⾏业的微观市场,但微观市场中的假象经常误导管理者对⾏业发展全局的判断和把握。
⼀个全⾯竞争的时代,不但要了解⾃⼰现状,还要了解对⼿动向,更需要将整个⾏业系统的运⾏规律了然于胸。
⾏业研究报告的构成⼀般来说,⾏业研究报告的核⼼内容包括以下五⽅⾯:⾏业研究的⽬的及主要任务⾏业研究是进⾏资源整合的前提和基础。
对企业⽽⾔,发展战略的制定通常由三部分构成:外部的⾏业研究、内部的企业资源评估以及基于两者之上的战略制定和设计。
⾏业与企业之间的关系是⾯和点的关系,⾏业的规模和发展趋势决定了企业的成长空间;企业的发展永远必须遵循⾏业的经营特征和规律。
⾏业研究的主要任务:解释⾏业本⾝所处的发展阶段及其在国民经济中的地位分析影响⾏业的各种因素以及判断对⾏业影响的⼒度预测并引导⾏业的未来发展趋势判断⾏业投资价值揭⽰⾏业投资风险为投资者提供依据2016-2022年中国科普教育基地⾏业市场分析及投资机遇研究报告【出版⽇期】2015年【交付⽅式】Email电⼦版/特快专递【价格】纸介版:7000元电⼦版:7200元纸介+电⼦:7500元【链接】/doc/2c5ba3567c1cfad6185fa756.html /report/R13/R1303/201511/04-191389.html报告摘要及⽬录随着我国经济社会和科学⽂化的快速发展,科普教育基地对我国的科普事业发挥着越来越⼤的促进作⽤。
我国科普教育基地⽬前已经形成了完整⽽合理的体系。
不同层级部门命名的科普教育基地,在数量上呈现出“⾦字塔”式的特征,实现了各类科普教育基地的地位和影响⼒、科普资源和科普效果间的平衡,保证了适应不同受众科普需求的科普基地布局和规划建设。
科普剧发展思路
科普剧发展思路科普剧作为一种科技普及的手段,具有越来越重要的意义。
随着科学技术的发展,科普剧也不断发展,成为科技普及领域不可或缺的一部分。
本文将从历史背景、发展现状和未来发展方向三个方面来论述科普剧的发展思路。
一、历史背景科普剧起源于中国,历史可以追溯到1960年代。
当时的科普剧主要是为了传达科学知识和思想,以解决大众普遍缺乏科学知识的问题。
科普剧在20世纪90年代开始引进西方,逐渐发展成为以娱乐观众和宣传科学知识为主要目的的科技普及手段。
自2000年以来,科普剧在中国开始大力发展,不断创新和变革。
二、发展现状在当前的中国科普剧市场中,有一些关键的现状。
首先,科普剧的热度不高,观众缺乏持续的科普剧消费热情。
其次,科普剧的题材基本围绕着科学方面,缺少对其他领域的探索和深入。
最后,科普剧的内容多以寓教于乐为主,欠缺深度。
三、未来发展方向要突破当前科普剧市场的瓶颈,创新和变革至关重要。
科普剧需要更加深入了解观众的需求和喜好,适时地调整题材和剧情,引导观众进入科学世界。
此外,科普剧还需善于引导观众跨领域学习,涉猎更广泛的知识领域,满足观众各种知识需求。
此外,科普剧需要在内容和形式上更加深入,展示更多新的领域和视角。
科普剧需要更具针对性地展现解决当下人们面临的实际问题,引导观众树立更加科学的思维方式和解决问题的方法。
一条良好的发展思路应该是把握当下,预见未来,开拓全新市场。
在新的市场中,科普剧需要和其他行业和领域进行合作和创新,使科技普及产生更广泛的社会效益。
科普剧需要不断突破内心极限,创造出更丰富、更高端的科技普及的形式,更好地传递科技的力量。
总之,科普剧作为科技普及的重要手段,需要在不断地变革和创新中前行。
在未来的发展中,创新“内容+形式”,更贴近观众的心,为大众带来更多的科技普及,展现科技强国的形象。
对网络科普服务市场供给状况的分析
对网络科普服务市场供给状况的分析
高明 中国人民大学经济学院
【 摘要 l 本 文以网络科普服 务 市场的供给状 况为对象, 首先得 出网络 因此 , 一种较 好 的方 式是 “ 政 府采 购公共服务” , 一方面 向参与科 科 普服 务具有高投八成本与低 边际成本, 非竞争性与排 他性的准公共物品 普市场 的企 业和社 会团体给予人 才引进、 技 术创新、 资金来源等 政策上 能鼓 励竞争, 提高效率 , 激励创新 ; 另一方面能 够在发 展 性质, 在此 基础上探讨了 公共部 门和私人部门的供给有效性 。 其 次提 出了 的帮助与支持 , 网络科普服 务市场 中的企业策略 , 包括提 高交互水平, 利 用网络 效应进行 方 向和 服务质量 上进行 引导 , 促进 全面、 协调 、 可持 续的 市场结 构的 形 市场培育, 提升企业市场控制力三个方面。 最后进行总结, 并为公共机构推 成 。 动网络科 普设施建设提 出政 策建议。 2 网络科 普服 务市 场 中的企 业发 展 策略 【 关键词 l网络科 普; 准公共物品; 网络 效应 ; 用户互动; 公共服 务社 在分析 网络科 普服 务策略之前, 可先了解传统科普 方式及其发展 历 会 化 程, 从中可以看出科普服务的开放性、 交 互性 的发展趋 势。 2 . 1 科普 的发 展趋势 引 言 传统 科普方式 以纸质出版物 、 音像、电视 、 广播等为载体 , 可概括为 相 对于全 民科学 素质工作 的要求 和 我国对科 普 服务与科普 资源 “ 科学高高 在上 , 公众嗷嗷待 哺” 的单 向灌输情 形 ( 江晓源 , 2 0 1 0 ) 。 传 的现实需 求, 传统 科普服务模式 已远远不足 。 网络科普方 式凭借 多媒体 统科普 方式 先后采用过 公共部 门的组织体 系和 普通市场两 种途 径实现 性、 开放性 和交互性 、 即时性和 远程 化 、 大容量化等 优势成为全 民科学 过 科技传播。 素质工作的 重要发展方 向 ( 黄 牡丽 , 2 0 0 2 ) 诸 多网络科 普设施 的出现也 在组织体系途径中, 由于 大部分科普 资源 产品具 有公共物 品性 质, 表 明网络科普 方式 在推动 社会化 公共服 务体 系构 建中具有 极其 巨大 的 其购买者一 般是 政府机 构或公益性社会 团体一一 并不属于科普 目 发展潜 力。 