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地理(新教材)《植被与土壤》阶段质量测评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五章过关检测(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2分,共40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下图是植被类型与温度、降水量的关系示意图,图中植被类型为阔叶林、针叶林、热带雨林、草原、苔原、荒漠。
读图,完成1~2题。
1.图中各代号中表示海南岛典型植被类型的是( )A.甲B.乙C.丙D.丁2.图中可显示的信息错误的是( )A.从赤道到两极的变更B.由沿海向内陆的变更C.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变更D.非地带性规律表现不明显2.C1题,结合图示温度和降水变更,及材料中的六种植被类型,可推断甲、乙、丙、丁分别为荒漠、草原、苔原、热带雨林,故D项正确。
第2题,读图,依据气温变更趋势可知,丁、戊、己植被类型更替是以热量差异为基础的,表示从赤道到两极的变更,则A项正确;丙、乙、己植被类型变更是以水分差异为基础的,表示由沿海向内陆的变更,则B项正确;降水变更不能显示出迎风坡、背风坡以及海拔差异,故不能反映从山麓到山顶的垂直地域分异,则C项错误;图示区域跨温度带、干湿地区的范围广,没能体现非地带性规律,则D项正确。
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下图是某植物示意图。
读图,完成3~4题。
3.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 )A.干旱B.潮湿C.寒冷D.燥热4.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更是( )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大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缩小削减4.C3题,该植被地上部分矮小,地下根系扎得深,生长范围广,有利于汲取足够的地下深层的水分。
故该植被生长地区的自然环境最突出的特征是干旱,地表水缺乏。
第4题,随着全球变暖,当地蒸发加剧,该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更是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以获得更多的水分。
下图为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的主要分布图(数字为面积占全国比例)。
读图,完成5~7题。
5.该植被类型最可能是( )A.草地B.落叶林C.荒漠D.阔叶林6.该植被的类型和产量取决于( )A.气温凹凸B.降水多少C.地表形态D.人类活动7.我国该植被主要分布区所存在最普遍的生态环境问题是( )A.土地次生盐碱化B.土地荒漠化C.水土流失D.生物多样性锐减6.B7.B5题,读图可知,该植被主要分布在我国西部干旱、半干旱地区,解除落叶林和阔叶林,故B、D两项错误。
广西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B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过关检测(B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某年3月21日上午,某地理学习小组始终沿着条带状分布、稀疏干枯的森林考察,沿途地形开阔,地势起伏较小。
到达目的地后,全球卫星导航系统屏幕上显示的纬度为40°N,北京时间为14时8分。
据此完成1~2题。
1.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2.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主要是其受控于( )A.降水量分布B.地下水分布C.地势的凹凸D.气温的分布答案:1.C 2.B解析:第1题,40°N位于温带地区,该地稀疏干枯的森林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
热带雨林属于热带植被,常绿阔叶林属于亚热带植被,针叶林属于亚寒带植被。
第2题,森林耗水量大,该地有稀疏干枯的森林,说明降水少,水资源不足。
考察地的森林呈条带状分布,可能是河流沿岸等地下水足够地区形成了森林区,其主要受控于地下水分布。
现在有许多手机软件,对着植物拍摄,软件能马上对比分辨出植物。
下面是某同学周末在野外运用该软件时显示出的三幅图片。
读图,完成3~4题。
3.依据图片中的信息推断,该同学拍摄地最可能位于( )A.太行山区B.长白山区C.昆仑山区D.武夷山区4.一个植物群落往往由乔木、灌木和草本等组成,它们高矮不一,错落有致,共享着阳光雨露。
三幅图片显示的植物从上层到下层的排序,正确的是( )A.③②①B.③①②C.②①③D.②③①答案:3.D 4.A解析:第3题,茶花属于亚热带植物,该同学拍摄地应在亚热带地区,最可能位于武夷山区。
太行山区、长白山区、昆仑山区均位于温带。
第4题,①是蕨类植物,喜潮湿环境,分布在最下层。
②茶树是灌木,相宜在中层,便于采茶。
③樟树是高大乔木,位于上层。
故从上层到下层排序正确的是③②①。
某游客在福建漳州滨海火山地质公园考察时发觉,园内海边一小山的东南沿海一侧植被低矮而稀疏(图甲),而背海一侧的植被则高大而茂密(图乙)。
高一新教材地理湘教版必修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质量测评
阶段质量测评(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主要植被与自然环境1、2、3、4、5、6、7、8、9、10、11、12、13、14、31、32土壤的形成15、16、17、18、19、20、21、22、23、24、25、26、27、28、29、30、33、34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6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我国不同自然环境下的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景观(下图)。
完成1~2题。
1.(区域认知)植物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图中能指示水湿环境的是() A.甲B.乙C.丙D.丁答案 A解析甲图为芦苇,为多年水生或湿生的高大禾草,生长在灌溉沟渠旁、河堤沼泽地等,指示水湿环境;乙图为胡杨树,分布在我国西北地区,指示干旱的环境;丙为黄山迎客松,分布在亚热带季风气候区,为湿润地区;丁为椰林,分布在热带地区,为湿润地区。
2.(综合思维)关于图中各地植物主要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甲—四季常绿B.乙—根系发达C.丙—叶宽而薄D.丁—叶呈针状答案 B解析芦苇生长有发芽、展叶、开花、孕穗、抽穗等季节变化,不是四季常绿,A项错误;胡杨树生活在西北干旱半干旱区,主要靠根系吸取地下水生长,因此根系发达,B项正确;迎客松分布在季风气候区,叶子呈针状,C项错误;椰林为常绿乔木,产于热带,叶宽而薄,D项错误。
杏仁桉是世界上最高的树种,主要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其经济价值很高。
