生物安全控制程序

合集下载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1.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职责2.1 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

2.2 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

2.3 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

3.工作程序3.1 生物安全小组组成3.1.1 科主任指定安全小组组长3.1.2 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科主任命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

4.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4.1 生物安全小组指定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 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3 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4 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5 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6 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

5.警告标记和标签的建立5.1 对不因危险程度的实验工作区进行标志。

5.2 对高度危险性区域要张贴危险公告。

5.3 装存危险物质的容器必须贴上标签,其内容应详细。

6.安全操作规程6.1 一级生物安全防护实验室6.2 在实验室工作区禁止吸烟6.3 禁止在实验室放置食物、饮料及类似的存在有潜在的从手到口的接触途径的其他物质。

禁止用实验室的冰箱(柜)储存食物。

6.4 处理腐蚀性或毒性物质时必须做好防护工作。

应使用安全镜、面罩或其他的眼睛和面部防护用品。

6.5 在实验室工作区,病区应穿白大衣或隔离衣,服装应符合实验室设备的要求。

6.6 应穿着舒适,防滑并能保护整个脚面的鞋子。

6.7 在实验工作区头发不可下垂,避免与污染物质接触或影响实验操作,有此类危险的饰物应避免带入工作区。

不可留长胡须。

6.8 由实验工作区进入非污染区要洗手,接触污染物后要立即洗手。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和程序为确保实验室全体员工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特制定此制度。

一、准入制度二、设施设备检测维护制度三、健康监护制度四、生物安全自查制度五、实验室资料档案管理制度六、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度七、意外事件处理及报告制度八、实验室安全保卫制度九、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制度十、医疗废弃物处理程序十一、感染性材料管理制度实验室人员准入制度一、目的明确实验室人员的资格要求避免不符合要求的人员进出实验室或承担相关工作造成生物安全事故。

二、范围适用于进入实验室检验科、病理科、核医学科所有工作人员。

三、职责1、实验室生物安全负责人负责实验室人员准入工作的监督和实施。

2、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必须以本规定规范自己的工作。

四、制度要求1、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2、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由单位生物安全委员会组织实施。

体检指标除常规项目外还应包括与准备从事工作有关的特异性抗原、抗体检测。

3、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具备相关专业教育经历相应的专业技术知识及工作经验熟练掌握自己工作范围的技术标准、方法和设备技术性能。

4、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与岗位工作有关的检验方法和标准操作规程能独立进行检验和结果处理分析和解决检验工作中的一般技术问题有效保证所承担环节的工作质量。

5、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应熟练掌握常规消毒原则和技术掌握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6、实验室人员在下列情况进入实验室特殊工作区需经实验室负责人同意⑴身体出现开放性损伤⑵患发热性疾病⑶呼吸道感染或其它导致抵抗力下降的情况⑷正在使用免疫抑制剂或免疫耐受⑸妊娠7、实验活动辅助人员废气物管理人员、洗刷人员等应掌握责任区内生物安全基本情况了解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接受与所承担职责有关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个体防护方法等内容的培训熟悉岗位所需消毒知识和技术了解意外事件和生物安全事故的应急处置原则和上报程序。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业流程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业流程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业流程医院实验室是进行医学检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场所,但其中可能存在各种生物危害因子,如细菌、病毒、真菌、寄生虫等,对实验室工作人员、患者和环境构成潜在威胁。

为了确保实验室的安全运行,保护人员和环境的健康,必须建立科学、规范的生物安全作业流程。

一、实验室布局与设施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和完善的设施是保障生物安全的基础。

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各区之间应有明确的物理分隔和气流流向控制。

清洁区主要包括办公室、休息室等,半污染区包括缓冲间、更衣室等,污染区则是实验操作区和样本储存区。

实验室内应配备良好的通风系统,保证空气的流通和新鲜。

通风系统应能有效地排出有害气体和微生物,防止交叉污染。

此外,还应安装生物安全柜、高压灭菌器、洗眼器、紧急喷淋装置等必要的安全设备。

二、人员培训与管理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系统的生物安全培训,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操作规程和应急处理措施。

培训内容包括但不限于:微生物的特性和危害、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实验操作的规范、废弃物的处理、意外事故的应对等。

实验室应建立人员健康档案,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健康检查,特别是针对可能接触到的病原体进行相关的免疫接种和预防措施。

同时,要对工作人员的操作进行监督和评估,及时纠正不规范的行为。

三、样本采集与运输样本的采集应遵循严格的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合适的采集器具和容器,并确保样本的标识清晰、准确。

采集过程中,工作人员应穿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如手套、口罩、防护服等。

样本的运输也需要特别注意安全。

根据样本的性质和潜在的危害程度,选择合适的运输容器和包装材料,并按照相关规定进行包装和标识。

运输过程中要保证样本的稳定性和安全性,防止泄漏和损坏。

四、实验操作规范在实验操作过程中,必须严格遵守操作规程,防止病原体的扩散和交叉污染。

在进行可能产生气溶胶的操作时,如离心、搅拌、研磨等,应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

使用移液器、注射器等器具时,要避免产生气泡和液体飞溅。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体系控制程序1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适用于检验科。

3职责3.1检验科:负责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

4管理要求4.1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4.1.1设施和设备要求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含防护屏障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4.1.1.1建筑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4.1.1.2实验室应当合理设置生物安全防护区。

4.1.1.3靠近出口处应当设洗手池及洗眼装置。

4.1.1.4 在实验室应有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4.1.1.5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当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

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4.1.1.6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4.1.1.7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当牢固。

厨柜、实验台彼此之间应当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

4.1.1.8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当设置纱窗。

4.1.1.9实验室内应当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4.1.1.10实验室门应当带锁并可自动关闭。

实验室的门应当有可视窗。

4.1.1.11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

4.1.1.12应当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4.1.2个人防护要求4.1.2.1实验室防护服4.1.2.1.1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的符合实验室要求的清洁防护服可供使用。

4.1.2.1.2不用时,应当将清洁的防护服置于专用存放处。

污染的防护服应当置于有明显标记的防漏袋中。

4.1.2.1.3防护服应当按照相应的要求定期消毒、清洗,者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当立即更换。

离开实验室区域点前应当脱去防护服4.1.2.2面部及身体保护在处理危险材料时应当就防护职晰、面部防护罩或其他的眼部面部保护装置。

4.1.2.3手套应当按照所从事操作的需要,算用合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手套,并应当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会促够的防护,应当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手套选择、使用前的佩戴及使用后摘除等的培训。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是指为防止和控制生物危害物质的泄漏或意外释放,建立一套系统的措施和方法,用于保护生物实验室工作场所中的人员、环境和设备的安全。

