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下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合集下载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案_1

(部编)人教版初中八年级历史上册《 第6课 戊戌变法》 优质课教案_1

部编八年级上册第二单元
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课程标准: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作用。

教材分析:本课主要介绍了甲午战争失败和《马关条约》签订后,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由于洋务运动宣告破产,没有使中国富强起来,因此,仁人志士开始寻求新的救国之路。

本课中会介绍到维新人士通过改良的方式,寻求制度方面的变革来挽救民族危亡,然而这种变革触及了封建势力的利益,因此在慈禧太后的干预下宣告失败。

学情分析:学生通过洋务运动的学习,对中国近代化的发展有了初步认识,已经知道洋务派学习只学技术的方式是不能挽救民族危亡的,但是如何挽救民族危亡,学生不知道近代中国仁人志士会如何选择。

本课就会为学生解决这一问题,学生会进一步了解在洋务派之后,还会有哪些仁人志士通过何种方式继续进行探索。

教学目标
1.知识与能力:知道“公车上书”是近代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开端;了解主要代表人物,概述“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知道严复的主要维新思想及其在近代中国思想进步中的作用;探讨戊戌变法运动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 探讨康有为、梁启超、严复、谭嗣同四位历史人物为救亡图存进行的努力,认识维新变法的过程,结合“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及其失败,探讨戊戌变法的目的,提高学生分析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了解康有为、梁启超、谭嗣同、严复等人的探索之路,学习他们爱国自强、不断求索和勇于实践的精神。

重难点
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
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部编版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目标:通过对戊戌变法的过程的理解,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出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原因,并变法对社会的反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2、过程与方法目标:启发式与讨论式教学相结合,帮助学生对戊戌变法的掌握和理解。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通过学习,使学生能解释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分析学习重点:掌握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其历史意义学习难点:理解戊戌变法失败的历史原因。

二、课堂教学设计(一)导入新课:播放《命运交响曲》感受命运坎坷,恰似近代中国的坎坷时代,使学生带入课堂中。

我们自古以来,就有埋头苦干的人,就有拼命硬干的人,就有为民请命的人,就有舍身求法的人,这就是中国的脊梁。

——鲁迅近代的探索都有哪些抗争?地主阶级抵抗派——林则徐、魏源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早期维新思想家——冯桂芬、王韬、郑观应进入本课人物地主阶级洋务派——曾国藩、李鸿章、左宗棠等(二)讲授新课展示课堂主线索一场救国梦。

一、戊戌变法的背景师:翻开书,看看教材思考本课内容?生:(阅读教材,并在教师的指导下概括为政治背景和经济背景,落实中国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的知识点,分析初步发展的原因)世界背景(梦之源)1、经济:资本主义经济迅速发展2、政治:资本主义政治制度的完善发展。

师:甲午中日战争对中国的影响是什么?(梦之痛)生:(思考、回答)(1)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民族危机空前严重;(2)外国资本入侵客观上为民族资本主义发展创造条件;(3)国人觉醒,掀起救亡图存运动。

师:19世纪末中国面临着亡国灭种的危机,刺激了中华民族的觉醒,中国人民挽救民族危亡的运动高涨。

战后不久,中国出现了资产阶级的发展。

(梦之兴)民族资本主义初步发展-------经济基础民族资产阶级开始登上政治舞台-----------阶级基础师:救国图存的戊戌变法是在中华民族危机严重的背景下出现的。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初中历史戊戌变法优质教案
1. 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了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3. 能够分析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政治的影响。

二、教学重点:
1. 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
2. 戊戌变法对中国社会的影响;
3. 学会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

三、教学难点:
1. 让学生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和影响;
2. 帮助学生进行批判性思考,理解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

四、教学过程:
1. 导入:通过展示图片或视频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

2. 学习:讲解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让学生理解其重要性和影响。

3. 活动:分组讨论,让学生分析戊戌变法的原因和后果,并展示自己的观点。

4. 小结:回顾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帮助学生总结和理解。

五、作业:
1. 请同学们写一篇关于戊戌变法的小议论文,分析其意义和影响;
2. 提醒学生预习下一节课内容。

六、教学反思:
通过本节课的教学,学生能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和原因,并能够分析其内容和影响。

同时,通过分组讨论和小结,提高了学生的批判性思维能力和分析能力。

下节课应继续深入讲解戊戌变法的影响和后果,引导学生深入探讨。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1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1