杏仁桉树干很少枝杈,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
杏仁桉因吸水能力强,被誉为“抽水机”,在热带湿润地区,又被称为“防疟(疟疾)树”。
完成3~4题。
3.(综合思维)杏仁桉叶片侧面朝上的主要原因是()A.增大与阳光的接触面B.滞留更多雨水C.减少水分蒸发D.减少地面投影面积答案 C解析生长在澳大利亚草原上,地处热带地区,蒸发旺盛,“只有顶端才生长出枝叶且叶片侧面朝上,与阳光投射方向平行”,叶片少且叶片与阳光平行,是为了减少阳光照射,减少水分蒸发,C项正确。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阶段检测五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阶段检测(五)(测试范围: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第Ⅰ卷(选择题共7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35小题,每小题2分,共7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正确答案,请将正确答案填入表格中相应的题号下面。
)“冷岛效应”指地球上干旱地区的绿洲、湖泊,其夏季昼夜气温比旁边沙漠、戈壁低,温差最高可达30℃左右,这是由于四周戈壁沙漠的高温气流在大气的平流作用下,被带到绿洲、湖泊上空,形成了一个上热下冷的大气结构,形成一种温润凉快的小气候。
据此完成1~2题。
1.“冷岛效应”形成的根本缘由是A. 受控大气环流的差异B. 绿洲与沙漠热力性质差异C. 阳光照耀强弱的差异D. 绿洲与沙漠距海远近不同2.“冷岛效应”会使绿洲地区A. 年降水量增多B. 热量交换变缓C. 水汽蒸发加快D. 地面风速增加潮汐现象是由地球和天体运动以及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引起的。
在海洋中,月球引力使地球的向月面水位上升。
我国海岸线长、潮差大,隐藏着非常丰富的潮汐能,有可建潮汐电站的优越条件。
下图是利用潮汐发电的原理图:水坝下方有通道,涨潮时,堵住通道,潮水涨至最高水位时打开通道,进水发电,如图甲;当海湾水位涨至最高时,堵住通道,如图乙;落潮至最低水位时,打开通道放水发电,如图丙。
读图回答3~4题。
3. 关于潮汐能的说法,正确的是A. 潮汐电站志向的坝址是口窄肚大B. 从区位条件考虑,钱塘江口利于建潮汐电站C. 潮差大小与河口形态无关D. 潮汐电站的技术目前还不成熟4. 用潮汐发电,之所以每天能发4次电,主要是因为A. 白天能发两次,夜晚能发两次B. 不仅潮汐能发电,波浪也能发电C. 每天大约有两次涨潮两次落潮D. 海湾内与大海之间存在水面的差异读“某地景观图”,完成5~6题。
5. 该景观图反映的植被带是A. 温带草原B. 热带草原C. 亚热带常绿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6. 该景观图可能出现的地区是A. 内蒙古高原B. 青藏高原C. 亚马孙平原D. 东非高原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放射基地位置,各地自然环境差异明显。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1植被课时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1
植被(45分钟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4分,共40分)1.目前我国广袤的南方低山丘陵地区的原始森林早已被人工林所替代,这些人工林的植被类型是( )A.热带雨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选B。
从自然带的分布看,我国南方低山丘陵地区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对应的自然带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植被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
我国自然白桦林主要分布在东北地区。
北京喇叭沟门有一片自然白桦林。
下图示意喇叭沟门在北京的位置。
据此完成2、3题。
2.北京的地带性植被属于( )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针叶林3.喇叭沟门有自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 )A.纬度位置B.海陆位置C.大气环流D.地形【解析】2选C,3选D。
第2题,北京是温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属于温带落叶阔叶林;亚热带季风气候地带性植被是常绿阔叶林;温带大陆性气候地带性植被是亚寒带针叶林;针阔叶混交林分布在温带季风气候与温带大陆性气候过渡地区。
第3题,从图中看,喇叭沟门位于山区,气温随海拔的上升而降低,喇叭沟门海拔较高,气温低,有自然白桦林分布的主导因素是地形。
下图为成都某学生暑假时在非洲西南端好望角旁边(34°S)拍摄的某海边停车场照片,图中树木的奇妙造型是自然形成的。
据此完成4、5题。
4.图中树木的叶子( )A.一年一枯B.表层有蜡质C.叶片大而厚D.形态呈针状5.图中树木树形奇妙的主要影响因素是( )A.光照B.降水C.大风D.气温【解析】4选B,5选C。
第4题,好望角属于地中海气候,夏季燥热干燥,典型植被为硬叶林,硬叶林叶面有蜡质,可削减蒸发,防止水分流失。
第5题,好望角南部临海,周边陆地面积少,海洋摩擦力小,西风风力强盛,长期受大风影响,树冠枝叶偏向一侧,形成图示奇妙的树形。
(2024·青岛高一检测)下图为某区域景观图。
据此完成6、7题。
6.图示区域的典型植被是( )A.温带草原B.热带草原C.温带荒漠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7.图示区域可能是( )A青藏高原 B.云贵高原C.东非高原D.内蒙古高原【解析】6选B,7选C。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测评A含解析湘教版必修1
第五章测评(A)(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植被是指地球表面某一地区所覆盖的植物群落,可分为自然植被和人工植被。
据此完成1~3题。
1.上图中的植被属于人工植被的是( )A.①B.②C.③D.④2.上图中植被垂直分层最明显的是( )A.①B.②C.③D.④3.影响植被垂直分层的影响因素是( )A.光照B.水分C.热量D.地形答案:1.D 2.B 3.A解析:第1题,读图可知,①是草原,②是森林,③是荒漠,④是果园,属于人工植被的是果园。
第2、3题,受光照影响,植被的垂直分层现象在森林分布最明显。
读景观图和局部世界地图,完成4~5题。
4.比较②③景观图(两图所在的海拔相同)( )A.②图所示区域的水热要比③丰富B.②图所示区域的光照要比③丰富C.②图所示区域的纬度要比③高D.③图所示区域的植被比②丰富5.局部世界地图中的字母所代表的地区与景观能正确匹配的是( )A.a—④B.b—②C.c—③D.d—①答案:4.C 5.D解析:①雨林景观出现在赤道地区,与d地对应;②针叶林景观出现在高纬度地区,气温低,热量不足,但水分条件较好,与a地对应;③仙人掌属荒漠景观,出现在干旱的中低纬度地区,与b地对应;④企鹅景观出现在高纬度的南极地区,与c对应。
2024年6月25日,我国在西昌卫星放射中心用长江三号乙运载火箭,胜利放射第46颗北斗导航卫星。
