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现代文阅读八种修辞手法运用和答题格式
中考八种修辞的答题格式
![中考八种修辞的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97ef054a66e58fafab069dc5022aaea998f4181.png)
中考八种修辞的答题格式
中考八种修辞答题格式如下:
1. 比喻:将两种不同的事物进行类比,以使内容更加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这个比喻形象地写出了……,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或批评。
2. 拟人:将物赋予人类的情感和动作,使得描写更加生动。
答题格式:这个拟人句生动地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了作者对……的喜爱或厌恶。
3. 夸张:将事物的特征夸大或缩小,使得描写更加生动有力。
答题格式:这个夸张句突出了……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的赞美或批评。
4. 排比:将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同的短语或句子排列在一起,增强语言的节奏感和气势。
答题格式:这个排比句列举了……的几个方面,表达了作者对……的赞扬或批评。
5. 对偶:将两个结构相同、内容相关的句子排列在一起,使得语言整齐、对称。
答题格式:这个对偶句将……进行了对比,表达了作者对……的褒贬。
6. 反复:将相同或相似的语句多次出现,以突出强调作者的情感或观点。
答题格式:这个反复句强调了作者对……的情感或观点。
7. 设问:提出一个问题,并自问自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
答题格式:这个设问句引发了读者的思考,并引发了作者对……的探讨或反思。
8. 反问:将问题的答案包含在问题之中,使得语言更加有力。
答题格式:这个反问句加强了作者的语气,强调了作者对……的观点或情感。
以上的答题格式只是一个参考,在具体答题过程中,还需要结合具体的题目和语境进行分析和理解。
希望这个答题格式能对您的复习和答题有所帮助。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a467bd92c67da26925c52cc58bd63186bceb929f.png)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修辞,自古以来都是文学中最重要的部分。
在文字表达中,如何运用修辞手法,妥善使其更加精致有力,已成为一种表达方式。
修辞手法可以分为八大类,分别是比喻、拟人、排比、夸张、比拟、借代、排景、反复。
本文将着力从以上八大类修辞手法出发,来说明它们的作用和用法,为写作提供有力的模板。
一、比喻比喻是修辞中最常用,也是最有力的手段之一。
比喻通过两个不同的事物之间的相似性来说明一个想法或比方,比如:“她的话就像一口气的空气一样清澈”,用来描述他的话很清晰明确。
比喻的作用在于帮助人们更容易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表达想法。
比喻还可以创造出美妙的文学景象,增强读者的读书兴趣。
二、拟人拟人是把若干事物的状况与人的行为或思想状态等进行比拟的修辞手法。
拟人的主要用途是把抽象的概念比作人的形象,以更容易引起读者共鸣。
比如,“骄阳不息,炎暑炎暑”,用象征性的拟人手法,把夏天的高温形象化为一个热情而不知疲倦的人。
拟人把物质感性和抽象无形的事物,比喻成人物来描述,使读者更容易地理解和感受文章的中心意义。
三、排比排比是修辞方法中最流行的表达方式之一。
排比是连续使用相同或相似的结构来表达的一种语言技巧。
排比的作用在于以节奏化的方式提升文章的可读性,增强读者的感受,并且使文章意思更深刻。
比如:“路漫漫,其修远兮,吾将上下而求索”,利用排比手法,在一句话中表达出人生道路的坎坷和经历总结的准绳。
四、夸张夸张是一种表现形式,它的主要技巧是通过过度的描述和运用令人惊讶的元素,来表达一种强烈的情绪。
夸张有助于把爱、憎恨、痛苦和快乐等情感的力量表达得淋漓尽致。
有时一句话的意义可以超越千言万语,比如“你只能选择活在回忆里”,就可以表达出失落、痛苦等褒贬不一的情感。
五、比拟比拟是一种修辞手法,它是把两种不同的事物或人之间的相似性来说明一个想法或比方。
比拟可以帮助读者更好地理解概念,从而更好地表达想法。
比拟也可以创造出丰富的文学景象,增强读者的读书兴趣。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赏析与答题方法及模式文库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赏析与答题方法及模式文库](https://img.taocdn.com/s3/m/3590b83d1a37f111f0855b85.png)
高考语文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
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
动词: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
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
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
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
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
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
好一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
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
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
(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
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
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
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
![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2301feeda48da0116c175f0e7cd184254b351b34.png)