部编版五四制中国历史第三册《第6课戊戌变法》说课稿1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三单元的一课。

本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戊戌变法运动,这是清朝末年一次重要的改革尝试,旨在推进、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以挽救国家危亡。

教材从戊戌变法的背景、主要内容、过程和影响等方面进行了详细的介绍,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清朝末年的历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戊戌变法作为一次改革运动,其背景、过程和影响较为复杂,需要通过深入的学习和分析来理解。

此外,学生对改革的认识和理解可能局限于简单的“好”与“坏”,需要引导他们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评价戊戌变法。

三. 说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废科举、兴学堂、改官制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讨论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史料、提炼观点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从戊戌变法中认识到改革的重要性,理解改革过程中的复杂性,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

四. 说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对改革的认识和评价。

五. 说教学方法与手段1.教学方法:采用问题驱动、案例分析、合作讨论等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2.教学手段:利用多媒体课件、历史图片、史料等教学资源,帮助学生形象、直观地了解戊戌变法。

六. 说教学过程1.导入新课:以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人物的照片引出戊戌变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自主学习:让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3.合作讨论:分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次去思考和评价戊戌变法。

4.案例分析:分析戊戌变法中的具体举措,如废科举、兴学堂、改官制等,让学生了解改革的内容和意义。

5.总结提升:教师引导学生总结戊戌变法的经验教训,树立正确的改革观念。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第6课戊戌变法一. 教材分析本课《戊戌变法》是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案的一部分,主要讲述了1898年中国历史上的一次重要政治变革——戊戌变法。

此次变法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的改革,以振兴中华。

然而,由于种种原因,戊戌变法最终以失败告终。

本节课通过介绍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使学生了解中国近代史上这次重要的改革尝试,认识其历史意义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戊戌变法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在学习本课时,学生需要通过对教材内容的学习,深入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以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此外,学生应通过本课学习,培养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上的地位和作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培养学生分析历史事件、评价历史人物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树立民族振兴的意识,培养热爱祖国、为国家富强而努力奋斗的精神。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结果。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让学生独立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相关内容。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讲解典型历史事件,使学生更深入地理解戊戌变法。

4.情感教育:结合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和爱国情怀。

六. 教学准备1.教材:部编人教版八年级上册历史教材。

2.辅助材料:相关的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设备:投影仪、电脑、黑板、粉笔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投影仪展示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意义,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和结果。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的一个章节。

本节课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教材内容丰富,包括历史背景、主要人物、改革措施、失败原因等多个方面。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教训。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戊戌变法这一历史事件可能还比较陌生。

学生在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图片、文字等资料来加深对戊戌变法的理解。

此外,学生对于改革和革命的区别可能还不是非常清晰,需要在教学中进行引导和区分。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对历史事件的批判性思维,认识改革事业的艰巨性。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并通过自主学习和合作探讨来解决问题。

3.案例分析法:以具体的历史事件为例,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材、课件等教学资源。

2.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学生分组合作的准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图片和视频资料,引导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5分钟)介绍戊戌变法的过程,包括主要人物、改革措施等。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政治、经济、文化等多个角度进行思考。

4.巩固(5分钟)针对学生讨论的结果,进行总结和巩固。

强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5.拓展(10分钟)引导学生思考:如何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戊戌变法对后世有何影响?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小结,强调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其历史教训。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

戊戌变法人教版八年级历史课堂教案❶教学分析➷【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识记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梁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光绪盟帝颁布的一系列变法诏书的主要内容,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使学生认识戊戌变法符合历史发展的潮流,是爱国的、进步的。

让学生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学生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及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的原因。

❷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教师展示《时局图》:戊戌变法前所面临的政治局面。

现在我们做一个假设:我们都生活于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请2-3位学生回答。

(随机让学生回答)(背景:甲午中日战争中国战败,签订《马关条约》使中国半殖民地化程度大大加深,列强掀起瓜分中国的狂潮,民族危机空前严重。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二、新课讲授目标导学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教师请同学们阅读教材,并展示康有为、梁启超的照片。

2.教师提问:康、梁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后有何反应?维新变法拉开序幕的标志性事件是什么?学生回答:公车上书。

(展示课件)教师介绍:1895年春,乙未科进士正在北京考完会试,等待发榜。

《马关条约》内割让台湾及辽东,赔款二万万两的突然消息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情激愤。

