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

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
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

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

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郭慧

【摘要】用语篇分析的方法指导英语阅读教学,可以有效地改进传统教学以词汇学习和语法分析为主的不足之处。掌握语篇的中心思想,段落中心,弄清全文的逻辑关系和衔接模式,有助于提高学生阅读理解能力,从而有效而准确地获得语篇的整体信息。

【关键词】语篇分析 英语阅读 阅读能力

阅读是外语学习中必须掌握的听、说、读、写四项技能之一。在大学英语教学中培养学生的阅读能力是英语教师的重要任务。如何使学生又好又快地抓住所读英语文章的整体信息,理解文章的意义是阅读教学的关键。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对于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

一、语篇分析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自上世纪六十年代问世以来,对语言研究和语言教学产生了重大影响。语篇分析是研究比词、比句子更大的语言单位,分析文章中的段落、句子的排列、文章中衔接和连贯,是一种与传统阅读教学法不一样的超句法分析。就像Z.S.Harris所指出的,语言是一些意义相关联的句子为达到一定的交际目的,并通过一定的连接手段而实现的有机结合,是以连贯的篇章形式表现出来的,而不是杂乱无章的词句。文章中各个成分之间在形式上是衔接的,在语义上是连贯的。英国教学法专家H.G.Windowson也认为语篇是“若干结合起来的句子的使用”。因此,大学英语阅读教学,包括大学专业英语高年级的阅读教学在使用传统教学方法,即通过英语释义,分析句子中的语法点和词汇用法的同时,教师还应引导学生从语篇整体入手,分析语篇的宏观结构,结合语篇的体裁特征,解剖语篇局部的组织方式,从而在高于句子的层面上,研究语篇的逻辑关系,句子与句子之间,段落与段落之间的层次关系,使阅读教学更多地集中在“篇”上,少集中在“词”和“句”上。这种阅读手段的好处是它不仅重视语言形式,而且重视语言功能,同时还注重文章中所涉及的文化背景知识和相关的其它知识。作者的教学实践证明语篇分析的方法对于培养学生分析语篇的能力,提高学生的阅读能力和训练学生获取完整信息的能力都是很有帮助的。

二、英语阅读和阅读中常见的问题

外语教学从上个世纪八十年代逐步走向成熟。近二十年国内学者和教师对外语阅读的研究也取得了很多成果,对外语阅读理解的理论和讨论也越来越深入。心理语言学认为阅读是一种猜测游戏。传统的理论认为阅读理解是一个“自下而上”的过程。这种理论认为作者通过文字符号和语法规则来表达自己的思想。所以如果读者要理解作者的意思就必须弄懂这些文字符号及语法规则,即解码。传统的阅读教学是学习词义,释义单句和分析语法,通过单句释义弄懂句中词汇、短语、句子,最后才是语篇的意义。这种形式的阅读教学往往成为词汇教学,句法教学或是语法教学。到上世纪七十年代,图视理论和背景知识理论强调“自上而下”的阅读理解。这种理论认为读者应是阅读过程中的积极参与者。读者无需要逐词逐句地分析句法语法,而是应该利用自己已有的知识,经历和情感,抓住文章中的有用信息来理解整个文章的意义。到了八十年代。“相互式阅读理论”得以提出,这种理论认为无论是“自下而上”还是“自上而下”都不能很好地满足读者对文章整体理解的需求。这种理论的研究者认为阅读过程就是读者大脑中已有的信息同文章中的信息的互动过程。总之,阅读是读者复杂的心理过程和思维过程,阅读理解和读者本人的知识和阅历有关,它是读者本人已有的知识经验和文章信息的相互作用和相互结合。阅读的

电子档案袋(electronic portfolio)是一款非常实用的跨文化交际能力评估工具。使用者可以通过上传文件到此系统来创建自己的侧写,内容包括文章、视频、图片、已下载的相关文档等。不仅是老师,同学们互相也可以看到对方的成果,这也使同级评估成为可能。

ICT为教师和教员们制定学习目标和方法提供了机会,对后续教学和评估学生跨文化交际能力起到了至关重要的作用。因此,通过电子学习平台,学生或受训人可学习如何充分利用自文化特殊性,同时也可感受到文化差异和人类的共性。卡蒂夫(Catteeuw)提到的评估跨文化交际能力的六个维度表明,对不同文化的接纳是我们在全球化中生存的重要法则。ICT在正式或非正式教学过程的使用激发了创造力,使我们将教育、商务和文化联系起来。就像罗宾森主张的那样:“现今,我们史无前例地需要激发独特的创造力使人类保持第一”。我们生活在一个全球化的数字时代使得信息与通信技术在教育领域的使用成为必然,其在学习方面产生的作用是任何教育促进者都无法预测的。笔者坚信,随着ICT在跨文化交际能力培养教学中的不断推广,必将对跨文化能力提高与评估产生积极而深远的影响。

参考文献:

[1]Byram,M.(1997).Teaching and Assessing Intercultural Communicative Competence.Clevedon: Multilingual Matters Ltd.

[2]Catteeuw, P.(2012).A Framework of Reference for Intercultural Competence.A 21st century Flemish Experiment in Capacity Building in Formal Education.Brussels: FARO.

[3]Hofstede,G.,Hofstede, G.J.& Minkov, M.(2010).Cultures and Organizations: Software of the Mind: Intercultural Cooperation and Its Importance for Survival (3rd edition).New York: McGraw- Hill.

[4]Robinson,K.(2011).Out of Our Minds.Learning to Be Creative. Westford: Capstone.

