眼科
合集下载
相关主题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眼球突出度
一般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mm,正常人两眼球突出度相差通常不超过2mm。
角膜分层
1.上皮细胞层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5.内皮细胞层
其中上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再生能力强
巩膜
由致密而小虎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
最薄处:眼外肌附着处(0.3mm)
最厚处:视神经周围及角巩膜缘处(1.0mm)
瞳孔括约肌
副交感神经支配,缩瞳作用
睫状体
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睫状肌参与调解,睫状上皮细胞分泌房水。
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脉络膜
三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借玻璃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连。
黄斑中心凹
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视盘
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书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成为视杯或视凹。
病因:单纯庖疹病毒1型
治疗:1.眼部保持清洁2.结膜囊内滴0.1%阿昔洛韦滴眼液3.皮损处涂敷3%阿昔洛韦眼膏或0.5%碘苷眼膏。
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
接触性睑皮炎
眼睑皮肤对某种致敏源的过敏反应,也可以是头面部皮肤过敏反应的一部分。
毛细血管瘤
每眼6条,4条直肌和2条斜肌,4条直肌距角膜缘不同
内直肌:5.5mm,下直肌:6.5mm,外直肌:6.9mm,上直肌最远为7.7mm。
外直肌---6
上斜肌---4
其余眼外肌---3
视路大致通路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中枢
视神经每一段长度
眼内段:来自百度文库短1mm
眶内段:最长25mm
管内段:4-9mm
视网膜血供
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视网膜内5层
睫状血管系统:睫状后短动脉(脉络膜和视网膜外5层),睫状后长动脉(虹膜、睫状体、前部脉络膜),睫状前动脉
眼部的神经支配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所有眼内肌、上睑提肌和除外直肌、上斜肌意外的眼外肌
4---滑车神经,上斜肌
5---三叉神经,眼部感觉
6---展神经,外直肌
立体视觉
也称深度觉,是感知物体立体形状及不同物体相互远近关系的能力。
对比敏感度
即在明亮对比变化下,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视标的识别能力。
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
也称Marcus-gunn瞳孔,是指用光纤照射患眼时,双眼瞳孔不缩小;而用光线照射健眼时,双眼瞳孔缩小的现象(患眼瞳孔由于间接反射而缩小)。以1秒间隔胶体照射双眼,健眼瞳孔缩小,患眼瞳孔扩大。这种体征特别有助于诊断单眼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晚期青光眼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正常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荧光素从肘前静脉注射后到达视网膜动脉的时间)约7-12秒。
睑腺炎
概念: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通常称为麦粒肿。
分类:外睑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
内睑腺炎(睑板腺感染)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治疗:1.早期睑腺炎应给予局部热敷,每日滴用抗生素滴眼剂4-6次2.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内睑腺炎切口常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
角膜缘
是角膜和巩膜的以兴趣,角膜缘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前房角
结构有:小梁网(网状组织)、Schlemn管、巩膜突、睫状带、虹膜根部
葡萄膜
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
