心理防御机制的理解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指个体面临挫折或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心理防御机制1压抑指个体将一些不被自我所接纳的冲动、念头等,在不知不觉中被抑制到无意识中,或把痛苦的记忆,主动忘掉并排斥在记忆之外,从而免受动机冲突、紧张及焦虑的影响。
例:一个受创的士兵无法回忆起最近的一次死伤惨重的战斗。
2否认否认不是把痛苦事件有目的地忘掉,而是把已发生的的不愉快事件加以“否认”,认为它根本没有发生过,以逃避心理上的刺激和痛苦,来获得心理上暂时的安慰。
例:某吸烟者提出将吸烟与健康相联系的证据缺乏科学价值。
3退行是指个体在遇到挫折和应激时,心理活动退回到较早年龄阶段的水平,以原始、幼稚的方法应付当前情景,是一种反成熟的倒退现象。
如某一女生刚入校,参加学生会干部竞选失败了,感到很“委屈”,无法进行理智分析和对待,不吃饭,也不上课,成天蒙头大睡。
4合理化–当个体的动机未能实现或行为表现不符合社会规范时,为减轻因动机冲突或失败挫折所产生的紧张和焦虑,或者为了维护个人自尊,总会对自己的所作所为给以开脱,自圆其说,称为合理化。
•合理化可分为“酸葡萄”心理、“甜柠檬”心理和推诿三种形式。
–“酸葡萄”心理:是指认为自己得不到的或没有的东西就不是好的,是不值得关注和争取的,以冲淡内心欲望和不安。
–“甜柠檬”心理:百般强调凡是自己所做成或所拥有得东西都是好的。
–推诿:是指将个人的缺点或失败,都归因于其他理由,或找人承当其过错,以保持个人内心的平衡。
5反向形成–当个体的欲望和动机,不为自己的意识或社会所接受时,乃将其压抑至无意识之中,并在外表上表现出相反的态度和行为,称为反向形成。
例:一个家长潜意识里实际上讨厌一个孩子,却用买很多礼物的方式来溺爱这个孩子。
6转移–是指个体对某个对象的情感、欲望或态度,因某种原因无法向其对象直接表现,而把它转移到一个比较安全、能为大家所接受的对象身上,以减轻自己心理上的焦虑。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作用
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与作用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冲突和不愉快情绪时,通过一系列的心理过程和机制来保护自己心理健康的一种方式。
它在个体生活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有助于维持心理稳定和适应环境。
本文将探讨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和作用。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重要性1. 保护自尊心理: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在面对挫折和失败时,保护自己的自尊心理。
当我们遇到批评、指责或者挫折时,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减少负面情绪和情感刺激,提高自信心。
2. 缓解心理压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缓解心理压力,并减轻负面情绪带来的负担。
例如,使用幻想、回避和退行等防御机制可以使个体暂时摆脱现实中的问题和困扰,从而获得情绪上的缓解。
3. 增加自我意识:通过心理防御机制,个体可以更好地认识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和需求。
当我们使用诸如否认、投射和完美主义等机制时,可以帮助我们认识到自己的潜意识需求,并进一步调整和改变心理状态。
二、心理防御机制的作用1. 提高适应性:心理防御机制具有一定的积极性和适应性。
当我们面对突发事件、负面情绪或者挫折时,适当地使用防御机制可以帮助我们更好地适应环境,提高自我调节和处理问题的能力。
2. 促进心理健康:适当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促进心理健康的发展。
通过使用机制,个体可以减少焦虑、压力和负面情绪的影响,提高积极情绪和生活满意度。
3. 改善人际关系:心理防御机制对于改善人际关系也起着重要作用。
适当地运用修饰、同一化和合理化等机制,可以减少人际冲突和情感摩擦,增进彼此之间的理解和沟通。
4. 提升创造力:心理防御机制在某种程度上可以激发个体的创造力。
当我们面对压力时,运用创造性的机制如置换、幻想和逃避现实,可以为我们提供更广阔的思路和解决问题的新方法。
总之,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心理健康和生活适应中起到至关重要的作用。
它有助于保护我们的自尊心理、缓解心理压力、增加自我意识,提高适应性和创造力。
然而,需要注意的是,适度和合理地使用防御机制是至关重要的,过度或不恰当地使用可能会造成心理健康问题。
防御机制名词解释
防御机制名词解释防御机制是指人类心理在面对压力、冲突、焦虑等负面情绪时,不自觉地出现的一系列心理防卫方式,以减轻或消除情绪不适。
防御机制在心理学中被广泛研究和应用,对个体的心理健康起到了重要作用。
下面对几种常见的防御机制进行解释:1. 否认(Denial):将令人不悦或不可接受的事实或情绪排除在意识之外,以逃避现实。
