操作技能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 小儿推拿常用单式、复式手法
小儿推拿手法的复式应用(推拿术)
小儿推拿手法的复式应用(推拿术)总收法(1)定义先掐后按揉肩井,并拿、摇患儿食指、无名指作为推拿结束手法的复式手法称总收法。
亦称收诊法。
(2)操作流程:①姿势准备患儿取坐位,治疗师坐其身前。
②操作步骤治疗师用双手中指螺纹面分别先掐后按揉患儿左右两侧肩井穴;治疗师用一手扶住患儿肩部,另一手拿患儿食指、无名指摇动数次。
(3)动作要领:①本法属于关门手法,应用在各种手法之后,即在推拿结束之后操作。
②掐按患儿肩部时用力应柔和,以患儿能耐受为度。
③本手法按、掐、揉各10次左右,摇动30次左右。
(4)临床运用本法具有提神、开通经气的功效,主要用于久病体虚和作为推拿结束手法,也可用于感冒和上肢痹痛等病症。
开璇玑(1)定义把分推腹阴阳、推中脘、摩腹、推脐等手法联合操作的复式手法称为开璇玑。
(2)操作流程:①姿势准备患儿仰卧位,治疗师坐于其旁。
②操作步骤:a.治疗师用双手拇指从患儿的璇玑穴沿肋间隙向两侧分推,并直上而下推至季肋。
b.治疗师用食、中两指的指腹从患儿胸骨下段的鸠尾穴直推至脐部。
C.治疗师用食、中、无名三指,在患儿脐部做顺时针或逆时针摩腹。
d.治疗师用食、中两指指腹从患儿脐部直推至小腹部的耻骨联合上缘。
e.根据需要适当增加推上七节骨。
(3)动作要领:①操作须按照上述顺序严格进行,不可颠倒顺序。
②治疗师操作时应先搓热双手,争取患儿最大程度的配合。
③本复式手法要求患儿脱去衣物,故应注意保温。
④本复式手法每次重复操作100次左右。
(4)临床运用宽胸理气,健脾和胃。
主治小儿胸闷咳喘痰鸣气急、食滞胃痛、恶心呕吐、腹痛腹泻、便秘等症。
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1)定义用揉法和擦法在脐、龟尾、七节骨进行结合性操作的复式手法称为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2)操作流程:①姿势准备患儿先取仰卧位,然后取俯卧位,治疗师坐在患儿身旁。
②操作步骤:a.患儿先取仰卧位,治疗师用一手手掌或食、中、无名指三指指面着力揉脐部,用另一手中指指面揉龟尾;b.患儿取俯卧位,治疗师用拇指指面或食、中二指指面从龟尾向上沿七节骨推至命门为补,称为推上七节骨;C.若从命门向下沿七节骨推至龟尾为泻,称为推下七节骨。
小儿推拿手法讲解(推拿技巧)
与掐法相结合。如惊风、翻眼者:小天心——(运掐)——内劳;腹泻呕吐者:
虎口——(运掐)——总筋;脾胃不和者:运脾(土)——入肾(水),运肾
(水)——入脾(土)。
推拿手法
21
搓法
• (一)定义
•
用双手掌挟住一定的部
位,相对用力快速搓揉,且
同时作上下往返移动的称为
搓法。搓法小儿少用。临床
上以捻法代之,即仅以两指 对称用力搓捻。
推拿手法
15
揉法
• (二)动作要领
• 揉时着力点按定穴位,手指不离皮 肤,力宜轻揉均匀,速度宜快,200~ 280次/分钟。
• (三)临床运用
•
功能特点是揉以散之,即具有理气
导滞,活血化淤,消肿止痛之功能,多
用于胸胁腹部胀满疼痛、食积、呕吐、
发热、便秘,甚至昏迷,惊风等病症的
治疗。
推拿手法
16
按法
推拿手法
23
摇法
• (一)定义
• 用手挟住某部位的两端进行可能范围(顺势)的前后、左右摇 摆的称摇法。
• (二)动作要领
•
动作缓和,用力由小渐大,由轻渐重,自慢而快,摇动方向及
幅度须在生理范围内。
• (三)临床运用
•
功能特点是是摇以活之,即活利关节,主要用于四肢关节、颈
项、腰部。
推拿手法
24
掐法
8
手法操作注意事项
6.推拿以一日一次为度,必要时也可以日推二、 三次。 7.小儿推拿,一般适用于10岁以下的儿童,尤 以5岁以下的小孩疗效更佳。
推拿手法
9
三
小儿推拿 常用基本手法
推拿手法
10
推法
• (一)定义 • 推法是从成人推法演变而成的。它
高级小儿推拿职业班操作技能课件第二章 操作技能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近视
【预防与护理】 4、积极开展体育锻炼保证学生每天有1小时体育活动。 5、教导学生写字,不要过小过密,更不要写斜、草字。写 字时间不要过长。 6、认真做好眼保健操(揉四白穴、揉太阳穴、轮刮眼眶 等)。 7、看电视时要注意高度应与视线相平;眼与荧光屏的距离 不应小于荧光屏对角线长度的5倍;在持续看电视1~1.5 小时后要有一个短时间的休息眼睛向远眺,做眼保健操。 8、应多吃些富含维生素的各种蔬菜及动物的肝脏、蛋黄等。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第七节 近视
