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采用任务驱动法,布置相关练习题,帮助学生巩固质量单位换算。
2.教学策略:
-创设情境:通过生活实例,让学生感受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分组合作:实验过程中,鼓励学生分组合作,培养团队合作精神;
-激励评价:对学生的表现给予积极评价,激发学习兴趣,提高自信心。
(6)课堂小结: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强调重点、难点;
(7)课后作业: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巩固所学知识。
4.关注学生个体差异:
-在教学中,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针对不同学生的学习情况,进行有针对性的指导;
-对于学习困难的学生,给予更多的关心和帮助,提高他们的学习自信心;
-对于学习优秀的学生,提供拓展性学习资源,激发他们的学习潜能。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本节课所学的质量概念、天平的使用方法以及质量单位换算,特布置以下作业:
1.请同学们结合生活实际,列举出三个不同质量的物体,并说明它们的质量大约是多少。通过这个作业,让学生将所学知识应用到实际生活中,培养他们的观察力和实践能力。
2.结合天平的使用方法,设计一个小实验,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这个作业旨在让学生熟练掌握天平的使用技巧,提高他们的动手操作能力。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质量的定义,理解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掌握天平的正确使用方法和注意事项。
3.能够进行质量单位换算,掌握克、千克、吨之间的换算关系。
4.通过实验和观察,认识质量与物体形状、位置、状态等无关,培养探究能力。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实用)
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5篇(实用)八年级上册物理教案篇1尊敬的各位评委、老师:下午好!今天我说课的题目是《质量》,下面我将从教材分析、学情分析、教法、学法、教学过程这几个方面来说这堂课。
一、教材分析(一)教材所处的地位与作用《质量》是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的内容。
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应用广泛,与我们生活联系非常紧密,为进一步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作了重要的准备,并且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也是初中物理的一个重要技能要求,因此本节课无论在知识学习上还是培养学生实验的能力上都起着十分重要的作用。
(二)教学目标根据《中学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结合本节教材的特点以及学生现有的知识水平,我确定了以下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目标:(1)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并能正确进行单位换算(2)知道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而且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形状、状态和位置改变(3)了解常见的质量测量工具,通过实际操作,初步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2、过程与方法目标:(1)通过观察、比较,形成对质量概念的初步认识(2)通过观察和操作,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并能正确地使用托盘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3、情感态度和价值观目标:通过对托盘天平的实际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自觉遵守操作原则的良好习惯和实事求是的科学态度。
在实现教学目标的过程中,应遵循从感性到理性,从简单到复杂的原则,以符合初中学生的认知规律。
(三)重点和难点质量知识是今后学习密度、重力等相关知识的基础,但托盘天平的构造和使用方法比较复杂,生活中不为学生所熟悉,因此我确定了以下的重难点:1、教学重点质量的概念和属性,托盘天平的使用2、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二、学情分析初二学生好奇心较强,并且具备了一定的研究问题的能力,但思维方式还是比较形象,欠缺对问题的深入思考及理性的思维过程。
对于托盘天平的使用,动手操作学生基本可以完成,但对于为什么要这样使用还会感到一些疑惑。
八年级物理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新版)新人教版
-学生可以探索质量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在医学中质量的测量对于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性,或者在工程中质量控制对于建筑和制造的影响等。
-学生可以阅读有关质量测量技术和仪器的最新研究,了解质量测量的未来发展趋势。
7.教学课件:制作教学课件,包括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实验步骤等,以清晰展示教学内容,帮助学生理解和记忆。
8.练习题库:准备一些与质量相关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解答题等,以供学生进行课堂练习和巩固知识。
教学过程设计
1.导入新课(5分钟)
目标:引起学生对质量的兴趣,激发其探索欲望。
过程:
开场提问:“你们知道质量是什么吗?它与我们的生活有什么关系?”
