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https://img.taocdn.com/s3/m/fcd805c7cd22bcd126fff705cc17552707225e2b.png)
润滑油一般理化性能介绍
润滑油具有多种理化性能,包括粘度、黏度指数、闪点、凝固点、氧化安定性、流动性等。
下面将对这些性能进行详细介绍。
1.粘度:是润滑油的最基本物理性质之一,它描述了润滑油的阻力对剪切变形的抵抗能力。
粘度的测定方法有较多,常见的有运动粘度和运动粘度指数。
运动粘度决定了润滑膜的厚度,对于高负荷和高温条件下的运动部件起着重要的作用。
2.黏度指数:是描述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能力。
黏度指数高的润滑油在高温下粘度变化较小,能够提供较稳定的润滑性能,而黏度指数低的润滑油则会出现黏度急剧变化的情况。
3.闪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能够挥发出能够形成可燃气体与空气混合的气体的温度。
闪点越高,润滑油的燃烧性能越好,安全性也越高。
4.凝固点: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条件下开始结冰或凝固的温度。
凝固点较低的润滑油适用于低温环境,而凝固点较高的润滑油适用于高温环境。
5.氧化安定性:是指润滑油在长期使用过程中,抵抗氧化、酸化和热降解的能力。
氧化安定性好的润滑油,能够延长油品使用寿命,提高设备的可靠性和工作效率。
6.流动性:是指润滑油在一定温度下的流动性能。
润滑油的流动性能直接影响到润滑膜的形成和传递,从而影响到摩擦、磨损和热量传递等性能。
润滑油的理化性能对于设备的正常运行至关重要。
因此,在选择和使
用润滑油时,需要根据设备的工作条件和要求来综合考虑各项性能指标,
并且定期对润滑油进行检测和更换,以确保设备的正常运转和寿命的延长。
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在使用上的意义
![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在使用上的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eef77cfa7e21af45b207a847.png)
润滑油的主要质量指标及其在使用上的意义信息由:xx空压机(http:润滑油的质量指标主要有黏度、闪点、凝固点、酸值、水分、机杂、水溶性酸和碱、残碳、灰分、腐蚀、抗氧化安定性、热氧化安定性、抗乳化度等。
1.黏度的使用意义黏度是润滑油的首要指标,是大多数油品划分牌号的主要依据。
黏度也是在机械设备润滑中选用油品的主要考虑因数和掺合、代用油料的主要指标。
2.闪点的使用意义闪点的高低表示油品在高温下的安全性,它是安全生产、贮存、运输、合理使用的重要指标。
闪点是区别易燃与可燃品的主要依据。
闪点<45℃为易燃品,闪点>45℃可燃品。
闪点的高低表示油品含轻质油品量多少,即挥发性大小,闪点低易挥发,不宜在高温下使用。
3.凝固点的使用意义凝固点表示油品的低温流动性,特别是在低温下工作的机械及冷冻设(特种润滑油脂生产厂家深圳合诚)备。
凝固点对发动机润滑来说,凝固点高低直接影响发动机的启动性能,关系到发动机的磨损和燃料的消耗。
4.酸值的使用意义酸值表示油的精制程度和精制时残留油中酸的多少。
酸值过高,对机械设备造成腐蚀。
酸值大小可以判定油品中有机酸的含量和油品的废旧程度,酸值大说明氧化分解严重,需要更换。
5.机械杂质的使用意义机械杂质是润滑油的重要指标之—。
机械杂质可破坏油膜,增加磨损,堵塞油路及过滤器。
变压器油中的机械杂质则会降低油的绝缘性。
6.水分使用意义水能使油品变质,增加腐蚀性。
水分汽化后形成气泡,产生气阻,中断供油。
变压器油中若有水分可降低绝缘性。
水分对含添加剂的油品会使其分解沉淀。
冷冻机油含水分则会结冰堵塞油路。
7.残碳使用意义残碳含量高,会加速机件磨损及堵塞油路系统。
如空压机油含碳量高,易在空压机汽缸中涨圈上形成积碳过多,增加摩擦、磨损,使温度急剧增高,当达到—定程度时可引起爆炸。
8.灰分的使用意义灰分主要是用来评定润滑油、燃料油的质量指标。
灰分大可形成积碳和结焦增加机件磨损。
灰分越高,残碳值亦高。
润滑剂主要质量指标
![润滑剂主要质量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28bc6cc989eb172ded63b7a0.png)
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润滑油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 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为闪点。闪点是一个安全指标,闪点在45℃ 以下为易燃品,45℃以上为可燃品
润滑油在规定的条件下,冷却至油不流动时的最高温度,称为凝点。它是 评价油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指标,凝点高的油不能在低温下使用,一般润滑油 的使用温度应高于润滑油凝点10~20℃
是指存在于油品中所有不溶于规定溶液的杂质,以占润滑剂质量的百分数 表示。主要是在运输,贮存和使用过程,混入泥砂、灰尘、铁屑和金属粉末 等。润滑剂中机械杂质会磨损机件、增大残炭和灰分的数量,降低抗氧化安 定性
是指在规定条件下,润滑剂在完全燃烧后,剩下的残留物。以质量分数表 示,通常灰分含量很小,但在加入高灰分添加剂的润滑剂中,灰分含量会增 大,灰分多,使润滑油膜不能均匀地形成,影响正常润滑,甚至造成机械设 备磨损
在规定条件下,被冷却了的润滑油开始连续流动时的最低温度,称为倾 点。它是表示油品低温流动性能的指标,由于倾点比凝点更能反映低温流动 性能,因此多用倾点表示低温流动性能
是指润滑剂中含水量的质量分数。含水量小于0.03%即为痕迹。若没有水 分时则认为是无。润滑剂中应防止混入水分,混入水分会使油膜强度降低、 润滑剂变质,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
又称剪切安定性,表示润滑脂在机械工作条件抵抗稠度变化的能力
在规定条件下,测定油品对金属的腐蚀程度,主要检验油品中有机酸、碱 对金属的腐蚀状况
指能溶于水的无机酸或碱性物质。水渗性酸或碱对金属腐蚀严重,油品中 不允许其存在
中和用沸腾乙醇从1g油品中提出酸性物质所需要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 值,以mg(KOH)/g表示。中和用沸腾乙醇100mL油品提出酸性物质所需要 的氢氧化钾毫克数,称为酸度,以mg