- 25 -

- 26 -

校园英语 / 高等教育

环境在阅读中也发挥着作用。

笔者多年从事大学高年级英语阅读教学与研究。在教学过程中发现很多学生在英语阅读中存在着的问题。众所周知影响阅读质量的主要因素有教材,教学方法和学生。在阅读材料非常难,词汇量非常大的情况下,学生阅读出现困难,这是正常的。但是笔者经常遇到这样的情况:有时一篇文章中没有什么生词,每个单句也不难,学生可以流利地读完文章,但读后却不知道文章的主要意思,甚至不知道文章在说什么。笔者反复调查发现这是由于学生在阅读的过程中往往只注重对单个的词句的理解,而忽略了对文章整体结构的把握,这在很大程度上妨碍了他们对文章的深入理解。学生读完后一部分就记不清前一部分讲了什么,对文章的理解只是些脱节的片断。这一问题的主要原因是由于缺乏对文章整体结构的理解造成的。传统的阅读过多地看重句子,把句子看成是最高一层的语言单位,通过英语释义分析其中的词汇和短语的用法及过度地分析语法点来进行教学。在这种教学方法的影响下,学生的注意力集中于语法和词汇上,处于被动阅读地位,因而缺乏深层理解力和想像力,这种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阅读方法很难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而语篇是具有完整意义和情节的有机整体。语篇分析法阅读方法打破了传统纯语法和句本位的模式,主张将语言学习和语篇分析结合起来,让学生获得更完整的信息,从而达到培养

学生阅读能力的目的。

三﹑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的应用

1.运用文化背景知识。了解文化、熟悉背景知识、掌握语篇意义所依赖的语境、预测文章内容的阅读是一种积极主动的阅读,是真正地从语言文字材料中获得信息的思维活动。语境是指语言活动在一定的时间、空间所处的背景。语篇和语境相互依存。离开限定的语境就无法理解语篇中的词语句子,更无法明确文章的内容。因此,在阅读教学实践中,教师应注意阅读材料背景知识的介绍,并帮助学生在阅读中有意识地运用这些知识。教师在讲解课文前,可就标题提出与文章有关的问题,也可以列出所读文章中的一些关键词,使学生通过了解文章的语境而猜测将要阅读的内容。心理语言学将阅读过程视为“预测—推理—证实”的知识转换过程。背景知识介绍及内容预测有助于启发并改善学生已有的构思图式,使他们对阅读材料作好知识上、心理上和语言上的准备,并用已有的知识和经验与文章内容相互作用,与作者产生共鸣与交流,从而达到对文章的深层次的理解。例如,在学习吴景荣编写的《当代英文散文选读》下册第一课Then and Now 时,笔者首先要求学生课前查阅有关两次世界大战的背景知识,课上就其文化背景知识进行提问和讨论,这样学生对所学课文的内容就会有预测,读起来也就会有更透彻的理解。

2.掌握主题句。准确地把握语篇的中心思想是正确理解文章的关键,因为中心思想是对全文内容的概括,也是作者的写作意图。教师要引导学生学会在阅读中首先找出全文的主题句。这就为掌握全文的思想内容奠定了基础。段落组成文章。英文写作的主要特点是在文章的每一个段落中,作者会用一个主题句点明该段落的主题。而段落的主题句就是段

落的核心,主题句有时出现在段首,有时在段末,有时在段中。教师可以用提问式和启发式引导学生掌握寻找主题句的方法,理解各段落的主要思想。例如,在学习《当代英文散文选读》中的 What Use Is Philosophy?一课时,笔者首先启发学生在第一段中找出全文的中心思想,然后启发学生找出每段的主题句,这样学生不仅对全文有了基本的把握也掌握了每个段落的段旨,对整篇文章内容的理解也就容易了。因此,在阅读中找出所读文章的中心思想及各段落的主题句是一项重要的阅读技能。

3.弄清逻辑关系与衔接。为促进学生快速有效地进行阅读理解,除了学习文化背景知识和分析语篇主题及段落主题外,教师还可对文章的外部层次及逻辑关系进行分析,引导学生对文章进行宏观上的整体感知及作者所使用的布局特征。任何语篇的结构安排都不是随意的,而是为一定的写作目的服务的。分析语篇结构就是掌握语篇的发展模式、组织形式和逻辑结构。在语篇中,句子与句子之间不是一个个孤立的单位,它们在语义上是相互连贯的。这种连贯通过各种衔接手段的运用得以实现。衔接手段包括语法手段、词汇手段和逻辑关系语。这些衔接手段是连句成段,连段成章的主要途径。语法手段包括关联性词语、连接性词语、照应、重复、替代和省略等。词汇手段包括关键词重复、同义或近义关系、反义关系等。逻辑关系语表现了语篇中各个组成部分之间语义上的联系和发展,也构成语篇的主要脉络和走向。要快速而准确地抓住语篇的意义,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对语篇衔接语的敏感和掌握。因此,在英语阅读教学中应特别注意引导学生弄清语篇中的逻辑关系与衔接,掌握承担语义联络作用的词和词组,注意它们在上下文中所起到的起承转合的作用。

四、结束语

总之,语篇分析指导的阅读教学从宏观的角度出发,将语篇作为一个整体来对待。这种阅读教学方法不仅强调语言知识本身,而且将语用知识、认知知识、文体知识和文化背景知识同时传授给学生。以语篇分析的理论和方法指导英语阅读课教学是培养学生良好的阅读习惯的一个行之有效的教学方法。语篇分析的方法能训练学生迅速准确地把握语篇的中心思想和基本内容,摸清作者的思维脉络,了解作者为表达思想而使用的语篇结构形式,掌握阅读技巧和方法,从整体上理解文章,获得所阅读文章的最完整信息,真正提高阅读速度和阅读能力。参考文献:

