金融学名词解释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货币银行学名词解释一:重点解释名词5.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或”货币本位制”,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8.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否则视为违法9.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21.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22.银行信用——是指银行或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态提供的信用23消费信用——是企业,银行和其他金融机构向消费者个人提供的直接用于生活消费的信用44.票据贴现——是商业票据持有人在票据到期前,为获取现款向金融机构贴付一定的利息所作的票据转让45.票据承兑——是指商业票据(主要是汇票)到期前,票据付款人或指定银行确认票据记明事项,在票面上做出承诺付款并签章的一种行为59货币需求——指人们通过对各种资产的安全性,流动性和盈利性的综合衡量后所确定的最优资产组合中所愿意且能够持有的货币量,它必须同时包括两个基本要素:一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愿望,二是必须有持有货币的能力63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64.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65.货币乘数——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67通货膨胀——在纸币流通条件下,由于货币供应量过多,使有支付能力的货币购买力超过商品可供量,从而引起货币不断贬值和一般物价水平持续上涨的经济现象70货币政策——是指一国货币当局(主要是中央银行)为实现其预定的宏观经济目标,对货币供给、银行信用及市场利率实施调节和控制的具体措施.在现代市场经济中,中央银行的货币政策是对整个经济运行实行宏观调控的最重要手段之一71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当中央银行认为应该增加市场货币供给量时,就在金融市场上买进有价证券(主要是政府债券),而将货币投放出去,否则反之93有限法偿——无限法偿的对称.是指辅币具有有限支付能力,即每次支付超过一定限额,对方有权拒绝收受94原始存款——是指商业银行(或专业银行)接受的客户现金和中央银行对商业银行的再贷款.是商业银行从事资产业务的基础9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97间接融资直接融资的对称——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金融中介机构间接实现资金融通的活动。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
《⾦融学》名词解释-简答⼀.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国家法律规定的国币流通的规则、结构和组织机构体系的总称。
2、⾦银复本位制:同时以⾦币和银币作为本位币,两种货币同时流通的货币制度。
3、⾦本位制:以黄⾦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4、铸币税:指发⾏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货币并吸纳等值黄⾦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财富减少,发⾏⽅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
(政府发⾏货币所得收⼊往往⾼于发⾏的成本)5、直接融资:资⾦需求者和资⾦供给者之间不与⾦融中介机构发⽣债权债务关系⽽直接融通资⾦。
(公司、企业在⾦融市场上通过发⾏股票或债券取得货币资⾦。
)6、间接融资:资⾦需求者和资⾦供给者之间通过与⾦融中介机构发⽣债权债务关系间接地发⽣⾦融联系。
7、系统风险: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从⽽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系统风险:指某些因素的变化造成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融衍⽣品种下跌,从⽽给有价证券持有⼈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9、信⽤风险:是指交易对⼿未能履⾏约定契约中的义务⽽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不能履⾏还本付息的责任⽽使授信⼈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偏离的可能性10、市场风险: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利率、汇率等的变动⽽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损失的风险。
11、资本市场:期限在⼀年以上各种资⾦借贷和证券交易的场所。
12、货币市场:,是指融资期限在⼀年以下的⾦融市场13、汇票:是由出票⼈签发的,要求付款⼈在见票时或在⼀定期限内,向收款⼈或持票⼈⽆条件⽀付⼀定款项的票据。
14、本票:指出票⼈签发的,承诺⾃⼰在见票时⽆条件⽀付确定⾦额给收款⼈或者持票⼈的票据。
15、承兑:付款⼈在汇票上签章标识承诺将来在汇票到期时承担付款义务的⼀种⾏为。
16、票据贴现:收款⼈或持票⼈在资⾦不⾜时,将为到期的银⾏承兑汇票向银⾏申请贴现,银⾏按票⾯⾦额扣除贴现利息将余额⽀付给收款⼈的⼀项银⾏授信业务。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精编版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文件编码(008-TTIG-UTITD-GKBTT-PUUTI-WYTUI-8256)金融学名词解释题和简答论述题一、名词解释.1.一级市场:又称初级市场或发行市场,是发行金融工具融通资金的市场。