在学习行为习惯方面,学生们普遍存在一定的依赖性,喜欢教师引导和讲解,对于自主学习和探索的能力培养还有待提高。在课程学习过程中,需要通过设计实验和讨论,激发学生的兴趣,培养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
综合以上分析,八年级学生在质量的学习上具备一定的基础,但还需在深度理解和应用上进行引导和培养。在教学过程中,需要关注学生的知识掌握程度、能力培养和素质提升,通过合理的教学设计和教学方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他们的自主学习能力和批判性思维。同时,要注重培养学生的团队合作意识和沟通能力,使他们能够在学习过程中更好地相互协作,共同进步。
展示一些关于质量的图片或视频片段,让学生初步感受质量的魅力或特点。
简短介绍质量的基本概念和重要性,为接下来的学习打下基础。
2.质量基础知识讲解(10分钟)
目标:让学生了解质量的基本概念、测量方法和单位。
过程:
讲解质量的定义,包括其主要测量方法和单位。
6.1《质量》教案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
6.1 《质量》教案 20242025学年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教案:质量一、设计意图本节课的设计方式采用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在动手实验的过程中,体验质量的概念,理解质量的保持不变性。
活动的目的是让学生掌握质量的定义,了解质量的测量工具,以及理解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二、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测量工具,了解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2. 过程与方法:通过实践操作,培养学生的动手能力,提高实验技能。
3. 情感态度价值观:激发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培养学生的观察力、思考力和创新能力。
三、教学难点与重点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难点:质量的保持不变性。
四、教具与学具准备教具:天平、砝码、物体。
学具:记录本、笔。
五、活动过程1. 引入:通过一个简单的实验,让学生观察和体验质量的保持不变性。
教师拿出一个天平和砝码,将砝码放在天平的一边,将一个物体放在另一边,调整天平直到平衡。
然后,教师改变物体的位置,再次调整天平直到平衡。
教师引导学生观察和思考,为什么无论物体的位置如何变化,天平都能保持平衡?学生通过观察和思考,得出质量的保持不变性的结论。
2. 讲解: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教师讲解质量的定义,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物体固有的属性。
讲解质量的测量工具,常用的质量测量工具是天平和砝码。
讲解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只与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有关。
3. 实践:学生动手实验,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学生分组进行实验,使用天平和砝码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
学生记录测量结果,并进行分析,发现不同物体的质量不同,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无关。
六、活动重难点活动重点:质量的概念,质量的测量工具,质量与物体状态的关系。
活动难点:质量的保持不变性。
七、课后反思及拓展延伸本节课通过实践与理论相结合的方式,让学生理解和掌握质量的概念,学生通过动手实验,体验了质量的保持不变性,培养了学生的动手能力和观察力。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一、教学目标1.理解质量的概念和单位;2.掌握质量的测量方法;3.知道质量的守恒定律。
二、教学准备1.教学课件;2.各种具有不同质量的物体(如铁块、木块、玻璃球等);3.不同质量的天平;4.计时器。
三、教学过程1. 导入(5分钟)通过问题导入的方式激发学生对质量的思考:问题:什么是质量?怎样测量质量?思考讨论:学生进行短暂思考后,回答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测量质量可通过称重或天平的方式进行。
2. 概念讲解(15分钟)1.引入质量的概念,给出定义,并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kg)。
2.通过实例解释质量的重要性,如质量是物体在地球表面上下运动的基础物理量。
3.讲解质量的测量方法,重点介绍称重和使用天平的原理和步骤。
3. 实验探究(20分钟)1.将学生分为小组,每组提供一组不同质量的物体和一台天平。
2.指导学生通过称重和使用天平的方式测量各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测量结果。
3.引导学生观察结果,讨论不同物体质量之间的比较和关系。
4. 质量守恒定律的讲解(15分钟)1.简要介绍质量守恒定律的概念和意义。
2.通过实例和讲解,解释质量在物理变化过程中的守恒性质,如物体燃烧、溶解等情况下质量的变化。
3.引导学生思考并总结质量守恒定律的应用场景。
5. 总结与拓展(15分钟)1.对本节课的内容进行总结和梳理,强调质量的重要性和测量方法。
2.引导学生思考质量的应用场景和意义,并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
3.鼓励学生进行拓展阅读,了解质量的更多知识和应用。
四、课堂小结本节课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以及质量守恒定律的内容。
通过实验和讲解,学生对质量有了更深入的理解,能够运用质量的概念和测量方法进行实际操作。
同时,通过引导学生思考,促使学生将物理知识与日常生活联系起来,加深对质量的认识。
五、板书设计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教学设计:6.1质量- 概念:质量是物体所具有的惯性大小,单位为千克(kg)。
八年级物理人教版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五、作业布置
1.请同学们结合本节课所学内容,思考并撰写一篇关于“质量在我们生活中的重要性”的小短文,要求不少于300字,旨在培养学生将理论知识与实际生活相结合的能力。
2.完成课本第6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计算题和实验题,旨在巩固学生对质量概念、单位换算、测量方法等知识点的掌握。
2.教师展示一些常见物品,如苹果、鸡蛋、文具等,让学生观察并猜测这些物品的质量,激发学生的好奇心和求知欲。
3.教师提出问题:“质量是什么?它与重量有什么区别?”引导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二)讲授新知
1.教师通过PPT或板书,向学生介绍质量的定义,强调质量是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与重量有本质区别。
2.讲解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如千克、克、毫克等,并通过实例进行讲解,使学生能够熟练掌握单位之间的换算。
3.介绍天平等测量工具的原理和使用方法,指导学生如何进行质量的测量,并强调测量过程中的注意事项。
4.分析质量在科技、生活中的应用,如航天、体育等领域,让学生了解质量知识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三)学生小组讨论
4.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和积极性存在差异,教师需关注学生的个体差异,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提高学生的参与度。
5.学生在合作交流方面有待提高,需要教师组织多样化的教学活动,培养学生的合作意识和团队精神。
针对以上学情,教师应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设计具有针对性和趣味性的教学活动,引导学生主动探究、积极思考,提高学生对质量知识的理解和应用能力。同时,关注学生的情感态度,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培养学生的科学素养和综合素质。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选择一个话题进行讨论,如:“质量与重量的区别”、“质量单位及换算”、“质量测量方法”等。
初中物理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鼓励学生将实验过程拍照或录视频,以便在课堂上分享交流。
3.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下节课课堂上进行讨论:
-质量与重量的区别和联系是什么?
-在日常生活中,哪些场合会涉及到质量测量?如何保证测量的准确性?
