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理论思考
关于高山发射台站团支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几点思考
关于高山发射台站团支部走可持续发展之路的几点思考袁燕湖南省南岳电视调频发射台421001摘要:在飞速发展的当今时代,如何让单位在激烈的竞争中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说到底是人才的培训和竞争。
从我们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青年员工的人数在整个行业的持续增长将成为必然趋势,做好单位的团支部建设,把团支部的每位成员培养成独当一面的全面发展的人才是我们应当思考的问题。
本文首先从人员结构和活动开展情况分析了南岳电视调频发射台团支部的现状,然后重点阐述了高山台站的团支部建设如何走可持续发展之路。
文章从这三个方面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思考分析,第一以思想道德建设为抓手,引导青年同志树立正确的“三观”;第二,以提高专业技能为重点,培养青年同志成为单位的“明日栋梁”;第三以开展丰富多彩的文体活动为载体,让青年同志寻觅健康有益的兴趣爱好。
关键词:团支部建设思想建设培训公益在当前知识经济的时代,如何让自己的单位在竞争激烈的现实面前永立潮头,实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说到底是人才的培训和竞争。
作为我们南岳电视调频发射台,要确保湖南省高山台站的“龙头”位置,争创全国一流的高山台站,关键在人才,希望在人才,潜力更在人才。
而从我们广播电视行业的发展前景来看,青年员工的人数在整个行业的持续增长将成为必然趋势,因此青年人才的培育已经作为一个亟待解决的问题横空出世,这也是我们单位健康发展的一项重中之重的工作任务。
要完成这项重要工作任务,做好高山发射台站团支部建设,走可持续发展道路,把团支部的每位成员培养成独当一面的专业人才是我们最值得深思的问题。
在这里我结合担任台里团支部书记几年来的工作经验,谈几点粗浅的看法。
一、我台当前团支部的现状1、人员结构现状(1)人员结构单一我台团支部现有团员16名,大部分是进台工作时间不久的青年职工,人员结构比较单一,年龄层次以80、90后为主,绝大部分是大专以上学历,而专业技术职称除了两人有中级职称之外,其余的都为初级职称或无职称。
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
高质量发展学习心得体会引言:在当今世界和中国的发展大势之下,高质量发展已经成为国家战略的选择,也是实现可持续发展的必由之路。
通过这段时间对高质量发展的深入学习和思考,我对于这一概念有了更加深刻的认识,受益匪浅。
正文:一、高质量发展是适应时代变化的必然选择随着全球化和信息化时代的到来,世界经济正在经历深刻变化。
传统的粗放型增长模式已经难以为继,如何在保增长的同时提升发展的质量和效率,成为摆在各国面前的挑战。
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面临着经济转型升级的历史任务。
高质量发展正是为此提出的科学发展理念,它要求我们在经济建设中更加注重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的发展理念,实现从“有没有”到“好不好”的根本转变。
二、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重视创新驱动创新是高质量发展的核心驱动力,在知识经济时代,技术进步和制度创新是推动经济社会发展的重要因素。
我深刻认识到,无论是企业还是国家,要想实现高质量发展,就必须把创新作为首要任务,加大对研发投入,推动科技成果转化,不断提高全要素生产率。
三、高质量发展强调绿色发展和可持续发展绿色发展是高质量发展的必然要求,它要求我们在发展中处理好经济发展和生态环境保护的关系,实现经济发展与人口、资源、环境相协调。
在高质量发展战略中,绿色低碳发展被放到突出位置,这启示我们在日常工作和生活中也要积极践行绿色理念,减少资源消耗和污染排放,为建设美丽中国贡献力量。
四、高质量发展需要开放包容的合作模式在全球化的今天,任何一个国家都无法孤立发展。
高质量发展要求我们坚持开放发展,推动构建开放型世界经济,与世界各国共同分享发展机遇,实现互利共赢。
在新时代的征程上,我们要积极参与国际合作与竞争,吸收借鉴国外先进经验,推动我国高质量发展与全球发展相融合。
五、高质量发展体现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思想高质量发展强调共享发展成果,要求我们在发展的同时更加注重解决发展不平衡不充分的问题,着力保障和改善民生,让人民群众共享发展成果。
成人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理论思考与路径选择
坚持 “ 条 腿 ” 路 的 方 针 , 人 高 等 教 育 应 以 终 身 教 育 理 念 为 指 导 构 建 宏 观 的 成 人 高 等 教 两 走 成
育 体 系 , 行 多元 化 办 学 模 式 , 快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的 转 型 , 力 发 展 成 人 高等 职 业 教 百 , 出 实 加 大 突
2 0 & 全 国 报 考 成人 高 校 的 考 生 总数 为 24 人 , 041  ̄ 7  ̄- 比 上 年 的 3 7 人 减 少 了 1 3 。 减 幅 达 31 ; 0 5 9万 2万 % 2 0 年 成人 高 考 的情 况 也 不 容 乐 观 , , 龙 江 省 成 人 如 黑
现 实意 义 。
成 人高 等教 育 可持 续 发展 的理论 思考与路径选择
唐 汉 生 f 东 食 品 药品职 业 学院 ,广东 广 州 5 02 ) 广 150
摘 要 : 据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当 前 面 临 的 一 些 困 难 和 问 题 , 大 众 化 阶 段 , 等 教 育 的 发 展 仍 应 根 在 高
几 点 意见 》 文 中 指 出 , 国教 育 的 办学 方 针 应 是 一 中
“ 条腿走 路 ” 这 两 条腿 , 条 是普通 教 育( 普 通 两 。 一 含
高 等 教 育 1一 条 是 成 人 教 育 ( 成 人 高 等 教 育 ) 据 , 含 。
高 考 报 考 人 数 持 续 下 滑 , 比 去 年 减 少 了6 0 多 人 ; 00
新 疆 维 吾 尔 自治 区 出 现 了 报 考 人 数 少 于 计 划 招 生
教 育 部统 计 , 至 20  ̄ 底 , 国普 通 高 等 教 育 在 截 02 全
校 生93 人 , 人 高等 教 育在 校 生5 9 人 , 外 , 0万 成 5万 此 当 年 全 国 高 等 教 育 自学 考 试 报 考 1 6 .7 人 次 , 2 77 T 取 得 毕 业 证 书 1 95 人 , 等 教 育 “ 条 腿 走 路 ” 格 2 .万 高及 江 西 这 些 向来 以 考 生 数 量 广 广 重 大 而 著 称 的 省 区 ,也 都 无 例 外 地 出 现 了 类 似 的 情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理论的思考-北京三生环境与发展研究院
创建可持续发展的新文明——理论的思考叶文虎20世纪最显著的特征是人类文明造就了无与伦比的精神和物质财富,但随之而来的则是人类生存与发展的基础——环境受到了严重的破坏。
人类在享用着工业文明所带来的“乐果”的同时,又不得不饱尝它所造成的“苦果”。
现实迫使人们去思考:问题究竟出在哪儿?现实还迫使人们去思考:我们应该怎么办?一、环境问题的出现和提出——人类文明演替的信号文明是人类改造世界的物质和精神成果的总和,是社会进步和人类进化状态的集中体现。
