口腔粘膜出现白色病损可能是哪些疾病
口腔黏膜学病变整理对比表打印版—白色病损

OC急性假膜型 任,婴—新生儿雪口病 念球菌(白色) 机会感染 唇颊舌软腭 初雪白→后淡黄 针头大小斑点,可融合 柔软可擦→糜烂面 充血→可消退 不适,婴儿啼哭 成人发病与免疫缺陷有关
OLP 中年,女多 不明,多因素 癌前状态 唇颊舌 白/灰白 ①网状(隆)②环形(隆) ③斑块(稍凹)④伴糜烂 软,舌部乳头萎缩使病损光滑 正常无充血,④有糜烂溃疡 无,④刺激痛 对称 紫红色扁平多角形丘疹 指(趾)甲病损
LK 40以上,男 烟草,感染,全身 癌前病变 颊粘膜咬合线,龈舌 白/灰白 ①均质斑块界清②皱纹纸状界清 ③颗粒状不平④疣状突起⑤溃疡状 柔软12,稍硬34。表面粗糙 无1,刺激痛234,自发痛5。粗糙
轻 基底层液化变性 固有层炎浸带 涂片(真菌),培养(确诊)DIF沿基底~带,IgM 免疫,活检 上皮增生,过度角化,固有层浸润 甲苯胺蓝染色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总结口腔黏膜病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一类疾病,包括溃疡性口炎、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
口腔黏膜病常见于口腔粘膜的慢性炎症,其病因复杂,常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良、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若出现口腔黏膜病的症状,应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溃疡性口炎是口腔黏膜病中最常见的一种,其特征为口腔黏膜的溃疡和糜烂。
患者常会感到口腔疼痛、灼热感和刺激感。
溃疡性口炎的病因较为复杂,可能与免疫功能异常、口腔卫生差、局部刺激等因素有关。
治疗溃疡性口炎主要是保持口腔清洁,避免刺激和感染,并进行症状缓解的药物治疗。
扁平苔藓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主要表现为口腔黏膜的白色斑块,质地较硬,与黏膜不易剥离。
扁平苔藓的发病与免疫功能异常、营养不良、长期接触刺激物等因素有关。
治疗扁平苔藓主要是改善免疫功能,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并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口腔白斑是一种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其特征为口腔黏膜出现白色斑块。
口腔白斑的形成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感染和刺激等因素有关。
治疗口腔白斑主要是改善免疫功能,保持口腔卫生,并采用局部药物治疗。
对于病情较重的患者,还可以采用光疗、激光疗法等综合治疗措施。
除了上述常见的口腔黏膜病外,还有一些其他类型的口腔黏膜病,如口腔扁平苔藓、口腔红斑狼疮等。
这些口腔黏膜病的病因和治疗方法各不相同,因此在治疗时需根据具体情况制定相应的治疗方案。
预防口腔黏膜病的发生,首先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刷牙、使用牙线、漱口等。
其次,要注意饮食健康,避免食用过热、辛辣、刺激性食物。
此外,还应注意避免长时间吸烟和饮酒等不良习惯,同时保持充足的睡眠和良好的心理状态。
口腔黏膜病是一类常见的口腔疾病,包括溃疡性口炎、扁平苔藓、口腔白斑等。
其发病与遗传因素、免疫功能异常、口腔卫生差等因素有关。
在日常生活中,应注意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定期检查口腔健康状况,并及时就医进行诊断和治疗。
通过综合治疗,可以有效控制口腔黏膜病的发展,提高患者的生活质量。
口腔白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

口腔白斑病的临床表现、检查、治疗和预防一、概述:建议就诊于口腔科。
白斑(leukoplakia)是指仅仅发生在粘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口腔粘膜上的这种斑块是不能被擦掉的,在临床和组织病理学上又不能列入其它疾病分类之中者,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
口腔各部粘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
国内1980年普查结果患病率为10.47%(包括烟斑)。
二、临床表现:白斑多见于中老年男性,40岁以上为好发年龄,而且发病率随年龄的增加而增加。
发病部位以颊粘膜最多,舌部次之,也可发生于唇、腭、龈及口底。
白斑是癌前损害,在镜下显示典型的上皮异常增生,核深染,有丝分裂增加,极性消失,核浆比改变,异角化等。
至于上皮表面的形态如皱纸状、疣状等,虽然并不象征癌前改变,但应高度警惕。
(一)斑块状:口腔粘膜上出现白色或灰白色的均质型较硬的斑块,质地紧密,损害形态与面积不等,轻度隆起或高低不平。
值得注意的是,损害大小同癌变的可能性之间并无平行关系,有时即使只有米粒大小时已发生癌变。
