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hapter11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1) 冰水沉积:在冰川末端由冰融水所携带的大量
砂砾,堆积在冰川末端前面的山谷或平原中,就形 成冰水沉积。
冰水扇:若是在大陆冰川的末端,这类的沉积 物可绵延数千米,在终碛堤的外围堆积成扇形体, 称为冰水扇;
外冲平原:数个冰水扇相连,就形成广大的冰 水冲积平原,又称外冲平原。
(2)
冰水湖:是由冰融水形成的,因为冰川后退 时,前面的冰碛物会阻塞冰川的通路,常常积水 成湖。
季候泥:冰水湖在夏季冰融水较多,大量较 粗的颗粒(细砂、粉砂)快速在湖泊中沉积,成层 较厚,因氧化强故颜色较淡;而冬季的冰融水减 少,一些长期悬浮的细黏土颗粒开始沉积,成层 较薄,因氧化弱故颜色较深。如此,在湖泊中就 形成了一粗一细、一明一暗的两层沉积物,称为
3) 锅穴(冰穴) 锅穴:冰水外冲平原的一种圆形洼地。 成因:由于冰川耗损时,有些残冰被孤立地埋
三、冰川的沉积作用 运动冰碛脱离冰川形成沉积物的过程称为冰川的
沉积作用。 原因:冰川融化,负荷过大。 冰碛物——冰川沉积物 溧砾——巨大石块,与当地基岩不同。 冰碛岩——固结的冰碛物。
冰碛物的特点: 1.由碎屑物质组成。大小混杂,巨石与泥质物
并存; 2.无定向排列,扁平、长条物可呈直立状态,
无成层现象; 3.有的角砾表面具磨光面或冰擦痕,擦痕长短、
积累区:冰川在雪线以上部分,在温带高山区又叫粒雪盆。 消融区:冰川在雪线以下部分,在温带高山区又叫冰舌。
二、 冰川的类型
1、大陆冰川 面状展布,面积可达几百万km2以上,厚达数千米; 压力巨大,向四周流动,可越过障碍向上运动。 例如 格陵兰、南极洲为现代二大冰盖
格陵兰岛——被巨大冰原覆盖的岛屿
大小不 一。具擦痕的冰碛砾石叫条痕石,砾石受冰 川压力而弯曲叫猴子脸。
4.绝大部分棱角鲜明; 5.冰碛物石英砂粒形态不规则,尖锐,表面有 蝶形坑洼,坑内具有贝壳断口、阶坎。 6.含寒冷型生物化石。
四、冰碛地貌
1、不成层的冰碛物地貌 此种冰碛物是冰川消融后退时所遗留的石砾,
大小不一,少带有棱角,表面被磨光或带有擦痕, 堆积后不显层理。此种杂乱的冰积物常称为冰砾 土。由其形成的冰碛地貌有:
5)冰川磨光面、擦痕 在羊背石上或U型谷谷壁上及大漂砾上,常因
磨蚀而形成磨光面和擦痕。 当冰川搬运物为砂和粉砂时,在较致密的岩石
上,磨光面较为发育; 若冰川搬运物为砾石,则在谷壁上刻蚀成条痕
或刻槽,称为冰川擦痕。 冰擦痕有的呈钉形,一端粗而深,一端细而浅。
粗端指向冰川上游。
第四节 冰川的搬运作用与 沉积作用
格陵兰岛的岩石是世界上最古老的岩石之一,估计至少有37亿年的历史。岛 屿面积相当于10倍的不列颠岛。约为美国的1/4,占地219万km2。全岛几乎被巨 大的冰原全部覆盖,有些地方冰厚达1万米,冰盖占全岛面积的82%,冰盖还产 生了巨大的冰川,如雅格布港冰川每天将几百万吨的冰排入海中,移动速度约 每小时1米,因而在海上形成众多的冰山。
