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中西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音乐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ab40462ac02de80d4d8d15abe23482fb5da0260.png)
中西音乐文化差异中西音乐文化是两个不同的音乐体系,各有不同的传统,音乐表现方式和审美观念。
中西方文化的根源与发展不同,因此音乐文化存在差异。
首先,中西音乐在音乐形式上的差异很大。
西方音乐更强调乐器的独奏表现,而中式音乐则将各种乐器合奏,以实现和谐美妙的效果。
同时,中方音乐注重旋律和节奏,而西方音乐则更偏重和声和节奏。
另外,中方音乐常常使用经典的旋律主题,而西方音乐则常常运用各种变化和不同的和弦进行。
其次,文化差异对音乐理念产生了巨大的影响。
中方文化强调的是中庸之道,注重平衡、和谐与协调,这种思想在中式音乐中得到了有效体现。
另一方面,西方文化则更追求个性和个人表达,在音乐创作和演奏上表现得更为突出,追求着音乐的革新。
也正因如此,西方音乐注重的是音乐的独创性和超越性,以及音乐表达方式的直接性和情感上的冲击力。
第三,在音乐中呈现的艺术形态上,中西二者的音乐文化差异也很大。
对于中国人来说,音乐往往意味着舞蹈和戏曲表演,是一种多元化的艺术形式。
而西方音乐则往往是独立的音乐演奏,也包括了肖像、景观等形式。
最后,在音乐精神上,中西方文化差异也十分明显。
虽然中方音乐和西方音乐底蕴各不相同,但都强调音乐的情感色彩。
中方音乐致力于表达深沉内敛的情感,而西方音乐则更善于表达声情并茂的音乐情感,包括了狂欢、狂热等极度情感。
同时,西方音乐也倾向于在音乐中表现对人类大自然和对精神世界的探索。
总之,中西音乐文化差异是显而易见的。
由于不同的历史文化背景和审美观念,中西方音乐各有其独特的特点。
发掘并理解这些文化差异,无疑将有助于加深人们对世界音乐文化的理解和欣赏,同时也丰富了全球音乐文化的多样性。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c366129bdc3383c4bb4cf7ec4afe04a1b071b06b.png)
从艺术歌曲看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艺术歌曲是一种注重艺术、形式、内涵、诗意的音乐作品,是一种音乐和文字巧妙结合的艺术形式。
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在艺术歌曲中表现的尤为明显。
在下面的文章中,将从音乐形式、曲调、情感表达以及文化背景等方面探讨中西方音乐审美差异。
一、音乐形式中西方音乐的形式各具特色,对于艺术歌曲来说尤为明显。
在西方的艺术歌曲中,最常见的的形式就是“诗歌-旋律-伴奏”的结构。
用相同的旋律反复奏响,或者在不同段落配以不同的旋律作伴,来呈现一首时长较长的艺术歌曲。
而在中国的艺术歌曲中,在音乐形式和唱法上更加复杂和多样化。
早期的艺术歌曲往往有吟诵歌唱、说唱歌唱、对唱等形式,通过声音的变化,表现了歌曲的情感。
二、曲调中西方音乐的曲调对于艺术歌曲的表现力也有着重要意义。
在西方艺术歌曲中,往往采用的是富有变化的旋律曲调。
音乐旋律通过高低、节奏、长短音符的变化,往往使听众产生情感上的共鸣。
此外,西方艺术歌曲往往更强调音乐的音调组织性,要求歌唱者达到高度的技巧和稳定的音乐感。
而在中国的艺术歌曲中,曲调的特点是具有民族特色和传统文化元素的独特美感。
中国的艺术歌曲更强调的是音乐的节奏感和音调的连贯性,注重音乐的自然流动和连贯性。
三、情感表达在情感表达方面,中西方艺术歌曲也各具特色。
西方艺术歌曲在情感表达上表现得更为直接和震撼人心,音乐更加热情澎湃,歌曲也往往以深情洋溢的方式呈现出其内涵。
而中国的艺术歌曲则通常更注重细腻、典雅的表现方式。
中国艺术歌曲追求静态美和情感的内敛,更强调的是唱者的情感韵味和唱腔的典雅神韵。
四、文化背景中西方音乐艺术是受到各自文化背景、历史演变和人民生活影响的。
对于中西方的音乐文化来说,西方音乐在表现时往往比较直率,而中国的音乐表现方式则更注重其间接性和寓意性。
文化背景对音乐艺术的影响在音乐创作、表现和传承等方面都有着深刻的影响。
总结来看,中西方音乐的审美差异在艺术歌曲中表现得非常明显,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曲调、情感表达和文化背景等方面。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bb5b312c941ea76e59fa0473.png)
试论中国传统音乐与西方音乐的异同本文分别从中西音乐的起源、发展道路以及中西方传统思维和艺术审美的观念比较入手,浅谈其相互间的差异及其影响。
中国音乐“源于本土”多为宗教性音乐;西方音乐源于希腊,宗教信仰仪式和音乐活动结合在一起的;中国音乐追求和谐、天人合一的境界,便形成了对线形的偏爱;西方逐步确定了调式调性、复调、和声等系统理论及系统的演唱演奏方法;中国音乐特点为:五声音阶的调式结构,与文学、语言、戏剧相结合的综合表现形式等。
西方音乐的记谱法、乐器乐队的组织、演奏技术的成熟以及作曲法都是值得学习的。
标签:传统音乐;西方音乐;文化;艺术审美一、中西文化内涵的比较文化是人类的根本特征,是人类的生活方式。
一个民族的文化犹如一条具有历史和性格的通往江海的河流。
音乐则是人类文化的重要样式。
陶玛在《文化变迁中音乐的纯洁性》一书中将音乐描述为一种“非言语的交流方式并由该文化的成员们所实践,它是宗教、语言和生活方式所勾画的一种文化。
”随着人类文明的不断进步,各国之间、各民族之间、各地区之间经济与文化不断深入的交流,并呈现出多元化的发展趋势。
音乐是人类所特有的一种文化现象,音乐成为人类生活不可或缺的组成部分的主要根源是人类文化,不同的文化必然会产生不同的音乐。
正因为音乐是文化的组成部分,所以文化决定音乐,音乐反过来促进了文化整体的进步与发展。
由于中西方在其文化传统,诸如语言、哲学、文学、宗教、造型艺术、地理、社会环境等,以及历史进程的不同,与其音乐以深刻影响和紧密联系。
因此,谈到中西音乐的关系问题,则必然涉及音乐与其文化背景和诸因素的比较。
东西方由于其历史发展和文化背景的不同,使得它们在风俗习惯、宗教信仰、思维方式、道德观、价值观等方面存在很大的差异。
中国文化是农业文化,其价值观是以纲常名教为核心的观念体系;西方文化是工业文化,是以人权为核心的价值体系。