[1]Brown, H.D.2001.Teaching by Principles.An Interactive Approach to Language Pedagogy[M].2d ed.Englewood Cliffs, NJ: Prentice Hall Regents

[2]Francoise, G.1981.Developing Reading Skills[M].Cambridge University Press

[3]Taylor, B.M, Graves, M.F & Brook, P.2000.Reading for Meaning[M].New York: Teachers College Columbia University [4]胡壮麟.语篇的衔接与连贯[M].上海外语教育出版社,1994.[5]黄国文.语篇分析概要[M].湖南教育出版社,1988.

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

作者:郭慧

作者单位:渤海大学外国语学院

刊名:

校园英语(中旬)

英文刊名:English on Campus

年,卷(期):2015(1)

引用本文格式:郭慧英语阅读中的语篇分析[期刊论文]-校园英语(中旬) 2015(1)

科技英语阅读翻译介绍

科技英语阅读翻译介绍 关于科技英语阅读翻译介绍 罗素悖论的提出是基于这样的一个事例:设想有这样一群理发师,他们只给不给自己理发的人理发。假设其中一个理发师符合上述的 条件,不给自己理发;然而按照要求,他必须要给自己理发。但是 在这个集合中没有人会给自己理发。(如果这样的话,这个理发师 必定是给别人理发还要给自己理发) 1901年,伯特兰·罗素悖论的发现打击了他其中的一个数学家 同事。在19世纪后期,弗雷格尝试发展一个基本原理以便数学上能 使用符号逻辑。他确立了形式表达式(如:x=2)和数学特性(如偶数)之间的联系。按照弗雷格理论的发展,我们能自由的用一个特 性去定义更多更深远的特性。 1903年,发表在《数学原理》上的.罗素悖论从根本上揭示了弗 雷格这种集合系统的局限性。就现在而言,这种类型的集合系统能 很好的用俗称集的结构式来描述。例如,我们可以用x代表整数, 通过n来表示并且n大于3小于7,来表示4,5,6这样一个集合。 这种集合的书写形势就是:x={n:n是整数,3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

[作者简介]张延晏,江苏盐城人,江苏盐城工学院大外部教师,研究方向:大学英语教学。 语篇分析在英语阅读教学中运用 ○ 张延晏 (盐城工学院大外部,江苏 盐城224051) [摘 要]文章就目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的形势,借鉴语篇分析理论,提出运用语篇分析进行阅读教学的 方法,以提高学生阅读理解的准确性,增强学生的语篇分析意识,培养学生的语篇分析能力,有效提高学生的阅读速度和理解能力。 [关键词]大学英语;阅读教学;语篇分析 中图分类号:H319.4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8610(2010)09-0123-02 一、问题的提出 大学英语教学过程中我们发现,学生阅读,习惯于脱离篇章,独立理解单词、短语、句子,导致的结果就是,词句全部都懂,可是不能深层次地理解文章,也不能准确地抓住中心思想,实际运用语言的能力得不到提高。 阅读历来是语言学习的重要技能,通过阅读获取信息仍然是学生学习英语的主要输入形式,是培养学生综合语言能力、言语交际能力、扩大知识面必不可少的主要渠道。然而,就大多数高校而言,大学英语阅读教学以精读课为主,大体仍以传统教学法为主,强调语法和翻译的课堂教学。教师首先要求学生课前预习课文,课堂上教师讲解语言点或逐句逐段串译,突出语言点,用问答方式让学生进一步熟悉课文,并做阅读练习。这种把阅读看成是单纯学习语言的活动,而不是培养交际性阅读能力的方法,只能使学生认识语言而不是真正掌握和运用语言,其结果是学生对文章的理解只停留在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阶段,阅读涉猎的材料数量有限,阅读速度得不到有效提高,理解能力停滞不前。近年来,不少学者在英语教学领域的研究表明,运用语篇分析理论指导英语阅读教学是更为理想的方法。 二、理论基础 语篇分析(Discourse analysis )理论的提出是在20世纪60年代,它是国外众多语言学家针对语篇提出的种种理论设想的总和。Zelling Harris 在1952年首次提出了 “语篇分析”这个术语。在系统功能语法的创始人Halliday 那里,语篇被明确为一个语言单位,他认为人们进行交际的基本语言单位不是词或句子,而是成段的谈话或整篇文章。这样,语篇分析理论的应用也即以语篇为基本单位,分析句子之间、段落之间的衔接和逻辑连贯,从而把握篇章的主题思想。就大学英语教学目的而言, 语篇分析能够有效培养学生从语篇整体出发理解作者的观点、意图,对文章进行综合的分析、评价。 三、语篇分析在教学中的应用 (一)阅读前背景知识的导入 背景知识是学生理解特定语篇所必须具备的知识。教师在教学一开始就应该对课文相关的背景知识作适当的介绍,并鼓励学生在课后做更多的扩展阅读,有意识地去建构和激活已有的背景知识来帮助自己理解文章。研究表明,背景知识对理解的影响大于语言知识。 (二)语篇结构的分析 从语篇结构来看,尽管多种多样,但是属于同一题材的语篇仍然遵循一个普通模式,这种语篇模式使读者对各信息之间相互关系以及具体细节在文章中出现的顺序产生一定的预期。常见的语篇结构有:议论(argumentation )、描述(de-scription )、说明(exposition )和叙事(narration )等。不同的语篇结构有不同的写作特点,在教学时教师可以根据其特点进行语篇分析。如叙事结构以叙事为主,主要特点是拥有情节、背景和人物,常按照事情发生、发展、结局的过程安排结构。这类文章往往线索清楚。首尾呼应,常可以根据人物活动或事情发展顺序划分层次和段落。议论结构, 开头一般是提出问题,中间是对问题进行分析、论证,结尾是提出解决的方法。 除了让学生熟悉不同题材的写作特点以外,篇章结构仍然是语篇教学的重要内容。英语的语篇结构通常由引言段(指出一篇文章中心思想)、主体段(文章的主要部分,作者阐明和发挥在引言中所提出的观点,或用事实论证或举例说明)和结尾段(对全文进行概括,作出结论或收尾,使读者感到已言尽意足)三部分组成。段落则由主题句、发展句和结论句组成,主题句表达了段落的主题思想,多位于段首,间或位于段中或段尾,它限定了段落的内容,主导段落的铺陈和展开, 是段落的核心。发展句是对主题思想作进一步阐述,— 321—语文学刊·外语教育教学2010年第9期

