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中国的新征途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中国的新征途当前,中国已经成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经济实力不断增强,国际地位得到提高,但是我们也清醒地认识到,中国仍然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面临诸多困难和挑战。
为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必须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和现代化。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就是要实现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五大领域的全面发展。
其中,经济是基础。
要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建设现代化产业体系,提高经济结构优化水平。
特别是要加强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推动新旧动能转换,加强对科技、教育、文化等人力资本的投入,提高劳动生产率。
同时,要提高科技创新能力、加快数字化转型和智能化改造,实现产业链上下游协同发展,推动经济全球化。
政治上,要深化改革,维护稳定。
在法治、民主、科学的基础上,推进政治体制和治理体系现代化,完善权力制约和监督机制,提高公共管理效能,保障人民群众的利益。
同时,要加强民族团结和宗教和谐,坚决维护国家统一和社会稳定。
文化上,要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培养和传承民族精神和价值观念。
推进文化市场开放和创意产业发展,促进文化多样性和文化交流,提高全民文化素质和文化软实力,展现中国文化的独特魅力。
社会上,要提高民生保障水平,深入推进教育、医疗、养老等领域的改革,完善社会保障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基本权益。
同时,要加强公共安全管理,建立安全生产和食品药品安全等制度,提高安全事件应对能力,维护国家和人民生命财产安全。
生态上,要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实现生态文明建设和经济社会发展的良性互动。
加强环境保护,推进生态文明制度建设,提高生态环境质量,保障人民健康和生态安全。
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需要的是全体中华儿女的共同努力。
只有艰苦奋斗、勇攀高峰,才能开创中华民族辉煌灿烂的新时代。
实现小康社会和现代化是中国的新征程。
这不仅对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具有重要意义,也对保障国家和人民的根本利益具有深远的影响。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联系探究
中共济南市委党校学报•4/2020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内在联系探究欧庭宇摘要:2020年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作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首个“百年目标”,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应交的“答卷”。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密切关联,二者价值取向具有共向性、目标追求具有同质性、价值指归具有统一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经阶段,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使命必然,彼此相得益彰。
以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行动继续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筑梦”描绘壮丽蓝图,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追梦”制定战略举措,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为中华民族“圆梦”增添行动力量。
关键词: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筑梦”;“追梦”;“圆梦”作者简介:欧庭宇,贵州师范大学马克思主义学院(邮政编码550001)中图分类号:D616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672-6359(2020)04-0006-062020年是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验收之年,时代在变,人民群众的需求也在变化,不仅仅目标需要一个又一个地实现,而且全面深化改革、全面依法治国、全面从严治党这“三个全面”都要“永远在路上”。
在我国改革进入攻坚期的重要战略机遇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的关系深度剖析,推动全面深化改革与民族复兴的实现有机融合,为“三个全面”的战略举措寻求更多的力量支撑。
基于此,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之间紧密的依存性、互联性为基础,着力探究全面建成小康与民族复兴的彼此推进,希冀汇集中华民族“筑梦”、“追梦”、“圆梦”的动力引擎,继续为民族复兴下半程发挥增添力量。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密切关联尽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和民族复兴是中华民族在不同阶段的奋斗目标,但是彼此密切关联,表现为价值取向具有高度的共向性、目标追求具有一贯的同质性、价值指归具有强大的统一性。
(-)价值取向具有共向性从价值取向来讲,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民族复兴皆以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作为思想保障,在它们的伟大实践过程中培育和完善社会主义核心价值基金项目:教育部重点基金项目“大学生思想政治理论课认同的影响因素研究”(16JDSZK031)观。
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关键在四个全面战略布局。
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中国已经进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决定性阶段,实现这个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只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立足“五位一体”目标,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奠定坚实基础。
2、全面深化改革: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招
改革开放是决定当代中国命运的关键一招,也是决定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关键一招。
只有全面深化改革,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提供不竭动力。
3、全面依法治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环
法律是治国之重器,良法是善治之前提。
