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教版本高中高一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合集下载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 教学设计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 教学设计

《神奇的对联》教学设计一.教材分析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

本局部着重培养学生对以前所学的语言、文学、文化等方面知识梳理整合的能力和自主思考与合作探究的能力。

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根底;探究活动课的教学模式,可以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觉到新课程教学与传统语文教学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培养语文学习的兴趣。

二.学情分析学生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时对对仗的根本知识也已掌握。

但学生对对联大多只有感性了解,而没有理性的探究;未能对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文化性做深入学习。

如何调动学生学习兴趣,让学生在已有根底上更加深入地了解对联是本节课的题中之义。

三、教学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搜集活动,积累一些对联故事和名联,为课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搜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四.三维目标〔一〕知识与能力1.了解有关对联的根本常识,梳理与课文相关的对联知识。

2.培养学生积累整合与合作探究的能力,提高学生感受鉴赏的能力。

〔二〕过程与方法感受与体验对联的魅力,合作探究对联的奇妙。

〔三〕情感、态度、价值观通过了解对联承载的民族文化,培养学生对高中语文的学习兴趣激发学生对民族文化的热爱。

四、教学重难点1.梳理与语文学习相关的对联,探究相关文化常识。

2.积累赏析名联,探究和尝试对对联。

五.课时安排1课时六、教学过程〔一〕导入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

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对联对仗工整,音调协调,格律严谨,被称为“诗中之诗〞,对联作为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字数不多,却往往内涵丰富。

可以称得上是:“小身板,大乾坤〞。

今天,我们就一起走进这奇妙的对联世界。

〔二〕预习检查●楹联、楹帖、对子。

〔楹:建筑物的柱子。

〕●独立于诗词曲赋之外的特殊文学体裁。

奇妙的对联 精品教案

奇妙的对联 精品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教材分析】《奇妙的对联》是人教版新课标教材高中语文必修一知识短文梳理探究模块的一个专题。

对联是我国优秀传统文化中独特的艺术形式,是传统文化的精华部分。

它承载着丰富的文化内涵,学习欣赏对联,可以开拓学生的视野,激发学生对民族优秀文化的热情,增加学生的知识积累,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和审美能力。

学习对联,应从其文学性、趣味性和艺术性入手。

【学情分析】高一学生在初中就已初步接触过对联知识,但对对联的发展、对仗、平仄等缺乏深入了解,以致在对联拟写方面存在着较大困难。

对于对联的趣味性、艺术性及其所承载的文化内涵没有专题的探究。

因此,我们有必要进一步学习欣赏对联这一独特的艺术形式。

【教学目标】知识与能力:掌握对联的基本特点,尝试拟写对联。

过程与方法:通过自主梳理基本常识,小组合作探究评改并归纳对联特点,学以致用。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从而进一步激发他们对祖国传统文化的喜爱。

【教学重点】掌握对联的特点,学会欣赏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鉴赏,尝试拟写对联。

【教学方法】讲授法、讨论法与练习法相结合【教学用具】多媒体课件【课时安排】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同学们你能看出这副对联蕴含的深意吗?()二、介绍对联知识1、对联的概念:对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楹,就是建筑物的柱子。

题在两根对称的柱子上的文字就叫楹联。

2、对联的起源:对联是独立于诗词曲赋等之外的一种传统文学样式。

对联由骈文和律诗的形式演变而成,形成于唐宋,盛行于明清,可谓源远流长。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春联。

3、对联的种类: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庆贺新春佳节)、节日联(庆祝、纪念各种节日)、婚联(嫁娶)、寿联(祝贺生日)、挽联(哀挽死者)、名胜联(名胜古迹)、行业联等等。

4、对联的基本常识:传统的对联讲究“四讲”,即上下联“字数讲相等,字音讲平仄,词语讲对仗,句法讲对称”。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教案设计) 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2.让学生掌握对联知识,学会欣赏对联;3.让学生学会拟写对联,提高语言运用能力。

教学重点:1.欣赏对联;2.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拟写对联教学过程:一、导入激趣寸土为寺,寺旁言诗,诗曰“明月送僧归古寺”;双木成林,林下示禁,禁云“斧斤以时入山林”。

以一相国小姐择婿的故事导入,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二、对联起源秦汉以前,民间每逢过年就有悬挂桃符的古老风俗。

到了五代,后蜀皇帝孟昶,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

”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又叫“春联”。

宋代文人纷纷仿效,并以题联为趣。

到了明清,更是发展到了鼎盛时期,宫廷民间,男女老少,都以题联为乐。

(插入学生张贴对联的小活动)三、对联特点(学生归纳)1.字数相等;(举特例:袁世凯千古,中国人民万岁) 2.词性相同;(虚对虚,实对实)3.结构相当;(并列对并列,偏正对偏正,动宾对动宾,主谓对主谓)4.平仄相对;(仄起平收)5.内容相关。

(正对、反对、流水对;意趣高雅,忌粗俗)四、对联欣赏(配乐)1.风声雨声读书声声声入耳家事国事天下事事事关心(正对)2.青山有幸埋忠骨白铁无辜铸佞臣(反对)3.因荷(何)而得藕(偶),有杏(幸)不须梅(媒)(流水对)五、牛刀小试1.请把下列短语组合成一副对联:昔闻先忧杜少陵始可言诗范希文庶几知道今上后乐(答案:后乐,先忧,范希文庶几知道;昔闻今上杜少陵始可言诗。

)2.对联评改(1)全国卷(青海等)上联:东风送暖大江南北春光好下联:春雨润物长城外百花香(内外)(2)全国卷(上海等)上联:国兴旺家兴旺国家兴旺下联:老舒心少舒心老少舒心(平安)3.用你熟悉的课文题目,对下列对子。