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的文化,即注重人的生命的安乐与长久。
它以感性为本体,把理性融入到感性中。
最新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精品
![最新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与融合-精品](https://img.taocdn.com/s3/m/5cf19f6b3c1ec5da51e2703c.png)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与融合一、音乐创作历史和文化底蕴的差异谈到音乐创作的文化背景和底蕴,不得不从音乐史的产生开始。
首先,在中华大地,追溯华夏文明的发展史,自从结绳记事伊始,音乐就已经产生了。
从上古时代的各种陶制乐器和夏商周时期的青铜击打乐,发展到秦汉隋唐的扬琴、古琴、古筝等弹拨乐,再到近代的二胡、三弦等乐器的发明,以及钢琴传入中国后创作产生的中国钢琴作品。
纵观每一次因为乐器的发明创造或者引入而产生的音乐作品,可以看出,无论使用何种乐器,中国的音乐多数旋律清逸,线条优美,主要以文人墨客的吟诗、作对为主要音乐创作背景,配置上一定的韵律节奏,作为这种文化的陪衬。
而且在汉唐之后,由于外来乐器弹拨乐的引入,高丽、西域等外来音乐的冲击,再加上各种民俗民歌的盛兴,丰富了中国的音乐文化元素,为后来的中国钢琴音乐创作,提供了丰富的素材。
中国的钢琴音乐在此基础上以改编民歌的方式逐渐兴盛起来。
相反,西方音乐主要是从古希腊管弦乐开始,到宗教音乐的兴起开始使用体积庞大的管风琴,再到文艺复兴时代各种弦乐铜管乐进一步完善,并且历经巴洛克时期、古典主义、浪漫派、印象派等阶段,使各个门类的西洋乐器音乐文化发展得非常完善,最后发展到近现代的音乐文化。
一开始,西方音乐就以一种比较独立的状态呈现,即便是在不同的音乐创作时期,以欧洲各国的文化为背景进行创作,基本没有受到外来音乐文化的冲击,保持了古希腊罗马时期一开始即具备的协调性,理性思维的因素较多。
二、调式构成存在差异五声音阶调式广泛存在于中国音乐中,顾名思义就是由五个音构成的调式,而不是像西方音乐一样由七个音构成音阶。
在这个基础上形成了中国民族调式的各种变化和比较完整乐理体系,尽管在许多国家和地区的传统音乐中都可见到五声调式,例如印度尼西亚爪哇岛等,但这种五声调式还是常被称为“中国调式”或“民族调式”。
五声调式以纯五度音程来排列各音,组成由五个音所构成音阶调式的。
由于这种调式我国特有,所以常常被称为民族调式。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d31f8e2d24c52cc58bd63186bceb19e8b8f6ecf7.png)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音乐作为一种艺术形式,在不同的文化背景下,产生了独特的风格和特色。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主要体现在音乐形式、音乐观念、音乐风格等方面。
首先,在音乐形式上,中西方音乐存在明显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曲的形式通常以交响曲、奏鸣曲、协奏曲等较为规范的形式为主,乐曲结构较为严谨,音乐内容以和声为基础,追求对称、完美的结构。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较为注重的是以曲调为中心的民族音乐形式,而非对称结构,赋予了乐曲自由流动、富有变化的特点。
其次,在音乐观念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有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音乐作品本身的表现力和结构性,追求音乐的艺术小说性。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强调音乐与诗词、舞蹈等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它们相互补充、相互呼应,形成一个整体性的艺术演出。
此外,在音乐风格上,中西方音乐文化也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的风格多元化,有古典音乐、爵士乐、摇滚乐等多种不同风格,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独特的特点和表现方式。
而中国传统音乐则主要分为宫廷音乐、民间音乐和戏曲音乐等不同类型,各种音乐风格具有浓厚的民族特色。
最后,中西方音乐文化在演奏技巧和乐器选择上也存在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乐器的种类较为丰富,涵盖了弦乐器、管乐器、键盘乐器等多种类型,演奏技巧相对较为复杂。
而在中国传统音乐中,笛子、琵琶、古筝等传统乐器的使用较为广泛,演奏技巧注重于演奏者的技法和情感的表达。
总之,中西方音乐文化在形式、观念、风格等方面都存在明显差异。
西方音乐强调结构、个体表达,追求技巧和音乐的创造性;而中国传统音乐则注重整体性、集体表达,强调音乐与其他艺术形式的结合,追求音乐的自然流露和情感表达。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使得两种音乐形式在风格、创作手法和表现方式上都有各自独特的魅力,丰富了世界音乐的多样性。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a1e4e054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207fe4d.png)
中西音乐文化作为世界上两大重要音乐文化体系,有着深厚的历史底蕴和独特的发展特色。
虽然中西音乐文化各自有着不同的发展轨迹和创作风格,但在某些方面也存在一些异同。
一、发展历史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发展历史有着很大的区别。
西方音乐史可以追溯到古希腊和罗马时期的音乐实践,经过中世纪、文艺复兴、巴洛克、古典、浪漫等不同时期的演变,最终形成了今天的西方音乐。
相比之下,中华音乐的历史源远流长,可以追溯到三千多年前的古代华夏文明。
中国古代的音乐实践受到了儒家、道家、佛教等不同思想流派的影响,形成了与西方音乐截然不同的发展路径。