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18种常用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修辞手法是文学中常见的一种手段,用于增强文章的表达力和说服力。
在中文考试中,常常要求学生使用修辞手法来写作,因此掌握这些方法十分重要。
下面,我将介绍18种常用的修辞手法,并简要说明它们的答题格式。
一、比喻比喻是一种运用“像”、“如”等词语将两个不同事物进行叙述、对比、比较、交叉等方式,表现出来的充满生活情趣和诗意的修辞手法。
写比喻要注意几个要点:先列举被比喻物的特点和自己要表达的主题,然后寻找类似、相似的“代入最佳”,由此展开你的比喻句,最后看是否对意境的营造和主题的表述起到更好的补充点缀。
二、拟人拟人是把无生命或抽象事物描绘成有生命和行动能力的人,常用于写景和描绘人物心理活动,也可用于谈论政治、经济、文化等抽象对象。
写拟人时,要注意将描述主体清晰地呈现出来,尽可能使拟人与人类生命体有所不同,从而取得自然、生动的效果。
三、夸张夸张是在实际出现的情况之上,无理取闹地或牵强附会地夸大或缩小某种特定特征,产生一种强烈印象的修辞方法。
写夸张需要激发想象力,强调特定事物的某种特性或表现方式,以此吸引读者的注意,达到预设的主题和情感表达。
四、排比排比又称对仗,是在文章中使用一系列相似的词、短语或句子进行策略性罗列,以继承先前提出的观点或想法,加强表达的呈现力和表现力。
写排比时需要注意句子结构的对称和平衡,以达到音乐化的语言美感。
五、反复反复是在文章中反复使用相同的词或短语,以表现强烈的感情、加强说服力,或是追求节奏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反复的使用需要注意情感表达和信息强调的尺度,避免过度使用造成读者审美疲劳。
六、比较比较是把本来相异的两个事物在某种方面进行对比,凸显出它们的共性或差异性,用这种关系强化主题或表达情感的一种修辞手法。
比较时尽量选择简明易懂的示例,避免过多的原因和解释,保证文章流畅通顺。
七、反问反问是在文章中自问自答,表示强烈的反驳、否定或讽刺,以加强表现力或示范说服力的一种修辞手法。
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见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
![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见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https://img.taocdn.com/s3/m/371a89c35acfa1c7ab00cc14.png)
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见修辞、表达方式、表现手法答题技巧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它是用某一具体、浅显、熟悉的事物或情境来说明另一种抽象、深奥、生疏的事物或情境的一种修辞方法。
比喻由三部分构成:〈1〉本体、〈2〉喻体、〈3〉比喻(比喻和拟人最大的不同在于比喻含有喻体,拟人没有。
)作用:将表达的内容说得生动具体形象,给人以鲜明深刻的印象,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浅显、常见的事物对深奥生疏的事物解说,即打比方,帮助人深入理解。
(事物间有相似性)比拟:借助丰富的想像,把物当成人来写,或把人当成物来写,或把甲物当成乙物来写。
比拟分为拟人和拟物作用:能启发读者想像,令文章更生动。
(1)拟人:把物当做人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活动,用描写人的词来描写物。
作用:把禽兽鸟虫花草树木或其他无生命的事物当成人写,使具体事物人格化,语言生动形象。
(2)拟物(借物喻人):①把人比作物,或把此物当作彼物来写。
②把甲事物当成乙事物来写。
借代:不直接说出所要表达的人或事物,而是借用与它有密切相关的人或事物来代替。
借代种类:特征代事物、具体代抽象、部分代全体、整体代部分。
作用: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增强语言的形象性,使文笔简洁精炼,语言富于变化和幽默感;引人联想,使表达收到形象突出、特点鲜明、具体生动的效果。
夸张:对事物的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故意地夸大或缩小描绘的一种修辞方法。
作用:提示事物本质,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力,引起联想效果。
(1)扩大夸张:对事物形状、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夸大。
(2)缩小夸张:对事物形象、性质、特征、作用、程度等加以缩小。
(3)超前夸张:把后出现的说成先出现,把先出现的说成后出现。
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或相近,意义对称的一对短语或句子,对称排列起来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作用:整齐匀称,节奏感强,高度概括,易于记忆,有音乐美感。
排比: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和长度均类似、语气一致、意义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模板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77a11bc4a300a6c30d229fa4.png)