标群 体本身, 这就 引起 了 供 给者与需求 者之间存在着信息不 对称 , 为解 面 对公众 对 网络科 普服 务不 断扩展 的需 求 , 本文 将从 网络科 普服 决这个问题 , 在传统科 普模式 中, 供给 者又会委 托科普 目 标群 体所在的 务 供给 的角度出发 , 分 析网络科普 服务的性 质、 主体 、 发展趋势 和运营 当地公共部 门或社会团体提供 间接的服务, 具体表现为县级科 技局或科 策 略, 以探 求促进 网络科普设 施科学 发展的途 径 。 全文 结构如 下: 第一 协等公共部门的 “ 桥梁纽带” 作用 ( 高明, 2 0 0 9 ) 。 节分析 网络科普设施 的性 质, 并 探讨其有效供 给问题 ; 第二节分析企 业 组织体 系传播 途径 明显带有计 划经济的特征 , “ 桥梁纽 带” 不能根 其受众覆 盖面、 及时性 、 对实 际问题 的适用程 在 网络科 普服 务市场中的盈利模 式和 发展策略 ; 第三 节进行总结, 并为 本解 决信息不 对称 问题 , 政 府如何进一步推动 公共服务社会化提 出政 策建议。 度和 对受众需求满 足程 度都是有限的 。 在一 般 的市场 渠道 中, 市 场的 竞争作 用使得受 众具 有 了自主选择 1 网络科 警 服务 的性 质 与有 效供 给 明确网络科普服 务的性 质, 是判 断政府、 社会 团体 企业 、 个人等主 权 , 这 对科普产品或服务的适应性、 时效性 、 多样性 、 趣味性都 有促 进 , 提升了科普 实际效 果的 同时, 也 引入社会资源突 破了公共部 门的预算 限 体 谁才是 网络科普服务更为有效 的供 给者 的前提 。 制, 促进了科 普的市场化 和社会化 , 有效 弥补了公共部 门科普服务的 不 1 . 1 高固定成本 与低 边际成本 要建 成一个 网络科普 的数 据资源 库 , 首先 要建立 系统的 数据 处理 足 。 体系 , 解决 关键 技 术问题 , 这需 要大 量知识 、 人力资本和 资金投 入, 并 但是, 一般 的 市场 渠道 仍然摆 脱 不了交互性 有 限的束 缚 , 无论 是 进行长 期的试 错和积 累; 其次 需要对海 量文献 进行数字化 、 分 类、 索引 何种改进 , 如开发 娱乐功能 等, 只要 科普过 程没有实现科学 文化 与公众 等操 作 , 这也会耗 费 巨大成 本。 系统 建成 之后, 便能 以极低的边 际成本 之 间相互尊 重、 相互影 响的互动 , 就仍然 只能 称之为过 时的传 统 ( 江 晓 源, 2 0 1 0 ) 。 提供 给大量 新增加的使用者, 而这提供 科普服务 的网络平台, 网络科普 设 施 的初始建 设成本 很高, 但其服务的复制和 传播成本却很低 , 这符合信 息产品高 固定成 本和零 边际成 本特征 ( 夏皮 罗、 瓦里安, 2 0 0 0 ) 。 1 . 2 具 有非竞争性 . 排他性的准公共物 品 纯 公共 物 品需 要满 足两个条件 , 一是零边 际成本 , 即非竞争 性 ; 二 是 供给者 无法阻 止用户进行无偿的消费 , 即非排他性 。 以普遍地 提高公 众科学素 质为 目的的科普服 务应该是 纯公共物品 , 就像干 净的空气和美 好的环境一样 。 但科 普服务 目 前显 然不是纯 公共物 品 , 因为部 分供 给者 可以通 过 设置账 户的形式 , 使其服务具 有排他性 , 从而达到收取费用的 目 的。 由此可 见, 网络科普服务是 一种具有 非竞争性 , 但却 不具备非 排他 性的准 公共物 品。 准公共物 品应 当由公共机 构来提 供还是 由私人部门来 提供 , 会面 临存在 分歧的 回答。 为保证 效率 , 一般 需要考虑工资 和材料 的成 本、 运行 管理 费用、 偏 好 的多样性 、 分 配的公平程 度等 标 准, 但 最 根本 的标准是市场是 否存 在竞争 ( 罗森 , 2 0 0 3 : 1 9 6 1 ) 。 1 . 3 网络科普 服务的有效供给 根 据统 计 ( 苏冰 , 2 0 0 9 ) , 我 国目前 由私 人部门创办 的科普 网站 或 网站栏 目占比3 8 %( 其 中个人2 0 %, 企 业和 媒体1 8 % ) , 由有财 政预 算支 撑的公共部 门创办 的占5 6 0, 其他 占6 %。 而目 前 的各类 主体 的 网络科 普服务也 有一 些问题 ( 苏冰 , 2 0 0 9 ) , 如个人创办 的科普 网站, 其 内容在专业覆盖面 、 内容的权 威性和 精准度 上都有局限 ; 科协组 织创办的科 普网站则存在 内容重复, 偏重政 策的情 况; 综 合性 网站的科 普栏 目则内容零 散 , 不成体 系, 且与企业 创办的科 普 网站 同样 有广告 色彩浓 厚, 追求轰动 效应的 问题 ; 政 府主办的科普 网 站则 由于职能 所限, 如气象 、 卫生、 航天、 地震等, 受众面较小 。
医学科普图书的市场现状及应对之策
|产业聚焦5年下3上合刊出版参考|3市场观察Shi Chang Guan Cha在人们健康意识不断提高的今天,医学科普图书作为人们获取健康知识的一个重要途径,市场前景广阔,正因如此,竞争激烈。
全国很多出版社纷纷出版医学科普图书,使得医学科普图书如同汪洋大海,包围着市场和读者。
在激烈的市场竞争态势下,出版此类图书的出版社展开了各式各样的营销攻势,推动医卫科普书的竞争节节升温。
以往大多数消费者在做出购买决定时,首先考虑的往往是产品的性价比及实用性。
然而在当今这个产品同质化程度越来越高的市场中,这种观念正受到来自现实的挑战。
消费者在购买力相同的情况下,市场上符合他们这种传统消费标准的产品往往不止一种,这就使消费者陷入一种茫然的境地。
那么当今的消费者又是怎样做出最终购买选择的呢?据笔者观察,有一种力量正在影响着消费者的选择,这种不容忽视的力量就是品牌文化的作用。
可以说,市场竞争越是激烈,书籍越是要以质量取胜,以品牌取胜。
目前由于涉足医学科普图书领域的出版单位众多,此类图书市场上存在的问题也越来越多,笔者归纳为以下几点。
1.没有跳出医学专著图书的模式。
编写医学科普图书却遵循医学科学的编辑方式,按照病因、病理、症状、防治等来叙述,成为医学理论书籍的简单重复,老百姓读不懂,医务人员觉得简单。
2.缺乏可读性和可操作性。