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分析评定方法
![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分析评定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2a165c6aaf1ffc4ffe47ac35.png)
润滑剂的物理化学性能及其分析评定方法作者:小金更新时间:2008-6-3 【字体:小大】(一)黏度黏度是润滑油分子间运动的阻力,或者是分子间的内摩擦力,即范得华力。
目前绝大多数润滑油都是根据黏度来分级的,可以说黏度是润滑油一项重要技术指标,也是选用润滑油的主要依据。
(1)粘度的作用润滑油的粘度对润滑油的流动性及其在摩擦面之间形成的油膜厚度都有很大的影响。
黏度较大的润滑油流动性差,但油膜强度大,承受负荷的能力较强,因此在负荷较大的情况下,使用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容易在摩擦面之间形成较厚的润滑膜,保持流体润滑状态并取得好的润滑效果,但黏度较大的润滑油冷却效果较差,消耗再在克服摩擦阻力的功率也较多。
黏度小的润滑油流动性和冷却性好,容易流到间隙小的摩擦面之间保持润滑效果,而且消耗在克服摩擦阻力的功率也较少,但在负荷较大的条件下黏度较低的润滑油膜容易被破坏,使摩擦表面产生磨损,因此要根据不同的使用条件下选用黏度合适的润滑油。
(2)黏度的表示方法可分为绝对黏度和相对黏度,绝对黏度又分为动力黏度和运动黏度两种。
a.动力黏度在流体中取两面积各为1平方厘米,相距1厘米的两个油层,但其中一个油层以1厘米/s 的速度作相对运动时说产生的阻力称为动力黏度,动力黏度的单位为Pa.s。
b.运动黏度流体的动力黏度与同温度下该流体的密度的比值称为运动黏度,运动黏度的单位是平方米/ s。
测定流体的运动黏度,通常用毛细管黏度计。
在严格控制温度和可再现的驱动压头下,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标定好的毛细管黏度计的时间。
运动黏度是测得的流动时间与用蒸馏水直接标定或渐进标定所得的黏度计标定常数的乘积。
蒸馏水是原始的运动黏度标准。
为了测准运动黏度,首先必须控制好被测流体的温度,其次必须选择恰当的毛细管的尺寸,并定期标定黏度常数。
相对黏度是用各种黏度计测得的黏度,根据所用黏度计的不同分为恩式、雷式和赛式黏度。
例如,恩式黏度为200ml试验油在规定温度下流经恩式黏度计的时间与20℃时200ml水流经恩式黏度计的时间比值,这些相对黏度都可以通过经验公式或图表换算为运动黏度。
润滑剂的理化性能及其评价
![润滑剂的理化性能及其评价](https://img.taocdn.com/s3/m/e01513523c1ec5da50e27026.png)
润滑剂的理化性能及其评价工艺润滑剂的理化性能不仅是润滑剂本身品质高低的一个标志,同时还是选择润滑剂的主要依据之一。
另外,理化性能的好坏还直接影响到工艺润滑剂的使用性能以及加工后制品的产品质量。
作为轧制工艺润滑剂,理化性能同样对轧制工艺过程、轧后板带材表面质量等产生较大影响。
(1) 粘度粘度是液体的内摩擦,粘度的高低反映了流体流动阻力的大小。
粘度的度量方法有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
其中,绝对粘度又分为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相对粘度分为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动力粘度η是在流体中上下间隔1m ,面积都为1m 2的两层流体,当相对移动速度为1m/s 时所产生的阻力。
动力粘度的国际单位是Pa .s (帕斯卡.秒),而常用单位为泊或厘泊。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1Pa .s (帕斯卡.秒)=1牛顿.米/秒2=103m Pa .s (帕斯卡.秒)=10泊=103厘泊.动力粘度常常用于流体动力学计算,而在实际使用时用动力粘度η除以同温度下的流体密度ρ得到运动粘度ν。
运动粘度表示了流体在重力作用下的流动阻力。
运动粘度的国际单位是m 2/s ,而在实际应用中多使用厘斯(cSt ),其中:1cSt =10-6m 2/s =1 mm 2/s运动粘度的测定按GB/T265-88标准方法进行,并注明测定时的温度。
动力粘度可由运动粘度计算。
除了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外,还有恩氏粘度(°E )、雷氏粘度(R )、赛氏粘度(S )等。
它们之间的换算关系为: ()E E s mm00231.631.7-=ν R R s mm17226.0)(2-=ν S s mm 225.0)(2=ν运动粘度作为轧制油一个最重要的性能指标直接影响到轧制变形区油膜厚度,也既轧制油的润滑性能。
此外轧制油粘度还会影响轧后产品表面质量,尤其是在退火时油的粘度越高,表面油斑越严重。
另外,轧制油的粘度与闪点、残碳及冷却性能还有一定的关系,进而影响到轧制速度。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意义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与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472c978fcc22bcd126ff0cc3.png)
�
5)水分: 水分是指润滑油中含水量的百分数,通常是重量百分数。水分小于0.03%, 认为是痕迹。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使润滑油油膜强度降低;产生泡沫使油品乳 化;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添加剂分解产生沉渣;降低绝缘 性能。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
6)机械杂质: 机械杂质是指存在于润滑油中不溶于规定溶剂的杂质。这些杂质大部分是 砂石和铁屑之类,以及由添加剂带来的一些难溶于溶剂的有机金属盐。通常,润 滑油基础油的机械杂质都控制在0.005%以下(机杂在0.005%以下被认为是无)。
动力粘度(η):是油品在一定剪切应力下流动内摩擦力量度,单位泊(P), 常用厘泊(cP)。
运动粘度(ν):是油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内摩擦力的量度,是动力粘度与 密度之比,单位斯(St),常用厘斯(cSt)。