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一、有关语言修辞的题型:描绘类提问方式: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或:文章的某个句子说成另一个句子好不好?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具体(形象、准确)地写出了+对象 +效果,换了后就变成+不好的效果.或:不行,因为该词比另一词的感情更强烈(或该词比另一词更切合对象的性格特征)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副词(如都,大都,非常只有等):不行.因为该词准确地说明了……的情况(表程度,表限制,表时间,表范围等),换了后就变成,与事实不符.答题示例:山间林密,泉隐其中,有时,泉水在林木疏朗处闪过亮亮的一泓,再向前寻,已不可得•那半含半露、欲近故远的娇态,使我想起在家散步时,常常绕我膝下的爱女.每见我伸手欲揽其近前,她必远远地跑开,仰起笑脸逗我;待我佯作冷淡而不顾,她却又悄悄跑近,偎我腰间.好个调皮的孩子!(节选自谢大光《鼎湖山听泉》)问:“好一个调皮的孩子”,为什么不说成“真是可爱的孩子” 答:因为“好一个”比“真是”感情更强烈,“调皮”比“可爱”更切合爱女的性格特征.结构类提问方式:某两个或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达了答题示例:“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往往占不到便宜!”父亲指着碗里的荷包蛋告诫儿子“记住,想占便宜的人,可能要吃亏!”父亲指着蛋教训儿子说“不想占便宜的人,生活也不会让他吃亏!”父亲意味深长的对儿子说.(节选自《荷包蛋》)问:文中的“告诫” “教训”“意味深长”三个词的顺序能否调换?为什么?答:不能•因为文中这三个词语是递进关系,表达了父亲对儿子的关爱之情.修辞类提问方式:这句话运用了什么修辞方法?这样写在表达上有什么好处?答题模式:确认修辞手法+修辞本身的作用+结合句子语境1.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2.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指拟人),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3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4•夸张:烘托气氛,增强感染力,增强联想;创造气氛,揭示本质,给人以启示.5•对偶:便于吟诵,易于记忆,使词句有音乐感;表意凝练,抒情酣畅.6•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叙事透辟,条分缕析;长于抒情•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7.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给人以深刻的印象.8.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述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答题格式:强调了……突出了9•设问:自问自答,提出问题,引发读者的思考•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的注意和思考10反问:强调语气,语气强烈,强化情感•答题格式:强调,加强语气等;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答题思路: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3.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2)明确段落的的作用,明确答题的方向(一般从内容和结构两个角度入手)答题示例1:我怕我父亲,他打我是真打.看着他瞪圆了眼,步步逼近,还不敢躲,绷紧了肌肉等着,于是一巴掌扇过来,于是脑袋嗡的一声……(节选自韩羽《父子之间的怯意》)问:请简析第一自然段(即上文)在作品中的作用.答:(1)为下文写父亲对“我”的爱作反衬;(2)为文末写父亲对“我” 的怯意作铺垫;(3)照应了“父子之间的怯意”这个题目.三、有关表现手法的题型(象征、联想、想象、对比、衬托、渲染、抑扬、托物言志、借景抒情、人称等)艺术类提问方式:文章这样写有什么好处、效果、作用答题模式:使用的方法+内容+效果(或作用)答题示例1:这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各有其截然不同的背景、色彩和内涵,不可一概而论,却都是时代浮沉的侧影,历史浩荡前进中飞溅的浪花.民族向心力的凝聚,并不取决于地理距离的远近.我们第一代的华侨,含辛茹苦,寄籍外洋,生儿育女,却世代翘首神州,不忘桑梓之情,当祖国需要的时候他们都做了慷慨的奉献.香港蕞尔一岛从普通居民到各业主王、绅士爵士、翰苑名流,对大陆踊跃捐助,表示休戚相关、风雨同舟的情谊,是近在眼前的动人事例.(节选自2003 全国卷《乡土情结》)问:本文第四段(即上文)写了一代又一代炎黄子孙浮海远游的潮流并赞颂他们不忘桑梓之情,慷慨奉献,与祖国休戚相关.请你结合情结, 分析这样写的作用和好处.答:把乡土情结提高到民族凝聚力的高度来认识,丰富并深化了乡土情结的涵义•具体说明了乡土情结不因时间的悠远(历史)和空间的阻隔(地理)而褪色.既照应了开头,也使本文的主题得到深化.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1)这篇文章写到了哪些方面的对比?①昔日茅屋与今日杜甫草堂公园的对比②杜甫生前困顿落寞与身后巨大声誉的对比③杜甫的苦寒人生与辉煌创作成就的对比④杜甫的宏图大志与现实遭遇的对比⑤杜甫人生低谷与创作高峰的对比⑥杜甫不计个人遭际与心忧天下的对比(2)结合全文,简要分析这种写法的好处.通过多方面的对比,层层深入,使“文章憎命达”的内涵更加丰富,内容表现更加集中.答题示例3:(2004年高考题)作者在痛哭和珍时,也写到自己•她是怎样写自己的?这样写有什么作用?――作者写了自己的渺小,写自己“早已丢失了吓跑了” .以自己的渺小衬托出和珍的伟大,以自己的胆怯衬托出和珍的英勇无畏.人称类提问方式:使用这种人称写的好处是什么?或:为什么要改变人称?答题模式: 第一人称:叙述亲切自然,便于直接抒情,自由表达思想感情,给读者以真实生动之感;第二人称:呼告抒情更强烈感人,便于对话(感情交流),增强文章的抒情感和亲切感,还能起拟人化的作用;第三人称:显得客观冷静,不受时空限制,便于叙事和议论.答题示例:但幻想毕竟是幻想,封闭终不能封闭.几多和番公主的幽魂, 带着环佩的响声在月夜中归来了.几多寒霜冻硬的弓弦,射出了断喉的利箭.蓟门被踏平,燕台被摧垮,呼啸着风声的宝剑,掀翻了太液秋波•由是人们发现:边墙不再是屏障,紫塞(注:指长城)不再是嵚奇•它变得可笑,仿佛受尽了时间与空间的嘲弄.在风沙剥蚀下,它过早地衰老了.所以我说,你是一个文化愚钝的标志,长城!(节选自2000年全国卷《长城》)问:这篇散文中,⑴作者主要用第二人称写长城,这样写的好处是什么?⑵第六段的结尾改用第三人称“它”,原因是什么?答:⑴将长城拟人化:A.便于与长城对话,B.便于抒发感情.⑵因为这句话承接“由是人们发现”而来,写的是“人们”的感受,而不是作者直接向长城抒怀.四、表达方式类1)明确五种表达方式中具体分类及作用,以便答题时明确方向.2)确认所指定语段运用何种表达方式,结合文章具体分析叙述方式1•顺叙:能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地进行记叙.2倒叙:造成悬念,引人入胜波澜起伏.3.插叙:对主要情节或中心事件做必要的铺垫照应,补充说明,使情节更加完整,结构更加严密,内容更加充实丰满.4.补叙:对上文内容加以补充解释,对下文做某些交代.5.平叙:俗称“花开两枝,各表一朵”,(指叙述两件或多件同时发生的事)使头绪清楚,照应得体.