近视是眼睛看不清远物、却看清近物的症状。 在屈光静止的前提下,远处的物体不能在 视网膜汇聚,而在视网膜之前形成焦点, 因而造成视觉变形,导致远方的物体模糊 不清。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近视
【病因病机】 近视发生的病理原因大多为眼球前后轴过长(称为轴性近 视),其次为眼的屈光力较强(称为屈率性近视)。我们 认为真性近视与假性近视的最大区别在于屈光间质(角膜、 防水、晶状体、玻璃体)的屈光正常,而视轴变长。
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惊风
【预防与护理】
1、平时加强体育锻炼,提高抗病能力。 2、避免时邪感染。注意饮食卫生,不吃腐败及变质食物。 3、按时预防接种,避免跌仆惊骇。 4、有高热惊厥史患儿,在外感发热初起时,要及时降温, 服用止痉药物。 5、抽搐时,切勿用力强制,以免扭伤骨折。将患儿头部歪 向一侧,防止呕吐物吸入。将纱布包裹压舌板,放在上下 牙齿之间,防止咬伤舌体。 6、保持安静,避免刺激。密切注意病情变化。
二、小儿常见病的推拿治疗
(九)疳积 【病因病机】 1、乳食伤脾 由于喂养不当或不足,饮食过量或无定时,饥饱 无度,或缺乏营养,或过食甘甜油腻,损伤脾胃, 积滞内停,水谷精微不能运化,积久不消,转而 成疳。 2、脾胃虚弱 小儿脾常不足,因伤乳食、久病、断乳、致脾胃 虚弱,无以生化气血精微,输布无能,而致疳积。
小儿推拿退六腑的操作方法与主治作用(精)
要求:徐徐用力,稳而持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经活络。
===拿法===
》动作定义:用拇指和其余四个手指的罗纹面对称用力提起并捏揉的手法。
》动作要领:用大拇指和食、中两指,或用大拇指和其余四指作相对用力,在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进行节律性地提捏。
》动作要求:操作时,用劲要由轻而重,不可突然用力,动作要缓和而由连贯性。
11、小横纹
(位置掌面食、中、无名、小指掌指关节横纹处。
(操作以拇指甲掐,称掐小横纹;拇指侧推,称推小横纹。
(主治烦躁、口疮、唇裂、腹胀等。
(临床应用推掐本穴能推热、消胀、散结。主要用于脾胃热结、口唇溃
破及腹胀等症。临床上用推小横纹治疗肺部干性罗音,有一定疗效。
第三节12、掌小横纹(位置掌面小指根下,尺侧掌纹头。(操作中指或拇指端按揉,称揉小掌横纹。
7、天柱(颈骨
(位置颈后发际正中至大椎穴成一直线。
(操作用拇指或食、中指自上向下直推称推天柱,或用瓷汤匙的边蘸水自上而下刮。
(次数推100到500次,刮至皮下轻度瘀血即可。
(主治恶心、呕吐、项强、发热、惊风、咽痛等症。
(临床应用推、刮天柱能降逆止呕,祛风散寒,主要用于治疗恶心、呕吐、外感发热、项强等症。治疗呕吐多与横纹推向板门、揉中脘等合用。但用并法亦有效,但推那次数需多才行;治疗外感发热、项强等多与拿风池、掐揉二扇门等合用。
作用: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小儿推拿按摩除运用十四经穴及经外奇穴外,还有许多特定的穴位。这些穴位分布在全身各部,尤以两掌为多。穴位的形状不仅有“点”,而且还有“线”和“面”。
第一节头面部
1、攒竹(天门
(位置二眉之间至前发际成一直线。
(操作两拇指由下至上交替直推。
小儿推拿常用手法及穴位ppt课件
可编辑版课件
36
胃 经
可编辑版课件
37
(三)大肠 定位:食指桡侧缘,自食指尖至虎口成
一直线。 操作:补大肠,从食指尖直推至虎口;
清大肠,从虎口直推至食指尖。补清均为 100—300次。
主治:补大肠主治腹泻、脱肛;清大肠 主治便秘、食积、身热下痢。
操作:补法,旋推为补,其中肾经的补
法为由指根向指端方向直推;泻(清)
法,用拇指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为泻。
补或泻100—500次。
主治:主治本脏所主疾病。
可编辑版课件
34
五经
可编辑版课件
35
(二)胃经 定位:拇指掌面近掌端第一节。 操作:补胃经,旋推为补;清(泻)
胃经,由指端向指根方向直推。补、清均 为100—500次。
可编辑版课件
7
(三)按法
以拇指或掌根在一定的部位或穴
位上逐渐向下用力按压。
(四)摩法
以手掌面或食、中、无名指指面
附着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
前臂作顺时针或逆时针方向环形移动摩擦。
(五)掐法
用指甲重刺穴位。
可编辑版课件
8
(六)捏法 1.三指捏:用拇指桡侧缘顶住皮肤,食、
中指前按,三指同时用力提拿皮肤,双手 交替捻动向前。
பைடு நூலகம்
主治:感冒、腹痛、腹泻、便秘、发热、
呕吐、疳积、厌食等
可编辑版课件
27
脊 柱
可编辑版课件
28
(二)七节骨 定位:第四腰椎至尾椎骨端成一直线。 操作:推上七节骨,用食中二指或拇