条件粘度: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
粘度指数:是控制润滑油粘度性能的指标。越是表示润滑油中含有酸性物质的指标,单位是mgKOH/g。酸值分强酸值和 弱酸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酸值(简称TAN)。我们通常所说的"酸值",实际上是 指"总酸值(TAN)"。 碱值是表示润滑油中碱性物质含量的指标,单位是mgKOH/g。碱值亦分强碱值 和弱碱值两种,两者合并即为总碱值(简称TBN)。我们通常所说的"碱值"实际上是 指"总碱值(TBN)"。 中和值实际上包括了总酸值和总碱值。但是,除了另有注明,一般所说的"中 和值",实际上仅是指"总酸值",其单位也是mgKOH/g。
2)凝点和倾点: 凝点是指在规定的冷却条件下油品停止流动的最高温度。倾点是在规定的冷 却条件下油品能维持流动的最低温度。一般倾点比凝点高1-3℃,凝点比启动温度低 10℃左右,倾点更能代表低温流动性。
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
![润滑油基本性能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45ac3282e009581b6ad9eb51.png)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指标润滑油一般由基础油和添加剂两部分组成。
基础油是润滑油的主要成分,决定着润滑油的基本性质,添加剂则可弥补和改善基础油性能方面的不足,赋予某些新的性能,是润滑油的重要组成部分。
润滑油基础油主要生产过程有:常减压蒸馏、溶剂脱沥青、溶剂精制、溶剂脱蜡、白土或加氢补充精制。
润滑油的基本性能包括一般理化性能、特殊理化性能和模拟台架试验。
润滑油最主要的性能是粘度、氧化安定性和润滑性,它们与润滑油馏分的组成密切相关。
粘度是反映润滑油流动性的重要质量指标。
不同的使用条件具有不同的粘度要求。
重负荷和低速度的机械要选用高粘度润滑油。
氧化安定性表示油品在使用环境中,由于温度、空气中氧以及金属催化作用所表现的抗氧化能力。
油品氧化后,根据使用条件会生成细小的沥青质为主的碳状物质,呈粘滞的漆状物质或漆膜,或粘性的含水物质,从而降低或丧失其使用性能。
润滑性表示润滑油的减磨性能。
一、一般理化性能1、外观(semblance)定义:油品的外在表观形象。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但是,即使精制的条件相同,不同油源和基属的原油所生产的基础油,其颜色和透明度也可能是不相同的。
对于新的成品润滑油,由于添加剂的使用,颜色作为判断基础油精制程度高低的指标已失去了它原来的意义。
检测方法:目测。
影响因素:原料油的化学组成与性质,加氢精制反应程度(反应温度、压力、氢油比、空速、催化剂活性等),与白土接触时间长短,补充精制过程中白土类型与用量。
2、色度(chromaticity)定义:用来评价色质刺激。
颜色是由亮度和色度共同表示的,而色度则是不包括亮度在内的颜色的性质,它反映的是颜色的色调和饱和度。
其值由色度坐标或主波长(或补色波长)和纯度确定。
意义:油品的颜色,往往可以反映其精制程度和稳定性。
对于基础油来说,一般精制程度越高,其烃的氧化物和硫化物脱除的越干净,颜色也就越浅。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https://img.taocdn.com/s3/m/5bd02646b14e852458fb5791.png)
润滑油理化指标1.常用理化指标化验指标(1)密度密度就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它就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m3。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的密度比低温下测的密度要小。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温度的密度来表示。
我国GB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g/cm3。
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
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
含硫、氧、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与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3;航空煤油0、77-0、84g/cm3;润滑油0、87-0、89g/cm3。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与化学组成变化,特别就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就是否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粘度就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就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常数。
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我国与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
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粘度比指的就是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
我国与国际ISO接轨,采用40℃与100℃。
粘度指数就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
那么粘度对油品生产与使用有什么意义呢?①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润滑油检测指标及测定意义
![润滑油检测指标及测定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36dd667bf011f18583d049649b6648d7c1c708e1.png)
润滑油检测指标及测定意义润滑油是机械设备中重要的润滑材料,它对于机械设备的正常运行和寿命具有重要的影响。
