凯恩斯和货币学派不同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三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的实施效果
公开市场操作作为为我国中央银行一项主要的货币政策工具, 对中央银行金融宏观调控 由直接向间接转变起到了积极的推动作用。 1 公开市场操作能够有效调节货币供给量
央行公开市场操作的核心是, 通过买卖证券影响商业银行准备金的数量, 进而调节货币 的供给量。 首先, 中央银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等货币政策工具操作, 影响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 的准备金、融资成本、信用能力和行为,以及金融市场上货币供给与需求的状况。 其次, 从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和金融市场到企业、 居民等非金融部门的各类经济行为主 体。 商业银行等金融机构根据中央银行的政策操作调整自己的行为, 从而对各类经济行为主 体的消费、储蓄、投资等经济活动产生影响。 最后, 从非金融部门经济行为主体到社会各经济变量, 包括总支出量、 总产出量、 物价、 就业等。 2 公开市场操作对市场利率进行调节公开市场操作影响市场利率的途径有两个 一是通过中央银行公布的公开市场业务利率来直接影响市场利率水平 。 二是通过公开市场操作改变银行体系流动性, 从而影响市场资金供求, 起到调控市场利 率的作用。 随着市场利率的逐步放开, 中央银行对短期利率的引导和调控就显得更加重要。 中国人 民银行利用公开市场操作业务灵活的特点, 配合利率调整, 适时调整公开市场业务债券回购 利率,并适当引导银行间拆借利率的变化。 3 公开市场操作促进了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发展 人民银行以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作为公开市场操作工具, 并开展国债和政策性金融债的 现券交易,提高了债券的流动性,降低了国债和金融债的发行成本,保证国债和政策性金 融债券在银行间债券市场顺利发行。全国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债券交易日趋活跃,成交量不 断放大。 2013 年中国债券市场总交易规模达 262.7 万亿元,同比增速 3.85%。而银行间债券市场 在总债券交易规模中占比达 75.6%。2013 年债券市场的现券交易规模为 41.4 万亿元、回购 交易规模为 221.2 万亿元。银行间债券市场在现券交易总规模中占比达 97.6%,在回购交易 总规模中占比达 71.5%。 4 促进国债发行,减弱了财政政策的“挤出效应” 所谓财政政策的 “挤出效应” , 一般是指政府通过财政支出进行投资对非政府投资产生 的抑制或削弱效应。 可分为两种情况, 一是在市场经济发达及利率放开的情况下, 财政支出进行投资会带来 需求增加,利率上升,进而抑制其他投资的增加。二是在市场经济欠发达及利率管制的情况 下,投资不受利率约束而受资源约束,在社会资源一定的条件下,以财政支出进行投资动用 的社会资源增加,其他投资可利用的社会资源就会相应减少,进而抑制其他投资。 中央银行以国债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操作对象, 会使这种状况发生变化。 中国人民银行 与商业银行开展国债回购交易, 向商业银行融出资金, 为商业银行滚动买卖国债创造了条件。 更为重要的是, 通过公开市场操作现券交易, 在二级市场买进国债, 有力地支持了国债发行。
七.公开市场操作:经济金融背景
一 理论背景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货币政策工具的 一种。相比其他货币政策工具,公 开市场操作具有主动性强; 灵活性高;调控效果和缓,震动性小的优点。为目前世界上多 数央行经常使用。 1 我国公开市场操作发展历程 1.1 公开市场业务的启动与恢复期(1994—1998 年) 1994 年我国成功实施了外汇管理体制改革和人民币汇率并轨,实行了银行结售汇制 度,建立了银行间外汇市场,中央银行为了稳定人民币汇率,于 1994 年 3 月启动 了外汇公开市场操作。 1996 年 4 月又启动了买卖短期国债的公开市场业务当时交易 对象只有 14 家商业银行, 交易工具只有财政部当年发行的短期国债,交易品种只有 正回购一个, 交易方式非常单一, 每次的招标数量很少, 只有 1~2 亿元的规模 1997 年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影响,公开市场业务基本上停止了. 随着 1997 年 6 月银行间债券市场的建立和国家开发银行债券市场化发行的推行, 以及 1998 年央行取消了对商业银行贷款规模限额的控制,1998 年 5 月央行恢复 了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并实行了一级交易商制度,选择$些实力雄厚’资产质量 较好’资信较高,并能进行大额债券交易的商业银行作为公开市场业务的交易对象