(1)观沧海(忆江南;泊秦淮)(2)曹刿论战(孙权劝学;愚公移山)六、合作探究1.下面是一副对联的上联,请对出下联(2004年广东卷)荔枝龙眼木瓜皆是岭南佳果(牡丹芍药杜鹃均为江北名花丹霞南华梅关均为粤北名胜貂皮人参鹿茸尽为塞北名产)2.请你结合身边的事物或情景,拟一则上联,然后请同学们对出下联。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三维目标】
1、知识能力目标: 掌握对联的有关知识,领略对联的无穷魅力。
2、过程方法目标: 在对联欣赏和拟写活动中提高驾驭语言文字的能力和创新能力。
3、情感态度价值观目标:培养对传统文化的兴趣。
【教学重点】
1、掌握对联常识,学习欣赏对联。
2、把握对句要领,学习拟写对联。
【教学难点】
1、拟写对联
2、养成关注传统文化的意识。
只见东坡若有所思,便提笔写道:日落香残,去了凡心一点;火尽炉寒,来把一马牢拴。住持没文化,得了苏轼墨宝,沾沾自喜。将对联高高悬挂,逢人便吹牛,被天下人耻笑。
亲爱的老师和同学们,你们猜出来,苏东坡的意思了吗
第四队展示:
今天的比赛高手如林啊,我们队感到压力山大啊。不过没关系,我们队研究的是一语双关,话里有话的神奇对联——“双关联”。清代的大文学家金圣叹,为人狂放不羁,能文善诗,
如此有技术含量的“谐音联”,其他队伍还不甘拜下风,哈哈!
第三队展示:
前两队实力很强啊,但我们研究的“字谜联”,可是将中华文化的两大瑰宝,“字谜”和“对联”完美结合的超级智慧结晶,最后胜利者并将是我们。请看我们的“苏东坡智骂住持”:
话说,千古名刹金山寺的住持是个趋炎附势,鄙视百姓的势利眼。苏东坡对他的为人很是看不起。有一次,苏东坡到金山寺游玩,住持笑脸相迎,阿谀奉承,再三请求苏东坡题副对联。
【课改尝试】
1、教师引领下自主--合作—研究性学习的课程模式。
2、创建具实践性、参与性、开放性特点的语文课堂。
【学情分析】
一方面,教学内容与生活联系紧密,学生求知的兴趣较浓,易于入门。另一方面,学生对传统文化关注不够,加上语言表达、创新能力薄弱,课堂教学材料不宜太难太深,以培养
兴趣,普及对联知识为主。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联系《优美的汉字》,温故知新。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新课由《优美的汉字》引出对联:敬天爱人方知礼尊老抚幼乃是家二、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常识。

填空,总结对联的特点:一副对联分两幅右上左下竖对齐对仗工整结构同对位平仄应相异三、指导学生揣摩欣赏对联:将下列语句组合成对(只填序号),指出其是否为对联(是对联则列出上下联),并说明理由:(含答案)1、细羽家禽砖后死2、粗毛野兽石先生3、福如东海4、寿比南山5、尽己为忠忠则恕6、及人当恕恕亦忠7、古有千里马8、今有红旗车9、生死一知己10、存亡两妇人11、四诗风雅颂12、三才天地人13、袁总统千古14、中华民国万岁15、车到山前必有路16、有路必有中国车17、崇道必求乎典18、当仁不让于师19、天增岁月人增寿20、春满乾坤福满门(1)(2)(3)(4)(5)(6)(7)(8)(9)(10)四、仿写,补齐对联(含参考答案)1、到一高中要守纪律当好学生应讲文明2、主科(攻)语数外教师姚宋王(兼学理化生)3、奋战三旬月考终折桂笃学千日金榜早题名4、青龙山枫叶红百果香秋光无限仙人岛浪花碧千帆竞辽海有情5、不见鸿门宴岂知垓下围板书计划:优美的汉字奇妙的对联敬天爱人方知礼尊老抚幼乃是家。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

一、教案基本信息教案名称: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课时安排:2课时教学目标:1. 让学生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如对联的起源、特点、结构等。

2. 培养学生对对联的兴趣,提高学生的文学素养。

3. 引导学生运用对联知识进行创作,锻炼学生的语言表达能力。

教学重点:对联的基本知识及特点教学难点:对联的创作技巧及运用教学准备:相关对联资料、PPT课件二、教学过程第一课时1. 导入新课教师通过展示PPT课件,引导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和发展历程,激发学生对对联的兴趣。

2. 学习对联的基本知识(1)对联的定义:对联是一种对仗工整、韵律协调、意义完整的文学形式。

(2)对联的结构:上联、下联和横批。

(3)对联的特点:对仗工整、韵律协调、内容相关、形式美观。

3. 学习对联的种类(1)春联:春节时贴的对联。

(2)寿联:祝寿时用的对联。

(3)挽联:悼念逝者时用的对联。

(4)婚联:结婚时用的对联。

4. 课堂练习教师给出一些对联,让学生判断其属于哪种类型,并解释原因。

第二课时1. 复习导入教师通过提问方式复习上节课所学内容,检查学生对对联知识的掌握情况。

2. 学习对联的创作技巧(1)平仄搭配:上联尾字为仄声,下联尾字为平声。

(2)对仗工整:上下联对应的词语要在词性、数量、意义等方面保持一致。

(3)内容相关:上下联内容要相互关联,表达一个完整的意思。

3. 创作练习教师给出一个主题,让学生尝试创作对联。

例如:“春天”为主题,学生需围绕春天创作一副对联。

4. 展示评价学生将自己的对联作品展示给同学和老师,大家共同评价,教师给予点评和指导。

三、教学反思通过本节课的学习,学生对对联的基本知识和创作技巧有了初步了解。

在今后的教学中,可通过更多实例和练习,让学生巩固对联知识,提高对联创作水平。

引导学生将对联知识运用到日常生活和文学创作中,丰富学生的文学素养。

六、课堂活动1. 对联接龙:学生分组进行对联接龙游戏,要求每组成员依次给出上联,下一位成员需根据上联创作出下联。

人教版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_教案

人教版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_教案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发布时间:2019-12-19教学目标: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的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音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尝试对对子。