下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放射基地位置。
读图,完成6~7题。
6.丙地的自然景观是( )A.热带雨林B.常绿阔叶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7.下列关于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导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A.沿甲→乙方向,热量B.沿乙→丙方向,海拔C.沿乙→丁方向,降水D.沿甲→丁方向,热量、降水答案:6.B 7.D解析:第6题,丙地属于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景观是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
第7题,沿甲→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降水,沿乙→丁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沿乙→丙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是热量,沿甲→丁方向自然景观分布规律主要影响因素既有热量也有降水。
2024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过关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1.下列有关植被的说法,正确的是( )A.植被就是植物B.植被无处不在C.植被与人类活动无关D.植被的分布受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答案D解析植被是自然界成群生长的植物的整体,与植物是两个不同的概念,故A项错误;世界上极端干旱、寒冷的地方没有植被生长,故B项错误;人工栽培和经营管理的植被称为人工植被,故C项错误;植被的形成和分布受多种地理因素如地形、气候、土壤等的综合作用,故D项正确。
森林植被类型多样,主要分布在热带和温带的潮湿和半潮湿地区。
据此完成2~3题。
2.下列森林植被类型属于亚热带类型的是(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针叶林D.热带雨林3.与热带雨林相比较,常绿阔叶林( )A.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多B.有板根、茎花现象C.垂直分层明显D.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答案2.A 3.D解析第2题,常绿阔叶林是亚热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落叶阔叶林是温带海洋性气候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发育的典型植被;针叶林主要分布在亚寒带针叶林气候区;热带雨林主要分布在热带雨林气候区,故A项正确。
第3题,热带雨林的藤本植物、附生植物较多,有板根、茎花现象,垂直分层明显;常绿阔叶林森林常绿,乔木多革质叶片,故D项正确。
下图为亚欧大陆从沿海向内陆以及山地由山麓向山顶自然植被的地域分异示意图(大致位于45°N)。
读图,完成4~5题。
4.与大陆东岸相比较,阔叶林带在大陆西岸的最高分布纬度及其主要影响因素分别是( )A.高地形B.高洋流C.低地形D.低洋流5.甲处深居内陆,没有形成荒漠景观,却形成了草原,其主要缘由是该地( )A.位于夏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B.夏季多对流雨C.夏季高山冰雪融水较多D.位于冬季风的迎风坡,降水较多答案4.B 5.C解析第4题,温带阔叶林带主要分布在温带海洋性气候区和温带季风气候区,大陆西岸由于受到暖流的影响,最北界线分布的纬度较高;大陆东岸由于受到寒流的影响,最北界线分布的纬度相对较低。
2025版新教材高中地理章末检测五植被与土壤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章末检测(五) 植被与土壤一、选择题(每题2分,共46分)[2024·重庆期末联考]下图为某种植被(斜线阴影部分)在世界的主要分布区域简图。
读图,完成1~2题。
1.该植被具有的主要特点是( )A.植物种类多 B.植物生长慢C.垂直分异少 D.秋冬季落叶2.形成该植被特点的主要缘由是( )A.光照较足够 B.地形起伏大C.光热水足够 D.土壤肥力高[2024·山东德州、烟台期中联考]我国自古有“榕不过吉”的说法,即榕树种植以江西吉安(27°N,115°E)为北界,常见于我国华南、西南各省区。
榕树母树上常长出很多在地面以上、暴露于空气中的气生根(能起到汲取水分和气体、支撑植物体向上生长的作用),呈现“独木成林”的景观(下图)。
据此完成3~4题。
3.导致“榕不过吉”的主导因素是( )A.热量 B.地形C.土壤 D.洋流4.我国吉安以南的榕树出现大量气生根,其适应的环境是( )A.过酸 B.过干C.过碱 D.过湿[2024·山东济南期末]2024年10月12日,在昆明召开的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第十五次缔约方大会上,中国正式宣布设立三江源、大熊猫、东北虎豹、海南热带雨林、武夷山等第一批国家公园,爱护面积达23万平方公里,涵盖近30%的陆域国家重点爱护野生动植物种类。
下图为5个国家公园分布示意图。
据此完成5~6题。
5.关于5个国家公园的地理特征叙述正确的是( )A.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土壤肥沃B.武夷山、大熊猫国家公园的植被以亚热带常绿硬叶林为主C.三江源国家公园土壤发育差D.东北虎豹国家公园的植被以温带草原为主6.造成海南热带雨林国家公园、武夷山国家公园、东北虎豹国家公园植被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热量 B.水分C.海拔 D.海陆位置[2024·云南丽江期末]下图为某生物学家拍摄到的植物景观照片和骆驼刺根系结构示意图,骆驼刺为亚洲某地区的典型植物。
江苏专版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测评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气温越高、降水量越多的地区,植被垂直结构越丰富。
下图为森林的成层现象示意图。
据此回答1~2题。
1. 森林植被出现成层现象的主要原因是( )A. 湿度自上而下增大B. 光照自上而下减弱C. 气温自上而下升高D. 风速自上而下降低2. 下列森林植被中,垂直结构最丰富的是( )A. 亚寒带针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常绿阔叶林D. 热带雨林因不同气候的影响,不同地区植被往往呈现出不同的特点。
据此回答3~4题。
3. 图中现象常年出现在( )A. 热带雨林B. 落叶阔叶林C. 亚寒带针叶林D. 常绿阔叶林4. 图中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存在于( )A. 长白山天池湖畔B. 北京长城两侧C. 新疆塔里木盆地周边D. 西双版纳澜沧江畔下面为两个中国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
”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
”据此回答5~6题。