语言死板生涩,编排形式不活泼,图文并茂内容翔实的书籍少。
读者想了解的内容流于空泛,因而,此类图书内容相似,形式相近,缺乏个性化特色。
3.医学科普图书存在着“害人不商量”的伪科学和“无害也无用”的非科学。
医学科普图书市场存在鱼龙混杂,图书内容陈旧、编写方式单一、原创作品少、发行量低等问题,读者对医学科普图书的信任也出现了危机。
医学科普书籍传播的是医学科学知识,它不仅影响人们的认知,更影响人们的生活行为,因此保证传播内容的科学性是进行医学科普传播的基本准绳。
4.医学科普书籍的作者问题。
大家名家没有时间精力来写,于是一些非医学出身的作者在大写医学保健书籍,对读者的导向难免出现偏颇。
中国科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
中国科普行业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随着科技的进步和人们对科学知识的日益重视,科普市场逐渐崛起。
本文将对科普市场进行分析,探讨该市场的现状、发展趋势以及存在的问题,并提出相应的建议。
2. 科普市场现状2.1 市场规模当前科普市场规模逐年扩大,涉及领域包括科普书籍、科普展览、科普节目等。
据统计,2019年科普市场销售额达到XX亿元,预计在未来几年内将保持较高增长率。
2.2 主要市场参与者科普市场的参与者主要包括科普机构、科普出版社、科普节目制作公司等。
其中,科普机构起着重要推动作用,通过开展科普活动、提供科普资源等方式推广科学知识。
3. 科普市场发展趋势3.1 科技创新推动科普市场发展随着科技的不断进步和创新,科普市场将迎来更多的机会和挑战。
新的科技手段如虚拟现实、增强现实等技术可以给科普市场带来更多的创新元素,提高科普宣传的吸引力。
3.2 科普教育的普及科普教育的普及也将推动科普市场的发展。
随着教育体制的改革和普及化,科普教育将成为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
这也将进一步扩大科普市场的受众群体。
4. 科普市场存在的问题4.1 缺乏统一认证和评估机制科普市场缺乏统一的认证和评估机制,导致市场信息的不对称和乱象存在。
这给消费者带来了选择困难,同时也使得科普市场的竞争环境不够公平。
4.2 科普内容的质量参差不齐部分科普内容存在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
一些内容过于肤浅,缺乏科学性和权威性;而另一些内容则过于深奥,难以被一般观众所理解。
这给科普市场的发展带来了一定的挑战。
5. 建议和展望5.1 建立科普市场的统一认证和评估机制为了提高科普市场的竞争环境和消费者的选择权,建议建立统一的认证和评估机制。
这将帮助消费者更好地选择优质的科普产品,同时也能够促进科普市场的健康发展。
5.2 加强科普内容的培训和指导为了改善科普内容质量参差不齐的问题,建议加强对科普从业人员的培训和指导。
通过提供更好的科普技能培训,能够提高科普内容的质量,使科普更具吸引力和科学性。
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
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2011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免责声明 (5)研究成果摘要 (6)第一章报告介绍 (8)一、研究背景 (8)二、调研方式介绍 (8)1. 调查总体 (8)2. 样本规模 (8)3. 调查时间 (9)4. 调查方式 (9)5. 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办法 (9)三、专业术语介绍 (9)第二章中国网络科普用户特征 (11)一、中国网络科普用户规模 (11)1. 科普网站用户界定与规模 (12)2. 各类网络科普应用的用户规模 (12)二、中国网络科普用户结构 (13)1.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性别结构 (13)2.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年龄结构 (13)3.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学历结构 (14)4.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城乡结构 (14)三、中国网络科普用户规模与市场状况总结 (15)第三章中国网络科普用户行为分析 (16)一、网络科普用户关注的科普内容 (16)1. 各领域科普内容关注度 (16)2. 不同人群感兴趣的科普内容比较 (17)二、网络科普知识获取方式 (18)三、网络科普使用频率 (19)四、网络科普使用习惯 (19)五、网络科普用户线下活动参与意愿 (20)第四章通过网络获取科普知识的动机分析 (21)一、网络科普用户动机层次 (21)二、根据网络科普用户动机的人群分类 (21)1. 动机与关注知识类型的相关性 (21)2. 网络科普用户分群及其命名 (22)3. 四类人群规模及用户属性 (23)4. 四类人群网络科普使用行为 (25)第五章非网络科普用户使用意愿与行为 (28)一、非网络科普用户不适用网络科普的原因 (28)二、非网络科普用户参与的线下科普活动形式 (28)第六章青少年网络科普环境建设 (30)一、学校网络科普环境建设 (30)1. 学校开展数字化科普教育的现状 (30)2. 学校开展数字化科普教育的形式 (31)二、家庭科普环境建设 (31)1. 家长开展网络科普教育现状 (31)2. 家长开展网络科普顾虑和障碍 (33)3. 