只有全面依法治国,努力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建设,做到科学立法、严格执法、公正司法、全民守法,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造制度保障。
4、全面从严治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所在
只有全面推进从严治党,始终保持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和纯洁性,才能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才能坚定改革开放事业的正确方向,才能保证社会主义法治的顺利推进,才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锻造坚强核心。
试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试论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历史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一个重要阶段和
重要目标,具有深刻的历史意义。
首先,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小
康社会建设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战略的重要内容,也是完成第一
个百年奋斗目标的必要条件。
实现小康社会,标志着中国已经从贫困
和落后走向全面发展和繁荣,为中华民族实现伟大复兴奠定了坚实的
基础。
其次,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发展道路的重要成就。
在新中国
成立七十年的历史长河中,中国走过了一条自立自强、砥砺前行的伟
大道路。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这条道路上的一个重要里程碑,是中国
发展道路的重要决策和成就,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实践。
它
体现了中国人民艰苦奋斗、自力更生的精神和中华民族的凝聚力。
最后,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人民福祉的巨大提升。
小康社会
建设是为了保障全体人民共同分享国家发展成果,让中华民族每个人
都过上富足、安康的生活。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不仅意味着中华民族
全面进入小康社会,更是意味着中国人民的现实需求得到了充分满足,人民生活质量和幸福感得到了巨大提升。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伟大历史进程中的一个重要里程碑,
标志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断健康发展,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
定了坚实基础,为中国人民幸福美好生活的实现提供了强大支撑。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小康社会是指人民生活达到小康水平的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一个重要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提出的重要目标,也是中国人民的共同愿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一、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的必要条件。
中国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实现小康社会是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重要里程碑。
只有实现小康社会,才能为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奠定坚实的基础。
二、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的重要保障。
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得到了加强。
实现小康社会,可以促进经济社会的持续健康发展,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三、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的重要途径。
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人民的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人民的幸福感也得到了加强。
实现小康社会,可以让人民享受到更好的教育、医疗、住房等公共服务,提高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四、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的重要途径。
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国家的综合实力得到了显著提高,国际影响力也得到了加强。
实现小康社会,可以让中国在国际上拥有更大的话语权和影响力,为维护国家的利益和尊严提供更强有力的支持。
五、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的重要途径。
小康社会是一个相对富裕的社会,社会各方面的发展也得到了加强。
实现小康社会,可以为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提供更好的条件和支持,推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不断向前发展。
总之,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发展的重要阶段,也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必要条件。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意义体现在促进经济社会持续健康发展、提高人民生活水平和幸福感、增强国家的综合实力和国际影响力、推进全面深化改革和全面依法治国等方面。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从历史的角度来看,中国作为一个拥有悠久历史和深厚文化底蕴的大国,曾经饱经战乱,经历了贫困和落后的时期。
而今天,中国已成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国内生产总值连续多年居世界前列,人民生活水平得到了显著提高,这离不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努力。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在于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奠定基础。
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中国梦,是一个为实现中华民族繁荣富强的伟大目标,必须要从基层建设开始。
只有一个身体健康、文化素质高、生活富足的中华民族,才能够在国际舞台上真正发挥其应有的地位和作用,把中华民族的文化传统、价值观念和道德准则传承和发扬光大。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实质,就是要建立一个经济持续发展、国家稳定和社会和谐的社会体制。