以下是一个针对生物安全管理的程序,具体包括三个主要方面:生物安全政策、生物安全控制和生物安全应急计划。

一、生物安全政策1.确定管理层的责任:明确生物安全管理的责任和职责,并委托专门的人员负责生物安全程序的实施。

2.制定明确的生物安全政策:根据国家和地方相关法律法规制定明确的生物安全政策,并将其公开宣传,确保所有员工了解该政策的内容和要求。

3.制定培训计划:制定培训计划,包括生物安全知识的培训、个人防护装备的使用培训以及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的培训,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安全知识和技能。

4.建立监测和评估机制:制定监测和评估生物安全措施的机制,及时发现并解决存在的问题,确保生物安全管理措施的有效性。

二、生物安全控制1.实施风险评估:对实验室进行风险评估,确定实验室所涉及的生物体的潜在危害,制定相应的防护措施。

2.建立实验室的安全级别:根据实验室涉及的生物体的危害性,将实验室划分为不同的安全级别,并确保实验室符合相应的安全级别要求。

3.建立实验室管理制度:建立实验室的出入管理制度,限制只有经过培训的人员才能进入特定实验室,确保实验室的安全。

4.采取物理防护措施:包括实验室内部的安全柜、负压实验室、紫外线灯等设备的使用,以及安装实验室门禁系统,限制实验室的进出。

5.采取生物防护措施:包括消毒、灭菌、隔离、降低密度等,确保生物体在实验室中的操纵和扩散被有效控制。

三、生物安全应急计划1.制定灾害应急预案:针对生物实验室可能遭遇的各类灾害和突发事件制定应急预案,包括事故应对、紧急撤离和危险物质泄漏的处置等。

2.组织演练和模拟测试:定期组织生物安全应急演习和模拟测试,检验应急预案的可行性和有效性,以及员工应对突发事件的能力。

3.建立报告和追踪机制:建立报告和追踪机制,确保所有生物安全事件能够及时报告、处理和追踪,以防止类似事件再次发生。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生物安全管理程序1目的为确保实验室全体熟悉生物安全法律、法规,建立生物安全意识,保证相关工作人员掌握开展工作必需的生物安全知识和技术,避免实验室感染,防止实验室事故。

2适用范围进入实验室所有人员。

3职责3.1实验室负责人对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全面负责管理。

3.2生物安全主管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知识培训及监督。

3.3所有相关人员按本程序要求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4工作程序4.1实验室准入4.1.1实验室入口处门上必须有人员出入限制标志和相关信息,如实验室负责人的姓名、联系电话等。

4.1.2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在接受相关生物安全知识、法规制度培训并考试合格。

从事实验室工作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4.1.4外单位来实验室参观、学习、工作人员进入实验区域需首先向其介绍实验室相关规章制度并经实验室负责人批准,在本室工作人员陪同下进入。

4.2生物安全实验室人员培训、考核制定年度生物安全培训、考核计划培训应该由实验室生物安全的人员进行。

2培训内容:生物安全相关法律、法规、办法、标准、本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紧急事件的上报和处置程序、生物安全风险评估、生物安全操作规范、仪器设备的使用、保养、维护、个人防护用品的正确使用、菌(毒)株及标本的收集、运输、保藏、使用、销毁、实验室的消毒与灭菌、感染性废物的处置、急救等。

对新上岗、转岗的进行生物安全相关知识的培训,明确所从事工作的生物安全风险。

培训后应对参加培训的人员进行考核,考核形式可采取多样化,如笔试、口试、实操等。

按照档案资料管理制度保存与人员培训、考核相关的记录。

健康医疗监护4.对新从事实验室技术人员必须进行上岗前体检,不符合岗位健康要求不得从事相关工作。

4..2实验室技术人员要在身体状况良好的情况下从事相关工作,发生发热、呼吸道感染、开放性损伤、怀孕等或因工作造成疲劳状态免疫耐受及使用免疫抑制剂等情况时,需由实验室负责人同意从事相关工作,但不宜再从事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的相关工作。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模版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模版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模版I. 介绍1. 背景生物安全是保护生物体免受有害生物或生物制品侵害的一种管理方法。

为确保生物实验室安全,防范意外事故和生物灾害的发生,制定一个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程序至关重要。

2. 目的本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的目的是确保生物实验室中的生物物质安全,并减少生物实验室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潜在风险。

II. 范围1. 适用范围本生物安全管理程序适用于所有从事与生物物质相关的实验室,包括但不限于生物制药实验室、基因工程实验室和微生物学实验室等。

2. 除外情况本生物安全管理程序不适用于不涉及生物物质的实验室,如化学实验室或物理实验室等。

III.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1. 生物物质分类和标识a. 生物物质应按照其潜在危害程度进行分类,并贴上相应的标签。

b. 生物物质分类和标识应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法规标准。

2. 生物安全评估a. 对于新引入的生物物质,应进行生物安全评估,并确定相应的操作控制措施。

b. 生物安全评估应包括生物物质特性、潜在危害、传播途径以及对环境和人类健康的影响等方面。

3. 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a. 生物实验室应具备相应的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如生物安全柜、洗眼器和紧急淋浴等。

b. 生物实验室设施和设备的安装、维护和验收应符合国际、国家和地区的相关标准。

4.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a. 生物实验室应制定详细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并向相关工作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

b. 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应包括生物物质处理、各类实验操作、废弃物处理以及事故应急处理等方面。

5.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a. 生物实验室应建立完善的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并进行定期的评估和更新。

b. 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应涵盖生物实验室的日常管理和应急管理等方面。

6. 员工培训和健康监测a. 生物实验室员工应接受相关的生物安全培训,并了解相关政策法规和操作规程。

b. 生物实验室员工应进行定期的健康监测,包括体检和生物安全意识培养等方面。

7. 生物事故报告和调查a. 生物实验室内发生的事故应即时报告,并进行详细调查和分析。

农业安全有害生物污染控制程序

农业安全有害生物污染控制程序

文件名称农业安全有害生物污染控制程序版本版次A/0页次3/5●IPPC—《国际植物保护公约》的英文缩写;●CN—国际标准化组织规定的中国国家编号;●000—木质包装生产企业的三位数登记号;●YY—除害处理方法;●ZZZZ—各直属检验检疫局4位数代码;3.2.6为防止外来动植物可能会滋生侵入性和破坏性的病虫害生物污染的威胁,货柜车(集装箱)进入厂区,监督安保人员,对拖车/集装箱进行认真检查,消除由运输工具及货物中的动植物污染物。

