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具痕迹1
工具痕迹现场勘查共37页文档
第二节 工具痕迹分析
一、确定工具痕迹 ㈠区分动物形成的痕迹 ㈡区分自然现象形成的痕迹 ㈢区分案前案后形成的痕迹
6 23.03.2020
二、 利用工具痕迹串并案件
串并案件是根据同一人和同一伙人在多个 案件现场出现共同的特性而将这些案件 合并起来侦查。
可以用来串并案件的特性很多,在工具痕 迹中主要体现在以下几个方面:
第一节 工具痕迹的寻找、 提取与固定
一、寻找发现现场痕迹 ㈠从现场的出入口上寻找 ㈡从现场中心去寻找 二、工具痕迹的提取 ㈠拍照提取 ㈡提取原物
1 23.03.2020
㈢制模提取 ⒈硅橡胶制模 ⒉硬塑料制模 ⒊软塑料制模 ⒋石膏制模 ⒌易熔合金制模 ⒍AC纸复印提取 ㈣提取工具痕迹中的附着物
2
23.03.2020
㈢分析犯罪嫌疑人的体力强弱与身材高低
10
23.03.2020
四、 利用工具痕迹分析伪造现场
工具痕迹与犯罪行为之间有很强的关 联性,因此犯罪嫌疑人常常利用工具痕迹 伪造现场,达到转移视线、嫁祸于人的目 的。但由于伪造现场的本质是伪造一个并 不存在的过程,使得现场痕迹物证与犯罪 行为之间的关联性相互矛盾。现场勘查时, 技术人员就是根据现场各种物证能否与事 物运动变化的内在规律相吻合来分析现场 是否伪造。
8 23.03.2020
⒈从痕迹形态的规范整齐程度上看 ⒉从承受体被破坏部位的选择上看 ⒊从所选用的工具上看 ⒋从破坏的手段选择上看 ⒌附着物遗留物与职业的关联
9 23.03.2020
㈡分析犯罪嫌疑人持械习惯
持械习惯反映了人们的生理特点。多数人是 右手持械,少数人是左手持械。使用左手 还是右手可以通过作用力大小、方向和作 用点进行分析。习惯用右手的人在环境条 件限制下也可能用左手,但动作的协调性、 作用点的准确性以及力度大小等方面都会 出现异常情况。
刑事技术_教学课件3_工具痕迹检验
三、工痕认定结论的种类
根据工具痕迹所反映出的某一种或类
种类认定 (种属认定)
工具所共同具有的特征所作出的判断性结论
同一认定
根据工具痕迹中,所反映出的某一把 工具所特有的特征,同其他任何一把工具 绝对地相区别开
四、工痕鉴定结论的作用
(一)认定结论:
间
认定的只是工具
接
证 (二)否定结论
据
否定的是送检工具,不能否定工
6.4、7.3、8.2、9.1、10.2、10.9公斤; 什锦锤等等。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羊角锤
圆头羊角锤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羊角锤
方头羊角锤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八角锤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圆头锤
二、常见打击工具之其他锤类
钳工锤
斩口锤
电焊锤
拷锈锤
检车锤
扁尾锤
三、常见打击工具之棍棒
常被罪犯作为打击工具的棍棒,常常是在现 场就地取材或随手取用某机件和附件,因此, 无标定规格和统一的形状、大小。
第六节 工具痕迹的作用
Ⅴ 确定罪犯特点
①工具痕迹的位置、作用力的大小、方 向(角度)等可以反映出作案人的身高、
体力和动作习惯
②根据罪犯所使用的工具种类、技巧和 熟练程度可以分析罪犯的职业
Ⅵ 提供并案依据
①查明现场遗留的作案工具或 其他物品的归属
②通过检验现场遗留的作案工 具或其他遗留物品的归属
第二章 工痕检验鉴定的基本原理
工具痕迹检验
湖南警察学院 赵幼鸣