人类结束生物进化进入文明演替至今,已经历了史前文明、农业文明和工业文明三个阶段。
在人类诞生的初期,生产力水平极低,人类的生活完全依赖于自然环境。
人类聚居于气候适宜、水源丰富的地方,过着采集和狩猎的原始生活。
在这一阶段中,人类完全是自然界中一员,被动地依靠自然生存,还没有能力造就人工环境,因此,人们不得不十分地敬畏山、水、风、雷等自然现象以及为人类提供衣食的动植物,并对它们顶礼膜拜。
原始的图腾文化就体现出这时人类崇拜自然、敬畏自然的心理。
在这一史前文明时代,人类还没有把自身与自然界区别出来并对立化,自然界按其固有逻辑发展,因而人为的环境问题还没有出现。
公元前3000年左右,作为人类文明最早发源地的古埃及进入了农业文明时代。
尼罗河的定期泛滥给埃及带来了充沛的水源和肥沃的土壤,也带来了生命的繁荣。
古埃及人利用集体力量排干沼泽,开沟筑坝,兴修水利,种植小麦、大麦等植物。
自此,人类结束了完全依赖自然的历史,开始进入了依靠自己的智慧利用自然,改变局部地区的生态系统而生存的阶段。
农业文明时期最主要的特征是人类能够利用自身的力量去影响和改变局地自然生态系统。
人类一旦对自然施加影响,就必然产生一定的环境问题。
但这时世界人口数量不多,生产规模不大,社会组织程度不高,人类社会对环境的冲击力还比较小,因此环境问题未上升为一个社会性的问题,也就没有可能引起普遍的注意。
虽然人类破坏局地生态系统导致平衡失调的实例早已有之,例如,发源于底格里斯河和幼发拉底河平原的古巴比伦文明的湮没就是人类滥用自然,不合理种植、灌溉造成土壤彻底破坏的后果。
可持续发展的基本内涵
扩大生产规模 增加产品产量 提高消费水平
强调环境承载能力 强调资源永续利用
高投入、高消耗、高污染 低投入、低消耗、低污染
形成不可持续的生产 方式和消费方式,产 生资源、环境危机
实现清洁生产、文明消 费及生态、社会、经济 的全面协调发展
活动 阅读材料,回答问题:
浆料
发甲 酵烷 器
废 水
甜 加工过程 菜
作为高中生,在日常生活中我 们可以为协调人地关系、保护环境, 做些什么……?
积极参加可持续发展的决策、宣传、教 育和培训活动; 购买环保标志的商品; 实行垃圾分类; 减少过度包装; 倡导简朴生活; 拒食野生动物; 少用一次性餐具和塑料袋
随堂演练:
(2)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 社会的可持续发展是目的
内容(目的):
改善人类生活质量,提高人类 健康 水平,创造一 个人人享有平等 、自由 的社会环境。
(3)生态的可持续发展
地位: 生态的可持续发展是基础 内容:
包括环境保护和资源利用两个方面。
在发展经济的同时必须保护好生态环境,包括防治 环境污染、改善环境质量、保护生物多样性等,特 别是保证以持续的方式使用自然资源。
发展、环境的观念 4. 世间万物,生命之网(2001年) 公平的观念 5. 地球充满生机(2002年) 发展、环境的观念
三、可持续发展从概念到行动
发展历程
1980年: 1987年: 1992年: 2002年:
概念提出 下定义 通过议程,从概念推向行动 审议执行情况,提出战略、措施
四 协调人地关系的主要途径
强调环境承载能力 强调资源永续利用
活动 阅读课文,思考回答:
传统的经济发展模式和可持续的经济发 展模式的目的、特征、结果有什么不同?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_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_牛文元
收稿日期:2012-03-18作者简介:牛文元,中国科学院可持续发展战略研究组组长、首席科学家,中国可持续发展研究领域先行者之一。
1983年参与联合国布伦特兰委员会起草世界可持续发展奠基性文本《我们共同的未来》,1994年,出版中国第一部可持续发展理论专著《持续发展导论》,1999年领导编纂中科院年度报告《中国可持续发展战略报告》(已发布14部)。
2004年,在路甬祥总主编主持下,组织编纂中国可持续发展首部大型学术文献《中国可持续发展总纲》(国家卷,20卷本)。
鉴于在环境与可持续发展领域的贡献,2001年被选为第三世界科学院院士,2003年被聘为国务院参事,2007年与意大利前总统钱皮获得“国际圣弗朗西斯环境奖”。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纪念联合国里约环发大会20周年牛文元(中国科学院科技政策与管理科学研究所,北京100871)摘要2012年是巴西里约联合国环境与发展大会20周年,回顾20年来世界各国发展所走过的路程,总结可持续发展战略的成功与不足,是制定未来世界健康发展路线图的历史要求。
人们对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内涵认知,经过了从生存到发展,再从发展到可持续发展的漫长过程。
可持续发展被视作是一个自然—社会—经济复杂系统中的行为矢量,该矢量将导致国家或地区的发展朝向日趋合理、更为和谐的方向进化。
可持续发展特别强调“整体的”、“内生的”和“综合的”内涵认知。
可持续发展理论的“外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自然”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硬支撑”;可持续发展战略的“内部响应”,是处理好“人与人”之间的关系,这是可持续能力的“软支撑”。
只有“当人类向自然的索取能够被人类向自然的回馈相平衡”,只有“当人类对于当代的努力能够同对后代的贡献相平衡”,只有“当人类为本区域发展的思考能够同时考虑到其它区域乃至全球利益时”,可持续发展的实现才具备了坚实的基础。
可持续发展揭示了“发展、协调、持续”的系统本质;可持续发展反映了“动力、质量、公平”的有机统一;可持续发展创建了“和谐、稳定、安全”的人文环境;可持续发展体现了“速度、数量、质量”的绿色运行。
资源稀缺性引发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
资源稀缺性引发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在当今世界,资源的稀缺性是经济学家们始终关注的问题之一。
随着全球人口的不断增长和经济的迅猛发展,资源供应面临着日益紧张的局面。
在这种背景下,可持续发展成为了解决资源稀缺性问题的一种重要途径。
经济学家们对可持续发展进行了深入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的理论与实践措施。
首先,理论上,经济学家认为可持续发展的核心原则在于资源的有效利用和保护。
资源的稀缺性意味着资源供给不足以满足人们的需求,而资源的浪费和滥用则会进一步加剧资源的稀缺性。
因此,经济学家们强调要通过提高资源利用效率、促进资源再利用和循环利用等手段,来确保资源的可持续利用和供应。
其次,经济学家们还研究并提出了一系列措施,以达到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例如,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是经济学家们认为重要的措施之一。
传统能源的开采和使用带来了环境污染和资源枯竭等问题,而清洁能源则被视为有效解决这些问题的途径之一。
经济学家们分析了清洁能源的市场前景、政策支持的作用以及技术创新的重要性,并提出了相关建议和政策措施。
此外,经济学家们还关注到可持续发展与经济增长之间的关系。
传统上,经济增长往往以牺牲环境为代价,导致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恶化。
因此,经济学家们强调要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
他们研究了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约束之间的平衡点,提出了可持续经济增长的概念,并通过制定环境保护政策、加大环保投入等手段,来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双赢。