2.二级市场:证券交易市场也称证券流通市场、二级市场、次级市场,是指对已经发行的证券进行买卖、转让和流通的市场。
3.同业拆借:同业拆借是指金融机构(主要是商业银行)之间为了调剂资金余缺,利用资金金融通过过程的时间差、空间差、行际差来调剂资金而进行的短期借贷。
也可称之为是金融机构之间以货币借贷方式进行的短期融资活动。
4.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政府或中央银行为影响经济活动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货币供给以及调控利率的各项措施,用以达到特定或维护政策目标。
5.衍生工具:金融衍生工具是由另一种证券(股票、债券、货币或者商品)构成或衍生而来的交易。
6.远期:远期合约是合约双方约定在未来某一日期按约定的价格买卖约定数量的相关资产。
7.期货:期货合约是交易双方约定在未来某日期按约定价格和数量交割某种金融资产的标准化协议。
8.期权:即选择权,是在未来某一时间行使,故称为“期权”。
金融期权合约指期权的购买者在规定时间或规定期限内按约定价格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某种金融工具的权利的合约。
9.互换:互换合约是指双方或多方根据事先达成的条件在未来交换现金流的协议。
10.贴现:贴现是指持票人将未到期的已承兑汇票以贴付利息为代价转让给银行的行为。
11.回购:回购,又称补偿贸易,是证券的卖方在出售证券时向证券的买方承诺在指定日期以约定价格再购回证券的协议。
12.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通过买进或卖出有价证券,吞吐基础货币,调节货币供应量的活动。
中央银行买卖证券的目的不是为了盈利,而是为了调节货币供应量。
13.风险管理:风险管理是一种“事前”的管理,即属于投资决策的环节。
1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凡未列入银行资产负债表内且不影响资产负债总额的业务。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1. 流动性:金融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和成本高低。
2.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内容一般有: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本币辅币)管理、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有限法偿、无限法偿)依的规定。
3. 本位币:也称,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计价标准单位)。
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
本位币具有力。
4. 丰甫币:即辅助,是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辅币一般是的。
5. 格雷欣法则:指在实行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将逐渐增加,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6. 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即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收。
7. 狭义货币:“广义货币”的对称,即现实购买力,指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一般用字母M1来表示:M仁M0(流通中货币)+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 农村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8. 广义货币:和相对应,即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
在经济学中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2 =M1+(包括和)9. 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但可以随时转换成的资产,是一种潜在货币,表示为M2-M1。
10. 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后以美元为中心的。
主要内容:确立美元——黄金本位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多种方式调节。
11. 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内容: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国际收支多种方式调节。
12. 信用: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题重点第一章名词解释1 本位币即主币,是已过流通中国家承认的、标准的、基本的通货,是法定的价格标准。
为无限法偿货币。
2 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对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管理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制度,完善的货币制度能够保证货币和货币流通的稳定,保障货币正常发挥各项职能。
3 格雷欣法则即“劣币驱逐良币”,在复本位制下,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时,实际价值价高的通货必然会被人们储藏、融化、输出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会充斥市场。