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要从生活质量、经济繁荣、文化品位、科学技术、环境状况等方面进行全面提升,实现现代化发展。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发展进入一个全新的阶段,具有历史性的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必须从锤炼党的领导、强化制度建设、构建现代化经济体系、全面发展教育、加强公共服务、推进生态文明建设等方面入手,全方位、多角度、多层次地做到克服发展中的困难和问题、解决当前的紧迫问题。
各个领域的发展需要结合现实情况制定有效措施,考虑到这个国家的宏观战略和经济政策,进一步推动工作的顺利开展。
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石。
历史上,中国国家掌握在少数人手中,充满权贵专权的现象,这导致了中国在发展过程中出现了一些不合理的现象。
因此,党的领导是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重要条件。
党要突出宏观指导,制定长远计划,加强对各级官员的管理,加强民主、法治和廉政建设,保证社会主义改革和发展的方向和基础。
制度建设也是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重要环节。
制度是一种规律和规矩,是一种组织管理方式,是一种运作方式。
如今中国的发展,已经不是在继承和发展传统制度的基础上,而是要创造新的制度来适应发展的要求,向全方位、多层次发展模式、人民群众大需求转化。
新时代总目标
新时代总目标新时代总目标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完成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基础上,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为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努力奋斗。
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新时代总目标的核心内容。
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在新时代,中国已经进入全球第二大经济体,崛起为世界重要的经济、科技、文化、军事强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打下了强大的物质基础。
同时,中国仍然面临一系列的挑战,如人口老龄化、环境污染等问题。
因此,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需要我们保持发展势头,解决各种挑战。
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是新时代总目标的重要任务之一。
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包括经济、政治、文化、社会、生态文明等多个方面。
在经济建设方面,需要进一步推动中国的产业升级、科技创新、农业现代化,加强国民经济的综合实力。
在政治建设方面,需要提高国家治理能力,加强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维护国家安全和社会稳定。
在文化建设方面,需要加强中华民族优秀传统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培养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提高全民文化素质。
在社会建设方面,需要解决民生问题,推动社会公平正义,加强社会治理体系建设。
在生态文明建设方面,需要倡导绿色低碳的生活方式,加强生态环境保护,推动可持续发展。
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新时代总目标的重要原则。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符合中国国情的社会主义道路。
新时代要继续坚持中国共产党的领导,坚持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指导地位,坚持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坚持改革开放,坚持依法治国,坚持全面从严治党。
要继续深化改革,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不断完善和发展。
要坚持党的基本路线,推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建设,增强全民道德素质。
要加强军队建设,巩固国防力量,确保国家安全。
建设富强民主文明和谐美丽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是新时代总目标的美好愿景。
富强代表经济发展,民主代表政治体制完善,文明代表精神文明建设,和谐代表社会和谐稳定,美丽代表生态环境优美。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
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运用马克思主义哲学原理,全面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使经济更加发展、民主更加健全、科教更加进步、文化更加繁荣、社会更加和谐、人民生活更加殷实,是党的十六大确立的我国在本世纪头二十年的奋斗目标。
这个目标展示了我国现代化建设的壮丽前景,具有极大的感召力和凝聚力,鼓舞人心,催人奋进。
结合哲学常识,可从如下几个方面加以认识。
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意义1、运用物质和意识的辩证关系,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奋斗目标提出的依据和意义辩证唯物论认为,物质决定意识,意识是客观存在在人脑中的反映;意识对物质具有能动作用,意识能够正确反映客观事物,正确意识能够促进客观事物的发展。
因此,我们想问题、办事情要做到一切从实际出发,使主观符合客观,发挥正确意识对客观事物的促进作用。
当人类社会跨入二十一世纪的时候,我国进入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世界多极化和经济全球化的趋势继续发展,科技进步日新月异,综合国力竞争日趋激烈。
十六大提出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是我们党依据对我国社会主义初级阶段第 1 页国情和现代化建设实际的深刻分析,依据对我们面临的重要战略机遇期的正确把握而提出来的,符合我国国情和现代化建设的实际,符合广大人民群众的利益和愿望,必将激励全国各族人民万众一心,奋发图强,昂首阔步,奋勇前进。
2、运用联系的观点,认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对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全局的意义唯物辩证法认为,事物是普遍联系的,整体与部分的关系是客观事物普遍联系的一种重要形式,二者相互影响,不可分割。
因此,我们学会从整体上把握事物的联系,办事情既要从整体着眼,树立整体观念和全局思想,又要重视局部的作用,搞好局部,使整体功能得到最大的发挥。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现代化建设第三步战略目标必经的承上启下的发展阶段,也是完善社会主义市场经济体制和扩大对外开放的关键阶段。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时光荏苒,岁月如梭。
经过几十年的不懈努力,中国人民在中华大地上谱写了一曲曲壮丽的篇章。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正离我们越来越近,为我们团结奋进的未来描绘出了美好蓝图。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共产党坚持党的群众路线的一个重要表现,也是对人民群众不懈追求幸福生活的回应。
这是一个以人为本、追求共同富裕的社会理念。
在这个目标的引领下,中国在经济、政治、文化、社会以及生态环境等各个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和发展。