(完整版)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基于核心素养下的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探究 摘要:在时代大背景的推动下,英语教学逐渐由以前的重“教”转变为如今的重“学”,学生的学科思维、学习 能力、文化修为等都成了教师教学的重点,指引着教师教学的方向。人们越来越意识到培养学生文化素养的重要性,在此基础上,高中英语教师如何在教学中培养学生的英语思维、英语能力、英语修为等核心素养,就成了教师教学的目的与基本要求。 关键词:核心素养;高中英语;阅读教学 高中英语作为学生接触、应用另一门语言的基础,一直以来都受到教师与学生的热切关注,影响着学生的未来发展,尤其是高中英语阅读,蕴含着丰富的英语知识、英语内涵、英语文化,是学生需要掌握的重点,需要教师为学生打造高质量的教学课堂。但是目前,高中英语教学中还存在很多问题,需要教师逐步改善完备,提高学生的综合素养。接下来,本文就如何培养学生的核心素养,谈一谈新课标高中英语阅读策略的相关实践研究。 一、阅读补益学生英语词汇学习 阅读是运用语言文字来获取信息,认识世界,发展思维,并获得审美体验的活动,涉猎生活学习的方方面面,蕴含着英语丰富的文化内涵。而阅读的这一包容性、多样性注定了

学生会在阅读过程中出现不认识的词汇,甚至有的词汇影响着学生对阅读选项的判断。这就需要教师在教学中,注意结合阅读,丰富学生的英语词汇,帮助学生掌握常见的生活用语、专业术语等词汇,为学生接下来的阅读打下良好基础。但是,有的教师在阅读中存在矫枉过正的情况,不论是常用的、不常用的词汇,都让学生背诵记忆,增加了学生的学习负担,影响了学生学习词汇的热情。因此,教师在阅读教学时应避免这一现象的出现,用阅读来补益学生对英语词汇的学习,增强学生的阅读能力。 例如,学生在阅读音乐类文章时,容易遇到不认识的音乐专业术语或是易混淆的音乐家的名字,这时,教师可以引导学生对日常生活中常用的音乐类型进行字典查找,了解其所代表的流派,熟悉音乐家的英文名字,能够知道其代表的是谁……学生通过翻阅字典,对相关音乐知识有了大体了解,掌握了几个常见音乐家的英文名字及其缩写,进而加深了对音乐文章的整体理解。这样,教师通过带领学生阅读、学习陌生词汇,增强了学生对词汇的记忆能力,提高了学生的解题正确率。 二、阅读培养学生独立思考能力 阅读是一种主动的过程,是由阅读者根据不同的目的加以调节控制的,阅读还是一种理解,领悟,吸收,鉴赏,评价和探究文章的思维过程。教师通过对学生进行阅读训练,

英语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英语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及解析 一、高中英语阅读理解 1.阅读理解 Every day I see advertisements in the newspapers and on the buses claiming that it is easy and quick to learn English. There is even a reference to William Shakespeare or Charles Dickens to encourage learners even more. When I see advertisements like this, I don't know whether to laugh or cry. But many people must believe these ridiculous claims, or else the advertisements would not appear. Of course it is clear that students who go to England to learn English have a great advantage over others, but too many cannot afford to do so. Some go to the opposite extreme and think they can teach themselves at home with dictionaries. But it is wrong to assume that each word in English has a precise equivalent in another language, let alone produces good pronunciation and intonation. Most teaching is still based on behaviorist psychology. Behaviorists are fond of making students repeat phrases and making sentences. If we were parrots or chimpanzees, these methods might be successful. A large number of theorists seem to think it is a pity we aren't, because it would make it easier to use their methods. In my personal opinion, no one can ever learn to speak English or any other language unless he is interested in it. Human beings, unlike parrots and chimpanzees, do not like making noises unless they understand what the noises mean and can relate them to their own lives. It is worth remembering that language i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What they listen to and read cannot be a formula. It must be real. There is another relevant point worth mentioning here. We need other people to talk to and listen to when we communicate. They can work with us and practice the unfamiliar forms with us in real situations, talking to each other about real life language. (1)Many people believe advertisements in the newspapers and on the buses probably because . A. they are encouraged by William Shakespeare or Charles Dickens B. they are eager to learn and then believe them C. the ways advertised can help them to save time and efforts D. the ways advertised prove effective and helpful (2)What may behaviorists argue towards English learning? A. Human beings make more interesting noises than parrots and chimpanzees. B. Human beings should relate their speech to their own lives. C. Language is a formula with lots of repetitions and practices. D. Language is a means of communication. (3)What opinion does the author hold? A. A quick method that suits all the students does exist. B. English can be mastered within a very short period of time. C. Each word in English has a precise equivalent in another language. D. No one can learn English well without being interested in it.