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涕。

4月22日,康有为、梁启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一千二百多人连署。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发生在清朝末年的戊戌变法运动。

本节课主要内容有:康有为、梁启超发起的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过程,以及戊戌变法的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于戊戌变法这一复杂的历史事件,还需要进一步的引导和启发。

学生对于改革的认识还不够深入,需要通过本节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改革的意义,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和使命感。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认识戊戌变法是中国近代史上一次重要的改革运动。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的方式,提高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改革是社会发展的动力,培养学生的改革精神和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学生对于改革的认识。

五. 教学方法1.自主学习:引导学生自主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意义。

2.合作探讨:分组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分析问题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3.案例分析:通过分析具体的戊戌变法事件,使学生深入理解戊戌变法的意义。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八年级历史上册。

2.辅助材料:戊戌变法的相关历史图片、文献资料。

3.教学工具:多媒体设备。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戊戌变法时期的图片,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在清朝末年会出现戊戌变法这样的改革运动?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原因。

然后引导学生阅读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

3.操练(10分钟)教师将学生分成小组,让学生通过合作探讨,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

学生在探讨过程中,可以查阅教材和辅助材料,以便更深入地理解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

《戊戌变法》教案【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通过本课的学习,学生能够了解公车上书、维新运动的展开等基本史实、初步认识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等。

二、过程与方法利用历史图片和史料,引导学生在自主阅读的基础上感知历史,分析史料得出结论,归纳出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分析得出变法失败的原因、意义和教训;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教学重点】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

【教学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意义。

【教学过程】情景导入生成问题第二次鸦片战争后,面临内外交困的局面时,统治阶级内部开明的官员掀起了一场以“自强”“求富”为口号的洋务运动,希望通过引进西方先进技术达到维护清王朝统治的目的,但结果失败了。

甲午战争后,中日《马关条约》的签订大大加深了中国半殖民地化的程度,民族危机进一步加深,面对地主阶级探索救国救民的失败,在洋务运动中兴起的民族资产阶级又将以怎样的方式继续探索斗争呢?带着这个问题让我们进入第6课《戊戌变法》的学习。

自主学习梳理知识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1895年春,《马关条约》签订的消息传到北京,群情激愤。

“公车上书”拉开了变法维新运动的序幕。

2.公车上书失败后,维新人士在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宣传变法,推动了维新变法思想的广泛传播。

其中影响最大的报刊是上海的《时务报》和天津的《国闻报》。

3.梁启超在《时务报》上发表《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变亦变,不变亦变”,中国如不变法,将会因守旧而灭亡。

二、百日维新1.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上书光绪帝,呼吁变法救国。

在康有为等维新派的推动下,光绪帝决心变法。

1898年6月,清政府颁布诏书,宣布实行变法。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1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中国近代史的发展,对学生的知识体系构建具有重要意义。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可以了解到戊戌变法是一次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尝试,虽然最终失败,但它对中国近代史产生了深远的影响。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时,已经具备了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对近代史有一定的了解。

但戊戌变法作为中国近代史上一场重要的政治改革,其涉及面广,内容复杂,学生对其理解可能存在一定的困难。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认知水平,引导学生深入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提高他们的历史思维能力。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在中国近代史中的地位。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分析历史事件的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引导学生认识戊戌变法是一次勇敢的改革尝试,虽失败但对中国近代史产生深远影响,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怀。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以及它对中国近代史的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让学生身临其境地感受戊戌变法的历史背景。

2.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自主探究戊戌变法的过程和影响。

3.合作学习法:学生进行小组讨论,共同分析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

六. 教学准备1.教师准备:深入学习戊戌变法的相关历史资料,掌握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学生准备:预习本节课的内容,了解戊戌变法的相关知识点。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播放戊戌变法的相关视频资料,引导学生进入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如民族危机、康有为、梁启超等人的主张。

同时,展示戊戌变法的过程,包括“公车上书”、“戊戌政变”等事件。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

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一. 教材分析《戊戌变法》是部编人教版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讲述了1898年发生的一场旨在推进政治、经济、文化等领域改革的运动。

本课内容较为复杂,涉及维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变法的具体措施、变法的影响等多个方面。

教材从多个角度展示了戊戌变法的全貌,让学生了解这场改革的历史背景、过程及结果。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具备一定的历史知识基础,但对戊戌变法这一课题的了解可能较为片面。