这种机制可能暂时减轻了痛苦,但长期使用可能导致无视现实,对问题缺乏认识。
2. 退缩(Withdrawal):退避至内心世界中,避免面对引起不适的情境或责任。
这种防御机制可能导致人陷入孤立,无法正常应对现实中的挑战。
3. 互惠(Reciprocity):在充满敌意或不公平的处境中,采用一种报复的心理策略。
人们通过进行同样的行为以获得精神满足,但这种方式缺乏建设性解决问题的力量。
4. 认同(Identification):将他人的特质、态度或行为复制到自己身上,从而提升自尊或安全感。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塑造自我认同,但失去真实性和独立性。
5. 投射(Projection):将自己不愿承认的情绪、欲望或特质归咎于他人。
个体将内心的不满或不安归咎于外部因素,以减轻自己的责任感。
6. 置换(Displacement):将负面情绪或冲动从一个对象或行为转移到另一个更容易处理或无害的对象或行为上。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个体释放压力,但也可能导致情绪不适的延续。
7. 否认与攻击(Denial and Attack):对于自己无法接受的事实或情绪,既否认其存在,同时又对他人进行攻击以转移注意力。
这种机制使个体保持自尊心,但也可能导致情绪冲突的进一步激化。
8. 分裂(Splitting):将他人或自己划分为完全好或完全坏的极端对立面,无视事物的复杂性。
这种机制可以简化现实,但使人无法处理矛盾和复杂的情绪。
9. 逆行(Regression):在面临压力或冲突时退回到某个更为原始或年幼的发展阶段,以避免面对问题。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在面对心理挫折、冲突和压力时,为保护自我免受压力和不适的影响而自觉或无意识地采取的一系列心理策略和行为模式。
这些机制可以帮助个体减少焦虑、保护自尊、调节自我情绪和维持心理稳定。
下面将介绍心理防御机制的常见类型及其作用。
一、否认与回避1. 否认:当人们面临不愉快的现实或无法接受的事实时,常常会采用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这种机制会使人忽视现实,对问题进行知觉上的遗忘或忽略。
例如,一个失恋的人可能会拒绝接受这个事实,对于恋人的离开保持一种否认的态度。
2. 逃避:逃避是一种主动的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将注意力从问题转移至其他事物,来减轻痛苦或逃避现实。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选择过度工作或沉迷于某种娱乐活动,以逃避焦虑和压力。
二、投射与转移1. 投射:投射是指将自己的内心冲突、欲望或情绪归因于他人或外部因素。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减轻内心的不安、压力和焦虑感。
举例来说,一个人对他人的嫉妒可能是因为他自己对某个方面感到不够满意,但他将这种情绪投射给他人,认为别人比自己更优秀。
2. 转移:转移是指将情感或冲突从一个对象转移到另一个对象上。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个体排解冲突和焦虑,将压力从主要对象转移到次要对象上。
例如,一个受到工作压力的人可能回家后与家人发脾气,将压力转移到了家庭关系上。
三、幻想与逃避现实1. 幻想:幻想是人们通过创造虚假的情境、期望或愿望,来满足自己的内心欲望。
这种防御机制可以帮助人们逃避现实困境,并获得心理上的满足感。
例如,一个失败的作家可能会沉浸在自己创作的幻想世界中,以逃避现实的困境。
2. 逃避现实:逃避现实是指通过放松和沉迷于娱乐活动来暂时忘记或减轻对现实的焦虑和压力。
这种机制可以帮助人们暂时逃避压力,但并不能解决实际问题。
比如,有些人可能会过度依赖电子游戏或社交媒体,以逃避现实生活中的困扰。
四、合理化与升华1. 合理化: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通过寻找合理的理由或解释来减轻内心的冲突和焦虑感。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冲突、挫折、内心冲突等一些具有潜在威胁的情境中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的心理策略或机制。
这些机制往往在个体无意识的状态下发挥作用,以帮助个体应对情绪困扰、保护自我形象与自尊、减少焦虑和痛苦等。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包括:
1. 否认(Denial):拒绝接受或否认现实存在的事实,以逃避对抗现实带来的负面情绪。
2. 转移(Displacement):将负面情绪从一个对象或情境转移到无关的对象或情境上,以减少自身的焦虑和压力。
3. 投射(Projection):将个体自身的负面情感、欲望或冲动投射到他人身上,以避免认可和面对自身的内心冲突。
4. 退行(Regression):在面临压力和挫折时回到更为幼稚或原始的行为模式,以满足自身的安全感和需求。
5. 反向(Reaction Formation):将自己真实的欲望或情绪转化成相反的行为和情感,以抑制与自我价值观不一致的欲望和情绪。
6. 显露(Expression):将内心的冲突和情感通过各种方式表达出来,包括情绪爆发、言语攻击、大声哭喊等。