为了保证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稳定,需要进行润滑油的检测。
润滑油检测指标是通过对润滑油中的各种物理性质、化学成分和污染物进行检测,来评估润滑油的性能和质量。
本文将介绍润滑油检测的一些重要指标及其测定意义。
1.运动黏度润滑油的运动黏度是衡量润滑剂在流动状态下阻力大小的指标。
润滑油运动黏度的测定意义主要有两个方面:(1)影响润滑性能:适当的运动黏度可以确保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具有良好的润滑性能,降低摩擦和磨损。
(2)反映润滑油质量:变稀的润滑油可能是由于污染物进入导致的,高温下润滑油的运动黏度也会升高,说明润滑油的质量下降。
2.闪点和燃点润滑油的闪点是指润滑油在加热过程中开始发生闪光的温度;燃点是指润滑油在继续加热过程中自燃的温度。
这两个指标的测定意义是:(1)安全性评估:闪点和燃点可以评估润滑油的火灾爆炸危险性,过低的闪点和燃点可能导致润滑油在机械设备中发生自燃或爆炸。
(2)污染评估:润滑油中的污染物,如杂质、水分等,会降低润滑油的闪点和燃点,因此闪点和燃点的降低可能是润滑油发生污染的指标。
3.粘度指数粘度指数(VI)是润滑油运动黏度在不同温度下变化的相对大小。
粘度指数的测定意义如下:(1)润滑油性能评估:粘度指数可以评估润滑油在不同工作温度下的流动性能,高粘度指数的润滑油在不同温度下的黏度变化较小,具有更好的流动性能。
(2)润滑油质量评估:润滑油的粘度指数变化可以判断其被污染程度,污染物的存在会降低润滑油的粘度指数。
4.酸值和碱值润滑油中的酸值和碱值是指润滑油中酸性和碱性物质的含量。
酸值和碱值的测定意义如下:(1)评估润滑油的氧化稳定性:酸值和碱值的增加可能是润滑油被氧化导致的,因此可以评估润滑油的氧化稳定性。
(2)评估润滑油的质量:过高的酸值和碱值可能导致润滑油中的腐蚀性物质增加,从而影响润滑油的质量和性能。
车用润滑油理化指标简介
![车用润滑油理化指标简介](https://img.taocdn.com/s3/m/8fa109748e9951e79b8927d1.png)
车用润滑油理化指标简介润滑油的性质是由基础油性质和各种添加剂性质共同决定的。
经过几十年的研究、借鉴和发展,世界各国对润滑油的质量指标已经基本趋向认同,润滑油理化指标、模拟试验和台架试验构成了润滑油质量标准的基本体系。
润滑油理化指标界定了润滑油的基本性质,特别是这些在实验室里评价润滑油的性能的理化指标,相对于发动机台架试验来说,具有经济、简单和快速的特点,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采购以及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这些润滑油性能的理化指标包括运动粘度、低温动力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倾点、高温高剪切粘度、蒸发损失、沉淀物、水分、泡沫性、残炭、中和值、硫酸盐灰分以及各种元素含量等等。
其中,我公司车用润滑油的出厂检验项目主要有:运动粘度、粘度指数、闪点、倾点、沉淀物、水分、泡沫性、硫酸盐灰分等。
下面,分别对这些指标进行简单介绍:1、运动粘度(KV100)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²/s 表示。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粘度来分牌号的,车用润滑油一般要求测量100℃下的运动粘度。
不同粘度级别的润滑油要求的粘度范围不同,如30油要求的粘度范围是9.3~12.5mm²/s;40油要求的粘度范围是12.5~16.3mm²/s。
国家标准试验方法是GB/T265。
2、粘度指数(VI)粘度指数是表示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较小,粘度指数低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较大,在一定的范围内,单级油的粘度指数越高越好。
粘度指数是基础油分类的一个重要指标,以VI表示。
国家标准试验方法是GB/T2541或GB/T1995。
3、闪点(开口)在规定条件下,加热油品所逸出的蒸气和空气组成的混合物与火焰接触发生瞬间闪火时的最低温度称闪点,以℃表示。
闪点的测定方法分为开口杯法和闭口杯法,开口杯法用以测定重质润滑油的闪点;闭口杯法用以测定燃料和轻质润滑油的闪点。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https://img.taocdn.com/s3/m/389c2faab9d528ea80c77903.png)
润滑油理化指标1.常用理化指标化验指标(1)密度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它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m3。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的密度比低温下测的密度要小。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温度的密度来表示。
我国GB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g/cm3。
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
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
含硫、氧、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和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3;航空煤油0.77-0.84g/cm3;润滑油0.87-0.89g/cm3。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别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是否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常数。
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我国和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