此外,经济学家们对可持续发展的思考还包括了社会公正和公平的考量。
他们认为,资源的稀缺性通常会导致资源分配不均的问题,加剧了社会的不公平和不稳定。
因此,经济学家们提出了一系列关于社会公正和公平的理论和政策建议,以确保资源的公平分配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总的来说,经济学家对可持续发展展开了深入的思考,并提出了一系列理论与实践措施。
他们强调要从资源有效利用和保护的角度出发,推动清洁能源的开发与利用,实现经济增长与资源环境的协调发展,同时关注社会公正和公平的问题。
2024年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范本(2篇)
2024年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范本____年读理论热点面对面心得体会一、引言____年,我有幸参加了一场关于理论热点的面对面讨论活动。
这次活动不仅让我对理论知识有了更深入的了解,也让我体会到了思想交流的重要性。
在这次活动中,我们讨论了许多热点话题,包括科技发展、环境保护、社会经济等方面的问题。
通过这次交流,我对这些问题有了更深入的认识,也明白了作为一个公民应该如何思考和行动。
接下来,我将结合这些热点话题,分享我在这次交流中的心得体会。
二、科技发展与人类未来科技发展是当今社会的一大热点话题,我们讨论了科技对人类未来的影响以及我们应该如何面对这些影响。
首先,我们意识到科技发展带来的机遇和挑战。
科技发展改变了人类的生活方式和工作方式,提高了生产效率,带来了更多的便利。
但同时,科技也带来了一系列的问题,如人工智能的发展对人类就业带来的影响,互联网的普及带来的信息泛滥等等。
我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必须在人类的需求和利益之上,不能只追求技术本身的进步。
作为公民,我们应该关注科技发展的方向,积极参与科技讨论和决策,推动科技进步与人类福祉相结合。
其次,我们讨论了科技伦理的重要性。
科技进步带来了许多伦理问题,如基因编辑技术的应用、人工智能的道德问题等等。
我们认识到,科技发展必须与伦理价值相匹配,不能为了追求技术进步而忽视伦理道德。
在这个问题上,我们应该积极参与伦理讨论和决策,推动科技在人类价值观的框架下发展。
最后,我们讨论了科技教育的重要性。
科技对人类的影响已经无处不在,我们必须提前教育和培养新一代的公民掌握科技的基本原理和应用能力。
同时,我们也要加强科技教育的普及,让更多的人了解科技的发展和应用,掌握科技的创新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科技教育不仅仅是为了培养科学家和工程师,更重要的是培养公民的科技素养和创新精神。
三、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环境保护是另一个重要的热点话题,我们讨论了环境保护的紧迫性和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性。
学生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800字
学生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在当今社会,新发展理念成为了经济和社会发展的重要指导思想,它涵盖了绿色发展、创新、协调、绿色、开放和共享六大原则。
新发展理念以人民为中心,注重全面、协调、可持续的发展。
对于学生来说,如何理解和应用新发展理念是非常重要的。
那么,学生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是什么呢?1. 对新发展理念的简单认识学生对新发展理念的认识可能还停留在表面层面,简单地将其理解为经济发展的新理念。
他们可能会认为新发展理念是政府提出的一种新的经济发展思路,通过创新和开放来推动经济增长,促进社会的绿色、可持续发展。
2. 对新发展理念的深入理解然而,通过深入学习和思考,学生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将会更加深入。
他们会意识到新发展理念不仅仅是经济发展的问题,更是社会全面进步的问题。
他们会明白,新发展理念强调的绿色、创新、协调、开放和共享的理念体系,对于构建和谐社会,实现可持续发展具有重要意义。
3. 对新发展理念的应用和实践除了理解新发展理念的内涵,学生还应该明白如何将其应用于实际生活和学习中。
他们可以通过思考和讨论,找到与自己所学专业或兴趣相关的途径,来应用新发展理念的思想。
他们可以从小事做起,比如在生活中倡导节约资源、保护环境;在学习中注重创新思维、跨学科学习等。
总结回顾学生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从简单到深刻是一个由浅入深的过程。
在这个过程中,他们需要通过学习和实践来深化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
他们也应该意识到新发展理念对于未来发展的重要性,并主动将其运用到自己的生活和学习中。
只有这样,他们才能更好地适应社会的发展需求,迎接未来的挑战。
个人观点我个人认为,学生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不仅仅是理论水平的问题,更是实践能力和拓展思维的问题。
只有通过实际行动和不断的思考,才能真正体会到新发展理念的意义和内涵。
我希望学生不仅限于课堂教育,还应该注重社会实践和自主学习,从而更好地理解和应用新发展理念。
通过这篇文章的阐述,相信学生对新发展理念的理解会有进一步的提高,也希望他们能在学习和生活中灵活运用新发展理念的思想,成为社会发展的中流砥柱。
对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
对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中国经济哲学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理论基础和指导思想。
它包含着对社会主义市场经济的本质和规律的认识,体现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的思想体系。
随着中国经济的快速发展和全球化的深入发展,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也日益显现。
本文从以下几个方面来探讨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
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在于坚持以人民为中心。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的核心是人民本位,一切经济制度和政策都要以人民的利益为出发点和归宿。
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保障和改善民生,加强社会保障体系建设,提高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和幸福感。
还要注重人的全面发展,加强人才培养和教育,不断提高人力资本的质量和效益。
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在于坚持可持续发展。
在经济发展中,要注重生态环境保护,实现经济发展与资源节约、环境保护的协调统一。
要加大节能减排工作力度,推动绿色节能产业的发展,促进绿色经济的增长。
还要注重推动创新发展,加快转变经济发展方式,加强科技创新和知识产权保护,提高国家经济竞争力。
