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假设法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假设法解题
![五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假设法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f107f4ad1a37f111f1855b85.png)
有关“假设法”“假设法”是解答应用题时常用到的一种方法。
在有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的未知量相等,或者先假设要求的的两个未知量是同一个量,然后按照题目里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做适当的调整,最后得到答案,这就是“假设法”“鸡兔同笼”问题研究“假设法”解题的方法,必然提到“鸡兔同笼”问题。
“鸡兔同笼”的基本问题是:已知鸡、兔总头数和总脚数,求鸡、兔各有多少只。
并由此衍生出的一系列问题,形成一类典型的应用题。
解决“鸡兔同笼”问题的方法通常是用假设法。
其基本关系式是:鸡数=(兔脚数×总头数-总脚数)÷(兔脚数-鸡脚数)兔数=(总脚数-鸡脚数×总头数)÷(兔脚数-鸡脚数)例1 在一个笼子中关有若干只鸡和兔,从上面看有50个头,从下面数有158只脚。
问:笼中鸡、兔各有多少只?拓展百个和尚百个耙,大和尚每人4个耙,小和尚4人1个耙。
问:大和尚、小和尚各有多少个?例2 学校买了两种戏票一共30张,付出200元,找回5元。
甲种票每张7元,乙种票每张6元。
学校买甲种票多少张,乙种票多少张?拓展小明去游山,他从东坡上山,每小时行2千米,到达山顶后休息了1小时;然后从西坡下山,每小时行3千米,全程共行了19千米,共用了9小时。
上山的路与下山的路各有多少千米?例3 小明买了5角、2角、1角5分三种邮票,共20张,总值5元5角。
其中5角和1角5分的邮票张数相等,求三种邮票各多少张拓展有1元、2元、5元的人民币50张面值共计116元,已知1元的人民币比2元的多2张,问:三种人民币各有多少张?小明花4元2角钱买贺年卡和明信片共10张,贺年卡每张3角,明信片每张5角,他买了几张贺年卡,几张明信片?小克林顿做家务每天可得3美元,做得特别好每天可得5美元。
有一个月(30天)他共得100美元,那么这个月他有多少天做得特别好?15元钱买5角和8角的邮票共21张,那么所买的5角邮票与8角邮票相差多少张?实验小学为奖励三好学生,共买钢笔和铅笔27盒,共计300支。
六年级假设法解题思路和步骤
![六年级假设法解题思路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fcfa54b1f71fb7360b4c2e3f5727a5e9856a27d0.png)
假设法是一种常用的解决问题的方法,特别适用于一些复杂的实际问题。
在六年级的数学学习中,假设法主要用于解决一些百分比、倍数等比例关系的问题。
以下是一般的解题思路和步骤:1. 阅读问题:仔细阅读问题,确保理解问题的要求和条件。
2. 确定假设:根据问题内容,确定一个合适的假设。
假设是对问题中未知部分的猜测或推测。
3. 推导结果:利用所给条件和已知信息,推导出与假设相关的结果。
使用逻辑推理和数学运算等方法进行推导。
4. 验证假设:将推导出的结果与问题中给出的要求进行对比,验证假设是否成立。
5. 分析结果:根据验证结果,判断假设是否正确。
如果假设成立,则得到最终答案;如果假设不成立,则需重新考虑假设并重复上述步骤。
下面是一个简单的示例来说明假设法解题的步骤:问题:某个数字的百位数字是3,十位数字是4,个位数字是1,它能被5整除吗?步骤:1. 阅读问题:数字的百位数字是3,十位数字是4,个位数字是1,要求判断是否能被5整除。
2. 确定假设:假设这个数字是XYZ(百位是X,十位是Y,个位是Z),所以假设这个数字是341。
3. 推导结果:由于我们已经假设百位是3,十位是4,个位是1,所以数字341能被5整除的条件是个位是0或者5。
但是341的个位数字是1,所以假设不成立。
4. 验证假设:根据推导结果,我们发现341不能被5整除,与问题要求相反,说明假设不正确。
5. 分析结果:根据验证结果,我们得出结论:数字341不能被5整除。
通过以上步骤,我们使用假设法解题,最终得出了数字341不能被5整除的结果。
在使用假设法时,一定要确保假设是合理且能够帮助解答问题的。
同时,要记住最后一步是对结果的检验,以确保答案的正确性。
谈谈数学解题中的假设方法
![谈谈数学解题中的假设方法](https://img.taocdn.com/s3/m/3b5e0c0e14791711cc791761.png)
所谓假设法,就是假设题中的某几个数量相等,或假设要求的一个未知量是已知数量,把复杂问题化为简单问题处理,再进行推算,以求出原题的答案。