第一章 工具痕迹的概念
定义
作用
概念
任务
分类
特点
第一节 工具痕迹的定义
在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外界作 用的加载客体(一般是作案工具)使承载客体 (一般是现场的被破坏客体)与其接触作用部 位发生塑性形变后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
工具痕迹检验技术第一节工具痕迹的形成与特点一、工具痕迹形成工具痕迹是指作案人利用一定的工具破坏或侵害客体时,引起承痕体的受力部位发生塑性形变或断离而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工具痕迹形成须具备造痕体、承痕体和作用力三个要素。
(一)作用力工具痕迹是两个物体发生作用后形成的。
这种作用是物体与物体之间的作用,物理学上称之为机械作用,用力的大小来表示作用的强度,用力的方向来表示作用的方向。
产生这一机械作用的直接原因是物体发生了运动。
物体的运动是因为它具有一定的能量即动能,没有动能,物体是不会运动的只会是静止状态,两个静止的物体之间是不会产生机械作用的。
因此要形成工具痕迹,必然要求作案人使得某一物体具有了一定的动能,发生了机械运动。
而动能却可能是其他能量转化过来的,这些能量包括热能、势能、化学能及引力、磁力、机械力产生的能量等。
机械力是形成工具痕迹的主要因素。
所以,工具痕迹不应该包括热能引起的炸断痕迹;电能引起的燃烧痕迹;或者化学腐蚀引起的以及在交变载荷作用下发生的各种断裂痕迹。
(二)造痕体和承痕体在工具痕迹学中,称施力的一方为造痕体;受力后而被破坏或变形的一方客体为承痕体。
两客体相接触后,由于物质材料的性能不同,作案工具也可以遭到破坏或变形。
因此作案工具不一定永远是造痕体,特别是对某一特定的检验对象,有时难以区分造痕体和承痕体。
(三)塑性变形工具痕迹的承痕体均为固体材料,它具有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这就有可能消除外力所引起的变形,使其恢复原来的状态,称客体为弹性变形,难以形成工具痕迹。
如:橡胶体、轮胎、橡胶棒等。
工具痕迹的形成都是在机械力取消后,承痕体不能恢复原来的状态,这是材料的塑性,塑性体所产生的变形,叫塑性变形或永久变形,形成立体工具痕迹。
二、工具痕迹特点(一)特定性特定性是指某一工具与其它任何工具都有绝对的区别,在自然界不存在两个完全一样,互相同一的工具,只有相似。
工具或器械的特定性,首先是由它们的外表结构形态的特征所决定的。
工具痕迹检验_图文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二、造痕体(工具)
(二)工具的特征 1 、外部特征:式样、规格、牌号、凸凹特征; 2 、特征的来源:
①生产加工(机械加工、手工加工) ②使用过程(崩损、磨损、缺角等) ③自然腐蚀(铁锈等) 3 、特征的稳定性:特征在一定时期内保持其重 要特征相对稳定不变的性质。
按切削角度的不同可分
为:
ɑ
ɑ
(1)直刺切;
(2)斜刺切;
第五节 刺切痕迹
二、刺切痕迹的分类 根据造痕工具的不同可分为: 1、切痕:砍切工具发挥劈作用; 2、刺痕:刺切工具发挥劈作用。
第五节 刺切痕迹
三、切痕 包括砍、切、剁等动作所形成的 刀背
痕迹。 工具:刃口较长。
刃侧
1、常见工具结构
契角 刀刃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一、碰撞作用 工具与客体在一定
距离内瞬间接触而 产 生的破坏作用。
