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化学第二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1
高中化学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整章教案鲁科版必修1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1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整章教案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新课标导航学习目标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知识归纳本节重点: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同一种元素可以自身组成纯净物——单质(3)不同种元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化合物;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2.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2)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3.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
4.胶体的性质(1)丁达尔现象:区别溶液和胶体。
(2)电泳: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3)聚沉:本节难点:对胶体这一分散系的认识本节考点:(1)能够正确运用分类的思想。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3)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4)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5)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一、典型例题剖析基础题例1.试从多种角度对下列化学反应进行分类:(1)碳在氧气中燃烧(2)氢气在氯气中燃烧生成氯化氢(3)铁在纯氧中燃烧(4)铝箔在氧气中燃烧(5)锌与稀硫酸反应(6)氢氧化钠溶液与盐酸反应解析:根据你自己站的角度不同,可以有多种分类方法:①从化学反应基本类型分:(1)(2)(3)(4)属于化合反应,分为一类,(5)属于置换反应,分为一类,(6)属于复分解反应,分为一类;②从是否跟氧气发生反应分:(1)(3)(4)均为物质与氧气发生反应,分为一类,(2)(5)(6)无氧气参加,分为一类;③从是否是在溶液中反应分:(1)(2)(3)(4)不在溶液中反应,分为一类,(5)(6)为在溶液中发生的反应,分为一类;④可从有无金属参加反应、有无非金属参加反应分类,从是否属于氧化还原反应分类等。
高中化学 2.1 第1课时 物质的分类教案 鲁科版必修第一册-鲁科版高一第一册化学教案
物质的分类课程标准核心素养1.认识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种类的物质,根据物质的元素组成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认识元素在物质中可以具有不同价态。
3.认识同类物质具有相似的性质,一定条件下可以相互转化。
4.了解酸、碱、盐的性质。
1.微观探析:能利用元素的种类以及存在形态将物质划分为不同的类别。
2.科学探究:探究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转化。
3.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能从物质类别的角度认识物质是运动和相互转化的。
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都是由□1________组成的。
根据物质的□2________组成,可以对物质进行分类。
2.元素的组成形式(1)单质:□3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其中,由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金属单质,由非金属元素组成的单质称为非金属单质。
(2)化合物:□4________________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化合物又可以分为氧化物、酸、碱、盐等。
3.元素的存在形态(1)□5________: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为零价。
(2)□6________:元素以化合物形式存在的状态,此时的化合价一般为正价或负价。
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可能是纯净物(单质),也可能是混合物,如C60和石墨的混合物。
