初中化学科学探究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
2024年九年级中考化学专题复习:科学探究题1.竹炭包具有较强的吸附性,可以除去冰箱、车辆中难闻的气味而广泛受到群众的喜爱,这种产品可以对室内甲醛、一氧化碳等气体进行吸附。
某化学兴趣小组对竹炭进行初步探究。
【提出问题】竹炭中是否含有碳元素。
【猜想与假设】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查阅资料】①新鲜的血液,遇一氧化碳由鲜红变为暗红。
①氢氧化钠溶液能与二氧化碳发生化学反应,从而可以吸收二氧化碳。
①氧化钙和氢氧化钠固体可作干燥剂。
①加热或点燃不纯的可燃性气体可能会发生爆炸。
【设计实验】将竹炭充分燃烧,检验其产物,以证明竹炭中含有碳元素。
所用装置如图所示。
(1)A装置的作用。
(2)实验开始后,观察到D装置中产生白色沉淀,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F装置中新鲜的鸡血变为暗红色,说明竹炭中(填“含”或“不含”)有碳元素,写出C 装置中发生的化学方程式。
(3)小明认为可以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替换原装置中的F装置,你认为(填“可以”或“不可以”),原因是。
2.为使无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可视化”,某兴趣小组的同学开展了下列实验。
①、按图1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硫酸反应“可视化”。
(1)滴入几滴酚酞溶液,溶液变红,说明氢氧化钠溶液pH 7(填“>”“=”或“<”)。
(2)将稀硫酸缓慢注入瓶中并振荡,观察到红色褪去,说明氢氧化钠与硫酸发生了反应,此时瓶中溶质(酚酞除外)一定有。
①、按图2进行实验,使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反应“可视化”。
(3)将注射器中相同体积的NaOH溶液和水同时注入锥形瓶中,观察到的现象,说明氢氧化钠与二氧化碳发生了反应,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①、进行下列实验,使氢氧化钠与盐酸反应“可视化”。
(4)向盛有一定量氢氧化钠溶液的密闭隔热容器中不断加入稀盐酸,利用数字传感器上的计算机绘制出加入稀盐酸的体积与溶液温度的图象,如图所示。
当加入盐酸mL时,盐酸与氢氧化钠恰好完全反应。
【总结反思】对于没有明显现象的化学反应,为了证明反应的发生,可以借助指示剂、测量温度变化、比较物质的溶解性、借助传感器等,提供间接的实验证据。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方法和技巧。
2. 通过实验探究,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思考能力和动手能力。
3. 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思维和创新意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酸碱指示剂的变色实验目的: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和变色规律。
实验材料:酚酞溶液、盐酸、氢氧化钠溶液、试管、滴管。
实验步骤:a. 向试管中加入适量酚酞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b. 用滴管滴入盐酸,观察颜色变化。
c. 用滴管滴入氢氧化钠溶液,观察颜色变化。
实验现象:酚酞溶液遇酸不变色,遇碱变红。
2. 实验二:制作二氧化碳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和性质。
实验材料:石灰石、稀盐酸、试管、集气瓶、导管。
实验步骤:a. 将石灰石放入试管中,加入稀盐酸,观察现象。
b. 将导管伸入集气瓶中,收集二氧化碳气体。
c. 将二氧化碳气体倒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实验现象:石灰石与稀盐酸反应产生二氧化碳气体,二氧化碳气体使澄清石灰水3. 实验三:探究燃烧的条件实验目的:了解燃烧的条件。
实验材料:火柴、蜡烛、酒精灯、玻璃片、铁丝网。
实验步骤:a. 将火柴点燃,放在玻璃片上,观察燃烧情况。
b. 将蜡烛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燃烧情况。
c. 将铁丝网放在酒精灯上加热,观察燃烧情况。
实验现象:火柴在玻璃片上燃烧,蜡烛在酒精灯上燃烧,铁丝网在酒精灯上不能燃烧。
4. 实验四:水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
实验材料:水、冰块、盐、温度计、容器。
实验步骤:a. 将冰块放入容器中,观察水的温度变化。
b. 在水中加入盐,观察水的凝固点变化。
c. 用温度计测量水的沸点。
实验现象:冰块使水温度降低,加盐后水的凝固点降低,水的沸点在一定条件下发生变化。
5. 实验五:制作简易净水器实验目的:了解水的净化方法。
实验材料:塑料瓶、沙子、石子、活性炭、水。
a. 将塑料瓶剪开,倒置,放入沙子和石子,起到过滤作用。
b. 将活性炭放入塑料瓶中,起到吸附作用。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等。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探究精神。
3. 通过化学实验,使学生了解和掌握一些基本的化学知识。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水的性质实验目的:了解水的性质,如透明、无色、无味等。
实验材料:水、玻璃棒、滴管等。
实验步骤:观察水的颜色、气味、味道;用玻璃棒搅拌水,观察现象;用滴管滴入不同颜色的液体,观察水的变化。
2. 实验二:酸碱指示剂实验目的:了解酸碱指示剂的性质及变化。
实验材料:酚酞、醋、氢氧化钠等。
实验步骤:将酚酞滴入醋中,观察颜色变化;将酚酞滴入氢氧化钠中,观察颜色变化。
3. 实验三:氧气的制取与检验实验目的:了解氧气的制取方法及检验方法。
实验材料: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火柴等。
实验步骤:将过氧化氢与二氧化锰混合,观察氧气的产生;用火柴点燃氧气,观察现象。
4. 实验四:二氧化碳的制取与检验实验目的:了解二氧化碳的制取方法及检验方法。
实验材料:碳酸钙、盐酸、澄清石灰水等。
实验步骤:将碳酸钙与盐酸反应,观察二氧化碳的产生;将产生的二氧化碳通入澄清石灰水中,观察现象。
5. 实验五:简单过滤操作实验目的:学习简单的过滤操作,了解过滤的原理。
实验材料:滤纸、漏斗、烧杯等。
实验步骤:将混合物(如泥土水)倒入漏斗中,用滤纸过滤,观察过滤后的液体。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采用问题驱动教学法,引导学生提出问题,通过实验探究解决问题。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法,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和熟练程度。
2. 学生对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理解和运用能力。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室设备:显微镜、试管、烧杯、滴管等。
2. 化学试剂:水、酚酞、醋、氢氧化钠、过氧化氢、二氧化锰、碳酸钙、盐酸等。
3. 教学课件:实验操作步骤、实验现象等。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式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式教案