经济上,我国取得了世界上瞩目的成就。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经济以惊人的速度崛起,实现了从封闭到开放,从贫困到富裕的伟大转变。
我们成功迈入世界第二大经济体的行列,人民的生活水平显著提高。
减贫工作取得了巨大成功,如今已经有大量的农村贫困人口脱贫致富,享受到了现代化的生活。
政治上,我们坚定不移地走上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
我们坚持党的领导,坚决打击腐败,推进依法治国,努力构建社会主义和谐社会。
人民在政治上的参与度和获得感显著增强,人民民主权利得到充分保障。
我们的制度优势和政权稳定为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文化上,我们注重传承与创新。
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范围内焕发出勃勃生机,传统文化教育成为一项重要工作。
同时,我们也积极引进世界各国先进文化,实现了传统文化与时代潮流的有机结合。
文化自信的增强使我们更加自豪地展示我们的优秀文化,为实现伟大复兴增添了强大的动力。
社会上,我们致力于构建和谐的社会环境。
人民群众的福利得到了极大的改善,医疗、教育、就业等方面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社会保障体系健全,老年人、残疾人、儿童等弱势群体得到了更好的保障和关爱。
社会公平正义不断提高,社会治理水平明显增强。
生态环境上,我们积极应对全球变暖和环境污染的挑战,大力推进绿色发展。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引领下,我们加大了生态环境保护力度,提高了环境质量,让人们享受到更美好的自然环境。
努力构建生态文明,保护好我们的家园。
然而,面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我们依然面临一些困难和挑战。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读后感
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读后感【实用版3篇】目录(篇1)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1.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意义2.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3.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战略部署4.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1.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内涵2.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3.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未来发展4.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成就正文(篇1)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读后感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是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我国发展的总目标。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们党向人民、向历史作出的庄严承诺,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的关键一步。
下面,我将从三个方面对这一话题进行探讨。
一、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指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进程中,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社会建设和生态文明建设全面推进,人民生活水平全面提高,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基本实现。
这一目标的实现,需要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
同时,我们还需要加强党的领导,完善政策体系,加大投入力度,确保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如期实现。
二、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是指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领导下的中国人民,根据新的时代条件和实践要求,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逐步形成的一种新型社会主义制度。
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包括了一系列的理论和实践创新,如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理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道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制度等。
这些理论和实践创新,为我们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提供了强大的思想武器和行动指南。
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成就在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进程中,我们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
经济建设方面,我们坚持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共享的新发展理念,推动高质量发展,实现了经济持续健康发展和社会大局稳定。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实现民族伟大复兴中国梦,是每个中国人的共同梦想。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中国正以昂扬的姿态迈向实现民族伟大复兴的新时代。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成为实现这一伟大目标的重要阶段和里程碑。
通过不懈努力,我们有信心为亿万人民创造幸福美好的生活。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首先意味着要实现经济发展与社会进步的相互促进。
在过去几十年的改革开放中,中国经济取得了令世界瞩目的成就。
然而,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也逐渐暴露出来。
新时代,我们需要持续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坚持创新驱动,加快转型升级,深化供给侧结构性改革,注重提高资源利用效率,推动经济发展与自然环境保护相协调。
保持经济稳定增长,扩大内需,促进产业升级和城乡区域发展协调,让每一个人都能从经济发展中获得实实在在的好处。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其次要重视改善民生福祉和提升人民生活质量。
与经济发展同样重要的是关心百姓冷暖,让人民群众过上更加幸福美好的生活。
这就要求我们加强教育、医疗、养老等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推动教育公平,改善基本医疗卫生条件,加强老龄化社会的应对措施,并提供更好的就业机会和收入分配机制,缩小城乡、区域之间的差距。