其解题思路可用下图表示。
假设思想方法是一种重要的数学思维方法,掌握它能使要解决的问题更形象、更具体,从而丰富解题的思路。
下面举例说明用假设法解题的常见类型。
一、条件假设在解题时,有些题目数量关系比较隐蔽,如果对某些条件作出假设,则往往能顺利找到解题途径。
例1 有黑、白棋子一堆,黑子个数是白子个数的2倍,现从这堆棋子中每次取出黑子4个,白子3个,待到若干次后,白子已经取尽,而黑子还有16个。
求黑、白棋子各有多少个?分析与解假设每次取出的黑子不是4个,而是6个,也就是说每次取出的黑子个数也是白子的2倍。
由于这堆棋子中黑子个数是白子的2倍,所以,待取到若干次后,黑子、白子应该都取尽。
但是实际上当白子取尽时,剩下黑子还有16个,这是因为实际每次取黑子是4个,和假定每次取黑子6个相比,相差2个。
由此可知,一共取的次数是(16÷2=)8(次)。
故白棋子的个数为:(3×8=)24个),黑棋子个数为(24×2=)48(个)。
25吨,问甲、乙两堆货物原来各有多少吨?把这种假设的情形与题中已知情形作出比较,发现多了(27.5-25=)2.5吨。
=50(吨),所以甲堆货物有60吨。
二、问题假设当直接解一些题目似乎无从下手时,可对问题提出假设性答案,然后进行推算,当所得结果与题目的条件出现差异时,再进行调整,直至与题目的条件符合,从而得出正确答案。
例3 有一妇女在河边洗碗,掌管桥梁的官吏路过这里,问她:“你怎么洗这么多碗?”,妇女回答:“家里来了客人”。
官吏又问:“有多少个客人?”妇女回答:“2个人共一碗饭,3个人共一碗羹,4个人共一碗肉,一共65只碗”。
问共有多少客人?(选自《孙子算经》)分析与解假设有12个客人(因为[2,3,4]=12),由题设知:12个人共用了(12÷2=)6(只)饭碗、(12÷3=)4(只)羹碗、(12÷4=)3(只)肉碗,所以12个人共用了(6+4+3=)13(只)碗。
假设法解题思路和步骤
![假设法解题思路和步骤](https://img.taocdn.com/s3/m/c06b32cf9f3143323968011ca300a6c30c22f102.png)
假设法解题思路和步骤
假设法是一种解题思路,其步骤可以概括如下:
1. 确定问题:首先明确问题的具体内容和要求。
2. 假设解的形式:根据问题的特点,假设一种可能的解的形式。
3. 假设的普遍性:通过分析假设解的普遍性,确定假设解适用于所有情况。
4. 推理和验证:使用假设解的形式,进行推理和验证。
通过推理和验证过程,确定假设解是否满足题目要求。
5. 修改和优化:根据验证结果,对假设解进行修改和优化。
如果假设解不满足要求,需要进一步推敲或调整假设解的形式。
6. 反证法:如果发现假设解不能成立,可以采用反证法进行推理。
7. 得出结论:根据最终得到的证据和推理,得出结论,回答问题。
需要注意的是,假设法是一种思维工具,可以在不同领域和问题上应用。
具体的步骤需要根据问题的具体情况进行调整和运用。
在实际解题过程中,需要灵活运用假设法,并结合其他解题方法,以找到最优解。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之假设法解题
![人教版六年级数学分数应用题之假设法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655029054a7302768e9939aa.png)
2
5
几小时可以返回?
4、一条铁路,修完 800 千米后,剩余部分比全长的 3 少 200 千米,这条铁路长多少千米? 5
5、某修路对三天修完了一条路,第一天修了全长的 1 多 150 米,第二天修了全长的 2 少 100
3
5
米,第三天修了 1950 米,这条路全长多少米?
6、五年级一班和二班共有学生 96 人。抽一班人数的 3 ,二班人数的 3 ,组成 66 人的鼓号
14、师徒两人各加工一批两件,师傅加工的零件数比徒弟多 1 ,而徒弟加工零件的时间比 3
师傅多 1 ,那么,师傅的工作效率比徒弟高百分之几? 8
15、东方小学六(1)班举行数学竞赛,全班平均分为 85 分,男生人数是女生人数的 3 , 4
女生平均分比男生平均分多 7 分。六(1)班男生平均分是多少?
16、A、B 两种商品售价相同,已知 A 商品赚了 1 ,B 商品亏了 1 ,两者合算共亏 2 元,求
5
5
每种商品的成本价?
17、甲、乙两种商品,甲的成本价是乙的 1 2 倍,出售时甲得利 20%,乙亏损 25%,两者核 3
算还得利 20 元,求甲、乙两种商品的成本价?
18、修一段路,甲工程队单独修 75 天完成,乙工程队单独修 50 天完成,现在由两个工程队 合修,中途甲工程队临时支援别的工程几天,结果整段修了 40 天才完工,甲工程队中途离
5、 把发生的事件假设为未发生的事件。
1、甲、乙、丙三个数的和是 100,已知甲数的 1 等于乙数的 1 等于丙数的一半。甲、乙、
3
5
丙三个数各是多少?
2、某修路队修一条公路,原计划每天修 300 米,12 天修完,实际每天比原计划多修 20%, 实际几天可以修完?