7. 合理化(Rationalization):为了减轻内心的焦虑和自责,个体通过对自己的行为或决策进行合理化解释,为自己找到合理的理由。
8. 抵抗(Resistance):对于威胁到个体自我形象、心理安全或自我认同的事件或情境进行抵抗,拒绝改变自己的信念和行为。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可以起到一定的保护作用,帮助个体应对压力和困难。
然而,长期依赖这些机制可能会阻碍个体的自我成长和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抵消名词解释
心理防御机制抵消名词解释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压力时所采取的保护措施。
虽然这些保护措施有助于抵消外界压力,但同时也可能使人们忽略了内在的想法和情感。
本文将对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及其发挥的作用、形式以及其影响进行探讨和解释。
首先,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及其发挥的作用要从两个方面来讨论。
第一,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机制,它可以帮助人们保护自己免受有害刺激的影响。
第二,它可以作为一种调节机制,即当人们面对压力时,可以使他们避免过度考虑,而以更适当的方式来表达情感。
其次,心理防御机制可以分为认知、情绪、行为三种形式。
认知是指人们试图将现实情况变成更加被接受的概念来逃避痛苦的思维
模式;情绪是指人们产生的一种负面情绪,用以抵消令人不安的、令人难受的外界事件;行为是指人们运用外在行为来解决自己的问题,用行为来抵消内心的压力。
最后,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产生多种不利的影响,例如,它可能会影响人们对自身性格特征的认知,使人们忽视了自己内在的需求;它也可能会影响到人们的决策能力,导致他们做出不理智的决定;更重要的是,它也可能会导致人们对自己的情绪无力,滥用心理抑制能力,从而无法意识到自己的内在情感。
总之,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被广泛采用的自我保护机制,它可以保护人们免受外界压力的侵害。
然而,不当的使用可能会产生不利的影响,因此,我们应该努力在自我保护和自觉行为之间取得平衡,以
达到健康幸福的生活。
心理防御机制解读
防御机制的主要类型之二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immature defense mechanism):此类防御机制在3—16岁的 儿童和青少年中、在人格障碍和情感障碍 以及神经症患者中常见。对使用者来说, 它能减轻或消除由于体验到亲密人际关系 受到威胁而引起的焦虑。在旁观者看来, 他们的行为是适应不良的,甚至是令人讨 厌的。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4)
被动攻击行为(passive aggressive behavior):应用者会 间接地(通过被动性的、受虐的)或直接地把应该针对别 人的攻击性,表达在自己身上。 这种表达是间接的,非
即刻显效的。如,拖延,失败,为引起别人注意而从事愚
蠢的或挑衅性行为或者为了避免处于竞争地位而一回小丑。 那些已形成施虐被虐关系的人往往会表现出既有被动攻击
又有疑病性防御。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5)
见诸行动(acting out)发泄、(旧译:潜意识释放) :指无意识欲 望的直接表现,其目的是避免认识到所伴随的情感,它包括为了避免 意识到自己的感情而表现出来的动作行为、违纪性或冲动性动作和
“发脾气”( tempertantrum). 它也包括为了减轻紧张心情(即主观性
焦虑或抑郁)而长期滥用药物、失败、形变态或自伤。发泄也涉及以 下这种状况:为了避免产生因本能推迟表达所导致的紧张心情,于是
长期来听任自己冲动发泄。
不成熟的防御机制(6)
分裂样幻想(schizoid fantasy):采用幻 想及停留在孤独退缩(autistic retreat ) 中的防御方式来解决冲突,达到自我满 足,其表现常常是全面回避人际亲密关 系及用怪癖来排斥别人,分裂样幻想能 消除对别人公开的攻击冲动或性欲冲动。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社会工作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类在面临压力、冲突、危险或不愉快的情境时,借助于潜意识的方式来保护自我和维持心理平衡的一种心理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在心理学领域中占有重要地位,它是人类应对外界压力和情绪波动的一种自我保护机制。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领域,不仅需要关注个体的心理需求,更需要了解与应对心理防御机制对社会工作的影响。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种类1. 拒绝:当个体面临不愉快的情境时,有时会倾向于逃避或否认现实,拒绝接受现实带来的不愉快体验。