5. 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A. 椰子树B. 樟树C. 榆树D. 茶树6. 下列植被特征最符合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 )A. 树冠浑圆,叶面具有光泽、无绒毛、稍硬B. 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C. 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D. 具有肉质的叶或茎南美洲安第斯山脉高地上,有一种生长极其缓慢的绿色垫状植物(下图)。
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紧密并贴近地面或岩石生长。
据此回答7~8题。
7. 该植物叶面覆盖着蜡质层的作用是( )A. 保持植物温度B. 增强抗风能力C. 减少水分蒸发D. 减弱光合作用8. 根据该植物的生长特征推测当地( )①多大风②气温低③湿度大④光照弱A. ①②B. ①④C. ②③D. ③④在巴西高原东北部,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的纺锤树引人注目。
当绿叶纷纷凋零、红花竞相绽放时,纺锤树就好似插着红花的特大花瓶。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质量达标检测含解析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读图,据此完成1~3题。
1.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 D )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解析] 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知,沿X方向热量削减,沿Y方向降水增加。
2.甲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A )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解析] 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甲为热带草原。
3.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B )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解析] 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乙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下图为某区域不同时期地理环境变更示意图。
读图完成4~5题。
4.引起该区域地理环境变更的根本缘由是( A )A.地壳上升B.植被破坏C.气候变更D.农业开发[解析] 读图可知,地壳上升导致陆地东西两侧的水分条件变更,从而导致植被发生变更,所以根本缘由是地壳上升。
5.该区域地理环境的变更,主要体现了( C )A.洋流对植被的影响大B.湖泊对地理环境影响大C.水分的变更对植被影响大D.植被对气候的影响大[解析] 由于地壳抬升,大陆东岸降水慢慢削减,植被由森林变成草原、荒漠。
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探讨土壤剖面发觉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下图为黄土高原地区某沟谷剖面图。
据此完成6~7题。
6. 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是( B )A.荒漠B.水乡C.森林D.草原7.土壤发红反映当时的气候特点是( B )A.燥热干燥B.温煦潮湿C.寒冷潮湿D.寒冷干燥[解析] 第6题,据图并结合材料可知,黄土高原地区最上面是黄土,下面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且图中有流水沉积物,鹅卵石的存在说明在黄土形成之前,这里的地理环境流水作用较强,应为水乡,B正确。
新教材适用2023_2024学年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质量达标检测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质量达标检测一、单项选择题:本题共15小题,每小题3分,共45分。
每小题给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是符合题目要求的。
下图为我国东部地区某城市街道机动车道与两侧非机动车道绿化隔离带的景观对比照片,拍摄于2017年3月25日。
数年前,两侧的绿化隔离带按同一标准栽种了常绿灌木;而如今,一侧灌木修剪齐整(左图),另一侧则杂树丛生,灌木零乱(右图)。
拍摄当日,这些杂树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
据此完成1~3题。
1.当地的自然植被属于( B )A.常绿阔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硬叶林D.针叶林2.造成图示绿化隔离带景观差异的原因可能是该街道两侧( D )A.用地类型差异B.居民爱好差异C.景观规划不同D.行政管辖不同3.图示常绿灌木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制约其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 A ) A.气温B.降水C.光照D.土壤[解析]第1题,由题中3月25日,杂树中隐有绿色,新叶呼之欲出,可知此处植被在冬季时,树叶落完,春季时长出新叶,所以此处的自然植被为温带落叶阔叶林。
第2题,同一街道两侧,植被类型不一样,此处都为绿化用地,用地类型相同,景观规划相同,最可能该街道两侧行政管辖不同。
第3题,制约常绿灌木栽种范围的主要自然因素是热量。
由于常绿灌木叶片较小,对寒冷气候适应能力强,冬季不落叶,所以成为我国很多城市的景观植物。
下表为伊犁河谷南、北坡自然植被带及土壤类型随海拔高度的变化对比。
据实地调查发现,在伊犁河谷的南北坡自然植被带中,山地草原多与阔叶林或野果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山地草甸与针叶林东西相间交错分布。
据此完成4~6题。
自然植被带海拔土壤类型南坡(m) 北坡(m)温性荒漠草原 1 100~1 300 700~1 100 淡栗钙土和棕钙土温性草原 1 400~1 800 1 200~1 300 山地栗钙土温性草甸草原 1 900~2 100 1 400~1 700 山地暗栗钙土A.地形B.气候C.土壤D.河流5.伊犁河谷山地森林—草甸应分布在山地的( C )A.最大坡度带上B.最高温度带上C.最大降水带上D.最薄土壤带上6.推测伊犁河谷的南、北坡交错的自然植被带主要分布在( D )A.起伏和缓的山麓地带B.平坦开阔的山顶地带C.坡度较小的缓坡地带D.山脊与河谷相间地带[解析]第4题,伊犁河谷为我国新疆中西部南北天山之间的西端,开口朝西,地势自西向东逐渐升高,夏季受来自大西洋水汽的影响,降水相对较多。
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测评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本题共25小题,每小题2分,共50分)下图为一张反映“有孔叶片排水”现象的照片。