4.针对课堂学习情况,教师可选择性地布置以下拓展作业:
五、作业布置
1.请学生完成课本第76页的练习题1、2、3,巩固质量的概念、单位及换算知识。
-练习题1:判断下列说法是否正确,并说明原因;
-练习题2:进行质量单位换算,强化单位间的转换关系;
-练习题3:结合实际情境,运用质量知识解决问题。
2.请学生设计一个简单的实验,测量家中某一物品的质量,并记录实验过程和结果,家长签字确认。
4.阐述质量的性质: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不随物体形状、状态、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三)学生小组讨论
1.教师将学生分成若干小组,每组挑选一个日常生活中的物体,讨论如何测量它的质量,并记录下来。
2.学生通过小组合作,探讨质量测量过程中可能遇到的问题及解决办法,如测量工具的误差、物体形状对测量结果的影响等。
8.课后作业:布置适量的课后作业,巩固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
四、教学评价
1.课堂表现: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程度、提问回答等情况,了解学生对知识的掌握情况。
2.课后作业:检查学生课后作业的完成情况,评估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3.单元测试:通过单元测试,全面评估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情况,为后续教学提供参考。
(二)讲授新知
1.教师详细讲解质量的定义: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强调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位置无关。
2.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kg)、克(g)、毫克(mg)等,以及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如1kg=1000g,1g=1000mg等。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 第1节《质量》教案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案一. 教材分析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第六章第一节《质量》主要介绍了质量的概念、单位以及质量的测量工具。
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能够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二. 学情分析八年级的学生已经具备了一定的物理基础知识,对日常生活中的一些物理现象有一定的了解。
但是,对于质量这一概念的理解还需要通过具体的实验和讲解来加深。
三. 教学目标1.了解质量的概念,掌握质量的单位。
2.学会使用天平测量物体的质量。
3.理解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四. 教学重难点1.质量的概念和单位。
2.天平的使用方法。
五. 教学方法采用讲授法、实验法、讨论法相结合的方法,引导学生通过观察、思考、实验等方式,掌握质量的基本知识。
六. 教学准备1.教具:天平、砝码、测量工具。
2.课件:质量的定义、质量的单位、天平的使用方法。
七. 教学过程1.导入(5分钟)通过提问方式引导学生回顾日常生活中对质量的认知,如“你们知道什么是质量吗?在生活中如何衡量一个物体的质量?”从而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2.呈现(10分钟)讲解质量的定义,介绍质量的单位(千克、克、吨)以及换算关系。
让学生明确质量在物理学中的重要性。
3.操练(10分钟)分组实验:让学生使用天平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并记录数据。
引导学生学会正确使用天平,掌握测量质量的方法。
4.巩固(5分钟)提问:通过实验你们发现了什么规律?质量与物体的体积、形状、位置有什么关系?从而加深学生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5.拓展(5分钟)讨论:质量在科学研究和生产生活中的应用,如质量守恒定律、质量控制等。
引导学生认识到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重要性。
6.小结(5分钟)对本节课的主要内容进行总结,强调质量的概念、单位和测量方法。
7.家庭作业(5分钟)布置课后作业: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测量一些日常物品的质量,并填写实验报告。
8.板书(5分钟)质量的定义、单位、换算关系以及天平的使用方法。
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通用14篇)
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教案(通用14篇)初二物理《质量》教学要点设计——初中物理第一册篇1一、教材分析:1、教材内容的地位及作用教材从本章到第十四章讲述力学知识。
跟前面几章简单的物理现象相比,知识的讲述深入了一步。
在能力培养方面,除了继续注意提高学生的观察、实验能力外,在讲述概念和规律的过程中,更应注意培养学生初步的分析、概括能力,通过分析物理事实,找出共同特征,从而概括出概念和规律。
发展学生的思维能力。
就本章而言,涉及到两个常用的物理量--质量和密度。
用天平测物体的质量和用天平、量筒测物体的密度是初中学生应掌握的其中两项基本技能。
所以,本章是基础的一章。
就本节而言,认识质量及其测量仪器,特别是学习使用学校实验室和工厂化验室常用的天平(本地区配置托盘天平),是为后续各节的学习所准备的。
因此,本节是基础的一节。
2、教学目标〈1〉知识目标: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和换算。
〈2〉能力目标:①会调节天平平衡;②会使用游码;③初步学习用天平称固体的质量;④培养学生将学到的物理知识及技术与生活密切联系的意识。
〈3〉方法目标:①继续学习"从现象出发,经过分析、比较得出结论"的研究方法;②继续学习运用"关键词归纳法"归纳文段要点;③初步学习"实验探索法"发现事物内部规律的学习方法。
〈4〉德育目标:①在质量初步概念的引出过程中渗透"现象"与"本质"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②在实验过程中渗透"实事求是"的辩证唯物主义思想;二、教学重点和难点虽说质量是物理学中的一个基本概念,但教材对初中学生的要求较低,因此,它不是本节的教学重点。
天平作为一种常用测量质量工具,是后续章节有关实验的不可或缺的仪器;并且,它是质量测量中一种较为精密工具,对学生日后的生活、工作都会有重要的影响。
因此,本节的教学重点和难点都是让学习天平的使用。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教学设计
c.注重启发式教学,激发学生的思维,引导学生主动探究、发现问题。
d.加强课后辅导,及时解答学生疑问,巩固所学知识。
3.教学评价:
a.过程性评价:观察学生在课堂上的参与度、实验操作、小组讨论等方面的表现,了解学生的学习过程。
b.结果性评价:通过课堂练习、课后作业、小测验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些日常生活中的物品,如苹果、书包、饮料瓶等,引导学生思考如何比较这些物品的“轻重”。
2.学生分享自己的比较方法,教师总结并引入质量的概念,指出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基本属性。
3.提问:“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等有什么关系?”引发学生思考,为新课的学习做好铺垫。
(三)学生小组讨论
1.学生分成小组,针对以下问题展开讨论:
a.质量与物体的形状、位置、状态等有什么关系?