这种心理防御机制可能会在一段时间内给个体带来安慰和平衡,但长期来说并不利于个体的成长和发展。
2. 投射:个体将自己不愉快的情绪和想法投射到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心理压力。
投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使用投射可能会影响个体与他人的关系,也可能导致个体自我的认知失衡。
3. 退行:在面临压力时,个体可能会退回到更为幼稚和安全的心理状态,以逃避现实的压力和挑战。
退行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依赖退行可能会影响个体的成熟和独立性。
4. 否认:个体对不愉快的真相或情境进行否认,以减轻心理压力和焦虑。
否认在一定程度上可以帮助个体适应压力,但长期否认现实可能会导致个体无法有效应对现实生活中的问题。
5. 转移:个体将自己的情绪或冲突转移到其他情境或目标上,以减轻自身的压力和焦虑。
转移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但过度转移可能会对个体的情感表达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二、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的影响心理防御机制在社会工作中具有重要的意义。
社会工作作为一种专业性强的工作,需要着重关注个体心理状态和心理需求,同时要了解个体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并加以应对和引导。
1. 有效倾听与理解:社会工作者需要通过有效倾听和理解,帮助个体认识和了解自己采用的心理防御机制,同时引导个体逐渐意识到自己的情绪和冲突,并寻找健康的应对方式。
2. 引导个体建立积极心理机制:社会工作者可以通过心理交流和心理指导,帮助个体建立积极的心理防御机制,提高个体面对压力和冲突的应对能力,从而实现心理平衡和健康成长。
心理防御机制的名词解释
心理防御机制(psychological defense mechanism)是指个体在面临挫折、冲突等紧张情境时,在其内部心理活动中具有的自觉或不自觉地想要挣脱困境、摆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心理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
这种机制的意义在于能够使主体在遭受困难与挫折后减轻或免除精神压力,恢复心理平衡,甚至激发主体的主观能动性,激励主体以顽强的毅力克服困难,战胜挫折。
但同时,心理防御机制也可能带来消极的影响,如使主体可能因压力的缓解而自足,或出现退缩甚至恐惧而导致心理疾病。
对防御机制的理解
对防御机制的理解
防御机制是一种心理自我保护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心理压力和冲突时,采取一些方法来减轻或缓解内心的焦虑和痛苦,以保持心理平衡。
防御机制通常是无意识的,并且有多种形式。
常见的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投射、反向形成、合理化、转移等。
压抑是指将不愉快的想法、情感或记忆排除在意识之外,使其不再被意识到;否认是指拒绝接受现实或事实,认为某些事情从未发生过;投射是指将自己的感受、想法或行为归咎于他人;反向形成是指为了掩盖内心的真实感受,表现出相反的行为或态度;合理化是指为自己的行为或想法找寻合理的解释或理由,以减轻内疚或焦虑;转移是指将注意力从一种不愉快的情境转移到另一种情境中。
防御机制虽然在一定程度上可以缓解心理压力和冲突,但过度依赖防御机制可能会导致心理问题。
例如,长期压抑内心的不满和愤怒可能会导致抑郁和焦虑。
因此,对于心理问题,寻求专业的心理咨询和治疗是更为有效的方法。
通过与专业人士的交流,人们可以更好地理解自己的防御机制,并学习如何更好地应对心理压力和冲突,从而建立更健康的心态。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精神分析学派用语。
指个人在精神受干扰时用以避开干扰,保持心理平衡的心理机制。
最早由弗洛伊德提出。
常在无意识状态下使用。
如压抑、压制、否认、投射、转移、文饰、解除、自居、补偿作用等。
自我防御的特征:自我防御机制有以下几个特征:(1)防御机制不是蓄意使用的,它们是无意识的或至少是部分无意识的。
固然,我们时常会做一些意识的努力,但真正的防御机制是无意识进行的。
(2)防御机制是藉支持自尊或通过自我美化(价值提高)而保护自己及防护自己免于受伤害。
从它的作用和性质来看,可分为积极的防御机制和消极的防御机制两种。
(3)防御机制似有自我欺骗的性质,即以掩饰或伪装我们真正的动机,或否认对我们可能引起焦虑的冲动、动作或记忆的存在而起作用。
因此,自我防御机制是藉歪曲知觉、记忆、动作、动机及思维,或完全阻断某一心理过程而防御自我免于焦虑。
实际上,它也是一种心理上的自我保护法。
(4)防御机制本身不是病理的,相反,它们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
但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5)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以重叠地表达。