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在于坚持开放合作。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强调要实行对外开放的战略,积极参与国际分工合作,加强与各国的经济交流与合作。
要形成全球化的思维方式和视野,加强国际竞争力,提高国际话语权,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要注重构建开放型经济体系,加强国内市场的开放和便利化,积极扩大对外开放水平,推动贸易和投资自由化便利化。
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在于坚持实践创新。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理论是在实践中不断发展和完善的,在实践中不断探索和创新才能找到符合国情、适应时代要求的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经济发展道路。
要注重实践对经济学理论的检验和指导,不断总结经验,不断完善理论,推动中国经济发展进一步取得新的突破和进步。
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是以人民为中心、可持续发展、开放合作和实践创新为核心的经济发展思想,是适应经济发展新阶段和面临的新问题的哲学基础。
只有不断深化对中国经济哲学的趋向思考,才能更好地引领中国经济发展,实现经济的可持续、健康、平衡和更高质量的发展。
古浪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
古浪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的几点思考摘要:古浪县干旱少雨,水资源短缺,供需矛盾突出,严重制约了全县经济社会的发展。
要实现全县水资源的可持续发展,必须深化水权水价制度改革,加强水资源的涵养保护和合理开发利用,积极争取项目资金,加快水利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各项水利改革,完善防洪减灾体系。
关键词:古浪县;水资源;可持续发展;对策1概况古浪县是青藏、蒙新、黄土三大高原的交汇过渡地带,地势南高北低,海拔在1500~3469m之间,地貌类型复杂多样,分带现象明显,由南向北依次为山、川、沙漠三大地貌形态。
南部为水源涵养区,中部为绿洲平原区,北部为生态极其脆弱的荒漠区。
古浪县属典型的温带大陆性气候,干燥少雨。
受地形、地貌、地理位置的影响,气候变化剧烈,区域性差异较大。
年均气温4.90℃,多年平均降水量306mm,蒸发量2800mm,干旱指数由南向北为2.50~10.40。
古浪县多年平均水资源量2.24亿m3,其中地表水1.18亿m3,地下水0.06亿m3,年调入黄河水约1亿m3。
2水资源可持续发展所面临的问题2.1水资源严重短缺古浪县水资源短缺严重。
全县人均水资源量309万m3,为全国、全省、全市的1/7、1/3、1/2;667m2平均水资源量112m3,为全国、全省、全市的1/15、1/6、1/2。
缺水已成为全县经济社会发展的“瓶颈”,也进一步影响到古浪县经济社会的可持续发展。
2.2水资源时空分布差异明显由于受地形、地貌的影响,全县降水在时间和空间的分布极不均匀。
4月份开始逐月增多,9月份开始逐月减少,11月份至来年的3月占全年降水量的8%~10%,4-10月占全年降水量的90%~92%,7、8、9三个月占到全年降水量的58.10%~60%。
北部沙漠区多年平均降水量仅为207.70mm,中部平原区246.30~360.70mm,南部山区一带则在265.50~475.20mm之间。
水资源时空分布不均,直接导致了全县季节性缺水和区域性缺水问题的产生。
关于如何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
关于如何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思考随着国家经济的快速发展,我们需要思考如何以推动经济高质量发展为目标,进一步提高经济发展水平和质量,促进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
在此之前,我们首先需要了解什么是经济高质量发展以及为何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
一、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含义经济高质量发展是指经济发展过程中的各种指标达到最优水平,包括但不限于经济增长速度、经济结构、生产效率、科技创新、文化娱乐等多个方面。
相较于单一追求经济规模扩张或者GDP增长率的数字化发展模式而言,高质量发展追求的是不同层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具体来说,高质量发展要求经济发展与资源利用之间的平衡,吸纳更多的社会资源,扩大就业规模和就业质量,保证国民经济的可持续发展,同时要加强质量和效益,在生产、服务、营销等方面增强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竞争力和国际影响力,实现经济的高质量发展。
二、为何需要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1. 提升产业水平高质量发展追求的是不同层面的全面、协调、可持续发展。
要实现高质量的经济发展,就需要在产业层面上通过技术革新、结构优化等手段提升产业水平,提高商品质量和增加附加值,从而增强企业的核心竞争力。
2. 加强资源利用与环境保护当前经济发展对资源、环境的消耗严重,若只是追求经济增长,将降低经济效率与可持续性。
以高质量发展为目标,可以有效提升资源利用效率,将剩余物资用于为社会创造更多价值,同时加强环境保护力度,减轻污染和环境破坏带来的负面影响,为可持续发展奠定基础。
3. 增强市场竞争力高质量发展可以提高市场竞争力,让企业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获得更好的发展机会。
通过在产品质量、价格、工艺、服务等方面进行创新和提升,增加用户体验和忠诚度,强化品牌核心竞争力,提高市场占有率和市场综合影响力。
4. 提高国际影响力高质量发展可以提高国际影响力,让中国走向世界、参与全球经济治理更有话语权,引领全球高科技和产业趋势。
将中国优质产品和先进技术推向国际市场,增加品牌的参与度,提高品牌密度,进一步提升中国经济国际影响力。
研究生经济学思考题精选
研究生经济学思考题精选
研究生经济学课程中涵盖了广泛的内容,这些内容旨在培养学生的经济思维和解决问题的能力。
以下是一些研究生经济学思考题的精选:
1.货币政策对经济有何影响?
货币政策是通过调整货币供应量和利率来影响经济活动的一种政策工具。
请分析货币政策如何对经济产生影响,特别是对通货膨胀、利率、经济增长和就业的影响。
2.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是什么?
经济增长追求的是国民经济总量的扩大,而可持续发展强调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个方面的平衡。
请讨论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之间的关系,以及如何平衡经济增长与可持续发展的目标。
3.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是什么?
全球化使得国际贸易、投资和信息的流动更加频繁和便捷。
请
分析全球化对中国经济的影响,包括对产业结构、就业机会和经济
发展模式的影响。
4.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是什么?