3.2.6 工厂选择包材供应商时尽可能选择具有FSC/PEFC认证的供应商。

4 内容4.1 灭鼠贴和灭虫设备的使用4.1.1 所有厂区内灭虫药品应使用低毒性、环保型(如:榄菊杀虫剂);4.1.2 建立专门的有害生物控制文件进行管理;4.1.3 灭虫药品按清单的要求进行采购和使用,不得擅自使用未经批准的灭虫药品;灭虫药品按规定配置,不宜浓度过高或偏低,造成风险增加或无效灭虫;4.1.4 灭虫药品和灭虫设备的保管应按危险品管理办法处理,所有灭虫药品的包装盒和应用设备进行正确的标识,灭虫设备需进行恰当的维护,使其处于可应用的条件;储存的房间最好是在离生产区域较远的厂外建筑内;应在存储房间的外入口处贴上容易理解的警告标示和限制进入的标识;存储房间的大小,结构需适中,并且要通风;存储房间要配备有必要的材料以控制杀虫剂的溢出和泄漏,从而避免伤及相关人员;4.1.5 公司根据实际情况在各车间和饭堂安置紫外线杀虫灯、老鼠夹、诱惑粘板等灭虫设备;灭虫设备定期安排人员进行维护和保养,并有效地监控运作状况。

4.2 有害生物控制方法4.2.1 根据月份有害生物出现和发生的可能,对各车间、各生活区域内有害生物控制点进行规划,布点控制,进行有效地标志识别;4.2.2 在有可能进入生产、生活区域的地方,安装相关的灭虫设备,防止害虫的进入;4.2.3 所使用的灭虫设备或诱饵必须符合相关的法规要求;4.2.4 保持公司范围内环境清洁卫生和排水畅通,地面无积水、垃圾,以防止鼠、蚊、蝇、昆虫等害虫孳生;4.2.5 公司范围区内定期(每月杀虫不少于一次或在必要时进行除虫灭害工作)杀虫时,行政统一安排,将灭虫药品发放到各部门,并进行记录控制发放的数量;各部门按要求将灭虫药品放置于规定的场所,并向员工宣导,防止被误用或错误清除;4.2.6 每次杀虫时,行政人事部和各生产部门必须安排专人进行工作,评估杀虫效果;使用各类杀虫剂或其他药剂前,。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化文件及SOP

实验室生物安全程序化文件及SOP

慈溪博视眼科医院检验科生物安全细则(程序文件及SOP)1.生物安全管理体系1.1紧急事件电话和办公室联系方式救护车/火警/警察120/119/110生物安全负责人:医院院长生物安全办公室:检验科主任实验室平面图、紧急出口、撤离路线:1.2生物安全管理机构生物安全负责人:医院院长生物安全委员会委员:医院主管院长,主要管理部门和实验室负责人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检验科主任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各专业实验室或专业组负责人生物安全办公室:设在检验科办公室内,主任:检验科主任成员:各专业安全员1.3职责1.3.1生物安全负责人医院法定代表人为生物安全负责人。

生物安全负责人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建立本单位生物安全管理体系,落实生物安全管理责任部门或责任人。

◆定期召开生物安全管理会议,对实验室生物安全相关的重大事项作出决定。

◆批准和发布实验室生物安全手册、生物危害评估等重要文件。

◆保持与生物安全办公室的联系。

1.3.2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各专业实验室主任为实验室生物安全责任人,其主要职责是:◆全面负责本实验室生物安全工作。

◆决定并授权进入本实验室的工作人员。

◆监督有关法规和标准操作规程的执行,纠正违规行为并有权作出停止实验的决定。

◆任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具体落实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

◆负责制定和实施实验室应急处置预案。

◆负责实验室安全事故的现场处置和调查,并将调查结果以及处理意见向生物安全办公室报告。

◆负责对涉及感染性物质的研究计划、方案以及操作程序等,实施前的生物安全审查。

1.3.3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员的主要职责是:◆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保障以及技术规章方面的咨询工作。

◆就技术方法、程序和方案、生物因子、材料和设备进行定期的内部安全检查。

◆纠正违反生物安全操作规程的行为。

◆在出现潜在感染性物质溢出或其他事故时,协助事故调查。

◆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废弃物的有效管理与安全处置。

◆检查和监督实验室各项消毒灭菌措施的落实情况。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1 目的加强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规范实验室操作、防范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

2 范围适用于实验室各专业组3 职责3.1 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各室负责人对生物危害进行评估。

3.2 生物安全负责人提出生物安全设施和设备要求以及个人防护要求。

3.3 实验室主任负责生物安全设施、设备以及个人防护设施的配置。

3.4 采购部门负责设施、设备、物资的采购。

4 工作程序4.1 生物危害评估技术负责人组织对涉及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和对生物危害程度进行评估。

根据实验室内潜在传染性生物因子种类、来源、传染性、致病性、传播途径、在环境中的稳定性等多方面特性,确定本实验室生物危害等级II,生物安全防护水平BSL-2级。

4.2 设施和设备要求4.2.1实验室的设计与建造a)实验室门要带锁,并且防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设计;b) 实验室的门应有可视窗;c) 在实验室门口处设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d) 实验室设置洗手池,应设洗眼设施,必要时应有应急喷淋装置;e) 在实验室内应使用专门的工作服,应戴乳胶手套;f)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a)实验台表面应能防水,耐酸碱、耐有机溶剂、耐热,耐消毒的相关化学物质;b)实验室中的橱柜应牢固。

橱柜、实验台彼此之间应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c)在实验室所在的区域内应配备高压蒸汽灭菌器,并按期检查和验证,以保证符合要求;d)各室统一使用黄色医疗废物垃圾袋,医疗废物放置在专门的、带盖的、有标识的容器内;e)实验室应有可开启的窗户,如使用窗户自然通风,应有防虫纱窗;f)实验室内应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g)有可靠的电力供应和应急照明。

必要时,重要设备如培养箱、生物安全柜、冰箱等设备有应急电源;h)实验室出口应有在黑暗中可明确辨认的标识;i)实验室应有不少于每小时3~4次的通风换气次数;j)安装生物安全柜时,注意房间的通风和排风,不会导致生物安全柜超出正常参数运行。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第一篇: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OP)一、进入规定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

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能带入实验室。

二、个人防护㈠工作服1、在实验室工作时,穿着工作服。

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

㈡手套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

脱手套后洗手。

用过的一次性手套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㈢洗手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洗手。

㈣其他防护1、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戴合适的护目镜。

2、不能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3、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

4、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三、实验室工作区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

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制度一、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

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

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

三、自查内容1、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检查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

2、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检验科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程序医学实验室的特殊环境通常会造成一定程序的生物污染,包括对实验室内工作人员和环境的污染,这些污染通常主要由处理污染性物质时的操作不当造成。

针对实验室生物污染,采取适当的生物安全防护是十分必要的。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是指实验室工作人员所处理的实验对象含有致病的微生物的其毒素时,通过在实验室设计建造,个体防护装置,严格遵从标准化的工作及操作程序和规程等方面采取综合措施,确保实验室工作人员不受实验对象侵染,确保周围环境不受其污染。