例如,某工人在车间受到组长批评,于是说:“我才不在乎呢!”随后在工作中有意无意地摔摔打打,制造废品以消心中之愤,就是合理化与迁怒的双重作用。
概说:按照发展中出现的大约的先后顺序一、口欲期:0—3岁001、投射:你把自己的东西加到别人身上。
002、内射:你形成了一个他人的意象。
003、幻觉:你看到或者听到你想听到或者看到的—愿望、评论、想象或者批评—没有现实检验。
二、肛欲期:1.5—5岁004、投射性认同:三种使用方式。
——投射了如此之多的自己给他人,以至于造成了他或者她的巨大改变;——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痛苦的恋人伙伴”)——刺激他人产生你的不愉快情感,加上使这个人像那个曾经让你不快的人一样对待你。
005、投射性指责:你因为自己的问题不公正地指责他人。
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是弗洛伊德精神分析学说的基本概念之一,是指个体处于挫折与冲突的紧张情境时,在起内部心理活动具有自觉不自觉地解脱烦恼、减轻内心不安,以恢复情绪平衡与稳定的一种适应性倾向,是人心理活动的一种应激状态。
心理反应与生理反应同时出现,相互作用使反应加重或减轻。
有利于人身心健康的心理防御机制为良性心理防御机制,反之就是不良心理防御机制。
可分四大类:(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每个人都希望自己能活得开心、快乐,使自我能够得到更完善的发展,提高生活质量,增强心理素质,建议大家要更多的运用健康的、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1)利他,替代性而建设性的为他人服务而自己也从中得到满足。
这也就是人们常说的'双赢'——把别人的欲望和自己的欲望和谐地统一起来,在满足别人的过程中自己也得到满足。
其实说高尚些就是道德层面的升华,是超我在起作用,当你用诚心、爱心去关爱别人,同时又不损人利己,在这种情况下,人的心灵是净化的,心理也就不会有负担,所有的内心矛盾、冲突和痛苦就会被化解掉。
比如:本来你正处于失恋状态,内心郁闷、烦躁,当在银行门口帮一个年迈、行动不便的老人推开银行沉重大门时,老人会衷心的感谢你,此时的你会发现你的阳光之处,就会减少失恋所带来的郁闷情绪。
(2)幽默,就是运用智慧因势利导,通过幽默的方式弱化和消解矛盾、冲突等不和谐因素,既明确地表达了自己的观念、情感和意图,又不至于引起别人和自己尴尬和困窘。
幽默是一种良好的心理防御机制,但一定要注意,不能幽别人的默,一定要幽自己的默,要学会自嘲。
一个人要是会自嘲了,说明他的心理就成熟了。
也说明他认识了自己,社会适应能力强了。
幽默很容易缩短你与周围人的距离,而且能够帮助你有效地寻求社会支持。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学如何解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人们在面对心理压力、冲突和威胁时所采取的自我保护策略。
这些策略可以帮助我们应对不良情绪和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心理学对于心理防御机制的研究已经有了相当深入的了解,下面将从心理学角度解释人们的心理防御机制。
1. 投射机制投射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它指的是个体将自己拥有的不可接受的欲望、情感或冲突,转移到他人身上。
例如,一个人可能对自己有敌意的人感到恐惧,却无法承认这种情感,于是将这种恐惧投射到他人身上,认为对方对自己怀有敌意。
2. 否认机制否认是一种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用于抵制或忽视现实中的不愉快或令人焦虑的事实。
通过否认,个体可以暂时摆脱现实带来的困扰。
例如,一个人可能否认自己患有严重疾病的可能性,以免产生不必要的恐惧与焦虑。
3. 反抗机制反抗是个体对内外压力的一种积极应对方式。
通过反抗,个体可以表达自己的不满和愤怒,并试图改变现状。
例如,一个受到不公正对待的员工可能会通过工会组织或其他途径来反抗雇主的不公行为,以保护自己的权益。
4. 幻想机制幻想是一种逃避现实的心理防御机制,个体通过创造虚幻的情境、想法或幻想来满足内心的需求。
例如,一个人可能通过幻想自己过上富裕、幸福的生活,以逃避真实生活中的困难和不满。
5. 抵抗机制抵抗是个体对内心冲突的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阻止不愉快的思维或回忆进入意识。
例如,一个受到心理创伤的人可能会用其他事物来转移注意力,以避免回忆起令人痛苦的经历。
6. 合理化机制合理化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用于让个体对自己或他人的行为、感受或决策作出合理的解释,从而减轻焦虑和内心的冲突。
例如,一个人可能选择相信自己因为运气不好才没有获得工作升职,而不是面对自己能力的不足。
总结起来,心理防御机制是人们面对压力、冲突和威胁时自我保护的策略。
投射、否认、反抗、幻想、抵抗和合理化是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
通过这些机制,个体可以减轻不愉快情绪和焦虑,维持自身的心理平衡。
防御机制名词解释
防御机制名词解释
什么是心理防御机制?