多道终碛堤表明冰川后退的阶段性。
4)鼓丘 分布在终碛堤内缘由冰碛物所组成的椭圆形高地 长轴与冰川方向一致,多成群分布在大陆冰川终碛堤内,山 岳冰川少见。
2、成层的冰碛物地貌 该冰碛物是冰川与融冰之水共同沉积的产物。
冰川所携带的物质受到融化后的冰水冲刷及淘洗, 会依照颗粒的大小堆积成层,形成冰水堆积物。 在冰川边缘由冰水堆积物所构成的各种地貌,称 为冰水堆积地貌。由其形成的冰碛地貌有:
(4)第四纪冰期
从第三纪晚期开始,延续到第四纪 大规模冰川法院于两极和格陵兰,影响到西伯利亚、 欧洲、南美、澳大利亚,我国也有。 Q:有4个冰期三个间冰期,但近年认为有20次,每十 万年就有一次冰期。
二.冰川作用的影响
1.地壳均衡调整
冰体巨大重量使地壳下陷,地面出现向冰体中心倾斜之斜坡, 冰融后,压陷地壳回升,出现地壳均衡调整。
合而成的广阔的冰源,是介于山谷冰川和大陆冰川 的过渡类型。
源自文库
三、冰川的运动
重力和压力促使冰川移动。
冰川运动速度相当慢,一般河流流速为0.5m/s,但冰川要 几昼夜,甚至几十昼夜才能流经0.5米,所以肉眼难以观察。
冰层上,中部流动快,底部因摩擦力而流动慢,差异性→ 形成冰裂隙。
冰面上巨大砾块可保护下面冰体,延迟消融过程,周围消 融快——冰蘑菇
一.冰川的形成
1.雪线——常年积雪区的下界称为雪线。 雪线高度各地不一,主要受下列因素影响:
① 气温——雪线高度与气温成正比。一般来说, 气温由赤道向两极降低,雪线高度也从赤道向两 极降低。
② 降雪量——雪线的高度与降雪量成反比。冰川的 形成,丰富的降雪量比严寒的气候更为重要。如 阿拉斯加州的东南海岸,是该州最温暖的地区, 但因这里具有丰富的降雪量,故冰川极为发育。 而在北冰洋周围的地区,虽然气候非常寒冷,但
第11章 冰川及其地质作用
冰川——重力影响下由雪源向外缓慢移动的冰体。 它包括了地球上85%的淡水——固体水库
第一节 冰川的形成与运动
冰川是由雪源向外缓慢流动着的冰体。这种 冰体能够在重力作用下,沿着一定的地形向下滑 动,如同缓慢流动的河流一样,所以叫冰川。冰 川是由大量积雪在重力和巨大压力下形成的,具 有一定形状并不断运动着的,且较长时间存在于
2.地史时期的冰川作用 (1)最早的冰川作用发生在大约23亿年前的古元古代,如
加拿大、南非、西伯利亚 冰川擦痕漂砾 (2)南华纪冰期 冰碛岩见于南非、澳大利亚、北美、印度、西伯利亚、
非洲、西北欧,我国见于安徽、湖北、湖南、贵州、广西、 云南、秦岭、五台山等地。
(3)晚古生代冰川 有50余次
主要以∈—P冰期极为重要,影响南半球:南非、印度、 南美、澳大利亚
入冰水沉积物中,等到冰融化后引起塌陷而形成。
4)
蛇形丘是一种狭长曲折的高地,由砾石、粗 砂构成,具一定的分选性和交错层理。 呈蛇形弯 曲,两坡对称且陡,丘顶狭窄,其延伸的方向大 致与冰川的流向一致,主要分布在大陆冰川区。 成因:其一,在冰川消融时,冰融水沿冰川裂隙渗 入冰川底部流动,形成冰下隧道,待冰完全融解 后,隧道中的砂砾就堆积而成蛇形丘;
