干油集中润滑系统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干油集中润滑系统

一、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结构原理

所谓“干油”,就是润滑脂;目前常用的干油集中润滑系统都是开式的,即润滑脂在润滑点消耗掉,不返回油桶。

典型的智能式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由电动干油泵、加油泵、过滤器、分配器、控制柜、管路附件组成(见下图),其油路采用一个电磁换向阀控制一个润滑点的方式,管路布置和工作原理简单,故障判断和处理相对于使用单线或双线分配器容易;缺点是分配器体积较大。该系统的突出特点是将传统的集中润滑与现代高新技术相结合,采用PLC对系统进行自动控制,并可实现计算机远程监控。控制柜中的PLC是该系统的核心,它控制系统实现:按设定的循环间隔时间,启动系统,各电磁换向阀依次得电动作,逐点给油;通过设定各电磁换向阀得电时间,控制各点给油量;电磁换向阀得电时,流量传感器检测油流信号并反馈,通过指示灯或在监控电脑画面上显示;系统高、低压、油位低自动保护及报警;系统运行和故障记录功能。采用计算机远程监控,则更可凸显系统控制和维护方便的高科技特点。系统适用于上百个给油点的大型机械设备或生产线的集中润滑,并可与单线式集中润滑系统相结合使用。与这些优点对应的是:系统的维护对电气人员、系统的使用对系统管理人员素质要求较高;系统的价格较高。

二、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优点

智能干油集中润滑系统可根据设备工作状态,现场环境温度不同条件及设备润滑部位的不同要求,准确、定时、定量、可靠的满足各种润滑要求。以维克森VICSEN-MX型集中润滑系统为例,该系统采用递进式工作方式,泵设计成可间歇或持续工作,这样可以按照不同的需要来编辑运行程序,一个直联的减速电机驱动泵内凸轮工作,可以同时驱动3个外置泵单元。每个泵单元都配有溢流过压保护阀防止超压损坏。可设置1-200个润滑点,能够准确及时地推送油脂到各个润滑点,还可以显著提高设备寿命,更加节省润滑脂的用量,多个润滑点可以采用统一的一个集中润滑系统,不仅可以大幅度的降低运营成本,而且维护起来也更加简单。

三、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使用与维护

1.管理者重视与采用专人维护

对于大型机械设备或生产线的干油集中润滑系统,润滑点众多,管路维护量大,宜采用专人维护。据笔者了解,国内许多钢铁企业20世纪90年代上的生产线均配备双线或单线式干油集中润滑系统,使用效果并不理想,许多系统因维护不善,逐步被弃用,又重新回到采用手动润滑的方式。究其根本原因,是机械设备的管理者存在只重视主体设备,不重视辅助设备的问题,在检修主体设备时常将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管路破坏;而对于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维护者来说,系统是为主体设备服务,既然主体设备的管理者如此不在乎,何苦将其维护好呢?于是采取听之任之的态度。因此,要将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维护好,不仅要采用专人维护,还需主体设备的管理者改变观念,予以重视与配合。

2.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管路

干油集中润滑系统之所以难以维护,很重要的原因在于润滑点一多,管路和管接头就多,管接头多则意味着潜在的泄漏点多;管路和管接头多且通径小,遭受外力容易损坏。显然,要减少系统的维护量,应尽可能简化系统管路,从这一角度看,智能和单线式系统明显优于双线式系统,这是双线式系统逐渐被淘汰的重要原因。为减少泄漏和简化管路,对于钢管,除与元件直接相连必须活接头外,尽可能全部采用焊接,一次到位,后患较少。分配器与润滑点之间建议采用整条的软管接头,可使管路布置灵活,无中间接头且易于更换;布置软管接头时,可类似电控系统的电缆,将相同走向的众多软管置于管槽中予以保护。对于活接头的形式,笔者倾向于选用焊接式管接头,对比卡套式接头,管子不必插入接头的锥面内,更易于拆卸,干油系统中常用的小通径(如6mm、8mm)的管接头,甚至可不装O形密封圈也不会泄漏。若使用卡套式接头,应注意避免铜卡套接头用于钢管的连接,否则系统压力不能超过15Mpa。

3.关于给油是否到位和油量是否足够的问题

如何判断给油是否到位和油量是否足够是使用干油集中润滑系统的关键问题和难点。如前所述,单线式系统可通过任一分配器或气动泵是否动作来判断各润滑点是否给油;智能式系统通过流量传感器的检测和反馈来判断各润滑点是否给油;双线式系统原理上可通过观察每一分配器活塞杆是否动作来判断各润滑点是否给油,但事实上却很难实现。油量是否足够的问题,国内外均有人提出根据润滑部位如轴承的大小计算出所需油量,然后通过设定干油系统参数得到所需油量。但这样算出的理论值可能会因现场因素的影响而与实际不符,因此可作为参考,但还需视情况予以校正。另一种直观的判断方法是:润滑点油满冒出,则油量肯定足够,但这往往要使润滑点油封破坏,油方能冒出。然而油封破坏则意味着防水性能及存油特性被破坏。因此,对于密闭腔内的润滑点,为方便观察给油情况且利于初次给油时将腔内空气排出,设计密闭腔时应在合适处设置溢油排气孔。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