虹膜
虹膜周边与睫状体连接处为虹膜根部,此部很薄,当眼球收挫伤时,易从睫状体上离断。由于虹膜位于晶状体的前面,当晶状体脱位或者手术摘除后虹膜失去依托,在眼球转动时可发生虹膜震颤。
瘢痕性睑内翻:上下眼睑均可发生。由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沙眼引起者常见。此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疮等病之后也可发生。
睑外翻分类
瘢痕性睑外翻:眼睑皮肤面瘢痕性收缩所致。
老年性睑外翻:仅限于下眼睑。
麻痹性睑外翻:仅限于下眼睑。
眼睑闭合不全
Bell现象:轻度眼睑闭合不全时眼球反射性上转
上睑下垂
治疗:1.先天性以手术治疗为主2.获得性: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治疗半年以上无效再考虑手术3.较为合乎生理和美容要求的手术方式为上睑提肌缩短术
视力
反应黄斑区的视功能
计算公式为V=d/D,d为实际看见某试标的举例,D为正常眼应当能看见该试标的距离。
视野(Vf)
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得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应了周边视锐度。
正常视野
上方55°、下方70°、鼻侧60°颞侧90°
生理盲点的中心
在注视点颞侧15.5°,在水平中线下1.5°,其垂直径为7.5°±2°,横径5.5±2°
7---面神经,眼轮匝肌
3和5与自主神经在眼眶内形成特殊的神经结构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即睫状短神经,眼内手术施行秋后麻醉,即阻断此神经节。
胚眼
神经外胚叶、脑神经嵴细胞、表皮外胚叶和中胚叶发育而成
泪膜分层
表面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形成
中间水液层,主要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
底部的黏蛋白层,主要由眼表上皮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而成
眼睑的淋巴
外侧:耳前、腮腺淋巴结
内侧:颌下淋巴结
眼睑的感觉
三叉神经第一和第二支分别支配上眼睑和下眼睑的感觉
结膜分为三个部分
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第5脑神经支配结膜的感觉
泪道
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鼻泪管下端的考扣除由以半月形的瓣膜称Hasner瓣,有阀门作用),婴幼儿流闭未开放,可痊愈
眼外肌
治疗:早起行局部热敷,全身和局部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症。炎症期切忌泪道探通或泪道冲洗,以免导致感染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如炎症未能控制,脓肿形成,则应切开排脓,防止橡皮引流条,待伤口愈合,炎症完全消退后按慢性泪囊炎处理。
慢性泪囊炎
最常见的泪囊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内,办法细菌感染引起,多为单侧发病。
治疗:针对病因或原发病和治疗。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临床表现:多见于年轻成年人,男性掠夺,一般单侧受累,发病缓慢,表现为眼眶外上方无痛性包块。眼球受压向内下或下方移位,由于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可无复试。出诊局部可扪及实质性包块,无压痛。CT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为高密度块影以及泪腺窝压迫性骨凹陷。
治疗:手术切除。必须连同包膜完整切除,包膜残留或破裂可能导致肿瘤复发,甚至恶变。
是最常见的眼睑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组成。
海绵状血管瘤
是成人眼眶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
是我国最常见眼睑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
睑内翻分类
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性,大多由于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引起
痉挛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眼睑,常见于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睑内翻。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眼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眼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