医学实验室生物安全防护的内容包括:安全设备、个体防护装置和措施(一级防护),严格的管理制度和标准化的操作及规程。

1、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范围适用于科室各专业实验室。

注(1)、本实验室除HIV初筛实验室为二级生物实验室外,其他实验室均为一级生物实验室。

(2)、本科室成立了生物安全小组,由7人组成。

3、职责3.1、科主任负责任命生物安全小组,指导,规范其工作。

3.2、生物安全小组组长负责安全小组日常工作的安排。

3.3、生物安全小组负责科室安全的具体工作。

4、工作程序4.1、生物安全小组组成4.1.1、科主任安全小组组长4.1.2、经年度考核,从科室成员中选拨具有高度责任心和实验室知识的技术骨干,由科主任命为生物安全小组安全成员。

由7人组成。

安全小组成员任期一年,任期中出现特殊情况科主任可对之罢免。

4.2、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维护和检查4.2.1、生物安全小组针对安全操作和安全装备的检查方案,至少每年检查一次。

4.2.2、生物安全小组建立安全清单,为回顾性检查提供资料并进行记录,形成《安全记录》。

4.2.3、对危险品、危险区进行鉴定并加以标志。

4.2.4、实验室应按规定及时报告所有的事件和潜在的危险因素。

4.2.5、安全小组应定期对工作人员进行安全培训教育,并对各种紧急情况下应急措施进行培训。

4.2.6、若发生职业暴露应及时报告科主任和生物安全小组人员。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

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一、背景介绍生物风险评估和风险控制程序是为了保护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而制定的一套系统性的方法和措施。

它的目的是评估生物领域中可能存在的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以减少或消除这些风险的潜在影响。

二、生物风险评估程序1. 确定评估目标:明确评估的目标是什么,例如评估某种生物体的潜在风险,或者评估某种生物技术的安全性等。

2. 收集相关信息:收集与评估目标相关的信息,包括生物体的特性、传播途径、潜在危害等。

3. 评估风险概率:根据收集到的信息,评估生物风险的概率。

可以使用数学模型或统计方法进行定量评估,也可以依靠专家判断进行定性评估。

4. 评估风险影响:评估生物风险对公众健康和环境安全的潜在影响,包括疾病传播、生态系统破坏等。

5. 风险等级划分:根据评估结果,将风险划分为不同的等级,以确定风险的严重程度和紧迫性。

6. 编制评估报告:将评估结果整理成报告,包括评估方法、数据分析、风险等级划分等内容。

三、风险控制程序1. 风险控制措施选择:根据评估结果,选择适当的风险控制措施,例如隔离措施、个人防护措施等。

2. 制定风险控制计划:制定具体的风险控制计划,包括控制措施的实施步骤、责任分工、时间安排等。

3. 实施风险控制措施:按照风险控制计划的要求,实施相应的风险控制措施。

4. 监测和评估:对风险控制措施的实施效果进行监测和评估,及时调整措施,确保风险得到有效控制。

5. 健康教育和培训:开展相关的健康教育和培训,提高从业人员和公众的风险意识和防护能力。

6. 应急预案制定:制定应急预案,以应对可能发生的风险事件,包括事故处理、紧急救援等。

四、案例分析以某国某实验室的生物安全管理为例,该实验室负责研究一种新型病毒的传播途径和疫苗研发。

为了评估研究过程中可能存在的生物风险,并采取相应的控制措施,该实验室按照以下程序进行操作:1. 生物风险评估程序:- 确定评估目标:评估该病毒在实验室环境中的传播风险和潜在危害。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