自我校对:□1元素□2元素□3仅由一种□4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5元素的游离态□6元素的化合态1.物质的组成和构成2.基本概念(1)单质:仅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2)化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元素组成的纯净物。
几种元素组成化合物时,有的只能组成一种化合物,有的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3)纯净物:只由一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
有化学式,有固定的熔、沸点。
(4)混合物:由多种成分(分子)组成的物质。
无化学式,无固定的熔、沸点。
从数量上看,物质的种类多于元素的种类,110多种元素组成了种类繁多的物质。
1.“高钙牛奶〞“含氟牙膏〞等商品名称中的“钙〞“氟〞指的是( )A.单质B.氧化物C.分子D.元素解析:选D。
化学:2..1《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一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目标解读】 分类方法,得出正确结论。
【知识再现】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______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_______组成的。
Y4oanmpRpu 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态<1)游离态:元素以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2)化合态:元素以_________形式存在的状态。
二.物质的分类1.110多种元素为什么组成上千万种不同的物质:①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 _________。
②绝大多数元素可以与其它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_______;元素组成 单质:由合物:由③ 相同的元素可以组成不同的化合物,例:_______;2.纯净物与混合物的区别:3.物质分类的方法:可以根据研究需要从多种角度进行分类:①根据有无固定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②根据元素组成分为__________________;③根据在水溶液或熔化状态能否导电分为_________________;④根据分散物质颗粒大小,将混合物分为______________;⑤根据在氧化还原反应中的表现,将反应物分为_____________。
4.物质的分类:Y4oanmpRpu 【思考】1.金属、非金属、碱性氧化物、酸性氧化物、酸、碱和盐分别可能与哪些类别的物质发生反应?并分别用化学方程式举例。
Y4oanmpRpu 2.硫元素有多种价态,分别列出各种价态的物质并注意物质的种类。
+6: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4oanmpRp u 物纯净物 混合物:根据分散物质的颗粒大小,可分为单化合__________,如Na 、__________,如Cl 2、___性氧化物,例___性氧化物,例氧化酸碱盐+4: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4oanmpRp u0:____________________-2: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Y4oanmpRp u【典例解读】例1.下列物质中肯定为纯净物的是 ( > A.只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物质B.只由一种原子构成的物质C.只由一种分子构成的物质D.只由一种元素的阳离子与另一种元素的阴离子构成的物质【解读】例如只有氧元素可以组成O2、O3两种不同的物质,它们的关系是混合物,故A错;只有一种氧原子16O,也可以组成O2、O3不同的分子,故B错;Na+与O2-、-Na+与O22-则组成Na2O、Na2O2两种物质,故D错。
2024-2025学年高中化学鲁科版必修一课件2.1.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
c.能和碱性氧化物生成盐。 CO2 + CaO ==== CaCO3
Ⅲ.大多数非金属氧化物是酸性氧化物, CO、H2O不是酸性氧化物。 个别金属氧化物也是酸性氧化物。 Mn2O7是酸性氧化物。
提醒:非金属氧化物和酸性氧化物的关系:
酸
按是否含氧 元素:
含氧酸H2SO4、HNO3、H3PO4(磷酸)
H2பைடு நூலகம்O3
无氧酸HCl、H2S(氢硫酸)
一元酸HCl、 HNO3
按电离氢离子 数目:
二元酸H2SO4 、H2CO3、 H2S
三…元…酸H3PO4
按挥发性: 挥发性酸、难挥发性酸
……
碱的分类
从是否溶 于水分
碱
从碱性强 弱分
……
可溶碱NaOH、KOH、Ca(OH) 2、 Ba(OH)2、NH3·H2O
2.说出实现各物质之间转化的化学反应。
3.由上述关系图试分析氧化钙能与哪些物质反应?
4.探究:K2O属于上述哪类物质?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反
应呢?试举出两例。
推测:下列能与SO3反应的是
A.CO2
B.CaO