指桡侧面由下向上直推;推下七节骨,自 上向上直推 。推 100—300次。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
小儿推拿基本手法第一节推法以拇指或食、中指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定方向往返移动,称推法。
推法可分为直推法、旋推法、分推法等。
要求:用力柔和,平稳均匀,大约每分钟200到300次为宜。
作用:补虚泻实,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第二节拿法以拇指与其余四指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提起称为拿法。
要求:用力适宜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经活络。
第三节按法以拇指或掌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逐渐用力按而留之称为按法。
可分为指法和掌按法。
要求:徐徐用力,稳而持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经活络。
第四节摩法用掌、指面附着于一定的部位和穴位上,做环形移动称为摩法,可分为指摩法和掌摩法。
要求:手法轻柔,用力均匀,每分钟120到160次。
作用:宽胸理气,清热化痰,和胃降逆。
消积导滞。
第五节揉法用指腹、掌紧贴某一部位回旋揉动称为揉法。
可分为指揉法和掌揉法。
要求:动作柔和,用力均匀,快慢适宜。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化食。
第六节运法用指腹于一定部位上,作弧形移动称为运法。
要求:动作轻缓,每分钟80到120次。
作用:和中健脾,清热除烦。
第七节掐法用爪甲重刺激穴位称为掐法,可分为单指掐和双指掐。
要求:用力适宜。
作用:醒脑开窍。
第八节捏法捏法是手指相对用力于一定部位上捏起肌肤的动作。
可分为两指捏和多指捏。
要求:用力适宜,部位准确。
作用:清热解表,开通闭塞。
附:捏脊疗法捏脊法系以捏提手法为主的复合性动作。
操作要领:用指腹相对着力于脊柱两侧自龟尾捏、提、捻、推至大椎。
捏起皮肤的多少要适宜,动作要连贯。
作用: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小儿推拿手法是以手为主来进行各种不同操作方法。
小儿推拿手法看似简单易学,但要做到熟练灵活,运用自如,得心应手,却非短时间内能够掌握。
要学好小儿推拿手法,需要认真学习和刻苦锻炼,只有这样才能:“一旦临证,机触于外,功生于内,手随心转,法从手出,”——《医宗金鉴》。
手法的好坏会直接影响到治疗效果,他是小儿推拿疗法的基本功之一,也是推拿治病的成败关键之一,若手法不够熟练,就不能达到“体表推拿,体内感应,内外呼应”的目的。
小儿推拿手法
【捏脊法】
捏脊法 用双手拇指和食指作捏物状手形,自腰骶开始,沿脊柱交替向前捏 捻皮肤;每向前捏捻三下,用力向上提一下,至大椎为止,然后以食指 中指无名指端沿着脊柱两侧向下梳抹;每提捻一遍随后梳抹一遍。在操 作时,所提皮肤多少和用力大小要适当,而且要直线向前,不可歪斜。 捏脊法专用于脊柱“线”状穴的操作,具有健脾胃、消食积、和脏 腑、行气血、通经络、调阴阳、强身体、促生长等功效。主治小儿先后 天不足的一切虚弱病证,如小儿疳积、厌食、腹泻、便秘、呕吐等。捏 脊法也是常用的小儿保健推拿手法。 《肘后救卒方》:“拈取其脊骨皮,深取痛引之,从龟尾至顶乃止。 未愈更为之。”
【推法】(直推;旋推;分推;合推)
4.合推法:双手拇指桡侧缘或指纹面或掌面,自腧穴两旁向 中间作分向推动。频率约为每分钟200次。 合推法要求轻快柔和,平稳着力于皮肤,不应使皮肤向中间 起皱。 合推法在临床上作为一种辅助手法,仅用于手阴阳穴,具有 行痰散结的功效,常用于治疗痰结咳喘、胸闷等。有时还与 分推手阴阳配合应用,起到相辅相成的作用。 《小儿按摩经》:和阴阳,从两下合之,理气血用之。
【摩法】
【注意事项】 1.摩法操作时,指面或掌面要紧贴体表,作顺时针或逆时针 方向的摩动。 2.腕关节要放松,指掌部自然伸直并拢。 3.动作轻柔,压力均匀,不带动皮下组织。 •【临床应用】 •摩法为小儿推拿常用手法之一,刺激轻柔舒适,多应用于头 面、胸腹部,如摩囟门、摩腹、摩中脘等。摩法在某些腧穴 上操作时其方向与补泻有关,使用时应根据不同腧穴而定, 如顺时针方向摩腹为泻,逆时针方向摩腹为补,顺逆双向摩 腹为平补平泻。
【小儿腹泻】
(一)伤食泻 主要症状:腹泻腹胀,泻前哭闹,泻后痛减,大便量多 酸臭,伴纳呆,口臭,腹痛,呕吐酸馊。苔厚或垢腻,脉滑。 治疗原则:消食导滞,和中助运。 处方:揉中脘,摩腹,揉天枢,运内八卦,清大肠,揉 板门。
小儿推拿13大复式手法,动图详解,都有啥作用?