读图,完成第1~2题。
1.该现象常年出现在( )A.热带雨林分布区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分布区C.亚热带常绿硬叶林分布区D.温带落叶阔叶林分布区2.该现象在我国较普遍出现于( )A.长白山天池湖畔B.重庆嘉陵江沿岸C.西双版纳澜沧江畔D.武夷山九曲溪边1题,材料关键词“排水”和题干关键词“常年”说明该地降水量特别大且相对稳定,选择热带雨林分布区最合适。
第2题,我国西双版纳澜沧江畔纬度低,是热带季风气候,有热带雨林分布。
2.C油橄榄是世界闻名的木本油料兼果用树种,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
读图,完成第3~4题。
3.油橄榄所属的植被类型为( )A.热带雨林B.亚寒带针叶林C.温带落叶阔叶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油橄榄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反映了该地的气候特征是( )A.夏季燥热干燥B.夏季高温多雨C.冬季温柔少雨D.冬季寒冷干燥3题,油橄榄是亚热带作物,主要分布在地中海气候区,该气候区的植被类型为亚热带常绿硬叶林。
第4题,油橄榄叶子上有较厚的角质层,反映了植被对干燥气候的适应。
角质层可以锁住叶面水分,削减植物水分的散失。
4.A下图为某地理科考小组在某山地不同海拔处收集到的主要植被叶片。
据此完成第5~6题。
5.该山地的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 )A.①②③④B.④③②①C.①③②④D.④②①③6.③是樟树叶,是下列哪个地区的典型植被?( )A.东北平原B.青藏高原C.华北平原D.长江中下游平原5题,枫树属于温带落叶树种;冷杉属于针叶树种;樟树属于亚热带常绿树种;在垂直方向上草地应位于森林之上。
依据山地垂直自然带分布规律,该山地的四类植被所在海拔由高到低依次是④②①③,故D项正确,A、B、C三项错误。
第6题,樟树是亚热带常绿树种,四地中只有长江中下游平原属于亚热带气候,故D项正确。
江苏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测评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测评(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共23题,每题2分,共46分。
每题只有一个选项最符合题意。
每到秋季,在东北的许多山区都可以邂逅“万山红遍,层林尽染”的景象,是因为东北山区分布有枫树占主体的红叶树种。
下图为几张不同的枫树图片。
据此回答1~2题。
1. 枫树属于( )A. 常绿阔叶林B. 落叶阔叶林C. 热带雨林D. 针叶林2. 与热带雨林植被相比,枫树所在区域的植被特征是( )A. 种类丰富B. 有板状根C. 高大茂密D. 群落结构简洁读下列景观图,回答3~4题。
甲乙3. 甲图中的植被景观最可能位于( )A. 亚马孙平原B. 东非高原C. 巴西高原D. 马来群岛4. 下列对乙图景观的描述,不正确的是( )A. 一般分布在干旱地区B. 地表大面积袒露C. 植物的叶片较宽敞D. 植物的根系较发达如图中甲、乙、丙、丁四地为我国四大卫星放射基地的位置。
读图回答5~6题。
5. 乙地的植被类型是( )A. 热带雨林B. 常绿阔叶林C. 落叶阔叶林D. 亚寒带针叶林6. 造成丁地与乙地植被类型差异的主要因素是( )A. 气温与降水B. 地形与气温C. 地形与降水D. 人类活动读世界部分区域图,回答7~8题。
7. 图中①~⑤地中,属于荒漠景观的是( )A. ①③B. ②⑤C. ②④D. ④⑤8. 下列对图中各地植被特征的描述,正确的是( )A. ①地植物种类贫乏,群落结构简洁B. ②地植物种类丰富,植被覆盖率高C. ③地为常绿硬叶林,树叶表面有蜡质层D. ⑤地为落叶阔叶林,夏季盛叶,冬季落叶苔原主要分布在环北冰洋的大陆沿岸及岛屿上,而距离北冰洋遥远的长白山之巅也拥有这类极地植被,实属珍稀,长白山也因此被称为“北极的飞地”。
长白山海拔2 691米,在2 100米的无林地带上,高大的乔木已经绝迹,仅有矮小的灌木、多年生的草本、地衣、苔藓等,形成了广袤的地毯式的苔原。
如图示意长白山苔原植被景观。
2024_2025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地球上的植被与土壤单元素养检测含解析湘教版必修第一册
单元素养检测卷(五)[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Ⅰ(本大题共23个小题,每小题2分,共46分。
每小题列出的四个备选项中只有一个是符合题目要求的,不选、多选、错选均不得分)在冷湿环境下,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积累,形成泥炭。
据统计,全世界85%的泥炭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潮湿和半潮湿气候区。
据此完成1~2题。
1.泥炭主要分布在( A )A.亚寒带针叶林植被区B.常绿硬叶林植被区C.常绿阔叶林植被区D.冰原植被区【解析】材料中信息“泥炭分布在纬度较高的潮湿和半潮湿气候区”,故可推断泥炭分布区的植被主要为亚寒带针叶林。
常绿硬叶林和常绿阔叶林都分布在亚热带。
冰原植被区因为植被稀有,很少有泥炭形成。
2.低纬度地区泥炭分布少的缘由是( B )A.植物生长量低B.植物残体分解速度快C.缺少积累条件D.气候干旱【解析】泥炭是未完全分解的植物残体逐级积累而形成的,而低纬度地区热量足够,植物残体分解速度快,不利于植物残体的积累。
3.下图所示a、b、c、d、e为等值线,若此图为树桩年轮示意图,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C )A.靠①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B.靠②一侧为阴面,生长快、长青苔C.靠①一侧为树干向阳面,生长快D.靠②一侧光合作用剧烈【解析】靠①一侧树桩年轮宽,说明生长条件较好,靠②一侧树桩年轮窄,说明生长条件较差。
故选C项。
地下生物量是指地下单位面积内实存生活的有机物质(干重)总量。
下表为某地区三个观测点的基本概况,下图为这三类植被地下生物量垂直分布图。
据此回答4~5题。
年平均降年平均气温/℃草地类型海拔/m水量/mm高寒草原3445 252 -3.1山地草甸3134 300~500 -5.4~0山地荒漠草原2861 254 ≥3.64.Ⅰ、Ⅱ、Ⅲ分别表示( A )A.Ⅰ为山地草甸B.Ⅱ为山地荒漠草原C.Ⅲ为高寒草原D.以上皆不是【解析】从表中可知,山地草甸的分布地区降水较多,因此植被稠密,而且植被的根系主要集中在表层,向下延长较少,因此地下生物量主要集中分布在表层,而深层地下生物量较少,图中Ⅰ符合山地草甸的分布特点,故A对,D错;高寒草原所在地降水较少,但由于海拔高,气温低,蒸发弱,水分条件较好,植被密度相对较大,根系向下延长较少,也主要集中在表层,图中Ⅱ符合高寒草原的分布特点,故B错;山地荒漠草原分布在降水较少的地区,水分条件差,植被密度较小,地下生物量较少,根系向下延长幅度较大,表层生物量较少,图中Ⅲ符合,故C错。
2023_2024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五章植被与土壤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综合检测卷(时间:75分钟满分:100分)一、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48分)东北黑土地素有“耕地中的大熊猫”之称,有机质含量高、土壤肥沃。
黑土不可再生,形成1厘米厚的黑土层大概需要200—400年的时间。