从此,中西音乐文化的区别也从根本上体现出来。
二、创作理念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在创作理念上也有着明显的区别。
西方音乐追求个性化的创作,注重音乐作品表达个人情感和意念。
而中华音乐注重表现集体的整体情感,强调和谐和平衡。
中西音乐在创作方式上也有所不同,西方音乐追求和声、节奏和曲式的多样性,注重音乐表现力的展现。
而中华音乐则强调音乐旋律、乐器演奏和音乐形象的传达。
三、音乐形式的异同中西音乐在音乐形式上也存在一些差异。
西方音乐以交响乐、歌剧、协奏曲等大型音乐形式为主,以管弦乐队为核心,追求音乐的宏大和浩瀚。
相比之下,中华音乐则更注重小型音乐形式,例如曲子和曲调,注重音乐的细腻和内敛。
此外,中华音乐中传统的民间音乐形式,如古筝、琵琶和二胡等独特的乐器演奏风格也与西方音乐有明显的区别。
四、技巧手法的异同中西音乐的技巧手法也有所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和声和多声部的运用,强调和谐音程和音符的组合。
而中华音乐则侧重于音律的运用和音色的表现,注重音乐的韵律和节奏变化。
另外,西方音乐注重对乐谱的准确演奏,对音乐的精确度有更高要求;而中华音乐更注重音乐的即兴创作和演奏者的情感表达。
五、文化背景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也与两种文化背景有关。
西方音乐文化受到了希腊哲学、基督教文化和现代理性主义等思想的影响,强调个人的感知和表达。
试论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试论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a58cb9ea5ebfc77da26925c52cc58bd6318693c1.png)
试论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就是指中国的音乐文化与西方的音乐文化之间的异同。
中西文化历史悠久,各自都具有深远的文化积淀和重要意义,所以对其音乐文化也同样具有独特的精髓,这是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所在。
从理论上讲,无论是中国传统音乐还是西方音乐,都是建立在保存一定的和弦规律的基础上的。
而在这基础之上,中国传统音乐更强调古典音乐技巧的表现,把节奏、和音和旋律结合得更为和谐统一,追求表现力更强,在古典范畴内,更多的情况下会把节奏和旋律有机地结合;而西方音乐则大部分是追求民谣音乐,强调歌词及精细语言内涵,把内涵与表现更多在同一个水平线上,音乐中节奏和旋律更多是属于半强表表现,着重情绪变化,更具有直观的感染力。
其次,中国传统音乐更跨越时间,以史前的原始音乐以及古老的音乐考古发掘为例,它的发展起源可以追溯到华夏文明的祖先,是多元文化的混合发展,从不同的文化底蕴中凝练出来不断发展进化的精髓;而西方音乐较为近期,经过古典、浪漫、自由和现代乐派的发展,受到历史洪流影响,更尤其是由近代技术加强对音乐制作和表演技术的帮助,发展中更多地具有现代朝气,用准确的记谱创作及表演出来的艺术,也是有着很强的表现力的。
最后,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注重抒情、诗情、意境的表达,追求宁静美感,特别是中国传统绘画、书法以及诗歌作为一种“和谐文化”,对音乐也有着帮助,有着自然、宁静、淡雅的特色,反映出中国文化乃至国家文化的深刻内涵;而西方音乐强调流行元素,更一般具有活泼、爆炒的特点,更多的情况下注重节奏的变化,更多的场景用来特定的场景表现。
总的来说,虽然中西音乐文化起源于不同的文化底蕴,从理论、结构、艺术上等等方面有着鲜明的对比,但它们仍然有着相互之间的共性,以及相互补充的作用。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7fce1154b94ae45c3b3567ec102de2bd9705de44.png)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正文:一:引言中西方音乐文化是世界上两种不同的音乐传统,它们在艺术表达方式、创作理念和审美观念等方面存在着显著差异。
本文将详细探讨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差异,并分析其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
二:历史与发展1. 中西方音乐起源及演变:介绍了中国和欧洲各自独特而复杂的音乐起源以及对于当今现代声学体系产生影响。
2. 传承与保护:比较了中西两个地区对于传统民族音乐遗产保护和推广工作开展情况,并阐述了其中涉及到政策法规等因素。
三:艺术形式与风格1. 音调系统:解释并比较中国十二平均律制度(五声)和欧洲半全唱名制度(七个基础调),包括相应标记符号使用方法。
2. 曲式结构:概述东亚曲牌体系如诸多小仓篁山子、“四大京剧”;同时列出典型交响曼陀架模板——奏鸣曼陀架。
3. 节奏与节拍:比较中西方音乐的基本节奏模式和常用的节拍类型,包含不同文化对于强调重点、速度感等因素考虑。
四:创作理念与审美观1. 中西方音乐哲学差异:介绍了中国古代“雅俗共赏”、“道法自然”的思想以及欧洲启蒙时期后形成的个人主义艺术追求。
2. 音色表达方式:分析中西两种传统器乐演奏技巧(如二胡vs小提琴),并探讨其在情感表达上所呈现出来的特征区别。
五:社会影响与应用领域1. 教育体系建设:阐述东亚地区将民族音乐纳入课程教材,并推动国内外交流合作;同时指出欧洲各国注重发展多元化艺术教育系统。
2. 文化输出与接收: 通过世界范围内大型活动或者其他渠道向全球宣扬当地独有之声韵风貌。
六:结论以上是关于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详尽而深入剖析,通过对比分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以及背后所代表的价值观。
本文旨在促进不同地域和民族之间音乐交流与合作,并推动世界各国多元而繁荣发展。
附件:1. 相关论证资料2. 音频或视频示例法律名词及注释:1. 版权:指作者享有其创造性劳动成果(包括文字、艺术品等)使用权益。
2. 文化遗产保护法:一种为了维护人类共同记忆并传承给未来世代而制定的立法措施。
从东到西的传统音乐有何差异?