斑块状损害的肉眼所见,往往很难同白念菌白斑相鉴别,但扪时前者较硬。
(二)颗粒状:亦称颗粒~结节状白斑,口角区粘膜多见。
损害常如三角形,底边位于口角;损害的色泽为红白间杂,红色区域为萎缩的赤斑;赤斑表面“点缀”着结节样或颗粒状白斑。
所以有不少同义名:结节~颗粒状白斑或颗粒状赤斑或非均质型赤斑等。
本型白斑多数可以发现白色念珠菌感染。
(三)皱纸状:多见于口底和舌腹,同义名有口底白斑、舌下角化病。
本病既可同时发生在口底和舌腹,也可单独发生在口底或舌腹或口底舌腹左右交叉。
损害面积不等,甚至可累及舌侧牙龈。
表面高低起伏状如白色皱纸,基底柔软,除粗糙不适感外,初起无明显自觉症状,女性多于男性。
为了明确诊断,必须进行活体检查,凡位于口底、舌腹、软腭、牙槽粘膜等区域的损害,往往具有肉眼所见的皱纸状的“峰状突起”,镜下所见亦同。
(四)疣状:损害隆起,表面高低不平,伴有乳头状或毛刺状突起,触诊微硬。
口腔白斑的临床表现 口腔白斑有哪些症状

口腔白斑的临床表现口腔白斑有哪些症状
*导读:相信大多数朋友们都已经了解到引起口腔白斑的原因和口腔白斑的危害,却仍旧不知道患上口腔白斑到底有哪些症状,会不会出现疼痛和流血的情况,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口腔白斑。
那么口腔白斑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相信大多数朋友们都已经了解到引起口腔白斑的原因和口
腔白斑的危害,却仍旧不知道患上口腔白斑到底有哪些症状,会不会出现疼痛和流血的情况,也不知道什么样的情况才是口腔白斑。
接下来我们就来看看口腔白斑的临床表现有哪些。
*口腔白斑的临床表现
*1、斑块状
口腔黏膜上突然出现了白色或者灰白色的均质型又比较硬
的斑块,质地看起来很紧密,损害的形状和面积各不相等,有可能是轻微的隆起,也有可能是高低不平。
需要提醒各位患者的是,口腔白斑的损害大小和面积跟癌变的可能性并没有什么平行关系,有可能就算是一颗米粒大小的口腔白斑,也有可能已经发生了癌变。
*2、皱纸状
这种白斑一般出现在口腔底部和舌头上面。
而且口腔白斑这种疾病既有可能会同时发生在口底和舌头上,也有可能会单独发生在这两个部位或者是口底和舌头交叉的地方。
大部分情况下,
损害的面积都不一样,还有可能会损伤到牙龈处。
表面上看起来高低起伏如同白色的皱纸,除了粗糙的感觉之外,口腔白斑初期的患者不会有其他任何的不适感。
上面就是口腔白斑的临床表现,相信大家看完这些已经能够知道口腔白斑到底是什么样子,。
所以,如果一旦有患者发现自己的口腔看起来不太对劲的话,有口腔白斑的可能的话,可以直接去医院咨询一下,医生会告诉你是否患上了这种疾病。
口内黏膜病-红斑白斑

胆小勿入——常见口腔黏膜病在70、80年代温饱问题是人们的焦点,在90年代家用电器最博人眼球,到了21世纪健康的问题被越来越多的人关注,对于口腔常见黏膜疾病同样被重视起来。
今天让我们一起来了解一下常见的口腔白斑与红斑。
口腔白斑:白斑是指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块,不能被擦掉,不包括因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过角化;白斑属于癌前病变,或潜在恶性病变。
病理变化:白斑主要表现为上皮增生,有过度正角化或过度不全角化,或两者同时出现为混合角化。
上皮单纯性增生是良性病变,主要表现为上皮过度角化,上皮粒层明显和棘层增生,没有非典型细胞。
上皮钉突可伸长且变粗,但仍整齐,基底膜清晰。
固有层和黏膜下层有淋巴细胞、浆细胞浸润。
1.疣状型(verrueous type) 病损表现为白色斑块,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结节状突起。
质较硬,有粗糙感。
上皮疣状增生见于疣状白斑,上皮表面高低不平呈刺状或乳头状增生,表层有过度角化,粒层明显,棘层增生。
上皮异常增生是指上皮总的紊乱,白斑伴有上皮异常增生时,其恶变潜能随上皮异常增生程度的增加而增大。
上皮异常增生可根据程度分为轻、中、重三级,而重度上皮异常增生实际上就是原位癌。
原位癌是指上皮层内细胞恶变,而基底膜尚完整,未侵犯结缔组织。
此外,从组织学上观察表明,当白斑癌变时,其上皮表层的角化呈现为过度不全角化层,过度不全角化病损通常较过度正角化病损的上皮要厚。
非均质型白斑常与上皮异常增生、原位癌或鳞状细胞癌相关。
2.颗粒型(granulartype) 病损特点为在发红的粘膜面上有细小颗粒样白色角化病损,高出粘膜面,表面不平似绒毛样。
多有刺激痛。
3.溃疡型(ulceroustype) 病损特点为在白色斑块基础上有溃疡形成。
常有明显的疼痛。
口腔红斑红斑指口腔黏膜上出现的鲜红色、天鹅绒样斑块,在临床上和病理上不能诊断为其他疾病者。
病理变化:口腔黏膜的红斑虽然不如白斑多见,但在组织学上其恶性者所占的比例却很高。
口腔黏膜白斑属癌前征兆

口腔黏膜白斑属癌前征兆
……
被称之为癌前病变的“口腔黏膜白斑”,在起病初期并无异常感觉,一般无自觉症状。
白斑可发生于口腔黏膜的任何部位,但以颊黏膜的口角处、舌尖和舌缘等三部位最为多见。
随着病情的发展,在黏膜上凸起白色斑块,似云雾状,境界清楚,表面粗糙,有时发生溃疡糜烂。
如果白斑柔软光滑,手指触感不明显,尚无大的妨碍,即无癌变的可能。
如果颜色变白,表面变粗糙,一旦出现皲裂溃疡等现象时,则提示有癌变的可能,一般50~70岁的中老年人的口腔黏膜白斑最易癌变。
因此,中老年人应避免诱发口腔黏膜白斑的因素,如吸烟、大量饮酒,嗜食辛辣食物、不注意口腔卫生等。