小儿推拿13大复式手法,动图详解,都有啥作用?孙重三小儿推拿流派学术思想,本流派以整体观念为指导思想,主要体现在以下几点:1.外感病因天人相应,内伤病因五脏相关。
该流派重视整体观念,认为人外与自然相应,内则五脏相关,因而外感病多为触冒四时不正之气,内伤病多因脏腑功能失调、五脏生克相倾而发。
2.四诊互证,尤擅望闻。
该流派在诊断时,主张四诊合参,相互补充印证,达到全面认识疾病的目的。
认为“有诸内必形之于外”,整体望诊:望神气形态推断疾病的预后转归;局部望诊:望头面五官判断脏腑盛衰,望指纹判断疾病的寒热虚实。
闻诊既包括辨别小儿咳、喘、哕、呻、鼻息等声音,还包括“嗅”患儿呼吸气息和排泄物的异常气味。
3.辨证循八纲,治则调阴阳。
该流派认为无论外感内伤,最终都导致阴阳失调。
因而临证时根据四诊资料,辨别表里、寒热、虚实,统之以阴阳。
运用手法补虚泻实,通过经络“行气血,通阴阳”的作用,来调整脏腑营卫,最终达到“阴平阳秘”的状态。
并将顺应四时变化、守护正气作为预防疾病的手段。
在疾病治疗疗过程中处处体现了“整体观念”。
4.治疗分标本缓急,擅长救治急重症。
本流派既重视整体调整,又不忽视局部(标)对整体(本)的影响。
“小大不利治其标”,以推箕门、揉运膀胱治疗“癃闭”,能及时缓解患儿痛苦。
遇有昏迷患儿,以掐中冲、人中、威灵、拿前后承山、委中开窍醒神,并且指出在救治高热痉厥患儿时,应急以压舌板压舌,保持呼吸道通畅。
5.通盘筹划,处方周密,用穴主次有序。
除“癃闭”只有两个穴位外,该流派临证处方用穴均在8个以上,其中主穴5~7个,辅穴4~9个。
在运用时,主穴针对主要病机或主要症状,辅穴针对次要病机或对症治疗,主穴推时长,辅穴推时短。
处方君臣有序,相辅相成,疗效极佳。
十三大复式手法详解复式手法是小儿推拿疗法中的特定操作方法,它是用一种或几种手法在一个或几个穴位上按一定程序进行特殊的推拿操作方法。
复式操作法在历代医家著作中记载不一,名称有异。
第二章:手法基础知识1-PPT精品文档
第三节:手法操作的基本要求Fra bibliotek手法虽然流派众多, 风格迥异, 但对手法的基本要求是一般 (必须具备持久,有力,均匀,柔 和达到深透的目地) 手法必须 根据要求去练习,才能事半功 倍,这是前辈经过长期临床实 践经验总结:
松解类手法总的操作要求
(一)持久: 持久是指手法在操作过 程中,能够严格地按照规定的 技术要求和操作规范持续地运 用, 在足够的时间内不走样,保 持动作和力量的连贯性.
推拿手法学
黑龙江中医药大学佳木斯学院推拿 教研室 主讲:卢国清
第二章:手法基础知识
第一节:手法的命名 所谓手法是用手或肢体的其他部位 (或借助于器械)按照各种特定的技 巧动作在体表操作的方法,称为手法, 由于历史沿革,地理分布,师徒传授等 各方面的原因,推拿手法的命名较为 混乱,有关手法的各称各家说法不一, 下面我们将分述一些不同的命名方 法:
一:依据动作形态而定名(命名原则) 如,推法, 拿法,搓法,捻法,背法, 按法,捏法.击法等 二:通过医生手法使病人产生相应动作而定名 如,屈伸法, 旋转法, 摇法等 三:按照动作的字义面定名 如,摇法,推法,摩法等 四,按借助的器具和手法动作相结合而定名 如,用桑枝棒进行击打的称之为”棒击法” 五:依照手法作用而定名 如:理法, 顺法,和法等 六:按照肢体不同部位而定名 如,指拨法, 指摩法, 指擦法,肘压法. 七:顺其传流的叫法而命名 如:一指禅推法等 然而临床上,一种手法又常内外夹可依据不同原则命名而产生一法多名, 一名多法,的现象,如”拿法”南方换汇之为拿法,但有地区又叫弩法.在如 指按法, 指击法有人称之为点法,凡此种种,给教学科研交流造成了一定难 度,有的名异法同,有的法异名同,命名方法没有统一规范,为了普及与提高, 就现时情况而言,以手法的动作形态而作为命名原则最好.
最全的小儿推拿手法示意图(转回去慢慢学吧!)