学习目标:
1. 了解不同物质颜色的形成原理;
2. 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
3. 提高实验设计和观察能力。
学习步骤:
1. 导入(10分钟)
让学生分析日常生活中常见的不同颜色物质,引导学生思考为什么不同物质能够呈现出不同的颜色。
2. 实验设计(20分钟)
分组设计实验方案,探究不同物质颜色的形成原理。
提供一些物质供学生选择,并配备实验器材,如试管、试剂等。
3. 实验操作(30分钟)
学生按照自己设计的实验方案进行实验操作,记录实验过程中的观察现象和数据。
4. 分析探究结果(15分钟)
学生讨论实验现象,总结不同物质颜色的形成原理,并尝试给出合理解释。
5. 总结和展示(15分钟)
每个小组展示自己的实验成果和结论,学生之间进行交流讨论,教师进行总结和引导。
6. 课堂延伸(自主学习)
布置相关作业或实践任务,鼓励学生在课外进行更深入的学习和探索。
学习评价:
1. 实验设计是否合理;
2. 观察数据是否准确可靠;
3. 结论表达是否清晰可信;
4. 学生是否能够理解化学反应的基本原理并举一例加以说明。
拓展实验:
1. 尝试探究不同金属与酸反应产生的颜色变化;
2. 使用不同的指示剂探究酸碱反应中的颜色现象;
3. 研究燃烧产生的火焰颜色和各种化合物的颜色原理。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学探究
同学们明确 了本次科学探究 的目标后, 在化学课代表的
主持下 , 制定了 以下具体方案: 1分组 : () 由于初三班学习任 务重 , 了不过多 占用时间, 为 全班分成 四组 , 分工协作, 共同
浅议初中化学教学中的科 学探究
王 显奎 .
丰宁县凤山第一 中学,河北
随着化学课程的改革 的不断深入, 科学探究 已成为初 中
化学教学 的重要 内容和方法 。笔者认为教师作 为学 生学 习 的促进者 , 组织者和指导者 , 应对科 学探究做深入地探索 , 并 指导教学。
一
丰宁 08 5 思想 。 2伟定科学探究的 目标 .0
由于初 中学生生活经验少 , 课题提 出后 , 学生往往无法
对家庭生活节约用水 的思考; 第三组同学是污水的处理和海
水 的淡 化 。
正确把握探 究的 目标 和方 向。这就需要教师进行指导 。笔
者把学生分为几组进行讨论, 同学们各抒 已见, 制定 了可行
初中生由于年龄 的特 点, 对喜欢 的事物易产生兴趣 , 但 如果遇 到困难 , 又往往不能长久。 以教师必须参加 到活动 所 中去, 以平等的身份与学生探讨 问题 , 帮助 学生解 决困难 。
在调查 中, 四个组都能完成预定 的 目标 , 回校后各小组分别 进行讨论 、 相互合作 , 对所调查的数据 、 图表 、 摄影 图片进行
学生进行探究提供支持 , 使学生把学科知识和社会 问题联系 起来, 更激发学生学习和探 究的兴趣 。 二、 实施科学探究的步骤和方法 1 . 选择科学探究的课题 笔者认为科 学探究的课题可 以选择书本上 已有 , 也可 以 由教师根据 学生 的兴趣和发展需要 , 结合学生正在学 习的化 学学科 内容, 提出一个新 的探究课题 , 做到有 的放矢, 不搞花 架子和形式 , 让学生在科学探究中, 真正有所得 。比如在学 习了《 自然界的水》 这一章后, 了解到 自然界中用于农业生产 和生活的淡水不 到总量 的 l 这仅有的淡水还遭 受着来 自 %, 各方面的污染和浪费 ,笔者和学生针对社会关注 的这一 问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近年来,科学教育在初中阶段备受关注。
作为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变得尤为重要。
本文将从培养探究精神、选择适宜实验、引导探索过程等方面,谈谈初中化学教师如何有效地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
一、培养探究精神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首先需要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
探究精神是科学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它要求学生独立思考、勇于质疑、善于观察和实践。
初中化学教师可以通过以下方式来培养学生的探究精神:1. 提出问题:在课堂上,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引人思考的问题,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为什么火山爆发会有火山口喷发?什么是化学反应的速率?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和观察来解答这些问题。
2. 探索学习: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引导学生进行小组合作学习,通过实践和实验研究,激发学生的主动探究欲望。
例如,让学生自主设计实验,验证化学反应速率与浓度、温度等因素的关系。
3. 提供资源:教师可以为学生提供一些有关科学实验和探究的资源,如图书、期刊、科学网站等,让学生有机会自主学习和应用知识。
二、选择适宜实验实验是化学学习的重要环节,选择适宜的实验对学生的学习效果具有重要影响。
化学教师应根据学生的年龄、学科基础和实验条件等方面的考虑,选择适宜的实验内容和实验方法。
以下是一些建议:1. 实用性:实验内容应与学生的日常生活紧密相关,有助于学生理解和应用化学知识。
例如,可以设计和演示如何制作肥皂、染色剂或火柴等。
2. 安全性:实验过程中必须保证学生的人身安全。
化学教师应提前评估实验风险,并采取相应的安全措施。
例如,保证实验室通风良好、佩戴安全眼镜并正确使用实验器材等。
3. 可观察性:实验结果应该能够观察到明显的变化,具有直观性。
这样能够激发学生的兴趣,促使他们主动参与实验和探索过程。
三、引导探索过程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的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起到引导者和指导者的角色,积极引导学生进行探索。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
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一、引言随着教育改革的不断深入,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已经成为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目标之一。
初中化学是一门以实验为基础的学科,通过实验教学可以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能力、思考能力和创新精神,而这些能力正是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组成部分。
因此,在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二、科学探究精神的内涵科学探究精神是指人们在面对自然现象时,运用科学的方法和态度,通过观察、实验、推理等手段,探究事物的本质和规律的一种精神品质。
具体而言,科学探究精神包括以下几个方面:1.好奇心:对未知事物的好奇心是科学探究的起点,只有对事物充满好奇,才能主动去探究。
2.实事求是:科学探究必须以事实为依据,不能凭空想象或臆断。
3.严谨认真:科学探究需要细致的观察和严谨的推理,容不得半点马虎。
4.创新精神:科学探究需要不断地开拓创新,勇于挑战传统观念和现有理论。
三、初中化学教学中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方法1.营造良好的探究氛围要培养学生的科学探究精神,首先要营造一个良好的探究氛围。