防治方法是勤做自我口腔检查,及时治疗口腔疾病,如不吸烟,少饮酒,保持口腔清洁,不用异物挑剔牙齿,多吃水果蔬菜以增加机体抵抗力,有症状后尽早就医等。
第1页。
口腔黏膜病学题库

口腔黏膜病学题库1、下列对基底膜复合物的结构与功能的描述哪一项是错误的A、基底膜的超微结构是一种膜B、基底膜是胶原纤维与致密板、透明板连接的纤维复合物C、基底膜是上皮和结缔组织的界面结构D、基底膜主要有支持、连接和固着作用E、基底膜是半透膜,便于物质交换答案:A2、口腔粘膜防御屏障包括A、唾液屏障B、上皮屏障C、免疫细胞屏障D、免疫球蛋白屏障E、以上都是答案:E3、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称为A、萎缩B、坏死C、溃疡D、假膜E、丘疹答案:C4、糜烂是A、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B、粘膜上的实体性突起C、粘膜内贮存液体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E、粘膜上皮的表浅缺损答案:E5、口腔粘膜疱性损伤疱壁的厚薄取决于A、疱内液量多少B、疱的部位在皮下还是皮内C、疱的数量D、疱的大小E、疱基底炎性反应的严重程度答案:B6、萎缩是A、粘膜上皮的完整性发生持续性缺损或破坏B、上皮变薄C、上皮的部分损伤D、粘膜上较局限的颜色异常E、粘膜表面的线状裂口答案:B7、复发性唇疱疹愈合后A、留瘢痕,无色素沉着B、留瘢痕,有色素沉着C、不留瘢痕,无色素沉着D、不留瘢痕,有色素沉着E、以上都纰谬答案:D8、复发性唇疱疹的治疗,最有效的是局部使用A、氢化可的松乳膏B、新霉素乳胶C、0.01%硫酸镁湿敷D、5%无环鸟苷软膏E、杆菌肽软膏答案:D9、下述哪一项临床表现符合口腔粘膜带状疱疹A、散在分布的单个小溃疡B、各处成簇小水疱C、单侧性皮肤-粘膜疱疹,沿三叉神经分支排列,且疼痛明显D、广泛糜烂E、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答案:C10、颞下部皮肤发生带状疱疹,说明损害累及三叉神经哪一支A、第一支B、第二支C、第三支D、第一支及第二支E、第二支及第三支答案:B11、坏疽性口炎的主要致病菌是A、金黄色葡萄球菌B、奋森氏螺旋体和梭形杆菌C、溶血性链球菌D、产气荚膜杆菌E、肺炎双球菌答案:B12、原发性疱疹性口炎最多见于哪一个年龄段A、4-6月B、6月-2岁C、6岁以下D、20-50岁E、60岁以上答案:B13、带状疱疹多见于A、婴儿B、幼儿C、青少年D、中青年E、老年人答案:E14、带状疱疹的临床表现哪项错误的A、发病前常有低热、乏力症状B、在红斑上发生水疱,沿单侧神经分布C、皮肤粘膜均可发生水疱D、青少年患者疼痛剧烈,老年患者疼痛较轻E、愈合后很少复发答案:D15、口腔软构造最多见的继发性结核损伤是A、结核初疮B、结核性溃疡C、平常狼疮D、熏染性肉芽肿E、硬化性肉芽肿答案:B16、结核性溃疡的临床表现是A、溃疡形态与创伤因子楔合B、表面凹陷,覆盖黄色假膜,边缘整齐C、基底菜花状,浸润广且有硬结D、基底桑椹样肉芽肿,边缘鼠啮状,潜掘状E、溃疡外表覆盖棕黄色薄痂,溃疡底部触诊如硬币或软骨样答案:D17、口腔周围皮肤寻常狼疮一般发生于A、机体衰弱,抵抗力相当低下的患者B、结核菌素试验为阴性的个体C、无结核病灶免疫功用较好的青少年或儿童D、长期利用抗生素和免疫按捺剂的个体E、对光敏感的个体答案:C18、口腔结核损害的确诊,主要取决于A、结核菌素试验B、胸部X线检查C、病原体的齐-尼氏抗酸染色D、浓缩集菌培养E、组织病理学检查答案:E19、口腔念珠菌病最主要的病原菌是A、高里念珠菌B、假热带念珠菌C、白色念珠菌D、热带念珠菌E、类星型念珠菌答案:C20、白色念珠菌的致病形式是A、酵母B、假菌丝C、真菌丝D、芽生孢子E、厚壁孢子答案:B21、急性假膜型(雪口病)的典型临床表现是A、白色或乳白色的丝绒状斑片,稍用力可擦掉B、灰白色或灰黄色假膜,易被拭去C、固着紧密的白色角质斑块D、亮红色水肿或黄白色的条索状或斑点状假膜E、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致密而光滑答案:A22、下述组织病理改变哪一项可见于念珠菌性白斑(P347)A、桑椹样细胞(P337)B、气球样细胞(P340)C、淋巴样滤泡(P387)D、上皮角化层形成微脓肿(P347)E、粘膜下层可见肉芽肿(P389)答案:D23、婴幼儿鹅口疮局部治疗通常选用A、2%四环素溶液B、3%硼酸溶液C、1.5%双氧水溶液D、2%碳酸氢钠溶液E、0.05%龙胆紫水溶液答案:D24、口腔粘膜变态反应性疾病有A、血管神经性水肿B、接触性口炎C、药物性口炎D、多形渗出性红斑E、以上均是答案:E25、药疹最常见的口腔粘膜损害为A、粟粒状水疱B、成簇小水疱C、单个或几个大小不等的水疱D、虹膜状红斑E、散在分布的圆或椭圆形溃疡答案:C26、多形渗出性红斑在皮肤上的损害为A、下肢伸侧结节状多形红斑B、口腔、生殖器发生固定性红斑C、颜面、手掌、足底呈对称性虹膜状红斑D、躯干、四肢、面部呈固定性红斑E、面部、胸部呈带状红斑答案:C27、多形渗出性红斑的病理表现为(P354)A、表皮内或表皮下水疱B、角化层消失,棘层萎缩C、棘层松解D、上皮异常增生E、基底细胞液化变性答案:A28、斯-约二氏综合征A、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睫状神经节,出现味觉障碍及面瘫B、尼氏征阳性C、口腔大面积糜烂,伴鼻腔、生殖器、肛门、眼损害D