小学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假设法解题
![小学六年级奥数举一反三--假设法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22c68525182e453610661ed9ad51f01dc28157b9.png)
小学奥数举一反三假设法解题(一)一、知识要点假设法解体的思考方法是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
有些题目用假设法思考,能找到巧妙的解答思路。
运用假设法时,可以假设数量增加或减少,从而与已知条件产生联系;也可以假设某个量的分率与另一个量的分率一样,再根据乘法分配律求出这个分率对应的和,最后依据它与实际条件的矛盾求解。
二、精讲精练【例题1】甲、乙两数之和是185,已知甲数的1/4与乙数的1/5的和是42,求两数各是多少?【思路导航】假设将题中“甲数的1/4”、“乙数的1/5”与“和为42”同时扩大4倍,则变成了“甲数与乙数的4/5的和为168”,再用185减去168就是乙数的1/5。
解:乙:(185-42×4)÷(1-1/5×4)=85答:甲数是100,乙数是85。
练习1:1.甲、乙两人共有钱150元,甲的1/2与乙的1/10的钱数和是35元,求甲、乙两人各有多少元钱?2.甲、乙两个消防队共有338人。
抽调甲队人数的1/7,乙队人数的1/3,共抽调78人,甲、乙两个消防队原来各有多少人?3.海洋化肥厂计划第二季度生产一批化肥,已知四月份完成总数的1/3多50吨,五月份完成总数的2/5少70吨,还有420吨没完成,第二季度原计划生产多少吨?【例题2】彩色电视机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
如果彩色电视机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机多5台。
问:两种电视机原来各有多少台?【思路导航】从图中可以看出:假设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就和彩色电视机卖出1/9后剩下的一样多。
黑白电视机增加5台后,相当于彩色电视机的(1-1/9)= 8/9。
(250+5)÷(1+1-1/9)=135(台)250-125=115(台)答:彩色电视机原有135台,黑白电视机原有115台。
练习2:1.姐妹俩养兔120只,如果姐姐卖掉1/7,还比妹妹多10只,姐姐和妹妹各养了多少只兔?2.学校有篮球和足球共21个,篮球借出1/3后,比足球少1个,原来篮球和足球各有多少个?3.小明甲养的鸡和鸭共有100只,如果将鸡卖掉1/20,还比鸭多17只,小明家原来养的鸡和鸭各有多少只?【例题3】师傅与徒弟两人共加工零件105个,已知师傅加工零件个数的3/8与徒弟加工零件个数的4/7的和为49个,师、徒各加工零件多少个?【思路导航】假设师、徒两人都完成了4/7,一个能完成(105×4/7)=60个,和实际相差(60-49)=11个,这11个就是师傅完成将零件的3/8与完成加工零件的4/7相差的个数。
六年级 奥数(第一讲)
![六年级 奥数(第一讲)](https://img.taocdn.com/s3/m/4ca2f21ca300a6c30c229fce.png)
六年级 奥数第一讲 假设法解题一、解题思路:假设法先通过假设来改变题目的条件,然后再和已知条件配合推算,通过假设两种元素相等,或成某种固定比率来计算,并且可以借助作图法使其直观化。
二、列方程解题:设未知数x 、y 。
三、解应用题的方法: 1.列方程(万能方法) 假设法 2.算术法 作图法 倒推法 ………例1:一批零件,甲单独做8天完成,乙单独做10天完成,现由两人合作这批零件,中途甲休息一天,完成这批零件共用多少天?假设甲没有休息,则甲乙工作时间相同,并且完成的任务量是(1+1/8)所以:510181811=+÷+)()((天)习题操练:1.一件工作,甲独做15天完成,乙独做10天完成,两队合作若干天后乙单独做几天,结果共用8天完成。
问乙独做了几天?若甲没有休息,则甲乙8天共完成341511018=⎪⎭⎫ ⎝⎛+⨯,而多出的1/3为甲休息的天数所完成的。
所以:515131=÷天515118101151=÷⎥⎦⎤⎢⎣⎡-⨯⎪⎭⎫⎝⎛+2.一项工程,甲、乙合作12天完成,中途甲因事停工5天,因此用了15天完成。
问甲独做用几天?若甲为停工,则15天可做4512115=⨯的任务,则多出的1/4为甲5天做的,那么:甲一天做201541=÷,则甲需20天3.一项工程,甲乙合作4天后,再由乙单独做5天完成,已知甲比乙每天多完成301。
甲乙单独做各需多少天?甲比乙4天多做了1523014=⨯,则剩下的15131521=-为甲、乙按乙的效率做的量以及乙独做5天的量:1515441513=++÷)( 则乙单独做需要15天,则151301+为甲的效率,则甲需要10天。
()15544301411=⎥⎦⎤⎢⎣⎡++÷⎪⎭⎫⎝⎛⨯-÷(天) 乙101513011=⎪⎭⎫⎝⎛+÷(天) 甲例2:已知彩电和黑白电视机共250台,若彩电卖出1/9,则比黑白电视多5台,问两种电视原来各多少台?假设黑白电视多5台,则成为彩电的8/9。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用假设法解题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用假设法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6d26408cdbef5ef7ba0d4a7302768e9951e76ea5.png)