角膜
主要的眼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
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瞳孔光反射
光线照射一侧眼球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瞳孔直接光反射,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光反射。
瞳孔近反射
视近物时瞳孔缩小,与调节和集合作用同时发生的现象,系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
房水循环
睫状体--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和房水V--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血循环
睑板腺囊肿
概念: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通常称为霰粒肿。
临表特点: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其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
治疗:1.小而无症状无需治疗2.热敷,注射糖皮质激素3.局麻切除
睑缘炎
溃疡性睑缘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眦部睑缘炎:莫-阿双杆菌(Morax-Axenfeld)
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理性视野
在视野范围内,除生理盲点外,出现其他任何暗点均为病理性暗点。
相信形式也缩小
偏盲:同侧偏盲(黄斑分裂:同侧偏盲的中心注视点完全二等分,黄斑回避:偏盲时注视点不受影响)、颞侧偏盲、扇形视野缺损、暗点
暗适应
暗适应检查可以反映光觉的敏锐度是否正常,可对夜盲症状进行量化评价。正常人最初5分钟的光敏感度提高很快,以后渐渐变慢,8-15分钟时提高有加快,15分钟后又减慢,知道50分钟左右达到稳定的高峰。在5-8分钟处的暗适应曲线上可见转折点(kohlrausch曲),其代表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此后完全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急性泪囊炎
大多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与侵入细菌毒力强或机体抵抗力低有关,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具拿货溶血性链球菌。新生儿急性泪囊炎并不多见,儿童患者常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临床表现:患眼充血、流泪,有脓性分泌物,泪囊区局部皮肤红肿、坚硬,疼痛、压痛明显,炎症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和面颊部,甚至可引起眶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数日后红肿局限,出现脓点,脓肿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炎症减轻。但有时可形成泪囊楼管,经久不愈,泪液长期经瘘管溢出。
泪溢概念
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流泪概念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之外
急性泪腺炎
一般单侧发病,主要见于儿童,常并发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或流行性感冒。
病因:细菌、病毒感染,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淋病双球菌。
临床表现:急性泪腺炎可分别同时累及泪腺的睑叶或(和)眶叶,表现为眶外上方局部肿胀、疼痛,上睑水肿下垂呈S形,耳前淋巴结肿大。出诊可扪及包块,有压痛,结膜充血、水中,有粘性分泌物。提起上睑,可见泪先组织充血肿大。急性泪腺炎病程通常短暂,经治疗后可缓解,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也可形成脓肿。
致病菌:常建伟肺炎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一般不发生混合感染,泪小点反流的分泌物作涂片染色可鉴定病原微生物。
流行特点:多见于中老年旅行,特别是绝经期妇女。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泪溢。检查可见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用手指挤压泪囊区,由黏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泪道冲洗时,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反流,同时又粘液脓性分泌物。由于分泌物大量潴留,泪囊扩张,可形成泪囊黏液囊肿。