b.如何正确使用天平和电子秤进行质量的测量?
c.质量在生活、生产中有哪些应用?
2.各小组汇报讨论成果,教师点评并总结,澄清学生可能存在的疑惑。
(四)课堂练习
1.教师设计一些关于质量测量、单位换算、实际应用等方面的练习题,要求学生在课堂上完成。
4.了解质量单位间的换算关系,熟练进行单位换算。
(二)过程与方法
1.通过观察、实验、探究等教学活动,培养学生动手操作能力、观察能力和问题发现与解决能力。
2.引导学生运用比较、分类、归纳等方法,对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等进行深入理解。
3.培养学生合作学习的能力,让学生在小组讨论、交流中相互学习,提高表达和沟通能力。
c.综合性评价:结合学生的过程性评价和结果性评价,全面评估学生的学习效果。
人教版物理八年级上册6.1《质量》教学设计
2.学生分享学习收获,提出疑问,教师解答并给予鼓励。
3.教激发学生学习物理的兴趣和热情。
4.课后作业:布置与质量相关的练习题,让学生在家中巩固所学知识,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五、作业布置
为了巩固学生对质量概念、测量方法以及质量与体积关系的理解,特布置以下作业:
1.完成课本第6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包括选择题、填空题和计算题,旨在让学生通过练习,加深对质量知识的掌握。
2.家庭实验:请学生在家中选取几种不同物品,如水果、饮料、书籍等,使用家用秤或天平测量它们的质量,并记录下来。然后根据实验数据,分析质量与体积的关系,将实验过程和结果以报告的形式呈现。
3.思考题:请学生思考以下问题,并结合所学知识进行解答:
-质量测量技术的发展历程是怎样的?
-质量测量在现代科技领域有哪些应用?
作业布置注意事项:
1.作业难度要适中,既要保证学生对基础知识的巩固,又要激发学生的思考和创新能力。
2.鼓励学生积极参与家庭实验和拓展阅读,培养他们的实践能力和科学素养。
3.教师应关注学生的作业完成情况,及时给予反馈和指导,帮助学生发现和解决问题。
(4)研究质量与体积的关系:设计实验,让学生通过测量不同物体的质量和体积,分析数据,探讨质量与体积的关系。
(5)巩固知识:通过练习题和实际案例分析,让学生运用所学知识解决实际问题,巩固所学内容。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6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5.教学氛围:
(1)营造轻松、和谐、民主的课堂氛围,让学生在愉悦的心情中学习;
(2)尊重学生的个性差异,鼓励他们勇于提问、表达观点,培养批判性思维;
(3)关注学生的情感需求,及时给予关心与帮助,提高他们的自信心。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五、作业布置
1.基础巩固:完成课本第6章第1节后的练习题,包括填空题、选择题和应用题,以加深对质量概念、单位、测量方法的理解。
-填空题:要求学生准确填写质量单位之间的换算关系,强化记忆。
-选择题:通过选择正确的质量单位或解释质量现象,检验学生对质量知识点的掌握。
-应用题:鼓励学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解释日常生活中的质量现象,提高知识运用能力。
2.实践探究:设计一项简单的质量测量实验,让学生在家中或实验室完成,并记录实验过程和数据。
-选择日常生活中的物品进行质量测量,如水果、文具等。
-学生需描述实验步骤,记录实验数据,并分析可能产生的误差。
-通过实践,加深对质量测量方法的理解,培养实验操作技能。
3.拓展思考:针对课堂上讨论的质量与物体形状、状态、温度等因素的关系,提出一个拓展性问题,要求学生思考并撰写小论文。
3.教学方法: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及时反馈,纠正错误,巩固所学知识。
(五)总结归纳
1.教学内容:对本节课质量的概念、单位、测量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等进行总结。
2.教学方法:教师引导学生进行自我总结,分享学习收获,提高学生的归纳总结能力。
3.教学评价:教师针对学生的总结,给予积极的评价,鼓励学生持续学习,不断提高。
(2)总结性评价:通过课后作业、阶段测试等方式,检测学生对质量知识的掌握程度,及时发现并解决学生存在的问题;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质量》教学设计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质量》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一)教学内容分析质量是“质量和密度”一章的第一节,是初中物理关于“物质属性”学习的开始。
本节主要包括三部分内容:质量概念的建立,质量单位和估测,质量的测量工具──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质量的含义非常抽象,对于质量是物体的属性的理解是本节的一个难点。
托盘天平是初中物理学习中使用方法较为复杂的测量工具,使用时的步骤和注意事项较多,要让学生逐一掌握,是本节教学的另一个难点。
(二)学生情况分析学生对“质量”有一定的感性认识,在生活中也常使用质量及其单位,但在学生头脑中对“质量”“重力”的概念是混淆的,并在生活中常使用“重量”一词,这对“质量”的学习产生了很大的干扰。
需要在教学中着重加以澄清。
关于质量的单位换算,由于学生在小学的数学课上已进行了一些练习,学生较易掌握。
由于学生缺乏生活经验,质量估测可能成为本节学习的另一个难点。
初二这个年龄段的学生,喜欢动手操作,对新工具的使用充满探索热情,可在操作安全的前提下,让学生多讨论、多实践,从而掌握其使用方法。
二、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1)知道质量的含义,质量是物体的属性(2)会质量单位的换算。
(3)能估测常见物体的质量。
(4)会正确使用托盘天平测固体质量。
2.过程与方法:(1)通过自学及问题的讨论,掌握课本的基础知识。
(2)通过阅读、讨论、实践,自学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体验新事物的探索过程,培养自学能力。