因此,在教学过程中,教师需要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多层面认识戊戌变法,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同时,针对学生的认知水平,本课的教学难点在于分析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引导学生深入理解这场改革的历史意义。

三. 教学目标1.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如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

3.分析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认识这场改革的历史意义。

4.培养学生的批判性思维和团队协作能力。

四. 教学重难点1.戊戌变法的背景及其原因。

2.戊戌变法的过程及具体措施。

3.戊戌变法的失败原因及其历史影响。

五. 教学方法1.讲授法:教师讲解戊戌变法的基本概念、背景、过程及其影响。

2.案例分析法:通过分析典型事件,引导学生深入理解戊戌变法的实质。

3.小组讨论法: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4.启发式教学法: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提高其历史思维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教案、课件等教学资料。

2.与戊戌变法相关的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

3.课堂讨论所需的相关案例素材。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利用历史图片、视频等资料,简要介绍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详细讲解戊戌变法的过程,包括政治、经济、文化等方面的改革措施。

在此过程中,引导学生关注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以及维新派与守旧派的斗争。

3.操练(10分钟)学生分组讨论戊戌变法的成败原因,教师巡回指导,引导学生从多角度分析问题。

《戊戌变法》教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案 (2)

《戊戌变法》教案 2022年部编版历史教案 (2)

第6课戊戌变法知道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了解“百日维新〞的主要史实。

1.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等根底知识。

2.思考维新派和洋务派主要思想的异同,提高阅读和比拟的能力。

3.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公车上书、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戊戌变法的影响。

难点客观认识戊戌变法的社会影响和失败原因。

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响,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

前面我们学习了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以及洋务派兴办的洋务运动。

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

既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一、公车上书——拉开序幕教师:1895年春,正直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的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听到了什么?为挽救民族危亡又做了什么事情呢?学生:他们听到了签署《马关条约》的消息,然后上书光绪帝,请求拒和、迁都、变法,史称“公车上书〞。

教师:(解释)拒和是指不在《马关条约》上签字,变法是指改封建君主专制为资产阶级的君主立宪制度。

学生:(整理、记忆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发起人、影响)二、组织学会、创办报刊——舆论宣传教师:公车上书失败了,维新人士就此罢休了吗?学生:没有。

教师:他们转而去各地组织学会,创办报刊,积极地宣传变法思想。

请大家整理出他们的活动情况。

学生:(讨论、整理)地点报刊人物主张上海《时务报》梁启超《变法通议》强调“法者,天下之公器也;变者,天下教师:(提出问题)比拟维新派与洋务派政治思想的主要区别。

学生:洋务派主张维护封建统治,维新派主张实行资产阶级君主立宪制。

三、百日维新——到达高潮教师:1897年冬,德国强占胶州湾,康有为再次上书光绪帝,指出形势危机,唯一途径就是变法。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 戊戌变法》教学设计2

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第6课戊戌变法》教学设计2一. 教材分析《第6课戊戌变法》是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的一课,主要介绍了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本课内容紧密联系学生的生活实际,旨在让学生了解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

二. 学情分析学生在学习本课之前,已经掌握了对中国近代史的基本认识,对戊戌变法的背景和过程有一定的了解。

但学生对于戊戌变法的具体内容和影响还需要进一步的学习和探讨。

三. 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了解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认识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

2.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学习、合作探讨等方式,提高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培养学生的爱国情感和民族自豪感,增强学生的历史责任感。

四. 教学重难点1.重点:戊戌变法的背景、过程和影响。

2.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影响。

五. 教学方法1.情境教学法:通过设置历史情境,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积极性。

2.自主学习法:引导学生自主学习,培养学生的独立思考能力。

3.合作探讨法: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提高学生的交流和合作能力。

六. 教学准备1.教材:人教版部编历史八年级上册。

2.课件: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资料和视频。

3.教学工具:黑板、粉笔、多媒体设备等。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教师通过展示戊戌变法的相关图片和视频,引导学生回顾戊戌变法的背景,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自主学习教材,了解戊戌变法的过程。

在此基础上,教师进行讲解,详细介绍戊戌变法的过程,引导学生掌握戊戌变法的主要内容。

3.操练(10分钟)教师学生进行合作探讨,探讨戊戌变法的影响。

学生可以通过小组讨论、发表观点等方式,交流自己对戊戌变法的认识和看法。

4.巩固(10分钟)教师通过提问、解答疑问等方式,巩固学生对戊戌变法的理解和记忆。

同时,教师引导学生思考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培养学生的历史思维能力。

5.拓展(10分钟)教师引导学生结合戊戌变法,谈谈对我国近代史的认识和看法。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 教案