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用假设法解题小学四年级奥数讲解:用假设法解题假设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运用假设法的思路解应用题,先要根据题意假设未知的两个量是同一种量,或者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相等;其次,要根据所作的假设,注意到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调整。
例1: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
问鸡、兔各有多少只?分析与解答:鸡兔同笼问题往往用假设法来解答,即假设全是鸡或全是兔,脚的总数必然与条件矛盾,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假设全是鸡,那么相应的脚的总数应是2×35=70只,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4-70=24只。
减少的原因是把一只兔当作一只鸡时,要减少4-2=2只脚。
所以兔有24÷2=12只,鸡有35-12=23只。
练习一1,鸡与兔共有30只,共有脚70只。
鸡与兔各有多少只?2,鸡与兔共有20只,共有脚50只。
鸡与兔各有多少只?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80只。
鸡与兔各有多少只?例2: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共27张,全计99元。
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分析与解答:这道题类似于“鸡兔同笼”问题。
假设全是面值2元的人民币,那么27张人民币是2×27=54元,与实际相比减少了99-54=45元,减少的原因是每把一张面值2元的人民币当作一张面5元的人民币,要减少5-2=3元,所以,面值是5元的人民币有45÷3=15张,面值2元的人民币有 27-15=12张。
练习二1,孙佳有2分、5分硬币共40枚,一共是1元7角。
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2,50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11只船,其中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
问大船和小船各几只?3,小明参加猜谜比赛,共20道题,规定猜对一道得5分,猜错一道倒扣3分(不猜按错算)。
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
![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a9203ddd2f60ddccdb38a06a.png)
五年级奥数:假设法解题专题分析:假设法解题是一种常用的思维方法,在一些应用题中,要求两个或两个以上的未知量,思考时可以先假设要求的两个或几个未知数相等,或者先假设两种要求的未知量是同一种量,然后按题中的已知条件进行推算,并对照已知条件,把数量上出现的矛盾加以适当的调整,最后找到答案。
【例题】:有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共14张,共100元,问5元和10元的人民币各多少张?【思路】:先假设有14张5元的,则总数是70元,那么与实际相差30元,所以这30元就是10元人民币少出来的,因此10远人民币的张数是30÷(10-5)=6(张)。
也可以假设有14张10元的……练习一:1、笼中共有鸡兔100只,鸡和兔的脚共248只,求笼中鸡兔各多少只?2、一堆2分和5分的硬币共39枚,共值1.5元。
问2分和5分的银币各有多少枚?3、营业员把一张5元的人民币和一张5角的人民币换成了28张票面为一元和一角的人民币。
求换来的这两种人民币各多少张?【例题】:用大小两种汽车运货,每辆大汽车装18箱,每辆小汽车装12箱。
现有18车货,价值3024元。
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物价值2520元。
问大小汽车各多少辆?【思路】:根据“若每箱便宜2元,则这批货物价值2520元。
”可以知道一共便宜了504元,这样可以计算出货物有252箱。
假设18辆都是大汽车,可以装324箱,比实际多装72箱。
用一辆大汽车换一辆小汽车可少运6箱,所以有12辆小汽车。
6辆大汽车。
练习二:1、一辆卡车运矿石,晴天每天可运20次,雨天每天可运12次,它一共运了112次。
平均每天运14次。
这几天中有几天是雨天?2、有鸡蛋18箩,每只大箩装180个,每只小箩装120个,这批蛋共值302.4元。
若将每个鸡蛋便宜2分出售,这些鸡蛋可卖252元。
问大箩、小箩各有多少个?3、运来一批西瓜,准备分两类卖,大的每千克0.4元,小的每千克0.3元,这样卖这批西瓜共值290元。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假设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假设法](https://img.taocdn.com/s3/m/055057c67e21af45b307a8c3.png)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假设法例1:自行车和汽车共有24 辆,已知全部轮胎有54只(每辆汽车以 4 只轮胎计算),自行车和汽车各有几辆?假设一:假设24 辆车都是汽车,那么按每辆汽车 4 只轮胎计算,轮胎只数应为96只,这比题中说的全部轮胎54只多算了42只(96—54),怎么会多算42 只轮胎,这是由于假定自行车的辆数,把它当作汽车来计算.每辆自行车是2只轮胎,比每辆汽车少2 只轮胎,现在把自行车假设为汽车后,每辆自行车就多算了2只轮胎,那么,多算42 只轮胎就可求出有几辆自行车算作汽车。