在化学课堂上,教师要鼓励学生提问、质疑,引导学生主动思考、主动探究。
同时,教师还要尊重学生的不同观点和见解,允许学生犯错和改正,保护学生的探究热情。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师生之间的互动和交流,鼓励学生之间的合作与交流,形成良好的探究氛围。
2.重视实验教学实验教学是初中化学教学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手段。
在实验教学中,教师要注重实验的设计和组织,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分析实验结果,培养学生的观察能力和动手能力。
同时,教师还要鼓励学生自主设计实验、自主操作实验,培养学生的创新精神和独立思考能力。
此外,教师还要注重实验的安全性,确保学生在安全的环境下进行实验探究。
3.开展课外活动课外活动是培养学生科学探究精神的重要途径之一。
教师可以组织学生参加各种化学课外活动,如化学兴趣小组、化学竞赛等。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
初中化学教师如何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在初中化学教学中,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是培养学生创新思维和实践能力的重要环节。
化学教师在引导学生进行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时,需要有一定的方法和策略。
本文将从引导学生提出问题、设计实验步骤、分析实验结果和促进学生思考等方面进行探讨。
一、引导学生提出问题科学探究的第一步是引导学生提出问题。
化学教师可以通过引入实际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或对知识的追问,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例如,当讲解酸碱反应时,教师可以提问:“为什么柠檬汁会让红蓝石蕊变色?”或者:“怎样才能用常见物质判断溶液的酸碱性?”通过这样的引导,学生可以针对问题展开思考,并且形成自己的疑问。
二、设计实验步骤在学生提出问题后,化学教师需要指导学生进行实验设计。
实验设计应该包括实验的目的、所需材料和步骤等内容。
对于初中学生来说,实验设计的过程需要简洁明了,注重培养学生的观察力和实践操作能力。
化学教师可以示范一些简单的实验,并引导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和总结规律。
同时,教师可以提供一定的指导,帮助学生学会合理安排实验步骤,防止实验中的误操作或危险情况发生。
三、分析实验结果在实验结束后,化学教师应引导学生认真分析实验结果。
这就要求教师在实验过程中就引导学生做好笔记和记录,在实验结束后进行数据整理和分析。
化学教师可以采用讨论或小组合作的方式,引导学生分析实验结果,比较不同组的数据差异,并且帮助学生找出不合理的地方。
在分析实验结果的过程中,教师可以提出相关问题,引导学生思考,进一步拓宽学生的视野。
四、促进学生思考在科学探究和实验设计过程中,化学教师应该注重引导学生思考。
教师可以提出一些开放性的问题,帮助学生思考并且激发学生的探索欲望。
例如,在实验结束后,教师可以引导学生思考:“从实验结果来看,我们能得出什么结论?”或者:“如果我们改变实验条件,会发生什么变化?”通过这样的思考,学生可以更深入地理解化学知识,并且培养解决问题的能力。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 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
人教版(2024新版)九年级上册化学:第一单元课题2《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教案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作为初中化学教学的核心内容,其教材设计紧密围绕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展开。
本教材在内容编排上注重理论与实践相结合,通过一系列精心设计的化学实验,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学世界。
教材不仅涵盖了初中化学的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化学反应原理等,还注重培养学生的实验技能和科学探究能力。
每个实验都紧扣教学目标,旨在通过动手操作,帮助学生直观理解化学原理,激发其学习兴趣。
通过丰富的实验活动和科学探究案例,引导学生理解化学知识的同时,掌握科学探究的基本方法。
教材注重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安全性,强调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的记录与分析,以及结论的得出与反思。
此外,教材还融入了跨学科实践活动,旨在培养学生的综合能力和创新思维。
整体而言,教材结构清晰,内容充实,有助于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掌握化学知识,提升科学探究能力。
二、学情分析本教学设计以“学生为中心,实验为导向”为核心思想,通过情境导入、理论讲授、实验探究、总结讨论等环节,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世界。
在情境导入环节,通过生活中的化学现象激发学生兴趣;在理论讲授环节,简明扼要地介绍实验探究的基本步骤和实验安全知识;在实验探究环节,通过分组实验,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在探究中成长;在总结讨论环节,通过展示交流,加深学生对实验现象和结论的理解,培养他们的表达能力和合作精神。
整个教学过程注重学生的主体性和参与性,力求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掌握知识和技能。
三、设计思路在“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的教学前,学生已具备一定的化学基础知识,如元素周期表、基本化学反应等,但对实验操作技能的掌握尚显生疏,特别是对于实验现象的观察、数据记录及分析能力有待提升。
此外,学生在科学探究过程中的主动性和创新性不足,习惯于被动接受知识而非主动探索未知。
部分学生可能对化学实验存在畏难情绪,缺乏自信心。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案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教案
主题:物质的化学变化
目标:通过探究,在实验中观察物质的化学变化过程,了解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和原理,
培养学生的观察、实验和分析能力。
教学重点:掌握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观察化学反应过程中的物质变化;理解化学反应的
发生条件。
教学难点:探究实验设计及分析过程;理解化学反应的原理;培养实验技能。
课时安排:本课程分为两个课时完成。
第一课时:化学反应的基本概念和原理
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观察两种物质混合后的变化。
2. 实验操作:准备铁粉和硫粉,将它们混合在试管中,用火焰加热试管,并观察产物的变化。
3. 分析:让学生观察实验现象,并提出问题:为什么混合后的物质会发生变化?这是一种
何种化学变化?