C.H20
D.Ca(OH)2
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1.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2.物质种类繁多的原因 3.元素的存在形态:游离态、化合态 二、物质的分类 1.酸性氧化物、碱性氧化物 2.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关系
分类
根据研究对象的共同点和差异点,将它们区分为不同 种类和层次的科学方法。
食物的可存放时间和适宜存放温度
运用分类的实例
分类的好处
为了更全面认识、了解物质世界、研究物质世界: •认识同类的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相似性:以点带面、模仿判 断、举一反三、使知识条理化; •找到不同类化学物质及其变化的差异和规律--逻辑推理、由此 及彼,使知识系统化; •创新视角、发现规律、开辟新的知识领域
元素与物质的的分类+第1课时+参考教案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教材分析本节教学内容是鲁教版高中化学必修第一册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的第一课时。
本节从分类的角度出发,安排了安排了“元素与物质分类",在整个高中化学学习阶段起到了承前启后的作用。
学生通过对分类方法的系统学习,可以分类梳理一下已经学习过的化学知识,将这些化学知识在头脑中进行系统化处理,使学生感悟到分类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简单易行的科学方法,让学生体会分类方法是一种行之有效的科学学习方法。
而在本章后续的学习过程中,学生还要利用这种方法,学习化合物的分类,反应类型的分类等等,这种方法实际也要贯穿于学生整个的高中化学学习过程中。
◆教学目标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从宏观上学习对物质的分类,从微观上辨析物质的分类,体会微观粒子的变化对宏观物质的性质的影响。
证据推理与模型认知:建立物质分类的基本模型,理解通过对物质的分类来研究物质性质的基本方法,为后续的化学知识的学习奠定坚实的方法基础。
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探究,经历对物质进行分类的过程,掌握分类的方法,初步建立物质分类的科学思想,体会化学研究过程中的科学方法。
科学精神与社会责任:通过对物质分类过程和分类应用的理解,体会掌握科学方法就能够有效提高学习效率和效果,建立高效学习的科学精神。
◆教学重难点建立分类的科学思想,掌握物质的分类方法,根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导入】在图书馆中为什么我们很容易就找到自己所需要的图书?在网页上为什么我们能迅速挑出所自己需要的信息呢?这是因为书、信息都按一定标准进行了分类且根据类别已经摆放好了。
在我们生活中还有类似的例子吗?【投影】超市图片、一些碳元素的物质在我们接触的事物中,应用分类方法的例子很多,分类不是目的,只是一种手段,也就是说分类是有依据的,我们也可以称为分类的标准。
【知识回顾】1.初中学习中,将元素分为金属元素和非金属元素;2.对于自然界中的物质,从状态上可分为固态、气态、液态三态。
鲁科版必修1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word教案
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知识与技能:过程与方法:情感态度和价值观:引入:请同学们看课本后面有一张元素周期表,只有112种元素,但我们赖以生存和发展的物质世界却是极其丰富的。
这其中,有自然界存在的物质,也有人类利用化学方法制备的物质。
不过不论是天然的还是人造的,这极其丰富的物质世界都是由元素组成的,由112种元素组成的几千万种物质之间存在着丰富的内在联系。
板书: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问题一P31交流研讨第一题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该问题的解答讲述:每一种元素都能自身组成物质,即单质,如钠元素形成钠单质,氯元素形成单质氯气。
一种元素可以与其他种类的元素组成物质,即化合物。
化合物种类繁多:有两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
如氧化钙、氯化氢、甲烷、过氧化钠等;有三种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硝酸、硫酸、碳酸钙、氢氧化钠等;有四种或四种以上元素形成的化合物,如五水硫酸铜等板书:1.元素是物质的基本组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元素组成的。
问题二P31交流研讨第二题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该问题的解答讲述: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一种是游离态,一种是化合态,同种元素在不同的化合物中可能呈现不同的价态。
对于元素的某一价态,总有一定的对应物质。
通过对所对应物质性质的研究,可以清楚的认识处于某一价态的元素的性质;反过来,通过对处于某一价态元素的性质的研究,可以更深刻的把握所对应物质性质。