据此,可以推算出自行车的辆数.(4×24-54)÷(4-2)=42÷2=21(辆)自行车有21 辆,而自行车和汽车总计是24 辆,减法计算,可得汽车的辆数:24—21=3(辆)答:自行车有21 辆,汽车有 3 辆。
假设二:假设24辆车全部是自行车,那么,该有轮胎48只(2×24).这比题中的“54 只轮胎”少算了 6 只(54—48),怎么会少算 6 只轮胎,这是由于假定汽车的辆数当作自行车来计算。
每辆汽车少算 2 只轮胎,那么少算6只轮胎,就可求出有几辆汽车算作自行车。
据此,列式计算(54—2×24)÷(4—2)=6÷2=3(辆)既知汽车有3 辆,汽车和自行车总计24 辆,减法计算,可得自行车辆数24-3=21(辆)例2:某农机厂制造一批农具,原计划18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制造50件,照这样做了12 天,就超过原计划产量240 件,这批农具原计划制造多少件?分析:这道题要求原计划制造多少件,不是从题目的条件来看,既不知道原计划每天制造多少件,也不知道实际每天制造多少件,所以要想按照一般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来寻找解题线索,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 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
题目告诉我们,“原计划18 天完成”我们就假设实际生产了18天。
小学四年级奥数第30讲 用假设法解题后附答案
![小学四年级奥数第30讲 用假设法解题后附答案](https://img.taocdn.com/s3/m/401eb3d5bceb19e8b9f6ba19.png)
第30讲用假设法解题一、知识要点:假设法是一种常用的解题方法。
“假设法”就是根据题目中的已知条件或结论作出某种假设,然后按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运用假设法的思路解应用题,先要根据题意假设未知的两个量是同一种量,或者假设要求的两个未知量相等;其次,要根据所作的假设,注意到数量关系发生了什么变化并作出适当的调整。
二、精讲精练:例1:今有鸡、兔共居一笼,已知鸡头和兔头共35个,鸡脚与兔脚共94只。
问鸡、兔各有多少只?练习一1、鸡与兔共有30只,共有脚70只。
鸡与兔各有多少只?2、鸡与兔共有20只,共有脚50只。
鸡与兔各有多少只?3、鸡与兔共有100只,鸡脚比兔脚多80只。
鸡与兔各有多少只?例2: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共27张,全计99元。
面值是2元、5元的人民币各有多少张?练习二1、孙佳有2分、5分硬币共40枚,一共是1元7角。
两种硬币各有多少枚?2、50名同学去划船,一共乘坐11只船,其中每条大船坐6人,每条小船坐4人。
问大船和小船各几只?3、小明参加猜谜比赛,共20道题,规定猜对一道得5分,猜错一道倒扣3分(不猜按错算)。
小明共得60分,他猜对了几道?例3:一批水泥,用小车装载,要用45辆;用大车装载,只要36辆。
每辆大车比小车多装4吨,这批水泥有多少吨?练习三1、一批货物用大卡车装要16辆,如果用小卡车装要48辆。
已知大卡车比小卡车每辆多装4吨,问这批货物有多少吨?2、有一堆黄沙,用大汽车运需运50次,如果用小汽车运,要运80次。
每辆大汽车比小汽车多运3吨,这堆黄沙有多少吨?3、一批钢材,用小车装,要用35辆,用大车装只用30辆,每辆小车比大车少装3吨,这批钢材有多少吨?例4:某玻璃杯厂要为商场运送1000个玻璃杯,双方商定每个运费为1元,如果打碎一个,这个不但不给运费,而且要赔偿3元。
结果运到目的地后结算时,玻璃杯厂共得运费920元。
求打碎了几个玻璃杯?练习四1、搬运1000玻璃瓶,规定安全运到一只可得搬运费3角。
五年级第一讲假设法解题
![五年级第一讲假设法解题](https://img.taocdn.com/s3/m/03ce1931767f5acfa0c7cd52.png)
4
【分析与解答】假设40个同学全是男生,则男生共种3×40=120(棵), 而女生共种0棵,但实际上男生比女生多种35棵,相差120-35=85(棵)。可以 将1个男生换回1个女生,这样每换一次,男生少3棵,女生多2棵,换一次的差 额是2+3 =5(棵),85棵中含17个5棵,即需17次,所以有17个女生,40-17=23 (个)男生。
兔子,关在同一只笼子里,从上面看,共有35个头;从下面看,共有94只脚。 问有多少只野鸡,多少只兔子பைடு நூலகம்”
这就是有名的鸡兔同笼问题。此类重要的算术应用题,在现代生活中随 处可见。如两种钱放在一起如何分开,一场考试如何算出答对几题答错几题, 运输队打破玻璃如何赔偿等等这些问题,如果用假设法解答,就能化难为易。
(40×3-35)÷(3+2) =85÷5 =17(人)……女生 40-17=23(人)……男生 答:女生有17人,男生有23人。 试一试6 学校春游共用10辆客车,已知大客车每辆坐80人,小客车每辆坐60人, 大客车比小客车多坐240人,大、小客车各有几辆?
课内练习
1.某厂工会组织集体游园,买了99张门票,共花340元,其中儿童票每张2 元,成人票每张4元,问两种票相差几张?
5.小明、小军二人投飞镖比赛,规定每中一次记10分,脱靶一次倒扣6分。 两人各投10次,共得152分。其中小军比小明多得16分,问两人各中多少次?
6.蜘蛛有8条腿,蝴蝶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现有这三 种小虫16只,共有110条腿和14对翅膀。问:每种小虫各几只?
7.一张数学试卷,只有25道选择题,做对一题得4分,做错一题倒扣1分, 不做不得分也不扣分,小青同学得了78分,那么他做对几题?做错几题?几 题未做?