第2课戊戌变法教案【课标要求】知道“百日维新”的主要内容,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目标】一、知识与能力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了解公车上书、百日维新、戊戌政变和戊戌六君子等历史基础知识。

结合课文,利用文件奏折、宣传图画等历史资料,培养学生的历史想象能力和分析能力,能从中找到维新变法运动发生的社会原因、政治原因以及经济原因。

此外,就康有为、梁启超变法在社会各界的反应进行对比,加深对变法运动失败的理解。

二、过程与方法指导学生观察课文插图,收集历史证据,探索公车上书所产生的社会影响。

提示观察问题的角度和收集整理史料的方法,培养学生研究历史的兴趣和能力。

指导学生运用对比方法,了解社会各界对变法的不同反应,从而理解变法失败的原因。

由于学生学习能力的限制,老师应事先指明比较的目的和方向(理解变法的失败)、比较的对象(社会各界的反应)等等。

解决为什么比较和在哪方面比较的问题,找出历史现象的异同,促进新观点的产生。

制作历史大事年表,列举1895—1898年中国维新变法运动的重大事件。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本课的学习,使学生理解维新变法人士的进步立场,激发其热爱祖国、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

【重点难点】一、重点:“公车上书”和百日维新。

二、难点:戊戌变法意义和戊戌变法主张不能实现原因的认识。

【授课类型】新课。

【教学时间】1课时。

【教学准备】教师研读课标、教材,撰写教案,制作多媒体课件。

【教学方法】讲述法、讨论法、启发式教学法、问题探究法多法结合。

【教具(媒体)】计算机及多媒体课件。

【教学过程】引入新课:(教师设问引导)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什么形势?引导学生察看甲午中日战争后的中国时局图,中国面临瓜分危机,中华民族到了亡国灭种的边缘,启发学生该怎么办?假如你是19世纪末一位热爱祖国、关心祖国命运的中国人,你会怎样去拯救我们的民族呢?学习新课:一、维新变法运动的兴起引导学生看书分析维新变法运动的背景:甲午中日战争后,中国面临被瓜分的危机,帝国主义的侵略使中国民族危机空前严重,面临亡国的严重危机。

201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案第五章第6课《戊戌变法》(无答案)语文

2019部编人教版八年级历史教学案第五章第6课《戊戌变法》(无答案)语文

6、《戊戌变法》一、学习目标目标1:①通读教材,能够独立自主正确完成填空;②能够发现疑点、难点,提出问题。

目标2:知道公车上书的背景、经过,掌握公车上书的影响。

(重点)目标3:了解创办的组织及报刊,以及维新派与顽固派的论战目标4:掌握百日维新的内容、结果及历史意义,了解百日维新失败的原因及教训。

(难点)目标5:通过回顾知识、动手建构知识体系,总结历史经验教训。

二、自主学习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内容(1)背景:甲午战争后_________危机大大加深。

(2)时间:_________年春(3)地点:北京(4)代表人物:_________、_________以及各省参加科举考试的举人(5)目的:上书光绪皇帝,反对同日本议和,请求变法图强(6)结果:失败。

揭开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创立《_________》,通过介绍资本主义国家的政治经济情况,继续宣传维新变法。

3.组织强学会,推动变法(1)成立_________-----政治团体形成(2)把《万国公报》改名为《_________》4.________是维新派的代表人物之一。

他译述的《天演论》,把西方的进化论学说介绍到中国。

“百日维新”1.背景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严重2.时间_________年6月11日光绪帝颁布《定国是诏》,变法开始。

3.结果(1)囚禁_________于中南海瀛台(2)逮捕维新人士,参与朝政的“________________”血洒菜市口(3)_________、_________仓促逃往海外4.百日维新“百日维新”从1898年6月11日到9月21日,光绪帝发布了一系列的变法令,新政共推行了_______天。

因1898年为戊戌年,所以也称“_________”。

三、合作探究1.何谓“公车”?公车上书的时间、地点、背景、代表人物、目的、结果分别是什么?2.康有为、梁启超为什么在反对签约的同时又请求变法?3.公车上书这件事反映了中国先进的知识分子什么样的精神?4.维新派的这一系列宣传活动在当时的历史条件下有什么作用?5.戊戌变法的背景、标志、性质、内容及影响、意义?6.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及教训?四、课堂小结请结合本课课件五、当堂达标请调用互动学习卡,使用随堂训练——课时达标互动学习,及时测评,高效课堂。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与反思