描写总体来说,描写有以下一些作用:①再现自然风光.②描绘人物的外貌及内心世界•③交代人物活动的自然及社会环境.1.人物肖像、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以形传神;动作描写表现人物性格特点;语言描写,言为心声;心理描写,揭示人物内心世界•都可以表现人物性格特点,推动情节发展,更好展现人物的内心世界、性格特征.2.景物描写:具体描写自然风光,营造一种气氛,烘托人物的情感和思想•奠定感情基调,为塑造人物形象服务3•环境、场面描写:交代人物活动的背景,写明事件发生的时间和地点,渲染气氛,更好地表现人物.4•人物对话描写、心理描写、细节描写:刻画人物性格,反映人物心理活动,促进故事情节的发展.也可描摹人物的语态,收到一种特殊的效5.正面描写、侧面描写:正面直接表现人物、事物;侧面烘托突出人物、事物.6、白描:简笔勾勒,简洁准确传神工笔细描:精雕细刻,纤毫毕见,具体生动7、写景技巧:动静结合、明暗结合、点面结合、声色结合、绘声绘色、虚实结合、远近高低;仰视、俯视、平视;视觉、听觉、嗅觉、触觉等.抒情、议论1、叙后议论:画龙点睛,点明题旨,升华主题;比喻论证:生动形象,通俗易懂2、直接抒情:直抒胸臆,淋漓尽致间接抒情:寓情于景,物,事,含蓄蕴藉.表达方式入手分析句意:1、记叙文中的议论往往起画龙点睛、揭示记叙目的和意义的作用;2、议论文中的记叙往往起到例证的作用;3、说明文中描写、文艺性笔调起到点染作品使之更加生动形象的作4、夹叙夹议,记叙与议论交叉运用的写法,使文章在轻松活泼之中,阐发议论,读来饶有兴味,深受教益,文章中的记叙是为议论服务的,而议论又以记叙为基础,叙为议提供了事实依据,使立论有根有据,具有很强的说服力.答题示例:(2004年高考题)本文切入点与其他写读书的文章有什么不同?作者又怎样把本文写得情趣盎然?一一第一问,一般谈读书的文章,大多从书的内容切入,谈读书的心得、感受和方法等;而本文则以书的外形为切入点,谈有关书的历史和文化内涵.第二问,丰富而飘逸的联想与想像;充满诗意的形象化描写;化用典故,使文章饱含深厚的文化底蕴;比喻的运用和形、声、色的生动描四、有关归纳内容要点的题型:提问方式:请概括某一段(或全文)的内容要点答题模式:分三步走,第一步划分本段的层次,第二步提取要点词语,第三步整合答案.答题示例:母亲爱花,我也跟着爱起花来.家住在石门乡间,前后有两个小小的院子,于是,也种了不少杂七杂八的植物,按着季节,也会开出不少好看的花.有时候在廊前一坐,桂花送来淡淡的清香,觉得自己好像也安静古雅了起来.夏天的傍晚,茉莉会不停地开,摘下两三朵放在手心里,所有青春的记忆都会随着它的香气出现在我眼前.我想,我爱的也许并不是花,而是所有逝去的时光,在每一朵花后面,都有着我珍惜的记忆.(节选自席慕容《花的世界》)问:本段写我爱花的原因,可以归纳为三点,请概括写出.分析:四句话中很显然前两句各是一层,后两句是一层•再提取每层的要点词“母亲的爱花” “安静古雅” “珍惜的记忆”,最后整合答案.答:(1)受母亲的爱花的影响(2)花让自己变得安静古雅(3)花里有自己珍惜的记忆.五、有关鉴赏人物形象的题型:提问方式:请简要分析文中的主人公的形象答题模式:按总分(分总)来回答.先用一句话从整体上对该人物作出一个定性分析,然后再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也可以先从几个方面作定量分析,然后再用一句话作定性式的总括.答题示例:女主人很快发现了我的反常行为,她嗅到了屋子里的油烟味.即刻提出了质疑.那时我正站在厨房里陶醉地听着三兄弟的叫声我已经能够准确地分清他们声音中的微小差异了,有一个不叫我就会心事重重.女主人说,傻瓜蛋,有吸油烟机不用,你有神经病啊?我刚给她干活时,她对我的称呼是四个字一一文学青年.这四个字用她地道的北京话发出来,显得无比的恶毒.雇用我三个月后,她叫我的就是这三个字一一傻瓜蛋,她说之所以没有解雇我,是因为我看上去不像别的人一样吓她一跳.我示意她小声一点,低声说,烟囱里有一窝小麻雀,他们是我的兄弟.女主人上上下下地看了我一遍(好像我是个什么怪物),扭身走出了厨房,在门口她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一一农民.我喜欢这个称呼,虽然它同样恶毒,但我确实是个地地道道的农民.我认为做个农民并不可耻. (节选自安勇《烟囱里的兄弟》)问:文中的“女主人”是个怎样的人物形象?请用一句话加以概括,并举一例说明.答:是一个鄙视进城打工农民的城里人形象.如:从牙缝里挤出了两个字一一农民.(或无比的恶毒地将“我”称为“文学青年” “傻瓜蛋” 等)。
初中语文现代文答题套用公式
![初中语文现代文答题套用公式](https://img.taocdn.com/s3/m/3931578302d276a200292e01.png)
公式: 1、先解释这个词的本义。 2、……描写了(或刻画了)…… 3、……意思是……
二十、前后照应。
公式: 1、在文章开头、中间、结尾找出关键词。 2、……与……相互照应,表现了……
二十一、巧设悬念。
公式: 1、在文章开头找出作者所设的悬念(关键词)。 2、……,使文章情节曲折、跌宕起伏。
3、公式:
外貌:描写了……的样子,表现了……
语言:……的语言,生动、传神地展示了……内心,表现了……
动作:用运……的词语,生动、准确地刻画了……
心理:……等词语写出了……,表现了……
六、环境描写的作用。
1、找出文段开头或中间及末尾的环境描写语句。
2、公式: ①……的景物描写,写出了……的景色(或环境),烘托了人物……的性格和品质。 ②……的景物描写,结合人物心理活动,表现人物……的性格和精神。
四、记叙的要素的作用。
公式: ①时间:以……的时间为序(或线索)来写,使记叙的过程更清楚。 ②地点:以……的转换为序来写,为人物提供活动环境。 ③事件:以……的事件来写,突出人物形象,使人物有血有肉,丰富鲜明。 ④人物:以……的活动来写,推进故事情节向前发展。
五、描写手法的作用。
1、读出描写手法在语段中的位置及目的。
公式:
1、要能写出1一6册名著导读内容相关章节里的人物特征性的语言。 ②写出人物的性格特点。
③写出相关章节的故事情节。 ④写出主人公姓名及著作名称。
⑤如果要求用精炼的语言从作品内容、主题思想、人物形象、写作手法中选择一个方面对文学名著进行评点,最好考虑人物形象上下手答题。
十四、写信。
公式: ①注意书信格式(开头称谓顶格写,“此致”、“敬礼”的位置,写信人的署名,写清年月日)。 ②用简明的文字写明材料的事实。 ③表示祝愿、希望等的内容放在书信内容最后面。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d423d7fe250c844769eae009581b6bd97f19bc25.png)
八大修辞手法及作用答题模板修辞手法(rhetoricaldevice)是正式文体中比较重要的写作手法,它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的总称。
通常把文字韵律、比喻、夸张、拟人、象征、因果关系、排比、对偶等统称为修辞格。
它不仅是语言文字艺术手段,也是思维和写作的艺术形式,具有很强的感染力,是文章的灵魂所在。