影响家长开展网络科普教育的因素 (34)三、青少年科普环境建设情况总结 (36)图目录图 1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占网民比例 (12)图 2 网民中使用各类网络科普应用的比例 (13)图 3 网络科普用户性别结构 (13)图 4 网络科普用户年龄结构 (14)图 5 网络科普用户学历结构 (14)图 6 网络科普用户城乡结构 (15)图7 网络科普用户关注的科普内容 (16)图8 通过网络获取科普内容的方式 (18)图9 通过网络获取科普内容的频率 (19)图10 网络科普用户使用习惯 (19)图11 网络科普用户线下活动参与意愿 (20)图12 通过网络获取科普内容的原因 (21)图13 四类人群规模 (24)图14 四类人群与网络科普使用频率的对应分析 (26)图15 四类人群与网络科普使用习惯的对应分析 (26)图16 非网络科普用户流失原因 (28)图17 非网络科普用户中线下科普活动参与情况 (29)图18 非网络科普用户线下科普活动参与形式 (29)图19 中小学数字化科普教育开展现状 (30)图20 学校数字化科普教育的主要形式 (31)图21 家长为孩子提供网络科普教育的现状 (32)图22 家长网络科普教育使用频率 (32)图23 家长网络科普教育资源获取途径 (33)图24 家长开展网络科普教育的顾虑和障碍 (34)图25 不同网龄家长让孩子接受网络科普教育的比例 (34)图26 不同学历家长让孩子接受网络科普教育的比例 (35)表目录表 1 男性与女性感兴趣的知识类型比较 (17)表 2 不同年龄段感兴趣的知识类型比较 (17)表 3 四类人群关注的科普知识类型 (23)表 4 四类人群的性别结构 (24)表 5 四类人群的年龄结构 (24)表 6 四类人群的职业结构(主要职业) (25)表7 孩子年龄与网络科普教育的开展 (35)版权声明本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护。
2023年关于科普工作总结五篇
2023年关于科普工作总结五篇科普工作总结篇1一、先进地区科普工作的特色。
在我国社会主义市场经济建设和民主法制建设不断推进的今天,科学普及工作越来越受到各级党组织和地方政府的重视,各地也创造出许多经验。
资料显示,我国南方一些地区的科普工作,有许多值得我们学习和借鉴之处。
如:上海市加大电子科普画廊建设的力度,在全市建立起20个电子科普画廊,档次和水平很高,信息量较大,速度快,效果好;广州市开展的“科普一日游”活动,组织市民利用一天时间,游遍广州市的工业名企和现代农业生产基地,使市民从科普的角度领略了这个国际大都市的魅力;广西开展的“青少年快乐科普”活动,通过天文制作、机器人和电脑演示等活动,使青少年在愉快的气氛中接受科普教育。
这些都为我们提供了可资借鉴的经验。
二、我区科普工作的基本情况。
几年来,在区委、区政府的领导下,经过大家的共同努力,我区的科普工作也获得了新的`发展。
第一,各级领导的科普意识有了新的增强,能够把科普工作当成精神文明建设的重要方面摆上了工作日程,能够经常督促科普工作的开展。
第二,科普队伍建设基本完备。
区、街、社区、学校分级设立了科普工作组织机构和工作人员,科普专干和学校科技辅导员的素质有了新的提高。
第三,科普活动已成为街道、社区工作的一项重要工作内容,而且创造出了许多新鲜的经验,比如日新街道广和社区和北京街道北京社区的科普工作就很有特色,得到了省市科协领导的赞扬。
第四,星级科普社区创建工作成果丰硕。
从去年开始的大连市星级科普社区创建工作,得到了各街道和社区的广泛重视、积极响应。
继去年有四个社区被评为大连市星级科普社区后,今年经过初步考核验收,又有12个社区达到了星级标准。
第五,科普工作阵地建设有了明显进步。
今年在省市科协的资助下,我们在全区建立起5处标准化科普画廊,多数街道和社区也建立了科普活动场所,区未成年人德育教育中心的科技活动室也建成开放。
第六,中小学青少年科技创新活动成果显著。
科普期刊的困局与突围
乎并不难 , 明摆着 的原 因是读者向新媒体分流 ,
06 5
上 海 科 技 馆 第 2 卷第2 期
不 仅新生 代 的年 轻 读 者 转 向 免 费 ( 其名 日 “ 美 免 费午餐 ”其实 隐形 成本 不低 , 备 、 讯 、 间成 , 设 通 时 本 尤其 高 )海 量 ( 、 选择 成 本也 很 高 )刺 激 ( 题 、 、 标
转型。
成读 者 阅读志 趣偏 转 , 行量 下 降 。这 种说 法 有 发
多少合理性?我们可 以进行一些分析 。目前中 国科普期刊究竟有多少种, 还缺乏一个权威准确
的 统计数 字 , 与 内 容 界 定 有 关 。据 笔 者 分 析 , 这
如果 把涉 及数 理化 、 自然 知 识 的 学 生 刊 物 、 助学 刊物 、 术 推 广 刊物 也 网 络进 来 , 能 超 过 6 0 技 可 0
前 言
毫无 疑 问 , 普 期 刊 是 科 普 工 作 的 传 播 媒 科 介 。传统 观点 认为 , 普 期 刊 的兴 衰是 科 普 工作 科 的 晴雨表 、 向 标 。在 多 媒 体 纷 争 割据 的 今 天 , 风 人们 接受 科普 信息 和知 识 的渠 道 更加 多元 , 量 衡 科 普传 播 效应 的指 标理 应有 所 变 化 , 而 即便 如 然 此 , 普期 刊依 然是 重要 的渠道 和工 具 。关 键是 科 如何 在 当前 的困顿 中奋 起 , 升 科普 期 刊 的传 播 提
中国大陆科普的现状与对策建议
通过 了《 中华人 民共和国科学技术普及法》 。它共六 章 3 条 4 第一章总则 : 第二章组织管理 ; 第三章社会 责 任 : 四章保 障措施 ; 第 第五章法 律责任 ; 第六章 附 则 。从立法 的宗 旨 、 对科普性质 界定 、 国家和各 级政 府的责任 、 国务院有 关部 门 、 协组织 、 科 群众社 团职
础地位和方法任务 .充分反映了科学 发展观在公民 科学素质建设 中的新要求 .集中体现 了中央关于加 强科普T作 的新精神 。中 国科协将 每年 l 月 1 2 5日 定为“ 科协会员 日” 中共 中央原 总书记 江泽民 、 。 中华 人民共和国国务院总理温家宝都 对科普 问题做过重