人教版历史八年级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与反思

第6课戊戌变法物以类聚,人以群分。

《易经》如海学校陈泽学【知识与技能】了解公车上书的时间和主张,维新派创办的报刊及宣传的维新思想;理解百日维新的内容和历史意义。

【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的理论学说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通过分析和评价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以及失败原因,初步学习辩证地、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维新人士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爱国热情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为己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公车上书、戊戌变法的内容和影响。

【难点】戊戌变法的历史意义和失败原因。

【自主学习】1.公车上书爆发的原因是什么?领导者是谁?2.维新派创办了哪些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什么思想?3.戊戌变法的内容是什么?其结果如何?4.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是什么?【新课导入】(材料式导入)在中国社会半殖民地化的过程中,中国社会的各阶级、各阶层有着不同的反应,并在寻求试图摆脱这种局面的方法。

农民阶级掀起的太平天国运动在中外反动势力的联合镇压下失败,而地主阶级兴起的洋务运动也随着清政府在甲午中日战争中的惨败而成了明日黄花。

既然农民阶级和地主阶级都不能完成这一任务,那么,中国的资产阶级又如何呢?(情境式导入)假如我们都生活在19世纪末这个动荡的年代,我们都是热爱祖国、关心中国前途命运的知识分子、爱国青年,你如何看待当前的时局?如何拯救中华民族于水火之中?谈一谈你的看法、想法。

(请一位学生做记者现场采访几位“当时人士”。

)和大家一样,当时中国的各界人士为挽救民族危亡进行了不同方式、不同形式的探索,今天我们就一起来学习第6课《戊戌变法》。

【合作探究】知识点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1.阅读教材P28,回答:1895年春,正值中国科举考试,具有强烈民族责任感的莘莘学子听到了什么消息?为挽救民族危亡他们又做了什么事情呢?其结果如何?答案提示:听到了签署《马关条约》的消息。

康有为、梁启超组织当时正在京师参加科举考试的各省举子“公车上书”。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   戊戌变法教案

第6课戊戌变法教案一、学习目标(一)知识与能力学生能够了解维新变法运动兴起的背景,记住公车上书的时间理解其意义,维新派所创办的刊物,成立的政治团体。

理解维新变法的内容以及对中国社会所造成的巨大影响。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对康有为、梁启超维新思想和维新活动的分析,学习评价历史人物的基本方法。

通过对洋务派、维新派的主张及其是实践过程中的异同进行对比,培养学生的对比分析能力通过分析戊戌变法的内容和意义,学生据此讨论分析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让学生学会全面地认识历史的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了解戊戌变法期间不同人物的表现,激发学生忧国忧民的爱国情怀,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价值观。

联系古今改革中所遇到的种种困难,学生进一步认识到任何改革历史的前进,都不是一帆风顺的,培养学生有能够经受挫折的意志和勇气。

二、教学重难点重点:“公车上书”、维新变法内容及其意义“公车上书”是在《马关条约》签订后,帝国主义侵略加剧的情况下兴起的,是维新变法兴起的序幕,其意义重大,是本课的重要组成部分。

百日维新是本课的核心内容,维新变法是中华民族在探索救国道路上资产阶级改良派发起的变法运动,不挂是在把你主题还是在中国近代史上都具有重要地位。

难点:变法失败的原因变法为何会失败,其原因是多方面的,而对于此相关内容,书上能够找到零星的线索,但是不全面,对于初二学生来说,凭他们自己归纳整理、理解变法为何会失败有困难。