修辞手法在文章中的作用是很重要的,可以使文章更富有文采,表达清楚,情节更加生动有趣。
常见的修辞手法分为八大类:一、比喻:把两个不相关的事物或概念比作一个概念,使文章更加生动形象。
例如:“谦虚就像冬天的雪花,美丽不可言传。
”二、拟人:把情况比作人,除了产生可爱的感情(尤其是针对动物),还能使文字有弹性。
例如:“静静地,海盗船驶过,像一只叼着有宝物的海鸥飞行。
”三、夸张:把一件事情放大,使它们变得更加生动有趣。
例如:“他们的欢呼声比做一个地震一样,把山崩了。
”四、排比:在文中不断重复同一个或相似的词句,使文章更加快速、有力。
例如:“她伸出双手去拥抱未来,伸出双脚去追赶未来,伸出思想去探索未来……”五、对偶:在文章中反复重复一个概念,以突出强调一点。
例如:“时间不等人,人等时间”。
六、因果关系:把前面的一个事件的发生与后一个事件的发生联系起来,从而形成一种因果关系,使文章更有条理。
例如:“孩子们总是讨厌学习,好象害怕学习一样,由此可见,教师应当注意激发孩子们学习的兴趣。
”七、象征:把一件事情或概念与另一件事情、概念或实体形象相结合,以表达一种抽象、宏大的概念或观点。
例如:“唐诗是一座宝库,大家都可以在里面找到自己需要的东西。
”八、韵律:通过句节断句、复句,和押韵、重音,使文字有一定的节奏,使文章更有诗意。
例如:“太阳高悬,蔚蓝天空,游子归来,思乡心恋”。
以上是八大修辞手法的介绍,每一种修辞手法都是值得我们学习和运用的,如果能够恰当地运用八大修辞手法,一定可以使文章得到提升,增强文章的韵味,表达更加清晰、生动地感受文章中要表达的思想。
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
![修辞手法及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807e7da3d1f34693daef3e9f.png)
1、比喻:根据事物的相似点,用具体的、浅显、 熟知的事物来说明抽象的、深奥的、生疏的事 物。比喻的三种类型:明喻、暗喻和借喻。
(1) 明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现,它们之间在形 式上是相类似的关系,说甲(本体)像(喻词)乙(喻 体)。常用:像、好像、仿佛、好比、仿佛……似的等 喻词来联系。 例如:湖面像是镜子。 (2)暗喻又称为“隐喻”,是本体和喻体同时出 现,它们之间在形式上是相合的关系,说甲(本体)是 (喻词)乙(喻体)。喻词常由:是、就是、成为、变 成等表判断的词语来充当。 比如:下大雨了,他没带伞,结果成了落汤鸡。 (3)借喻是以喻体来代替本体,本体和喻词都不出 现,直接把甲(本体)说成乙(喻体)。 如:我似乎打了一个寒噤;我就知道,我们之间已 经隔了一层可悲的厚障壁了,我再也说不出话。
• 7、设问: 运用设问,引出/强调_______ (提问的内容)+引起读者思考和注意,吸 引读者阅读兴趣。 • 8、对偶:运用对偶,把 的意思表 达得更完整、透彻,增强语言的音乐美、 节奏感和感染力。 • 9、借代:运用借代,突出人/事物的特点/ 特征,使意思表达更加典型/形象/生动。
• 10、引用:通过引用 的(名言或 警句或资料等),使表达的内容增强说服 力。 • 11、反语:运用反语的形式,突出强调了 • 的意思。
分),表达了作者对冬天的济南的喜爱之情(1分)。
• 课外例三:
那亿万棵宁死不屈、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
• 选句出处:他们让战友落泪,他们让敌人尊敬,那亿万棵宁死不屈、 双拳紧握的枯杨,似一尊巍然耸立的雕塑。一看到他们,就会想起岳
飞,想起袁崇焕,想起谭嗣同,想起无数中国人的气节,一种大义凛
• 5、对偶:字数相等,结构形式相同,意义对称的一对 短语或句子,表达两个相对或相近的意思。 • 如:墙上芦苇,头重脚轻根底浅;山间竹笋,嘴尖 皮厚腹中空。 • 6、反复:为了强调某个意思,某种感情,有意重复某 个词语或句子。反复的种类:连续反复和间隔反复。连 续反复中间无其他词语间隔。间隔反复中间有其他的词 语。 • 如:山谷回音:他刚离去,他刚离去。 • 如:好像失了东三省,党国倒愈像一个国,失了东 三省谁也不响,党国倒愈像一个国。 • 7、设问:为了引起别人的注意,故意先提出问题,然 后自己回答。 • 如:花儿为什么这样红?首先有它的物质基础。
修辞手法常用8种答题模板
![修辞手法常用8种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2b3c11d050e79b89680203d8ce2f0066f53364c2.png)
修辞手法常用8种答题模板修辞手法是文学作品中常用的修辞方式,用以增强作品的表现力和感染力。
常见的修辞手法包括比喻、拟人、排比、夸张、对偶、借代、比拟和设问等。
下面我将从多个角度对这八种修辞手法进行全面解释。
首先,比喻是一种通过直接或间接的方式将两个事物进行比较的修辞手法,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一个事物。
比如,“他是一只贪婪的狼”中的“狼”就是一个比喻,用来暗示某人的贪婪和凶狠。
其次,拟人是将非人的事物或抽象概念赋予人的特征和行为,使其更具生动形象和感情色彩。
比如,“大地在微笑”中的“大地”就被赋予了人类的情感和行为,这是一种拟人的修辞手法。
排比是通过重复使用相同的句式或语法结构来加强修辞效果,使句子更加生动有力。
比如,“我要快乐,我要幸福,我要自由”中的排比手法使得情感更加强烈。
夸张是为了突出某一特征或情感而故意夸大其词,以引起读者的共鸣和注意。
比如,“他高兴得像个孩子”中的“像个孩子”就是夸张的修辞手法。
对偶是一种通过对称的排列方式来表达相对应的意义,以增加句子的韵律感和表现力。
比如,“春江水暖,鸭先知”中的“春江水暖”和“鸭先知”就是对偶的修辞手法。
借代是用一个事物代表另一个事物,以便更好地理解和表达。
比如,“皇冠”代表“王权”,“权杖”代表“权力”,这些都是借代的修辞手法。
比拟是通过对两个不同的事物进行比较来突出它们的共同点或特征,以便更好地理解其中一个事物。
比如,“他像只老虎一样凶猛”中的“像只老虎一样”就是比拟的修辞手法。
最后,设问是作者在作品中提出问题,但并不要求回答,以引起读者的思考和共鸣。
比如,“人生苦短,何必忧愁?”中的“何必忧愁?”就是设问的修辞手法。
以上就是对修辞手法常用的八种类型的全面解释,希望能够对你有所帮助。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八大模式
![高考现代文阅读答题八大模式](https://img.taocdn.com/s3/m/bf5bf0609b89680202d8254c.png)
❖ 2.赏析句子 ❖ 【提问方式】请赏析原文中的画线句子。 ❖ 【答题模式】
❖ (1)先确定所赏析的句子有几个分句,各个分句 是否运用了某种修辞手法;
❖ (八)鉴赏分析型: ❖ 文艺作品的赏析,作为一个独立的考点,始于湖南
试卷,它的考查形式是就文章的一个点写一段赏析 性文字,即是小作文的形式。 ❖ 赏析性短文,篇幅虽小,但它是一篇结构完整的短 文。一般有以下几种行文模式:(1)“总――分 ――总”;(2)“总――分”;(3)“分―― 总”。赏析性文章要求符合“四有”的原则:有灼 见(论点)、有理由(论据)、有层次、有文采。 ❖ 依据考纲和近几年高考题及模拟题,题型可分为以 下几种:
❖ B.从人物之间的之间矛盾冲突中剖析人物性格;
❖ C.从描写手法(肖像、外貌、语言、动作、心理、 环境等)中揣摩艺术形象的特点;
❖ D.从故事发生的历史背景、人物活动的具体场所、 人物与人物之间的关系等社会环境中认识人物性格 形成和发展的原因、任务的典型意义以及其中寄托 的爱憎情感。
❖ 2.赏析文学作品语言类
❖ (1)考点设置
❖ A.语言的含意和作用。表达了什么意义,在 结构和内容上有什么表达效果。
❖ B.语言的特点。准确简洁,清新明快,生动 形象,浅显质朴……,
❖ C.语言的风格。平实自然,含蓄委婉,雄拔 悲壮,幽默诙谐,辛辣尖刻……
❖ D.语言的技巧。多从修辞角度思考。
❖ (2)鉴赏文学作品语言的切入角度
❖ 【答题模式】不能。因为(1)与人们认识事 物的规律(由浅入深、由表入里、由现象到 本质)不一致(2)该词与上文是一一对应的 关系(3)这些词是递进关系,环环相扣,表 达了……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https://img.taocdn.com/s3/m/7ea3693c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8d.png)
常见修辞手法答题格式在语文学习和考试中,修辞手法是一个重要的知识点。
掌握常见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能够帮助我们更准确、清晰地回答相关问题,从而提高语文成绩。
接下来,就让我们一起了解常见修辞手法的答题格式。
一、比喻比喻就是“打比方”,即利用不同事物之间的某些相似之处,用一个事物来比方另一个事物。
比喻一般由三个部分组成,本体、喻体和比喻词。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把(本体)比作(喻体),生动形象地写出了(本体)(怎么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例如:“树上的苹果像灯笼似的又大又红。
”在这个句子中,把“苹果”比作“灯笼”,生动形象地写出了苹果又大又红的特点,表达了作者对苹果的喜爱之情。
二、拟人拟人就是把物当作人来写,赋予物以人的动作、行为、思想、感情等。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拟人的修辞手法,将(事物)人格化,生动形象地描写了(事物)(怎么样)的情景,表现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比如:“小鸟在枝头欢快地歌唱。
”这里把小鸟当作人来写,赋予小鸟“歌唱”的行为,生动形象地描写了小鸟欢快的情景,表现了作者愉悦的心情。
三、夸张夸张是为了达到某种表达效果,对事物的形象、特征、作用、程度等方面着意夸大或缩小的修辞方式。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夸张的修辞手法,(夸大/缩小)了(事物)(什么样)的特点,突出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给读者留下了深刻的印象。
举个例子:“飞流直下三千尺,疑是银河落九天。
”这两句诗运用夸张的手法,夸大了瀑布的高度,突出了瀑布的雄伟壮观,给读者留下了极其深刻的印象。
四、排比排比是把三个或三个以上结构相似、语气一致、意思相关或相同的句子排列起来。
答题格式:这句话运用了排比的修辞手法,使句式更整齐,节奏感更强,增强了语势,突出了(事物)(什么样)的特点,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情感)。
像“爱心是一片照射在冬日的阳光,使贫病交迫的人感到人间的温暖;爱心是一泓出现在沙漠里的泉水,使濒临绝境的人重新看到生活的希望;爱心是一首飘荡在夜空的歌谣,使孤苦无依的人获得心灵的慰藉。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方法归类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方法归类](https://img.taocdn.com/s3/m/11ffa6c57e192279168884868762caaedc33ba50.png)
初中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与方法归类初中现代文阅读常见的手法有比喻、比拟、夸张、排比、对偶、反复、设问、反问。
其中考得最多的是比喻、拟人、夸张、排比,小编在这里整理了相关资料,希望能帮助到您。
语文阅读理解答题技巧1、文章开头一段的某一句话在文章中的作用,中间某段或句的作用,最后一段某句的作用。
对于这种题型我们可以从两个方面来回答:对于第一段的问题,从结构上来说,是落笔点题,点明文章的中心,开门见山,总领全文;或起到引起下文的作用;从内容上来说,是为下文作铺垫和衬托,为后面某某内容的描写打下伏笔。
中间某段的问题,在结构上是起到承上启下、过渡的作用。
最后一段或某句的作用是总结全文,点明文章主旨,让人回味无穷,并与题目相照应。
2、文章表达了作者什么样的思想感情?这需要根据文章的具体内容来回答,常见的有歌颂、赞美、热爱、喜爱、感动、高兴、渴望、震撼、眷念、惆怅、淡淡的忧愁、惋惜、思念(怀念)故乡和亲人、或者是厌倦、憎恶、痛苦、惭愧、内疚、痛恨、伤心、悲痛、遗憾等。
一般作者的情感可以从文章的字里行间可以看出来的,有的也许写得比较含蓄,有的是直抒胸臆。
3、概括文章主旨。
对于这种题目,在回答之前一定要把全文仔细看几遍,然后可以用这样的关键词来进行回答:“通过…… 故事,歌颂(赞美)了……表达了作者……的思想感情,揭示了……的深刻道理。
我们也可以从文中去找,在文章的每一段特别是第一段或最后一段的第一句或最后一句,文章中富有哲理性的句子往往是作者所要表达的主题。
4、文中划线句子运用了什么表达方式?有什么作用?看到这种类型的题目,我们首先要看一看这一句用了那种表达方式,叙述、描写、说明、议论、抒情,特别是描写中又分为人物描写、景物描写和带综合性的场面描写。
而人物描写还可细分为语言描写、动作描写、心理描写、肖像描写和细节描写,描写的作用是使文章生动、形象、感人。
抒情的运用,能增强文章的感染力,突出文章的中心。
如果文中有一些神话故事、民间传说以及自然界当中的神奇景象的描述,它的作用是增加了所写内容的神秘色彩,引起读者的兴趣。
语文答题公式以及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
![语文答题公式以及现代文阅读鉴赏答题模式及解法](https://img.taocdn.com/s3/m/bd5d57e9b8f67c1cfad6b8b2.png)
(三)句子含义的解答:
这样的题目,句子中往往有一个词语或短语用了比喻、对比、借代、象征等表现方法。答题时,把它们所指的对象揭示出来,再疏通句子,就可以了。
(四)某句话中某个词换成另一个行吗?为什么?