政府在经济中扮演着重要的角色,包括宏观经济管理、产业政
策和公共服务等。
请探讨政府在经济中的角色以及政府干预对市场
的影响。
5.负外部性对市场效率的影响是什么?
负外部性指的是一种经济活动对其他人或社会产生的负面影响,而市场通常无法有效内部化这些影响。
请说明负外部性对市场效率
的影响,并讨论政府如何通过政策手段解决负外部性问题。
以上是一些研究生经济学思考题的精选,通过对这些问题的思
考和分析,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经济学的核心概念和理论,并
培养创新思维和问题解决能力。
经济方面思想汇报
经济方面思想汇报一、引言在当今社会,经济问题一直是人们关注的焦点。
作为一名经济学学生,我对经济方面的思想有着浓厚的兴趣,通过学习和思考不断丰富自己的经济理论知识,不断探索经济发展的规律。
在此,我将就我的一些思考和看法做一次经济方面的思想汇报。
二、过去与现在的经济发展随着经济全球化的加深,世界各国经济之间的联系日益紧密。
过去,经济发展主要侧重于工业化和农业,而如今,服务业和信息技术行业等新兴产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引擎。
与此同时,环境问题和资源短缺等挑战也日益突出,如何实现经济可持续发展成为亟待解决的问题。
三、经济政策的探讨对于一个国家或地区的经济发展,经济政策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
货币政策和财政政策是调节经济的重要手段,通过适当的政策调控,可以实现经济增长和稳定。
另外,创新政策、人才政策等也对经济发展有着重要影响。
如何制定合适的政策,成为提升经济竞争力的关键所在。
四、经济理论的探讨经济学作为一门社会科学,有着丰富的理论体系。
从亚当·斯密的《国富论》到凯恩斯的宏观经济学理论,经济学家们一直在探讨经济规律和发展模式。
而如今,行为经济学、发展经济学等新兴学科也在不断涌现,为我们认识经济现象提供了新的视角。
五、未来经济发展的展望未来,经济发展将更加智能化、数字化,并伴随着人工智能、大数据等技术的迅速发展。
同时,绿色经济、可持续发展等概念也将成为主流,推动经济朝着更加环保和可持续的方向发展。
作为经济学学生,我们应该不断学习,不断探索,为推动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结语经济方面的思想汇报至此结束。
通过这次汇报,我不仅加深了对经济的认识,也激发了我更深入探索经济领域的欲望。
希望未来可以在这个领域取得更多的成就,为推动经济发展贡献自己的力量。
以上为本人对经济方面的一些思考和看法,希望可以得到大家的认可与指导,谢谢!。
“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思考与探索
教育管理JI A O Y U G U A N L I“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下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思考与探索西安外国语大学经济金融学院崔娜党军摘要:探寻可持续发展能力培育机制的科学性和规律性,对教育科学理论具有补充价值,对教学实践具有指导价值。
依托“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对高校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进行研究,聚焦于培育问题意识、内在学习动力、合作与沟通、寻求并吸收反馈这四个方面的可持续发展能力。
思考和探索具体可行的培育路径和实施对策,加强“以学习者为中心”教学理念的深化设计和关注“干中学”过程的教改实践有效落实,为教育工作者的教学实践内容、教书育人方法和教学改革方向提供参考价值。
关键词:“研究导向型”教学模式;可持续发展能力;教学改革与实践在互联网、大数据、人工智能迅猛发展的现实背景下,传统的以知识讲授为重心的培育方式将难以满足未来人才培养的需要,教育理念、教学模式、育人机制都将迎来重大改革,高等教育将更加强调对大学生可持续发展能力的培育。
高校学生培养和形成适合自己的可持续发展能力才是职业立足和终生成长的根本。
一、国内外研究现状及评述(一)可持续发展能力的相关研究可持续发展是全球各领域长期发展关注的核心问题。
联合国可持续发展委员会、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历年提出全球可持续发展教育框架,中国也逐步构建了具有中国特色的可持续发展教育理论与实践。
培育可持续发展能力是可持续发展的重要保障,培养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的人才是高等教育可持续发展的主要目标。
可持续发展能力具有以下特点:第一,以人为中心;第二,通过在某一领域刻苦钻研以获取学习方法、思维和技术;第三,由内在心理需求激发,具有可塑性、成长性和延展性的特点;第四,培育机制具有科学规律,可跨学科、跨行业、跨国界推广。
高校在培育具有可持续发展能力人才上具有重要责任。
安东尼·T.克龙曼研究了美国高等教育的发展变化,认为大学不仅是传播知识的场所,也是探讨生命意义的场所[1]。
辩论辩题的可持续发展
辩论辩题的可持续发展正方辩手观点:可持续发展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要求,它是指在满足当前需求的同时,不影响后代子孙满足其需求的发展方式。
可持续发展是一种经济、社会和环境三位一体的发展模式,是对人类社会发展的一种新的理念和战略,是人类社会在发展过程中对自然环境保护的一种新的要求。
首先,可持续发展可以促进经济的长期稳定增长。
通过合理利用资源、推动科技进步和提高生产效率,可持续发展可以有效地避免资源的过度消耗和环境的破坏,从而为经济的长期发展提供了坚实的基础。
正如联合国前秘书长巴努·金迪所说,“可持续发展是指满足当前世代的需求,而不会损害后代世代满足其需求的能力。
”。
其次,可持续发展有利于社会的稳定和和谐。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人们更加注重社会公平和公正,尊重不同文化和民族的差异,促进社会的和谐发展。
正如美国总统约翰·肯尼迪曾经说过,“我们不能只关心眼前的利益,而应该为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世界。
”。
最后,可持续发展有利于保护环境和生态系统。
在可持续发展的理念下,人们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和生态平衡,努力减少污染物的排放,保护珍稀物种和生态系统的完整性。
正如英国作家托马斯·哈代所说,“我们所做的一切都会影响到地球的未来,我们应该为了后代子孙留下一个更加美好的家园而努力。
”。
综上所述,可持续发展对人类社会的发展具有重要意义,它不仅可以促进经济的稳定增长,还可以促进社会的和谐和环境的保护,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必然选择。
反方辩手观点:可持续发展的理念虽然很美好,但在实际操作中存在诸多问题。
首先,可持续发展的实施需要付出巨大的成本,包括技术投入、环保设施建设等,这对企业和政府来说都是一种负担。