三、教法学法教法:多媒体课件演示法、讲解法、读书指导法、图示法学法:阅读法、小组讨论法四、可行:新课五、课时:1课时六、教学过程【导入新课】上一节课我们讲了在探索中国近代化道路上,地主阶级开明派发起了洋务运动,但在甲午中日战争中,中国战败,宣告了洋务运动的破产,洋务运动没有使中国走上富强道路,那么救国之路又在何方呢?这个时候中国民族资产阶级兴起,资产阶级改良派面对严重民族危机,掀起了中国近代史上著名的戊戌变法运动,那么戊戌变法又是怎么回事、它成功了吗?让我们马上进入今天的课堂。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学生回答后,教师归纳)
教师归纳:学习他为民族大业
不惜牺牲生命的爱国主义精
神。 提问:我们应该学习谭嗣同的
什么精神?
教师强调:戊戌变法虽然失败
了,但在社会上产生了深远的 【问题 6】课件出示研读材料:
影响。 材料一:变法遭到守旧势力的
强烈抵制和反对,除慈禧控制
的朝廷外,各省督抚大多持观
望态度。
材料二:变法形势危急时,维
新式学堂
想的传入
裁减绿营,训 有利于提高军
练形式军队 队的战斗力和
军事素质
生读书口答:实施变法的 1898
年是农历戊戌年,因此历史上 【问题 3】作为一次由皇帝亲 称这次变法为“戊戌变法”。 自支持、发动的维新变法,又
得到那么多读书人的支持,最 生:变法失败了。
后能否获得成功呢?
师:变法没能像维新派所期望
二次备课
“南洲讲学开新派,万木森森 一草堂。”万木草堂由康有为 创办,他在此讲“中外之故救 提出问题,设置悬念,激发学 情境 国之法”,广招弟子,意欲改 生的求知欲,调动学生的学习 引入 革清朝的政治与教育制度,并 积极性。 培养了梁启超、韩文举、陈千 秋、麦孟华等一批维新变法人 才,因此草堂被视作戊戌变法 的策源地。《马关条约》的签 订,使中国的民族危机日益深 重,试看康有为等人为挽救民 族危亡进行了哪些探索,今天 我们就共同来学习和探讨这
2,分析戊戌变法的影响。
教师引导学生讨论变法的影
响,之后共同归纳总结如下:
1.戊戌变法是一次资产阶级的
爱国政治运动,加快了中国近
代化的进程。
2.维新派在帝国主义侵略日益
加深的紧要关头,要求挽救民
族危亡,发展资本主义,具有
爱国和进步的意义。
3.这次变法广泛传播了资产阶
级政治学说和自然科学知识,
在社会上起了思想启蒙作用。
第 6 课 戊戌变法 教案
【教学任务】
知道公车上书以及康有为、梁启超等维新派代表人物,了解百日维 知识与能力
新的基本史实,认识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结合课文、利用图片、历史资料等培养学生分析和理解维新变法运 教
动兴起的背景,制作百日维新改革表格,思考对戊戌变法对中国近 学 过程与方法
代社会的影响;通过讨论“戊戌变法失败的原因”培养学生利用历 目
由康、梁二人带领,十八省举
人与数千市民集“都察院”门
展示
前请代奏。
提高
生答:主张是拒和、迁都、变
法。这次上书并没有上达光绪
皇帝,却轰动了京沪。
教师强调:公车上书标志着维
新变法运动的开始,拉开了维
新变法运动的序幕。
生讨论公车上书的精神:
天下兴亡,匹夫有责。
师:从公车上书这一事件中,
我们可以看出,康有为、梁启
④没有发动人民群众; 当变法曲终人散之时,广大人
⑤民族资产阶级力量弱小。(根 民群众对此很漠然,好多人不
知道具体情况。
本原因)
依据材料分析戊戌变法失败 师:点拨教训:
的原因有哪些?有何教训? 它证明资产阶级改良道路在半
殖民地半封建社会的中国行不
【问题 7】阅读教材第 31 页 通。
第二段,结合教材中课后活动
【问题 2】阅读教材 29 页第 超是具有初步资产阶级思想的
一段,结合《维新运动期间各 爱国知识分子。
地重要学会》思考:“公车上
书”失败后,康、梁二人又进 学生读书归纳:
行了哪些运动?
(1)在各地组织学会;
(2)创办报刊,宣传变法。
影响最大的是上海的《时务报》
【问题 3】阅读教材 29 页第 和天津的《国闻报》。
的那样长期实行下去,不久变 【问题 4】阅读教材第 30 页 法失败了。 第二段和 31 页第二段,讲述
戊戌变法失败的经过。