而实现这些目标离不开广大人民群众的参与和积极作为。
政府需要倾听民声,解决民生问题,让每一个人都能充分享受到改革发展成果。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还意味着要加强国家治理能力和社会文明素质建设。
作为一个拥有五千多年文明历史的国家,我们有着丰富的传统文化积淀,也需要不断提升社会文明素质,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深入人心。
加强国家治理能力,需要提高法治水平,加强党的领导和党风廉政建设,推动社会各界自治和自我管理。
全社会共同努力,形成良好的社会风尚,建设和谐稳定、宽容包容的社会环境。
实现民族伟大复兴,是中华民族千百年来的夙愿。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实现这一伟大梦想的重要阶段。
只有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我们才能真正走向民族伟大复兴的辉煌未来。
让我们紧密团结在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周围,坚定信心,奋发向前,共同开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的美好明天。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意义1. 引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里程碑,对于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具有重大意义。
2. 小康社会的内涵小康社会的概念源自中国传统文化,是指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生活安康、社会和谐。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全国人民在物质、文化和精神上都能实现全面发展。
3. 小康社会的内在要求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实现经济建设、政治建设、文化建设和社会建设全面发展,以及人与自然和谐共生。
4. 小康社会与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关系小康社会是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的基础阶段,是推动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的一个重要节点。
5. 小康社会的重大意义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在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具有重大意义。
6. 经济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我国经济总量、国民经济总量、人民生活水平等各方面都要达到小康水平。
这将成为中国发展史上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我国达到了全面小康的目标。
7. 政治方面实现小康社会,将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提供坚实的政治基础。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意味着人民生活水平显著提高,社会更加安定团结,国家政治稳定和改革开放的力度将有保障。
8. 文化方面小康社会的建设将促进社会主义文化繁荣发展,提高人民的文化素质和生活品质。
这对于实现社会主义现代化具有重大意义。
9. 社会方面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将进一步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幸福感和安全感,促进社会公平正义,增强社会凝聚力和内生动力。
10. 个人观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进程中的重大里程碑,不仅对于实现国家富强、人民幸福有着重要意义,也标志着我国在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进程中取得了新的成就。
11. 结语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贡献,将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注入强大动力,也将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提供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全面建成小康社会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的重要里程碑,标志着中国迈入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阶段。
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
如何理解全面建成小康社会与实现中国梦的关系今天的梦想,源于古老的向往。
早在20世纪70年代末,就把中国现代化发展的国家纲领同广大人民对美好生活的愿景作了完美的结合。
他说,我们要实现的“四个现代化”,是中国式的现代化,我们的“四个现代化”是“小康之家”。
在的倡导下,建设小康社会成为中国人民的一个跨世纪的理想和行动目标。
在20世纪末基本实现“小康”的情况下,中共十六大报告明确提出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
伴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事业的不断深入,其内涵和意义不断地得到丰富和发展。
党的十八大报告根据我国经济社会发展实际和新的阶段性特征,在党的十六大、十七大确立的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目标的基础上,与时俱进地提出了确保到2020年实现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宏伟目标。
从“建设”到“建成”,一字之差,是量到质的飞跃,体现了我国发展阶段的重大变化。
今天,历史的接力棒传到了我们手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已经遥遥在望,我们唯有坚定信念、万众一心、奋力进取,努力实现全面小康社会的战略目标,从而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
、2012年11月29日,在党的十八大闭幕仅仅15天之后,总书记和其他中央政治局常委来到国家博物馆参观《复兴之路》展览,重温中华民族所经历的苦难和辉煌,回顾中国共产党90多年的奋斗与探索。
总书记语重心长地指出:“我以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就是中华民族近代以来最伟大的梦想。
这个梦想,凝聚了几代中国人的夙愿,体现了中华民族和中国人民的整体利益,是每一个中华儿女的共同期盼。
他坚信:“到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年时,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一定能实现,到新中国成立100年时,建成富强XX文明和谐的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一定能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梦想一定能实现”。
习总书记的讲话,清晰地告诉我们,“中国梦”就是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
其基本内涵是国家富强、民族振兴、人民幸福。