对于绝大多数元素来说,都能形成单质和化合物,这些物质构成了这种元素的物质家族。
板书:2.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形态:游离态和化合态,即单质和化合物3.对于元素的某一价态,总有一定的对应物质交流:展示P32图2-1-3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你对上图有哪些理解?你能丰富这个图示,进一步展现元素与物质之间的关系吗?课件:展示不同组学生对图丰富后的内容问题:硫元素常见的化合价为-2价、0价、+4价、+6价,你能说出分别含有这些价态元素的常见物质吗?这些物质分别属于哪个类别?画图并表示出含硫元素的物质家族课件:将各小组同学按教材图2-1-3的模式绘制的硫元素的不同价态物质图展示,也可以其他的形式加以表现(如:数轴法):讲述:通过刚才的讨论,我们知道物质的种类繁多,数量巨大,新的物质还在不断的被制备出来。
化学必修一鲁科版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学设计-精选文档
第一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两种形态的存在;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建立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使学生能从物质的组成和性质对物质进行分类;了解物质简单分类法;建立酸性氧化物和碱性氧化物概念;了解单质、酸、碱、盐之间的关系。
(二)过程与方法:对熟悉物质分析,建立元与物质的关系;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对物质分类(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依据例外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严重意义,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学习胜利。
二、教学重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用分类的方法与观点,对物质进行研究。
三、教学难点物质所属类别;单质、氧化物、酸、碱、盐的性质及关系四、教学方法引导探究合作学习五、教学过程【联想·质疑】1、生活中的物质丰富多彩,这些物质都是如何组成的?2、为了更好的探讨物质的组成和用途,应该怎样对物质分类?3、各类物质之间具又怎样的关系?带着这些问题我们来学习这节课【板书】第一节元素与物质分类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交流·研讨】你已学过许多物质,如Mg、MgO、MgCO3、C、CO、CO2、H2CO3、CH4、Na、Na2O、Na2O2、NaOH、Na2S、Na2SO4、NaCl、Cl2、HClO、Ca、Ca(ClO)2等(1)组成这些物质的元素都有哪些?【学生】Mg、O、C、H、Na、S、Cl、Ca(2)你知道这些元素还能组成那些物质?【布置任务】第一组写单质,第二组些两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第三组些三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第四组些四种元素组成的化合物。
【学生】展示所写物质【板书】游离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叫游离态化合态:元素以单质形式存在的状态叫化合态(3)}Cl元素多见的化合价为-1、0、+1。
在以上物质中,分别找出含有这些价态的该元素的物质?C的多见化合价有哪些?对应的物质为?【学生】回答问题【讲解】Cl2、HClO、Ca(ClO)2的性质第一章已学过了,C的例外化合价能形成许多物质,在《有机化学基础》的学习中将会体会到。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一课时教案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第1课时元素与物质的关系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简单分类法;单质,化合物之间的关系;胶体的性质(2)过程与方法:了解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其中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进行思考,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分享自己或他人的学习成功二、教学重点用分类的方法与观点,对物质进行研究三、教学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四、教学过程课前准备:学生课前预习本节《联想*质疑》、《交流*研讨》栏目中的问题及老师课前布置的其它问题,为课堂上的交流与研讨做好准备(问题的提出与课本的设置有不同,老师们也可以根据自己学生的特点进行创新设置)。