4 信用日常生活中指相信、信任、声誉、遵守等;经济学中的定义,指还本付息为条件的借贷行为。
5 商业信用企业间在商品交易中,以赊销预付等形式相互提供的信用。
6 银行信用银行和非银行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提供的信用。
7 消费信用对消费者个人所提供的、于满足其消费需求的信用。
8 利息指债务人支付给债权人的报酬或投资人让渡资本使用权而所要的补偿。
包括机会成本与风险的补偿。
9 利率即利息率,价值资金的价格。
一定时期内利息对本金的比率。
10 “流动性陷阱”当利率下降到货币供给线与货币需求线的平行部分相交时,市场就会长生未来利率上升的预期,这是无论供应多少货币,都会被储存起来,利率将不再变动,即无论怎样增加货币供给,货币均会被储存起来,不会对利率产生任何影响。
11 金融市场进行资金融通,实现金融资源配置的场所。
12 金融工具金融工具是指在金融市场中可交易的金融资产。
又称交易工具,它是证明债权债务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是货币资金或金融资产借以转让的工具。
13 投资基金是通过发行基金股份(或收益凭证),将投资者分散的资金集中起来,由基金托管人委托职业经理人员管理与操作,并将投资收益分配给基金持有者的基金。
14 金融机构狭隘的金融机构是通过参与或服务金融市场交易而获取收益的金融企业。
广义的金融机构是所有从事金融活动的组织及金融市场的监管者。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及简答 IMB standardization office【IMB 5AB- IMBK 08- IMB 2C】名词解释1、金融:是在不确定条件下跨时间、跨空间的价值交换。
2、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指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是经济风险的集中体现。
3、格雷欣法则:“格雷欣法则” 即“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是指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当一个国家同时流通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法定比价不变的货币时,实际价值高的货币(良币)必然被人熔化、收藏或输出而退出流通,而实际价值低的货币(也称劣币)反而充斥市场。
4、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近似货币,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流通但可以随时转换成通货的资产。
5、布雷顿森林体系:二战以后签订的“布雷顿森林体系”协定,建立了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即布雷顿森林体系。
布雷顿森林体系的主要内容:以黄金作为基础,以美元作为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双挂钩”的国际货币体系,即美元与黄金挂钩,其他国家的货币与美元挂钩。
各国政府可以以35美元一盎司(约31克)的价格向美国兑换黄金。
实行固定的汇率制,各国货币对美元的汇率一般只能在平价上下1%的幅度内浮动。
6、特里芬难题:“特里芬难题”,也可以说是特里芬悖论,特里芬指出了布雷顿森林体系理论上的致命缺陷———这个体系对美元的清偿力与信心的要求是互相矛盾的!A既然美元是国际清偿货币,为了进行国际贸易,其他各国必须保持大量美元储备。
那么从美国的角度看,它的国际收支必然是逆差———要不然的话,国际市场上的美元从何而来呢?B可是,美元作为国际货币核心的前提是必须保持美元币值稳定与坚挺,这又要求美国必须是一个长期贸易顺差国。
如果美国长期保持巨额逆差,又会使国际市场对美元的信心下降,驱使各国政府用美元储备向美国挤兑黄金,使美国黄金储备枯竭,最终导致汇兑金本位体制难以为继。
金融学分类题库及课后习题参考答案
金融学一、名词解释1、价值尺度—货币的基本职能之一。
是指货币在表现和衡量一切商品价值时所发挥的职能。
2、通货膨胀—是指由于货币供应过多,引起货币贬值、物价普遍上涨的货币现象。
3、无限法偿—有限法偿的对称。
是指本位货币具有无限的支付能力,既法律上赋予它流通的权力,不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受款人均不得拒绝收受。
4、商业信用—工商企业之间在买卖商品时,以商品形式提供的信用。
5、派生存款—又称衍生存款,是指商业银行发放贷款、办理贴现或投资业务等引申而来的存款。
它是相对于原始存款的一个范畴。
银行创造派生存款的实质,是以非现金形式为社会提供货币供应量。
6、直接融资—间接融资的对称。
是指资金供求双方通过一定的金融工具直接形成债权债务关系的融资形式。
7、间接标价法—直接标价法的对称,又称应收标价法。
是指用一定单位的本国货币来计算应收若干单位的外国货币的汇率表示方法。
8、基础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通货及商业银行存于中央银行的准备金的总和。
9、国家信用—是指以国家为一方的借贷活动,即国家作为债权人或债务人的信用。
10、货币乘数—是指在货币供给过程中,中央银行的初始货币提供量与社会货币最终形成量之间的扩张倍数。
11、金融工具—是在信用活动中产生的、能够证明债权债务或所有权关系并据以进行货币资金交易的合法凭证。
12、经济货币化—指一国国民经济中用货币购买的商品和劳务占全部产出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13、格雷欣法则—在双本位制下,虽然金银之间规定了法定比价,但市场价格高于法定价格的金属货币就会从流通中退出来进入贮藏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金属货币则继续留在流通中执行货币职能,产生“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统称“格雷欣法则”。