但在开发垦殖过程中,发生了严重的水土流失问题,主要表现在大面积坡耕地的黑土层流失和水土流失中形成的侵蚀沟。
据此完成1~2题。
1.与东北黑土有机质含量高无关的因素是 ( )A.母质B.气候C.生物D.地形2.关于黑土流失后对东北农业的影响不正确的是 ( )A.耕地面积减少B.不利于机械化耕作C.粮食产量降低D.不会影响作物品质解析:第1题,土壤有机质的形成和母质无关,东北土壤有机质丰富的原因包括植被覆盖率高,枯枝落叶提供了物质来源,气温低,有机质不易分解,地形平坦,有机质不易流失。
故选A项。
第2题,黑土流失土壤肥力下降,侵蚀沟的出现,使土地面积减少,粮食总产量下降;土地破碎,不利于机械化耕作;土壤肥力下降,就会出现化肥的大量使用,从而降低农作物的品质。
故选D项。
答案:1.A 2.D苹果为落叶乔木,生长季为4—10月。
苹果园的传统生产方式为定期松土、清除杂草(简称清耕),近年来土壤覆盖技术得以广泛应用。
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
下图示意黄土高原南部某苹果园3—9月不同生产方式下土壤水分的月份变化。
据此完成3~4题。
注:地膜覆盖选用厚度为0.08mm的黑色、白色透明塑料膜;生草覆盖指的是人工种植特定的草类来覆盖土壤。
3.与地膜覆盖相比,7—9月该果园生草覆盖下土壤水分较少的原因是( )A.草类生长耗水B.径流流失较多C.土壤蒸发较多D.果树生长繁盛4.推测该果园土壤有机质含量最高的是 ( )A.黑膜覆盖区B.白膜覆盖区C.生草覆盖区D.清耕区解析:第3题,读图,并结合材料可知,不同覆盖方式下,土壤的水分、温度和有机质差异显著,与其他生产方式相比,该果园生草覆盖下7—9月气温高,草类植物生长速度快,需水量大,导致土壤水分较少,A项正确。
新教材2025版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综合检测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综合检测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本大题共20小题,每小题3分,共60分。
在每小题列出的四个选项中,只有一项符合题目要求。
(2024年北京东城区期末)风化壳是风化作用后残留在母岩之上的风化产物。
图1中灰色区域示意风化壳的厚度差异。
据此完成第1~2题。
图11.热带草原带植被的典型特点是( )A.叶片宽大B.垂直结构困难D.板根发达D.季节变更明显2.图中( )A.热带森林带降水量大,风化强B.荒漠带蒸发量大,风化强C.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风化弱D.苔原带蒸发量强,风化弱【答案】1.D 2.A [解析]第1题,热带草原植被是分布在热带草原气候下的典型植被,热带草原气候具有全年高温但干旱季节较长的特点。
因此植被表现为明显的季节变更,干季到来,树木落叶,到处枯黄,而湿季一到,则满目翠绿,郁郁葱葱,D项正确。
第2题,从图中可以看出,热带森林带降水量最多,加上全年高温,化学反应速率快,岩石风化快,因此风化壳最厚,A项正确;荒漠带蒸发量比较大,但由于降水少,风化并不快,所以风化壳薄一些,B项错误;亚热带森林带气温高,而且降水也许多,风化作用较强,所以风化壳比较厚,C项错误;苔原带虽然降水量大于蒸发量,但由于气温很低,导致风化作用弱,风化壳显得比较薄,D项错误。
(2024年山东青岛期末)香樟树树姿宏伟,树叶色调艳丽。
近年来,我国香樟人工栽培已相当普遍,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流域。
据此完成第3~4题。
3.香樟树属于( )A.温带落叶阔叶林B.亚热带常绿阔叶林C.温带针阔叶混交林D.亚热带常绿硬叶林4.限制黄河流域栽培香樟树最主要的因素是( )A.土壤贫瘠B.夏季暴雨D.日温差大D.冬季低温【答案】3.B 4.D [解析]第3题,依据材料信息“北缘区已达秦岭—淮河一线以北的黄河流域”可知,香樟树的原生北缘为秦岭—淮河一线,为亚热带季风气候,自然带为亚热带常绿阔叶林带,B项正确。
广西专版2024_2025学年新教材高中地理第5章植被与土壤过关检测A卷新人教版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过关检测(A卷)(时间:60分钟满分:100分)一、单项选择题(每小题3分,共60分)图1为某地景观图,图2为旗状树冠图片。
读图,完成1~2题。
图1图21.关于两图所示植被类型的组合,正确的是( )A.图1——自然植被B.图1——草原C.图2——人工植被D.图2——森林2.造成图2中树冠呈旗状的主要缘由是( )A.光照不均B.地形坎坷C.风力作用D.人为砍伐答案:1.D 2.C解析:第1题,图1为人工植被;图2为自然植被,为森林。
第2题,旗状树冠的形成主要与风力作用有关。
下图为某地森林树种分布示意图,图中不同的符号代表不同的树种。
读图,完成3~4题。
3.此森林最可能属于( )A.落叶阔叶林B.亚寒带针叶林C.常绿硬叶林D.热带雨林4.该地最有可能位于的国家是( )A.日本B.巴西C.芬兰D.俄罗斯答案:3.D 4.B解析:第3题,由图可知,在100平方米的范围内,就有10种左右的树种,说明树种丰富,属于热带雨林。
第4题,巴西有热带雨林分布,且亚马孙河流域是热带雨林面积最大的分布区。
红柳沙包是分布在新疆罗布泊地区的一种特别地貌,高度一般在3~10米。
探讨发觉,红柳沙包由很多枯枝落叶层和风沙层组成,二者交替积累,形成了清楚的层理构造。
下图示意红柳沙包景观。
据此完成5~6题。
5.与红柳沙包中枯枝落叶层厚度大小亲密相关的因素是( )A.气压B.水分C.气温D.光照6.沙包上的红柳( )A.植株高大B.叶片宽敞C.枝条粗短D.根系发达答案:5.B 6.D解析:第5题,新疆罗布泊地区深居内陆,降水少,制约植被生长的主要因素是水分,水分足够则植被的枝叶茂密,造成枯枝落叶层厚度大,反之枯枝落叶层厚度小。
气压对植被生长影响不大,夏季气温高、光照足够,但是无水则植被无法生长。
第6题,沙包上的红柳生长于干旱环境,降水少、蒸发量大,植被为获得足够水分,一般地下根系发达;为削减蒸发,地上植株矮小、叶片窄小;由于土壤贫瘠、水分较少,一般枝条较细。
植被与土壤—阶段质量测评
解析
5.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 )
A.温带草原
落叶阔叶林
C.常绿阔叶林
D.亚寒带针叶林
解析 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乙为落叶阔叶林。
目录 目1录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9 110 112 132 143 154 165 176 187 198 2109 210 221 232 2答3 案
A.针阔叶混交林
B.楠竹林
C.常绿阔叶林
D.灌木林
解析 由材料“林地土壤蓄洪作用主要反映在毛管孔隙水的贮存能
力上”可知,楠竹林的毛管孔隙度最低,说明楠竹林的蓄水作用最小,
水土保持作用最小,B项正确。
目录 目1录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9 110 112 132 143 154 165 176 187 198 2109 210 221 232 2答3 案
不大,C项正确。
目录 目1录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9 110 112 132 143 154 165 176 187 198 2109 210 221 232 2答3 案
解析
2.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是( )
A.香蕉树
B.樟树
C.茶树
D.榆树