3.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在对常见物体的估测过程中,体会物理知识与生活实际的密切联系,感受物理的实用性。
(2)在自学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中,感受对新事物的探索乐趣。
三、教学过程教学环节:(一)、创设情境,任务引入(3分钟)课前任务:(对观察和测量的物体都要掂一掂,提高自己的估测能力),引入新课1、去超市观察一袋方便面及一袋盐的净含量并记录下来,一袋方便面。
一袋盐。
2、想办法测出一个苹果、一瓶矿泉水、物理课本的重量并记录,一个苹果的质量是,一瓶矿泉水的质量是,物理课本的质量是,并和大家交流你使用的测量工具。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第六章6.1 《质量》教学设计
6.1 《质量》教学设计【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析一些实例了解质量的初步概念,知道质量的单位及其换算。
2.通过观察、实验,认识质量是不随物体的形状、物态、空间位置而变化的物理量。
3.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学会用天平测量固体和液体的质量。
二、过程与方法通过观察和操作,让学生学会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通过使用天平的技能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2.通过介绍杆秤等测量质量的工具,对学生进行爱国主义教育,激发学生的民族自豪感。
【学情分析】本节内容主要分为三部分:质量的概念、单位及如何用天平测量质量。
质量的概念: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是本节的难点,学生理解起来比较困难,所以通过多举例子,让学生区分物体和物质,使学生建立起质量的概念。
对于质量的单位,通过列举一些物体的质量并进行单位换算,使学生对物体质量的尺度有大致的了解。
对于质量有大体的概念后,通过估计物体的质量并进行测量,学习用天平的测量质量。
在进行测量的过程中,要求学生一边进行实验一边思考,掌握正确的操作。
【教学重点】 1.质量的概念。
2.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用具】托盘天平和砝码多套,金属块、金属体等。
【教学方法】讲解、示范,自学、讨论,探究、交流。
多媒体辅助教学【教学过程】一、创设情境,引入新课展示物品:铁钉、铁夹子、图钉、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等进行分类;可以怎么分?请说出分类的理由。
引导学生回答:铁钉、铁夹子、图钉一类,由铁组成;塑料刻度尺、矿泉水瓶、塑料桶是由塑料组成。
你可以得出什么结论呢?总结: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
二、联系实际,学习新课(一)巧设问题,引入质量的概念.课件显示汽车、自行车图片,比一比:1.汽车轮胎用的橡胶与自行车轮胎用的橡胶谁的多?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汽车轮胎用的橡胶多课件显示木尺、木桌子图片,比一比:2.木尺与桌子那个用的木材多一些呢?引导学生观察,归纳得出:桌子用的木材多由以上你能得出什么呢?(师生)由此我们知道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的。
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5篇
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5篇八年级物理质量教案1教学目标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
2、知道质量的单位,会进行质量单位的换算。
3、会调节托盘天平的平衡,会使用游码,用托盘天平测物体的质量时,会正确读出所测物体的质量。
4、知道使用天平时要注意的事项。
5、培养学生科学的实验态度。
教学重点1、质量的概念及其单位,认识质量是物质的属性。
2、掌握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能测量物体的质量。
教学难点1、托盘天平的使用及游码的读数。
2、质量不随物体的位置而改变。
实验器材教师: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橡皮泥、铁钉、铁锤、冰块、酒精灯、烧杯、铁架台、石棉网、托盘天平挂图。
学生:铁块、铝块、木块、托盘天平和砝码。
教学过程一、引言教师:这一章我们将学习新的知识,通过学习我们将明确什么叫质量和密度,知道质量和密度的单位,学习怎样用天平称物体的质量,怎样用天平和量筒测物体的密度。
二、物体的质量问题:什么叫质量?教师出示铁钉、铁锤、玻璃杯,列举教室中的桌子、椅子等。
指出这些东西我们都把它叫做物体。
接着师生共同讨论:铁钉、铁锤都是由铁制成,玻璃杯由玻璃制成,桌子、椅子由木材制成。
教师指出:铁、玻璃、木材等我们都把它们叫做物质,物体由物质构成。
让学生比较铁钉和铁锤;大小玻璃杯;课桌和课椅除了形状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利用学生日常生活中已有的“东西有多少”的知识,引导学生认识铁锤比铁钉含的铁多;大的玻璃杯比小的玻璃杯含的玻璃多,课桌比课椅含的木材多,从而概括出物体中含物质有多少之分,我们把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用符号m表示。
铁钉和铁锤虽然都是由铁制成的,但它们的质量不同。
演示:把橡皮泥捏成长方体、圆柱体等形状让学生观察。
列举把铁压成铁片;水从小杯倒入大杯等。
问:上述例证中物体的形状改变了,它们的质量有没有变?演示;把冰块放到杯子中,让冰块在室温下熔化。
问:冰熔化成水,状态变了,它的质量有没有变?列举:把课本从书店运到学校,把矿石标本从月球带回到地球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4.根据以下情景,回答相关问题:
情景一:小明在超市购买了一袋500克的糖果,吃掉了一部分后,剩下的糖果质量是多少?