14、实际货币需求—实际货币需求是指名义货币需求在扣除了通货膨胀因素之后的实际货币购买力,它等于名义需求除以物价水平,即Md/P。
15、公开市场业务—公开市场业务是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次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金融学名词解释复习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第一章货币与货币流通币材:指充当货币的材料或物品;实物货币:是以自然界存在的某种物品或人们生产的某种物品来充当的货币;金属货币:以金属如铜、银、金等作为材料的称为金属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帐结算的活期存款。
电子货币:指通过电子网络进行支付的货币;货币层次:指对流通中各种货币形式按不同的统计口径划分的不同层次;狭义货币量:通常是指货币层次中的现金与银行活期存款。
广义货币量:指狭义货币量加上准货币,而准货币是指可以随时转化成货币的信用工具或金融资产。
货币存量: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货币流量:指一国在某一时期内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它表现为一定时期内(如一年)的货币流通速度与现金、存款货币的乘积。
货币增量:指不同时点上的货币存量的差额,通常是指今年与上年相比的增加额。
第二章货币制度货币制度: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主币: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辅币:主币货币单位以下的小面额货币;货币单位:比较不同货币数量的计量单位;格雷欣法则:又称“劣币驱逐良币规律”,指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名义价值相同的货币同时流通时,必然出现实际价值偏高的良币被贮藏、融化或输出国外,而实际价值偏低的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国家货币制度:是指一国政府以法令形式对本国货币的有关要素、货币流通的组织与调节等加以规定所形成的体系。
国际货币制度:亦称国际货币体系,是支配各国货币关系的规则以及国际间进行各种交易支付所依据的一套安排和惯例。
布雷顿森林体系:1944年7月由44国签署的《布雷顿森林协定》所建立的以美元为中心的国际货币体系。
牙买加体系:1976年1月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国际货币制度临时委员会”在牙买加会议上达成的新的国际货币制度。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简答一.名词解释1.货币制度又称币制,是一国政府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2.金银复本位制是本位制的一种,在这种制度之下,黄金与白银同时作为本位币的制作材料,金币与银币都具有无限法偿的能力,都可以自由铸造、流通、输出与输入。
金币和银币可以自由兑换3.金本位制就是以黄金为本位币的货币制度。
在金本位制下,每单位的货币价值等同于若干重量的黄金(即为货币含金量);当相同国家采用金本位时,国家之间的汇率由它们各自货币的含金量之比――金平价去同意。
4.铸币税,也称为“货币税”。
指发行货币的组织或国家,在发行货币并吸纳等值黄金等财富后,货币贬值,使持币方财富减少,发行方财富增加的经济现象5.直接融资是以股票、债券为主要金融工具的一种融资机制,这种资金供给者与资金需求者通过股票、债券等金融工具直接融通资金的场所,即为直接融资市场,也称证券市场,直接融资能最大可能地吸收社会游资,直接投资于企业生产经营之中,从而弥补了间接融资的不足6.间接融资就是轻易融资的等距,亦称“间接金融”。
就是指具有暂时闲置货币资金的单位通过存款的形式,或者出售银行、信托、保险等金融机构发售的有价证券,将其暂时闲置的资金先行提供更多给这些金融中介机构,然后再由这些金融机构以贷款、票据等形式,或通过出售须要资金的单位发售的有价证券,把资金提供更多给这些单位采用,从而同时实现资金融通的过程。
7.系统性风险又称市场风险,也称不可分散风险。
是指由于多种因素的影响和变化,导致投资者风险增大,从而给投资者带来损失的可能性。
8.非系统风险又称非市场风险或可以集中风险。
它就是与整个股票市场或者整个期货市场或外汇市场等有关金融投机市场波动毫无关系的风险,就是指某些因素的变化导致单个股票价格或者单个期货、外汇品种以及其他金融派生品种上涨,从而给有价证券持有人增添损失的可能性。
9.信用风险又称违约风险,是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经济损失的风险,即受信人不能履行还本付息的责任而使授信人的预期收益与实际收益发生偏离的可能性,它是金融风险的主要类型。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1、保险公司、布雷顿森林体系2、存款货币3、出口信贷4、格雷欣法则5、股票价格指数6、官方利率、市场利率、公定利率7、国际资本流动8、公开市场业务9、汇率10、货币供给的内生性11、货币政策12、货币借贷13、货币经营业14、货币需求15、货币市场16、货币乘数17、货币供给量18、货币均衡19、货币制度20、回购21、逆回购22、资本市场23、利息24、利率25、利率市场化26、基础货币27、基准利率28、基金29、经济货币化30、经济金融化31、间接标价法32、直接标价法33、间接融资34、金融工具35、金融市场35-1金融机构36、金融结构37、金融监管38、金融风险39、金融深化40、金融压制41、金融创新42、派生存款、泡沫经济、票据市场、票据贴现44、商业银行43、期货合约企业信用S44、商业银行45、商业票据46、商业票据承兑47、商业信用48、收益的资本化49、同业拆借市场52、消费信用53、消费信贷54、狭义货币量55、一般性政策工具56、银行信用57、直接融资58、政策性银行59、证券公司60、证券行市61、债券62、中间业务63、资本市场64、主币65、铸币66、无限法偿67、准备金B 1、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货币制度C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3、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G4、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的劣币驱逐量比的现象。