防御机制是人们为了避免或减少心理层面上的痛苦、紧张、焦虑、尴尬和罪恶感等令人不愉快的感受,而有意无意使用的自我防御功能。
防御机制可以单一地表达,也可多种机制同时使用。
它并非病理性的,在维持正常心理健康状态上起着重要的作用,但是正常防御功能作用改变的结果可能引起心理病理状态。
不同的防御机制并没有好坏之分,但是不同的防御机制应用到不同的情景中会有不同的效果。
心理防御机制的三个主要特点
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最初由弗洛伊德提出,后由他的女儿安娜.弗洛伊德对之进行了系统的研究。
将心理防御机制界定为“人们面对应激情境时,无意识所采取的手段”。
它具有三个主要特点:
1.防御机制属于精神分析理论的内容,是个体无意识采取的应付应激情境的手段;
2.防御更多地取决于个体自身的心理特点;
3.对同一个体,所使用的防御机制具有相对稳定的特点,较少随情境而发生大的变化。
心理防御机制的分类
根据发展过程中的早晚,心理防御机制分为以下四类:
1.精神病性防御机制:婴幼儿常常采用这种防御机制,正常成人多暂时使用,因精神病患常极端地采用,故称精神病型,包括否认、歪曲和外射等;
2.不成熟的防御机制:多发生于幼儿期,也常常被成人采用,包括内向投射、退行和幻想等;
3.神经症性防御机制:少年期得到充分采用,成年人常采用,但神经症病患常极端地采用,故称神经症型,包括合理化、转移、反向形成、抵消、补偿、隔离、压抑等;
4.成熟的防御机制:出现较晚,是一种很有效的心理防御机制,成熟的正常成人经常采用,包括幽默、升华等。
防御心理学概念
防御心理学概念防御心理学是一门研究个体在面对压力、紧张和挑战时如何进行心理防御的学科。
它涉及到许多不同的概念,包括心理防御机制、应激与应对、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心理免疫系统、心理教育与训练、社会支持系统、心理评估与诊断、心理治疗与干预、心理现象的跨文化研究以及健康心理学与积极心理学。
1.心理防御机制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挫折、威胁或冲突时,无意识中采用的一系列心理策略,以缓解压力、恢复心理平衡。
这些策略包括理智型、情绪型和依赖型等不同类型。
例如,理智型防御机制包括合理化、幽默和升华等;情绪型防御机制包括压抑、否认和退行等;依赖型防御机制包括寻求支持、反抗和妥协等。
2.应激与应对应激是指个体在面对各种内外环境刺激时,产生的生理和心理反应。
这些刺激可能是日常生活中的压力、突如其来的灾难,也可能是长期的社会或情感问题。
应对是指个体采用的一系列行为和认知策略,以管理应激反应。
这些策略包括问题解决、情绪调节和社会支持等。
3.情绪调节与压力管理情绪调节是指个体通过认知重构和行为调整,控制自身情绪反应,以达到积极稳定的情绪状态。
压力管理则是指通过一系列方法,如放松训练、时间管理、社交支持等,有效应对压力,保持心理平衡。
4.心理免疫系统心理免疫系统是指个体的心理防御机制和资源,可以帮助个体预防和应对心理疾病。
这个系统包括个体的心理素质、社会支持和应对策略等。
通过增强心理免疫系统,个体可以更好地应对挫折和压力,预防心理健康问题的发生。
5.心理教育与训练心理教育与训练是指通过各种方法和手段,培养个体的心理素质和应对能力。
这些教育和训练可以包括认知行为疗法、情绪调节训练、社交技能训练等。
心理教育与训练的目的是帮助个体更好地理解和应对自己的心理问题,提高生活质量。
6.社会支持系统社会支持系统是指个体在面对压力和挫折时,可以寻求帮助和支持的社会网络。
这些支持可能来自家庭、朋友、同事、社区等。
一个良好的社会支持系统可以帮助个体更好地应对压力,提高心理健康水平。
心理防御机制(最新版)
第六页,共109页。
第二层:不成熟心理防御机制 (Immature Mechanism)
小孩子闯了祸,用双手把眼睛蒙起来,就像沙漠中 的驼鸟,敌人迫赶逼迫在眼前,无法面对,把头埋 于沙堆中,当做没这回事一样。
第二十页,共109页。
第二十一页,共109页。
许多人面对绝症,或亲人的死亡,就常会 本能他说“这不是真的,用“否定”来逃 避伤痛。其他如“眼不见为净”、掩耳盗 铃”,都是否定作用的表现。
第十二页,共109页。
有一些曾遭受极悲伤或目赌惊恐事件的人,会把那次 经历忘得一干二净,无法再回想起来。比如战场上的 士兵、从火里逃生的人、失恋的人……在事件过后, 以失去记忆来免去面对的痛苦与悲伤。
选择性或目的性遗忘常表 现在失去记忆
第十三页,共109页。
一位中年妇女的独生女于十八岁时死于车祸,事情发生 在十月份。当时她非常痛苦,经过一段时间以后,她把 这不堪忍受的情绪抑制、存放到潜意识中去,“遗忘” 了。可以说感情留在意识之中,而认知却被忽视了。这 些潜意识中的记忆不知不觉地影响她的情绪,果然她每 年十月份均会出现自发抑郁情绪,自己不知道为什么, 药物治疗也无效。
第十八页,共109页。
2、否定(denial)
无意识地拒绝承认或接受某些不愉快的现实/事实,或者
说对某种痛苦的现实无意识地加以否定,当作它根本没有发 生,来获取理上暂时的安慰 。