要指示。
术技能
理念六 :社会力量兴办科普事业 可按市场机制
运行 。
我在《 中国科 普 的六个新 理念》 文 中 , 一 对它们 专 门作 了论述 , 兴趣 的同 可 以查阅 。 有 为了节约时
关 于现代科普 .是指把人类研究开发 的科学知
识 、科学 方法 以及融化于其 中的科学思想 和科学精 神. 有意 识有组织地通过多种方法 、 多种途径传播到
I j
I
S in e & t c n lg io ce c e h o o y vs n i
科普讲座
科 技 视 界
21年 1 月第 3 期 01 2 6
《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 ) 当今世界 .各 国无不把 提升公 民科学素质作 为 提升综合 国力 和国家竞争力的一项 战略工作 。2 0 06 年2 . 月 中华人 民共和 国国务院颁 布实施 了《 民科 全 学 素质 行动计 划纲要 (0 6 2 1— 0 0 ) ( 2 0 — 0 0 2 2 年 》 以下 简称《 民科学素质纲要》 , 全 )这是 中国大陆提高全 民 科学素 质的纲领性文件 《 全民科学素质纲要》 m科学 素质是公 民素质 提 的重要组 成部分 。公 民具备基本科学素质一般指 了 解必要 的科学技术知识 . 掌握基本 的科学方法 . 树立
中国的科学普及和科普教育
跨界融合和创新发展:推动科普教 育与文化、艺术、旅游等领域的融 合,创新科普教育内容和形式。
应对科技发展的挑战和机遇
培养创新思维和 科学素养:鼓励 年轻人积极参与 科技创新,提高 全民科学素质。
加强科普教育资 源建设:利用数 字化、网络化等 技术手段,丰富 科普教育内容与 形式。
促进科技与教育 融合:加强学校 与科研机构、企 业之间的合作, 共同推进科普教 育的发展。
政策保障。
增加科普教育投入: 国家通过财政拨款、 税收优惠等措施, 鼓励社会各界加大 对科普教育的投入, 推动科普教育的发
展。
建设科普教育基地: 国家支持建设各类 科普教育基地,包 括科技馆、博物馆、 图书馆等,为公众 提供科普教育服务。
加强科普教育师 资培训:国家加 强对科普教育师 资的培训和管理, 提高科普教育师 资的专业素质和
应对科技伦理挑 战:注重科技伦 理教育,引导公 众正确认识和应 对科技发展带来 的伦理问题。
提升科普教育国际化水平
科普教育国际化是未来发展的必然趋势 中国科普教育需要借鉴国际先进经验 提高科普教育国际化水平的方法和途径 科普教育国际化对中国的影响和意义
加强科普教育创新和改革
创新科普教育方式:利用新媒体和信息技术,提高科普教育的趣味性和互动性。
科学普及活动:组织各类科学普及活动,如科技竞赛、科学实验等,激发公众对科学的兴趣和好奇心。
新媒体时代的科学普及手段
互联网科普:利用网络平台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社交媒体科普:通过微博、微信等社交媒体平台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短视频科普:通过短视频平台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如抖音、快手等。 科普游戏:将科学知识融入游戏中,通过游戏的方式进行科学知识的传播和普及。
信息时代下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
信息时代下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的机遇和挑战作者:高健陈玲来源:《科技传播》2015年第01期摘要信息时代背景下,我国科普工作面临着前所未有的发展机遇和挑战,面对这样的形势,我们需要在政府职能部门的有力参与、统筹和管理下,充分利用多渠道、多元化媒体手段进行科普活动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引导甚至转变公民对科学技术的态度;我们还需要在国家的支持、政府的领导下,广泛调动起社会各界力量参与科普活动,投资科普事业,走上科普产业化的道路;在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与引导下,众包模式将会成为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新型传播理念;同时需要政府、传媒、公众三者认真做好应对网络危机传播方面的策略准备,将其作为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必要保障。
共同推进信息时代下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
关键词信息时代;多元化;科普产业化;众包模式;网络危机传播中图分类号G2 文献标识码 A 文章编号 1674-6708(2015)130-0156-020 引言自20世纪90年代以来,在政府的推动下,全民科普活动广泛开展[1]。
一方面,公民科学素质水平作为评估科普效果、衡量科普价值的重要参考,可以反映出一个国家公民素质的整体水平。
而另一方面,科普工作若想适应信息时代新形势下的竞争,就需要勇于在体制、投资体系、经营模式等方面进行新的产业化尝试。
在国家政府和相关部门的扶持与引导下,众包模式将会成为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新型传播理念;同时需要政府、传媒、公众三者认真做好应对网络危机传播方面的策略准备,精诚合作,共同推进新时代下我国科普工作的发展。
1 多渠道、多元化提升公民科学素质已经成为中国科普事业发展的目标导向目前,我国公民科学素质的整体水平较以往已经有了较大的提高,2003-2010年连续而且完善的对中国公民科学素质的调查结果证实,到2010年我国具备基本科学素质公民的比例达到了3.27%,比2005年的1.60%提高1.67个百分点,比2007年的2.25%提高了1.02个百分点。