由于接触时间很短 ,冲击载荷作用明显 。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第二节 打击痕迹
二、现场常见打击类型
1、正打:凹痕面积最大,深度最浅; 2、斜打:反映工具的局部特征,有时形成
擦划线痕; 3、掠打:接近于平行方向打击,形成擦划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 (一)类型:
1 、金属客体: 2 、木质客体: 3 、人的肌体和骨质客体: 4 、其他(玻璃、橡胶、塑料、皮革、 纺织物、土质等)
第二章 工具痕迹的形成
三、承痕体(被破坏客体) (二)客体机械性能与痕迹反映:
弹性与塑性、强度、刚度、硬度 韧性、脆性等
工具痕迹鉴定(课堂PPT)
5、切割痕迹: 一次切削作 用使承受客 体形成两个 断口,两个 截面,每个 断口上的断 面多呈向一 侧倾斜状, 当切割较厚 的金属时, 切壁和切出 口长出现线 条状痕迹。
11
12
三、工具痕迹的提取方法 1、照相法 2、实物提取法 3、制模法 A、硅橡胶制模法 B、石膏提取法 C、橡皮泥提取法 D、硬塑料制模法 E、醋酸纤维素薄膜提取法 F、易熔金属制模提取
工具痕迹鉴定
1
目的:工具痕迹是盗窃、抢劫、杀人案件中最 常出现 的一种痕迹,对于认定案件的性 质,确定犯罪嫌 疑人是一种重要的物证, 通过学习要求掌握几种主要工具痕迹的特 征,鉴定的基本方法。
重点:工具痕迹中静态印压痕迹和动态线条 痕迹的特征,以及几种主要工具区别于其 他工具痕迹的特点。
2
一、工具痕迹的概念、特点及成痕要素 (一)工具痕迹概念与特点
16
思考题: 1、工具痕迹的概念、特点及成痕要素 2、工具痕迹的分类 3、动态线形痕迹和动态线形痕迹的特征 4、几种常见工具痕迹区别于其它痕迹的主要
特点 5、工具痕迹检验步骤
17
13
五、工具痕迹的分析
(一)推断工具的种类 1、根据平时掌握的工具结构、形态分析判断 2、结合发案地区、单位可能有的工具进行分析判
断 3、根据现场上多处出现的工具痕迹进行分析判断 4、结合现场上的其他痕迹综合分析 (二)根据工具痕迹推断罪犯应具备的条件 1、推断作案人的职业 2、推断作案人的体力、身高和习惯
4、切割工具:对客体实施破坏时,切割工具起到切 割作用,主要有菜刀类、钢锹类、匕首类等
5、割削工具:对客体实施破坏时,割削工具起切削
作用,主要有锯类、锉类工具等。
4
二、工具痕迹的分类与特征 (一)工具痕迹的分类 1、按造型体和承受客体的接触方式,可分为动态
工具痕迹
工具痕迹一、工具痕迹的概念及作用1、概念:工具痕迹简称工痕,指犯罪分子持工具破坏(或侵害)某种客体时,在接触部位上留下的痕迹。
2、工具痕迹的作用(1)分析作案手段(2)分析作案人的职业特点(3)根据现场痕迹串并案件(4)根据现场工具痕迹揭露伪造现场(5)推断作案工具的种类(6)认定作案工具二、工具与客体的接触关系(一)接触状态1、切划接触——切划接触时形成的痕迹呈线条状,故称线条状痕迹或称线型痕迹。
2、印压接触——形成痕迹时,工具与客体的接触点不改变,这种接触即为印压接触。
3、夹持痕迹(二)工痕的基本形状与特征反映1、线条状痕迹(1)形态结构痕起缘——开始形成痕迹的地方痕止缘——终止形成痕迹的地方痕迹面——痕起缘与痕止缘中间的部位(2)特征反映种类特征:线痕的宽窄、形状。
个别特征:单一凸线或凹线的具体结构形态。
其中粗大的、明显的、连贯的凹凸线痕是质量好的特征。
2、凹陷状痕迹(1)形态结构痕起缘——开始形成痕迹的地方痕底——终止形成痕迹的部位痕止缘——终止形成痕迹的边缘痕壁——痕起缘与痕止缘的中间地方(2)特征反映种类特征:痕迹的形状、大小个别特征:单一凹凸坑丘的具体结构形态,其中稀有的、明显的、稳定的凹凸坑丘是质量最好的特征。