教具:多媒体课时:1课时教学过程:一、【导入】(投影:四幅不同场景,里面各有一副独联。

)白板上出示了四副画面,虽然场景各不相同,但却有一个共同的特点,不知同学们发现了没有?(都有对联)是的,对联在我们生活中随处可见,婚嫁节日有喜联,丧事悼念有挽联,名胜古迹有楹联,店铺门头有行业联……可以说,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长河中一颗璀璨的珍珠,它既是一种特殊的艺术品(投影:书法艺术对联),又是一种特殊的文学体裁。

今天就让我们走进对联,走进中国的传统文化,去领略一下对联带给我们的独特魅力。

(投影:奇妙的对联)本节课我们将达成如下学习目标:(投影)1、了解有关对联的知识,掌握对联特点。

2、鉴赏对联,感受语言魅力,提高审美能力。

3、尝试对对子。

二、【讲解第一知识模块:认识对联】我们先从1932年清华大学招生考试的一道题目说起。

当时著名史学家陈寅恪出国文试题,其中一题是对对子,上联是“孙行者”,要求对出下联。

结果答案五花八门。

下列几种都是当时的答案,你认为哪个比较好?如果你是改卷的老师,你给哪个答案打满分?(投影:上联——孙行者下联——韩退之祖冲之王引之胡适之)(学生回答,老师给予充分的肯定。

学生回答“…”老师追问“为什么呢?”然后,老师明确。

)【中国港台武侠小说作家梁羽生认为“祖冲之”最佳,乃天造地设。

周祖谟对的“胡适之”得了该题的满分。

】刚才同学的回答很好,都知道对对子应该去“对”。

下面我们出示几副对联请同学们朗读几遍,讨论归纳对联的特点。

(投影)(请学生大声朗读对联)请同学们说一下对联的特点和要求。

(能发现几条就说几条。

不要求面面俱到,说出一点也可。

请学生自由发言。

老师积极肯定。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

高中语文奇妙的对联教案新人教必修一、教学目标1. 知识与技能:(1)理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2)学会编写对联,并能运用对联表达情感、描绘景象。

2. 过程与方法:(1)通过分析、讨论,掌握对联的构思和创作方法;(2)运用对联进行口语表达和书面写作。

3.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感受对联文化的魅力,增强对传统文化的认同感;(2)培养学生的审美情趣和创造力。

二、教学重点1. 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2. 对联的构思和创作方法。

三、教学难点1. 对联的内在意境和韵律的把握;2. 创作具有个性和创意的对联。

四、教学准备1. 教师准备对联案例、相关资料;2. 学生准备笔记本、笔。

五、教学过程1. 导入新课(1)教师出示对联,引导学生欣赏、思考;(2)学生分享对联欣赏的心得。

2. 讲解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1)教师讲解对联的定义、起源和发展;(2)学生跟随教师总结对联的基本特点和结构规则。

3. 分析对联的构思和创作方法(1)教师分析对联的构思过程,引导学生理解内在意境;(2)学生讨论、总结对联的创作方法。

4. 实践练习(1)教师布置练习任务,要求学生编写对联;(2)学生现场编写对联,教师巡回指导。

5. 展示评价(1)学生展示自己编写的对联,分享创作心得;(2)教师评价学生的对联作品,给予肯定和指导。

6. 课堂小结教师总结本节课的学习内容,强调对联的重要性和创作方法。

7. 课后作业学生回家后,编写一副对联,表达对家人的祝福或描绘家庭景象。

六、教学拓展1. 教师引导学生了解对联在不同领域的应用,如春联、挽联等;2. 学生通过查阅资料,了解对联在各地域的特点和差异。

七、课堂活动1. 教师组织学生进行对联比赛,看谁编写出的对联更具创意和意境;2. 学生积极参与,展示自己的才华,评选出最佳对联作品。

八、情感升华1. 教师引导学生感受对联中所蕴含的亲情、友情、爱国情等情感;2. 学生分享自己对对联的情感体验,增强对传统文化的热爱。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

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4篇)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篇1奇妙的对联【学习导航】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积累一些名联。

【资料链接】一、对联的起源:对联作为一种独特的文学形式,在我国有着悠久的历史。

它从五代十国时开始,明清两代尤为兴盛,发展到今天已经有一千多年了。

据历史记载,后蜀之主孟昶在公元964年除夕题于卧室门上的对联“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是我国最早的一副。

二、对联的种类:对联,雅称「楹联」,俗称对子。

对联的种类约分为春联、喜联、寿联、挽联、装饰联、行业联、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