动词:不行。因为该词准确生动具体地写出了……
形容词:不行。因为该词生动形象地描写了……
答题时,要特别注意以下几点:一是紧扣要求,不可泛泛而谈;二是要点要齐全,要多角度思考;三是推敲用语,力求用语准确、简明、规范。
易混术语区分
(一)“方式、手法”的区分
艺术手法,又叫表达技巧,包括:
①表达方式 :记叙、描写、抒情、议论、说明。
2、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
3、文末:点明中心(散文);深化主题(记叙类文章文章);照应开头(议论文、记叙类文章文、小说)
(二)修辞手法的作用:
(1)它本身的作用;(2)结合句子语境。
1、比喻、拟人:生动形象;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特性。
二、有关布局谋篇的题型:
提问方式:某句(段)话在文中有什么作用?
答题思路:
1)确认指定段落(句子)在行文中的位置
1.文首:开篇点题;照应题目;总领全文;渲染气氛,埋下伏笔;设置悬念,为下文作辅垫。
2. 文中:承上启下;总领下文;总结上文;呼应前文。
3. 文末:点明中心;升华感情,深化主题;照应开头,结构严谨;照应上文,前后呼应;画龙点睛;言有尽而意无穷。
答题示例2:(2004年高考题)从全文看,第六段“朋友打来电话”这件事,在内容和结构上分别起了什么作用?——① 内容上,这件事启示人们要热爱生命,感悟生活,诗意地看待生活。② 结构上,起过渡作用,深化了作者的思考,引发了议论。
八大修辞答题模板
![八大修辞答题模板](https://img.taocdn.com/s3/m/174b603d5bcfa1c7aa00b52acfc789eb172d9e16.png)
八大修辞答题模板一、比喻修辞:比喻是指用一个事物来比拟另一个事物,以达到揭示事物本质、突出事物特点的修辞手法。
常用表达比喻的句型有:“A就是B”,“像A一样B”等。
比如:太阳像一个大火球,把大地照得金光闪闪。
二、拟人修辞:拟人是指把非人的事物赋予人的特点和行为的修辞手法,通过让事物具有思想、感情、行为等人的属性来增强表达的效果。
常用表达拟人的句型有:“XX想/以为/生气了”,“XX迈着坚定的步伐”等。
比如:树枝轻轻地摇曳着,好像在和风儿耳语。
三、排比修辞:排比是指在句子中重复使用同类成分,以增强表达的力度、统一感和节奏感的修辞手法。
常用表达排比的句型有:“A,B,C”,“既要A,又要B,还要C”等。
比如:她的眼睛像星星一样明亮,眉毛像两道彩虹,笑容像春风一样温暖。
四、夸张修辞:夸张是指对事物程度或规模进行夸大处理的修辞手法,通过放大表达来达到夸张效果。
常用表达夸张的句型有:“XX得要命”,“XX无比/极其”等。
比如:他的胃口大得像一个黑洞,简直能吞下整个世界。
五、反问修辞:反问是指用问句的形式来表达肯定或否定的修辞手法,通过让读者思考,引起共鸣和思考的效果。
常用表达反问的句型有:“难道……?”,“你难道不知道……?”等。
比如:这么好的机会你难道不想抓住吗?六、设问修辞:设问是指通过提出问题来引起读者思考、加强表达效果的修辞手法,常用表达设问的句型有:“XX是什么样的?”,“XX真的有用吗?”等。
比如:爱情是谁的错?亲情是谁的错?七、对偶修辞:对偶是指在句子中使用相对的词、短语或句子来表达平衡、对比的修辞手法,增加表达的力度和美感。
常用表达对偶的句型有:“不仅……还……”,“既有A,又有B”等。
比如:他既是好学生,又是个优秀运动员。
八、夹叙夹议修辞:夹叙夹议是指在叙述过程中插入评论、议论的修辞手法,通过对事物进行评价、解读来升华和强化表达效果。
常用表达夹叙夹议的句型有:“可是……”,“其实……”等。
语文现代文阅读18个答题模板及技巧,规范答题得高分!
