医学寄生虫学名解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医学寄生虫学名解
人体寄生虫学:是研究与医学有关的人体寄生虫和寄生虫病的一门学科,是预防医学和临床医学的基础课程。主要研究人体寄生虫的形态结构、发育、繁殖规律及其与生态环境的关系、寄生虫与宿主的相互关系,以及寄生虫病的发病机制、免疫、诊断、流行规律和防治措施。
共生:凡是两种生物生物生活在一起的生物学现象。
片利共生/共栖: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仅形成空间上的依附关系,其中一方受益,另一方既不受益也不受害。(如:结肠内阿米巴寄生于人结肠腔内。)
互利共生:指两种生物生活在一起,双方互相依赖和受益。(如:牛与纤毛虫。)寄生:指两种生物在一起生活,其中一方受益(寄生虫),另一方受害(宿主)。(如:蛔虫与人。)
寄生虫生活史:是指寄生虫完成一代生长、发育、繁殖的整个过程。它包括寄生虫侵入宿主的方式和途径、感染阶段、虫体在宿主体内移行途径与定居部位、离开宿主的方式、所需的宿主种类、传播媒介以及内外环境条件等。
直接型生活史:又称简单型生活史,寄生虫在完成生活史过程中仅需要1个间宿主。(如:原虫中的溶组织内阿米巴、蓝氏贾第鞭毛虫、阴道毛滴虫以及肠道寄生蠕虫(如:蛔虫、钩虫、蛲虫、鞭虫等。))它们的虫卵或幼虫在外界土壤中可直接发育到感染期,经空气、接触皮肤、污染的食物或饮水而感染人体。在流行病学上将具有此种类型生活史的蠕虫称为土源性蠕虫。
间接型生活史:又称复杂生活史,有些寄生虫完成生活史需要在中间宿主或吸血节肢动物体内或体表发育至感染期,经节肢动物媒介或中间宿主感染人体。(如:杜氏利什曼原虫需以白蛉作为宿主,日本血吸虫幼虫需在中间宿主钉螺体内发育。)它们完成生活史均需1个以上的宿主。在流行病学上将具有此种类型生活史的蠕虫(如:血吸虫、带绦虫、丝虫等),称为生物源性蠕虫。
机会性致病寄生虫:有些寄生虫在宿主免疫功能正常时处于隐性感染状态,当宿主免疫功能缺损或低下时,虫体大量繁殖,致病力增强,导致宿主出现临床症状。此类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寄生虫。(如:刚地弓形虫、微小隐孢子虫、粪类圆线虫等。)
宿主:在寄生关系中,受害的一方称为宿主。
终宿主:指寄生虫成虫或有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人是日本血吸虫的终宿主。)
中间宿主:指寄生虫幼虫或无性生殖阶段所寄生的宿主。(如:钉螺是日本血吸虫的中间宿主。)
储存宿主/保虫宿主:有些寄生虫既可寄生于人,又可寄生于某些脊椎动物,后者体内的寄生虫在一定的条件下可传播给人。(如:黄牛、猪等是日本血吸虫的保虫宿主。)
转续宿主:某些蠕虫的幼虫侵入非适宜宿主,虽然能存活,但不能发育为成虫,长期维持幼虫状态,只有当该幼虫有机会侵入适宜宿主体内,才能发育为成虫。这种非适宜宿主称为转续宿主。(如:野猪是卫氏并殖吸虫的转续宿主。)
消除性免疫:宿主对寄生虫产生的保护性免疫应答既能清除体内已有的寄生虫,又能对再感染具有完全的抵抗力。(如:热带利什曼原虫引起的皮肤利什曼病。)非消除性免疫:寄生虫感染后虽可诱导宿主对再感染产生一定的免疫力,但对体内已有的寄生虫不能完全清除,维持在低虫荷状态。如果用药物完全清除体
内的寄生虫后,宿主的免疫力也会随之消失。非消除性免疫包括带虫免疫(如:
疟原虫感染免疫)和和伴随免疫(如:血吸虫感染免疫)。非消除性免疫是寄生
虫病程慢性过程的重要因素。
免疫逃避:在寄生虫与宿主长期相互适应的过程中,很多寄生虫能通过各种手
段来逃避宿主的免疫效应,使得慢性化几乎成为寄生虫病的一个重要特征,这
种现象称为免疫逃避。
慢性感染:是寄生虫感染的常见特点之一。慢性感染可源于寄生虫的初次感染,也可继发于原发感染后未获彻底治疗者。慢性感染期的机体内,往往组织损伤
和修复共存,临床症状轻微或无。(如:血吸虫病流行区大多数患者属慢性感染。)带虫者:人体感染寄生虫后不出现明显的临床症状和体征,但可传播病原体者,称为带虫者。
隐性感染:是指人体感染寄生虫后,既没有临床表现,又不易用常规方法检获
虫体的一种寄生现象。(如:刚地弓形虫、肺孢子虫、隐孢子虫等机会性致病寄
生虫。)
偶然感染:是指一些非人体寄生虫因偶然机会进入人体后可在体内短暂存活并
引起病症的现象。(如:广州管圆线虫。)
多重感染:也称多寄生现象,是指人体同时感染两种或两种以上寄生虫的现象。多重感染可发生在人体内的同一环境,或者寄生在人体的不同部位。不同虫种
生活在同意宿主体内可能会相互促进或相互制约,增加或减少其致病作用,从
而影响临床表现。(如:蛔虫和钩虫同时寄生时,对蓝氏贾第鞭毛虫起抑制作用;而短膜壳绦虫的寄生则有利于蓝氏贾第鞭毛虫的生存。)
集聚感染:寄生虫感染的集聚性表现为社会集聚性和家庭集聚性。(如:经口感
染人体的寄生虫,旋毛虫、猪带绦虫、肺吸虫、肝吸虫等。)
异位寄生:也称异位感染,是指某些寄生虫在常见寄生部位以外的组织或器官
内寄生的现象。(如:日本血吸虫的虫卵主要分布在人的结肠壁和肝,但在肺和
脑部可见虫卵,即属异位寄生。)
幼虫移行症:一些动物寄生蠕虫的幼虫侵入人体后,由于人是这些蠕虫的非适
宜宿主,所以这些幼虫不能发育为成虫,但可在体内长期存活并移行,引起局
部或全身性的病变。(如:内脏幼虫移行症:犬弓首线虫;皮肤幼虫移行症:斯
氏狸殖吸虫。)
人兽共患寄生虫病:在脊椎动物与人之间自然地传播着的寄生虫病与感染。人
和动、物体内的寄生虫可互为传染来源。
世代交替:有些原虫完成生活史必须经历有无性生殖和有性生殖两种方式交替,称为世代交替。(如:疟原虫在人体内进行无性生殖,而在按蚊媒体内则进行有性生殖。)
机会性致病:有些原虫对健康人无明显的致病性,但在一些严重营养不良、晚期肿瘤、长期使用激素或其他免疫抑制剂以及艾滋病等免疫功能受累宿主,常引起急性感染或严重病症,这些寄生虫称为机会性致病原虫。(如:耶氏肺孢子虫、弓形虫等。)
休眠子:当子孢子进入肝细胞后,速发型子孢子继续完成红外期的裂体增殖;
而迟发型子孢子则视虫株的不同,经过一段或长或短(数月至年余)的休眠期后,才完成红外期的裂体增殖。处于休眠期的子孢子称为休眠子。恶性疟原虫
和三日疟原虫无休眠子。
潜伏期:指疟原虫侵入人体到出现临床症状的间隔时间,包括红外期原虫发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