、口腔粘膜上皮出现过角化及异常增生E、幼儿舌系带中心两侧出现溃疡答案:C29、复发性阿弗它溃疡在口腔粘膜的少发部位是A、唇B、颊C、舌尖、舌缘、舌腹D、牙龈、硬腭E、前庭沟答案:D30、重型RAU的损伤特性是A、溃疡数量大,大而深B、溃疡为圆形或椭圆形散在分部C、单个溃疡,基底硬结D、单个溃疡,深而大E、除口腔溃疡外,常伴有生殖器损害答案:D31、哪些粘膜病愈合后,可形成明显疤痕组织A、腺周口疮与寻常型天疱疮B、腺周口疮与良性粘膜类天疱疮C、腺周口疮与结核性溃疡D、腺周口疮与带状疱疹E、腺周口疮与重型多形红斑答案:B32、肾上腺皮质激素类药物局部注射可治疗A、雪口病B、结核性溃疡C、腺周口疮D、疱疹性口炎E、以上均不是答案:C33、治疗创伤性溃疡首先选用的是A、抗生素药膜部分贴敷B、去除部分刺激因素C、确炎舒松部分注射D、XXX部分涂布E、中药粉外敷答案:B34、白塞病除常见的口腔溃疡外,还可出现A、手背、手掌虹膜状红斑B、虹膜睫状体炎,结节性红斑C、干燥性角膜炎D、沟纹舌E、舌背萎缩答案:B35、白塞病出现针刺样反应的部位A、仅限于下肢B、仅发生在臀部肌肉注射部位C、仅限于颜面部D、仅限于上臂内侧E、发生于患者接受注射部位答案:E36、结节性红斑是白塞病典型的皮肤损伤,特别多见于A、颧部B、上臂内侧C、下肢D、肌肉注射部位E、静脉注射部位答案:C37、将疱膜揭去时,常连同邻远视为正常的粘膜一并撕区,首先应考率A、扁平苔藓B、白斑恶变C、天疱疮D、多形红斑E、结核性溃疡答案:C38、下述改变哪一个符合天疱疮的临床表现A、粘膜表面呈白色网状条纹B、粘膜损害中央呈现萎缩凹陷C、粘膜表面呈白色斑块状D、粘膜损害为溃疡E、粘膜表面早期出现大面积糜烂答案:E39、平常型天疱疮A、带状疱疹病毒侵犯面神经睫状神经节B、尼氏征阳性C、口、眼、会阴出现溃疡D、口腔粘膜上皮出现过角化及异常增生E、幼儿舌系带两侧出现溃疡答案:B40、对寻常型天疱疮与叶型天疱疮具有诊断价值的检查方法是:A、味觉检查B、泪液检查C、尼氏征检查。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

口腔黏膜病知识点总结口腔黏膜是口腔内壁和颊、舌、唇等组织上覆盖的一种黏膜,它在口腔内起着保护和吸收作用。
口腔黏膜病是指口腔黏膜因各种原因引起的疾病,通常表现为口腔黏膜颜色异常、形态异常、质地异常等症状。
口腔黏膜病包括多种类型,其中最常见的包括口腔溃疡、牙龈炎、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等。
这些疾病可能是由于遗传因素、感染、免疫系统异常、营养不良、药物反应等多种因素引起。
口腔黏膜病的症状通常包括口腔溃疡、牙龈红肿出血、口腔黏膜颜色改变等。
口腔黏膜病的诊断通常需要口腔医生或口腔科专家根据患者的口腔症状和口腔检查结果来确定。
口腔黏膜病的治疗主要包括口腔卫生护理、药物治疗、手术治疗等,根据病情的不同采取不同的治疗方法。
在预防口腔黏膜病方面,主要是要保持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包括定期刷牙、使用漱口水、定期口腔检查等。
此外,避免贪甜、食用刺激性食物、避免吸烟酗酒等也有助于预防口腔黏膜病的发生。
口腔溃疡口腔溃疡是口腔黏膜上的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疾病,常见于舌尖、阿卡板、颊粘膜、唇内侧等部位。
口腔溃疡通常呈圆形或椭圆形,边缘光滑,溃疡底部黏膜呈浅表溃疡。
严重者可由意外咬伤、胃肠道疾患、食物变态性反应等引起。
治疗口腔溃疡时,应注意避免刺激性食物的摄入,避免食用过烫或刺激性食物。
口腔溃疡的患者还需要在就餐前用盐水漱口,保持口腔清洁。
此外,可使用一些药物治疗,如利多卡因、肾上腺素等药物可用于局部涂抹治疗,减轻局部疼痛。
对于反复发作者应及时到医院检查治疗。
牙龈炎牙龈炎是由于口腔内病原微生物及其代谢产物引起的慢性非特异性炎症,主要表现为牙龈红肿、出血、牙龈变软、牙缝间间隙扩大等。
牙龈炎的发生与口腔卫生状况密切相关,经常不作及时的口腔清洁,导致牙菌斑的积聚和牙石的形成。
预防牙龈炎首先要有良好的口腔卫生习惯,如定期刷牙、定期洗牙、正确使用牙线等。
对于已经出现牙龈炎的患者,需要及时到口腔诊疗中心就医,接受专业的牙龈炎治疗。
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清除牙菌斑和牙石,对局部牙龈进行冲洗。
口腔白斑名词解释

口腔白斑名词解释
口腔白斑是一类常见的牙周病变,也称为齿龈白斑或正负性口腔白斑(LPD)。
它是由细菌及病毒引起的,细菌不断繁殖,超过正常的水平,并引起口腔黏膜炎。
这种病变的症状通常是口腔痛,可能伴有牙齿松动,牙龈出血,口腔白斑等症状。
一般来说,口腔白斑是指黏膜上的白色或浅灰色斑点或斑块,这些斑点会出现在外侧或内侧齿龈以及口腔壁上形成的不规则形状,贴合口腔壁上形成的不规则形状。
往往可以从口腔内看到这些圆形或椭圆形的白斑,可能有着棕色或浅褐色的斑点,有时会有脓性脓斑。
口腔白斑的病因是由病毒、细菌或其他的微生物引起的,也可能是口腔的细菌失衡所引起的。
研究表明,某些细菌如细菌拉脱菌,可能会引起口腔白斑的发生。
也可能是因为口腔的抗菌能力下降所致。
过多的糖分也可能会导致口腔白斑的发生,因为糖分可以在口腔里滋生细菌。
此外,口腔炎、呼吸道感染等也可能是口腔白斑产生的原因之一。
口腔白斑的预防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方面,要注意口腔卫生,定期清洁口腔,注意保护牙齿和牙龈,保持口腔的卫生,减少细菌的滋生;另一方面,要多吃水果、蔬菜,多饮水,以便维持口腔细菌的平衡。