中国科普发展中的主要问题和面临的挑战
科普在中国的称谓很多,其实,这些称谓只是内容上具有相关性,他们并不是指完全相同的一回事。
这些概念和称谓,有的是相互交叉的关系,有的是重叠关系,有的则是涵盖的关系。
为了避免交流上的困难,有必要对这些概念进行界定和内涵上的解释。
通俗而概括地讲:科普是要达到知能合一、知行合一(reasonal performance, understanding of and properly acting);而教育的目的是达到知然(getting intellecte); 传播的目的是达到知情、是让公众知情(informed public)。
(1)科普与科技传播。
目前,国际上关于科普的称谓基本上已经退出了主流地位,代之而起的是科技传播的概念,不仅在大学里设置了科技传播专业和课程,而且,在媒体日常报道和大众阅读中,也主要以科技传播见称。
在国内,无论是理论研究、科普行业内部或高等院校相关专业研究中,大多把科普与科技传播看成一回事,在平时的称谓和著作中,也都不加区别地把两者作为一回事来指称。
实际上,科普与科技传播在涵义上虽然有很大的重叠,但两者并不是一回事,也不能互相替代使用,尤其是我们在研究科普的主体事务上,更不能以科技传播来简单地代替科普。
那么,这两个概念之间到底有什么区别呢?科普的概念诚如上述。
科技传播是指把科技相关的知识、方法、思想、精神、事件、新闻等通过不同的传播媒体向公众进行传播,使公众知晓和及时了解科技界的行为和成果。
从目的上看,科技传播更多的是一种告知行为,不刻意强调传播的效果,也不刻意追求传播的方法和途径。
从传播主体看,科技传播主要是科学共同体内外信息交流的需要,是大众传媒的责任。
从受众看,科技传播虽然面向全体公众,但更多地具有功利性。
从渠道看,科技传播以媒体和学术交流为主。
从形式看,包括学术(会议)交流、技术成果推广、科技(事件、人物、新闻)报道、知识传播和普及等。
综观科普与科技传播,两者之间的异同在于:科普具有政治性、群众性(通俗性)和公益性,而科技传播并不要求具有这些性质;相同之处在于,两者都要求科学性和社会性。
2024年科普教育基地市场分析报告
2024年科普教育基地市场分析报告1. 引言科普教育基地是为了普及科学知识、提高公众科学素质而设立的特定场所。
随着科学技术的快速发展和人们对科学知识需求的增加,科普教育基地在中国市场中占据重要地位。
本报告旨在对科普教育基地市场进行深入分析,为相关企业和机构提供市场洞察和决策支持。
2. 市场概况2.1 市场规模根据统计数据,目前中国科普教育基地市场规模持续扩大,年均增速超过10%。
截至2020年底,中国科普教育基地总数达到5000余家,覆盖全国各地。
市场规模已接近300亿元人民币。
2.2 市场发展趋势科普教育基地市场呈现以下发展趋势:•多元化服务:科普教育基地提供的服务不再局限于展览和教育讲座,还包括科普体验、科技创客、VR/AR等新兴科普形式,满足不同人群的需求。
•结合旅游业:科普教育基地越来越多地与旅游业相结合,提供科普旅游线路和科学主题游乐设施,吸引更多游客和家庭前来参观。
•区域特色明显:不同地区的科普教育基地具有独特的区域特色,吸引更多游客前来探索当地科学文化。
3. 竞争分析3.1 主要竞争对手目前,科普教育基地市场的主要竞争对手包括:•自然博物馆:拥有丰富的自然科学资源和展品,具有较高的知名度和吸引力。
•科技馆:以科技创新和高科技展品为特色,吸引了大量科学爱好者和青少年。
•主题公园:通过融入科普元素,创造科学主题的娱乐体验,吸引了广大游客。
3.2 竞争优势在竞争激烈的科普教育基地市场中,企业和机构需要具备以下竞争优势:•丰富资源:拥有独特的科学展品和教育资源,能够提供独特的科普教育体验。
•优质服务:提供全方位的科普教育服务,并通过创新手段吸引游客,提升用户体验。
•区域特色:充分挖掘当地的科学文化资源,打造具有独特区域特色的科普教育基地,吸引游客。
4. 潜在机遇与挑战4.1 潜在机遇•市场需求增长:随着人们科学素质的提升和科学知识的普及,科普教育基地市场需求将继续增长。
•产学研合作:科普教育基地可以与高校、科研机构等开展产学研合作,提供更丰富的科普资源和活动。
科普市场的现状与出版思索
0 外 科 技 信 息 ・ 场 观 察 币
维普资讯
中 外科 技 信 息 - 场 观 察 市
科 普 市场 的现状 与 出版 思 索
周立 钢 ・ 国矿 业 大学 中
中共 中 央 、 国务 院 在 《 于 深 化 教 育 改 革 全 面 关 推 进 素 质 教 育 的 决 定 》中 , 确 提 出 了 “ 面 推 进 明 全 素 质 教 育 , 养 适 应 二 十 一 世 纪 现 代 化 建 设 需 要 培 的 社 会 主 义 新 人 ” 奋 斗 目标 。科 技 部 、 央 宣 传 的 中 部 、 育 部 、 家 新 闻 出版 署 等 部 委 也 联 合 发 出 丁 教 国 ( o o~2 0 2o 0 5年 科 学 技 术 普 及 工 作 纲 要 》, 出 了 提 科 普 工 作 的 主 要 政 策 措 施 , 我 国 的 科 普 工 作 的 将
然 。 可 以说 , 破 后 的 坚 冰 并 未 形 成 涓 涓 细 流 , 打 新
年来科 普工作者 的不 懈 努力 , 部 门都有 了很 大 各 的 变 化 和 成 绩 , 普 工 作 再 一 次 成 为 人 们 关 注 的 科 焦 点 和话 题 。 同 时 , 成 为 各 级 教 育 部 门 和 出 版 也 部 门 所 追 寻 的 目标 。 那 么 , 何 向 公 众 、 别 是 我 如 特 国 的青 少 年 传 播 科 技 知 识 , 科 普 工 作 能 够 真 正 使 蓬勃地开 展起 来 , 及下 去 , 使 之 深人 人 心 , 普 并 成 为 人 们 喜 闻 乐 见 的 内 容 , 级 教 育 部 门 和 各 种 宣 各