《科技英语强化阅读》答案[2]

《科技英语阅读》参考答案 Text 1: I. Do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gree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FTTFT FF Ⅱ. For questions 1-4 below,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D. CBDC Text 2: I.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text. 1.calculation / classification / comparison 2.plotting the course of rockets, preparing bank statements, predicting elections, forecasting weather, and so forth 3.if without the help of computers 4.the message of a familiar advertisement is that machines should work, but men should think https://www.360docs.net/doc/5e18218876.html,puters perform very complex operations in a very short time 6. a very large adding machine 7.traffic lights / telephones 8.two / input / processing / output II. Fill in the blanks in the following text. Pay attention to the verb forms. be sharply replaced / recognize / access / convert / book / pay / interacting / be used / dealing / solving III.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phrases into Chinese. 1.处理数据 2.计算器 3.计算机科学 4.计算机技术 5.电子计时脉冲 IV. Transla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into Chinese. 1.数据处理就是以计算、分类、比较的方式来处理那些预先存放到机器中的资料。 2.电脑是由数以百万的电子装置组成的,能够通过具有不同功能的闭合电路,以令人难以置信的高速 存储或转换数据。 3.我们都听说电脑用于火箭路线的设计、银行文件的处理、选举预测、天气预报等。 4.这可能是因为电脑可以在极其短暂的——几秒甚至是不到一秒的时间里完成非常复杂的运行。 5.他的工作就是决定计算机需要什么信息,必须要完成哪些运行才能解决一个问题。 Text 3: I. Do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gree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TFTFF TFT Ⅱ. For questions 1-3 below, choose the best answer from the four choices marked A, B, C, D. CCA Text 4: I. Do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gree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1. F 2. T 3. T 4. T 5. F 6. T 7.F 8. T II. Complete the following sentences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text. 1.it involves a lot of complicated computer processing 2.their positions / the location of the moving camera 3.work at 200 frames a second on a camera tossed from hand to hand 4.generate a 3D map of a player’s room III. Complete the sentences by translating into English the Chinese given in brackets. 1.provided its brain can think fast enough 2.involves collecting and integrating images taken from different angles 3.the less time there is to do this work 4.an affordable, dust-fighting robot that can see where it is going Text 5: I. Do the following statements agree with the information given in the passage? 1-5 FTFFF 6-10 TTFFT 11-12 FT

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总结

科技英语阅读与写作总结 (由能动C91班左成艺、马瑜加、岳芸帆、陈聚凯、周楠、王帅、闫泽群、 洪海峰、俞森彬、耿嘉锋共同完成) 一、考试题型: 英译汉; 汉译英;(主要是词组、短语) 阅读理解; 写作;(给一篇文章写英文摘要) 考题全部为主观题,无客观题。 二、关于英文摘要的一些基础知识: 1.概述:摘要是不加评论和补充解释,简明、确切地记述文献重要内容的 短文。 2.所含部分:一般摘要分为背景、目的、研究方法、结果和结论五部分; 考试的时候由于是给指定的文章写摘要,所以不必按照正式的摘要格式 写,建议可以先通读全文,理解文章的中心内容,找出各段的主题句, 然后把各主题句串起来,写出一篇摘要。 3.注意事项: 1)注意格式,要先写上abstract,然后空两格写内容,内容整体写成 一段; 2)尽量使用第三人称,比较客观,不要加注释评论等; 3)最好不要出现图表、公式、化学结构式等,也不要出现不为人知的 缩写; 4)不要全部写成所给文章中的原句,第一句开头部分不要与论文标题 部分重复; 5)用词要概念明确、判断恰当,少用带有感情色彩的词,少使用行话、 俚语等,避免使用词义模棱两可、隐晦不明的词语,如:maybe, perhaps,would like等; 6)注意时态的选用,研究的目的一般用现在时;方法、手段或步骤可 用过去时、现在时、现在完成时;结果常用过去时;结论常用现在 时。时态有时要求不一定非常严格,可根据实际情况合理选用,不 过尽量少用进行时; 7)可以使用一下被动语态,因为被动语态较为客观,不过也不可过多, 以免出现过多“is”,“was”等系动词; 三、一些重要的语法: 1.否定句的译法: 英语的否定形式是一个常见而又较复杂的问题,在表达否定句时,英语与汉语有很大不同,主要体现在词、语法、逻辑三方面。 (1).部分否定: a. All gases do not have a characteristic smell. 并非所有的气体都有特殊的气味。

2019-《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word版本 (2页)