目录 目1录 2 1 3 2 4 3 5 4 6 5 7 6 8 7 9 8 109 110 112 132 143 154 165 176 187 198 2109 210 221 232 23
答案
解析 森林植被下,有机质主要以地表枯枝落叶的形式进入土壤, 明显集中在土壤表层,有机层位于地表;腐殖质层是土壤腐殖质积累而 形成的暗色土层,呈灰黑色或黑色,位于有机层之下;淋溶层是由于淋 溶作用使得物质迁移和流失的土层,位于腐殖质层之下;淀积层是土壤 物质沉淀积累的土层,位于淋溶层之下;母质层是疏松的风化碎屑物 质,位于淀积层之下;母岩层是坚硬的岩石,是土壤最下部的层次。C 项正确。
【试卷练习】植被与土壤全章质量测评卷 2023-2024学年人教版(2019)地理必修第一册
《第五章植被与土壤》全章质量测评卷一、选择题(本题共16小题,每小题3分,共48分)[2023山东济南第三中学期末]下面为中国两个小朋友的通话内容,明明说:“我的家乡,冬季树叶都落了,看不到绿色,真没意思。
”贝贝说:“我的家乡,树木四季常绿,那就从我的家乡运些树苗去栽吧。
”据此完成1~3题。
1.导致这种差异的主要因素是()A.地形的影响B.河流的影响C.太阳辐射的纬度差异D.距海远近不同2.下列树种最有可能是明明家乡的自然植被的是()A.椰树B.樟树C.茶树D.桦树3.分析贝贝家乡的自然植被具有哪些特征()A.叶片多呈纸质,宽而薄B.终年常绿,多革质叶片C.叶面较小,呈鳞片状、刺状D.树干粗大,上下两端较小,便于储水下图为我国季风区某山地不同海拔、不同坡向某森林植被分布百分比图。
读图,完成4~5题。
4.该森林植被的生长习性是()A.喜光、喜湿B.喜阴、喜湿C.耐寒、喜旱D.喜热、耐旱5.调查发现,近年来该森林植被增长趋势明显,其主要原因是()A.全球变暖B.光照更加充足C.降水逐渐变少D.水土流失加重[2023山东淄博实验中学期末]冬季清晨,有市民在某地泥土里,看到一根一根类似冰棍的东西,仿佛是从地里“长”出来的。
在地理学中,该物质被称为“地冰花”(下图),也称“霜柱”。
在寒冷的冬夜,温暖的土壤缝隙中向上蒸发的水汽遇冷凝结,形成的枝条有粗有细,宛似雪地金针菇。
据此完成6~7题。
6.产生“地冰花”的土壤()A.土质黏重,含水量大B.土质松散,含水量较大C.温度高于气温,水汽含量少D.温度低于气温,水汽含量大7.“地冰花”最有可能分布于()A.浙南地区B.华北平原C.三江平原D.宁夏平原下图是两种典型植被类型的景观图。
据此完成8~9题。
甲乙8.图中甲、乙两种典型植被分别是()A.常绿阔叶林、落叶阔叶林B.针叶林、温带草原C.落叶阔叶林、热带草原D.常绿阔叶林、热带草原9.下列关于乙图植被特征的说法,正确的是()A.夏季发叶,秋冬落叶B.降水少,树叶缩小为针状C.湿季时郁郁葱葱,干季时一片凋零D.乔木多蜡质叶片科学家在黄土高原某地考察,研究土壤剖面发现最上面是黄土,中间土壤发红,最下面含有大量的鹅卵石。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植被与土壤》阶段质量测评时间:90分钟满分:100分[考点分布表]考点题号植被与环境的关系1、3、4、8、26(3)(4)(5)森林6、7、9、10、11、12、26(1)草原与荒漠2、5、26(2)、27观察土壤13、14、15、21土壤的主要形成因素16、17、18、19、20、28土壤的功能和养护22、23、24、25、29一、选择题(每小题2分,共50分。
每小题只有一个选项符合题目要求)植被的形态深受自然环境的影响。
植被对环境具有指示作用。
下图是我国某地典型植被示意图。
读图,回答1~3题。
1.该植被指示的环境特征是()A.干旱B.湿润C.炎热D.寒冷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故该植被反映了干旱的环境特征。
2.该地的自然植被主要是()A.热带荒漠B.热带草原C.温带荒漠D.温带草原答案 C解析读图可知,该植被根系发达、地面植株部分矮小,该植被分布于干旱地区,我国的干旱地区自然植被是温带荒漠。
3.随着全球气候的变化,当地年降水量出现了增多的趋势,该类植被最可能发生的变化是()A.地上部分植株变高大B.地上部分叶片变小C.地下部分向更深处生长D.地下部分分支减少答案 D解析当地降水增多时,该类植被获取水分变得相对容易,地下部分根系可能出现退化,分支减少;地上部分因为水分条件的改善,叶片将变大;该类植被为灌木,植株不会变高大。
下图是陆地自然植被类型分布与水热条件关系图。
读图,完成4~6题。
4.对图示自然植被分布规律影响因素的叙述,正确的是()A.沿X方向热量增加B.沿X方向降水增加C.沿Y方向热量增加D.沿Y方向降水增加答案 D解析依据图示自然植被的分异状况可知,沿X方向热量减少,沿Y方向降水增加。
5.甲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A.热带草原B.热带雨林C.热带荒漠D.常绿阔叶林答案 A解析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甲为热带草原。
6.乙所表示的自然植被类型为()A.温带草原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 B解析结合图示已知的自然植被分布状况可知,乙为落叶阔叶林。
读俄罗斯亚洲地区森林资源分布图,回答7~8题。
7.图中森林资源主要是()A.温带落叶阔叶林B.温带针阔叶混交林C.亚寒带针叶林D.亚热带常绿阔叶林答案 C解析图示为俄罗斯亚洲部分,纬度高,植被以亚寒带针叶林为主。
8.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森林覆盖率低的主要原因是()A.纬度高B.海拔高C.降水少D.寒流影响答案 A解析读图可知,与甲地区相比,乙地区纬度高,气温低,热量不足,不利于森林的生长发育,故而森林覆盖率低,故A项正确。
读某种植被类型在我国各省区分布面积比重图(港澳台资料暂缺),回答9~10题。
9.该植被类型是()A.针叶林B.落叶阔叶林C.常绿阔叶林D.热带雨林答案 D解析读图可知,该植被类型主要分布在云南、广东等有热带风光的省区,为热带雨林。
10.甲是()A.海南B.贵州C.福建D.湖南答案 A解析由我国热带雨林分布可知,甲为海南。
华北地区传统民居大多坐北朝南,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房后多种四季常绿的松柏等针叶树。
据此完成11~12题。
11.华北地区主要植被类型为()A.常绿阔叶林B.针阔叶混交林C.落叶阔叶林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 C解析华北地区属于温带季风气候,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12.华北地区传统民居的房前多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因为()A.华北地处温带,不能种植常绿林B.夏季树叶茂盛,能增加空气湿度C.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D.阔叶林成熟以后,可提供木材答案 C解析华北地区房前种植落叶阔叶树,主要是夏季太阳辐射强,阔叶树枝繁叶茂,达到较强遮光效果;冬季落叶后,可获得较多光照。
土壤容重是指田间自然状态下,单位体积土壤烘干后的重量。
土壤容重与土壤质地、压实状况、土壤颗粒密度、土壤有机质含量及各种土壤管理措施有关。
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土壤发育良好。
据此回答13~15题。
13.土壤容重越大()A.有机质含量越低B.土壤孔隙度越高C.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轻D.越利于作物生长答案 A解析根据材料可知,土壤容重越大,有机质含量越低,土壤孔隙度越低;单位体积土壤干重越重,越不利于作物生长。