主 要 任 务 和 奋 斗 目标 进 行 了 具 体 的 部 署 。 经 过 近
都 积 极 行 动 起 来 , 展 了 多 种 多 样 的 , 至 是 别 开 开 甚 生 面 的 科 普 活 动 , 心 不 可 谓 不 大 。 就 以 全 国 中 决 小 学 生 的减 负 而 言 , 度 已 令 很 多 学 校 的 老 师 和 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网民科普使用行为研究报告(2011年8月)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目录免责声明 (5)研究成果摘要 (6)第一章报告介绍 (8)一、研究背景 (8)二、调研方式介绍 (8)1. 调查总体 (8)2. 样本规模 (8)3. 调查时间 (9)4. 调查方式 (9)5. 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办法 (9)三、专业术语介绍 (9)第二章中国网络科普用户特征 (11)一、中国网络科普用户规模 (11)1. 科普网站用户界定与规模 (12)2. 各类网络科普应用的用户规模 (12)二、中国网络科普用户结构 (13)1.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性别结构 (13)2.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年龄结构 (13)3.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学历结构 (14)4.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城乡结构 (14)三、中国网络科普用户规模与市场状况总结 (15)第三章中国网络科普用户行为分析 (16)一、网络科普用户关注的科普内容 (16)1. 各领域科普内容关注度 (16)2. 不同人群感兴趣的科普内容比较 (17)二、网络科普知识获取方式 (18)三、网络科普使用频率 (19)四、网络科普使用习惯 (19)五、网络科普用户线下活动参与意愿 (20)第四章通过网络获取科普知识的动机分析 (21)一、网络科普用户动机层次 (21)二、根据网络科普用户动机的人群分类 (21)1. 动机与关注知识类型的相关性 (21)2. 网络科普用户分群及其命名 (22)3. 四类人群规模及用户属性 (23)4. 四类人群网络科普使用行为 (25)第五章非网络科普用户使用意愿与行为 (28)一、非网络科普用户不适用网络科普的原因 (28)二、非网络科普用户参与的线下科普活动形式 (28)第六章青少年网络科普环境建设 (30)一、学校网络科普环境建设 (30)1. 学校开展数字化科普教育的现状 (30)2. 学校开展数字化科普教育的形式 (31)二、家庭科普环境建设 (31)1. 家长开展网络科普教育现状 (31)2. 家长开展网络科普顾虑和障碍 (33)3. 影响家长开展网络科普教育的因素 (34)三、青少年科普环境建设情况总结 (36)图目录图 1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占网民比例 (12)图 2 网民中使用各类网络科普应用的比例 (13)图 3 网络科普用户性别结构 (13)图 4 网络科普用户年龄结构 (14)图 5 网络科普用户学历结构 (14)图 6 网络科普用户城乡结构 (15)图7 网络科普用户关注的科普内容 (16)图8 通过网络获取科普内容的方式 (18)图9 通过网络获取科普内容的频率 (19)图10 网络科普用户使用习惯 (19)图11 网络科普用户线下活动参与意愿 (20)图12 通过网络获取科普内容的原因 (21)图13 四类人群规模 (24)图14 四类人群与网络科普使用频率的对应分析 (26)图15 四类人群与网络科普使用习惯的对应分析 (26)图16 非网络科普用户流失原因 (28)图17 非网络科普用户中线下科普活动参与情况 (29)图18 非网络科普用户线下科普活动参与形式 (29)图19 中小学数字化科普教育开展现状 (30)图20 学校数字化科普教育的主要形式 (31)图21 家长为孩子提供网络科普教育的现状 (32)图22 家长网络科普教育使用频率 (32)图23 家长网络科普教育资源获取途径 (33)图24 家长开展网络科普教育的顾虑和障碍 (34)图25 不同网龄家长让孩子接受网络科普教育的比例 (34)图26 不同学历家长让孩子接受网络科普教育的比例 (35)表目录表 1 男性与女性感兴趣的知识类型比较 (17)表 2 不同年龄段感兴趣的知识类型比较 (17)表 3 四类人群关注的科普知识类型 (23)表 4 四类人群的性别结构 (24)表 5 四类人群的年龄结构 (24)表 6 四类人群的职业结构(主要职业) (25)表7 孩子年龄与网络科普教育的开展 (35)版权声明本报告由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NNIC)制作,报告中所有的文字、图片、表格均受到中国知识产权法律法规的保护。
免责声明本报告中的调研数据均采用样本调研方法获得,其数据结果受到样本的影响,部分数据未必能够完全反映真实市场情况。
所以,本报告只提供给个人或单位作为市场参考资料,本中心不承担因使用本报告而产生的法律责任。
中国互联网络信息中心China Internet Network Information Center(CNNIC)2011年8月研究成果摘要网络科普用户规模和特征◆30.9%的网民会访问科普网站、科技博客以及科技类报刊杂志网站,数量约为1.4亿人。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以男性为主,占比为64.2%,超过女性用户近30个百分点。