凹陷状痕迹主要包括:撬压、打击痕迹。
线条状痕迹主要包括:擦划、钳剪、刺切、割削痕迹。
(三)工具痕迹的种类1、撬压痕迹(1)概念:犯罪分子持工具利用杠杆作用破坏客体时,在接触部位形成的痕迹。
(2)痕迹的特点:多为凹陷状痕迹,并常伴有擦划线条痕迹;痕迹成对出现,一个在支点,一个在重点,两点对应,方向相反。
(3) 分类:撬压痕迹有扩缝翘压、拆离翘压、旋扭翘压和夹持翘压。
扩缝翘压:在重点与支点部位都会出现翘压痕迹,分别反映出工具的一个端部与杆部的局部形状。
拆离翘压:出现的压痕往往不够完整,在分离的物体上出现弯折、拉断的特征旋钮翘压:出现的压痕多反映出工具杆部的形状。
夹持翘压:出现在被夹持的客体的正反面或相对应的位置上,留下工具夹压部位的结构形状。
工具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
工具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
工具痕迹是指在犯罪现场或者犯罪嫌疑人身上留下的与犯罪有关的物
品或痕迹,例如工具、衣物、鞋子、手套等。
这些痕迹可以为侦查人
员提供重要的线索,帮助他们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行踪,找到犯罪工具,从而揭开案件的真相。
工具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
1.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在犯罪现场或者被害人身上留下的工具痕迹可以通过比对DNA、指纹等信息,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
例如,如果在现场发现了一把刀,
可以通过刀上的指纹或者DNA信息,找到使用这把刀的犯罪嫌疑人。
2.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行踪
犯罪嫌疑人在犯罪过程中使用的工具或者留下的痕迹可以帮助侦查人
员追踪他们的行踪。
例如,如果在现场发现了一双鞋子,可以通过鞋
子的品牌、尺码等信息,确定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且通过鞋子上的
痕迹,追踪他们的行踪路线。
3.找到犯罪工具
工具痕迹可以帮助侦查人员找到犯罪工具,从而揭开案件的真相。
例如,如果在现场发现了一把锤子,可以通过锤子上的痕迹,找到犯罪
嫌疑人使用的其他工具,进而确定犯罪过程和手段。
4.提供证据
工具痕迹可以作为证据,在法庭上起到重要的作用。
例如,如果在现
场发现了一把刀,可以通过刀上的指纹或者DNA信息,证明犯罪嫌疑人的身份,并且证明他们与犯罪现场有关联。
总之,工具痕迹在侦查中的作用非常重要,可以为侦查人员提供重要
的线索,帮助他们追踪犯罪嫌疑人的行踪,找到犯罪工具,从而揭开
案件的真相。
因此,在侦查过程中,应该重视工具痕迹的收集和分析,以提高侦查效率和成功率。
工具痕迹的提取的实验原理
工具痕迹的提取的实验原理
工具痕迹的提取是一种刑事法医学领域常用的技术手段,用于犯罪现场的勘查与证据分析。
其实验原理可以简单描述如下:
1. 分析工具痕迹的特征:不同工具在使用时会在犯罪现场留下独特的痕迹,例如锋利工具可能造成割伤痕、钝器可能造成挫伤痕、扳手可能留下抓痕等。
这些特征可以用于辨识工具的类型和使用方式。
2. 制备犯罪现场样本:采集犯罪现场上可能存在工具痕迹的样本,如被攻击物体的表面、受害者的伤口等。