1、春联。

所谓“春联”,又叫“春贴”,是为庆贺新春佳节而作的楹联,是对联重要的一种形式,也是最常见的对联。

这种楹联,多是寄情抒怀,希望一年吉祥如意。

祖国有天皆丽日;神州无处不春风。

大地回春,青山绿水,祖国千般美;日暖神州,人寿年丰,幸福万年长。

2、节日联。

所谓节日联,是针对各种节日,以示庆祝、纪念,使节日倍增欢乐、热烈、隆重气氛而撰写的联语。

这种节日联语,可以说是春联的扩大和演化。

节日楹联既富节日气氛,又切合撰联对象,具有极强的针对性。

万家元宵夜;一街太平歌。

(元宵节联)人逢喜事尤其乐;月到中秋分外明。

(中秋节联)脉脉深情似春晖育桃李;耿耿丹心如烛光照春秋。

(教师节联)军爱民意如山重;民拥军情似海深。

(“八一”节联)3、婚联。

所谓婚联,又称“喜联”,是嫁娶的专用联语,或见于大门、洞房门,或见于妆台旁、花轿上……其主要内容是表示对新婚夫妇的赞美、夸奖、祝愿以及婚嫁的喜庆场面等。

荷开并蒂;芍结双花。

箫管并举;凤凰来仪。

欢庆此日成佳偶;且喜今朝结良缘百年恩爱双心结;千里姻缘一线牵以上都是旧时常见的婚联,现在许多人在撰写婚联时则喜欢推陈出新,比如有的以双方职业入联,有的赞颂新事新办:眼镜大夫,采中西,治顽疾,药到病除,交称华佗扁鹊;(医生)斯文小姐,呕心血,育桃李,餐忘寝废,堪誉蜡烛春蚕。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经典教学教辅文档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设计阐明】本文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梳理探求”模块第二课。

近些年来,由于先生对“对联”这方面的知识比较陌生,又基本没进行专门训练,所以从全国范围看,先生答“高考对联题”并不理想,得零分者比比皆是。

因而,我认为不能忽略本模块的教学任务。

在本模块的教学设计中,我注重了解先生的知识结构和言语的实践运用,力求把教学建立在先生可接受的层面上,边讲边练,激发先生的主体认识,让先生把读对联和写对联结合起来,坚持用先生的理论引领先生学习;力求把应试教育和本质教育结合起来,让先生达到学致运用和乐学的境界。

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能力:了解对联方面的次要知识,把握对联的灵魂,会做简单的属对练习。

2.过程与方法:经过例句有按次地了解对联知识,运用学到的对联知识进行属对练习。

3.情感态度价值观:认识热爱传统文明,在语文理论中发展思想,进步文彩。

二、教学重点了解对联方面的次要知识。

三、教学难点对联欣赏和属对练习。

四、教学关键让先生掌握对联知识树,鼓励先生创作对联,激发先生学致运用的热情。

五、教学过程(一)目标诊测对句填空:座上珠玑昭日月,()预设:堂前黼黻焕烟霞;(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三《林黛玉进贾府》)(二)实行目标1.导入:补写对联,属于高考考点“言语文字运用”中的“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见的修辞方法”部分。

2.基础知识学习。

(1)对仗是对联的基本要求。

对仗: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绝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词等。

)③平仄绝对(音韵和谐)。

对仗非常工整的,叫严对。

例1: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例2: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腾。

例3:一畦(qí)(平)春韭绿(lǜ)(仄),十里(lǐ)(仄)稻花香(xiāng)(平)。

过渡:也有宽对,要求不太严的,由于方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人们看对联,次要还是看意思。

例4:人生贵在有寻求,哪怕脚下路悠悠。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微教学设计一、教学背景:本课选取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板块中的一个专题—奇妙的对联。

它意在通过引领学生了解对联,欣赏对联,喜欢对联,从而提高对语言文字的驾驭和应用能力,了解中华民族的传统文化,探究其中的魅力,继承和发扬传统文化。

二、教学目标一)知识与技能1.记住有关对联的常识。

2.学会欣赏对联,记住一些名联。

二) 过程与方法1.师生课前搜集对联。

2.分析对联的形式美。

三) 情感态度与价值观1.培养学生对对联,传统文化的兴趣。

2.提高学生的语文素养。

三、教学方法讲授法四、教学过程一)导入让我们走进“奇妙的对联”。

二) 正文讲解1.对联起源通过教师的介绍,让学生了解对联的起源。

起源于秦汉之前兴起的“桃符”,宋朝时得到普及,明朝朱元璋的提倡让它进一步发展。

2.对联概念借助老师的讲述,学生了解并识记一些对联的常识。

1)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2)体制短小、文字精炼、历史悠久、雅俗共赏3)分上下两联,有的还有横批;4)张贴时,上联在右(进门的右边),下联在左。

3.对联欣赏老师通过对若干对联的形式进行分析,让学生感受到对联的奇妙。

1)拆字联;2)隐字联;3)镶字联;4)同偏旁部首联;5)顶针联;6)回文联;7)谐音双关联三)结尾借助这几个对联,我们初步感受了对联的魅力。

对联是我国传统文化里的瑰宝,让我们在以后的学习和生活中继续去感受它的魅力,提升自己的语文素养,丰富自己的精神世界。

最后让我们以一幅对联结束本课。

谢谢大家!五、教学总结1.课件精美。

2.重点突出,材料丰富。

教案:《奇妙的对联》

教案:《奇妙的对联》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第一课时)授课教师:四川大学附属中学语文组任志恒授课班级:高一·9班授课时间:2014年10月30日一、教学设计分析【教材分析】《奇妙的对联》是人民教育出版社2004年版必修一梳理探究的专题,旨在让学生进一步拓宽语文学习范围,感受汉语魅力,关注汉语发展,培养热爱母语和传统文化、关注社会生活的意识。

该专题的学习将分为两课时,本节课为第一课时。

对联是一种重要的民俗文化,名山大川、节日庆典都少不了对联,她与我们的生活息息相关。

从短文编写体例及例联的选择来看,教材编者旨在调动学生的日常生活和学习积累来感受对联的美妙,学习对联的知识,品评对联的奇妙。

因此本专题的学习需要培养学生观察生活,从生活中搜集对联素材梳理对联常识,要结合生活场景、民俗风情等,探究对联奇妙之处,注重联系社会,在自我与社会的关联中探究对联的奇妙。