金融学名词解释和问答题
第一章货币解词:1、货币:货币是从商品中分离出来、起一般等价物作用的商品。
2、无限法偿:在货币收付中无论每次支付的金额多大,用本位币支付时,受款人不得拒绝接受。
3、金块本位制:又称“生金本位制”,是在一国不准铸造、不准流通金币,只发行代表一定金量的银行券(或纸币)来流通的制度。
4、金银复本位制:国家法律规定以金币和银币同时作为本位币,均可自由铸造,自由输出入,同为无限法偿的货币制度。
金银复本位制又分为平行本位制、双本位制和跛行本位制。
5、货币单位:也称货币标准,即规定货币单位名称及其所含的货币金属的重量。
6、格雷欣法则:即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的规律。
就是在两种实际价值不同而面额价值相同的通货同时流通的情况下,实际价值较高的通货(所谓良币)必然会被人们熔化而退出流通领域;而实际价值较低的通货(所谓劣币)会充斥市场。
7、特里芬难题:美元作为国际储备货币,要求美国提供足够的美元,以满足国际间清偿的需要;同时,还要保证美元按官价兑换黄金,以维持各国对美元的信心。
而这两方面是矛盾的,美元供给太多就会有不能兑换黄金的风险,从而发生信心问题,而美元供给太少又会发生国际清偿力不足的问题。
这种矛盾就是所谓的“特里芬难题”。
8、流通手段:货币充当商品流通的媒介,执行流通手段职能。
9、信用货币:以纸币为本位币,不能兑换黄金的货币制度。
10、价值尺度:货币在表现商品的价值并衡量商品价值量的大小时,发挥价值尺度的职能。
这是货币最基本、最重要的职能。
11、贮藏手段:货币退出流通,被持有者当作独立的价值形态和社会财富的一般代表保存起来时,货币就停止流通,发挥贮藏手段职能。
12、支付手段:当货币作为价值的独立形态进行单方面转移时,执行支付手段职能。
如货币用于清偿债务,支付赋税、工资等所执行的职能。
13、世界货币:货币超越国界,在国际市场上发挥一般等价物作用时,执行着世界货币职能。
14、货币制度:简称“币制”,是一个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该国货币流通的结构、体系与组织形式。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1、劣币驱逐良币规律,又称格雷欣法则。
指在金银双本位制下,金银两种货币按国家规定的法定比例流通,结果,官方的金银比价与市场自发形成的金银比价平行存在。
当金币与银币的实际价值与名义价值相背离,实际价值高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良币”)就会被收藏、熔化而退出流通,实际价值低于名义价值的货币(即“劣币”)则充斥市场,形成所谓“劣币驱逐良币”现象。
2 货币购买力:价格的倒数是货币购买力,但这里价格的倒数不是某一商品的价格的倒数,而是所有商品的价格的倒数,及物价指数。
3 货币:是普遍被接受的作为购买、支付的手段,是市场经济的一般等价形态。
4 本位币:用法定货币金属按照国家规定的规格经国家造币厂铸成的铸币称为本位币,也成铸币,是一国流通中的基本通货。
5 无限法偿:及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其含义是:法律保护取得这种能力的货币,不论每次支付数额多大,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即不论是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支付的对方均不得拒绝接受。
取得这种资格的货币,在金属铸币流通时是本位铸币,后来是不兑现的中央银行的银行卷。
活期存款虽然在经济生活中是普遍被接受的,但一般不享有法偿的资格。
6 有限法偿:有限法偿主要是对辅币规定的,其含义是:在一次支付行为中,超过一定的金额,收款人有权拒收;在法定限额内,拒收则不受法律保护。
7 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1943年7月,在英国、美国的组织下,召开了有44个国家参加的布雷顿森林会议,通过了《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协定》形成布雷顿森林货币体系。
其主要特征是:①建立了一个永久性的国际货币金融机构——国际货币基金组织;②以美元作为最主要的国际储备货币,实行美元——黄金本位制;③实行可调整的固定汇率制度;④国际货币基金组织向国际收支逆差国提供短期资金融通。
8 货币局制度:是指在法律中明确规定本国货币于某一外国可兑换货币保持固定的兑换率,并且对本国货币的发行做特殊限制以保证履行这一法定的汇率制度。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2) 资金的供求与竞争; (3) 风险因素; (4) 宏观经济政策; (5) 国际利率水平。 3. 金融中介的特点: (1)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区别:资产负债表中,金融资产比率极高;营运资
本规模对各自的权益资本的比率极高;均属高风险产业;通常处于政府的严格监 管之下; (2) 金融中介与其他产业部门的共性:经济活动的目标——追求利润。 4. 存款货币银行特征: (1) 经营的主要目标是盈利 (2) 基本业务是负债业务和资产业务 (3) 是存款货币的主要提供者 5. 存款货币银行的功能: (1) 信用中介功能 (2) 支付功能 (3) 信用创造功能 (4) 政策调节功能 (5) 服务性功能 6. 存款货币银行的业务: (1) 负债业务 (2) 资金业务 (3) 中间业务 (4) 表外业务 7. 金融创新的原因: (1) 避免风险和资产业务证券化; (2) 推动技术进步; (3) 网络银行的发展; (4) 规避行政管理; (5) 反映经济发展的客观要求。
12. 国际收支失衡的原因: (1) 结构性失衡 (2) 货币性失衡 (3) 周期性失衡
13. 国际收支失衡调节的方式:
3/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1) 采取财政手段
(2) 调整汇率以调节出口
(3) 调节利率以影响资本的流出入
(4) 利用政府信贷和国际金融机构的贷款