口腔白斑的治疗需要根据具体病情,采用不同的治疗方法。
治疗方法包括:抗生素用药,口服或局部应用;激光治疗,可以抑制病毒、细菌繁殖;牙周组织切除术,以除去炎症;牙周治疗,可防止口腔病
变的再发生;及牙周洁治,以去除牙周炎症组织。
口腔白斑是一种常见的牙周病变,也可能是因口腔的细菌失衡或抗菌能力下降而引起的,所以应积极采取预防措施,注意口腔卫生,保持口腔的卫生,同时,根据具体病情采取适当的治疗措施,以改善口腔病变症状,减轻口腔病变病变。
口腔白斑病 病情说明指导书

口腔白斑病病情说明指导书一、口腔白斑病概述口腔白斑病(oral leukoplakia,OLK)是指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斑片或斑块,不能以临床和组织病理学的方法诊断为其他疾病者,属癌前期病变或潜在恶性病患范畴,不包括吸烟、局部摩擦等局部因素去除后可以消退的单纯性角化病。
英文名称:oral leukoplakia。
其它名称:无。
相关中医疾病:暂无资料。
ICD疾病编码:暂无编码。
疾病分类:暂无资料。
是否纳入医保:部分药物、耗材、诊治项目在医保报销范围,具体报销比例请咨询当地医院医保中心。
遗传性:可能与抑癌基因缺乏等遗传因素有关。
发病部位:口腔,头部。
常见症状:自觉局部粗糙或木涩、刺激痛、自发痛。
主要病因:吸烟、喝酒、感染。
检查项目:视诊、组织病理学检查、甲苯胺蓝染色、脱落细胞检查。
重要提醒:本病有恶变的风险,应尽早注意。
临床分类:1、均质型病损特点表现为白色斑块,微高出黏膜面,表面略粗糙,呈皱纸状,有时出现细小裂纹。
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有发涩感。
2、疣状型病损表现为白色斑块,厚而高起,表面呈刺状或结节状突起。
质较硬,有粗糙感。
3、颗粒型病损特点为在发红的黏膜面上有细小颗粒样白色角化病损,高出黏膜面,表面不平似绒毛样。
多有刺激痛。
4、溃疡型病损特点为在白色斑块基础上有溃疡形成。
常有明显的疼痛。
二、口腔白斑病的发病特点三、口腔白斑病的病因病因总述:发生白斑的因素有两种:一种是外来的刺激因素;另一种是机体内在的易感因素。
外来因素多为局部的机械性、化学性及物理性刺激以及其他原因。
内在易感因素因每个个体不同,同样的刺激,个体反应不全相同。
基本病因:1、长期持续的理化因素刺激如吸烟者由于烟草中的烟碱含有致癌物质,这些有机化合物可以刺激黏膜形成白斑,甚至癌变。
如果戒烟有些白斑可自行消退或者减轻。
过度饮酒或饮烈性酒也能对口腔黏膜产生刺激而形成白斑。
2、口腔内持续的机械刺激可使牙齿边缘或牙尖过锐而刺激黏膜形成白色角化病变。
【疾病名】黏膜白斑【英文名】leukoplakia【缩写】【别名】吸烟斑;粘膜..

【疾病名】黏膜白斑【英文名】leukoplakia【缩写】【别名】吸烟斑;粘膜白斑病【ICD号】L80【概述】黏膜白斑病(leukoplakia)是指发生于口腔或外阴等处黏膜的白色角化性疾病。
口腔黏膜白斑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外阴黏膜白斑病多见于闭经后的妇女。
临床以病损部的点状、片状或条状灰白或乳白的角化性斑片为特征,具有恶变为鳞状细胞癌的倾向。
据估计其恶变率约为2%,最高不过4%~6%。
临床宜采用局部与全身的综合治疗方法,癌变者应及早手术切除。
【流行病学】口腔黏膜白斑病多见于中年以上男性,外阴黏膜白斑病多见于闭经后的妇女。
【病因】尚不完全明确,与某些全身性因素,如糖尿病、内分泌紊乱、营养不良、维生素缺乏等有关。
局部因素也很重要。
发生在口腔黏膜的白斑以男性为多见,认为与大量吸烟有关,或与口腔卫生、牙齿位置不正、假牙、病牙刺激有关。
女阴白斑多见于更年期妇女,与内分泌的改变,阴道分泌物的长期刺激有关。
【发病机制】早期角化过度或角化不全,颗粒层增厚,棘层不规则肥厚,有角化不良细胞,细胞分化尚好,基底层液化变性。
真皮上层有以淋巴细胞为主的炎性细胞浸润。
晚期出现上皮细胞间变,基底层细胞液化或消失。
【临床表现】1.口腔黏膜白斑(1)好发人群及部位:好发口唇、两颊、上腭、舌背及牙龈黏膜。
(2)症状:皮损为点状、片状或条状灰白或乳白的角化性斑片,境界清楚,肥厚浸润。
皮损表面早期可有乳白色光泽,呈网状改变,有时可形成白色膜,黏着较牢,强行剥去可出血。
日久病变表面变粗糙,有裂痕及溃疡(图1)。
一般无自觉症状。
对冷热刺激敏感,形成裂口或溃疡后有疼痛感。
2.女阴白斑(1)好发人群及部位:皮损好发于小阴唇、阴蒂、大阴唇内侧、阴道口及阴道前庭等处黏膜部,不累及大阴唇外侧及肛周。
小阴唇不萎缩、黏膜外皮肤不累及。
(2)症状:皮损为白色或灰白、灰蓝、紫红色的角化性斑片。
单发或多发,损害特征与口腔黏膜白斑基本相似。
多数患者伴局部瘙痒。
医学知识之白斑

白斑白斑[概述]白斑是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斑块状损害,在临床上和病理上不具有其他任何可定义的损害特征,也不包括局部刺激引起的白色角化症。
白斑是一种癌前病变,病因尚不十分清楚,可能与吸烟,嚼槟榔,酒、酸辣及过热刺激,牙源性刺激,白色念珠菌感染等局部因素有关;全身因素可能与遗传、免疫、缺铁性贫血、维生素缺乏及局部微循环障碍有关。
白斑临床上常分为均质型白斑、颗粒状白斑、疣状白斑及溃疡型白斑四种类型。
[诊断要点]白斑的诊断需在完全去除各种局部刺激因素,至少观察4周后,经临床检查白色斑块不消失或未明显缩小者,才能初步确立。