生物安全管理程序1.目的控制实验室感染、保证实验人员不受侵害,避免实验室对周围环境的污染以及对实验室和感染性实验材料控制的管理.2.适用范围适用本中心所有实验室开展的检测以及与之相关的行为活动,凡进入实验室的人员包括本室技术人员、进修或实习人员、中心管理及后勤保障人员以及外来参观人员等都必须严格遵照执行.3.职责中心主任负责主持全中心生物安全管理体系的建立,保证生物安全设施、物质条件的配备;授权各部门责任人对生物安全进行日常管理;中心主任是全中心生物安全的最终决策者和责任人.技术负责人负责组织制订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全中心进行生物安全危害评估、生物安全技术指导、人员培训和生物安全的监督检查工作,保证各项措施的落实和执行.组织相关部门和人员对本中心发生的生物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维护本文件的有效性.各部门负责人3.3.1技术质量管理部执行中心决定,对全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进行全面管理.负责组织编写、修订和贯彻生物安全管理程序,保证生物安全管理程序现时有效性.组织、参与生物安全危害评估工作,评估报告报中心技术负责人审核、中心主任批准.协助技术负责人对本中心发生的生物安全事故进行调查和处理,结果报中心主任和上级有关部门.负责组织实施人员培训.3.3.2保障部做好对实验室工作的各种支持和保障活动,保证生物安全用品的供应,保证实验室供用电的安全,参与全中心实验室生物安全的管理.3.3.3各检测部门负责人各检测部门负责人负责本部门实验室生物安全的日常管理,是所在实验室生物安全第一责任人;参与编写、修订和贯彻生物安全管理程序,保证其有效实施和运行;观察、了解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状况;参与生物安全危害评估工作和生物安全事故调查处理工作;对本部门实验人员和外来工作人员行使监督、指导职责和权利.安全卫生管理员协助科主任做好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工作,行使监督职责和权利;监督检查生物安全规章制度的执行情况和实验室消毒效果,发现问题及时向科主任报告;协助科主任观察、了解实验室人员的健康状况.资料管理员严格遵守档案管理制度和保密制度,负责实验室生物安全文件资料的归档和管理.实验人员严格遵守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制度,对自己的生物安全负责;违反有关法律法规和中心规定者,必须承担相应的法律责任和行政责任.4.程序生物安全实验室定级、适用范围与标识4.1.1 本中心生物安全实验室定为Ⅰ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1和Ⅱ级生物安全实验室BSL-2:BSL-1用于对个体和社会无危险或危险性较低的生物因子检测;BSL-2用于中度个体危险性和低社会危险性的生物因子检测. 4.1.2 BSL-1入口处不设标识;BSL-2入口处设“生物危险Ⅱ级”标识,标识下面有:非工作人员禁止入内、实验室责任人姓名与紧急联系方式.生物样品的采集与传递4.2.1生物样品采集要求4.2.1.1采集生物样品时必须具备相应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和设备,工作人员要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4.2.1.2在作业过程有有效防止病原微生物扩散和感染的措施.4.2.1.3有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技术方法和手段.4.2.1.4对样本的来源、采集过程和方法等做好详细记录.4.2.2 生物样品的传递4.2.2.1生物样品采用WHO提出的三级包装系统进行传递.第一层:装样品,要求防渗漏.样品应置于带盖的容器内,容器上明显标明样品的编号或受检者姓名、种类和采集时间.容器周围应垫有缓冲吸水材料,以免碰碎.随样品附有送检单,送检单与样品分开放置.第二层:要求耐受性好、防渗漏、容纳并保护第一层容器,可以装若干个第一层容器,材料要易于消毒处理.第三层:放在防水、防破损、防外泄、耐高低温、耐高压的密封容器内,该容器应易于消毒.4.2.2.2传递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时必须经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批准.容器或包装材料上应当印有规定的生物危险标识、警告用语和提示用语.传递时由不少于2人的专车护送,并采取相应的防护措施,确保所运输的高致病性病原微生物样本的安全,严防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事件.4.2.2.3在运输、储存中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的,护送人要立即向本单位、上级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和事故发生所在地人民政府卫生主管部门报告;发生被盗、被抢、丢失的,还应立即向公安机关报告.实验室操作与个人防护原则4.3.1.1进行生物样品检测时,禁止他人进入实验室.4.3.1.2禁止在工作区饮食、吸烟、处理隐形眼镜、化妆及储存食物.禁止将无关物品动物带入实验室.4.3.1.3吸取液体时必须使用移液器,禁止口吸.4.3.1.4对可能产生致病微生物气溶胶或出现溅出的、高浓度或大容量感染性材料的操作,必须在Ⅱ级生物安全柜或其他物理抑制设备中进行,并使用个体防护设备.上述材料经离心在生物安全柜中开闭或分装后,则可在实验室中进行检测.4.3.1.5当微生物的操作不可能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而必须采取外部操作时,必须使用面部保护装置如护目镜、面罩、个体呼吸保护用品或其他防溅出保护设备等.4.3.1.5检测中尽量避免使用针、注射器及其他利器,尽可能使用塑料器材代替玻璃器材.用过的针头禁止折弯、剪断、折断、重新盖帽、从注射器取下,禁止用手直接操作.禁止用手处理破碎的玻璃器具.4.3.1.6装有污染针、利器及破碎玻璃等、容器、培养物、组织、体液及其他具有潜在危险性的废弃物在丢弃之前必须消毒.需要重复使用的物品必须经过消毒后才能进行清洗或使用.4.3.1.7在实验室应穿着防护服,离开时必须脱下留在实验室内,不得穿着外出,更不能携带回家.用过的工作服应先在实验室中消毒,然后统一洗涤或丢弃.4.3.1.8当手可能接触感染污染的材料时应戴手套.不得戴着手套离开实验室.工作完全结束后方可除去手套.一次性手套不得清洗和再次使用. 4.3.1.9每天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生物样品的保存与处理4.4.1生物样品的保管和处置由检验部检验人员负责.除HIV抗体复检阴性血清标本保存1年、健康体检病毒性肝炎阳性血清标本保存1年、现场部门或因工作需要保存的标本按所提要求保存、需要送上级有关检测部门检测的标本和在样品中检测到需要送上级有关检测部门确认与保存的阳性标本及菌毒种外,其余疾控样品在检测完毕经消毒处理后安全销毁.4.4.2菌毒种的保存采取双人双锁专人保管制度.使用时做好领用、使用和使用后等各项记录.需要废弃的菌毒种,必须经过高压灭菌处理后交保障部进行二次处理.在使用中发生被盗、被抢、丢失、泄漏等情况,按本文处理.菌毒种的保存与处理具体要求按本中心WXCDC-311-21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菌毒种管理制度”执行.检测人员健康监护与培训4.5.1 对实验室相关人员每年至少进行一次健康检查,做到早发现、早报告、早隔离、早治疗.4.5.2健康检查内容包括一般性体检和特殊健康检查,特殊检查内容与涉及安全危险因素相关,如放射人员、生物安全人员、HIV检测人员等检测与其相关危险因素的项目.健康检查资料纳入个人健康档案.4.5.3 健康检查与因职业暴露有关的疾病治疗费用由中心支付.4.5.4技术质量管理科每年对各类检测人员进行安全知识的培训和考核.4.5.5未进行培训或培训不合格的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开展检测工作.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应急处置4.6.1 实验人员在进行生物样品检测时,应按照本中心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中: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做好个人防护和对周围环境的保护.4.6.2 当发生职业暴露时,应立即做好个人和现场处理,并及时向实验室负责人汇报,记录事故经过和处理方案..废弃物品消毒与处理4.7.1 煮沸消毒:玻璃器皿、组织细胞接种废弃物等用煮沸20分钟消毒.4.7.2 “84”消毒液消毒:一次性用品、培养废弃物等经“84”消毒液浸泡1小时后废弃,使用浓度均按1:50配置.也可用其他有效消毒剂进行消毒.4.7.3 蒸汽消毒:不能煮沸和浸泡消毒的物品经121℃、15分钟高压蒸汽消毒.4.7.4 经消毒处理后的废弃物品按废弃物处理规定交总务科统一进行二次处理.5.制订依据实验室生物安全通用要求GB 19489:2004.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管理条例.CNAS-CL03:2006实验室生物安全认可准则.样品处置和管理程序WXCDC-225-02.实验室安全管理制度WXCDC-311-21:实验室安全应急处理预案和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预防和应急处理措施、实验室人员健康监测和报告制度、废弃物品消毒与处理方法、菌毒种、管理制度.。

学校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管理程序

学校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管理程序

学校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管理程序一、背景随着生物实验的日益增多,学校需要制定个人防护管理程序以确保实验人员的安全。

本文档旨在规范学校生物安全个人防护管理程序。

二、目的本程序的主要目的是确保实验人员在进行生物实验时能够有效地保护自己的安全,并预防生物实验过程中可能发生的事故。

三、适用范围该程序适用于学校内进行生物实验的所有实验人员。

四、程序内容1. 个人防护装备的选择和使用- 实验人员应根据实验需求正确选择和佩戴适当的个人防护装备,包括实验手套、防护眼镜、实验服和口罩等。

- 实验人员应根据实验要求正确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确保其完整、无破损。

- 实验结束后,实验人员应对个人防护装备进行适当的清洁和消毒。

2. 安全训练和知识教育- 学校应提供必要的生物安全培训,包括使用个人防护装备的技巧、应急处理措施和事故预防知识等。

- 实验人员应参加相关培训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3. 实验室环境管理- 实验室应配置充足的通风设备,确保空气的流通和质量。

- 实验室应定期检查和维护安全设备,如洗眼器、消防器材等。

4. 实验操作规范- 实验人员应按照操作规范进行实验,遵循实验程序和安全操作要求。

- 实验人员应注意实验过程中可能出现的危险情况,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五、风险评估与事故应急预案1. 学校应对进行生物实验可能出现的危险性进行全面评估,并制定相应的应急预案。