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粘度比指的是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
我国和国际ISO接轨,采用40℃和100℃。
粘度指数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
那么粘度对油品生产和使用有什么意义呢?①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润滑油检测与监测指标解读—黏度、酸值
![润滑油检测与监测指标解读—黏度、酸值](https://img.taocdn.com/s3/m/0db833e8cf84b9d529ea7a41.png)
润滑油检测与监测指标解读—黏度、酸值润滑油的理化指标,体现的是润滑油的基本性质,在产品开发、生产、销售、采购以及技术监督部门进行检查等方面被广泛使用。
润滑油在使用过程中,由于其具有良好的润滑减摩、冷却降温、密封、清净分散、防锈防腐、减震缓冲等作用,润滑油不仅可以保证机械设备在高负荷或高速条件下运转,更可以延长设备使用的寿命。
对在用油的理化指标进行有针对性的分析,如黏度、酸值、水分、磨粒分析、颗粒污染、漆膜倾向等,可以通过在用油的性能变化,掌握设备的的运行状态,为设备润滑制定合理的配套解决方案。
润滑油黏度1. 黏度的定义润滑油受到外力作用,发生相对移动时,润滑油分子之间会产生阻碍运动的阻力,这种内摩擦系数被称为黏度。
2. 常见的几种黏度及其意义动力黏度:它是液体在一定剪切力下流动时内摩擦的量度。
符号η,单位:Pa▪s或MPa▪s。
运动黏度:液体的动力黏度与其同温度下密度之比。
符号ν,单位:m2/s,常用mm2/s。
动黏度(ν)=动力黏度(η)/密度(ρ)恩氏黏度:在规定温度条件下流经恩氏黏度计200mL液体所需的时间(s)与同体积蒸馏水在20℃流经恩氏黏度计所需时间的比值。
符号°E。
赛氏黏度:在某规定温度下从赛氏黏度计流出60mL液体所需的时间。
符号:SSF,单位:s雷氏黏度:50mL液体在规定温度下流过雷氏黏度计所需的时间,单位:s。
3. 运动黏度的主要测试方法GB/T265-1988(2004)石油产品运动黏度和动力黏度计算法GB/T11137-1989(2004)深色石油产品运动黏度测定法(逆流法)和动力黏度计算法ASTMD445-2019a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黏度测定法及动力黏度计算法ASTMD7279-2018e1透明和不透明液体运动黏度的测定自动折管式黏度计法4. 运动黏度的意义运动黏度是工业润滑油牌号的划分依据;运动黏度是设备选用润滑油的主要依据之一;运动黏度是检验新油质量是否合格的重要指标之一;运动黏度是润滑油使用过程中发生劣化的重要判定指标。
润滑油化验数据及其意义
![润滑油化验数据及其意义](https://img.taocdn.com/s3/m/a8b0e174302b3169a45177232f60ddccda38e6c3.png)
润滑油化验数据及其意义润滑油化验数据及其意义1,黏度:黏度增加可能是基于油品的氧化,不溶物含量增高,高黏度油品或水分的渗入。
粘度降低可能是基于地黏度油品,水,冷剂或燃料的渗入:或是油品内高分子聚合物受剪切力而产生变化。
2,闪点:闪点降低显示油品被燃物所稀释,或是油品过高而裂化。
3,不溶物:戊烷不溶物显示油品里固体物质的总含量,包含有机物和无机物。
甲苯能溶解大部分的有机物质,故此甲苯不溶物只包含污垢沙粒,磨损金属微粒及未燃烧炭屑。
戊烷与甲苯不溶物的差额代表胶质及氧化物的含量。
通常戊烷不溶物超越某一限额时才量度甲苯不溶物。
4、颜色:在极短的时期内油品颜色的变深显示油品为污染或开始被氧化。
5、水分:油品中有水显示系统穿漏或空气中的水分凝结。
水分会引起腐蚀和氧化,亦会使油品乳化。
故此应以离心法,隔滤法或真空处理清除。
6、酸性及碱性:酸碱度(ph)--ph增高代表渗入了碱性油品。
Ph降低油品开始变酸。
7、总酸值(TAN):油品的总酸值是量度因氧化而产生酸性物质的指标。
8、总碱值(TBN):总碱值增高,可能是被另一种含碱量高的油品污染所造成。
总碱值降低,可能是因高碱度添加剂的损耗,用于中和酸性的燃烧及氧化产物,或被渗入的水分冲走。
金属元素分析用于验明污染情况,证实添加剂的含量及显示机件的磨损状况。
通常用光谱分析方法进行试验。
各种及元素所显示的表征如下:硅:尘埃,不良的空气隔滤,除泡沫剂。
铁:环,衬垫及一般部位的磨损。
银:肘节削套的磨损(EMD发动机)。
通常基于腐蚀或润滑石当,亦可发生在涡轮增压器的轴承部位(EMD发动机)。
铬:环及衬垫磨损,漏水(含铬酸盐的抑制剂)。
铜:止推环,铜铅或青铜轴承。
铅:铜/铅轴承及铅喷溅点。
铝:EMD发动机鼓风机损坏,ALCO活塞。
钠及硼:水分处理抑制剂。
锡:青铜轴承。
锌:含锌的添加剂。
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
![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71cd9b0ceefdc8d377ee3227.png)
---------------------------------------------------------------最新资料推荐------------------------------------------------------常见的润滑油理化指标常见的石油产品理化指标 1. 密度和相对密度(Density and Relative density) 密度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以 g/cm3 或 kg/m3 表示。
相对密度亦称比重,是指物质在给定温度下的密度与标准温度下纯水的密度之比值。
没有量纲,因而也就没有单位。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1 884 和 GB/T 2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052 和 D941 、英国 IP 1 60、德国DIN 51 757 和 ISO 3675 等。
2. 色度(Colourity) 色度是在规定条件下,油品的颜色最接近某一号标准色板的颜色时所测得的结果。
色度是用来初步鉴别油品精制深度和使用过程中氧化变质程度的标志。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3555 和 GB/T 6540,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1 56 和 D1 500、英国 IP 1 96 和 ISO 2049 等。