同时,还需组织病理学检查以排除其他疾病的可能性,并根据其上皮细胞的不典型性及异常增生的存在,判断白斑的预后。
有人认为只有存在上皮细胞异常增生者才能诊断白斑。
1.均质型白斑(1)为发生于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的较硬的斑块,稍隆起于黏膜表面,质地致密,损害形态大小不一,但与周围组织界限清楚。
舌腹或口底的病损表面也可呈皱纸状。
(2)白色斑块受牵拉时,患处会出现红纹将病变组织分成小斑块。
(3)患者一般无自觉症状,或感觉局部发厚、粗糙等。
2.颗粒状白斑(1)多见于颊部口角区黏膜,又称结节一颗粒状白斑。
(2)损害表面红、白相间,红色区域为萎缩性红斑;红斑表面有许多白色小颗粒或结节突起,常伴有糜烂,刺激痛。
(3)本型白斑多可查到白色念珠菌感染。
3.疣状白斑(1)损害呈乳白色突起,表面高低不平呈乳头状或毛刺状,基底稍硬,触诊稍硬。
(2)好发于牙槽嵴、唇、上腭、口底;患处粗糙感明显,常因溃疡而发生疼痛。
4.溃疡型白斑(1)上述三型白斑发生溃疡时均称为溃疡型白斑。
(2)患处有假膜、渗血、白色斑块等多种损害混杂出现。
(3)患者可有反复发作史及疼痛症状。
注意,溃疡型白斑癌变的可能性更大。
[鉴别诊断及其依据]1.白色角化症因长期受机械性或化学性刺激而引起的白色角化斑块。
临床表现为灰白色、浅白色或白色的边界不清的斑块或斑片,不高于或微高于黏膜表面,平滑柔软而无自觉症状。
口腔白点是什么?口腔白点的原因

如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谢谢
口腔白点是什么?口腔白点的原因
导语:口腔上有白点却有疼痛感,刺激感,也使口腔看起来脏兮兮的。
其实有这种症状的人可能患了一种叫做口腔白斑病的疾病。
到仅仅通过这些不能完全
口腔上有白点却有疼痛感,刺激感,也使口腔看起来脏兮兮的。
其实有这种症状的人可能患了一种叫做口腔白斑病的疾病。
到仅仅通过这些不能完全判断,这里有一些可供参考的判断方法。
及时治疗。
口腔白斑病是指仅仅发生在口腔黏膜上的白色或灰白色角化性病变的斑块状损害,是一种常见的非传染性慢性疾病,口腔各部黏膜均可发生,但以颊、舌部最多。
白斑的色泽除了白色以外,还可表现为红白间杂的损害。
在组织病理上的变化,为癌前损害的特征—上皮异常增生。
患者以中老年男性多见。
诊断
白斑的好发部位是颊、舌背、舌腹、唇、腭、口底、牙龈等部位的口腔黏膜,但有时也可发生在其他部位。
某些类型具有比较特定的部位:颗粒状白斑多见于口角区颊黏膜;皱纸状白斑多见于口底舌腹;疣状白斑多见于牙龈。
白斑发病部位与白色角化病的好发区域不同,而且在形态和质地上也无共同之处,从发病部位和损害质地以及损害边界的清晰度,可以区别白斑与白色角化病。
白色念珠菌白斑除了微脓肿及上皮异常增生外,还可用过碘酸雪夫染色或培养等方法查明组织内有病原体,组织学检查更为明确。
鉴别诊断
1.白色水肿
中年以上男性较女性多见,面颊部丰满者发生的可能性更多。
白色水肿少自觉症状,故极少因此而就诊。
双侧颊黏膜呈半透明苍白色,
常识分享,对您有帮助可购买打赏。
口腔白斑病变的原理

口腔白斑病变的原理口腔白斑病变(oral leukoplakia)是一种口腔黏膜病变,以可刮除的白色斑块为特征,常见于口腔黏膜的颊部、舌头、唇部等处。
本文将探讨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原理。
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原理至今尚不完全清楚,可能与多种因素有关。
环境因素、个体遗传易感、免疫系统异常、感染以及肿瘤相关基因等因素可能参与了口腔白斑病变的形成。
首先,环境因素是口腔白斑病变形成的重要因素之一。
吸烟、酗酒以及不健康的饮食习惯是口腔白斑病变的主要风险因素。
香烟中的有害物质和酒精对口腔黏膜有刺激作用,长期刺激下,黏膜细胞发生异常代谢,易形成白斑病变。
此外,营养不良、缺乏维生素和矿物质的摄入也可能导致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
其次,个体遗传易感也可能导致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
研究表明,个体遗传易感性在口腔白斑病变的形成中起到了重要作用。
某些人的遗传背景可能使其对环境因素更加敏感,从而更易患上口腔白斑病变。
免疫系统异常也与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相关。
免疫系统的异常功能可能导致对病毒、细菌和真菌的敏感性增加,从而引发口腔白斑病变。
一些研究发现,口腔白斑病变患者的免疫系统存在异常,包括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的异常。
感染与口腔白斑病变也有一定关联。
某些微生物感染或慢性炎症可能是口腔白斑病变的原因之一。
例如,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简称HPV)和念珠菌感染可能与一些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有关。
最后,肿瘤相关基因的异常也与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有关。
肿瘤相关基因的突变或异常表达可能导致口腔黏膜细胞功能紊乱,从而形成白斑病变。