![从东到西的传统音乐有何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e0870b2f7f21af45b307e87101f69e314232fa56.png)
从东到西的传统音乐有何差异?一、音乐风格东方传统音乐追求的是内敛、深沉的情感表达。
以中国古典音乐为例,它注重音乐的意境和情感表达,强调音乐与哲学、文学的融合。
古琴、笛子等乐器常常被用来表达诗意、意境和情感,给人一种恬静、内敛的艺术享受。
而西方传统音乐强调的是音乐形式的完整性和轻快的旋律。
西方古典音乐如巴洛克、古典、浪漫等,强调乐曲结构的完善,爱好和弦的变化,注重旋律的优美和动听性。
交响乐、协奏曲常常被用来表达壮丽、庄重的情感,给人一种庄严、豪迈的艺术享受。
二、音乐创作方式东方传统音乐强调的是即兴创作和传统音乐的传承。
以中国传统音乐为例,它注重音乐家的即兴创作能力和表演技巧,追求音乐表演的瞬间氛围。
很多演奏时,音乐家会即兴发挥,根据场景氛围和个人情感,带给观众不同的音乐体验。
而西方传统音乐强调的是谱写和创作的精确性。
西方古典音乐作曲家更注重音乐的结构和形式,通常会提前谱写完整的乐谱,并在演奏时严格按照乐谱进行演奏。
他们追求音乐的精确性和完美性,力求将音乐作品原汁原味地呈现给观众。
三、音乐表演形式东方传统音乐注重的是器乐演奏和声乐表演的结合。
在中国古典音乐中,传统器乐演奏如琵琶、古筝和民族乐器如二胡等常常与声乐表演相结合,形成独特的音乐形式。
音乐家通过器乐的演奏和歌唱来表达情感和传递思想,创造出独特的音乐风格。
西方传统音乐强调的是独奏乐器和合奏的表演形式。
在西方古典音乐中,独奏演奏如钢琴、小提琴等乐器常常在乐团的伴奏下表演。
这种形式的音乐演奏带给观众更加壮观和奇妙的感受,让人沉浸在音乐的世界中。
综上所述,从东到西的传统音乐在音乐风格、音乐创作方式和音乐表演形式上都存在差异。
东方传统音乐追求内敛深沉,强调即兴创作和器乐表演;而西方传统音乐注重完整的音乐形式,强调创作的精确性和独奏音乐表演。
无论是东方传统音乐还是西方传统音乐,都有其独特的艺术魅力,值得我们深入了解和欣赏。
简谈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简谈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97a52780cc22bcd126ff0c5b.png)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中西方的文化源远流长.,两者既紧密相连,又互存差异。
语言文化的差异,饮食文化的差异,建筑文化的差异等等,今天,我就来讨论一下,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我个人认为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不只是乐曲风格的差异,更是东西方文化背景差异在音乐审美观点和艺术表现形式上的体现。
中国音乐精神的核心是“同天地之和”,这一核心的音乐实践是:贵意不贵曲,重神不重技。
但以神气与天地相结,无意音声妙悦耳闻,简谈损之又损,以至于无。
在乐器上,独尊弦琴;在乐曲上,玩小令单曲。
在演操中,重心神意会,不以曲谱为意。
“静琴以明心见性”、“心”、“性”又是天地之意。
由陈刚、何占昊演绎的《梁祝小提琴协奏曲》为例,整首曲子宛转悠扬,此起彼伏。
曲子分成三个部分:呈示部、展开部、再现部。
分别用小提琴、大提琴以不同的曲调、曲式演奏出梁祝见面、结拜、共读共玩、抗婚、楼台会、投坟、化蝶一系列的场景。
演绎生动富有变化,将梁祝这段凄美的爱情故事演绎的栩栩如生。
在中国古代,音乐是最被重视、并且获得高度发展的艺术,甚至可以说是各门艺术的中心和源泉,西方的音乐重娱人、重技巧、重新旧之分。
而中国的音乐更加重自娱、重情味、重雅俗之分。
在美感形态方面,西方音乐注重主题的深刻、表现的强度和音响效果的绵厚浓实。
而中国的音乐则追求韵味的深邃、表现的力度和音响效果的虚淡与空灵、余韵悠长。
,在表现形式方面,西方音乐注重乐音的固定,织体的网状结构、节奏的整齐规则,而中国音乐则注重乐音的变化、织体的单线延伸和节奏的灵活等。
传统的中国音乐作品在旋律进行上常常以单旋律的方式进行,对和声的应用较少。
再次,中国传统音乐与舞蹈、诗歌等姊妹艺术也有着密切的关系。
在古代,音乐一般都离不开舞蹈,如远古时期的《六代乐舞》、唐朝的歌舞大曲以及唐宋以后兴起的戏曲音乐都体现了音乐舞蹈结合古代的诗歌一般分为诗、词、曲三类,开始都是用来演唱的,只是后来诗歌的功能有了分化。
从现代音乐角度来看,歌曲的歌词大都是押韵的,一首好的歌词本身也是一首好的诗歌。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c37134e8ac51f01dc281e53a580216fc700a5319.png)
论中西方音乐文化异同中西方音乐文化都是由丰富的历史和传统影响而形成的。
在古代,中西方音乐都是与宗教和仪式有关的,而现代音乐则在各自的文化环境中发展。
首先,中西方音乐的基本元素存在着明显的差异。
在西方音乐中,旋律和和声是两个最为重要的组成部分。
旋律主要由基本的音高和节奏组成,而和声则是由不同音高的音符组成的和弦。
而中国音乐更加注重的是旋律的变化和演唱技巧。
另外,中西方音乐在节奏上也有所不同。
在西方音乐中,节奏比较明显且规律,而在中国音乐中则更为灵活,致力于表现情感和气氛。
其次,中西方音乐的创作和演奏方式也存在差异。
西方音乐以乐谱为主要表示方式,指挥常常作为音乐表演中不可或缺的角色。
而在中国音乐中,演奏者往往有很大的自由度,可以对曲子进行即兴演奏和演唱改动。
此外,中西方音乐的乐器也有不同。
西方音乐使用的乐器主要包括钢琴、小提琴、吉他等,这些乐器有很高的音质和表现力。
而中国音乐使用的乐器包括琵琶、二胡、古琴等,这些乐器注重的是乐器本身的性格和文化内涵。
最后,中西方音乐在文化内涵上也存在很大差异。
西方音乐注重的是个体表达和独立性,强调个人独立性和创造力。
而中国音乐注重的则是团体性和社会性,强调人与人之间的互动和和谐。
此外,中西方音乐的主题和情感也不同。
西方音乐较为直接地表达个人情感和思想,而中国音乐通常表达人们的生活和情感状态。
综上所述,中西方音乐的文化内涵、演奏方式、乐器、及基本元素都有很大的不同。
中西方音乐各有所长各有特点,全面地发掘这些优点,相互交流、融合,可为跨文化交流提供广阔的空间。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b7b497dbcfc789eb162dc8a0.png)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音乐,从广义上来说,应该是文化的外延, 是文化孕育出来的精华的一种结晶形式。
因此,中西方音乐的差异主要体现在文化的差异上,文化的差异造成了审美的差异,音乐创作的差异,音乐理念的差异,乐器发展的差异等等。
首先,审美的差异:正如《中国音乐审美导论》中提到:“在审美追求上,中国音乐艺术以‘和'为理想,尚虚无,求空灵,讲韵味,求深邃,讲意境,求气韵生动,强调直觉与领悟,注重生命本体。