2. 实验人员在开始实验前应了解实验的相关风险,并研究相应的事故应急处理措施。

六、实施与监督1. 学校应成立专门的生物安全管理部门,负责制定和监督个人防护管理程序的执行情况。

2. 实验室负责人应负责实验人员的日常管理和指导,确保个人防护管理程序得到有效执行。

七、培训与考核1. 学校应定期组织生物安全培训和考核,确保实验人员具备必要的个人防护知识和技能。

2. 实验人员应积极参与培训和考核,并及时更新自己的知识。

八、处罚与奖励1. 对于违反个人防护管理程序的实验人员,学校将依据相应规定进行相应的处罚。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业流程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业流程

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业流程医院实验室是进行医学检验、科研和教学的重要场所,其中涉及到各种生物样本和病原体。

为了保障实验室工作人员、患者以及环境的安全,必须建立严格的生物安全作业流程。

以下将详细介绍医院实验室生物安全作业流程的各个环节。

一、实验室布局与设施合理的实验室布局和完善的设施是确保生物安全的基础。

实验室应分为清洁区、半污染区和污染区,并保持良好的通风和排气系统。

清洁区用于存放未受污染的物品和进行非感染性操作,半污染区用于可能受污染的物品暂存和准备工作,污染区则进行感染性样本的处理和检测。

实验室内应配备生物安全柜,用于处理高风险样本和操作,防止病原体扩散。

此外,还应设有洗手池、消毒设备、紧急喷淋装置和洗眼器等应急设施。

二、人员培训与管理所有进入实验室的工作人员都必须接受系统的生物安全培训,了解生物安全的基本知识、操作规范和应急预案。

培训内容包括病原体的特性、传播途径、防护措施、实验室设备的正确使用以及废弃物的处理等。

工作人员在进入实验室前,应穿戴合适的个人防护装备,如工作服、手套、口罩、护目镜等。

在实验过程中,严格遵守操作规程,不得随意离开工作区域,不得在实验室进食、饮水或吸烟。

三、样本采集与运输样本的采集应遵循无菌操作原则,使用合适的采集器具,并确保样本的质量和安全性。

采集后的样本应立即放入密封的容器中,并标明样本的来源、类型、采集时间等信息。

样本的运输也至关重要。

运输过程中,应使用专门的运输箱,并根据样本的风险等级选择合适的运输方式。

对于高致病性样本,必须按照相关规定进行专人专车运输,并采取严格的防护措施。

四、样本处理与检测在样本处理前,应先对样本进行风险评估,确定所需的防护级别。

在生物安全柜内进行样本的开盖、分装、离心等操作,防止样本溅出或产生气溶胶。

检测过程中,严格遵守检测方法和操作规程,确保检测结果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同时,注意观察实验过程中的异常情况,如仪器故障、样本泄漏等,及时采取相应的措施。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控制程序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控制程序

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控制程序1.目的规范病原微生物(包括细菌、病毒、支原体、衣原体、螺旋体、立克次体放线菌、真菌、寄生虫等)及其他因子(人阮毒体),含有或可能含有病原生物的体液和其他样品的管理,确保从样品采集、检测、储存、运输、销毁的全过程中,病原微生物不会对操作人员和环境造成危害。

2.范围适用于本单位所有可能接触病原病原生物的工作场所和岗位。

3.职责3.1中心生物安全委员会负责全中心的病原微生物安全管理工作;3.2中心生物安全专家小组负责中心病原微生物安全技术指导和生物安全评估工作;3.3中心副主任负责分管科室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工作;3.4质量负责人负责实验室的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工作;3.5办公室负责实验室病原微生物生物安全工作的督查;4.程序4.1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传染病暴发、不明原因疾病的现场流行病学调查:4.1.1进入现场工作人员(流行病学医生、采样、消杀及随行人员)应针对不同的病原微生物采取相应等级的有效个人防护。

病原生物不明时采取较高等级的个人防护;4.1.2现场流调和采样过程接触病原生物后,工作人员在离开现场时必须进行个人消毒;4.1.3工作人员离开现场时,凡在现场使用过的、可重复使用的个人防护用品应装入规定的容器并密闭,带回中心统一消毒处理或焚烧。

4.1.4在现场使用过的设备和交通工具,离开现场时均需按要求进行消毒;4.2病原微生物采样:4.2.1 病原微生物检测样品通常有:人或动物的血液、尿液、鼻咽分泌物、咳痰、粪便、脑脊液、疱疹内容物、活检(尸检)组织、试子、漱液等4.2.2 采样人员应穿戴与采集病原微生物样本所需要的生物安全防护水平相适应的设备:个人防护用品(隔离衣、帽、口罩、鞋套、防护眼睛等)、防护材料、器材和防护设施等。

4.2.3 采样人员掌握相关专业知识和操作技能。

4.2.4 采集的具有感染性的物质应存放在坚固、不易破碎、不渗漏的容器内。

4.2.5 采集的样本应按能保证病原微生物样本质量的存放条件(保温、冷藏等)和技术方法放置在容器中。

生物安全控制制度

生物安全控制制度

生物安全控制制度简介生物安全是确保生物实验室和相关研究活动中生物危险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得到安全控制的措施。

生物安全控制制度是为了保护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免受生物危害的一系列规定和措施。

目标生物安全控制制度的目标是:1. 识别和评估生物危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的风险;2. 采取适当的措施预防和控制生物危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的泄漏或释放;3. 提供培训和教育,确保工作人员了解生物安全措施和操作规程;4. 确保实验室和设施设备符合生物安全标准;5. 建立监测和报告体系,及时发现和应对生物安全事件。

主要控制措施生物安全控制制度包括以下主要措施:1. 实施适当的个人保护措施,如戴手套、穿实验服等;2. 采用高效的生物危害物质和有害微生物泄漏防护设施;3. 建立合理的生物安全操作规程,包括实验室进出设施、标识、储存等;4. 发展并执行生物安全培训计划,确保员工具备必要的知识和技能;5. 定期维护和检查实验室设备,确保其正常运行;6. 建立生物安全事件监测和报告机制,及时发现和应对危害事件。

责任和承诺生物安全控制制度要求所有参与生物实验室和相关研究活动的人员履行以下责任和承诺:1. 遵守生物安全规定和操作程序;2. 妥善使用个人防护装备并参与培训;3. 检查并报告实验室设备的异常情况;4. 及时报告发生的生物安全事件;5. 积极参与生物安全培训和演练。

总结生物安全控制制度是确保生物实验室和相关研究活动中生物危险物质和有害微生物得到安全控制的重要措施。

通过识别风险、采取预防措施、提供培训和教育,以及建立监测和报告机制,我们可以确保工作人员、环境和公众的安全,并有效防控生物安全事件的发生。

关于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关于生物安全标准,操作规程

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生物安全实施标准操作规程(SOP)一、进入规定1、在实验室入口处贴生物危害警告标志。