一些研究发现,一些肿瘤相关基因(如p53、p16等)在口腔白斑病变中发生了变异,这可能是导致白斑病变的重要因素之一。
综上所述,口腔白斑病变的形成涉及多种因素的综合作用。
环境因素、个体遗传易感、免疫系统异常、感染以及肿瘤相关基因等因素可能都与口腔白斑病变的发生有关。
然而,由于其复杂的发病机制和多因素交叉作用,目前对于口腔白斑病变的具体原理还需进一步研究。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口腔粘膜出现白色病损可能是哪些疾病?口腔白斑病、口腔扁平苔藓、慢性盘状红斑狼疮、白色角化病、白色海绵状斑痣、口腔念珠菌病、慢性创伤性溃疡、苔藓样变(变态反应性接触性口炎)、白喉、梅毒白斑等先后出现口、眼、生殖器病损的口腔黏膜病?白塞病、类天疱疮、药物变态反应性口炎(莱氏综合征)、多形性红斑(斯-约综合征)、赖特尔综合征,天疱疮、性传播疾病(淋病、梅毒)等简述乳头状瘤与尖锐湿疣的鉴别要点。
尖锐湿疣一般有不洁性交史,是由人乳头状瘤病毒所致的皮肤粘膜良性赘生物。
病变除口腔外,好发育外生殖器及肛门附近的皮肤粘膜湿润区。
病变为小而柔软的丘疹,渐增多融合,成各种形状,根部多半有蒂。
病理变现为棘层高度肥厚,表皮角化不全。
颗粒层和棘层上部细胞有明显的空泡为特征性病理表现。
乳头状瘤好发于唇,舌,腭,龈及颊,为带蒂的外突肿块,外观如同乳头状或菜花状,边界清楚,大多为孤立的单个病损。
组织学可见棘细胞增生成乳头状,表层过度角化。
与HIV感染有关的口腔病损。
(1)真菌感染如口腔念珠菌病,组织胞浆菌病;(2)毛装白斑;(3)Kaposi肉瘤;(4)口腔病毒感染如:单纯疱疹,带状疱疹,巨细胞病毒感染;(5)HIV相关性牙周病;(6)坏死性口炎;(7)溃疡性损害;(8)非霍奇金淋巴瘤;(9)涎腺疾病;(10)乳头状瘤/局造性上皮增生;(11)儿童患者的口腔表现。
与HIV有关的牙周病损:1、线形牙龈红斑;2、坏死性溃疡性牙龈炎;3、坏死性溃疡性牙周炎常见感染性口腔粘膜病的临床表现与治疗原则:1.原发性疱疹性口炎:多见6岁以下儿童,①前驱期:出现发热、头痛、疲乏不适,患儿流涎拒食烦躁不安;②水疱期:口腔任何部位发生成簇小水疱,疱壁薄、透明、不久破溃;③糜烂期:成簇水疱破溃引起大面积糜烂,继发感染上覆黄色假膜,口周破溃形成痂壳;④愈合期:糜烂面逐渐缩小,愈合,病程约7~10天。
治疗原则:1.全身抗病毒治疗、增强免疫力、抗感染、全身支持治疗2.局部治疗针对症状,止痛、抗感染、促进愈合3.中医中药治疗。
2.带状疱疹:发病前常有低热、乏力症状,将发疹部位有疼痛、灼热感,三叉神经带状疱疹可出现牙痛。
常见胸腹或腰部带状疱疹,多为单侧分布,颜面部初起时呈不规则或椭圆形红斑,数小时后红斑上发生水疱,逐渐增多合并成大疱,可为血疱或脓疱,数日后吸收呈痂壳。
口腔粘膜损害表现为单侧疱疹密集,破溃后溃疡面较大。
侵犯膝状神经节和面神经时表现为面瘫、外耳道疱疹及耳痛三联征,即Ramsay-Hunt综合征。
治疗原则:1全身治疗:应用抗病毒药物、增强免疫力、注意止痛和营养神经2局部治疗:抗感染、促进愈合3中药中药治疗。
3.球菌性口炎:口腔粘膜充血、局部形成糜烂或溃疡,溃疡或糜烂表面覆盖一层灰白色或黄褐色假膜,微突出粘膜表面,致密光滑,擦去假膜可见糜烂面,周围粘膜充血水肿,患者唾液增多,疼痛明显。
治疗原则:1针对致病菌,选择抗菌药物,控制感染。
2补充维生素。
3局部治疗抗感染、止痛、促进愈合4中医中药治疗。
扁平苔藓表现为糜烂、溃疡时或疱时,缺乏明显的条纹,易于天疱疮、类天疱疮相混淆:1.溃疡型扁平苔藓:①水泡四周有斑纹或丘疹;②尼氏征阴性;③口腔粘膜充血、糜烂;④病理检查可见基底细胞液化变性,固有层淋巴细胞浸润带;⑤免疫荧光显示基底膜厚网状荧光;⑥皮肤病损左右对称,四肢伸侧多见,无睑球粘连。
2.天疱疮:①水疱疱膜薄,周缘扩展;②尼氏征阳性;③口腔粘膜充血、糜烂;④病理检查可见上皮内疱棘细胞层松解,天疱疮细胞;⑤免疫荧光显示棘层网状荧光染色;⑥皮肤病损先躯干后四肢,无睑球粘连。
3. 良性粘膜类天疱疮:①水疱疱膜稍厚,无周缘扩展;②尼氏征阴性;③牙龈的剥脱、溃疡;④病理检查可见上皮下疱上皮完整,棘层无松解;⑤免疫荧光显示基底层带状荧光染色;⑥皮肤病损多见于皮肤皱折处,常见睑球粘连。
常见斑纹类鉴别:1,扁平苔藓:①好发人群:中年女性多见;②口腔临床表现:A颊黏膜多见,左右对称。
B丘疹状白色花纹,白色线条间及周围黏膜正常、充血、糜烂或溃疡等,口腔粘膜消退后,黏膜上可留有色素沉着,病损变化较快;C早期自觉粘膜粗糙感,病变进展出现刺激痛(辛辣、热、酸、咸味食物)。
③其他部位临床表现:A皮肤病损:红色或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左右对称,多见于四肢伸侧,有的可见Wickham纹。
B指(趾)甲病损:甲板萎缩变薄,无光泽。
④病理特点:A基底层液化变性以B固有层有密集的淋巴细胞呈带状浸润。
2,白斑:①好发人群:中老年男性多见;②口腔临床表现:A颊部黏膜咬合线区多见。
B白色或灰白色斑块,稍高于粘膜,较硬略粗糙,病损变化慢。
分为均质型(斑块、皱纹纸状)和非均质型(颗粒状、疣状、溃疡状);C患者多无明显症状。
③其他部位临床表现:无④病理特点:A上皮增生B异常增生。
3,盘状红斑狼疮:①好发人群:20-40岁的中青年,女性多见;②口腔临床表现:A多见于下唇唇红黏膜,病变区可超出唇红缘而累及皮肤。
B圆形或椭圆形红斑,糜烂,中央凹下似盘状,边缘稍隆,周边有呈放射状排列的细短白纹;C唇红病损自觉症状少,有时有微痒、刺痛和烧灼感。
