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二章 生物个体的稳态(高中生物教案)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二章生物个体的稳态

第二节人体生命活动的调节

人体生命活动的神经调节

主备人胡红彬

一、教学目标

1、知识性目标

(1)概述动物和人体神经调节的结构基础和调节过程。

(2)说明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3)概述人脑的高级功能。

2.技能性目标

引导学生通过看书、读图,对所学的知识进行分析讨论和归纳,增强观察能力和信息处理的能力,从而提高自主学习的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

通过内环境稳态的基本知识的学习,使学生明确只有通过各器官系统的协调活动,才能实现内环境的稳态,从而使学生逐步树立生物体的局部与整体相统一的辩证唯物主义观点.

二、教材重难点

重点:(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和在神经元之间的传递。

(2)人脑的高级功能。

难点:神经冲动的产生和传导。

三、教学方法

启发式教学与讲解相结合

四、教学过程

(教学策略)本节课的导言既是章的导入,也是节的导入,可运用章首的导言和节首的问题探讨分别引入章课题和节的课题。由于这些内容学生在初中已有了一定的基础,所以这里一方面是通过导言唤起学生的回忆,另一方面是明确学习这部分内容的主要目标和任务。如果运用多媒体进行教学,也可选取一些能反映机体各器官系统协调活动,以及机体与外界环境相适应的实例的视频画面,结合画面提出问题。通过视频画面,烘托气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并尽快将学生引入对问题的理性思考。

第一课时

(一)神经系统的结构基础和反射

这部分内容,主要是对初中有关内容的回顾,教学时应充分调动学生已有的知识,可采用师生谈话结合讨论的方法进行。可用下列问题引导学生讨论和思考:

(1)人和动物各器官系统的协调,以及对外界刺激作出反应主要是通过神经系统来完成的,那么神经调节的方式是什么呢?

(2)什么是反射?你能举出几个反射活动的实例吗?草履虫能够趋利避害,含羞草叶被触碰后会下垂,这属于反射吗?如果有人用针刺了你一下,你感到了疼痛,这属于反射吗?用针刺激离体蛙的腓肠肌,肌肉会收缩,这属于反射吗?

(3)完成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是什么?反射弧包括哪些基本环节?初中我们学习过膝跳反射和缩手反射,你能回顾一下这两个反射的反射弧吗?(示图或投影让学生分析)

(4)如果某人缩手反射的传入神经受到了损伤,那么感受器受到刺激后,人还会有感觉吗?会产生缩手反射吗?如果损伤的是传出神经或者是脊髓相应的中枢呢?

(5)如果有一只脊蛙,从脊髓的一侧剥离出了一根神经,你如何通过实验来判断它是传入神经还是传出神经?

(6)反射弧各部分的结构分别是由什么组成的?神经元的结构包括哪几个部分?神经元与神经纤维、神经间有什么样的关系?

(7)一个完整的反射活动至少需要多少个神经元?神经元与神经元之间是怎样联结的?

在分析讨论的基础上,指导学生对反射、反射弧、神经元的结构和分布等知识进行归纳和总结:

1、神经元

(1)神经系统的基本结构和功能单位是神经元。

(2)神经元的基本结构

神经元⎩⎨⎧ 胞体:主要集中在脑和脊髓的灰质中,构成神经中枢

突起⎩⎪⎨⎪⎧ 树突:短而多,将兴奋传向胞体轴突:长而少,将兴奋由胞体传向外围

①结构模式图

②结构示意图

(3)神经元的功能

①功能:神经元接受刺激,产生兴奋,并传导兴奋。

②兴奋是指人体内的某些组织或细胞感受外界刺激后,由相对静止状态转变为显著活跃状态的过程。

③兴奋的传导形式:在神经系统中,兴奋以电信号(也称为神经冲动)的形式沿着神经纤维传导。

2、反射

(1)概念:人体在神经系统的参与下对内外环境变化作出的规律性应答。

(2)反射活动的结构基础和功能单位是反射弧。

3、反射弧

(1)组成:反射弧由感受器、传入神经、神经中枢、传出神经和效应器五个基本部分组成。 ①感觉神经末梢和与之相连的各种特化结构一起称为感受器。

②神经中枢是脑和脊髓的灰质中功能相同的神经元胞体汇集在一起形成的结构,调节人体的某些生理活动。

③运动神经末梢与其所支配的肌肉或腺体一起称为效应器。

(2)完整性

反射活动是以完整的反射弧为基础的,如果反射弧中任何一个环节的结构或功能受损,反射

就无法完成。

(二)兴奋的传导

反射活动中,在反射弧上传导的是兴奋。提问:兴奋的本质是什么呢?如何产生?又是如何传导的呢?先让学生说出自己的认识,然后让学生阅读教材。由此引入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的教学。

1、兴奋在神经纤维上的传导

首先可引导学生分析神经纤维表面电位差的实验。可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该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其次,通过板图把实验的过程和现象展示给学生,引导学生分析从该实验的现象能得出什么结论。电表指针的变化反映了神经表面电流的变化,而这种变化是由于刺激神经引起的,由此说明刺激会引起神经兴奋。

刺激为什么会引起生物电的产生呢?要形成电流必须要有电位差的形成,刺激引起电流的产生,那么必定引起了电位差的变化。在静止的时候神经纤维的电位是怎样的?接受刺激时会引起什么样的变化?为什么会出现这种变化呢?让学生带着这些问题阅读教材。学生自学后,需要对学习的效果进行交流和反馈。在学生讨论交流的基础上,尽可能利用多媒体手段,演示神经冲动在神经纤维上的产生与传导的动态过程,以加深学生的理解。

(1)神经元细胞膜内、外离子分布特点

①离子分布:神经元细胞膜外Na+浓度比膜内的高得多,膜内的K+浓度比膜外的高得多。

②离子流向:Na+、K+分别有向膜内流入和向膜外流出的趋势。它们能否流入或流出及流入量和流出量的多少,取决于细胞膜对相应离子通透能力的高低。

(2)静息电位

①产生原因:神经纤维未受到刺激时,以K+外流为主,膜外侧聚集较多正离子,膜内侧含有较多负离子。

②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外正内负。

(3)动作电位

①产生原因:当神经纤维某部位受到刺激时,该部位的膜对Na+的通透性增大,Na+迅速内流。

②电位特点:细胞膜电位呈外负内正。

(4)(归纳)兴奋传导过程:

受刺激的兴奋部位与相邻的未兴奋部位之间产生电位差而发生电荷移动,产生局部电流。这样的过程在膜的表面连续进行下去,就表现为兴奋的传导。

第二课时

2、兴奋在两神经元之间传导的过程

完成一个反射活动至少需要两个神经元,那么一个神经元产生的兴奋是如何向下一个神经元传递的呢?要了解兴奋在神经元间的传递原理,首先得了解神经元之间的联系方式。可以让学生阅读教材相关内容,弄清楚突触前膜、突触后膜分别是神经元的哪部分结构,以避免学生出现只见树木不见森林的现象。

了解神经元之间是通过突触联系的,根据突触的结构分析“兴奋在神经元之间还能以神经冲动的形式进行传递吗?”以此问题进一步引起学生的思考与讨论。在学生自学突触传递信息的方式的基础上,可以通过师生间的讨论促进对知识的理解。在此基础上,可进一步提出问题让学生讨论,使认识更深入。例如,可以讨论以下问题:在一个反射活动中,兴奋的传递方向是单向的还是双向的?为什么?最后利用多媒体展示突触传递信息的动态过程,并进行归纳和整理。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