注明病原微生物、实验室生物安全等级和负责人电话。

2、未经许可,非授权人员不能进入实验室。

3、实验室门保持关闭状态。

4、与实验室工作无关的动物、个人衣物不能带入实验室。

二、个人防护㈠工作服1、在实验室工作时,穿着工作服。

2、不能穿着实验室工作服离开实验室。

3、实验室工作服不能与日常服装放在一起。

㈡手套在进行可能直接或意外接触到血液、体液以及其他具有潜在感染性材料的操作时,戴上合适的手套。

脱手套后洗手。

用过的一次性手套丢入感染性医疗废物袋内。

㈢洗手脱手套后以及离开实验室前,都洗手。

㈣其他防护1、当有可能受到喷溅物污染、碰撞或人工紫外线辐射伤害时,戴合适的护目镜。

2、不能在实验室内穿露脚趾的鞋子。

3、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进食、饮水、吸烟、化妆。

4、不能在实验室工作区域内储存食品和饮料。

三、实验室工作区1、实验室保持清洁整齐,严禁摆放和实验无关的物品。

2、每天工作结束之后,消毒工作台面和生物安全柜台面。

活性物质溅出后要随时消毒。

3、所有受到污染的材料、标本和培养物废弃于医疗废物容器内,不得与生活垃圾混放。

4、需要带出实验室的手写文件保证在实验室内没有受到污染。

生物安全管理自查制度一、科主任每年至少要组织一次科室全面的生物安全自查,同时不定期抽查。

年末制定下一年的自查计划。

二、所有实验室工作人员都有对各自相关岗位的自查责任。

三、自查内容1、各种设施和配置、标志检查实验室入口各种生物和消防安全标识提示是否完整;各实验室功能区是否按照规定划分;各实验室的通风、水、电是否安全;各实验室的设施是否完全,是否配备相关的安全措施。

2、实验室消毒和废物处理实验室每天实验结束后,进行台面、地面、空间的消毒,并保持有相关记录;同时由专人(保洁员)负责将实验废物和其他医疗废物进行装包,放置医院规定地点,并记录;实验所需要的物品高压或者废弃物需要高压消毒的,由专人负责高压,并保持记录。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A/0实施日期:2011年5月1日第1页共7页生物安全控制程序1 目的有效地针对科室进行全面的生物安全管理,确保工作人员的安全。

2 范围适用于检验科。

3 职责3.1 检验科:负责对实验室进行生物安全管理。

4 管理要求4.1 实验室生物安全控制4.1.1 设施和设备要求实验室所用设施、设备和材料(含防护屏障)均应当符合国家相关的标准和要求。

4.1.1.1 建筑应有防止节肢动物和啮齿动物进入的设计。

4.1.1.2 实验室应当合理设置生物安全防护区。

4.1.1.3 靠近出口处应当设洗手池及洗眼装置。

4.1.1.4 在实验室应有挂衣装置,个人便装与实验室工作服分开放置。

4.1.1.5 实验室的墙壁、天花板和地面应当平整、易清洁、不渗水、耐化学品和消毒剂的腐蚀。

地面应防滑,不得铺设地毯。

4.1.1.6 实验台面应防水,耐腐蚀、耐热。

4.1.1.7 实验室中的厨柜和实验台应当牢固。

厨柜、实验台彼此之间应当保持一定距离,以便于清洁。

4.1.1.8 实验室如有可开启的窗户,应当设置纱窗。

4.1.1.9 实验室内应当保证工作照明,避免不必要的反光和强光。

4.1.1.10 实验室门应当带锁并可自动关闭。

实验室的门应当有可视窗。

4.1.1.11 应有足够的存储空间摆放物品以方便使用。

编写:周良喜审核:黄立军批准:肖飞日期:2011年3月23日日期:2011年4月26日日期:2011年4月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A/0实施日期:2011年5月1日第2页共7页4.1.1.12 应当在实验室内配备生物安全柜。

4.1.2 个人防护要求4.1.2.1 实验室防护服4.1.2.1.1 实验室应确保具备足够的符合实验室要求的清洁防护服可供使用。

4.1.2.1.2 不用时,应当将清洁的防护服置于专用存放处。

污染的防护服应当置于有明显标记的防漏袋中。

4.1.2.1.3 防护服应当按照相应的要求定期消毒、清洗。

若防护服已被危险材料污染,应当立即更换。

离开实验室区域之前应当脱去防护服。

4.1.2.2 面部及身体保护在处理危险材料时应当戴防护眼睛、面部防护罩或其他的眼部面部保护装置。

4.1.2.3 手套应当按照所从事操作的需要,算用合适、灵活、握牢、耐磨、耐扎和耐撕的手套,并应当对所涉及的危险提供足够的防护。

应当对实验室的工作人员进行手套选择、使用前的佩戴及使用后摘除等的培训。

4.1.2.3.1 应当保证所戴手套无漏损。

戴好手套后可完全遮住手及腕部。

4.1.2.3.2 在撕破、损坏或怀疑内部受污染时及时更换手套、4.1.2.3.3 手套为实验室工作专用。

在工作完成后应当摘除并安全处置。

4.1.2.4 鞋鞋应当舒适,鞋底防滑。

在从事可能出现渗漏的工作时应当穿一次性防水鞋套。

4.1.3 管理要求4.1.3.1 管理责任4.1.3.1.1 实验室负责人对所有员工和来访者的安全负责,并任命一名有适当资质和经验的实验室安全负责人协助负责安全事宜。

4.1.3.1.2 实验室工作人员应当避免不安全的行为。

编写:周良喜审核:黄立军批准:肖飞日期:2011年3月23日日期:2011年4月26日日期:2011年4月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A/0实施日期:2011年5月1日第3页共7页4.1.3.1.3 应当建立相关制度和程序,确保实验室设施、设备、个人防护、物料、耗材等符合安全要求,并定期检查、维护、更新,确保不降低其设计性能。

4.1.3.1.4 应当根据生物危害程度,制定相应的标准操作规程、实验室管理制度和应急预案,形成书面文件并严格遵守执行。

针对实验室所涉及的任何危险,制定详细的作业指导书,尽量将风险控制到最小。

负责工作区活动的管理责任人应定期对这些程序进行评审和更新。

4.1.3.1.5 非工作人员不得进入实验室。

外来人员需经同意方可进入,并按要求穿戴防护用品。

4.1.3.2 员工健康管理4.1.3.2.1 新员工上岗需经过全面体检,包括:病史回顾、X光透视、体格检查、经血传播病原体感染情况检测等检查。

4.1.3.2.2 员工工作期间一年一次全面体检4.1.3.2.3 凡HBsAg、HCV抗体和HIV-1/HIV-2抗体等传染性疾病标志物检测阳性的员工,不得从事原料血浆采集、制备等岗位的业务工作。