2019-《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word版本 本文部分内容来自网络整理,本司不为其真实性负责,如有异议或侵权请及时联系,本司将立即删除! == 本文为word格式,下载后可方便编辑和修改! ==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课 件 2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心得体会 高中英语阅读教学是英语教学的重点和难点,也是培养学生英语阅读能力的有效途径。为了激发学生阅读兴趣、加强对学生阅读方法的指导、训练他们的阅 读思维, 我们提出了《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在进行《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的课题研究以来,我们每个成员都认真履行自己的职责, 积极完成自己的工作。大家相互学习,相互促进。我对以下几点感触颇深。 一、阅读材料至关重要 阅读材料就像我们做美食的食材。新鲜、和口味的食材才有可能烹制出我们喜欢的美食。同样,新颖、有趣的阅读材料对于阅读教学的成功至关重要。 二、教学方法锦上添花 教学方法就象是烹饪大师的厨艺。教师就是一个个身怀绝技的烹饪大师。英语 阅读教学过程就是烹饪大师烹制美食的过程。大师们通过对精挑细选好的精品 食材进行加工。好的厨艺让优质的食材变得让食客们(学生们)爱不释”口”, 全盘消灭。当然,每个烹饪大师的工艺不尽相同,烹制出的美食的味道也各不相同! 三、评价激励事半功倍 及时、恰当地对学生的学习过程和阅读结果进行评价。教师不失时机地给不同 层次的学生以充分的肯定、激励和赞扬,使学生在心理上获得自信和成功的体验,激发学生学习动机,诱发其学习兴趣,内化学生的人格,使学生积极主动学习,达到事半功倍的效果。评价及时。英国教育家约翰〃洛克说:“儿童 学习任何事情的最合适时机是他们兴致高,心里想做的时候。”所以在课堂上,教师的激励性评价应该选择在最佳时机,要及时。事过境迁的激励性评价,对学生是不起作用的。当学生全身心投入学习并取得进步时,教师应该及时给予 他们赞许与肯定,激发他们继续积极主动的参与小组合作学习。教师评价应该 客观、公正。既不能把学生说的一无是处,又不能言过其实说成十全十美。当 学生回答问题出现了错误时,教师要及时指出并加以纠正,不能还说你回答的“很好”“真棒”,这样对学生是一种误导,学生会认为老师是在讽刺他。教师客观、公正的评价才能使学生明确自己努力的方向,才能促进学生的有效发展。比如,某个学生的字写得不好,老师可以这样说:“你的字写得很正确,如果再写工整、美观一点就更好了。”这样的评价语言,对学生既起到了激励 引导的作用,又不会伤害学生的自尊心。著名教育家陶行知先生说:“教育是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上课讲义

如何上好初中英语阅读课 每位老师基本上都已认识到阅读课的重要性,但在实际的教学当中我们应该如何操作才能达到课程所要达到的目标,如何恰当地利用各种不同的方式,来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和英语其他方面的能力呢?在具体教学过程中的一些教学步骤和方法,大部分教师都比较了解,但是对于这些步骤的细节操作,如何调动学生各方面器官的积极性,实施这些步骤和方法的原因和所能达到的效果,而且从教育学的理论角度上为什么这样做,一些教师在脑海中并没有一个清晰的轮廓。在此,我想结合我的教学经验和理论学习谈谈自己的几点感受。 一、复习 这是每节课的必要步骤,可以很好的检查和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也可以很好的衔接上节课与本节课的内容。而且从教育学的角度来说,一节课的开始,学生还未进入正式状态,所以我们需要一个进入新课的前奏,让学生有一个适应的时间,慢慢地进入到正式上课的状态。如牛津英语9A第五单元是有关电影方面,可以在复习漫画方面,Eddie想成为超级明星,从而引出与影视相关的话题。 二、读前:新课导入 读前活动有四个目的:一、激发学生的阅读动机;二、激活和提供必要背景;三、引出话题;四、为进一步阅读解决理解上的语言障碍。这个步骤是整堂课的一个关键点,是使学生从平和达到兴奋的转折点。因为新课导入的好坏,关系到学生在学习下一个步骤,也就

是课文时,是否充满期待的心情,是否具备兴奋的状态,关系到这节课的整体效果。这也就是俗话说的,有一个好的开始,也就意味着成功了一半。从教育艺术的角度来说,课堂气氛一般氛围两种类型:热情活跃型和冷漠沉闷型。我们当然追求热情活跃型的教育气氛,因为它更能有效地提高学生的学习积极性和学习效率。 新课导入的话题,最好是学生比较感兴趣的,同时也是教师感兴趣或者了解的,这样才能引起师生的共鸣,拉近学生和教师的距离,为创造一个热情的、活跃的、和谐的课堂气氛打下基础。因为以前那种教师以课堂主体,学生为客体的“填鸭式”教学模式对学生的影响非常深,如果没有一个良好的课堂气氛,那么这种影响的消除就缺乏基础,势必难以进行。 比如牛津八年级上学期英语第六单元的阅读,这节课主要是描述有关地震的事,那么这节课的导入话题,我们就可以选取与自然灾害有关的话题,我想这个话题是学生比较愿意谈论的。我们需要注意的是,兴奋状态的达到,并不是只选取一个好的话题就可以了,这只是有了一个好的开始,我们老师需要对学生的谈论进行引导,并且利用有效地方法和教学工具来促使学生的兴奋状态达到一个更高的程度。比如这节课我们可以给学生播放各种自然灾害相关短片,让学生有切身的感受,明白自然灾害给人类带来的危害。这样接下来对于地震幸存者的描述就不会觉得突兀了。 三、读中:课文理解