二 公开市场操作使用
公开市场操作(公开市场业务)是中央银行吞吐基础货币,调节市场流动性的主要货币 政策工具,通过中央银行与指定交易商进行有价证券和外汇交易,实现货币政策调控目标。 公开市场操作使用可以从交易品种来进行详细说明 从交易品种来看, 中国人民银行公开市场业务债券交易主要包括: 回购交易, 现券交易, 中 央银行票据。 1 回购交易 分为正回购和逆回购两种, 正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卖出有价证券, 并约定 在未来特定日期买回有价证券的交易行为, 正回购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正回购 到期则为央行向市场投放流动性的操作; 逆回购为中国人民银行向一级交易商购买有价证券, 并约定在未来特定日期将有价证券卖给一级交易商的交易行为, 正回购为央行向市场上投放 流动性的操作,逆回购到期则为央行从市场收回流动性的操作。 2 现券交易 分为现券买断和现券卖断两种,前者为央行直接从二级市场买入债券,一次性地投放基 础货币;后者为央行直接卖出持有债券,一次性地回笼基础货币。中央银行票据即中国人民 源自文库行发行的短期债券, 央行通过发行央行票据可以回笼基础货币, 央行票据到期则体现为投 放基础货币。 3 中央银行票据 是中央银行为调节商业银行超额准备金而向商业银行发行的短期债务凭证, 其实质是中 央银行债券,之所以叫“中央银行票据” ,是为了突出其短期性特点(从已发行的央行票据 来看, 期限最短的 3 个月, 最长的也只有 3 年) , 其发行的对象是公开市场业务一级交易商, 作用主要是为市场提供基准利率,以及推动货币市场的发展。
M 1 dp =f(Y,W;rm,rb,re, ;U) P p dt
(解释各个字母) 弗里德曼认为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永久收入的大小和货币与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差 额,而货币与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差额很小,影响不大,因此货币需求主要受到永久收入 的影响。 (3)不同点:①货币需求相对于利率是否稳定。凯恩斯分析的是当前收入,货币与债券, 不产生利息, 市场利率的多变性导致了货币需求的不稳定, 利率成为决定货币需求的重要因 素 (可以从利率与债券的关系理解) 。 弗里德曼将资产范围扩大股票和实物资产也包括在内, 货币需求主要取决于永久收入的大小和货币与其他资产预期收益率的差额, 而货币与其他资 产预期收益率的差额很小,因此利率对货币需求的影响作用不大, 、货币需求主要受到永久 收入的影响, 永久性收入是指一个人比较长的一个时期内过去、 现在和今后预期会得到的收 入的加权平均数,具有稳定性。永久收入的稳定性决定了其与货币需求之间的稳定性,进而 货币需求量也是具有可预测性和相对稳定性的特点 ②凯恩斯主张扩张性财政政策(流动性陷阱) ,保持半通胀的水平,因为凯尔斯认为,充分 就业是一种例外, 而小于充分就业才是常态。 因此增加货币数量只会出现利多弊少的半通货 膨胀,而不会出现真正的通货膨胀,这成为他提倡膨胀性货币政策的理论基础。弗里德曼主 张货币政策。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性,货币当局可以根据货币需求量来控制货币供给,是 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③凯尔斯相机抉择的货币政策。市场机制不能完全保证经济均衡发展,市场经济在其运行 过程中会导致有效需求不足, 从而产生危机与失业。 要避免危机与失业, 国家必须干预经济。 干预的基本方式是需求管理, 即通过财政政策与货币政策调节社会需求, 使社会总需求与社 会总供给均衡,保证经济均衡发展。弗里德曼单一规则的货币政策。货币需求函数具有稳定 性,货币当局可以根据货币需求量来控制货币供给,是货币供应量稳定增长。