最全的小儿推拿手法示意图(转回去慢慢学吧!)小儿推拿是建立在中医整体观念的基础上,以阴阳五行、脏腑经络等学说为理论指导,运用各种手法刺激小儿穴位,使经络通畅、气血流通,以达到调整小儿脏腑功能、治病保健目的的一种方法。
小儿推拿在操作方法上强调轻快柔和、平稳着实,注重补泻手法和操作程序,对常见病、多发病均有较好疗效,对消化道病症疗效尤佳,因部分穴位和手法操作简便易行,对小儿的体质改善很有帮助,鼓励家长们在家中多尝试。
【龟尾】[位置] 在尾骨端。
[操作] 用拇指端或中指端揉,称揉龟尾。
[功用] 调理大肠,消炎,止泻通便。
[主治] 泄泻,便秘,脱肛,遗尿。
【肺俞】[位置] 在第3胸椎棘突下缘(第3胸椎与第4胸椎间)旁开1.5寸,属足太阳膀胱经。
[操作] 用两拇指或用食、中二指揉两侧肺俞,称揉肺俞;用两拇指分别自肩胛骨内缘从上向下推动100次,称分推肺俞,或称分推肩胛骨。
[功用] 益肺理气,止咳化痰。
[主治] 发热,咳喘以及一切呼吸道疾患。
【脊柱】[位置] 自大椎至长强呈一直线。
[操作] 自上而下作直推,称推脊;用捏法自下而上称为捏脊。
捏3~5遍,每捏3下再将背脊皮提1下,称为捏三提一法。
[功用] 调阴阳、理气血、和脏腑、通经络、培元气,具有强健身体的功能。
[主治] 发热、惊风、夜啼、疳积、腹泻、呕吐、腹痛、便秘等。
【天枢】[位置]肚脐旁2寸(约一指)的地方,左右各一个。
[操作]用食指和中指分别点按在两侧的天枢穴,轻轻的按揉,揉50~100次。
[功用]天枢为大肠之募穴,能疏导大肠,理气消滞。
临床上常用治疗消化系统疾患。
[主治]腹泻、腹胀、腹痛、便秘,消化功能紊乱。
【腹阴阳】[位置] 在中脘穴与两胁下之软肉处。
[操作]沿肋弓角边缘或自中脘至脐,向两旁分推,称分推腹阴阳、分腹阴阳;掌或四指轻摩称摩腹。
[功用] 健脾和胃,理气消食。
[主治] 腹痛,腹胀,肠鸣等消化系统疾患。
顺时针摩腹可通便,逆时针摩腹可止泻。
【膻中】[位置] 在胸骨上,两乳头连线之中央,属任脉。
小儿推拿复式操作法070920
从原文中可以看出,复 式操作手法不仅数量少,操 作简单,适应症也只限于当 时的儿科急症~惊风。但它 毕竟开创了多穴位多手法联 合运用的先河.
4
至四明陈氏 撰写第一部小儿推拿专著—《保婴神术按 摩经》(成书于1405~1601年之间) 收录有小儿复式手法20种 如黄蜂出洞、
水底捞月、 退天河水、 天门入虎口等。
24
⑸运水入土 【操作方法】 用拇指桡侧缘或指 腹自肾水沿掌根运向拇 指端脾土。
25
【治疗原则】 健运脾胃,润燥通便。 【主治疾病】 脾胃虚弱所致的消化 不良,食欲不振,便秘, 厌食,泻痢等病症。
26
【文献辑录】 《小儿推拿全书》载有: “运水入土:能治脾土虚弱, 小便赤涩。” 《小儿推拿广意》载有: “运水入土,身弱肚起青筋, 为水盛土枯,推以润之。”
17
【主治疾病】 发热无汗,鼻塞不通。
【文献辑录】 《按摩经》载有:“黄蜂 入洞:屈儿小指,揉儿劳宫, 去风寒也。”
18
⑵打马过天河
三
【操作方式】
关
先运内劳官,然后用
左手拿儿二指,用右手食、
中、无名指沿天河打至手
弯止;或用食、中指沿天
河弹至手弯处。
天 河六 水腑
19
【治疗原则】 通经活络,行气散热。
40
【文献辑录】 《幼科推拿秘书》载有: “此治泻痢之良也。……自 龟尾擦上七节骨为补。水泻专 用补。若赤白痢,必自上七节 骨擦下龟尾为泄,……先去大 肠热毒,然后可补也。”
41
(10)总收法 【操作方式】 用双手中指指腹面分别按 揉小儿左右肩井穴,再用手拿 小儿食指无名指摇动数次。此 法用于各推拿操作之后,治疗 结束之前。
8
⑵依据手法名称 和操作的穴位而定, 如“运土入水”, “运水入土”;
操作技能第二章 第一节第二节 小儿推拿常用单式、复式手法
图1-3-16 猿猴摘果
三、苍龙摆尾
【位置】手及肘部 【操作】医者用左手托患儿 肘部,右手拿食、中、无 名指,左右摇动如摆尾状, 摇20~30次。 【临床应用】
开胸理气,退热除烦
《推拿广意》苍龙摆尾图
四、凤凰展翅
【位置】手背部。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中 二指,固定患儿腕部,同 时拇指掐患儿精宁、威灵 二穴,并上下摇动如凤凰 展翅状,摇20~30次 【临床应用】 宣通气机、祛寒解表
第二章 操作技能
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单式手法
一、推法 用拇指桡侧或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 定方向推动,称推法。推法分直推法、旋推法、 分推法三种。 【要求】用力柔和,平稳均匀,每分钟200~300次。 【作用】补虚泻实,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直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 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
【要求】操作时,用力要对称而均匀,柔和而适中; 搓动要快,移动要慢,灵活而连续,切忌用生硬 粗暴蛮力,以免搓伤皮肤与筋脉。 【适用部位】疏肝理气,舒筋通络。