这与西方音乐求深刻,强调理性与思想,把实有,意义与情感作为精神支柱的音乐审美特点形成鲜明的对比。
”在我看来,当今的音乐美学史,实际上是一部中国音乐美学思想与西方音乐美学思想互相斗争、交融、互补的历史。
中国传统音乐主要表达儒家的和谐,礼仪之美;道家的自然,天人合一;佛家的空灵,悟性,禅意等,相对比较主观。
这和中国的绘画,书法追求神韵,重意境的审美情趣是相通的。
所以多讲求和谐、幽美、深沉,旷达等。
是人的内心世界在一定的自然环境下的自然流露,突出“情”和“景”的交融。
西方古典音乐在西方戏剧的发展背景下,着重美学及功能性,故此比较客观。
西方古典音乐以深刻严肃见长,突出主客对立,大都带有正剧或悲剧色彩,体现出来的是一种艺术精神的“壮美”。
所以多音域宽广,曲调刚健、情绪激昂、气魄宏大。
其次,音乐创作和音乐理念的差异:中国传统音乐,没有一套完备的作曲理论与法则,较易失传。
而西方古典音乐技术层面上有理论,有规范,有大量的文字和音响文献,易于流传。
中国传统音乐以线条为主,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和声。
就如中国的绘画和书法讲究的是线条的艺术;西方的绘画讲究的是面,立体,光影的艺术。
中国传统音乐注重气息,神韵,而西方古典音乐更讲究节奏,气势。
就如中国的绘画注重写意,似与不似之间;西方的绘画注重写实,表现盛大的场面。
再次,乐器发展的差异:上面提到,中国的音乐多是单音,旋律的,所以中国的乐器结构简单,多是不能演奏和声的。
如笛,二胡等,但越是简单的乐器越是能表现悠远的意境(中国的水墨也简单得只有墨的黑色,却能幻化出形态万千)比如埙,简单的原始土陶乐器,却能吹出千古幽思。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fb1b643026284b73f242336c1eb91a37f111322e.png)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摘要】中西音乐文化在音乐概念、音乐风格、乐器、音乐教育以及表演方式上存在着明显的异同点。
西方音乐强调和声和旋律的结合,注重个人创作和表达;而中国音乐注重音调和音色的和谐,更强调传统和文化内涵。
在乐器方面,西方音乐使用的乐器更多样化和技巧性强,而中国音乐则注重民族特色和传统乐器的运用。
音乐教育也有很大差异,西方注重音乐理论和技巧的传授,而中国注重学生的感悟和表现力的培养。
在表演方式上,西方常采用独奏或合奏形式,中国则注重群体演奏和和声。
随着文化交流的加深,中西音乐文化相互借鉴,趋向融合。
吸收交流对于中西音乐文化的发展十分重要,文化交融已经成为不可避免的趋势。
【关键词】中西音乐文化、异同、引言、背景介绍、音乐概念的异同、音乐风格的差异、乐器的差异、音乐教育的差异、表演方式的异同、结论、吸收交流的重要性、文化交融的趋势。
1. 引言1.1 背景介绍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是一个值得探讨的话题。
随着全球化的快速发展,中西方音乐文化之间的相互影响和融合也变得日益密切。
中西方音乐文化有着各自独特的传统和特点,其中蕴含着深厚的历史和文化底蕴。
中西方音乐在音乐概念、音乐风格、乐器、音乐教育以及表演方式等方面存在着明显的差异,但同时也有着相互借鉴和吸收的空间。
通过深入探讨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可以更好地理解不同文化背景下的音乐表达形式以及文化交流的重要性。
在当今世界文化多元化的背景下,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交流和融合已经成为一种不可避免的趋势,这也为丰富和发展世界音乐文化带来了更多的可能性和机遇。
2. 正文2.1 音乐概念的异同中西音乐文化的音乐概念在很大程度上是不同的。
在西方音乐文化中,音乐被认为是一种艺术形式,强调对音乐作品的审美感受和情感体验。
西方音乐强调旋律、和声、节奏等元素,追求对音乐的表现形式和技巧的完美。
西方音乐注重创新和个性,尤其是在古典音乐和现代音乐领域。
相比之下,中国音乐文化中的音乐概念更加注重音乐与人们的日常生活和情感体验的关系。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有何不同?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有何不同?](https://img.taocdn.com/s3/m/114c2f38b42acfc789eb172ded630b1c59ee9b95.png)
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有何不同?传统音乐是人类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它有着深厚的历史渊源和不同的文化背景,以及不同的表现手法。
作为国家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传统音乐深受人们的喜爱。
不同国家的传统音乐之间有着很大的差别,本文将我们聚焦于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差异。
一、音乐表达方式的不同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在音乐表达方式上存在明显的不同。
相较于西方的音乐,中国的传统音乐更注重笛、琴、瑶、鼓等乐器的使用来表现音乐的特点。
例如京剧中常用的曲艺之音,就是一种利用传统乐器来表现戏曲中角色性格和情感表达的艺术。
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也有其特色,例如印度传统音乐中,塔巴拉鼓的运用是其独特表现手法之一;而美国的爵士乐则常使用萨克斯管、鼓、贝斯等乐器来表达音乐内容。
二、音乐风格的不同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在风格上也存在明显的差异。
中国的传统音乐以其雅致、典雅的特点而闻名于世。
例如,以弹奏古琴、观摩京剧为代表的传统音乐,其音乐风格以悠扬、舒缓为特点,多用于表现中国古代文人的感性情怀。
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则风格多变、多样,例如巴西的桑巴、非洲的鼓舞等,音乐节奏强烈,带有一定的原始性和热情。
三、音乐元素的不同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在音乐元素上存在差异。
中国的传统音乐注重悠扬的旋律、优美的节奏和高雅的韵律,其表现手法以音乐韵律美为主。
相比之下,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则更加讲究音乐的整体感受和气氛的营造。
例如爵士音乐常以打击乐器和钢琴为主奏配以萨克斯风的旋律和声乐演唱,其音乐元素包括节奏、和弦、旋律等,让人感受到音乐整体所传达的情感。