同时,《奇妙的对联》这一专题与汉字文化和语言运用关系紧密,因此在学习本专题时需要引导学生体会汉字和对联这一文学样式的关联,体会对联上下两联之间形式和内容上的关联,体会汉字、对联和文化之间的关联。

培养学生对对联这一传统文学艺术样式的兴趣,享受审美乐趣。

在具体学习中需要围绕所选择的目标加强语文积累,在积累中注重梳理,体现新课改语文课程“积累·整合”的目标;通过阅读名联和赏析对联的奇妙,实现“感受·鉴赏”,体会中华文化的博大精深、源远流长,提高语文素养;在反思提升中达到思维和认识的提升,从而达成“思考·领悟”的目标。

【学生分析】高一学生在平时的生活中或多或少地接触过对联,对对联有一些感性的认识,比如知道对联上下联字数相等、知道一些与对联有关的趣味故事等,但对对联的相关知识缺乏基本和系统的了解,对对联的奇妙之处更难做出具体而微的鉴赏评价。

国庆节安排同学们关注对联,选择一幅自己欣赏的对联并与之合影,制作一幅欣赏小报“人在联中”。

该活动为学生积淀了对联欣赏和品味的建模知识。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精选三篇《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1【课文类型】活动课。

【课前准备】1、收集对联:⑴ 收集楹联:① 了解什么是楹联。

② 主要从祠堂、庙宇、古建筑中获得。

③ 选择较有文化意义的加以整理。

⑵ 收集春联:从春节期间人们所贴的对联中去搜集。

⑶ 收集商业用联。

⑷ 收集喜庆、婚、寿、挽等联。

2、阅读资料,网上查询。

3、了解对联的有关基本知识。

【活动目的】1、知识:了解对联的基本知识,对联的历史。

2、能力:⑴ 品味对联形式与内容。

⑵ 学会欣赏对联。

⑶ 学作一些简单的对联。

⑷ 提高语文素养,培养对传统文化兴趣。

【活动过程】一、导入对联二、对联来源的发展介绍三、对联的分类1、由学生展示所收集的对联,然后归类。

2、分类标准。

四、对联欣赏1、趣味联(讲一个趣味对联故事)。

2、古对联(楹联、春联、商业联、喜庆联、挽联)。

3、现代联。

五、对联课堂活动1、对联与名人。

2、猜谜。

3、对联断句。

4、读准对联。

5、改对联。

6、学对对联。

六、总结、归纳,进一步明确知识七、作业:收集、交流《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2【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课时】二课时。

【教学过程】第一课时一、用多媒体播放对联,请学生看对联猜店名(先引起学生兴趣)二、请学生欣赏名联,并说出其中包含的历史人物和历史事件三、由学生归纳对联知识:平仄、对仗四、布置作业分组(每组5~6名学生)各出十条上联(每联字数在7字以内)。

第二课时一、课堂对对子(每组各选5条让同学对,孰优孰劣由学生老师共同评价)。

二、测试评价结合高考题,专门出一份与对联有关的试卷。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3【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共3篇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1【教案教学设计】一、教学目标1.知识与技能:①掌握对联的定义、来源及发展历程。

②掌握对联的基本结构和常见表现形式。

③能够欣赏并理解对联的内涵和韵味。

2.情感态度与价值观:通过学习对联,培养学生的语言审美能力,增强学生的文化气质,同时提高学生的文化素养。

二、教学重点1.对联的基本知识结构。

2.对联的基本表现形式。

3.欣赏对联的韵味与内涵。

三、教学难点1.如何理解对联的内涵。

2.如何根据韵味和音律判断对联的好坏。

四、教学方法1.课堂讲授法。

2.图片解析法。

3.课外阅读法。

五、教学过程第一步:导入请学生欣赏以下几组对联,然后让学生谈谈它们的共同点和不同点。

“五谷不分贵贱粗,六合只论是非清。

”“古道西风瘦马,夕阳西下,断肠人在天涯。

”第二步:讲解1.对联的定义与来源。

对联是汉族传统的一种文学形式。

其所谓对联就是古代的联语、衬字、衬语等的统称。

对联源于古代简练的文体,起源较早,大约在唐朝。

兴盛于明代,成为文化生活中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人们在往来春秋之际,常要用对联来增添节日气氛、增进友谊。

2.对联的基本结构。

对联的基本形式是“上下联”的排列组合,即上联与下联联接紧密或衔里呼应。

在这种典型的排列形式中,上联与下联往往构成一组完整的意义,且上下联一般以四个字为一组。

3.对联的表现形式。

对联的形式很多,但总的来说,它们有以下几种特点:①押韵字必须相同。

②词意相近相对。

③对上对下意境相协调,意思相关,意味深长。

④语言简练、形式规范、朗朗上口。

⑤对联还应具有富有文化内涵和韵味的特色。

第三步:观察请学生观察以下几组对联,然后选择其中最好的一组,给出自己的理由。

1.“山居采菊人归去,天气晚来风起。

”2.“孤帆远影碧空尽,惟见长江天际流。

”3.“劝君更进一杯酒,西出阳关无故人。

”第四步:欣赏请学生欣赏课堂上提供的各种对联,然后谈谈自己的感受和体会。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梳理探究之《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学目标】1、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尝试对对子。