确保样本的保存和封存避免污染和损坏。
3. 提取工具痕迹:利用刑事法医学技术对样本进行处理,以提取工具痕迹。
具体操作包括使用显微镜观察痕迹并记录、使用特殊化学试剂以增强痕迹的可见度、使用像素增强技术以提高图像质量等。
4. 痕迹分析与辨识:通过对提取得到的痕迹进行综合分析,比对已有的工具痕迹数据库,识别出最有可能的工具类型。
辅助手段可能包括与相关工具的比对、痕迹形状、大小、深度和布局上的相似性等。
需要注意的是,工具痕迹的提取和分析是一项复杂的工作,需要有经验丰富的法医专家来进行操作和判断。
该技术具有一定的局限性和不确定性,因此刑事调查
和法庭审判中通常需要综合其他证据来进行论证和辅助判断。
工具痕迹
工具痕迹2009-12-13 16:40:56| 分类:默认分类| 标签:|字号大中小订阅工具痕迹的定义在犯罪行为的实施过程中,受到外界作用的加载客体(一般是作案工具)使承载客体(一般是现场的被破坏客体)的接触部位发生塑性形变后形成的立体反映形象。
分类的原则及类别? 第一层次按痕迹的表现形式分为两大类? 凹陷痕迹线形痕迹? 第二层次按形成方式分为四种? 凹陷痕迹? 撬压凹陷痕迹打击凹陷痕迹? 线形痕迹? 擦划线形痕迹剪切线形痕迹工具痕迹的作用? 提供诉讼证据。
? 划定侦察范围。
? 分析案件性质。
? 提供并案依据。
? 判定罪犯特点。
? 确定嫌疑线索。
对现场工具痕迹的分析根据其原始状态准确地判明与案件有关问题的勘验活动要求在提取之前进行工具痕迹是特定人使用特定工具在特定环境条件下对特定物体作用的唯一结果1.确定现场痕迹是否工具痕迹主要有以下几种痕迹容易误认为工痕(1)动物咬痕:常见的噬咬动物为鼠和兔被破坏的客体主要有电线、电缆、绳索、胶管动物咬痕的特点:多次噬咬、咬力不均、方向各异根据痕迹的形象特征,并结合环境条件加以判断。
附近有无动物出没活动,如有无动物足迹或排泄物、脱落物。
根据痕迹的形象特征-即被破坏部位的形态断面不整齐,常出现凹坑或突尖;线形痕迹粗大而不平行,呈多方向;断面边缘呈锯齿状;被咬断合股线的断头长短不齐.方向不一。
工具剪切痕迹的特点:断面平齐;线痕方向一致;边缘齐整;合股线断面齐整且方向一致。
(2)疲劳断痕:客体承受周期性的反复外力作用后发生的断离疲劳断离的前提:有疲劳源受到的外力超出了端面的张应力极限在多数情况下疲劳源产生在表面或内部的缺陷处。
因为这些缺陷会导致应力集中。
形成缺陷的因素:表面受到破坏:客体表面存在压痕、划痕、磨痕等;内部受到破坏:木材因虫蛀、腐朽、节子、裂纹等内部结构不均匀:金属内部有空隙、异物,密度大小不同等。
疲劳断裂:疲劳断裂面是受到外力的连续作用,使疲劳所产生的断离面(侧面表现为裂纹)不断向前扩展,在先形成的端面上常有灰尘等其它介质侵入,形成陈旧痕迹。
工具痕迹检验_《刑事科学技术》课件
三、擦划痕迹 当硬度较大的工具压入承受体表面, 并沿承受体表面滑移时,留下的线条状 痕迹为擦划痕迹。 在实际现场勘查中,擦划痕迹通常 伴随其他痕迹同时出现,是一种非常重 要的痕迹形态。 由于作用力的大小、方向,工具的接 触角度发生变化可以引起擦划痕迹变化, 因而会给分析和鉴定带来很大的困难。
四、钳剪痕迹 钳剪痕迹是工具从承受体的两侧同时 作用,达到分离客体的目的。 在塑性比较好的客体上,被分离客体 的断端能够反映出工具的咬合角、咬合间 隙以及钳剪刃上的凹凸点在分离面上划切 形成的擦划线条。 钳刃和剪刃由于结构不同,锋利程度 不同,所形成的断头一般容易区别。
第三节 工具痕迹现场勘查
一、工具痕迹的提取 (一)照相提取 (二)提取原物 (三)制作工具痕迹模型 1.软塑料制模 2.硬塑料制模 3.硅橡胶制模 (四)用AC纸提取擦划线条痕迹