泪道冲洗
1.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常
2.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
3.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小点反流,为泪总管、泪囊或鼻泪管阻塞
4.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下载
5.冲洗液自上泪小点反流,同时又粘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20%)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约占5%)
光感受器
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第一级神经元,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视锥细胞在中心凹处只有锥细胞,此处神经元的传递又呈单线连接,故视力非常敏锐。
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治疗。细菌、病毒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局部热敷。当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睑部泪腺炎可通过结膜切开,眶部泪腺脓肿则可通过皮肤切开排脓。
慢性泪腺炎
为病程进展缓慢的一种增殖性炎症,病变多为双侧性。
病因:免疫反应为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泪腺肿大,一般无疼痛,可伴有上睑下垂,在外上眶缘下可触及较硬的包块,但多无压痛,眼球可向内下片尾,向外上方注释时可有复试,眼球突出少见。
晶状体
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的冠部联系固定
玻璃体
占眼球内容积的4/5,约4.5ml。
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
管中有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通过
眶上裂通过哪些神经血管
3、4、6脑神经和第5脑神经第一支,眼上V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
眼睑从外向内分5层
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轮匝肌是横纹肌,肌纤维走行于睑裂平行呈环形,由面神经支配;中部为一层平滑肌纤维(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睑板层,结膜层
治疗:1.药物治疗: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可在泪道冲洗后注入抗生素药液2.手术治疗:开通阻塞的鼻泪管是治疗的关键。
视杯分层
外层: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
内层:视网膜神经感觉层
二者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
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分层
视锥、视杆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房水
充满前房与后房,前房容积:0.2ml,后房容积:0.06ml,房水总量约占眼内容积的4%,处于动态循环中。
一般突出于外侧眶缘12-14mm,正常人两眼球突出度相差通常不超过2mm。
角膜分层
1.上皮细胞层2.前弹力层3.基质层4.后弹力层5.内皮细胞层
其中上皮细胞层和后弹力层再生能力强
巩膜
由致密而小虎交错的胶原纤维组成
最薄处:眼外肌附着处(0.3mm)
最厚处:视神经周围及角巩膜缘处(1.0mm)
瞳孔括约肌
副交感神经支配,缩瞳作用
睫状体
由睫状肌和睫状上皮细胞组成,睫状肌参与调解,睫状上皮细胞分泌房水。
睫状肌受副交感神经支配
脉络膜
三层血管组成:外侧的大血管层,中间的中血管层,内侧的毛细血管层,借玻璃膜与视网膜色素上皮相连。
黄斑中心凹
是视网膜上视觉最敏锐的部位
视盘
又称视乳头,是距黄斑鼻侧约3mm,大小约1,5*1.75mm,境界清楚的橙红色略呈书椭圆形的盘状结构,是视网膜上视觉神经纤维汇集组成视神经,向视觉中枢传递穿出眼球的部位,视盘中央有小凹陷区成为视杯或视凹。
病因:单纯庖疹病毒1型
治疗:1.眼部保持清洁2.结膜囊内滴0.1%阿昔洛韦滴眼液3.皮损处涂敷3%阿昔洛韦眼膏或0.5%碘苷眼膏。
带状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因:水痘-带状疱疹病毒感染三叉神经半月神经节或三叉神经第一支