3. 粘度(Viscosity) 粘度是液体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也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
粘度值随温度的升高而降低。
4. 运动粘度(Kinematic viscosity) 运动粘度是液体在重1 / 9力作用下流动时内摩擦力的量度,其值为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其密度之比,在国际单位制中以mm2/s 表示。
中国标准试验方法是 GB/T 265 和 GB 111 37,相应的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美国 ASTM D455、英国 IP 71 、德国 DIN 51 562和 ISO 31 05 等。
美国常用的条件粘度是赛氏(Saybolt)秒(SUS),而雷氏(Redwood)秒则是英国常用的条件粘度。
第六章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
![第六章 润滑油的主要理化指标](https://img.taocdn.com/s3/m/f28221cfff00bed5b8f31d2b.png)
润滑油主要检验指标和意义第一节粘度一、基本概念:粘度是润滑油的一项基本指标。
粘度是液体内磨擦,即液体在外力作用下移动过程中,在液体分子间所发生的磨擦,若液体中有面积为1cm2,和相距1 cm 的二层液体,在液体分子间所发生的磨擦,若液体中有面积各为1cm2,和相距1cm的二层液体,当其中一层以1cm/秒的速度与邻近一层液体作相对运动时,所产生的阻力即为该液体的动力粘度。
如果阻力为1达因,则此液的粘度即为动力粘度单位,叫1泊。
泊的因次:达因*秒/厘米或克/cm2泊的百分之一称作厘泊运动粘度(ν)是在相同温度下液体的动力粘度与它的密度之比,称作该温度下的运动粘度,是油品在重力作用下流动内摩擦力的量度,运动粘度是斯(St),斯的百分之一称作厘斯(cSt)。
厘斯的因次为mm2/s。
动力粘度和运动粘度一般多用毛细管粘度计测定。
测定一定体积的液体通过毛细管时所耗的时间再以乘该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即得运动粘度,是标准液体在该毛细管中所流出的时间。
此次,尚有采用各种不同的粘度计所求得的以条件单位来表示的各种条件粘度(恩氏粘度、赛氏粘度、雷氏粘度),例如恩氏粘度计测定的恩氏度(0E)。
用赛氏粘度计测定的赛氏秒(s.u.s),用雷氏粘度计(R1)测定的雷氏秒(S ec—R ed)V=KT K——品氏粘度计校正工作常数(用标准油校对得到)T——流经时间.秒0E=0.132Vk RS U=4.62V K V K=7.580E R1=30.70E1=4.05VkSu=35.110E粘度反映油品的内摩擦力,是评价油品流动性的最基本指标,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的重要指标。
工业润滑油以40℃的运动粘度来划分,内燃机油以100℃运动粘度来划分。
必须正确选用粘度,过大,启动困难,消耗动力,过小,降低油沫支撑能力,增加磨损。
馏程增高粘度增加,精制加深粘度降低。
二、粘度指数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不同而发生较大的变化,温度升高润滑油粘度变小,温度降低粘度则急剧地增加,但是由于各种原油中所含的润滑油的成份不同,它们在各种温度下的变化程度也差别很大,有的润滑油当温度改变时粘度的变化很低,即润滑油粘度与温度的曲线较平滑,也有的润滑油则温度改变时,油的变化很大,此时,润滑油粘度与温度的曲线便很不平滑,对于机器的润滑来说,希望具有较平滑的粘度一温度曲线,这样,当温度升高时,仍其粘度不致增加很大,能保证机器顺利启动,而且对于润滑管道等系统输送润滑油时的阻力不致很大。
常用的润滑脂的理化指标和组成成份
![常用的润滑脂的理化指标和组成成份](https://img.taocdn.com/s3/m/3e91950152ea551810a6879a.png)
常用的润滑脂的理化指标和组成成份润滑脂是由一种(或多种)稠化剂和一种(或几种)润滑液体所组成的一种具有塑性的润滑剂。
(一)润滑脂的物理性能包括外观、滴点、针入度、胶体安定性、水份、机械杂质和蒸发性等.1、外观:包括颜色、光亮、透明度、纤维数、均匀性、气味、乳化性、光滑感和软硬度等情况。
外观在使用上的意义:1)通过外观可以概括地推测润滑脂的质量情况。
如均匀性、软硬度、有无皂块、有无机械杂质等。
2)初步鉴定润滑脂品种。
如钙基、锂基润滑脂是细纤维膏状,钠基润滑脂是长纤维结构。
3)可以了解润滑脂的粘附性和防护性。
如凡士林和烃基润滑脂,具有较强粘稠性、拉丝性和附着力。
4)还可以了解润滑脂机械安定性,即通过用手指捻压,是否容易变稀。
2、滴点:又叫滴落点。
在规定的条件下加热,润滑脂随温度升高而变软,从脂杯中滴下第一滴的温度称滴点。
滴点在使用上的意义:1)滴点可以确定润滑脂使用时允许的最高温度。
一般来讲,润滑脂应在低于滴点20-30℃温度下工作。
2)根据测定的滴点再配合外观指标鉴别,大致可以判断润滑脂的品种。
如钙基润滑脂的滴点大约为70-100℃;钙钠基润滑脂的滴点大约为120-150℃;钠基润滑脂的滴点大约为130-160℃;滴点高于200℃,大多为合成润滑脂。
3、锥入度:锥入度是衡量润滑脂的稠度(即软硬程度)的指标。
其测定方法是将润滑脂保持在一定温度,以规定重量的标准圆锥体,在5s内沉入润滑脂的深度来表示。
单位为1/10mm。
锥入度在使用上的意义:1)表示润滑脂的稠度。
锥入度大,则稠度小。
锥入度小,则稠度大。
在一定程度上表示润滑脂使用时,所承受负荷的大小,锥入度小的润滑脂承受负荷较大。
2)表示流动性能。
锥入度大的润滑脂软,反之则硬。
锥入度过大易流失,过小流动性差。
锥入度过小的润滑脂,不适宜用于高转速的运动副,也不适宜用于管道压力送脂润滑装置。
3)锥入度可以表示润滑脂的塑性强度,从而初步了解它的抗挤压、抗剪切的能力,便于合理使用。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
![润滑油理化指标(全)](https://img.taocdn.com/s3/m/389c2faab9d528ea80c77903.png)
润滑油理化指标1.常用理化指标化验指标(1)密度密度是石油及其产品最简单、最常用的物理性质指标,它是指在规定温度下单位体积内所含物质的质量,单位为kg/m3。
因为在不同温度下,密度会变化,高温测的密度比低温下测的密度要小。
为了便于比较,一般油品的密度常用来规定温度的密度来表示。
我国GB规定,在标准温度(20℃)下的密度为标准,密度g/cm3。