【板书】一、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自主探究】(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1)现有发现的110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3)元素与各类物质以及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合作探究】(通过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以及对初中掌握的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循序渐进的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探究问题1】(P31)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合作探究的实施:针对课本P31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展示给学生交流讨论的问题,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1)若物质只是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
高中化学第二章 第1节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1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胶体。
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三)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教学重点(一)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鲁科版高中化学必修一学案:第二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
第2章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本讲教育信息】一. 教学内容: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二. 教学目的1、了解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元素的两种存在形式。
2、掌握物质不同角度的分类方法,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其他哪些类别的物质反应。
3、认识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用胶体知识解释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 教学重点、难点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四. 知识分析(一)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复习:由一种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_单质_,由不同元素组成的纯净物叫化合物。
研究讨论:你所认识的物质中哪些含有氧元素?这些物质中氧元素的存在形态?O2、O3、CO2、H2O、H2SO4、NaOH、KClO3等前两种都是游离态,其余都是化合态。
1、物质是由元素组成的。
元素在物质中有两种存在形式:游离态和化合态。
2、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单质也可以形成化合物,如氧元素可以形成单质O2、O3也可以和氢元素结合形成化合物H2O、H2O2。
在单质中元素是以游离态形式存在的,在化合物中元素是以化合态形式存在的。
练一练:下列元素在自然界中既有游离态又有化合态存在的是( C )A. 氢B. 铁C. 碳D. 钠3、同一种元素可以形成不同的单质,如碳元素的单质有石墨、金刚石、C60,这三种物质互称为同素异形体。
相同的多种元素也可以形成不同的化合物,如:氢、氯、氧三种元素可以形成HClO、HClO3、HClO4等多种化合物。
种类繁多的有机物中多数是由碳、氢、氧三种元素组成的。
正是由于组成物质的元素种类不同,各元素在物质中含量不同,组成的方式不同才形成了如此丰富的物质世界。
练一练:只含有一种元素的物质(D )A. 一定是纯净物B. 一定是一种单质C. 可能是单质也可能是化合物D. 可能是纯净物也可能是混合物4、元素之间化合时,每一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只能与另一种或几种元素一定数目的原子结合,元素的这种性质表现为元素的化合价。
鲁科版,化学必修一,第二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教案
第2章元素与物质世界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让学生在学习一些个别物质的基础上,建立有限的元素与大量物质间的关系。