四、音乐演奏方式的不同中国和其他国家的传统音乐在演奏方式上也有差异。
中国的传统音乐往往体现出修养、庄重和内敛,表现出深厚的文化底蕴,注重演奏者内在的表现力和情感的细腻。
而外国的传统音乐运用的乐器、曲式、表演形式都有着特定的规格。
例如古巴的索诺、墨西哥的瓦哈卡,常采用吉他、小号、架子鼓等乐器,富有热情和朝气。
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e5485528192e45361066f57f.png)
住我: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刘承华音乐的形式是音乐活动在其无数次重复后所逐渐形成的技巧、结构、程序和模式,是音乐艺术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一般地说,音乐发展的程度越高,其形式体系就越完备,越定型,也越抽象,越是远离文化、生命、生活的感性冲动和直观形态。
而音乐的最本原的动力正是文化与生命。
生命是音乐乃至一切艺术的根,只有把艺术的创造深深地扎根自身的生命冲动、生命感悟之中,才会创造出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品。
而文化,则决定着生命是以何种方式,遵循着何种轨迹进行运作并作出物化表现的。
所以,可以这样说,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
音乐的存在方式,从本质上说也就是人的生命的张力结构和文化的运作方式。
所以,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展示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
然而,当音乐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完备的形式体系之后,人们,尤其是音乐家们的注意力往往会逐渐地转移到单纯形式上来,而不再去考虑它本来具有的文化、生命内涵。
久而久之,形式与特定的文化、生命的联系便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于是,形式也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仅仅成为一套越来越抽象的、干巴巴的程式。
毫无疑问,在这个状态下所创造出来的音乐,是很难能够避免滑入经院派的泥坑,很难使自己常保鲜活的生命活力和深厚的文化韵味的。
所以,越是高度发展的音乐,我们就越是有必要将其形式与最初创造它的文化、生命相接通,对极度抽象了的、远离感性人生的音乐形式作一“还原”的工作。
本文准备仅就中西音乐的调式、织体和节奏等方面的形式特征,来考察一下它们与文化的深层联系。
一、中西音乐调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西方音乐体系调式构成的基础是四音音列。
四音音列包含两个全音音程和一个半音音程,半音音程可处在音列上方,也可在音列中间或下方,这样便可以有三种不同样式的四音音列。
由这三种不同的四音音列可组成十二个调式,包括六个正格调式和六个副格调式,这些调式被称为“中古调式”或“教会调式”。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1c558182bf90242a8956bec0975f46526d3a750.png)
浅析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有很多,以下是其中的几点:
1. 音乐风格和结构:中西方音乐的风格和结构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音乐通常注重和声和音调的变化,曲调比较复杂,而中方音乐则更着重于旋律和节奏感,曲调相对简单,讲究音乐的情感表达。
2. 艺术观念:中西方音乐的创作理念、艺术价值等方面也有所不同。
西方音乐强调音乐的艺术性和技巧性,强调个人创作和表达,而中方音乐则更关注音乐的生活性和民间性。
3. 器乐使用:中西方音乐器乐构成也有所不同。
传统西方音乐主要使用弦乐器、管乐器和键盘乐器,而传统中方音乐则使用弦乐器、笛子、二胡等民间器乐。
4. 音乐语言:中西方音乐语言也有所不同。
西方音乐使用西方的音乐符号和音乐术语,而中方音乐则使用中文、数字和以唱名叫法的音乐记号。
总之,中西方音乐文化的差异是自然的,各有其独特的风格和特点,这也是音乐文化的魅力所在。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https://img.taocdn.com/s3/m/b368a454dcccda38376baf1ffc4ffe473368fdd1.png)
浅析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随着人类文化的发展,音乐作为文化的一部分,从最早的原始音乐到现代音乐经历了数千年的演变,形成了不同的音乐文化,其中包括东方和西方的音乐文化。
在这篇文章中,笔者将重点探讨中西音乐文化的异同点,从不同的角度进行比较和分析。
一、音乐风格方面的异同从音乐风格方面来比较,中西音乐文化有很大的不同。
西方音乐风格比较多样化,包括流行音乐、摇滚、古典音乐、爵士乐、电子音乐等多种形式,而且每种风格都有比较明显的风格特点。
例如,古典音乐以其高雅、优美的旋律和细腻、严谨的结构风格而著名;摇滚音乐则以强烈的节奏、结实的和声和激情四溢的表现力而闻名;电子音乐则有其独特的声音、合成技术和舞蹈元素等。
总之,西方音乐风格比较多元化,每种风格都有自己的特点和风格。
相比之下,中方音乐文化的风格比较统一,主要包括民乐和宫廷音乐、戏曲音乐等几种类型,其中每种音乐都有其独特的特点和表现形式。
民乐以其优美的旋律、传统乐器和舞蹈等元素而著名;宫廷音乐则以其庄重、古典和神秘的风格而备受赞誉,如京剧、昆曲、豫剧等;戏曲音乐则以其富有表现力的唱腔和各类音效等元素而知名。
二、音乐理论方面的异同在音乐理论方面,中西方的音乐文化也有很大的不同。
首先,在西方音乐理论中,音乐创作者注重的是音乐结构的完整性,即将整个曲子分解为不同的段落,再通过不同的和声技巧,将各个段落有机地组合在一起,形成一个完整的曲子。
而在中国音乐学中,强调的是五声音阶的完整性和指法技术,没有像西方音乐一样过多的关注和声结构。
其次,在西方音乐中,调性和和声结构是发展至高点,八度音阶和莫扎特、贝多芬的音乐理论体系成为了西方音乐的中心。
而在中国音乐学中,强调的则是五声音阶的完整性和指法技术,没有像西方音乐一样过多的关注和声结构。
总而言之,中西方音乐理论的重点不同,各自强调的方面也不一样。
三、音乐演奏方式方面的异同音乐的演奏方式也是中西方音乐文化的一大不同之处。
西方音乐注重演奏技术和乐器的选择,如钢琴、小提琴、大提琴等乐器经过长时间的发展,已经形成了成熟的演奏技术和标准,同时在演奏过程中也会受到非常严格的要求。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