同时,由于可持续发展需要长期的投入和维护,对于一些发展中国家来说,这无疑增加了发展的难度和成本。
正如英国经济学家弗里德里希·哈耶克所说,“可持续发展需要巨大的资源投入,这对于许多国家来说是一种奢侈。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思考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的理论思考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更加强调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
社会主义的本质在于实现人民的全面发展,为了达到这一目标,必须确保人民在政治、经济、文化等各个领域都能够享有平等的权利和机会。
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应该更加强调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利益,致力于建立一个人民公平共享、共同发展的社会主义制度。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更加注重绿色可持续发展。
随着全球环境问题的日益突出,社会主义国家应当积极响应全球环境治理的呼吁,推动建设绿色低碳的经济体系和生活方式。
这不仅是对地球资源的可持续利用,更是对人类生存和发展的责任。
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应该更加注重环境保护,努力建设一个与自然和谐共生、永续发展的社会主义社会。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更加重视全球化的挑战和机遇。
全球化是一把双刃剑,既给社会主义国家带来了更广阔的市场和合作机会,也带来了更大的竞争和挑战。
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应该更加注重加强国际合作和交流,积极应对全球化过程中的各种挑战,在竞争中求得发展,在合作中共谋未来。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发展需要更加关注文化多样性和传统文明的传承。
尊重不同国家和民族的文化传统和习俗,是社会主义国家和社会主义理论应该积极倡导和践行的。
21世纪社会主义发展应该更加重视文化的多样性,推动不同文明之间的对话和融合,促进文化的传承和创新,实现人类文明的共同繁荣。
21世纪世界社会主义的发展离不开人民的主体地位和利益、环境的可持续发展、全球化的机遇和挑战、文化的多样性和传统文明的传承等重要因素。
只有在这些方面加强探讨和理论思考,社会主义才能真正实现自身目标并为世界人民带来更多福祉。
21世纪是人类发展的新纪元,也是社会主义发展的新时代,我们有理由相信,随着不断地思考和实践,社会主义将会迎来更加美好的未来。
《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考5篇》
《我国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考5篇》第一篇:农业生态环境可持续发展思考随着经济和工业社会的快速发展,环境问题已经成为经济社会发展过程中必须面对的问题。
面对全球可持续化发展不断深入的今天,农业可持续发展已经成为世界各国政府亟待解决的难题之一。
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农业的可持续发展很大程度上决定了我国是否能实现生态文明建设的目标。
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与可持续发展的内涵农业生态环境。
作为国民经济核心组成部分之一,农业发展为国家经济发展和建设奠定了坚实的基础和保障。
鉴于其主要以土地为基本生产资料,而土地资源的好坏很大程度上决定了农业的发展程度,因此,保护土地资源的优良性成为农业发展的基本要素之一。
除了土地资源外,农业生态环境还包括水源、大气和生物链等生态资源与环境的综合。
农业生态环境保护。
工业与科技水平的不断提高虽在一定程度上使农业经济社会得到了快速的发展,但从现实情况来看,仍未摆脱传统农业经济发展的模式,在农业生产过程中存在着较为严重的污染、土地荒漠化等环境与资源问题,农业生态环境遭到破坏,严重制约了我国农业的可持续发展。
鉴于此现实,保护农业生态环境被提上日程。
理论上而言,农业生态环境保护,即:科学、合理、高效的利用自然资源、预防农业对生态环境的污染与破坏,同时保护农业生态环境平衡所采取的综合措施。
农业可持续发展。
社会的全面发展提高了社会生产力,同时也不断增强了人们开发自然资源的技术和能力。
为了追求经济利益而放弃生态环境成为传统农业发展的弊端之一。
自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可持续发展理论提出后,为保护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提供了理论支持,为保护环境起到了积极作用,同时也为各国立法保护环境起到了推动作用。
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可持续发展理论在农业方面的应用,其中强调了农业的发展应遵循自然规律,具备农业发展的合理性与有序性。
其宗旨是:农业可持续发展是实现我国生态文明建设和保护农业生态环境的重要途径之一,符合现代农业及其环境保护的要求。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对经济全球化与发展中的社会问题在当今全球化的时代背景下,经济发展与社会问题密不可分。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以其独特的理论视角,对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中的社会问题提出了深刻的思考与观点。
本文将从马克思主义经济学的角度,探讨经济全球化与发展过程中涉及的社会问题,并分析其原因和可能的解决途径。
一、资本主义全球化与社会不平等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的全球化过程加剧了贫富差距和社会不平等。
在全球范围内,跨国公司的垄断资本控制了大部分资源和生产力,导致了全球财富的不均衡分配。
这种不平等不仅存在于不同国家之间,也存在于国内社会结构中。
富人越来越富,贫困和贫困地区的人口则陷入了更深的困境。
这种社会不平等不仅影响着个人的生活水平,也加剧了社会的不稳定性和不公正感。
二、劳动力市场与雇佣关系马克思主义经济学强调了资本主义经济制度下的劳动力市场和雇佣关系的重要性。
在全球化的背景下,跨国公司追求利润最大化往往导致了对劳工权益的剥削和压迫。
大规模的全球化生产往往会导致工作机会的流失和工资的下降,特别是对于发展中国家的劳工而言。
此外,全球化也加剧了劳工之间的竞争,使得工人的团结和权益保护变得更加困难。
三、环境破坏与可持续发展在经济全球化的过程中,环境问题成为了一个日益严重的社会问题。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认为,资本主义制度的追求利润最大化导致了对环境资源的过度开发和破坏。