(5) 实行外汇管理,对外汇收支与汇率实行直接的行政性干预
4/5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题
年物价拉到了 3.9%, 2007 年 5% 左右,摆脱了通缩的困扰。 三、十年首变:货币政策从稳健转向从紧(2008)
金融学名词解释
一、名词解释(每小题5分,共15分)1、金融国际化——金融国际化是经济全球化的高级阶段,是贸易一体化和生产一体化的必然结果,20世纪90年代以后,金融国际化已成为经济全球化最主要的表现形式。
国际金融化是指世界各国和地区放松金融管制、开放金融业务、放开资本项目管制,使资本在全球各地区、各国家的金融市场自由流动,最终形成全球统一的金融市场、统一货币体系的趋势。
2、货币存量——是指一国在某一时点上各经济主体所持有的现金、存款货币的总量。
3、信用风险——是指债务人无法按照承诺偿还债权人本息的风险。
4.基础货币——又称强力货币或高能货币,是指处于流通界为社会公众所持有的现金和银行体系准备金的总和。
(2分)基础货币作为整个银行体系内存款扩张、货币创造的基础,其数额大小对货币供应总量有决定性的影响。
(1分)5.金融相关比率——指现有金融资产总值与国民财富的比率。
6.金融市场——资金供求双方借助金融工具进行各种资金交易活动的场所。
(2分)它是一国市场体系的重要组成部分,有多个子市场,其中最主要的是货币市场和资本市场。
(1分) 7.、票据贴现——票据的持有者在票据未到偿还期之前,以一定的价格将票据转让给金融机构,获得现款的行为。
8.货币供给量——指一国各经济主体持有的、由银行系统供应的债务总量。
(2分)主要包括现金和存款货币。
(1分)9.金融结构——指构成金融总体的各个组成部分的分布、存在,相对规模、相互关系与配合的状态。
10.信用货币——信用货币是以信用活动为基础产生的、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信用工具.它的形式主要有商业票据、银行券和存款货币。
11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确定的货币流通的结构和组织形式,简称币制。
12、金融资产——指单位或个人拥有的以价值形态存在的资产,是一种索取实物资产的权利。
13、经济金融化——指全部经济活动总量中使用金融工具的比重及其变化过程。
14、名义货币需求——指社会各经济部门所持有的货币单位的数量,通常用Md表示。
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
金融学期末复习名词解释(总5页)-CAL-FENGHAI.-(YICAI)-Company One1-CAL-本页仅作为文档封面,使用请直接删除1、电子货币2、货币价格标准3、特里芬难题4、跛行本位制5、货币替代6、货币结构7、货币流通速度8、格雷欣法则9、无限法偿10、准货币11、征信12、现值13、信用工具14、利率体系15、国家信用16、利率市场化17、货币时间价值18、社会征信体系19、信用20、可贷资金理论21、国际收支22、汇率23、远期外汇交易24、国际资本流动25、外债26、国际收支平衡27、外汇28、浮动汇率制29、货币危机30、国际储备1、电子货币:是指在零售支付机制中,通过销售终端、不同的电子设备之间以及在公开网络(如Internet)上执行支付的“储值”或“预付支付机制”。
所谓“储值”,是指保存在物理介质如智能卡、多功能信用卡中用来支付的价值。
这种介质亦被称为“电子钱包”。
2、货币价格标准:在金属货币流通条件下,货币价格标准是铸造单位货币的法定金属量,货币的价格标准即法定的货币的单位及其划分的等分,例如元、角、分。
3、特里芬难题:是指以单一国别货币(如美元)充当世界货币时,该种货币将面临的保持币值稳定和提供充分的国际清偿力之间的矛盾:若美国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逆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会发生过剩现象,造成美元泛滥,进而导致美元危机;相反若美国的国际收支长期保持顺差,国际储备资产就不能满足国际贸易发展的需要,就会发生美元短缺现象。
4、跛行本位制:是由复本位制向金本位制过渡时期的一种货币制度。
在这种制度下,金铸币和银铸币都规定为本位币并有固定兑换比率,但国家规定金币可以自由铸造而银币不允许自由铸造,这就决定了银币在现实流通中无法起到本币的作用而仅仅充当辅币角色。
5、货币替代:是指在一国的经济发展过程中,居民因对本国货币币值的稳定失去信心或本国货币资产收益率相对较低时发生的大规模货币兑换,从而外币在价值储存、交易媒介和计价标准等货币职能方面全面或部分地替代本币发挥作用的一种现象。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
《金融学》名词解释,简答一、名词解释1、货币货币是在商品和劳务的交换及债务清偿中,被普遍接受的东西。
从本质上说,货币是一般等价物,具有价值尺度、流通手段、贮藏手段、支付手段和世界货币五种职能。
它可以是实物货币,如金银,也可以是信用货币,如纸币。
2、利率利率是指一定时期内利息额与借贷资金额(本金)的比率。
利率是借款人需向其所借金钱所支付的代价,也是贷款人延迟其消费,借给借款人所获得的回报。
利率通常以百分比的形式表示,它的高低反映了资金的成本和收益。
3、通货膨胀通货膨胀是指在货币流通条件下,因货币供给大于货币实际需求,也即现实购买力大于产出供给,导致货币贬值,而引起的一段时间内物价持续而普遍地上涨现象。
其实质是社会总需求大于社会总供给。
4、金融市场金融市场是指资金融通市场,是资金供应者和资金需求者双方通过信用工具进行交易而融通资金的市场,广而言之,是实现货币借贷和资金融通、办理各种票据和有价证券交易活动的市场。
5、商业银行商业银行是以经营存、放款,办理转账结算为主要业务,以盈利为主要经营目标的金融企业。
它具有信用中介、支付中介、信用创造和金融服务等职能。
6、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中居主导地位的金融中心机构,是国家干预和调控国民经济发展的重要工具。
负责制定并执行国家货币信用政策,独具货币发行权,实行金融监管。
7、货币政策货币政策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其特定的经济目标而采用的各种控制和调节货币供应量和信用量的方针、政策和措施的总称。
8、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是指在金融活动中,由于各种不确定性因素的影响,使金融机构、投资者等的实际收益与预期收益发生偏离,从而蒙受损失的可能性。