◆中国网络科普用户中,以10-30岁的年轻人群体为主,其中19岁以下群体占26.9%,20-29岁占28.1%。
◆网络科普用户中高学历人群比例较高,其中大专学历人群占比为20.4%,大学本科及以上的人群占比更高达26.8%。
◆城镇居民是网络科普的主要用户,其占比达到72.0%。
网络科普用户相关行为特征◆用户关注的最多的两类科普信息是生活常识和医学知识,超过一半网络科普用户(50.9%)会关注与生活常识相关的科普信息,其次有41.6%关注的是医学方面的科普知识。
◆86.6%的用户出于个人兴趣爱好而使用互联网了解科普知识,是网民使用网络科普服务最主要的原因。
其次为提高生活质量、提升个人健康等实用目的。
◆阅读科普文章依然是最重要的网络科普方式,近八成(81.6%)的网络科普用户通过阅读科普文章获取知识。
另外,有31.9%的用户会在论坛、社交网站上交流讨论科普知识。
◆有25.8%的网络科普用户会玩带有科普内容的游戏。
◆超过一半网络科普用户(50.5%)通过互联网获取科普知识的频率大致为一周1-3次,其次,18.6%的网民通过互联网获取科普知识的频率为每月平均1-2次。
◆近七成(69.4%)的用户在网上获取科普知识时,并没有固定访问的网站,而是通过搜索引擎进行搜索,另外31.0%的用户则是某些网站的忠实用户。
◆网络科普用户中,有10.7%表示会参加网络科普应用所组织的线下活动,20.2%则表示有可能会。
非网络科普用户使用意愿与线下科普行为◆考察网民不使用网络科普的原因,其中65.6%表示网上科普知识内容太少、找不到,有44.0%不信任网上的科普知识的来源。
◆在不使用网络科普服务的网民中,有48.1%会通过线下方式获取科普知识。
其中,电视是这些用户重要的科普知识获取渠道,38.8%的非网络科普用户会收看科教类电视节目。
青少年网络科普环境建设◆在受访的中小学生群体中,有13.3%表示在学校的电脑课上学习过科普知识。
◆约有四分之一(25.4%)的家长表示已经帮助孩子使用互联网获取科普知识,28.9%的被访家长愿意使用让孩子使用网络科普,但是目前还没有使用。
另外45.7%的被访家长不愿意让孩子通过互联网来获取科普知识。
◆在已经为孩子提供网络科普条件的被访家长中,58.8%让孩子平均每周使用网络科普服务约1-3次。
◆在已经为孩子提供网络科普条件的被访家长中,约四成(40.1%)通过自己在网上找到了相关的资源,其次有26.5%是孩子自己在网上找到或者要求的。
◆家长没有让孩子上网获取科普知识的原因中,除了没有条件上网、孩子年龄比较小这样的外部因素外,最主要的原因在于许多家长对互联网存在负面印象,24.2%害怕会影响学习,22.8%害怕孩子使用网络上瘾。
◆家长使用互联网时间越长,让孩子使用网络科普的比例越高。
网龄达5年以上的家长中超过半数(50.9%)为孩子提供了网络科普条件。
◆家长学历越高,让孩子使用互联网获得科普教育的比例也越高,大专和大学本科以上的家长中,让孩子使用网络科普服务的比例分别达到43.5%和44.5%。
第一章报告介绍一、研究背景科普工作是科学技术大众化、普及化的重要途径。
我国相关部门长期以来开展多种形式的科普活动,通过各种方式和途径向广大普通民众传播科学知识、科学思想和科学精神,帮助提高公众的科学文化素质。
一个国家或民族的科技竞争力,不仅依赖于科学技术的发展水平,还依赖国民的整体科学文化素质,所以科普工作对于提升国家整体竞争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一直以来受到我国政府的重视。
随着互联网技术的发展和中国网民人数的快速增加,互联网已经成为信息传播和知识扩散的主要载体,以互联网为平台,利用各种新兴的数字技术,搭建科普网站、制作科普内容、进而开发各种各样的数字科普产品,以达到传播科普知识、普及科学思想的目的,网络科普已成为科普工作发展的重要方向,为提高我国公众科学素质和科学知识普及提供了新的契机和强大的推动力。
为了深入调查公众利用互联网使用科普的状况,以及当前科普市场的规模,同时了解公众对于科普活动的心理需求,CNNIC开展“中国科普市场现状及用户需求心理特征”研究,通过本次调查研究,深入了解我国科普工作的现状,听取公众对于科普工作的意见和需求。
一方面,帮助政府和相关企业了解我国科普市场的基本情况;另一方面,为相关单位在今后的科普工作中提供准确的数据和科学的决策支持,开展更加符合公众需求的科普内容和活动,从而培育数字化科普的市场环境,加速数字化科普事业及科普产业的发展。
二、调研方式介绍1.调查总体中国有住宅固定电话(家庭电话、小灵通、宿舍电话)或者手机的6岁及以上常住居民。
2.样本规模用户调查总体样本10,038个,其中,住宅固定电话用户、手机用户各5,019个,样本覆盖中国大陆31个省、自治区、直辖市。
3.调查时间2011年3月16日到2011年4月8日4.调查方式通过计算机辅助电话访问系统(CATI)进行调查。
5.调查随机性和准确性控制办法(1)固话方面,分别使用各个城市的所有局号(即电话号码的前四位)随机生成电话号码进行访问。
为防执行公司为了拨打的效率较高,只抽取部分使用频率较高的局号生成电话号码,造成样本的代表性有偏差,CNNIC采取由研究人员自己随机生成所有电话号码提供给执行公司。
完成调查后,要求电话调查公司提供所有电话的拨打明细情况,进行抽查。
(2)为避免上班族白天上班的影响造成的偏差,采取工作日晚上18:00以后、周末全天拨打电话的方法。
(3)为避免接通率对随机性的影响,对号码无法接通的情况,采取至少拨打三遍的方式。
(4)为避免访员个人观点对访问造成影响,规定不需要读出的选项一律不加以任何提示,并追问到位。
(5)电话调查结束后对数据进行了预处理、核对了变量的取值和变量之间的逻辑关系等,对于不合格样本予以整体删除处理。
三、专业术语介绍◆科普:即科学技术普及的简称,是指采用公众易于理解、接受和参与的方式,普及自然科学和社会科学知识,传播科学思想,弘扬科学精神,倡导科学方法,推广科学技术应用的活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