【教学难点】提高对联的制作的能力【教学安排】一课时【教学进程】一、导入(奇妙的对联)1、“一条大路通南北;两边小店卖东西。

”是清代诗人宋湘所作,据说他在路过一个小镇时,在十字街的墙上题出上联:“一条大路通南北”。

走后数日,仍无人能对,他便自己又对出了下联。

2、古诗文妙联选:实迷途其未远;觉今是而昨非。

(联出陶渊明《归去来兮辞》)会当凌绝顶;一览众山小。

(联出杜甫《望岳》)海内存知己;天涯若比邻。

(联出王勃《送杜少府之任蜀州》)淡泊以明志;宁静而致远。

(《三国演义》第37回)3、坐,请坐,请上坐;茶,泡茶,泡好茶(苏轼讽势利者)二、关于对联常识楹联游览我国的名胜古迹,人们会在各种殿堂庙宇和亭台楼阁的楹柱上看到左右两边字数相等、工整对仗的词句,这就是中国著名的楹联,又叫楹帖,俗称对联、对子。

由于这些楹联写景状物生动帖切,抒情叙事寓意深远,往往给游客增添许多兴味。

楹联是中国特有的文学形式。

它起源于繁荣发达的唐诗之后,相传是由五代时的后蜀皇帝孟昶首创的。

当时有在门口挂桃符板压邪驱妖的风气,孟昶就在一年除夕把两句诗题写在桃符上,叫“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故称“题桃符”,因是春节所题,后来又叫做“春联”。

到了宋代,楹联已经盛行起来,文人学者纷纷以题联为趣。

比如南宋学者朱熹不仅在自己的住所和读书处,而且在许多地方的府学、县学甚至个人住宅题联。

他赠给漳州的一个读书人一副对联:东墙倒,西墙倒,唯见家室之好;前巷深,后巷深,不闻车马之音。

宋代还有个叫叶洪俞的文人,考中进士后,曾上书揭露官场腐败作风,上自宰相下至县官他都骂到了,文中句式相同,末尾都用“而已”二字,以表示他对腐败现象的鄙视,其中有“今之宰相,招权纳贿倚势作威而已”,宰相因此大怒,十年不肯提升他,为此他自题对联一副:未得“之乎”一字力;只因“而已”十年间。

人教版本高中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人教版本高中高一语文《奇妙的对联》学习教学学习设计

人教版高一语文《奇妙的春联》教课方案【教课目的】(一)知识与能力认识春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累积有关春联知识,要点累积平仄、对仗知识。

学习赏识春联,要点累积赏析名联;试试对春联。

(二)过程与方法课前收集整理,课内议论沟通,师生互动,合作研究,借鉴仿写,使学生有所累积。

(三)感情态度与价值观:认识春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培育学生的民族骄傲感。

【教课要点】掌握春联知识,如春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知识。

【教课难点】指引学生利用所学春联知识试试对对子。

【教课方法】采纳板块式教课法,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联系从前学过的古诗文,温故知新,指引学生掌握对联知识。

【教课准备】指导学生进行课前预习和收集活动,累积一些春联故事和名联,为讲堂活动做好准备;教师收集资料,制作多媒体课件。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课过程】第1 页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亦可让学生叙述课外收集的有关春联的故事)。

以郑板桥智识奇联的故事导入——上联:二三四五,下联:六七八九,横批:南北。

[缺“一”(衣)少“十”(食)没“东西”]二、板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春联(多媒体课件显示)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认识春联知识。

(学生回答后多媒体显示)春联,也叫楹联、楹帖、对子等。

春联由上联和下联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同样,构造相当。

春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指导学生依据春联的知识达成课本练习。

学生思虑议论讲话(1)上联:孙行者下联:祖冲之(胡适之)要修业生议论,畅所欲言,说出原因即可。

(2)上联:一代文章推《子夜》下联:一生心血似《春蚕》(要修业生依据春联的基本要求回答,而后多媒体显示)三、板块二:读你千遍不厌烦——赏识春联(多媒体课件显示)第2 页1.指导学生阅读课文,认识春联分类以及赏识春联与语文学习的关系。

春联大概能够分为名胜类、喜庆类、哀挽类、谐讽类、文艺类、行业类、集句类等2.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要修业生议论说明来历和妙处,教师适合点拨。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

《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奇妙的对联》教案设计一、教学内容分析对联是我国独特的艺术形式,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本课为人教版第一模块梳理探究单元第二课,作为第一模块的学习内容,可以很好地激发高一学生对文化文学的热爱,为今后的语文学习打下基础;探求活动课的教学模式,让学生喜爱这一类型的课程,感受到新课程教与学与过去的不同,从而改变自己的学习方式方法。

二、学生学习情况分析初中时已初步接触对联知识,中考有考对联,初中时对仗的基本知识已掌握,可不作为教学重点;但初中时对联多作为应试要求,对于对联的艺术性、趣味性、承载的文化没有专题的探究活动或未充分开展过有关对联的探究活动,学生的兴趣和积极性有望得到充分的调动。

三、设计思想“教学的艺术不在于传授本领,而在于激励、唤醒、鼓舞”(德国教育家第斯多惠《德国教师教育指南》),“所有智力方面的工作都要依赖于兴趣”(瑞士著名教育家皮亚杰《教育科学与儿童心理》),在教学中扣紧“奇妙”二字,以欣赏与对对子激励兴趣,以兴趣激励学生对对联的知识、文化的探究学习。

在教学中采用迁移教学法:教学循序渐进,做到举一反三、触类旁通。

迁移的方法就是能较好的进行类比推理,沟通新旧事物之间的联系。

情境教学法:利用多媒体课件、用教材内容、故乡文化底蕴、学校办学历程创设对联情境的办法,激发学生兴趣,感受对联艺术和文化。

作为梳理探究单元课程,要充分调动学生的积极参与,体现学生主体,提高学习兴趣,引发进一步自主探究的愿望。

四、教学目标1.激发学生对祖国传统文学精华之一对联的兴趣。

2.掌握对联知识,学习拟写对联。

3.通过拟写对联,提高学生运用语言文字的能力。

五、教学重点和难点教学重点:对联的特点、对联的分类、辨对联、、赏对联、作对联。

教学难点:引导学生主动参与赏与对。

六、教学过程设计(一)用四川才子杨慎的故事导入杨升庵巧对县令杨慎,字升庵。

明代文学家,四川新都人。

他五六岁时,就很勤奋聪颖,在他的家乡流传着“娃娃堰”的故事。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 _0