方面也存在一些不合理因素: 1、 食品项所占比例过重,与实际消费结构情况脱离。由于我国居民收入持续快速增长,城 镇居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一直呈现下降趋势,从 1978 年的 57.5%下降到 2010 年的 35.7%, 农村家庭的恩格尔系数也从 67.7%下降至 41.1%,恩格尔系数的不断下降标志着我国居民食 品支出在消费总支出中的比重不断下降,这客观上要求 CPI 构成权重做出相应的调整。 2、 医疗教育等实际消费较多的消费支出在指标中的权数偏小。 而从我国普通居民的实际消 费支出来看,其所占的比重要高于 CPI 指数编制过程中所采取的既定比重。另外,与居民生 活密切相关的燃油价格连续多次大幅上调,但其仅体现在在权重还不到 1%的车用燃料及零 配件中,因此,即使油价、燃气价涨幅过高也不至于影响总的价格指数,这也使得居民的感 受与公布的指数形成了偏差。 3、 居住项所占比偏小,而且排除了购买商品房的消费支出,只将其作为投资考虑,大大偏 离居民感受。 我国绝大多数的居民在住房上的开支并非仅仅属于投资, 大多是出于日常生活 的需要, 将购买自用商品房排除在居民消费价格指数之外, 一定程度上影响相关数据统计的 真实性和准确性。 第三、 CPI 在数据采集、生成、发布等环节受到较多的人为影响。一是编制计算过程不透 明,CPI 指数编制中的中类指标及小类指标的权重一直没有公布,公众对其不知情,易被人 为操纵,形成偏差。二是采集样本偏小。三是权数调整周期过长。 第四、 统计部门对于 CPI 商品篮的商品的采价工作是每月 5 日开始, 并且采价员需要对自 己负责采集的商品价格每 5 天更新一次, 统计部门要求实际成交价, 然后将每个月要将各个 采价点采集的价格进行平均后,才能获得该商品的月平均价。因此,用于 CPI 计算的商品的 录入价格一般是该商品的均价,肯定会于商品的一般价格有偏差。 (数据经过处理产生时滞 与平滑) 六.人民币对内贬值对外升值的原因
1. 凯恩斯学派以货币学派观点 (1)凯恩斯提出的货币需求理论主要是流动性偏好理论,即凯恩斯认为,人们之所以需要 货币是因为货币是一种流动性最强而且面值固定的不变资产, 既没有资本升值也没有贬值的 资产。人们持有货币主要包括三大动机,交易动机,预防动机,投机动机(分别进行解释) (2)货币学派主要以弗里德曼为主 弗里德曼货币需求函数
五、居民日常生活感受与 CPI 的统计数据为何出现偏差?
对于统计局发布的 CPI 指数越来越多的人表示质疑, 很多时候老百姓在日常生活中会感觉到 统计局公布出来的 CPI“比较温和” ,为什么 CPI 统计数据和老百姓的切身感受总有那么大的 差异呢?主要有以下几个原因: 第一、 CPI 反映出来的是一国平均物价水平的变动,以 CPI 来衡量通胀会掩盖一部分价格 变动,比如 CPI 商品篮子中一部分涨而一部分跌,则 CPI 反映不出来。比如日常消费品涨幅 较大, 且与百姓生活息息相关, 感受自然强烈, 而耐用消费品降价, 相比而言不被人们关注, 这导致居民感受差异。 第二、 CPI 指数的项目构成与比重设置影响了居民感受。从调查情况看,CPI 指标除存在 上述权数调整周期及数据采集、生成等计算方面的不合理因素外,在 CPI 指标各类项目设置
2 公开市场业务的初步形成(1999~2001) 1999 年至 2001 年, 因受亚洲金融危机的冲击和国内有效需求不足的影响, 我国经 济发展一直处于低谷,需要中央银行货币政策的大力支持,所以,中央银行除了把 法定存款准备金率调低到 6%外,还加大了公开市场业务操作的力度。 这一阶段的公开市场操作改变了过去以回购交易为主的方式, 增加了现券交易方式。 为了刺激经济发展,主要以投放基础货币为主,只净回笼了 276 亿元的基础货币。 2001 年公开市场操作承担了货币政策日常操作的主要职能, 也标志着我国公开市场 业务的初步形成。 3 公开市场业务快速发展期(2002~2005) 2002 年至 2005 年我国经济处于上升时期,消费 需求稳定增长,固定资产投资和出口快速增长中央银行根据党中央国务院的总体部署, 开始执行稳健的货币政策,加大公开市场操作力度,适时调节础货币投放。 4 公开市场业务的逐渐成熟(2006~2009) 2006 年以来,根据银行体系流动性偏多,货币信贷扩张压力较大,价格涨幅上升的 现实状况,货币政策逐步从“稳健”转为”从紧“,进一步加大公开市场对冲操作力度,回 收银行体系的过剩流动性。但由于国际金融危机的影响,从 2008 年下半年起,我国货币政 策开始从“从紧”转向”适度宽松“,央行根据货币政策调控需要及金融市场环境变化,灵 活调整公开市场操作策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