②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2)过程与方法:从C、O、H、Na等简单元素入手,通过拼图组合游戏、“数轴法”、“阶梯法”等新颖教学方法,从抽象到直观使学生更好的了解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①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②体会元素与物质的奇妙关系,培养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 教学重点和难点(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2)以元素为核心认识进一步物质(3)元素观的建立三. 教学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用纸板做成的代表元素符号及数字的简易磁性拼图;元素周期表四. 教学方法与学习方法:教学方法——引导探究法;学习方法——合作学习法。
五. 教学过程【板书】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导入新课】(展示一盒积木及几种积木组合体)一盒积木能否组合出多种物体?【学生】能【联想质疑】(展示几块类似积木原理的简易磁性拼图)(用硬纸板剪成四个圆形的纸板,分别标上H、O、C、Na代表这四类元素符号,另外小的圆纸板若干张,分别标上数字1、2、3等代表原子个数)我手上有几块代表几种元素的磁性拼图,这些元素可以组合出多少种化学物质?现在请同学们分成4人一组,讨论一下并在下发的表格中尽可能多的写出有关物质的化学式。
【学生活动】(学生讨论并填写下表)元素H、O、C、Na可组合成的常见物质【讨论】(选出一组投影播放学生讨论成果,其他小组补充讨论结果,教师引导学生纠正错误的化学式,培养学生的合作学习能力。
2024-2025年高中化学第2章第1节课时1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物质的分类教案鲁科版必修1
-示例:根据组成和性质,将物质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
7.分类的意义
-理解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
-实际应用指导
-示例:酸(H+)、碱(OH-)的分类及应用
8.特殊物质的分类
-同位素:质子数相同,中子数不同的原子
-同素异形体:同种元素形成的不同单质
-示例:碳的同位素C-12、C-13,同素异形体金刚石、石墨
-学生阅读《化学与社会》杂志文章,了解元素与物质关系在现代科技中的应用,培养学生的实际应用能力。
-教师定期检查学生的学习进展,解答学生在拓展过程中的疑问,提供必要的指导。
-学生结合课堂所学,进行相关实验操作,提高实验技能和创新能力。
-学生通过撰写阅读笔记、实验报告等方式,总结拓展学习的心得体会,提高写作能力。
核心素养目标
“二、核心素养目标”本节课旨在培养学生的化学学科核心素养,包括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证据推理与模型建构、科学探究与创新意识。通过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学生能够宏观辨识不同种类的物质,并理解其微观构成;通过物质的分类,培养学生证据推理的能力,学会根据不同特征进行分类;同时,通过实验操作,激发学生的科学探究欲望,培养创新意识。
-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选取部分学生的作业进行展示和讨论,巩固学生Байду номын сангаас新知识的理解和掌握。
4.师生互动环节(5分钟)
-教师提出问题:“你们认为还有哪些因素会影响物质的分
知识点梳理
“六、知识点梳理”本节课主要涉及以下知识点:1.元素的概念和特点:元素是构成物质的基本单位,具有独特的原子序数和原子量。2.元素在物质中的存在形式:元素可以以游离态和化合态存在于物质中。3.物质的分类:物质可分为纯净物和混合物,纯净物又可分为元素和化合物,混合物由两种或两种以上的物质组成。4.元素周期表的结构:元素周期表是按照原子序数排列的,包括周期和族两部分,周期表中的元素按照电子层和价电子排布规律分布。5.元素周期表的应用:元素周期表可用于查找元素的物理和化学性质,预测元素化合物的性质,指导化学反应等。6.物质的分类依据:物质的分类主要依据其组成和性质,如纯净物的组成和性质相同,混合物的组成和性质不同。7.分类的意义:物质的分类有助于我们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物质的性质和变化规律,从而为实际应用提供指导。8.特殊物质的分类:如同位素、同素异形体等特殊物质的分类及判断。9.实验操作技能:掌握实验操作方法,如称量、溶解、过滤、结晶等,培养实验能力和创新意识。10.化学思维的培养:通过学习元素与物质的关系,培养学生的宏观辨识与微观探析能力,提高证据推理和模型建构能力。以上知识点是本节课的主要内容,教师在教学过程中要全面梳理,确保学生理解和掌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1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一.教材分析(一)知识脉络学生在初中化学中已经认识了几种具体物质的性质和单质、酸、碱、盐、氧化物的一般性质,但他们只是从单个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尚未从一类物质的角度认识物质的性质,更未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因此,通过元素与物质的关系的研究,引导学生以元素的观点认识物质;通过研究用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使学生建立分类的观点。