![语文现代文阅读18个答题模板及技巧,规范答题得高分!](https://img.taocdn.com/s3/m/5221ab49ff4733687e21af45b307e87101f6f814.png)
一、相关知识积累(一)修辞手法及其作用:比喻:化平淡为生动,化深奥为浅显,化抽象为具体,化无形为有形。
拟人(比拟):给物赋予人的形态情感,便于抒情;描写生动形象,表意丰富。
借代:以简代繁,以实代虚,以奇代凡;利于表达作者情感。
夸张:使表达的情感更为强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引发人们的想象。
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内容上表意凝练,概括力强,抒情酣畅。
排比:节奏鲜明,内容集中;增强气势,加强语气;叙事透辟,条理清晰,长于抒情。
反复:写景抒情感染力强;承上启下,分清层次;多次强调,增强表达效果,突出主旨。
对比:使所表现的事物特征或所阐释的道理观点更鲜明,更突出。
设问:自问自答,突出文章内容;吸引读者,引发读者思考。
反问:增强语气,强化情感。
引用:增强文章历史文化底蕴;丰富文章内容;增强表达效果和说服力。
双关:使语言幽默;适应语境需要,使表达含蓄曲折,增强文章表现力。
反语:正话反说,显得幽默讽刺。
(二)表现手法及其作用:象征:引申事理,使抽象事物具体化,激发联想,感染力强。
衬托:突出所要表现的事物特点,强化思想感情;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使文章曲折含蓄。
抑扬(先抑后扬,先扬后抑):引发好奇,使文章曲折有波澜;感情铺垫,突出喜欢赞美或批评讽刺的情感。
托物言志:在对事物的描绘过程中寄托作者的个人情感和理念。
借景抒情:通过景物的描写,来衬托作者或喜或悲的情感。
虚实结合:突出事物的本质特征,刻画人物性格更鲜明,凸显事物景物的特点,更集中的揭示主旨。
动静结合:以静衬动或以动衬静,起烘托作用。
以小见大:由平凡细微的事情反映重大的主题,突出表现中心,更具震撼力。
渲染烘托:使主要形象更加鲜明。
联想想象:丰富文章内容;使形象更为生动形象;增添文章艺术表现力。
反语(反讽):表现人与人之间的亲昵情感或讽刺语气;辛辣讽刺,幽默有趣,使文章富有战斗性。
(三)叙述方式:顺叙:按某一顺序(时间或空间)较清楚的进行叙述。
倒叙:突出事件的结局,制造悬念。
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格式及中考常考考点(1)
![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答题格式及中考常考考点(1)](https://img.taocdn.com/s3/m/62c70283162ded630b1c59eef8c75fbfc77d9438.png)
现代文阅读常考题型的答题格式及中考常考考点一、记叙文阅读(含散文、小说)(一)常考题型的答题格式:1.概括情节或主要内容:一件事(四要素):什么人+在什么情况下+做了什么事+结果怎么样多件事(两要素):什么人+做了什么事2.赏析句子(1)从修辞手法的角度赏析:①比喻:运用比喻的修辞手法,将……比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了/抒发了/烘托了……的情感/心情(为下文情节的发展做铺垫)。
②拟人:运用拟人的修辞手法,把……人格化/赋予了……(对象)人的情态/动作,生动形象地写出了……(对象)的……特点/描绘了……的情景,表达了/抒发了/烘托了……的情感/心情。
③排比:运用排比的修辞手法,句式整齐,语气强烈,节奏感强,有力地表现了……(对象)的……特点,强调了……的内容/主旨,抒发了……的情感。
④夸张:运用夸张的修辞手法,烘托气氛、加强渲染,强调了……的特点,突出/生动形象地表现了……的心情/情感。
⑤反复:运用反复的修辞手法,回环往复,充满语言美,给人留下深刻的印象,突出表现了……的特点,强调了……的特点,抒发了……的情感。
⑥对偶:运用对偶的修辞手法,突出表现/强调了……的特点,使文章节奏鲜明,增强了语言的节奏感、韵律美。
⑦反问:运用反问的修辞手法,加强了语气,突出/强调了……的特点,感情强烈。
⑧设问:运用设问的修辞手法,提出问题,引人思考,强调了……的特点。
注:①修辞手法要判断完整;②基本思路:修辞+内容+情感。
(2)从人物描写方法的角度赏析人物描写包括动作描写、神态描写、语言描写、心理描写、外貌描写(肖像描写)。
答题格式:运用……(描写方法),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准确地写出了……(人物做什么事的样子/情状/情景),表现了……(人物的性格/心情)。
注:①人物的描写方法要判断完整;②动作描写要提炼出动词;③基本思路:描写方法+内容+性格/心情。
(3)从词语运用的角度赏析答题格式:“词语”的意思是……(本义),在句中指……(语境义),生动形象地/传神地/准确地写出了……(内容),表现了……(情感/心情)。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现代文阅读八种修辞手法运用和答题格式
集团文件发布号:(9816-UATWW-MWUB-WUNN-INNUL-DQQTY-
1、修辞手法
①比喻——使事物生动、形象、具体,给人以鲜明的印象;化无形为有形。
使深奥的道理浅显化,抽象的道理形象化,具体形象生动地突出本体的什么特点,从而增强文章的趣味性、生动性。
答题格式:生动形象的写出了+对象+特性
②拟人——使物具有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
能使读者对所表达事物产生鲜明的印象,产生强烈的感情,引起共鸣。
(比拟:色彩鲜明,描绘形象,表意丰富)如果在人称上将物说成“你”等,不仅具有使物具有人的某种情感,便于抒发某种感情,而且有显得亲切自然的表达效果。
③排比——强烈表达作者的思想感情。
增强气势、加强语气、一气呵成、突出强调。
议论文往往增加语势,起到了强化论证观点的作用。
用来说理,可把道理阐述得更严密、更透彻;用来抒情,可把感情抒发淋漓尽致。
答题格式:强调了+对象+特性
④夸张——可以引起丰富的想象,更好地突出事物的特征,表达感情更强烈,引起读者的强烈共鸣。
放大观点感情,强调爱憎是非,美丑更加鲜明。
⑤对偶——形式上音节整齐匀称、节奏感强,具有音律美;内容上凝练集中,概括力强。
⑥设问——无疑而问,明知故问,引人注意,启发思考,突出效果。
引起读者兴趣,引起读者思考。
用在一段的开头或结尾处,除引起思考
外,还有承上启下的过渡作用。
用在议论文中,能使论证深入,脉络清晰。
答题格式:引起读者对+对象+特性注意和思考
⑦反问——以否定的形式表示肯定,表达鲜明,目的是加强语气,起强调、强化作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