4. 探究:引导学生思考化学反应的定义和条件,让他们通过实验得出结论。
第二课时: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
1. 复习:回顾上节课的实验现象和结论。
2. 探究:设计一个新的实验,用氢氧化钠水溶液和氯化铁溶液进行混合反应,观察其发生
条件。
3. 实验操作:根据学生设计的实验步骤,进行实验操作。
观察实验现象。
4. 分析:通过观察,学生讨论实验的发生条件和化学变化的结果。
5. 总结:帮助学生总结化学反应的发生条件及原理,并思考化学反应在日常生活中的应用。
作业:要求学生以本课程中的实验为基础,设计一个自己感兴趣的化学反应实验,并写出
实验计划。
拓展:让学生自行探究化学反应实验,并分享实验结果和心得。
教学评价:通过学生实验操作和实验结果的观察,评价学生的实验能力和学习水平,鼓励
学生对化学反应的探究和创新。
初中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实践
初中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实践化学实验是化学学科中的重要部分,通过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化学原理、提高实验技能和培养科学探究能力。
在初中化学教学中,也需要将实验和科学探究实践结合起来,促进学生的主动学习和创新思维。
本文将介绍几个适合初中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实践的实验案例。
首先是“酸碱中的自然指示剂”。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酸碱的概念和性质,并通过实验了解酸碱指示剂的种类及其在酸碱中的应用。
实验过程中,可以先制备几种自然指示剂,如紫罗兰、红蓝牙石和红甘麦。
然后,将这些指示剂分别加入不同的酸碱溶液中观察颜色的变化,以确定酸碱的性质。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通过实际操作了解酸碱指示剂的变化规律,并掌握一些基本的酸碱实验技巧。
第二个实验是“金属活动性实验”。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金属的活动性和反应特性,并通过观察实验结果判断金属的反应活性。
实验过程中,可以选取几种常见的金属,如铜、锌、铁和铝,将它们分别放入不同的酸溶液中进行反应。
观察并记录不同金属和酸的反应情况,学生可以发现不同金属的活动性不同,如锌和铝在酸中能够产生明显的反应,而铜和铁的反应较弱。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了解金属的活动性规律,并理解金属在酸中的反应特性。
第三个实验是“氧气的制取与性质”。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了解氧气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并通过实验制取和观察氧气的性质。
实验过程中,可以使用过氧化氢和锰酸钾作为原料制取氧气,并使用燃木条和蜡烛进行实验观察。
学生可以通过实验发现,燃木条和蜡烛在氧气中能够燃烧更加旺盛,说明氧气是一种支持燃烧的气体。
通过这个实验,学生可以理解氧气的重要性和化学性质,培养他们的观察能力和实验操作技巧。
最后一个实验是“电化学实验”。
这个实验可以帮助学生理解电化学的原理和应用,并通过实验探究电流的特性和影响因素。
实验过程中,可以通过制备简单的电池,如铜锌电池或铝铜电池,观察电流的产生和变化。
通过改变电解质的种类或浓度、改变电极间的距离等条件,学生可以观察到电流的变化情况,并分析产生这种变化的原因。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常考题型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常考题型主要有以下几种:
物质性质探究:这种题型主要探究物质的化学性质,包括可燃性、氧化性、还原性等。
例如,探究钠、铝、铁等金属单质的性质,或者比较不同金属与同一种酸的反应速率等。
物质制备和分离: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基本操作和技能的掌握程度,如制取氧气、二氧化碳等气体,或者分离和提纯物质,如粗盐的提纯等。
化学原理探究:这种题型主要探究化学反应的原理,例如,探究酸碱中和反应的实质,或者探究复分解反应的条件等。
化学实验方案设计:这种题型要求学生根据题目要求设计合理的化学实验方案,包括实验目的、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数据记录和分析等。
实验评价和改进:这种题型主要考查学生对化学实验的评价和改进能力,例如,评价一个实验方案的优缺点,或者针对一个实验方案的不足之处提出改进意见等。
以上是初中化学科学探究实验常考题型的详细介绍,学生在备考时需要注重实验操作技能的训练和提高,同时加强对化学原理的理解和掌握。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使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观察、记录、分析实验现象等;培养学生进行科学探究的能力。
2. 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实验现象,培养学生认真观察、积极思考的习惯;通过实验操作,提高学生的动手能力。
3. 情感态度价值观:培养学生热爱科学、勇于探究的精神,激发学生对化学学科的兴趣。
二、教学内容1. 实验一:水的性质(1)实验目的:观察水的性质,了解水的沸腾、蒸发等现象。
(2)实验原理:水在加热过程中会发生沸腾、蒸发等现象。