14.下列四种土壤中,土壤容重最小的是()A.东南丘陵的红壤B.松嫩平原的黑土C.四川盆地的紫色土D.长江中下游平原的水稻土答案 B解析根据材料信息“有机质含量高、疏松多孔的土壤容重小”可知,土壤越肥沃,土壤容重越小,故B项正确。
15.下列措施不能降低土壤容重的是()A.引水灌溉B.秸秆还田C.深耕土地D.红壤掺沙答案 A解析秸秆还田、深耕土地、红壤掺沙都可以增加土壤孔隙度,降低土壤容重;而引水灌溉使得土壤物质紧实,可能会提高土壤容重。
读土壤物质分布图,回答16~17题。
16.在土壤的组成物质中,含有腐殖质的是()A.①B.②C.③D.④答案 B解析腐殖质是有机质经微生物分解作用转化而来的,在土壤中的特征有二:一是占的容积比较小,二是分布在土壤的表层。
17.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的是()A.地形B.人类活动C.气候D.生物答案 D解析生物除了使土壤富含有机质外,还加快了岩石的风化,促进了土壤的形成,因此生物在土壤的形成和发展中起主导作用。
土壤的形成受成土母质、地形、气候、生物及人类活动的综合影响,是地理环境整体性的一面“镜子”。
完成18~20题。
18.影响土壤质地(土壤颗粒物粗细状况)的主要因素是()A.生物B.气候C.成土母质D.人类活动答案 C解析土壤颗粒来自成土母质,故C项正确。
19.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所起的主要作用是()①成土母质的风化过程②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③水分含量的调节过程④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A.①③B.②④C.②③D.①④答案 B解析生物在土壤形成过程中的主要作用体现在有机物质的积累过程和养分元素的富集过程。
20.下列地区中,风化壳厚度最厚的是()A.热带雨林B.热带荒漠C.温带草原D.亚寒带针叶林答案 A解析温度高和降水量大有利于风化作用的发生。
热带雨林地区高温多雨,风化作用明显,风化壳最厚。
“牛肝地”是指在红层软岩分布地区形成的以密集侵蚀沟和风化壳裸露为标志的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
下图示意位于我国某区域“牛肝地”形成过程中不同演替阶段下的植物群落与土壤特征的变化。
据此完成21~23题。
21.“牛肝地”所在地区的土壤类型可能为()A.黑土B.黄土C.红壤D.紫色土答案 C解析据材料信息“红层软岩”和图中信息“常绿阔叶林”可知,该地位于我国南方地区,土壤类型最可能为红壤。
22.“牛肝地”形成的主要原因是()A.气候变异B.地表形态变化C.过度农业活动D.土壤肥力变化答案 C解析据材料可知,“牛肝地”是类似荒漠景观的土地,说明缺少植被保护。
读图可知,“牛肝地”演化过程中,植被逐渐减少,造成植被破坏的主要原因是过度农业活动,C项正确。
23.在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特征发生的变化是()A.土壤厚度增大B.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土壤肥力提高D.土壤水分含量增大答案 B解析根据图二,该地区植物群落由常绿阔叶林到牛肝地演替的过程中,土壤有机质含量下降,说明土壤肥力下降,土壤中矿物质比重增大,C项错误,B 项正确;土壤含水量下降,D项错误;土壤侵蚀加剧,土壤厚度减小,A项错误。
“民以食为天,粮以土为本。
”近年,“保护性耕作法”越来越得到人们的重视,它是指对耕地实行免耕或浅耕措施,并在粮食收割时,及时将作物秸秆粉碎后归还农田,或者将庄稼茬子留在田地过冬。
下表为某地实验前后冬春季节有关实验资料,据此回答24~25题。
24.实验结果反映了实行“保护性耕作法”能()①保持土壤水分②增强土壤透气性③增加大气湿度④减少空气污染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C解析读表可知,实行“保护性耕作法”后土壤水分、有机质增加,能保持土壤水分,大气水分增加,能增加大气湿度,大气悬浮质减少,能减少空气污染。
25.实行“保护性耕作法”的有利影响有()①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②保护了土壤肥力③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④改变农作物结构A.①②③B.①②④C.①③④D.②③④答案 A解析实行“保护性耕作法”提高了土壤水分、土壤有机质,能减轻土壤盐碱化程度,保护了土壤肥力,也利于增强土壤抗风蚀能力。
二、综合题(共50分)26.阅读图文材料,回答下列问题。
(15分)下图为山西省北部某区域的地理位置和等高线示意图,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
从20世纪80年代开始,当地开展植树造林工作。
(1)山西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2)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是____________________。
(2分)(3)在相同的养护条件下,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对比分析其原因。
(6分)(4)N线部分林木的东南一侧的树冠较为茂盛,另一侧非常稀疏,呈现旗形树冠的景观,分析其自然原因。
(3分)(5)从提高造林成效的角度,分析当地选择树种的基本要求。
(2分)答案(1)落叶阔叶林(2)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3)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
(4)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5)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
解析第(1)题,山西省主要植被类型为落叶阔叶林。
第(2)题,内蒙古主要植被类型为温带草原和温带荒漠。
第(3)题,据材料可知,M、N两条虚线中,有一条代表自东向西流的河流。
据图中等高线弯曲状况及文字信息可推知,M线为山谷,坡面径流汇集,土壤水分和养分条件好;则N线为山脊,北侧山坡为阴坡,蒸发量较小,土壤水分条件好,利于树木生长。
因此M线附近和N线北侧的植被覆盖率较高。
第(4)题,树冠特点可以指示风向。
据旗形树冠可知,N线为山脊,地势较高的位置受西北季风的影响显著,不利于迎风一侧的树冠生长,形成旗形树冠。
第(5)题,山西省相对降水少,且多风沙天气,水土流失严重。
因此应选择耐旱、水土保持、防风防沙效益好的树种。
27.下图是世界各大陆荒漠分布图。
读图,回答下列问题。
(8分)(1)指出①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2)指出②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3)指出③大陆的名称,并说明该大陆荒漠的主要分布地区。
(2分)(4)图示大陆中,热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温带草原面积最大的是________。
(2分)答案(1)①是亚欧大陆。
热带荒漠、亚热带荒漠主要分布在阿拉伯半岛和印度河平原,温带荒漠主要分布在中亚地区、中国西北地区、蒙古国等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