二、工具痕迹分析 (一)分析案情 根据工具痕迹结合其他痕迹分析整个 作案过程及案件性质。 (二)分析工具种类 根据工具痕迹中反映出工具的功能、 结构、尺寸大小、局部的具体形态、遗 留物等多种信息,结合技术人员所掌握 的经验进行综合分析判断。
(四)来复线痕迹的倾角 (五)来复线痕迹中的小线纹
二、设计弹壳上的痕迹 (一)击针痕迹 (二)后膛痕迹 (三)弹膛痕迹 (四)拉壳勾和抛壳挺痕迹
第三节 枪弹痕迹现场分析 一、分析现场洞孔是否为弹孔 二、分析发射枪支种类 三、分析子弹的出入口 四、分析子弹的射击方向和角度 五、分析射击距离 六、分析案件性质
第二节 常见工具痕迹形态及特征
一、撬压痕迹 (一)撬压痕迹形成 撬压是利用杠杠省力原理,使用工具分 离或破坏承受体,达到作案目的。 (二)撬压痕迹特点 伴随每次撬压,在承受体上留下工具对应 重点和支点部位的痕迹。
工具痕迹
3.代用工具痕迹,指由本身不是工具,被 作案人当作工具使用的物品,如砖瓦、 石块、铁棍、木棒等形成的痕迹。
4.特殊工具痕 迹,指由作 案人为了作 案而专门制 造的工具, 如拉码器、 撬柱、涨钳 子等形成的 痕迹。
(二)按作用力的作用方式分类
按形成痕迹的作用力的作用方式不 同,可将工具痕迹分为以下几种: 1.撬压痕迹,是指使用工具利用杠 杆作用原理破坏客体,在接触部位形成 的痕迹。常见撬压方式有扩缝撬压、扭 转撬压、夹持撬压和拆离撬压,如螺丝 刀等工具的撬压痕迹。
第三节 工具痕迹的发现与提取
一、工具痕迹的发现 工具痕迹具有立体性,因此现场勘 查时易被发现,并具有不易被破坏的特 点。现场勘查只要全面、细致、认真, 一般不难发现工具痕迹。
发现工具痕迹的重点部位
1.作案人进出现场的出入口处。 2.作案人的袭击对象。 3.障碍物。 4.现场遗留物。 5.藏赃、埋尸场所。 6.作案人的来去路线。
6.割削痕迹,是指利用钻、锯、钻类 工具对客体进行切削破坏时,在接触部 位形成的痕迹。
(三)按痕迹的形态分类
按工具痕迹的形态, 可以将工具痕迹分为凹 陷痕迹和线形痕迹两大 类。 1.凹陷痕迹,是指 承受客体在法向力的作 用下,与工具相接触部 位发生塌陷而形成的凹 陷变形。凹陷痕迹又可 分为撬压凹陷痕迹和打 击凹陷痕迹两大类。
二、工具痕迹的特征
(一)凹陷痕迹的特征 凹陷痕迹能反映造型客体本身的特点,如 接触面的形状、花纹、凸凹点、缺口、裂纹等。 凹陷痕迹的一般特征包括能反映工具接触面的 一般形状及其大小,如圆形、方形、多角形、 球面、尖形、表面花纹、加工结构等的特征;
凹陷痕迹的细节特征包括能反映接触面 的凸凹不平、裂纹、划痕、缺损等的形状、 大小、方向、数量等。在凹陷形工具痕迹的 上部边缘(痕起缘)及痕迹底部边缘(痕止缘)能 反映工具边棱的磨损、缺口、卷边、裂纹等 的形状、部位、方向及特征之间位置的分布 关系。
工具痕迹
静态印压痕迹及特征
静态印压痕迹是工具与承受客体的接触面作 垂直方向的移动时形成的凹陷变形。 这类凹陷状痕迹的结构可分为四个部位,及 痕起缘,痕底、痕止缘和痕壁。 印压痕迹的一般特征包括痕迹的形状、表面 纹线类型、痕迹相邻边棱之间的夹角大小, 各边棱的长度等。 印压痕迹的细节特征主要由于工具制造、使 用和维修过程形成,在印压痕迹中所反映的 有工具刃口、边棱和接触面上的弯曲、磨损 等特征等。
拆离压痕
拆离压痕是指通过工具作用将客体弄弯、 弄断,以达到把客体分离的目的。 其形成的痕迹分别留在两个分离客体的 部位上,如用螺丝刀撬压门锁。
扭转撬压
扭转撬压是指工具插入客体的某一个缝 隙里,然后旋转工具,使客体的某一局 部或着某一部件受到破坏的撬压。 其形成的压痕多反映工具杆部的形状, 如铁棍插入锁梁内扭转破锁。
夹持撬压
