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对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影响论文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对老年2型糖尿病疗效的影响【中图分类号】r211.02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2-3783(2011)11-0247-01
【摘要】目的探讨改善自我管理技术对老年糖尿病患者疗效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住院病人中抽取42例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随机分为实验组与对照组,每组各21例。两组均采用正规糖尿病治疗方案。与实验组成员根据自我管理模型共同制定行为计划,结合运用“行为合同”的策略督促其执行。而对照组只采取标准治疗方案。以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为评价指标,于干预后3个月进行效果评价。结果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h血糖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
1.2 方法
1.2.1 干预方法: 实验组:在原有糖尿病常规治疗的基础上,护士与实验组成员按照自我管理行为模型共同制定一个详细的行
为计划。根据威廉斯和洛恩( williams and long)的自我管理行为模型[4],把自我管理技术分为五个操作步骤,即选择目标、监测靶行为、改变情境因素、获取有效的结果和巩固收获。把治疗糖尿病的服药、饮食、运动及自我监测包含其中[5]。为更好的保证计划顺利实施,请疗养员与一两位支持者签订“行为合同[4]”,明确衡量标准、执行方式、奖励及惩罚办法等。
对照组:只进行常规糖尿病治疗方案。 1.2.2 评价方法:
两组均在入选时和干预后3个月进行评价。评价指标为空腹血
糖、餐后2h血糖测定。通过分析实验组与对照组的评价指标来检测自我管理行为模型是否对糖尿病人的治疗产生影响。
1.2.3 统计学方法: 应用spss13.0进行统计学分析。
2 结果
2.1 实验组和对照组干预完成情况: 干预期间两组各有1例研究对象改为胰岛素治疗而失访,其余治疗方案基本无变化。干预3个月,实验组有3例减少服药量,对照组有1例减少服药量。
2.2 干预前后实验组和对照组血糖指标的比较: 两组的空腹及餐后2h血糖均较治疗前有所下降,干预组较对照组下降更为明显。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见表1。
3 讨论
3.1 在临床治疗护理中亟需提高患者的自我管理技术: 笔者是一名护士,工作对象都是80到90岁左右的老干部。在临床工作中发现绝大多数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都不能严格执行饮食限制及适度运动的治疗计划。血糖控制不理想,损害身体组织;同时疗养员又容易产生自暴自弃的心理,认为自己是个意志薄弱、没有恒心的人,索性放弃治疗,加重病情。自我控制能力的缺乏严重危害了病人的身心健康,但在临床上任凭我们怎样加大健康教育力度,想改变这种现状也是收效甚微。本研究提示帮助患者提高自我控制能力、掌握自我管理技术确实能对治疗效果产生有益的影响,也可以在其它各类疾病中作进一步的尝试。
3.2 心理学模型与临床治疗护理相互联系、相互促进: 自我管
理体现了行为疗法一种倾向上的转变。来访者在行为改变的各个环节上扮演积极、主动的角色,在治疗中一改被动、依赖的传统地位。这与现代护理理念中的某些观点不谋而合。都是提倡病人积极主动地参与治疗,特别是像糖尿病这类需要终身治疗、需要病人积极参与、自我控制的疾病。行为主义认为自我控制无效的真正原因在于行为的即时后效与延迟后效之间的矛盾。自我管理行为模型的关键就在于改变这种情况[6]。糖尿病人如果能通过这种干预手段进行有效的自我管理,形成健康的生活方式将受益终生。
3.3 实施干预有助于改善人际关系,有利于治疗开展、增进患者身心健康: 在与老年糖尿病患者共同制定、执行自我管理计划的过程中,由于护士主动、耐心的与疗养员沟通,向患者系统介绍疾病知识、协助患者提高自我管理技巧,使得护患关系得到了明显改善。在行为医学和健康心理学中,人们所强调的一个重要领域是患者对医疗措施的服从,尤其是慢性病中,这点尤其重要。许多因素影响服从,包括个体对其疾病的表征、应付策略、自我效能,以及患者与健康护理者之间的关系的质量等[7]。护患关系的改善使疗养员对护理人员信任度增加,对医疗措施的服从性好,治疗依从性提高,护理工作的满意率也有所上升。
3.4 自我控制的有效性建立在正确观念的基础上,患者需加强相关知识的学习: 糖尿病的自我管理能力并不是在任何情况下
都越强越好,而是有正确的观念作为前提。如果一个人的想法是错误的,那么他的自我管理能力越强就越糟糕。比如有的患者盲目担
心药物的副作用,“是药三分毒”,认为服药时间一长,就会损伤肝肾功能。所以他们就会根据自觉症状服药。平时都靠“毅力”坚持,实在控制不了,临床症状十分明显了,才会服药。其实糖尿病患者只有在血糖非常高的时候,才会出现多饮、多尿、多食和体重减轻等典型糖尿病症状。不少患者因无明显不适,随意调节降糖药用量,导致血糖控制不力。在不知不觉中已经损害了眼底、全身血管、脏器功能等。形成了严重的并发症,要知道,其实只要能严格控制血糖,糖尿病并不可怕,可怕的是那些并发症,很多糖尿病的致死原因都是并发症。实际上,降糖药剂量只要在药典规定的范围内,都是安全的。副作用仅见于个别患者,且副作用在停药后即消失,不会带来严重的影响。由此可见,错误的观念是多么可怕。多教育患者学习糖尿病相关知识,再帮助病人掌握提高自我控制能力的技巧,在专科医师的指导下,正确运用好包括饮食、运动、降糖药物在内的综合疗法,进行终生性治疗,绝大多数患者可以如正常人一样生活、工作、颐养天年。
3.5 良好的自我控制能力使疗养员增加了自我效能感,增进心理健康: 自我效能感这一概念由美国著名心理学家bandwa在1977年提出,是指个体对有效控制自己生活诸方面能力的知觉或信念。它是人类动机的中心机制,是人们行动的重要基础。本研究结果显示,提高疗养员的自我控制能力后,其自我效能的得分情况也有了明显的提高。一个相信自己能处理好各种事情的人,在生活中会更积极、更主动。国外研究表明,自我效能是预测健康行为改变与维
持的主要因素,在人体的行为改变中起关键作用,自我效能高的人更能坚持健康行为[8]。本研究显示,学习自我控制技术,坚持健康生活方式可以提高自我效能,而后者反过来又能促进前者,两者相辅相成,形成良性循环。
参考文献
[1]刘晓联.中国老龄事业大事记[j]. 中华护理杂志,2009,4(4):357
[2]叶任高、陆再英.内科学[m]. 6版.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4:787
[3]中华医学会糖尿病学分会. 中国2型糖尿病防治指南[m]. 北京:北京大学医学出版社,2007;9
[4] gilliland等.咨询与治疗的理论和策略
[m].prentice-hall出版公司,1984:162-163
[5]冯正仪.内科护理学(二)[m].上海:科学技术出版社,2002:230-235
[6]江光荣.心理咨询与治疗[m].安徽:安徽人民出版社,2003:278-279
[7]王登峰.临床心理学[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1999:296 [8]杨支兰、孙建萍.社区老年人自我效能感和抑郁的相关性研究[j].全科护理,2009,12(7):35
作者单位:210014 江苏省钟山干部疗养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