接触性睑皮炎
眼睑皮肤对某种致敏源的过敏反应,也可以是头面部皮肤过敏反应的一部分。
毛细血管瘤
每眼6条,4条直肌和2条斜肌,4条直肌距角膜缘不同
内直肌:5.5mm,下直肌:6.5mm,外直肌:6.9mm,上直肌最远为7.7mm。
外直肌---6
上斜肌---4
其余眼外肌---3
视路大致通路
视神经、视交叉、视束、外侧膝状体、视放射、枕叶中枢
视神经每一段长度
眼内段:来自百度文库短1mm
眶内段:最长25mm
管内段:4-9mm
视网膜血供
视网膜中央动脉(CRA):视网膜内5层
睫状血管系统:睫状后短动脉(脉络膜和视网膜外5层),睫状后长动脉(虹膜、睫状体、前部脉络膜),睫状前动脉
眼部的神经支配
2---视神经
3---动眼神经,所有眼内肌、上睑提肌和除外直肌、上斜肌意外的眼外肌
4---滑车神经,上斜肌
5---三叉神经,眼部感觉
6---展神经,外直肌
立体视觉
也称深度觉,是感知物体立体形状及不同物体相互远近关系的能力。
对比敏感度
即在明亮对比变化下,人眼对不同空间频率的正弦光栅视标的识别能力。
相对性传入性瞳孔障碍(RAPD)
也称Marcus-gunn瞳孔,是指用光纤照射患眼时,双眼瞳孔不缩小;而用光线照射健眼时,双眼瞳孔缩小的现象(患眼瞳孔由于间接反射而缩小)。以1秒间隔胶体照射双眼,健眼瞳孔缩小,患眼瞳孔扩大。这种体征特别有助于诊断单眼球后视神经炎、缺血性视神经病变、晚期青光眼等。
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
正常人臂-视网膜循环时间(荧光素从肘前静脉注射后到达视网膜动脉的时间)约7-12秒。
睑腺炎
概念:是化脓性细菌侵入眼睑腺体而引起的一种急性炎症,通常称为麦粒肿。
分类:外睑腺炎(睫毛毛囊或其附属的皮脂腺或变态汗腺感染)
内睑腺炎(睑板腺感染)
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治疗:1.早期睑腺炎应给予局部热敷,每日滴用抗生素滴眼剂4-6次2.脓肿形成后切开排脓,外睑腺炎的切口应在皮肤面,切口与睑缘平行,使其与眼睑皮纹相一致。内睑腺炎切口常在睑结膜面,切口与睑缘垂直。
角膜缘
是角膜和巩膜的以兴趣,角膜缘解剖结构上是前房角及房水引流系统的所在部位,临床上又是许多内眼手术切口的标志部位
前房角
结构有:小梁网(网状组织)、Schlemn管、巩膜突、睫状带、虹膜根部
葡萄膜
又称血管膜、色素膜,富含黑色素和血管
虹膜
虹膜周边与睫状体连接处为虹膜根部,此部很薄,当眼球收挫伤时,易从睫状体上离断。由于虹膜位于晶状体的前面,当晶状体脱位或者手术摘除后虹膜失去依托,在眼球转动时可发生虹膜震颤。
瘢痕性睑内翻:上下眼睑均可发生。由睑结膜及睑板瘢痕性收缩所致。沙眼引起者常见。此外结膜烧伤、结膜天疱疮等病之后也可发生。
睑外翻分类
瘢痕性睑外翻:眼睑皮肤面瘢痕性收缩所致。
老年性睑外翻:仅限于下眼睑。
麻痹性睑外翻:仅限于下眼睑。
眼睑闭合不全
Bell现象:轻度眼睑闭合不全时眼球反射性上转
上睑下垂
治疗:1.先天性以手术治疗为主2.获得性:病因治疗或药物治疗,治疗半年以上无效再考虑手术3.较为合乎生理和美容要求的手术方式为上睑提肌缩短术
视力
反应黄斑区的视功能
计算公式为V=d/D,d为实际看见某试标的举例,D为正常眼应当能看见该试标的距离。
视野(Vf)
是指眼向前方固视时所见得空间范围,相对于视力的中心视锐度而言,它反应了周边视锐度。
正常视野
上方55°、下方70°、鼻侧60°颞侧90°
生理盲点的中心
在注视点颞侧15.5°,在水平中线下1.5°,其垂直径为7.5°±2°,横径5.5±2°
7---面神经,眼轮匝肌
3和5与自主神经在眼眶内形成特殊的神经结构
睫状神经节
节后纤维即睫状短神经,眼内手术施行秋后麻醉,即阻断此神经节。
胚眼
神经外胚叶、脑神经嵴细胞、表皮外胚叶和中胚叶发育而成
泪膜分层
表面脂质层,主要由睑板腺分泌形成
中间水液层,主要由泪腺和副泪腺分泌形成
底部的黏蛋白层,主要由眼表上皮细胞及结膜杯状细胞分泌而成
眼睑的淋巴
外侧:耳前、腮腺淋巴结
内侧:颌下淋巴结
眼睑的感觉
三叉神经第一和第二支分别支配上眼睑和下眼睑的感觉
结膜分为三个部分
睑结膜、球结膜、穹窿结膜,第5脑神经支配结膜的感觉
泪道
泪点,泪小管,泪囊,鼻泪管(鼻泪管下端的考扣除由以半月形的瓣膜称Hasner瓣,有阀门作用),婴幼儿流闭未开放,可痊愈
眼外肌
治疗:早起行局部热敷,全身和局部使用足量抗生素控制炎症。炎症期切忌泪道探通或泪道冲洗,以免导致感染扩散,引起眶蜂窝织炎。如炎症未能控制,脓肿形成,则应切开排脓,防止橡皮引流条,待伤口愈合,炎症完全消退后按慢性泪囊炎处理。
慢性泪囊炎
最常见的泪囊病,多继发于鼻泪管狭窄或阻塞,泪液滞留于泪囊内,办法细菌感染引起,多为单侧发病。
治疗:针对病因或原发病和治疗。
多形性腺瘤(混合瘤)
临床表现:多见于年轻成年人,男性掠夺,一般单侧受累,发病缓慢,表现为眼眶外上方无痛性包块。眼球受压向内下或下方移位,由于肿瘤生长缓慢,患者可无复试。出诊局部可扪及实质性包块,无压痛。CT扫描可清楚显示肿瘤为高密度块影以及泪腺窝压迫性骨凹陷。
治疗:手术切除。必须连同包膜完整切除,包膜残留或破裂可能导致肿瘤复发,甚至恶变。
是最常见的眼睑血管瘤,由增生的毛细血管和内皮细胞组成。
海绵状血管瘤
是成人眼眶最常见的良性肿瘤
基底细胞癌
是我国最常见眼睑恶性肿瘤,多见于中老年人
睑内翻分类
先天性睑内翻:多见于婴幼儿,女性多于男性,大多由于内眦赘皮、睑缘部轮匝肌过度发育或睑板发育不全所引起