夹持撬压是指利用工具的夹持部位,夹 住客体的某一个部位,使其进行上下或 左右活动,以达到破坏的目的。 形成的痕迹常出现在被夹持客体的正、 反面或对应的位置上,可反映工具加压 部位的结构形状,如用钢丝钳夹持锁扣 破门。
夹持撬压
常见撬压工具的撬压痕迹的特征
1、螺丝刀撬压痕迹 螺丝刀撬压痕迹特征的反映情况,取决 于承受客体的物理属性、撬压方式、螺 丝刀头部与客体的接触部位等。
a直剪 b斜剪 C拉剪 d推剪 e顿剪 f扭剪 g转剪
常见的钳剪工具和痕迹
钢丝钳 钢丝钳有一对钳刃对合咬口。通常根据 持钳的习惯将钳刃分为外刃、里刃、上 刃、下刃;钳口进一步分为刃顶、刃口、 刃侧等部位。
鲤鱼钳错口钳切
胡桃钳
钳头各部位
切割(刺切)痕迹
《工具痕迹检验》课件
范性和科学性。
培训与交流
加强专业培训和学术交流,提高工 具痕迹检验人员的专业素养和技术 水平。
跨学科合作
加强与相关学科领域的合作,引入 其他领域的先进理论和方法,提升 工具痕迹检验的准确性和可靠性。
感谢观看
THANKS
线条痕迹、凹陷痕迹、整体分离痕迹。
按形成方式分类
静态痕迹、动态痕迹。
常见工具痕迹的特点
01
02
03
04
打击痕迹
多呈现凹陷状,反映工具接触 部位的形状和大小,多见于金
属、木质等硬性客体。
切削痕迹
多呈现线条状,反映工具切削 面的形状和大小,多见于金属
、塑料等硬性客体。
锯锉痕迹
多呈现凹陷状或线条状,反映 工具锯锉面的形状和大小,多 见于金属、木质等硬性客体。
微观分析法
通过观察和测量工具痕迹的形状、大小、 深度、方向等宏观特征,分析工具的接触 部位、运动轨迹和施力情况。
利用放大镜、显微镜等设备观察工具痕迹 的微观特征,如表面划痕、磨损等,推断 工具的材质、硬度等信息。
物理分析法
化学分析法
通过物理实验和检测,如硬度测试、金相 分析等,获取工具痕迹的物理属性,为比 对提供更准确的依据。
VS
详细描述
螺丝刀撬压痕迹通常表现为凹陷或凸起, 可以根据痕迹的位置、形状、深度等特征 ,判断出使用螺丝刀的类型和规格。同时 ,还可以根据撬压痕迹的方向、角度和力 度,推断出作案人的用力方向、动作习惯 等信息。
案例四:钳子剪切痕迹的检验
总结词
钳子剪切痕迹是犯罪现场中常见的工具痕迹 之一,通过对痕迹特征的分析,可以推断出 作案工具的类型和作案人的行为特征。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一、工具痕迹的概念
(一)工痕定义
广义:工具痕迹是使用工具作用于某承受物体,使承受物体的接触部位变形而形成的形象痕迹。
狭义:犯罪嫌疑人在实施犯罪过程中持工具破坏客体所留下的痕迹。
现场常见的工具痕迹,多为作案人撬门压锁、破窗挖洞、砍伐竹木、持械行凶或持械破坏时,留下的痕迹。
(二)工具痕迹的特点
1、多发性
2、多变性
3、立体性
4、多有附着物、遗留物
(三)工具痕迹的作用
1、提供侦查线索,缩小侦查范围
(1)分析作案手段(2)分析作案人职业特点(3)串并案件(4)揭露伪造现场(5)推断工具种类(6)认定作案工具
2、通过检验鉴定,为破案提供线索,为诉讼提供证据
研究工具痕迹的传统检验方法:宏观形象比对法。
工具痕迹的形成,是客体在工具的作用下,作用力超过了客体内力的最大极限,突破了客体内部的组织结构,使客体产生塑性变形或断离的结果。
(二)工具痕迹形成的三因素
1、造痕客体
2、承受客体
3、作用力
1、造型客体——工具
(1)工具的种类
一般工具、专用工具、特殊工具、选用工具。
工具其它分类方法:
按取用工具时间、地点:预先备带工具、就地取材工具。
按工具结构、功能:拉伸压缩工具、扭转工具、剪切工具、切削工具、多功能工具等。
按工具成分:金属工具、木竹器工具、其它工具。
(3)工具表面的特征
①生产工具过程中形成的特征多数是种类特征。
