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合集下载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烛之武退秦师》教学设计(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设计依据

《高中语文新课程标准》中明确要求“阅读优秀作品,品味语言,感受思想艺术魅力,发展想象力和审美力”,“努力提高对古诗文语言的感受力”,“通过阅读和鉴赏,深化热爱祖国语文的感情,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学习多角度多层次地阅读,对优秀作品能够常读常新,获得新的体验和发现。学习用历史眼光和现代观念审视古代作品的内容和思想倾向,提出自己的看法。”《烛之武退秦师》是《左传》人物画卷中较有代表性的一篇,作者成功地塑造了深明大义、临危受命、机智勇敢、能言善辩、巧退秦师的烛之武这一人物形象,展示了风云变幻的春秋时代的社会历史面貌。教师教学本课时,应引导学生以诵读为主要手段,理解课文内容,感悟人物形象的历史与现代意义,让学生了解讲话艺术的重要性,激发学生热爱祖国语言文字的热情和学习文言文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言文阅读水平。

学情分析

高中生已初步掌握了查阅工具书和利用课文注释疏通简易文言文中关键字词的能力,而要进一步加强理解文章的思想内容和情感。

教学目标

知识与技能目标:

1、掌握文章中出现的古汉语常识,注意多义词在不同语境中的不同意义和用法。

2、在诵读过程中,培养学生阅读和理解文言文的能力

过程与方法目标:

引导学生逐步深入品味人物语言,把握人物个性;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目标:

正确认识烛之武在国家危难之际,临危受命,不避险阻,只身说服秦君,维护了国家安全的爱国主义精神。

教学重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

2、探究烛之武形象的光辉意义。

教学难点:

分析并学习烛之武的说服技巧。

教学方法:

朗读法、自主学习、提问、讨论、

课时安排:2课时

教学步骤:

第一课时

【教学要点】

1、理解和掌握文中重要实词、虚词、特殊句式的意义及用法。

2、疏通文意,把握文章内容。

一、导入:

中国古代就有“一言可以兴邦,一言可以误国”之说,还有“一言之辩重于九鼎之宝,三寸之舌强于百万之师”之论。口才真的这么重要么?在浩瀚的历史长河中同学们可以举出这样的实例么?

二、初读

1、学生自读课下注释,正音并初通文意。

2、教师补充正音:夫(Fú)晋,何厌之有?微夫(Fū)人之力不及此

3、教师范读。

4、学生朗读。

5、整理文言现象

通假字

无能为也巳巳,同“矣”

共其乏困共,同“供”

秦伯说说,同“悦”

失其所与,不知知,同“智”

词类活用

烛之武退秦师退,使……撤退

若亡郑而有益于君亡,使……灭亡

晋军函陵,秦军汜南军,驻军

越国以鄙远鄙,当作“邑”

古今异义

若舍郑以为东道主以为,把…作为;东道主,东方道路上的主人

行李之往来行李,出使的人

微夫人之力不及此夫人,那人

特殊句式

夫晋,何厌之有?宾语前置:“夫晋,有何厌?”

三、第二次阅读

1、文章题目是“烛之武退秦师”,大家可以再加上一个字,使它更清楚的表现文章的内容么?“烛之武说退秦师”

2、自由朗读课文,相互复述故事

3、在对课文基本熟悉的情况下,请大家从郑国、烛之武的角度出发概括各小节的内容。

4、文中攻打郑国的,除了秦师,还有晋师,为什么烛之武不去退晋师呢?

请用原文中的话来回答:

5、晋国后来退兵了么?为什么晋会退兵呢?

请用晋文公的话来回答:

你认为是什么原因?请用自己的语言表述。

四、课堂小结

这节课我们对先秦的历史散文有了一个大致的了解,并初步接触了课文内容,知道郑国的国家命运危在旦夕,郑国到底能不能化险为夷,脱离险境呢?又是如何脱险的呢?我们下节课再细分解。

五、作业

设想一下,假如你的好朋友正因和别人吵架了而正在气头上,你该如何去劝解,你打算分哪几个层次来说?

第二课时

【教学要点】

1、学习烛之武的说服技巧。

2、探究烛之武形象的光辉意义。

一、导入

实际上当时来的是秦晋联军,而秦军只不过是帮手。那郑国到底怎么得罪晋国的呢,或者说晋国是打着什么旗号来要灭掉郑国的?让学生找出“以其无礼于晋,且贰于楚也”并用现代汉语翻译过来。

二、进行第三次阅读

虽然理由并不充分,但也算师出有名。于是晋侯拉着亲家秦伯浩浩荡荡地就逼向了郑国,当时情况十分危急,文章用寥寥几语就让人嗅到了硝烟弥漫的味道。让学生找出相应语句(晋侯秦伯围郑,晋军函陵,秦军氾南)并翻译。

面对强大的秦晋联军,郑国危在旦夕。如此形势,用通俗的话说就是死定了。一个名不见经传的郑国普通老百姓烛之武究竟凭怎样的一席话挽救了“死定了”的国家?让我们一起来看一看这段流传千古的精彩说词。

1、师生共同探讨每一句说词中的奥妙。(学生找出原句用现代汉语翻译后解说。)

2、师归纳总结说辩思路:

(1)站在秦国立场上,博得秦伯好感,为进一步说服秦伯提供可能。

(2)说明亡郑利晋,保郑利秦,动摇秦亡郑的信心。

(3)进一步利益诱惑,使秦舍弊求利,放弃原有做法。

(4)再以历史上晋对秦的背叛,离间秦晋联盟。

(5)从历史说到将来,指出晋的贪婪将威胁到秦的发展。

说辩艺术:

第一步:欲扬先抑,以退为进;

第二步:阐明利害,动摇秦君;

第三步:替秦着想,以利相诱;

第四步:引史为例,挑拨秦晋;

第五步:推测未来,劝秦谨慎;

3、出其中最能打动秦伯进而促其退兵的一条:

“阙秦以利晋”,揭露晋君的狼子野心。

分析:在利益与危害面前,危害而产生的推动力远大于利益。人的行为动机无非有两种,追求快乐,逃避痛苦。举例:一个实验:有一个男人去减肥,被关进一个大笼子里,第一天里面走出一个美女,衣服上写着:“追到我我就是你的”,男追呀追,一天减掉20斤。他还不满意,第二天又进了笼子,这时跑出一只母猩猩,身上写着:“追到你你就是我的。”,男人跑啊跑,一下减掉40斤。这个故事告诉我们,追求快乐的动力远不如逃避痛苦的动力大。

4、结烛之武能说服秦伯的根本原因是什么:

提示:秦晋两国并非一条心,都是各自打着小算盘,各为各利,因而才有离间的可能。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