(3)实验步骤:加热烧杯中的水,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2. 实验二:酸碱中和(1)实验目的:观察酸碱中和反应的现象,了解酸碱中和的原理。
(2)实验原理:酸和碱反应会产生水和盐,伴随着能量的释放。
(3)实验步骤:将酸和碱按一定比例混合,观察并记录实验现象。
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亲自动手进行实验,培养学生的实践能力。
2. 运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思考问题,激发学生的探究兴趣。
3. 采用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
四、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正确性、规范性。
2. 学生实验现象的观察、记录和分析能力。
3. 学生对实验原理的理解和运用。
五、教学资源1. 实验器材:烧杯、试管、滴定管、量筒等。
2. 实验试剂:水、酸、碱、盐等。
3. 教学课件:实验原理、实验步骤、实验现象等。
六、教学环境1. 实验室环境:安静、整洁、安全,通风良好。
2. 实验桌椅:舒适、稳固,便于操作。
3. 实验器材:整齐摆放,标签清晰,易于取用。
4. 实验试剂:存放有序,安全盖紧,标识清楚。
七、教学进程1. 课前准备:教师检查实验器材和试剂,确保齐全完好。
2. 课程导入:介绍实验目的、原理和重要性,激发学生兴趣。
3. 实验操作:教师演示实验步骤,学生跟随操作,注意安全。
4. 实验观察:学生认真观察实验现象,记录数据和结果。
5. 结果分析:学生讨论实验结果,教师引导学生深入思考。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分类训练科学探究题
2024年中考化学考点分类训练:科学探究题1.胃酸过多会引起不适,不同病症需要服用不同的抗酸药。
实验小组同学对抗酸药选择进行探究。
【查阅资料】1.抗酸药主要利用有效成分与胃液中的过量盐酸反应,药品用量一般为1~2片(约0.5g~1g)2.氧化镁和氧化铁均属于金属氧化物,与盐酸反应的原理相似。
3.胃蛋白酶是胃中唯一的消化性蛋白酶,当pH为3~5时活性较好,当pH超过6时,因变性而失去活性。
4.理想抗酸药应具备起效快速,避免产生气体刺激溃疡面等特点。
【进行实验】I.是否引起胃内压强的变化锥形瓶中模拟胃酸过多的环境。
将气球中的抗酸药加入锥形瓶中。
装置及药品序号抗酸药现象1-1氢氧化铝片气球无明显变化1-2碳酸氢钠片气球明显膨胀1-3铝碳酸镁咀嚼片气球无明显变化1-4氧化镁粉末气球无明显变化Ⅱ.是否引起胃内温度和pH的变化利用图1进行实验。
向4个烧瓶中分别加入抗酸药,打开恒压滴液漏斗,滴加0.37%的足量稀盐酸。
传感器测得的相关结果见图2、3、4。
【解释与结论】(1)Ⅱ中,1-1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
(2)药品用量在1~2片内,针对“严重胃溃疡患者”不建议选用的抗酸药是 ,理由是 。
(3)下列关于氧化镁粉末、氢氧化铝片分别与盐酸反应的叙述正确的是______(填标号)。
A .氧化镁粉末的反应会引起温度上升 B .反应后溶液均显碱性 C .氢氧化铝片的反应更快D .均有水生成(4)由上述实验可知,铝碳酸镁咀嚼片的优势有 。
【反思与评价】(5)查阅资料发现Ⅱ中实验1-3无明显现象是与物质的用量有关。
小明同学设计实验证明了铝碳酸镁咀嚼片中含有碳酸根离子,实验操作和现象:取6片铝碳酸镁咀嚼片于试管中, 。
2.碳酸钠和碳酸氢钠是初中化学教材中出现的两种常见的盐,同时也是日常生活中有重要应用的物质,下面是阳阳小组进行的研究性学习过程,请你参与并回答相关问题。
[查阅资料](1)相同条件下,23Na CO 溶液比3NaHCO 溶液的碱性强; (2)20Ⅱ时,23Na CO 、3NaHCO 的溶解度分别为21.3g 和9.6g ;(3)3NaHCO 在270Ⅱ时能发生反应:323222NaHCO Na CO CO H O +↑+△,23Na CO 受热不易分解;(4)()32Ca HCO 易溶于水。
初中化学科学探究课题研究方案
农安三中王艳丽
一、课题研究背景及意义
科学探究是一种重要的学习方式,是学生积极主动地获取化学知识,认识和解决化学问题的重要实践活动,对发展学生的科学素养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
二、课题研究目标
通过学生亲身经历和体验探究活动,激发学生学习化学的兴趣,增进对科学的情感,理解科学本质,初步形成化学学习中的科学探究能力。
三、课题研究实施方法:
化学实验是进行科学探究的主要方式,在以后教学中我要注意改进传统的实验教学,精心设计各种探究性实验。
1、进行适合学生的探究实验。
例如:“探究氯化钠、硝酸铵、氢氧化钠三种物质在水中溶解时的温度变化”,教师应鼓励学生自主设计探究方案,学生通过讨论筛选出合理的方案进行实验,最后归纳出“物质溶解时伴随有吸热或放热现象”的结论。
2、调查、辩论等活动。
例如:“调查当地水资源的利用和污染状况,提出有关建议。
”辩论:“空气中的二氧化碳会越来越多吗?氧气会耗尽吗?”等。
让学生走出课堂,深入社会生活实际去获得第一手信息,借助已学的知识和各种教育资源,对调查结果进行分析和归纳,发现问题,提出解决问题的合理建议。
四、课题研究的步骤
第一阶段:通过日常实验初步探讨出探究的步骤
第二阶段:实施科学探究的自主性实验
最后阶段:完成课题的报告
五、课题研究人:王艳丽。
初中科学化学实验探究教案
初中科学化学实验探究教案
实验目的:通过本实验,探究各种溶液的酸碱性质,并学会使用通用指示剂进行酸碱中性试验。
实验材料:
1. 立式试管
2. 盖有标度的滴管
3. 盐酸、氢氧化钠、酸性溶液、碱性溶液
4. 通用指示剂(酚酞)
实验步骤:
1. 将立式试管置于试验台上,分别加入少量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
2. 用通用指示剂(酚酞)滴加至试管中,观察颜色变化。