密度在生产贮运中有重要意义,在产品计量、炼油厂工艺设计都用到。
在某种程度上,可以判断油品的概括质量,密度还用在换算数量、交货验收的计量。
简单判断油品性质,根据密度大致估计原油类型,如含烷烃多的原油密度常较含环烷烃及芳烃的原油密度低。
含硫、氧、氮化合物越多及胶质和沥青越多原油密度就越高。
另,密度可初步确定油品品种:汽油P=0.7-0.76g/cm3;航空煤油0.77-0.84g/cm3;润滑油0.87-0.89g/cm3。
密度可以近似评定油品质量和化学组成变化,特别是在贮运过程中,如发现某油品密度明显增大或减少,可以判断是否混入重质油或轻质油。
(2)粘度粘度是润滑油的重要理化指标,对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质量鉴别,确定用途有决定性意义,也是设计计算过程中不可缺少的物理常数。
液体、半流体状态物质在受外力作用,而流动时分子间所呈现的内摩擦或内阻力。
我国和国际接轨,用运动粘度m2/s,实际生产中常用mm2/s,二者关系为1m2/s=106mm2/s(原油)。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而变化的程度,为粘温性。
一般温度升高,则粘度降低,温度降低,则粘度增大。
粘度比指的是油品在两个规定温度下所测得较低温度下运动粘度与较高温度下运动粘度之比值。
我国和国际ISO接轨,采用40℃和100℃。
粘度指数是指油品粘度随温度变化这个特性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随温度变化小,通过表可查出。
那么粘度对油品生产和使用有什么意义呢?①在发动机粘度增大,会影响功率,粘度过低会造成起动困难,降低油膜支撑能力。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润滑剂分析常用理化指标和意义默认分类2009-08-14 11:14:31 阅读201 评论0 字号:大中小1. 粘度液体受外力作用移动时,液体分子间产生内摩擦力的性质,称为粘度。
粘度随温度的升高而较低。
它是润滑油的主要技术指标,粘度是各种润滑油分类分级的依据,对质量鉴别和确定用途等有决定性的意义。
我国常用运动粘度、动力粘度和条件粘度来表示油品的粘度。
测定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为GB/T 265、GB/T 11137,即在某一恒定的温度下,一定体积的液体在重力下流过一个标定好的玻璃毛细管的时间。
粘度计的毛细管常数与流动时间的乘积就是该温度下液体的运动粘度。
运动粘度的单位为m2/s,通常实际使用单位是mm2/s。
国外相应测定油品运动粘度的标准方法主要有美国的ASTM D445、德国的DIN 51562和ISO 3105等。
某些油品,如液力传动液、车用齿轮油等低温粘度通常用布氏粘度计法来测定。
我国的GB/T 11145、美国的ASTM D2983和德国的DIN 51398等标准方法。
粘度是评定润滑油质量的一项重要的理化性能指标,对于生产,运输和使用都具有重要意义。
在实际应用中,绝大多数润滑油是根据其40℃时中间点运动粘度的正数值来表示牌号的,粘度是各种设备选油的主要依据;选择合适粘度的润滑油品,可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可靠地工作。
通常,低速高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大的油品,以保证足够的油膜厚度和正常润滑;高速低负荷的应用场合,选用粘度较小的油品,以保证机械设备正常的起动和运转力矩,运行中温升小。
测定不同温度下粘度,可计算出该油品的粘度指数,了解该油品在温度变化下的粘度变化情况,另外,粘度还是工艺计算的重要参数之一。
粘度的度量方法分为绝对粘度和相对粘度两大类。
绝对粘度分为动力粘度、运动粘度两种;相对粘度有恩氏粘度、赛氏粘度和雷氏粘度等几种表示方法。
粘度指数粘度指数是一个表示润滑油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的参数。
润滑油的粘度随温度的变化而变化:温度升高,粘度减小;温度降低,粘度增大。
这种粘度随温度变化的性质,叫做粘温性能。
通过将润滑油试样与一种粘温性较好(粘度指数定为100)及另一种粘温性较差(粘度指数定为0)的标准油进行比较,得出表示润滑油粘度受温度影响而变化程度的相对值。
粘度指数(VI)是表示油品粘温性能的一个约定量值。
粘度指数高,表示油品的粘度随温度变化小,油的粘温性能好。
反之亦然。
石油产品的粘度指数可通过计算得到。
计算方法在我国的GB/T 1995或美国的ASTM D2270、德国的DIN 51564、ISO2902、日本的JIS K2284等标准中有详细的说明。
粘度指数还可以用查表法得到,我国的GB/T 2541。
粘温性能对润滑油的使用有重要意义,如发动机润滑油的粘温性能不好,当温度低时粘度过大,就会启动困难,造成能源浪费,而且启动后润滑油不易流到摩擦表面上,加快机械零件的磨损。
如果温度过高,粘度变小,则不易在摩擦表面上产生适当的油膜,失去润滑作用,使机械零件的摩擦面产生擦伤和胶合等故障,另外,粘温性能好的润滑油可以在冬夏季节和我国的南方、北方地区通用。
2. 极压性能(PB、PD、ZMZ)润滑油极压抗磨性能是齿轮油、液压油、润滑脂、工艺用油等润滑剂的重要性能指标。
具有极压抗磨性能的油品,都必须进行极压抗磨性能的模拟评定。
常用的模拟评定试验机有四球机、梯姆肯环块试验机、Falxe试验机、FZG齿轮试验机、Almen试验机、SAE试验机等等。
应用比较普遍的有四球机、梯姆肯环块试验机、FZG齿轮试验机。
四球试验机模拟试验:测定润滑油脂的减摩性、抗磨性和极压性。
减摩性用摩擦系数“f”表示和抗磨性能用磨痕直径“d”表示;极压性用最大无卡咬负荷“P B”、烧结负荷“P D”和综合磨损值“ZMZ” 表示。
国内标准试验方法有GB/T 3142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GB/T 12583润滑剂承载能力测定法、SH/T 0189润滑油磨损性能测定法、SH/T 0202润滑脂四球机极压性测定法、SH/T 0204润滑脂抗磨性能测定法。
国外标准试验方法有ASTM D 2783润滑油极压性测定法、ASTM D4172润滑油抗磨性测定法、ASTM D2596润滑脂极压性测定法、ASTM D2266润滑脂抗磨性测定法。
最大无卡咬负荷P B(N),在试验条件下,使试验钢球不发生卡咬的最大无卡咬负荷,它代表油膜强度。
烧结负荷P D(N),在试验条件下,使试验钢球发生烧结的最低负荷为烧结负荷,它代表润滑剂的极限工作能力。
综合磨损值ZMZ(N),综合磨损值ZMZ是润滑剂在所加负荷下使磨损减少到最小的抗极压能力的一个指数,它等于若干次校正负荷的平均值。