情景二:一个装满水的杯子质量为200克,将水倒掉一半后,杯子和剩余水的总质量是多少?
4.鼓励学生开展小组合作学习,培养学生的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表达能力。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培养学生对物理学科的兴趣,激发学生探索自然、追求真理的热情。
2.培养学生严谨、细致、求实的科学态度,树立正确的价值观。
3.通过学习质量的概念,使学生认识到质量在生活中的重要性,增强质量意识。
4.培养学生尊重事实、敢于质疑的精神,提高学生的创新意识和创新能力。
5.通过课堂练习,检验学生的学习效果,促进学生对知识的内化。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带领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如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质量守恒定律等。
2.学生分享自己在学习过程中的收获和感悟,总结学习方法和经验。
3.教师强调本节课的重点知识,解答学生的疑问,巩固学生的学习成果。
4.教师布置课后作业,要求学生结合所学内容进行巩固练习,为下一节课的学习做好准备。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册第六章第1节质量教学设计
一、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理解质量的定义,掌握物体质量的测量方法,能够运用不同的测量工具进行质量的准确测量。
2.掌握质量的单位及换算关系,能够进行质量单位之间的转换,解决实际生活中的相关问题。
3.了解质量的性质,如守恒性、可加性等,能够运用质量守恒定律分析生活中的物理现象。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2篇
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2篇Teaching plan of physics quality of Grade 8 Volume 1 of PEP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2篇前言:物理学是研究物质运动最一般规律和物质基本结构的学科。
作为自然科学的带头学科,物理学研究大至宇宙,小至基本粒子等一切物质最基本的运动形式和规律,因此成为其他各自然科学学科的研究基础。
理论结构充分地运用数学作为自己的工作语言,以实验作为检验理论正确性的唯一标准,是当今最精密的一门自然科学学科。
本教案根据物理课程标准的要求和针对教学对象是高中生群体的特点,将教学诸要素有序安排,确定合适的教学方案的设想和计划、并以启迪发展学生智力为根本目的。
便于学习和使用,本文档下载后内容可按需编辑修改及打印。
本文简要目录如下:【下载该文档后使用Word打开,按住键盘Ctrl键且鼠标单击目录内容即可跳转到对应篇章】1、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2、篇章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篇章1: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教学目标1.初步知道质量的概念及单位.2.通过实际操作,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3.学会测量固体的质量.教学重难点重点: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难点:理解质量的含义,托盘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过程学习指导一:质量——物体的一种特性【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08、109页内容,完成以下问题:1.一切物体由物质组成,一个铁锤比一个小铁钉所含的铁物质要多,物理上“质量”是用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而生活中某产品的“质量”是指产品的优劣.2.质量通常用字母m 表示,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是 kg .常用的质量单位还有 t、 g 和 mg .3.1kg=1000g,1t=1000kg.4.一个初中生的质量约为50 kg ;一头大象的质量约为6 t ;一个鸡蛋的质量约为50 g ;一张纪念邮票的质量约为50mg.【小组讨论】1.