五年级奥数培优《假设法解题》(鸡兔同笼拓展提高)
![五年级奥数培优《假设法解题》(鸡兔同笼拓展提高)](https://img.taocdn.com/s3/m/97743a2e30126edb6f1aff00bed5b9f3f90f72c9.png)
假设法解应用题一、知识梳理“假设”是数学中思考问题的一种方法,有些应用题我们无论是从条件出发用综合法去解答,还是从问题出发用分析法去解答,都很难求出答案,但是如果我们合理的进行“假设”,往往能使问题很快得到解决。
所谓“假设法”就是能过假设,再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进行比较,作适当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的方法,比如“鸡兔同笼”中有些题目就是运用“假设法”解决的。
二、例题精讲例1、一队猎手一队狗,两队并着一起走。
数头一共一百六,数脚一共三百九。
则猎手和狗各有多少?例2、我国明代的《算法统宗》中记载有一个“和尚分馒头”的问题:大和尚与小和尚共100名,分配100个馒头,大和尚每人给3个,小和尚每3人给1个。
问大小和尚各有多少人?例3、张明、李华两人进行射击比赛,规定每射中一发得20分,脱靶一发则扣12分。
两人各射了10发,共得208分,其中张明比李华多得64分,则张明射中几发?例4、购买5元、8元和10元的公园门票共100张,用去748元,其中5元和8元门票的张数相同,则10元的门票共有多少张?例5、蜻蜓有6条腿和2对翅膀,蝉有6条腿和1对翅膀,蜘蛛有8条腿但没有翅膀。
希望小学的生物标本室里有这三种昆虫60只,共有400条腿,50对翅膀。
那么蜻蜓、蝉、蜘蛛各有多少只?三、课堂小测6、小芳有14张人民币,面值5元的和10元的共100元,则5元币和10元币各有多少张?8、一次口算比赛规定:答对一题得8分,答错一题扣5分,小华答了18道题得92分,小华在此次比赛中答错了几题?9、某场足球赛赛前售出甲、乙、丙类门票共400张,甲类票50元/张,乙类票40元/张,丙类票30元/张,共收入15500元,其中乙、丙类门票张数相同。
则这一天甲类、乙类、丙类门票分别售出多少张?10、希望小学的生物标本室里有蜻蜓,蝉,蜘蛛共11只,它们共有74条腿,10对翅膀,由下图可知该标本室里有只蜘蛛。
11、寺庙有一些和尚每天都要去山下取水。
假设法解应用题的原理
![假设法解应用题的原理](https://img.taocdn.com/s3/m/acf07262bdd126fff705cc1755270722192e59ee.png)
假设法解应用题的原理1. 什么是假设法?假设法是一种解决问题的方法,它通过假设某些条件成立,然后通过逻辑推理、数学计算等方法来验证这些假设是否成立,以求得问题的解答。
在应用题中,假设法常常用于解决一些复杂的问题,通过逻辑推理和推导,找到问题的解答。
2. 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解应用题的基本思路是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然后根据问题的具体条件和要求,应用数学知识进行分析和计算,最终得到问题的解答。
假设法在解应用题中的基本思路如下:1.阅读题目,理解问题的背景、条件和要求;2.思考问题所涉及的数学知识和方法,并将问题抽象为数学模型;3.假设某些条件成立,然后利用已知条件和假设条件进行推理和计算;4.验证假设的成立性,如果假设成立,则问题得解;如果假设不成立,则调整假设,并重新进行推理和计算,直至得出问题的解答。
3. 利用假设法解应用题的案例分析下面以一个案例来说明如何利用假设法解应用题。
案例:某超市在打折促销活动中,对消费者购买商品的金额进行了限制。
假设超市对购买金额不小于100元的顾客打9折,对购买金额不小于200元的顾客打8折,对购买金额不小于500元的顾客打7折。
假设王先生在该超市购买了一批商品,他购买的金额是300元,那么他应该支付的金额是多少?解题思路:根据题目的条件和要求,我们可以假设王先生购买的商品金额为300元。
根据题目中的打折条件,我们可以推理出以下情况:•如果王先生购买的商品金额不小于500元,则他可以享受7折优惠,应该支付的金额为300 * 0.7 = 210元;•如果王先生购买的商品金额不小于200元,但小于500元,则他可以享受8折优惠,应该支付的金额为300 * 0.8 = 240元;•如果王先生购买的商品金额不小于100元,但小于200元,则他可以享受9折优惠,应该支付的金额为300 * 0.9 = 270元。
根据以上推理,我们可以得出王先生应该支付的金额是240元。
因此,根据题目的条件和假设,王先生应该支付的金额是240元。
用假设法解题(鸡兔同笼)--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学生版
![用假设法解题(鸡兔同笼)--2022-2023学年三年级数学思维拓展 学生版](https://img.taocdn.com/s3/m/877dc25fae1ffc4ffe4733687e21af45b307fe2b.png)
2022-2023学年小学三年级思维拓展专题 用假设法解题(鸡兔同笼)专题简析:假设是数学中思考问题的一常见的方法,有些应用题乍看很难求出答案,但是如果我们合理地进行假设,往往会使问题得到解决。
所谓假设法就是依照已知条件进行推算,根据数量上出现的矛盾,作适当的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答案。
我国古代趣题“鸡兔同笼”就是运用假设法解决问题的一个范例。
解答“鸡兔同笼”问题的基本关系式是:兔数=(总脚数-每只鸡脚数×鸡兔总数)÷(每只兔子脚数-每只鸡脚数)用假设法解答类似“鸡兔同笼”的问题时,可以根据题意假设几个量相同,然后进行推算,所得结果与题中对应的数量不符合时,要能够正确地运用别的量加以调整,从而找到正确的答案。
1鸡、兔共30只,共有脚84只。