3. 再分别加入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并进行相同的观察。
实验记录:
1. 盐酸和氢氧化钠溶液的颜色变化: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2. 酸性溶液和碱性溶液的颜色变化:发生颜色变化的原因及化学反应方程式。
实验结果分析:
1. 通过观察颜色变化,可以判断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酚酞在酸性溶液中呈现红色,而在碱性溶液中呈现蓝色。
2. 根据化学反应方程式,可以了解酸碱中性试验中发生的化学反应过程。
实验总结:
通过本实验的探究,我们学会了如何使用通用指示剂进行酸碱中性试验,观察颜色变化来判断不同溶液的酸碱性质。
同时,也掌握了化学反应方程式的书写方法,从而更好地理解酸碱中性试验的原理和过程。
拓展实验:
1. 尝试使用其他通用指示剂进行酸碱中性试验,观察不同指示剂的变化情况。
2. 研究不同浓度、温度下溶液的酸碱性质,探究影响酸碱中性试验的因素。
初中化学实验与科学探究
一、化学基本实验
(一)仪器的使用和基本操作
1、能识别试管、烧杯、烧瓶、锥形瓶、酒精灯、 集气瓶、漏斗、长颈漏斗、玻璃棒、量筒、水槽、 蒸发皿、胶头滴管(滴瓶)、药匙、燃烧匙、试管
夹、铁架台(含铁夹、铁圈)和托盘天平等仪器,
并根据实验需要选择仪器。 2. 能根据实验需要选择药品,并会取用药品。 3.会给物质加热。
反应原理 实验原理
装置原理
试剂 装置块组装 切分找原型 实验流程
操作原理
题型:实验探究题
依据近年的中考题型:
特点: 1)大型实验装置 2)研究已知或未知物质的性质
2011年中考题
定性检验物质 定量分析数据
2010年中考题
猜想与假设:
①不能对猜想的合理性做出准确的判断
依据:物质的性质(物性、化性) 实验现象 质量守恒定律 信息 ……
三. 物质的性质实验
要求掌握的实验: 1. 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测定
弹簧夹
现象:
装臵要点: 操作要点: 药品的要求: 典型题:
三. 物质的性质实验
要求掌握的实验: 1、空气中氧气的体积分数的测定
现象:
弹簧夹
(1)红磷燃烧产生大量的白烟; (2)待装臵冷却到室温,打开弹簧
夹,烧杯中的水被倒吸入集气瓶中,
Fe2O3+3H2SO4=Fe2(SO4)3+3H2O Fe + H2SO4=FeSO4+ H2↑
三、 物质的性质实验
2. 二氧化碳的性质实验
灭火
CO2
检验 瓶子变瘪
与水反应生成酸
1、化学兴趣小组用下图所 示装臵进行以下实验。 ⑴收集一瓶二氧化碳:打 开止水夹 K1和K3 ,关闭 K2 ,从分液漏斗向装臵A 中加入足量的稀盐酸,写 出A中发生反应的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 2 + H2O + CO2↑ CaCO3 + 2HCl = CaCl 当看到D中有大量浑浊产生时,CO2已集满,写出D中发生反应的 化学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CO2+ Ca(OH)2 = CaCO3↓+H2O ⑵证明二氧化碳与氢氧化钠发生了化学反应:关闭止水夹K1和K3, 打开止水夹K2,从分液漏斗向装臵C中加入适量滴有酚酞的氢氧 化钠溶液,直至实验结束,请写出此过程中C中发生反应的化学 2NaOH+CO2 = Na2CO3+H2O Na2CO3 +2HCl =2NaCl +H2O +CO 方程式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 2↑ C中观察到的现象中,能证明CO2与NaOH确实发生了化学反应的 C中有气泡产生 是________________。
初中化学物质性质的科学探究(附答案)
1.化学小组同学对酸的性质很感兴趣,向老师提出了研究硝酸性质的建议。
老师高兴地答应了,并带领同学们进行了硝酸性质的实验探究。
【实验设计】(1)将石蕊溶液滴入稀硝酸中,预计石蕊溶液由紫色变为________色。
(2)将锌片投入稀硝酸中,预计将产生H2,其名称为________。
【实验验证】同学们按上述设计做了实验,却发现石蕊变色一会儿后即褪去,锌片投入稀硝酸中后,溶液中冒出气泡,产生无色气体A,在试管口气体A即变成红棕色且有刺激性气味的气体B。
【提出问题】(1)石蕊溶液变色后为何会褪色?(2)上述产生的无色气体是什么?硝酸具有哪些特性?【查阅资料】看到如此异常的现象,在老师的指导下,同学们上网查到了下列资料:(1)硝酸可与Zn、Cu等多种金属反应,生成相应的硝酸盐,但不生成H2。
(2)含氮元素的某些气态物质的物理性质。
【猜想与分析】(1)小明同学认为石蕊变色后又褪色的原因是由于试管不干净,含有其他杂质造成的,要证明小明的观点,应进行的操作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2)大家一致认同红棕色气体B是NO2,但对于无色气体A及变化的原因有不同的看法:①小丽同学认为A是NH3,但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②小强同学认为A是N2,也遭到大家的一致反对,原因是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③经讨论,最终大家获得了A是NO的共识。
NO遇氧气变成NO2的化学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实验探究】小红同学对硝酸能与Cu反应很感兴趣,便取了一小块铜片投入稀硝酸中,发现Cu溶解,也出现上述Zn与稀硝酸反应的类似现象,她便确认生成了NO,并在老师的帮助下,测出恰好反应的Cu 和HNO3的质量比为8∶21,由此获得了Cu与稀硝酸的反应方程式为: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_。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