3. 氧化安定性石油产品抵抗由于空气(或氧气)的作用而引起其性质发生永久性改变的能力,叫做油品的氧化安定性。
润滑油的抗氧化安定性是反映润滑油在实际使用、贮存和运输中氧化变质或老化倾向的重要特性。
油品在贮存和使用过程中,经常与空气接触而起氧化作用,温度的升高和金属的催化会加深油品的氧化。
润滑油品氧化的结果,使油品颜色变深,粘度增大,酸性物质增多,并产生沉淀。
这些无疑对润滑油的使用会带来一系列不良影响,如腐蚀金属,堵塞油路等。
对内燃机油来说,还会在活塞表面生成漆膜,粘结活塞环,导致汽缸的磨损或活塞的损坏。
因此,这个项目是润滑油品必控质量指标之一,对长期循环使用的汽轮机油、变压器油、内燃机油以及与大量压缩空气接触的空气压缩机油等,更具重要意义。
通常油品中均加有一定数量的抗氧剂,以增加其抗氧化能力,延长使用寿命。
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方法有多种,其原理基本相同,一般都是向试样中直接通入氧气或净化干燥的空气。
在金属等催化剂的作用下,在规定温度下经历规定的时间观察试样的沉淀或测定沉淀值、测定试样的酸值、粘度等指标的变化。
试验条件因油品而异,尽量模拟油品使用的状况。
我国对内燃机油的氧化测定方法有SH/T0299-92和SH/T0192-92标准进行;汽轮机油SH/T 0193-92旋转氧弹法来测定其抗氧化性能;变压器油的氧化特性按SH/T 0206-92即国际电工委员会标准IEC74标准方法进行;中高档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主要有GB/T 12581加抑制剂矿物油氧化特性测定法、GB/T 12709润滑油老化特性测定法(康氏残炭法)、SH/T 0123极压润滑油氧化安定性测定法进行。
4. 破乳化性乳化是一种液体在另一种液体中紧密分散形成乳状液的现象,它是两种液体的混合而并非相互溶解。
抗乳化则是从乳状物质中把两种液体分离开的过程。
润滑油的抗乳化性是指油品遇水不乳化,或虽是乳化但经过静置,油-水能迅速分离的性能。
两种液体能否形成稳定的乳状液取决于两种液体之间的界面张力。
由于界面张力的存在,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缩小两种液体之间的接触面积以降低系统的表面能,即分散相总是倾向于由小液滴合并大液滴以减少液滴的总面积,乳化状态也就是随之而被破坏。
界面张力越大,这一倾向就越强烈,也就越不易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润滑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随润滑油的组成不同而不同。
深度精制的基础油以及某些成品油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相当大,因此,不会生成稳定的乳状液。
但是如果润滑油基础油的精制深度不够,其抗乳化性也就较差,尤其是当润滑油中含有一些表面活性物质时,如清净分散剂、油性剂、极压剂、胶质、沥青质及尘土粒等,它们都是一些亲油剂和亲水基物质,它们吸附在油水表面上,使油品与水之间的界面张力降低,形成稳定的乳状液。
因此在选用这些添加剂时必须对其性能作用作全面的考虑,以取得最佳的综合平衡。
对于用于循环系统中的工业润滑油,如液压油、齿轮油、汽轮机油、,油膜轴承油等,在使用中不可避免地和冷却水或蒸汽甚至乳化液等接触,这就是要求这些油品在油箱中能迅速油-水分离(按油箱容量,一般要求6-30min分离),从油箱底部排出混入的水分,便于油品的循环使用,并保持良好的润滑。
通常润滑油在60℃左右有空气存在并与水混合搅拌的情况下,不仅易发生氧化和乳化而降低润滑性能,而且还会生成可溶性油泥,受热作用则生成不溶性油泥,并剧烈增加流体粘度,造成堵塞润滑系统、发生机械故障。
因此,一定要处理好基础油的精制深度和所用添加剂与其抗乳化剂的关系,在调合、使用、保管和贮运过程中亦要避免杂质的混入和污染,否则若形成了乳化液,则不仅会降低润滑性能,损坏机件,而且易形成油泥。
另外,随着时间的增长,油品的氧化、酸性的增加、杂质的混入都会使抗乳化性的变差,用户必须及时处理或者更换。
乳化性是内燃机油、汽轮机油、油膜轴承油等油品最不需要的,但又是饱和汽缸油、乳化液压油、切削油等油品极需要的。
从节约能源的角度,金属加工用的乳化油本身就需要加入乳化剂,使乳化油具有良好的乳化安定性。
润滑油抗乳化性能测定法:目前被广泛采用的抗乳化性测定方法有两个方法。
GB/T 7305是石油和合成液抗乳化性能测定法,本方法与ASTMD1401等效。
本方法适用于测定油、合成液与水分离的能力。
它适用于测定40℃时运动粘度为30-100mm2/s的油品,试验温度为(54±1)℃。
它可用于粘度大于100mm2/s油品,但试验温度为(82±1)℃。
其他试验温度也可以采用,例如25℃。
当所测试的合成液的密度大于水时,试验步骤不变,但这时水可能浮在乳化层或合成液上面。
GB/T 8022是润滑油抗乳性能测定法,本方法与ASTMD2711方法等同采用。
本方法是用于测定中、高粘度润滑油与水互相分离的能力。
本方法对易受水污染和可能遇到泵送及循环湍流而产生油包水型乳化液的润滑油抗乳化性能的测定具有指导意义。
6.水分润滑油中含水的质量称为水分,水分测定按GB/T 260-88石油产品水分测定法确定。
润滑油中的水分一般呈三种状态存在:游离水、乳化水和溶解水。
一般来说,游离水比较容易脱去,而乳化水和溶解水就不易脱去。
润滑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促使油品氧化变质,破坏润滑油形成的油膜,使润滑油效果变差,加速有机酸对金属的腐蚀作用,锈蚀设备,使油品容易产生沉渣,而且会使添加剂(尤其是金属盐类)发生水解反应而失效,产生沉淀,堵塞油路,妨碍润滑油的循环和供应。
不仅如此,润滑油的水分,在使用温度低时,由于接近冰点使润滑油流动性变差,粘温性变坏;而使用温度高时,水会汽化,不但破坏油膜而且产生气阻,影响润滑油的循环。
另外,在个别油品例如变压器油中,水分的存在会使介电损失角急剧增大,而耐电压性能急剧下降,以至引起事故。
总之,润滑油中水分越少越好,因此,用户必须在使用、储存中应精心保管油品,注意使用前及使用中的油料脱水。
检查润滑油中是否有水,有几个简单方法:(1)用试管取一定量的润滑油,如发现油变浑浊甚至乳化,由透明变为不透明,可认为油中有水分,将试管加热,如出现气雾或在管壁上出现气泡、水珠或有“劈啪”的响声,可认为油中有水分;(2)取一条细铜线,绕成线圈,在火上烧红,然后放入装有试油的试管中,如有“劈啪”响声,认为油中有水分;(3)用试管取一定量的润滑油,将少量硫酸铜(无水,白色粉沫)放入油中,如硫酸铜变为蓝色,也表示润滑油中有水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