9、股票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股份公司为筹集资金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持股凭证并借以取得股息和红利的一种有价证券。
10、债券债券是政府、企业、银行等债务人为筹集资金,按照法定程序发行并向债权人承诺于指定日期还本付息的有价证券。
二、简答题1、简述货币的职能货币具有以下五大职能:(1)价值尺度:货币作为表现和衡量其他一切商品价值大小的尺度。
金融学名词解释(必考)
B 1、保险公司:是收取保费并承担风险补偿责任,拥有专业化风险管理技术的机构组织。
布雷顿森林体系:以美元为中心的资本主义货币体系,实行“双挂钩”和固定汇率货币制度C 2、存款货币:是指能够发挥货币作用的银行存款,主要是指能够通过签发支票办理转账结算的活期存款。
3、出口信贷:是一种国际信贷方式,它是一国政府为支持和扩大本国大型设备等产品的出口,增强国际竞争力,对出口产品给予利息补贴、提供出口信用保险及信贷担保,鼓励本国的银行或非银行金融机构对本国的出口商或外国的进口商(或其银行)提供利率较低的贷款,以解决本国出口商资金周转的困难,或满足国外进口商对本国出口商支付货款需要的一种国际信贷方式。
G4、格雷欣法则:金银复本位制条件下的劣币驱逐量比的现象。
当两种市场价格不同而法定价格相同的货币流通时,市场价值较高的良币就会被市场价格偏低的劣币排斥,在价值规律的作用下,良币退出流通进入贮藏,而劣币充斥市场的现象。
5、股票价格指数:简称股价指数,是由金融服务机构编制,通过对股票市场上一些有代表性的公司的股票价格进行平均计算和动态对比后得出的数值。
6、官方利率:一国货币管理部门或中央银行所规定的利率。
公定利率:是由公会确定的各会员银行必须执行的利率。
市场利率:是按照市场规律而自由变动的利率,即由借贷资本的供求关系直接决定并由借贷双方自由议定的利率。
7、国际资本流动:是指资本跨越国界从一个国家向另一个国家的运动,包括资本流入和资本流出两个方面。
8、公开市场业务:指中央银行在金融市场上公开买卖有价证券,以此来调节市场货币量的政策行为。
H9、汇率:两国货币的相对比价,是一国货币以另一国货币表示的价格。
10、货币供给的内生性:是批购货币供给难以由中央银行绝对控制,而主要是由经济体系中的投资、收入、储蓄、消费等各因素内在地决定的,从而使货币供给量具有内生变量的性质。
11、货币政策:一般是指中央银行为实现既定的目标运用各种工具调节货币供应量,进而影响宏观经济运行的各种方针措施。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金融学名词解释题 Final approval draft on November 22, 2020金融学名词解释1.流动性:金融资产变现的难易程度和成本高低。
2.货币制度:货币制度是国家以法律形式规定的本国货币的流通结构和组织形式。
内容一般有:币材确定、货币单位、货币种类(本币辅币)管理、不同种类货币支付能力(有限法偿、无限法偿)依的规定。
3.本位币:也称,是一个国家的基本通货和法定的计价(计价标准单位)。
在纸币制度下,本位币由国家垄断发行。
本位币具有力。
4.辅币:即辅助,是单位以下的小额货币,主要用来辅助大面额货币的,供日常零星交易或找零之用。
辅币一般是的。
5.格雷欣法则:指在实行条件下,金银有一定的兑换比率,当金银的市场与法定比价不一致时,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高的金属(良币)将逐渐减少,而市场比价比法定比价低的金属货币()将逐渐增加,形成“劣币驱逐良币”的现象。
6.无限法偿:法律规定的无限制偿付能力,即不论支付的数额大小,不论属于何种性质的支付(购买商品、支付服务、结清债务、缴纳税款等),收款人都不得拒绝接收。
7.狭义货币:“广义货币”的对称,即现实购买力,指流通中现金与商业银行活期存款的总和。
一般用字母M1来表示:M1=M0(流通中货币)+企业活期存款+机关团体部队存款+农村存款+银行卡项下的个人人民币活期储蓄存款。
8.广义货币:和相对应,即一般所指的货币供应量。
在经济学中以M2来表示,其计算方法是社会流通货币总量加上活期存款以及定期存款与储蓄存款。
(M2)=M1+(包括和)9.准货币:又叫亚货币或,是一种以货币计值,虽不能直接用于但可以随时转换成的资产,是一种潜在货币,表示为M2-M1。
10.布雷顿森林体系:是指后以美元为中心的。
主要内容:确立美元——黄金本位制;实行固定汇率制度;国际收支多种方式调节。
11.牙买加体系:布雷顿森林体系后新的国际货币体系。
主要内容:国际储备货币多元化;汇率安排多样化,国际收支多种方式调节。
12.信用:借贷行为的总称,是以偿还为条件的价值的特殊运动形式。
13.商业信用:典型的商业信用是企业以赊销方式对购买商品的企业所提供的信用,而预付货款是商业信用的另一种表现。
14.银行信用:银行及其他金融机构以货币形式向其他债务人提供的信用。
以金融机构作为媒介,借贷对象直接就是处于货币形态的资本。
15.消费信用:就是由企业、或其他消费信用机构向个人提供的,用于满足其消费方面所需货币的信用。
16.直接融资:公司企业等经济主体在金融市场上通过发行股票债券等方式从资金所有者那里直接融通货币资金。
17.间接融资:货币资金需求者通过向银行等金融机构借款方式融通资金,而不与资金所有者发生直接联系。
18.利息:是货币所有者因为贷出货币而从借款者手中获得的报酬;从另一方面看,它是借贷者使用货币资金必须支付的代价。
利息实质上是的一部分,是利润的特殊转化形式。
19.利率:借贷期内所获得的利息额与借贷资的。
20.市场利率:利率随市场规律自由变动的利率。
是市场借贷成本的真实反映,而能够及时反映短期市场利率的指标有、等。
21:行业利率:由非政府部门的民间金融组织,如银行公会等,为了维护公平竞争所确定的利率属于行业自律性质的利率。
22固定利率:是指在借贷期内不作调整的利率。
23.浮动利率:是一种在借贷期内可定期调整的利率。
24.基准利率:基准是上具有普遍参照作用的,在利率体系中处于关键地位、起决定性作用。
25.名义利率:指包括补偿(包括)风险的利率。
26.实际利率:物价水平不变,从而货币购买力不变条件下的利率。
是指剔除后储户或投资者得到回报的真实利率。
26.终值:又称将来值或本利和,是指现在一定量的资金在未来某一时点上的价值。
27.现值:指资金折算至的数值,也称折现值。
是指对未来某一时间价值的现在的价值28.到期收益率:是指将持有到偿还期所获得的收益,包括到期的全部利息。