初中生科学活动:化学实验探究班教案一、教学目标1. 让学生掌握基本的化学实验技能,如观察、实验、分析、推理等。
2. 培养学生对化学实验的兴趣和好奇心,提高他们的实践能力。
3. 帮助学生建立科学的思维方式,培养他们的创新精神。
二、教学内容1. 第四章:常见酸碱盐的辨识及性质2. 第五章: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3. 第六章:溶液的浓度与稀释4. 第七章:气体的制备与性质5. 第八章:有机化合物的初步认识三、教学方法1. 采用实验教学法,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化学知识。
2. 采用问题驱动法,引导学生主动探究问题。
3. 采用分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
四、教学准备1. 实验室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显微镜等。
2. 实验试剂:酸、碱、盐、金属、有机化合物等。
3. 教学课件和教案。
五、教学评价1. 学生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2. 学生实验报告的完整性及分析问题的能力。
3. 学生课堂参与度和团队协作能力。
4. 学生对化学知识的掌握程度及创新能力的体现。
教案内容:一、教学目标(同上)二、教学内容(同上)三、教学方法(同上)四、教学准备(同上)五、教学评价(同上)六、第四章:常见酸碱盐的辨识及性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酸碱盐的基本概念,能够识别常见的酸碱盐,并掌握它们的性质。
2. 教学内容酸碱盐的定义、分类和性质;常见酸碱盐的识别和应用。
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酸碱盐的性质。
4. 教学准备实验室器材:试管、烧杯、滴定管等。
实验试剂:盐酸、硫酸、氢氧化钠、氯化钠等。
5. 教学评价学生对酸碱盐概念的理解程度,以及实验操作的规范性和准确性。
七、第五章:常见金属的化学性质1. 教学目标让学生了解金属的基本性质,能够识别常见金属,并掌握它们的化学性质。
2. 教学内容金属的物理性质和化学性质;常见金属的识别和应用。
3. 教学方法通过实验演示和小组讨论的方式,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和理解金属的化学性质。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Ba2+
有白色沉淀生成 产生有刺激性气味的 气体,红色石蕊试纸
NH4+
纸放在试管口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NaCl溶 液和稀HNO3
变蓝
有白色沉淀生成
Ag+
模块五
科学探究
【注意】检验固体物质时,先要将其溶于水,同 时取出少量试剂进行操作,根据现象和结论对其 进行鉴定,既要鉴定阳离子,也要鉴定阴离子。
模块五
模块五
科学探究 ③吸收法(图2):即酸性气体通入到碱液中,
碱性气体通入到酸液中,使这些气体与溶液反应 生成不具挥发性的盐类。如CO2、SO2等酸性气体, 其尾气就可以通入到氢氧化钠溶液中。 ④收集法:此种方法在导管出口套一气球, 收集未反应完全或反应生成的气体。常用于有毒 气体的收集。
专题五
科学探究
有白色沉淀生成
SO42-
Ba(NO3)2溶液和稀HNO3
有白色沉淀生成
CO32Cu2+
取少量试剂滴加稀盐酸,产 产生气泡,澄清的石灰 生的气体通入澄清石灰水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性碱 水变浑浊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模块五
Fe3+
科学探究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性碱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Na2SO4溶 液和稀HNO3 取少量试剂滴加可溶性碱, 加热,把湿润的红色石蕊试 有红褐色沉淀生成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与检验
重难点突破
重难点一 重难点二 重难点三 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气体的净化、干燥和尾气处理
返回主目录
模块五
科学探究
重难点一
ห้องสมุดไป่ตู้
气体发生装置和收集装置
1.气体发生装置
发生装置的选择由反应物的状态和反应条件
决定。两种类型如图所示:
(1)固体和固体反应加热型[适用于KClO3、
模块五
科学探究
(2)硬水和软水的鉴别
生活中常用肥皂水来鉴别。加入肥皂水,产
生泡沫较多浮渣较少的是软水,泡沫较少、浮渣
较多的是硬水。
模块五
科学探究
(3)化肥的鉴别 ①看外观:氮肥、钾肥都是白色晶体;磷肥是灰白 色粉末; ②加水:氮肥、钾肥都溶于水;磷肥大多不溶于水 或微溶于水; ③加熟石灰研磨:铵态氮肥(铵盐)能放出具有刺 激性气味的氨气。
c. 借助产物法:若用以上两种方法还不能将组内 的一种或两种物质鉴别开来,可借用相关反应产物 和酸反应加以鉴别(组内物质一般含有酸)。例如: 鉴别MgCl2、HCl、NaCl、NaOH四种溶液时,HCl 和NaCl溶液的鉴别是利用MgCl2与NaOH的反应产物 Mg(OH)2来实现的,能使沉淀溶解的是HCl溶液,不 能使沉淀溶解的是NaCl溶液。
KMnO4反应制取O2,(NH4)2SO4与Ca(OH)2反
应制取NH3等](如图1)
模块五
科学探究
(2)液体和固体反应不加热型(适用于H2O2
制取O2、CaCO3与HCl反应制取CO2、Zn与稀
H2SO4反应制取H2、FeS与稀HCl反应制取H2S等)
