语文教育学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语文教育学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一、本课程的概念: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是一门基于实践性之上的融取了诸多学科知识的研究语文课程与教学经验与规律的教育学科。它是教育学的一个分支,属应用教育学。
二、本课程的性质
•(一)理论性
•认识论基础:辩证唯物主义、历史唯物主义学科理论基础:教育学、心理学
•专业理论基础:语文学
三、本课程的重要性
•(一)教育是立国之本
•1.教育培养人才;2.教育发展经济;3.教育传承文化;4.教育弘扬文明。•——服务教育是语文课程与教学论的最高目标
语文是语言和言语
•1、语言:是一套表达观念的符号系统,是言语的实践总结。
•(1)分类:汉藏、印欧语系等
•(2)要素:语音、语汇、语法
语文学科的性质观
工具性?(叶圣陶、张志公、吕叔湘)人文性?(王尚文、韩军、程红兵)
统一性?(陈钟梁、于漪、新课标)言语性?(李维鼎、李海林、潘新和)
•消解论?(于源溟)悬置论?(王荣生)
(一)本质属性:
•1、工具性(符号性、实用性、基础性)
语文是百科之母语文是社会“公器”
•2、人文性(民族性、教育性、思想性)
语文教育是人的“文化”过程。语文教育是人的“社会化”过程。
语文的人文性:
•是指语文教育中的文化特质——文化知识和文化精神,它与语文的思想性溶在一起,构成一种精神力量,渗透在语文教学的方方面面。
(二)一般特点:
•1、综合性
(1)目标的多重性(2)内容的综合性
•2、实践性
(1)学习过程的亲历性(2)言语运用的技能性
(三)其他特点:
•1、科学性(知识性)2、文学性3、艺术性(审美性)4、生活性(社会性)
四、本课程的教学内容取向
•第一讲: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概述
•第二讲:新课程改革的背景概述
•第三讲:义务教育语文课程标准解读
•第四讲: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改革方案解读
•第五讲:教材概述
•第六讲:人教版普通高中课程标准实验教科书介绍
•第七讲:新教材的使用策略
•第八讲:语文课程与现代教育技术的有机整合
七、语文课程的内涵
•(一)课程的内涵
•课程是学校教育活动中依据人才培养的规格和要求,选择、组织、设置的具有教育性经验特征的教学内容和教学活动方案。
(二)语文课程的内涵
•语文课程是中小学教育中为了学生的语文素养的形成与发展而设计和建构的语文教学内容体系及其活动方案。包括语文教学目标、语文教学内容、语文教学方案。
•从横向看,语文课程包括语文学科课程、语文活动课程(课本剧表演、诗歌朗诵等)、语文综合探究课程(语文专题研究课程:选修课,如湖湘文化研究,唐诗研究等)。
•从纵向看,语文课程从上至下包括国家计划的语文课程¡ª¡ª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ª¡ª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ª¡ª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
国家计划的语文课程:
即国家统一规定的以¡°语文课程标准¡±、¡°语文教科书¡±等书面计划和材料为载体的语文课程。
教师理解的语文课程(主要表现为教案形态的语文课程):
指语文教师根据¡°课标¡±或¡°大纲¡±的要求,学生、教师、教学条件的实际情况,以及自己对课程内容与教学方法的理解对语文课程的(个性化的)理解和处理。最具体最典型的形态就是教案。
课堂建构的语文课程:
就是实际的教学情境中师生互动、共同建构的语文课程。
学生经验的语文课程:
即不同的学生个体在语文课堂教学和其他语文活动中获得的对语文的独特体验。(三)语文教师要树立参与课程建构的意识
1.对课文进行创造性的解读,读出自己的真切感受和体会。
2.纵横拓展,合理吸纳课外教学资源,丰富语文课程的内涵。
3.根据教学目标和学生的实际需要对教学内容进行取舍。
4.组织符合学生心智活动规律的教学结构,即教学内容的教学化。
八、语文课程与教学论名称演变
•孕育于教育学时期(1902-1918)
•¡°国文教授法¡±时期(1918-1924)
•¡°国文教学法¡±和¡°国语教学法¡±时期(1924-1939)
•¡°语文教材教法¡±时期(1939-1978)
•¡°语文教学法¡±和¡°语文教学论¡±时期(1978-1989)
•¡°语文教育学¡±时期(1989-1997)
•¡°语文课程与教学论¡±时期(1997至今
九、主要教材及推荐阅读书目
•主要教材:
•1.《语文教育研究概论》,周庆元著,湖南人民出版社2005年版。•2.《中学语文学科教育学》,王家政、欧小松主编,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3.《语文学科教育学》,韦志成著,华中师范大学出版社2002年版。
第二讲:我国语文课程与教学发展演变(二)
现代语文教育概览
教学目的:
1.了解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轨迹
2.了解近现代语文教育名家名师
3.了解现代语文教育改革与实验的基本情况
教学重点:百年语文教育发展的轨迹和基本情况
教学难点:现代语文教育改革与实验
教学内容与步骤:
自鸦片战争以后,鉴于列强的入侵和中国积贫积弱的局面,康有为、梁启超等一批有志有识之士屡次痛陈科举之弊,在内外交困之下,清政府终于下谕“立停科举以广学校”,实施教育改革。1902年,清政府颁布了张百熙所拟的《钦定学堂章程》,产生了新的学制,是为“壬寅学制”,但没有实行。次年又颁布了由张之洞、张百熙、荣禄合订的《奏定学堂章程》,这就是“癸卯学制”,是我国第一个经政府正式颁布、在全国范围实际推行的学制。癸卯学制的内容包括改私塾为学堂,引进自然科学,增设外语,实行分科教学等。语文也随之开始独立设科,从而掀开了中国现代语文教育史之扉页。
一、现代语文教育发展的基本轨迹
《奏定学堂章程》把小学教育规定为两级9年:初等小学堂5年和高等小学堂4年;中学堂学制为5年。在其所规定的中小学必修学科中,有读经讲经、中国文学两门与语文教育相关的课程。当时的《学务纲要》规定:“其中国文学一科,并宜随时试课论说文字,及教以浅显书信记事文法,以资宦科实用,但取理明辞达而止。”又说:“中小学堂于中文辞,止贵明通。”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