4.1.3.2.4 应当告知所有人员可能接触到的生物危险源。

“在自愿的基础上”接受免疫接种,以预防感染,并保存免疫记录。

4.1.3.2.5 应当建立和实施职业暴露的预防和控制程序,包括职业暴露的预防和处理、职业暴露的登记、监控和报告。

4.1.3.3 安全设计4.1.3.3.1 在考虑新建实验室或对现有实验室进行改造时,应当遵守有光国家、地方建筑法规和实验室相关安全标准。

未得到实验室负责人或其指定代表的许可禁止进行建筑或工程作业。

4.1.2.3.2 实验室技术区域中的生物、化学危害水平应符合安全要求,并编写:周良喜审核:黄立军批准:肖飞日期:2011年3月23日日期:2011年4月26日日期:2011年4月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A/0实施日期:2011年5月1日第4页共7页防止风险进入周围社区。

通向出口的走廊和通道应无障碍。

4.1.3.3.3 实验室的出口和入口应当有标识,标识应当包括国际通用的生物危险标志以及其他有关规定的标识。

应当设紧急出口并有显著标识。

紧急撤离路线应当确保在黑暗中可以明确辨认。

4.1.3.3.4 实验室入口应当可锁闭。

门锁设置安装不得妨碍紧急疏散。

实验室的进入应当仅限于经授权的人员。

4.1.3.3.5 应当根据检测流程和检测项目分设检测作业区,至少包括样本接收、处理和储存区,试剂储存区,检测区。

不同类型检测项目作业区,应采取措施防止交叉污染。

其他特殊区域的布局和设施应当符合相应的要求。

4.1.3.3.6 存放高危险样品、化学试剂和供应品,应当有安全可靠的存放场所。

还需采取其他的安保措施,如可所闭的门、可锁闭的冷冻箱、特殊人员的进入限制等。

库存量及库存条件应当符合相关规定,并对储存危险化学品编制化学品安全数据简表(MSDS)。

4.1.3.3.7 实验室内温度、湿度、照明度、噪声和洁净度等内环境应当符合工作要求和有关规定。

4.1.3.4 安全计划的审核和检查4.1.3.4.1 安全计划的审核应当由受过适当培训的人员对安全计划进行审核和检查,每年至少一次。

4.1.3.4.2 生物安全检查应当有专职人员负责生物安全日常检查和年度检查,以确保应急装备功能及状态符合要求,可传染性和有毒物质的存放有专人负责并加锁管理,去污染和废弃物处理程序符合要求,实验室设施设备状态正常,并做好生物安全检查记录。

如有生物安全事故的发生应当记录事故责任人、发生原因、处理措施、处理结果、对人员或环境有无后编写:周良喜审核:黄立军批准:肖飞日期:2011年3月23日日期:2011年4月26日日期:2011年4月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A/0实施日期:2011年5月1日第5页共7页续影响等。

4.1.3.4.3 安全手册4.1.3.4.3.1 要求所有员工阅读的安全手册应在工作区随时可用。

手册应当针对实验室的需要。

主要包括生物危险、消防、电气安全、化学品安全、危险废弃物处理和处置。

4.1.3.4.3.2 安全手册应当对从工作区撤离和事件处理规程有详细说明。

实验室管理层应当至少每年对安全手册评审和更新。

4.1.3.5 培训4.1.3.5.1 实验室负责人应当制定人员安全培训计划并组织实施。

培训计划应当包括对新员工的岗前培训和对有经验员工的继续教育。

4.1.3.5.2 培训对象包括管理人员、技术员人、运输和清洁工等。

4.1.3.5.3 培训内容应当包括生物危险、传染病预防、化学安全、紧急医学处置措施、消防和预备状态等,重点强调安全工作行为。

4.1.3.5.4 应当要求员工在某一领域工作前掌握相应的安全手册。

员工应当书面确认其已接受适当的培训,阅读并理解安全手册。

4.1.3.6 个人责任4.1.3.6.1 食品只应在非实验室区域中的指定位置准备和食用。

4.1.3.6.2 实验室内禁止吸烟。

4.1.3.6.3 禁止在工作区内使用化妆品和处理隐形眼镜。

4.1.3.6.4 长发应当束在脑后,工作冒应当遮盖头发。

在工作区内不应当佩戴首饰。

4.1.3.6.5 个人物品、服装和化妆品应当存放在指定区域内。

4.1.4 内务管理要求4.1.4.1 应当指定专人监督工作人员保持良好的内务。

工作区应当时刻保编写:周良喜审核:黄立军批准:肖飞日期:2011年3月23日日期:2011年4月26日日期:2011年4月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A/0实施日期:2011年5月1日第6页共7页持整洁有序。

禁止在工作场所存放可能导致阻碍和绊倒的危险物品。

4.1.4.2 所有用于处理污染性的设备和工作台表面在工作结束、有任何露出或发生了其他污染时,应当使用适当的消毒剂消毒并清洁。

每个工作日至少消毒一次工作台面。

4.1.4.3 应当对漏出的样品或化学品进行风险评估,并清除所涉及区域的污染。

清除时应当使用经核准的安全预防措施、安全方法和个人防护装备。

4.1.4.4 内务行为改变时应当报告实验室负责人以确保避免发生无意识的风险和危险。

实验室行为、工作习惯或材料改变可能对内务和(或)维护人员有潜在危险时,应当报告实验室负责人,并书面告知内务和维护人员的管理者。

4.1.4.5 应当制定在发生事故或漏出导致生物或化学污染时专用规程,以及设备保养或修理之前对每件设备去污染和净化的专业规程。

4.1.5 安全工作行为4.1.5.1 洗手4.1.5.1.1 工作人员离开工作区域前应当洗手。

4.1.5.1.2 摘除手套后、使用卫生间前后、进食或吸烟前应当例行洗手。

4.1.5.2 接触生物源性材料的安全工作行为4.1.5.2.1 处理、检验和处置生物源性材料的规定和程序应当具有良好的安全性,能有效降低污染风险。

4.1.5.2.2 如果样品在收到时有损坏或泄漏,应当由专职人员穿着个人防护装备在生物安全柜内开启样品以防止漏出或产生气溶胶。

如果样品污染过量或损坏严重而不宜使用,则应将样品安全的废弃而勿开启。

4.1.5.2.3 所有有潜在感染性或毒性的质量控制和参考物质,在存放、处理和使用时应按未知风险的物质对待。

编写:周良喜审核:黄立军批准:肖飞日期:2011年3月23日日期:2011年4月26日日期:2011年4月受控状态:受控版本号:A/0实施日期:2011年5月1日第7页共7页4.1.5.2.4 在所有可能产生潜在感染性物质喷溅的操作中,操作人员应当将面部、口、眼、鼻和耳遮住或采取其他防护措施。

4.1.5.2.5 应当培训实验室工作人员安全操作尖利器具及装置。

4.1.5.2.6 禁止用手直接对任何利器剪、弯、折断、重新戴套或从注射器上移去针头。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