在分类的基础上,研究纯净物——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相互关系;在学生原有的认知结构中已存在溶液、浊液等混合物的观点,进而引进一种新的混合物——胶体,建立分散系的概念,丰富学生对混合物的认识,并使学生了解胶体的一般性质,学会从粒度大小的角度对混合物进行分类。
(三)本节教材的主要特点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过渡,体现分类思想的应用,为形成元素族奠定基础,并以概念同化的方式引入新概念一一胶体。
二.教学目标(一)使学生初步接触各种元素及其化合物,知道元素以游离态和化合态两种形态在物质中存在,以及每一种物质都有自己的物质家族,建立起元素与物质家族的关系,了解110多种元素为什么能组成上千万种物质。
(二)从物质组成和性质的角度对物质进行分类,为研究物质的通性建立认识框架,同时知道可以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
了解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反应关系,掌握一类物质可能与哪些其它类物质发生化学反应。
体验了解研究一类物质与其它类物质之间反应的关系的过程方法。
(三)知道胶体是一种重要的分散系,了解胶体的丁达尔现象、电泳、聚沉等特性,能够列举生活中胶体的实例,了解胶体性质的简单应用。
三. 教学重点(一)知识与技能:元素与物质的关系;胶体的性质。
(二)过程与方法:探讨各类物质的通性及其相互反应关系,学会如何以元素为核心认识物质,从多角度依据不同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并体验分类的重要意义。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体会分类的重要意义,依据不同的标准对物质进行分类;让学生树立运用化学知识,使自己生活得更健康。
四. 教学准备(一)学生准备要求学生复习初中化学中单质、氧化物、酸、碱、盐之间的关系,复习第一章第二节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为学习本节教材做准备。
(二)教师准备教学媒体及课件;概念图;实验探究的药品及仪器。
第 1 课时【板书】第 1 节元素与物质的分类【板书】一. 元素与物质的分类1.联想•质疑(提出本节教材的核心问题.)(1) 110 多种元素是如何构成几千万种物质的?(2)为了更好地研究物质的性质和用途,应怎样对物质进行分类?用什么样的标准分类?(3)各类物质之间具有怎样的关系?2.交流•研讨(引发学生对于物质与元素之间的已有认识。
通过对熟悉物质的组成元素的分析,逐渐建立起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问题1】(P30)找出组成元素;由已找出的元素重新组合成新的物质。
合作学习的实施:针对课本P30的2个问题,以四人一个小组的形式进行交流活动,教师下发给学生交流讨论的记录表,按照元素的化合价规则(正价在前,负价在后)各自填写这些熟悉物质中的元素还能组成物质的化学式(书中已有的化学式不再重写):(1)若只由一种元素组成,请写出其化学式。
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2)若由两种元素组成化合物,先在下面的两个表格中将能形成化合物的元素画上连线,并请写出其化学式(开展个人和小组比赛,看谁写得又多又准确)。
这一类物质属于单质还是属于化合物?(3)若由三种元素组成化合物,请写出其化学式。
【问题2】(P30)含碳物质的研究。
教师要引导学生找出含碳物质中的组成元素,研究含有0、+2、+4的碳元素的物质。
化合价—41—i+21+4*°1化学式CH4 C CO CO2、CaC°3Na2CO3、NaHCO3(注意:—4价含碳物质供学有余力的学生研究)3.得出结论:正价元素负价兀素(1)兀素是物质的基本组Na (+1)O(—2) 成成分,物质都是由兀素组成Mg (+2)Cl (—1) 的。
Cu ( +1、+2)S (—2) (2)冋一种兀素可以自身Ca (+2)组成纯净物一一单质(兀素以单C (+2、+4)质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兀H (+1)素的游离态)S (+4、+6)(3)不冋种兀素相互之间按照一定的规律可以组成纯净物- -—化合物(兀素以化合物的形式存在的状态称为该元素的化合态);相同的元素也可组成不同的化合物。
由于元素可以按照一定的规律以不同的种类和不同的方式进行组合,因而110多种元素能够构成庞大繁杂的物质世界(回答联想•质疑中的第一个问题)。
4.迁移•应用(1 )丰富已有的元素一一纯净物图,展现元素与物质的关系。
① 省略号(一类物质)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
如含铜物质、含钠物质(金 属)、含氢物质、含碳物质、含硫物质(非金属)等均可依下图建立相应的图示(教师启发, 学生演练)。
② 化合物中的化学式也给学生留下了一个再创造的空间。
教师引导学生进一步填写学 生熟悉物质的化学式,使学生进行知识建网。
纯净物知识点击:供学生阅读,使学生了解和建立元素的化合价与物质的关系,为后续学习奠定基础。
课外作业:P 37— 1、3题。