②使用工具过程中形成的特征
③工具在存放过程中形成的特征
工具在使用与存放过程中形成的特征通常为个别特征。
工具表面的特征。
具有特定性与相对稳定性。
可作为检验工具痕迹,认定作案工具的依据。
在工具痕迹检验中,越早发现嫌疑作案工具,则工具上特征变化的可能性越小,检验成功的机会也就越大。
2.承痕体——被破坏客体
(1)被破坏客体种类。
常见的被破坏客体多是木竹质客体与金属客体
(2)被破坏客体的机械性能
机械性能:客体内部组织抵抗外力作用的能力。
包括硬度、强度、弹性、塑性、刚度、韧性等指标
弹性:客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不超过某个强度而停止后,能恢复原有形态的性质。
塑性:客体在外力作用下产生变形,当外力超过某个强度而停止后,变形仅能部分复原、恢复,而有一部分变形不能消失的性质。
承痕体塑性越好,形成的工具痕迹质量也越好。
强度:客体材料抵抗外力破坏的能力。
刚度:客体所具有的抵抗弯曲变形的能力。
硬度:一客体抵抗另一客体压入的能力。
当承痕体的硬度小于工具的硬度时,在承痕体上有可能形成较深、质量较好的痕迹;反之,则承痕体上无明显的工具痕迹。
韧性:客体承受冲击载荷的能力。
客体冲击韧性的好坏,直接影响客体承受冲击力打击时的变形与断裂。
分析力的大小,可有助于对作案人的年龄、体态等方面的分析;分析力的方向,有利于鉴定中制作样本;分析力的作用点,结合现场环境,可用来推断作案工具的长短、形状及作案人的身高等。
三、工具与客体的接触过程
(一)接触过程
1、开始阶段
2、中间阶段特征出现较多但往往有假特征出现。
3、最后阶段
此时,工具往往出现瞬间的停顿形成压痕,其特征通常比较稳定,鉴定价值较大。
(二)接触状态
1、切划接触
切划接触形成的痕迹呈线条状或条带状,统称线条状痕迹或动态痕迹。
2、印压接触
由印压接触形成的工具痕迹呈凹陷状,称为凹陷状痕迹或静态痕迹。
(三)线条状痕迹
1、特点:痕迹与工具上的特征,凹凸象相反。
2、线条状痕迹结构
痕起缘:一般比较光滑无颗粒残渣堆积物,往往比较整齐地由浅入深略呈斜坡状;
痕止缘:往往有颗粒残渣堆积物,出现明显的停顿、按压痕迹,有时也出现由深至浅,由宽变窄,逐渐缩小呈锥状的形态;
痕迹面:常常有被擦起的毛刺,其尖端指向痕起缘,痕迹面部分有时会出现假特征,即出现由某些被擦刮下来的细小物质形成的凸凹线条。
3、线条状痕迹特征
(1)种类特征:以工具接触部位的基本轮廓、尺寸反映工具的种类。
包括线痕的形状、规格尺寸、数量、宽窄、间距等。
(2)个别特征:以工具接触部位的凹凸点、线反映某工具的特点。
主要是各单一线痕的凹凸起伏结构,包括线痕的峰、谷、腰的形态,线痕的宽窄与倾斜流向等。
其中粗大、明显、连贯的凸凹线条是质量较高的特征。
线条痕迹包括擦划、钳剪、刺切、割削等四种痕迹。
(四)凹陷状痕迹
1、特点:痕迹以凹凸坑丘的形状反映工具接触面的特征,凹凸象相反。
2、结构
痕起缘:是凹陷状痕迹的起始部位,处于承痕体的表面;
痕底:承痕体上被工具印压作用的部位,痕迹形成后一般处于承痕体的深层;
痕止缘:痕底下的边缘,处于承痕体的深层;
痕壁:痕起缘和痕止缘之间的痕迹,它实际上是一种线条状痕迹。
3、凹陷状痕迹特征
(1)种类特征:反映工具接触部位的形状、规格等种属方面的特点,主要是凹陷痕迹的轮廓形状和规格尺寸。
(2)个别特征:反映工具接触部位的凹凸点、线形态及相互关系等特定特征。
主要是凹陷痕迹中的凹凸坑丘的形状,凹凸性与具体位置。
明显、稀有、稳定的凸凹坑丘是质量较高的特征。
凹陷痕迹包括撬压痕迹与打击痕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