其二,在夏季,冰融水增多,冰碛物在冰川 末端形成冰水三角洲。到下一个夏季,冰川再次 形成一个冰水三角洲,如此反复,一个个冰水三
第三节 冰川作用及其原因
一.冰川作用
1.冰川作用——气候寒冷,冰川大规模前进,冰雪覆盖面 积迅速扩大,称为冰川作用。
冰期——冰川发生时期,冰川面积扩大 间冰期——气候温暖,冰川面积缩小
2)鳍脊与角峰 冰川作用之初,高地冰斗较小,相邻冰斗间距大,随冰川 作用发展,冰斗扩大,斗壁后退,相邻冰斗靠拢: 两冰斗之间分水岭变的很窄——鳍脊; 三个以上冰斗同时溯源侵蚀,形成锥形孤峰——角峰(珠 峰)。
3)冰蚀谷
山谷冰川剥蚀而成的谷地,谷地宽而平直,呈U形。在 改造原V型谷地的时候,可留在谷底、谷坡基岩上的冰擦痕、 磨光面。也可出现阶梯状地形。
1)冰碛丘陵 基碛——冰体融化,原来表碛、内碛、中碛均
沉落在底碛之上称为基碛。 冰碛丘陵——由基碛所形成的波状起伏丘陵。
2)侧碛堤 山谷冰川两侧侧碛构成了顺谷地延 伸的条状岗地.
3)终碛堤 冰川前端由冰碛物构成的弧形高地
成因:冰川补给与消融平衡态,但搬运物质不断前运 补给堆积。
意义:指示冰川前缘位置及识别标志。
2)磨蚀作用 当冰川运动时,冻结在冰川底部或边部岩石碎
块,像锉刀一样对冰川底床及两侧进行削磨和刻
① ② ③ ④ 粗糙地面较易受冰川的侵蚀而磨损。 ⑤ ⑥ 冰床岩层的倾向与冰川移动方向一致时,冰 床易严重侵蚀。
2、冰蚀地貌
1)冰斗 雪线附近围椅状半圆形洼地,是冰斗冰川的源地。 古冰斗高度可代表古雪线高度。
③ 地形——陡坡雪线位置较高;在缓坡上或平坦地 带雪线位置较低。向阳坡雪线位置比背阳坡高。
2.成冰作用 雪线以上常年积雪区,积雪转成冰,其过程如下: 成冰作用:降雪的雪花→(重压、结晶)→粒雪(冰颗粒)
→ (充填、重压、重结晶)→ 粒状冰→(重结晶、增粗,粒雪 层密度达830~840 kg/m3 ) →冰川冰→(结晶较粗,透明度较 高,浅篮与乳白色相间成层。厚达50米 、流动)→冰川 。这 一过程称为成冰作用。
低纬高山区可形成冰塔、冰林(冰蘑菇的石块落下后所成)
西琼台兰冰川
西琼台兰冰 川海拔4300米处 的一个冰蘑菇。 冰柱支撑着巨大 砾石有 5吨重。
像一只“冰鸵鸟”的头。在这里的亚大陆性冰川, 比起珠穆朗玛峰地区冰塔林不甚发育。
第二节 冰川的地质作用
一.冰川的剥蚀作用
1、冰川机械剥蚀作用 1)挖掘作用 冰川将冰床底、两侧基岩破碎、掘起、带走。 原因: ①压力,当冰层厚100m时,压力达90t/m2; ②岩石裂隙水结冰使岩石崩裂,随冰川带走。
南极洲兰伯特冰川——世界上最大和最长的冰川
流经查尔斯王子山脉时宽达64km,并流进普里兹湾长约708km,它下泄 了南极大陆冰盖1/5的水量,也就是地球上约12%的淡水都流经兰伯特冰川。 世界上流动最快的冰川为格陵兰的雅格布港冰川,每年流动7km,而兰伯特 冰川为每年0.23km。虽然慢但却是一条移量巨大的冰川,每年约有35km3的 冰通过兰伯特冰川。图画显示兰伯特冰川下游320km路段的情况。