全球范围内的大规模生产和消费不仅加剧了资源的枯竭,也加剧了环境污染和气候变化的问题。
这种环境破坏不仅影响着人类的生存和生活质量,也对未来的可持续发展构成了严重威胁。
四、社会主义的解决途径马克思主义经济学提出了通过社会主义制度来解决经济全球化和发展中的社会问题。
社会主义制度强调了生产资料的公有化和社会财富的公平分配,以实现社会的共同富裕和可持续发展。
通过建立公平的劳动力市场和雇佣关系,保护劳工权益,实现环境保护和可持续发展,社会主义制度为解决当今世界面临的各种社会问题提供了重要的思路和路径。
关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两面性的思考
矿床地质2010年MINERAL DEPOSITS 第29卷增刊关于资源开发利用技术进步对经济社会可持续发展作用两面性的思考刘铁华(中国地质科学院矿产资源研究所,北京 100037)自工业革命以来,伴随着对矿物资源的大规模开发利用,人类社会的生产生活方式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而回顾工业革命以来人类在矿产资源开发利用领域的成就,无一不与技术进步息息相关,技术进步已成为人类从更大的广度和深度获得资源,实现经济社会持续发展的主要路径——人类对技术的崇拜已然形成。
但工业革命以来数百年的资源开发利用实践亦表明,技术进步对人类可持续发展而言历来都是一把双刃剑,其作用具有两面性。
首先,虽然技术进步扩大了有限资源的来源基础和供给效率,保证了人类社会在特定发展时空内的资源安全,但从不可再生矿物资源消耗的总效果上看,技术进步却在客观上加速了资源整体的耗费速率,使得人类发展的矿产资源极限更快地到来。
例如,2009年6月中国科学院在公布的中国2050年科技发展路线图中,提出了“中国地下四千米透明计划”,力争到2040年,使中国主要区域地下四千米以内变得“透明”,为准确圈定覆盖区和深部的矿产资源提供理论与技术支撑。
“中国地下四千米透明计划”的实施,将通过系统开展覆盖区和深部矿产资源探测理论和技术方法的研究,立足国内资源赋存新增一大批矿产资源储量,从而有效保障中国中长期经济社会发展的资源安全。
同时,中国还将通过以下一系列科研技术攻关,进一步扩大中国的矿产资源基础及供给效率,具体包括:贫矿资源、复杂难矿利用技术的现代化和产业化;推动复杂共伴生矿资源综合开发利用技术;发展非传统资源与替代资源高效利用技术;发展石油天然气高效利用技术等。
依中国目前经济发展情况预测,通过进一步加大地勘工作力度,实现重大找矿突破,并取得相关资源开发利用的技术进步,确可有效地保障中国未来数十年的矿产资源安全。
但同时,也必须看到人类社会发展与资源供给关系的一条铁律:资源现时供给的增加抑或对未来供给的保证,均会促使经济社会的进一步扩张性发展。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对可持续发展经济的理论思考刘思华(中南财经大学)一、可持续发展经济必须以生态可持续发展为基础,以社会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实现三者的有机统一。
现代发展是整个现代社会的生态、经济、社会诸方面都得到发展,可以概括为生态发展、经济发展和社会发展三个方面。
因此,可持续发展不是指单纯的经济发展,而是三种可持续性相互联系、相互适应、相互制约、相互作用,共同组成一个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
这个统一体中,是以生态可持续性为基础、经济可持续性为主导、社会可持续性为根本目的的可持续发展。
这是三种可持续性的高度统一与协调发展。
经济可持续性是可持续性的经济定义,也就是从经济学角度来看可持续发展,这主要是指发展不以伤害后代人的利益为前提来满足当代人的需求,保障人类发展的长期利益或后代人的持续收入,正是在这个意义上说,可持续发展经济可以定义为:“当发展能够保证当代人的福利增加时,也不会使后代人的福利减少。
”〔戴维・皮尔斯,1996〕然而,在我国的实际工作中,对这个定义产生了一种误解,譬如,有人认为可持续发展经济只注重人类发展未来的长期利益,而不关心当代人的目前利益或经济当事人自身的利益。
事实绝非如此。
可持续经济发展,虽然说着眼是要解决当代的发展与后代的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保障子孙后代的利益;但要从这个基本立足点出发,优化社会总资源配置,从而解决好当代发展过程中经济社会发展和生态环境改善之间的协调关系,并形成相互适应的良性循环,不断提高保证人民群众目前需要和长远需要的供给能力,这就把人类发展的长远利益和眼前利益、局部利益和整体利益结合起来,以便满足当代人的需求和后代人的需求。
因此,经济可持续性的一个重要方面,就是人们生产经营活动的经济增长和可获利性,它要求国民经济系统保持它的产出水平等于或大于它的历史平均值的能力,是个产出没有负增长趋势的系统,而且经济增长既重视数量增加,又重视质量改善,还要降低消耗,节约资源,减少废物,提高效率,增进效益,力求经济增长和经济收益的变异性较低或最低,从而保证国民经济持续、稳定、协调发展。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必须以生态的可持续为基础。
因为按照生态经济学的观点,现代经济社会系统是建立在自然生态系统基础之上的巨大开放系统,以人类经济活动为中心的社会经济运动都是在大自然的生物圈中进行的。
任何经济社会活动,都要有作为主体的人,作为客体的环境,这两者都是以生态系统运行与发展作为基础和前提条件的。
同时任何社会生产,不论物质生产,还是精神生产,以至人类自身生产,所需要的物质和能量,无一不是直接或间接来源于生态系统。
所以,在生态系统和人类经济社会活动中,生态系统是经济社会活动的基础。
人类社会的发展必须以生态系统为基础。
现在,越来越多的人认识到,随着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必须考虑到生态环境改变对社会经济的决定作用。
现代经济社会发展必须以良性循环的1997年第3期生态系统及其生态资源的持久、稳定的供给能力为基础,使现代经济社会的发展绝对建立在它的生态基础上,并确保这种基础受到绝对保护和健全发展,使其能够长期地、稳定地支撑现代经济社会的健康发展。
可见,生态可持续性不仅是经济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的基础,而且是人类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基础,这是现代发展不以人们意志为转移的客观规律。
实践也已证明,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实质上是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性的相互适应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它既不以牺性生态环境为代价片面强调经济发展;也不以牺性经济增长为代价片面强调生态发展,而是强调生态可持续性和经济可持续性必须相互适应、相互促进,建立起协调互促型生态与经济相协调的可持续经济发展模式,实现现代经济在生态与经济两个良性循环中健康和可持续发展。
经济发展的可持续性又必须以社会的可持续发展为根本目的。
所谓社会发展的可持续性,即指这种发展既能保障当今社会多因素、多结构的全面协调发展,又能为未来社会多因素、多结构的全面协调发展提供基本条件,至少不削弱这种发展能力。
