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中信息技术必修《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及预防》教学设计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6.2 计算机病毒、计算机犯罪及其预防
一、指导思想
目前,我们已经进入高度信息化的时代,各种各样的信息安全问题日益突出,尤其是计算机病毒的泛滥,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造成很大威胁。而应对威胁最有效的方法就是在学生的心里构筑一道坚固的防火墙——深刻认识、高度警惕、学会防范。为了达到这一目标,本节采用了“亲历体验—>理解概念->分析特征->共商对策->练习强化”这一主线开展教学。
二、教学目标
(一)、知识与技能: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
2、掌握病毒的基本特征;
3、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
4、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技能。
(二)、过程与方法:
1、体验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对信息系统安全的威胁,自主总结病毒发作引起的计算机
故障;通过网络交流经验,并合作进行病毒防治的探索,培养协作能力;
2、掌握计算机病毒的有效防治方法,并应用到日常信息活动中去。
(三)、情感态度与价值观:
1、以正确态度面对计算机病毒;
2、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掌握有效的防治措施,自觉应对计算机病毒对信
息系统的威胁;
3、自觉遵守有关的道德、法律及法规。
三、教学重点
1、了解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特征;
2、了解计算机病毒造成的危害,树立对计算机病毒的防范意识;
3、掌握计算机病毒防治的方法。
四、教学难点
1、学会计算机病毒的查杀操作;
2、增强学生在日常信息处理和交流过程中的病毒防范意识。
五、教学准备
1、多媒体网络电脑室;
2、多媒体网络教学软件系统;
3、web服务器(支持ASP);
4、“计算机病毒及其防治”学习资源网;
5、信息技术教学评价系统。
六、教材分析
本节课节选自广东基础教育课程资源研究开发中心编著的《信息技术基础(必修)》第六章第一节中的重要内容。
在网络高度发达的信息时代,黑客与病毒,成了信息系统安全的主要威胁,尤其是计算机病毒,已在个人电脑中泛滥成灾,造成了巨大的损失与危害,成为普遍存在的信息安全问题。有鉴于此,教材在全面介绍信息系统安全问题之后,重点介绍了计算机病毒的定义及其特征,并深入探讨计算机病毒的防治知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引导学生总结计算机病毒的性质特征,学会对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方法,懂得相关的法律法规,增加自觉防范计算机病毒的意识。
七、学生分析
通过上一节课的学习,学生对信息系统的安全问题有了全面的了解,但他们心中仍有个谜没有解开——什么是病毒?现在,他们操作电脑已经娴熟,使用电脑、网络的次数也越来越多,对于病毒,他们好奇且有点恐惧。
八、教学策略
本节以伪装成游戏的演示程序,吸引学生点击,造成学生机中毒现象的方式导入,引起学生的震撼,从而使学生对计算机病毒产生深刻的印象,并自然而然地思考什么是病毒。接着通过案例分析,让学生掌握病毒的特征,并采用自主探究与小组合作的方式,让学生掌握病毒的防治,最后通过练习强化学生的防毒意识及技能,从而使学生树立计算机病毒的防治意识,提高学生保护个人信息安全的意识。
1、教法:体验法、讲授法、案例分析法、讨论法、练习法。
2、学法:自主探究、小组合作学习。
九、教学过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