2.海平面变化 冰期海平面降低;间冰期海平面上升 海平面大幅度升降对大陆近岸地区地质、地貌发育产生
深刻影响。 在第四纪冰期最盛时期: 英伦三岛与欧洲相连 北海及渤海、黄海、东海均为陆地 台湾与大陆相连
3.水系和水文条件被改造
冰川作用期,大部分地区水系被扰乱,前进的冰川 使河流改道,被堵塞成湖,冰融期河水大增,冰川退缩 使许多洼地积水成湖。
二、冰川的搬运作用
1.被冻结的碎屑物质大小不等,某些粗大的碎屑物可局部互相 摩擦,底、侧碎屑物可与基岩摩擦,绝大部分不能发生摩擦。
2.搬运能力强,可将直径数十米巨大石块搬运长距离,大陆冰 川以冰山形式深入海洋带来大量粗大碎屑沉积物,在海洋中形成特 殊沉积。
3.搬运物分类: 表碛——位于冰川表面 内碛——陷于冰川内部 底碛——位于冰川底部 侧碛——位于冰川两侧 中碛——两条冰川汇合时,相邻两条侧碛汇合成一条中碛。
1.天文说 (1)太阳辐射能变化 太阳是变光恒星,辐射能有强弱变化。当变
单式 一个粒雪盆流出一条冰川 复式 二个以上粒雪盆流出的冰川汇合而成
3)平顶冰川(高原冰川) 分布在高山边缘山地或高纬度的高原上 呈面状分布,底床为起伏较缓的高低 冰川自中心流向四周,在高原边缘伸出众多
小舌,成悬冰川、山岳冰川 是大陆冰川与山岳冰川的过渡类型
4)山麓冰川 山谷冰川流出山口到达山麓地带,各冰川汇
瑞士/意大利马特峰——巨大的金字塔形角峰
马特峰位于瑞士和 意大利边境,高约4480 米,由坚硬的结晶岩构 成,是典型的金字塔形 角峰。它虽不是阿尔卑 斯山最高峰,但它却是 最著名的山峰之一。它 是在 200多万年前的冰 期冰川作用中,由于同 一山头的四个冰斗不断 扩大后退进行溯源侵蚀 而成。
中国的珠穆朗玛峰 和四川贡嘎山峰都是角 峰。
2、山岳冰川 又叫阿尔卑斯冰川
分布在中低纬度高山区,例珠峰,按形态又可分为:
1)冰斗冰川 主体在雪线附近凹地(冰斗)内,溢出(冰川舌)
部分十分短小。主要分布在降雪较少的高山地区。
冰斗三面陡壁、一面开口,若开口处地势稍高则为冰坎 积雪增多溢出后停留在山坡,形体短小——悬冰川
2)山谷冰川 冰斗冰川扩大后进入山谷,长达20-30㎞,似冰河,分二种
山谷冰川分主、支,主谷冰川大,刨蚀能力强,谷底深; 支谷冰川小,刨蚀能力弱,谷底浅。
悬谷——主、支谷相会处,因谷底不在同一高度,∴支 谷冰川常高悬于主谷冰川之上,悬谷中的流水可成瀑布。
4)羊背石 突起于冰床上坚硬岩石受刨蚀后变成一系列低缓椭
圆形小丘,长轴方向与冰川流流动方向一致,迎流坡平 缓,具冰擦痕、光滑面,背流坡为陡坎。
4.生物变迁
气候寒冷,冰体发育,使生活活动空间减少,缺少 营养物质使不适应者绝灭,例剑齿虎在1.4万年前绝灭等。 植物适应不了则南迁,间冰期喜暖植物大扩张达北极。
三.冰川作用的原因
发生冰川要有二个条件:
① 气温要降低,雪线高度下降 ② 要有丰富的降水量
两者缺一不可,都与气候有关,但涉及面广: 大气、地球、海洋、地外因素等。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