欧洲商人的产能过剩观
- 1、下载文档前请自行甄别文档内容的完整性,平台不提供额外的编辑、内容补充、找答案等附加服务。
- 2、"仅部分预览"的文档,不可在线预览部分如存在完整性等问题,可反馈申请退款(可完整预览的文档不适用该条件!)。
- 3、如文档侵犯您的权益,请联系客服反馈,我们会尽快为您处理(人工客服工作时间:9:00-18:30)。
欧洲商人的产能过剩观
作者:张兴军
来源:《中国经济信息》2009年第24期
中国欧盟商会的报告《中国产能过剩研究》的动机虽然不无可疑之处,但亦不妨“听其言观其行”。
2009年11月26日,北京嘉里中心大酒店,一份名为《中国产能过剩研究—成因、影响和建议》的报告正式发布,这份报告的制定者为中国欧盟商会和罗兰?贝格国际管理咨询公司。
在不到半年的的时间里,这已经是该商会在嘉里中心召开的第三次新闻发布会。继2009年6月的《中国欧盟商会商业信心调查2009》和9月的《欧盟企业在中国建议书2009/2010》之后,这一次,中国欧盟商会又将关注点聚焦在中国的产能过剩问题上。
过剩之忧
一本60页的研究报告,不仅详细分析了中国六大核心产业(钢铁、铝、水泥、化工、炼油和风电设备制造)目前所面临的产能过剩问题,而且分析了中国产能过剩的具体成因,且给出了如何应对的政策建议。
《报告》指出,我国2008年钢铁产能6.6亿吨,需求仅为4.7亿吨,相对过剩近2亿吨;铝业产能为2000万吨,开工率不到79%,为1600万吨;水泥产能为18.7亿吨,开工率84%;炼油产能770万吨,产量690万吨,开工率89%;风电设备制造业产能达到11.8吉瓦,开工率为54%;化工行业的过剩问题不似其他上榜行业严重,但增长预期也较为明显。
中国欧盟商会分析,这六大行业中,钢铁、水泥、铝的产量已占世界产量的半壁江山,高居榜首,并且在金融危机影响下,产能不降反升,带来了多面隐忧。
对于中国而言,产能过剩易于造成资源浪费。行业被迫降低成本以保持利润率,可能会以环保、健康和安全标准为代价,规避劳动和社会法律体系,并进而加剧各省之间的差距,累及低收入人群。
与此同时,对于创新的抑制可能是另一个重要代价。产能过剩行业的企业缺乏资金投入研发项目,从而无力推进创新。并且,不良贷款的威胁也随之加剧。产能过剩企业大都受到利润率
困扰,付息压力重重,还款更是难上加难。欧盟商会分析,中国现在面临着与上世纪90年代不良贷款相似的风险。
中国欧盟商会认为,产能过剩对于世界贸易也会带来冲击。中国的产能过剩直接影响各国的贸易关系的平衡状态,并有可能引发紧张的贸易关系。
随后中国欧盟商会建言,控制产能过剩必须纳入中美之间的全球调整计划。
目的之辩
中国欧盟商会发布的新闻通稿,这样描述此报告的直接目的:“遏制中国工业产能过剩”,并由此提出了包括努力减少资本开支、改革财政系统、减少行业的能源价格补贴等十二条建议,建议的最后一条,便是推进“人民币的逐步升值。”
中国欧盟商会主席伍德克如此评论此项研究的目的所在:“提供解决方案,这不仅关乎广大中国企业及工业的发展,而且也有利于全球经济体系的完善。中国繁荣昌盛,我们所有人都获益匪浅。”
对于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在当下发布这个报告的热心程度及其目的,中国部分专家也产生了质疑。“中国钢铁、水泥、化工等行业产能过剩是一个至少存在10年之久的老问题了,如今西方国家再一次提及中国的产能过剩,其目的并非所宣称那样单纯。”兰格钢铁信息研究中心专家团资深专家陈克新分析。
陈克新举例,一段时期以来,西方国家不断要求人民币升值。不久前美国总统奥巴马来北京,希望中国政府调整货币政策;如今欧洲领导人又借用中欧峰会,寻求在人民币汇率问题上的让步,但都未能达到目的。如果西方国家前几次回合未能压迫人民币升值,此次炒作中国产能过剩以及随之而来的过剩商品的大量“境外倾销”,势必成为压迫人民币升值的一个重要谈判筹码。
此外,也有可能是为严重贸易保护主义寻找理由。如果中国在人民币升值问题上不能达到西方国家要求,下一步将是对中国出口商品的贸易保护措施。
陈克新预计,2010年将是贸易摩擦的高峰年。为了增加出口,增加开工,增加就业,缓解国内各方面压力,2009年西方国家的贸易保护主义普遍抬头,预计今后针对中国的贸易保护措施有增无减。在这种情况下,西方国家炒作中国产能过剩,炒作随之而来的中国过剩商品的“出口威胁”,完全是为今后越演越烈的贸易保护主义寻找理由。
如果这两个企图实现,对于中国外贸出口将会形成重大冲击。西方国家炒作中国产能过剩,将是笼罩在中国商品出口格局上的一片阴霾。
显然,一个外国驻华机构,不远万里来到中国,劳心费力作出这样一份翔实的报告,如果说只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良性发展似乎不太合乎情理。
应对之策
不管中国欧盟商会与罗兰贝格之目的是为了促进中国经济良性循环并益及贸易伙伴,还是施压中国货币政策,为其成员国单位的贸易保护寻求借口。毕竟,中国产能过剩的现状已然堪忧。
事实上,产能过剩的阴霾在中国早有警示,政府也已寻求从多方面予以抑制和调整。
2009年1月,中国工信部发布了《钢铁产业调整和振兴规划》,其中一个重要目标就是通过执行更为严格的标准,以控制钢铁产量和淘汰落后产能。
2009年12月3日,“抑制部分行业产能过剩和重复建设,引导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第三次部门联合信息发布会在北京召开。会上,国家发改委新闻发言人李朴民介绍,一定程度上,产能过剩的现状是我国走出“短缺经济”后的伴生状况,其主要原因是市场信号失灵,企业错误预测市场需求导致的盲目投资。
作为发展中大国,区域发展不平衡致使很难从宏观和总量上保持供需平衡。一定程度上,出现产能过剩、结构不合理有客观必然性。
2009年12月9日,工信部开始公示《现有钢铁企业生产经营准入条件及管理办法》(征求意见稿),为钢铁企业设定了6道准入门槛。这是我国首次对钢铁生产行业实行准入制度,对淘汰落后产能做了全方面、可操作的规定。媒体分析,此举有可能导致我国三分之二的钢铁企业受制于准入门槛而面临或合并或淘汰的命运。
可见,抑制产能过剩,淘汰落后产能,推进经济增长方式的转变,进一步加大结构调整力度仍将是今后经济工作的一个重点。
一方面是对于产能过剩本身的大力治理,优胜劣汰;另一方面是从经济政策上加以科学调整,刺激有效需求。政府对于产能过剩的问题,并未姑息放任。
值得注意的是,由于历史与现实的客观原因,产能过剩问题之解决,不是朝夕可就的。