奇妙的对联(人教版高一必修) 教案教学设计教学目标:1. 了解对联所承载的中华民族传统文化。

2. 积累有关对联知识,重点积累平仄、对仗知识。

3. 学习欣赏对联,重点积累一些名联。

4. 尝试对对联。

教学重点、难点:1. 掌握对联常识,如对联的历史,平仄,对仗等基本常识。

2. 让学生尝试对对子。

教学设想:联系以前学过的古诗,温故知新。

以学生为主体,师生互动。

课时安排:一课时教学过程:一、故事激趣,导入新课一年春节前夕,清代书画家、文学家郑板桥去郊外办事,路过一家门前,看见门上贴着一副对联。

上联是:二三四五,下联是:六七八九。

郑板桥读后,掉头就往自己家里跑。

不一会儿,他扛来一袋粮食,还拿着几件衣服和一块肉,急匆匆地走进那户人家。

只见屋里的人缺吃少穿,愁眉苦脸,送来的粮食、衣物正好救了他们的急,一家老小十分感激郑板桥。

奇怪的是,郑板桥和这家人素不相识,却从门前的对联里看出了这家人的贫困和急需。

聪明的小读者,从这副对联里你能看出什么?如果说这副对联是一个谜语,打一个成语,你能猜出这个成语是什么吗?二、版块一:掀起你的盖头来——走进对联。

1.看练习一,并结合课文内容,了解对联常识:对联由上联和下联组成,要求对仗工整,平仄协调。

对仗的要求是字数相等,词性相同,结构相当。

对联讲究平仄,平仄相异,仄起平落。

2.完成练习题2和练习题3。

三、版块二:读你千遍不厌倦——欣赏对联南朝《荆梦岁时记》记载,每逢岁时,人们便挂桃符来驱鬼避邪、迎喜接福。

这是对联的萌芽。

五代时,桃符上的神像不见了,取而代之的是联语。

《茅亭客话》记载:蜀后主孟昶曾写了一副“新年纳余庆,嘉节号长春”的对子,是我国最早的对联。

1. 指导学生阅读课文,了解对联分类。

2. 师生共同赏析课本名联。

3. 妙联撷趣。

A.趣联:a。

海水朝cháo,朝zhā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朝cháo朝zhāo落;浮云长zhǎng,长chá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长zhǎng长cháng消。

高一年级语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和学案

高一年级语文      奇妙的对联教学设计和学案
奇妙的对联
语文 高一年级 人教版必修一
人梳 教理 版探 语究 文 必 修 一
什么是对联
对联,汉族传统文化之一,又称 楹联 或 对子 ,
是写在纸、布上或刻在竹子、木头、柱子上的对偶语句。 对仗工整,平仄协调,是一字一音的中华语言独特的艺术形式。
对联的种类
对联根据不同的用途,种类约分为 春联、喜联、寿联、挽联、孝联、装饰联、行业联、 交际联和杂联(包括谐趣联)等。秋我 自Fra bibliotek志 自 高
菊 傲 霜
坪 高 揽 道 遥
勤 奋 斗
虬 松 倚 壁
钟 灵 毓 秀
势 当 厚 积



我龙
岂 甘
拼 搏
盘 曲
黄 梁 枕 虚 梦
母 校 兴
雏 凤 浴 火
天应 生知 我任 材重
道 远
十年寒窗 三年磨砺 应知任重道远 数载苦读多少风雨 多少汗水 唯今日 劈波斩浪 直挂云帆济沧海
一腔热血 万丈豪情 无意惊风泣雨 几度春秋无限憧憬 无限希冀 聚一堂 蓄势待发 群芳昂首竞开放

怎么区分上下联



乾 坤
平上去 入
你会贴对联吗
岁 月

阴平 阳平 上 去

满 门
ˉˊ ˇ ˋ
增 寿
来东气紫













寿
对联的特点
(1)字数__相___等______ (2)词性__相___同______ (3)内容__相____关_____
相反
仄起平收 不用重字
国风 事声 家祸 雨福 事不 声无 天单 读双 下行 书至 事昨 声今 事事夜行 声声朝至 关入 心耳
  1.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2.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3.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人教版高一语文必修一《巧妙的春联》教课方案
【设计说明】
本文为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一中“梳理研究”模块第二课。

近些年来,因为学生对“春联”这方面的知识比较陌
生,又基本没进行特意训练,所以从全国范围看,学生答“高考春联题”其实不理想,得零分者俯拾皆是。

所以,我以为不
能忽视本模块的教课任务。

在本模块的教课方案中,我着重认识学生的知识构造和语言的实质运用,力争把教课成立在学生可接受的层面上,边讲边练,激发学生的主体意识,让学生把读春联和写春联络合起来,坚持用学生的实践引领学生学习;力争把应试教育和素质教育联合起来,让学生达到学致使用和乐学的境地。