冰块熔化成水,状态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2.泥团捏成泥人,形状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3.飞船飞向月球,位置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4.将一铁块加热,温度变化了,质量没有变化.结论:一个物体的质量不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和温度的变化而变化,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教师点拨】1.物理上的“质量”含义,与生活中所指的某某产品的“质量”优劣有区别.2.一个物体的质量是否改变,只看它所含物质的多少是否改变.【跟踪训练】1.质量为1kg的水,全部结冰以后,冰的质量是 1 千克.如果1kg的水全部变成水蒸气,则水蒸气的质量是 1 千克.2.“解放牌”载重汽车本身的质量是3.8t,合3800千克=3.8×106克;一粒人工合成的金刚石的质量一般约为200mg,合 0.2 克=2×10-4千克.3.一根硬棒,下列哪种情况下其质量发生了变化(A)A.用车床车光滑,并制成某零件B.在炉中加热至300℃C.将棒拉成细铁丝D.将铁棒带到宇宙飞船上4.质量相同的木块和铁块相比较(C)A.木块的体积较大,所以所含物质较多B.铁块较重,所以所含物质较多C.木块和铁块质量相同,所含物质的多少是一样的D.无法比较其物质含量的多少5.试判断3×107mg所表示的质量可能是(B)A.一朵玫瑰花B.一只羊C.一头大象D.一杯水学习指导二:质量的测量——天平【自主预习】阅读课本第109、110页,完成下列问题:1.买卖食物都要称量食物的质量,通常我们用哪些器材称量质量?实验室里我们通常用天平测质量,生活中常用杆秤、台秤测质量.2.观察托盘天平构造,认清天平各部分名称和配套砝码的质量及个数.1.底座2.横梁3.托盘4.标尺5.平衡螺母6.指针7.分度盘8.游码3.熟记天平使用的注意事项:①被测物体质量不能超过天平的称量(称量就是指天平一次可以测量的最大质量,底座铭牌上标注有称量);②向盘中加减砝码要用镊子夹取,轻拿轻放,不能用手接触砝码,不能把砝码弄湿、弄脏;③潮湿的物体和化学药品不能直接放到天平的盘中.【小组讨论】怎样利用托盘天平测量固体(小铁块)质量:一放:天平应放在水平桌面上;二调:将游码拨到标尺的零刻线处,再调节平衡螺母,使横梁平衡;三测:将被测物体放在天平左盘,估计一下物体质量,用镊子按先大后小向天平右盘依次试加砝码,若所有合适的砝码都用上后,天平仍不平衡,则需调节游码,使横梁恢复平衡;四读:右盘砝码总质量加上游码示数等于物体质量;五收:测量完毕,将物体取下,用镊子将砝码放回砝码盒,游码归零,以备下次使用.【教师点拨】1.调节平衡螺母,当指针指在分度盘中线(静态平衡)或指针左右摆幅相等(动态平衡)时,天平横梁就是平衡的(指针左偏右调,右偏左调).2.测量时要遵循左盘放被测物体,右盘放砝码(左物右码)的原则.3.加砝码应先加大砝码后加小砝码(先大后小).4.调节游码相当于在天平的右盘中加减小砝码.5.读物体质量时,应该先读大砝码再读小砝码(先大后小),读游码示数应以游码左刻度线为准.【跟踪训练】1.一架托盘天平在调节横梁平衡时,发现指针偏向标尺的左端,下列措施中可以使横梁平衡的是(A)A.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右调B.将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C.将左端的平衡螺母向左调D.以上措施都可以2.用已经调好了的天平称量一只烧杯的质量时,当天平的右盘加上最小砝码后发现指针稍微偏向分度盘中线的左侧,为了使天平平衡,应该(C)A.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外旋出一些B.把天平右端的平衡螺母向里旋进一些C.把标尺上的游码向右移一些D.把天平右端的底部垫高一些3.下图小石块的质量读数为27.2g.4.一架天平,测量前左盘低右盘高,未经调节,称得一铁块的质量是50克,那么铁块的实际质量应比50克小(填“大”或“小”);若用一个已生锈的砝码去测量一个物体的质量,则测量的结果与真实值相比偏小(填“大”或“小”).篇章2:人教版八年级上册物理《质量》教案【按住Ctrl键点此返回目录】教学目标知识与技能1.通过分子和原子的概念初步理解“物质的量”的含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6.1质量教学设计
7.课后作业:设计具有挑战性的课后作业,让学生在巩固知识的同时,提高自己的思维能力。
8.教学评价:采用多元化的评价方式,关注学生在知识掌握、技能提升、情感态度等方面的表现,为教学调整提供依据。
四、教学内容与过程
(一)导入新课
1.教师展示一组生活中常见的物体,如苹果、鸡蛋、书本等,引导学生观察并思考:这些物体有什么共同之处?