(如图2)
模块五
科学探究
图2中装置①与装置②相比的优点:可连续制取 并控制反应速率,随开随停。 使用这类装置应注意: ①若使用长颈漏斗,长颈漏斗导管下端应插入 液体的液面以下; ②块状固体大小应适当,不能太小,防止反应 剧烈不易控制。
气体进出方 向
【特别提醒】多功能瓶的使用
图示 操作目的 举例与原理
收集CO2、O2,进入的 收集密度大于 a进b出 空气的气体 (长进短出) 气体聚集在集气瓶下方
收集H2,进入的气体聚 收集密度小于 b进a出 空气的气体 (短进长出) 集在集气瓶上方 收集H2、O2(进入的 排水法收集气 b进a出 气体聚集在集气瓶上方, 体 (短进长出) 水从下方导管被压出)
模块五
科学探究
(3)用装置A与C连接制取并收集氧气,则装置 K2MnO4+ , A中反应的化学方程式为 2KMnO4
,
MnO2+O2↑ ,当观察到装置C中气泡连续均匀放出 ,
时才能开始收集。
模块五
科学探究
(4)SO2通常是一种无色有刺激性气味的有毒 气体,密度比空气大,易溶于水,排放到空气中 会形成酸雨。实验室用如图2装置收集一瓶干燥 c ___ 的SO ,装置的导管按气流方向连接的顺序是
模块五
科学探究
鉴别的方法一般有三种: a. 特征现象法:利用物质的物理性质(如颜色 等)不同,通过观察找到突破口,然后利用已鉴 别出来的物质作为试剂将剩余物质连环鉴别出。
例如:鉴别NaOH、Na2SO4、CuSO4、NH4Cl四
种溶液,观察发现,只有CuSO4溶液为蓝色,其
余均为无色,我们就以CuSO4溶液为已知的试剂,
模块五
提出问题、猜想 与假设、收集资 料、设计实验方 案、得出结论、 实验反思与评价
科学探究
科学探究
实验方案
实验探究
物质的鉴别、检 验、分离、提纯
常用仪器 的实验
实验基本 操作 分析过程 解决方法
定性
定量
模块五
科学探究
主题一
常见气体的制取、净化与检验
主题二
物质的鉴别、除杂及共存
模块五
科学探究
主题一
模块五
科学探究
2. 气体收集装置 收集装置的选择主要由气体的密度和气体的溶解 性决定。常见几种收集方法如下: (1)排空气集气法(如图3) 所收集的气体不与空气中的任何成分反应,且密 度与空气相差较大。密度比空气大(相对分子质量大
于29)的气体用向上排空气法(如O2、CO2、H2S、
SO2),密度比空气小(相对分子质量小于29)的气
B
C
×
√
D
√
模块五
科学探究
【方法指导】物质检验题与物质鉴别题的相同点:
都要借助一定的试剂(或方法);不同点:物质检
验题关键在“定”,即需要通过产生的现象,得出
“有没有”的结论,而物质鉴别题关键在“别”,
即需要通过产生的现象,得出“谁是谁”的结论。
点燃,用干冷的烧杯罩 产生蓝色火焰,干冷的烧 H2
在火焰上方
杯壁上有水雾,将烧杯立
即倒过来加入澄清石灰水 不变浑浊
模块五
科学探究
H2 O
通过白色硫酸铜粉末
白色粉末变蓝
产生白色沉淀,加入 HCl 通入硝酸银溶液 稀HNO3沉淀不溶解
模块五
科学探究
4.常见物质的鉴别 (1)纤维的检验与鉴别 一般考查天然纤维和合成纤维的鉴别。分别将 纤维点燃,有烧焦羽毛气味(动物纤维)或烧纸 气味 (植物纤维),且燃烧后的残留物为黑色,能捏碎 的是天然纤维,燃烧产物通常是黑色硬球,捏不 碎的是合成纤维。
模块五
科学探究
①取少量试剂滴加紫色石 蕊溶液 ②用玻璃棒蘸取少量试剂
石蕊溶液变蓝
OH-
滴在pH试纸上
与标准比色卡对照,pH>7
③取少量试剂滴加无色酚
酞溶液 ④取少量试剂加入可溶性 铜盐
酚酞溶液变红
有蓝色絮状沉淀生成
模块五
科学探究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 AgNO3溶液和稀HNO3 取少量试剂滴加少量
Cl-
模块五 例1
选 项
A B C D
科学探究
在生活中,用所学化学知识的火眼金睛同 假劣商品做斗争,其中不正确的是 (B )
假商 品 替代产品 鉴别方法
滴加稀盐酸看是否 有气泡 溶于水看是否溶解 与熟石灰混合后一 起研磨,闻气味 点燃,观察现象并 闻气味
戒指 用黄铜做成戒指替代纯金戒指 用CaCO3制成胃药代替胃舒平 胃药 Al(OH)3溶于水看是否溶解 化肥 用NH4NO3代替高效CO(NH2)2 羊毛 用锦纶制作羊毛衫替代羊毛
科学探究
3. 常见气体的检验
气体 鉴别方法 现象
O2
CO2
用带火星的木条
通入澄清石灰水 点燃,分别用干而冷的烧
木条复燃
石灰水变浑浊 产生蓝色火焰,干冷的烧 杯无明显现象,石灰水出 现白色浑浊
CO 杯和内壁蘸有石灰水的烧 杯罩在火焰上方
模块五
科学探究
点燃,分别用干冷的烧 产生蓝色火焰,干冷的烧
CH4 杯和内壁蘸有石灰水的 杯内壁出现水雾,石灰水 烧杯罩在火焰上方 NH3 润湿的红色石蕊试纸 出现浑浊 试纸变蓝
将带火星的木条放到 将带火焰的火柴伸 验满方法 集气瓶瓶口,木条立 到集气瓶瓶口,火 焰立即熄灭 即复燃且燃烧旺盛
模块五
科学探究
重难点三
气体的净化、干燥和尾气处理
1. 常见气体的净化
(1)所用装置
模块五
科学探究
(2)气体的净化试剂
需除的气体
CO2 HCl H2 CO O2
净化试剂及方法
NaOH溶液 NaOH溶液、Na2CO3溶液、NaHCO3溶液 先通过灼热的CuO将其氧化为水,再用浓硫酸或 碱石灰吸收 先通过灼热的CuO将其氧化为CO2,再用NaOH 溶液吸收 通过灼热的铜网
体用向下排空气法(如H2、CH4、NH3)。
模块五
科学探究
(2)排水集气法(如图4) 不溶于水或难溶于水的气体可用排水法收(如 H2、O2、CO、CH4等)。
返回重难点
模块五
科学探究 气体的检验和验满 氧气 二氧化碳
重难点二
将带火星的木条伸入 通入澄清石灰水中, 检验方法 集气瓶中,木条复燃 有白色沉淀生成
模块五
科学探究
【解析】
选项
A
正误
√
原因分析
黄铜中的锌可以和稀盐酸反应放出氢气, 真黄金不与稀盐酸反应,故可以鉴别 CaCO3和平Al(OH)3都不溶于水,故 不能鉴别 NH4NO3与熟石灰研磨可产生有刺激性气 味的氨气,故可以鉴别 羊毛纤维燃烧有烧焦羽毛的气味,锦纶燃 烧没有烧焦羽毛的气味,故可以鉴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