相当于投资者按照当前市场价格购买并且一直持有到满期时可以获得的年平均。
29利率的风险结构:债权工具的到期期限相同,但利率却不相同的现象称为利率的风险结构。
这种现象是由三个原因引起的:违约风险、流动性和所得税因素。
30.金融市场:资金融通市场,是指资金盈余部门和资金赤字部门双方通过进行交易而并确定金融资产价格的场所。
31:货币市场:市场是,是指融资期限在一年以下的,是金融市场的重要组成部分。
(由于该市场所容纳的,主要是、及工商企业发行的,具有期限短、流动性强和小的特点,在货币供应量层次划分上被置于货币和存款货币之后,称之为“准货币”,所以将该市场称为“货币市场”。
)32.资本市场:,即期限在一年以上各种资金和的场所。
33.股票:是股份公司发行的所有权凭证,是为筹集而发行给各个股东作为并借以取得和的一种。
34.债券:政府、、工商企业等直接向借债筹措资金时,向发行,同时承诺按一定支付并按约定条件偿还的债权债务法律凭证。
35.基金:通过发行基金份额,集中投资者的资金,由基金托管人(即具有资格的银行)托管,由基金管理人管理和运用资金,从事、债券等投资,然后共担、分享收益的集合投资方式。
36.回购:卖方以一定规模作抵押融入资金,并承诺在日后再购回所,同时买方也承诺日后将买入的证券回售给卖方的。
37.同业拆借市场:金融机构之间为调剂临时性头寸以及满足流动性需要而进行的短期资金借贷的市场。
37.贴现:持有人将已承兑尚未到期的汇票在上转让,受让人扣除后以低于票面金额的价格将票款付给出让人的行为。
38.衍生金融工具:以金融工具(货币、债券、股票等)作为原生金融工具派生出来的金融产品。
38.期货:合约双方在有组织的期货交易所中签订具有法律效力的期货合约,规定在未来确定的日期按照确定的价格交易某种商品。
39.互换:合约双方承诺在合约有效期内,以事先确定的名义金额为依据,按约定的支付率(利率。
汇率等)相互交换支付的约定。
40.期权:指在未来一定时期可以买卖的权利,是买方向卖方支付一定数量的金额(指权利金)后拥有的在未来一段时间内(指美式期权)或未来某一特定日期(指欧式期权)以事先规定好的价格(指履约价格)向卖方购买或出售一定数量的特定标的物的权利,但不负有必须买进或卖出的义务。
41.存款保险制度:存款保险制度是一种金融保障制度,是指由符合条件的各类集中起来建立一个保险机构,各存款机构作为投保人按一定存款比例向其缴纳保险费,建立存款保险准备金,当成员机构发生经营危机或面临破产倒闭时,存款保险机构向其提供财务救助或直接向存款人支付部分或全部存款,从而保护存款人利益,维护银行信用,稳定金融秩序的一种制度。
42.金融创新:在金融工具、金融方式、金融技术、金融机构以及金融市场等方面进行的变革和创新。
43.中间业务:是指不构成银行、负债,形成银行的业务44.表外业务:表外业务是指从事的不列入资产负债表,但能影响银行当期损益的经营活动,它有狭义和广义之分。
狭义的表外业务是指那些虽未列入资产负债表,但同表内的或关系密切的业务。
广义的表外业务除包括上述狭义的表外业务外,还包括、代理、咨询等金融服务类业务。
也被称为“或有负债”和“或有资产”项目,或者叫“或有资产和负债”。
45.金融风险:金融风险指的是与金融有关的风险,如金融市场风险、金融产品风险、金融机构风险等。
46.信用风险:指交易对手未能履行约定契约中的义务而造成损失的风险47.市场风险:市场指在证券市场中因股市价格、、等的变动而导致价值未预料到的潜在的风险。
48.操作风险:内部程序、员工和信息系统,以及外部事件造成损失的风险。
49.中央银行:中央银行,是国家最高的货币金融管理,在各国金融体系中居于主导地位。
国家赋予其制定和执行,对进行宏观调控,对其它乃至进行监督管理权限,地位非常特殊。
50.最后贷款人:最后贷款,又称(Lender of Last Resort),即在出现危机或者流动资金短缺的情况时,负责应付资金需求的机构(通常是中央银行)。
该机构一般在公开市场向银行体系购买质素理想的资产,或透过向但暂时周转不灵的银行提供贷款。
该机构通常会向有关银行收取高于市场水平的利息,并会要求银行提供良好抵押品。
51.存款准备金:存款,是指为保证客户提取存款和需要而准备的在的存款,中央银行要求的存款占其存款总额的比例就是(deposit-reserveration)。
存款的比例通常是由决定的,被称为。
是存放在、超出存款准备金的部分,主要用于支付清算、或作为资产运用的备用资金。
52.中央银行的独立性:53.通货膨胀:一般定义为:在信用下,流通中的数量超过经济实际需要而引起的和全面而持续的上涨。
在中国物价的普遍上涨即是一种通货膨胀。
54.通货紧缩:55.货币供给:货币供给(money supply)是指某一国或的系统向体中投入、创造、扩张(或收缩)货币的过程。
货币供给指一个国家在某一特定上由家庭和厂商持有的政府和系统以外的货币总和。
56.基础货币:基础货币,也称(MonetaryBase)、强力货币、始初货币,因其具有使货币供应总量成倍放大或收缩的能力,又被称为(High-poweredMoney),它是发行的,表现为的(R)和公众持有的通货(C)。
57.原始存款:原始存款是与相对称的,是存款的重要组成部分。
原始存款指客户以现金形式存入银行的直接存款58.派生存款:派生存款指银行由发放而创造出的存款。
是的对称,是原始存款的派生和扩大。
是指由商业银行发放、办理贴现或投资等业务活动引申而来的存款。
派生存款产生的过程,就是商业银行、发放,最终使用者又将其存入银行,形成新的存款额,最终导致银行体系存款总量增加的过程。
用公式表示:派生存款=×(1÷-1)。
59.现金漏损率:现金漏损率也称提现率或现金比率,指客户从银行提取或多或少的现金,从而使一部分现金流出银行系统,出现所谓的现金漏损。
现金漏损与存款总额之比称为现金漏损率。
出现现金漏损会减小银行创造的能力。
60.货币乘数:货币乘数也称货币扩张系数或货币扩张乘数,是指在基础货币(高能货币)基础上货币供给量通过商业银行的创造功能产生派生存款的作用产生的倍数,是扩张的倍数。
在实际经济生活中,银行提供的货币和贷款会通过数次存款、贷款等活动产生出数倍于它的,即通常所说的。
货币乘数的大小决定了货币供给扩张能力的大小。
61.货币均衡:货币即货币供求,是指在一定时期运行中的与在动态上保持一致的状态。
货币是用来说明与的关系,货币供给符合生活对货币的需求则达到均衡。
62.货币政策:是指[1]政府或为影响所采取的措施,尤指控制以及调控的各项措施。
63.货币政策的中介指标:货币政策中介,处于最终目标和操作指标之间,是中央银行通过货币政策操作和传导后能够以一定的精确度达到的政策变量;通常有市场利率、,在一定条件下,信贷量和汇率也可充当中介指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