(英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英语)英语阅读理解专项习题及答案解析 一、阅读理解 1.根据短文内容选择正确答案。 D If you could see a movie of your life before you lived it, would you want to live it? Probably not. The excitement of living is that you don’t know what’s coming. Sure, it’s hard to see uncertainty in such positive(积极的)light when you’re out of work, or when you feel like you’re failing. But uncertainty is really another word for chance. When Allison graduated from Harvard, she had chan ces all over the place but had no idea what she wanted to do. She took a job in consulting(咨询), but she knew she wouldn’t stay there. She took the GRE and scored so high that she was able to increase her income(收入)by teaching students. Still, she didn’t think she wanted to go to graduate school. Allison knew she w asn’t doing what she wanted, but she didn’t know what she wanted. She worried. All her friends were going to graduate school or starting their own businesses. She was lost and felt that she would never find anything out. After six years, Allison, by having a general(全面的)plan in mind, got married, moved to the Midwest, and used her consulting experience to get a great job. Allison realized that she spent her years finding her way: time well spent, and time we must all take if we’re being honest with ours elves. The only way to lead an interesting life is to face uncertainty and make a choice. Otherwise your life is not your own—it is a path someone else has chosen. Moments of uncertainty are when you create your life, when you become who you are. Uncertainty usually begins with a job hunt, but it doesn’t end there. Every new role we take on means another round of uncertainty. Instead of fearing it, you should find some ways to deal with uncertainty. (1)From the first two paragraphs, we can learn that . A. being out of work is a sad thing B. uncertainty is what makes life interesting C. life in a film is more exciting than real life. D. chance never appears when we need it (2)What troubles Allison after graduation? A. She couldn’t find a well-paid job. B. She had no money to start a business. C. She was not sure what to do. D. She didn’t score high enough for graduate school. (3)How did Allison feel about her six years’ working experience? A. Uncertain. B. Amazed . C. Sorry. D. Satisfied. (4)What may be discussed in the following paragraph?

科技英语阅读答案Unit 4

Unit 4 Electronic Information (Robots) Part I EST Reading Reading 1 Section A Pre-reading Task Warm-up Questions: Work in pairs and discuss the following questions. 1.How does a QB work? QB has a speaker, microphone, camera, and video screen. It connects to the internet over Wi-Fi. You control it from your computer in a web browser, using a headset and screen. If you have a camera you can show live video of yourself, or you can show a still picture on bad hair days. 2.Is driving a QB difficult? Is there a hand-held control device I can use with my computer to control the Anybot? It's pretty easy. You use the 4 arrow keys to make it turn, go forward or back. Its built-in guidance system takes care of the rest by avoiding furniture and people, and gliding straight through doorways. All the time you’re seeing real-time video from the robot’s head, so you know where you are. Most people get used to it in a few minutes. Not necessary, all you need is your keyboard. 3.Is a Wi-Fi network in the home or business needed? Yes. You should have 802.11g access points for best results. You should use encryption –WPA2 is easiest. We find Meraki business-class access points work well and are affordable and easy to set up. They have long-range and outdoor models too. 4.What kind of sensors does the Anybot have, and what is the resolution on the Anybot camera? Two cameras, 3 microphones, lidar, a 3-axis gyroscope and encoders on the wheels. The main camera is 5 megapixels. 5.How do you control or drive the Anybot? You should control or drive it through a web browser. You don't need any special equipment, but you’ll sound better with a headset. Section C Post-reading Task Reading Comprehension 1. Directions: Work on your own and fill in the blanks with the main idea.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基于语篇分析的高中英语阅读教学的行动研究 摘要:社会的信息化和经济的全球化使国际通用英语成为重要的信息载体之一,但是我国的英语教育现状还不满足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需求。新一轮课程改革的重点就是改变英语课程过分重视词汇和语法知识的讲解,而忽视学生英语应用能力的倾向,强调激发学生的兴趣并使他们根据自己已有的知识积极体验学习的过程,因此获得综合语言运用能力、主动思维能力和自主学习能力等。 阅读理解能力是高中英语教学的主要任务。英语教学大纲明确指出:在高中英语教学中,要综合运用听、说、读、写能力,在进一步提高听说读写能力的同时,侧重培养阅读能力。传统的教学法的遗憾是过分注重句法、词汇的教学,不重视篇章的建构和解读,而语篇分析弥补了此遗憾。语篇分析是对表达完整意义的篇章,进行微观和宏观的研究。微观的研究是通过剖析词义、句法以及句子与句子之间的关系来识别语篇衔接的方法。宏观的研究是通过分析语篇的整体结构来理解它的深刻涵义。对语篇分析理论与高中英语阅读教学进行研究不仅对中学英语阅读课堂教学具有理论上的指导意义,而且具有很强的实用价值。英语阅读理解能力的高低更多地依赖学生对语篇而不是单个句子的理解能力。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通过对学生文体知识的培养、文章整体结构的分析、篇章文化内涵的挖掘,着力培养学生的语篇能力,从而能在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本文将着重探讨如下问题:在高中英语阅读教学中,该如何结合学生的学习实际,运用语篇分析理论和阅读理论,总结出适合中国学生学情的语篇教学模式;语篇教学在英语阅读实际教学中的应用及其意义;通过行动研究,对提高学生猜测生词能力,把握文章、段落主题能力,阅读速度和阅读准确率等进行分析,帮助高中英语教师探索出更符合学生实际的英语阅读教学模式,从而根本上提高学生的阅读理解能力。 关键字:语篇分析英语阅读教学行动研究 一、理论 1.1语篇分析的基本概念 1.1.1语篇的概念 语篇的概念源于语篇分析或称篇章语言学(text linguistics)、话语分析(discourse analysis)。英美学者喜欢用discourse analysis的居多,而欧洲大陆学者多用text linguistics。(黄国文,2001)无论是篇章语言学,还是话语分析,最终都要落实在记录下来的语言材料(书面语的或是口语的)上。从这个角度看,两者所讨论的内容实际上是一致的。我国学者北大教授胡壮麟先生把语篇定义为“任何不完全受句子语法约束的在一定语境下具有完整语义的自然语言”。韩礼德(M.A.K. Halliday)在他的著作《英语衔接》(Halliday and Hasan,1976)中,将语篇定义为”any passage, spoken or written, of whatever length, that does form a unified whole”。从这个定义来看,一句问候、一首小诗均为语篇。