十二、刮法 以拇指指腹桡侧或食中二指指腹或器具的光 滑边缘蘸液体润滑剂后直接在患儿一定部位的皮 肤上作单位向的直线快速刮动,称刮法。
【要求】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压力要轻重适宜, 宜使用介质。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为度,不可 刮破皮肤,如使用器具必须注意是否整洁、光滑、 圆钝。 【作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降逆止呕。
图1-3-1 拇指直推法
图1-3-2 食中指直推法
旋推法: 以拇指指面在穴位 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 转推动。
图1-3-3 旋推法
分推法 用两手拇指桡侧或 指面,或食中二指指 面穴位向两旁分向推 动。
图1-3-4 分推法
合推法 从穴位两端向中间 推动。
小儿推拿学(全国中医药行业高等教育“十四五”规划教材)
第三节胸腹部穴位
一天突 二膻中 三乳根 四乳旁 五胁肋 六中脘 七腹 八脐 九天枢
第四节背腰骶部穴位
一肩井(膊井) 二大椎(百劳) 三风门(热府) 四肺俞 五脾俞 六肾俞 七腰俞(腰眼) 八七节骨 九龟尾(长强)
第五节下肢部穴位
一箕门(足膀胱) 二百虫(血海) 三膝眼(鬼眼) 四足三里(三里) 五前承山(条口) 六三阴交 七丰隆 八太冲 九委中
第二节小儿推拿治疗概要
一小儿推拿特点 二小儿推拿操作顺序 三小儿推拿适应证与禁忌证 四小儿推拿注意事项 五小儿推拿常用介质
第一节单式手法 第二节复式手法
小结 思考题
第一节单式手法
一推法 二揉法 三按法 四摩法 五掐法 六捏法 七运法 八捣法 九拿法
第二节复式手法
一黄蜂入洞 二揉耳摇头 三开璇玑 四按弦搓摩 五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法 六二龙戏珠 七苍龙摆尾 八凤凰展翅 九赤凤摇头
笫十节厌食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一节积滞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二节疳证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三节遗尿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八节近视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十九节鼻炎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第二十节小儿肌性斜颈
病因病机 临床表现 诊断与鉴别诊断 治疗 预防与护理 按语 小结 思考题
附录一小儿推 拿流派介绍
小儿推拿教材
下篇小儿推拿小儿推拿又称小儿按摩。
是指运用手法(特定手法)作用于小儿机体的穴位(特定穴)起到调整脏腑、气血、经络功能,来达到防治小儿疾病的一种外治方法。
小儿从出生到成年,处于不断生长发育的过程中,其生理、病理、辨证与治疗(包括手法、穴位、操作、次数、时间)等方面都与成人有所不同。
小儿的生理特点是脏腑娇嫩,形气未充,生机蓬勃,发育迅速。
小儿出生后,机体的五脏六腑、气血津液、筋肉骨骼等形态结构和生理功能等,尚未发育成熟完善。
脏腑柔嫩,气血未充,经脉未盛,神气怯弱,内脏精气未足,卫外机能未固,中医学谓之“稚阴稚阳”之体,认为小儿“稚阳未充,稚阴未长”。
小儿另一个生理特点是生长发育迅猛,从体格、智力以至脏腑功能,均不断向着完善成熟方向发展,如旭日初升,草木方萌,欣欣向荣,古人把这种现象称之为“纯阳”。
小儿生机旺盛,发育迅速,对水谷精气等营养物质需要迫切,因而常见“阴常不足,阳常有余”。
小儿的病理特点是发病容易,传变迅速,若治疗及时易趋康复。
由于小儿脏腑功能柔弱,对疾病的抵抗力较差,加之寒暖不能自调,饮食不知自节,外易为六淫侵袭,见易为饮食所伤,更不能耐受突然的强烈刺激,易受惊而病。
小儿患病后病情变化迅速,邪气易盛,正气易虚,表现为易虚、易实、易寒、易热。
若调治不当,易生他变,使轻病变重,重病转危。
由于小儿生机蓬勃,活力充沛,脏气清灵,且病因单纯,又少七情的所害,在患病之后,若能调治及时,则好转也快,容易痊愈。
小儿推拿临床辨证以四诊八纲为基础,将临床所获四诊资料,综合分析,做出正确诊断。
在四诊当中,以望诊为主,闻、问、切诊为辅。
新生儿不会说话,较大小儿也不能全面准确地诉说病情,因此儿科又有“哑科”之称。
在临床上问诊大多是通过患儿家属间接进行的。
闻诊虽然反映一定的病情,但也不够全面。
小儿气血未充,经脉未盛,就诊时多哭闹,气息易乱,造成切脉不易准确。
只有望诊不受各种条件限制,反映病情比较可靠。
从八纲辨证来看,小儿属“纯阳”之体,感受外邪后,易从寒化热,因而临床以阳证、热证、实证为多,虚实夹杂次之,纯虚证较少。
小儿推拿(大全)ppt课件
生理:大发育、性成熟--
病理:
调护: 心理、精神教育、自我管理、行为习惯
精选ppt
47
小儿的生长发育
❖ 一、体格生长 ❖ 关于小儿体格生长,有各项生理常数。这些生理