痉挛性睑内翻:多发生于下眼睑,常见于老年人,又称老年性睑内翻。是由于下睑缩肌无力,眶隔和下眼睑皮肤松弛失去牵制眼轮匝肌的收缩作用,以及老年人眶脂肪减少,眼睑后面缺少足够的支撑所致。
角膜
主要的眼屈光介质,相当于43D的凸透镜
无血管,其营养代谢主要来自房水、泪膜和角膜缘血管网
瞳孔光反射
光线照射一侧眼球时,引起两侧瞳孔缩小的反射。光照侧的瞳孔缩小称瞳孔直接光反射,对侧的瞳孔缩小称间接光反射。
瞳孔近反射
视近物时瞳孔缩小,与调节和集合作用同时发生的现象,系大脑皮质的协调作用
房水循环
睫状体--后房--瞳孔--前房--前房角的小梁网--Schlemm管--集液管和房水V--巩膜表面的睫状前静脉--血循环
睑板腺囊肿
概念:是睑板腺特发性无菌性慢性肉芽肿性炎症,通常称为霰粒肿。
临表特点:多见于青少年或中年人,可能与其睑板腺分泌功能旺盛有关。
治疗:1.小而无症状无需治疗2.热敷,注射糖皮质激素3.局麻切除
睑缘炎
溃疡性睑缘炎病原菌:金黄色葡萄球菌
眦部睑缘炎:莫-阿双杆菌(Morax-Axenfeld)
单纯疱疹病毒性睑皮炎
病理性视野
在视野范围内,除生理盲点外,出现其他任何暗点均为病理性暗点。
相信形式也缩小
偏盲:同侧偏盲(黄斑分裂:同侧偏盲的中心注视点完全二等分,黄斑回避:偏盲时注视点不受影响)、颞侧偏盲、扇形视野缺损、暗点
暗适应
暗适应检查可以反映光觉的敏锐度是否正常,可对夜盲症状进行量化评价。正常人最初5分钟的光敏感度提高很快,以后渐渐变慢,8-15分钟时提高有加快,15分钟后又减慢,知道50分钟左右达到稳定的高峰。在5-8分钟处的暗适应曲线上可见转折点(kohlrausch曲),其代表视锥细胞暗适应过程的终止,此后完全是视杆细胞的暗适应过程。
急性泪囊炎
大多在慢性泪囊炎的基础上发生,与侵入细菌毒力强或机体抵抗力低有关,最常见的致病菌为金黄色葡萄球具拿货溶血性链球菌。新生儿急性泪囊炎并不多见,儿童患者常为流感嗜血杆菌感染。
临床表现:患眼充血、流泪,有脓性分泌物,泪囊区局部皮肤红肿、坚硬,疼痛、压痛明显,炎症可扩展到眼睑、鼻根和面颊部,甚至可引起眶蜂窝织炎,严重时可出现畏寒、发热等全身不适。数日后红肿局限,出现脓点,脓肿可穿破皮肤,脓液排出,炎症减轻。但有时可形成泪囊楼管,经久不愈,泪液长期经瘘管溢出。
泪溢概念
泪液排出受阻,不能流入鼻腔而溢出眼睑之外
流泪概念
泪液分泌增多,排出系统来不及排走而流出眼睑之外
急性泪腺炎
一般单侧发病,主要见于儿童,常并发于麻疹、流行性腮腺炎或流行性感冒。
病因:细菌、病毒感染,多金黄色葡萄球菌和淋病双球菌。
临床表现:急性泪腺炎可分别同时累及泪腺的睑叶或(和)眶叶,表现为眶外上方局部肿胀、疼痛,上睑水肿下垂呈S形,耳前淋巴结肿大。出诊可扪及包块,有压痛,结膜充血、水中,有粘性分泌物。提起上睑,可见泪先组织充血肿大。急性泪腺炎病程通常短暂,经治疗后可缓解,或转为亚急性或慢性。也可形成脓肿。
致病菌:常建伟肺炎链球菌和白色念珠菌,一般不发生混合感染,泪小点反流的分泌物作涂片染色可鉴定病原微生物。
流行特点:多见于中老年旅行,特别是绝经期妇女。
临床表现:主要症状为泪溢。检查可见结膜充血,下睑皮肤出现湿疹,用手指挤压泪囊区,由黏液或粘液脓性分泌物自泪小点流出。泪道冲洗时,冲洗液自上、下泪小点反流,同时又粘液脓性分泌物。由于分泌物大量潴留,泪囊扩张,可形成泪囊黏液囊肿。
泪道冲洗
1.冲洗无阻力,液体顺利进入鼻腔或咽部,表明泪道通常
2.冲洗液完全从注入原路返回,为泪小管阻塞
3.冲洗液自下泪小点注入,由上泪小点反流,为泪总管、泪囊或鼻泪管阻塞
4.冲洗有阻力,部分自泪小点返回,部分流入鼻腔,为鼻泪管下载
5.冲洗液自上泪小点反流,同时又粘液脓性分泌物,为鼻泪管阻塞合并慢性泪囊炎
少部分从房角的睫状带经由葡萄膜巩膜途径引流(约占10%-20%)和通过虹膜表面隐窝吸收(约占5%)
光感受器
光感受器是视网膜上的第一级神经元,分为视杆细胞和视锥细胞,视杆细胞感弱光(暗视觉)和无色视觉,视锥细胞感强光(明视觉)和色觉。视锥细胞在中心凹处只有锥细胞,此处神经元的传递又呈单线连接,故视力非常敏锐。
治疗:根据病因和症状治疗。细菌、病毒感染,全身应用抗生素或抗病毒药物,局部热敷。当脓肿形成时,及时切开引流,睑部泪腺炎可通过结膜切开,眶部泪腺脓肿则可通过皮肤切开排脓。
慢性泪腺炎
为病程进展缓慢的一种增殖性炎症,病变多为双侧性。
病因:免疫反应为主要原因
临床表现:泪腺肿大,一般无疼痛,可伴有上睑下垂,在外上眶缘下可触及较硬的包块,但多无压痛,眼球可向内下片尾,向外上方注释时可有复试,眼球突出少见。
晶状体
由晶状体悬韧带与睫状体的冠部联系固定
玻璃体
占眼球内容积的4/5,约4.5ml。
视神经孔和视神经管
管中有视神经、眼动脉、交感神经纤维通过
眶上裂通过哪些神经血管
3、4、6脑神经和第5脑神经第一支,眼上V和部分交感神经纤维
眼睑从外向内分5层
皮肤层,皮下组织层,肌层(轮匝肌是横纹肌,肌纤维走行于睑裂平行呈环形,由面神经支配;中部为一层平滑肌纤维(Muller肌),受交感神经支配),睑板层,结膜层
治疗:1.药物治疗:抗生素滴眼液,每日4-6次。可在泪道冲洗后注入抗生素药液2.手术治疗:开通阻塞的鼻泪管是治疗的关键。
视杯分层
外层:单一的视网膜色素上皮(RPE)层
内层:视网膜神经感觉层
二者间有一潜在间隙,临床上视网膜脱离即由此处分离
视网膜神经感觉层由外向内分层
视锥、视杆层,外界膜,外核层,外丛状层,内核层,内丛状层,神经节细胞层,神经纤维层,内界膜
房水
充满前房与后房,前房容积:0.2ml,后房容积:0.06ml,房水总量约占眼内容积的4%,处于动态循环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