第2课时S (游离态)0 J+4 1—2i.+61化合价■ 化学式1Na 2S 1S02S03 ■H 2SNa 2SO 3Na 2SO 4类别化合态含铁物质 含铝物质•1 11nr1-单质化合物单质化合物1 1 1 111 1 1 ■ 11 1 H1 m 1 1 1 ■i■金属Fe Fe 2O 3等 金属Al AlCl 3等02 Al 2O 3 等 Cl 2 FeCl 3 等(2 )迁移应用,培养学生的分类能力和建立元素及其化合物家族的概念。
.物质的分类 交流•研讨学生列举熟悉的物质,写出化学式,根据一定的分类标准进行分类并绘制简图。
学生演练,教师要及时给出鼓励性、发展性评价,使学生的个性得到张扬。
1. 物质分类标准的研究(1)物质是否由同一种分子组成(学生回忆初中化学或科学的内容)——纯净物和 混合物。
(2 )要根据被分散物质颗粒的大小可将混合物分为溶液、浊液、胶体等。
(3) 纯净物是否由同种元素组成——相同元素构成单质(游离态);不同元素构成化 合物(化合态)。
(4) 化合物在水溶液中或熔化状态下是否导电——电解质和非电解质。
(5) 根据化合物的性质可将它们分为酸、碱、盐、氧化物。
(6) 根据反应物在化学反应中的表现,可将反应物分为氧化剂和还原剂。
五彩缤纷的铜世界单质丿元素-J纯净物教师引例:酸、碱、盐氧化物溶液 浊液 胶体电解质 非电解质2.单质、氧化物、酸、碱和盐之间的关系活动•探究(2)学生探究:将全班学生分为四个小组分别探究以下四种代表物的性质,填写探究报告,然后全班汇报、交流探究结果(探究的目的是让学生尝试探究一类物质的通性,初步体验研究一类物质性质的过程和方法)。
①、金属铁(单质)的性质;②Ca(OHb (碱)的性质;③ CuSQ (盐)的性质;④氧化铜(碱性氧化物)的性质。
(3)在活动探究的基础上,建立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学生补充完成P33图2— 1 —4),并写出相应转化关系的化学方程式。
【点评】科学探究是新课程改革的重要突破口,而“研究物质性质的方法和程序”是“过程与方法”的重要体现。
探究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正是使用了这一重要方法,其中学生主动参与其关系的探究过程,不仅完成了知识上的再发现任务,而且更重要的是在探究过程中能获得一种体验,获得成功感,它对于提高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重要的作用。
3.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的用途(1)研究一类物质的性质(完成从单个物质向一类物质的过渡)。
当学生今后再探究陌生物质的性质时,可以先分析该物质的类别,然后预测它可能与哪些物质发生反应。
(2 )制备有关物质。
(3)鉴别物质。
(4)提纯物质。
课外作业:1.按照课本P33图2— 1 —4的图示,在补充完成单质、酸、碱、盐、氧化物之间的关系图示后,写出相应的化学反应方程式(要求与课堂上的示例不重复)。
2.按照课本P33图2— 1 —4的图示,按下列要求各举一例,并写出化学方程式。
(1 )制备一种物质。
(2 )鉴别两种物质。
(4)有两种物质组成的混合物,提纯一种物质。
第3课时引入新课一一联想•质疑(提出问题)在天气晴朗的情况下,当你漫步在茂密的树林里,会看到缕缕霞光穿过林木枝叶铺洒在地面上,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在晚上,当你打开手电筒时,会看到一道“光柱”射向天空或射向远方,你知道这是为什么吗?这些现象与一种特殊的混合物有关。
1.分散质:被分散成微粒的物质叫分散质。
如食盐溶液中的食盐。
2.分散剂:分散质分散到另一种物质中,这种物质(另一种物质)叫分散剂。
如食盐溶液中的水。
3.分散系:由分散质和分散剂构成的混合物统称为分散系。
如食盐溶液就是一种分散系。
教师要求学生列举几种分散系,并指出分散质和分散剂。
4.几种常见的分散系(根据分散系中分散质粒度大小进行分类)(1)溶液:分散质是分子或离子,分散质的粒度v 1nm( 10_9m),具有透明、均匀、稳定的宏观特征。
(2)浊液:分散质是分子的集合体或离子的集合体,分散质的粒度〉100nm( 10—7m), 具有浑浊、不稳定等宏观特征。
(3)胶体:分散质的粒度介于1〜100nm之间的分散系叫胶体(也称为溶胶)。
]溶液1n m [胶体io o nm[浊液1 .【点评】数轴是初一数学中的一个重要内容。
在化学教学中应用数轴将同一类型的不同对象按数量的大小在数轴上进行有序排列,可以使学生建立有序思维。
如物质的溶解性(难溶、微溶、易溶)、同种元素的变价化合物均可用数轴进行排列。
5.胶体的性质(1 )丁达尔现象:当可见光束通过胶体时,在入射光侧面可观察到明亮的光区,这种现象叫做丁达尔现象或丁达尔效应。
丁达尔现象产生的原因:胶体中分散质微粒对可见光(波长为成的。
400〜700nm)散射而形丁达尔现象的应用:区别溶液和胶体。
实验:先取一个具有双通性质的纸筒(事先在纸筒的下端钻一个小孔,以让光线通过) 将纸筒套在盛在氢氧化铁胶体的烧杯上,再取一只40W的电灯泡,通电后放在纸筒的小孔处,人从纸筒的上端从上往下观察,即可观察到有一条“光亮的通路”的现象。
能同样的办法观察食盐溶液的现象。
(2)电泳: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在直流电的作用下产生定向移动的现象叫电泳。
电泳现象说明胶体中的分散质微粒带有电荷。
胶体粒子带电的经验规律——带正电荷的胶体粒子:金属氢氧化物(如氢氧化铝、氢氧化铁胶体) ;金属氧化物胶体。
带负电荷的胶体粒子:非金属氧化物胶体;金属硫化物胶体;硅酸胶体;土壤胶体。
特殊胶体:Agl胶体粒子随AgNO和KI的相对量不同可带正电或负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