常数,是通过大规模实际测量的数据加以统计得出 的,可再用于临床,来衡量和判断儿童生长发育水 平,并为某些疾病诊断和临床治疗用药提供依据。 为了实际应用的便利,又按小儿体格生长的规律, 列出一些计算公式,临床可以此来推算出各年龄组 儿童的生理常数。
精选ppt
43
❖ 四、幼儿期 1周岁后至3周岁为幼儿期。 生理:心智发育快-- 病理:外感—— 脾胃- 合理喂养(营养)
精选ppt
44
❖ 五、学龄前期
3周岁后到7周岁为学龄前期,也称幼 童期。
生理 : 语言行为发育-
病理:热病、肺系、脾胃、免疫······
养护
饮食、户外活动、智力开发--
精选ppt
精选ppt
48
❖ (一)体重
❖ 体重是小儿机体量的总和。测量体重,应在清晨空 腹、排空大小便、仅穿单衣的状况下进行。
❖ 小儿体重的增长不是匀速的,在青春期之前,年龄 愈小,增长速率愈高。出生时体重约为3kg,出生后 的前半年平均每月增长约0.7kg,后半年平均每月增 长约0.5kg,1周岁以后平均每年增加约2kg。临床可 用以下公式推算小儿体重:
精选ppt
22
肝常有余
❖生理方面:肝属木,旺于春,主 生发少阳之气,生理的肝常有余 是指小儿生发之气旺盛的特征。 同时由于肝肾同源,生理上肝得 肾水济济而不过于亢盛。
精选ppt
23
肝常有余
❖病理方面:小儿易动肝风。
精选p神明,心属火, 属阳,小儿体属纯阳,生长发 育迅速,心阳自然有余。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图1-3-9 拇指按法
四、摩法 用食、中、无名指指面 或手掌附着于一定部位或 穴位上,以腕关节连同前 臂作环形移动,称摩法。 分指摩和掌摩两种。 【要求】手法轻柔,速度均 匀,用力温和而浅,仅达 皮下,不带动深层组织, 每分钟100~150次。 【作用】宽胸理气,健脾和 胃,消积导滞。
图1-3-10 摩法
图1-3-18 凤凰展翅法
五、二龙戏珠
【位置】前臂正面 【操作】医者用左手持患儿 右手,使掌心向上,前臂 伸直,右手食、中二指自 患儿总筋处,以指端交互 向前按之,直至曲池,按 20~30遍。 【临床应用】 通阳散寒, 退热镇惊
图1-3-19 二龙戏珠法
六、赤凤点头
【位置】手中指及肘部 【操作】医者用左手托患儿 肘部,右手捏患儿中指上 下摇动,如赤凤点头状, 摇20~30次。 【临床应用】 通关顺气、补心宁心、 消膨胀、定喘息。
图1-3-16 猿猴摘果
三、苍龙摆尾
【位置】手及肘部 【操作】医者用左手托患儿 肘部,右手拿食、中、无 名指,左右摇动如摆尾状, 摇20~30次。 【临床应用】
开胸理气,退热除烦
《推拿广意》苍龙摆尾图
四、凤凰展翅
【位置】手背部。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中 二指,固定患儿腕部,同 时拇指掐患儿精宁、威灵 二穴,并上下摇动如凤凰 展翅状,摇20~30次 【临床应用】 宣通气机、祛寒解表
十一、运水入土 【位置】手掌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坐其身前旁,用 一手握住患儿食、中、无名、小四指,使掌面向 上,另手大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肾水穴推起, 沿手掌边缘,经掌横纹、小天心,推运至拇指端 脾土穴止,呈单方向反复推运100~300次左右。 【临床应用】健脾运胃,润燥通便。用于治疗脾胃 虚弱的消化不良,食欲不振,便秘,腹胀,泻痢, 疳积等病症。
图1-3-20赤凤点头法
七、水底捞明月
【位置】手掌。 【操作】医者用左手握患儿 四指,以右手食、中指固 定大拇指,然后用拇指自 患儿小指头推运至小天心, 再转入内劳宫,推30~50 遍。 【临床应用】 清热大法 清热凉血、宁心除烦
图1-3-21 水底捞明月
八、打马过天河
【位置】掌心至洪池穴。 【操作】医者先用右手中指 推运内劳宫,然后用食、 中二指用】 通经络、退热,用于治疗 实热症。
十、擦法 以手在患儿体表作直线往返摩擦运动, 称为擦法。分为掌擦法、大鱼际擦法,小 鱼际擦法,指擦法等。 【要求】擦至小儿皮肤局部微红为度,不可 擦破皮肤。 【作用】温经散寒,活血通络。
十一、搓法 以双手掌侧作对称夹持或托抱住或平压住患 儿肢体的一定部位,交替或同时相对用力作方向 相反的来回快速搓揉,并在原部位或同时作上下 往返移动,称为搓法。
图1-3-25 揉脐及龟尾并 擦七节骨A
图1-3-26 揉脐及龟尾并擦 七节骨B
十四、按摇肩井法(总收法) 【位置】手的食指、无名指 和肩部。 【操作】医者一手中指按患 儿一侧肩井穴,另一手紧 拿患儿食指、无名指,使 其上肢伸直并摇之,摇 20~30次。 【临床应用】 通一身之气血,为结束手 法,一般治疗完毕都用此 法,又称总收法。
图1-3-1 拇指直推法
图1-3-2 食中指直推法
旋推法: 以拇指指面在穴位 上作顺时针方向的旋 转推动。
图1-3-3 旋推法
分推法 用两手拇指桡侧或 指面,或食中二指指 面穴位向两旁分向推 动。
图1-3-4 分推法
合推法 从穴位两端向中间 推动。
图1-3-5 合推法
二、揉法 用拇指指腹或中指指端、小鱼际、掌根、吸定 于一定部位或穴位上做回旋揉动,称揉法。分指 柔(拇指揉、中指揉、三指揉)、 鱼际揉、掌根揉三种。
图1-3-27 按摇肩井法(总收 法)
谢谢 !