鸡、兔各有多少只?2鸡、兔共笼,鸡比兔多30只,一共有脚168只,鸡、兔各多少只?3某学校举行数学竞赛,每做对一题得9分,做错一题倒扣3分。
共有12道题,王刚得了84分。
王刚做错了几题?4水果糖的块数是巧克力糖的3倍,如果小红每天吃2块水果糖,1块巧克力糖,若干天后,水果糖还剩下7块,巧克力糖正好吃完。
原来水果糖有几块?5学校买来8张办公桌和6把椅子,共花去1650元。
每张办公桌的价钱是每把椅子的2倍,每张办公桌和每把椅子各多少元?1一.选择题(共5小题,满分10分,每小题2分)1(2分)有2名老师带领22名学生去游船,大船限坐6人,小船限坐4人,不能恰好坐满的是()A.3条大船和2条小船B.6条小船C.2条大船和3条小船2(2分)在新型冠状病毒泛滥期间,每出门采购一次口罩,消耗家里库存1只,每次只买3只;买到了,赚2只;买不到,亏1只。
老张家里原有库存10只,出门10次之后,家里现有12只。
他有( )次出门是买到口罩的。
A.3B.4C.53(2分)有10元人民币和5元人民币共15张,合计120元,其中10元的人民币有( )张.A.12B.10C.9D.84(2分)小丽家鸡、兔同笼.上有10只头,下有28只脚,鸡有( )只.A.6B.4C.105(2分)学校组织秋游,到目的地后,有48位同学要坐电瓶车去游乐园游玩,每辆小车坐6人,每辆大车坐10人。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假设法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假设法](https://img.taocdn.com/s3/m/c2de05156edb6f1aff001ff6.png)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假设法例1:自行车和汽车共有24 辆,已知全部轮胎有54 只(每辆汽车以4 只轮胎计算),自行车和汽车各有几辆?假设一:假设24 辆车都是汽车,那么按每辆汽车 4 只轮胎计算,轮胎只数应为96 只,这比题中说的全部轮胎54 只多算了42 只(96-54),怎么会多算42 只轮胎,这是由于假定自行车的辆数,把它当作汽车来计算。
每辆自行车是 2 只轮胎,比每辆汽车少 2 只轮胎,现在把自行车假设为汽车后,每辆自行车就多算了 2 只轮胎,那么,多算42 只轮胎就可求出有几辆自行车算作汽车。
据此,可以推算出自行车的辆数。
(4×24-54)÷(4-2)=42÷2=21(辆)自行车有21 辆,而自行车和汽车总计是24 辆,减法计算,可得汽车的辆数:24-21=3(辆)答:自行车有21 辆,汽车有 3 辆。
假设二:假设24 辆车全部是自行车,那么,该有轮胎48 只(2×24)。
这比题中的“54 只轮胎”少算了 6 只(54-48),怎么会少算 6 只轮胎,这是由于假定汽车的辆数当作自行车来计算。
每辆汽车少算 2 只轮胎,那么少算 6 只轮胎,就可求出有几辆汽车算作自行车。
据此,列式计算(54-2×24)÷(4-2)=6÷2=3(辆)既知汽车有 3 辆,汽车和自行车总计24 辆,减法计算,可得自行车辆数24-3=21(辆)例2:某农机厂制造一批农具,原计划18 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制造50 件,照这样做了12 天,就超过原计划产量240 件,这批农具原计划制造多少件?分析:这道题要求原计划制造多少件,不是从题目的条件来看,既不知道原计划每天制造多少件,也不知道实际每天制造多少件,所以要想按照一般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来寻找解题线索,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
题目告诉我们,“原计划18 天完成”我们就假设实际生产了18 天。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小学数学应用题解题思路—假设法
例1:自行车和汽车共有24 辆,已知全部轮胎有54 只(每辆汽车以4 只轮胎计算),自行车和汽车各有几辆
假设一:
假设24 辆车都是汽车,那么按每辆汽车 4 只轮胎计算,轮胎只数应为
96 只,这比题中说的全部轮胎54 只多算了42 只(96-54),怎么会多算42 只轮胎,这是由于假定自行车的辆数,把它当作汽车来计算。
每辆自行车是 2 只轮胎,比每辆汽车少 2 只轮胎,现在把自行车假设为汽车后,每辆自行车就多算了 2 只轮胎,那么,多算42 只轮胎就可求出有几辆自行车算作汽车。
据此,可以推算出自行车的辆数。
(4×24-54)÷(4-2)=42÷2
=21(辆)
自行车有21 辆,而自行车和汽车总计是24 辆,减法计算,可得汽车的辆数:
24-21=3(辆)
答:自行车有21 辆,汽车有 3 辆。
假设二:
假设24 辆车全部是自行车,那么,该有轮胎48 只(2×24)。
这比题中的“54 只轮胎”少算了 6 只(54-48),怎么会少算 6 只轮胎,这是由于假定汽车的辆数当作自行车来计算。
每辆汽车少算 2 只轮胎,那么少算 6 只轮胎,就可求出有几辆汽车算作自行车。
据此,
列式计算(54-2×24)÷(4-2)
=6÷2
=3(辆)
既知汽车有 3 辆,汽车和自行车总计24 辆,减法计算,可得自行车辆数
24-3=21(辆)
例2:
某农机厂制造一批农具,原计划18 天完成,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制造50 件,照这样做了12 天,就超过原计划产量240 件,这批农具原计划制造多少件
分析:
这道题要求原计划制造多少件,不是从题目的条件来看,既不知道原计划每天制造多少件,也不知道实际每天制造多少件,所以要想按照一般的数量关系,通过分析来寻找解题线索,是一个比较困难的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可以用假设法来解答。