![中西方音乐文化差异](https://img.taocdn.com/s3/m/fe5a99e9172ded630b1cb69a.png)
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研究背景:随着时代的发展,中西方文化的交流也日渐频繁,随之产生了中西音乐文化的差异。
中国音乐是一种伦理型的、非逻辑性的。
西方音乐是理性化、生活化、程式化,且曲风严谨的。
为了更好的促进中西音乐文化的交流,从根本上了解其差异,我对此作了研究。
目的意义:从中西方音乐的形成、发展、影响因素等方面深入探讨中西方文化差异,了解其差异形成原因,从而更好的提高对音乐等文化的鉴赏力,加深自身文化素养。
内容摘要:不同的社会历史背景为中西声乐艺术注入了各异的音乐文化内涵。
在各自的不同的发展氛围中,声乐艺术呈现出迥然不同的表现形态。
不同背景下形成的音乐文化艺术走向各异。
文章从音乐文化的内涵、特点、价值、派别的视角,通过学者主体、审美传统及理论基础等方面的分析,对于中西音乐文化艺术发展变化的内在原因与外在影响提出了自己的见解成果展示:一、中国民族音乐(一)中国民族音乐的内涵:中国的民族音乐艺术是世界上非常具有特色一种艺术形式。
中国民族在几千年的文明中,创造了大量优秀的民族音乐文化,形成了有深刻内涵的和丰富内容的民族音乐体系。
这一体系在世界音乐中占有重要地位。
我们要认识中国音乐,不仅仅会唱一些中国歌曲,听几段传统乐曲,还必须从民族的、历史的、地域的角度去考察中国音乐,了解中国音乐,从而真正理解中国音乐的内涵,了解它在世界音乐体系中的地位和历史价值。
中国民族音乐分为:民间歌曲、民间歌舞音乐、民间器乐、民间说唱音乐和民间戏曲音乐。
(二)中国民族音乐的特点:首先,从音乐的构成上来说,中国音乐是以五声调式为基础的音乐。
所谓五声调式,是指宫、商、角、徽、羽,这五个音组成的调式,类似于简谱中的“1、2、3、5、6”。
民族音乐中的六声调式和七声调式实在五声调是的基础上发展起来的。
其次,在音乐表现形式上,中国音乐注重音乐的横向进行,即旋律的表现性。
与中国的书法绘画艺术一样,在艺术风格上,中国音乐讲究音乐韵味处理,强调形散神不散。
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
![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https://img.taocdn.com/s3/m/20f3e41fb6360b4c2e3f5727a5e9856a56122657.png)
作者: 刘承华
出版物刊名: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
页码: 3-7页
主题词: 调式 织体 节奏 音乐形式 文化内涵 中西音乐比较
摘要: 音乐形式的完备和定型往往被看成音乐高度发展的标志,但同时也会造成某种遮蔽,使音乐与产生它的特定文化与特定生命方式相疏离和错位,因而有必要对它进行“还原”工作。
本文就中西方音乐的调式、织体和节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它们各自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期能够更深入、更有意味地,因而也是更有效地阐释、理解和感受中西方音乐。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HUANGZHONG(Journal of Wuhan Music Conservatory)刘承华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内容提要]音乐形式的完备和定型往往被看成音乐高度发展的标志,但同时也会造成某种遮蔽,使音乐与产生它的特定文化与特定生命方式相疏离和错位,因而有必要对它进行还原!工作。
本文就中西方音乐的调式、织体和节奏三个方面进行比较分析,揭示出它们各自所包含的文化内涵,以期能够更深入、更有意味地,因而也是更有效地阐释、理解和感受中西方音乐。
[关键词]调式 织体 节奏 音乐形式 文化内涵 中西音乐比较音乐的形式是音乐活动在其无数次重复后所逐渐形成的技巧、结构、程序和模式,是音乐艺术高度发展的一个标志。
一般地说,音乐发展的程度越高,其形式体系就越完备,越定型,也越抽象,越是远离文化、生命、生活的感性冲动和直观形态。
而音乐的最本原的动力正是文化与生命。
生命是音乐乃至一切艺术的根,只有把艺术的创造深深地扎根自身的生命冲动、生命感悟之中,才会创造出对别人的生命状态具有冲击力和震撼力的作品。
而文化,则决定着生命是以何种方式,遵循着何种轨迹进行运作并作出物化表现的。
所以,可以这样说,生命是音乐的终极本体和最深层的动力,文化则是生命得以表现的一种方式。
音乐的存在方式,从本质上说也就是人的生命的张力结构和文化的运作方式。
所以,要想使音乐的形式充分展示出其固有的活力,只有借助文化这一艺术原创力的冲击才有可能。
然而,当音乐发展到一个较高的阶段,形成了一套较为稳定、完备的形式体系之后,人们,尤其是音乐家们的注意力往往会逐渐地转移到单纯形式上来,而不再去考虑它本来具有的文化、生命内涵。
久而久之,形式与特定的文化、生命的联系便慢慢地被人们遗忘,于是,形式也就只剩下一个空壳,仅仅成为一套越来越抽象的、干巴巴的程式。
毫无疑问,在这个状态下所创造出来的音乐,是很难能够避免滑入经院派的泥坑,很难使自己常保新鲜的生命活力和深厚的文化韵味的。
所以,越是高度发展的音乐,我们就越是有必要将其形式与最初创造它的文化、生命相接通,对极度抽象了的、远离感性人生的音乐形式作一还原!的工作。
本文准备仅就中西音乐的调式、织体和节奏等方面的形式特征,来考察一下它们与文化的深层联系。
一、中西音乐调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西方音乐体系调式构成的基础是四音音列。
四音音列包含两个全音音程和一个半音音作者简介:刘承华,男,1953年生;文学学士,中国科技大学副教授(合肥 230026)。
收稿日期:1997∀01∀05。
4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程,半音音程可以处在音列上方,也可在音列中间或下方,这样便可以有3种不同样式的四音音列。
由这3种不同的四音音列可组成12个调式,包括6个正格调式和6个副格调式,这些调式被称为中古调式!或教会调式!。
后来,欧洲经历了文艺复兴时期,在专业音乐创作和民间音乐中爱奥尼亚调式、利底亚调式和混合利底亚调式逐渐合为一组,演变为自然大调,伊奥利亚调式、弗利及亚调式和多利亚调式也逐渐合为一组,演变为自然小调。
并由于自然大、小调相互渗透,又逐渐形成了和声大、小调,旋律大、小调。
与西方音乐不同,中国音乐的调式构成的本质和特征是五声性,其构成的核心是三音小组。
这三音小组共分两类,第一类由大二度和小三度构成,第二类则由两个大二度构成。
第一类三音小组在这个音乐体系中具有典型意义,因为这是它所特有的。
此类三音小组又分为两种,第一种的结构是小三度在上方,大二度在下方,第二种恰好相反。