生:1898 年 9 月 21 日,以慈 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发动政 变,囚禁光绪皇帝,搜捕维新 【问题 5】教师展示:图片《谭 人士,废除变法诏令。历时 103 嗣同殉难图》《谭嗣同史实》 天的变法失败,史称“百日维 新”。
展示 敌之逼,揭竿斩木,也可忧 族面临空前的民族危机。
提高 危。”
②为了“不甘作亡国之君”,
——康有为《上清帝第五书》 光绪帝决心变法,以自强。
思考:促使光绪帝决心变法的
原因有哪些?
【问题 2】阅读教材第 30 页 学生分组讨论,各抒己见,小
第一段,请同学们列表总结变 组归纳。
法的内容,并以小组为单位, 教师总结:
教师出示康有为、梁启超的图
【问题 1】阅读教材第 28 页 片,提出问题,引导学生思考。
第一段,并结合书中康有为、 学生以小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为单位,讨论归纳
梁启超照片,思考:①康、梁 回答。
二人听到《马关条约》签订的 生:康有为、梁启超等联合各
消息后有何反应?
省 1300 多名参加会试,上书光
②公车上书提出了哪些主 绪帝,这就是著名的“公车上
——《国闻报》 大地推动了维新变法运动的发
交流 上述学会和报刊主要宣传了 展,为百日维新奠定了思想基
什么观点?产生了什么影 础。
响?
二、百日维新
【问题 1】阅读教材第 30 页
第一段,结合课件史料:“若
不及时图治,数年之后,四邻 分组讨论,学生回答:①1897
交逼,不能立国。……即无强 年,德国强占胶州湾,中华民
新派势单力薄,只好把希望寄
托在袁世凯的身上,结果被袁
世凯出卖。
生分组讨论,分析归纳戊戌变 材料三:当慈禧太后把光绪帝
法运动失败的原因: 囚禁后,他无奈感慨:“朕虽
①慈禧太后为首的顽固派势力 有改革之心,却毫无实权,朕
就是一个傀儡呀!”
强大;
②袁世凯的出卖; 材料四:戊戌变法的阶级基础
③依靠一个没有实权的皇帝; 是知识分子和民族资产阶级,
张?有何影响?
书”。
③公车上书反映了中国先进 师:课件出示补充材料
的知识分子怎样的精神? 《马关条约》割让台湾及辽东
半岛,赔款二万万两的消息突
然传至,在北京应试的举人群
合作
情激愤。台籍举人更是痛哭流
交流
涕。4 月 22 日,康有为、梁启
超写成一万八千字的“上今上
皇帝书”,十八省举人响应,
一千二百多人连署。5 月 2 日,
二段,课件出示研读教材中以
下材料:“法者,天下之公器
也;变者,天下之公理也;…… 分组讨论,生各抒己见。
变亦变,不变亦变。”
师归纳:《时务报》宣传了梁
——《变法通议》·梁启超 启超的力行变法思想;严复等
“通上下之情”“通中外之故” 号召变法图强。
为目的,号召变法图强。 师强调:维新思想的传播,极
合作
4.戊戌变法失败的血的教训,
促使资产阶级的政治斗争由改
良转向了革命。
拓展 延伸
研读材料,分析戊戌变法的历
史意义?
意义:戊戌变法是一场救亡图
材料:维新派兴创办报刊、成 存的爱国运动,在思想文化方
立学堂、学会,使当时“家家 面产生了深远而持久的影响。 言时务”“人人谈西学”蔚然 成风…… ——中华书局《中国近代史》
史知识综合分析问题的能力。 标
通过学习维新人士的进步立场和为变法图强勇于牺牲的事迹,激发 情感态度与
学生的爱国热情、振兴中华的高尚情操和历史责任感,树立以天下 价值观
为已任的正确人生观和价值观。
重点 公车上书、百日维新。
难点 戊戌变法对中国近代社会的影响。
【教学流程】 环节 教学问题设计
师生教学活动
分析各个内容的影响?这次 变法为什么称为戊戌变法?
内容 裁撤冗官冗
影响 有利于刷新吏
员,允许官民 治,使官民参
上书言事
与政权的积极
性提高
鼓励私人兴 有利于中国资
办工矿企业, 本主义发展
发展农、工商

改革财政,编 有利于国家财
制国家预算 政的制度化建

废除八股,改 有利于思想的
试策论,开办 解放及西方思
段历史。
师:明确做题要求,指导学生
指导学生快速阅读课文,完成 根据要求自学课文并完成学案
自主 探究
自主学习中的“自主探究”部 自主探究问题。 分。 (学生自主探究时,教师要求 生:速读课文,完成自主题,
学生将主要知识点在课本上 勾画重点知识,初步掌握基础
划出,标记有疑问的知识点) 知识。
一、康有为与公车上书
反思 完善
教后 反思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