题目告诉我们,“原计划18 天完成”我们就假设实际生产了18 天。
那么,按照题目的条件“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制造50 件”来计算的话,应该比原计划产量多制造:
50×18=900(件)
根据题意,制造12 天,就比原计划产量多制造240 件,这样一来,我们就得到了两个数量的相差数,即制造的天数相差了18-12=6(天)。
制造的件数相差了900-240=660(件),这就是说,按实际每天制造的件数计算,6 天可以制造农具660 件,我们可以从这两个相差数中,算出实际每天制造的件数是:
660÷6=110(件)通过假设,找到了解开这道题目的一个重要条件,即实际每天制造110件。
因此,要求出原计划制造多少件,只要再按题目的条件,先算出12 天制造的件数110×12=1320(件),因为12 天制造的件数比原计划产量多240 件,所以原计划制造的件数就是:
1320-240=1080(件)
列综合式计算:(50×18-240)÷(18-12)×12-240
=660÷6×12-240
=1320-240
=1080(件)答:原计划制造农具1080 件。
当求出了实际每天制造110 件之后,下一步也可以这样思考:根据已知条件“实际每天比计划多制造50 件”,可求得原计划每天制造的件数:
110-50=60(件)。
再根据已知条件“原计划18 天完成”即可求得原计划制造的件数:
60×18=1080(件)
列综合式计算[(50×18-240)÷(18-12)-50]×18
=[660÷6-50]×18
=60×18
=1080(件)答:略。
由上例看出用假设法求出实际每天制造的件数,是解这道题的关键。
例3:
勤风印刷厂,装订车间有40 个工人,每分钟每个男工装订 3 本书,每个女工装订本书,男女工人 5 分钟一共装订了435 本书。
问男女工人各装订多少本
假设一:
假设每个女工每分钟装订本数和男工一样多,每分钟也装订 3 本书,照这样计算,40 个工人每分钟应装订120 本(3×40)。
由题中所给条件“男女工人 5 分钟装订435 本”,可知男女工人每分钟装订87 本(435÷5)。
由此看出,假设每个女工每分钟装订本数和男工一样多,要比实际多出33 本(120-87),而每个女工每分钟装订本数比实际多算本()。
那么,多少个女工多算了33 本呢据此,可推算出女工人数(3×40-435÷5)÷()
=(120-87)÷
=33÷
=22(人)
全车间一共是40 人,女工有22 人,可用减法计算,可得出男工人数:
40-22=18(人)
每个男工每分钟装订 3 本,18 个男工 5 分钟装订的本数是:
3×18×5=270(本)
每个女工每分钟装订本,22 个女工 5 分钟装订的本数是:
×22×5=165(本)
答:男工装订270 本,女工装订165 本。
假设二:
假设每个男工每分钟装订本数和每个女工一样多,每分钟装订本,照这样计算,40 个工人,每分钟装订60 本(×40)比题中说的每分钟装订87 本(435÷5)少27 本(87-60)。
由于假设,每个男工装订本数比实际少算了本(),那么,多少个男工少算27 本呢据此,可推算出男工人数:(435÷×40)÷
()
=(87-60)÷
=27÷
=18(人)。
女工人数:
40-18=22(人)以下解答步骤和假设一相同,由此从略。
有一种古老的典型算术题,叫做鸡兔同笼问题,不知道你听说过没有这是一道有趣的题目,是用假设法解答的。
例4:
鸡兔同笼,共有头34 只,脚118 只,鸡兔各有几只
假设一:
假设笼里装的全部是兔子,由于每只兔有 4 只脚,那么,34 只兔,共有(4×34)=136 只脚,比实际的118 只脚多了18 只脚,因每只兔比每只鸡多2 只脚,就可以求出鸡的只数。
(4×34-118)÷(4-2)
=18÷2
=9(只)。
兔子的只数:
34-9=25(只)
答:鸡有9 只,兔子有25 只。
假设二:
假设笼里装的全部是鸡,由于每只鸡有 2 只脚。
那么,34 只鸡共有(2×34)=68 只脚,比实际的118 只脚少了50 只脚,因每只鸡比每只兔少2 只脚,就可以先求出兔子的只数:
(118-2×34)÷(4-2)
=50÷2
=25(只)鸡的只数:
34-25=9(只)
答:鸡有9 只,兔子有25 只
例5:
一列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用10 小时,一列慢车从乙地到甲地要用15 小时,每小时快车比慢车多行12 公里,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几小时相遇相遇时,快车和慢车各行多少公里
假设一:
假设快车和慢车同时从甲地出发到乙地,都行10 小时,题中条件指出:快车从甲地到乙地要10 小时;慢车行全程为15 小时,所以当我们假设两车同时从甲地开出10 小时后,快车到达了乙地,而慢车还在途中:
由于每小时快车比慢车多行12 公里,所以10 小时后,快车和慢车拉开了120 公里的距离(12×10),快车到达乙地,慢车还要行 5 小时,才能到达乙地,即还要行120 公里。
据此,可以推算出慢车的速度:12×10÷(15-10)
=120÷5
=24(公里)
知道了慢车每小时行24 公里,又知道快车每小时比慢车多行12 公里,就可用加法计算出快车的速度:24+12=36(公里)
知道了快车每小时行36 公里,又知道从甲地到乙地要行10 小时,用乘法计算可得全程是:
36×10=360(公里)。
用慢车速度也可以求出全程:
24×15=360(公里)现在,我们再来按“两车同时从两地相向而行”来考虑多少小时相遇。
由“路程÷速度和=相遇时间”可得:
360÷(24+36)=6(小时)。
快车和慢车 6 小时可以相遇;相遇时,快车和慢车各行多少公里由:
“速度×时间”可得:
36×6=216(公里)
24×6=144(公里)
答:快车和慢车 6 小时相遇;相遇时,快车行了216 公里,慢车行了144 公里。
假设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