5.生活应用:分析生活中与质量相关的现象,如购物时的称重、物体的浮沉等。
6.总结反馈:对本节课所学内容进行总结,巩固学生对质量的认识。
7.课后作业:布置与质量相关的练习题,巩固所学知识。
8.教学评价:通过课堂问答、实验操作、课后作业等方式,了解学生的学习情况,及时调整教学方法,提高教学质量。
本章节教学设计旨在让学生在掌握质量知识的基础上,提高实践操作能力,培养科学素养,关注生活中的质量问题,为后续学习打下坚实基础。
2.探究质量的概念:引导学生从生活中发现质量的实例,讨论质量的特点和作用,总结出质量的定义。
3.学习质量的测量方法:讲解天平的结构、原理和使用方法,组织学生进行实验,亲身体验质量的测量过程。
4.突破重难点:针对天平的使用技巧和质量的精确测量,设计一系列实践活动,让学生在操作中掌握要领。
5.质量与重力、密度等物理量的关系:通过实例分析,引导学生理解质量与其他物理量的联系,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2.学生独立完成练习题,教师巡回指导,解答学生疑问。
3.教师选取部分学生作业进行点评,分析错误原因,纠正错误。
(五)总结归纳
1.教师引导学生回顾本节课所学内容,总结质量的概念、测量方法、单位及换算等知识点。
2.强调质量在实际生活中的应用,如购物时的称重、物体的浮沉等。
人教版八年级物理上6.1《质量》优秀教学案例
为了提高教学效果,我还在课堂上引入了多媒体教学手段,如实物展示、动画演示等,以增强学生的直观感受,激发他们的学习兴趣。在教学过程中,我还密切关注学生的学习反馈,及时调整教学策略,确保教学目标的有效达成。
4.结合时事热点,如产品质量安全等,引导学生关注社会生活中的质量问题,提高他们的社会责任感。
(二)问题导向
1.提出具有启发性的问题,引导学生深入思考质量的内涵,如“质量是什么?”,“质量与物体运动状态有什么关系?”等。
2.设计阶梯式的问题,让学生逐步探究质量的计量单位、测量方法等,培养学生解决问题的能力。
3.组织小组竞赛,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竞争意识,提高他们的合作能力。
4.注重小组合作过程中的反馈和评价,引导学生相互学习、相互帮助,培养他们的团队精神。
(四)反思与评价
1.引导学生对所学知识进行总结和反思,加深对质量概念的理解。
2.组织学生进行自我评价和小组评价,让学生了解自己的学习情况,提高他们的自我管理能力。
三、教学策略
(一)情景创设
1.以生活中常见的质量现象为切入点,如购物时称重、运动员体检等,创设真实情境,激发学生对质量问题的关注。
2.利用多媒体手段,如动画、视频等,展示质量概念在实际中的应用,让学生感受到质量与生活的紧密联系。
3.设计具有挑战性和趣味性的实例,如猜重量游戏、质量排序等,让学生在轻松愉快的氛围中思考和探究质量问题。
3.强调质量在物理学和生活中的重要性和应用,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第六章第1节质量
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知道质量的初步概念及其单位;
2知道质量是物体一种属性;
3.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二、过程与方法
使学生通过观察、实验探究认识质量是物体的一种属性。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通过对天平使用技能的初步训练,培养学生严谨的科学态度与协作精神。
教学重点
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难点
1.理解质量的含义;
2.通过实验操作,初步掌握天平的使用方法。
教学方法
教师启发、引导,学生归纳分析,动手操作。
教学准备:
天平、砝码.橡皮泥等常见物体等。
教学过程
(一)引入新课
教师:分析比较铁钉和铁锤;大小玻璃杯;课桌和课椅除了形状不同外还有什么区别?
学生:铁锤比铁钉含的铁多;大的玻璃杯比小的玻璃杯含的玻璃多,课桌比课椅含的木材多。
教师:一切物体都是由物质组成的,构成物体的物质有多有少。
物理学中用质量来表示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二)进行新课
1、质量的概念
(1)一切物体都是物质组成的。
(2)物理学中把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叫做质量。
质量通常用字母“m”表示。
2、质量的单位
质量的国际单位是千克,符号:kg;质量单位还有克(g)、毫克(mg)、吨(t)。
它们的换算关系是:
1kg=103g 1mg=103g=10-6kg 1t=103kg
3、阐述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
问题:(1)烧杯中冰熔化成水,所含的水的质量有没有变?
(2)铁钉敲弯了,铁钉的质量有没有变?
(3)将铁钉带到月球,它的质量会不会发生变化?
在教师的引导下,学生讨论、交流:冰熔化成水,只是冰的状态变化了;铁钉敲弯了,只是铁钉的形状改变了;铁钉由教室带到北京,或更远的地方,只是铁钉的位置变化了在这几种的变化现象中,物质没有从物体中转移出示,也没有发生由一种物质转变为另一种物质的现象,因此,只要物体中含有物质的多少不变,它的质量就不变。
结论:质量是物体的基本属性,物体的质量不会随物体的状态、形状、位置的变化而变化。
4、质量的测量
(1)常见的测量质量的工具(出示幻灯片)
(2)认识托盘天平的构造;
①平衡螺母:用来调节天平横梁平衡;
②指针和分度盘:判断天平是否平衡,可以根据指针在分度盘上左右摆动幅度是否相等来判断,而不必等到指针完全停止摆动,只要摆动幅度相同即可;
③标尺、游码、砝码:指示所称物体质量。
每架天平都有自己的“称量”,也就是它所能称的最大质量。
称量值就等于这台天平配套砝码盒内砝码的总数加游码最大的读数所表示的质量。
标尺上每小格表示的质量数就是天平的精确程度。
(3)记住天平使用注意事项
教师示范操作:
1、将天平放在水平台上
2、将游码移到标尺左端的零刻度处。
3、左右旋转平衡螺母,使横梁处于水平位置(指针指在分度盘的中央刻度)。
4、通常将被测物体放在左盘中,用镊子向右盘中添加砝码,当加减砝码时天平还不能平衡,再移动游码,直至横梁水平。
5、物体的质量等于砝码的质量总数加上游码所对应的示数。
6、将物体取下,将砝码用镊子放回盒内,游码归零。
学生实践;用天平秤物体质量
附:板书设计
质量(m):物体所含物质的多少。
单位:千克(kg);还有克(g)、毫克(mg)、吨(t)等
单位的换算:1t=1000kg;1kg=1000g;1g=1000mg。
天平的使用
课堂小结
师生共同总结.生谈收获。
课后作业
课后讨论完成“动手动脑学物理”中的练习。
教学反思
简单基础知识让学生自己学习掌握,教师起主导作用.教学中多让学生自己动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