由这两种三音小组进行不同方式的组合,可构成宫、商、角、徵、羽五种五声调式。
不难看出,徵调式是由两个第一种三音小组叠置而成;羽调式是由两个第二种三音小组叠置而成;商调式是由第一、二种两个不同的三音小组叠置而成;宫调式则是由两个大二度构成的三音小组和第一种三音小组叠置而成;角调式是第二种三音小组和由两个大二度构成的三音小组叠置构成。
比较而言,五声体系和七声体系确实存在着一定的差别:前者比较单纯、质朴、简洁,后者比较复杂、丰富、精致;前者适合于表现明朗、刚劲、粗犷的风格,后者适合于表现细腻、婉曲、华丽的色彩。
但这个差别仅仅具有风格上的意义,而不具有判别高下、优劣的能力。
复杂的、精致的不一定就好,就先进;简单的、质朴的不一定就差,就落后。
雕梁画栋式的古典建筑不一定就比线条简洁流畅的现代建筑的美学价值要高,而它的先进性就更谈不上了。
非洲的原始绘画和雕刻虽然极为简朴,但却能够成为西方现代绘画和雕刻乃至整个现代艺术灵感的主要来源,成为现代艺术家们顶礼膜拜的图腾。
可见,越是简单质朴的东西反而越具有现代性。
况且,中国古代并非没有七声音列,自先秦起,中国即有许多乐器(如古琴、古筝等)能够演奏七声音列。
甚至连十二音音列也已经早在先秦即已出现,在曾侯乙墓65枚一套的出土编钟上,中间3个半八度内即全部按半音音阶排列,这比西方的十二音体系要早1800多年。
就是说,在中国音乐活动中很早就已出现七声音列和十二音音列,但中国音乐并没有选择它们,而是选择了五声体系。
这肯定是有它深刻的原因的。
这个原因只有到文化之根中才能找到。
众所周知,西方文化从其一开始就表现出追求细致和精密的倾向,他们能够推衍出复杂的逻辑系统,建构起繁琐庞大的哲学体系,计算出微乎其微的误差,得出严密周备的定义。
这种理性的缜密正是西方科学型文化最有力的工具。
而中国文化从一开始就表现出一种相反的倾向:疏旷、单纯、简洁和明快。
中国人不喜欢拐弯抹角,不喜欢繁琐论证,无论在学术上还是在艺术上,他们都尽可能的直截了当,追求顿悟见性,洞察本质,总是力求用最少的文字来表达最多的内容,以最少的笔墨来制造最动人的韵味。
返朴归真,确实是中国人生活的最高旨趣,也是中国人艺术的最高旨趣。
而西方人之所以追求细致、缜密,中国人则追求简朴、单纯,是因为这两种倾向各有其不同的文化本体,因而形成不同的功能张力。
简单地说,西方文化是以知识为本体,中国文化是以生命为本体;西方艺术的功能张力是娱人,中国艺术的功能张力是娱已。
[1]前者是以理性来处理外部世界,是外向的;后者是以感性来把握内部世界,是内向的。
前者是对对象世界的认知,是有待其真实性来支撑它;后者是对生命状态的体验和感受,是完全个人的,它不需要一个外部世界来支撑,来证明,而是自己支撑自己,自己证明自己;它是在自己的世界中自得、自足。
比如学术研究,西方是重在体系的完备、逻辑的严密、证明的充分,因为他们的成果是有待于外部实践的检验,有待于对方(读者)的被说服,并且只有在其成果被验证、读者被说服中才算实现了自身的价值。
而中国学术所重的则是对事物的直觉把握和洞察的深度,所以它往往只是写出思考的结果、问题的结论,而很少去作逻辑的推理或事实的论证这些中间过程。
中国哲学始终以语录体形式著述就是最典型的例证。
究其原因,正是因为,在中国学者看来,他只要把自己所体认到的东西写出来就够了,他不需要说服读者。
中国学者对读者当然也有自己的期望,但这期望不是被说服,而是能引发他们作同样的体验和感悟。
而且,尽管有期望,却并不执着,也不勉强,因为他们的学术研究、学术著述本身就是自得、自足的。
重视证明,追求说服力,所以西方人的思维趋于细致、缜密;而着眼个人的领悟,内心的会意,则自然趋向于简朴、单纯。
中国音乐之所以没有选择七声音列和十二音音列,而独独选中了五声系列,应该正是出于这样的文化底蕴和美学追求。
二、中西音乐织体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所谓织体,是指多声部乐曲的旋律得以组织搭配的方法或规律,也称 声部结构!。
织体!二字是 纺织体型!的缩写。
纺织体是纵横(经纬)结合的结构,借用这个名词是说明音乐的写作既有纵向的结合,又有横向的结合,还有纵横综合关系的结合。
一般地说,强调横向的结合是复调音乐的写法,强调纵向的结合则是主调音乐的写法;前者是以横向伸展为主的线性思维,后者是以纵向配合为主的网状立体思维。
中国音乐体系与西方音乐在这一方面也显示出明显的差异。
西方音乐体系在处理多声部关系时,是倾向于纵向的立体思维,即特别注重主调旋律与其它声部的和声关系。
所以,在西方音乐中,主调音乐体系占有绝对的优势,构成西方音乐体系的主干。
所谓主调音乐,就是以一个旋律为主,其它声部都作为辅助性的因素从属于这一主调旋律。
这种各声部从属于主调旋律的联接机制,就是和声。
在这种音乐织体中,一般说来,只有一个横向的主要曲调具有旋律的或完整旋律的意义,其它各声部的和声音列都只对其主调起衬托作用,或者是突出其基调,或者是强化其节奏,或者是丰满其音响效果,或者是渲染其情绪色彩,或者是加强形象的刻画,或者是加强乐曲的气氛等等。
所以,在西方音乐体系中,音乐的织体思维主要是以纵向和声为主的网状立体性的织体思维。
与之不同,中国音乐体系在织体思维方面则表现为横线性,即注重各声部旋律自身的横向性线型展开。
中国音乐中绝大部分均为单声部,其织体与旋律是重合的,其织体就是旋律仅仅作单声部的横向展开。
这是单纯的横线性织体思维。
在中国音乐中,如果是多声部的织体,它也不是像西方音乐中常用的主调音乐,而是复调音乐。
所谓 复调!,是指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旋律经过特定的方式结合而成的一种多声部音乐形式。
复调音乐和主调音乐的差别,主要在于主调音乐中主调旋律以外的各声部音列不具独立的旋律意义,而只是充当主调旋律的和声(或和弦),而复调音乐中各声部的音列均为完整的旋律,且具有相对的独立性,它主要靠对比和模仿来将各声部的旋律结合为一个整体。
中国音乐的织体之所以会向横向的线型思维发展,而没有向纵向的和声思维发展,原因可能是多方面的。
沈知白在#和声在中国以往不能发展的原因∃一文中提出过两个因素。
第一,5刘承华:中西音乐形式的差异及其文化内涵6黄钟(武汉音乐学院学报)1997年第3期在西方,男女合唱早成传统,而男女声域不同,故必有和声出现。
中国男女合歌合舞自汉以后殊无所闻,故不易出现和声;加之中国戏剧中的以假嗓歌唱,又模糊了男女声的界线,和声自然更无从谈起。
第二,中国五声性与单线型的旋律适合士大夫顺应自然以求安适!的性情,静穆恬淡优游逸豫!的生活,以及中庸之道!、清静无为!的思想。
这两条应该是十分重要、十分直接的原因。
但是,中西音乐织体不同的更为深刻的原因,似乎还是在文化精神之中,在各自的文化传统与美学传统之中。
大致说来,西方文化是空间型的,而中国文化是时间型的。
唯其是空间的,所以是固定的,有边界的,因而可以分解,也可以组合;西方的科学型文化就是在此基础上建立起来的。
因其是时间的,所以是整体的,流动的,无边界的,因而是不可分解、也不可组合的;中国的审美型文化则建筑在这一根基之上。
西方文化着眼于空间性,故而其艺术必然以实体的块面为基本的造型手段,必然追求艺术的雕塑感、立体感、体积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