一、教课目的
1.知识与能力:认识春联方面的主要知识,掌握春联
的灵魂,会做简单的属对练习。

2.过程与方法:经过例句有次序地认识春联知识,运
用学到的春联知识进行属对练习。

3.感情态度价值观:认识热爱传统文化,在语文实践
中发展思想,提升文采。

二、教课要点
认识春联方面的主要知识。

三、教课难点
第1 页
春联赏识和属对练习。

四、教课要点
让学生掌握春联知识树,鼓舞学生创作春联,激发学生
学致使用的热忱。

五、教课过程
(一)目标诊测
对句填空:座上珠玑昭日月,()
预设:堂前黼黻焕烟霞;(选自:人教版高中语文必修
三《林黛玉进贾府》)
(二)实行目标
1.导入:补写春联,属于高考考点“语言文字运用”
中的“仿用句式、正确运用常有的修辞方法”部分。

2.基础知识学习。

1)对仗是春联的基本要求。

对仗:①字数相等②词性相对(名词对名词,动词对动词,副词对副词,数词对数
词等。

)③平仄相对(音韵和睦)。

对仗特别工整的,叫严对。

例1:眼内(有尘)三界(窄),心头(无事)一床(宽)。

例2:一尘(全)不染,甲子(任)翻滚。

例3:一畦(qí)(平)春韭绿(lǜ)(仄),十里(lǐ)(仄)稻花香(xiāng)(平)。

过渡:也有宽对,要求不太严的,因为形式毕竟是为内容服务的,人们看春联,
主要仍是看意思。

第2 页
例4:人生贵在有追求,哪怕脚下路悠悠。

(也叫流水对,又叫串对。


2)春联的灵魂仍是“意趣”。

春联,是我国特有的文学款式。

读春联,赏春联,给人
们带来无量乐趣。

例:落霞与孤鹜齐飞,秋水共长天一色。

预设:化静为动,写出了夜晚洞庭湖上的壮丽风景,拥有独到的美感,妙不可言。

小结:从炼字角度看,春联又是浓缩的艺术。

过渡:可见,春联的灵魂仍是“意趣”。

意趣奇特了,形式上还能够适合放宽要求。

我最喜爱的一副春联出自古典名著《红楼梦》:一畦春韭绿,十里稻花香。

意趣:因为我是乡村长大的,所以见到这类境界的春联,就爱不忍释。

3.那么,从内容上看,上下联的关系一般有几种状况
呢?
对仗就上下联(出句、对句或叫上比、下比)在乎义上
的联系一般可分为三种。

(1)正对:上下句意思相像、邻近或有关。

这是春联运用许多的一种形式,内容主假如组成并列关系,上下联各写一事,又和睦地一致在一个境界之中。

如“月
圆花好人长
第3 页
寿,物阜民康国兴盛”。

上下联内容相互增补,一致在祖国大好局势这一境界里,表现了人寿年丰,国富民强的主题。

正对要防止“合掌”,好像人的左右手完整重合在一同。

“合掌”是春联的大忌,它有两个标记:一是大批使用同义
词;二是上下联内容完整同样。

如“呕心”对“沥血”、“神州”对“华夏”、“普天”对“举国”、“树新人”对“育幼苗”等,在对仗中都是不同意的。

2)反对:上下句意思相反相对,意思相互映托,表现一个事物的正反两面性,把主题表现得更加深刻。

如鲁迅“横眉冷对千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

上联表现对仇敌的恨,下联表现对人民的爱,泾渭分明,表现了鲁迅的伟大人品。

又如徐特立赠青年联“有关家国书常读,无益身心事莫为”,上联鼓舞青年多读有利之书,下联劝告青年莫做有害之事,目的都是为了修身养性,献身社会。

3)串对:又称“流水对”,像流水同样连接自然,上下句意思拥有承接、递进、因果、假定、条件等关系。

如毛主席“才饮长沙水,又食武昌鱼”,有动作的连接,也有事件的承联。

又如格言联“少壮不经好学苦,老来方悔念书迟”,上联讲原由,下联讲结果。

固然没有关系词,但因果关系不言而喻。

用VCD和幻灯举例稳固知识点,丰富讲堂内容,加深印
象:
第4 页
①意思有关:绿杨枝上鸟声声,春到也,春去也;清水池塘蛙句句,为公乎,为私乎。

(正对)②意思相对:
赤面秉丹心骑赤兔追风驱驰时无忘赤帝青灯观青史仗青龙偃月隐微处不愧青天。

(正对)③意思相反:横眉冷对千
夫指,俯首甘为孺子牛(反对)④意思相承:天上一轮才捧出,人间万姓仰头看(串对)还有几种,如联珠平等,
因为奇异,不在这里介绍了。

4.横批,是对春联内容的提炼和归纳,一般四个字。

假如春联意思特别突出,不用横批也能够。

5.贴春联。

上联贴哪面?(预设:按左上右下的次序
贴)春联有哪些名称?
预设:楹联,对子,春联,还叫“桃符”。

小结:春联除了讲究对仗外,还要注意适合运用一些修辞手法,如对照等。

横批,是对春联内容的提炼和归纳。

可见,写春联也能发展思想,提升文采,所以先人常常进行属对练习。

(三)春联创作练习与要点知识检测
家兴盛,国兴盛,国家兴盛;(出句)
补写对句:()(对句)
参照答案:人安乐,民安乐,人民安乐。

天回春,地回春,天地回春。

妻安全,子安全,老婆安全。

第5 页
家团聚,人团聚,家人团聚
高考参照答案:
人团结,民团结,人民团结。

老安全,少安全,老小安全。

(四)作业
做以下两道高考题。

六、高考链接
2019年高考全国卷春联题,所给均为上联,二选一:其一:扫千年旧习,();祖国江山好,()其二:冬去春来千条杨柳迎风绿,()参照答案:
1.树一代新风;大地气象新。

2.鸟语花香万里江山换新颜。

讲堂小结:对子似易成,英才一蹴而就;
佳句实难得,学子千虑以求。

第6 页。

相关文档
最新文档