否认是一种原始又简单的自我防御机制,意志薄弱、知 识结构单纯的人,常会不自觉地使用否认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名词解释心理学
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焦虑、冲突和压力等心理困扰时,为了保护自我、减轻心理痛苦和维持心理平衡而采取的一系列无意识的心理策略或机制。
以下是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解释:
1. 投射:将自己的不愉快情绪、冲突或欲望转移给他人。
个体可能会将自己不愿意承认或接受的特质、感受或欲望,归因于他人身上,从而减轻自己的焦虑或责任感。
2. 否认:拒绝接受或承认现实或不愉快的事实。
个体可能会将令他们感到不安或无法接受的事情排除在意识之外,以避免面对现实引起的痛苦情绪。
3. 退行:在面对压力或冲突时,回到更为原始、幼稚或不成熟的行为或思维方式。
个体可能会表现出类似于儿童时期的行为,以逃避现实或寻求安慰。
4. 压抑:将令人不愉快的思绪、冲突或欲望压制到无意识中。
个体通过忽视或阻止对某些事情的思考或回忆,以防止与之相关的不愉快情绪的浮现。
5. 转移:将情感或冲突从一个对象或情境转移到另一个对象或情境上。
个体可能会将自己的情感或压力转移到其他事物或人身上,以减轻自身的紧张感或冲突。
6. 理性化:用理性或合理的解释来掩盖或解释令人不愉快的事情。
个体可能会用逻辑或理性的解释来安慰自己,以减少焦虑或内心的不安。
7. 反作用:用与真实感受相反的情绪或行为来掩饰或抵消自己
的真实感受。
个体可能会表现出与他们真正感受相反的情感或行为,以抵消或掩饰自己真实的内心体验。
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在个体的心理发展和应对机制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它们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个体应对心理压力和冲突,但也可能对个体的心理健康和人际关系产生负面影响。
心理防御机制概念
心理防御机制概念
嘿,大伙们!今天咱来聊聊心理防御机制是啥。
就说有一次我考试没考好,心里那叫一个难受啊。
这时候我就开始找各种理由,比如说这次题目太难啦,考试的时候状态不好啦。
其实这就是一种心理防御机制。
心理防御机制呢,简单来说就是当我们遇到让自己不舒服或者有压力的事情时,我们的心理会自动启动一些方法来保护自己,让自己感觉好一点。
我记得那次我找完理由后,心里确实没那么难受了。
但后来我也意识到,这其实有点逃避现实。
心理防御机制有好多种呢,像否认、压抑、投射啥的。
比如说,有的人失恋了,就不愿意承认,觉得这不是真的,这就是否认的心理防御机制。
有的人心里有烦恼,但是不想让别人知道,就把这些烦恼压在心里,这就是压抑。
所以啊,心理防御机制就是我们心理的一种自我保护方式。
但我们也不能总是依赖它,有时候还是要勇敢地面对现实哦。
这就是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啦。
理解心理防御机制如何应对冲突和焦虑
理解心理防御机制如何应对冲突和焦虑心理防御机制是一种自我保护的心理过程,帮助我们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保持心理平衡和健康。
理解这些心理防御机制有助于我们更好地应对生活中的挑战和压力。
本文将详细介绍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以及其在冲突和焦虑中的应用。
一、心理防御机制的概念心理防御机制是指个体在面对内外刺激时,为了维持自身心理平衡和稳定而采取的心理过程。
这些防御机制通常是无意识的,帮助人们面对挑战和压力,并保护自己的自尊和心理健康。
心理防御机制可以理解为心理上的“工具箱”,其中包括多种策略和方法来处理冲突和焦虑。
每个人都会使用这些心理防御机制,尽管不一定意识到自己在使用它们。
下面将介绍一些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并探讨它们在冲突和焦虑中的应用。
二、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及其应用1. 否认(Denial):这是一种最基本的心理防御机制,个体拒绝承认自己的现实问题或面对真相。
当面对令人不愉快的事实时,否认可以帮助我们逃避现实并保留自尊。
应对冲突和焦虑时,否认可以在短时间内减轻不适感。
然而,长期否认会阻碍个体面对问题和解决冲突的能力,因此,适度使用否认是关键。
2. 投射(Projection):这种心理防御机制是将自己的负面情感和欲望归咎于他人。
通过投射,个体可以转移焦点并避免面对自己内心的不舒服情绪。
在应对冲突和焦虑时,投射可能会导致个体对他人产生错误的评判和指责。
因此,在使用投射时,我们应该保持谨慎,并尝试理解自己内心的真实感受。