D口腔黏膜损害特点同唇红部相似,不对称分布。
③其他部位临床表现:A皮肤损害:好发于头面部皮肤,蝶形红斑。
B阴道和肛周黏膜发生红斑性损害。
C部分患者伴有全身症状。
④病理特点:A血管周围有密集淋巴细胞(T细胞为主)及少量浆细胞浸润;B直接免疫荧光在上皮基底膜区出现粗细不均的“狼疮带”。
4,红斑:①好发人群:多见于中年患者,男性略多于女性;②口腔临床表现:A舌缘多见。
B 口腔黏膜上鲜红色斑块似天鹅绒样,边界清晰,分为三型:均质型、间杂型(红白相间)与颗粒型红斑(红色病损区内有红色或白色的微小结节);C无症状。
③其他部位临床表现:无④病理特点:①上皮萎缩②原位癌。
5,变态反应性接触性口炎:①好发人群:对银汞合金或金属冠过敏者。
②口腔临床表现:A 银汞充填或金属冠的牙齿相应部位的黏膜。
B黏膜发红,或有白色条纹状病变,很少见到糜烂或溃疡。
C患者有不适烧灼感或刺激感。
③其他部位临床表现无④病理:上皮过度角化。
常见假膜性疾病鉴别:1.接触性口炎(苔藓样变)表现为:与变应原接触的黏膜发生,白色病损、充血、水疱、糜烂等。
皮肤斑贴实验阳性更换材料病损消退。
2.口腔念珠菌病白色念珠菌感染多见于新生儿白色斑点或斑膜稍高、状如铺雪患儿全身症状不明显微生物检查可发现菌丝或芽孢。
3.膜性口炎球菌感染假膜为其特征致密光滑湿润似绸缎患者疼痛明显多有发热等全身症状微生物检查可见大量球菌斑纹与假膜的异同点:1、就临床表现而言:斑纹类疾病的斑纹与假膜类疾病的假膜菌表现灰白色、白色或者黄白色的膜状结构,但是假膜类疾病的假膜多可以擦掉或撕脱,而斑纹类疾病的斑纹不能擦除或撕脱。
2、就病理表现而言:斑纹类疾病的膜多为上皮过角化或不全角化等;而假膜类疾病病检可见假膜由炎性渗出的纤维素、坏死脱落的上皮细胞和炎性细胞聚集在一起形成的膜性结构。
3、就病因而言:斑纹类疾病病因多不明,多与自身免疫、精神因素等有关,而假膜类疾病多与感染有关。
常见黏膜皮肤同时出现的病损的疾病:①手足口病:皮肤开始为玫红色斑丘疹,后可起疱破溃,多见于手指、足趾背面及支架周围;颊粘膜、软腭、舌缘、唇内侧散在的红斑和小疱疹,易破溃成糜烂面。
②带状疱疹:皮肤胸腹、腰部、三叉神经带状疱疹,严重者口有血疱脓疱,损害不超中线;口腔疱疹多而密集,溃疡面较大,局限单侧③药物变应反应(莱氏综合症):皮肤虹膜状红斑,固定性药疹(莱氏可发生广泛性大疱,尼氏征阳性);口腔粘膜充血发红,水肿,优势出现红斑、水疱。
④血管神经性水肿:皮肤疏松处多见单纯肿胀不留痕迹;多见于唇⑤多形红斑(斯-约综合症):皮肤靶形红斑;唇红出血渗血⑥白塞病:眼、生殖器溃疡,四肢结节性红斑,头面胸背上不的毛囊炎;口腔溃疡⑦天疱疮:寻常:大疱增殖:破溃后乳头状增生落叶:黄褐色鳞屑痂红斑:红斑及鳞屑痂;寻常:大疱增殖:大疱落叶与红斑:少见损害。
⑧瘢痕性类天疱疮:皮肤少见,多见于眼、鼻、咽、生殖器等;剥脱性龈炎⑨扁平苔藓:皮肤红色或暗红色多角形扁平丘疹,四周可有色素减退、沉着或正常,左右对称;多为白色条纹,左右对称⑩红斑狼疮:皮肤蝶形红斑,圆形或不规则的红色斑,去除鳞屑可见扩张的毛囊孔,取下的鳞屑状似图钉,即角质栓;下唇唇红糜烂,凹下呈盘状,周边红晕,外围是放射状短纹,可超出唇红。
⑾梅毒:皮肤硬下疳、梅毒疹、树胶肿;口腔硬下疳、梅毒性粘膜炎、梅毒黏膜斑;三期梅毒舌炎、白斑、树胶肿列举三种可用肾上腺素皮质激素治疗的口腔黏膜病,其致病因素、主要临床表现及给药途径例一,天疱疮:是一种慢性、复发性、严重性表皮内疱性皮肤粘膜病,临床上可分四型:寻常型、增殖型、落叶型、红斑型。
寻常型口腔表现:较早出现病损,常先有口干、咽干或吞吐咽时感到刺痛,1-2个或广泛发生的大小不等的水疱,疱壁薄而透明,水疱易破、呈不规则的糜烂面;留有残留的疱壁,并向四周退缩。
增殖型天疱疮与寻常型相同,只是在唇红线常有显著的增殖;落叶型天疱疮黏膜完全正常或微有红肿,可能有表浅糜烂;红斑型天疱疮黏膜损害较少见。
治疗,口服肾上腺皮质激素,可以选用冲击疗法和间歇给药法。
例二,扁平苔藓:可能与神经精神障碍、病毒感染或自身免疫有关。
主要特征为珠光白色条纹。
白纹稠密时可交织成网状,稀少时可呈树枝状,也可为单线条或绕成环形。
损害往往具有明显的左右对称性,粘膜柔软,弹性正常,但有粗糙感,轻度刺激痛。
治疗时可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
例三,盘状红斑狼疮:与各种免疫反应异常有关。
损害主要表现为中央萎缩色红而微凹,边缘隆起呈暗红色,上覆细小鳞屑,周围粘膜呈不同程度的充血。
在损害的粘膜侧出现白色弧形围线,称放射状细纹(以下简称自射纹);口腔内侧粘膜的损害好发于颊粘膜、舌背(缘),上腭少见,损害的萎缩区域常可发生反复局限性糜烂。
治疗时可使用肾上腺皮质类固醇局部注射。
一深大溃疡,经久不愈,请予以鉴别。
1.重型口疮:青春期好发,男女无差别,大而深、周围红肿微隆起、灰黄色假膜、疼痛剧烈、底部微硬可留瘢痕有自愈性复发性,病理慢性炎症,初起口角有向后移行趋势,全身情况较好。
2.口腔结核:中青年好发,男女无差别,深在、口小底大、周围轻度浸润、边缘不齐鼠啮状、底部结节状肉芽组织、经久不愈,病理朗格汉斯巨细胞,好发于唇前庭沟牙槽粘膜,肺结核体征。
3.癌性溃疡:老年好发,男女无差别,深浅不一、周围硬有浸润、边缘不齐、底部菜花状肉芽组织,病理细胞恶变,好发于舌腹舌缘软腭复合体,体质弱或恶病质。
4.慢性创伤性溃疡:青少年好发,男女无差别,有明确的创伤史,深在、周围增生隆起色稍白较韧、基底较硬、形态与致伤因素契合,病理慢性炎症,好发于唇颊舌颊脂垫,全身情况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