图1-3-22 打马过天河
九、飞经走气
【位置】曲池穴至手指端。 【操作】医者先用一手拿住 患儿四指不动,再以另手 食指,自曲池穴起往下按 之,跳之,至总筋处数次, 然后将手拿住患儿阴池、 阳池二穴,另手将患儿四 指上下屈伸,连续20~50 次。 【临床应用】 行一身之气,清肺化痰, 常用于治疗气喘、痰鸣等 症。
六、捏法 用拇指和食、中、 无名指对称用力、捏 住一定部位,将皮肉 捏起,做连续辗转挤 捏,称捏法。
【要求】用力适当,不 可拧转。 【作用】行气活血,疏 通经络。
图1-3-12 捏法
七、运法 用拇指或中指指端 在一定穴位上,作弧 形或环形移动,称运 法。 【要求】宜轻不宜重, 宜缓不宜急,在体表 旋绕摩擦推动,不带 动深层肌肉组织。每 分钟80~120次。 【作用】调和气血,疏 通经络。
第二节 小儿推拿常用复 式手法 一、黄蜂入洞 【位置】两鼻孔 【操作】医者用食、中 二指指端在患儿两鼻 孔作揉法,揉20~30 次 【临床应用】开肺劳、 通鼻息、发汗解表
图1-3-15 黄蜂入 洞
二、猿猴摘果 【位置】两耳尖及两耳 垂。 【操作】医者用两手食、 中二指夹住患儿两耳 尖向上提10~20次。 再捏两耳垂向下拉 10~20次,如猿猴摘 果状(图1-3-16) 治疗寒痰、食积、惊惕 不安
第二章 操作技能
第一节
小儿推拿常用单式手法
一、推法 用拇指桡侧或指腹在一定部位或穴位上,沿一 定方向推动,称推法。推法分直推法、旋推法、 分推法三种。 【要求】用力柔和,平稳均匀,每分钟200~300次。 【作用】补虚泻实,消积导滞,健脾和胃。
直推法: 以拇指桡侧或指面, 或食中二指指面在穴 位上作直线推动。
【要求】用力均匀、缓和而吸定,每分钟100~200 次。 【作用】健脾和胃,消积导滞。
图1-3-7 两指揉法 图1-3-6 中指揉法
图1-3-8 三指揉法
三、按法 用拇指指腹或掌根 在一定的部位或穴位 上,逐渐用力按压且 按而留之,称按法。 分指按、掌按两种。 【要求】缓缓用力,稳 而持续。 【作用】镇静安神,疏 经活络。
图1-3-13 运法
八、拿法 用拇指和食、中二指, 或用拇指与其余四指相对 用力提捏一定的穴位和筋 腱,进行一紧一松的提捏, 称拿法。 【要求】刚柔结合,用力由 轻到重,每一部位或穴位 只拿1~3次。 【作用】开窍止痛,祛风散 寒,舒筋通络。
图1-3-14 拿法
九、捣法 以中指指端,或食、中指屈曲的指间关 节着力,作有节奏的叩击穴位的方法,称 捣法。实为“指击法”或“叩击法”。 【要求】捣击时取穴要准确,发力要稳,而 且要有弹性。 【作用】 镇静安神,舒筋通络。
十二、按弦走搓摩 【位置】两胁。 【操作】医者用两掌自 患儿两胁搓摩至肚角 处,搓摩50~100次。 【临床应用】 理气消滞,常用于治 疗积痰引起的胸闷, 咳嗽、痰喘气急、积 聚等症。
图1-3-24 按弦走搓摩
十三、揉脐及龟尾并擦七节骨 【位置】神阙穴、龟尾穴、七 节骨穴。 【操作】先令患儿仰卧,医者 一手揉脐,另一手揉龟尾, 揉毕,再令患儿俯卧,自龟 尾推至七节骨处为补法,反 之为泻法。 【临床应用】 用补能健脾止泻,用于治疗 腹泻;用泻法能泻热通便, 治疗便秘。
【要求】操作时,用力要对称而均匀,柔和而适中; 搓动要快,移动要慢,灵活而连续,切忌用生硬 粗暴蛮力,以免搓伤皮肤与筋脉。 【适用部位】疏肝理气,舒筋通络。
十二、刮法 以拇指指腹桡侧或食中二指指腹或器具的光 滑边缘蘸液体润滑剂后直接在患儿一定部位的皮 肤上作单位向的直线快速刮动,称刮法。
【要求】着力部分要紧贴皮肤,压力要轻重适宜, 宜使用介质。以皮肤出现紫红色瘀斑为度,不可 刮破皮肤,如使用器具必须注意是否整洁、光滑、 圆钝。 【作用】祛风散寒,活血化瘀,降逆止呕。
飞经走气法
十、运土入水 【位置】手掌 【操作】患儿坐位或仰卧位,医者坐其身前旁,用 一手握住患儿食、中、无名、小四指,使掌面向 上,另手大指外侧缘着力,自患儿脾土穴推起, 沿手掌边缘,经小天心、掌小横纹,推运至小指 端肾水穴止,呈单方向反复推运100~300次左右。 【临床应用】滋补肾水,清脾胃湿热,利尿止泻。 用于治疗小便赤涩,频数,小腹胀满,泄泻痢疾 等病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