这三者相互联系,相辅相成,包含着全面建成小康社会的目标,也包含着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的目标,还包括了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目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与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
在中国实现现代化,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是从鸦片战争以来中国人民的夙愿。
1949年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站起来的中国人民走上了现代化发展之路。
改革开放以来,中国共产党从中国国情出发,领导人民进行建设小康社会的伟大实践,极大地改变了中国的面貌。
在此基础上,2002年召开的中共十六大确定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奋斗目标和发展战略,展现了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美好前景。
从实现工业化到实现四个现代化,十一届三中全会前的发展战略,从总体上看是一种赶超战略。
其时,我们想尽快摆脱贫困和愚昧,实现国家工业化和现代化,提高综合国力,赶超世界发达国家。
在此时期,中国共产党确立的现代化目标,经历了从工业化向四个现代化的转变。
1949年,中共七届二中全会提出,要使中国稳步地由农业国转变为工业国,把中国建设成为一个伟大的社会主义国家。
1953年,毛泽东指出,要在10年到15年或者更长一些时间内,基本完成国家工业化和对农业、手工业、资本主义工商业的社会主义改造。
从而提出了社会主义工业化和社会主义改造同时并举 以实现社会主义工业化为“主体”的发展战略。
在1964年底1965年初召开的第三届全国人民代表大会第一次会议上周恩来正式向全国人民公布了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四个现代化的战略目标。
1963年9月 中共中央工作会议在讨论国民经济发展的长远规划时提出了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第一步 建立一个独立的、比较完整的工业体系和国民经济体系 第二步 全面实现农业、工业、国防和科学技术的现代化 使我国经济走在世界前列。
四个现代化的发展目标和两步走的发展战略 勾画了新中国经济发展的蓝图 为全国人民指明了方向。
尽管由于“文化大革命”的严重失误 在很大程度上干扰了四个现代化建设的进程 但是 在全国人民的艰苦努力下 到十一届三中全会前 还是取得了很大的成就。
这就是 基本形成了独立完整、门类齐全的现代工业体系 工业在国民经济中的比重得到大幅度提升 教育科学文化卫生体育等各项事业获得巨大发展 人民生活水平也明显提高。
在20世纪的最后10年,中国的国民经济实现了持续、快速、健康的发展,此前确定的经济总量“翻两番”的目标提前实现。
1978年国内生产总值为3624.1
亿元 到2000年 达到89404亿元,扣除价格因素,年平均增长近10,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历史上经济发展最快的时期,比同期世界经济年均增长率高6.5个百分点,比发达国家高7.3个百分点,比发展中国家高4.8个百分点,增长速度居世界首位。
2000年10月 中共十五届五中全会宣布我们已经实现了现代化建设的前两步战略目标,经济和社会全面发展,人民生活总体上达到了小康水平。
这些都是带有阶段性、根本性的变化。
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经过全党和全国各族人民的共同努力。
到20世纪末,中国实现了现代化建设“三步走”战略的前二步目标 从21世纪起进入了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加快推进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的发展阶段。
这是继实现从贫困到温饱的跨越之后我国社会发展的又一次历史性跨越,是中华民族发展史上一个新的里程碑。
在中国这样的发展中大国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是一项前无古人的艰巨而光荣的伟大事业。
中国正处于并将长期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 现在达到的小康还是低水平的、不全面的、发展很不平衡的,巩固和提高目前达到的小康水平,还需要进行长时期的艰苦奋斗,全面建成惠及十几亿人口的更高水平的小康社会更是任重而道远。
为此,必须紧紧抓住21世纪头20年这个对中国来说可以大有作为的重要战略机遇期,抓紧研究并认真解决关系经济社会发展全局的重大而紧迫的战略性问题。
要始终不渝地坚持以经济建设为中心,保持国民经济持续快速健康发展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奠定坚实的物质基础,要始终不渝地发展社会主义民主政治,建设社会主义政治文明,积极稳妥地推进政治体制改革,扩大社会主义民健全社会主义法制建设社会主义法治国家,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营造良好的政治环境,要始终不渝地坚持发展社会主义先进文化,建设社会主义精神文明,积极进行文化创新,增强有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吸引力和感召力,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创造健康的思想氛围。
全面建设小康社会,必须坚定不移地树立和落实科学的发展观。
历史经验表明,一个国家坚持什么样的发展观,对这个国家的发展会产生重大影响。
坚持以人为本、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观是以胡锦涛为总书记的新一届领导集体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从新世纪新阶段党和国家事业发展全局出发提出的重大战略思想。
科学发展观总结20多年来中国改革开放和现代化建设的成功经验,吸取了世界上其他国家在发展进程中的经验教训,揭示了经
济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反映了中国共产党对发展问题的新认识。
只有坚定不移地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促进人与自然、社会的和谐发展,正确处理改革、发展、稳定的关系、正确处理经济发展同人口、资源、环境的关系,才能顺利推进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各项事业,才能更好地完成新世纪新阶段的历史任务。
自1921年成立以来 中国共产党始终是以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为己任的。
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团结和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完成了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历史任务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前提。
新中国成立后 完成由新民主主义到社会主义的过渡,实现了中国历史上最伟大最深刻的变革,开始了在社会主义道路上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新的征程。
中共十一届三中全会以来,又在一条前无古人的征途上,凭借共产党人的巨大政治勇气、理论勇气和实干精神,成功地找到了一条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正确道路,赋予中华民族的复兴伟业以新的生机和强大活力。
经过20多年的艰苦奋斗,我们已经实现了总体小康水平的目标,正向着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目标迈进。
我们相信到21世纪中叶这一宏伟目标一定能够实现,中华民族一定能够实现伟大的复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