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画中的汉服艺术表现手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国画中的汉服艺术表现手法----十八描

万壑听松 2004-2-13 9:53:20

汉服的飘逸灵动,在国画中表现得最为充分,古人以多种笔法,不仅表现了汉服的型制,更充分展示了汉服的神韵。由汉服改制的和服、韩服,虽然保留了汉服右衽大袖的特点,却已经失去了汉服如行云流水般的神韵。

我相信,在和服、韩服、西服、清装的服饰背景下,是决不会产生如此生动而丰富的国画艺术的。

清朝庭要求人民剃发易服,但是画家却依然钟爱汉服,为什么呢,我想只有汉服才符合国画的神韵。

同样,日本的在和服背景下的浮世绘又完全是另一种风格了,而西方的绘画更与中国国画有着本本质的区别。所以喜爱国画的人,应当也是喜爱汉服的人。

传统国画的神韵能够得以体现,服饰占据了主要的地位,风格都较淡雅、超脱、飘逸,让人能容易进入画中意境。

而西方是表现人体为主,多是乳房崇拜。追求写实,讲究光线和色彩。感觉画风真实。

日本画吸收了西方的特点,用色华丽,讲究用料名贵。但画的风格反出现一种“纸人上色”效应,给人阴森感觉,有种名副其实的鬼气。

人物十八描又称“古今描法一十八等”,在明代周履靖的《夷门广牍》和汪珂玉《珊瑚网》中都曾叙述过现把明代汪珂玉《珊瑚网》“古今描法一十八等”,简称十八描,摘录如下:

高古游丝描如周举类

铁线描如张叔厚

行云流水描

马蝗描马和之顾兴裔类一名

兰叶描

钉头鼠尾描武洞清

混描人多描

撅头描秃笔也马远夏圭

曹衣描魏曹不兴

折芦描如梁楷尖笔细长撇捺也

橄榄描江西颜辉也

枣核描尖大笔也

柳叶描似吴边f观音笔

竹叶描笔肥短撇捺

战笔水纹描

减笔描马远、梁楷之类

柴笔描粗人减笔也

蚯蚓描

汪珂玉的十八描说、是古今程式化措法的一个总结,虽然其中描法亦有相近难分者,但作为古今描法,他已经概括无遗。叶惜他文中无图,现在根据十八描的线法.前新配以各家图例,对照研究.即呼理解到这些措法的异同在哪里。

十八描图例。包括清代王赢手绘本、《点石斋从画本》。日本谷文晁《写山楼描法》、和日本画家尾张勾四台专本从物十八描图式》共四种,现选三种以供对照。

这些措法现在归纳为三种类型:一种是无粗细变化的铁线描法,这种方法最为古老;一种为有粗细变化的兰叶描类;另一种则是笔线简化而快速的减笔描类,按上述列表如下:十八描名称表

类别描法名称

铁丝描类(无粗细变化)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铁线描、行云流水描、曹衣出水描

兰叶描类(有粗细变化)蚯蚓描、马蝗描、钉头鼠尾描、柳叶描、枣核描、橄榄描、战笔水纹描

减笔描类(快速简化笔线撅头描、竹叶描、混描、折芦描、枯柴描、减笔描

这三种类型中,象曹衣出水描和铁线描法就比较接近,在汪阿玉的传注里,撅头描和减笔描都出于马远、夏圭。另外笔法也有近似处,但在每一类型中,也有特点比较突出的,象战笔水纹描所使用的颤笔,就比较别致。而用浓淡间错之法的混描,可以发挥更大的空间感,所以不同于一般,可称为线法的一大演变,叮惜这种技法,后来并未得到长足之发展。

至于每种描法的用笔,应加注意的要点。在王赢所作图例中都有所说明,读者根据例图所示,可以选取自己所喜爱的描法,或斟酌一、二家、参以己意加以发挥,成为自己得心应手的描法。

铁线描类

第一种类型最具代表性的是铁线描,压力均匀,粗细无变化。高古游丝描、琴弦描都属这一类型。代表性画家为顾消之,从他的《女史箴图》和路神赋图卷》中,可以看出他那高古简朴的用笔。发展这一线法的有唐代间立本《历代帝王像》、五代增资体计大应真图》、元代周朗的计k秋娘图卷》、明代文证明的《湘君·湘夫人图》、唐寅的《孟蜀宫妓图》、清代费丹旭《十二金初图册》、改为的《无机计意图》等,都可看到这一线描法的渊源流变之迹。

高古游丝描

王嬴本

过去传统的勒。还带有打稿的意味,勾时光用淡墨,等子铅笔的轮廓,颜色复盖后,再用较重色线勒出。我们使用勾勒法时,可以用墨勾带有深浅变化之线,以色复勒时,有的地方勒,有的地方亦可不勒,互为映衬,色与墨会更为鲜活。

勾填

凡是先以双勾勾出,然后填色的,叫勾填。与勾勒不同处,是勾填在填色中不准伤了墨线,象永乐宫的壁画,就是匈填的一种。有些民间木板年画.也采用这种方法。

不论是国画句填或年画句填,也并非一慨单线平涂,其中人物面部与花瓣,也是有浓有淡的晕染,这种方法比较拘泥刻板,但很典雅庄重。在用粉质颜料如石膏、石绿、朱砂等颜色时,更应严守轮廓,不要盖住黑线的勾勒.方为合适。

曹衣出水吴带当风

唐代张彦远把人物的线描,归纳为当时并存的两种级法:一是北齐画家曹仲达的线法,一是唐代吴道于助残法。曹的线法已难于看到,后人记载他的线条稠叠,粗细不变,是前述三种线描的第一种类型。而吴道子的线纹是顿折抑扬,流动飘举,看去满壁生风,花减为当时沸画的四大样式。即除了曹仲达、吴道子外,还有张僧繇和周方,曹衣出水有二说,令取曹仲达。

界画

过去曾把中国画分为十三科,界画为其中第十科。这种画法是以表现建筑为其主要内容的画科。要用又长、又直、又均匀的线条,表现亭台楼阁之类的古典建筑,徒手画就很难于表现,古代画家因以棺木为界尺,用以引署直线,又名隔笔筒,这一工具便于表现官室楼阁,因而取界画之名。如宋代的郭忠恕,元代的王振鹏、李容道,明代的仇英,清代的袁江、袁耀都是界画的名手。

界画的方法,是用左手压住有线槽的界尺,右手持毛笔与竹签,使木签或竹签为支柱,放在槽内运行,笔锋可画在画面上。现代除了少数工笔画家,还用界尺画建筑,一般大都徒手画线.不再使用这种古老的方法了。

指画

前人很早即有抛去毛笔,而试验直接用指作画,有趣的是开始不是用手指,而是用脚指.最早见于记载的是战国时的鲁班、秦代的画工、东汉的张衡,曾用脚指画过忖留神和海神,虽为传说,但证明由来已久。到了唐代的张操,在其记录中有一或以手摸绢素"之说,但是用手怎样摸法,则未则说明。到了清世祖福临,能用指纹画牛,但真正而指甲作画并在大量作品为实证的,应当是清代指画家高其佩。

从高其佩的一颗闲章。画从梦授,梦自心成透露出,高作指头画,的确平时积有想法,梦中又有所悟,才创作出指头画的。

据清代高秉《指头画说》所记,高曾于梦中到一上室,看到四壁名画,因身无纸墨,遂用手指蘸孟中清水临摹,醒后遂个笔而用指,以得画中之神,达到"手落尚无物,物成了却无""的神奇技巧。

关于指头画的画法,高其佩曾作过自我介绍,我画以我手,甲、骨、\'掌、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