3. 昇华(Sublimation):这是一种利用心理能量进行转移的防御机制。
个体通过将消极情绪转化为积极行为来达到平衡和减轻不适。
在面对冲突和焦虑时,昇华可以通过将负面情绪和能量用于创造性的活动来实现。
例如,有些人可能会将内心的愤怒和痛苦转化为写作、艺术或运动的动力。
4. 幽默(Humor):幽默是一种积极的防御机制,通过笑声和轻松的态度来化解冲突和缓解焦虑。
幽默可以改变个体对问题的看法,并提供一种积极的情绪释放方式。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什么叫心理防御机制
当人们在心理冲突、挫折和应激后会产生焦虑和痛苦,为了减少或避免这种焦虑和痛苦,人们在心理上产生了一些自我保护的方式,而心理防御机制便是这些方式中最主要的一种。
心理防御机制就是以某种心理的方式或手段,把自己与现实的关系作出某些改变,使自己较容易接受,不致于引起心理上太大的紧张和痛苦,以保护心情安宁的一种方式。
心理防御机制大致可分四大类:
(1)精神病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否认、曲解和投射等。
(2)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倒退、幻想和内向投射机制等。
(3)神经症性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合理化、抵消、反向形成等机制。
(4)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
包括升华、幽默和理智化等。
常见的心理防御机制有八种:
(1)否认。
指一种拒不承认现实的某些方面,借以减轻焦虑和痛苦的心理防御机制。
(2)潜抑。
指一个人能被社会或自己意识所接受的欲望、情感和行为,在不知不觉中压抑到潜意识中去,使自己意识不到,而使内心保持“纯洁”、“安宁”。
(3)投射。
指一个人把自己的过失归咎于他人,或者将自己内心那些不能为社会规范或自我良心所接受的感觉、欲望、意念等放到别人身上,以掩饰自己,逃避或减轻内心的焦虑与痛苦。
(4)反向作用。
指一个人表现与自己的欲望、动机、观念等截然相反的矫枉过正式的态度和行为,以减少焦虑,维护安宁。
(5)转移。
指一个人把对某一对象的欲望、情感或行为意向不自觉地转向其他对象上去,以减轻自己的心理负担。
(6)抵消。
指一个人以象征性的动作、语言和行为,来抵消已经发生了的不愉快的事情,以弥补内心的愧疚。
(7)合理化。
指一个人给自己的行为或处境寻找能为自我和社会认可的理由的做法。
(8)升华。
指一个人将被压抑的本能欲望导向人们所接受、为社会所赞许的活动上面来。
“不成熟”的心理防御机制出现于婴儿期,成年中出现于较轻的精神患者。
1、内向投射
即把原本是外在的东西吸收到自己的内心里,变成自己人格的一部分,称为内部投射。
其特点通常的是毫无选择地,广泛的吸收外在的东西,并产生仿同作用,又进一步分为“反感性仿同”,“向强暴者仿同”,“向失落者仿同”,这些都是儿童早年的心理防御机制,是未成熟的心理活动。
内投射或仿同的对象,常是所爱,所恨和所怕的人,尤其是父母。
严厉父亲的言行经过仿同成为自己人格的一部分,就不觉得可怕了。
所爱的对象通过内投射,在心情上可接近那个对象而使他常在。
例如有些人失去了所爱的人,会无意识地模仿所爱的人的特点,使其在自己身上出现以减轻内心的痛苦。
内投射也可能是自罪感的表现,他们常常模仿死者的一些性格特点来减轻对死者的内疚感。
同样的道理,父母对子女的态度不良,也通过内投射成为子女性格的一部分,形成偏差心理。
病态的仿同多见于歇斯底里。
2.倒退
也称为退行,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的时候放弃已学到的比较成熟的对应技巧和方式,而使用原先比较幼稚的方式去应付困难和满足自己的欲望。
退行现象常见于儿童,也常发生于成人。
临床上歇斯底里和疑病症常见这种退性行为。
譬如一个成年人,当遇到困难无法对付时,便觉得自己身上的“病”加重了,需要休息,以此来退回到儿童时期被人照顾的生活中去,这就是无意识地使用精神防御的退行机制。
3,幻想
是指一个人遇到困难时,利用幻想方法,使自己在现实中脱离开,存在于幻想境界,已得到内心的满足。
这也是思考上退性作用的表现,这些现象在小孩子身上是正常现象,但在成人里出现就可能是病态心理了。
譬如一名体弱的儿童受到大孩子的欺负时,就幻想自己变成一个大力士,使别人都怕他。
这是正常儿童常见的心理。
但在成年人里出现这样的幻想多是病态的表现
4,投射:把自己的愿望与动机归于他人,断言他人有此动机、愿望,然而这些东西往往都是超我所不能容的。
投射又称外射作用,是指个体将自己不喜欢或不能承受但又是自己具有的冲动、动机、态度和行为转移到他人或周围事物上,认为他人或周围事物也有这样的动机和行为。
如“以小人之心度君子之腹”、“我见青山多抚媚,青山见我亦多情”等就是投射作用的写照。
投射作用是客观存在的,通常又是无意识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