《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课题研究总结 一、课题 《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 二、本月的工作目标 1、通过设计阅读调查问卷,调查问卷统计结果及其分析,与学生交流淡话全面调查了解学生对英语阅读课学习状况及对英语课阅读部分的兴趣及学生在学习中存在的疑惑和面临的问题。 2、根据问卷调查结果及平时对学生的了解,在今后的教学过程中,针的阅读课的词汇量大,阅读语篇较长等具体问题,对生词的处理应该分阶段进行。生词不宜集中呈现和教学,对教材内容

也不能一次性深度挖掘,避免挫伤学生的积极性。 三、本月所做的工作 1、撰写《八年级英语阅读教学策略研究》开题报告和制定课题研究计划 2、设计发放并回收学生调查问卷并认真统计学生问卷调查结果,探讨学生喜欢的课堂教学模式和学生在阅读课学习方面存在的问题与困难,完成调查问卷的结果分析。 四、本月取得的成果 1、根据问卷调查的结果,了解到学生对英语阅读课的兴趣和存在的问题,改变教学策略,优化课堂教学,提高课堂效率。 2、通过调查问卷的分析,认真地进行总结和思考,为后面的研究提供依据。 五、存在的问题 1、设计调查问卷时问题还不够全面,有些问题的设计不能针对不同基础的学生。 2、对学生问卷调查问卷的分析还不

够全面细致,观点不够鲜明。 六、努力方向 1、自身不断学习新的课改理论,课改理念,不断丰富自己的知识储备,外课题研究打好基础。 2、通过课堂实例,课后反思,与同科目教师相互交流探讨和总结,认真分析如何来上好八年级教材中的阅读部分,怎样构思教学设计,优化课堂教学,提高阅读课的教学效果。 各位读友大家好,此文档由网络收集而来,欢迎您下载,谢谢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精选文档

浅谈英语阅读教学的重要性和方法 英语,作为一门语言课,教师如何教、学生如何学,这不仅是目前要求每位教学一线执教者和教育研究家必须回答的问题,而且是学校管理者、操作者以及全社会都关心的问题。本文拟就英语教学中阅读教学方法问题作一些讨论。 一、阅读教学在英语教学中的重要性 英语教学可划分成两大块,即口头(听说)和笔头(理解和表达);而在中专课堂教学中,笔头占有相当的比例。而阅读是接触英语最经常和最广泛的途径。我们应从学了一点英语时就开始阅读,通过学习英语和应用英语这个工具,扩大自己的眼界,锻炼自己的思考、判断、欣赏等各方面的能力。在不同阶段、不同情况下,都需要实事求是地根据需要和可能,充分利用和创造机会,选择一些适当的读物,扩大阅读面。就全国公共英语等级考试二级考试而言,阅读理解占了五篇文章,有20个问题,体裁上涉及到记叙文、科普类的说明文和应用文;在整个试卷中,阅读理解也是最费时间、比较灵活的部分。从对阅读后的理解方面看:问题已经从过去的原文中找答案和简单地计算,逐步要求根据原文的精神实质发挥自己的想象。在这一部分题中,你会很自然地碰到象“infer(揣测)、imply(暗示)”这一类的词,要求学生根据这个段落揣磨出作者说话的目的、文中说话者的引甚至根据作者已文中没有直接陈述但却有所暗示的内容;深意、.

经谈到的内容,imagine (想象)作者在下一个段落(原文中并没有)可能会说些什么。从试题覆盖的广度上看,一般以交际环境为主,兼涉科技、制作工艺等具体过程。不仅对学生作题速度有较高的要求,而且对其深层理解力,也就是学习语言的扩张力(即职业技能)提出了挑战。 因此,学生素质的提高,一要靠自身临场的发挥,更要靠平时教师对他们学习解题方法的训练有素。教师如果靠时间一题一题的传授,学生靠一题一题地记“会”,那么在考场上最多是个中分低能的机器,就不用说是将来适应社会了。会教的人,往往是教给学生金钥匙;以后来看,管你会不会教学,只要你从事教育教学,你都不光是给学生灌输知识,而必须走向学生“交钥匙”的道路。对教学悟的深,你教给学生金钥匙,悟的不深你交给学生铜钥匙;哪怕你交给学生铁钥匙,也比交给他们现存的金山、银山强。因为现在教材和考试的阅读理解文章中,普遍源于英语报刊的“原汁原味”的真东西越来越多,“国产”英文材料越来越少;没有拿到“钥匙”的人,只能在知识殿堂的门外徘徊。 “应试教育”的教学目的是为了升学,其核心是淘汰式的片面的教育。而职业教育则不同,它切实反映了职业教育的本质,即教育要面向全体学生,充分发展学生个性,使学生在德、智、体、美、劳等方面获得全面发展。职业教育的目的不仅要传授职业技能,更重要的要教会学生如何求知、如何做人、如何生活、如何审美等,为他们今后的工作生活在各方面打好基础。.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