这是一种长时期促进社会公正、文明、健康发展的社会全面进步过程。
社会可持续性问题的中心是“以人为本位”的发展,它强调人的全面发展,人类物质、精神生活多种需要的满足,生存与生活质量的不断提高和社会公正的实现。
这些正是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根本目的和主要目标,而且,这些也只有通过经济的可持续发展才能逐步实现。
因此,可以说,可持续经济发展是三种可持续性相互适应与相互作用的结果。
在可持续发展系统整体中,可持续经济发展处于主导地位。
这种主导地位是建立在它与生态可持续性和社会可持续性相互适应与协调发展的基础上的。
三种可持续性相互适应、相互作用、互为存在和发展的条件。
生态可持续性对经济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起基础性的决定作用,社会可持续性对经济和生态的可持续性起动力和保证作用,这种作用的发挥,人类经济活动才能在良好的生态环境和社会环境中进行,从而保证经济良性循环,推动经济系统持续发展和不断前进。
当然,经济可持续性对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性起着主导性的调节作用,它不仅有必要而且有可能为实现和保持生态和社会的可持续性创造物质基础和基本条件,从而促进自身的发展。
因此,只有在三种可持续性相互作用的协调互促过程中,才能推动经济的可持续发展,保持经济良性循环和健康发展。
二、可持续发展经济的最佳模式是物质、人力、生态三种资本共同增殖 可持续经济发展,顾名思义包含二层意义:一是要经济发展,二是经济可持续。
所以从财富的角度来理解可持续经济发展,就是社会的总财富随着时间推移有所增加,至少不减少,也就是保护社会总资本存量的非减性,那么这种经济发展可以认为是可持续的。
因此,从社会总体上,保持总资本存量非减或有所增殖,这是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必要前提,也是社会总体可持续发展的必要前提。
但这只是必要条件,并不是充分条件。
因为,这里所说的社会总资本是指包括人们通常所说的经济资本即实物资本或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本的总和。
其中,强调生态资本存量保持非减或有所增殖方才构成可持续经济发展的充分条件。
因此,要从根本上解决人口、经济、社会和资源、环境、生态之间协调发展,保持生态、经济、社会的可持续性,必须确立三种资本相互转化与相互增殖的基础上保持社会总资本存量增加的观点。
(一)三种资本的划分是现代经济学发展上一次质的飞跃长期以来,传统经济学只是从社会经济系统内部的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现象和过程来研究人类社会经济运动的规律性,把经济发展过程看成纯粹是由社会经济系统本身的规律支配的,而不受那些支配着自然生态系统进化和发展规律所制约的封闭体系,不重视经济活动和自然界环境之间的相互影响,因而将生态发展过程排除在社会再生产运动过程之外。
这种传统的、狭义的、不完全的经济发展观,突出表现在它没有把人类社会经济体系看成是建立在生态系统基础之上,把人们经济活动和生态环境作为有机整体来研究社会资本运动及其规律性;而是将社会再生产过程看成是和生态资本运动过程毫不相关的、甚至对立的纯粹的经济资本运动过程。
因而生态资本运动过程就被排除在社会总资本运动过程之外。
和传统经济学相比较,作为现代经济学的生态经济学最基本的特征,就是它把自然生态系统包括进来,把作为人类公共财富的自然生态纳入经济学研究的范围,从而把现代经济运动看成是经济系统和生态系统作为有机整体来研究经济运动的规律性。
80年代后期以来,对于生态与经济协调发展问题研究扩大了许多原有的概念,提出可持续发展。
从探讨生态与经济一般的协调发展关系,深入到研究不考虑生态的经济带来极不经济的后果,尤其是脱离生态资本运动的社会总资本运动带来的非可持续性的恶果。
这是生态经济学理论研究的重大转变。
现在,可持续发展经济学把生态资本作为社会总资本的重要内容,纳入社会总资本运动研究的范围,确立三种资本相互转化与相应增殖的基础上保持社会总资本存量随时间推移有所增加的理论。
这是可持续发展经济学对生态经济学理论的新发展。
传统的经济增长和经济发展理论,也是把国民财富增长的主要因素看成为物质资本积累,甚至不少人把它看作是唯一源泉。
虽然说也有一些西方经济学家看到,决定经济增长的因素,不仅是经济因素,而且有非经济因素,除物质资本外,还有技术创新、人力资本、自然因素等。
尤其是柯林・克拉克认为,物质资本积累只是经济增长诸多因素中的一个因素,而且不是一个关键因素。
他曾明确指出:“我相信,种种情况已经摧毁了一个至今流行甚广的观点,即经济增长速度主要取决于资本能够积累的速度”。
(1937)但是,从总的来看,西方经济学家长期以来是崇尚“物质至上”,把物质资本的作用估计过高。
因此,从18世纪中叶以后,物质资本决定论在传统经济增长理论中处于主导地位。
直到本世纪50年代末和60年代初,由于现代生产力的巨大发展,科学技术的飞速进步,使经济增长的传统因素作用逐渐削弱,而其他社会性因素的影响不断增加,特别是具有较高知识水平的高质量劳动力的作用日趋突出,使西方经济学家不得不开始同忽视活劳动作用的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决裂,从物质资本决定论,转向重视人力资本,甚至提出了人力资本决定论的观点。
其中以美国著名经济学家舒尔茨为创始人的人力资本学派,论证了人力资本在现代经济增长中的决定性作用,较为系统地阐述了人力资本的形成、特征、投资和收益等问题,为人力资本理论的形成作出了重大贡献。
人力资本学说所提出的人力资本是现代经济增长的主要源泉和决定性因素的理论,使经济增长理论实现了由“物”到“人”的转变,是传统经济增长理论向现代经济发展理论转变的重要标志。
与此同时,本世纪60年代末期以来,现代人类面临着严峻的生态环境恶化的全球性尖锐问题,其中资源和环境等生态问题已构成现代经济发展的最基本的制约因素。
尤其是80年代以来,全球生态危机标志着传统工业化发展模式已经走到尽头,今后人类的经济活动,发展现代生产力,必须走以生态生产力为基础与经济生产力相适应的协调发展之路。
因此,现代经济发展必须与自然生态发展的状况相协调,已成为当代经济发展的重要特征。
这就使国内外一些经济学家认识到生态资本或环境资本对现代经济发展和人类社会可持续发展的重要意义,从不同角度阐述了生态资本是现代经济可持续发展的最基本制约因素和基础性决定作用,从而形成了社会总资本由物质资本、人力资本和生态资本三种资本构成的可持续发展资本理论模式。
这是现代经济发展理论随着实践发展而发展的重要表现。
如果说,人力资本理论突破了社会资本就是物质资本的传统资本理论模式,是理论上的一种前进。
但这种进步仍然没有克服传统经济学只是从社会经济体系内部物质资料生产与再生产的经济现象与经济过程来研究社会资本运动及其规律的缺陷。
而生态资本理论的提出并把它纳入社会总资本之中,形成为可持续经济发展资本理论,则是将人们经济活动和自然生态环境作为一个有机整体来研究社会总资本运动及其规律性,这就完全克服传统经济学缺乏生态观念,基本上不考虑经济增长、社会进步与生态环境发展之间的协调关系的根本缺陷,正确地、如实地反映了现代经济运动的实际状况和社会再生产运动的真实全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